0

霍光生平及简介(推荐20篇)

浏览

6854

文章

215

篇1:富弼何为能得到晏殊和范仲淹的赏识 富弼生平简介

全文共 3889 字

+ 加入清单

富弼是北宋一代名相,从《清平乐》这部剧中可以了解到,富弼曾得到范仲淹和晏殊的赏识。历史上,范仲淹见到富弼后直称他有王佐之才,晏殊更是看出富弼潜力,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可见富弼运气还是挺好的,自己的学识有人能够欣赏。所以富弼起点就比其他书生高出许多,入仕后富弼也是将自己的才能全部发挥出来,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最大原因还是在于富弼晚年反对变法,守旧思想太重。1、纵横捭阖,折冲樽俎

富弼饱读诗书,胸有丘壑,思维起点极高,一双慧眼善于看穿表象直抵问题实质,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西夏李元昊背宋自立后,倨傲地派特使通知宋廷。富弼建议将叛乱消灭在萌芽期间,为此“疏陈八事,乞斩其使者。”宋廷采纳意见,强硬与西夏开战。但因承平日久,边备松弛,胜少败多,导致西夏日渐做大,与契丹(辽国)、大宋形成鼎足之势。

1041年元旦,爆竹声中天地陡暗,日食发生。朝廷依然正按原定计划,隆重设宴款待契丹(辽国)使者。富弼奏请立即撤销宴会和舞乐,改为“赐北使酒食。”他向宋仁宗解释:“自古日食日,只可祭祀,岂能宴饮?中原乃礼仪之邦,契丹乃外夷蛮族。万一契丹遵故俗停止宴饮,岂不是令我华夏蒙羞!”宋仁宗不以为然,后来得知契丹因日食“果罢宴”的打脸消息,悔青了肠子。

西夏国两名首领率部归降,朝廷不疼不痒给他们赏了个小官儿。富弼敏锐察觉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分化瓦解敌人的良机,极力建议朝廷重新“厚赏”他俩以吸引更多西夏归降者,朝廷依计而行。

契丹趁宋廷全力抵御西夏时,重兵压境,索要关南土地。宋廷一口回绝,征聘特使回复时,群臣“莫敢行。”在吕夷简别有用心举荐下,富弼以舍身取义的决心和勇气,犹如蔺相如独闯秦廷般接下这烫手的山芋,与契丹展开有礼有节的斗争,巧妙摸清了契丹底牌。朝廷由此底气十足,仅批准契丹要求增加岁币数量一项,其余置之不理,顺带赠送一张“本朝继续以宗室女与契丹和亲”的优惠券。

为防御契丹武力夺取关南,宋廷暗中调兵遣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边防,并宣布和亲的优惠券作废。契丹辽兴宗被激怒,威胁宋廷派特使解释清楚。富弼再次临危受命,出使契丹。

富弼面对辽兴宗连珠炮般气势汹汹的质问,沉着冷静见招拆招,不卑不亢、引经据典加以解释或反驳。针对辽兴宗的领土要求,富弼引用“檀渊之盟”签订的条约坚决予以拒绝。经过拉锯式的谈判,辽兴宗下达最后通牒:或割关南,或继续和亲,宋廷必须选择其一。

富弼风尘仆仆回朝复命,取得“愿意继续和亲”的国书和口谕,又马不停蹄重返契丹。途中休息时,他发现国书内容与口谕内容不符,立刻驰回京城,重换国书,避免了一场重大的外交事故发生。

契丹出尔反尔,提出大幅增加岁币的无理要求。且刁难宋廷:“南朝(即宋)给我们货币时,应当用‘献’以表敬意,或以‘纳’表示孝心!”

富弼深知这两个词关乎国家与朝廷的尊严,于是置生死于度外,“声色俱厉”回击契丹的无耻恫吓。辽兴宗无计可施,只得派特使随富弼回宋廷传达“两字方针”。富弼抢先禀报朝廷:“此二字,臣在契丹已‘以死拒之’,契丹黔驴技穷才派特使再来。朝廷千万不可答应!”可叹的是,富弼心血白费,朝廷最终采纳了卑躬屈膝的“纳”字回报契丹。

富弼多次出使契丹,有力维护了宋廷尊严和边境安宁。他接受任命时,恰逢爱女夭亡,他无暇最后看一眼,满怀愧疚涕泗交流踏上征途;再次奉命出使时,得知喜得麟儿,他不能回家亲亲儿,笑逐颜开飞马驰往契丹。因为在他心底,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2、心忧天下,勤政爱民

富弼使契丹与宋廷重归旧好,朝廷上下弥漫着乐观轻松情绪。富弼却未雨绸缪劝谏宋仁宗:“恳请陛下牢记契丹轻侮我大宋之耻,卧薪尝胆,修治朝政!”

宋仁宗何尝不想扭转积贫积弱现状,趁机责成范仲淹与富弼等宰辅迅速进行富国强兵的顶层设计。范仲淹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富弼以远见卓识“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及安边十三策”,欧阳修等人也上疏言事。宋仁宗采纳一些富国强兵建议,颁布全国实施,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改革运动由此拉开帷幕。因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随着年余后“庆历新政”的主持者范仲淹和富弼相继被排斥到地方任职,“庆历新政”宣告无疾而终。

富弼在朝为臣竭诚尽智,在地方为官造福一方。

他改任青州(今山东省潍坊市下辖市)知州后不久,黄河决堤,沿岸大批灾民流离失所乞讨到青州。旧例,官府会将所有灾民集中到城里施粥。由于人多粥少,踩踏事件时常发生,不少灾民因为几日抢不到粥而活活饿死。灾民密集,还经常导致疾病流行,造成大面积死亡事件。

富弼决心彻底改变这种“名为救之,而实杀之”的赈灾方式。他经过调研演算,首创“综合赈灾法”:

一,公私携手赈灾。他说服青州百姓捐出余粮和空余房舍,官府拿出相应赈济粮和公房,将灾民分散安置,安置点内“庐饮食医药无不备。”保证灾民人人有饭吃,且不易被传染疾病。

二,调动闲官参与。他给各类非在编官员发放俸禄,令他们分点承包管理灾民安置点,重点照顾老弱病残。他令人记录下们的功劳,约定日后为他们奏请封赏。每隔五日,还派人携酒肉慰问他们。闲官们见富弼对他们“出于至诚,人人为(之)尽力。”

三,开放动植物资源。他下令任由灾民随意取用青州的动植物资源,将死难者合葬“丛冢”中。次年,青州麦子成熟后,富弼让灾民们根据路途远近,领取相应粮食返乡。

综合赈灾法大见成效,救活灾民五十余万人,并从中招募兵卒万人。富弼由此受到宋仁宗嘉奖慰问,他的综合赈灾法被官府视为赈灾标准样式予以推广。3、公私分明,心怀坦荡

富弼公字当先,公私分明。为了国事,不惜忤恩师,训岳父,婉拒官家。

山东等地盗匪猖獗,部分地方长官因无力征剿,索性与盗匪和平相处甚至花钱买平安。范仲淹奉命到山东处理此事,听信地方官员的花言巧语,把他们与盗匪勾结的行为定性为保护百姓的权宜之计。

正在山东为官的富弼拜见恩师,得知范仲淹的处理意见后,坚决反对:“他们享受朝廷俸禄,本该保境安民。如今姑息养奸,同流合污,理应问斩!”

范仲淹心平气和打算说服他,富弼却面红耳赤与恩师大声争辩。事后,友人提醒他不该与恩师争执。富弼理直气壮答:“范先生举荐我,并非因我与他始终与其观点一致,而是欣赏我忠直敢言!我岂能放弃原则来报答先生!”

他曾因严惩腐败官员而得罪宰相吕夷简,因此,他被吕夷简心怀叵测力荐出使契丹。欧阳修识破吕夷简的险恶用心,在宋仁宗面前引用唐朝“颜真卿使李希烈事(颜真卿因得罪奸相卢杞,被卢杞蓄意派遣去晓谕叛将李希烈最终遇害)”,请求改派他人。

富弼对吕夷简公报私仇之心嗤之以鼻,他大义凛然表明态度:“君主的忧愁就是臣子的耻辱,臣愿出使契丹,绝不吝惜生命!”赤诚爱国之心,令宋仁宗为之动容。

谈判期间,曾发生“国书与口传之词不同”事件,富弼回京改换国书时,气愤地质问吕夷简:“政府如此,欲置臣于死地。臣死不足惜,如国事何?”吕夷简面红耳赤狡辩:“这恐怕是失误,马上改正就是。”宋仁宗也怀疑吕夷简假公济私公,征求晏殊意见。晏殊竟然公开袒护:“吕夷简绝对不会做出这样的事,的确恐怕是笔误而已!”富弼怒发冲冠,怒斥岳父:“晏殊!您是个奸贼吗?为何与吕夷简结党营私欺瞒陛下?”晏殊被女婿训斥得哑口无言。

宋神宗时,富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连上数十章“称疾求退”。宋神宗请他推荐继位者,富弼力荐文彦博,“神宗默然”,问他可否用王安石,富弼以"亦默然”态度表达婉拒。

因为心底无私,所以富弼胸怀坦荡。

富弼面对“谗者不已,人皆为公危惧”的现状,泰然自若,我行我素。“综合赈灾法”使他名声大噪,友人劝他低调,“公傲然不顾曰:‘我一条命换来六七十万百姓活命,我怕什么?!’”反而加大赈灾力度,使“虽谗公者亦莫不畏服。”坊间歌颂他:“在青州二年,偶能全活得数万人,胜二十四考中书令远矣。”4、淡泊名利,平易近人

富弼淡泊名利,无数次推让官职。

他首次出使契丹不辱使命,被提拔重用,他极力推辞:“国家有难,臣理应效力,并非为升官而尽力!”完成任务后,他再三继续“恳辞”朝廷新任命。

在青州采取综合赈灾法后,宋仁宗授予他礼部侍郎官职,富弼认为:"此守臣职也。”坚辞不受。

富弼为母丁忧期间,宋仁宗五次请他官复原职,都被他婉拒。

宋英宗即位后不久,富弼因足疾发作,不顾宋英宗极力挽留,连上陈二十余道请辞奏疏。

宋神宗即位,富弼再次以足疾为由出京为官。此后,他极力推辞各种高官厚禄。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他索性称病告退,在辖区拒不执行王安石改革的青苗法。

富弼“好善嫉恶”,性格温和,平易近人。自唐朝以来,宰相“礼绝百僚”,任何人见到必须跪拜。富弼拜相却一反常态,低级官吏或百姓求见,他都以礼相待,延座请茶,和颜悦色与他们交谈。接见后,再送到门外,目送他们上马远去才回门。

富弼对待客人不论贵贱贤愚,一视同仁,被传为佳话。一次,他乘小轿外出,被市民发现。市民们喜出望外,奔走相告,“随观之”,创造出万人空巷的奇迹,“其得民心也如此。”

富弼有独特的处事哲学:“君子和小人争斗,必定无法得胜。君子不胜,尚能洁身而退,乐于正道而无怨恨;小人不胜,则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造谣诽谤,无所不用其极,不胜不休。所以,我的人生哲学是: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咬狗,狗要千方百计咬人很正常!我不能为取胜而与狗对咬!”

富弼于79岁高龄薨。

富弼言传身教告诫后人:人生旅途不论短暂抑或漫长,期间永远伴随着“取舍”二字。对他来说,索取的只有忠君爱国、利国利民,舍弃的全是功名利禄、个人私欲。所以,真正懂得取舍,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外交大使耿飚的生平简介

全文共 1405 字

+ 加入清单

他戎马一生,毛主席亲名的外交大使,建国后却连军衔也没有,大会上一句话,直接冷场!他就是我国的第五位国防部长耿飚。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耿飚的生平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耿飚的生平简介

耿飚同志1909年8月26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严家冲一户贫苦农民家庭,7岁时随父母逃荒到湘南常宁县水口山。他13岁到铅锌矿当童工,从小受尽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水口山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他开始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道理,立志救国救民,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他积极参加工人的罢工斗争,并于1925年5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初,党中央决定调耿飚同志到外交部工作,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至1971年,他先后担任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兼驻丹麦、芬兰公使,驻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党委委员、副部长,驻缅甸、阿尔巴尼亚大使等职。

1971年1月起,耿飚同志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他顶住压力,坚决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把一大批干部解放出来,从“五七干校”调回部里恢复工作,并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

1976年10月6日,党中央粉碎了“_”反党集团,耿飚同志当晚奉党中央之命,到中央广播事业局掌握了被“_”长期控制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他在担任中央宣传口负责人期间,为消除“_”在宣传舆论战线的破坏和影响做了大量工作。他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他呼吁尽快让邓小平、陈云等一大批老同志重新出来工作。

1983年6月,耿飚同志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并兼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人大工作期间,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积极开展工作。他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重要贡献。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耿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6月23日1时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关于耿飚的趣事

耿飚可以说是扛过半辈子枪的人了,不过他却被毛主席亲自点名,让他去当一个外交官,对于一个戎马一生的人,和人家靠舌头打交道这可是第一次啊。可是军令如山,一个优秀的党员就应该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顶上去。耿飚经过一阵培训后就开始西装革履的开始了自己的新征程。他去了瑞典,在那里当了一个大使。

大家可能不知道,红军革命时期,耿飚就是高级将领了,但他却没有上将的军衔,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因为耿飚在授衔的时候他不在部队里,那时候不在军队的人都是不能被授衔。

但耿飚无论在那个职位,都是能真正的去做一个为人民办事的人,他曾经在老年的时候回到了当年撒过热血的战场甘肃庆阳。那时候的他在百姓中是相当受爱戴的,所以一听说他回来了当地的老百姓都找他来反映现在得情况,他们说现在的庆阳,当官的一点都不办事,生活条件到现在都没有改善,但是领导们各个腰包都踹的满满的。

听了这些话,耿飚心里特别的不是滋味,于是他便以一个老战士的身份找到了现在的这些领导,给他们简单的开了一个小会,会上耿飚讲的无非都是抗日年代艰苦奋斗的往事,只是有一句话令在座的人都不禁面面相觑,因为耿飚说到了一句 “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做错了事,老百姓还会不会替你们求情?你们哪个真正的为老百姓办过他们开心的实在事”话语一出,直接冷场,全场的人都沉默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明朝皇帝朱瞻基生平明宣宗是怎么死的?

全文共 244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明朝那是一个非常英勇善战的朝代,明朝之前是元朝,元朝晚期其实人们的生活已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了,元朝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晚期的元朝很多汉族人民已经布满元朝的统治,纷纷起义反对元朝的压迫,当时作为反抗的领导人物朱元璋便率领人们打败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元朝时期的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来看看历史上明宣宗的生平介绍!

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使用10年,是其代号。明宣宗又称宣德皇帝,其文化代表为宣德炉。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朱棣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代在身边,让他了如何解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

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座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当时朱瞻基正在南京,他的皇叔朱高煦准备在半路截杀太子,然后自立为帝。但是朱瞻基早就预料到前途的险恶,因此当得知父亲病重后,马上日夜兼程赶到了北京,当时朱高煦还没有派人设伏,他没有料到朱瞻基会来的如此之早。回到北京之后,他一方面妥善处理了父皇的后事,一方面加紧北京城的戒备,防止有人伺机作乱,然后从容登基,改明年为宣德元年,开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登基之后,摆在宣宗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宣宗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分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仁宗病逝,宣宗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矛头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早已准备就绪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杨荣的建议下御架亲征,在声势上一下就压倒了叛军,以前同意与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几路兵马也都按兵不动,明军很快包围了乐安,见大势已去,朱高煦只得弃城投降,这次战役以明军的大获全胜,生擒敌酋而告终。宣宗也网开一面,没有杀皇叔朱高煦,而是将他软禁在了逍遥城。

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宣宗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当时的亲王都有自己的军队,称作卫),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安南问题也是宣德朝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永乐时期,由于安南内部的争斗,使得安南原来的统治者绝嗣,安南一片混乱,成祖派大将张辅率兵平叛,并在安南正式建衙,并派人管理,但是由于一些贪官污吏的压榨,加之历史渊源,安南几乎没有断过兵燹,这使得明初的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到了宣宗即位,安南问题日趋严重,朝廷军队不断在安南遭遇败绩,在这种情况下,宣宗毅然决定议和,放弃对安南占领。这在当时曾经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现在看来,宣宗皇帝的决策是正确的,起码是符合人民利益的,远征安南不仅空耗国库,而且使得中国许多的家庭遭受丧子,丧夫的痛苦,既不利于经济的恢复,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因此放弃安南是明智之举。宣宗朝文有“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义、夏原吉;武有英国公张辅,地方上又有像于谦、周忱这样的巡抚,真是人才济济,这使得当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作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从小就喜欢斗蟋蟀,即位之后他曾经让各地采办上等蟋蟀来京,地方官员为了取悦宣宗,都变本加厉地下达任务,一度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百姓们称为“蟋蟀天子”,前些年还专门有这么一个动画片是专门叙述这段历史的。宣宗朝的废后风波也是他的一个污点,这将在英宗的文章中详细介绍,总之,瑕不掩玉,宣德皇帝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家称为太平天子、历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这些称号对于宣宗来讲都并不夸张,只是宣德皇帝享寿不长,在位十年就染上不明之症,撒手人寰,终年三十八岁。他的英年早逝怎能不令人慨叹。

后妃子女

皇后

恭让章皇后胡氏,即废后胡善祥

孝恭章皇后孙氏,孙贵妃,即后来的孙太后

嫔妃

吴太后,即吴贤妃,明代宗之母也。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升格为皇太后。明英宗复辟,复称宣庙贤妃。南明时追谥"孝翼太后".

何贵妃,殉宣宗为贵妃,谥端静

赵贤妃,殉宣宗为贤妃,谥纯静;

吴惠妃,殉宣宗为惠妃,谥贞顺;

焦淑妃,殉宣宗为淑妃,谥庄静;

曹敬妃,殉宣宗为敬妃,谥庄顺;

徐顺妃,殉宣宗为顺妃,谥贞惠;

袁丽妃,殉宣宗为丽妃,谥恭定;

诸恭妃,殉宣宗为恭妃,谥贞静;

李充妃,殉宣宗为充妃,谥恭顺;

何成妃,殉宣宗为成妃,谥肃僖。

郭嫔,郭爱,殉宣宗。

长子明英宗朱祁镇,孙皇后《明史》记载为宫人子。

次子明代宗朱祁钰,吴贤妃所生

长女顺德公主,母胡皇后。

次女永清公主,母胡皇后。

三女常德公主,母孝恭章皇后孙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历史上明孝宗朱佑樘个人生平明孝宗为什么一生只有一个妻子?

全文共 3865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一般古代的皇帝都是三妻四妾的,因为皇上作为一国之君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皇帝和皇后的使命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保证皇家的血脉源源不断,所以我们看到历史上的皇帝一般子女都非常多,同时,历史上各个朝代战争不断,源源不断的子孙也是为了保障后代的需要,说到明朝的明孝宗皇帝,为什么他一生只有一个妻子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具体我们一起来看看!

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7月3日—1505年5月7日),明宪宗第三子,生母孝穆纪太后。在位期间,即位后努力扭转宪宗时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使明朝再度中兴并发展为盛世。史称“弘治中兴”,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6岁。庙号孝宗,谥号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于北京明十三陵泰陵。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皇帝之子,生母纪氏。

后妃子女 只有一妻

皇后——孝康敬皇后张氏

张皇后,兴济(今河北沧州市北)人。按照明代中期以后选后的制度,皇后一般都出身于平民之家。张氏的父亲张峦,原只是一个秀才,以乡贡的名义进入国子监,也就是说从地方学校保送进了国立最高学府读书,成为国子监生。张氏出身于这样的读书人家庭,家教自然还可以。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二月初六日,张氏与时为皇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的九月,张氏被正式立为皇后。

身处粉黛成群的后宫中,孝宗这样的情形的确让人费解。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孝宗本人性格温和,又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对于男女之事没有特别强烈的兴趣。

第二,孝宗幼年为避万贵妃的迫害,6岁以前一直是秘密养育于宫中的安乐堂内。他对于嫔妃之间的争宠吃醋以及随之而来的宫闱斗争,可谓体会深切,有切肤之痛。所以,这可能是他不愿有过多嫔妃的一个原因。

第三,张后本人的性格也许较为活泼,对孝宗有足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史称张后“骄妒”,从后来她在政治斗争中扮演的角色来看,张后确实绝非庸常之辈。

第四,大臣谢迁的劝谏。本来,皇帝广纳嫔妃是极正常的事情,一般情况下大臣也不会反对。例如,成化朝的时候,群臣因为宪宗二十八九岁还没有儿子,竟纷纷上书要求皇帝广纳嫔妃。那么,谢迁何以会多此一举呢?事情是这样的。弘治元年(1488年)二月,御马监左少监郭镛请预选淑女,等孝宗服除后在其中选两名女子为妃。当时的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读谢迁就上言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意思是说,皇帝选妃,自然是应当的。但是,宪宗的陵墓尚未完工,皇帝居丧的草庐还是新的呢,怎么就谈起选妃的事来了?孝宗号称以孝治天下,曾经定下了为宪宗皇帝守孝三年之制———“三年不鸣钟鼓,不受朝贺,朔望宫中素服”。因此,谢迁既有这么一说,选淑女以备嫔妃之选的事情就搁置下来了。

虽然明孝宗朱佑樘对张皇后非常好,但她的结局非常悲惨,她的儿子明武宗朱厚照死后因为没有子嗣,奸臣江彬等心怀不轨,太后与大学士杨廷和定策禁中,迎立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为帝,史称明世宗。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世宗入继,称张太后为圣母,上尊号曰“昭圣慈寿皇太后”,也同时尊他的亲祖母邵氏为寿安太后。日子一久,世宗对张太后的淡薄态度就慢慢展露出来,他尊封自己生母祖母,对张太后并不十分礼遇,如有臣子上奏还降罪,又改称圣母为伯母。张太后弟弟犯罪,张太后苦跪求情不果,一病不起。终于,晚景凄凉的张太后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崩,谥号为孝康靖肃庄慈哲懿翊天赞圣敬皇后。而她刚刚死后,世宗就把她弟弟处死了。

只有一妻

中国皇帝的一大特点就是老婆多,其中佼佼者像唐玄宗和晋武帝之流,其后宫佳丽数量足可组建一个整编师。即使差到像光绪一样惨,也有一后二妃共三人,所谓一夫一妻似乎永远跟皇帝们无关。其实不然,中国的几百位皇帝中明孝宗朱佑樘是唯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的皇帝,孝宗皇帝与张皇后感情极好,没有其他妃嫔。隋文帝杨坚除了独孤皇后外也没有妃嫔,但独孤皇后死后也有宣华夫人等妻子,相比之下,能与一人相伴相随不渝的皇帝只有朱祐樘一人而已。

孝宗自幼经历坎坷,九死一生。所以即位后廉洁而贤明,尤其是在私生活方面,终其一世身边只有张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这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古往今来一个特殊的纪录,也算是朱佑樘作为一代明君的佐证之一。

明孝宗儿子有几个?

长子明武宗朱厚照,即后来的正德皇帝。

孝宗和张皇后是患难之交,一对恩爱夫妻。两人每天必定是同起同卧,读诗作画,听琴观舞,谈古论今,朝夕与共。孝宗和张皇后有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武宗朱厚照。孝宗先天不足,身体极弱,晚年曾想革除积弊,畅导新政,可惜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孝宗临死前曾叹到,再给我几年,太子就能成熟了,可惜他这个儿子太爱玩了,给明朝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次子朱厚炜(1495年1月1日-1496年3月9日),生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是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唯一的弟弟。早夭折,孝宗追封为蔚悼王

明孝宗女儿有几个?

太康公主,弘治十一年薨,未满2岁,未下嫁.母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太康公主朱秀荣(1497年—1498年),据《太康公主圹志》载,“今上皇帝之女、皇后所出,以弘治十年正月十四辰时生,弘治十一年九月十六日亥时薨。公主聪慧娟秀,以上所锺爱,薨之日,悼惜不已,乃追封为太康公主,凡诸恩典皆从厚,以卒之年十月十一日奉敕葬於都城西金山之原。”太康公主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乡正蓝旗村东。1983年曾非法挖开,现仅存公主墓志。

孝宗皇帝生平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她的母亲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偷偷生下了他,而且直到六岁才敢站出来与宪宗相会。当时的宪宗皇帝正苦于没有子嗣,突然一个皇子从天而降非常高兴,并马上册立为太子,正位东宫。

当时孝宗的太子之位并没有因此而稳定下来。万贵妃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由于当时的万贵妃已经过了生育的年龄,为了报复孝宗母子,她又想出了一条毒计。从此他一改对宪宗后宫生活的控制,让宪宗去临幸后宫的妃子,许多妃子都为宪宗生下了皇子,于是万氏就天天在宪宗耳边说太子如何不好,让他改立其他皇子。

宪宗对万贵妃一向言听计从,于是马上着手准备,可是众大臣极力反对,他们据理力争,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宪宗换太子的决心。这一次是老天帮了朱佑樘,正当宫中为改易太子的事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泰山地区发生地震,当时的泰山是皇太子的象征,奇异的天象一出,群臣立刻上奏“上天已经示警了,如果改立太子,必将引起动乱”。笃信佛教的宪宗皇帝这次服软了,朱佑樘的地位也得以稳定下来。成化二十三年,宪宗皇帝架崩,朱佑樘即皇帝位,改明年为弘治元年。他即位之初,就着手改革弊政。由于成化时期,宪宗皇帝宠信佛道,致使许多社会无赖都冒充法师混进宫中,搞的朝廷乌烟瘴气,李孜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以方术、房中术进献皇帝得到宠幸,然后与太监梁芳狼狈为奸祸乱朝政,打击忠臣,扶植朋党,是当时朝廷中的第一大害。孝宗即位之后立即逮捕了两人,使文武百官弹冠相庆。接着,孝宗皇帝开始整顿吏制,将成化朝通过贿赂,溜须拍马发迹的官员一律撤换,改革首先从内阁开始,当时著名的“纸糊三阁老”都先后被“请”出内阁,孝宗皇帝重新启用了一些在成化朝由于直言被贬的官吏,其中著名的有王恕、怀恩、马文升等人,使得无论是朝中还是宫中都为之一新。

孝宗对自己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他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弘治皇帝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知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的“弘治中兴”的局面。孝宗统治进入中期以后,许多问题又爆发了出来,孝宗开始逐渐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对佛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由于孝宗皇帝多难的童年使得他的身体一直不好,加之身边许多人的感染,孝宗皇帝开始信佛,希望能改变自己的身体状况。

孝宗皇帝对佛教的笃信程度也并不亚于其父,因此少不了奸佞之辈再次混入宫中,再次祸乱朝政。好在朝中忠志之士较多,大臣们前仆后继,总算扳倒了当时靠佛教发迹的权宦李广。孝宗朝另一大弊病就是外戚势力的膨胀,孝宗可能是历史上唯一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他非常喜欢自己的皇后张氏终其一生没有临幸过其它嫔妃,而且对张氏一家都非常好,但是张氏偏偏是那种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人。他先是强迫孝宗封自己的父亲为伯爵,不久又进封位侯爵。张氏的两个弟弟也被受爵。

而且他的这两个弟弟比姐姐更加贪婪,他们仗着自己外戚的地位,到处为非作歹,兼并了大量的土地,使得许多农民都流离失所,位农民运动买下了祸根,他们倒卖官盐,当时的盐是国家垄断产品,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张氏兄弟以此牟利,极大地影响了国库的收入,弘治皇帝看在皇后的面子上也只好听之任之。孝宗统治的后期,李广事件唤醒了那个沈睡多年的励精图治的孝宗皇帝,他开始了生命中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勤政时期。他任用刘大夏、戴珊等人,重新整顿朝政,并亲自告诫张氏兄弟收敛他们的恶行,但是这段昙花一现的时光随着弘治皇帝的驾崩被带走了,终明一朝再没有回来。

弘治皇帝的统治时期被史学家们认为是明朝回光反照的时期,大明王朝好像一个人,在成化年间已经得了重病,经过孝宗皇帝的治理,这个病人精神为之一振,然后随着孝宗的驾崩,病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一步一步走向了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元朝的元定宗贵由是一个怎样的人?元定宗生平简介

全文共 240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元朝小编觉得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神秘的一个朝代,因为元朝是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一个朝代,元朝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成吉思汗蒙古人,当时蒙古族作为少数民族,和中原长期保持着对立,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元朝时期的元定宗可汗,据说当时的元定宗贵由做事很果断,不拖泥带水,不过,元定宗爱沉迷酒色,朝廷上的事情也是要大臣辅佐进行,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元定宗贵由个人生平吧!

元定宗孛儿只斤·贵由(1206—1248年4月),蒙古帝国可汗,史称“贵由汗”。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长子。生于元太祖成吉思汗元年(1206年),卒于元定宗贵由汗三年(1248年),1246年8月24日至1248年4月在位。享年43岁,母皇后乃马真氏。他早年参加征伐金朝,俘虏了其亲王。又曾经和拔都西征欧洲。1246年登基,1247年吐蕃归附蒙古帝国。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忽必烈追尊贵由庙号为定宗,谥号简平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孛儿只斤·贵由,于1246年8月24日(农历1246年七月十二日)登基称汗,时年41岁,1248年4月(农历1248年三月)去世,在位二年,时间虽短,但是他做事刚毅果断,首先杀掉西域来的巫师,因为他狗仗人势,,凭借主子也就是贵由的母亲乃马真皇后的权势陷害忠良,搜刮民财,胡作非为,定宗亲政后第一个决定就是除掉他杀一儆百,另外重用前朝重臣镇海整肃吏治,据英国和意大利来的传教士回忆,贵由大汗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另外贵由大汗重新宣布西征,决意重现父祖的雄威,派兵征服吐蕃。

贵由曾随诸王伐金朝。西征中亦立战功。太宗死时,立皇孙失烈门为嗣,其母乃马真不从,遂称制于和林,史称“乃马真氏称制”。公元1246年七月,乃马真氏集会诸王,奉贵由为大汗。贵由即位时年已41岁,但政权仍由其母乃马真氏和中书右金相镇海所左右,政令皆乱。公元1235年,窝阔台决定征讨钦察汗国、俄罗斯等未服诸国,授命术赤的次子拔都统兵远征,贵由随军出征。同时,贵由还与堂弟蒙哥在高加索山地区用兵,其战绩卓著。公元1241年年底,窝阔台病死前下诏命贵由班师返回蒙古本土,贵由正在途中,窝阔台已病亡。窝阔台的孙子失烈门(一说是窝阔台幼子)因年幼而无能力管理国事,于是乃马真氏就自行于公元1242年春称制。

乃马真称制

乃马真氏为何要称制,这里有其原因。窝阔台生前与其长子贵由之间关系不很融洽,故不想让贵由继他汗位。而窝阔台最宠爱的是贵由的三弟阔出,并让其继位。可是阔出却在公元1236年侵宋军中死去,窝阔台悲痛万分,想让阔出的长子失烈门作为他的继承人。窝阔台一死,乃马真氏脱列哥那却袒护贵由,决定等贵由回来后继汗位。此时,成吉思汗的幼弟斡赤斤欲夺汗位,便率兵开赴都城。乃马真氏立即遣使诘问他,斡赤斤只得引兵退回驻地。按照蒙古习俗,汗位的继承人还要经过忽勒台(诸王大会)选举决定。乃马真氏便召集各宗王和将领赴都城和林参加忽勒台推选新汗。当时在诸王、贵戚中,西征军统帅拔都的威望最高,可是他与贵由不和,因而反对贵由出任大汗,以患病作推辞,拒不赴会,致使忽勒台不能如期举行,因此只得由乃马真氏摄政。到公元1246年的秋天,拔都才派其弟别儿哥代他出席忽勒台大会。由于乃马真氏的力争,大会达成协议,推举贵由为新的大汗。

乃马真氏称制后,回回商人奥都剌合蛮和波斯女巫师法提玛等人获得了宠信,她让他们自拟法令施行。而对推行,“汉法”的耶律楚材加以排斥,因而致使内政败坏,法度紊乱,民力困乏。乃马真氏称制期间曾发兵进攻南宋的两淮等地。

即位称汗与政绩

贵由即位后不久,乃马真氏就病死。贵由就开始着手整饬朝政。首先,他授命皇弟蒙哥(拖雷之子)和斡儿答(术赤之子)调查斡赤斤图谋汗位之事,并处死了斡赤斤及其一些官员;其次,贵由杀死了其母宠信的奥都剌合蛮,将女巫法提玛沉入水中;又开始起用被其母罢免的官员。

大蒙古帝国内部矛盾也日益尖锐突出,贵由登基后,便插手察合台家族内政,察合台原来被成吉思汗受封于中亚地区(察合台汗国),察合台临终时曾遗言封地由其长孙哈剌旭烈继承,亦得到过窝阔台的认可。可是察合台的儿子也速蒙哥因与贵由关系密切,便在贵由上台后迫使哈剌旭烈让位于也速蒙哥。这引起了哈剌旭烈的不满。同时,贵由与堂弟拔都早在西征中就不和,后来拔都又反对贵由继大汗之位,因而双方结下了冤仇。公元1247年秋,贵由任命野里知带为征西军统帅,率兵西进,统辖波斯地区,借机便与拔都相抗衡。第二年春,贵由以都城和林气候不好,叶密力的水土有利他养病为借口,亲率大军离开和林而西进。此时,拖雷之妻唆鲁和帖尼察觉贵由此举后,秘密通报拔都,拔都获悉后就整军待战。公元1248年3月,贵由在叶密力以东(新疆青河东南)途中突然病死(一说是贵由已到了气候宜人的叶密尔河畔的横相乙儿,并在那里居住下来,不久,因患有手脚痉挛症病死在该地),从而避免了一场皇室内部的争战。

贵由与其父窝阔台一样,大肆地赏赐,他下令打开府库,以金银财宝分赏诸王、贵戚、大臣等。仅一次就花费7万锭,以此挥霍,企图宣扬自己的名声超过其父。可是事实上,他的业绩远不及他父亲和祖父。

贵由即位后沉溺于酒色,从而使身体日益虚弱,他统治的二年中,就常因病而不能亲自料理政务,重大事情只得委付亲信林臣镇海、合答裁决。因此,当时一直未改变“法度不一,内外离心”的日益衰腐的局面。贵由有三个儿子,他生前曾与诸王、贵戚约定,死后其汗位应由他的子孙继承,但他死后,诸王、贵戚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相反却在拔都提议下,拖雷的儿子蒙哥登上了汗位。

当时,诸王各自盘剥一方、鱼肉百姓。民怨四起,蒙古帝国初期开创的稳定局面尽遭破坏。公元1248年三月,定宗卒,皇后海迷失后欲再立失烈门听政,诸亲王多反对,朝内争讼不已,乃至三年无君,国内混乱不堪。定宗死,葬于起辇谷。谥曰定宗简平皇帝。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历史上苻生有多残暴?苻生生平简介

全文共 2810 字

+ 加入清单

苻生是前秦第二位皇帝,即位时虽然只有20岁,但生性十分残暴,兽性毕露。苻生在位两年间,曾以残忍无比的手段杀人,害死自己的顾命大臣,而且更是连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将妻子梁皇后给杀死。苻生算是古代最暴虐的皇帝之一了,其行为和想法都令人感到胆寒,那苻生为什么会在自己称帝以后就大开杀戒呢?他到底是经历了什么?下面就来介绍下苻生的生平,可以一起来了解下。

我国历史上,有几次民族大融合,其实就是几个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争夺统治权,各个民族加快进入中原的过程。这些时期,落后与先进、野蛮与文明不断撞击,社会变乱、生灵涂炭、经济凋敝,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悲惨的故事。

五胡十六国时期,有个前秦政权,他的第二任皇帝苻生,因为对图谶的迷信,不仅自己做了许多匪夷所思的荒唐事情,而且也给治下的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一)一个幼而无赖的独眼龙

论说苻生只是苻健的第三个儿子,而且生来仪容有缺,选谁做皇帝也不会选他。他不仅“幼而无赖”,而且性格暴躁、凶悍,连祖父苻洪也不喜欢他。

小的时候,祖父苻洪开玩笑,问身边的侍者说:我听说瞎儿只有一泪,信吗?

侍者说:当然。

苻生大怒,拔出佩刀向自己的面部刺出血,说:这也是一泪。苻洪大惊,就用鞭打他。

苻生说:我生性能忍受刀剑刺击,就是不堪忍受鞭打(他认为鞭打是一种侮辱)。

苻洪说:你要这样,我将让你做奴隶。

苻生说:我还不如石勒吗?(石勒,后赵皇帝,从奴隶到皇帝。)

苻洪对儿子前秦国主苻健说:这小子狂暴悖逆,应该尽早除掉他,不然,一定会导致家破人亡。

苻健正准备杀苻生,苻健的弟弟苻雄劝阻说:孩子长大以后自然就会改变,怎么能杀呢!

于是,苻生就活了下来。其实,还是做父亲的苻健心软,健全不健全的孩子都是自己的,怎么能说杀就杀呢?

苻生长大后越发生猛,能够力举千钧,勇猛好杀,确实也是个杀敌的好手。史载。东晋桓温攻打前秦时,苻生单骑冲入敌阵,前后斩将夺旗十余次,令晋军伤亡甚大。(二)因谶言暗示而上位

事情有时也很吊诡。没想到,本来是太子的苻苌战死后,苻健因相信了“三羊五眼”的谶言,竟把苻生立为太子。可即使这样,苻健也很不放心这个独眼狠角的儿子,他了解这个“凶暴嗜酒”的家伙,恐怕将来难以保全家业,临死时还“谆谆告诫”他说:酋帅、大臣如果不听命,可以逐渐杀之。

本来,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些胡人要掌控政权,大多要祭出杀伐大旗,一方面来维持其统治,另一方面要树立权威。更有甚者,动辄就夷灭九族,片甲不留。不知道苻健此刻是不是在弥留之际心里失了主张,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儿子本来就是个凶暴残酷之人,他要杀起人来,从来就不是一个两个就够数的,他要不搞出个杀无赦、血成河,怎么来稳得住自己的皇位?(三)上位后大开杀戒

苻生知道自己是怎么上来的,也当然就相信自己是上天注定的。因此,在这种上天感应说的指引下,他不仅对那些所谓的图谶、占星、民间谶言之说深信不疑、恐惧不已,有时更是以此为借口,大肆屠杀,直到杀得天下人人自危,到处揭竿而起。

第一杀,曲解星家,杀人禳灾。

事情是这样的:中书监胡文、中书令王鱼对符生进言说:经过占卜,不出三年国家就会出现帝王、皇后死亡,大臣被杀的事情。希望陛下能修德养性、体谅臣民来禳灾避乱!这本来是以占卜的方式,规劝苻生施行惠政,宽减刑法的。没想到符生干脆祭出了以杀祭天,祈求平安的招儿。

他说:朕与皇后共掌天下,皇后死了也就足以禳塞天象之变。毛太傅、梁车骑、梁仆射这些人也是受先帝遗诏辅政的大臣,把他们杀了,也就达到禳灾避祸的目的了。于是,苻生就下命令把这些人一股脑儿全杀了。

没过不久,苻生又以禳灾为由,杀掉了宰相雷弱儿及其九个儿子、二十七个孙子。雷弱儿性格刚烈耿直,他对赵韶、董荣败坏朝政的做法非常不满,经常在朝廷上公开指责他俩。所以赵韶、董荣便合起伙来向苻生进谗言,诬陷雷弱儿。雷弱儿是羌族首领,雷弱儿一死,羌族纷纷反叛。

第二杀,日食出现,再杀大臣。

一天,长安的天空突然出现日食。苻生以为这是天降异灾,相当恐惧。这时候,苻生又听信佞臣董荣的谗言,再次诛杀司空王堕,以求禳除日食可能带来的灾难。

第三杀,恐惧风灾,杀死谏臣。

这一年,“长安大风,发屋拔树,行人颠顿,宫中奔扰,或称贼至,宫门昼闭,五日乃止。”这大风狂刮不止,引起了苻生内心的极度不安。

于是,左光禄大夫强平劝谏说:这段时间的日食、风灾一场接着一场,都是因为陛下不能勤勉国事、天地气息不和引起的,希望陛下能够休养生息、仁爱百姓、礼敬公卿、减轻刑罚,这样不祥就会消除,神灵护佑,永保江山。

苻生一听就火了,认为是妖言惑众,竟把他从头顶凿穿而杀死。而这位劝谏忠臣不是别人,正是苻生的亲舅舅。听到儿子杀了自己的弟弟,苻生的生母强氏(皇太后)竟然忧恨而死。

第四杀,信梦及谶,再开屠刀。

一次,苻生梦见大鱼吃蒲草,又听到长安城里的谣言说:“东海大鱼化为龙,男皆为王女为公。问在何所洛阳东。”这个谶谣本来是因龙骧大将军苻坚而起的,他的宅第就在长安的洛门之东。但是,苻生把怀疑对象指向广宁公鱼遵,以为是姓鱼的篡夺他的帝位,于是就把太师鱼遵以及他的七个儿子、十个孙子全部杀了,这相当于灭了人家的香火。

本来,谶谣历代都有,和天象等一起,成了规谏君主改邪归正的机会。一般来说,通达的统治者会认为这是自然或上天对自己行为的警示,并由此而砥砺道德,反省过失。有的会利用这些机会,发布个罪己诏或者搞个特赦、换个年号什么的,以祈求上天原谅,甚至有的还会搞些为民服务的项目,以达到禳灾求福的目的。

但是,苻生却反其道而行,越是上天警告他,他越是要杀人敬天。为了弥补杀人带来的恐惧,他更是成天喝得酩酊大醉,以麻醉自己的神经,减轻害怕带来的痛苦。在这种人心惶惶的局面下,苻生的统治也就越来越岌岌可危。

对付恐惧的最佳方式就是组织起来、勇敢进行反抗。于是,在苻生醉里寻梦时,等候时机的苻坚就里应外合,与吕婆楼率麾下三百余人闯入内宫,把昏睡不醒的苻生安置到别处,废为越王,不久便将其杀掉。苻生临死时还饮酒数斗,在昏醉中脑袋搬家。

苻生在位期间,前秦的宗室、勋旧、亲戚、忠良几乎被杀个精光,许多王公为官者都以疾病为由请求回家避祸。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人们路上相见只是以目相对而不敢搭话。

苻生嗜虐成性,以杀为乐,其所作所为已经超出了一个正常人所能理解的程度,人性少兽性多,如果用现在的话说,苻生就是有严重的心理疾病,不能简单说他是个暴君,而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苻生的天生残疾,带给他的是心理的极不健全,再加上当时少数民族的教化不足,皇宫里养成的頣指气使、率性所为,更使他在掌握了政权后,变得随心所欲、惨无人道。

虽然苻生这么做的目的是想通过暴虐的行为恐吓臣民,维持其皇权。但他不分是非、不分善恶,任意残虐生灵、屠杀无辜,必将会让幸存者团结起来、反戈一击。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在血雨腥风中,一次次的官逼民反、一次次的王权更迭、一次次的改朝换代……

【作者简介】乔永胜,致力于用现代视角检视历史人物,更多还原人性的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刘备生平最后悔的三件事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刘备此生最后悔的三件事

说到刘备此生最后悔的三件事,第一件事便是当时刘备劝说曹操杀掉了吕布。当时的曹操攻打吕布之后,吕布不敌,之后出城投降,本来曹操很是惜才,想要留下的吕布的,但是因为刘备在旁边说想想董卓的前车之鉴,曹操这才杀了吕布,但是之前吕布对刘备是有救命之恩的,所以刘备便是背上了不仁不义的骂名。

第二件事便是夷陵之战了,夷陵之战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被孙权所杀之后,刘备因为想要为关羽报仇,同时又想要拿回荆州这座关键的城池,所以不顾诸葛亮时机未到的劝说,执意发动夷陵之战,导致了蜀汉的加速灭亡。

第三件事便是刘备死后依然派遣李严监督诸葛亮的事了,刘备在临死前就曾考验过诸葛亮的忠心,在刘备死后依然派李严监督诸葛亮,所以诸葛亮当时要一边北伐一边忙着李严的监督,所以后面劳累过度成疾,便离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朱泚最后怎么死的 唐朝将领朱泚生平介绍

全文共 3828 字

+ 加入清单

朱泚是唐朝中期将领,他曾自立为帝,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成为了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据说朱泚从军时武艺并不出众,但为人大方,经常把自己得到的奖赏分给其他士兵,因此得到拥护。后来泾原兵变爆发,长安被朱泚大军攻陷,唐德宗无奈逃到奉天。此役对于唐朝皇帝的威严来说,无疑是会心一击,导致后面的皇帝不在轻易相信将军,开始重要宦官,当然这同样有隐患。今天就重点给大家讲讲朱泚这个人物,看看他的生平有何亮眼之处。

公元七八四年正月一日,盘踞长安僭位称帝仅两个月的“大秦天子”朱泚(cǐ),宣布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天皇元年刚过数月,唐军便大举反攻,朱泚战败逃离长安,伪“汉”国宣告灭亡。

朱泚,从黄袍加身至兵败被杀,历时仅仅九个月。中国历史上这个最短命的天皇,为世人生动演绎出人心不足蛇吞象的下场。1、入朝觐见

朱泚是幽州人,“幼壮伟,腰带十围”,天生一副武夫形象,但“骑射武艺”水平有限,与常人无异。他加入幽州卢龙节度使李怀仙部后,显示出“轻财好施”的特点,“每征战所得赏物,辄分与麾下将士”,因此深孚众望。

大将朱希彩与弟弟朱滔和朱泚勾结,杀死李怀仙,自任节度使。朱希彩因“为政苛酷,人不堪命”,被部下杀死。朱泚在朱滔全力支持下,出任留后(代理节度使),并很快获得朝廷正式任命。朱泚投桃报李,令朱滔率精锐骑兵前往泾州(今甘肃泾川),为朝廷防御吐蕃。这一主动向朝廷示好的举动,令唐代宗大感欣慰,亲手写诏嘉奖。

当时的“幽州及河北诸镇,自天宝末便为逆乱之地。”河朔三镇节度使虽然都表态归顺朝廷,却心怀鬼胎迟迟不愿进京面圣。朱泚瞅准这个大表忠心的良机,率先上表请求入朝觐见。唐代宗大喜,诏令专门为他修建府第。

朱泚率三千步骑行至半途,突染急病,命悬一线。手下都劝他暂返幽州治疗,痊愈后再进京。朱泚下令:“如果我死了,你们必须把我的尸体抬到长安!”两个月后,朱泚一行到达长安,引得“士民观者如堵。”唐代宗亲自在延英殿设宴款待他们,“犒赏之盛,近时未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朱滔趁朱泚入朝,统摄幽州军政事务,全方位消除朱泚的影响力。朱泚被抄了后路,“自知失权,为滔所卖,不得志,乃请留京师。”唐代宗为了安慰他,任命朱滔担任幽州卢龙节度留后,让朱泚统辖汴宋、淄青一带边防军,不断封官加爵,最终将朱泚封为遂宁郡王。2、留困京师

唐德宗继位后,朱泚被加封为太子太师、凤翔尹(今陕西凤翔太守)。不久,泾州守将刘文喜叛乱。朱泚被朝廷任命为泾原节度使,率部讨伐刘文喜。泾州平定后,朱泚进封中书令,“还镇凤翔(今陕西凤翔)”,很快又进封太尉。

朱滔企图在幽州发动叛乱,为增强实力,他派人暗中去凤翔与朱泚联络。联络员把密信封在蜡丸里,藏在发髻间,赶往凤翔。行至半途,被河东节度使截获,连人带信送往长安。朱泚闻讯“惶惧”,主动跑到京城向朝廷请罪。唐德宗安慰他:“你二人相隔千里,他想谋反,不是你的罪过!”话虽如此,他依然解除了朱泚凤翔陇右代理节度使职务,“留泚京师”,并增其食邑。

朱泚虽在京城过着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且“其幽州卢龙节度、太尉、中书令并如故”,但是,在唐末这个有枪就是草头王的特殊时期,他此刻已经被剥夺兵权,成为光杆司令,形同遭软禁。所以,朱泚“失权废居,怏怏思乱”,总幻想着东山再起。3、泾原兵变

淄青节度使李希烈等数名节度使联合反叛,相继自立为王,“五贼株连半天下。”

783年10月,泾原(今甘肃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奉诏讨伐,率士卒抵达长安。泾原兵大多拖家带口而来,饥寒交迫,朝廷却只犒赏“粝食菜啖而已。”士兵们无比愤怒,本指望“至京师以获厚赏”,不料最终朝廷“一无所赐。”于是,泾原军哗变,攻占长安,大肆抢劫国库。“是日,德宗仓卒出幸”到奉天(今陕西乾县)。

叛军“群寇无帅”,混乱中想起老上司朱泚“尝节制泾州”,为人“宽和”,于是公推姚令言诚邀其出山。朱泚“初迟疑”,后来突然想到,这正是上天把军权送到自己手中。掌握了这支从天而降的西北劲旅,自然就有与朝廷讨价还价的资本。于是,他一口答应担任叛军主帅,出面收拾残局。

朱泚在叛军簇拥下,连夜举着火把入住含元殿。次日,朱泚以太尉身份发布文告:“泾原将士不知朝廷礼仪,致使圣上受惊‘西出巡幸。’朱太尉暂辖六军。禁军将士和文武百官,都应全去追随皇帝。因故不能前去者,可到本官官署报到。三天后,凡是未到皇帝行宫或太尉府签名的人,一律斩首!”4、僭位称帝

文武百官看到文告,议论纷纷。很多人家小都在长安,自然不愿舍近求远赴奉天追随皇帝逃难,所以成群结队相约前往太尉府签到。

朱泚居高临下监督文武百官签名,看着昔日那些对自己不屑一顾的高官,此刻摧眉折腰小心翼翼在自己面前签字,心头顿时涌上君临天下感觉。在尽情享受着权力带来的无比美妙的快感的同时,朱泚“耗子别手枪---起了打猫的念头”,一种邪念在他心头,挥之不去。

所以,当有些官员劝他去迎回唐德宗时,朱泚的胖脸阴沉得几乎结冰,官员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为避祸先后逃离长安。

有人看出朱泚的心思,于是向他陈述古今成败之理,征引符命之说,“劝其僭伪。”朱泚很是受用,“甚悦之”,称帝念头更加强烈。恰巧此时,两名朝臣因久居闲官,对朝廷满腹怨愤,唯恐天下不乱,公开宣称效忠朱泚。继而,“凤翔泾原大将张廷芝、段诚谏以溃卒三千余自襄城而至。”朱泚野心膨胀,自认为众望所归,“僭窃之心,自此而定。”

于是,783年10月8日,长安皇宫上演了一出闹剧:朱泚在八名部属簇拥下,“自白华进宣政殿,僭即伪位,自称大秦天子,号应天元年。”长安城“士庶竞往观之”,看得笑掉大牙。原来,除了八名部属外,显示帝王威严的禁卫军“行列不过十余人”,且全是泥腿还没有洗净的叛军。不过,这并不妨碍朱泚将未及逃走的唐朝宗室77人全部杀害。5、围困奉天

出逃奉天的唐德宗始终是大秦天子朱泚的一块心病,所以,皇帝瘾才过了两天,朱泚就迫不及待率大秦国兵马浩浩荡荡御驾亲征。在奉天城下,朱泚遭到守军的迎头痛击,“大败,死者万计。”

朱泚不甘失败,采取各种手段围困奉天,并多次发动强攻。唐德宗一面诏令各地节度使兴兵勤王,一面激励守军万众一心坚守奉天。朱泚围城月余,与唐军多次激战,败多胜少,双方僵持不下。最终,僵局被朔方节度使李怀光打破,他率五万精兵从河北驰援奉天,大秦国军闻讯,“众惶骇,因而大溃,长围遂解焉。”

朱泚虽无功而返,颇有心计。早在返回长安前,他就隔三差五差人回长安大肆宣扬“奉天已破!”百姓们信以为真,希望破灭,“莫不饮泣。”由于前唐官员或逃逸或辞职,朱泚政权普遍缺员。他下令按前唐常规推荐和选拔官员,有几十人迫于无奈,递交了推荐文书,十来日后,也全部销声匿迹。6、改秦为汉

堂堂大秦军攻不下小小奉天,前唐官员已经逃亡殆尽,大秦政权却无人做官,这分明是国号大大触了霉头。所以,朱泚决定改换国号试试运气,于784年第一天将“秦”改为“汉”。他深知自己的帝位是“兔子尾巴----长不了”,于是“关起门来做皇帝—快活一时是一时”。他把“内库珍货瑰宝”占为己有,尽情享受。

李怀光将朱泚吓回长安后,因奸臣挑唆引起唐德宗猜忌。他阴谋反叛朝廷,派人与朱泚商谈结为联盟事宜。朱泚大喜过望,“以钱谷金帛互相馈遗”,称李怀光为兄长,并约定事成后平分天下:“削平关中,当割据山河,永为邻国!”李怀光有了朱泚撑腰,公开发动叛乱,逼得唐德宗从奉天逃往汉中。唐室江山摇摇欲坠,朱李二人平分天下的阴谋即将得逞。

朱泚目睹唐德宗被李怀光打得丢盔卸甲,心里乐开了花,贪婪的欲望再次腾升:他要将李怀光当马前卒去攻城掠地,与唐军两虎相争,自己趁机扩张实力,将大汉天子事业做大做强。他当初答应与李怀光瓜分唐室,纯属权宜之计,从未想过给李怀光分一杯羹。所以,当李怀光浴血苦战时,朱泚却坐收渔人之利,多次下诏征调李怀光兵马,并“待怀光以臣礼。”李怀光终于明白自己被朱泚出卖后,“惭怒愤耻,遂领众遁归河中。”7、身首异处

不久,唐军反攻,进逼长安,经过苦战,顺利收复长安。朱泚率亲信百余人仓皇西逃,在泾州城门却吃了闭门羹。守将田希鉴紧关城门,朱泚大喊:“我授你节度使,你为何忘恩负义?”田希鉴便把他授予的旌旗符节从城头抛下,“续又投火焚之。”朱泚只得再向西行,在客店休息。

朱泚部将梁庭芬贼心不死,倚仗与田希鉴关系良好,独自进入泾州城,花言巧语劝说田希鉴“开门纳朱公,与共成大事!”田希鉴被他说昏了头,居然表示同意。

焦头烂额的朱泚正在客店无计可施,听到这个喜讯,“大悦”,顿时“黄鼠狼摸电门--抖起来了!”马上又找回当皇帝的感觉。他神气活现地命令梁庭芬再往泾州,详细沟通相关事宜。

梁庭芬这是从露出真面目,他明目张胆伸手要官,“请授己尚书、平章事。”朱泚如同守财奴紧攥钱袋般,一口回绝。梁庭芬退而求其次,“求宰相。”朱泚此时虽然已经走投无路,却依然连这张空头支票都舍不得开出,亲手为自己挖下陷阱。梁庭芬恼羞成怒,随朱泚行至宁州(今甘肃宁县)时,联络另外一个同样心存怨恨的将领箭射朱泚。朱泚仓皇逃窜,掉入地窖,被六名随从一拥而上剁成肉泥,首级也被砍下送往京城。

朱泚一名闲官陡然成为叛军统帅,再华丽变身为所谓皇帝,继而因贪欲过度与李怀玉分道扬镳,最终又因舍不得开空头支票而被部下斩杀,身首异处。他的一生形象说明了一个道理:人心不足蛇吞象,即便是天皇,同样死有余辜!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梁太祖朱温是一个怎样的人?后梁的建立者朱温个人生平介绍

全文共 1766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一位比较出色的人物,他就是梁太祖朱温,说到朱温就必须要和唐朝联系在一起了,当时唐朝晚期的很多皇帝都是被梁太祖朱温所杀,朱温最开始其实并没有任何的权利和地位,最开始的朱温只是田间的地痞流氓,因为黄巢起义所以改变了自己的一生,朱温最后杀了唐朝末位皇帝唐哀宗,建立了后梁。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梁太祖朱温个人生平介绍吧!

朱温(公元852—912年),原名朱温,归唐后赐名朱全忠,称帝后又改名朱晃,原丰县(第)一乡艾村里午沟集人。但这是一个籍贯尚存争议的人物,现行史书中多记为宋州砀山午沟里(今安徽砀山)人。家世为儒,祖朱信,父朱诚,皆以教授为业。幼年丧父,家贫,母王氏佣食于萧县刘崇家。朱温成人后,与其兄朱存“勇有力,而温尤凶悍”,“不事生业,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

太祖,名朱温(公元852~912年),出身贫寒,后掌握唐朝兵权,废照唐宣帝而自立。在位6年,为其子所杀,终年61岁。葬于宣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范村保,一说在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

梁太祖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省砀山县)人,出身贫苦家庭,从小不务正业,是乡里的地痞。后和兄朱存一起加入黄巢起义军,受到黄巢的重用,封为东南面行营先锋使,同州防御使。黄巢入长安后,他负责防守东线。因为屡次为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战败,请求增援,黄巢没有答应。公元882年9月,在黄巢危急之时,朱温背叛了黄巢,率军投降唐朝,被唐僖宗封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赐名全忠。公元883年,封为宜武(治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节度使,与李克用等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并被提升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此后,他以河南为中心,扩张势力,和李克用父子等人长年混战,致使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混战中,他先后吞并了秦宗权、朱埴、朱瑾等藩镇,成为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

公元901年,他趁唐统治集团内乱之际,带兵进入关中,击败风翔节度使李茂贞,夺得唐昭宗,控制了中央政府。不久,杀尽了朝廷内的宦官。公元904年,他又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在离开长安时,他还逼迫官吏、百姓一起东迁,并拆毁了长安的宫室,官衙和民房,将材料运往北方。不久,他派人杀死了唐昭宗,立李祝为帝(即唐昭宣帝),并在一天深夜,将唐朝的30几名大臣集中起来杀死,尸体扔进黄河。

公元907年2月,他逼迫昭宣帝退位,自己称帝,建国号为梁,定都汴,建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朱温称帝后,改名朱晃。并改革了一些唐末的弊政。但因连年用兵,又经常杀戮将帅功臣,使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政权不稳。

公元912年,朱温亲自率领50万大军乘虚进攻成德镇。他日夜兼程赶到观津冢(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南)时,巡逻兵报告说,后唐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的大军来了。朱温曾几次败在李存勖手下,听到消息后,不辨真假,连帐篷也顾不得收起,仓惶逃奔到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黄昏时,李存勖派兵数百冲进朱温军营中乱砍乱杀。朱温以为李存勖大军杀到,连夜烧营狂逃,急奔冀州,辎重损失无数。事后知道只有李存勖的几百兵士冲营,朱温羞恼而得病。返回洛阳,就此卧床不起。他哭着对近臣说:“我就要死了。死后,儿子们又不是李存勖的对手,我将连葬身之地也没有了。”哭得死去活来。

朱温酷爱女色,淫乱如禽兽,连儿媳们都得入宫陪伺他,儿子们也借此谋取继承权。公元912年5月,朱温在病中应允曲意伺候他的儿媳王氏的要求,要将皇位传于其丈夫(朱温养子朱友文)。三子朱友珪和妻张氏听到后,十分妒恨,决心干掉朱温,夺取皇位。

六月戊寅日,朱友珪和家将冯廷锷带着五百牙兵,假称奉旨入宫,混入皇宫,分散埋伏着。夜深人静时,牙兵又集中起来,突然冲进朱温寝宫。左右侍从早就怨恨朱温荒淫暴虐,都纷纷逃散,只剩朱温单身一人。朱温揭开帐子,见是朱友珪带兵杀入,破口大骂说:“我早就怀疑你有反叛之心,后悔没有早下手杀了你!你这罪恶的逆子,竟要弑父,你忍心吗?天地难道会容你吗?”朱友珪也瞪眼对骂道:“你这乱伦的老畜生,早就应当被碎尸万段了!”这时,冯廷锷挺剑扑向床边,朱温慌忙下床绕着屋柱躲闪。冯廷锷连劈三剑,都被朱温躲过,剑锋砍入柱子中。朱温正患着病,经几次躲闪已经头昏眼花,支持不住,颓然跌倒在床上。冯廷锷抢上一步,一剑刺入朱温腹部,朱温挣扎了一会儿死去。

朱温死后谥号为太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的意思是什么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生平报国,留作忠魂补的意思是这一生还未来得及报效国家,死后也要留下忠魂来弥补。出自明代杨继盛的《就义诗》。

创作背景

公元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杨继盛冒死上疏弹劾严嵩十大罪状。他将严嵩指为“天下之第一大贼”。他在狱中三年,最后严嵩把他的名字偷偷添加在死刑犯名单的后面,终被惨遭杀害于西市。年仅40岁。这首诗即为他临刑前所作。

作者简介

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虚云老和尚出生时真的是肉球吗?虚云老和尚生平简介

全文共 1883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有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是大肉球,很多人应该都会想到传说中的哪吒吧,相传哪吒一出生就是一个肉球怪胎,但是这毕竟只是传说当中的事情,所以很多人第一反应这当然会是假的。而历史上一位虚云老和尚,据说他出生的时候同样也是一个肉球,这难道是真的吗?

后世关于一代高僧虚云老和尚的传说和事迹多如牛毛。有些事迹流传的久了,就离真实面目越来越远。相传,虚云老和尚一言传心法,功德无量大。他的一生也充满了神奇的色彩。

一、生为肉球,险被丢弃

虚云老和尚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他的父亲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但不知为何,他40岁都还没有孩子,直到夫妻俩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才怀上孩子。

怀胎十月,虚云老和尚的父母一起梦见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惊醒后,胎儿降生。人生总要经历生、老、病、死四种痛苦,尤其“生苦”是影响母体最大的。据说,虚云老和尚堕地后是个肉球,母亲大惊失色,一口气没上来,去世了。

家里人束手无策,问了许多饱经世变的老者,也都莫明其妙。最后,大家认定这个怪胎是不祥之兆。俗语说得好,“一人有福,带起满屋;一人无福,连累满屋。”第二天,大家决定把这个肉球丢弃。正在此时,一个卖药的老头子,一刀就把肉球破开来,里面藏着一个肥胖的男孩,这便是后来的虚云老和尚。

大家哀痛之余,不禁喜出望外。因为生母去世,这个孩子便由庶母王氏抚育。相传,当年破开肉球的老头儿,是文殊菩萨化身的,这也注定了这个孩子一生与众不同。

二、一心只为出家

佛家说,今生能做和尚,皆是过去有善根的。穷苦人做不了和尚,否则天下便没有乞丐了;富贵人也做不了和尚,因为自古便少富贵人出家的;许多知名居士也做不了和尚,他们能放下富贵功名,能吃长素,能打坐,也能礼佛诵经,但要他们做和尚则是断然不肯的。但虚云老和尚小时候便表现出了善根。

他自小不喜读儒家书籍,对功名亦视为浮云。可他对佛经颇有兴趣,小小年纪便萌生了出家修道的念头。据说,有一次,尚且年幼的虚云老和尚,逃到福州鼓山下想要出家,结果被家人找了回去。为了断绝他的念头,他父亲将其遣回湖南老家,请二叔严加管教。

为传宗接代,奉父叔之命,在18岁时,虚云老和尚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这两个女子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结婚之夜,虚云老和尚向二女约法三章,即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保持童真之体。说来也奇怪,自此,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第二年,虚云老和尚决心出家修道,征求她们的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去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他害怕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可他却甘之如饴。

所谓:“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面临种种考验,虚云老和尚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三年之后,为了更好地研究佛法,他开始到处参方。

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他跋山涉水去求教,哪怕处处受到歧视,也不忘初心。他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

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后来,为报母恩,他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

三、一生只为佛教

虚云老和尚悲心深广,一生为法为教,不辞辛劳。在与云南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后,在众多善信护法的大力支持之下,虚云老和尚开始着手振兴和发展云南佛教。

从建寺安僧、整肃僧纪、办学育僧到成立佛教会,慈善会等,只要对佛教、对芸芸众生有益,他都毅然努力去做,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在他的带动下,云南佛教得以复兴。

虚云老和尚103岁时,正值抗日战争期间,他赴重庆主持护国救灾法会。110岁时,正值新中国成立,虚云老和尚嘱咐岑学吕居士编《云门山志》。

114岁时,佛教界在北京广济寺召开祝愿世界和平大会,请虚云老和尚前往主持。在京期间,他发起筹建中国佛教协会的工作,并作了重要的建议。

115岁时,众推虚云老和尚出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但虚云老和尚力辞,只接受了名誉会长之职。

虚云老和尚120岁时,在云居圆寂,火化后得到五色舍利百余粒,小者无数,以白色为多,晶莹光洁。

虚云老和尚一生殚心竭力,光大宗门,续佛慧命,身承五家法脉,并传嗣后代,堪称继往开来。他历坐十五座道场,中兴南华、云门、云居山、真如寺等六大祖庭名刹,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修为、德行、功业,无不令人叹服。修道人,要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而这,也是虚云老和尚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数学家希尔伯特生平

全文共 1687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大卫,1862-1943)出生于东普鲁士(前苏联加里宁格勒)的哥尼斯堡附近的劳伟。

在高中,希尔伯特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他对科学,尤其是数学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善于灵活而深刻地掌握甚至运用老师讲课的内容。1880年,尽管父亲希望让他学习法律,他还是进入了哥尼斯堡大学学习数学。他于1884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来成为这所大学的讲师和副教授。他于1893年被任命为正教授,并于1895年转到格廷根大学担任教授。从那以后,他一直在盖廷根生活和工作,并于930年退休。在此期间,他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通信院士,并获得了斯坦纳奖、罗巴切夫斯基奖和博伊尔奖。他于1930年获得瑞典科学院的米塔希·勒弗勒奖,并于1942年成为柏林科学院的荣誉成员。

希尔伯特是一位正直的科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他因欺骗性宣传而拒绝签署德国政府出版的《致文明世界的信》。在战争期间,他敢于发表一篇文章纪念“敌人数学家”达布。希特勒上台后,他抵制并写信反对纳粹政府排斥和迫害犹太科学家的政策。随着纳粹政府的反动政策日益加强,许多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曾经如日中天的拉廷根学校衰落了。希尔伯特也于1943年孤独去世。

希尔伯特是20世纪对数学有深远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领导着著名的盖廷根学校,使盖廷根大学成为当时世界数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培养了一批为现代数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数学工作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每一个时期他几乎都专注于研究一类问题。

按时间顺序,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不变理论、代数数域理论、几何基础、积分方程、物理学和一般数学基础,其中穿插的研究课题包括狄利克雷原理和变分法、沃林问题、特征值问题、希尔伯特空间等。他在这些领域做出了巨大或开创性的贡献。

希尔伯特认为科学在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他指出:“只要一个科学分支能够提出大量的问题,它就充满活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落和终结。”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演讲。根据过去,特别是19世纪数学研究的成就和发展趋势,他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这23个问题,通常被称为希尔伯特问题,成为许多数学家试图克服的困难。它们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尔伯特的一些问题现在已经令人满意地解决了,而另一些问题仍未解决。他在演讲中阐述的每一个数学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信念是对数学工作者的极大鼓舞。他说:“在我们中间,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里有一道数学题,找出它的答案!你可以通过纯粹的思考找到它,因为在数学中没有什么是未知的。”30年后,1930年,在接受哥尼斯堡荣誉市民称号的演讲中,他再次自信地宣称反对某些人所持的不可知论观点:“我们必须知道,我们将会知道。”

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1899)是公理化的代表作品。在该书中,欧几里德几何被组织成一个基于一组简单公理的纯演绎系统,并讨论了公理与整个演绎系统的逻辑结构之间的关系。1904年,他开始研究数学的基本问题。经过多年的深思熟虑,在20世纪20年代初,他提出了一个计划来证明数论、集合论或数学分析的一致性。他建议从几个形式公理出发,将数学形式化为一个符号语言系统,并从从不假设真正无限的观点出发,建立相应的逻辑系统。然后我们研究这种形式语言系统的逻辑性质,从而创造元数学和证明理论。希尔伯特的目的是试图给出某种形式语言系统的非矛盾性的绝对证明,从而克服悖论引起的危机,并彻底消除对数学基础和数学推理方法可靠性的怀疑。然而,在1930年,年轻的奥地利数学逻辑学家G?戴尔?德尔(1906 ~ 1978)获得了否定的结果,证明希尔伯特方案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正如哥德尔所说,希尔伯特基于数学的计划“仍然保持其重要性,并继续引起极大的兴趣”。

希尔伯特的著作包括《希尔伯特全集》(三卷本,包括他著名的数论报告)、《几何基础》、《线性积分方程的一般理论基础》等。他也是《数学物理方法》、《理论逻辑基础》、《直观几何》和《数学基础》的合著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柳如是被谁逼死的?柳如是生平简介

全文共 1196 字

+ 加入清单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了解一些有关柳如是的故事。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才女,“秦淮八艳”之一,后来嫁给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柳如是和钱谦益的爱情故事,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不少影视剧和小说都有讲述他们之间的趣事。柳如是一直抱有很深的家国情怀和政治理想,她有很多著名作品流传于世,但柳如是的结局却令人唏嘘,她是被族人活活逼死,享年四十六岁。

柳如是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柳如是和顾横波、马湘兰、卞玉京、陈圆圆、董小宛、寇白门、李香君被称为“秦淮八艳”,而柳如是在文学和艺术的造诣很高,故而柳如是也被称为是“秦淮八艳”之首。

柳如是虽然未沦落青楼,但是她却是一个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同时柳如是又有着很深厚的家国情怀。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却自尽而亡。那“秦淮八艳”之首的柳如是,如何被逼得自尽呢?

其实柳如是自尽,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难过伤心,其夫死后,乡里的族人就要抢夺房产,柳如是感到寒心,柳如是不堪受到欺凌,所以愤然自尽的。

柳如是的身世颇为不幸,她出生后就被辗转贩卖,并流落于青楼。后来柳如是嫁给了年龄颇大的周大学士,周大学士死后,他的其他妻妾就向柳如是发难,柳如是又不得在此沦落青楼。后来柳如是和年已过半百的钱谦益相识,当时钱谦益是东林领袖之一,同时钱谦益在当时的文坛亦很有名气,经过相知相识,柳如是嫁给了钱谦益。

当时是明朝末年,不仅有李自成的军队,还有清军的侵犯,大明朝岌岌可危,最后崇祯皇帝亦自缢而死。而后就在南京出现了一个弘光朝廷,钱谦益则做了南明的礼部尚书。

然而没多久清军来攻,眼看城池将破,柳如是让钱谦益和她一起投水以殉国难,但钱谦益却不愿,柳如是要自己投水,却被钱谦益牢牢地抓住。结果就是钱谦益投降了清军。

钱谦益投降了清军而去了京城,但是柳如是却不愿去,而要留在南京。钱谦益去了京城后,虽然受到封官,但可能是受到柳如是的家国情怀的影响,没过来钱谦益就以病请辞。

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后来钱谦益因他人的反清案被打入大牢,柳如是则经过四处的努力,在柳如是的营救和周旋下,终于把钱谦益救出。同时柳如是还大力鼓励钱谦益和郑成功等人联系,并且柳如是还全力资助反清义军。钱谦益本来投降清军,是会受到世人的厌烦,但是因为柳如是的家国情怀和她的义举,则多少会减轻了人们对钱谦益的厌烦。

柳如是虽然和钱谦益是老夫少妻,但是她们之间的感情很好,并且他们还生下一个女儿。后来钱谦益在他八十三岁时,离开人世。

然而钱谦益刚去世没多久,钱氏家族的人们就向柳如是索钱谦益的家业,比如房产、田产、古玩等,柳如是在和钱谦益一起生活的这些年,柳如是是把钱谦益当作生命中的依靠,此时钱氏宗族的人们如此欺凌柳如是,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她希望死后见到钱谦益,让钱谦益给她做主。同时柳如是也为了保护钱谦益的家业。

最终柳如是不堪受人欺凌,愤然自杀而死,柳如是这个做法虽然把那些人吓走了,但是柳如是也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那时柳如是四十六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

全文共 783 字

+ 加入清单

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原名“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室”位于宋庆龄陵园内,1987年9月30日正式开馆。2010年9月1日重新扩建。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展示宋庆龄一生的陈列场所,其范围包括宋庆龄墓地、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室、临时展厅。宋庆龄墓地包括宋氏墓地、宋庆龄雕像、纪念广场、宋庆龄纪念碑等纪念设施。宋氏墓地座北朝南,占地约263平方米。每年清明,上海市的党政领导和各界人士代表都要在此举行祭扫仪式。

建筑面积933平方米,建筑呈方型。内设6个展览厅、1个录像室。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室的基本陈列为1998年改版的《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展》。以宋庆龄生平事迹的时间脉络为主线,并专题陈列她在和平运动和儿童事业方面的主要活动和卓越贡献,主题鲜明,重点突出。陈列室进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用蓝、黄、粉红色标示着宋庆龄一生从事革命和学习到过的地方:纽约1908,新泽西1908,梅肯市1908,巴黎1939,柏林1929,莫斯科1927,维也纳1952,长崎1915,神户1915,东京1915,上海1927,北京1924,天津1924,武汉1927,香港1938……

展览厅以图片、实物为主,配以中英文说明,以青年时期向往革命;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伴侣;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保护、营救革命者和爱国人士;坚持抗日战争;支持人民解放战争;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党的亲密战友、人民爱戴的领袖;保卫和平的前驱,中国人民的使者;中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学习、生活;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和举国生悲、五洲同哀等13个专题,展示了宋庆龄一生业绩。

录像室播放的资料片《国之瑰宝》,有宋庆龄一生重要活动的不少珍贵镜头。

2018年9月,经中国博物馆协会决定同意宋庆龄生平事迹陈列馆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陈列馆上海市长宁区宋园路21号(宋庆龄陵园内)

交通线路:72、251、709、73、224、806、911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关于雷锋同志的生平简介

全文共 5506 字

+ 加入清单

他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同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热于助人事,所以雷锋二字已在中国内地经成了“好人好事”的代名词。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雷锋同志的生平吧。

雷锋同志生平3、参加工作

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

1957年加入共青团。

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就职。同年9月,雷锋响应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

雷锋同志生平4、参军入伍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参军入伍。

他身高只有1.54米,有点瘦,眉毛粗,眼睛大,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他努力钻研技术,后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雷锋同志生平2、翻身解放

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了他

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

1954年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

雷锋同志生平1、艰难童年

1940年12月18日出生,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爷爷、父亲、哥哥,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中!”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的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雷锋3岁那年冬天年关时,地主唐四滚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病情加重,在过年的鞭炮声中死去。

父亲雷明亮,参加过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1938年被国民党抓去,遭到毒打,造成内伤和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1944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翌年秋天不幸逝世。

哥哥雷正德,十二岁时外出当了童工,在繁重劳动的折磨下得了肺结核。一天,他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轧伤了胳膊和手指,被解雇后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加重,又无钱医治,没几天就死去了。弟弟也因为饥饿而死去。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

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过于贫穷,父母没能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奶妈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张元满被地主唐四滚凌辱而自尽。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都被地主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

雷锋日记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八月十日

今天,我认真学习了一段毛主席著作,其中有两句话对我教育最深。毛主席教导我们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过去,我在一切言论或行动中,按主席的教导做了,因此我进步了;现在,我仍要牢记主席的这一教导,坚决努力,要求自己更好地做到这一点。

今后,我要更加热爱人民和尊敬人民,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勤务员。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八月九日

今天我看了一位科学家对青年讲的一段话,对我的启发教育很大。他说:“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不管别人怎样器重你们,你们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没有学识!’决不要陷于骄傲。因为----骄傲,你们就会固执起来;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拒绝别人的忠告和友谊的帮助;因为一骄傲,你们就会丧失客观方面的准绳。”

这些话好得很,我不但要永记,而且要贯彻到言语行动中。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八月六日

我今天听一位同志对另一位同志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我觉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我活着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而斗争。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六月三十日

我认为,一个革命者,要树立牢固的集体主义思想,时刻都要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时还要坚决打消个人主义,因为个人主义对革命不利,对集体有损害。个人主义好比大海中的孤舟,遇到风浪,一碰就翻。集体主义好比北冰洋上的原子破冰船,任凭什么坚冰都可以摧毁。我认为坐在小舟里摇摇晃晃不好,还是坐在原子破冰船上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为好。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从3月16日到今天,我开的汽车己安全行驶了4000多公里,没有发生事故,圆满地完成了上级首长交给的各项任务。

为了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准备迎接新的任务,首长给了我一天时间保养车。从今早6点钟开始工作,清洗了燃油系,检查调整了电路,底盘各部机件打了黄油。当我把全车螺丝检查紧定完毕的时候,接到首长的指示,叫我马上出车,护送一个重病号到卫生连。我急忙收拾工具,出车护送。临走前,我看了下手表,已是下午1点了。这时我的肚子也感到有些空了。凑巧,我连炊事员给我送来了一盒午饭,大家叫我吃了饭再走。但是我想:阶级兄弟病重,处在紧要关头,抢救同志要紧,不能耽误时间,于是起车出发。

经过两个多小时急行车,终于把病号按时送到了卫生连,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感到格外的痛快。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五月八日

今天部队发放了夏天的服装,本来每人发两套军服、两双胶鞋……我想,当前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再说,我们门的国家还很穷。可是党和人民对我们却还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使我从内心感激党和人民的关怀。党和人民对我们这样好,我们也得力党和人民着想。应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处处做到增产节约,发扬我军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为了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减轻人民的负担,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我只领了一套单军服,一双新胶鞋,其他用品也少领了。以前用过的东西,我都修补好了,继续使用。穿破了的衣服补好了再穿。我觉得就是现在穿一套打补丁的旧衣服,也比我过去披的破烂衣服要好千万倍啊!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四月十五日

《黄继光》这本书,我不止看过一遍,而且是含着激动的眼泪,一字字一句句地读了无数遍,甚至我能把这本书背下来。我每当看完一遍,就增加一分强大的力量,受到的教育也一次比一次深刻。它对我的启发和鼓舞极大。英雄黄继光之所以能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是因为他有高度的阶级觉悟,对敌人恨之入骨,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

我要学习黄继光那种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学习他勇敢坚强的革命意志;学习他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学习他兢兢业业为党工作的精神;学习他勤劳朴实的性格;学习他谦虚好学渴求进步的精神;学习他为祖国人民英勇战斗的精神。

现在我是普通一兵,对党和人民没做出什么贡献,但是我有决心,永远听党和毛主席的话,紧紧跟着党和毛主席走,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一辈子,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坚决完成黄继光未完成的事业。我随时准备献身祖国,必要时,我一定像黄继光那样,贡献自己的生命,做祖国人民的好儿子。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我们要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要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三月四日

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个做湖岸河旁之柳。

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三月二日

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之一粟……

这些人好比是一个瓶子装的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是还晃荡不出来。

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二月五日

今天是大年初一,大家都愉快地欢度新春佳节,有的打球,有的下棋,有的同志上街看电影,玩得够痛快…… 我和同志们打了两盘乒乓球,心里觉得有件什么事没做似的。我想了想,每逢过年过节是人们探家和走亲戚的好日子,这个时候也正是各种服务部门和运输部门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

我向副连长请了假,直奔抚顺车站。我刚到,正好一列火车进站。我看到一位老太太很吃力地背着一个大包袱上火车,我急忙跑上前,接过那老太太的包袱,扶着那老太大安全地上了车,给她老人家找了个座位,我才放了心。我要下车的时候,那老太太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你真是毛主席和共产党教育出来的好兵……”

我拿着扫帚扫候车室的时候,车站的主任对我说,“你辛苦啦,休息休息吧。”我没有休息。我觉得这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我给旅客们倒开水的时候,他们说:“解放军真好,处处关心人。”我这样做,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解放军,这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二年一月一日

1961年已经胜利度过。回顾入伍两年来,在党和上级的耐心培养教育下,不断地提高了阶级觉悟,懂得了热爱同志和集体,懂得了怎样做人,懂得了党的号召就是我们行动的指南。由于我在实际工作和行动中,做出了一点成绩,部队党委授予我“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的光荣称号,并给我记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这使我内心十分激动。因为我所做的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而且距离党和上级的要求还差得远,获得一些成绩也是党的教育和同志帮助的结果。

在新的一年中,我决心继续努力,做各项工作中的红旗手,关心同志,关心集体,处处、事事、时时起模范带头作用……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

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我要以黄继光、董存瑞等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人。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日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一年十月十六日

高楼大厦都是一砖一石砌起来的,我们何不做这一砖一石呢!我所以天天都要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二日

我要牢记这样的话:永远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这种共产主义精神,我要在一切实际行动中贯彻。

今天,我听战友__说:没有日记本了,手中无钱买。我立即把自己一本新的日记本送给了他。这仅仅是一点小意思。我愿意把自己所有的东西,包括生命献给党和人民……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一年十月三日

人生总有一死,有的轻如鸿毛,有的却重如泰山。我觉得一个革命者活着就应该把毕生精力和整个生命为人类解放事业----共产主义全部献出。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一年八月三日

今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我光荣地参加了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像我这样斗给地主放猪出身的穷孩子,能够参加这样的大会,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和感激。

首先我要衷心地感谢党和毛主席把我从虎口中救出来,把我抚育成人,教给我无产阶级的思想,感谢政府对我的亲切关怀和照顾,感激人民对我的爱戴。今天我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在党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才有我们穷人的天下,才有穷苦大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新生活。

我们的党,是英明的、伟大的、正确的。我要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着党走,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对党有利的话有益的事,我要多说、多做,对党不利的话,没有益的事,我坚决不说、不做。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生为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雷锋日记节选: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现在,我们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事事要精打细算,不能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我们要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当前存在的暂时困难,坚决反对大吃大喝,力戒浪费。

同志,你是否意识到您的一切生活在幸福之中?可能意识不到,也可能意识到了。当您能吃一顿饱饭,穿上一套衣服,能当家作主,自由地生活,你有如何感觉呢?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这是党和毛主席给您带来的,是革命前辈流血牺牲给您带来的。

雷锋同志生平5、以身殉职

1962年8月15日上午8点多钟,雷锋和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连队车场,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去洗车。当时,战士们在路边栽了一排约两米高的晒衣服的木杆,顶上用8号铁丝拉着。雷锋让乔安山开车,自己下车引导,指挥乔安山倒车转弯。汽车的前轮过去了,但后轮胎外侧将木杆从根部挤压断。受顶部铁丝的作用,木杆反弹过来,正好击中雷锋的左太阳穴,当场就打出血来,雷锋昏倒在地。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抚顺矿务局西部职工医院抢救,副连长又开车飞速赶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请来医疗专家。但由于颅骨损伤,脑颅出血,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不幸去世,年仅22岁。

当雷锋殉职的消息传来,几万人涌到部队,想最后见一眼雷锋。当时的抚顺市委书记毅然捐出了为母亲备办的寿材,原本准备在部队举行的追悼会,因要求参加的群众太多,不得不改成全市公祭,十万人为一个22岁的普通士兵洒泪送行,并护送灵柩到烈士陵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霍光一生忠君爱国,为何死后被满门抄斩?

全文共 85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霍光这个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是提起西汉的大将军霍去病大家肯定不会陌生,霍光便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此二人都是忠君爱国之人,一生为了大汉鞠躬尽瘁,为大汉的强盛都立下了汗马功劳,霍去病死的很早,但是霍光却是经历过三朝的老臣。一生忠君爱国的霍光死后,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霍家被满门抄斩。这是为何呢?

西汉时期的汉宣帝,一直生活于水火之中。因为曾陷入巫蛊之乱中,他的性命得以保存下来也是比较难得的。不过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才使得他了解百姓的疾苦,成为了一个宽厚的皇帝。当时霍光对他就有着很大的帮助,在他的支持之下,使得动荡不安的朝局才有了稳定的场面,为当时西汉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其实在当时那个环境里,霍光他一个人就掌握着很多的大权。对于权力的渴望,小编觉得很多人都是有的。而且他也是得到汉武帝的许可,才有了之后的地位。如果说他想自己做皇帝,根本没有人能够让他下来。但是为何霍光却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对于皇位有如此的觊觎之情?因为他是一个忠臣,是很真心的忠,而不是虚情假意。汉武帝在位期间,他是最受信任的臣子之一,还曾赐给他周公背负周成王的画,足以见得他在帝王之家的待遇是极高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信任,怎么会得到那么多的权力。霍光自然是想做一个从始至终都忠心的人,以免以后遭受到更多的骂名。

不过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家族却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汉宣帝在一年之后,就对他的家人进行了处置。这又是为何?其实汉宣帝对霍光一直都是敬重有加,但是因为霍光的地位,家族里的人根本没有低调行事。仗着霍光的身份,到处进行着一些藐视皇权的行为。皇帝怎么能容忍的了呢?皇权的稳定自然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问题皇帝都可以放到后面来考虑。霍光的墓仍然被他安排在了汉武帝的陪葬墓的位置,也可以看的出来他对此人还是有几分情面的。对于他为汉朝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被肯定的。

之前的一部云中歌,讲的就是汉朝时期的事情。当然了,里面还是有很多不符合真实历史的地方,加了编剧自己的一些想象。汉朝的故事有很多内容,有机会的话以后和小编一起来讨论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裴行俭人物介绍生平事迹,裴行俭有多厉害?

全文共 1829 字

+ 加入清单

裴行俭这个人物,可能有不少人对他有一些了解,他是唐朝初期的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不仅如此还是一位书法家。不仅如此,裴行俭还善于识人辨人,提拔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后世也有很多人称赞裴行俭。那么裴行俭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究竟有多厉害呢?裴行俭经历过些什么样的事情,裴行俭在历史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历史上真实的裴行俭和后世人传说中的裴行俭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裴行俭简介

裴行俭(619年-682年6月9日),字守约,绛州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唐朝初年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隋朝礼部尚书裴仁基次子。

裴行俭出身“河东裴氏”中眷房,于唐太宗时以明经科考试中选,并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历任左屯卫仓曹参军、西州都督府长史、安西都护等职。在西域时,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所创长名姓历榜及铨注等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的制度。上元三年(676年),出任洮州道左二军总管、秦州右军总管,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以功升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身兼文武两职。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那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尽平东突厥残部。永淳元年(682年),裴行俭病逝,年六十四。累赠扬州大都督、太尉,谥号“献”。

裴行俭精通阴阳历法,善于鉴别人才,所提拔的名将有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他工于书法,尤擅草、隶。有文集二十卷,并著有《草字杂体》《选谱》及兵法秘诀四十六条,今已亡佚。2、主要影响

政治

裴行俭任西域都护时,西域各国大多慕义归附。后还朝任吏部侍郎,与李敬玄、马载同掌选事十余年,甚有能名。他始创了长名姓历榜,并引铨注等铨选之法,影响后世选才授官制度。

军事

上元三年(676年),裴行俭参与防御吐蕃。调露元年(679年),计俘叛乱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次年,大破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及阿史那伏念所部,并以反间计逼阿史那伏念等来降,尽平东突厥残部。

裴行俭善于鉴别人才,其在军中所提拔的副将,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聅、王方翼、蚕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等人,大都成为当世名将。3、裴行俭有多厉害

其一,才华出众,尤擅书法。由于战争缘故,让他家中昔日收藏的书册失散大半,但他却没有因此而放弃理想,而是用尽各种办法来学习知识,甚至惊动了当时的丞相。再加上他的天赋很高,不过数年时间即中明经,由此而走入仕途。而在他所有才华中,书法是最知名的一项,不但后世连连称赞,而且帝王亦非常喜欢他的字。

甚至曾经专门下令,要他用白绢来书写萧统的书册,并给予他厚重赏赐,以示自己的恩宠。此外,便是和他有过过节的女皇,也下令要其为自己母亲书写墓志铭。而从相关评价里能知晓,其风格同欧阳询相似。小编觉得,就如他自负自己足以和虞世南相较一样,他在书法上确实很厉害,足可称为名家。

其二,人事能力强,尤其是识人功夫。他曾经担任过吏部的官职,这是一个专门主管官员筛选和考察的部门。而在他任职期间,所施行的制度一直沿用了百余年,且为朝廷举荐了大量人才,把这个职位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足可见其在此方面的能力是多么出众。小编认为,正如后世人习惯用他的例子来夸赞旁人吏部成绩优秀一样,他在此点上的能力确实让人心生佩服。

其三,品行端正。小编认为,一个品行足够端正的人,是必然会得到世人的认可和敬重的。而他的此特点则体现在此两点上。一是昔日里高宗皇帝想要册立武氏为皇后,但在他看来此举无疑是祸乱国家的开端。于是暗中参与到抵抗帝王令旨的活动里,怎料却被某人高密,使得他因此而获罪,被贬到边隅为官。

二是后来他打了一场胜仗回来,又因旁人嫉妒,致使原本属于自己的功劳被无视,可他却丝毫不在意如此不公平的待遇,也没有因此而和旁人争执,最后反倒在帝王需要自己的时刻毅然站出来,只可惜兵马未行,老臣先逝,让人惋惜。而小编觉得,从此中恰能看出来他大局为重,不顾自身只为江山和百姓的端正品行。

最后是他性子很大度,比如说在得到珍宝以后,没有私自收藏,而是拿出来同兵将共同欣赏。当其中一个漂亮饰物被小兵打碎,也没有生气,反倒出言安慰他。所以小编觉得,裴行俭之所以能得到世人的称赞,只因他厉害在文武双全,尤其是书法造诣很高,令人仰慕。再加上他的人事能力出众,识人功夫厉害,且自己的品行足够端正,心性足够大度,由此让他获得世人的敬佩和赞扬,更使他的名字流传千百年而不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太穆皇后窦氏是哪里人?太穆皇后生平简介

全文共 2474 字

+ 加入清单

提起窦皇后这三个字,可能部分朋友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西汉时期的孝文皇后,她是汉朝所有皇后中非常出名的一位,后人对她的评价也很高。不过唐朝也有一位窦氏皇后,她最大的成就是帮助李渊建立唐朝,这个人就是李世民的母亲太穆皇后。根据史书记载,太穆皇后为人聪慧刚毅,而且非常有才华,要不是太穆皇后早年多次帮助李渊攻克难关,可能大唐还没这么容易打下来。这次我们就专门讲讲有关太穆皇后的故事,大家要是感兴趣的话欢迎一起来了解。一、鲜卑氏族生了一个了不起的女儿

今天要说的这个姓氏也是了不起的姓氏,血统高贵,出身于显赫贵族。是东汉雁门太守窦统十二世孙,北周上柱国、神武郡公窦毅之女,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公主宇文氏。

这个女子不但出身不俗而且慧眼识真龙,佐夫立国。诞有龙子,这个龙子就是打造了大唐贞观之治的皇帝李世民。我说的这个不平凡的女人就是窦氏太穆皇后窦惠(569年-613年),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祖籍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出身扶风窦氏/河南窦氏。其父是北周上柱国窦毅。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入隋后,窦毅为定州总管,神武公。

这襄阳长公主成婚后孕中常常梦见神仙来访,并赠龙珠一枚送入口中,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生了一个冰雕玉琢的女儿,这女儿窦氏出生时就发垂过颈,凤眼龙颈三岁时头发便与身高一样长。幼而聪明,读书识字,爱读《女诫》《列女传》等,而且这小女子冰雪聪明过目不忘。窦氏年幼时被舅父周武帝宇文邕抚养于宫中,很受宠爱。她可能只有六七岁年纪曾因劝谏周武帝亲近和亲的突厥公主而得到周武帝称赞,认为她小小年纪,见识不凡。

有记载称当时的名将长孙晟的兄长长孙炽认为窦氏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子必然会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劝说长孙晟为年幼的长孙氏与唐国公家结下姻亲不必细说。

单说窦氏到了出嫁的年龄,求婚者颇多,她都看不上。”窦毅对妻子襄阳长公主提出要求:“此女才貌如此,不可妄以许人,当为求贤夫。想经过广泛而苛刻的“比武招亲”来求得贤婿。

于是便在屏风上画了两只孔雀,让前来求婚者每人射两箭,射中眼睛可成婚。说来也是真奇,很多男人来射,那孔雀好似活的般东躲西闪射来的箭都被一一躲开,前后几十人,没有一个射中。

正在大家都摇头叹息的时候,府外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马上一个后生,高大威猛,气度不凡,来到府前下马,这后生叫李渊,将门之后,其父也是“八大柱国”之一,上柱国大将军、唐国公李昺。说来这李家与窦家,都属于关陇集团,彼此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只见李渊来屏风前,扫了一眼,又按原来的要求退后了二十步,搭弓上箭。所有人都屏住呼吸,按原来的规矩都没有人射中,这李渊又远了二十步,难度无形中加大。

弓弦响处,李渊连发两箭,那孔雀就乖乖在那等着李渊似的,每一箭都钉在孔雀眼中。不由的引来满堂喝彩。

说来这窦氏,一直在暗处偷窥,她要等的郎君,就是李渊。

于是英雄配美人,窦氏嫁给李渊。

婚后,窦氏生了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霸与李元吉。二、大唐开国皇后

李渊建立大唐王朝,立窦氏为皇后。窦氏一族是鲜卑人,这是汉姓,其鲜卑姓纥豆陵氏,鲜卑女性从来都当家做主,也算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鲜卑人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十余个割据政权北周是鲜卑人建立的,李渊立国为“唐”就源于他们家族世袭唐国公,所以叫“唐”。

李渊家族与北周皇帝宇文氏,隋的皇帝杨坚,李渊的岳父窦氏都属于“关陇”集团,开始都是北魏“六镇”将领这关陇集团自北魏开始崛起,几乎都是鲜卑人,李渊家族也是鲜卑人的可能,至少他们几代人都娶鲜卑媳妇,窦氏这个女人非常的了不起,不但饱读诗书,非常的知书达理善解人意。

李渊生母独孤氏脾气火爆,稍不如意就动刑杀头,身边的伺候的人都怕的要命,每逢伺候都战战兢兢,而窦氏则和独孤氏婆媳间感情融洽。

李早年亡故,家事全由李渊母亲独孤氏(元贞皇后)一人操持,她一生辛苦,晚年常患病卧床,窦氏侍奉汤药,从无倦色。独孤氏的其他媳妇们因为其性情严厉害怕她,全都称病不来侍奉。只有李渊之妻窦氏昼夜服侍,几乎不脱衣服鞋袜,动辄一个月。独孤氏对这个儿媳,甚是喜爱,宫中上下人等无不钦佩。

窦氏还工于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尤善书法,模仿李渊的字迹,几可乱真,人不能辨别。三、助李渊成就霸业

窦氏颇有政治头脑与见识,当年李渊在隋炀帝杨广手下,看到杨广喜欢马匹,便劝李渊将自己的好马送给炀帝,可是李渊没有听从,被发现后遭到了贬职。

事后李渊十分后悔,悔没听窦氏的建议,开始学得投杨广所爱,多次向炀帝进献宝马,才逐步得到了炀帝的喜欢。

窦氏曾多次在危难时帮助李渊,促其初定大业。她在李渊反隋之前就去世了,李渊回想窦氏当初的劝言,叹息着对子女们说:“如果我早听了你们母亲的话,哪里到这地步。”李渊登基以后,追封她为皇后,并追谥为太穆皇后。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杀死长兄建成与四弟元吉之后,逼迫其父李渊禅位,做了大唐的第二任皇帝。

有一次,李世民路过庆善宫,睹物思人,想起了母亲窦氏,感慨地说:“览观梗欷,顾侍臣曰:腾生于此,今母后永违,育我之德不可报!因号恸,左右皆流涕。”

不几天,李世又在梦中梦见母亲窦氏,梦醒后,潸然泪下。第二天,李世民诏有司大发仓粮,赈济贫瘠,以报窦氏之德,由之可见,窦氏对李世民影响颇深,母子情深。

历史上有无数的皇后,而后人对窦氏,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刘昫: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工篇章,而好存规戒。

欧阳修:工为篇章规诫,文有雅体。又善书。

蔡东藩:至若窦毅之女,年未及笄,且自恨不能救舅氏患,巾帼妇女,犹知节义,彼昂藏七尺躯,自命为须眉男子者,曾亦自觉汗颜否耶?

窦氏去世后李渊再没立后,武德元年六月二十二日。追谥穆皇后。贞观九年五月九日。追尊太穆神皇后。天宝八载六月十五日。追尊太穆顺圣皇后。百姓经过多少代总结了一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伟大的女人。

而现在社会人们常说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我非常认同这句话,毕竟一个家庭来说女人半边天,有个贤惠的女人为男人管理好后方事物,男人才会放开手去征服世界,好的女人也是男人最的好助手。但愿每一个好男人身边都有一个相濡以沫的好女人。

作者:蓝色星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大汉的平阳公主怎么死的 平阳公主生平介绍

全文共 1762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朋友知晓平阳公主,可能多半因为她是大将军卫青的妻子,不过平阳公主在嫁给卫青前还有两段婚姻。第一次平阳公主是嫁给曹寿,结果曹寿因病早逝,此后平阳公主改嫁夏侯颇。而夏侯颇却做出了对不起平阳公主的事,他和父亲的御婢通奸,事后担心被罚所以自杀。经历这两次婚姻后,平阳公主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整日郁郁寡欢,直到遇上卫青才出现转机。根史籍记载,平阳公主病逝前曾主动要求和卫青葬在一起,可见两人感情之深。1、两次出嫁

西汉王朝最出名的两位公主是馆陶公主和平阳公主。平阳公主是馆陶公主的侄女。

平阳公主的母亲是王娡王夫人,她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姐姐。

上帝是公平的,他给了平阳公主美貌与财富,却没有给她所谓地久天长的爱情。

平阳公主一生三嫁。待字闺中时被封为阳信公主,开笈之年后,初嫁嫁给了平阳侯曹寿(之后便称为平阳公主)。

这曹寿是一个不得志的皇亲贵族。当时的平阳长得极美,才情又高,嫁给这样一个男人可以说是下嫁了。

然而,嫁入曹家之后,曹寿对这位公主极其包容、宠爱。所以,婚姻还算幸福,他们有一个儿子叫曹襄。因曹家本来还算富有,再加上汉武帝时不时的赏赐,所以这婚姻透出的味道是甜甜的。

但好事不长久,这个曹寿自小体格不太好,时常闹毛病。汉武帝刘彻当上皇帝的第四年,曹寿就病死了,所以平阳的第一段婚姻就此画上了句号。

还在品尝婚姻的幸福,平阳被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打痛了,打醒了。她长大了,成熟了。

在刘彻的几个姐姐中,他与平阳公主的关系最好,看到姐姐年轻守寡,就又牵线。

之后,平阳公主嫁给了夏侯颇。这夏侯颇是开国功臣夏侯婴的曾孙。

然而这第二次婚姻却没能带给平阳公主幸福。

夏侯颇当上驸马之后,继承了家族汝阴侯的爵位,一时间风光无限。也许他嫌弃平阳公主是“二婚”,或者生来就是一个花花公子,没什么能力,却十分好色,竟然还勾搭上其父的侍妾,与之通奸。

事情败露后,汉武帝大怒不止,准备收拾他。

这个夏侯颇听说后,吓得自杀。一下子,平阳公主又成了寡妇。

夜深人静的时候,平阳公主仰天长叹: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也有太多她掌控不了的人和事,或许这就是命运!2、再嫁卫青

命运的捶打并没有就此收手。平阳公主唯一的儿子曹襄不久染病去世。接二连三的打击,平阳公主受不住了,她整日郁郁寡欢。

好在她天生比较开朗,经大家劝慰,还有皇帝弟弟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加上时间这剂良药的调理,平阳公主逐渐走出了阴影,重新绽放出笑靥。

那些王公贵公子们又开始集体发酵,伸长了脖子示好,希望娶平阳公主。因为大家看得很明白,这个平阳公主是当今圣上最亲近的姐姐,攀上这高枝,仕途就入了快车道。

说来这平阳公主虽然奔四了,但风韵尤存呀,透着成熟女人特有的韵味。她也想再找一个夫君,但又觉得再找一个合适(起码也要封侯呀)的,不容易!

大家纷纷推荐一个人,谁呀?

风头正劲的大将军卫青。

平阳公主对卫青当然很熟悉了,他的姐姐卫子夫,原来就是平阳公主府上的歌妓,后逆袭成了皇后。当年这个卫青也是平阳府的奴隶,给她当马夫,由于卫子夫的得宠,卫青也跟着显赫起来,成了汉武帝朝能征贯战、屡建功勋、扬名天下的大将军,深得汉武帝的赏识与器重(论平台的重要性)。

但平阳公主有点犹豫,一来,这卫青比她小了十岁;二来,卫青曾经是她的家奴。

有人直言:“现在的卫青已经不是你的家奴了,是长平侯,大将军,而且还仪表堂堂……”

渐渐地,平阳公主对卫青也产生了兴趣,再经大家一劝说,她也不由心波荡漾,主动向卫青示爱(够魄力)。

另一方面,卫子夫觉得自己与弟弟卫青有今天的荣耀,全是因为平阳公主,所以对平阳公主心怀感恩。因此,想在汉武帝那里极力促成这段婚姻。

汉武帝自然很高兴,亲上加亲呀!好事,有趣,便爽快同意了。就这样,平阳公主嫁给了卫青,开启了她的第三段婚姻。

卫青对平阳公主也是尊重加恩爱,其乐融融不在话下。这段婚姻令平阳公主焕发出第二春。

不幸的是,卫青也先她而去,最后平阳公主还是守寡了。这是平阳公主的最后一段婚姻。

那么,三段婚姻,三个男人,她最喜欢谁呢?

我觉得是卫青,为何?

虽然平阳公主和卫青只在一起度过了短短的十年,但是平阳在重病时说:要和卫青合葬在一起。就算不是一起出生的,不是一起死掉的,但起码,他们死后的墓还是相邻的,这样就足够了……

由此可见,平阳公主对卫青确实是用情至深啊!

没错,有种感情即便来得迟,持续的也不长,却能让人刻骨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郭嘉一生有哪些成就?郭嘉生平最厉害的三件事介绍

全文共 1772 字

+ 加入清单

郭嘉被称为“鬼才”,也是曹操最信任的军师,只是郭嘉英年早逝留下了不少的遗憾。对于郭嘉来说,帮助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大业已经算是功成名就了。不过郭嘉一生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郭嘉一生做了三件令人称奇的事情,而且除了他估计也不会有第二个人敢这么做。下面就为大家仔细讲讲这三件事,一起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三国魏国的雄主曹操是个很“苛刻”的人,他对身边的人要求很严格,很少轻易赞美他人。但他对一个人却是个例外,他曾公然表示: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而他话语中钦点的“神人”就是有着天下奇才之称的郭嘉。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颍川人,他从小博学多才,年纪轻轻便“见识才干高人一筹,被人敬重”。

郭嘉21岁就下山了,比诸葛亮早6年。他选择的第一任主子是中原霸主袁绍。结果多疑且寡断的袁绍并没有重用他,郭嘉也觉得跟着这样的“弱主”没有什么前程,于是选择了“归隐山林”,这一“隐”就是6年,期间所过的生活大抵和诸葛亮隐居南阳类似。

6年后,郭嘉选择了再次出山,这次选择了主子是雄才大略的曹操。而整个过程离不开好友荀彧的鼎立推荐和支持。

郭嘉一入曹营就得到了曹操的宠爱,甚至是独宠,视为心腹中的心腹,为此,曹操为郭嘉另外专门设立“军师祭酒”一职,就好象孙权为周瑜专门设大都督一职,刘备为诸葛亮专门设军师中郎将一样,为曹操麾下智囊军师之首。

可见对其重视。

当然,这得益于郭嘉的超级才能的展现。

郭嘉最大的贡献是对曹操提出了“三个一”战术思想。

一是要“软禁”一人。

这个人就是刘备。当时刘备因居无定所,依附于曹操。但郭嘉却认为刘备是个仁德而有智慧的人,手下又拥有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等虎将,不会久居人下,建议“软禁”刘备,以防祸患。

结果,曹操认为这样做很不仁义厚道,而且郭嘉刚跟随他,他们之间正处于“磨合期”,于是出人意外的没有采纳郭嘉的意见。结果后来事实证明郭嘉的远见,刘备脱离曹操后,另起炉灶,果然成为他的强劲对手。

二是要“消灭”一人。

这个人就是吕布。曹操征伐枭雄吕布时,由于久攻不下,士兵疲惫不堪,都有放弃的想法了。郭嘉在关键时刻却力劝曹操用水计进行急攻,可破吕布。

曹操遵照执行,不久,果然顺利攻克下邳,一举擒杀吕布,消灭了这个难缠的对手,免除了后顾之忧。

三是要“打败”一人。

这个就是袁绍。官渡之战前,曹操担心势力不及袁绍,郭嘉却以火眼金睛地分析提出了曹袁之间的十胜十败,给处于迷惘中的曹操打了一剂定心丸。两军对垒于官渡后,江东之主孙策蠢蠢欲动,有“北上”袭夺曹操老窝许都的迹象,为此,曹操和众人都感到很担心。

唯有郭嘉很镇定,并且很快给出了孙策必亡的结论,理由是孙策为人过于放荡不羁,特别喜欢轻骑单出,难逃刺客这一劫。结果他就预言家一样,策在一次狩猎中被仇敌许贡的食客所暗杀身亡。

随后,曹操听取郭嘉之计,在官渡之战以速战速决的方式击败大获全胜。不久袁绍身亡,曹操出兵讨伐袁绍儿子袁谭、袁熙、袁尚,势如破竹,大家都觉得这是一鼓作气彻底消除袁军残余势力的最好时机。郭嘉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与其强攻,不如退兵,待其内部自相残杀,可坐收渔翁之利。曹操听从他的意见,佯装向来进攻刘表和刘备。

袁谭、袁尚果然因为争权夺利而展开内讧。曹操趁机出兵干净利落的收拾了袁氏残余势力,曹操成功统一北方。死后料敌如神的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因为视郭嘉为自己的“智囊”,曹操每次出征必带郭嘉在身边。而郭嘉行军时可以和曹操并肩而行,议事时也可和曹操同席而坐。每逢军国大事时,曹操总是让郭嘉“盖棺定论”,并且每次都遵照执行,而更为神奇的是,郭嘉的计策每次都是正确的,从无失算,没有半点偏差。可以说是算无遗策,这也是郭嘉最厉害的地方,或者说他才盖三国的独门法宝。曹操对他宠爱到了极点,挟消灭袁氏之威,他对进军荆州,挥师南下,吞并东吴,扫平天下信心满满。

然而,关键时刻郭嘉却来了个“英年早逝。年仅37岁的郭嘉病死于征战途中。郭嘉死后,曹操失去了左膀右臂,哀痛不已。一年后,曹操的大军在赤壁被孙刘联军的火攻计打败,让曹操一统天下的目标和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如果郭嘉不是早死,曹操岂会脆败于赤壁,当然也就没有诸葛亮什么表演的份了,更谈不上什么三足鼎立了。

也就在郭嘉病逝的那一年,刘备请出了诸葛亮。可以说,正是郭嘉死后,诸葛亮才有机会释放他的才能。正所谓:“郭嘉不死,诸葛不出”,个中寓意正是如此,诚为叹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