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擂茶用什么菜做的(精彩19篇)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问学吧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6202

文章

105

崇义客家梯田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崇义客家梯田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崇义客家梯田位于江西崇义,是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组成部分。“崇义客家梯田”以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7年11月24日上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组会议上,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包括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获得原则通过。

2017年11月24日上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组会议对本次申遗的世界多个项目进行了审议,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包括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获得原则通过,只需专家通过邮件最后确认即可获批。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3日23:02分,“江西赣州崇义客家梯田”在罗马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SH),正式授牌仪式预计于2018年4月举行的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举行。

崇义客家梯田主要分布在上堡、丰州、思顺三个乡,总面积4万多亩,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达62梯层,是“中国梯田奇观之‘秀丽天梯’”,2012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为“最大的客家梯田”;2013年12月、2014年5月分别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客家黄酒的功效与作用 客家黄酒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核心功效

活血祛寒、保护心血管系统、美容养颜

简介

客家黄酒是一种特色传统名酒。深圳坪山区客家文化氛围浓郁,继坪山“舞麒麟”收录深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作为最具坪山客家文化特性的客家黄酒以及客家茶果,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越来越受外界关注。

功效作用

1、活血祛寒,黄酒可以活血祛寒,通经活络,在黄酒中加几片姜片煮后饮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抵御寒冷的刺激,预防感冒。

2、保护心血管系统,黄酒中已检测出的无机盐有l8种之多,包括钙、镁、钾、磷等常量元素和铁、铜、锌、硒等微量元素。其中镁既是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细胞呼吸酶系统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也是维护肌肉神经兴奋性和心脏正常功能,保护心血管系统所必需的。

3、美容养颜,黄酒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都很丰富,长期饮用有利于美容、抗衰老。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适宜

禁忌人群

无特殊禁忌人群

不宜同食

无特殊同食禁忌

食用方法

客家黄酒煮鸡:将三黄鸡切成小块,生姜妙香,先将三黄鸡爆炒,再将黄酒一齐下锅煮5-10分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客家文化特点:在漫长的历史迁徙中产生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说道客家文化那就不得不说一下他的历史渊远了,在地区文化中岭南是客家的发源地也是形成客家文化的主要地方。早在先秦时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始皇平定之前那时候的岭南还是蛮夷之地,之后才开始了文明的进步,现如今客家人普遍分布在广东、福建、广西、台湾等省份。那么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客家文化的形成进程吧。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加上长期居住在丘陵地环境影响,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而客家人也被称为是“丘陵上的民族”。

起源阶段

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产生,应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起来。

上古时代,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朝之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岭南地区的文明程度属于相当落后的蛮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入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文明才得到了开发。由此可见,秦朝之前不存在中原人向岭南移居的问题,只有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融为一体,南北交往大门正式打开,才使北方人有条件迁入岭南。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秦始皇平定、治理岭南时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这批人来到岭南之后不久,中原地区即发生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当时的南海尉赵佗为防岭南地区出现动乱,拥兵关隘,封闭南北通道,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王。

南越国存在近百年,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能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到汉武帝时,南越国归并汉朝,这些人留下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回到北方,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所以,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时期,当时所留下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客家文化介绍 什么是客家文化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指的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包括方言、民俗、民居、山歌、流行音乐、童谣、民歌、人物、山水、诗文、历史、饮食、海内外客家分布等方面。客家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区。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有着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民系的分布很广,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

客家先民的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地区的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颠沛流离的客家人祖先,客家文化发源地在哪

全文共 105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主要散布在华中和华南各省,尤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为集中,是大本营,大多的客家人都曾颠沛流离发源地迁徙到五湖四海,因此就有了东方的吉卜赛人的称号。本期的客家文化带你去寻根问底:客家文化发源地在哪。

“客家人”这一汉族民系,目前在中国大陆主要散布在华中和华南各省,尤以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为集中,是大本营。尽管如此,他们却是“客人”,他们的祖居地或发源地不在华南。对客家人追本溯源,首要的是查族谱,找遗迹,辨文化习俗。

客家人最重视谱牒的撰修,因为要“崇先报本,启裕后昆。”不论生活如何坎坷,历经磨难,多次迁徙,颠沛流离,客家人都会口头流传或后人补纂,把本家族氏的源流记录保存下下来,这给我们探究客家人的起源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在客家人的姓氏族谱中,对本家族系祖源有详细的记载。据所收集看到的族谱资料反映,客家人源于汉族。我们知道,汉族源于华夏族,华夏族源于黄帝、炎帝及夷、黎、戊、苗、狄等族。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代,各族系部落经过多次反复冲突、融合、分化、再融合,而形成以黄帝为始祖的华夏族,汉代后改称汉族。所以客家也源于各族系部落,但以黄帝族系为最多。三皇五帝是汉族也是客家民系的祖源。

客家的先祖们,经过在中原广袤的土地的厮杀合并,到周朝武王克殷后,分封成71个诸候国,后来这些诸候国人,或以国名为姓、或以祖先字号及谥为姓,分出许多的姓氏。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的姓氏,已基本确定完善。“姓”成为有血缘关系的世系同族的称号;“氏”则是同姓衍生的分支。在客家姓氏族谱中,对自家姓氏渊源开卷就有明确的记载。

客家族谱浩繁复杂,难以一一罗列。综合而看各姓氏祖先发端于中原地区。这一点可由客家姓氏的郡望地得到印证。所谓姓氏郡望地,一是这个姓氏他自身选定的;二是历史上公认的;三是郡望地有的既是发迹的地方,也是这个姓氏起源的地方;四是这此郡望地大多数在汉晋至隋唐时期,也有部分在先秦时期确定。

统计资料显示,客家祖先起源或发迹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地区,尤以黄河流域占绝大多数。两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客家人源于此是不争的事实。客家学泰斗罗香林先生有言:客家先民其先世则多属于黄河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淮水流域以西,汉水流域以东等,即所谓中原旧地。有学者更把客家发源地圈定了一个具体的范围即:“北起并州之上党,西界司州之弘农,东达扬州之淮南,南至豫州之新蔡。”过去还有种传统说法,认为客家来自河南的光山、固始两县。

你可能也喜欢:

台湾客家人名人盘点

台湾有多少客家人,台湾客家人的数量

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品味独特的英国饮茶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客家黄酒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黄酒

在客家人的饮食中,饮酒是很普遍的习俗,客家人年长的会饮,年小的也会饮,有的客家地区在盛夏时还以酒代茶,普遍饮用。至于节庆佳日、喜庆寿诞上、酒是缺不了少来助兴。

客家人的黄酒除了自饮待客外,也是亲友间来往时的礼品,特别是在婚礼中黄酒是女方回赠男方的重要礼品之一,女方将黄酒和其它礼礼品装在一起,用扁担挑送,俗称“送酒担”,而且所送的酒一般是由女方亲自酿制而成的。另外客家人家里如生了小孩,婆家必备公鸡一只,黄酒一壶,另鞭炮一挂,送往女方娘家报喜,俗称“报姜酒”。

特点

客家俗语中,有句话叫做“蒸酒磨豆腐,唔(不)敢逞师傅”。就酿酒而言,除了人的因素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第一是要选优质酒饼,第二是水质很关键,要用纯净而清甜的山泉水或井水。黄酒与米酒及高粱酒截然不同,因其含酒精度数极低,口感清醇略带酒味,故老少皆宜,特别是客家妇女尤其喜欢这“既解渴又有补”的黄酒。生活中因喝米酒或高粱酒而酩酊大醉的人,大家见过很多很多,而因喝黄酒而醉倒的却绝少绝少。

家家酿黄酒,人人喝黄酒,黄酒的普遍性可以说是客家农村中极为独特的一种社会现象。黄酒由糯米制成,糯谷在客家农村极易种植,且价格低廉,只比普通稻谷贵一成多,而蒸一缸酒,糯米的数量又可多可少,再加上工序简单,客家妇女人人会做。热情好客的客家人,逢年过节或婚嫁喜庆设宴“请酒”时,黄酒是必需品,席间一人一碗,边喝边斟、边斟边喝,主人与客人、客人与客人之间相互敬酒,你来我往,推杯换盏,为宴席增添了热闹欢乐的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客家盐酒鸡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盐酒鸡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客家菜的步骤制作有哪些

全文共 1937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是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流行于广东的惠州、河源、梅州;江西的赣州;福建的龙岩、汀州;广西的贺州、玉林;台湾新竹县、苗栗县等地,客家菜的口感偏重“肥、咸、熟”,在粤菜或闽菜系中独树一帜。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希望能帮到你。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客家菜木耳酿肉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木耳 猪肉 生抽

木耳酿肉是客家待客的一种好菜,也是一种老少皆宜的美味,这道菜口感鲜嫩爽脆,泡发后的木耳象是一个个小灯盏,中间的小窝窝正好用来酿上肉馅,酿出来的成品一个个小巧可爱,入口不油不腻,反而还有几分清爽的滋味,让人吃的根本停不下来。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道让人吃的停不下来的木耳酿肉的做法吧。

木耳酿肉

食材:

干木耳,鲮鱼猪肉末

辅料:

油,糖,红烧酱油,淀粉,胡椒粉,盐,生抽,耗油,蒜苗,葱姜水

操作步骤:

1、干木耳提前浸泡发透,洗净备用。

2、鲮鱼猪肉末加入葱姜水顺着一个方向搅拌上劲后,加入调味料(盐,糖,生抽,胡椒粉,蚝油等)。

3、取一个木耳在内壁均匀地涂抹一圈淀粉,它的作用是使肉末有附着力,不易掉落,取一小块肉馅酿入其中。

4、放少量油润锅,小火,把酿有肉末的木耳入锅煎至金黄后盛出备用,这里要注意的是,入锅煎制必须是有肉那面朝下煎哦。

5、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调入适量盐,糖,蚝油,生抽,红烧酱油等调味料。

6、把煎好的木耳酿肉回锅,开大火烧制,临出锅加入适量淀粉水勾个芡。

7、最后洒上少许蒜苗即可盛盘。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桐源山连城白鸭汤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鸭掌 味精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是一道宫廷菜,有滋阴润燥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这桐源山连城白鸭汤清香甘甜,不油不腥,具有滋阴补肾,安神助眠,润肺排毒等作用。是清朝皇家贡品。是一道老少皆宜的营养补汤,好啦,想必大家已经很想知道这道菜是怎么做的了,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的做法吧。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

食材:

桐源山连城白鸭

辅料:

盐,林芝,鸭掌,虫草

操作步骤:

1、将桐源山连城白鸭洗净后放入锅焯水,过滤掉血水等。

2、将桐源山连城白鸭洗净,剁成几大块,切除鸭屁股。

3、将剁好的桐源山连城白鸭放入砂锅中,放入适量的清水(矿泉水最佳)。

4、将弄好的炖罐放入大锅中,先大火把水烧开,后改小火炖3个小时左右,即可放盐起锅,食用了。

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的做法

这道桐源山连城白鸭汤烹饪方式上基本没什么技巧,鸭屁股一定要除干净。除了自己需要的药材,其他不需要放任何香料辅助。这道桐源山连城白鸭汤适合家中有老少的家庭食用,桐源山连城白鸭是全国唯一药膳鸭,是很好的食补佳品。汤色清淳,清炖即可无需添加香料与味精。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客家姜丝炒大肠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姜 猪大肠 蒜苗

今天小编主要要教大家的是客家菜,客家菜可以说是台湾菜,首先我们就来说说这客家名菜之一姜丝炒大肠,姜丝炒大肠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姜丝有祛寒的功效,所以体寒的人吃这道菜最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美味的客家菜姜丝炒大肠到底是怎么做的吧。

姜丝炒大肠

食材:

猪大肠,蒜苗,姜丝

辅料:

油,酱油,盐,耗油

操作步骤:

1、洗干净猪大肠,重复洗几次,去掉多余的肥油,猪大肠切块,姜丝,蒜苗切好备用。

2、锅烧热下入猪大肠焯一下水,已经焯水的猪大肠,明显小了很多。

3、热锅下入姜丝,蒜头用油爆炒,然后下入猪大肠翻炒。

4、下入少许盐和白糖翻炒,放入一勺酱油上色,爆炒一下。

5、这个时候要把蒜苗叶放下去翻炒,最后下入蚝油翻炒均匀即可。

姜丝炒大肠的做法

一口姜丝,一口大肠,再塞一口白饭,混合在口中的滋味,感受醋的味道和大肠的嚼劲,客家菜果然不同凡响,在台湾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桃园、新竹、苗栗、台南、美浓…等地,这些地方也衍生许多地道的美食,在台湾算是美食的重要据点。

客家菜的步骤制作:去火客家酿苦瓜

本文用到的食材有: 苦瓜 胡椒粉 胡椒

苦瓜大家都知道有去火的功效,而客家菜就利用的这一特点做出了美味的客家酿苦瓜,除了它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外,主要是酿苦瓜的口感很是棒,苦瓜吃起来甘而不苦,肉馅干而不柴,有着苦瓜的甘和葱的香,真是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在吃一个,好了,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客家酿苦瓜的具体做法吧。

客家酿苦瓜

食材:

苦瓜,细香葱,猪梅头肉

辅料:

盐,生抽,生粉,胡椒粉

操作步骤:

1、苦瓜两条,(不要太大的)洗净备用,梅头肉和小葱洗净,控干水份,将苦瓜切成3厘米长。

2、把肉剁成末,再把葱切细,放进肉末。

3、加入生粉,盐,生粉,生抽,胡椒粉拌匀腌制10分钟。

4、苦瓜用勺把去除苦瓜心,水烧开,放入苦瓜焯水6分钟。

5、捞出既用凉水冲凉,可保持苦瓜的青色,把苦瓜摔干水分酿入肉馅压实。

6、依次酿好余下的苦瓜,电饼铛加热放油,煎两面到微黄,再放少许水焖至10分钟。

7、煮好的苦瓜勾芡,浇在苦瓜上既可食用。

客家酿苦瓜的做法

其实大家不要把苦瓜想象的那么苦,这么做出来的苦瓜其实一点也不苦,并且还能起到清热解毒、明目败火、开胃消食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客家特产有哪些?都有什么特色?

全文共 657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擂茶

擂茶的制法和饮用习俗,随着客家人的南迁,逐步传到了闽、粤、赣、台等地区,现今在福建省宁化县,广东省陆丰市、陆河县、揭西县,江西省,湖南省,及台湾等地的客家庄仍然保留这种美味文化,并且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擂茶用特制的瓦瓷擂钵,钵内留有凹纹,取山上木质匀密的山仓树做成擂茶棍,擂茶的原料是茶叶、炒熟的花生、芝麻、香菜、薄荷。

煎堆

煎堆是客家人过年时传统的、不可或缺的自制年货。过去过年时,无论穷、富人家都一定会多多少少地煎一些煎圆。大概是取其“团团圆圆、圆圆满满”之意,刚出锅的煎圆香气四溢,外酥脆内绵软,香甜可口,佐以客家酿酒,最是好吃。

芋子包

这是用芋仔煮熟之后捣成泥,然后加入一些红薯粉而制作出来的,将双手揉成包子皮的形状,在里边会加入一些瘦肉虾仁等等的一些调料,包好了之后直接放在蒸笼上蒸熟再蒸,热了之后再出锅,吃起来确实是非常的香,而且撒上芝麻油和葱花之后,再配上一些秘制的辣酱,确实是非常的可口。

酿豆腐

这也是客家美食里边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小吃了,酿豆腐的制作特别的考验一个厨师的手艺,因为豆腐当中要塞入一些佐料,不过这个佐料一定要放的适合一点,因为要是放多了的话可能就会影响口感的,而且还会影响到豆腐的美观程度,真正的酿豆腐吃起来味道是非常的浓郁的。

柿饼

制作柿饼是客家人的传统——客家人为了过冬和迁徙的需要,习惯在农作物丰收之后将它们制作成可供长期储存的干粮,柿饼就是当中的一种,梅州客家人也称其为“柿花”。色灰白,断面呈金黄半透明胶质状、柔软、甜美,性甘湿无毒、润心肺、止咳化痰、清热解渴、健脾清肠。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饮食小常识:客家酿菜这样做好吃有营养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网小编语:酿菜是广东客家人最闻名的佳肴。凡来到广东的外地人,在大小餐馆都能品尝到客家酿菜。

广东东北部地区客家人的先祖大都来自河南、河北或关中平原,古代因岭南少产小麦,迁居岭南的客家先民将包饺子的技巧加以改造,以豆腐代替面粉,把肉塞入豆腐发展为酿豆腐,后来又逐渐产生了酿菜卷、酿豆皮、酿苦瓜等系列食品。

“酿”取包裹、内中的意思,符合其制作方法,即在一种原料中塞进、涂上另一种或几种原料,然后加热成菜。酿菜又分为豆腐酿和蔬菜酿,青绿色的苦瓜中灌满肉馅,名为酿苦瓜;金黄色的油豆腐中灌了肉馅,叫酿油豆腐;辣椒、青椒、茄子都可成为酿菜的配料,极大地丰富了餐桌。

营养学角度看,酿菜营养搭配合理,酿豆腐中豆腐和瘦肉都属于高蛋白食物,豆腐缺少蛋氨酸,而肉中蛋氨酸含量高,二者搭配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适宜贫血、低蛋白血症、老人、高尿酸血症患者。蔬菜酿则减少了肉馅中菜汁的流失,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营养。

酿菜多采用蒸、炖方式,对水溶性维生素保存率高。建议烹调酿菜时多蒸炖,少煎炸,以减少营养流失。对于肥胖人群及高血脂患者,烹调酿菜时,应尽量少放肉馅和盐,减少脂肪摄入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圳石岩客家山歌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的一种,歌曲的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深圳石岩的客家山歌比较平实婉转,在当地广为传唱。客家山歌不仅是客家文化的一部分,更是深圳文化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深圳石岩客家山歌是广东省省级文化遗产,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的汉族民歌。在客家人居住的各个社区,用客家话唱,基本是四句和五句七字体,第一、二、四句押韵。演唱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个人自唱也可以两人一唱一和,其中擂台斗歌是客家山歌最精彩、最激烈、最吸引人的一种演唱形式。

民歌起源

石岩客家山歌和所有客家地区的山歌一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地方风格特点。在唱法上,有假嗓、本嗓和细嗓三种。山歌歌体结构形式比较整齐划一,山歌中的格式和闽、粤、赣、桂、湘、川、台等地区大体相同,韵律也是平平仄仄的声韵为基调,歌词多以当地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往往以物抒怀,真情实景,寓情于景。

民歌体裁

在种类和体裁上,石岩客家山歌有山歌号子、爱情山歌、抒情山歌、尾驳尾、戏谑性、虚玄歌、逞歌、猜调、哀歌等。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赋体山歌、比喻山歌、起兴山歌、叠字山歌、双关山歌等。除了劳动山歌以外最精彩也是最精华的一部分应该说就是客家情歌了,占客家山歌很大一部分比重。

石岩客家山歌对研究客家先民一千多年前的先后五次大迁徙过程中,长期以来与当地人相处、互相取长补短、与南方各地的土语山歌互相混化与影响的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研究古代汉族音乐发展及客家山歌音律艺术及语言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你可能也喜欢:

沈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声

沈阳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萧山的冬至习俗都有哪些

宁波冬至的习俗与过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客家酿豆腐

全文共 45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豆腐

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名菜。

新春佳节,中原群众尚食饺子,寓“岁更交子”之意。客家人自中原南徙至粤东后,仍尚其俗。但岭南地暖,少种小麦,缺乏面粉,故当时处于深山腹地的客家人,要吃一顿饺子,也很不易。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把饺子的馅料填进豆腐块里,煮熟当作饺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一食法很快传遍客家地区。

酿豆腐是一种价廉物美的大众化食品。首先,馅料选用剁成碎粒的香菇、鱿鱼、虾仁、猪肉、少量咸鱼等,加拌适量味精、白盐、淀粉,一刘塞入鲜嫩的豆腐块中间,或蒸或焖,或煲或炸或煮,熟后即可食用。将其在锅内煎至半面暗红,即成红烧酿豆腐,再撒少许葱粒,蘸五香酱料趁热进食,“咸香肥滑”顿时充满口感,别有一番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客家美食艾糍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的餐桌上,艾草可算是一种常见的食材。每到春季,田头水边就会长出一丛丛艾草,绿色的叶子盘旋而上,像宝塔似的非常可爱。这时,女人们会把它们采下来,回家将糯米蒸熟之后拌入艾叶一起舂成米膏,在中间包些花生或芝麻馅,团成一个个绿绿的小粑粑放进锅里蒸熟,这就成了有名的客家美食“艾糍”。

艾糍味道浓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如果吃不惯,可以在做艾糍时少放些艾叶,这样吃起来就会满口清香,还带着一种特有的甘味,让人顿时胃口大开。

其实艾草做的菜并不只限于艾糍,只是艾糍太过出名让人忽略了用这种食材烹制的其他菜式而已。客家菜里面的梅州狗肉是出了名的美味,却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咸、甜之分。而甜狗肉就是用糯米酒糟和艾叶来煮的,个中滋味十分美妙,却又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只有亲自尝过才能体会。这种做法可能只有客家才有,即使在把甜味用得出神入化的淮扬也没能找到这样烹制的狗肉,可算一绝。

艾草本身还有祛风的作用,所以客家女性坐月子时会用艾干来炖鸡,一来滋补身体、二来驱除风邪,只要放量适当,味道会非常好。对于南方潮湿的春节,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满堂客家大围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满堂客家大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围位于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西南3公里处,是客家围楼民居建筑,中国五大民间传统建筑形式之一。

满堂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历时28年,为当地富豪乾荣所建,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一一抵御性营垒式围屋。

围楼平面近似长方形,有十二院、九厅、六天井,建有平房、楼房、炮楼等居室数百间,包括大小祠堂、议事厅、民居、粮仓等。

占地1.3万平方米,正面还有门坪长180米,宽7米,鼎盛时居民800多人,由“中心围”“上新圈”“下新围”三组相对独立的围楼组成,各组围楼均环以外廊。

中心围平面呈“回”字形,四角楼最高四层,高17米,两翼卫城最高三层,高12米。四周墙厚近3米,外砌砖石。正中大理石条石券顶大门,高2.24米、宽1.27米,上砌一水池,水池下泻可制火攻。

回廊通道四通八达,楼墙角都有枪眼。地面用河卵石铺砌拼成图案,天花板图案与屋角彩色木雕相映成趣。整座建筑以“大、牢、讲究”而闻名。

满堂围是广东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其建筑既有古代雄浑朴实的气势中,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民俗风情以及近现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1996年满堂围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村:满堂村位于隘子镇西南部,全村人口约1575人。满堂村坚持生态发展思路,形成了以香菇、宰相粉、林芝等为主的生态绿色产业,先已发展香菇种植100多亩,宰相粉加工厂20多家,林芝种植300多亩,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14482多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生态农业,实施开发路、桥、水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硬化村道2.1公里,新秀桥梁1座,生态河堤2300多米,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最古老的客家土楼 馥馨楼

全文共 719 字

+ 加入清单

当我们在感叹国外建筑的神奇时更应该对国内的传统建筑艺术多去了解,土楼同样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

那么,本期土楼文化看看馥馨楼。

馥馨楼

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永定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占地1275.76平方米,高四层,墙身通体以生土夯成。馥馨楼没有石基,这是沿袭了中原先祖的建筑技术和建筑形式,充分说明了永定土楼与黄河流域传统民居的渊源关系。楼四周有四米宽的护楼壕沟,门前设有吊桥通行,其底墙生土掺拌有石灰、红糖,坚固无比。

馥馨楼又叫大楼厦或火烧楼、寨楼,坐落在闽西永定县湖雷乡下寨村的中心,是迄今为止尚能见到的最古老的方形土楼之一。该楼最先由林、易、周等四姓各建一边而成,后归属当地沈氏,现为孔氏所有。孔氏开基祖孔仲贤从上杭县城迁至湖雷乡,其有三子彦仁、彦义、彦级。孔彦级善养鸭,起初借住该楼。数年之后,一向勤俭朴素的孔彦级,家愈来愈殷实,同时沈氏家族因人丁兴旺楼内已难以容纳而需另建新居。于是,孔氏与沈氏商量出让时便一拍即合,遂定居于此。由于该楼是沈氏祖业,孔氏还特意为沈氏在楼的附近建了一座宗祠,至今尚存。

该楼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是由掺人石灰和红糖的生土夯成的墙身,比现代水泥更坚韧。前几年楼内东侧居民为出入方便,要在后边开一个小门,用钢钎挖掘,一小块一小块地凿,不知不觉竟用了二十多天。另一特点是楼外距墙10米处原有一条环楼壕沟,深3米多,宽5米,与村内水渠相通。既可以像护城河一样用来御敌,又可以养鱼,可谓两全其美,所以过去称之为“壕塘”。四五十年前,壕沟还在,往后淤泥越积越多没有清除,结果水愈来愈浅便失去厂原有的功能,后来楼主索性用泥石填掉,但痕迹还能依稀辨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客家盐卤鸭掌

全文共 229 字

+ 加入清单

品乡味客家盐焗食品系出客家之都之称的梅州,客家盐焗从上古传承到现在,我们秉承梅州客家的正宗风味,传承客家盐焗美食的传统做法;品乡味坚持选用上等材料,并保持全部出品都具有原汁地道的风味和口感。

客家盐焗特点:具有香、滑、酥、嫩、低脂肪、高营养、色香味俱全;食后香味让人回味无穷、口齿留香,不仅成为喜庆宴席的名菜和聚会佐酒的休闲小食;经过真空包装技术处理后,这种休闲小食也成为外出人们在思乡念祖之时,思乡情 食乡味的一种乡怀、情杯的寄托和成为现如今时尚送礼的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客家白切鸡

全文共 252 字

+ 加入清单

美食原料

净肥嫩雏母鸡1只(重约0.8~1.2公斤为好),葱120克,姜40克,植物油120克,胡椒粉少许,盐15克,味精8克。

美食做法

1、将鸡在滚开汤锅内浸烫熟(不宜过熟,一般15分钟左右即可),取出后切成块(保持原鸡形状),装上头翅;

2、葱,姜切成细丝;

3、炒勺内倒入油,在旺火上烧开,鸡身上撒上姜丝,然后以热油浇淋,而后再放葱丝;

4、炒勺内下汤200克,在文火上烧开,再加入胡椒粉,盐,味精等熬成汁,浇淋于鸡上即成。

美食特色

色洁白带油黄,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食时带芥末酱、酱油,食之别有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全文共 2035 字

+ 加入清单

龙岩,是福建的闽西地区,龙岩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还有珍贵的自然生态。龙岩历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中“客家首府”长汀以及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永定土楼,都在龙岩。本期龙岩文化中,小编带大家了解龙岩的客家文化。

龙岩,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辖新罗区、永定区和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四县,代管漳平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着名侨区,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着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所拥有的客家文化主要体现在客家风俗习惯与客家话。

客家风俗习惯

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

元宵佳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一百五十节组成,由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7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四肢能活动。分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戏剧目达到几百种之多。

龙岩语言文化

龙岩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五县通行客家话,均属闽西客家语方言,占本地语言的70%以上;龙岩市新罗区(闽南方言龙岩话片区)、漳平市(闽南语系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通行闽南语。另外普通话在该地区使用的非常广泛。

龙岩客家文化之旅

龙岩是客家文化的始源地,所历史存留下来的遗迹有很多,其中主要以培田村古民居、连城四堡、土楼民俗文化村、上杭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楼等为主。

培田村古民居

培田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连城县境内、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它厅高堂阔,雕梁画栋,纵主横次,厅厢配套,卫生设施科学而完善,是建筑工艺与科技的完善结合。

连城四堡

连城另一古镇四堡,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者。四堡雕版印刷始于宋末,鼎盛于明清,当时此地印坊栉比,书楼林立,当地书商达数百之多,有定点经销,有流动贩卖,外地书商也络绎不绝前来批售,使四堡刊印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成为当时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在雕版展览馆内,一块块乌黑斑驳的木刻印板上,“藏板所有,翻刻必究”,“本斋藏板,翻刻必究”等字标,清晰可见,足见“版权”这个现代的时髦词汇,在当时早已有它的原始萌芽。由于此地地处偏僻山区,有山高皇帝远之感,当时全国不少禁书如《金瓶梅》等得以在此印刷,使四堡雕版印刷更为兴盛。连城四堡已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幸存的古书坊群也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土楼民俗文化村

土楼民俗文化村是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内。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

上杭李氏大宗祠

位于上杭县境内李氏大宗祠,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熔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历时四年建成,每年的春清明、春节等节日,均有无数海内外李氏宗亲来此谒祖,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文化以规模宏伟、凝内御外的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这里的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这里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着名的方楼4000多座,最古老是土楼馥馨楼位于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其中圆楼360多座,它似从天而降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巨大蘑菇,最为震撼人心,它同古罗马斗兽场和现代体育馆有相似造型的庞大单体建筑,联合国专家则称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模式”,作为唯一性的世界文化奇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旅游品牌。

你可能会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包头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令人留连忘返的奇景——仙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洛阳村客家彭宅

全文共 773 字

+ 加入清单

彭辉斗宗祠与大屋,位于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洛阳村,俗称乌鸦落梁。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彭辉斗开基兴建,嘉庆年间建成。

乌鸦落梁整体建筑座西朝东,占地7830平方米,分为住宅和围子两大部分。住宅平面呈横排长方形,面阔94米,纵深51米,占地4606平方米。整座建筑一排五栋,歇山顶,重檐建筑样式。中间为祠堂,两侧为民居,屋前有坪地、聚星池、围墙、屋与屋之间有门廊连接,既是一座整体建筑,又可相互独立。住房前,依次由坪场、屏墙、水井、聚星池、-墙构成,-呈半圆形土围子,住房两侧及后面,亦相应建有-墙。聚星池紧靠弧形围墙,被纵向分隔成若干个小水池,占地3224平方米。屏墙偏西部位竖有“乾隆五十九年甲寅岁次”款旗杆石一对,功名及姓名字迹漫涣,已无法辨识。

整座建筑以彭氏辉斗公祠为中心,左右各对称排列二直住宅,外墙为青砖墙,内墙为木构件、土砖隔栈,五直房都有通道互为相通,四通八达,祠堂、住宅、厨房、仓库、学堂、水井、厕所等房内设施十分齐全。

彭辉斗公祠两井三进,列廊柱12根,享堂、拜厅、祭器库、大厅、前廊一应齐全,占地752平方米。据说,祠内曾一次性摆过120桌酒席。藻井、卷棚上均绘有漆画,第一进藻井上绘九星河洛图,第二进藻井绘有世受皇恩图,第三进藻井中间绘一福字,四角绘四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卷棚绘张良献靴,姜太公钓鱼,管子求寿等传说、戏文故事或瑞禽奇葩,共30幅画,画工讲究,亮而不俗,风格独特,极具客家装饰风格。

住宅分列在祠堂两侧,左右各两直,每直住房三井四进,天井两侧对称排列房间。靠近祠堂的一直设房28间,外侧一直设房26间,四直共有108间房间。在每直进深中部,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通道横贯整座建筑。整座建筑均以三合土夯筑墙裙,祠堂墙裙高1.75米,住房墙裙高0.8,墙裙以上墙体或为砖墙,或为板扉隔栈,或为花格窗,近年多改变为土砖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土楼,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胡锦涛同志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华安、平和和粤东的大埔、蕉岭、饶平等地。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 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客家土楼中,圆楼、方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除五风楼是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于全楼中心,仍保持中原汉族礼制传统中孝悌尊卑观念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