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擂茶用什么菜做的精品20篇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问学吧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6188

文章

105

客家烧鹅

全文共 645 字

+ 加入清单

按照客家人的习惯,春节前几个月,每个客家人会养十多只鹅;春节快到,这些鹅每只长到十多斤。腊月廿八宰好拔毛后,放到大锅用水煮至刚熟,稍微沥干。接下来将生抽煮滚摊凉,适量放些红糖、白酒。然后,将每只鹅切成4大块,全部放到盛满生抽的瓦缸中腌泡。过年时,就取出鹅肉,切成小块,先以豆豉、葱头、姜片爆香,后放入芹菜、蒜苗爆炒。

五桂山是中山客籍人士聚居地,咸鸡乃传统的客家菜。早在2001年,亚古就推出了中山首创的客家风味咸鹅。“传统的客家咸鸡,是将整鸡放入冻水中煮,加盐一平碗,熟后取出,用食油周身抹匀,然后切块、装盘。咸鹅的做法比较复杂,材料非沙田鹅莫属,每只体重2.5至3公斤,太重则肉质粗糙,太轻就没有‘嚼头’;卤水加入了秘制药材,还要控制好火候,才能炮制出肉质鲜甜、回味无穷的客家咸鹅。”

在我的记忆中,烧鹅属广府大菜。但卖烧鹅的是惠州客家人厉害。

广东惠州,历史上又叫鹅城,可能因为这个缘故,城里靠烧鹅吃饭的人特别多。1989年“烧鹅仔”在惠州开业了第一家酒楼,几年后“烧鹅仔”开到了全国近20个大城市。这些酒楼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没有菜谱。几百种粤菜、潮州菜、客家菜统统制成半成品,陈列在大型制冷柜里。菜点全部明码标价,顾客根据自己的口味自选自配。厨房是透明的,可以看到蛇蟹鱼虾的宰杀,自选菜肴的烹制。这种自选式餐饮推出后,很快得到食客认可,并对国内的餐饮业也产生了剧烈冲击和广泛影响。一时被称为中国餐饮业的烧鹅仔现象。几年下来企业资产积累已近四亿元。继而酒楼不断扩大经营,饮誉沪杭火爆京城。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土楼,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世世代代客家先民智慧的结晶,胡锦涛同志赞誉“客家土楼是中华文化瑰宝,是大家庭、小社会和谐相处的典范”,土楼源于客家,根在永定。规模宏大的客家土楼,是山区民居建筑类型中的“巨无霸”,称得上是古代民居建筑中的”航空母舰",被誉为“东方古城堡”。

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世代相袭、聚族而居、繁衍生息,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是客家民居(客家围屋、客家排屋、客家土楼)三大类别之一,主要有福建客家土楼和广东客家土楼,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华安、平和和粤东的大埔、蕉岭、饶平等地。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

客家土楼的建筑特点

土楼是客家人聚族而居,并用夯土墙承重的大型群体楼房住宅, 呈圆形、半圆形、方形、四角形、五角形、交椅形、畚箕形等。客家土楼中,圆楼、方楼、宫殿式土楼、五凤式土楼、府第式土楼等各具特色,其中以圆形的最引人注目,当地人称之为圆楼或圆寨。

客家土楼主要有3种典型,就是五凤楼、方楼、圆寨。除五风楼是中原汉族府第式建筑形式的直接传承外,圆、方土楼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但其祖祠建于全楼中心,仍保持中原汉族礼制传统中孝悌尊卑观念的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东方美人茶属于什么茶 认识客家茶文化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独有的擂茶文化和东方美人茶,自古以来即影响着客家人的生活,擂茶不但是客家人逃难存活的救命茶饮,近来亦成为国人体验客家文化的休闲活动之一;而早前客家人小规模栽种茶树、制茶,饮茶成为客家人的日常习惯之一。

认识客家茶文化

东方美人茶介绍:

客家独有的「东方美人茶」跃上国际茶饮舞台成为高级茶叶。

东方美人茶又名膨风茶,属于乌龙茶,一般以桃、竹、苗等中低海拔丘陵的客家聚落为主要产地,林玉萍说,传说早年客家人种茶,茶叶被小虫子叮咬市场上却以风味特殊高价卖出,茶农回乡后提及此事,却被指为「膨风」(吹牛之意),而又传说英国茶商将此茶呈给女王后,茶叶如绝色美人在水晶杯中漫舞,因而赐名东方美人,从此两种茶名不胫而走,也成为客家庄独有的特色茶叶。

茶树上的一心二叶叶缘长出微细毫毛。一心二叶的东方美人茶叶片部分十分细致,与乌龙茶大叶片差异极大。

东方美人茶需有「小绿叶蝉」叮咬茶芽后,产生酵素影响光合作用而产生特殊风味,加上制茶时有道特殊的「静置回润」工序,所以风味特别温润,最好的茶还带着蜂蜜香或熟果香。

经制茶程序后亦会出现白色毫毛,因而东方美人茶又称「白毫乌龙」。

每年端午节前后是最佳采制时间,以往每逢采茶期间,客家妇女忙着采茶,男丁们则负责制茶,累了渴了就喝粗制的东方美人茶,整个村子仿佛「泡」在茶香中,除了饭后闲暇喝茶,客人或亲友来访,也以茶招待,山城中的客家村,几乎全村皆赖「东方美人茶」为生。

东方美人茶适合以瓷壶和玻璃壶冲泡,可看到茶叶在杯中伸展「舞动」的舞姿和金黄色泽茶汤。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特有茶饮文化,既可充饥又可解渴。

擂茶其实是客家人的逃难餐!也曾是早年客家人婴儿时期的主食。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地区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徒,逃难途中,先将五谷杂粮炒熟放在背包中,饿了渴了,就放在粗碗公中以坚硬的树棍磨粉泡水食用,既可充饥又能解渴。起源虽是古早历史,但直到早年民生经济尚未好转前,客家人的婴幼儿时期都还吃着以生米磨粉泡热水做成的擂茶取代奶水。

早期较为穷困的客家人,也以擂茶为主食,在客家人的生活文化中是不可磨灭的记忆,一个擂钵、一根擂棍,还有香味四溢的五谷杂粮,小孩子们轮流擂茶,既是玩乐,也是增进感情的方式,做好后全家一起享用,更添温馨气氛;后虽经济起飞擂茶没落,但十多年前又重燃擂茶文化,透过游客亲自体验、招待客人等推广,让外人认识这独特的客家茶饮文化。

擂茶过程中,先放入茶叶磨粉,再加入芝麻、花生、松子和五谷粉等擂成粉状,放些开水再擂成泥状,最后加入适量开水,就成了可以饮用的「擂茶」。

擂茶需手握擂棍,左手在上固定,右手绕圆研磨,直到所有材料磨成细粉才完成。

柚子茶:

以前客家人生下女儿后,会特别制作两、三个柚子茶,挂在烟悤上熏干,保存至女儿出嫁时做为陪嫁珍品,所以也称「成年茶」,当女儿生产时,再煮成茶饮给产妇喝,即可净身又不易感冒;柚子茶制作方式是将柚子肉挖空,将柚肉与茶叶混合再塞进柚子内,几乎是所有客家庄都会制作的十分独特茶品。

酸柑茶:

客家人利用过年时采下的酸柑挖空,再将柑肉与茶叶拌匀后塞回酸柑内,以大锅焙火焖蒸,以前是九蒸九晒才能完成,现代使用机器干燥也要制作半年左右,再放置三至五年风味才够,是客家人的健康茶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秋长客家围屋群

全文共 1997 字

+ 加入清单

千年客家文化,百年红色经典。秋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和突出的地方特色,“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一位智者运用《滕王阁序》对秋长的精妙解读。拥有着绚烂的历史文化和历史遗存的秋长先后入选了省和国家历史文化名镇,是惠州市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其中客家围屋群是秋长最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代表。

客家围屋融合了传统礼制、伦理观念、阴阳五行、风水地理、哲学思想、建筑艺术等文化精髓,充分展现了建筑艺术的高深造诣。秋长千百年来形成的村落建筑,尤其是各式客家围屋、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民俗等人文信息,置身于客家围屋中,你能无处不感受到来自客家文化的魅力。秋长是粤东地区客家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据统计,被誉为我国民间四大特色建筑之一的客家围屋在秋长就有200多幢,占地面积最大的有两万多平方米。

秋长客家围屋形式多样,既有围龙屋架构,也有四角楼形态,既有岭南风格的,也有西洋情调的,样式之多几乎涵盖了客家围屋各个时期的形制和风格,被外界冠以“粤东客家围屋的博览园”之称。秋长客家围屋还吸收了广府建筑和潮汕建筑的艺术精华,增添了建筑的安全元素,大大提高了围屋自身的防御能力;同时在空间布局上也大有讲究,使空间结构功能可以发挥的淋漓尽致。这些围屋大多规模宏大,前有月池,后有封围树,依山就势而建,历数百年而不倒。客家围屋中以叶亚来故居碧滟楼、叶挺故居会水楼和会龙楼最具代表,突出展现了客家围屋筑造的最高水平。

现存的秋长历史建筑主要以清朝的为主,尤以乾隆年间和清末居多,是客家民居受广府建筑影响最直接的地区。南阳世居、会龙楼、碧滟楼、挺秀书院都颇具有代表性,学术上统称为归善式客家围楼。外墙材料多为三合土,少量以生土夯筑,厚重朴实,墙上分布着瞭望窗口及枪眼,配以前面开阔的水塘和高筑的塘坝,战略地位上易守难攻,防御功能堪称一流。在革命战争年代,这些客家围屋屡屡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同时也为勇士们提供了最温暖的安牺地。客家围屋规模恢弘,造型气派,在楼顶还筑上角楼,那里既是防御的制高点和观察哨,又是住户人各自管理的塔楼。内部主体建筑则为砖木结构,梁栋、廊墙等均有工匠巧夺天工的赋形,内墙壁画色彩分明、栩栩如生、寓意深刻、引人入胜,处处散发着客家人崇尚文化、追求艺术的气息;建筑内部生活系统完备,天井、水井和排水系统样样齐全,天井既能通风,又能采光,设计精巧、功能完善。

如由马来西亚著名侨领“吉隆坡王”叶亚来出资建设位于周田村的碧滟楼,始建于1884年,面积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中轴对称,是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四0围屋。正门接开阔的禾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

一进门楼则紧接横向相连三内门的庭院,围屋内纵向分三路,正内门通深三进的传统式祠堂建筑,其余两边内门通向二路的居室,居室中以宽阔的庭院相隔,居室区又细分各设置“天井”的单元,形成“九天十八井”之佳构。门楼、祠堂、居室、碉楼皆以廊房、廊道和回廊连接和相通,庭院错落有致,其空间布局十分合理和实用,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气势恢宏。

围屋艺术装饰侧重于外围及祠堂内部的建筑上,居室建筑则以实用性为主。外墙和四角雕楼上设飞檐,除保护墙体外更增层次感。如碧滟楼正门上方镶嵌清代惠州名士江逢辰书“碧滟楼”石刻门额,其上置一牌楼,墙体上端塑正脊两卷纹翘角,碉楼正脊两端饰博古纹灰塑,垂脊亦为卷纹翘角,颇为生色灵动。中心祠堂建筑为抬梁式结构,格调高雅、装饰细致巧究。前厅和中堂各置门屏,前院左右厢廓、中堂及前檐两侧置雕花屏风,梁柱、檐板、柁橔、雀替等构件均饰以花鸟走兽为主题的浮雕、通雕,上加以金漆彩绘,显得富丽堂皇,内墙则配以传统题材而作的书画,其富于观赏的同时,更添几分清雅。

秋长客家围屋不但是客家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同时还蕴含着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如“北伐名将”叶挺故居和祖居就是客家围屋的典型;如碧滟楼,除由“吉隆坡王”叶亚来捐建外,还是我国著名古玺印学专家、故宫博物馆原副主任叶其峰的旧居;如会龙楼门楼后浮塑着“为善最乐”四个大字,在解放初期曾作为东江革命学校旧址,抗日战争时期,惠阳县委、特委曾在此办公。

客家围屋是客家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蕴含了客家人千百年的人文精神。正因有屹立千年不倒的客家围屋,客家文化才源远流长,传承千古。

信息来源:惠州市惠阳区地方志办公室

秋长街道:秋长街道位于惠阳中南部,东南与淡水街道连接,西南与深圳市坪山、坑梓、龙田街道接壤,北部与新圩东北部毗邻三和街道,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S358、X225、惠南大道、惠阳环城路纵横交错。辖区总面积为109.9平方公里,设10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下设184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小组。街道户籍人口32542人,流动人口约17万人。共有党支部182个、15。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全文共 2035 字

+ 加入清单

龙岩,是福建的闽西地区,龙岩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还有珍贵的自然生态。龙岩历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中“客家首府”长汀以及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永定土楼,都在龙岩。本期龙岩文化中,小编带大家了解龙岩的客家文化。

龙岩,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辖新罗区、永定区和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四县,代管漳平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着名侨区,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着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所拥有的客家文化主要体现在客家风俗习惯与客家话。

客家风俗习惯

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

元宵佳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一百五十节组成,由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7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四肢能活动。分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戏剧目达到几百种之多。

龙岩语言文化

龙岩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五县通行客家话,均属闽西客家语方言,占本地语言的70%以上;龙岩市新罗区(闽南方言龙岩话片区)、漳平市(闽南语系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通行闽南语。另外普通话在该地区使用的非常广泛。

龙岩客家文化之旅

龙岩是客家文化的始源地,所历史存留下来的遗迹有很多,其中主要以培田村古民居、连城四堡、土楼民俗文化村、上杭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楼等为主。

培田村古民居

培田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连城县境内、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它厅高堂阔,雕梁画栋,纵主横次,厅厢配套,卫生设施科学而完善,是建筑工艺与科技的完善结合。

连城四堡

连城另一古镇四堡,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者。四堡雕版印刷始于宋末,鼎盛于明清,当时此地印坊栉比,书楼林立,当地书商达数百之多,有定点经销,有流动贩卖,外地书商也络绎不绝前来批售,使四堡刊印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成为当时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在雕版展览馆内,一块块乌黑斑驳的木刻印板上,“藏板所有,翻刻必究”,“本斋藏板,翻刻必究”等字标,清晰可见,足见“版权”这个现代的时髦词汇,在当时早已有它的原始萌芽。由于此地地处偏僻山区,有山高皇帝远之感,当时全国不少禁书如《金瓶梅》等得以在此印刷,使四堡雕版印刷更为兴盛。连城四堡已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幸存的古书坊群也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土楼民俗文化村

土楼民俗文化村是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内。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

上杭李氏大宗祠

位于上杭县境内李氏大宗祠,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熔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历时四年建成,每年的春清明、春节等节日,均有无数海内外李氏宗亲来此谒祖,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文化以规模宏伟、凝内御外的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这里的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这里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着名的方楼4000多座,最古老是土楼馥馨楼位于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其中圆楼360多座,它似从天而降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巨大蘑菇,最为震撼人心,它同古罗马斗兽场和现代体育馆有相似造型的庞大单体建筑,联合国专家则称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模式”,作为唯一性的世界文化奇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旅游品牌。

你可能会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包头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令人留连忘返的奇景——仙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贺州客家围屋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贺州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围屋占地面积三十多亩,分南、北两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势。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八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九十四间;北座四横六纵,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客家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面对这一幅幅神奇而古朴的画卷,贺州客家围屋将给您留下无限的遐思、美好的记忆!围屋奇异而神秘的建筑,纯朴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不失为贺州的旅游胜地。

广西贺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客家菜菜谱大全

全文共 170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是中原南下的移民,由于种种历史的原因,迁至岭南山区后,完整地保留了中原的语言与饮食习惯,小编总结了客家菜大全,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选、整理,供喜欢客家菜的朋友们参考。

客家菜菜谱六:煎蛋角

材料:

鸡蛋(若干个)、前胛肉(200g)、葱(四根)、冬菇(5个)、马蹄(3个)。

做法:

1、把前胛肉(去猪皮)、冬菇(去脚水浸软)、葱头、马蹄(我忘记买了)一起剁好,加适量盐调好味。

2、打好鸡蛋,加适量盐搅拌均匀。可以先用少一点的蛋,看馅的多少下料。

3、起油镬,放两匙羮蛋液煎。记住:一定要关小火,不然做唔赢手脚。

4、在中间的蛋还没有熟的时候放适量馅下去。

5、接着用镬铲铲起半边覆过去,两面翻煎一会。

6、煎好的蛋角铲进煲缽,加适量的沸水,撒一点葱花,用文火煲沸即可。

附注:

煎蛋角就是酿蛋角,又喊酿春、春角煲等等。客家传统家常菜,符合客家人“好食捞大角”的要求。

客家菜的鸡类最有名的就是盐焗鸡了,有天下第一鸡之称。其它的还有白斩和田鸡、家乡水煮鸡、清炖鸡等等。水晶鸡是近年河源客家菜的代表作。

客家菜菜谱四:酿茄子

材料:

茄子500克,猪肉(一刀落)100克,植物油500克(实耗75克),豉油35克,料酒5克,味精1克,淀粉30克。

做法:

1、将猪肉冼净捣成酱、茄子切成0.3厘米厚的片,两面剞成横竖花刀,葱、姜、蒜均切成末,淀粉用水泡上。

2、将炒镬放在旺火上,倒入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茄片炸透、捞出控去油。炒镬放回旺火上,放入少许油,待油烧热时,放入肉酱煸炒,加入葱末、姜末、豉油10克、料酒,勾芡做成馅(酿酱)。

3、炸好的茄片,每两片中间放入肉馅、码在碗内,上笼用旺火蒸分钟,扣在盘内。

4、将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少许油,加蒜末、豉油25克、味精、高汤,用水淀粉勾成流芡,放点明油、浇在茄子上即成。

附注:

酿苦瓜、酿辣椒、酿茄子合称为酿三宝。

在贺州,酿菜也很平常,但一般叫菜花酿、豆芽酿、茄子酿等等。

客家菜菜谱五:酿腐卷

材料:

腐皮、猪肉、马蹄、糯米粉等

做法:

腐卷皮用酿酱卷成圆柱形,腐卷皮接口用糯米粉水粘好,然后用油炸成金黄色。

附注:

一般来说现在都是以买为主,所以不详细讲。类似的有烧肝花、炸春卷。

这个是家庭式的版本:

1、冬菇浸软去脚,揸干水,蒸10分钟,切丝。

2、笋肉洗浸切丝,揸干水。

3、下油2汤匙,爆透笋肉,下冬菇、甘笋炒匀,埋芡。加入芫荽炒匀,待冷备用。

4、把腐皮改成约5寸方形,每张腐皮搽匀汁料,放入适量馅,包密成长方形,用粉糊封品。

5、下油烧热,油要多些,放下腐皮卷,半煎炸到金黄色,原件或切件上碟

客家菜菜谱三:酿苦瓜

材料:

苦瓜500克,五花肉250克。

调料:

糯米、冬菇、料酒、花生油、水淀粉、葱末、姜末各适量。

做法:

1、将苦瓜去瓤,洗净,切3厘米圆墩;五花肉捣成酱,加入盐等调料拌匀备用。

2、将苦瓜墩空心填满肉馅,摆入盘内,入笼急火蒸熟,取出备用。

3、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姜末爆镬,加入鲜汤、盐、料酒烧开,用水淀粉勾芡,淋上熟油,浇在苦瓜上即成。

附注:

客家地区端午节的应节菜,苦瓜刚刚出身。也可以用煲钵来煲。

客家菜菜谱二:麻包袋(酿油豆腐)

材料:

油豆腐、猪肉、芋泥、虾米、水发香菇

调料:

姜末、葱末、黄酒、麻油、胡椒粉、盐、味精、豉油各适量

做法:

1、芋头蒸熟制成泥。

2、猪肉、虾米、冬菇一起捣碎,芋泥和其他配料一起搅拌均匀,酿进油豆腐里面,落油镬中炸一下,再放入豉油燒至熟透即可。

附注:

在粤北地区说麻包袋,但一般叫酿油豆腐,拿来打火锅也是不错的。

客家菜菜谱一:酿豆腐

材料:

板豆腐、3/7开肥瘦肉、鱼肉、虾米、咸鱼肉、白菜、葱、姜、麻油、胡椒粉等

做法:

1、猪肉、鱼肉分别捣成肉酱,虾米浸软切幼,咸鱼切幼,葱切粒。将其它各材料放大碗中,加入调味料搅至起胶待用;

2、白菜摘好洗净,放入油、盐、沸水中漉熟盛起;

3、豆腐冲洗滴干,一开四件,用箸只(筷子)夹开一条罅酿入馅酱,放入油镬中煎至微黄色盛起;

4、烧热煲缽,下油一调羹爆香姜片,加入上汤煮沸,放入白菜、豆腐滚片刻,下芡汁滚即可原煲上桌。

附注:

中原“衣冠南迁”的客家人,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煎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蛮荒之地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客家文化介绍 什么是客家文化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指的是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其包括方言、民俗、民居、山歌、流行音乐、童谣、民歌、人物、山水、诗文、历史、饮食、海内外客家分布等方面。客家文化主要分布在我国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地区。

客家文化既继承了古代正统汉族文化,又融合了南方土著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有着古汉文化活化石之誉。

客家民系的分布很广,粤闽赣边三角地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在国外以东南亚为主。客家文化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以移民为代表的地域性文化。

客家先民的自身团结的精神形成了很强的向心力。也正是因为这种向心力使他们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把中原灿烂的文明带到南方播衍而不被迁徙地的土著同化。江西赣南,广东梅州地区的多层梅州围龙屋、永定的土楼、长汀的九厅十八井等典型的客家建筑,既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支奇葩”,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客家芋饺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芋饺(明溪县本地俗称客秋包)它是福建省20个著名地方特色传统美食之一。

客秋包十分耐煮,也耐存放。煮熟的客秋包吃不完,放到第二天,吃起来乃是柔韧有余,有滋有味,而水饺、馄饨之类的东东,别说放到次日,就是稍稍搁置一回儿,面皮也涨得浮泡气肿的。

明溪人的勤劳,对吃的讲究,对生活的热爱,使客秋包这项伟大的发明诞生了。

明溪人厚爱芋子,日常生活离不开芋子,据说明溪人能用芋子烹制多达数十种菜点。其中客秋包皮滑馅香,无论蒸、煮、包、煎都比通常用面粉制作的饺子更可口,可称得上独具风味。

说起客秋包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明溪隶属汀州府。清朝时汀州人官逊锋在兰州做官。山芋在兰州一带稀少,被当地人看作食物中珍味,胃口大开。事后有人背后对官逊锋评头论足,说他宴席间粗鲁贪吃。这话被官逊锋手下的人听见了并转告官逊锋。官逊锋听后,笑着说,芋子在我们家乡是粗粮,多得很,因为多年在外未吃,故而席间多吃些。后来官逊锋返故乡省亲,特意邀请两位兰州乡绅来汀州归化(现明溪县)做客。两位来客看到归化家家户户都储藏许多芋子,才恍然大悟。官逊锋吩咐友人多烧制芋子款待客人,友人不断更新花样,烧制各式可口的菜肴,其中客秋包皮色似玉,形如半月,内包以猪肉、香菇、大葱调制的馅心,别具一格,让来客大饱口福。此后,客秋包便在明溪客家山乡逐渐传开,现在是人们逢年过节和宴客的必备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客家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277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在客家过清明节的时候,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客家清明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1、清明节起源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2、客家清明节习俗

客家人是汉民族南迁的一个民系,从中原迁徙到岭南岭北,甚至迁移到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荫庇保护,所以厚葬和祭扫是客家人每个家庭里的一项重要活动。

厚葬表现为“背祖骨”和“二次葬”。“背祖骨”就是客家人在辗转逃亡过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以免抛离祖上遗骨一任异族他人蹂躏,一旦找到了新的安居处,寻觅得风水宝地,将骸骨擦拭干净,置于“金斗罂”,重新安葬。

客家人的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即使不再迁徙了,也会在下葬先人三至十年间,重启坟墓,打开棺材,擦拭干净骸骨,贮于“金斗罂”,再择风水宝地及良辰吉时,再来“二次葬”。葬礼也是重要而神圣的祭拜活动。

客家人过清明必门插柳,头戴柳,以示不忘祖先,南方柳树稀少,即使改用插草也不能无此内容。客家人都会在扫墓时将黄色纸压在坟头上,因此扫墓又叫挂纸,表示子孙已回来祭拜过祖先。

客家人对中国传统的清明扫墓这一习俗进行了改革,改为“春秋”祭扫。“春祭”就是春天的正月,较为富裕的家庭在正月初九开始祭扫,有时间且有财物,在正月里去扫墓,该添土的添土,该拔草的拔草,总之,该维修的维修。另外在祭辞中亦可以向祖先禀报新一年有哪些计划,如何实施,祈求祖先灵佑!“秋祭”是在夏收夏种大忙过后的农闲季节,一来有时间,二来有今年上半年的劳动成果可奉献于祖宗的灵前,并祈请祖宗灵赐下半年同样有好的收成。客家人的这一改革是非常明智的,更是从实际出发的。

清明节一大早,客家人边带着祭祀用品,锄头、镰刀等工具出发了。按照当地习俗,亲人去世后都喜欢依山而葬。到达后,大家便动手清除亲人墓地上的杂草,墓地周围的杂草也要清除干净。客家人认为,杂草清除得比较干净,不仅是为了更好看,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尊重和思念之情。杂草清除干净后,将贡品摆上,便可以进行烧香祭拜了。每个人手持香火三鞠躬,然后将香火插在亲人的墓前。如果是比较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辈,晚辈除了鞠躬之外,还需要行跪拜礼。

客家人过清明节的另外一个重要风俗就是制作艾粄。各家各户将大米和糯米磨成粉面,用碎青艾叶与之混合,做成青色的米粄,或蒸或炸,味道十分清香可口。原本清苦的艾叶,在这时味道也变得十分温婉,只剩下淡淡的清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艾粄,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享受一家人团聚的欢乐。不少在外地的客家人走的时候,都要带一些艾粄。

3、清明节传统习俗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彰显客家精神的客家文化艺术节介绍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艺术节是客家人为了弘扬客家文化,彰显客家精神所创办的一个节日。对于看过了中国南北大川的客家人来说,客家文化艺术节也是客家文化的体现。本期的客家文化带你深刻了解彰显客家精神的客家文化艺术节。

客家文化艺术节基本释义

为弘扬客家文化、彰显客家精神,推动客属地区的文化大交流、经济大发展,打造一个联结世界客家乡亲、传承客家文化的平台,助力创建广东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区。经批准,客家文化艺术节将由广东省政府和国家相关部委联合主办,梅州市政府承办,每年秋季在梅州举行。

活动背景

客家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民系。在一千多年的迁徙中,客家人秉承厚重的中华文明,博采百家文化之长,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客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广东梅州被誉为“世界客都”,同时也是第五个国家级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保留着非常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是传承创新客家文化的重要基地。为了构筑新的平台,促进客家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全球有1亿多客家人分布在81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是世界客家人的心灵家园。梅州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360多万人。历来人才辈出,清中叶以来,造就了开国元勋叶**、保台志士丘逢甲、爱国诗人黄遵宪、民族工业先驱张弼士等一大批名人贤士;辛亥革命以来,孕育了25名两院院士、250多名大学校长、470多名将军,在凝聚世界客家乡亲中有重要的影响力。在梅州举办文化艺术节,有利于推动客属地区的共赢发展。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

活动介绍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将于2012年11月22日至28日在广东梅州举行。本次活动有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梅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央广东省委台湾工作办公室、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世界客属总会、中华海峡两岸客家文经交流协会协办。

首届”世界客家文化艺术节“以”融汇世界的客家、展示客家的世界“为主题,将充分挖掘客家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包罗万象的艺术元素;将节会办成”三会一季“,客家文化艺术作品展示会、客商产品展销会、幸福导向型产业招商引资盛会和世界客都旅游欢乐周,逐步形成国际节会品牌。

标徽(LOGO)和吉祥物

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标徽主体造型图案结合《说文解字》中的”客“字和具有特色的客家灯笼造型,体现客家文化传统。标徽中客家灯笼造型厚实、饱满,体现了”客家精神“。标徽外围增加的同心双环以及标徽字体围绕中心排列,体现了世界客家人团结、包容和积极发展的内涵。标徽以典型的客家围龙屋造型和客家灯笼为基本构图,蕴含着世界客都梅州为中心的含义,同时寓意笑口常开和喜悦心情,反映了世界客都梅州人民良好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

吉祥物确定为两个客家男女孩童的形象。嘉嘉,男孩,8岁,留着平头发型,虎头虎脑,却有着比同龄人更加稳重的性格,表现了此次活动正式而活泼的氛围;美美,爱笑的小女孩,7岁,性格活泼开朗,扎着两条俏皮的小辫子,头上总是戴着一顶几乎比她人还要大的客家斗笠,更显其娇小可爱,给人以一种亲切感。而他们的着装,在客家传统服饰的基础上,添加了休闲且现代的元素。

嘉嘉的蓝色马甲下穿着简洁明亮的白色衣服。美美的着装以红色裙子替代了传统的长裤,显示了新时代客家女性更加轻松自由的心态。作为首届客家文化艺术节的吉祥物,嘉嘉和美美展现了客家人积极乐观的精神和新时代客家人的新形象。

你可能也喜欢:

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包罗万象的客家文化习俗有哪些

客家文化特色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图片

酒文化:各种酒的饮用常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 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菜的传统美食文化精美客家菜的特色

广东菜一直是海外中国菜的代表,有很大的影响。而在广东菜中,客家菜也有这不错的重要地位。所以继续还是带您探索中国美食文化,看看客家菜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里?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客家菜属于广东菜中的一种,也是汉族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客家菜肴风味的形成与古代客家民系的形成是分不开的,如像客家话保留着中州古韵一样,客家菜同样也保留着中州传统的生活习俗特色。常见的传统客家招牌菜有梅菜扣肉、盐焗鸡、三杯鸭等等。

客家菜与另一菜系潮州菜相比较,客家菜的口感偏重于“肥、咸、熟”,在广东菜系中独树一帜,因此客家菜以其独有的风味在中华美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客家菜的菜品特色

客家菜的基本特色是,用料以肉类为主,水产品较少;突出主料,原汁原味,讲求酥软香浓;注重火功,以炖、烤、煲、酿见长,尤以砂锅菜闻名;造型古朴,乡土风貌明显。

取玫瑰酒一杯置于两杯之间,然后整钵放入铁锅,加瓦盆作盖,取中火烧锅,鸽熟时杯中还存清酒半杯,但其酒味已荡然无存,只是鸽肉酒香扑鼻而已。

②另外,现今客家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做法,溯本追源,极其古老,在现代菜谱中独具特色,如东江肉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以前。

而《礼记注流》中记载列有八珍,第五珍叫“捣珍”。其法是:“取牛、羊、麋、鹿、麇之肉,必肱(读枚,脊侧肉)。

每物与牛若,捶反侧之,去其饵(筋腱),熟出之,去其颤,揉其肉。”此法在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称为“跳丸炙”,是因其弹性能跳而名。

可见,客家菜系的“捣珍”技法,出自古人,来自中原。如此种种都说明,客家烹饪术作为民俗文化中的饮食文化,勘称古意浓厚,是千百年来客家人在生活中凝炼出的智慧结晶。

客家菜的饮食特色

它可以用四个字来说:就是素、野、粗、杂的传统吃法。

吃粗吃杂——客家人的文化传统。

以粮食而言,稻米是主食,其它包括番薯和芋都归为杂粮之属。

以菜肴而言,总的特色是:

1、重山珍,轻海味。

这既不算粗,也不算杂。这是由客家的自然环境决定的,因为客家居域多为山区,只有山珍,没有海味(少数例外)。

2、重内容,轻形式。

这与客家人大多喜欢实实在在、不甚追求花里花哨的性格有关。

3、重原味,轻浑浊。

这可以说是客家人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例如袁枚即提倡菜肴的本味、独味,反对鱼翅、海参同烧,鸡与猪肉为伍,以至各不得其味。

李渔也主张在烹调时保持主料的本色、本味,认为最好吃的荣料,大多宜于单独烹制。

4、重蒸煮,轻炸煎。

这是因为客家人大多比较适应温性和清淡的饮食,较不适应热性的饮食。

所以吃粗吃杂,不挑食,不偏食,有益于平衡营养,有益身体健康。而且《黄帝内经》中有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

吃野

饮食中的“野”,一般指野菜、野果、野味,而吃野在我国已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客家人也承继了这一传统。

“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新鲜、无污染,这正是营养学家所提倡的。由于客家地处山林区,野味资源丰富,所以野味更是客家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吃素

客家对吃素有两种理解,一是不吃荤,二是没油吃。

不吃荤的“荤”指肉类或动物油,没油吃的“油”兼指植物油和动物油。在无荤可吃的情况下,客家人最偏爱的素食大概莫过于豆腐了,它只需少许植物油即可,这也许是豆腐风靡客家地区的一条重要原因。

所以综合客家菜的饮食文化看来:如今在返朴归真之风日浓的饮食界,发扬光大客家饮食文化的精华,并继承其精美神奇的烹饪技艺,这无疑不存在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客家白斩鸡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白斩鸡的入闽时间似乎应该定在西晋末的永嘉二年(公元308年),当时正是中原士族大逃亡的又一波高潮,蜂拥入闽者主要有林、陈、黄、郑、詹、邱、何、胡八姓,史称“衣冠南渡,八姓入闽”。客家白斩鸡,当时不过以普通汉菜的面目,隐没在八姓匆促的逃亡脚步和八闽荒凉的山水之间。今的白斩鸡却早已升格为“无鸡不成席”的“汀洲第一大菜”。客家白斩鸡选料极为讲究,最佳的材料必须是当年尚未下蛋、重量两斤半左右的母鸡,而且必须是河田鸡;阉鸡次之,公鸡又次之。此等大小的鸡,肌肉纤维间脂肪沉积适量,因此口感嫩滑,过大过柴,都不为美。

除却客家做法之外,亦有“海派”与“岭南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崇义客家梯田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崇义客家梯田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崇义客家梯田位于江西崇义,是中国南方稻作梯田组成部分。“崇义客家梯田”以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7年11月24日上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组会议上,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包括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获得原则通过。

2017年11月24日上午,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罗马总部举行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组会议对本次申遗的世界多个项目进行了审议,中国南方稻作梯田(包括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福建尤溪联合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湖南新化紫鹊界梯田)获得原则通过,只需专家通过邮件最后确认即可获批。

北京时间2017年11月23日23:02分,“江西赣州崇义客家梯田”在罗马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SH),正式授牌仪式预计于2018年4月举行的第五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举行。

崇义客家梯田主要分布在上堡、丰州、思顺三个乡,总面积4万多亩,梯田最高海拔1260米,最低28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达62梯层,是“中国梯田奇观之‘秀丽天梯’”,2012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认证为“最大的客家梯田”;2013年12月、2014年5月分别被农业部认定为“中国美丽田园”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台湾美食有很多是来自“外省台湾人”的私厨小菜,这道客家小炒也不例外,家常的食材经巧手烹调,变身让人念念不忘的浓味好菜。下面小编带你了解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客家小炒的食物相克知识

豆干+葱:影响钙质的吸收

豆干+蜂蜜:有损听力,腹泻

看过“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客家小炒的常见做法

客家小炒做法一

1、五香豆干切条。

2、葱切段,蒜切块。

3、小芹菜切段。

4、干红辣椒。

5、少量豆豉。

6、五花肉切片。

7、将上面材料准备好后,锅里放油,将辣椒,豆干与肉先下锅炒,先大火后小火,等到肉颜色变深,再加其它材料。

8、豆干爆香,肉的颜色转黄后可以加大蒜头与芹菜,还有豆豉,注意哦,盐要少放点,因为豆豉有盐,然后放点老抽上色,不需要放生抽,因为生抽咸。等到全熟后再把蒜苗放进去,因为蒜苗比较容易熟,后放菜的颜色好看。

客家小炒做法二

1、将干鱿鱼放入清水中,加少许盐,浸泡约10小时候后,取出,刮去外皮的膜,逆纹切条,泡鱿鱼的水留用。五花肉、豆干均切条。

2、锅中加油少许,先放入豆干条炒出香味,再放入五花肉条、鱿鱼条炒至肉色变白且出香味。

3、放入冰糖、泡鱿鱼的水1/2杯,加盖焖煮至肉熟且汤汁收干时,再加入酱油、胡椒粉拌炒均匀。

4、加入芹菜段及辣椒丝快速拌炒,起锅前将酒自锅边淋下炝出香味即可。

客家小炒做法三

1、黑木耳,豆腐干切条,肉切丝,姜切片备用。

2、芹菜,蒜苗切段备用。

3、先起油锅,把豆腐干煎好,拿出来备用。

4、接着在把猪肉炒过,拿出来备用。

5、在放点油,把姜爆香。

6、在放黑木耳炒一下。

7、在加入芹菜和蒜苗翻炒。

8、在加入炒过肉和豆腐干翻炒,放入酱油和盐。

9、起过前放入鸡精就可以装盘了。

客家小炒的制作方法

1、五花肉冷水下锅煮至表面发白后捞起。

2、煮好的五花肉用凉水冲洗一下后切片备用。

3、水芹菜和红椒切段。

4、鱿鱼清水泡发后切条,香干切条。

5、蒜头切碎,生姜切丝,葱头拍裂。

6、锅烧热,抹一层油后下五花肉煸出油,留油将肉铲起。

7、锅内留油,下香干煎至表面微煎后铲起。

8、下姜葱蒜煸香。

9、倒入泡发的鱿鱼条,加米酒去味提香。

10、倒入煸好的五花肉片。

11、倒入煎好的香干。

12、加生抽、蚝油、黑胡椒粉、白糖调味。

13、倒入芹段和红椒段炒至断生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与发展

全文共 165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用他们的语言、戏剧、音乐、工艺、饮食、建筑等等方面的总和所得来的。而且客家文化继承了正统的汉族文化还融合了土著文化,才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那些关于客家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有什么?让我们一起往下看看!

起源阶段

岭南地区是客家人起源和形成的地方,国内和国外各地的客家人,其祖辈都与岭南地区有着渊源关系。客家人的先民是从中原地区来的,所以,研究客家文化和民系的产生,应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往联系起来。

上古时代,岭南地区就有人类居住,但在秦朝之前,与黄河、长江流域相比,岭南地区的文明程度属于相当落后的蛮夷之地,秦始皇派兵平定岭南之后,中原地区的文化进入了岭南地区,岭南地区的文明才得到了开发。由此可见,秦朝之前不存在中原人向岭南移居的问题,只有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融为一体,南北交往大门正式打开,才使北方人有条件迁入岭南。

“赵佗是南下干部第一人”,秦始皇平定、治理岭南时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北方人向岭南移居的第一批移民。这批人来到岭南之后不久,中原地区即发生了陈胜、吴广的起义,当时的南海尉赵佗为防岭南地区出现动乱,拥兵关隘,封闭南北通道,建立南越国,自封南越王。

南越国存在近百年,来自中原地区的秦朝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只能滞留在岭南地区安居生息。到汉武帝时,南越国归并汉朝,这些人留下的子孙也不可能再回到北方,名符其实地成为做客他乡之人。所以,秦朝是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的起源时期,当时所留下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是岭南地区最早的客家人。

异变阶段

秦朝的将士戌卒及官吏和他们的家属留居岭南,当时虽然客居他乡,但并不是意义上的客家人。作为一个有一定人口规模,有独特文化特征的独立民系的产生和形成,其必须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异化演变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既把一个地区的土着人同化过来,又不具移民的全部特征。秦、汉、唐三个朝代,是住在岭南地区的北方人向客家人异化演变的重要阶段。

这种演变是以秦朝留在岭南的将士戌卒和他们的家属为主体的,他们以军营为生活圈,有继续保持北方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的群体条件,但他们因长期生活在岭南,不可能不受当地土着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影响,尤其是以后随着一些土着人被充实到军队,军队已不再是由纯粹的北方人所组成。

当地土着人的语音和生活习俗也就更多地渗透到军营中,久而久之,这种以北方人为主体的军营生活群体,语音和生活习惯也就有所变化,成为一支既有北方人语音和生活特征,又有所退化异变,不完全与北方人语音和生活习俗相同的独特群体。这种群体的形成,为今后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形成阶段

在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据史料记载,其中一次是三国至南北朝,尤其是南北朝“五胡乱华”之时,不少中原人为避战乱而南迁;另一次是隋唐时期,因北方匈奴及其他外部入侵,加上唐末发生黄巢起义,致使大量北人离乡背井,避乱南方;再一次是宋朝期间,先是宋室南迁,由北宋转为南宋,再后来忽必烈派兵驰驱南下,南宋朝庭又从长江边退到广东。

许多中原人民和大批的皇室贵宦及商贾文人随朝庭来到了南方,还有一次是元末明初,因政权更换,中原地区的许多民众再一次为避战乱南迁。这几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可以说,隋唐以前的南迁北人都是以平民为主的,人数居多,却缺乏文化底蕴,宋元之后的北人南迁则不同。

他们除了一般平民外,还有不少官宦人家、文人骚客和仁人志士,特别是宋朝,当时中原文化非常繁荣,北人南迁是随官府朝庭不断南移而进行的,他们不仅人来到南方,还带来了浓厚的中原文化。

所以,隋唐之前的中原人来到南方,为客家人的数量起了壮大的作用,但因缺乏文化因素,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民系文化。宋元之后,随着一些望门贵族和文人骚客来到南方,既使客家壮大了规模,又使客家提升了社会地位和文化品位,促使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最终形成。

你可能也喜欢: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客家人属于哪个民族,客家人的祖先在哪里

客家结婚风俗赏,看客家人的婚礼流程

台湾有多少客家人,台湾客家人的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满堂客家大围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满堂客家大围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围位于广东省始兴县隘子镇西南3公里处,是客家围楼民居建筑,中国五大民间传统建筑形式之一。

满堂围始建于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咸丰十年(1860年)建成,历时28年,为当地富豪乾荣所建,是广东省内规模最大的特色客家民居建筑一一抵御性营垒式围屋。

围楼平面近似长方形,有十二院、九厅、六天井,建有平房、楼房、炮楼等居室数百间,包括大小祠堂、议事厅、民居、粮仓等。

占地1.3万平方米,正面还有门坪长180米,宽7米,鼎盛时居民800多人,由“中心围”“上新圈”“下新围”三组相对独立的围楼组成,各组围楼均环以外廊。

中心围平面呈“回”字形,四角楼最高四层,高17米,两翼卫城最高三层,高12米。四周墙厚近3米,外砌砖石。正中大理石条石券顶大门,高2.24米、宽1.27米,上砌一水池,水池下泻可制火攻。

回廊通道四通八达,楼墙角都有枪眼。地面用河卵石铺砌拼成图案,天花板图案与屋角彩色木雕相映成趣。整座建筑以“大、牢、讲究”而闻名。

满堂围是广东最大的一处客家围楼,其建筑既有古代雄浑朴实的气势中,又有近代精致高雅的韵味,集古代、近代客家民俗风情以及近现代建筑的源流和发展变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

1996年满堂围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堂村:满堂村位于隘子镇西南部,全村人口约1575人。满堂村坚持生态发展思路,形成了以香菇、宰相粉、林芝等为主的生态绿色产业,先已发展香菇种植100多亩,宰相粉加工厂20多家,林芝种植300多亩,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14482多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生态农业,实施开发路、桥、水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硬化村道2.1公里,新秀桥梁1座,生态河堤2300多米,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客家盐焗鸡

全文共 427 字

+ 加入清单

盐焗鸡是久负盛名的客家菜,自古至今广受公众喜爱。选取本地嫩鸡,宰杀后不切块,除去内脏洗净晾干,然后用竹制草纸将整只鸣严实包好,埋入炒过的热盐堆中通过文火焗熟。取出后将其拆骨撕成丝肉片,放进盘内上席,再配以姜油或麻油食用,皮软肉嫩,香气四溢,并有良好的温补功能。

“盐焗鸡”是广东的一款名菜。它首创于广东东江一带。300多年前的东江地区沿海的一些盐场,有人把熟鸡用纱纸包好放入盐堆腌储,这种鸡肉鲜香可口,别有风味。后来东江首府盐业发达,当地的菜馆争用最好的菜肴款待客人,于是创制了鲜鸡烫盐焗制的方法现焗现食,因此菜始于东江一带,而东江是客家所在地,故称这种鸡为“客家盐焗鸡”。

盐焗鸡的制法是:选用1.25公斤左右的嫩雌鸡,除去内脏,吊干,肚内放入一至二条大葱和少许姜片,然后用抹上少许油的纱纸喷湿,放进炒热的生盐内,用慢火焗30-40分钟即熟。熟后取出拆骨、撕肉,放进盘内造型,配上熟花生油或芝麻油拌的姜油上席。盐焗鸡有特殊的骨香味,进口嫩滑,并有温补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客家水乡 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林寨古村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古村,总比喧嚣的都市多了一点静谧,更多了些许情怀。它用它的身躯向前来的人们展示了历史的韵味,铭刻了时光的变迁,更是承载了历代先民的智慧。那么本期的城市文化,带你一同探访广东十大最美古村之林寨古村。

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林寨古村以中国最大的四角楼建筑群著名,位于和平县林寨镇兴井村内,是广东省省首批27个古村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四角楼古建筑群”的古村落,现仍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24座,是典型客家风格的四角楼,其规模大、数量多、建筑艺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全省乃至全国实属罕见。2012年获得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称号。

河源市林寨古村,村廓城墙环成船形,立有东、西、南、北四门,门前有五口池塘,两边有护城河,四周碧水绕环,这里自古以来水上运输较为发达,船艇可通东江,是东江上游小有名气的客家水乡。林寨古村拥有古巷、古井、古墙、古道、古寺、古亭、古桥、古树等“老八古”文物旧址。以“谦光楼”为代表的古村落,位于林寨镇兴井村。距离省道骆米线仅3公里、县城30公里。

林寨古村有勤俭节约之习,对饮食要求不甚苛求,都是以大米为主,配以番茨、芋头、玉米、粟米及其他杂粮。一日三餐均为米饭,很多村民早餐也改为吃早点(面食、米粉、肉汤等)。以前家家户户种植油茶树,摘茶果榨油,食油以山茶油为主,花生油、猪油为辅。

河源林寨古村蕴含神韵,人杰地灵,俊材辈出,曾孕育清嘉庆庚辰科状元陈继昌、清光绪两广巡抚陈琼润等多人,林寨乡间有盛演粤剧、赛龙舟、舞龙舞狮、席床生日等习俗,这里是典型的客家文化之乡。此外,古村还有六奇,分别是“船艇上楼梯”、“蒲艾挂门楣”、“寿星遍乡里”、“木屐当马骑”、“摆指游河溪”、“从不水浸街”、“火堆烧垃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客家黄酒什么味道 客家黄酒适合什么人喝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黄酒是一种常见的发酵酒,没有白酒那么刺鼻的味道,更多的是发酵后的香气。那么,客家黄酒什么味道?客家黄酒适合什么人喝?

客家黄酒什么味道

喝酒前清理口腔,微品一口,有一股淡淡的酒香。然后是一种类似药酒的味道。然后就能感受到一种微微的甜味。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这种不适的感觉可能主要来自,那是药酒的味道。但是如果长期喝的话。这个味道肯定会对身体有益健康。不像白酒,味道那么浓烈。喝完一杯之后,还会想喝一杯。留在口中的味道,会让人回味悠远。

客家黄酒的喝法

倾倒过程就能闻到散发出来的浓郁黄酒香味,醇厚甜香。

温过之后倒入杯中,酒香扑鼻而来。浅尝一口,酒香浓郁,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浑身暖洋洋的,好舒服。

好酒要大家一起喝才有意义。改天聚会让所有人都来品一品,一起过来感受一下黄酒的甘甜。让所有人知道中国酒类,黄酒文化源远流长。

客家黄酒适合什么人喝

酒的包装朴实大方,送人自用都适宜。酒味厚重甜美芬芳,比较适合女性饮用。整个品饮过程令人愉悦,酒体香气干净,纯厚挂杯,杯底留余香。不会喝酒的人也可以饮用,对于喜欢烈酒的我,建议女士们品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凤林客家文物馆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凤林客家文物馆坐落在台湾花莲县中部的凤林镇凤林公园内,为东部第一家客家文物馆。它占地面并不大,但馆藏却相当丰富,游客在这座小巧精致的文物馆中可感受台湾东部客家族的万千风情。

凤林客家文物馆共有两层,其中一层主要介绍客家人的垦拓记录、民众信仰、交通运输、生活器具等内容;二楼则介绍客家族传统服饰、早期客家耕种农具,如风鼓楼、而字耙、臼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农具皆为当地民众自发捐出。此外,馆中的客家米食、菜包等制作与客家农业开垦三宝—稻米、玉米、地瓜的种植,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展品。

凤林客家文物馆内的史料齐全,游客到此,能具体而细微的认识到凤林镇的客家发展史和迁移史。此外,由于该文物馆位于凤林公园内,游客在吸收了饱满的知识后,还可到公园中漫步休憩一番,感受学习与休闲两全其美的乐趣。

Fenglin Township Hakka Cultural Museum

必去理由:了解台湾东部客家族发展史和迁移史的最佳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