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客家擂茶用什么菜做的(优秀20篇)

春节过后不久,就会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你知道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吗?下面问学吧小编精心整理了客家人元宵节的习俗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浏览

6203

文章

105

东方美人茶属于什么茶 认识客家茶文化

全文共 130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独有的擂茶文化和东方美人茶,自古以来即影响着客家人的生活,擂茶不但是客家人逃难存活的救命茶饮,近来亦成为国人体验客家文化的休闲活动之一;而早前客家人小规模栽种茶树、制茶,饮茶成为客家人的日常习惯之一。

认识客家茶文化

东方美人茶介绍:

客家独有的「东方美人茶」跃上国际茶饮舞台成为高级茶叶。

东方美人茶又名膨风茶,属于乌龙茶,一般以桃、竹、苗等中低海拔丘陵的客家聚落为主要产地,林玉萍说,传说早年客家人种茶,茶叶被小虫子叮咬市场上却以风味特殊高价卖出,茶农回乡后提及此事,却被指为「膨风」(吹牛之意),而又传说英国茶商将此茶呈给女王后,茶叶如绝色美人在水晶杯中漫舞,因而赐名东方美人,从此两种茶名不胫而走,也成为客家庄独有的特色茶叶。

茶树上的一心二叶叶缘长出微细毫毛。一心二叶的东方美人茶叶片部分十分细致,与乌龙茶大叶片差异极大。

东方美人茶需有「小绿叶蝉」叮咬茶芽后,产生酵素影响光合作用而产生特殊风味,加上制茶时有道特殊的「静置回润」工序,所以风味特别温润,最好的茶还带着蜂蜜香或熟果香。

经制茶程序后亦会出现白色毫毛,因而东方美人茶又称「白毫乌龙」。

每年端午节前后是最佳采制时间,以往每逢采茶期间,客家妇女忙着采茶,男丁们则负责制茶,累了渴了就喝粗制的东方美人茶,整个村子仿佛「泡」在茶香中,除了饭后闲暇喝茶,客人或亲友来访,也以茶招待,山城中的客家村,几乎全村皆赖「东方美人茶」为生。

东方美人茶适合以瓷壶和玻璃壶冲泡,可看到茶叶在杯中伸展「舞动」的舞姿和金黄色泽茶汤。

擂茶:

擂茶是客家人特有茶饮文化,既可充饥又可解渴。

擂茶其实是客家人的逃难餐!也曾是早年客家人婴儿时期的主食。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中原地区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徒,逃难途中,先将五谷杂粮炒熟放在背包中,饿了渴了,就放在粗碗公中以坚硬的树棍磨粉泡水食用,既可充饥又能解渴。起源虽是古早历史,但直到早年民生经济尚未好转前,客家人的婴幼儿时期都还吃着以生米磨粉泡热水做成的擂茶取代奶水。

早期较为穷困的客家人,也以擂茶为主食,在客家人的生活文化中是不可磨灭的记忆,一个擂钵、一根擂棍,还有香味四溢的五谷杂粮,小孩子们轮流擂茶,既是玩乐,也是增进感情的方式,做好后全家一起享用,更添温馨气氛;后虽经济起飞擂茶没落,但十多年前又重燃擂茶文化,透过游客亲自体验、招待客人等推广,让外人认识这独特的客家茶饮文化。

擂茶过程中,先放入茶叶磨粉,再加入芝麻、花生、松子和五谷粉等擂成粉状,放些开水再擂成泥状,最后加入适量开水,就成了可以饮用的「擂茶」。

擂茶需手握擂棍,左手在上固定,右手绕圆研磨,直到所有材料磨成细粉才完成。

柚子茶:

以前客家人生下女儿后,会特别制作两、三个柚子茶,挂在烟悤上熏干,保存至女儿出嫁时做为陪嫁珍品,所以也称「成年茶」,当女儿生产时,再煮成茶饮给产妇喝,即可净身又不易感冒;柚子茶制作方式是将柚子肉挖空,将柚肉与茶叶混合再塞进柚子内,几乎是所有客家庄都会制作的十分独特茶品。

酸柑茶:

客家人利用过年时采下的酸柑挖空,再将柑肉与茶叶拌匀后塞回酸柑内,以大锅焙火焖蒸,以前是九蒸九晒才能完成,现代使用机器干燥也要制作半年左右,再放置三至五年风味才够,是客家人的健康茶饮。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客家三杯鸡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三杯”的含义因为用料中有“酱油、食油、米酒各一杯”,所以这3杯就叫3杯鸡。

基本材料

·嫩子鸡一只,

·酱油、食油、米酒各一杯,

·姜块,葱,小麻油

做法

1.将嫩子鸡洗净剁成5公分见方的块连同鸡脏、肝全部装入砂钵内,同时用容量80克左右的杯盏,量入酱油、食油、米酒,放入姜块、葱白段少许,不放水;

2.用炭火炉子微火炖开,每隔十分钟左右翻动一次,以防烧焦。盖子不宜多开,约炖半小时至卤汁收浓即成。拣去葱、姜,加入少量小麻油即可

注意:如果是第一次做,一定要买便宜点的鸡,否则做坏了就只有后悔了

特色:因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故名。“三杯鸡”的来源,据说是厨师在外地偶然发现,回昌后,烹制方法又作了改进,调料中增加了香葱、生姜等,用小砂锅加盖放在炭炉上慢火炖制。上桌后满座飘香,砂锅内鸡块色泽发红,鸡肉鲜美,汤汁香醇,且为原味,深受欢迎。

营养价值:鸡肉-鸡肉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补虚益智的作用。《神农本草经》上说常吃鸡肉能通神;后世医家大多认为食之令人聪慧”。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客家族谱博物馆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族谱博物馆成立于2000年,馆藏的客家族谱达153个姓氏、2900多部、20000多册,并藏有19000多份客家契约以及百多幅祖图和神明崇拜图等宗族文献档案,经鉴定的馆藏文物20875(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687(件/套),成为海内外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客家族谱收藏中心和研究交流基地。该馆充分利用馆藏血缘文化这一优势,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客家乡亲、专家学者提供寻根探源、族谱对接、科学研究等服务,以鲜明的特色、丰富的活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上杭县乃至福建省独特响亮的客家文化名片,成为福建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此外,还是台湾联合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学院、龙岩学院两岸四所高校“客家族谱研究教学实践基地”,是龙岩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岩市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基地、县级青少年传承客家传统文化的教育基地。

2018年,客家族谱博物馆获评国家三级博物馆,标志海内外客家人格外关注的客家族谱博物馆正式列入国家馆行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客家风味面线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主料:面线2扎约重约320克,半肥瘦猪肉约150克

辅料:虾仁,韭菜,绿豆芽菜各约80克,虾米约30克,冬菇4只

调料:腌肉料:生抽,生粉,油,砂糖,盐各半茶匙约20克,冬菇4只,上汤半杯。调料:鱼露2汤匙,三参油适量,上汤1汤匙。

制作:

1、面线放煮水中焯熟,捞起过冷水,放入冻上汤内浸片刻,然后沥干。

2、虾仁洗净,去肠,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熟,虾米洗净,浸软,起油镬炒香,半肥瘦猪肉切丝,用腌肉料拌匀,然后泡油,冬菇浸软,切丝,用少许油、生抽拌腌,芽菜洗净,韭菜洗净,切段。

3、烧热油三汤匙,爆炒冬菇、猪肉、虾仁和虾米,下调味料和面线大火兜炒,跟着下韭菜和芽菜,炒至汁液浓稠时便成。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曲木客家土围城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曲木客家围城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

在广西合浦县曲樟乡曲木村,有一座始建于1883年的土围城,因其保存较为完好,现已成为客家文化和建筑的“活化石”,是一个蕴含丰厚客家围城文化底蕴的旅游景区。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曲樟曲木客家土围城,是广西第二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围城,是合浦县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浓郁的客家文化,具备很大的参观、开发价值。

曲木客家土围城位于合浦县曲樟乡政府的所在地曲木村内,背山面水,距六湖水库约500米。土围城占地约6050平方米,由“老城”、新城”两部分构成,城内的住民均为陈氏。现围屋的整体保存基本完整,大部分房屋仍有村民居住。

土围城是一方既独立又开放的客家风情园,内有滋养生命的老井,有朗朗吟诵的书声,其间还有鸟叫、虫鸣、犬吠、牛哞,是一曲乡村的天籁之音。走在土围城中,客家人的风柜、石牛(碌碡)、水烟筒、石碓,还有牛车、犁头、耥耙、挂在屋檐下的竹篓和飘在灰青瓦脊上的袅袅炊烟,令人胸际间充满乡愁的感怀。土围城外,淡淡的清风中,田间地头,客家汉子、客家女人正在辛勤劳作,骑在牛背上的牧童正唱着“厌艾艾,担塘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客家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全文共 277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在客家过清明节的时候,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客家清明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1、清明节起源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2、客家清明节习俗

客家人是汉民族南迁的一个民系,从中原迁徙到岭南岭北,甚至迁移到世界各地,一直都祈求祖先的荫庇保护,所以厚葬和祭扫是客家人每个家庭里的一项重要活动。

厚葬表现为“背祖骨”和“二次葬”。“背祖骨”就是客家人在辗转逃亡过程中背上祖先的骸骨,以免抛离祖上遗骨一任异族他人蹂躏,一旦找到了新的安居处,寻觅得风水宝地,将骸骨擦拭干净,置于“金斗罂”,重新安葬。

客家人的这种习俗沿袭下来,即使不再迁徙了,也会在下葬先人三至十年间,重启坟墓,打开棺材,擦拭干净骸骨,贮于“金斗罂”,再择风水宝地及良辰吉时,再来“二次葬”。葬礼也是重要而神圣的祭拜活动。

客家人过清明必门插柳,头戴柳,以示不忘祖先,南方柳树稀少,即使改用插草也不能无此内容。客家人都会在扫墓时将黄色纸压在坟头上,因此扫墓又叫挂纸,表示子孙已回来祭拜过祖先。

客家人对中国传统的清明扫墓这一习俗进行了改革,改为“春秋”祭扫。“春祭”就是春天的正月,较为富裕的家庭在正月初九开始祭扫,有时间且有财物,在正月里去扫墓,该添土的添土,该拔草的拔草,总之,该维修的维修。另外在祭辞中亦可以向祖先禀报新一年有哪些计划,如何实施,祈求祖先灵佑!“秋祭”是在夏收夏种大忙过后的农闲季节,一来有时间,二来有今年上半年的劳动成果可奉献于祖宗的灵前,并祈请祖宗灵赐下半年同样有好的收成。客家人的这一改革是非常明智的,更是从实际出发的。

清明节一大早,客家人边带着祭祀用品,锄头、镰刀等工具出发了。按照当地习俗,亲人去世后都喜欢依山而葬。到达后,大家便动手清除亲人墓地上的杂草,墓地周围的杂草也要清除干净。客家人认为,杂草清除得比较干净,不仅是为了更好看,主要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尊重和思念之情。杂草清除干净后,将贡品摆上,便可以进行烧香祭拜了。每个人手持香火三鞠躬,然后将香火插在亲人的墓前。如果是比较德高望重的男性长辈,晚辈除了鞠躬之外,还需要行跪拜礼。

客家人过清明节的另外一个重要风俗就是制作艾粄。各家各户将大米和糯米磨成粉面,用碎青艾叶与之混合,做成青色的米粄,或蒸或炸,味道十分清香可口。原本清苦的艾叶,在这时味道也变得十分温婉,只剩下淡淡的清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艾粄,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享受一家人团聚的欢乐。不少在外地的客家人走的时候,都要带一些艾粄。

3、清明节传统习俗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关西客家古宅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关西位于新竹县东北部,三面环山,凤山溪及其支流流经,青山绿水环抱,古称美里庄;这里空气清新,高龄人瑞多,故有“长寿之乡”的美誉。

关西一带原是原住民的聚居地,清乾隆年间,客家移民由广东海丰、陆丰等地陆续入垦,才改写了关西的开发历史。关西镇的路旁、田野间,矗立着一座座传统客家古厝,散发出悠然古味,其中又以郑氏、罗氏家祠以及坪林的范家古厝最具代表。位于明德路56号的郑家祠堂,建于清光绪年间,为一座燕尾式的四合院传统建筑,正厅上高悬着“带草衍派”匾额,是郑家祠的代表。相传郑氏祖先赴大陆参加科举考试时,正逢祖宅四周“书带草”生长茂盛,祖先一举中第后,郑家子孙便以“带草衍派”自称。

走进郑家祠,幽静的庭院里散置着古朴的陶瓷及石磨;而祠堂宅舍除两侧厢房稍显凌乱外,大致保留完整。已有上百年历史的郑家祠,曾因道路拓宽,险遭折除,后在子孙奔波陈情下,祠堂才被评为三级古迹而保存下来;这一段历时达20余年的陈情过程,连同祠堂历史,被制成大事记列于祠堂大厅。

穿过郑氏家祠右侧的小巷,即可来到北门口2号的罗家祠堂。罗家祠堂正厅所保留的木雕及交趾陶,较郑家祠完整,雕工也更精致,相当具可看性。客家人建筑讲究风水,据传罗家祠就建在关西台地的正脊上,为堪舆学上的宝地,子孙可因此受到庇荫。

范家古厝位于镇郊坪林49号,燕尾式的正厅,加上左侧四道护龙及右侧三道护龙,规模宏伟,远处即可望见其古朴身影,衬着远处葱笼青山。创建于道光30年(1850年)的范家古厝,系由范家第13代范汝舟所建,历经100余年,已传至第20世,可见其悠久历史。

此外,沿着118县道往锦山方向,还有江夏堂、彭屋,由竹16乡道往坪林范家的途中则有豫章堂,均值得一一探访。尤其豫章堂装饰华美,誉为新竹县内最华丽的民宅,不容错过。

乘车风向标:自新竹火车站前搭往关西的新竹客运,或搭竹东、中坜对开的新竹客运,在关西站下车,沿中兴路右转明德路可分抵郑家祠及罗家祠,沿正义路、中正路右转竹16乡道,过南山大桥可抵豫章堂;若自关西搭经坪林往新埔的新竹客运,于南和站下车,则可抵范家古厝。

特别提醒:关西各座古宅皆有后人居住,参访时请保持安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客家焖鹅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人作为中华名族中独特的一支,许多风俗不仅保留了中原遗风,还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食鹅肉进补就是其中之一,尤其在秋冬季节,客家人更是喜欢用鹅作为火锅的主料,称之为打鹅煲,在很多地方鹅肉更是作为客家人过年必吃的一道菜。

客家人这么爱吃鹅,制作鹅肉料理当然也是受屈一指,除了打鹅煲之外,还有醋鹅、咸鹅、卤水鹅肉等等,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在广东地区每个客家菜馆都能点到的著名的客家鹅料理——客家焖鹅。

鹅肉的蛋白质含量比鸡肉、鸭肉、牛肉都高,所以吃起来感觉十分有嚼劲,客家人为了让鹅肉变得酥软可口,便用“焖”这种手法制作鹅肉。客家人自古以来都喜欢养鹅,谁家养的鹅肥就证明谁家勤奋,到大年三十晚上,客家人家都会吃肥鹅,寓意“过肥年”。

客家焖鹅有客家菜“咸、香的风格”,除了八角、老抽、生抽、姜葱等调料就不比放其他佐料,因为客家人样的鹅一般都比较肥,所以会用较少的有先翻炒鹅肉,将鹅肉里的肥油先炒出来,再将调料加入到锅中,细火慢焖,只要控制好火候和配料,就能做出好吃的客家焖鹅。

客家焖鹅虽然貌不惊人,但是酱浓味美,经过细火焖制后连骨头都充满鹅鲜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客家艾粄怎么做呢?艾粄怎么做才好吃?

全文共 1555 字

+ 加入清单

我也是在舌尖上中国看到这种客家的清明小吃艾粄,小编这要考考你了,你知道这个字怎么念吗?艾粄是一种传统小吃,就像我们端午节要吃粽子一样,课时这种在南方更加流行的小吃,她们身上也是流传了许久,很多游客很是喜欢,那么小编为你讲解,艾粄怎么做好吃?

艾粄(bǎn)是什么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艾粄的传统来历

流传地区

艾草制糕点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江浙地区、客家地区、闽南地区及潮汕、广府地区的传统糕点,江浙地区称“青团”,粤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艾粄”,粤北及江西地区一般称“艾米果”或“艾糍”,闽南和潮汕地区称“艾粿”,广府地区称“艾饼”。各地的制作方法及相关习俗都大同小异,甜馅或咸馅、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江浙一带通常包入豆沙馅或其他甜馅制成团状;而客家人一般将艾粄压成扁圆状,甜味为主;江西地区喜欢裹肉馅并且捏成饺子形。

“粄”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使用,故属于清明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清明粄包括“艾粄”、“田艾(鼠曲草)粄”、“苎叶粄”等。每年清明节,清明时节,人们在外出祭祀、踏青时便会采摘些鲜嫩的艾叶、鼠曲草、竺叶、鸡矢藤和使君子等用于制作各类清明粄。寒食节食品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中记载了寒食节食品“青隋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明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十三提到寒食节吃“青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多为豆沙或枣泥。放入蒸笼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熟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芦叶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品。”

“艾粄是清明时节南方地区的传统糕点,属于客家美食。在客家语中,“粄”是泛指以大米为原料制成的糕点。因为加入了艾草,所以称为艾粄。艾草不能少

在阳春三月、清明时节吃艾草有温阳养肝的功效,是春季养生的佳品。《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入脾、肝、肾经。所以客家艾粄可是顺应时节,具有保健养生功效的美食呀。

天然的墨绿色,自然的艾草清香,又黏又糯的面皮里面裹着香喷喷的花生仁、芝麻粒……艾粄甜甜的味道、淡淡的草香、清新的色泽与春日融为一体,这就是春天的美食。”

客家艾粄怎么做呢?

首先准备好生粉、糯米粉、新鲜的艾草嫩芽和白砂糖、水。

把生粉和糯米粉按1:1的比例混合到一个干净的大盘子里混匀备用。

2.煮一锅水,待水沸腾时将新鲜的艾叶倒入锅内,不要盖盖,继续煮至水开,即可捞出,沥干水分。

待艾叶冷却后,拧干多余的水分,放置在砧板上,用刀背将艾叶剁碎后装盘备用。(不要用刀刃剁,剁出来口感不好)

3.将处理好的艾草、糯米粉、生粉、糖(糖加适量,按个人口味增减)混合到一个大盘子里,

往米粉里慢慢加水,少量多次,边揉面团边加水,将米粉与艾叶充分混匀,直至面团成型。(面团不能太软也不能太硬,以不粘手为宜)

4.将炒制的花生仁、芝麻研磨成粗粉。

5.将研磨好的花生仁、芝麻与适量白砂糖混匀作为备用馅料。

6.将香蕉叶洗净,裁成小块,平摊在蒸笼上。蕉叶是用来盛放艾粄,以至于不相互粘黏的。

7.取一小团如乒乓球大小面团,揉捏成饼状(不要太薄,否则会漏馅),倒入两茶匙的馅料,像包包子一样,把馅料包起来。

8.把裹好馅料的艾粄贴着香蕉叶放与蒸笼里蒸25至30分钟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客家盐酒鸡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盐酒鸡

在以前,广西客家人居住的地方还没有冰箱,所以保存食物很不方便。为了能够更长时间地保存食物,客家人经常一次性将好几只鸡用盐和米酒泡上一晚,这样做出来的鸡可以保存更长的时间。

做盐酒鸡所使用的米酒最好是客家的米酒,客家米酒味道香醇甜美,是淡淡的米黄色。鸡一定要用阉鸡,因为阉鸡的皮厚肉多,口感更好,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做菜时,首先在锅里放入适当的水,将鸡放入锅中煮至熟透。这里需要注意火候,因为如果煮太久,肉质太老,口感就没有那么好了。在烹煮鸡的时间里,可以按鸡肉的份量准备适量米酒。一般半公斤鸡肉至少要配0.25公斤米酒。在泡制的过程中要放入适量的盐巴和味精。调好料酒后,把煮熟的鸡放入酒中腌制一个晚上,腌制好后,酒的香味已经进入肉中。接下来就是把全鸡切块,装入盘中,加入一些姜丝,加热一下即可上桌。吃起来除了有盐焗鸡的风味,还可以品尝出淡淡的米酒香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福建永定客家土楼自驾游

全文共 4119 字

+ 加入清单

福建永定是著名的侨乡,是很多下南洋的华侨的祖居地。东南亚锡矿大王胡子春,万金油大王胡文虎、胡文豹兄弟都是福建永定人。

因为《下南洋》的事,我去了一趟永定。沐浴着南国一派蓬勃的绿色,我们从厦门一路往永定而去。刚刚经历了广东潮热的梅雨季,对此番福建永定之行,有些忐忑。没想到,从厦门一下飞机便感到了扑面而来的爽气,那种对南方潮热梅季的恐惧,顿时,烟消云散。

高速公路两边层峦叠嶂,一片一片的香蕉林从眼前掠过,上面挂满了一大串一大串的香蕉,让我这个北方人很是兴奋。渐渐地,我们经过了一些稀疏的村落,看到了掩映在山间绿树中的土楼,有的已经残败,断壁颓垣,历史的光阴仿佛停滞在一块块苍凉的黄泥夯土里,让人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还有一些,经历了岁月的风雨却依然挺立着,像一位温良敦厚目光深邃的长者,穿过历史的迷雾,看着世间的沧桑变迁。我们的车子翻越了一座座大山,来接我们的司机小胡就是跟胡文虎、胡文豹一脉的胡氏后人,是个从小在土楼里长大的客家人。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人从黄河流域迁徙到永定县后,历经沧桑,将远古的生土建筑艺术发扬光大的特殊产物。我感慨于客家人的坚忍,他们或为躲避战乱,或为政治迫害政权更替、或为生计所迫,从遥远的中原,从黄河流域携家带眷翻越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流,来到这大山深处安家落户,把中原文明带到这里,并和这一方水土交融,创造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并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客家人对中国乃至对世界的贡献。后来,客家人用他们的坚忍和勇气,又汇入了声势浩大的下南洋的大潮中,把中华文明远播海外……

因为参与电视剧《下南洋》的创作,我跟客家人结下了不解之缘。采访过广东的客家人,也采访过福建的客家人。我们中国大陆的影视剧从业人员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则,拍一部好戏,首先要考虑这部戏能不能过长江?过了长江就算胜利。再考虑能不能过珠江?过了珠江,那就是大大的胜利。为什么这么说?广东人基本不看内地的电视节目。我为了《下南洋》的事,曾先后两次到广东。一次是今年年初,我们的开年大戏《走西口》正在央视热播,我到广州,好朋友霍军先生非常盛情,安排我见了几个熟悉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朋友聊一聊。我问他们看没看《走西口》,他们说大多看了一些,并跟我说,在广州看《走西口》的人,基本是外来的移民,广州人看《走西口》的,基本是知识层的,地道广州人看的很少。我到福建,情况就大不相同。最让我感到诧异的,就是我们的车子途经一个农业观光园,他的名字着实吓了我一跳,叫“刘老根庄园”。《刘老根》是赵本山老师演绎的地地道道的东北戏,这里是青山绿水的闽粤大地,难道这里的人喜欢看《刘老根》?带着这个巨大的疑问,我开口问了司机小胡:“你们这里的人看得懂刘老根吗?”小胡连说:“看得懂看得懂。您的《走西口》我们这里人也都喜欢看。”事后,我知道小胡的这句话没有忽悠我,在这里接触的人基本上都看过《走西口》,一听说我是《走西口》的编剧,还都表现得格外热情。这里的客家人不是我感觉里的南方人的概念,他们都很豪爽,直言快语,朴实。朋友来了,也跟北方人似的,大口喝酒,大块吃肉。客家土菜,多少有点像北方菜,很合我的口味。

接待我们的人很热情,第二天一早就由永定文联的苏主席陪着我们去参观永定土楼,我们去参观的第一栋土楼是有着最美的土楼之称的振成楼。同行的永定旅游局的江先生告诉我,振成楼还叫土楼王子。几日的劳顿,搞得我很疲惫,刚上车时,头有些晕。车子驶进振成楼景区,一下车子,满目的青翠,清爽的山风,清新怡人的空气,把我的疲惫和头晕一驱而散,我陶醉在美丽的景致中。我们一行人迎着甘冽的山风,踩着鹅卵石铺的山路向振成楼走去。江先生早就安排了一个美丽的客家姑娘来担任导游,他一见这个姑娘,就让姑娘找人去给远方的客人找泡梨,我不知道泡梨是什么水果,对这个泡梨心存几分期待。江先生是个很风趣的人,一路上跟人打招呼、开玩笑,做派非常像北方人。江先生说,他出生在土楼、长在土楼。他们家族那座土楼很大,住着几百户人家,从小打着赤脚在土楼上、石板路上跑,非常舒服。还给我讲了个笑话,在一次婚宴上,两个年轻女子同桌吃饭,都夸耀自己住的土楼大。一女子说她住的土楼,共有四层高,屋四圈,一共有四百多间房,一天换一间住,一年都住不完。另一个女子不服,她说她住的土楼,又大又圆,关起门来就是一座城,一共住了六百多口,媳妇嫁过来三年,连叔叔伯伯都认不全。两个女子各自夸耀了一番后,说出了彼此住的土楼的名字,原来,她们同住在一座土楼里。一个就是嫁过来三年的媳妇,一个是还未出阁的同族姑娘。进了振成楼,我相信了江先生讲的这个笑话。

我们一行人走进振成楼的正门,首先看到了门楣上的楹联,上写:“振纲立纪,成德达材”,这大概也就是林氏家族的祖训了。客家人从中原的黄河流域迁徙到闽粤一带,自然就是客居此地,为了能在陌生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聚族而居、崇文重教、敦亲睦族、重视风水。那些撰写在土楼里的楹联,比如:“振纲立纪,成德达材”、“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 很好地把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进行了诠释。

振成楼的楼主人姓林,是位有识之士,曾在民国政府担任要职,现在住在土楼里的还是林氏家族的后人。振成楼始建于一九一二年,历时五年建成,占地五千平方米。土楼分为内外两圈,内圈中轴线后座为大厅,四根直径约七十厘米、高近七米的圆石柱挺立厅前,擎起长九米、方约四十厘米的石柱,支撑着四棱锥形的屋顶。厅内可容纳十六张八仙桌的宾客同时用餐,还可兼作舞台,天井和内圈的上下层走廊能容纳数百人观看表演,大厅及门楣上有民国初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里堂观型”、“义声载道”等题字。外圈四层,每层四十八间,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前门是“巽卦”,而后门为“乾卦”,卦与卦之间设有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有拱门,开则全楼相通,合为整体。关则各卦自成独立院落,互不干扰。站在厅前中心点上,可以看见左右的水井和侧门。两口井位于振成楼太极八卦图中阴阳鱼的鱼眼上,一阴一阳,水面高低差两米,水温差两度。全楼一厅、两井、三门、四梯,八卦的对称布局,井然有序。

客家姑娘带着我们从一楼登上了四楼,并一再说:“你们是贵客,我们才带你们登上顶楼,为了保护土楼,普通的游客是禁止登上顶楼的。”心里很感激这位美丽的客家女子,我也赶紧拿出相机,找了几个最佳位置,从不同的角度拍了几张土楼的照片。土楼的一层是各家的厨房,二层是各家的仓库,三层住的是老人,四层住的多是些腿脚利落的年轻人。从楼上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振成楼的后门,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为了抵御土匪,振成楼的后门非常厚重,厚木门外面包着一层厚厚的铁皮,檩子一样粗的巨大门栓深深地插在厚厚的夯土墙里。客家姑娘告诉我们,土匪要想破门而入,除非将这面墙轰倒,否则,进不来。将这么厚的夯土墙轰倒,那是不可能的,我为客家人的聪明智慧深深折服。振成楼是一座有着很高审美价值的土楼,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城堡,我不懂建筑,但我知道,永定客家土楼在建筑史上,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它承载着历史和人文的力量。

从振成楼出来,江先生和客家姑娘又陪着我们去了另一座方形的土楼,这座土楼在建筑样式和精巧程度上,和振成楼无法比,但也别有一番韵味。正对土楼正门的祖堂已改为一个小舞台,曾进过中南海为毛主席、周唱过《过番歌》的李天生老人,还有他的小乐队已经在那里等候。亲耳聆听老艺人李天生的《过番歌》,是我此行的一个重头节目。寒暄了一阵,年过七旬的李天生老人打起了竹板,唱起了《过番歌》,“阿哥出门往南洋……”李天生老人用他深情、苍凉、原生态的演唱,曾打动了很多人,也深深地打动了我。老人唱罢《过番歌》,我的眼里已噙满了泪水,这是来自民间最有血肉,最为深情的歌声。乐队里一位中年客家男子自告奋勇说他有绝活,他会倒打扬琴。我饶有兴致地表示愿意欣赏他的绝活,他信手从院子里摘下一片树叶放到嘴里,一边表演倒打扬琴,一边用树叶吹出了动听的曲子。欣赏罢他的绝活,暗想,民间真是藏龙卧虎之地。我跟他们合了影,道了谢,走出了土楼。迎面碰上了背着摄影器材的苏主席,他是个摄影家,拍了很多土楼的摄影作品。苏主席又张罗着给我们这一行人在土楼前合影,结束了在振成楼的活动,肚子有些饿了。

江先生在振成楼边上的一个院落里安排了饭局,这个院落曾经是林氏家族的烤烟作坊,现在改成了几个卖旅游产品的小商店。还有就是接待我们这家的客家土菜馆,他们本来打算回城里吃饭,是我要求要在这里尝尝地道的客家土菜,经营这家客家土菜馆的是林氏家族的后人。女主人非常热情朴实,拿出了看家本事,做了好几道地道的客家土菜。那个用山里的野菜拌的凉菜、山芋头做的丸子、自家泡制的鸭爪、土鸡汤、牛肉丸、客家土酒……真是吃的我非常开心,非常难忘。最难忘的还是江先生费劲找来的泡梨,在座的客家人个个吃得津津有味,我和助理小李咬了一口,没好意思吐出来,彼此看看,捏着鼻子咽了下去。咬了一口的泡梨就一直拿在手里,不好意思扔也没有勇气再咬第二口。江先生大概看出了我们的窘相,津津乐道地向我们介绍泡梨是客家人待客的佳品,并介绍说泡梨是用盐水腌渍的,有解油腻、消暑等一系列功效,是客家人非常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我非常抱歉地跟他说,我们真吃不惯。江先生不好意思地说,我以为我们爱吃的,你们也爱吃。这句话,挺打动我,足见客家人待客的真诚、朴实。我知道他一到振成楼,就四下让人去给远方的客人找泡梨,这些泡梨来之不易,我们却吃不消,心里觉得有些对不住江先生。参观完了振成楼,吃了客家土菜,喝了客家土酒,下午的日程里还有别的安排,我们告别了振成楼和那里好客的客家人,踏上了回程的路。

手里还有紧张的创作任务,我婉言谢了好客的永定人的挽留,结束了所有的活动,就打算赶晚班飞机飞回北京。负责送我们的还是司机小胡,车子飞快地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圆圆的月亮升上了天空,这是我看到过的最澄澈的月光,一路伴随着我们。等我们赶到了厦门机场,我们是最后登机的一批客人。飞机腾空而起,看着夜幕下流光溢彩的厦门,我的思绪还定格在美丽的永定,一张张客家人淳朴好客的脸在我的面前一一闪现,我会记住你们,我的客家朋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客家艾糍

全文共 978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艾糍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清明期间有些小店,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春天到,艾草香,摘艾叶,做艾糍,这是翁源客家人长久以来的习俗,这也是春天给我们的一种献礼。艾糍清香独特,饱含客家人的巧思匠心。具有浓郁香气的艾草与香甜的糯米相结合,这一个个碧绿的团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吃一口软糯甜香,是有名的客家美食。

艾草是一种野菜,一般长在菜园的田埂里或空闲的田地里,是天然的绿色的食品,每到春季,尤其是几场春雨过后,一丛丛艾草就会雨后春笋般从田间地头冒出来,摘艾叶要摘最上面的最嫩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艾糍味道才最香最浓郁。采摘回来的艾草要重新摘选一次,留下嫩叶嫩茎,用清水洗几次,洗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扭出艾汁,洗干净泥土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煮了,艾叶要煮得很烂才可以用来和面,一般煮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捞起备用了。把煮好的艾叶和糯米放在盆中,加入适量生油和赤砂糖,然后不停地揉搓面团,让艾叶和糯米粉充分地糅合在一起,直到面团子柔软均匀。做艾糍的馅料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各地有所不同,甜的馅料是用花生、芝麻、白砂糖捣碎混合在一起,喜欢咸的还可以用蔬菜和猪肉做成馅料,看个人的喜好。包艾糍其实和包饺子有些相像,但是包艾糍的面皮比较特别,因为面团里加入了天然的艾草,整个面团的手感会比较厚实和粗糙些,只能手工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小心地加工成面皮,要把面皮压得又薄又大,包的馅料又多又香,这样包出来的艾糍圆滚滚,非常有“料”,很是好看!但是要注意不能把面皮按得太薄,不然馅料很容易跑出来,一蒸就“露馅”了。标准的艾糍应该看起来表面光滑、完美无缺,一点也看不到接口的痕迹。蒸艾糍也是有讲究的,在农村蒸艾糍,要用传统的大锅,用柴火蒸出来的艾糍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这是用现代厨具无法比拟的,把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蒸艾糍了,通常蒸15-20分钟就可以了,之前浅绿色的小团子就会变成墨绿色,刚蒸好的艾糍软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之前淡淡的艾草清香变得非常浓郁,咬一口唇齿留香。据翁源江尾镇葸茅岭村的村民介绍,吃艾糍是他们村里留下来的风俗,艾可以暖胃、健胃,味道很清香,吃艾糍暖身体的说法是从老0那里一直遗传下来的,艾糍不仅好吃,更具有药用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客家焗鹅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增城有一半的本地人与一半的客家人,因此这里的客家风味亦很地道。客家焗鹅是先将整只的鹅放在锅里滚动,直至六七成熟,再放进香菇等林林总总的配料,与鹅一起翱至熟,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鹅,香料可以渗透到鹅的肉里,较为入味,另一方面鹅肉肥而不腻。

价钱:约一百多元钱一只。

中新客家焗鹅的选材有两个关键:一是走地老鹅,保证肉质质量;二是鹅只大小要保证在七到八斤重,确保鹅不会太肥腻或过瘦。要炮制一道美味焖鹅不简单,首先以花生油、蒜头、姜片起锅,把美味酱油抹遍整只鹅,煎至金黄色,加入适量烧酒和酱油,然后采用传统原始的方法将整只鹅放在锅里,可直接焗熟,或焗至六七成熟,再放进香菇等佐料,与鹅一起焗至熟。这样焗出来的鹅原汁原味,色泽金黄鲜艳,肉肥而不腻,特别香,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贺州客家围屋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贺州客家围屋建于清乾隆末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围屋占地面积三十多亩,分南、北两座,相距三百米,呈崎角之势。南座三横六纵,有厅堂八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九十四间;北座四横六纵,有厅堂九个,天井十八处,厢房一百三十二间。整座围屋建筑为方形对称结构,四周有三米高墙与外界相隔,屋宇、厅堂、房井布局合理,形成一体,厅与廊通,廊于房接,迂回折转,错落有致,上下相通,屋檐、回廊、屏风、梁、柱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是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艺术结晶,素有江南“紫禁城”之美称。

客家围屋不仅具有聚族而居、安全防卫、防风抗震、冬暖夏凉的功能,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其古老独特的客家建筑、精雕细刻的百兽图案、古朴典雅的明清家具、历经百年沧桑的农家作坊、热情奔放的客家歌舞、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感人的客家历史传奇,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面对这一幅幅神奇而古朴的画卷,贺州客家围屋将给您留下无限的遐思、美好的记忆!围屋奇异而神秘的建筑,纯朴而好客的客家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不失为贺州的旅游胜地。

广西贺州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客家金牡丹

全文共 214 字

+ 加入清单

一款名为“客家牡丹”的茶叶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开启了闽茶新秀的新征程。

金牡丹树姿较直立;茶园土层浅薄、肥力低,或采摘过度,茶树容易早衰。

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78至2002年以铁观音为母本,黄棪为父本,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2001年被评为“九五”科技攻关农作物一级优异种质,编号220。2003年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品种,编号闽审茶2003002。

宁化县农业局

客家金牡丹福建省翠云茶业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带你了解龙岩客家文化

全文共 2035 字

+ 加入清单

龙岩,是福建的闽西地区,龙岩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还有珍贵的自然生态。龙岩历史悠久,是客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中“客家首府”长汀以及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永定土楼,都在龙岩。本期龙岩文化中,小编带大家了解龙岩的客家文化。

龙岩,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辖新罗区、永定区和长汀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四县,代管漳平市。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祖地和着名侨区,客家民系形成的重要起点和重要聚集地,也是中国着名革命老区和中央苏区。所拥有的客家文化主要体现在客家风俗习惯与客家话。

客家风俗习惯

娶亲

闽西客家人的迎娶婚礼别有风情。男家的迎亲队抵达女家后,新娘要站在门口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称为过“米筛”,这是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创业。接着新娘被背出家门,上车时她的兄弟要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此时,新娘便要放声恸哭。到达男家后,新娘还要跨过火红的木碳炉,以示“兴旺”。之后才开始婚礼的各个程序。

客家凉帽

客家凉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凉帽用薄薄的蔑片或麦杆编成,斗笠的顶部缝着布,帽沿四周除正面外,垂挂着五寸来长的彩布,未婚的姑娘还要在垂布的两端挂五颜六色的彩带。彩带是客家姑娘婚否的标志。凉帽除了有遮阳、防雨、防尘的功能外,亦是客家妇女独特的头饰。

姑田游大龙

元宵佳节游大龙是连城县姑田镇的传统文娱活动,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姑田纸扎龙直径70厘米,长600余米,由一百五十节组成,由600余名青壮年参舞,被誉为“天下第一龙”。

闽西木偶戏

木偶多至36个,每个木偶由10多条线操吊,木偶身长77厘米,眼珠会转,嘴会张合,四肢能活动。分为文、武小生,文、武老生,正、武、丑、老旦,文、武净和文丑等角色。木偶戏剧目达到几百种之多。

龙岩语言文化

龙岩长汀、连城、武平、上杭、永定五县通行客家话,均属闽西客家语方言,占本地语言的70%以上;龙岩市新罗区(闽南方言龙岩话片区)、漳平市(闽南语系漳州腔漳平话;部分地区如溪南新桥等接近泉州地区为泉腔)通行闽南语。另外普通话在该地区使用的非常广泛。

龙岩客家文化之旅

龙岩是客家文化的始源地,所历史存留下来的遗迹有很多,其中主要以培田村古民居、连城四堡、土楼民俗文化村、上杭李氏大宗祠、福建土楼等为主。

培田村古民居

培田村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位于连城县境内、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培田古民居,是客家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它以“九厅十八井”为基本特征,组成一个连片成群,规模宏大,布局讲究,设计精美的古民居建筑群落,它厅高堂阔,雕梁画栋,纵主横次,厅厢配套,卫生设施科学而完善,是建筑工艺与科技的完善结合。

连城四堡

连城另一古镇四堡,是中国唯一活着的古代雕版印刷的见证者。四堡雕版印刷始于宋末,鼎盛于明清,当时此地印坊栉比,书楼林立,当地书商达数百之多,有定点经销,有流动贩卖,外地书商也络绎不绝前来批售,使四堡刊印书籍“垄断江南、行销全国、远播海外”,成为当时全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在雕版展览馆内,一块块乌黑斑驳的木刻印板上,“藏板所有,翻刻必究”,“本斋藏板,翻刻必究”等字标,清晰可见,足见“版权”这个现代的时髦词汇,在当时早已有它的原始萌芽。由于此地地处偏僻山区,有山高皇帝远之感,当时全国不少禁书如《金瓶梅》等得以在此印刷,使四堡雕版印刷更为兴盛。连城四堡已列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幸存的古书坊群也成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

土楼民俗文化村

土楼民俗文化村是国家5A级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永定客家土楼民俗文化村景区位于福建省龙岩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内。景区内建筑独特,其中有富丽堂皇的“圆楼王子”振成楼等其他特征土楼40多座。

上杭李氏大宗祠

位于上杭县境内李氏大宗祠,建筑结构奇特,布局合理,精美堂皇,气势磅礴,熔宫殿建筑和客家民居于一炉,是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李氏后裔(李火德的第23代裔孙李梦兰)为纪念其入闽始祖李火德历时四年建成,每年的春清明、春节等节日,均有无数海内外李氏宗亲来此谒祖,被誉为“客家第一宗祠”,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

世界文化遗产客家文化以规模宏伟、凝内御外的永定客家土楼为代表,这里的土楼历史之悠久,种类、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结构之奇巧,功能之齐全堪称世界之最。据统计,这里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纱帽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30多种,着名的方楼4000多座,最古老是土楼馥馨楼位于永定县湖雷镇下寨村,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其中圆楼360多座,它似从天而降的飞碟,地上冒出的巨大蘑菇,最为震撼人心,它同古罗马斗兽场和现代体育馆有相似造型的庞大单体建筑,联合国专家则称它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民居建筑模式”,作为唯一性的世界文化奇观,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福建旅游品牌。

你可能会喜欢:

传统文化:传统汉族服饰文化

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包头标志性建筑是什么?

令人留连忘返的奇景——仙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客家围屋有什么功能

全文共 1639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围屋在防御、聚族而居、防风防水、通风采光、居住等方面都具有很多功能,是客家人聪明才智的艺术杰作。客家围屋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它全面地展示了客家人的人文历史。

部分类型

客家围屋,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东江流域和环处珠江口的深圳、香港等地。粤港地区的客家围屋,大体可以分为15种类型,其中尤以围龙式围屋、城堡式围楼和四角楼最具地方特色。

方形围屋

典型:四角楼方形的围楼主要分布在赣南和粤北,也称为四角楼。和圆形围楼一样,四角楼注重的是建筑的防御性,四条边上一般有二至四层的围楼,四个边角都是碉楼或炮楼,有如堡垒。中间仍然保持“三堂二横”的祠堂形式,或者浓缩为一间祖祠。代表性的方形围楼有江西安远的东升围和龙南关西新围、燕翼围等等,东升围是中国最大的客家方形围屋,关西新围和燕翼围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申报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

崇林世居总面积1.4万平方米。围屋宽128米、长108米,四周围墙高9米,内有住房262间,9厅18井,是广东省第二大客家围屋 。从中原迁徙到惠州市惠阳区镇隆镇大光村的叶文昭于1798年建造了崇林世居。崇林世居是“回”型围龙屋中,夯土砖木结构的建筑,9厅18井的格局。

大万世居,深圳十大客家古村落(古民居)之一,深圳市主要旅游景点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大万路33号坪环社区西南的客家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共有房屋400余间。

碧滟楼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街道办事处周田村,是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故居,与叶氏宗祠相距大约1公里。建于1889年,是叶亚来发达后出资捐建,也是他成功的标志。碧滟楼是集传统客家建筑工艺建成,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围屋,正门接开阔的禾 坪。前方开一半月形水塘,水塘两端对称矗立多对旗杆夹(功名碑)。平面呈长方形,长60多米,宽近37米,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

半圆形围屋

半圆形围屋又被称为围龙屋或者客家围拢屋,主要分布于广东等的梅州、深圳、惠州、河源、韶关,一般都有三百年至八、九百年历史。

围龙屋前半部为半月形池塘,后半部为半月形的房舍建筑。两个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长方形空地隔开,空地用三合土夯实铺平,叫“禾坪”(或叫地堂),是居民活动或晾晒的场所。“禾坪”与池塘的连接处,用石灰、小石砌起一堵或高或矮的石墙,矮的叫“墙埂”,高的叫“照墙”。半月形的池塘主要用来放养鱼虾、浇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仓库,也是污水自然净化池。后半部的房舍建筑,正中为方形主体建筑。有“三栋二横一围龙”;有“三栋四横二围龙”。最小的围龙屋的建筑面积也在上千平方米,大的则上万平方米。有的大围龙屋居住着上百户人家,几百口人。普遍为“三栋二横一围龙”居多。三栋二横围龙屋,有上、中、下三厅,各厅之间均有一口天井,并用木制屏风隔开,屏风按需要可开可闭。厅堂左右有南北厅、上下廊厕、花厅、厢房、书斋、客厅,居室等,错落有致,主次分明。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就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客家围屋有什么功能

1、防御功能:客家围屋多建在山区,建造时根据地形特点,多采用“围屋”式建筑,利用围屋的围墙、楼梯、屋顶等,构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以抵御盗匪的侵袭。

2、聚族而居:客家围屋是客家人为了防止外敌入侵和乱世盗匪侵扰而建的,一般是几十户或几百户人家聚族而居。围屋内,一家有事,全村帮忙;一户有难,全族相助,具有浓厚的宗族观念。

3、防风防水:客家围屋的屋顶全部是斜坡式的,可以起到防风防水的作用。同时,客家围屋的屋顶和墙壁都有特殊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风雨侵袭。

4、通风采光:客家围屋一般设计成三开间或五开间,中间有天井,既可以采光、通风,又可以增加围屋内的空气流通。

5、居住功能:客家围屋内部结构合理,布局科学,每户人家都有独立的房间,同时还有公共的大厅、厨房、卫生间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客家娘酒

全文共 1956 字

+ 加入清单

客家酿酒又称“滗酒”或“扒酒”,客家人习惯叫扒酒。是把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红菊、黄精、首乌、红枣、米酒发泡一个多月的时间酿出来的酒。

按照以前客家人的风俗,客家酿酒只有在妇女生小孩、产后在家坐月子的时侯或春节期间才能尝得到。特别是妇女产后在家坐月子时必然会有酿好的酒,而且把酿酒后的酒渣(又称酒糟或糟麻)留下来分派给邻居亲友共享。客家人习惯把酿好的酒蒸鸡,这道特色美食通常给产妇坐月子时食用,因其具有补气、生血的功效。

客家人的酿酒和饮酒方式据说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秉承了许多古中原地区的酒文化基因。起初酿酒时,客家人采用山楂树的根叶及自已种的高梁和狗尾粟(小米)来酿酒,酿出来的酒有舒筋活络、驱寒保暖之效。后来,客家人又采用制糖后的甘蔗渣来酿酒,这种酒被称之为“滗酒”。此外,客家人还用糯米放入蒸笼蒸成饭加入酒饼和红菊发泡来酿酒,因这种酿酒呈暗黄色,因此客家人又称它为“客家黄酒”。

选取体质糯米、黑糯米为主要原料,秉承传统工艺精心酿造,窖藏多年,香甜柔绵,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具有行气活血、养颜润泽、滋补健身之功效。梅州市的“广东客家酿酒总公司”出产的金牌及银牌客家娘酒,早在1993年就被评为广东名牌和黄酒第一名;1994年荣获全国精品博览会金奖;1995年获得“中国名牌”称号。

客家娘酒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它以糯米为原料,首先将糯米去壳留皮(俗称糙米)煮熟成糯米饭后用簸箕散热放凉,用特制酒母(俗称酒饼)均匀地洒在米饭上混合,装入瓦埕中20天左右进行糖化发酵。再将糖化发酵的酒娘过滤出来装入瓦埕中,这时将瓦埕四周围上稻草、谷壳,点燃稻草、谷壳进行炙酒(也称火焙),再用布包装入红曲放进瓦埕,待瓦埕里的酒滚开一段时间后,约2个小时后可熄火,放凉,再用草纸将口封回即可。

客家娘酒呈红褐色,具有蜜甜醇厚,气味芬芳的独特风味。客家人对客家娘酒情有独钟,逢年过节,婚嫁喜庆,必用客家娘酒。客家娘酒的酒精含量低,一般在百分之十五左右,属于低度饮料酒。客家娘酒性柔和,四季皆宜饮用,既可直接饮,男女老少皆宜。

客家娘酒的酿造工艺一直以民间流传的方式传承着。娘酒指的是用糯米特制的黄酒,在梅州地区也经常称之为“老酒”,在当地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入民心的民间饮品。关于“娘酒”的起源,在梅州地区有许多民间传说。

传说一:神仙赐酒

在“五胡乱华”年代,中原大地民不聊生,民众大举南迁。一群妇女结伴南逃,越过千山万水进入广东、福建两省,累得再也走不动了,昏睡在荒山野岭。此时,一位满头银发、红光满面的长老拿着一只竹制的盛器,从盛器里倒出一杯红褐透明的液体递给妇女中的最年长的老妇:“喝下去吧。”老妇轻轻呷了一口,醇香浓郁的气味沁人心脾,随即疲累全消,不饥不渴了。长老告诉她们:“这是用糯米酿造出来的娘酒。”接着,长老又教给她们娘酒的酿造方法。说完,长老突然不见了。妇女们又惊又喜,急忙跪拜:“神仙保佑,神仙保佑。

从此,南迁者在这里安居乐业,繁衍后代,客家娘酒也世代相传,流传至今。

传说二:娘酒祭神

很久以前,客家的缺牙山一带发生旱灾时,有一位过路缺牙老叟来此乡村讨茶喝,一农妇叙说闹旱荒情况,解释没有茶,便将媳妇坐月子的酒斟了满满一碗给老叟。老叟一口饮毕,化为一道白光飘向缺牙山。次日,一场倾盆大雨下来,山民欢呼不已。从此,山民们每遇旱年,便用坐月酒,即娘酒登上缺牙山焚香求雨。

传说三:廖化发明

廖化字元俭,本名淳,襄阳人,曾为前将军关羽主簿,羽败,属吴。话说廖化归属了吴国,想离开吴国回蜀国,却没有机会,更何况还要带上0亲。

廖化在思念蜀国时,百无聊赖,于是将一些糯米用水浸透,接着,用甑锅蒸糯米,将蒸好的糯米放入陶器中,并将畲族人采集的一二十种药材投入糯米中,用稻草包裹住陶器,美其名曰:“服药、净身、草埋。”

陶器闲置久了,竟飘来一阵醉人的酒香,“黄酒”由此诞生了。廖化将这种美酒和美酒的“处方”献给孙权,酒醉的孙权放廖化回家。于是,廖化连夜带着母亲往西行走,恰巧在路上碰到东征的刘备,随刘备回了蜀国。

又有一说,这种黄酒不是廖化自己的发明,而是他母亲教他做出来的。于是,客家人称黄酒为“客家娘酒”,以示纪念,后来此称呼随着客家人南迁,沿用至今。

用客家娘酒炒鸡又名娘酒炒鸡、娘酒鸡、酒鸡、姜酒鸡,是客家地区用鸡肉(最好公鸡)、生姜、娘酒制作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其味香甜嫩滑,美味可口,具有健脾开胃、行气活血之功效,是客家人滋补身体的美味佳品,也是客家妇女生孩子后的主要滋补食品之一。客家女人坐月子的时候,家人将鸡肉和姜片生炒之后,加点糯米酒煮,给产妇服用。现在早已不再只是做月子的专用膳食了,平时想吃随时就可以做,每到过年时节,客家地区的梅州,几乎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制作几坛客家娘酒来接待亲朋好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赣州客家酿豆腐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特点

口味清淡,鲜嫩。

原料

豆腐、猪肉茸、蛋、香菇、冬笋、虾米、葱、姜、盐、味精、淀粉、酱油、食用油、高汤、香油。

制作方法

豆腐切成3×5cm条形,葱上面除去中间部分豆腐,肉茸加入配料末及调料、淀粉搅拌成馅填入豆腐内,用粉水抹平,下锅煎有馅的一面至固皮,放汤加味精、少许酱油调味,稍烤,扣碗内肉馅一面朝下蒸10分钟,复扣盘内,浇琉璃芡,淋香油撒葱即可。

文化背景

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名菜,据说从唐代起,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客家先民原来在中原,那里盛产小麦,中原人常常用面粉包饺子吃,迁徙到赣、闽、粤后,这里只产大米,面粉很少,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豆腐则是许多农家的拿手好戏,因此,客家先民想到,猪肉剁成馅,用面粉搓皮可以包饺子,把肉馅包进豆腐里,豆腐的味道不是更鲜美吗?于是,就有了酿豆腐这道菜。

据2004年从南洋采访客家人回来的赣州电视台记者撰文说,“酿豆腐”不仅是中国客家的美味佳肴,而且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南洋客家餐馆中流传至今,成为了一道标志性的菜肴。还有专营酿豆腐店,海外的客家人也经常在此聚会,到客家人餐馆准能吃到酿豆腐。

江西赣州名菜:酿豆腐。酿豆腐,是客家第一大菜、第一名菜。孙中山先生是客家人。1918年他在广东梅县松口一位同盟会员家中吃了这道菜赞不绝口。

赣南很多地方把酿豆腐作为筵席风味菜,而且和“立夏”节联系在一起。信丰人请客在介绍地方风味时自谦地说,信丰菜是“咸咸辣辣、麻麻答答、胡胡借借”。意思说口味醇厚浓重、芨大油足。信丰人过“立夏”蒸米粉肉、蒸晶头、酿豆府外,还包蛋饺、煮蛋、炒田螺,他们说“立夏立夏,田螺食夜”,一派农家丰稔欢乐和田野风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客家腊肉的腌制方法

全文共 1216 字

+ 加入清单

腊肉腌制方法

在我国,南方人有吃腊肉的习惯,他们到冬天就会自制腊肉,作为冬季的食物。腊肉主要是指肉通过腌制、烘烤加工而成的。腊肉保持的时间长,而且风味独特,很受人们的欢迎。那腊肉怎么做?

一、自制腊肉

材料:猪肉5公斤。调料盐150克,花椒25克,松柏锯末1.5公斤。

做法:1、腌渍。先把猪肉切成5厘米宽的长条,用竹扦扎上许多小眼,再用

炒熟的花椒、盐揉搓进味后,皮向下肉向上逐层摆放于陶瓷或搪瓷容器内(忌用金属器具),在最上层的应皮向上肉朝下,并压以重视。春、冬放在不结冻处,夏、秋季节放于凉爽处,鸡腌5天,每天倒翻一次。腌好后把肉的一端用绳穿好挂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晒至半干。

2、熏烟。把晾好的肉置于铁篦子上放在一口铁锅中,锅内底部放上锯末,盖好锅盖。用火烧锅,用据末早的烟把肉熏上色。熏好后挂于通风处,待水分全干。

3、食用。将熏好的肉皮在火上烧黄,然后用温水泡软,用刮子去沾污的泥士,将皮的黄面用刀刮净,再用温水洗一次,上屉蒸50~60分钟取出,切片盛盘即成。

二、迷你腊肉

材料:五花肉2000克,白糖120克,玫瑰露50克,生抽100克,老抽100克,盐60克。

做法:1、腊味飘香时,今年用了正宗的玫瑰露来腌,成品非常非常滴诱人,可惜老天只冷了几天,只够弄这么几根。

2、买回来的五花用热水清洗,然后放当风出吹干表面。

3、五花肉2000克,白糖120克(这次我用了砸碎的冰糖),玫瑰露50克,生抽100克,老抽100克,盐60克(我用的是海盐),腌上一个晚上,然后放通风处风干。

腊肉具有开胃袪寒、消食等功效,但是也不宜过多的食用,像老年人或者是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禁食。腊肉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容易产生致癌物质,所以不可每顿都吃。

客家腊肉的腌制方法

客家膜肉一般是在秋冬季节熏制,此时的气温比较低,而且阳光也比较充足,此时做出的膜肉容易干,也容易保存,而且品质是最佳的。那客家膜肉的腌制方法是怎样的?

客家腊肉的食材和调料:五花肉20000克,盐适量,八角茴香25克,桂皮15克,高梁酒500克。

客家腊肉的的家常做法:

1、取农家五花肉,切成条状。

2、将八角茴香、桂皮捣碎备用。

3、取一搪瓷盆,将五花肉平铺一层后,均匀洒入食盐、茴香桂皮末。

4、依此步骤,将五花肉铺满搪瓷盆,并倒入适量高梁酒驱蚊杀菌。

5、将五花肉浸泡24小时左右即可。

6、将五花肉挂于通风的屋檐处风干,切忌打到雨水。

7、约14日后,瘦肉较干、肥肉呈半透明状时即可准备薰制。

8、在铁锅中先后洒入少许糯米和白糖(糯米需覆盖锅底),并生柴火,准备薰烤。

9、取两片木棍架于糯米白糖之上,并放入风干的五花肉,合上锅盖。

10、中火烧至锅中冒烟,即改小火薰烤5分钟,停火即可。

11、利用柴火的余温薰至锅中无烟为止。

12、打开锅盖,色泽金黄的客家腊肉就薰制而成了。

在做客家腊肉时,要注意在铁锅上一定要先放一层糯米,然后才能撒白糖,如果顺序颠倒的话,就容易产生大量的浓烟而将铁锅烧坏。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

全文共 7579 字

+ 加入清单

2017年中秋节家庭宴会做什么菜好呢?餐厅菜单什么名称吸引客人呢?小编整理了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欢迎阅读!

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_中秋家宴菜谱大全_中秋节宴会菜单名称

凉菜、下酒菜

酒鬼花生

1、第一步的准备工作,要前一天晚上就做!首先把花生用温水浸泡一个小时;浸泡以后的花生,用手搓去外面的红衣;将花生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冷冻过夜;

2、第二步锅内放油,放入冷冻好的花生米,用小火,慢慢的将花生米炸成浅金黄色

3、第三步将炸好的花生米盛出来,锅内留底油。干红辣椒用剪刀剪成段;继续开小火,放花椒和干红辣椒炒出香味;

4、第四步下入炸好的花生米翻炒,然后关火;

5、第五步放辣椒粉,盐 白糖,花椒粉翻炒均匀,然后将花生米出锅晾凉。

口水鸡

1、黄鸡洗净,放入大锅中,加入冷水没过鸡、放姜片葱段和少许料酒;盖上盖子用大火煮;大火煮开,转小火煮三分钟后,关火焖15分钟。

2、焖鸡的空档,把花生去皮压碎后,和白芝麻一起放入干的平底锅,炒香,出锅备用。

3、冷锅放入一汤匙花椒和五汤匙食用油,用小火慢慢的把花椒炸香后,把花椒捞出扔掉;准备一个小碗,放入一汤匙辣椒粉,转中大火把锅中的油烧热后,熄火等一会儿,再倒入放了辣椒粉的小碗中。

4、冲了热油的辣椒粉搅拌后,静置备用;把锅中焖好的鸡取出,立刻泡入放了冰块的冷水中,至少十五分钟。

5、把姜末、葱花、蒜末、白糖、芝麻酱、香醋、生抽和炒香的白芝麻和花生碎全部放入一个小碗中,拌匀后再放入步骤7的辣椒油拌匀。鸡从冰水中取出切件,淋上调好的调味汁即可。

6、小贴士:

(1)煮鸡的时候,水要没过鸡身,大火煮开后立即转小火,煮三分钟足以,熄火不要开盖子,焖十五分钟,我买的两斤半重的三黄鸡,不要怀疑,一定熟了,不熟找我。

(2)焖好的鸡泡入放了冰块的冰水中,迅速降温会让鸡皮变得爽脆,口感比不泡冰水的要好吃很多。

(3)鸡肉吃多少切多少,剩下的就放回冷却的鸡汤里泡着,这样第二天吃鸡肉不会因为水份流失而感觉柴。

(4)辣椒粉冲入花椒油后,要静置五分钟以上才会出红油(这油要熄火等待一会儿再冲入,否则油温太高容易把辣椒粉烫黑烫糊了)。花椒要用小火炸,否则炸糊了油会发苦。

7、口水鸡,据说之所以叫口水鸡是因为有很多花椒,吃了会麻到嘴巴瘫痪不由自主流口水。这是一道凉菜,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我想这也是口水鸡这个名字的由来之一。

8、由于是川菜,所以这次我用了正宗四川的花椒和辣椒粉来做,当然,结合我们这里的口味,我把花椒和辣椒的量适当减少了。

凉拌黄瓜

1.备料:黄瓜一根,蒜一瓣,生抽一勺,醋两勺,糖一克,黑芝麻油一勺。

2.黄瓜洗净,用刀背将黄瓜拍裂开,不要太碎,顺着裂缝用刀将其划开。

3.将黄瓜切成小块,放在碗内。

4.将蒜切碎放在小碗内备用。

5.用生抽、醋、一点糖、黑芝麻香油和蒜调成料汁。

6.将料汁倒在黄瓜上搅拌均匀后,装盘。

剁椒皮蛋

皮蛋;剁椒;芝麻;蒜;葱;姜;醋;生抽;麻油;糖;鸡精;

1、将皮蛋放在手心,用棉线拉一下将皮蛋切成四瓣。或者刀沾水切开。

2、切好的皮蛋上剁椒蒜瓣,姜末、醋、头抽、麻油、糖、鸡精拌匀调成调味汁倒在皮蛋上即可。

3、小贴士:

因为酱汁、剁椒都含盐了,所以不需要再加盐,或者根据自己口味调整盐量。食用松花蛋应配以姜末和醋解毒;松花蛋最好蒸煮后食用,不宜存放冰箱。

鱼鲜

清蒸大闸蟹

1、大闸蟹用牙刷刷净

2、蒸锅添水,将姜片放入水中,再倒入少量啤酒。

3、将绑好的活蟹放入,盖盖,冷水大火蒸15—18分钟(蒸的时间视蟹的大小决定)

4、生姜、葱切末,并调入白糖和醋,即成为姜醋蘸汁(蟹性寒,须加姜醋才可食用。)

白灼大虾

鲜虾500克;葱;姜;白酒;生抽;醋;香油;

1、准备适量姜片、葱段和白酒。鲜虾清理头部,剪去虾须虾枪,用牙签挑出虾线洗净备用。

2、炒锅加热,放入少许食用油,放入姜片和葱段炒香。倒入少许白酒。

3、再加入适量白水,大火烧开。待水滚沸后将处理干净的大虾放入锅中。

4、灼熟后捞出。快速放入冰水中,捞出淋干水分盛盘。食用时,蘸食用生抽、醋、香油、姜末等调配成的调料。

5、小贴士:

(1、放白酒葱姜炒香后,加入少许白酒能让灼出的虾更香更鲜美;

(2、放入葱姜能很好的去掉海鲜的腥味;

(3、虾头提前处理过,放入锅中灼熟时避免过多的翻动,这样能更好地保持虾的完整性;

(4、料汁按自己喜欢的口味调就可以。

酸菜鱼

淡水鱼1条、酸菜1袋、泡椒6粒、大蒜3瓣、生姜1小块、八角1粒、花椒1小把、干辣椒10条、香菜1根。

腌鱼材料:蛋清1粒、淀粉1汤匙、料酒1汤匙、白糖1/2汤匙、盐1/2茶匙、白胡椒粉1/3茶匙。

做法:

1、将鱼平放在案板上,取一把锋利的快刀平着从鱼尾处片入鱼肉,贴着中间的鱼骨将鱼肉片下来,然后翻面将另一边的鱼肉片下来;将片下来的大片鱼肉平放在案板上,刀与案板呈45度的角度下刀,将鱼肉切成薄片备用;

2、在切好的鱼肉内调入所以腌鱼材料,用手轻轻抓匀,腌制15分钟;

3、将酸菜洗净后切成小条、大蒜和生姜切成片,干辣椒切成段;

4、锅内倒入比炒菜稍多的油烧至7成热,然后放入1半的花椒和干辣椒段呛锅,待香味出来后再放入八角、大蒜、生姜和泡椒和切好的酸菜一起翻炒;

5、待酸菜的香味炒出来以后,加入约1升的清水然后放入之前剔下的鱼头鱼骨盖上锅盖大火煮开后转文火煮15分钟至汤变浓;

6、轻轻地倒下鱼片烫熟后即可熄火将煮好的酸菜鱼倒入一个大碗或砂锅内(建议使用砂锅,请注意附后的小贴士);

7、将锅清洗干净,然后倒入少许油烧至7成热后放入另一半花椒和干辣椒爆香后倒在煮好的酸菜鱼上,最好放上2根香菜即可。

小贴士:

腌制鱼的时候加蛋清会让鱼肉吃起来更嫩滑,但是也有个小缺点就是会使汤汁稍为混浊,如果大家有好的办法,请讲出来和我分享哈;而加一点白糖,我觉得会让肉质吃起来更鲜美;

烫鱼片的时候一定不要烫太久,看到变色了大致就差不多,时间长了肉老了也就不鲜美了;

最好热油倒在酸菜鱼上会让菜更香,如果你不喜欢太多油,也可以省略这一步,但还是很推荐这个步骤哟,很香呢!

香煎带鱼

材料:

带鱼、鸡蛋等

做法:

1、带鱼段清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加料酒、食盐和五香粉腌制半个小时

2、打一个鸡蛋,打散,调成蛋液备用

3、起锅,加入植物油烧热

4、将带鱼裹上蛋液,入油锅煎制

5、带鱼段煎至两面金黄,就可以出锅了

小贴士:

1、不用放太多盐,带鱼本来就很小咸;

2、一开始油煎不用太多,因为放带鱼很时间很慢,如果油不够还可以慢慢加。

荤菜

鱼香肉丝

1.备料:猪腿肉250克,嫩笋丝100克,鸡蛋1个,糖15克,醋15克,生油200克,麻油10克,味精2.5克,酱油10克,精盐5克,豆瓣酱10克,黄酒5克,水淀粉15克,胡椒粉适量,葱花,姜末各少许。

2.把猪腿肉切成6厘米长、宽厚各0.2厘米的丝,用酒、盐拌和均匀,放入打散的鸡蛋、生粉调上浆。另将白糖、酱油、醋、味精、水生粉调在小碗里待用。

3.锅烧到六成热时,放入生油,随即倒入肉丝炒散,视断血端锅倒入漏勺,沥去油。锅底留余油,下葱花、姜末、豆瓣酱一起煸出香味后,放笋丝,同时将肉丝入锅炒和,随即将小碗调料倒入锅内,迅速翻炒几下,加味精后勾上薄芡,撒上胡椒粉,浇上麻油起锅装盘。

红烧肉

材料:带皮五花肉1块 老抽2汤匙 料酒2汤匙 白糖2汤匙 大葱2段 生姜2片 八角2粒 陈皮1块 桂皮1块 香叶2片 清水少许 盐少许

作法:

1、把肉洗净后放入锅中,倒入清水没过猪肉后开大火煮15分钟出血沫后捞出放凉,把放凉后的猪肉切成小块;

2、炒锅内倒入适量油烧热,放入猪肉翻炒5分钟,把油炒出来后盛出;

3、把锅洗干净后放入2汤匙清水,水开后倒入白糖,当白糖变成气泡时放入炒过的猪肉翻炒两下,然后倒入老抽、料酒一起翻炒2分钟;

4、把肉倒入砂锅(也可使用炒肉的铁锅),放入大葱、生姜、八角、陈皮、桂皮和香叶再倒小半杯清水使肉都浸在汤汁里,调入少许盐,盖上锅盖小火焖1个小时即可。

小贴士:

制作红烧肉一定要选用带皮的五花肉哟,最美味的就是皮和肥肉;

因为猪皮非常容易粘锅,所以炒肉的时候最好选用不粘锅;

也可以用炒锅盖上盖焖或者是用高压锅节约时间,如果用高压锅焖肉,排气后转最小火大约15分钟即可。

葱爆牛肉

材料:牛臀肉1块 香菜1把 大葱1段 生姜2片

调料:

盐1/3茶匙 味精1/3茶匙 白糖1/3茶匙 白胡椒粉1/3茶匙 老抽1汤匙 米酒1汤匙 淀粉1汤匙 香油1汤匙 香醋1/2汤匙

作法:

1、牛肉竖着切成薄片,即刀垂直于肉的纹理把肉块切成横截面;

2、把葱切成丝、姜片切成丝、香菜切成四段;

3、把除香醋以外的所有调料倒入牛肉片中、再加上几条姜丝,用手抓拌均匀腌制15分钟;

4、炒锅内倒油烧热,放入姜丝爆一下后倒入腌制好的牛肉片快速炒散;

5、当牛肉变色后,加入香醋快速炒匀后熄火然后放入香菜和葱丝,利用余热把香菜和葱丝炒软即可。

干烧排骨

猪大排、葱、八角、花椒、姜、香叶、芝麻

做法:

1、肋排洗净加入白酒腌制半小时,然后沥去汁水备用。

2、炒锅不要放油烧到三成热,转成中小火后放入排骨慢慢翻炒,开始会出水,煸炒到水分完全收干。

3、排骨变色后放入葱姜,继续翻炒至肉质微微焦黄。

4、放入八角、香叶炒匀,然后放入干辣椒、花椒、生抽、老抽、红糖,炒至排骨颜色棕红。

5、加入开水没过排骨表面,加如盐,、白酒、老抽,盖中大火烧开,然后转成中火慢慢炖。

6、最后汤汁快干时,转成大火迅速翻炒,直到汤汁完全收干,最后撒上芝麻即可。

两吃里脊

主料:猪里脊肉200克,油皮100克,荸荠25克,黄瓜25克,木耳(干)10克

调料:大葱2克,姜2克,大蒜(白皮)2克,醋25克,香油15克,鸡蛋清40克,淀粉(豌豆)30克,料酒10克,酱油25克,白砂糖75克,盐2克,植物油110克

做法:

1.将葱、姜洗净均切成丝,蒜去皮切片,待用;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成水淀粉,待用;将里脊剔去筋,洗净,切成柳叶片;豆腐皮切成大象眼片;去皮的南荠切成0.3厘米厚的片;黄瓜洗净切木碴片;木耳摘洗净,大的改刀。

2.将南荠片用沸水焯一下,控出水分;里脊片放碗内,用盐、水淀粉35克、蛋清搅拌均匀浆好。

3.旺火坐油勺,放入油烧至三四成热,将里脊片拨散滑透,控出油;原勺留少许底油,炝葱、姜、蒜,烹料酒、酱油、醋、高汤,放里脊片、白糖、南荠、黄瓜、木耳,用水淀粉勾流芡,盛入大碗内。

4.另起油勺放入净油,置旺火烧至七八成热时,将豆腐皮下勺烧至酥脆,马上捞出,放入汤盘内。

5.上桌时,将大碗里脊和芡汁,倒入豆腐皮的汤盘中(均匀淋开浇入),发出吱吱的响声。

素菜、荤素搭配

麻婆豆腐

豆腐1盒切成块 肉末(牛肉、猪肉都可)1小碗,豆瓣1大勺、花椒粒1小把、姜末1小勺、蒜末1小勺、彩椒粒1大勺、葱花1大勺、花椒粉1小勺

作法:

1、炒锅内倒适量油加热,待油烧热后(将手置于锅上方,能感温热)倒入肉末,炒散,脱生后盛出备用;

2、炒锅重新倒入油,加热后将花椒粒、蒜末、生姜末倒入爆出香味;

3、放入豆瓣炒出红油后,放入彩椒粒炒匀,然后倒入切成块的豆腐翻炒、烧约3分钟,

4、将之前炒好的肉末倒入锅内、调入味精翻炒数下,再淋入水淀粉勾芡,收汁后起锅撒上葱花和花椒粉即可。

地三鲜

材料:土豆、茄子、彩椒、葱、姜、蒜、花椒面、黄豆酱油、白醋、鸡精、白糖、盐

第一步:土豆、茄子切滚刀片,彩椒切菱形片备用

第二步:锅中倒油烧至七成热 ,倒入茄子、土豆、彩椒依次过油

第三步:用葱花、姜末、蒜末、白糖、花椒面、黄豆酱油、盐、凉白开搅匀调汁

第四步:锅中油烧热,倒入调好的料汁,放入炸好的茄子、土豆、彩椒,烧制2分钟,最后撒上蒜末、鸡精、白醋炒制即可出锅。

清炒油菜

材料:油菜,火麻油,蒜,生抽、耗油,盐

做法:

1、将材料准备好:蒜米洗净切好;油菜清洗干净备用。

2、起锅,倒油2勺火麻油。

3、然后再将蒜米倒入,爆香后再将油菜倒入翻炒。

4、翻炒至油菜变软,然后加入生抽、耗油、盐调味。

5、最后翻炒均匀就可以出锅装盘了。

白菜培根夾

娃娃菜2棵 长条培根一袋 海米一把 清鸡汤1碗 生姜2片 葱白一小段 白胡椒粉1/3茶匙 水芡粉少许

作法:

1、将娃娃菜轻轻地掰开每片叶子清洗干净(不要将每片叶子掰下来哟!)

2、将一片培根放入每一片娃娃菜的叶子上,然后将填好的娃娃菜切为四段并移到盘子里,将盘子放入蒸锅,水开后转小火再蒸15分钟即可取出;

3、另取一锅倒入少许食油烧热,放入海米、姜片和斜切成片的葱白爆出香味,然后倒入清鸡汤烧开,调入白胡椒粉和水芡粉调匀;

4、将勾煮好的汤汁浇于蒸好的娃娃菜上即可。

小贴士:

1、这道菜也可以用较小棵的白菜来代替娃娃菜,鸡汤可选用罐装的也可以用自己家炖的;

3、培根本身就很咸,而罐装的鸡汤也有咸味,所以做菜时不需要再添加额外的盐份。

肉沫蒸蛋

原料:鸡蛋、猪肉馅、油、盐、葱、姜、生姜。

做法:

1. 将鸡蛋打在碗里,加少许生抽和盐,搅拌均匀。

2. 加入两倍于蛋液的温水,搅拌均匀,滤出蛋液上浮着的泡面,最后盖上盖子放入蒸锅中。

3. 冷水上锅,水开后转中火蒸约10-15分钟。

4. 炒锅热油,放入生姜片爆香后捞出生姜不要,再放入葱花,肉沫煸炒,加几滴料酒,肉沫煸炒至颜色发白,加少许老抽和生抽、水煸炒,撒葱花,加少许盐和糖调味后翻炒出锅;将炒好的肉沫倒在蒸好的鸡蛋上即可。

秋葵厚蛋烧

秋葵越来越被人们青睐了,因为它是健康食品。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补肾。还具有美白抗肿瘤功效。

锅里烧开水,先把秋葵煮一下,煮到颜色变得翠绿,还保持脆的口感的时候捞出冲冷水。秋葵去头去尾巴尖。

在小碗里打好鸡蛋,加牛奶和盐搅拌均匀。

不沾的平底锅或厚蛋烧锅小火烧热,倒一小滴油,大概手指肚那么大。用纸巾把油擦满整个锅底。

倒入三分之一的蛋液,轻轻转动锅铺满锅底。在蛋液上层还没有全部凝固的时候把两根秋葵排成一条直线放在蛋皮的一侧。

开始卷蛋皮吧!用铲子把秋葵那一侧的蛋皮挑起来,然后用手卷啊卷~卷起来后把蛋卷放到锅中间翻面加热,使蛋卷定型。

把蛋卷君推到锅的一侧,在空出来的地方再次倒蛋液,转动锅铺满锅底。在蛋液上面没有完全凝固的时候开始卷,卷好记得热一下定型

同样的方法做最后一层,卷好后同样把蛋卷各面加热定型。然后,蛋卷君就可以出锅啦~~

甜品

拔丝山药

1. 材料:山药、绵白糖、 辅料:生粉、植物油.

2. 山药去皮切滚刀块。(最好带一次性手套,防止粘液刺激皮肤过敏)。

3. 用清水泡洗山药块,沥干水分。

4. 拍上少许生粉。

5. 锅置火上加适量油烧至7成热,逐一下入山药块。

6. 炸至脆硬时捞起沥油。(喜欢面口的可复炸至金黄色捞出)。

7. 盘内抹少油防粘。

8. 另起锅加入植物油、绵白糖,比例为1:3。

9. 小火不停的搅动。

10. 待糖溶解,继续搅拌。

11. 待糖浆变稀,色泽淡黄。(千万不能温度高了,就功亏一篑了糖就会变苦成焦糖了)

12. 迅速放入炸好的山药块。

13. 关火翻炒均匀即可。

炸鲜奶

鲜牛奶 250ml、干玉米淀粉 20g、吉士粉5g、面糊 适量、面粉 100g、玉米淀粉 40g 、泡打粉 3g、盐1g、清水 200ml、色拉油 20g、烹调油 适量、白糖35g

做法:

1、往鲜牛奶里倒入糖、少许盐、玉米淀粉、吉士粉搅匀,搅到无干粉颗粒奶液均匀即可。

2、然后倒入奶锅中用小火熬煮,如果使用电磁炉熬煮最好。

3、把奶液熬煮至稠糊状熟透即可,然后倒入铁盘中晾凉,晾凉后蒙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3-4小时备用。

4、把面粉和玉米淀粉倒入大碗中混合拌匀,面粉里面放入盐和泡打粉拌匀,然后用清水合成稍微稠一些的面糊。

5、合好面糊后倒入色拉油搅匀,搅到使油和面糊充分融合即可。

6、把定好型的奶块从冰箱里取出,用刀切成2厘米见方5厘米长的条。

7、把奶条放入面糊盆中裹匀面糊,油温烧至六七成热时下入裹好面糊的奶条进行炸制。

8、炸到皮脆微黄便可捞出,然后码盘上桌便可食用。

小贴士:

1、制作时,可使用好一些的鲜牛奶,吉士粉没有可不放,可把5克的吉士粉换成玉米淀粉,因为吉士粉也属于淀粉类,如把吉士粉撤掉不添加淀粉会显得奶糊稀一些,会影响奶糕的定型。

2、馅料中糖的多少可按自己喜好来放,喜吃甜的可适量多放些糖,但250克的牛奶,最好不超过50克的糖,太甜也不好吃。馅料一定要使用好的玉米淀粉,而生粉太粘稠,不宜制作馅料。

3、制作时如急用,可把晾凉的奶糕放入冰箱的冷冻室里,冻一小时也可以。

4、脆皮面糊合的不宜过稀,稍微浓稠一些为好,用勺舀起面糊倒下呈线形下流即可。

在炸的时候,油温不宜过低,六七成热就可以,油温过低会使外皮吃油,吃起来会有油腻感。炸的颜色不一过深,外皮白色或微黄即可。

蜜汁糯米藕

材料:莲藕两节、糯米半碗、红糖四汤匙、冰糖三汤匙、红枣八个、牙签

做法:

1、准备材料,糯米泡三小时。

2、莲藕洗净去皮,从一头切下2厘米以上。不要切很短,很短孔小不方便灌米。

3、小勺舀一勺放在藕口,用筷子拨进孔里,并插一下。防止空洞不实在。全部灌满。

4。把切下来的藕原封接合,用牙签固定。插进去的时候要用点力,固定结实不容易脱落。

5、红糖,冰糖,红枣,灌好的藕,兑水淹没莲藕。

6、锅底擦一下,放入压力锅。30分钟就解决。

7、煮好的糯米藕拿出来切块摆盘。

12、把煮糯米藕的水盛出来勾芡浇在上面。不勾芡也可以,沾着吃更甜一点。

虾皮紫菜蛋汤

1.虾皮洗净,紫菜撕成小块,香菜择洗干净切小段。

2.鸡蛋一个,打散备用。

3.用姜末炝锅,下入虾皮略炒,加水适量,烧开后淋入鸡蛋液;随即放入紫菜、香菜,并加香油、精盐、葱花适量即可。

饮品

水果茶

各种水果;柠檬一个(用两片);红茶包一个;蜂蜜适量;

1、准备各种材料;水果洗净,该去皮的去皮,该去蒂的去蒂,切成小丁,柠檬切片(两片)。

2、水果丁、柠檬片和红茶包都放茶壶里;倒入开水。

3、盖上盖子焖三分钟,让红茶释放出来,然后取出红茶包。(放一边,下一泡的时候再放入茶壶中泡几分钟取出);等水果茶凉到不烫手的温度,加入蜂蜜搅匀即可饮用。

小贴士:

泡水果茶,材料中的水果品种可以按照自己喜欢放,苹果、梨、菠萝等都是不错的选择,用时令水果最好。而柠檬是材料中不可缺少的,柠檬的清新味道可以提升整杯茶的味道;红茶包在开水中泡两三分钟即可取出,放在一边,等下一泡的时候再重复这个步骤就可以了。不要把红茶包长时间泡在茶壶里,泡的太浓会掩盖掉水果的清新味道;蜂蜜要等水果茶凉到不烫手再加,温度过高会把蜂蜜中的营养成份破坏掉。

水果茶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水果放锅里煮几分钟,再冲泡茶叶;另一种就是我今天做的这款,水果不煮,直接用开水冲泡。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省力,相信女童鞋们都会喜欢的。

石榴香槟

材料:4杯碎冰、2杯石榴汁、1/2杯姜汁啤酒、1/4杯白兰地、1瓶香槟或其他起泡酒、石榴籽(装饰用)

制作步骤:

1. 将碎冰、石榴汁、姜汁啤酒、白兰地以及香槟一起倒入一个大杯中。

2. 将各种原料搅拌均匀,使其充分融合。

3. 加入石榴籽后即可装杯饮用。

看了“中秋节家宴菜谱客家”的人还看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