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不孝有三是哪三件事解释(精品20篇)

浏览

235

文章

1000

篇1: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意思 一日看遍长安花全诗解释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意思是: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登科后》,全诗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赏析

《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那时他四十六岁,前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孟郊简介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暴疾而卒,葬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风声鹤唳的意思和用法 风声鹤唳什么意思解释一下

全文共 334 字

+ 加入清单

风声鹤唳意思:惊慌疑惧;可以用作谓语、定语、补语。风声鹤唳一词常形容人易于受惊、惊疑恐惧的样子,出自《晋书·谢玄传》,原句是: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风声鹤唳的近义词是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的用例

1.狼狈逃窜的匪徒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吓得魂不附体。

2.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3.罪犯一夜奔逃,一有风吹草动、风声鹤唳,就吓得躲起来。

4.敌军被围困在山顶上,一有风吹草动,就感到风声鹤唳,乱作一团。

5.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6、敌人如惊弓之鸟,白天夜里都觉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步也不敢离天炮楼。

7、这些罪犯从狱中逃出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每天都心惊胆战地过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会考难点词语解释智者见智等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rénzhějiànrén,zhìzhějiànzhì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shèngmíngzhīxià,qíshínánfù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tāshānzhīshí,kěyǐgōngyù意思是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夏至吃狗肉的由来与解释大全

全文共 1496 字

+ 加入清单

夏至狗肉由来可谓是民间的说法很多,但是更深层的解释,会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夏至吃狗肉的原因,为了方便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夏至吃狗肉的由来与解释大全最新,欢迎阅读!

夏至吃狗肉的好处

1、狗肉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狗肉含蛋白质14.5克,脂肪23.5克,可与牛肉、猪肉相媲美,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营养食品。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狗肉味甘、咸、酸、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普济方》说狗肉“久病大虚者,服之轻身,益气力。”《本草纲目》中载,狗肉能滋补血气,专走脾肾二经而瞬时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

2、故此,中医历来认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药,有补肾、益精、温补、壮阳等功用。民间也有了“吃了狗肉暖烘烘,不用棉被可过冬”、“喝了狗肉汤,冬天能把棉被当”的俗语。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有一定益处。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

3、狗肉性温和,具有补中益气、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在冬季用生姜炖狗肉温服,可以祛寒止痛,缓解四肢关节疼痛,非常有效。此外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食用狗肉可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

夏至养生须防暑

夏至期间,全国气温高、光照足、雨水也多,农作物生长旺盛。夏至过后,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就要到了。

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做好防暑工作,应避免在强烈的阳光下暴晒,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打伞、戴遮阳帽、涂防晒霜等。

哪些人不能吃狗肉

狗肉是营养丰富的佳品,而且别有风味,但并非人人皆宜食用。哪些人不能吃狗肉呢?

1、肝炎患者忌食狗肉:肝炎患者吃了狗肉会使病情加重。

2、脑血管病患者忌食狗肉:脑血管患者食用狗肉就对身体有害。因为脑血管患者一般伴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狗肉热性大、滋补强,食后会促使血压升高,甚至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因此,脑血管病人不宜吃狗肉。此外,心脏病、高血压病、卒中后遗症等均忌吃狗肉。

3、咯血病患者忌食狗肉:狗肉性温助热,为温补助阳食物,咯血患者不宜食用。

4、痢疾患者忌食狗肉:狗肉为温补性食物,急性痢疾者切勿服食,以免助长大肠湿热之邪,加剧病情。

5、麻疹患者忌食狗肉:狗肉性温,食后易“发热动火,生痰发渴”。《本草纲目》中说:“热病后食之,杀人。”所以麻疹患者不宜食用狗肉。

6、口疮患者忌食狗肉:狗肉性温,味甘,是为温补食品,多食极易“发热动火”。口疮患者食用后,助长内火,加重病情。

为什么夏至吃狗肉

中国烹食狗肉的历史由来已久,特别在南方特别又是在两广尤甚。夏至吃狗肉是岭南一带人的专利。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币币杠杆交易名词解释及计算公式

全文共 1748 字

+ 加入清单

币币交易页面,选择带有类似“5X”标记的币对,右侧点击“5X杠杆交易”标签后即进入币币杠杆交易。

本条说明为您解释杠杆交易一系列名词:杠杆交易区上方“杠杆资产”栏明细,币币杠杆倍数、强平说明、做空操作等。

1.资产:

杠杆币对账户内资产:该杠杆币对账户内,资产总和包括可用资产+冻结资产。

转入资产:从其他账户通过资金划转转入币币杠杆账户里的币。

借入资产:使用转入资产做保证金通过币币杠杆账户借入的币。

可用资产:币币杠杆账户内用户可用于下单的币,包括转入和借入的部分。

冻结资产:币币杠杆账户内用户不可用于下单的币,一般是指正在下单委托中的币。

2.杠杆:

最大可借:意指用户对于当前币对的最大可借限额。OKEx.com将会根据用户最大杠杆可借数量、以及平台风控规则等限制计算用户当前最大可借数量。

最大杠杆可借计算公式:最大杠杆可借=(账户总资产-未还借入资产-未还利息)*(最大杠杆倍数-1)- 未还借入资产

最大杠杆可借示例:用户总资产5个BTC,未还借入资产1个BTC,未还利息0.01BTC,最大杠杆倍数3倍,则最大杠杆可借=(5-1-0.01)*(3-1)-1=6.98个BTC

3 .保证金率及强平:

保证金率:评估币币杠杆账户强平风险的指标。

当保证金率≥1/(用户设定最大杠杆倍数-1)时,账户中多余的资产部分可通过资金划转转出;

当保证金率≤用户所处档位的保证金率预警线时,保证金率评估为风险,系统会给用户发短信邮件提示风险;

当保证金率≤用户所处档位的维持保证金率时,系统将强制平仓/减仓,并发短信邮件告知用户。

保证金率计算公式:保证金率=[(计价货币总资产-计价货币借入资产-计价货币未还利息)/标记价格+(交易货币总资产-交易货币借入资产-交易货币未还利息)]/(计价货币借入资产/标记价格+交易货币借入资产)*100%

保证金率计算公式示例:用户在BTC/USDT杠杆交易区,计价货币为USDT,交易货币为BTC,用户原有0.3个BTC,借入0.6BTC后卖出全部0.9个BTC,一段时间后,交易货币总资产为0BTC,计价货币总资产为9000USDT,利息为0.001BTC,标记价格9710.28,则保证金率=[(9000-0-0)/9710.28+(0-0.6-0.001)]/(0/9710.28+0.6)*100%=54.31%

强平:当某币币杠杆账户的保证金率≤用户所处档位的维持保证金率时,系统会执行强行平仓/减仓操作,使用该账户内资产去偿还借币债务。

预计强平价格:在OKEx.com每一笔借币均须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当市场发生不利变化,比如市场发生行情逆转,朝相反方向变化时,当前币币杠杆账户总资产缩水到一定限度时,系统会强制将该币币杠杆账户资产按市场最优价格以挂单形式卖出清算借币以及利息。

预计强平价格计算公式:预计强平价格=(计价货币借入资产+计价货币借入资产*维持保证金率+计价货币未还利息-计价货币总资产)/(交易货币总资产-交易货币未还利息-交易货币借入资产-交易货币借入资产*维持保证金率)

预计强平价格计算示例:用户在BTC/USDT杠杆交易区,计价货币为USDT,交易货币为BTC,用户原有0.3个BTC,借入0.6BTC后卖出全部0.9个BTC,一段时间后,交易货币总资产为0BTC,计价货币总资产为9000USDT,利息为0.001BTC,标记价格9710.28,则保证金率=[(9000-0-0)/9710.28+(0-0.6-0.001)]/(0/9710.28+0.6)*100%=54.31%此时计算的预计强平价格=(0+0*54.31%+0-9000)/(0-0.001-0.6-0.6*54.31%)=9710.204”

强平费:系统强行平仓/减仓偿还负债后,将会收取强平费并注入杠杆交易风险准备金,用于分摊杠杆强平账户的穿仓损失。(1)强行平仓时,强平费=强平数量*用户所处档位的最低初始保证金率10%;如果强平后账户剩余资产少于应收的强平费,账户全部剩余资产将会全部收取作为强平费;(2)强行减仓时,强平费=减仓数量*用户所处档位的最低初始保证金率10%;

4.做空:

借入看跌:币币杠杆账户内借入某币种,即为看跌该币种。

币币杠杆详细操作查看:教你玩转杠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哥本哈根解释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玻尔大胆地正面处理了测量带来的难题。他的方法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采纳,被称为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解释”,因为他一直在这个城市生活和工作。这一解释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对微观世界的描述受到我们语言贫乏的限制,而语言是建立在经由感觉传递过来的信息的基础上的。世界具有一个经典的部分,它由测量行为所构成;同时又有一个量子部分,这就是我们正在测量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所观察的世界看来是独立的实在,但它仍然是悬浮在某种“非实在的”微观世界之上。这种限制是避免不了的,因此,我们不能希望去给出量子过程的一个真实的描述。玻尔的亲密合作者海森伯认为:“希望有新的实验能使我们返回到时间和空间上客观的事件,大概就像希望在没有探测过的南极区域找到世界的尽头一样,完全是梦想。”实际上,我们用以了解世界的观测必然是宏观的,我们也只能用这种宏观观测来讨论。按照玻尔本人提倡的极端说法就是,这种量子力学的解释认为,凡是不能测量的现象就没有客观的存在:“不存在量子世界。只存在抽象的量子描述。”

仅仅建议“基本粒子”、原子和分子没有独立的存在,就遭到了大多数物理学家、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的诅咒。在这些确信原子实际存在的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看来,这个建议无异于纯粹的左道邪说。然而,他们的模型所最终依据的量子理论,却不支持这样的原子实在的观念。伯克莱主教有一句名言,他否认牛津大学新学院的一颗树的存在,因为他是背对着这颗树。量子理论其实是伯克莱这种观点的现代版本。

按照哥本哈根解释,每一个观测必须由它的宏观环境所决定。测量过程本身在量子论中明显地具有相当大的重要性,而在经典物理中,它是被完全忽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常用词语解释得心应手等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得心应手déxīnyìngshǒu【解释】: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常顺利。

天花乱坠【解释】:传说梁武帝时有个和尚讲经,感动了上天,天上纷纷落下花来。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多指夸张而不符合实际)。

叶公好龙【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一文不名【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

不堪设想【解释】: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敦促与督促的区别 敦促的解释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敦促督促的区别有:

1、读音不同。敦促,拼音为dūn cù;督促,拼音为dū cù。

2、强调点不同。敦促强调“催”,有立刻、紧急的意味,指频繁地,不断地催别人干什么;而督促在于强调“督”,即在保证效率时还要兼顾完成任务的质量。

3、出处不同。敦促出自《新唐书·马周传》:“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督促出自《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当进军讨卓,遣长史公仇称将兵从事还州督促军粮。”

4、用法不同。敦促主要用于外事用语;而督促多用于日常生活,上级对下级,长辈对小辈。

展开阅读全文

篇9:语文词语解释知识点:常见词语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词语解释是初中语文试卷中常考的题目,这道题目虽然是一道比较基础的题目,但很难考得满分。为了方便大家更高效率地复习,小编整理了初中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词语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8)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央及:恳请,请托。

(59)范进道是哄他。道是:以为是。

(60)这自然,何消吩咐。何消:不必,不用。

(61)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相与:结交。

(62)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起,开端。承,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合,结束语。

(63)不以词害意:这是说作诗要以"意"(内容)为先,文辞格律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击壤歌的翻译 击壤歌解释

全文共 269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译文

太阳升起就去耕作田地,太阳下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耕田劳作就可获取食物。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赏析

这是一首民谣,描绘的是在上古尧时代的太平盛世,大家在太阳出来的时候便开始干活,太阳落下就回家休息,反映了农耕文化的显著特点,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民歌的主题是赞颂劳动,藐视“帝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区块链底层架构通俗解释,让你看明白什么是区块链底层架构

全文共 886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底层架构通俗解释已成为热搜的内容,许多人都听说过区块链,但是对于底层架构并不了解,所以才会关注区块链底层架构通俗解释,目前的行业内有许多人一直都在谈论模型结构的问题,这早就已经成为一种定义式的问题,总体来看区块链的基础架构已经分成6层,每一层都会有着相对应的核心能力,但是这之间也同样会彼此配合,所以就可以实现去中心化的信任机制。

一、数据层

在看完区块链底层架构通俗解释之后,很多人就理解到数据层,这是在描述区块链技术之后的一种物理形式,区块链系统的技术人员首先就会创建区块之后,在相同规则下就能够创建出不一样的规格,最终就会形成一条主链,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新的区块在经过验证之后也可以放在主链上,最终也具有着不断延长的效果,每一个区块中也会包含很多不一样的技术,这就有效确保每个区块可以按照相对应的时间来彼此连接。

二、网络层

区块链虽然在生活中很常见,只是大部分的人都不会很熟悉,所以就需要仔细的观察区块链底层架构通俗解释,在了解网络层时也会发现在实现区块链网络节点的时候,可以达到信息交互的效果,区块链的本质就是一种网络,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着接收信息的效果,节点和节点之间也能够维护相同的区块链,在区块链的网络中,每一个不一样的节点全部都可以创造出新的区块,然后位于广播的一种形式来通知其他的节点具有着验证的效果,区块链网络中,如果有超过51%的用户全部都通过验证,也就意味着可以添加到区块链主链上。

三、合约层

看完区块链底层架构通俗解释,相信大家对于区块链的结构有了更多的了解,什么叫做合约层,其中也包含智能合约,算法机制,主要是以比特币为例。比特币是一种可以编程的货币,同样也规定比特币的交易方式,每一个细节都会有所涉及,这些都是我们在投资时所不可以忽视的。

区块链底层架构通俗解释如上所示,当我们在看完之后,对于区块链的架构有了更多的了解,虽然目前的区块链早已进入到快速发展的阶段,可是要是没有选择正确的方法,必然也会产生影响,所以当我们在选择投资区块链时,必然需要了解,在这过程中会有着不一样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全面的了解,也需要知道在区块链的背后包含哪一些细节。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附带朝代顺序表口诀,文字解释,各朝疆域图

全文共 5467 字

+ 加入清单

所谓的朝代,指的是所建立国号的君王家族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是界定着某一个政权时期的名词。朝代这一名称大致有着五个由来,即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开朝者原有卦号、爵位;开朝者原始政权的统治区域;宗族关系;寓意吉祥。下面给大家整合了我国历史上各朝代顺序表、口诀以及各朝代疆域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图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

口诀1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口诀2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口诀3

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民。中国朝代文字说明

汉高祖既非刘邦的庙号,也非谥号。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但自汉武帝时代的史学家司马迁开始,称刘邦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因此史称“太祖高皇帝”、“汉高帝”或“汉高祖”。刘邦死于公元前195年,终年62岁(虚岁),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

王莽既无庙号也无谥号,虽然自称新朝皇帝,但后来刘姓君主并没有对王莽进行追封,所以王莽也是封建王朝进行之中唯一一个没有追封庙号的君主,但王莽在位时为前代多个皇帝追封庙号,庙号也从他这一代开始泛滥。

“前秦”既然是在秦朝的后边,为什么不叫“后秦”而叫“前秦”?前秦的“前”是指其在十六国中是前,十六国里有两个秦,氐族苻健的前秦和羌族姚苌的后秦。后秦是反前秦建立的,也自称秦,故以前后秦区分。“前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且像孙功达《氐族研究》所称,还是“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先秦”通常指秦始皇建立的秦朝之前,特指春秋、战国时期。

北燕的第一代皇帝是高句丽人高云(高句丽王族,高云的祖父高和,是高句骊族群的分支。慕容宝收以为养子,赐姓慕容,因又名“慕容云”,称帝后恢复原姓高),实际的建立者是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太祖文成皇帝)。

慕容泓在前燕时期慕容俊在位时被封为济北王。慕容泓在位时虽未正式称燕王或燕帝,且原本有意归附慕容垂,惟建立年号已表示有独立于其他政权之意,故一般以慕容泓为西燕之建立者。

西蜀,有时亦称后蜀、谯蜀,由汉人谯纵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四川盆地为范围。

北魏后来和汉族融合为汉族。命令鲜卑贵族改姓汉姓,与汉族大地主通婚,学习汉语,穿汉服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改说汉语,三十岁以上的人改口比较困难,可以暂缓,三十岁以下、现在朝廷做官的,一律要改说汉语,违反这一条就降职或者撤职;规定官民改穿汉人的服装;鼓励鲜卑人跟汉族的士族通婚,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候开始改姓为元。魏孝文帝名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魏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治、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

李世民一家祖籍在今河北省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其中,在历史上还有这一段插曲,本来西魏以前以山东地区的李姓一门为望族,这一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而自西魏宇文泰以关中为根据地建国,由此就硬性规定了关陇李姓为望族。有人据此认为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还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根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的一名后妃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其中最有可能性的说法是李世民是受胡人影响比较深的汉族人。现在一般的习惯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各民族的混血儿,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清朝(公元1616年~1911年),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简称“清”,1644年清军入关,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

中国历史上十八个朝代名称来历

我国历史悠久,朝代更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手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朝代名称)。国号就是一个国家的称号。《史记·五帝本纪》:“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朝代的名称是由什么决定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所或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国号及其由来:

夏:据传禹曾受卦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

商: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卦于商,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部落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羊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以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

蜀:刘务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其政权帮称“蜀”。历史上也称“蜀汉”。汉指东汉的继续。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卦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卦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卦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山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也有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为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于是皇太极改国号时改为大清。

国号的分类

从夏朝到清朝,中国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国的王朝更是多的让人眼花缭乱。那么这些国号是怎么来的呢?归纳了一下,主要有六类。

一是以族名为国名,以族名为国名在中国上比较常见。夏、商、周三代都是以族为名的。再比如契丹,也是以族名为国号。

二是以地名为国名,在周朝时的诸侯国最常见。比如陈、蔡等即是地名又是国号。

三是以姓为国号,战国初期的赵、魏、韩三国就是典型的以姓为国号。

四是以原封号为国号,开国皇帝在未当皇帝前,有过封号后来就以封号为国号。比如:曹丕在当皇帝前被汉朝皇帝封为魏王。当皇帝后就以魏为国号。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刘邦当过汉王,杨坚当过隋国公,司马炎当过晋公等。其实封号也是地名,指被封的地方。

五、从文化角度确定的国名。这种情况在封建社会的晚期比较常见。国号都寄托了某种愿望。比如:元朝,就是取自《周易》中的一句话“大哉乾元”。元为首,为刚。而明则是和朱姓有联系。清又是五行属水,水克火,明属火。是从五德文化角度上确定的。

六、继承历史上同姓或同族人的国名。比如:清朝在前期叫金,就是继承女真族完颜部建立的金。再比如,宋朝前期在山西北部的北汉,皇帝姓刘,就继承汉朝的国号。这些无非是显示皇族的历史悠久和血统高贵。

历史上我国有哪些封建政权是有少数民族建立的?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北魏亡。

东魏(534年~550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传1帝,历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3帝,历22年。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7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

辽朝(916年~1125年),契丹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传9帝。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916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47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辽”最初建国时,国号为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其间于983年至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历经9位帝王,1125年(辽保大五年)灭于金。

金朝(1115年~1234年),女真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国号“大金”;“金”建于1115年,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开兴二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共经历10位帝王。

元朝(1206年~1368年),蒙古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1368年灭亡于明朝。

清朝(1636年—1912年),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爱新觉罗氏。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都城为赫图阿拉(又名兴京、赫图阿喇、黑秃阿喇、黑图阿拉,满语“横岗”之意。在今中国辽宁省新宾县西永陵镇老城)。1636年(崇德元年、明崇祯九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称帝。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攻陷北京,明崇祯帝自杀。清军在吴三桂的带领下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瓦解。清帝于1912年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清代自入关后,共历十帝,二百六十八年。中国各朝疆域图

夏朝

商朝

周朝

秦朝

汉朝

晋朝

隋朝

唐朝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语文九年级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醉翁亭记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重点词语解释

①林壑尤美(山谷)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

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④饮少辄醉(就)

⑤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⑥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寄托)

⑦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散)

⑧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

⑨野芳发而幽香(香花;开放)

⑩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繁茂;绿荫)

⑪伛偻提携(文中指老人、小孩)

⑫泉香而酒洌(清澈)

⑬山肴野蔌(菜蔬)

⑭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摆开)

⑮非丝非竹(弦乐器;管乐器)

⑯弈者胜(下棋)

⑰觥筹交错(酒杯;酒筹)

⑱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⑲树林阴翳(遮盖)

❷一词多义

①而

②秀佳木秀而繁阴(茂盛)(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秀丽))

③归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④谓太守谓谁(是)(太守自谓也(称))

⑤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形容词,欢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动词,以……为乐))

⑥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临溪而渔(到))

⑦名卷卷有爷名(名字)(名之者谁(给……命名))

⑧得卖炭得钱何所营(得到)(余因得遍观群书(能够))

⑨高风霜高洁(高爽)(而年又最高(大))

⑩开开我东阁门(打开)(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

⑪其醉能同其乐(人们)(太守之乐其乐也(他们的))

❸古今异义

①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今义:精神不振的样子(古义:醉醺醺的样子)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今义:意思或愿望(古义:情趣)

③射者中 射今义:用推力送出或受到压力挤出(古义:投壶)

❹词类活用

①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②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顺着山路)

③名之者谁(名词作动词,命名)

④杂然而前陈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⑤故自号曰醉翁也(名词作动词,取别号)

⑥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面面相觑的意思 面面相觑怎么解释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面面相觑”的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看着,都不说话。

“面面相觑”的近义词:瞠目结舌、面面相看。

“面面相觑”的反义词:从容不迫。

“面面相觑”的出处:

1、明·张岱的《海志》:“舟起如簸,人皆瞑眩,蒙被僵卧,懊丧此来,面面相觑而已。”

2、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十一回《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3、明·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死生交范张鸡黍》:墙外有数十人,面面相觑,各有惊异之状。

4、《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三个人面面相觑,却似鱼胶粘口,一字难开。”

5、《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那船上管船的舵工,押船的朝奉,面面相觑,束手无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立秋时节气节解释

全文共 2487 字

+ 加入清单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是秋季开始的节气。那么立秋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什么来历呢?下面小编跟你介绍一下关于立秋时节的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立秋节气的来历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己快到新年元旦了。

“秋后一伏热死人”,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双晚生长在气温由高到低的环境里,必须抓紧当前温度较高的有利时机,追肥耘田,加强管理。

“立秋”时节也是棉花保伏桃、抓秋桃的重要时期,也是“不修棉”的打顶的最佳时机(“不修棉”的打顶时间要比传统的整枝棉花要延后10-15天)。整枝棉花“棉花立了秋,高矮一齐揪”,除对长势较差的田块补施一次速效肥外,打顶、整枝、去老叶、抹赘芽等要及时跟上,以减少烂铃、落铃,促进正常成熟吐絮。

茶园秋耕要尽快进行,农谚说:“七挖金,八挖银”,秋挖可以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保水蓄水能力,若再结合施肥,可使秋梢长得更好。

立秋前后,华北地区的大白菜要抓紧播种,以保证在低温来临前有足够的热量条件,争取高产优质。播种过迟,生长期缩短,菜棵生长小且包心不坚实。立秋时节也是多种作物病虫集中危害的时期,如水稻三化螟、稻纵卷叶蟆、稻飞虱、棉铃虫和玉米螟等,要加强预测预报和防治。北方的冬小麦播种也即将开始,应及早做好整地、施肥等准备工作。

立秋时节气节解释

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立秋时节日期计算

[Y__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2011年立秋为8月8日。

立秋养生注意事项

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节气的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百慕大三角之谜可以用瓦斯爆炸来解释?

全文共 665 字

+ 加入清单

相反,他们进一步认为,这种解释可以适用于百慕大三角失踪船只和飞机的神秘事件。

神秘事件

据说百慕大三角位于北大西洋、佛罗里达和波多黎各,但是一些人也质疑它的存在。无论如何,科学家说甲烷爆炸导致船只沉没的想法仍然是合理的。

“海洋中类似的天坑很可能是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产物,”在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大学研究永久冻土但没有参与调查的地球物理学家弗拉基米尔·罗曼诺夫斯基(Vladimir Romanovsky)说。

甲烷通常以固体形式存在于深海中,在巨大的压力下,但是冰状物质的巨大结构会破裂并形成气泡上升到海洋表面。

“据我们所知,天然气水合物遍布北大西洋大陆边缘,在黑脊(百慕大三角北部)有一个很大的区域,”达拉斯南卫理公会大学的本杰明·普拉夫斯说。

分散的气泡会使船只沉没。

事实上,六月份发表在《美国物理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这种气泡原则上确实会导致沉船。根据这项研究,调查人员建造了一艘模型船,并在船下释放了一个巨大的气泡来观察这一现象。他们说,如果船刚好在气泡上方,它将失去浮力并下沉。

但即使船模显示了这种现象,也没有证据表明它真的发生了。此外,这种大规模的甲烷释放在近代历史上从未被记录下来,甚至当船只和飞机被认为在百慕大三角失踪的时候。该地区海洋底部的最后一次气体释放是20,000多年前的最后一次冰河时代,普拉姆普斯说。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有趣的理论,仅此而已。”他说。

美国海军不相信百慕大三角,美国地名委员会也不将其作为官方名称。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调查,伦敦劳埃德保险市场得出结论,该地区的沉船数量并不比其他地方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科学家怎么解释鬼压床

全文共 1893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比英国更理想的鬼魂之都了,作为鬼魂传说最多的国度,英国的土地上有300多处地方风传闹鬼。现在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鬼压床的科学解释吧。

灵魂怎样形成

当胎儿在母体的时候,开始的前三个月是很弱的,甚至可以说没有的,它的来源取决于大脑活动和体液(最主要的是血液,体液都是带有电离子的)的流动而形成的。对所有的动物死后都有灵魂,也就是只要有电离子流动的生物个体都会形成电流,有电流就有磁场。当胎儿三个月后,大脑逐渐的发育并且于母体的血液流动增多,渐渐形成了灵魂。

初生婴儿的身体接近于原始,所以很多的小孩(6岁)以下会看到鬼魂,他们不是在用眼睛看,而是自己的灵魂和鬼魂的交流(3岁以下的小孩的视力范围是很近的),这时的小孩的身体和灵魂的结合不是很融洽,容易受惊吓等原因而分离, 这就是俗语的“丢魂儿”。 灵魂的成长和成熟:随着人身体的增长,灵魂逐渐的和身体紧密结合,人所有的记忆由灵魂储存,大脑起介质的作用,就好像磁盘上的信息和磁盘上的磁粉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相同,灵魂又不完全依赖大脑而存在,它有自己**的磁场记忆方式。就好比磁盘上的信息以电磁波的方式发送出去了,它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自己的大脑接收显示。需要说明的是磁场记忆依赖大脑的构造(磁盘上的磁粉位置和排列),如果不恰当就产生了白痴。如果记忆只是单纯的象某些科学家说的“大脑褶皱”起作用的话,有报道说白痴的大脑褶皱为什么不比正常人少呢?

鬼压床的科学解释

据国外媒体报道,有时人们在夜晚会突然看到一个威胁阴影出现在卧室中,他会试图尖叫,却无法张开自己的嘴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鬼压床”)。这种体验被称为“睡眠瘫痪症”,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四成人群在一生中会经历这样的事情。目前,美国研究人员认为他们知道这一怪异体验是如何发生的,事实上这与大脑顶叶区域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认为,睡眠瘫痪症通常出现于某人在保持清醒的快速眼动(REM)状态,事实上他们处于做梦之中。快速眼动将持续大约5-15分钟,整晚大约每90分钟重复一次。虽然人们处于清醒状态,但是他们的肌肉几乎麻痹,这是一种进化机制,可以保持人们做梦时防止梦游行走。

但是那些体验睡眠瘫痪症的人群,少部分人能够感觉到仿佛有一个恶魔的身影停留在房屋中,感觉胸口压力很大。目前,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神经系统科学家巴兰德-贾拉尔(Baland Jalal)称,一种解释是大脑区域有干扰,该区域存在“自我”神经地图。或许在大脑的某一部分,存在着身体的“基因电路图像”。

研究人员猜测“基因电路图像”位于顶叶区域,是大脑中顶部位置。当某人在快速眼动睡眠中突然醒来,顶叶将监控大脑神经细胞,指令肌肉移动。然而,肢体是临时性瘫痪,导致神经系统扰乱,出现幻觉效应。

贾拉尔说:“某人所说看到的魔鬼身影实际上是大脑将本人身体图像呈现在一个幻觉图像中。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处于睡眠瘫痪症的独臂人群,可以幻觉中看到的魔鬼也是独臂。”目前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期出版的《医学假说》杂志上。

科学家解释鬼魂的存在

传统科学认为鬼只是人们的想象,属于唯心主义,尤其对于无神论者,一般认为现实中并不真的存在鬼,鬼只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科学是以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的,所以传统科学对于鬼神之说都是不屑一顾的,都将其视为迷信。

对于一些有宗教信仰的有神论科学家,他们虽然相信人死后有灵魂存在,但大多也认为灵魂是超自然、超物质的,是科学无法研究的 。最新解释随着现代物理学的不断突破,科学家们对鬼的观点也有所转变。例如美国物理学家阿密特·哥斯瓦米在他的《灵魂的物理学》一书中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包括鬼在内的灵体 。

对鬼、灵魂等灵体的最系统的科学解释是“唯物主义有神论”学说,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苗兴壮在《神秘现象探索:揭秘灵界生命》一书中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证。作者认为人体内确实存在着一种人们还不清楚的物质和能量,人们的肉眼无法看见它,现有的科学仪器也无法测量到它,作者将其称为“灵质”。

当人的身体死后时,这种物质在瞬间离开身体,但这种物质团延续了人体原来的主要结构按照“结构——功能”原理,只要结构存在,功能就会存在。所以,离开身体后保持了原来身体主要结构的“灵质团”也一定会保持原来的一些功能,如记忆、思维等等。

这样,这个“灵质团”仍然是有生命的,这就是包括 “鬼”在内的灵体,构成灵体的物质究竟是什么,人们还说不清楚,苗兴壮对此作了推断,认为这种物质很可能是物理学家们探索的“暗物质”或“暗能量”。

因为其特性与“灵质”的应有特性高度一致,如不可见,穿透性极强,非常轻等。作者认为传统中医学中讲的“气”很可能就是这种物质。这样解释鬼,那么承认有“鬼”并不一定等于唯心主义和迷信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关于选择全期主粮的科学解释

全文共 318 字

+ 加入清单

狗狗

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粮食是不分宠物生理阶段的,也就是说不分成、幼阶段,这样的做法是科学的吗?回答:当我们需要饲喂一群(豢养在千家万户当中难以统一一致的年龄)处在不同生理阶段,或者是要饲喂即将参与非营养性实验的动物时,可以选择“全期”食品。这类宠物食品是按照营养成分上限标准设计与制定的,尽管有些营养成分超出维持期(维持生存最低营养需求)的营养标准,但不会对宠物带来健康伤害。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饲喂的次数和数量来控制不同生长阶段动物的能量、营养摄入。针对繁殖阶段、病后康复等特殊状况的宠物,可以给他们提供额外的食物。无论是对个体动物还是群体动物,换食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进行,这个周期一般是一周的时间,逐步增加新食物的量,减少原有食物的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语文词汇注音解释表深恶痛疾等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916.深恶痛疾shēnwùtòngjí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917.声色俱厉:shēngsèjùlì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918.失魂落魄:shīhúnluòpò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919.诗情画意:shīqínghuàyì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920.势不两立:shìbùliǎnglì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年初中常用成语解释及出处详解捉襟见肘等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捉襟见肘发音zhuōjīnjiànzhǒu释义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示例平时所过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中流击楫发音zhōngliújījí释义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出处《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示例~,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