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架构

架构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架构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架构问题。

分享

浏览

3785

文章

66

ACAP是什么AI芯片架构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ACAP是全球芯片巨头赛灵思所推出的一款全新AI芯片架构系统,只是一个架构系统,利用ACAP机构所打造的Everest芯片预计在2019面向市场发售。

2

ACAP以现在全新的FPGA架构来作为核心基础,并且基于ARM进行架构,这样能够实现分布式存储器与硬件设备之间能够进行编程DSP模块。

3

根据官方的介绍,ACAP能够对多个软件系统进行编程,并且能够同时对多个硬件设备进行灵活的应变计算,还能够与相应的片上网络进行互连操作。

4

简单来说,ACAP就是赛灵思基于传统FPGA芯片架构制程,进行升级打造出来的一款高性能计算引擎,这也是赛灵思现在的反击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电脑学习知识CPU知识科普:主频、核心、线程、缓存、架构

全文共 199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分享一下电脑CPU知识科普:主频、核心、线程、缓存、架构让大家学习一下、我们都说CPU相当于人类的大脑,在日常生活中,人脑是术业有专攻,有人天生适合搞艺术,有人天生适合搞科学。CPU作为计算机的大脑,其实也是这样的。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CPU知识以及怎么选择合适的CPU。

CPU有几个重要的参数:主频、核心、线程、缓存、架构。那么他们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有啥联系呢?小编今天就来聊一聊。

一、主频

我们常在CPU的参数里看到3.0GHz、3.7GHz等就是CPU的主频,严谨的说他是CPU内核的时钟频率,但是我们也可以直接理解为运算速度。

二、核心

我们更多听到的是,这个CPU是几核几核的,如2核、4核、6核、8核、16核等等。

三、线程

一般来说,单核配单线程、双核配双线程或者双核四线程、四核八线程等等

四、架构

新老架构区别很大

所以说有句话叫“抛开架构看核心、频率都是耍流氓!”这就是为啥以前AMD的CPU虽然核心数量和频率都比同时期的英特尔高,但是依然流传着“i3战A8,i5秒全家、i7轰成渣”这样的说法了。

这个时候可能有的人不理解了,怎么看架构呢?这个其实不用担心,因为一般来说,每一代CPU的架构都是一样的,比如i3-8100、i5-8500、i7-8700都是8代的CPU,使用的架构也是一样的,现在官方店在售的也都是最新款,因此架构主要看最一代处理器就够了。

五、缓存

缓存也是CPU里一项很重要的参数。由于CPU的运算速度特别快,在内存条的读写忙不过来的时候,CPU就可以把这部分数据存入缓存中,以此来缓解CPU的运算速度与内存条读写速度不匹配的矛盾,所以缓存是越大越好。

参数就算是说完了。

既然开头就说了“CPU也跟人脑一样,术业有专攻。”

就像AMD的架构名字那样,挖掘机适合挖东西,推土机适合推土,那接下来就分析一波,什么样的U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你拿挖掘机去运输泥土,肯定效率是很低的。

需求:游戏

由于游戏运行需要的是粗暴直接的计算工作,所以主频高的CPU会更有优势。

所以有游戏需求的玩家可以选择主频高点的CPU,核心和线程数少一点无所谓。(当然不能太少,至少双核四线程起步吧,如今主流都是4核4线程就差不多了)

适合游戏的高主频CPU

整体来说,英特尔i3、i5、i7和锐龙2代的CPU主频都挺高的,很适合玩游戏。英特尔后面带“K”的CPU不仅主频更高,而且是支持超频的(需要用Z系或X系主板)。新出的AMD锐龙2代CPU主频也很高,而且性价比也还不错。

需求:图形渲染等专业工作需求

对于需要进行大量并行运算的图形渲染来说,多核心多线程同时工作能比单核心高主频的傻大粗节省大量的时间。

适合图形渲染和视频制作的CPU(多核、大缓存、性能强)

此外,还有AMD二代锐龙R5 2600X、R7 2700/2700X以及Intel八代酷睿i7 8700/K等都很适合,具体要买哪款,大家看自己的钱包来选择了。

需求:日常家用,偶尔玩LOL、DNF等

这一类的用户平时就是看看网页,看看视频、看文档、玩玩LOL、DNF等游戏。

这类用户可以选择自带核显的CPU,如英特尔600块的奔腾G5500,或者800元的i3-8100。这类CPU的自带的HD630核显完全可以轻松解码4K视频以及流畅运行LOL、DNF这类游戏,省下的钱买块固态硬盘,加条内存岂不是美滋滋。

注:使用核显请尽量组双通道内存条,以提升核显性能。

预算有限的话,可以买2条4GB内存,组成8GB双通道。

预算充裕那就直接上2条8GB内存,组16GB双通道大内存。

总结:

1.游戏用户,尽量选择高主频的CPU,4核4线程差不多就够用了,目前大部分游戏对多核的优化还没到位。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是i3 8100/i5 8400等,此外英特尔i3-8350K、i5-8600K(这种带K的CPU还可以通过超频来达到更高的频率,不过要搭配较贵的Z370系主板使用);AMD锐龙二代CPU也很不错,建议购买后缀带X的如,锐龙R5 2600X,虽然本身性价比并不突出,但是好在可以搭配AMD平台较便宜的B350主板进行超频。

2.对于需要做图形渲染工作的用户来说,多核心多线程的CPU是最优的选择。AMD多核心多线程的锐龙1、2代系列,性价比都非常的高。

3.普通用户,如果没有大型游戏需求,英特尔的i3-8100绝对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首先是4核4线程3.6GHz,各方面都没有大的短板,性能足够用,而且自带的核显也能处理大部分应用和要求不高的游戏,能省下买显卡的钱。

4.选择CPU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客服是不是支持自己的主板。一定要把主板具体型号说清楚,有时候虽然接口针脚数量是一样的,但是可能并不兼容。(英特尔,别左右瞎看了,说的就是你)

今天小编分享的电脑学习知识CPU知识科普:主频、核心、线程、缓存、架构、大家知道了吗、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入侵报警系统架构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入侵报警系统的用途很广泛,几乎可以说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小编尽量避免晦涩难懂的专业名称。并将其大致分类,方便理解以下就来看入侵报警系统架构

入侵报警系统通常由前端设备、传输设备、处理/控制/管理设备和显示/记录设备部分构成。

前端探测部分由各种探测器组成,是入侵报警系统的触觉部分,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感知现场的温度、湿度、气味、能量等各种物理量的变化,并将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适于传输的电信号。操作控制部分主要是报警控器。

监控中心负责接收、处理各子系统发来的报警信息、状态信息等,并将处理后的报警信息、监控指令分别发往报警接收中心和相关子系统。

设备构成

集中报警控制器:

通常设置在安全保卫值勤人员工作的地方,保安人员可以通过该设备对保安区域内各位置的报警控制器的工作情况进行集中监视。通常该设备与计算机相连,可随时监控各子系统工作状态。

报警控制器:

通常安装在各单元大门内附近的墙上,以方便有控制权的人在出入单元时进行设防(包括全布防和半布防)和撤防的设置。

玻璃破碎探测器:主要用于周界防护,安装在窗户和玻璃门附近的墙上或天花板上。当窗户或阳台门的玻璃被打破时,玻璃破碎探测器探测到玻璃破碎的声音后即将探测到的信号给报警控制器进行报警。

红外探测器和红外/微波双鉴器:用于区域防护,当有人非法侵入后,红外探测器(红外入侵报警)通过探测到人体的温度来确定有人非法侵入,红外/微波双鉴器探测到人体的温度和移动来确定有人非法侵入,并将探测到的信号传输给报警控制器进行报警。

展开阅读全文

RISC架构服务器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RISC架构服务器RISC的英文全称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中文即“精简指令集”,它的指令系统相对简单,它只要求硬件执行很有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指令,大部分复杂的操作则使用成熟的编译技术,由简单指令合成。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在中高档服务器中采用RISC指令的CPU主要有Compaq(康柏,即新惠普)公司的Alpha、HP公司的PA-RISC、IBM公司的Power PC、MIPS公司的MIPS和SUN公司的Spare。

展开阅读全文

CISC架构服务器

全文共 540 字

+ 加入清单

CISC架构服务器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早期的桌面软件是按CISC设计的,并一直沿续到现在,所以,微处理器(CPU)厂商一直在走CISC的发展道路,包括Intel、AMD,还有其他一些现在已经更名的厂商,如TI(德州仪器)、Cyrix以及VIA(威盛)等。在CISC微处理器中,程序的各条指令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每条指令中的各个操作也是按顺序串行执行的。顺序执行的优点是控制简单,但计算机各部分的利用率不高,执行速度慢。CISC架构的服务器主要以IA-32架构(Intel 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为主,而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所采用。

如果企业的应用都是基于NT平台的应用,那么服务器的选择基本上就定位于IA架构(CISC架构)的服务器。如果企业的应用主要是基于Linux操作系统,那么服务器的选择也是基于IA结构的服务器。如果应用必须是基于Solaris的,那么服务器只能选择SUN服务器。如果应用基于AIX(IBM的Unix操作系统)的,那么只能选择IBM Unix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

图1长城工作组级服务器

展开阅读全文

VLIW架构服务器

全文共 350 字

+ 加入清单

VLIW架构服务器VLIW是英文“Very Long Instruction Word”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超长指令集架构”,VLIW架构采用了先进的EPIC(清晰并行指令)设计,我们也把这种构架叫做“IA-64架构”。每时钟周期例如IA-64可运行20条指令,而CISC通常只能运行1-3条指令,RISC能运行4条指令,可见VLIW要比CISC和RISC强大的多。VLIW的最大优点是简化了处理器的结构,删除了处理器内部许多复杂的控制电路,这些电路通常是超标量芯片(CISC和RISC)协调并行工作时必须使用的,VLIW的结构简单,也能够使其芯片制造成本降低,价格低廉,能耗少,而且性能也要比超标量芯片高得多。目前基于这种指令架构的微处理器主要有Intel的IA-64和AMD的x86-64两种。

展开阅读全文

对比ATX 什么是BTX架构?

全文共 654 字

+ 加入清单

对比ATX 什么是BTX架构

BTX是英特尔提出的新型主板架构Balanced Technology Extended的简称,是ATX结构的替代者。

BTX规格能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体积。

BTX支持Low-profile,也即窄板设计,系统结构将更加紧凑;

针对散热和气流的运动,对主板的线路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

主板的安装将更加简便,机械性能也将经过最优化设计。

而且,BTX提供了很好的兼容性。

BTX主板还将完全取消传统的串口、并口、PS/2等接口。

如果比较ATX和BTX结构,可以很快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处理器的位置。BTX将处理器插座移到了机箱前部,这就使它能够从机箱外得到更为顺畅、凉爽的气流,其独立风道式设计也进一步提升了散热效率。处理器后面是MCH以及ICH,在风道式结构中也同样可以得到良好的散热。

在ATX结构中,内存槽的位置是垂直摆放的,它正好会阻挡气流通过。在ATX机架式服务器中,为了避免内存阻挡气流通过,很多服务器专用主板都采用内存斜插,或是采用服务器专用的半高内存。BTX将内存插槽转了90度,使气流可以顺内存通过,对于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的内存来说,此举也可以让内存得到更好的散热条件。

ATX分为标准ATX、Micro ATX,而BTX也分为标准BTX、Micro BTX和Pico BTX三种。

由于BTX具有更好的散热效率,PC厂商可以设计更为小巧的PC。对于面向家用的娱乐PC,BTX使PC厂商能够做出更为精巧的产品,而小体积的台式机也同样适用于桌面空间日益紧张的办公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苹果为未来Mac笔记本设计ARM架构芯片:与英特尔协作运行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知情人士消息称,苹果正在为未来的Mac笔记本设计一款全新芯片,以取代目前更多由英特尔处理器负责的功能。

据悉,这款芯片在去年已开始研发,和最新的Macbook Pro中负责处理Touch Bar功能的芯片类似。这款芯片的内部代号是T310,将处理电脑在低功耗模式下的部分功能。它采用的是arm架构,将会和英特尔处理器协作运行,相当于iPhone中的协处理器。

根据IDC的数据,苹果去年第四季度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只有7.5%,不过,Mac产品线早已成为设计和零部件升级的标杆。Mac上新增的功能常常会引领新的技术趋势,并吸引其他厂商快速跟进。

为Mac笔记本自主研发一款更先进的芯片,是苹果公司长期以来为降低对英特尔的依赖迈出的又一步。自2010年以来,苹果一直在iPhone和iPad中使用自己设计的A系列处理器。芯片业务已经成为苹果最重要的战略投资项目之一。

苹果为Mac开发的首款基于ARM架构的芯片T1,已经应用到去年10月推出的Macbook Pro之中。T1主要负责驱动Touch Bar,比如快捷键、系统设置、emoji,以及与指纹识别相关的安全功能。

苹果工程师正计划将Mac的低功耗模式Power Nap交由下一代基于ARM架构的芯片处理。Power Nap允许Mac笔记本在屏幕关闭的情况下,能够接收邮件、更新软件以及同步日历。目前,Power Nap仍然由英特尔的芯片驱动,在转移至ARM芯片之后,将会比现在更省电。

目前,Macbook Pro上的T1芯片仅负责处理Touch Bar的功能。而新开发的芯片将会承担更多的处理任务,比如存储、无线连接等。

打造自主芯片能够让苹果对软硬件功能进行更好的整合,重要的是,苹果也会因此对零部件的成本也有了更多话语权。不过,苹果短期内并没有完全舍弃英特尔芯片的打算。

受此消息影响,英特尔周三股价下跌0.8%,报收于36.52美元。而苹果当天的股价上涨6.1%,报收于128.75美元。

英特尔的芯片设计和生产技术,目前还没有竞争对手可以匹敌。不过,如果台积电或者三星电子等晶圆代工厂能进一步缩小与英特尔的技术差距,那么苹果将有更多的自主空间。在过去的几年中,基于ARM架构的处理器,由于低功耗的的特性,已经统治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

彭博社此前曾报道,为了提升笔记本电脑的能效,苹果在5年前就开始探索“去英特尔化”之路。据悉,这款最新的芯片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的升级版Macbook Pro中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Quadro 显卡基于Pascal架构:16GB HBM2+带宽717GB/s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NVIDIA于SolidWorks World上发表六款Quadro系列专业卡,分别为:GP100、P4000、P2000、P1000、P600、P400。

其中,GP100容易让人误会,它并非是核心名,而是品名就为Quadro GP100,作为这一家族的旗舰登场。

Quadro GP100基于Pascal核心,单精度CUDA 3584个,双精度CUDA 1792个,半精度/单精度/双精度浮点运算效能分别为20.7T、10.3T、5.2T,使用16GB HBM2显存,带宽高达717GB/s,功耗235W。当然,身为专业卡,GTX 1080的一切技术提升它都有(例如:同步多画面投影技术、VRWorks、Iray VR),同时亦强化了虚拟化、Sync II、双路NVlink。注意,这也是NVlink首次在Windows系统上获得支持,之前仅仅用于IBM Power8系统与基于Linux的DGX-1,带宽最高80GB/s。

效能方面,对比上一版Maxwell二代,普遍有30%-70%之提升,如GP100较24GB显存的旗舰M6000提升了30%。

价格方面NVIDIA尚未透露,对手为AMD Radeon Pro WX专业卡。

展开阅读全文

三星Exynos 8895:全新的架构,运行更加高效

全文共 817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三星对于全新Exynos 9系处理器做了预告,暗示其将于MWC之前发布。今天上午,三星官方终于发布了首款9系处理器,正是传言中的Exynos 8895。Exynos 8895定位于旗舰级别,采用自家的10nm工艺打造,8颗核心,自主Mongoose架构与A53架构混合设计,GPU升级为Mali G71 MP20,基带下行速率可达1Gbps,综合表现更加全面。不出意外的话,将在3月发布的三星S8国际版上首发。

根据三星官方给出的数据,Exynos 8895采用最新的10nm工艺,因此核心面积更小,与上代14nm工艺相比,Exynos 8895的CPU性能最高提升27%,而功耗却降低40%。

架构方面,Exynos 8895采用了第二代“猫鼬”架构核心,与ARM高效的A53核心互补,形成4*M2+4*A53的8核心设计,拥有更加强大的性能和更低的功耗。尤其对AI助手和深度学习进行了专门的优化,使用场景更加广泛。内存支持最新的LPDDR4X,存储则支持eMMC 5.1、UFS 2.1、SD 3.0多种标准。

图像方面,Exynos 8895的提升堪称恐怖,GPU采用了Mali G71 MP20,全新的架构,拥有多达20颗的图形处理核心,并支持Vulkan这样的最新图形API,运行更加高效,相比上一代Exynos 8890性能提升可达60%。

基带方面,Exynos 8895应该依旧是香农基带,是继高通X16之后又一款千兆级基带,支持5载波聚合,下行为Cat16,速率可达1Gbps,上行为Cat.13,速率为150Mbps。官方并没有提及是否为全网通。其他方面,Exynos 8895特别加入了对于双摄的支持和芯片级安全加密,由此不难揣测出三星在产品上研发上的最新动向。

可以说,纸面上Exynos 8895有着全面的提升,不出意外将在3月末发布的三星S8国际版上首发,并独享一段时间,而到了下半年,魅友们似乎也有所期待了。

展开阅读全文

家庭异构网络融合:IEEE 1905.1a标准架构详述

全文共 1905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智能电视、手机等终端装置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各种网络技术在家中可说随处可见。透过家庭中的无线网络,在家中将可以更轻松地在自己喜欢的位置使用各种上网装置;有线网络则提供了更高的带宽(Bandwidth)以及质量,甚至是透过家中的插座,都可以利用电力线随时随地使用网络。

上述这些网络技术大众并不陌生,在现今生活也都广泛地被使用,因此也促使电子电机学会(IEEE)开始订定融合这些不同标准的网络技术标准——IEEE1905.1a.

本篇文章将从IEEE针对家庭异构网络融合技术的技术层面开始介绍,亦即IEEE 1905.1a标准架构论述、IEEE 1905.1与IEEE 1905.1a的差异性,并藉由技术面的概述,进而探讨家庭异构网络的发展、应用层面,以及智能家庭异构网络普及之后所面临的挑战。

IEEE 1905.1a标准架构论述

IEEE 1905.1a主要针对传统的数据连接层(Data-link Layer)扩增定义抽象层(Abstraction Layer)的概念,存在于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与网络层(Network Layer)之间,同时也可以称做虚拟媒介访问控制层(Virtual MAC Layer),如图1所示;以下将之简称为1905 AL(1905 Abstract Layer)。

图1虚拟媒介访问控制层

以图2抽像层模型来看,介于上层(LLC)与下层(MAC)之间的灰色区块即是1905 AL,1905 AL融合了不同网络技术,从LLC往下层看,可以透过1905 AL MAC address来识别,亦即利用AL MAC address识别一个1905的装置(以及此装置是否为1905装置)。

图2抽象层模型(数据源:IEEE Std 1905.1a 2014 )

而从MAC/物理层(PHY)往上层看,1905 AL底层包含了不同网络技术的MAC address,其主要利用1905 Interface SAP与底下各个不同网络技术介接(如IEEE 802.1、IEEE 802.11、IEEE 1901、MoCA等),在1905.1a的标准规格中,并没有要求修改底层的网络技术,因此不须要改变任何底层网络技术的行为或是实作方式,也可以与旧有的通讯标准兼容。

在1905的装置和装置之间,则是传送控制信息数据单元(Control Message Data Unit, CMDU)来交换信息,1905 CMDU可以依据1905协议中不同的信息类型(例如Topology Discovery Message、Topology Notification Message、Topology Query Message、Topology Response Message、Link Metric Query Message、Link Metric Response Message等),将信息包在TLV(Type Length Value)中做传送。在信息转送(Forwarding)的功能上,IEEE 1905.1a规格本身并无特别订定Forwarding Entity的行为,而是使用IEEE 802.1 bridge实现。

透过1905 CMDU的交换,可以让1905装置透过群播(Multicast)的方式建立家庭网络的网络拓扑(Network Topology),以及通知网络拓扑的改变(如有新的网络装置增加,或是既有的网络装置脱机),也可以进一步利用单一传播(Unicast)方式询问邻近1905装置的状态(例如邻近1905装置底下有几个网络接口、网络接口的类型等信息),也包含了底层彼此相连的网络接口链接状态(Link State),如遗失封包的数量、传输封包的数量等。

IEEE 1905.1a藉通用物理层技术实现异构网络整合

IEEE 1905.1a工作小组于2013年发行第一版后,随即开始讨论1905.1a修正版,期间开放且接受各方的请求,最后于2014年底发行IEEE 1905.1a正式版,最主要是制定一通用信息藉以支持额外的MAC/PHY异构接口,例如ITU-T G.hn和G.hnem、HD-PLC 3 inside、HomePlug AV2、IEEE 1901.2 Narrow band PLC、HomePNA、MoCA 2.0、ZigBee、蓝牙(Bluetooth)与其他未在IEEE 1905.1中定义的网络传输技术标准,同时提高此整合机制的可用性。以下就IEEE 1905.1a新增加的CMDU,分成上层信息交换、能源管理、通用物理层支持等三大类进行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基于Cloud CO架构的PON场景分析

全文共 3128 字

+ 加入清单

cloudco是下一代Central Office系统,用于支持面向未来的新网络功能。Cloud CO参考架构为SDN架构和NFV架构的组合,通过SDN/NFV等技术,将部分传统网络功能、未来新业务或功能等组件部署在中央机房中类似云基础设施上。

电信运营商希望未来网络具有适应性、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动态性,同时降低成本。 除了减少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外,还需要缩短上市时间。 SDN(软件定义网络)和NFV(网络功能虚拟化)结合通用硬件是业界利用的两个强大的工具,用来优化当前网络。

宽带有线网络,在提供给有线和无线网络服务的常见云平台方面有很大的机会。为了重用核心网络功能并提供最大的融合,CO(Central Office,即中央机房)是提供这样一个通用云平台的最佳位置。运营商将运行具有各种接入技术的单一网络,灵活地部署创新服务,CAPEX和OPEX将会大幅度减少。 随着云平台的灵活性不断提高,预计上市时间也将缩短。

Cloud CO是下一代Central Office系统,用于支持面向未来的新网络功能。Cloud CO内的功能可以通过北向API进行访问,允许运营商或第三方使用其功能。对外隐藏了功能的内部实现,通过提供标准的接口API调用实现更好的通用性、互通性。通过SDN/NFV等技术,将部分传统网络功能、未来新业务或功能等组件部署在中央机房中类似云基础设施上。

Cloud CO可以创建新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可以向第三方提供任何即时服务, 第三方可以轻松插入Cloud CO平台,实现创新的商业模式。

1.Cloud CO架构简介

Cloud CO是专门从事访问和边缘功能的SDN域。 图1说明了Cloud CO实例的边界,及其如何适应运营商较大的整体网络。

图1.Cloud CO的上下文

客户、管理员和其他可能的第三方通常不直接访问Cloud CO实例,而只能通过一个优先级较高的实体,具有更广泛的范围和可见性的上层管理者,并且能够满足多个客户端访问。这个更广泛的范围涵盖给定的Cloud CO域,同一提供商网络中的其他可能的Cloud CO域,非SDN域以及与伙伴运营商或提供商的对等域。 协调所有客户端界面的权限和观点,并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争议,由上层协调者负责。

图2.Cloud CO的参考架构

Cloud CO参考架构为SDN架构和NFV架构的组合,见图2。 NFV部分用于协调和管理虚拟功能及其支持性基础设施,而SDN部分用于管理大部分数据交换平台与PNF之间以及从交换架构进行数据交换平台的交互。为了构建业务部分,包括跨交换机架构的转发,以及配置和设置与PNF和VNF的连接(在NFVI上),交换机结构,PNF和VNF必须协调一致。 图中Cloud CO Orchestrator的作用是中央控制。

2.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应用场景

2.1宽带接入网的网络切片,构建全新的业务批发模式。

随着光纤宽带接入网络规模建设,宽带接入网逐渐演进为承载家庭用户、政企专线、移动基站回传等各种业务种类的全业务接入承载网络。面向不同客户、不同种类的业务,需要支持差异化的服务质量SLA要求,提供独立隔离的业务转发功能和设备管理功能,并规避不同业务运营中由于资源耦合造成的资源竞争和抢占。

基于SDN技术,将单一物理OLT设备在逻辑上划分为多个网络切片,并实现网络切片之间业务资源、业务规划、业务运行、业务维护和切片管理的独立隔离以及差异化设置,从而可以减轻或解除宽带接入网承载全业务时的各种限制,也可以在批发商业模式中提供差异化的网络服务。

图3.宽带接入网的网络切片

2.2宽带接入设备的转发控制分离

采用SDN技术,实现宽带接入设备内的转发功能和控制功能分离,并将部分控制功能通过接入网SDN控制器实现,以此来简化设备功能、降低设备复杂度和功能实现难度。传统ONU中需要支持组播协议栈功能,并按照协议要求运行组播转发表。在基于SDN的宽带接入网中,可以通过接入网SDN控制器统一实现ONU的组播协议功能,并通过OLT实时配置和更新ONU上的组播转发表(如果ONU具备和控制器直接通信通道,可由接入网SDN控制器直接配置组播转发表)。如图4所示。

图4.接入网SDN控制器实现组播功能的流程示意图

传统DHCP的信令处理是由家庭网关发出DHCP请求,经过OLT和BRAS等设备后再发送给DHCP服务器,进行处理。其中OLT可以在接收到DHCP请求报文时,通过DHCP82/60属性,加上用户的线路标识属性,用于后续AAA服务器的认证。在SDN方式中,OLT可将家庭网关发出的DHCP请求报文,通过open flow协议的Packet In机制发送给SDN控制器;控制器中的MAC/IP地址防仿冒功能根据接收到的DHCP请求报文中的MAC地址和/或IP地址检查安全表项;控制器中的DHCP中继功能会在通过检查的报文中添加opTIon属性字段的内容,并通过open flow协议的Packet OUT机制发送给OLT,再相应传递到BRAS进行后续用户鉴权。OLT通过SDN方式处理DHCP报文的示例如图4所示。

图5动态灵活的QoS策略部署

2.3动态灵活的QoS策略部署

传统OLT设备中的业务QoS设置基本都是静态配置,一般采用预定义和规划的方式部署。在业务端到端的QoS保障中,接入网SDN控制器可以按照协同层的业务编排要求对端到端链路中的宽带接入设备实现灵活的QoS模板设置和策略下发。如图 6所示。

图6.动态灵活的QoS策略部署

2.4为分布式边缘计算节点提供网络连接

未来的网络中只有集中的云计算是不够的,一些时延要求低,有本地隐私需求的应用场景需要将集中的云计算扩展到一些分布式的边缘计算和存储节点。比如将人脸识别用于安检:

1)人脸特征信息存储在靠近安检设备的边缘计算节点可以加快识别的速度,防止漏检。

2)摄像头回传的人脸图像采用IPSec等技术加密传输,识别前需要解密IPSec,支持IPSec的虚拟网络功能可以部署在边缘计算节点。

3)出于隐私的考虑,部分客户在云端存储的是加密的特征信息,只授权将解密的特征信息存储在边缘计算节点,云端需要按需推送相关信息到边缘。

接入网SDN控制器可以控制OLT等宽带接入网设备,为这些分布式边缘计算节点提供传感器、摄像头等用户终端的接入服务,同时提供连接上层控制节点,如集中的云存储平台的专线服务。

图7. 部署在OLT位置的分布式边缘计算提升用户体验

3.接入网Cloud CO的演进策略

图8.接入网Cloud CO演进策略

第一步重构:将传统接入机房演进到Cloud CO机房,通过VXLAN等数据中心互联技术与Cloud CO互联。这个阶段AN设备并不一定具备SDN/NFV能力,其主要目标是通过传统AN汇聚用户流量到DC接受进一步的业务控制。

第二步编排:接入网设备支持SDN代理,能够识别SDN标准南向接口控制(如NETCONF/YANG)。接入网控制器,CLOUD CO控制器可以接收编排器控制,具备和Cloud CO及上游网络协同编排的能力,实现业务流的端到端控制。

第三步集中和开放:沿用接入网汇聚后再交换的业务控制逻辑,将转发和控制功能分离,并分析接入网自身优势,如连接相关常在线的业务如vRG,vCPE,vFW等VNF功能虚拟化后建议集中在OLT。OLT和Cloud CO,根据运营商OLT位置的不同,可以采取拉远或与Cloud CO集中放置的方式,即逻辑上与Cloud CO在一起集中部署。同时借助SDN控制器的运用,实现更灵活的开放网络SDN控制器有更全局的把控,连接是控制器自动配置的,不再需要运维人员手动地去逐段网络配置。实现网络灵活开放,用户网络自治,业务精准控制,从而为运营商和用户提供更好的业务端到端编排。

展开阅读全文

开普勒GTX680显卡架构怎么样

全文共 463 字

+ 加入清单

GTX680采用28纳米的开普勒架构,在此基础上,显卡核心频率超过1GHz、显存等效频率达到6GHz,此外显卡还支持动态频率调整和DX11.1技术等。在性能提升之余,显卡功耗却大幅降低,是一款有真正突破的产品。

NVIDIA这次发布的公版GTX680显卡,外观造型仍然是威武中透着灵动的黑绿色调设计,仍然采用大风量、高噪音涡轮风扇散热。但GTX680也首次为公版N卡配备了DisplayPort接口,规格更前卫。

显卡具备DVI+DVI+HDMI+DisplayPort 4个输出接口,第一次为公版N卡带来了DP输出。显卡输出以数字信号为主,更适合高端玩家,更有前瞻性。而且借助这4个输出接口,玩家可以组建4屏显示输出,实现3D游戏+1屏办公娱乐同时进行,尽享震撼大屏体验。

开普勒GTX680显卡是计算机图形芯片巨头NVIDIA的新一代旗舰产品、是当前性能最强大的单芯游戏显卡、是一款在性能、功耗上都有真正突破的产品。NVIDIA借助GTX680显卡实现了架构理念和产品策略的双重转变,这必然会对今后的显卡发展产生转折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x86架构主板怎么样 x86架构主板如何选择

全文共 1071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生活中,电脑成为我们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电脑产品的不断增多,市场上电脑品牌也在不断扩大,电脑型号的不同也就导致配置的需求的不同,不同的配置也会有它们各个方面的优越性,好的配置会让电脑更好的使用,昂达n68pv主板,作为一种和电脑息息相关的配件,它在电脑的运行起到一定的功能,那么,究竟x86架构主板怎么样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就x86架构主板内容和选择做详细介绍吧。

一、什么是x86嵌入式主板

X86指的是american公司为了首块基于16位的就是i8086而转开开发的。从1981年的首台电脑中的处理器(i8086)使用的也是x86的指令。同时往往将x86指令集和x87指令集都会称之为x86指令集,是以电脑中为提高浮点数据处理能力而增加的X87芯片系列数学协处理器则另外使用X87指令。除了美国的因特尔公司外,像AMD和其他厂家也陆续地生产出可以用x86指令集的处理器。这些厂家生成出的cpu良好的运行因特尔处理器开发的多种软件,在行业里称这些cpu为英特尔的兼容产品。

二、怎么选择

x86架构主板可分为三点。

1、首先是针对芯片组。

X86架构的CPU有分为消费类和嵌入式类的,而CPU的三大厂家INTEL,AMD,VIA 每年针对嵌入式的产品都有固定型号的芯片组推出,因此选择的余地不是很多。差不多选择了品牌,就选择了对应的型号。2010年INTEL主推的嵌入式芯片组就是pinveiw 系列CPU+ICH8M南桥,嵌入式芯片他们本身就是针对瘦客户机这个行业设计的,低功耗,低成本,以及更长的供货周期。而像酷睿双核啊,或者i7等等,都是属于消费类的。

2、针对外围接口的芯片。

要满足一些要求,比如在芯片要满足我们功能的需要;芯片的总线借口桥片要得到支持;在行业通用而且是刚刚开始推出的;生产方提供稳定性能的驱动以及芯片有良好的技术支持;价格要适中,性价比要高。

3、针对DC-DC电源控制芯片的选择。

芯片组的输入电压要满足我们所能提供的电压,并且能够生产出我们所需要的电压;电源芯片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选择好的厂家非常重要;在价格适中的基础上,在一些参数上要转换成效率,比如电源转换效率,是否集成MOS管,最大过流能力,等。

都说好的手机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的精美,还需要良好的性能还有使用效果,电脑也一样,作为一部由许许多多零件构成的电脑,內置配备的好用将决定一台电脑的运行效果,x86架构主板,作为电脑配件中性能还有运行上都相当不错的主板,相信上面对x86架构主板内容和选择的详细介绍能够对你了解主板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首席架构师揭秘“国家队”牵头的BSN究竟是什么?

全文共 4701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 | Aholiab

编辑 | Carol

封图 | CSDN下载自视觉中国

马晓军:现任北京红枣科技有限公司CTO和区块链服务网络BSN首席架构师,曾在浪潮和大展核心部门承担主力研发工作。具备十余年系统开发、技术架构设计和项目管理经验。作为资深架构师,参与过二代货发发行库、智慧城市五源计划、区块链服务网络BSN等相关项目。

BSN底层架构“揭秘

CSDN: 请介绍下BSN项目建立的初衷、经过及近况。

马晓军:最初起因很简单也很直接,五源计划项目的缴费链应用在部署时我们调研了国内的几家BaaS提供商,三个节点的生产环境每年的运行成本几乎都在十万以上。这对一个初期投入运营并发交易数低于10TPS的应用产品来说太贵了。传统BaaS平台虽然降低了区块链应用部署、运维的技术门槛,但也在一定程度挟持用户部署需求,不利于区块链技术大范围的使用和普及。我们希望能找到并提供一个低成本部署的解决方案让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甚至学生在内的个人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创新、创业,从而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

BSN已经集成了Hyperledger Fabric 和FISCO BCOS,正在做Fabric国密、百度XuperChain的集成,还有后续CITA等多个框架的集成。BSN国际网公测版本已经发布,我们会陆续在国际官网和国际节点上适配支持以太坊、EOS等一些公链,为DApp开发者提供高性能、高可用的公链节点接入服务。

CSDN:在您看来区块链平台的底层架构设计与其他平台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在BSN平台上如何体现?

马晓军:首先是理念的不同,BSN的核心理念是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使用的区块链公共基础环境,提供整合了多种云资源、底层框架、运行环境、密钥管理、开发SDK和网关API的一站式区块链部署和运行服务。开发者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在服务网络上便捷地部署和运行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应用。不论底层是否异构,服务网络上所有的应用链均可以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带来的是类似互联网上快速搭建网站并高效互联互通的优质体验。

从底层架构来讲,BSN采用更细颗粒度的多应用共享运算资源的方式,来降低区块链应用服务运行的成本。简单地说,在BSN上多个开发者部署的不同区块链应用可以部署运行在同一台主机的区块链节点上,相当于共享同一台服务器。而大部分的BaaS平台多是通过分配独立主机资源服务器资源来部署应用服务,忽略了应用服务的实际计算资源需求造成资源浪费也提高了客户的部署成本。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在能够满足应用服务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在BSN上部署应用服务的成本会更低。就像在一台电脑运行10个应用和10个应用必须分别运行在10台电脑相比,前者的成本肯定是低的。

BSN架构图

BSN是基于互联网来搭建连接不同云服务和IDC的区块链公共运行环境,其他平台多是基于云服务商的云服务的内部局域网络来组建区块链运行环境。

从底层框架的角度,目前大部分的BaaS平台一般都会有选择的集成一个两个开源或自家的区块链框架,而且搭建的区块链运行环境是独立运行的。服务网络的核心理念之一是支持尽量多的区块链底层框架。目前区块链技术还处在早期阶段,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服务网络为所有底层框架建立一个良性发展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底层框架方持续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所有适配到服务网络的框架并不是简单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区块链服务网络底层框架适配标准》,在密钥算法、CA管理、应用链管理、智能合约管理、交易接入等方面进行统一。

再有一个不同是多门户,也就是BSN赋能平台的这部分。一般来说,其他的区块链平台是封闭的,仅销售平台本身的资源,也不会将BaaS能力输出给第三方。BSN提供这种服务—通过BSN赋能平台把区块链应用服务的发布能力开放给第三方,让第三方门户能够使用BSN的部署资源向其用户提供区块链应用部署和运行服务能力。

特别是面向有开发者资源的门户,以CSDN为例,作为中国专业的IT技术社区聚集了大量的技术开发者。如果CSDN集成了BSN赋能平台,开发者就可以直接在CSDN平台内选择BSN的城市节点资源部署区块链应用,这些应用部署信息通过赋能平台传给BSN的运维系统并由其调度各个城市节点的节点管理服务完成服务部署工作。对于CSDN平台方来说,实际上是向CSDN的用户输出了区块链的部署能力,实现类似于BSN门户的功能。

CSDN:作为BSN的首席架构师,BSN架构的设计遵循了哪些原则?

马晓军:在架构和实现上主要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

简单易用,实现自动化配置、部署区块链应用服务,管理维护记账节点,提供区块链全生命周期管理;

安全可靠,以加密技术为基础,实现完善的用户身份认证、CA管理、应用权限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隔离机制;

成熟先进,区块链服务网络采用多领域的成熟技术搭建,从分析企业应用的典型用例出发,来设计系统功能特性和基础能力服务,确保服务网络提供的基础功能服务具备普适性,适应广泛的企业需求;

模块化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将节点资源管理、底层框架适配、应用链管理、节点网关、CA管理、权限管理、运维管理与监控等功能模块分开设计实现,通过定义清晰的模块接口服务实现模块间的松耦合,以获得整个系统良好的可扩展性。

合作开放,任何云服务商、底层框架商和门户商在符合服务网络协议标准的前提下,均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或退出服务网络。

CSDN:在架构的搭建中遇到过哪些技术挑战?

马晓军:前面提到的BSN基于运算资源共享承载多个应用服务,这种模式下的对基于不同区块链框架的应用服务的运算和网络资源使用进行准确的计费计价技术实现是一个难题。从商业逻辑上很容易理解,多个应用跑在一台机器上,肯定比一台机器跑一个应用要便宜。

但是这20个应用跑在一台机器上,要很准确地度量每个应用的费用就比较难做到。拿流量计费来说,传统的BaaS平台的应用服务与主机是一对一部署,通过对主机的流量统计即可准确的计费,但在BSN上往往是不同发布方的多个应用服务部署在同一个主机上运行的一个底层框架的服务实例中,这就需要我们能够针对不同框架的不同应用通过底层框架节点通讯数据报文以及网络传输的数据包才能比较准确为应用流量进行统计和计费。而对主机的CPU和内存计算资源的准确计费和定价则更加复杂。

BSN的多框架适配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去深入研究各类不同的区块链框架的运行机制,并结合BSN的商业模式来定制与底层框架的适配。

异构的节点服务商资源设施的部署兼容、规模庞大的公共城市节点滚动更新部署和跨多家电信运营商间的互联网通信延迟等也都是服务网络运维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国家队卡司,如何打造超级区块链服务网络?

CSDN:BSN涉及到国家部委和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它们之间的分工是怎样的?

马晓军:红枣科技主要是在做BSN的底层框架适配、城市节点运行管理、城市节点网关相关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工作。中国银联电子支付研究院负责BSN的基础能力服务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中国移动设计院负责BSN城市节点入网管理系统、BSN城市节点组网规划和网络安全设计和建设工作。各个底层框架开发方,如微众银行、百度、海南链火、溪塔科技等负责底层框架适配的定制开发工作。

CSDN:BSN在异构区块链间的跨链机制是怎样的?

马晓军: BSN在与边界智能合作研究将其IRITA框架集成到BSN,以支撑开发者的应用链之间的跨链访问与互操作。其次,开发者的链下业务系统通过BSN的城市节点网关,在获得应用发布者的接入授权的情况下同时访问和操作多个区块链应用链,可以实现基于链下中继的链间数据互通。

CSDN:BSN的安全机制/加密算法机制是怎样的?

马晓军:当开发者在任何 BSN 门户内发布一个应用链时,有两种应用接入密钥模式可供选择:「密钥托管模式」或「上传公钥模式」。密钥托管模式是用户委托服务网络生成密钥,由用户在BSN门户内下载后使用。上传公钥模式是由应用链用户在本地生成密钥,再将公钥通过BSN门户上传,然后使用私钥进行交易签名连接城市节点网关,完成应用的接入鉴权。

密钥托管模式比较方便,但上传公钥模式更自主化,具体使用哪种模式完全由开发者自行选择设定。对已经发布的应用链,开发者在设置用户交易密钥时,可以为整个应用链设置一个统一的密钥,供所有接入用户使用,也可以为每个用户设置单独的用户交易密钥。密钥设置的模式也分为密钥托管模式和上传公钥模式。与应用接入密钥不同的是,城市节点网关提供了用户交易密钥的管理接口,不需要开发者和用户在BSN门户内另行设置。

此外,开发者在发布应用链的智能合约时,可以将智能合约内的方法自由组合成各类角色,每个角色拥有调用一个或多个方法的权限,例如:有些角色可以写入数据,有些角色只能查询数据。当用户加入应用链时,可以被分配一个或多个角色。这些角色和对应的权限信息存在于权限链内。当用户的业务系统通过网关接入该应用链时,只能执行所分配角色允许执行的功能和数据权限。

开发者可以在智能合约的编写上进一步控制交易和数据处理。即使两个用户拥有同一个角色的权限,也可以在智能合约代码层面定义这两个用户可以查询和执行不同的数据交易操作。

以上几种机制在应用链数据安全方面形成服务网络的完整体系,既保证了数据的绝对安全,又让开发者有足够的空间根据业务需求设计自己应用链的安全机制。

BSN与区块链应用

CSDN:目前BSN上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应用?

马晓军:从内测到目前的商用,BSN内已部署了近两百个区块链应用,其中如1call居民公共积分管理、公共数据安全共享服务、智慧消毒监管平台、政务融合链、电子合同管理、政务存证、商品溯源等区块链应用,覆盖了不同的行业。

BSN的发起方基于BSN核心技术,推出了针对行业专用网络的BSN区块链专网。区块链专网基于政务、金融、电力等专用网络环境搭建,建成包括底层区块链基础设施网络、配套的管理平台、运维平台和应用门户等在内的区块链基础环境平台,同时汇聚了各类行业专业公司的公共健康管理、数字存证、公共安全证据监管、民事登记、政务信息互通互信等政务民生区块链应用产品,为地方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和传统业务系统区块链改造赋能。

CSDN:未来1-2年,区块链应用会向哪些方面发展?

马晓军:个人认为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信用证、支付清算等金融领域和选举投票、福利彩票、公益慈善公共事业领域或许会最先成熟并发挥巨大应用价值。区块链可以在技术上解决选举投票、福利彩票、公益慈善过程中的透明和公开问题,避免结果被外界人力干扰,保证结果的公正。

CSDN:你的区块链技术成长之路是怎样的?

马晓军:我是从比特币、以太坊开始了解区块链的基础知识、技术架构和运行机制。在BSN的建设过程中对Hyperledger Fabric, FISCO BCOS,XuperChain有过比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对于入门区块链的开发者,我推荐先从技术社区广泛的搜集区块链的基础知识资源并进行大量泛读。然后再选择一个区块链框架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要熟悉一个框架,可以从框架的官方文档资料入手,理解基础名词和概念,根据这些补充自己缺少的知识点。进而通过精度细读掌握框架的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比如:安全控制、密码算法、交流处理流程、同步机制、共识机制、区块数据结构、状态数据库和智能合约语言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项目实践,由问题驱动进一步的去学习和研究框架的实现代码。对于区块链应用开发者,精通相关框架的智能合约语言、合约SDK、合约开发模式、合约部署机制、框架cli SDK等都是必须的。

展开阅读全文

详解加密货币机构市场架构与资产类型

全文共 4323 字

+ 加入清单

在比特币诞生的第 11 个年头,虽然加密货币这个概念仍然没有被所有人接纳,但这丝毫不妨碍这种新共识正在全世界快速蔓延。经历了数轮牛熊交替,尤其是 2017 年底那波历史级的大涨过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个新兴市场,而近两年的市场的快速增长也让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机构为之侧目。

类似 JPMorgan、富达等在内的传统金融顶级投资机构涉足加密货币领域的消息已不必赘述,而格林威治联合会在今年年初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 774 名机构投资者中有三分之一都已经开始投资加密货币或相关衍生品。而尚未涉足加密领域的机构受访者中超六成确信加密资产未来必将在其各自的投资组合中占有一席之地。

最近因为业务原因,笔者一直在接触全球范围内想要进入币圈的传统金融机构,以及那些想在原有业务基础上拓展金融业务的币圈原生机构。在交流的过程中,一些对机构市场架构的看法引起了不少共鸣,就此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朋友看到,也欢迎大家交流。

谈到币圈市场架构,大家第一反应一定是交易所。但这个系列的文章,主角都不是交易所,应该说不是狭义的交易所。

本质上,狭义的交易所在市场机构中的角色,就是一个流动性池。从池子的角度出发,最简单可以把所有参与方分成两类,从池子拿流动性的(Taker,比如想要配置 BTC 资产的传统机构)是一类,注入流动性的(Maker,比如做市商)是另外一类。当然,Taker 机构,在某些时候会下 Maker 订单,比如在交易体量大的时候,会通过算法交易系统,把 Taker 订单,拆成 Maker 订单,但相较于专业的做市商机构,Taker 机构的「Maker 订单」数量基本可以忽略,所以仍然把这些机构归类到 Taker 一方。

池子的目标是让其自身的流动性,能够满足 Taker,以及为 Taker 提供金融服务的服务商的流动性需求。说直白些,Taker 想买就能买到,想卖也就卖掉。

当然,币圈由于总体规模确实比较小,导致交易所被迫从狭义走到广义,不得不横向扩展来变大,所以币圈交易所其实做了很多传统交易所外部的金融服务的事情。借贷这些就不用说了,每个大所标配一个矿池,有些还要做起了基金的事情。但其实这些都基本可以当作交易所母公司下面的一个个子公司,而每一个子公司,都需要和市场上别的同类型的非交易所系的公司竞争。

另外补充一句,可能圈内小伙伴不会把矿池和金融业务联系起来,但其实矿池业务本质上就是把矿工的算力,也就是投资者的资产,集中托管获取利益之后再分配的过程,所以从资产的角度来说,矿池就是一个以技术为导向的金融服务机构。未来针对挖矿相关金融服务的时候,会再展开。

这个系列文章的主角,正是这些使用池子的投资机构(买方),金融服务公司(卖方)以及托管行。即使这些公司可能是交易所的子公司,后续文章里,也会把他们拿出交易所的范畴,作为独立的主体来分析。

对于币圈「老人」来说,尤其是那些长期围绕大客户 / 机构开展业务的小伙伴们来说,相信普遍能够感受到,与早期币圈基本都在聚焦散户不同,现在币圈已经越来越重视服务机构了。

国内来说,从 19 年开始,国内 Babel,Matrixport 这些主要针对大客户 / 机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正在逐步壮大。欧美市场由于合规程度更高,所以市场起步地更早,早在 17 年就已经有一批帮助投资机构入场的 OTC 流动性提供商,比如传统市场老牌机构 JUMP,以及 DRW 旗下 Cumberland 都在早期就提供相关服务。再到最近,有些自营 / 资管交易背景的公司已开始提供结合衍生品的结构化产品,有些矿圈服务背景的平台公司则开始为矿业客户(对比传统市场的大宗贸易商)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这些都说明了机构市场,以及深度的金融服务,已经开始了。

和其中一些公司的核心小伙伴深入交流下来,大家有一个共识:CeFi,就是在抄传统金融市场的作业。当然细节上,肯定有很多不同,比如资产不同,全球联动性更强,有新的技术作为支撑。但本质上,如果从金融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所谓的 CeFi,就是把数字资产当作一个新的资产类型,套用到了传统金融市场中股票,黄金,大宗商品等成熟的玩法之上。

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DeFi 也是抄作业,只不过 DeFi「公司」的组织形式更区块链化,也叫社区化,相对来说更加透明,但金融的本质没变。无论是 DeFi 借贷的爆仓,AMM 的报价逻辑,都是传统金融市场成熟了很久的东西。

简而言之,从市场的发展轨迹上来看,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是,5 年后的币圈的市场参与方的总体架构,基本可以和传统金融市场的架构一一映射。

当然,考虑到传统金融市场的规模,以及传统金融市场上百年的发展时间,毫无疑问这个作业量是非常庞大的,但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仍然拥有大量的机会。

因此,笔者希望这一系列的文章,可以让有传统金融背景的币圈新人,快速了解传统机构和币圈机构的映射关系;同时还可以让没有传统金融背景的币圈老人,能够深入的理解金融业务本质。

首先,整个金融市场回到根本上就是资金和资产的相互需要。资金希望投到好的资产上,完成增值。资产需要更多的钱,来完成想要完成的目标。

举个例子,互联网创业者当创建了一家公司,他就等于创建了一个资产,创业者需要做股权融资,获得资金,来完成自己的业务目标。风险投资公司,就是常见的对应这类资产的资金方。这种资产形式,风险高,不保本,但收益也高。再举一个,股票交易者希望能够拿到更多的资本金来交易,就可以选择支付固定利息来借钱,从而加大资本金。这个股票交易者就创造了一个固定收益资产,风险低,保本,支付固定利息。

后续的分析也主要会从资产出发,以下列举了币圈主流的资产类型:

底层资产

币资产。大到 BTC,小到各类山寨币,相信币圈从大佬,到新手投资者,多少都投资了这类的资产

矿机资产。也是一种可以享受某一类 / 几类币种增值的手段,但因为还涉及到算力,相对复杂。投资者期望上,希望可以以更低的成本,在一段时间内,获得 BTC 等币种。此外,矿机本身也有二级市场交易价格,虽然流动性较差

上层资产

定义「上层」,因为此类资产是底层资产的封装。这类资产的运营方会吸收资金,再把资金进一步投资到底层资产上

Beta 基金资产

简单的 Beta 基金,比如 BTC 基金,N 倍杠杆的基金等,让投资者只需要投资这个基金,就可以享受 BTC 的增值,免去自己管理钱包,私钥等。美国的合规 Beta 基金 Grayscale 的相关基金规模已经超过 50 亿美金

复杂的多币种混合基金,也叫 Smart Beta,一般会先拟出一个指数规则,基金管理人希望对应规则下的指数可以超越比如 BTC 的表现

绝对收益基金资产

和 Beta 基金最大区别在于,绝对收益基金(对冲基金)资产的投资者希望无论市场如何变化,都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以市场中性策略为主,如做市策略,套利策略等

FOF/MOM 基金。考虑到市场上有多种绝对收益策略,募资能力强的机构,会把资金分散配置到多家擅长不同策略的对冲基金上,也就是 Fund of Funds, Manager of Managers,两者略微不同,后续再展开

借贷资产

投资者期望能够获得稳定的固定收益回报

考虑到目前行业内主要还是以交易 / 投资场景为主,借款方的最终还是将资金投入到了底层资产上衍生品资产 / 工具

衍生品展现形式有期货,期权,互换等,也分为场内,场外交易

无论那种形式,目的都是改变其他资产的收益曲线,比如通过牺牲一部分的潜在收益可能性,换来更低的风险。双币理财,0 息借贷等结构化产品,都是围绕着这种底层资产+衍生品,从而创造的新收益曲线

考虑到即使在传统金融市场上资金和资产的转化就很微妙。比如一个股票公募基金,对于资金方来说,是一种可以投资的资产。但同时,这个公募基金也是某一只股票的资金方,此时这个股票是资产。所以上述的分类一定有一些可以斟酌的地方,主要以不影响理解为目的,故不深究。

谈到衍生品,必须要先提一下「机构间交易市场」,它在行业架构中的位置,其实和交易所是在一个类别,只是它的参与方基本都是机构,所以这个市场的参与的人数远小于交易所用户量,但每一单的订单量大,并且订单一般非标准化,典型的就是做场外衍生品的 Paradigm。具体在展开衍生品资产的时候会具体分析。

后续系列文章,会挑选其中一些资产,根据以下的分析角度,做深入的解析,

资产规模

每类资产的上下游,服务机构

主要参与公司

对标传统市场

针对上下游中有代表性的角色,进行业务模块的拆分,以及运行业务所需要的人员配备

其中,业务的环节拆分和对应的人员配备是笔者最近和币圈原生的一些机构分享最多的模块。因为币圈大部分有资源的原生机构,对传统金融市场以及具体的金融产品的理解都还相对欠缺,所以期望可以通过这个系列文章,推动整个市场架构的加速健全,帮助数字资产逐步出圈,承载更多的价值。

当然,除了在分享对市场架构的宏观及业务的微观上的理解之外,笔者也希望能够为行业的基建打下基础。无论哪一类机构进场,除了要有人才来制定顶层的产品架构,交易,风控,流程管理等框架,随着管理规模的变大,必须需要一整套完善成熟并且深度适配业务线的信息化系统基建来支撑整个框架。

那么既然投资机构和金融服务机构都在抄业务层面的作业,自然就需要一个既懂得传统金融体系,又熟悉币圈的金融产品及交易市场的公司,来抄对应的基建层面的作业。1Token 作为一家有着 6 年币圈量化交易背景的技术服务商及经纪商,在币圈的场内外报价,交易,风控,清算(所有金融机构的必备的大模块)等币圈大资产管理系统及服务上,有着大量的积累。目前服务了包括币信,Babel 金融,BitLink Capital,以及 1000+专业交易客户,对接全球 50+交易所(包括 DeFi 交易所)/ 托管行 /OTC Trading Desk,承载近 10 亿 RMB 的资产规模,及每日 10 亿 RMB+的交易量。

1Token 通过对币圈各机构业务线深入的理解,将报价,交易,风控 / 合规,清洁算等模块根据业务特点做组装,提供面向机构的入口级一站式资管系统解决方案,让金融机构只需要配备相关人员,就可以快速上线及迭代各类买方的投资业务,卖方的金融服务业务,以及托管行的业务。让金融机构可以真正将精力放在高附加值的业务核心上。

1Token 币圈资管系统的定位关键词

机构的入口级资管系统提供商

覆盖币圈各大类资产,及对应场内外各类交易场所 / 对手方

支持报价,交易,风控,清算等大模块

覆盖买方,卖方,托管行各类场景

撰文:大门,1Token 与 BitLink 创始人兼 CEO

展开阅读全文

一文了解分布式存储世界中的坚定逆行者—DxChain的新式架构和生态理念

全文共 4973 字

+ 加入清单

编者按:Filecoin上线后争议巨大 ,经济模型尤其成为众矢之的。达瓴研究院的某同事在两年前曾经买过一台矿机,本来指望着这个暴富结果,发现可能要一年之后才能回本。这么好的赛道难道就没有一个好的分布式存储的项目,没有好的经济模式吗?我们发现在众多分布式存储项目中,只有少数几个能够让矿工的利益逐年增长。DxChain有一个比较成功的代币设计,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项目能够为分布式存储行业正本清源,不再像我们的小编一样指望着一台矿机一夜暴富。

Enjoy:

自IPFS以来,区块链创业者一直都在从不同的角度切入,进行着分布式存储领域的探索,IPFS虽然提出了分布式网络的内容传输的基础协议,但不支持数据加密;Storj本质是中心化的结算方式,网络支持AWSS3的7个最核心的API,框架内可以进行:存储数据;检索数据;维护数据;支付费用,但却很少提及区块链技术,SiaCoin面向P2P企业级云存储,主网支持智能合约的自动执行,没有共识机制,本质是点对点的合约执行程序。

后有Yotta Coin采用DAG(有向无环图)网络架构兼顾了去中心化和效率,但却在安全性方面不如区块链网络稳定,存在一定的隐患;BTD则采用另一种高效的PoS(权益证明)共识机制,实质上是将一个中心节点升级为可数的几个节点,本质并不是去中心化的解决方案。

资料来源:Storj、SiaCoin、Yotta Coin、Filecoin、BTD、DxChain官网,达瓴智库整理

那么理想中的分布式存储公链兼具的功能:去中心化、高效、保密、最少冗余、有效激励,到底该以怎样的方式实现?以上提到的各大项目早已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但一开始的架构设计决定了这个项目能走多远,某些没有被实现的功能,在以后的升级中也可能会存在很大的瓶颈。分布式存储领域第一个采用DPoS共识机制的存储公链,DxChain或许给了我们一个可能。

DxChain技术白皮书是在2018年2月16日大年夜完成,初八完成了基石轮融资,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陆续又有四十多家投资机构参与。2018年8月,DxChain完成公募,DX正式登陆三家交易所,成为诸多交易代币中的一员。

从DxChain的发展路径来看,三管齐下直击痛点,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完美的分布式存储公链的雏形:(1)主网设计采用DPoS共识机制,可以兼具去中心化和高效,Off-chain技术,将用户数据之间的加密、解密等操作运用离线算法,进行离线运行,只将最后的结果上链,大大降低了链上数据的冗余量。此外,为了方便开发者,DxChain还兼容以太坊,可以保证以太坊上DApp的无缝迁移;(2)DPoS共识机制下的新经济模型,可以智能调节每年的铸币量,进而调整超级节点的收益率,保证超级节点的合理收益率(不低于7%),从而实现对超级节点有效的激励;(3)逐步延伸一个集分布式存储、传统项目链改、defi三位一体的生态圈,在重构新经济的同时赋能传统经济,实现消费者、受益者的二合一的良性生态循环。

下面我们就这三方面来一一阐述。

1、 兼具去中心化和效率的DPoS共识机制

2020年1月13日,DxChain开启了第一阶段的主网试运行和DPoS质押投票。

DPoS的基本理念是节点将手中的资金作为股权投资给少数信任的节点来代表其出块,使整个网络分布有集中也有分散,更为民主和高效。

DxChain设计的DPoS共识机制有21个超级节点轮流打包,每个块的出块速度恒定为8秒。假设最新的一个区块由超级节点A来进行打包,那么下一个区块就是由B来打包,再下一个由C来打包,以此类推。只要保证有2/3的节点数再加1个节点(2/3*21+1=15个超级节点)在线出块链就能正常运行,如果不够,DxChain网络将提前结算、重新选举。

为了保证超级节点选取的公平性,21个超级节点由程序从所有候选节点中随机选出,每24小时选举一次。超级节点的竞选门槛是需要节点质押4000万个DX,无上限要求,另外包括其他节点投票,节点获得的总票数=自身质押数+所有矿机投票总数,获得的总票数越多、被选中的概率也就越大。但由于超级节点的选取算法随机,持票总数排名靠后的节点依然有机会被选为出块节点。

为了保证更多的备选节点被选为超级节点,DxChain超级节点的个数会随着备选节点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备选节点突破60、90、120个时,超级节点会相应从21增加到33、66、99个。

2、保证不低于7%收益率的新经济模型

超级节点和存储节点有各自不同的分工,超级节点负责打包生成区块,直接获得奖励,然后根据超级节点和存储节点之间的利益分配比例(不同节点制定的激励机制有所不同),将已经获取的出块奖励分配给为其投票的存储节点。目前,大部分超级节点自身分配30%,存储节点分配70%(均值)。当然也有部分超级节点选择只给自己分配20%或者更低,出让更多利益给存储节点,来换取存储节点的投票。

为保证节点收益率,质押越多、回报越多,每年的铸币量会随质押总数的提升而自动调节。智能调节铸币量以保证超级节点的收益率,目前的设计是不低于7%。

如上图所示,横轴表示质押的DX数量,从100亿到400亿,纵轴代表回报率。在100亿质押时,铸币量是10亿,那么回报率是10%;从105亿到145亿时,如果铸币量恒定为10亿,那么回报率会变低,在145亿质押时,回报率是6.9%。但当回报率低于8%时,这个经济模型不是特别有吸引力。但在DX新的算法和模型下,当质押量达到150亿的时候,链就会感知到并将铸币量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自动增加3.5亿,即按照每年13.5亿的铸币量向外放币用来激励矿工和节点。

在此基础上,当质押总量在150亿的时,年回报率变成了9%;160亿时,年回报率为8.44%;170亿时,回报率为7.94%;到达195亿时,回报率为6.92%,再次低于7%。但每当质押总量增加50亿就将触发铸币量下一个台阶的增长。因而,当质押总量达到200亿的时候,铸币量增加到16.5亿,回报率也随之变为8.25%。

同时,区别于传统区块链经济模型,该模型具备两个维度的智能判断:如果质押总量从200亿减少到150亿,那么铸币量也会自动收缩到13.5亿,可以根据当前网络的质押量自动调节铸币量和回报率。

此外,DxChain通证的总发行量是1000亿枚,每年的铸币量来源于其中45%的生态与挖矿分配,因此铸币量改变的只是DX币的年投放速度,并非总发行量的增加,而不会对币价造成大的影响。社区共同的目标是争取更大的奖金池,所以投资者也无需担心因铸币量的增加而带来的通货膨胀。

3、逐步延伸三位合一的生态圈,重构商业模式

在生态治理方面,DxChain希望逐步延伸一个集分布式存储、传统项目链改、DeFi三位一体的生态圈,在重构新经济的同时赋能传统经济,实现消费者、受益者二合一的良性生态循环。

关于生态,DxChain可以无偿支持驼友创建公司落地生态项目,愿意帮助传统项目转变为“区块链+”,让每个项目做得更好;DX的生态落地可以帮助驼友已有的公司进行定制化数据上链的链改工作,建立传统项目和区块链相结合的生态体系。

DX社区中100万,甚至300万的社区驼友,是吸引商家给予用户DX激励的动力。用DX在中间作为链接,打造商家消费流的循环,币价的涨幅也会影响着顾客的增长。区块链组织式的构架,可以让商家和顾客形成共赢,接下来,我们仔细讲讲DxChain生态搭建的三部曲。

(1)、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是DxChain基本的业务支撑,DxBox是DxChain开发的区块链存储应用DApp,使用了委托方和供应商的模型来进行文件的存储和传输,从测试运行数据来看,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均可达到99.9999%。在这个模型里,委托方是一个节点,也是数据传输服务的需求方,供应商则是用闲置的磁盘存储空间来提供数据存储服务的节点,并以此来赚取佣金(DX),要成为供应商,节点必须进行广播,委托方会从区块链上得到广播信息,存入自身数据库中。

DxBox分布式存储解决了中心化存储方式下数据存储昂贵、各数据中心之间相互孤立、数据易于被攻击、泄露、滥用等痛点,将数据的支配权还给所有者,通过共享存储空间,数据所有者还可以通过分享数据而获取收益,存储节点可以通过共享存储空间而获取收益,需求方、供给方、受益人三者合一,让数据的存储、使用变得更加便利、经济和高效。

但DxBox主要服务个人,目前DxChain正在开发面向企业级的存储服务,企业只需要买一个服务器,DxChain可以帮助企业做存储,并且还可将未使用的存储空间分享给他人,一次投入即可拥有属于自己的“阿里云”,在节省大量成本的同时享有收益。企业存储服务预计今年年底交付,未来在存储的基础上,继续在链上延伸计算功能。

在存储方面,DxChain希望打造一个集个人、企业用户为一体,并整合存储和计算功能的分布式存储生态系统。

(2)、分布式电商

分布式电商区别于传统电商的最大特点是商家和用户之间的直接点对点交易,无需通过第三方。除此之外,DxChain还给商家和用户提供以下两个服务:一是,每个用户都有一个以自己手机号为载体的钱包,支持用DX币进行交易和结算;二是,用户每完成一笔交易,可同时获得商家自定义的返还积分,而积分可以兑换为DX币,可用于再次消费。DxChain可以通过分布式电商,为社区内2万多用户、100多个项目提供服务,让消费变得更加经济、快捷和方便。

不论是开养生馆,花店,理发店或餐厅,都希望把小企业搬到链上来,用DX实现激励,加固社区生态、DX浏览器和社区金库。同时也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数据存储难,数据隐私泄露,数据被人利用的问题,努力将DX生态与传统生态相结合。

DxChain链可以结合餐饮店、养生馆、花店、健身房等所有你能想到的传统电商的项目。假如张总开店卖保温杯80元,然后同意给予用户30元等额DX的回馈(用DX来抵折扣,相信用户会选择要DX,并非要折扣),以此吸引客户来一直在此消费,DX的盈利也会让用户满意开心并形成良性的商业循环。或将张总的店与附近花店、理发店打通,打破封闭式的商业格局,使客户可以在不同的店家使用DX回馈,互联互通,从而形成更好的商业生态。

并且交易即时即刻到位,没有中间商的参与,店家可以减少中心化交易里的手续费,不拖欠不扣押基金等,不影响小本生意的周转,让电商生意更加通畅。此外,区块链世界的电商没有开店费用,不需要支付额外的入驻或者加盟成本等等,帮助小店解决问题,致力于打造区别于淘宝拼多多这种中心化电商。

再以花店为例,顾客去花店买花,假设,一束花100块钱,花店老板可以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设定,每消费100元,返还100积分,1个积分可以兑换1个DX币,那么顾客在消费了100元买到一束花的同时,还获得了100个DX币。获得的DX币,可以继续用于花店的消费,也可以用于DxChain链上其他商家的消费,比如去养生馆、去健身房健身等。消费者在消费的同时,也成为了受益者,如此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3)、DeFi项目

DeFi项目是DxChain提供给生态社区的配套金融服务,主要解决链上项目的资金周转问题。现在很多DeFi项目都在以太上开发,由于网络的聚合效应,DeFi项目与以太坊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生性,所以未来DxChain链上做DeFi项目的规划逻辑是在以太上发行资产,映射到DxChain主链,希望能以此种方式完善主链上的金融服务。

总结本文,我们主要介绍了DxChain业内独创的DPoS机制和具有智能调节作用的新经济模型、以及生态搭建。展望未来,DxChain会不断的在存储方面发力,在完善个人存储链的基础上延伸企业用存储,企业级的存储服务预计可在今年年底交付,此后还将不断完善计算功能,在分布式领域做到稳扎稳打,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DxChain生态圈,逐渐向分布式电商、DeFi领域进行推进。

回归到DxChain的愿景—做真正的分布式存储,这即需要底层公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高效、保密、最少冗余,需要有设计合理的经济模型保证收益,达到有效激励,加上社区维护和新商业模式的探索,道阻且长,却是未来分布式存储世界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如何建立自己的区块链架构?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通常,在尝试构建自己的区块链体系结构时,遵循以下概述:

一、设计前端:

前端基本上代表了用户界面。因此,可以像使用HTML代码那样编写和放在一起,就像设计网页一样。

二、构建后端:

后端代表区块链网络的数据库部分。这通常包括诸如智能合约之类的功能,有时甚至包括分散的应用程序或dApp。区块链智能合约通常使用Solidity编程语言编写,但也可以使用Simplicity,Serpent,LLL等语言编写。

三、使用SDK(标准开发工具包)整合高级功能:

开发人员经常使用容易获得的SDK引导其区块链解决方案。这种套件的一个例子是uPort。在构建自己的区块链架构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的其他工具如下:

一个客户:

使用以您选择的语言编写的以太坊客户端可以帮助创建各种实现。这些客户端通常以Python,C++,Haskell,Go等语言提供。

1、使用交互式控制台进行调试:

调试和节点配置任务是构建自己的区块链的重要方面。安装GoEthereumJavaScriptConsole可以非常有效地进行必要的更改。

2、使用测试网:

与其花费时间,金钱和能源来下载整个主网络,不如利用本地测试网络来初步试用其架构。使用Geth是最简单的方法。

3、使用Solc编译器:

使用编程语言编写智能合约后,将使用Solc编译器将整个程序组合在一起。

这些都是构建自己的区块链架构所需的所有基本步骤。当然,根据您所考虑的细微差别以及要使用的用例,将修改步骤。通过查看区块链项目实施中涉及的所有步骤,可以进一步帮助建立区块链。

展开阅读全文

区块链技术的7层架构是什么?如何看待区块链如此复杂的设计?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真正学习区块链的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区块链技术的7层架构。一些文章上对区块链技术的7层架构的数百个文字的概括性介绍,基本上可以让很多普通的学习者感觉到一脸茫然,根本不知道在介绍些什么内容,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设立这么多的架构。那么区块链技术的7层架构都是什么?如何看待区块链如此复杂设计

1、区块链技术的7层架构都是什么?对于很多数字货币爱好者来说,平时所接触到的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购买或者卖出操作了,基本上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笔操作交易。看似非常的简单,但是很多人却并不清楚他们所操作的数字货币背后的技术原理是多么的负责,每一次点击鼠标都是在很多层架构的联合作用之下才能够得以完成的。因此,每一个真正喜欢区块链技术的朋友们,都应该去认真了解区块链技术背后的架构。

那么区块链技术的7层架构都是什么呢?中本聪在设计比特币时看似非常的简单,但是却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于是设计出了区块链技术的七成架构,包括加密层,这是区块链技术能够提供匿名交易的根源,也是区块链的基础;数据层,偏序特点的数据结构,使整个交易不可能被篡改;网络层,分布式记账通信的核心,摆脱中心化的技术基础;共识层,很多人见过的POW、POS都存在于这一层;激励层,从事过比特币挖矿的朋友,对于这一层是最钟爱的;合约层,以太坊后来发扬光大的一个技术层;应用层,目前正在全力突破的一个方面。

2、如何看待区块链如此复杂的设计?尽管目前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投资者数量众多,数字货币的种类也是非常繁多,但是真正能够读懂区块链技术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很多人都不明白区块链为什么有如此复杂的设计?

如果不是在以上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7层架构,相信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手中所持有的0.001BTC的背后竟然如此复杂吧。之所以会有这么复杂的架构设计,根本原因在于考虑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将不同的技术融合在一起,并且要形成比较好的风险隔离;第二个方面则是要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这些内容,应该是众多的区块链爱好者去真正掌握的。

展开阅读全文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应用的四种架构模式

全文共 2588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有各种各样的用例集,从金融到去中心化互联网。

但是,大多数区块链用例可以使用相对较少的模式来实现。例如,基于区块链的应用程序的模式集合提供了15种区块链模式的列表。

系统设计需要更高级别的抽象。拥有更多的粗粒度宏模式(我们称为架构模式)对我们更有利。

这篇文章描述了四种这样的架构模式。为了描述模式,我将使用亚历山德拉·特沙诺维奇在“什么是模式?”中描述的模板。

1. IAM的体系结构模式。

背景信息:IAM环境包括许多用户和服务提供商。IAM系统为每个用户提供一个帐户和一组功能,使用户可以前往服务提供商,展示其帐户所有权,然后根据其功能接收服务。

力量:需要实现一个分散的IAM环境,在该环境中,一个恶意用户或几个用户不会对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解决方案:建议的模式候选者以以下方式使用万维网联合会(W3C)DID规范和W3C可验证声明规范。

图1:基于区块链的IAM架构模式

假设Alice需要一个身份(DID,这是一个唯一的标识符)。如创建新DID的图所示,Alice在区块链中创建了一个条目。该条目包括随机生成的标识符,带有其个人资料数据的存储库链接以及个人资料数据的哈希。用户个人资料包含一个公共密钥和一组可验证的声明。现在,生成的随机标识符将成为Alice的DID,因为只有她拥有与公钥相对应的私钥。

可验证的声明是由主管当局签名的授权令牌。创建者还以类似于DID的方式将它们与索赔的哈希一起记录在区块链中。

在质询-响应协议中,验证器生成一个随机种子,使用Alice的公钥对其进行加密,然后向Alice挑战以通过解密加密的种子来证明她具有私钥。由于Alice拥有私钥,因此她必须是DID的所有者。

要标识Alice的另一个用户或组织(验证者),Bob首先从Alice接收DID,从区块链中读取与该DID相关的所有条目,检索Alice的配置文件数据并进行验证。Bob可以使用质询-响应协议再次验证Alice的身份(标识)。然后,Bob可以确认可验证的主张,并可以确信关于Alice的主张是真实的。

我们可以在此架构模式之上分层大多数IAM用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发布我们要用户执行的操作的可验证声明,或者仅接受可验证声明中具有某些属性(例如年龄,工作描述,组成员身份)的用户来实现访问控制。一种实现可以选择将简档数据的相关子集缓存在数据库中以提高性能。

2. 可审核的历史记录或工作区的体系结构模式

背景信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方执行交易或一起工作,其活动需要以无可争议的方式记录下来。

强制措施:需要实施一个分散的审核日志或一个工作区,在该工作区中,一个恶意用户或几个用户不会严重影响系统。

解决方案:提议的系统记录活动并在区块链中为这些记录创建条目。该条目包含活动记录的哈希,因此,以后不能对记录进行争议。

图2:基于区块链的可审核历史或工作区架构模式

例如,假设Alice想缴税。Tax Server接受付款应用程序,创建数字收据,将其哈希记录在区块链中,然后将收据发送给Alice。Alice可以通过计算哈希值并检查存储在区块链中的值来验证收据。此后,Bob无法拒绝收据,因为收据哈希值和时间记录在区块链中。

如果活动很多,可能需要解决区块链性能限制。因此,一些实现可以将多个活动记录的哈希记录作为块而不是单个活动记录。

3.注册表或市场的体系结构模式

上下文:注册表是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和检索的数据条目的集合。市场是一个注册表,允许用户购买数据条目代表的服务或产品。例如,注册表可以是可用API的目录。

力量:需要实现一个分散的环境,在该环境中,一个恶意用户或几个用户不会对系统造成重大影响。

解决方案:建议的模式如下。

图3:基于区块链的注册表体系结构模式

让我们首先考虑一个注册表。使用建议的体系结构,当用户发布注册表更新(以添加或修改条目)时,客户端会将更改记录在区块链中。如果更新中的数据很大,则区块链记录可能包含该数据的链接和该数据的哈希值。如果需要修改存储在注册表中的数据,则注册表客户端会将带有修改信息的新记录添加到区块链中。

在上图中,每个用户都有一个在本地计算机(例如,笔记本电脑或电话)中运行的注册表客户端。每个注册客户端都从区块链读取更新记录,根据记录中包含的哈希值验证更新数据,并从更新中重建记录的最新视图。

区块链可以很好地充当“服务市场”,因为同一服务可能会被多次出售。但是,由于性能限制,基于区块链的市场不适用于只能出售一次的商品。

4.智能合约和托管物的架构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考虑两种情况。首先,我们考虑智能合约,其次,我们考虑智能合约的一种常见特殊情况:“托管物”。

4.1 智能合约模式

上下文:多个用户希望遵守合同,称为可执行程序。合同按照合同中定义的条件进行状态转换,并且在给定时间,每个人都可以就合同的当前状态达成一致。

强制措施:需要实现一个环境,在该环境中,一个恶意用户或几个用户不会严重影响系统。

解决方案:智能联系人是区块链技术的一部分,并受到以太坊等区块链实施的支持。使用智能合约语言描述合约并分发给所有参与者。当合同中定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每个参与者都将执行合同并使用共识算法将当前状态记录在区块链中。

4.2 托管事物模式

上下文:我们需要跟踪现实世界中智能事物的所有权。在这里,智能事物是现实世界中的对象,能够在其中运行计算逻辑。允许所有者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进行控制和执行操作。同样,所有者可以将其所有权转让给其他人。

强制措施:需要实现一个环境,在该环境中,一个恶意用户或几个用户不会严重影响系统。

解决方案:下面以Car作为被管理对象来描述模式的实现。

图4:基于区块链的Managed Things体系结构模式

我们可以分两步为托管物品(在本例中为汽车)实现区块链。首先,制造商记录汽车所有者的DID和公共密钥。当所有权更改时,所有者在区块链中添加一条新记录,指定新所有者。其次,在检查所有权时,汽车首先检索区块链中的所有记录,并验证所有者当时是否添加了每条记录。这是通过对照先前所有权记录中包含的公共密钥检查编写记录的用户的公共密钥来完成的。此有效链中的最后一个所有者是当前所有者。

确定所有者后,汽车将通过检索她的公钥并使用具有Alice私钥的Alice手机进行基于质询-响应-协议的登录来登录当前所有者Alice。

这样的系统降低了与远程控制伪像相关的风险。

但是,很难阻止有权访问“事物”的人实际更改内部运行的逻辑。解决此问题的一种方法是构建某种形式的自毁,该自毁在检测到篡改伪像时触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