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严嵩害死的锦衣卫(精品20篇)

浏览

575

文章

35

篇1:锦衣卫有哪些知名人物?这两人成名族英雄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很多年前因为一部叫《锦衣卫》的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明朝这个职业,随后大热的《绣春刀》也是以锦衣卫为主角展开故事。锦衣卫就是想是黑暗里的一把利剑,但是影视剧里为了凸显矛盾就把锦衣卫的一生当成了自我挣扎的一个点。那在历史当中有没有非常出名的锦衣卫呢?实际上还是有的,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两位,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明朝的锦衣卫有太多传奇故事,然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他们就是一群冷酷无情,只为皇帝服务的人,他们一向秉公办事,即便是皇亲国戚都可以逮捕,甚至不需要公开审讯,这样的一帮人让明朝的大臣们是避之不及,唯恐他们出现在自己的府上,然而即便是冷酷如斯的锦衣卫也并不是铁石心肠之人,在明朝众多官员中,他们就十分敬重此2人,其中这第一位是个民族英雄,锦衣卫在抄他家时也不禁潸然泪下;而这第二位则是智谋过人,聪明得让锦衣卫不得不服!

锦衣卫之所以令人闻风丧胆正是因为他们的权力之高,而且素来都是秉公办事,可不管你是什么来头,蠢哥说他们敬重这2人,并不是代表他们不敢动此2人,对于此2人,他们的态度依然是秉公处理,只不过是从他们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们对此2人是心服口服的!下面便为大家介绍这两位明朝大臣。

第一位:民族英雄于谦

明朝的民族英雄有谁?也许有人首先会想到袁崇焕,但关于袁崇焕的确存在一些争议,咱们这一次要说的也的确不是他,而是于谦,于谦所坚持“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让大明朝在京师保卫战中取得了胜利,不过也因此得罪了明英宗,在英宗复位之后,于谦自然是没好果子吃,后来在石亨等人的挑拨之下,于谦一时间从民族英雄成了朝廷公敌一般,他也被扣上了这莫须有的罪名,英宗在派锦衣卫抄他家时,一向冷酷无情的锦衣卫也不禁落泪,因为像于谦这样的大官,家中居然根本就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他一心为国,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即便是铁石心肠之人也难免为之动容,锦衣卫虽然奉皇命办事,但他们的眼泪却不会说谎,他们是敬重于谦的!

第二位:智谋过人王阳明

有人说王阳明是足以与孔孟齐名之人,蠢哥对此不妄加评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他也是锦衣卫敬重的人。只不过王阳明一生最大的功劳却可以用“功过参半”来形容,这件事就是活捉了宁王朱宸濠,宁王要反,王阳明将他捉了,这应该是大功一件,和这“过”有什么关系呢?这就要提到咱们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了,他庙号“武宗”,然而他这“武”应该算是历史上所有武帝中最没含金量的了,虽然他也上过战场,但谁都知道,那不过是大臣们陪他逢场作戏罢了。明武宗对王阳明捉到朱宸濠这事是喜忧参半,毕竟反贼被抓是件好事,可坏就坏在不是由他亲自抓到的,于是他便派锦衣卫去找王阳明的麻烦了。

锦衣卫到了王阳明家要人,说是皇帝想要把这朱宸濠放了,自己再亲自抓他一次,皇帝的命令,按理说大臣们照做就是了,更何况锦衣卫都出面了,王阳明不低头恐怕要出大事,然而他还真不服软,反而是给了锦衣卫五两银子,这是什么意思呢?他说这是给锦衣卫报销行程的花费,锦衣卫自然是大怒,王阳明却不紧不慢的说:“没想到锦衣卫如此清廉,连五两银子都不收,真是让人惭愧,下官没大的才能,只有舞文弄墨还算拿得出手,下次送你篇文章歌颂大人您吧。”这锦衣卫听他这么一说,便也是服了,只说:“虽然我没让你交出人,但之后还会有人来,还望大人早日做出明智的决断。”要知道锦衣卫办事是很少吃这种闷亏的,他却凭借自己的智谋让锦衣卫心服口服。不过王阳明后来还是把朱宸濠交给了张永,之后就有了明武宗先放再抓的故事,满足了他的恶趣味。

似乎放眼整个明朝,能够让锦衣卫如此敬重的也就于谦与王阳明二人了,然而这二人也确实是值得后世敬仰之人,确实都是牛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与锦衣卫齐名,为何“粘杆处”清朝没灭亡就神秘消失?原因很简单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清朝还没有灭亡,曾经在朝堂和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粘杆处”神秘消失!这究竟是怎么了!其中到底有什么变故!

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在皇帝的身边就有一群耳目的存在,专门用于监视某些大臣,明面上的机构叫做“御史”,暗地里最为著名的当数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还有今天将要为大家介绍的“粘杆处”。

作为一种监视大臣的秘密机构,按说它的存在,在权力掌控欲超强的清朝历代帝王眼中,自然是无比重要的一种“工具”,它的存在必然是与国长存的,却出现了清朝没灭亡就神秘消失的奇怪现象。

当然,这和新皇帝的喜好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根子还是出到乾隆身上!乾隆即位后,继承了老爹雍正的所有财产,包括了粘杆处,不久从这里走出一名大才,令乾隆晚年活得很快乐。

他就是和珅!因为和珅不仅能讨乾隆开心,还是一位办事能力超强的大臣,在乾隆当上太上皇之后,其实他并不愿意皇权旁落,于是让和珅暗中掌管了老本行“粘杆处”,和珅一方面利用他监视皇帝嘉庆,一方面为自己搜集包括嘉庆在内所有人的“黑材料”,这让乾隆死后,所有人包括皇帝生怕和珅当年搜集的“黑材料”流落到民间,又或者掌握到皇帝手中,于是墙倒众人推,在和珅死后不久,嘉庆就对粘杆处进行彻底清洗,并使得这一赫赫有名的特务机构从此彻底在世间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明朝贪官严嵩和清朝贪官和珅谁对当时的国家谁的危害更大?

全文共 1294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贪官其实真的是非常非常让人烦啊,不仅仅是对老百姓对国家也都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其实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的贪官,什么严嵩啊,什么和珅啊,都是一等一的大贪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个事情,是严嵩的贪对当时国家的危害大,还是和珅的贪对当时的危害大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明朝清朝都是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离我们比较近,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影视剧关于这两个王朝的,在这两个朝代的600多年里,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两大贪官严嵩和和珅,他们都是位高权重,权倾朝野的大臣,其个人能力都很强,两人的共同点就是贪污受贿,在皇帝的宠信下大量搜刮民脂民膏,其拉帮结派私结党羽,搞的国家乌烟瘴气,官吏贪污成风,民不聊生!使国家慢慢的走向衰败,其两人难逃干系!那么两大贪官谁对当时的危害大,今天我们就结合历史好好的聊聊!

第一,严嵩和和珅都是有才之人,他们都是以服务皇帝为己任,严嵩在嘉靖朝权倾朝野,掌管内阁几十年,简直就是皇帝的代言人,严嵩自幼饱读史书,写了一手好字,尤其是他写的青词更是一绝,嘉靖皇帝是道教的忠实信徒,每次都会书写大量的青词来供奉道家祖先,这时严嵩便进入了皇帝的视野,因为严嵩是青词高手,并且严嵩会揣摩皇帝的心里,知道皇帝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但是嘉靖并不是一位昏君,需要时就用,不需要就废!从国家利益出发,嘉靖皇帝还是分的清的,和珅和严嵩有很多共同点,不仅会揣摩圣意,而且还会大量搜刮钱财!并且其两人结局的不好,可见伴君如伴虎啊.

第二,论谁对当时的危害大,我认为和珅对当时的危害最大!

1、清朝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就是乾隆后期,也就是和珅在位那几年,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在晚年的他大兴土木修建行宫,生活奢华迷乱,其和珅难脱干系,可以说为了献媚乾隆搞得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然而严嵩也是贪官,但是没有伤及国家根本,到了嘉靖晚年皇帝慢慢意识到严嵩的危害,就果断的罢免了他,其抄没家产,为以后得新君扫除障碍,所以有了以后的万历中兴的局面!

2、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继位立马解决了和珅,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由此而来!嘉庆时期能臣武将没有,官吏腐败成风,已经伤及到了国家的根本,从根上已经腐烂透了,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和珅在位时期所造成的,明嘉靖去世后给隆庆皇帝留下了很多能臣,如高拱、徐阶、张居正等,可见嘉靖给隆庆留下了很强的智囊团,虽然明朝皇帝大都比较懒但是有这样的班底,国家照样可以正常的运作!其国家的基石没有动摇!

3、和珅不仅危害了国家的基础,关键是危害了当时的官场,从和珅以后官吏大都无作为,少说话,多磕头是当时官场的风气,乃至从嘉庆到清朝灭亡官场风气一直没有改变,几任皇帝都想刷新吏治,改掉贪污之风,但是最终都没有成功,因为这些腐朽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想改变除非废除腐朽的封建社会!

第三,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和珅的危害在当时要比严嵩严重的多,在乾隆晚年国内就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并且起义规模比较大,席卷半个中国!用了几年耗费军费几亿万两才彻底平息,从那时起大清就已经走下坡路了,其根源还是乾隆的好大喜功,铺张浪费!和珅的贪污腐败,压榨百姓所造成的。其清朝的灭亡在所难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西游记为何多次提到锦衣卫?唐朝就有锦衣卫了吗?

全文共 1891 字

+ 加入清单

在《西游记》当中,很多人都对师徒四人的故事非常熟悉,尤其是孙悟空,不过大多数人的印象还是来自于电视剧的《西游记》而不是原著,因此对于原著里面出现过的很多内容就不是特别的熟悉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在《西游记》里面,曾经很多次的提到锦衣卫这个词。我们知道,锦衣卫是明朝时期最早由朱元璋设立的一个特务机构,那么诞生的年份自然也是在明朝时期,但是西游记是唐朝时期发生的故事,为何作者却要写锦衣卫?难道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锦衣卫了吗?1、西游记中真的有有锦衣卫吗

按道理来说,“锦衣卫”这种东西是明朝时候朱元璋首先设立的机构,用来由其直接统领,监察和捕拿官员。而《西游记》描写的是唐朝时候的事情,本不应该有这种职位。但在著作中,确实出现了“锦衣卫”。

无疑,这是作者吴承恩用来影射明朝的一些现象。有书中,吴承恩用尖锐的笔锋对明朝政府充满了挖苦和讽刺。咱们举几个例子。

在《西游记》的第六十二回中,就出现了锦衣卫。回目: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

唐僧师徒四人西行,遥遥望见一处城池,书中形容道:“龙蟠形势,虎踞金城。四垂华盖近,百转紫墟平……”。龙蟠虎踞,说的哪里呢?大家都知道,这是说金陵城,就是朱元璋建立明朝的首都。

师徒进入城池,遇到了一群衣衫褴褛的僧人,正在做役犯,干苦力。就问起来,僧人介绍说,原来这里是“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即然有四夷朝贡,那这个国家是不是像唐朝一样君王有道,群臣贤明呢?完全不是,僧人是这样说的:“爷爷,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这其实说的就是明朝,文不贤,武不良,昏君无道。

在金光寺中,孙悟空和猪八戒捉住了两个鱼精:奔波儿霸和霸波儿奔。第二天,唐僧在拜见国王的时候,就告知了国王。国王就派出了锦衣卫去押取妖精。“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妖贼来,寡人亲审。”这就确定,这个腐朽的国家指的就是有锦衣卫的明朝。2、为何会出现锦衣卫

而在《西游记》的第六十八回中,更是对明朝进行了深刻的挖苦和讥讽。回目: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师徒四人西行,路过一个地方叫“朱紫国”。这连“朱”字都带上了,更是指向明朝。这个朱紫国王下了一道求医的榜文,文中说:朕西牛贺洲朱紫国王,自立业以来,四方平服,百姓清安。近因国事不祥,沉疴伏枕,淹延日久难痊……说这个国家“国事不祥,沉疴伏枕”,从君主到国家,都病得很严重。

孙悟空诱骗猪八戒揭了榜文,一群人拥着猪八戒到驿馆中找到孙悟空。其中一个太监介绍自己和随从们说:“奴婢乃司礼监内臣,这几个是锦衣校尉。”又有司礼监,又有锦衣卫,无疑指的就是明朝。这个明朝皇帝病得不轻,要治病,孙悟空就给他制作了几枚“乌金丸”,这个乌金丸是什么药材组成的呢?

1.“大黄一两,碾为细末”

为啥要用大黄呢?因为其性沉而不浮,其用走而不守,夺诸郁而无壅滞,定祸乱而致太平,名之曰‘将军’。但是,沙僧认为,“但恐久病虚弱,不可用此。”,这个国家太虚弱了,根本经不起雷厉风行的政治改革。

2.“一两巴豆,去壳去膜,捶去油毒,碾为细末”

猪八戒又认为:“乃斩关夺门之将,不可轻用。”这是说明朝的军事力量太单薄。

3.将锅脐灰刮半盏过来

锅灰号为‘百草霜’,这暗指明朝不关心自己的人民。

4.“再去把我们的马尿等半盏来”

意思是说,明朝这个整天花开酒地的君主只配喝马尿。

通过《西游记》这本著作,吴承恩对明朝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挖苦,认为这个国家,“文不贤,武不良,国君无道”,只配喝马尿。3、锦衣卫的影响评价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所以,朝中官员多畏惧锦衣卫。但是,锦衣卫的刑讯范围只针对官员士大夫,所以一般不会审讯以及捉拿普通百姓。普通的百姓刑、民事案件只通过正常的司法进行处理。

洪武时期,因为锦衣卫有非法凌辱、虐待囚犯的行为,朱元璋下诏焚毁锦衣卫刑具,废除了他们的这项职能。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恢复了锦衣卫的所有权力,并有所加强。他设置了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可以直接逮捕和拷问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明宪宗成化年间又增铸了北镇抚司印信,一切刑狱专呈皇帝,毋须通过指挥使转达,使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负责侦察、缉捕的锦衣卫官校称为“缇骑”。由于权力缺乏限制,他们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扩大牵连范围,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

另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锦衣卫是哪个朝代的

全文共 365 字

+ 加入清单

锦衣卫是明朝的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扩展资料: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搜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顺治二年(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另外越南后黎朝、阮朝也设有锦衣卫。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说严嵩是徐阶的克星?徐阶为什么当不了首辅?

全文共 1364 字

+ 加入清单

《大明王朝1566》很真实地反映了明朝嘉靖时期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每一个人物基本上都是以历史上真实人物为原型创作的。严嵩是明朝一位很有名的权臣,手握重权长达二十年的时间,而徐阶是在嘉靖后期成为首辅,但这个时候严嵩已经失去了嘉靖的信任,相当于徐阶没有什么阻力了。那为什么只要严嵩在,徐阶就是当不了首辅呢?严嵩为何会成为徐阶的克星?

严嵩能把持朝政二十余年,自有他的过人之处,从《大明王朝1566》中的这两个细节,就能充分说明:只要严嵩在,徐阶就当不了首辅。

第一个细节:随着沈一石被炒,浙江制造局贪墨一案即将浮出水面。当胡宗宪抬着从沈一石家里抄出来的账册进宫时,嘉靖皇帝朱厚熜愤怒了。此时的嘉靖皇帝还是黏在严嵩为朝廷做过很多事的份儿上指使胡宗宪抬着账册去严嵩府上,这是有很深的目的性的:一来是试探试探这其中是不是有严嵩什么事,二来是给严嵩的一个严厉警告。在此之前,朱厚熜已经警告过严嵩要看好自己的儿子严世璠。

但是严嵩没有打开箱子里面的账册,要胡宗宪又抬回去了。这个细节很有讲究:一是办事走程序而无过。作为内阁首辅,不管是办什么差事,首先要讲求程序,方才无过。明明这件事是涉及朝局的大事,影响的将是大明王朝的根基,严嵩看与不看或者此事是不是涉及自己都无关紧要,如果迈过了程序,嘉靖皇帝就会对他另眼相看,这是主要关口。

二是办事清责任而无非。严嵩心里明白,尽管这是胡宗宪抬来的,他也问了胡宗宪是不是朱厚熜的主意,但是他心里依然清楚,胡宗宪抬来一定有他的难处而不便说,他问一问,不过是让事情更自然一点,仅此而已。但是内心一定猜到是朱厚熜的指示。他若是看了,就证明他与这件事脱不了干系,也许就会毁尸灭迹,这样嘉靖皇帝就直接抓住了他的把柄。如果他不看,至少还能证明,他严嵩与这件事没有多大关系,他还是按照朝廷的职责在办差。

这个细节让嘉靖皇帝的算盘基本上落空了,要是徐阶就不一定了,下面这个细节就能说明。

第二个细节:当嘉靖皇帝将严嵩父子招来问询的时候,严世璠还在矢口否认。朱厚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直接将严世璠赶出了内阁。并立刻调整了内阁班子。但是朱厚熜还是很聪明,他心里深知裕王一党与严党的势不两立,这时候如果仅仅将严世璠赶出内阁,裕王一党就会大做文章以证明自身的功绩,所以,为了平衡裕王一党的嚣张局面,朱厚熜将张居正和高拱也同时赶出了内阁。这样双方都没什么意见,又至少会风平浪静一阵子。

当吕方按照嘉靖的指示宣读完内阁调整重组的圣旨之后。旧的班底还没有解散,张居正高拱就急着推荐赵贞吉任浙江巡抚查处郑必昌何茂才,而徐阶也是当面表示同意并向严嵩举荐。

严嵩说:张居正、高拱、严世璠先出去,让另外两个入内阁的成员进来。(大意)

徐阶犯了一个很典型的错误,就是旧的内阁刚刚解散,新的内阁成员还没有到位,已经免除内阁成员的人此时发表的推荐到底有不有什么效用另当别论,起码程序就走错了。定人查处郑必昌何茂才也不是旧班子所做的事,而应该是新任内阁班子来做的事。徐阶的这一做法完全违背了组织工作程序和方法。这是错误之一。

其二,你徐阶此时采纳已免内阁成员身份的高拱和张居正的意见,不是明目张胆的启用自己人搞党争吗?要不是严嵩已经意识到自己已经危在旦夕了,需要夹起尾巴做人,严嵩当即就可以抓住徐阶的这个小辫子让你百口莫辩。

所以综上所述,只要严嵩在,徐阶还真的当不了首辅。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锦衣卫的衣服为什么叫飞鱼服?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锦衣卫衣服飞鱼服的原因是衣服上面的图案是条飞鱼,是补色为飞鱼的袍服,飞鱼并不是海里所见的海鱼,而是一种近似龙首、鱼身、有翼的虚构形象,它是一种纹理。

“飞鱼服”是个大名称,凡是装饰有飞鱼纹样的衣服都可以叫飞鱼服,而纹样包括过肩式的、补子式的等等,衣服款式则各种都可以,比如有飞鱼纹的曳撒、直身、贴里等。飞鱼服是明代锦衣卫、大内太监朝日、夕月、耕耤、视牲所穿赐服,只有蒙皇帝恩赐,才可穿着,是明代仅次于蟒服的一种二品赐服。

蟒服、飞鱼服及斗牛服,因服装的纹饰,都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品官服制度之内,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锦衣卫、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而飞鱼服是仅次于蟒服的一种隆重服饰。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严嵩洞

全文共 2481 字

+ 加入清单

分宜县西南十里,袁河之滨,分宜电厂旁边,在群山竟秀,怪石*峨的袁岭第三峰下面,有个深邃石洞,古人称它为“古今胜迹”。这个洞,群众都叫严嵩洞,而旧志却说是洪阳洞。说它是洪阳洞,是说东晋道家葛洪、娄阳二人曾先生在这洞里-过,便取二人名字而名洞。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现江苏丹阳句客人。他生于公元284年,死于公元364年。他是东汉(王加郎)邪有名道士葛玄的侄孙。相传葛玄曾在清江县阁皂山修道成仙(现阁皂山垦殖场有他遗址),道教尊为葛仙翁。因葛洪也是道家,人们也就称他为小葛仙翁。

葛洪少时家贫而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道家学说,成为著名的道教理论家。他遍游江南各地名山。晋朝司马睿做丞相时,他当过咨议、参军。后来听说交趾出丹砂,便要求到勾漏(现广西北流县)当县令。晚年定居广东罗浮山炼丹,并死在那里。传说葛洪去勾漏,就是从洪阳洞出发的。葛洪一生著作很多,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西京记》、(假托汉刘歆撰)、《神仙传》和诗文等数百卷。《晋书》中说他“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班固、司马迁)”。他的代表作《抱朴子》一书,虽然主要谈谈,但在虚妄之谈中,说到用植物治病,是原始的药物学。又有对天花、恙虫病等世界最早的记录。这些,都给编写科学史提供了一些有益的资料。他的文学观点,也有一些可取之处。他反对清谈之风,反对贵古贱今,主张立们必有助于教化。同时提倡文章与德行并重,就是说的与做的要对号入座,不能说的是这一套,做的是那套。苏东坡对葛洪很敬仰,他被贬官州游罗浮山时,曾有诗句云:“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久已交前生。”说他前世就已和葛-同道合,而且是他的老师。这大概是子瞻一时失意之笔吧�

�据说严嵩年少时,常到附近一个石洞里去读书,给一只狐狸精迷住了。他肚子饿了,狐狸精吐出一口珠给他吞下,就感到饱饱的了。后来这珠让严嵩一直吞到肚里了,他便变得很聪明,做了大官;但他也一直妖气缠身,所以就当了0臣。现在分宜群众中也有类似的说法。不管这样,后来严嵩总算做了明朝的宰相,人杰地灵,这洞也就称为严洞了。

洞府奇观

旧志记载,洪阳洞内有石室十七,石穴七十二。除第一室外,其他各室、穴窈邃幽暗,没有照明不能进去。洞前,悬岩*(山加元)洞口宏敞,高约七八米,宽约十多米,可客百余人。前进十来步,中间有一石壁,宽一丈多,高二丈余,像萧墙,像屏风,挡住去路。壁上横镌“古洪阳洞天”五个行草大学。字有近三尺高,苍劲洒脱,气势雄浑,不是一般手笔。因题款剥落严重,无法辨认,不知何人所作。石屏前,原塑有洪、娄二人像,早已毁掉。石壁光洁明亮,有题诗石、志游石,上下镌刻古人题词不少。中有一石突出平展如床,名石榻,上刻有嘉靖四年晋江郭侯毅一诗云:

鹤(革加空)驾骖去不回,林扃岫幌频来。

洞门日照烟萝发,岩窦泉飞雪屋开;

始惊奇僻非人境,更爱攀临坐石苔。

回舆出谷千峰螟,猿啸禽啼万壑哀。

石榻前有一小口低洼一尺多深,黝黑,似尚有灰烬,说是年葛、娄二人炼丹遗迹。这是第一室。

从石侧步入第二室,地势渐低,高低盘迂,如入仙境。至第五室,较为宽阔,可容三、四百人。至此,洞又分东西两边走,东边五室,西边七室。因对保护历史文化注意不够,前几年有的单位拟将该洞作为天然仓库,前五室和东五室下面,大部分炮轰锤砸,苑囿回廊似的石墙不见了,矗立天柱,层叠银峰,邱壑石(竹字头加旬),云海县钟,蹲狮啸虎,石僧寿星,等等,多数也支离破碎了。洞天基本保持完整。云窝雪崖,阳春烟景;嫦娥奔月,鹤立鸡群;有的像虫鱼鸟兽,有的像妇媪雅稚童;有的山挂白练,有的柳暗花时。绮丽百态,变幻莫测。南宋朱熹有诗云:

人道归云未足夸,洪阳石乳更含牙。

连环入梦难纡轸,回首西风又日斜。

人其洞,观其景,状其形,附以情,真有这种梦中游的味道。前五室和东五室中,最合金嗟叹的是“通天窍”。四壁叠石险削嵯峨,空间由下而上渐渐缩小,像个倒竖漏斗。到上约十来丈顶端,只剩一个小孔,漏出一线日光。在它下面的危岩四周,又罗列一些小石,似黄莺朝着光亮欲出,又似乳燕奋飞。在长时间的幽暗摸索中,陡然出现广阔天地,见到光明,看到一派生所盎然的景象,心情轻松恬畅,别有一番滋味。西边七室地势比前十室高数步。首先印入眼帘的,一石当中颓然插地,下粗大销带圆形,中有一孔隙,可以通入,美其名曰石鼓。人们到此,喜用棍棒扣之,隐隐有声。其上琼峰玉穴,云游天际,帆樯高挂,石燕纷飞,又是一种情趣。从第三室开始,洞巷渐窄,不过一丈。洞底稍倾斜,湿润腻滑。一路坎坷,高两步,低三步,高处似田塍,你处像洼地,长达好几丈,像架倾倒的梯子。显然,这是产有股不小的水流冲洗过的印证。明朝万历年间分宜知县周应治形容此处为“鳞游洲渚,倒影乎溪水澄泓”。可见当年这水中还有雪岸、冰岩、石花等室,又有“下则井泉清冽,泠然善也”的记载。现并虽然干枯,但规模大小,说明当年的水不是涓涓细流。昔人谓在西七家“有闻昌山渡篙声者”,我看可能,不是妄言。西七室正是旱晶山方向,所我眼测,也确是深入袁水昌山峡边缘,在岑寂异常的地府里,可能听到舟子撑篙的声音。而这“溪水澄泓”,很可能就是昌山峡那里渗过来的。现在由于修了江口水电站,山峡上下用水泥固了堤岸,水不可能再大量渗过来,因而干涸了。

最后,洞宽只剩四、五尺了,高不及人。当中一石,椭圆光滑莹净,古人给了它一个徽号,叫浑天仪。我说,叫它拦路虎也可,它不仅把洞几乎拦住,而且把琳琅满目的胜景也给杀住了。挤过这石的背面,便只有一个仅容三、四个人,腰不能伸的小天地了。

据载,在洪阳洞之顶,还有一个小洪阳洞。洞口非常狭隘,里面却豁然旷广,可容千余人。内有石仓、石阁、石磨之类,晋、宋人在深邃处有题字。由于险隘难入,为了安全,后来把它封闭了。

门票.开发时间:

门票:15元(进洞导游费另算)

开放时间:8:00-17:00

交通:市内,到江西新余后可在一中旁汽车站坐车直达。

县城:乘到电厂的公交车,终点站下。最佳出游时间:

新余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严冬较短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7.7℃,最佳出游时间在春秋两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锦衣卫那么厉害,为何明朝灭亡的时候没出现呢?

全文共 595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时期锦衣卫有多厉害,为何明末亡国时,都不见了

锦衣卫会拥有着森严的等级,随时都会绷紧神经,但是锦衣卫虽然拥有特权却并不可以随意的站出来,也就是因为如此间接导致明朝的灭亡

明朝建国初期就有了一个奇特的组织,这就是锦衣卫,锦衣卫其实就是朱元璋的手笔。锦衣卫也是军事间谍机构,主要负责的就是保护皇帝的安全,负责审问文武百官等活动,同样也会参与收集军情的工作。锦衣卫到底有多么厉害呢?简单来说,如果皇上知道其中有一个官员的所作所为,比如想要知道对方吃了什么和谁说了话,和谁说了什么样的话,这些全部都会记录下来。

锦衣卫也会拥有着森严等级,主要也会分成三个不一样的阶段,一般都会挑选一些体型雄伟的人,往往也会选择一些身体健康且没有前科的男子,而且也同样需要一直不停的守夜。

锦衣卫在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正常的,而伴随着皇权逐渐的稳固,这些锦衣卫,随时随地都需要保持紧绷的精神,也需要去刺探任何可能会威胁到皇权的人,必要的情况下也应该去审讯任何出现嫌疑的人。他们的这项任务早就已经被皇帝特许,慢慢的也会变成军事特务职能,由于锦衣卫的权力根本就没有限制,那么在此时可能就会不择手段,而且还可能会制造一些冤假错案。锦衣卫会拥有一些特权,在无形之中可能也会导致他们胡作非为,但是却始终可以得到皇上的保护,所以一时之间就会导致社会混乱不堪,可以说,明朝的死亡和锦衣卫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确实让人觉得有一些不可思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为什么说严嵩之子严世蕃是冤死的?严世蕃的冤案是什么?

全文共 1852 字

+ 加入清单

严嵩严世蕃夫子两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可是一点都不好的,严嵩被誉为是鬼才,但是聪明却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的名声,相反在后时却被骂的很惨。而严世蕃最终是被皇帝处死的,也算是自己作恶得到的下场,可是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其实严世蕃的死并不是因为他自己造成的,而是被冤死的?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严世蕃的死因,究竟是不是一些冤案呢?1.严世蕃怎么死的

一次,严嵩的义子赵文华从江南回来,送给严世蕃的见面礼就是一顶价值连城的金丝帐,还给严世蕃的二十七个姬妾每人一个珠宝髻。就这些礼物,严世蕃还嫌太少,心里非常不满,可见他的贪婪到了何种程度。世宗的第三子裕王朱载坖,按例应被立为太子,但世宗对他不是很亲近。因此,严氏父子对他也很冷淡。就连照例每年该给裕王府的岁赐,户部都因为没有严氏父子的命令而一连三年都没给发放。最后,这位未来的皇帝凑了一千五百两银子送给严世蕃,严世蕃欣然接受,才让户部补发了岁赐。严世蕃每每向人夸耀:“天子的儿子尚且要送给我银子,谁敢不给我送银子?”严世蕃的胆子真是大到了极点。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严嵩失势,严世蕃被判流放广东雷州,不料严世蕃途中擅自返回故里,并大肆扩建府第,四十三年(1564年),御史林润弹劾严世蕃交通倭寇、图谋不轨,明世宗大怒,将严世蕃逮捕下狱。次年案结,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三月二十四日,严世蕃与党羽罗龙文一同被处斩,刑前两人抱头大哭,得年五十三。次年四月,严嵩亦死于墓舍,死后无人问吊。2.严世蕃是冤死的吗

严格意义上讲,徐阶利用了嘉靖猜忌的心理,诬陷严世蕃“交通倭虏,潜谋叛逆”,最终铲除了严世蕃。这个手段绝对属于“莫须有”,并不光彩。但是严世蕃的死绝对不冤枉。

嘉靖朝是一个人精辈出的时期,嘉靖朝的内阁堪称明朝权谋智慧巅峰。嘉靖20年不上朝,求仙问道,却一手拿着道德经,一手握着罄杵,牢牢控制着权柄。

嘉靖把内阁摆在台前,自己躲在后面。却对任何事情不给出明确变态,不表态也就意味着不担责。任何事情都由内阁的人精们去猜,所以这样的领导是非常难伺候的。

任何一个被他推到台前的人都是危险的。但是严嵩被嘉靖推到台前20年,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其最主要的智囊就是严世蕃。

严世蕃对嘉靖的心理可谓透彻到了极限。不但可以遂其心,而且可以利用嘉靖的心理,通过嘉靖虚荣心、面子、死不认错,等等弱点绑架嘉靖,以全其父子。

而徐阶依附严嵩20年,隐忍了20年。他其实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学习严嵩严世蕃的模式,让严嵩、严世蕃放松对其的防范,参透嘉靖的内心,寻找机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铲除严嵩父子。

所以徐阶铲除严世蕃的手段,和严嵩、严世蕃铲除夏言、沈炼、杨继盛等人的方式一样,阴谋、厚黑,毫无光彩可言。3.严世蕃被处死

嘉靖41年(1562年),御史邹应龙指控严嵩父子的时候,实际上嘉靖也知道必须有人对天怒人怨的局面背锅了。但是他实际上仍然离不开这对父子。所以严嵩退休、严世蕃发配雷州。这就是嘉靖给到大众的交代,事情到此为止,这也就是嘉靖的底线。

但是很多人看不懂这层关系,都认为要痛打落水狗,严嵩严世蕃失势了,必须防止他们死灰复燃,必须整死。

嘉靖43年(1564年),巡江御史林润状告严世蕃和罗文龙网罗江洋大盗,私用违制车辆,诽谤朝廷,暗蓄兵士。

严世蕃实际上是“做生意”,但是破了一个嘉靖的底线,那就是严世蕃这些人是不可以接触刀兵的,所以严世蕃被抓起来受审。但是黄光升等人便开始给被严嵩严世蕃打倒的沈炼、杨继盛等人翻案,每条罪状,言之凿凿,证据充分。

可是只有两个人看得懂,越是如此,严世蕃越死不了。一个是严世蕃本人,一个是徐阶。

人是严世蕃杀的,命令却是嘉靖下的。告了严世蕃,相当于告了嘉靖。嘉靖可是不能认错的主,他即便知道沈炼、杨继盛冤枉,他也不能承认,他承认严世蕃迫害沈炼、杨继盛是错的,不就相当于告诉世人,自己昏庸无道,任用奸邪,杀害忠良么?

所以这个罪证不能要严世蕃的命,相反会要了黄光升等人的命。政治斗争往往如此,没有对错,只有得失。一棍子打不死,干脆别动手,否则适得其反。

所以徐阶看到这些之后,立刻阻止了黄光升等人,这些翻案的罪证是绝对不能呈送上去的。只能强化“交通倭虏,潜谋叛逆”这类罪证。更关键的徐阶还捏造了严世蕃在江西老家占了一块有王气的地。

这个“莫须有”的证据,一下子就扎了嘉靖的心了。严世蕃你究竟想干啥?想谋逆篡权么?一分钟都不能等,杀,必须杀。

没了严世蕃,80多岁的严嵩更不可能有翻盘的机会。徐阶终于成为了内阁首辅。没有严嵩、严世蕃掣肘,徐阶开始了整顿,开始着手恢复大明的经济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明朝灭亡之后 令人闻风丧胆的锦衣卫去了哪里

全文共 959 字

+ 加入清单

最后的锦衣卫总指挥投降,随后锦衣卫都消失了。锦衣卫,作为明朝时期一支神秘而强大的特务机构,一直以来都令人闻风丧胆。传闻其成立初衷是为了监视怀疑的大臣,同时也为皇帝提供情报,以填补其对大臣不信任的空白。然而,随着明朝的灭亡,这支神秘的组织究竟去了何方,成为历史学界和人们热议的话题。

一、锦衣卫的介绍

明朝时期,锦衣卫由宦官掌控,皇帝信任这些特务的忠诚。他们的权力不受其他机构控制,仅听从皇帝命令,能直接抓捕涉嫌贪污的人。其威名在朝廷上下广为流传,许多人对锦衣卫深感畏惧。

锦衣卫的前身叫拱卫司,后来演变为锦衣卫,总指挥是骆养性。在明朝末期,锦衣卫的权力越发凸显,许多人渴望加入这个机构,但要成为一名锦衣卫并不容易。只有皇帝的侍卫亲军或仪仗队成员,身体健康、无前科、胆识过人,经过层层选拔,才有资格加入。锦衣卫不仅权力巨大,还成为一项赚钱的肥差。

二、最后一个锦衣卫总指挥的命运

随着明朝的灭亡,锦衣卫的命运也随之改变。在明朝的末年,锦衣卫总指挥骆养性在最后一次守城战中投降,皇帝自杀,明朝走到了灭亡的边缘。清军击败叛军后,骆养性被擒,为了保住性命,他选择投降清军。在投降后的日子里,他被任命为天津总督,过着不甚舒适的生活。

骆养性的结局也并不十分尊严。因为曾私自接待叛军陈洪范,他差点被清政府处决,最终被免去职务。不过,随着时间推移,清政府奖励投降的汉人,也给予骆养性一些奖赏。然而,锦衣卫的威名在这个时候已经不复存在。

明朝灭亡后,锦衣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骆养性的命运,代表了整个锦衣卫的沉寂。虽然在清朝时期,曾改名为銮仪卫,但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权威和影响。锦衣卫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在明朝的灭亡中消失,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传奇。

三、锦衣卫消失的意义

锦衣卫的命运不仅反映了明朝的兴衰荣辱,也折射出历史变迁对于特务机构的影响。在古代社会,特务机构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政治格局和社会动态。然而,随着朝代更替和历史进程的推移,这些机构的命运多样,有的辉煌一时,有的黯然失色。

虽然锦衣卫在明朝灭亡后已不再存在,但其神秘的历史和强大的权力依然让人回味无穷。对于锦衣卫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明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现象,也为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思考的角度。锦衣卫的存在与消逝,成为了一段鲜活的历史画卷,铭刻在中国历史的篇章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六扇门和锦衣卫的区别是什么 六扇门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这个六扇门和锦衣卫,大家都有听过很多。毕竟这两个组织在古装剧中都是那种非常神秘强大的存在。毕竟这两个组织里面的高手如云,所以很多时候锦衣卫和六扇门这两个组织一直都是无敌的存在。那么这两个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六扇门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部门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六扇门和锦衣卫的区别是什么

1、机构不同。六扇门明清时分别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

西厂是明朝特有的官署名称,全称"西缉事厂"。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其权力超过东厂。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中国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2、成立时间不同。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为了处理有关国家大事的案件,专门成立了一个集武林高手、密探、捕快和杀手于一体的秘密组织。因为这个组织的秘密性,又因为总部大殿是一个坐北朝南、东南西三面开门、每面两扇门总共六扇,所以叫做“六扇门”。

洪武十五年(1382 年),朱元璋设置锦衣卫。初始职能为三项:其一,守卫值宿;其二,侦察与逮捕;其三,典诏狱。此三项职能在一段的时期内并未设立供其稳定实施的制度。

明宪宗时为加强特务统治,于成化十三年(1477年)于东厂之外增设西厂,与东厂及锦衣卫合称厂卫,用太监汪直为提督,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后因遭反对,被迫撤销。正德元年短暂复开五年后又被撤销。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东厂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设立的国家特务情报机关,其分支机构远达朝鲜半岛。

3、工作内容不同。“六扇门”通常只接手江湖帮派斗争和久为官府通缉的要犯。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东厂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

西厂把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包揽起来,它的职权比东厂和锦衣卫更大。而西厂的职务是侦查民臣的言行,并可以对疑犯进行拘留、用刑,西厂又把监狱以及法庭混为一体,而且可随意逮捕朝中大臣,可不向皇帝奏请。

2、六扇门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东西厂相当于国安部,锦衣卫相当于中纪委,六扇门相当于公安部。不过东西厂和锦衣卫的权利远大于现代的机构。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明朝灭亡和锦衣卫有什么关系?锦衣卫权利有多大?

全文共 951 字

+ 加入清单

锦衣卫明朝特有的组织,直接由皇帝接管用来处理朝中大臣们的各种事物,也是相当的神秘了。不过很多人也认为,后期锦衣卫的权利过大所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难道锦衣卫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么?其实锦衣卫原本也只是用来震慑百官的,而且对于人选非常的严格,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忠心。当然能不能用好这个双刃剑,但是要看皇帝的能力。

锦衣卫是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被杀才可说是正式结束长达290年的历史。

平日里没有朝会活动时,各卫亲军分别值守皇城四门,唯独锦衣卫将军在午门外昼夜守卫,总共100人。午门是宫城的正门,可见锦衣卫地位之高。每年正旦、冬至、万寿节三大朝会,锦衣卫与其他亲军一起承担侍卫和仪仗职责。仪仗队伍共有四千人余人,其中锦衣卫多达一千五百人。朝会期间距离皇帝最近的就是锦衣卫,随时侍奉左右,听候调遣。作为皇帝的贴身卫队,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锦衣卫必须防患于未然。他们于是时时出动,刺探可能威胁皇权、危害朝廷的行为和言论,并捉捕和审讯嫌疑人。他们的这项任务被皇帝特许,并逐渐演变为军事特务的职能。

锦衣卫官职:指挥使一人,正三品;指挥同知二人,从三品;指挥佥事二人,正四品;镇抚使二人,从四品;十四所千户十四人,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试百户,从六品;总旗,正七品;小旗,从七品。下属有将军、校尉、力士,对外有参某某事、校令,另有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如宪宗朝张渺正。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由于锦衣卫是由皇帝直接管辖,朝中的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对他们干扰,因而使得锦衣卫可以处理牵扯朝廷官员的大案,并直接呈送皇帝。锦衣卫权力鼎盛时期。世宗嘉靖时期的锦衣卫权力程逐步上升趋势,待陆炳执掌卫政之时,锦衣卫权力达到顶峰,卫权甚至超越厂权,东厂亦为之低头俯首。锦衣卫拥有特权,无形中令他们可胡作非为、贪赃枉法而又得到了皇帝的“屏障”保护,造成了社会的混乱不堪。所以说,明之亡于厂卫,是间接引起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东厂西厂锦衣卫区别 东厂西厂锦衣卫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287 字

+ 加入清单

东厂、西厂、锦衣卫都是明朝时期的职能部门,三者区别如下:

一、职能不同:锦衣卫掌管刑狱,被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从事侦察、逮捕、审问活动。东厂主要职能是刑狱审讯、社会监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西厂主要负责探查侦查臣民的言行。

二、设立时间不同:锦衣卫设立于公元1382年,东厂设立于1420年,西厂设立于1477年。

三、权力不同:东厂本与锦衣卫平级,后期发展成上下级。西厂后来居上,其势力超过东厂。

四、组成人员不同:锦衣卫的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属于外臣。而东厂、西厂的首领是宦官,属于内臣。

三者都是中央集权的产物,是皇帝为了建立一个独立于百官之外的特务机关,便于监管百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明朝灭亡时,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何消失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灭亡时,让人闻风丧胆的15万锦衣卫为啥不见了

锦衣卫算是明朝时期一支特种机构了,那时候被朱元璋所建立,并且在朱棣统治时期权力达到了最盛,但是后来因为东西厂的建立,权利得以分散,最终也是跌落明朝的神坛,在清朝进关之后,明朝灭亡,那时候15万的锦衣卫都去往何处呢。

其实,那15万的锦衣卫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誓死效忠于明朝的,所以在明朝末任皇帝崇祯皇帝自缢之后,他们自然也是选择了追随,也是纷纷选择了自杀。

第二部分呢,便是选择了投靠清朝,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给谁效命都是效命,又不是非得给明朝皇帝效命,所以在投靠清朝之后,被编排进了清朝的军队,也是选择了为清朝效力。

还有一部分,便是跟着明朝皇室一起难逃,重新建立了南明政权,但是后来南明也是被清政府所灭,这一部分的锦衣卫自然也是没有能够活下来。总的来说,15万的锦衣卫个有个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古代有女性锦衣卫吗?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女锦衣卫呢?

全文共 89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锦衣卫大家也知道的还是非常神秘的,给人的感觉也是实力超级狠,做事雷厉风行的,武功更加不用说了,厉害,所以感觉这样的工作放在古代那当然只有男性来做了,所以很多人问了啊,这个锦衣卫有没有女性来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看看这个历史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锦衣卫了!

古代是没有女性锦衣卫的,但是“锦衣卫”领导是女性的倒是有一位。我们文章里的“锦衣卫”用了引号,其实是为了说明这位女性下属的机构是带有“锦衣卫”职能的,但是叫法不一样。我们要说的就是武则天统治下的“内卫”。

“内卫”和“锦衣卫”职能都是监视朝中大臣,稍微有些风吹草动,这些人首先出动,逮捕反对皇帝的大臣。这两个机构的特点都很突出,也很类似。

这两个机构,都属于特务机构。先说说锦衣卫,锦衣卫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设立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侦查社会活动,大臣动向。最厉害的是他们不经过任何部门直接向皇帝负责,他们可以随意逮捕任何人,审讯犯人也是不公开的。这样大的权力,朱元璋后期也感觉到了可怕,就把这个机构撤销了。但是朱元璋死后,他也没料到自己的儿子朱棣会发动“靖难之役”拉开了长达四年的造反之路。并且造反成功,登上了帝位。朱棣上位之后,帝位更加不稳,就重新启用了锦衣卫。一直到大明朝结束,锦衣卫的身影伴随大明走过了276年的时间。

再说一说内卫,在古装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梅花内卫”。听这名字就很女性化,没错,它的老大就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这个机构的成员同样也是监视朝中大臣,凡是贪官污吏及反对皇帝者直接查处。朝中大臣和皇亲国戚无不胆战心惊,惶恐不安。直到武则天去世,由于皇帝和朝中大臣的反对,这个机构也就随之灰飞烟灭了。

无论是内卫还是锦衣卫,由于职能限制,毕竟这些人要在朝廷和社会多方活动,从事的还都是一些抓人审问的工作,难免有些不配合的撂挑子,这些人还得卖力气让这些人老实。这种体力活在古代让女性从事是不可想象的。在古代的中国,由于重男轻女的思想较为严重,妇女的地位也很低,一般是不允许从事男性的工作的。所以女性锦衣卫最多也就只能出现在电视剧中增强剧情,现实社会是不会出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严嵩墓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严嵩墓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岭古墓 位于后方乡玉皇岭村西南约300米处。原为一土丘,高3米,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1959年修筑围村堰时将土丘挖平,露出墓顶,发现墓穴内有一悬梁吊棺,遂用土掩复。今墓址稍高于地面,已垦为耕地。传说墓主为明代奸相严嵩,但无史可考。1957年、1976年和1977年,该墓先后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河南省革命委员会以“严嵩墓”为名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岭村:玉皇岭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历史上真有叫沈炼的锦衣卫么?沈炼最后怎么样了?

全文共 1470 字

+ 加入清单

前几年大热的电影《绣春刀》让我们了解到了明朝的锦衣卫,主角沈炼也是迷倒了很多少女少男,其实沈炼在历史当中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就是明朝的锦衣卫。可能很多人都没想到沈炼竟然会是一个真人,这就非常有意思了,那真正的沈炼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次就给大家讲讲关羽沈炼的故事,还有他最后怎么样了,一起来看看吧。

明朝的锦衣卫是天子爪牙,但锦衣卫里也不是没有好人。沈炼就是一个,虽然身在锦衣卫系统里面,但他心怀百姓,严嵩身为权臣,做了许多祸国殃民的事,许多朝廷大臣都敢怒不敢言,或者直接投靠严嵩门下,一起同流合污。沈炼这个时候已经是锦衣卫的经历使,不去当出头鸟的话,自家的荣华富贵可以长存。但他的性格就是倔,他去怼严嵩,结果在严嵩的权势下一败涂地,被陷害入狱。

沈炼被陷害,家人朋友纷纷施救,严嵩也没有一定要杀他,于是在抄没沈炼的家产之后,沈炼保住了性命。但这个时候严嵩权势熏天,许多官吏想巴结严嵩。看到沈炼得罪了严嵩,却还没有被处死,小人们就动起了心思。有两个官员杨顺,路凯,想置沈炼于死地,借这个事情巴结严嵩,这两人想了一个狠招,编造证据,诬陷沈炼是白莲教徒。在明清两朝,白莲教都以反抗朝廷闻名,诬陷沈炼是白莲教,就是说他谋反,在那个时代,谋反是最大的罪名,于是沈炼不明不白的就这么死了。

沈炼被除掉,严嵩果然很高兴,杨顺,路凯都得到了回报,路凯被封为五品官,杨顺得到的回报却是少,只是把他的一个儿子提拔成锦衣卫千户,杨顺觉得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多,所以严嵩不满意。于是杨顺将主意打到了沈炼的子孙身上,下令斩了沈炼的两个儿子,并下海捕文书抓沈炼的孙子,杨顺这是下了决心,要将沈炼斩草除根了。

公文一到,官府立刻把沈炼的孙子沈襄抓了起来,只等杨顺罗织罪名,眼看就难逃一死。从官宦之家一下家破人亡,沈襄的一个小妾却不肯放弃沈襄,她一定要跟着沈襄一起走,不离不弃。这个小姐姐跟着一起走,却不是想跟着去死,走到半路上,她想到了一个小妙招。

沈襄跟押送他的捕快说,在城里面有一家人,欠着沈家的钱,他去把钱要回来,送给押送他的捕快,让捕快在路上优待他,但是他得一个人去,不然被人知道他现在是囚犯,钱就要不回来了,他的女人就跟捕快在一起,算是个人质。捕快见小妾跟沈襄一路恩爱,不离不弃,就放下心来,觉得沈襄不会抛弃这个小妾,他又贪财,于是就同意了。

给沈襄穿上一身好衣服,沈襄就出门了。捕快押着小妾,就在那里等沈襄回来,结果等到天黑,还是没看到人,捕快心想不好,让沈襄给摆了。于是他去那家人家里去问,自然,那家人根本没见过沈襄,捕快只好灰溜溜的回去。

回到客栈,捕快还在想丢了人犯怎么交差,不料那个小姐姐一把抓住捕快的衣服,开始大哭:我跟我老公一直不离不弃,今天他出了门就不见了,只见到你这个捕快回来,肯定是严嵩指使你们,半路杀了我老公,你们还他命来。捕快这下更昏头转向,以前没见过敢跟衙门的人耍赖的,这小姐姐年纪轻轻,倒打一耙的本领这么厉害。公共场合,附近的人见有热闹看,马上都围了过来,严嵩在民间的名声可不好,大家见一个小姐姐这么哭诉,多半是真的了,于是纷纷指责捕快,捕快是欲哭无泪啊。

发生了这样的事,当地的衙门出面了,老爷问完大家口供,心里面也认定是严嵩指使,捕快收了黑钱,半路结果了沈襄,不过他不敢得罪严嵩,于是命捕快限期找回沈襄,小妾就暂时在城里的尼姑庵居住,等捕快抓回沈襄,再上路。这样的判决,把自己的责任摘得干干净净。捕快在这里人生地不熟,哪里找得到人,不得已,他也逃命去了。

后来,严嵩垮台,沈襄这才出来喊冤,杨顺,路凯作为严嵩一党,一并治罪,沈襄跟小姐姐再次团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严嵩为何会得到皇帝的宠爱?他使用了什么方法?

全文共 1472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奇葩的王朝了,同时也是庸主最多的一个朝代。在明朝的那些昏君当中,嘉靖皇帝绝对是能够排进前三名的。嘉靖晚年迷恋炼丹之术,而作为内阁首辅丞相的严嵩,不但没有劝谏,反而更是用了一种特殊大方式取得了皇帝的信任。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嘉靖皇帝是明王朝第11位皇帝,本来他是没有机会做皇帝的,可是因自己的哥哥明武宗死后无子嗣,才让他捡了一个天大的便宜。嘉靖皇帝上位之后,力图整治朝纲,既严以律官又宽以驭民,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大好局面。

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嘉靖皇帝对于朝政开始有些懈怠,面对后宫佳丽三千,他克制不住欲望,整天泡在女人堆里。嘉靖皇帝的身体可谓是每况愈下,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嘉靖皇帝不但没有加以节制,反而痴迷于大补仙丹,甚至还要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得道成仙。

在现代人看来,嘉靖皇帝有些愚蠢,毕竟在“得道成仙”的方面上,皇帝死了一大堆。从秦始皇时代开始,“成仙”之梦就深深地扎根在帝王的心中,一代圣君英主唐太宗李世民,就曾搜集过全国的灵草奇石,将其一股脑的扔进炼丹炉中炼制仙丹。可谁也想不到,如此费力炼制出来的仙丹,居然产生了“奇效”,李世民吃完之后很快身亡,也算是成全了他“升仙”的梦想。

在此之后,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以及唐武宗等四位皇帝,也都因服食仙丹直接或者间接死亡。嘉靖皇帝才学过人,从小就知道服食仙丹的坏处,因而“聪明”的他要找人试药。

封建时代毕竟不是现代,难以做到人人平等,嘉靖皇帝作为一介天子,自己的生命当然比其他人重要的多。嘉靖皇帝炼制仙丹是想成仙,而不是要为道士们做试验品。

嘉靖皇帝为了“药品安全问题”,特意蓄养了一大批“死士”,当然这群“死士”并非保护其安全,而是专门为嘉靖皇帝试验丹药的毒性。即便如此,嘉靖皇帝也还是有些烦恼,因为“死士”们的文化普遍比较低,即使吃了丹药也难以描述出自己的感受,嘉靖皇帝对此相当着急,迫切寻找一个“高学历”的试丹者。

此时有读者不禁会问,满朝堂的大臣们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嘉靖皇帝是一代君主,随便拉出一个人来,肯定没人敢不从,他的苦恼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不同意嘉靖皇帝痴迷炼丹,真要是将他们作为试药品,百官也不会说出服用丹药的真实感受,甚至嘉靖皇帝自己还会被扣上一顶“玩物丧志”的大帽子。

正当嘉靖皇帝窘迫无助之时,一个人“挺身而出”,此人正是明朝内阁首辅严嵩。严嵩从小聪明好学,在高中进士之后,他靠着自己的才学与圆滑,受到了皇帝的青睐,一步步爬上了权力的顶峰。

此时的严嵩已经有77岁高龄了,面对着自己老臣如此“英勇献身”的付出,嘉靖皇帝感动的热泪盈眶,直夸赞严嵩是好臣子。严嵩也算是没有辜负嘉靖皇帝的“厚望”,一旦道士们有“新产品”出炉,严嵩便亲自尝试,服用之后还不忘记洋洋洒洒写出一篇“吃后感”,将服食丹药的过程、自身感受等全部记录于纸上,并派人以最快的速度送给嘉靖皇帝评判。

正所谓“君臣一心,吃药放心”,严嵩每亲身服用一种“好丹药”后,嘉靖皇帝都会跟着服食,甚至二人还要就服药的后的感觉讨论一番,简直是乐在其中。

可惜好景不长,在跟随严嵩服丹药之后,嘉靖皇帝开始出现各种不良的症状,但是他坚信严嵩不会骗自己,依旧服食丹药,以成全自己“成仙得道”的美梦。在丹毒的日积月累下,嘉靖皇帝终于撑不住了,于嘉靖45年(公元1566年)的12月驾崩,享年59岁。

可怜的嘉靖皇帝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身体居然不敌一个垂暮之年的老者,同样是服用“仙丹”,严嵩(1567年87岁去世)依然硬朗,而他却早一年命归九泉,着实是让人觉得有些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古代的锦衣卫都是干什么的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锦衣卫,全名“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原为明代内廷御林军,后变成皇帝的军政间谍组织。

锦衣卫的原名为朱元璋开设的“拱卫司”,后改叫“亲军都尉府”,执掌皇帝仪仗和护卫。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撤编亲军都尉府,改置锦衣卫。锦衣卫执掌刑狱,有巡视缉捕之权,内设镇抚司,从业侦察、拘捕、审讯等主题活动。

因为锦衣卫由皇帝立即所管,朝中官员没法与之匹敌,因此 锦衣卫可解决牵涉官府官员的要案,并立即送呈皇帝。但是,锦衣卫的逼供范畴只对于官员士人,一般不容易审问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刑、民事诉讼只根据一切正常的司法部门开展解决。

凭着锦衣卫,朱元璋几兴大狱,把配合他打江山的文武双全元勋杀戮消失殆尽。之后,因为锦衣卫存有凌虐犯人的个人行为,朱元璋一声令下烧毁锦衣卫刑具,将锦衣卫废止。但是,明成祖时,锦衣卫又足以修复,这一一线终难除去。明朝亡国,也与锦衣卫拥有丝丝缕缕的联络。更是锦衣卫生产制造了很多冤假错案,滥用特权无法无天,导致社会发展错乱不堪入目,最后造成 明代土崩瓦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