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腾冲火山成因【汇总20篇】

日本是一个火山众多的国家,素有“火山之国”之称。据说,日本大大小小的火山,一共有270多座,光是活火山的数量,就达100多处,可以说,日本火山多、分布广、火山活动频发,在世界上,也是独一份的。

浏览

6461

文章

1000

篇1:非洲有哪些火山

全文共 572 字

+ 加入清单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为302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那非洲有火山吗?非洲有哪些火山?

非洲大陆是冈瓦纳古陆的一个重要部分,早第三纪末以来,东部非洲在区域隆起的基础上出现裂谷运动。裂谷西支规模比较小,发生过一系列7级大震。东支火山活动比较广泛,未记录M7以上的地震活动。东支向北的红海裂谷,主要地震活动发生在裂谷之北的死海转换断层上。这里的火山以大陆玄武岩为主。虽然也有一些巨大的层状火山,如尼拉贡戈火山,也是以玄武岩为主的喷发。非洲西部喀麦隆火山线是一条自三叠纪至今的地壳弱带,分布着大量的玛珥湖和玄武岩火山渣锥,主要是碱性火山岩。

非洲有35座历史活动火山,火山分布在:阿法尔三联点,东非裂谷,以及喀麦隆弱带三部分。东非裂谷北部火山活动与阿法尔深部地幔柱和也门的溢流玄武岩喷发有关。南部的东非裂谷可以分成两支,东面的肯尼亚裂谷和西面的在维克多利亚湖西面。南面的火山地区有一个地形隆起,因此有可能是另一个地幔柱的地表表现。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以上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太平洋海底 地球最大的火山Tamu Massif

全文共 503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美国休斯敦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们研究发现,这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大的火山,但是放在太阳系中,虽说可以排上名号,但是它的大小并不令人惊讶。火星上的奥林匹斯山,是目前太阳系中已知火山中最大的,其高约21千米。不过在宽度上,TamuMassif要略胜一筹,比奥林匹斯火山宽了15千米左右。

Tamu Massif的存在早就被科学家所证实,不过这是首次获得这座火山的实际测量值。这项研究早在20年前就已经展开,由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的William Sager领导,这也是为什么这座火山被命名为Tamu的原因。后来,William教授与休斯敦大学的科学家进行合作,继续这项研究并获得了如今的成果。

为了准确测量火山的大小,研究人员使用声波反射装置进行测量,用这种方法进行整个火山地区的海底地图绘制。同时也使用钻井技术,获得了火山熔岩样品进行研究。该项研究的最终成果发表在《自然 - 地球科学》杂志(Nature Geoscience)上。

据研究,这座火山上一次喷发的时间是大约1.14亿年前,此后持续产生的火山熔岩使它逐渐生长,最终成为了地球上最大的火山,隐藏在太平洋的下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火山爆发时的自救方法

全文共 559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爆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原因是地球内部的熔融物质在压力作用下喷出。地球内部温度和密度不均匀,在地幔内部形成地幔对流或地幔柱。当高温物质上升到地球浅部时,由于压力减小而发生部分熔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熔融物质汇聚在一起并在地球的浅部形成岩浆囊。当岩浆囊的压力大于地层的压力时,岩浆就会沿着断层或薄弱的地方冲破地壳,造成火山爆发。那么,火山爆发时的自救方法大家是否了解?

1、应对熔岩危害。在火山的各种危害中,熔岩流可能对生命的威胁最小,因为人们能跑出熔岩流的路线。2、应对喷射物危害。如果从靠近火山喷发处逃离时,建筑工人使用的那种坚硬的头盔、摩托车手头盔或骑马者头盔将给予你一定的保护。在更广阔的区域,逃离也许没有必要。3、应对火山灰危害。戴上护目镜、通气管面罩或滑雪镜能保护眼睛,但不是太阳镜。用一块湿布护住嘴和鼻子,或者如果可能,用工业防毒面具。到庇护所后,脱去衣服,彻底洗净暴露在外的皮肤,用干净水冲洗眼睛。4、应对气体球状物危害。如果附近没有坚实的地下建筑物,惟一的存活机会可能就是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球状物就会滚过去。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如果火山爆发我们该怎么办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火山喷发的避难方法和注意事项 火山喷发的避难方法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避难方法

1、身处火山区的时候,一旦发觉火山有喷发先兆,就应该立即马上离开。

2、迅速寻找坚固封闭的地下建筑物,或者在来不及躲避因火山爆发而形成的气体和灰球体滚下山时,可以跳入水中屏住呼吸半分钟左右,待让球状物滚过去即可。

3、如果熔岩流逼近,要立即爬上高地。

4、当火山喷发平静下来后,迅速离开危险地,防止火山再次喷发造成危害。

火山喷发的注意事项

1、逃生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头部,防止飞坠石块击伤。

2、火山喷发的时候会有大量有毒气体溢出,在逃跑的时候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如果可以找到护目镜、潜水面罩或眼罩的话,也可以利用起来,它可以过滤尘埃和毒气,保护好眼睛。

4、逃生的时候穿上比较厚的衣服保护身体。

5、在避难的过程中,最好戴上硬帽或头盔,如果找不到,也可以将报纸或其他纸张塞进帽子中戴上。

6、在熔岩即将逼近自己的时候,可以进入其他的建筑物内躲避。但如果不是这种情况,最好不要这么做。因为屋顶很容易被砸塌。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吗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是地中常见的地质现象。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火山是一个由固体碎屑、熔岩、流或穹状喷出物围绕着其喷出口堆积而成的隆起的丘或山。火山喷出口是一条由地球上地幔或岩石圈到地表的管道,大部分物质堆积在火山口附近,有些被大气携带到高处而扩散到几百或几千公里外的地方。

火山喷发,地质学专业术语,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那火山喷发会引起地震吗?

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可产生在火山喷发的前夕,亦可在火山喷发的同时。其特点是震源常限于火山活动地带,一般深度不超过10公里的浅源地震,震级较大,多属于没有主震的地震群型,影响范围小。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全球三大火山地震带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的板块,板块当中有的块大,有的块小。大的板块有六个,它们是: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交界处,一部分发生在板块内部的活动断裂上。

全球三大火山地震带:

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

2.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

3.洋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最活跃的地区是哪里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天狗食日的成因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天狗食日是古人对日食现象的一种叫法。据不完全统计,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我国日食观测记录达1000多次。但由于古时科学水平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常被误认为是不详之兆。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日食是天狗在吃太阳。他们不能清楚地解释这种现象,便认为这是非常不详的。所以需要敲鼓以驱赶它,防止太阳被吃掉。但在现代社会中,日食只是一种天文现象。日食主要有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三种。当太阳、月球、地球在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就发生日食现象。

日食发生在朔日,即农历的初一。因为只有在这一天,月亮才会出现在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连线上,从而形成日食。同样地,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小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

全文共 699 字

+ 加入清单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心理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人个性会比较开朗,而有些人意志力就会比较消沉,当面临挫折的时候,这部分人群往往会表现的更加的没有积极性。小学生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同样如此,性格比较内向,一直能力就会比较弱,在战胜挫折的时候也是比较困难的,那么小学生心理挫折的成因是什么呢?下面请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当前,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对一个家庭来说,孩子是掌上明珠,许多家庭过分地溺爱子女,一些孩子懒惰、奢侈的性格弱点日渐突出。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依赖和脆弱的心理特点,他们怕吃苦,逃避困难,承受不了挫折;同时不少孩子性格内向,意志薄弱,控制力较差,使家庭教育存在偏差;一些学校偏重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素质教育,这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思路也存在偏差;学生中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人健谈,有的人寡言。

因此,对今天的儿童少年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增加一些磨练,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革命意志,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挫折心理是人们为实现预定目标采取的行动受到阻碍而不能克服的,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情绪反应,它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小学生一旦受挫的时候,所表现的行为就会带有一定的攻击性,有些小学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很好的解决,所以对于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发展,都会存在着非常大的危险。建议: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内容能够去深入到小学生当中。小学生作为独立的特殊群体,在社会当中也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最好是能够积极的去带动小学生,使小学生在困难当中学会如何解决挫折。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智利火山爆发影响

全文共 510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

最具威力、最壮观的火山爆发常常发生在俯冲带。这里的火山可能在沉寂达数百年之后再度爆发,而一旦爆发,威力就特别猛烈。这样的火山爆发常常会给人类带来世界毁灭。那么,大家知道智利火山爆发影响是什么?

智利,国土面积756626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位于智利中南部边境地区的卡尔布科火山喷发时,火山灰在风力作用下飘至接壤的阿根廷城市,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覆盖了附近的城镇和村庄。图中地点距离喷发火山18英里,已经被火山灰覆盖。

由于火山灰的原因,当地水体受到污染,同时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空气质量,航班也不得不选择停飞。距离火山喷发地18英里的房屋和汽车都被火山灰覆盖。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丹霞地貌成因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丹霞地貌在我国就有广泛地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上。那你知道丹霞地貌的成因吗?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流水向下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了赤壁丹崖及石墙、石峰、石柱、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的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发育成的各种丹霞奇峰总称。以陡崖陡坡为特征,中国广东的丹霞山就是丹霞地貌的一个典型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太阳上的“火山”喷发

全文共 458 字

+ 加入清单

太阳上的“火山喷发

3 月 12 日太阳上发生了猛烈的物质喷发,在太阳层观察到的壮观景象被科学家称为“爆发日珥” (“eruptive prominence ”)。这一景象是由 SOHO (Solar and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卫星拍摄的,该卫星是欧洲航天局和美国宇航局在 1995 年 12 月发射的,它能对太阳上发生的过程进行连续观察。

观察到这种“爆发日珥”是横截面超过 70 万千米--超过地球直径 50 倍的大量“相对较冷”等离子体(电离气体),其运动速度超过 75000 千米/小时。说它“相对较冷”是因为借助于 SOHO 卫星上一台 EIT (Extreme-ultraviolet Imaging Telescope) 外紫外线波段望远镜观察到的等离子体具有的温度“仅为” 6-8 万摄氏度,作为比较,日冕的温度超过 100-200 万摄氏度。这一过程与日冕物质喷发有关(这仿佛是脱离太阳封闭磁圈有升力的凝结物),会对地球磁圈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在朝我们地球方向喷发时。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戊肝的成因与治疗

全文共 1428 字

+ 加入清单

戊肝主要见于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例为主,发展中国家以流行为主。自1980年后中国新疆地区曾有数次流行,其他各地均有散发性戊型肝炎的报告,约占急性散发性肝炎10%,至少已有6个省市自治区曾报告发生戊型肝炎暴发流行。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戊肝的相关知识。

如何诊断:

应根据临床特点、肝功能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排除HAV、HBV、HCV感染和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肝损害。

1.急性戊型肝炎的诊断

(黄疸型/无黄疸型)

(1)病人接触史或高发区居留史:发病前2~6周内接触过肝炎病人或饮用过被污染的水、外出用餐、到过戊肝高发区和流行区。

(2)持续一周以上乏力,食欲减退或其他消化道症状,肝大,伴叩击痛。

(3)血清转氨酶明显升。

(4)血清病原学检验排除急性甲、乙、丙、庚型肝炎。

(5)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尿胆红素阳性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黄疸。

(6)血清学检验抗HEV~IgM阳性,抗HEV-IgG由阴转阳或抗体滴度由低转高4倍以上。

2.急性重型戊型肝炎

(1)符合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2)起病10天内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指肝性脑病)。

(3)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大于171μmol/L。

(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

3.亚急重型性戊型肝炎

(1)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2)起病后10天以上出现以下情况者。①高度乏力和明显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重度腹胀或腹腔积液;②血清胆红素上升>171μ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μmol/L。③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度低于40%。④意识障碍。

成因

目前医学界认为其传染源包括戊型肝炎临床感染者、亚临床感染者以及感染HEV的动物。人是HEV-1.2的惟一自然宿主和传染源,猪是HEV-3.4的主要动物传染源。目前已公认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传染途径:

1.食物污染

也可导致此病爆发,我国曾报道因为食物受传染而导致戊肝爆发。

2.多经粪-口渠道传播

多因为水源被粪便污染所导致的,发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规模视水源污染程度而异。

3.平时生活接触传播。

4.输血渠道

研究表明通过静脉输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浆,也会使受血者发生HEV感染。

戊肝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戊肝与甲肝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1.易发季节

多发于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洪涝灾害造成粪便对水源广泛污染的地区。

2.潜伏期较长

多在2~9周之间,平均为6周。

3.患者发病年龄较大

以20岁以上的青壮年人发病率最高,在儿童中可能为临床感染。

4.粪便检查

患者早期粪便中可以检查出戊性肝炎病毒颗粒,但很快会自行消失。

5.其他

戊型肝炎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黄疸不很严重。

如何治疗戊肝:

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选择性使用药物为辅。应忌酒、防止过劳及避免应用损肝药物。

1.休息

早期严格卧床休息最为重要,症状明显好转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治疗至症状消失,隔离期满。经1~3个月休息,逐步恢复工作。

2.饮食

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脂肪不宜限制过严。

3.如进食少或有呕吐者

应用10%葡萄糖液1000~1500ml加入维生素C3g、肝太乐、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每日1次。也可加入能量合剂及10%氯化钾。热重者可用菌陈胃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蒿汤和胃苓合方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一般急性肝炎可治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青春期早恋成因

全文共 1543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少年的早恋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引起青少年早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起来也比较复杂,下面心理保健专家就为大家揭开孩子青春期早恋的神秘面纱。

青春期早恋成因2.喜爱文学、有文艺才华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由于受环境熏陶,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喜欢用书中、歌里的浪漫情节来类比自己的生活,效仿艺术家笔下的主人公,追求理想的爱情天地。加上他们有某个方面的才华,常被异性羡慕,故很容易获得爱的信息。

青春期早恋成因1.性格外向、相貌出众的学生,比性格内向、外表平平的学生更容易发生早恋。

因为性格外向的人大多敢作敢为,敢于触犯校规,不安份守己,有适合自己的对象,就会大胆追求,并且相貌出众的学生,常常是大家追求的目标,尤其是漂亮的少女,往往经不起别人的追求,她们以被男孩爱慕为荣,听信甜言蜜语,很快陷入男孩子的情网。

青春期早恋成因5.缺少家庭温暖和爱护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人常见于父母感情破裂、离婚、受继父继母虐待,或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得不到温暖,生活在一个冷漠、压抑,甚至受辱的环境里。于是,渴望得到他人温暖,而异性的抚慰正可以弥补这一点,使他们尝到了爱情的甘甜。

6.环境不好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接触些不三不四的人,或者与他们一起玩的朋友都是早恋者,在旁人的教唆和指使下,也大胆效仿,正如古人云:近墨者黑。

如在学习、劳动、课外活动中有异常表现;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经常旷课、迟到早退,甚至逃学,情绪不稳,时儿春风得意,时儿乌云满天,坐立不安,心神不定,上课思想不集中;对老师、家长反感,从而回避他们,喜欢打扮、讲究发型、衣着,爱看言情小说,摘抄其中精彩的情爱描写,哼流行歌曲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抓准时机,掌握教育的主动权。

以上就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关于青少年早恋问题的神秘面纱,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既然原因复杂,那我们处理起来就不能用这些教条 去机械的处理,而是在平时要多注意观察,提前预防早恋的发生。

青春期早恋成因3.性格软弱、虚荣心强的学生容易早恋。

这部分人以女生多见,她们从小娇生惯养,依赖性强,找了男朋友,便觉得有了依*,她们把自己附属于一个男孩,因此,很容易成为男生的爱情俘虏。而那些虚荣心强的女生,大多是由于强烈的虚荣心,使她们乐意接受男孩子的殷勤、赞美以及小恩小惠。有的学生是出于“攀比”心理,而走上早恋的。她们看到自己的同龄人有了男朋友,进出于电影院、舞厅、酒馆等,于是,也不甘落后。

青春期早恋成因4.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容易早恋。

这些学生常不受老师欢迎,在学习上很少受到特殊关心,也无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从而根本不会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于是,他们便把无处打发的精力和时间转向爱情,转向社会,以弥补感情上的空虚。这些学生大多不以班上的同学为追求目标,尤其是女生,常找社会青年。

青春期健康心理表现

1、社交性: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一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青春期,社交范围扩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长补短,培养互助合作精神,丰富群体生活经验,锻炼适应他人的能力。

2、乐观性:情绪愉快表示心理健康。乐观的人,对任何事物都积极进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畏惧,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适应,而不会长期沉陷于忧愁苦闷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绪经常忧郁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绪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3、反应性:每个人对事物的反应速度与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别不会太大。如反应偏于极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学生因考试失败而一时不悦,是正常的现象;但若他为此而几天不吃饭,甚至有轻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当然,对考试失败无动于衷的学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4、现实性: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于不能适应环境,往往采取逃避现实的方法。这些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能达到自我欺骗的效果,久而久之,还会发展成病态。

青春期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哪些?这个问题上面已经有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给朋友们带来一定的启示,青春期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家长朋友们切勿轻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泥石流的分布及成因

全文共 539 字

+ 加入清单

泥石流的形成原因: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的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泥石流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

泥石流的主要危害是冲毁城镇、企事业单位、工厂、矿山、乡村,造成人畜伤亡,破坏房屋及其他工程设施,破坏农作物、林木及耕地。

今天小编对泥石流的分布及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空气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科学家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地壳运动创造了山脉和火山,也为可呼吸大气的存在提供了机会。

地球科学家通过研究地壳的化学成分发现,大气中的微量氮起源于30亿年前。

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科学家在《地球科学》杂志上说,我们现在空气的化学成分是几十亿年前光合作用和地壳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氧气占地球大气的1/5。科学家早就知道植物的存在是氧气持续供应的原因,但是占大气80%的氮的来源一直是个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萨米·米哈伊尔博士和迪米特里·斯韦根斯基教授开始研究火山爆发前氮是如何从地壳岩石中不断转移的。

火山爆发释放大量的氮气到空气中,同时也喷出硫、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局部的壳被挤压,大量不稳定的物质被释放到上面的岩石中。这些物质包括氮。它们要么被压入岩石,要么成为火山爆发时释放的气体。储存在地壳中的氮通常以铵离子的形式存在,铵离子通常转化为硅酸盐矿物,构成地球上大约90%的岩石。这个过程几乎是地球上大多数氮元素的转化形式,也适用于金星和火星。地球上的硅酸盐矿物会在氧或含氧化合物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当反应发生时,铵离子会在水中分解,这也是氮从火山口释放出来的原因。

研究人员认为这也是为什么地球的大气层不同于金星和火星的原因。这两颗行星没有地壳运动,几乎没有氮,自然也不能进化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巴西超级火山爆发后果

全文共 431 字

+ 加入清单

巴西国土总面积854.74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与乌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维亚、秘鲁、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十国接壤。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完整的工业基础,国内生产总值位居南美洲第一,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那么,巴西有超级火山吗?巴西超级火山爆发后果大家是否了解呢?

超级火山是指能够引发极大规模爆发的火山。虽然对于爆发规模没有严谨的界定,但极大规模爆发都以瞬间改变地形,瞬间改变全球天气及全球性的生命灾难。

超级火山的喷发,可以将火山灰喷洒到方圆6400公里的范围内,火山灰中的含硫物质散布于空中,经过物理化学变化形成高浓度硫酸,可以导致大气中含有2000兆至4000兆吨硫酸,大致相当于全球每年所有工业含硫物质排放总量的25倍多,还可以使海水温度骤降6摄氏度左右,破坏力极其可怕。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喷发后会发生什么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火山5分钟视频怎么发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因为疫情在家里很长一段时间,所以越来越无聊,抖音已经成为娱乐软件之一,很多人开始玩抖音,各种视频照片各种笑话玩,但有很多人不知道抖音火山版如何长视频,其实操作很简单,所以让小告诉你如何操作:

首先要知道火山视频最多只能传一分钟的视频,不能传一分钟以上的长视频,

第一步:首先用手机打开抖音火山短视频app,然后点击抖音短视频【 】然后点击下面右边的上传图标,最后选择你录制的长视频上传,然后完成操作。

第二步:也可以编辑多个短视频,在手机抖音火山版短视频APP点击左下角的多段视频,选择您想要合成的多个短视频,然后点击确定拼接,完成操作并上传。

第三步:也可以选择现成录制,打开手机抖音火山版短视频APP,点击下面的录制视频,选择拍摄60秒开始录制,录制完成后再上传美化翻转和滤镜。

第四步:打开手机抖音火山版短视频APP,点击【 】选择音乐,选择你最喜欢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选择当地音乐,然后点击拍摄开始录制视频,预览界面调整音乐、特效、滤镜等,然后编辑文本完成操作,点击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石油是怎么形成的成因是什么

全文共 2048 字

+ 加入清单

石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对于石油的形成你想了解吗?想要了解的话,一起和小编来看看石油形成的一样吧!

石油的影响

社会影响

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世界上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来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过去数十年中开采石油以及其副作用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导致了巨大的问题。在有些地区土著居民被驱逐,在分配石油带来的财富上也可能有些地区造成巨大的冲突。外部的干涉和对冲突某一方的支持则导致更多的暴力。比如按照国际特赦组织的统计在尼日利亚平均每周就有约500次暴力冲突。

环境影响

石油和天然气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能源动力,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大大超过了过去人类5000年污染的总和,以及造成了温室效应、气候异常等诸多弊端。

海上探油和开采会打扰海洋环境,尤其以清理海底的挖掘工作破坏环境最大。油轮事故后泄漏的原油或提炼过的油在阿拉斯加、加拉帕戈斯群岛、西班牙和许多其它地区脆弱的海岸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过量的石油开采会造成含油区地下空间越来越大,虽经注水作业但作用很小,如含油区处于地震带,那么石油开采会引起地震带更为活跃,甚至可造成地震带的迁移,同样的震级,开采后的含油区地震时所产生的破坏力要大得多。

石油的简介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是具有特殊气味、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从地下深处或地表附近开采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一般地壳上层部分区域有石油储存,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是赋存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一种液态可燃有机矿产。石油及其产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动力燃料与化工原料,且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故也被称为“黑色金子”。

石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石油颜色是由其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量越高,颜色则越深。石油的颜色越浅,油质越好,透明的石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不同的油田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区分很大。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石油工业一般用石油的出产地来区分,此外是石油的比重、黏度。

石油常用“桶”作为容量单位,即42加仑,折合约158.98升。因为各地出产的石油的密度不尽相同,所以1桶石油的重量也不尽相同。一般一吨石油大约有7桶。轻质油则为7.1-7.3桶不等。

石油在中东地区、波斯湾一带有丰富的储藏,而在俄罗斯、美国、中国、南美洲等地也有很大的储量。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石油的形成原因

传统认为,石油是从古代动物的尸体变化而来。想而易见,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能源。不过,根据美国于2003年的一项研究,有不少枯干的油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弃置以后,仍然可以生产石油。所以,石油可能并非生物生成的矿物,而是碳氢化合物在地球内部经过放射线作用之后的产物。

生物成油理论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与石油本身无关。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竹楼的成因 傣族竹楼形成的原因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竹楼成因是防会对人类造成危险的动物或昆虫。竹楼是傣族的标志民居,傣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生活在亚热带地区,村落都在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有傣族村寨。且因这里常年无雪,雨量充沛,没有四季区分,这种环境很适合建造竹楼。

竹楼是傣族的特色民居,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瑞丽地区。竹楼是用庭院将中心房屋围合,显得开阔自由。而且竹楼隐藏在枝叶繁茂的竹林果树之中,清幽宁静,环境宜人。

相传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水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很受启发,建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子。帕雅依照凤凰的旨意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火山喷发时有哪些现象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逸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那火山喷发时有哪些现象呢?顾名思义就是会间断喷水的泉,是火山喷发后期的一种自然现象。地下的高温将地下水加热到一定程度后,水和蒸汽便喷浦而出,压力降低时就会暂时停止喷出,如此循环往复,便会出现“间歇泉”。火山口,可以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此外,它们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