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玉门关

玉门关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玉门关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玉门关问题。

分享

浏览

7004

文章

24

玉门关在哪里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而今的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又称什么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是沼泽,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你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在哪里属于哪个省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属于甘肃省,玉门关在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北和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相呼应,东南距离敦煌市大约90公里,西距离罗布泊东部边缘大约150公里。玉门关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玉门关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到明燧、南到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遗址为中心,是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

玉门关开始于汉武帝开通的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制,因为西域输入玉门石取道于此而得名。玉门关现存的遗址有城址2座,烽燧有20座,长城遗址有18段,已经对游客开放的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是现在的哪个地方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一说在甘肃敦煌西北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之间。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距敦煌市区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约150公里,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

玉门关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已对游客开放有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和当谷燧周边汉长城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是现在的哪里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现在的甘肃省敦煌市。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是中国境内连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关城方形如盘,北、西两面有门,北门外不及百米即到疏勒河,和西南的阳关同为当时通往西域各地的交通门户,出玉门关的北道,出阳关为南道。玉门关在中国古代一直是文人墨客的咏叹之地,唐代诗人王之涣就曾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佳句。

玉门关是汉朝西陲最重要的两关之一,是古代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北路的必经之道,是中原进入西域的门户。玉门关的得名,是因为丝绸之路贯通以后,商人往来不绝,西域于阗(今新疆和田)的美玉经此关进入中原,故名玉门关。

展开阅读全文

祁连山在不在玉门关外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祁连山不在玉门关外,而在玉门关内。

玉门关的遗址位于甘肃的西端,河西走廊的最西端,距离敦煌市比较近,只有90公里,而祁连山主要位于甘肃省的西部边境和青海省的东北部,其最西端是当金山口,位置在玉门关以东,并且祁连山脉东边的城市是天祝,西边是甘州,而甘州也位于玉门关以东,所以祁连山在玉门关之内。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境内主要山脉之一,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东西长800公里,南北宽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条,面积约2062平方公里。

祁连山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长近1000千米。属褶皱断块山。最宽处在酒泉市与柴达木盆地之间,达300千米。山脉自西北至东南走向,包括大雪山、托来山、托来南山、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土尔根达坂山、柴达木山和宗务隆山。山峰多海拔4000~5500米,最高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终年积雪,山间谷地也在海拔3000~3500米之间。

祁连山素有万宝山之称,蕴藏着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矿藏,有石棉矿,黄铁矿、铬铁矿及铜、铅、锌等多种矿产,八宝山的石棉为国内稀有的湿纺原料。祁连山区冷湿气候,有利于牧草生长,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地带,分布有大片草原、为发展牧业提供了良好场所。

展开阅读全文

阳关和玉门关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阳关玉门关的区别在于得名原因、地理位置、通商路线、历史发展不同。

1、得名原因不同:阳关在玉门关的南面,中国人以南为阳,以北为阴,因为是南边的关口,所以叫作阳关;玉门关,汉代时期,在祁连山上发现了大量的玉石矿,运往中原需要通过这个关口,所以叫作玉门关;

2、地理位置不同:阳关在玉门关的南部,阳关位于河西走廊的敦煌市的“古董滩”上,和玉门关形成南北呼应;玉门关位于敦煌市的小方盘城,二者相距并不远;

3、通商路线不同:一条出阳关,沿着昆仑山通商,称为天山南路;另一条出玉门关,沿着天山山脉通商,称为天山北路;

4、历史发展不同:阳关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县城;而玉门关遗址保存完好。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因为在玉门关之南,所以称之为阳关。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的小方盘城,是重要的屯兵之地,曾经是汉朝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离开两关之后就进入了茫茫戈壁大漠,二者都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途经驿站,也是通西域和连欧亚的重要门户,出敦煌后必须走两个关口的其中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的由来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玉门关的叫法开始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的时候,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

我们学过一首诗中有一句这样的话“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的玉门关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说说,大家快来一起学知识啦!

详细内容

1

玉门关遗址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疏勒河南岸,四境多戈壁、荒漠、草甸。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东西线性分布,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0.5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

2

由于玉门关地处位置很好,是很多地方来往的必经之地,大部分商业来往也要通过玉门关,此区域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通道。

3

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汉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归,上书曰:“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和嘉峪关有什么不同,你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嘉峪关都是位于今甘肃境内的、在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关隘。那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一起来看一看吧。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嘉峪山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嘉峪关又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嘉峪关以地势险要,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玉门关

而玉门关的辉煌和故事则更多的是在历史文献中,现在的玉门关只剩下了一个土堆,但即使如此,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其昔日的神采。

综上所述,玉门关与嘉峪关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玉门关只剩遗址上的一个土堆,而嘉峪关保存非常完整,目前依然可以一睹其壮观雄伟的风采。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的历史和由来 历史上的玉门关

全文共 41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历史上的玉门关最早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距离现如今已经有1140多年。其实玉门关不管是在军事史,政治史,交通史,还是所谓的文学史上,它都有非常浓厚的色彩。也是古时候,文人墨客吟唱的关键点。

1

玉门关的由来

说到玉门关的由来,它其实是汉武帝元鼎六年的列四郡居两关。筑塞西至酒泉这四郡,分别为河西四郡,而玉门关则为两关之一。当时之所以以玉门关而命名,则主要是以西域和田玉进入中原最主要的关口为因素。

2

关口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关口在古时候就是设立在交通要道当中的关卡,当然关口在古时候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它是贸易的重要窗口,也是边界最前沿的峭壁,而玉门关是汉朝的海关,玉门关的出现是防止匈奴侵略的重要线路。

3

最早玉门关的特点

说到最早的玉门关,其实在现如今为嘉峪关市石关峡,根据石关峡的地貌发现石关峡在嘉峪关的北侧,它夹杂在祁连山跟黑山的中间。由于石关峡附近可以找到黄草营村以及黄土,芨芨草,骆驼刺等等制作而成的古墙,随着历史的演变,慢慢的变成了玉石障。

展开阅读全文

历史上"玉门关"究竟在哪里?汉代与唐代的玉门关是一样的吗?

全文共 2081 字

+ 加入清单

一提起“玉门关”,很多人的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就是一幅沙漠上的景象,茫茫沙漠无边无际,而不远处就矗立着一座城池,城门口自然写着“玉门关”。这当然只是想象中的画面,那么,现实中的玉门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汉代唐代与现代所说的玉门关,指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吗?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的诗句完美地描写了边塞的风情,千百年来传为绝唱。那么,历史上西汉时期的玉门关,也就是东汉驻守西域三十一年的都护班超在迟暮之年的《求代还疏》中所写“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那个玉门关,现在究竟在哪里呢?岁月的沧桑又把它打扮成了什么模样呢?近百年来,中外热衷“丝绸之路”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纷纷驰骋于大漠之中,对这个千古之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提到玉门关,人们就会想到唐朝诗人王之焕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这首诗完美地描写了边塞的风情,千百年来传为绝唱。每每读到这首诗,大漠孤烟,烽火缭绕和离愁哀怨的画面浮然若现。

然而,今人对王之涣所描写的玉门关的确切地址,都提出了质疑,认为他们所描写的,已不是汉代的玉门关,而是唐朝的玉门关。

唐朝的玉门关在何处?据考证,唐时玉门关已由敦煌故址移设到了晋昌城(今甘肃省安西县境内)。如今遗址湮没,关址难考。有人根据与王之焕同时代的边塞诗人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诗句,认为安西县境东南的锁阳城,可能就是唐朝的玉门关。也有人根据唐玄奘取经西去时的路线和当时丝绸之路的状况,认为唐玉门关址已淹没在如今安西县之东的双塔堡水库之中。总之,关于唐玉门关的具体地点,今天还是一个谜,有待专家进一步考证。

其实,在一千多年前的玉门关是一个繁华的边关。那里晴空鸿雁高飞,旷野驼铃悦耳,商旅络绎不绝,人群川流不息。沿着这条道路,美丽的中国丝绸,精致的中国瓷器,馨香的中国茶叶,独到的中国制药等远运到世界各地,火药、造纸和印刷术也是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远播国外,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同时,苜蓿、菠菜、葡萄、石榴、胡麻、胡萝卜、大蒜、无花果等等不少有用的东西也从这条道路上输入。据历史记载:汉朝时从伊犁河流域引进乌孙马,从大宛引进汗血马。从丝绸之路还传来了西域各地和国外的音乐、舞蹈和宗教,使中华文化艺术吸取了新的养料。

翻开地图,在甘肃西部边陲地区不难找到“玉门关”。玉门关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控制着河西走廊迤西的北线,是祖国大西北的一座石油城。在较为详细的地图上,还可找到玉门关市郊的一个“玉门关镇”,然而,这只是现代的玉门关市,它与历史上的玉门关名同实异。

那么,历史上西汉时期的玉门关,也就是东汉驻守西域三十一年的都护班超,迟暮之年还在《求代还疏》中所写的“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的那个玉门关究竟在哪里呢?岁月的沧桑又把它打扮成了什么模样呢?近百年来,中外热衷“丝绸之路”的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纷纷驰骋于大漠之中,对这个千古之谜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根据可考古籍记载,玉门关在敦煌西北约八十公里的地方。人们在这一带的荒漠之中,发现了一个名叫小方盘的土城堡,它曾经被认为是汉代玉门关的遗址。登上古堡远眺,它的北面,有北山横亘天际,山前有疏勒河缓缓流经。残存的汉长城由北向南,连贯阳关。令人欣喜的是,在这里还发现过写着“玉门都尉”的木简。从此,人们便把这木简作为实物证据,认定小方盘定是汉代玉门关无疑。

但是近几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又详细地考察了敦煌境内的汉长城、烽燧,进行了大量的发掘工作,获得了不少实物证据,对上述所谓汉代玉门关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以上述木简为据,小方盘城只能说是“玉门都尉”的治所,并不能由此认定它就是玉门关。再说,对这座里面仅有几间土房,大小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差无几的古堡,就是普通百姓也会提出质疑:难道当年设有重兵把守的、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竟是这样的一个小据点?

历史上的东汉初年,仍以西汉的玉门关、阳关为西部边境的门户。到了汉和帝(公元89年到公元105年)的时候,匈奴常常杀汉吏,朝廷认为应该关闭玉门关,于是把关口移设在今酒泉地区的玉门镇,向东移动了四百多公里,放弃了西汉所筑的玉门关。

后来,班超的儿子班勇写了《辨闭玉门关弃西域》的疏文,认为应仍以西汉时的玉门关口,置校尉长史以捍抚西域各国。于是,朝廷就派班勇为西域长史,以西汉玉门关为门户,率兵驻守西域鄯善、龟兹、温宿各国,并发兵驱走西域的匈奴势力,西域得以平安。

到了魏晋以后,汉玉门关被再度废弃。自唐朝以后,汉玉门关址当初设在何处,一直没有人说得清楚。近百年来,中外史学家、考古学者纷纷驰骋大漠戈壁之中,力图探索、考定汉玉门关的关址,可至今仍未做出确定的结论。

虽然,人们对于汉代玉门关的故址莫衷一是,但是,人们宁愿把这仅存的古堡视为玉门关的遗迹。千百年来,多少人千里迢迢来到这里,为的是在登上古堡、遥望大漠的同时,去追忆祖先的光辉业绩。在古炮台上,人们在吟诵唐朝诗人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之声时,仿佛看到汉朝大将李广利挥麾旌旗、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的简介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羌笛何必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是一座始建于汉武帝时期的关口。玉门关遗址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在今甘肃酒泉敦煌市的西北。

自古以来玉门关就是我国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卡,它守护的是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所以在古代玉门关是中国西边的门面工程。但是玉门关地处苦寒之地,这里环境恶劣,黄沙遍地,连野生动物都很罕见。

但是玉门关经常出现在古诗中,“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都是非常著名的诗句。所以,“玉门关”所指代的是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局势演迁,代表了英雄豪杰的壮志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的由来 玉门关的故事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是汉朝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关于玉门关的由来有很多说法,其中最为靠谱的当属张骞通使西域,张骞将将内地的丝绸带往了西域各国,以交贸易友好。而于阗国盛产玉石,于阗国王为了换回中原王朝的大批丝绸,他派官兵专门押解运送和田一带的玉石运往内地进行贸易交换。而运玉石的骆驼一进关楼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后来是一个拉骆驼的老人告诉押运官要用上好的玉石祭祀关神才能确保人畜平安,消病除灾。于是押运官按照老人的建议用上好的玉石祭祀关神,押运队伍果然平安的到达了汉朝都城,而关楼大门也因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而被称为“玉门关”。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长城烽燧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玉门关遗址座落于甘肃省敦煌县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

玉门关是中国古代十分著名的关塞。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曾广为传颂,真实地描写了古代苍凉、辽阔的边塞风光,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相传西域的和田玉就是经过此关输入中原的,故而得名。文献记载汉武帝为了切断匈奴与羌人的联系,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在河西地区建立了著名的“河西四郡”,据守两关,玉门关即所据两关之一,是汉“玉门都尉”的治所所在地。汉魏以来,玉门关一直都是通往西域诸国最西边陲的重要关隘,也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北路的必经之地。

玉门关一名“小方盘城”,现在关城周垣尚在,平面呈方形。关的西面有一座城门,而北垣的一门已经堵塞不通。城堡是用黄胶土板筑而成的,城墙高达9.7米,东西宽24米,南北宽26米多,面积达630多平方米。周围还有营垒、炮台、古塔之类的遗址和遗存。在城北的废墟中挖掘出的汉简上有“玉门都尉”的字样,从而更加确定了遗址的性质。

在小方盘城西北约20公里,还有大方盘城,是汉至魏晋时期中国西部防线上储备粮草的军需仓库。古城平面呈长方形,夯土板筑,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达6.7米。城内有三间仓库,仓库的南墙上各开辟有一个门。城分内外两重,外城垣塌毁已尽,只有北垣还保存有一小部分。内城垣尚存断墙,四角有土墩建筑痕迹。

玉门关附近的长城由沙砾石夹芦苇间层叠压筑成,烽燧附近有保存完好的积薪,这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好的汉代长城。经过发掘的马圈湾烽燧遗址,城堡内房基排列整齐,出土了许多文物。在这些文物中比较重要的有西汉简牍等。(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唐玉门关

全文共 373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

六朝、隋唐之际,中原通往西域的伊吾大道(今安西通哈密一道)畅通。玉门关由敦煌东迁至瓜州晋昌县境(今安西双塔堡一带)。这里截山横卧,山势险峻,碧水中流,形成天然隘口。东临绿州,西接荒漠,俨然铁关雄视。据有关专家考证,唐代玉门关就设在这里。这处千古名关的关城淹没在碧波荡漾的双塔水库之中,这里山峦起伏,烽燧林立,关内的沃野草原和关外的大漠戈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唐玄奘0玉门关、夜渡葫芦河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自唐玉门关设置以来,这里成为将士出征的誓师之地,亲人送别的离散之所。也是唐代诗歌长河中最悲壮、最苍凉的千古绝唱“长风几万里,吹渡玉门关”,其豪迈壮阔之气,回荡在中国诗歌不朽的无限时空之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道尽将士的思乡之情,塞外苍凉的景象。关以诗名,诗以关扬。千百年来,唐玉门关已成为中国西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

展开阅读全文

玉门关

全文共 887 字

+ 加入清单

玉门关为世界文化遗产。

玉门关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祁连山西端疏勒河南岸戈壁,是2-3世纪汉王朝设立在河西走廊地区西端最重要的关隘遗存,在地理区域上具有东西交通分界的标志地位。作为丝绸之路上至今保存最好、类型最完整、规模足够大的关隘遗存,其见证了汉代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交通管理制度、烽燧制度与长城防御制度,及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玉门关遗址与包括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的汉长城,还有河仓城遗址一起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保障体系,不仅实现了汉长城的防御功能,起到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目的,同时从客观上保障了以丝绸之路为主的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促进了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玉门关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丝绸残片等为丝绸之路的大规模文化交流、科学技术传播提供了直接的佐证。

玉门关遗址及附近烽燧出土了2400余枚简牍文书,其内容有大量反映汉代西域各国如“车师”“焉耆”“乌孙”“尉犁”“鄯善”“卑陆”“大月氏”“郁立师”,还有涉及“匈奴译、乌孙使者”等内容,同时出土了粟特文文书、佉卢文丝绸残片等文物,可为丝绸之路沿线多民族的文化特征提供特殊的见证。

玉门关遗址出土的简牍文书中有九九算术书、医药方、《苍颉篇》、《急就篇》等医药著述,另有历谱以及天象、占卜等有关记述,与造纸、印刷、历法、医学知识及药物等科学技术沿丝绸之路进行大规模传播、交流有直接联系。

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炳灵寺石窟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名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目前保存完好的小方盘城遗址暂定为玉门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交通从敦煌到玉门关约90公里,由沙漠公路相连,小车基本可以通行。包车费用在300元左右

地址:甘肃敦煌酒泉市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戈壁滩上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

电话:4000065761

开放时间:

8:00-18:00

交通

玉门关在敦煌前往魔鬼城景区的路上,属敦煌西线,包车西线一天约450-550元

门票

门票40元/人,为玉门关、汉长城、河仓城的联票(相当于过路费,走敦煌西线前往雅丹魔鬼城必须经过这里,过路都需要付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 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全文

全文共 265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的意思是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这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回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展开阅读全文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修辞手法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全文共 323 字

+ 加入清单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羌笛声拟人化,假想幽怨的羌笛声是在埋怨春光久久未至,表现了戍边战士心中的思乡之愁;同时“春风”一词也暗喻皇帝,抒发了诗人对皇帝不顾及戍守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凉州词二首·其一》的赏析

全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前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了山川的雄伟气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后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用了拟人的修辞,抒发戍边士兵们的思乡之愁,也表现了诗人对戍边的士兵的宽慰,同时也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

《凉州词二首·其一》的原文

《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展开阅读全文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自哪首诗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自哪

全文共 264 字

+ 加入清单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塞上曲》。原诗共二首,这两句诗出自第二首。“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意思是:我愿意以这个身躯终生报效祖国,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塞上曲二首》的全诗

唐代: 戴叔伦

其一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二首·其二》的译文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

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

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意思 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意思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意思是:我愿意用这个身躯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想要建功立业,有哪里需要活着返回家园呢。“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出自《塞上曲二首·其二》,作者是唐代诗人戴叔伦。

《塞上曲二首》全诗

戴叔伦 〔唐代〕

军门频纳受降书,一剑横行万里馀。

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赏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将士们愿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的决心。“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候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即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 “生入玉门关”。

《塞上曲二首》的作者

《塞上曲二首》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戴叔伦字幼公,是润州金坛今属江苏常州人。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