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淮河

淮河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淮河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淮河问题。

分享

浏览

7527

文章

38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怎么理解,你知道多少?

全文共 369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夏季,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高温炎热的现象。最近,经常能在新闻和天气预报中听到一些类似于副高控制、高压脊、西南气流的概念,勾起了对地理知识的怀念。也经常听到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说法,很多人不是很清楚说的是什么,接下来给大家详细说一下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大致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2、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

3、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的分界线。

4、大致与1月0℃等温线一致。

5、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6、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8、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9、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0、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黄山在淮河以南还是以北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黄山淮河以南。黄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

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现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五绝三瀑,五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同时由于北坡和南坡受阳光的辐射差大,局部地形对其气候起主导作用,形成云雾多、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特点,接近于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四季平均温度差仅20摄氏度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南北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

秦岭淮河一线从名字上看它的画法似乎很简单,沿秦岭、淮河画一条线即可。可是当你面对着一张大比例尺的中国地图时你会发现根本无从下手,秦岭西起甘肃省白石山,秦岭淮河分南北,只是分了中国东部,中国西部怎样分南北部是很有意思的,西部的确可分两大区域,但却是南北颠倒,冷热倒置。

沿秦岭再向西,大致有两列东西走向的山脉与秦岭相连,一列是祁连山接阿尔金山一路向西,另一列就是西起帕米尔高原,向东绵延2000 多公里的昆仑山及其余脉。如果秦岭向西分南北的话,这两列山系可供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连接黄河和淮河的运河

全文共 339 字

+ 加入清单

连接黄河淮河运河是大运河通济渠。

通济渠前身是战国时期的鸿沟,始建于隋朝,是隋朝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和淮河。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共流经3省6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魏、晋后开封以上河段改称汴水,自开封以下河段改称蔡水。

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出黄河,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共流经现今3个省6个市20个县区,全长650公里。顺序为,河南省的荥阳、郑州市、中牟县、开封市、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市、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的濉溪、宿州、灵璧、泗县,江苏省的泗洪、盱眙。

无论从规模、长度或从地理位置上讲、通济渠在整个大运河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通济渠在唐宋时期称作汴河、汴水。

展开阅读全文

河南属不属于淮河流域

全文共 531 字

+ 加入清单

河南属于淮河流域,但是不只是属于淮河流域,而是横跨四大流域。这四大流域分别是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和海河流域。在河南省,黄河流域的面积是3.62平方公里,海河流域的面积是8.83万平方千米,海河流域的面积是1.53万平方千米,而长江流域的面积是2.72平方千米。其分别占河南省的21.7%、52.9%、16.3%和9.1%。

河南省内河流大多发源于西部、西北部和东南部,境内有1500多条主干河流纵横交错,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493条。河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05亿立方米,常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440立方米。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界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

河南地势基本上是西高东低。根据中国大陆地貌自西向东呈现出的三个巨大地貌台阶逐级急剧降低的特点,河南在全国地貌中的位置是跨第二和第三两级地貌台阶。淮河南、北地带高差悬殊,淮南为大别山山丘区,淮河以北地带一般海拔只有30到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淮河起源地和终点分别是哪里?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淮河起源地河南省南部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和终点在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干流流经河南4102、湖北、安徽、江苏四省,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

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点在江苏省扬州市三江营。干流流经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全长约1000公里,地面落差约6米,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总落差200米。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以废黄河为界,整个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平方公里和8万平方公里。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是水利部直属淮河流域水行政主管部门。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

春秋时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古淮河在盱眙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涟水县云梯关入海。当时淮河并没有洪泽湖,干流河槽也较宽深,沿淮无堤。

展开阅读全文

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它是中国南方和中国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受不同的气候、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农产生产方式、地理风貌、生活习俗都具有地方特色。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多,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地理分区上: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气候类型上:温带季风气候(北)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的分界线。温度带上:暖温带(北)与亚热带(南)的分界线。典型植被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的分界线。土壤上:棕壤(北)和红、黄壤(南)的分界线。水文上: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干湿地区上:半湿润地区(北)与湿润地区(南)的分界线。地形上: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自然带上: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的分界线。

展开阅读全文

秦岭淮河一线是什么的分界线?

全文共 1225 字

+ 加入清单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线从名字上看,就是沿秦岭、淮河画一条线。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自古以来,因秦岭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因此而带来的秦岭南北气候变化,人文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秦岭东边的淮河是中国的一条大河,全长1252公里,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境内的桐柏山。淮河两岸的地形、河流及水文特征的差异不如秦岭南北的差异明显。所以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地理意义:

一、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南北雨季长短差异。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要长得多。

3.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5.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6.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7.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8.中国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二、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三、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秦岭—淮河还是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

四、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1.地形: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2.土壤:秦岭—淮河以南渐以红壤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黄壤或棕壤为主,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3.矿产:秦岭—淮河以南以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等轻工业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以重工业占的比例较大。

五、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粮食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稻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为主。

3.油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花生、桐油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油菜、大豆为主。

4.糖料作物: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5.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展开阅读全文

隋唐大运河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一段是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隋唐大运河连接黄河淮河的一段是通济渠。通济渠始建于隋朝,是隋唐大运河的首期工程,连接黄河与淮河。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出黄河,经鸿沟、蒗荡渠、睢水沟通了江苏盱眙境内的淮河,全长650公里,共流经3省6市,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

通济渠自河南省郑州市荥阳的板渚出黄河,至江苏盱眙入淮河,共流经现今3个省6个市20个县区,全长650公里。顺序为,河南省的荥阳、郑州市、中牟县、开封市、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市、虞城、夏邑、永城,安徽省的濉溪、宿州、灵璧、泗县,江苏省的泗洪、盱眙。无论从规模、长度或从地理位置上讲、通济渠在整个大运河系统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通济渠在唐宋时期称作汴河、汴水。

通济渠连接了长三角地区和中原城市群。长三角是中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地之一,运河中部也靠近山东经济区,西接关中城市群。随着人们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景区文化内涵的开发将成为衡量其生命力的重要指标。该地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大的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淮河会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全文共 1064 字

+ 加入清单

秦岭—淮河一线经过甘、陕、豫、皖、苏等省,是中国东部地区一条重要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简称秦淮线,是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为什么淮河会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希望大家喜欢。

秦岭淮河一线重要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纬度位置北纬32度至北纬34、5度。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水田旱地分布分界线,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以及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都是什么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也简称秦岭-淮河线是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或是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岭淮河一线的作用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同时也有很重要的地理学意义:

1、是1月0摄氏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是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

6、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7、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

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区域中,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零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河流有冰期与无冰期的分界线;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的分界线;水稻、小麦杂粮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所以秦岭淮河一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和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为什么淮河会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综合地理分界线,这条线划分了我国南方与北方,两侧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黄土高原的南界。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展开阅读全文

淮河流域在哪些城市 淮河流域地理位置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淮河流域地处我国东部,包括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山东省南部、湖北省东北部地区。

淮河流域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为山区、丘陵区,其余为广阔的平原。流域内除山区、丘陵和平原外,还有为数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洼地。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区,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1-16℃。

淮河流域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矿产基地和制造业基地。也是国家实施鼓励东部率先、促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淮河在哪 淮河的地理位置

全文共 495 字

+ 加入清单

淮河在中国东部,介于长江和黄河流域之间,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和山东五省。淮河,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

淮河在哪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最早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春秋时的地理著作《禹贡》记载:“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古淮河在盱眙以西大致与今淮河相似,至盱眙后折向东北,经淮阴向东,在今涟水县云梯关入海。

据传说,淮河边生存着一种叫“淮”的短尾鸟,“淮水”就因此而得名。由于历史上黄河曾夺淮入海,淮河分为淮河水系及沂沭泗水系,以废黄河为界,废黄河以南为淮河水系,以北为沂沭泗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19万k㎡和8万k㎡,有大运河及淮沭新河贯通其间。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1°55~121°25,北纬30°55~36°36,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及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泰山为界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4657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津浦铁路淮河铁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

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是津浦线上仅次于黄河铁路桥的第二大桥。该桥始建于1909年11月,1911年5月建成通车。该桥为固定型桁梁桥,全长570米,单车道。是连通我国南北的一重要交通大动脉,同时也是我国现存保存较完好的铁路桥遗址,现仍在使用。1937年日寇侵华,国民党撤退时曾将1~7孔梁破坏,1938年9月日军将1、2、3孔修复,并将破坏严重的4、5、6、7部分桥梁更换。1949年1月解放战争时,大铁桥又经历了多次破坏、修复。在解放后至2005年间,蚌埠铁路局曾多次对该桥桥梁进行修复和加固。

2019年10月7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保护范围:由桥边向周围延伸3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淮河艺术馆

全文共 2466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安徽蚌埠的淮河艺术馆,北临淮河,西望涂山,东收龙湖之灵气,西揽天河之秀美。全馆面积3700平方米,楼高五层,气势恢宏,飞梁画栋、古朴庄重,以鲜明的文化特色,高雅的艺术风格,彰显淮河文化的大美韵律和动人魅力。馆内展线长达300多米,展厅装饰典雅、设备齐全,集展览、研讨、品鉴、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在此可举办展览、策划艺术交流、开展普及教育、组织艺术品鉴赏等活动。艺术馆常年免费对公众开放,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艺术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

淮河艺术馆收藏展示了冯峰先生近40年悉心搜集的数千幅古今名人书画、近千枚古钱币及竹木牙雕杂项、精美玉器等,其藏品物宝琳琅,精品迭出,弥足珍贵。淮河艺术馆以藏品丰富、品位高在收藏界占据一席之地,曾先后在广州、深圳、洛阳、西安、海南、珠海、澳门、河源、开封等地和新加坡、美国等国展出40余次。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新闻联播”等栏目、《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等主流媒体对冯峰先生致力于文化艺术事业及保护收藏珍贵文物的事迹都进行过专题报道。

淮河艺术馆虽由冯峰先生个人投资兴建,几千件藏品虽是个人收藏,其中有不少当代名家为冯峰题字,如,王个簃、陆俨少、赖少其、陈大羽、葛介屏、徐子鹤、吴青霞、韩美林、范曾等。在冯峰先生的收藏生涯中,和这些名师大家有很多难忘的故事,如与著名书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因一幅作品而结缘的佳话就颇为感人,1984年冯峰在皖南用60元买了陆老一幅1955年的作品《毛主席的指示到达了田头》,一向以山水闻名的陆俨少,很少画政治题材,敏锐的冯峰觉察到这幅画不一般,有一定的时代价值。刚回到蚌埠,卖家就来了一封信,欲要回画作,冯峰与卖家协商又多给卖家200元,方平息此事。后来冯峰带着这幅画请陆俨少本人鉴定,陆老看到此画很激动,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幅时代作品。陆老和冯峰商量要用他的3张四尺整纸(每张8平尺)的大幅山水换回,爱画的冯峰向老人解释了缘由,陆老见这个年轻人不是为了追求钱财是真心喜爱艺术、研究艺术,欣然为此画题词“游艺梦痕——此予旧作三十五年重见”,两人因此而结下忘年之交。

冯峰先生对其大半生节衣缩食获得的藏品视如生命,在其建馆最困难的时期也不愿将珍贵藏品轻易出卖,艺术馆开馆以后,曾有许多内地和海外商人要以重金购买冯峰先生珍藏的名人字画,均被冯峰先生婉言谢绝。冯峰常说:“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我收藏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和宣传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性灵,丰富知识。我愿通过集中展出的方式让大众百姓参与进来,一起欣赏品位古今艺术家的勤劳和智慧,提升广大民众的文化修养,这比以高价出售拍卖一件作品更让人欣慰。”

淮河艺术馆自2014年5月18日开馆以来,陆续接待了来自各类院校、机关、社团等社会各界的参观者5万余人,社会反响良好。艺术馆珍藏有张瑞图、王守仁、董其昌、“清四王”王原祁、钱维城、左宗棠、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廖仲恺、齐白石、黄宾虹、陆俨少、林散之、李苦禅、启功、韩美林、范曾等人的作品,欣赏这些作品,就像阅读一部艺术史。此外,传世牙雕、玉饰、奇石等,特别是从先秦到民国的古钱币各具神采,文化内涵深远,这些展品开阔了观众的艺术视野,陶冶了人们的情操。

淮河艺术馆宣传推荐的著名书画家马自强先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淮河画院名誉院长,蚌埠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马老潜心艺术创作70年,能诗、善书、篆刻、花卉、山水兼工,尤精花鸟。马老绘画作品技法多变,勾勒、泼墨,细笔、阔笔相辅相成;构图新颖别致,诗、书、画、印相互配合,交相辉映;书法作品肆意挥洒,奔放畅达,且神采飞扬,飘逸自如。尤其是80高龄以后,仍执着于艺术探求,大胆创新,用中西方绘画结合,在传统国画创作中运用许多西画色彩技法,开拓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天地而独树一帜。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国家级书画展并获奖。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文联与广东省委宣传部及广东省文联共同为其举办个人大型画展,马老的画展还曾在广州、珠海、合肥、亳州、河源及美国等地举办。许多作品流传于海内外或被政府文化部门和民间艺术机构收藏;数百幅作品在报刊发表和入选多种书画集;著有《怎样画小品写意花鸟》、出版有《马自强花鸟画精选》、《马自强书画集》、《鉴定与鉴赏》等。省内外多家电视台、报刊对其艺术成就作了专题介绍和高度评价。为宣传画家马自强先生,淮河艺术馆专辟五楼展厅作为“马自强书画艺术馆”,并多次举办“马自强书画展”,同时还积极向外宣传推广马老的书画艺术。

淮河艺术馆接待了国内外各地的参观团体,通过参观交流,展示淮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潜质、介绍蚌埠市的新形象和招商引资政策及人才引进政策、让外界更多地了解“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蚌埠,为蚌埠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淮河艺术馆自建成后,充分发挥“侨”的优势,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文化交流活动,不断扩大在侨界的影响力。淮河艺术馆不仅是展示艺术品的博物馆,同时也是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联络中外友谊、为侨服务的平台。先后接待了来自国家、省、市侨联领导、各国华侨及企业家们组织的参观考察团,他们在这里实地参观考察,称赞冯峰为蚌埠的开放、创新和发展储备了丰富的侨务资源;蚌埠市的侨界更是把这里当作一个活动基地,在这里举办文化沙龙活动、迎中秋座谈会、带领外籍华人来馆参观等活动,对淮河艺术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蚌埠市民间艺术馆的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

2016年6月成立蚌埠市博物艺术研究会,该会是由蚌埠市一市三县(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及凤阳县古钱币、书画、玉器、杂项等收藏爱好者及研究人士所组成的群众性艺术团体。成立蚌埠市博物艺术研究会的宗旨是:凝聚民间收藏力量,挖掘民间鉴赏家,宣扬淮河文化精神,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座和学术研究;举办各类培训班及各种展览,普及各种艺术品鉴赏知识;扩展藏品交流,引导收藏爱好者开展健康、守法的艺术品交流活动,加强与省内外收藏爱好者之间的交流活动,提高蚌埠市的文化品位。

展开阅读全文

随州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随州淮河国家湿地公园为国家级湿地公园。

随州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淮河发源于随州北部桐柏山太白顶,源头面积包括随州8个乡镇和3个国有林场,其中,随县地区为万和、淮河、草店、小林、殷店、国有七尖峰林场;广水地区为吴店、郝店、蔡河、国有中华山林场、国有大贵寺林场。覆盖总面积28.27万公顷,占全市总版图面积的29.3%,其中林地面积21.57万公顷,约占全市林地总面积38.72%,湿地面积1万公顷。

该公园具备淮河源地标的唯一性,能有效维护淮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水体质量,保护全国地理南北分界线上特殊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带动随州生态旅游业和绿色产业发展。2015年6月,淮河源湿地公园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湿地公园。

展开阅读全文

淮河文化广场

全文共 720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广场可以看到,外形新颖的蚌埠会展中心、蚌埠大剧院、蚌埠科技图书馆等单体建筑如群星闪耀,各种城市雕塑、音乐喷泉、景观灯饰与绿化林带点缀其间。

蚌埠会展中心是蚌埠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举办各种博览会、展示会、招商会等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从空中俯视,会展中心像一本承载大禹精神的巨幅史书;从侧面观看,会展中心又像一个无穷大的符号,它象征着蚌埠源远流长、融汇南北、博采众长的文化精髓。会展中心顶面东西面的外墙分别为浅绿色和米黄色,这既象征着荆山和涂山,又点明蚌埠位于南北自然分界线的地理区位;北侧伸出的红色建筑为新闻中心,它似一把利斧,寓意大禹劈山导淮。

广场上堆土为丘,对峙而立,分别为荆山苑、涂山苑。荆山苑上,矗立着“人文之祖”的雕塑,源于距今约7000年的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的人面陶俑。据考证,该人像应为伏羲,从而表明7000年前伏羲已被淮河流域的先民所崇拜。涂山苑上,五根高低不等的花岗岩石柱,雕刻着反映淮河流域古老历史积淀的文字与图案,此为“华夏柱”。据称,“华夏”一词实指“繁华的夏后氏部落与夏朝”,这与大禹之子启建立的夏朝密切相关。

与荆涂两苑遥遥相望的科技图书馆西侧,是“智慧之光”的雕塑所在。雕塑将淮河之水哺育的三位文化巨人老子、庄子、淮南子及其著作集于一体,展示了淮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科技图书馆墙壁上的大型浮雕“大禹颂歌”,以艺术的形式叙述了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而浮雕结尾“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则反映了大禹精神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介

淮河文化广场位于蚌埠市新城综合开发区,原为蚌埠老机场,总占地15万平方米。这座蚌埠市内开放的大型公共空间,为蚌埠人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处集休闲、娱乐、观光、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客厅”。

展开阅读全文

千里淮河第一漂

全文共 1091 字

+ 加入清单

千里淮河第一漂龙潭河漂流项目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淮河镇,是千里淮河的发源地,悠悠桐柏山北麓,景区起点于淮河镇桐桥畈村黄龙岗,终点于龙泉村龙潭河,景区距离随岳高速淮河出口2公里,312国道7公里,312国道和随岳高速连接线500米。龙潭河漂流全程长15公里,途经18道河滩,全程落差100多米。漂流时间约2小时,河道大小落差十多处,两岸悬崖陡壁,奇峰怪石林立,全程水量大,时而奔腾直下,时而回旋幽谷,使人心旷神怡。

桐桥畈村由于山高路险,交通不方便,既是革命老区,又是省级扶贫开发整体推进村,因此动植物资源得以保护而显得十分丰富。桐桥畈的土地为沙土壤,山石为花岗,在长期侵蚀、切割、剥蚀等作用下,使得山体地貌形态更加多样化,轮廓丰富、秀丽多姿。

景区内自然风光优美,名胜古迹众多,有桃花尖、祖师顶、玉皇顶、九龙山和漾水湖,桃花尖高758米,山顶有一石两片合一似桃花尖,故得名。周围有七个支峰,地势险要,1934年红28军阻击-军,毙敌300余人,伤敌百余人,红军只死伤十多人,后立纪念碑。祖师顶高815米,笔直秀削,又名单笔峰。玉皇顶山高898米,又名太乙顶,清朝道光二十一年在山顶修建玉皇阁,据《随州志记》载:玉皇顶有玉皇阁,翼以两廊,白石筑成,石假砖木阁,外列石为八卦,中有一井,上复巨石,左真武殿,右三官殿,外石城周一千许步,石上有仙人足迹,城外有舍义岩,高百丈许。其东,涧水横绕,曰仙河,冬夏不涸,下流数里,注白石岩之龙潭,周三亩,深不见底,水复自潭出,灌注岩间如瀑布,高八九丈,远望

为白练,声闻十里许,下入黄叉河。

当您看惯了城市里的“钢筋水泥丛林”,当您的心间积满竞争的疲惫时候,你不妨亲临龙潭河漂流€梹椩谡饫锩恳淮τ橙胙哿钡淖匀簧剿??际悄敲吹纳托脑媚?:清清碧水,悠悠蓝天,浪花中随波而下,或而湍急,或而平静,鹤舞莺鸣,时而扬声,时而低吟,翠山绿草,山花浪漫,在刺激与宁静中体味大自然的和谐与完美。

由您亲手划桨,行走于山水之间。沿岸的山,让您领略自然的雄伟;沿途的水,让您体会自然的神奇;山,将印证您的一次挑战;水,将溅湿您的一次记忆;驾驭了山,您会超越自我;驾驭了水,您会丰富人生的阅历。相信充满热情、充满幻想、充满创造、充满冒险的漂流历程,会让您全新返回生命的本真,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这段经历也会让您一生珍藏。

该项目由湖北玉龙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6.8亿元,计划分三期建设,建设期10年,一期建设项目有:漂流、水上娱乐、溯溪、登山、攀岩及野外拓展、狩猎、牧场、龙潭河矿泉水生产。二期开发有寺庙、玉皇大帝石像、索道、游步道、滑雪场、滑草场等。三期:旅游地产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

全文共 1325 字

+ 加入清单

淮河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洪涝灾害,所以说防治淮河发生洪涝还是要多加了解,那么防治淮河发生洪涝的措施有哪些?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制定除涝规划,明确治理措施

坚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对洪、涝、旱统筹考虑,实行洪涝旱综合治理。针对每一片平原洼地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淮河中游沿淮淮南湖泊坡洼地区,可因地制宜,酌情采取高截岗,低滞涝蓄水和中建站抽排的方式减轻涝灾。对里下河地区,按照“大引、大排、大调度”的要求,着力疏通内部河网,退垦还湖,清淤除障,自排和抽排相结合,继续扩大外排出路。对于沿淮和沿湖周边湖洼地,实行退垦还河、还湖,以恢复扩大河道的泄洪能力和增加湖泊的调蓄能力。

合理调整行蓄洪区,优化调度方案

加快行洪区调整步伐,对阻水严重,面积较小的行洪区,如上、下六坊堤、临北段行洪区,迁出群众,平毁堤防,恢复自然行洪。

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要做到蓄洪及时、行洪畅通。历次洪水中,对行蓄洪区采取能保则保的运用方法,往往因不忍使用而把干流水位逼得很高。此外,干流洪水退落时,因急于排泄区内洪水而使大量洪水过早吐回河道,延长了河道高水位持续时间,致使涝灾范围扩大,涝灾灾情加重。因此,行蓄洪区的启用先后要从洪水需求大局出发,不能仅仅注重保护行洪区和干流堤防安全,还应统筹考虑两岸支流顶托排水的影响。

结合行蓄洪区调整,专家还建议对部分行洪区进出口建闸扩制,做到可蓄可行,调度灵活,转移安全,灾后恢复方便,尽量减少损失。

加快排涝骨干工程建设,完善排涝体系

排涝骨干工程建设要按照轻重缓急,分期实施,讲求实效,逐步完善的原则,加快组织实施。

解决淮北平原地区除涝问题,应按高低水分排的原则,调整水系,搞好干支流与田间工程配套,形成完整的排涝工程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加大中小沟和桥涵建筑物配套,坚决拆除河道障碍,严禁毁渠堵坝,保持排水系统畅通,解决好面上排水出路。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提高排涝站除涝标准。分期分批对大型骨干排涝站进行技改和设备更新。通过新建排涝站,配套涵闸、桥、疏浚干渠,加固圩堤,分片治理,提高排涝能力。

畅通洪水通道,降低行洪水位

历次大洪水的涨退过程,说明中下游不畅是淮河涝灾依然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扩大淮河下游入海水道的泄洪能力并对洪泽湖及其入湖河段作进一步整治,是解决淮河中游因洪致涝的根本性措施。因此,专家建议尽快增加中游的冯铁营引河与下游的洪泽湖三河越闸,以加快中游洪水下泄量,减轻洪涝灾害。其他骨干工程,如扩大中游河床泄量,建设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等,亦则可列入下一轮修正规划中统筹解决。

除此之外,专家们还提出调整易涝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圈圩改种、抬高居民点、增加排涝设施等多种措施,以尽可能减少涝灾损失。同时呼吁,今后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发生洪涝旱灾的机遇将会明显增多,由于淮河流域特殊的地理位置,其受害程度将会更大,新一代治淮人要紧随自然的巨大变化,不断探索新的治淮规律,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涝灾害损失,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防治淮河发生洪涝措施可以按照上面的方式去做,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而且通过不仅可以了解上述等知识,对其预防水灾的措施有哪些等也会有详细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695 字

+ 加入清单

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1]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为上游,长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积3.06万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中游,长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为下游入江水道,长150公里,三江营以上流域面积为16.46万平方公里。那么淮河多水灾原因是什么?请大家接着往下看。

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什么?小编总结如下:

1、淮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

2、地形属于黄淮还平原,排洪渠道不是很通常,雨多的时候,河流容易泛滥。

3、淮河水系以废黄河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两大水系,二水系通过京杭大运河、淮沭新河和徐洪河贯通。就是黄河泛滥,该地区也容易受灾,历史上,黄河就不止一次夺淮入海。

从农牧渔业的角度来看,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由于洪涝灾害的特点,洪涝灾害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耕田被淹、农作物被毁,在农牧渔业当中,农业的直接经济损失最大。首先,阻碍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洪涝灾害,灾情较轻的年度农产品产量大大多于灾情较重的年度农产品产量。其次,洪涝灾害具有较大的地域差异性。

更多详尽的自然灾害安全小知识哪里找?来是您明智的选择,大家在这里可以尽情的学习,以便丰富自己的生活安全小知识,遭遇水灾该如何逃生?答案尽在下期讲座,敬请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秦岭——淮河线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秦岭——淮河线

1、秦岭与淮河

⑴、秦岭—淮河的走向:秦岭—东西向,淮河—由南向东注入长江—黄海。

⑵、秦岭—淮河流经的省区:甘、陕、豫、皖、苏等。

⑶、秦岭—淮河的意义:①、一月0℃的等温线;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③、暧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⑷、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见八年级地理(上册)P77下面的表格题。

2、四大区域:

⑴、划分及分布:秦岭—淮河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⑵、四大区域划分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