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大丰有哪些烈士命名的村(通用20篇)

浏览

5871

文章

724

鞍山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鞍山烈士纪念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

鞍山烈士纪念馆位于鞍山市中心的烈士山公园内,始建于1952年,为城堡式仿古建筑。此纪念性史馆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题写馆名。1985年,鞍山市政府与鞍山钢铁公司共同投资,对烈士纪念馆进行易地扩建,将原来位于烈士山正门西侧的纪念馆改建到现在的馆址。1998年,鞍山市政府又投资对纪念馆进行改扩建,建筑面积由1080平方米扩展到4000平方米,并增加了展览内容,更新了陈列形式,增设了一个多功能电影厅及六个临时性展厅,除固定式展览每天对外开放外,还经常举办或联办具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展览。

纪念馆建馆50多年来,从只有两个陈列厅几十张图片的小型陈列室发展到有9个展览厅、近千件文物和图片的大型现代化展览馆。馆内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光荣牺牲的3500余位烈士的史料、照片、遗物等,并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采用半景画、雕塑、沙盘、模型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烈士们不怕牺牲、浴血奋战、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据统计,来馆参观人员,1952年—1965年为150余万人次;1965年—1983年为160余万人次;1984年—1993年为210余万人次;1994年至今为80余万人次。

从1992年起,纪念馆先后举办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文物图片展览》、《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证史实展》、《红岩魂》、《西安事变》、《侵华日军-罪证史实展》、《国旗展》、《反对-,崇尚文明图片展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图片展》、《抗战从这里开始文物图片展》等,对大、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

纪念馆于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鞍山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被鞍山市委、市政府授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示范基地”;2001年被辽宁省委宣传部等部门命名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5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2006年被省妇联授予“小公民爱国主义道德教育示范基地”。1998年12月被省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2007年4月被省政府重新命名为“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

全文共 444 字

+ 加入清单

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钟鼓楼、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办公旧址)

钟鼓楼位于乌什县人民政府大院内。钟鼓楼是南疆地区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最具中原风格的清代建筑。1942年,共产党人林基路任乌什县长时的办公遗址,始建于清代,楼分三层,高14米,底层是石头砌成的基坐只有上二层的石阶,没有门窗,二层也是石头砌墙,外面描成砖砌的图案;三层全为木质结构。二、三层飞檐斗拱,二层门是阁子门,窗子是圆形,窗格雕有木花,古朴典雅;三层是阁子门、阁子窗。二层外还有12根立柱撑起四周屋檐,檐角都有木质雕刻的龙首,口含木珠,很是气派。

林基路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的地方领导人之一,著名的政治家和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林基路任乌什县长时,整肃吏治,忧国忧民,每当夜深人静,林基路都要习惯地登上这座钟鼓楼,考虑国家大事和民族的命运。为纪念共产党人林基路,再现林基路烈士当年办公真实情景,追古忆今、缅怀先烈,使参观游客受到启迪,钟鼓楼现已成为乌什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列入保护文物,红色旅游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Excel工作表怎样切换与重命名 Excel工作表切换与重命名的方法

全文共 243 字

+ 加入清单

在使用excel工作表时,我们可能会对多个工作表进行来回切换查看,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切换工作表及重命名工作表。

一、切换工作表

切换工作表主要有两种方法

1、直接使用鼠标对工作表标签sheet进行点击切换;

2、使用快捷键,ctrl+pageup和ctrl+pagedown键,可以快速进行工作表切换。

二、重命名工作表

重命名工作表大致也有两种:

1、右击工作表sheet,选择重命名选项,这时工作表sheet的字样可以进行编辑。

2、直接双击工作表的sheet标签,同样可以得到上述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莲塘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748 字

+ 加入清单

莲塘革命烈士纪念塔为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莲塘革命烈士纪念塔”坐落在南昌县莲塘镇五一路南端的莲塘公园内,是整个公园的中轴线和制高点。塔基为花岗岩,占地200平方米,四角各有两个花坛,内植苍松翠柏,庄严肃穆。莲塘公园总占地57亩,在纪念塔四周遍植雪松和黑松。

1955年4月,南昌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1949年解放南昌战斗和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光荣牺牲的孙凤翱等56名烈士而建立此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塔下安放着孙凤翱等从谢埠和尤口迁来的烈士遗骨。

1984年6月,南昌县人民政府拨款28万元重修纪念碑。现塔体为花岗岩结构,四周用大理石镶嵌,碑高13米,塔体四周镌刻“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塔体下方正、反两面(南面和北面)嵌有白色大理石镌刻的“在一九四九年解放南昌战争中及一九五零年土地改革运动中光荣牺牲的烈士孙凤翔等五拾六位同志之墓一九五五年四月立”字样。

2005年1月10日,南昌县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四批南昌县文物保护单位。

注:1949年5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四兵团十三军三十七师一百一十二营和三营在解放国民党南昌县政府驻地谢埠镇的战斗中,有55名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孙凤翔,辽宁省人,中-员,南下干部,曾任中共南昌县十一区组织委员。1950年6月14日在十一区太子殿被土匪杀害,时年二十岁。

莲塘镇:莲塘镇位于南昌市“一核五片”的昌南片区,距市中心15公里,素有“南大门”之称,是南昌县的城关镇。镇内105、316、320国道、京九浙赣铁路穿境而过,其连城带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突出的区位优势支撑下愈益彰显。于是,抢抓机遇、借势扬帆的全镇干部群众便朝着南昌县拼争全国百强县和文明城的目标,迈出了奋勇争先的铿锵步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迅猛推进,莲塘做。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成果16杨—张定理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数学家杨乐和张广厚关于函数论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称为“杨章定理”。

杨乐数学家。江苏南通人。他于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复杂分析研究。本文深入研究了积分函数和亚纯函数的损失值与鲍尔方向之间的关系,并首次与张广厚合作发现和建立了这两个基本概念之间的具体关系。深入研究了亚纯函数的奇异方向,引入了新的奇异方向,给出了奇异方向分布的完整解。系统地研究了全纯函数族和亚纯函数族的正规性,建立了正规性与不动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引入亏函数的概念,证明了低水平亚纯函数的亏函数至多是可数的。与英国学者合作解决了著名数学家莱特沃德的一个猜想。整个函数及其导数的总损失和损失数是准确估计的。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广厚(1937-1987),祖籍山东,林西人,中国著名数学家。

1937年1月22日,张广厚出生在林西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当他七岁的时候,他和他的父亲和兄弟去煤矿当童工。他受了很多苦,从小就树立了雄心壮志:他必须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

1948年底,唐山获得解放。张广厚回到了校园。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并成为高中唯一一个在三年里每次数学考试都得满分的“数学尖子生”。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数学系录取。张广厚是同一个班里唯一保持六年全面成绩的毕业生。他的毕业论文也发表在一家著名的数学杂志上。

1962年,在北京大学庄教授的悉心指导下,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师从著名的高级数学教授熊庆来研究生。从那以后,他在数学科学的道路上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从研究生院毕业后,他被留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下半年,张广厚和杨乐开始合作研究全纯函数和亚纯函数族。他们开发了一种消除原始值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就在他们致力于功能理论研究的时候,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革命”开始了。张广厚被紧急送往中成健工作,然后在天津小站的解放军农场工作了一年半。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文化禁锢的瓦解和经济技术改革的到来,特别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干预了科学院的工作,肯定了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短短几年,他与杨乐合作,首次发现函数值分布理论中“亏值”和“奇异方向”两个主要概念之间的具体联系,被数学界称为张杨定理。然后,张广厚开始研究函数论中的三个重要概念“赤字值”、“渐近值”和“焦耳方向”。早在1929年,著名的芬兰数学家纽万林娜就做出了同样的猜测,但10年后,他的猜测被否定了。40年后,这样一个被著名数学家拒绝的难题,终于在张广厚数以千万计的论证中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并一举为这项研究进行了科学论证。1973年3月,《中国科学》发表了该论文的一篇增刊。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也在头版显著位置,再次报道了“张广厚获得世界水平成就”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篇5:win7系统怎么同时重命名多个文件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在win7系统下的某些文件可能是一个系列的,可以编上数字按顺序来排列这些文件,不过如果要一个个重命名这些文件,操作起来就会很麻烦,那么win7系统怎么同时重命名多个文件呢?今天为大家分享win7系统同时重命名多个文件的操作方法。

重命名多个文件操作方法:

1、在保存文件的时候可以采用系统自动分配名字的方法,即保存的时候系统显示的什么名字,就让它默认为什么名字,这样的名字也不会重名,保存起来相当的快。如图所示:

2、选中文件夹中所有需要重命名的文件,直接按组合键ctrl+a就行,然后按F2,接下来输入希望设置的名字,系统便会在名字后自行分配数字。如图所示:

关于win7系统同时重命名多个文件的操作方法就为用户们详细介绍到这边了,如果用户们想要同时重命名多个文件,可以参考以上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哦,希望本篇教程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精彩教程请关注 小编 。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距县城西边约400米处有一座小山,山间种有杉、柏、松、樟、桐、栗、竹,参差成林,景色幽静宜人。在小山山巅,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塔,把小山装点得格外庄严肃穆,这就是乐安县革命烈士纪念塔。

乐安革命烈士纪念塔兴建于1964年年初,同年8月30日竣工。整个纪念塔占地30亩,建筑面积为390平方米。纪念塔高16米,塔碑为四方柱型,四周镶嵌着汉白玉。碑体正面刻着“无上光荣”四个镏金大字,碑体的背面是朱德委员长的题字“死难烈士万岁”,碑体的东西两侧分别题有“永垂不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顶铸有一颗红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辉日月。

乐安是革命老区。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起,乐安便处于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对发展革命武装力量,打击敌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9年,乐安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乐(安)宜(黄)崇(仁)中心县委会,领导工农大众打土豪分田地,为建立苏维埃政府而革命斗争。1930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到乐安金竹等地领导革命斗争,鼓舞了一大批乐安热血儿女走向革命。在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中,乐安独立团配合红一方面军在登仙桥战役中给予了敌人致命的打击,歼敌两个师共计万余人。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乐安的张方说、张英、曾继栋、曹作新、陈明辉等2237名乐安的优秀儿女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

2003年6月,该县对纪念塔进行了全面修复。2006年5月,乐安革命烈士纪念塔被抚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勺冲角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乐业镇双沟村红土坪子中段。

1950年4月18日,贵州威宁匪首金昌明和会泽马路匪首陆德沛率100余匪徒,抢劫火红、白沙地、勺冲角等6个行政村时,边纵六支队32团3连奉命于4月25日赶到勺冲角对匪徒进行围剿。经过5天的激烈战斗,击毙匪中队长1名,匪徒10余人,抓俘4人,缴获步枪3支、子弹数十发,夺回被抢牛、羊20余头,粮食2000多斤,取得了围剿战争的胜利。在这次战斗中,颜福龙等7位同志牺牲,他们用宝贵的生命换来了群众的安全。7位同志都在1950年年5月经会泽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革命烈士。颜福龙,1923年生,会泽县罗布古镇(现属乐业镇)人,1948年参加革命,边纵六支队32团通讯员。颜盛清,男,汉族,1928年生,会泽县罗业镇人。1949年参加拖落游击队。范朝科,男,汉族,1931年生,会泽县矿山镇人,1949年参加革命。高忠发,男,汉族,1925年生,会泽县待补镇人,1949年参加革命。陈老三,男,汉族,1930年生,会泽县待补镇人,1949年参加革命。周应启,男,汉族,1932年生,会泽县待补镇人,1949年参加革命。张发荣(即张发云),男,汉族,1930年生,会泽县待补镇人,1949年参加革命。

为纪念烈士,发扬革命精神,1994年乐业镇人民政府特在双沟村红土坪子建立纪念碑,并将除颜福龙外的6名烈士墓迁至此。

信息来源:曲靖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余长铖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60 字

+ 加入清单

余长铖烈士纪念碑为福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余长铖烈士纪念碑位于阳下街道阳下村,年代为现代。

1988年,余长铖烈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阳下村:阳下村地处福清北门外,离城四公里,据祖上流传,原先阳下村是下底山至瓦窖兜沿山脚下的一片地域,住有九十九户人家,这里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一年到头靠种田为生,也可算上安居乐业。如今的阳下村有737户人家,人口有2400多人,辖区有酒店、丹埔、新美厝及垱斗四个自然村,地理交通便利,沿路工厂林立。还是一个革命老区,每年的清明节,村干部和小学师生等都前往余。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骆湖镇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237 字

+ 加入清单

骆湖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骆湖镇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源县骆湖镇骆湖村无名丘陵小山包上。

该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建于1963年。该碑主要为纪念1948年在九连山地区骆湖大坪战斗战役中英勇牺牲的排长董中、指导员麦启牛、副排长彭观冲等七位殉难英烈而立。

纪念碑陵园由路面11级台阶进入,四周砌有围墙,占地面积190平方米。纪念碑由碑座、碑身组成,材质为红砖水泥砌筑,碑座正方形,高2.2米,碑身长条形,高约6米,正面注塑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红色浮雕字。

骆湖村:骆湖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哈雷彗星是以什么命名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针对哈雷彗星初步零星的认识历史极其久远。中国史书上关于哈雷彗星的记载就非常详尽,如《春秋》的鲁文公十四年就有“秋七月,有星索人于北斗”的记载。

这在世界上堪称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不十分确切的记录则更早,那是《淮南子•兵略训》中“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纪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其中所指“彗星”,据后世天文学家推算应为公元前1057年回归的哈雷彗星。大约从公元前240年起,彗星的历次出现,我国史书都有记述。

只是近代西方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才悄悄地超过我国,哈雷系统地研究这一彗星就是一例。埃德蒙•哈雷1695年开始专注于研究彗星,并测定了从1337年到1698年300多年间出现的彗星中24颗的轨道和其他有价值的数据。经过整理这些资料,他发现1530年、1607年、1682年连续出现的3颗彗星轨道极为接近,只是经过近日点的时刻彼此相差了一年之久,哈雷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将这个偏差解释为木星、土星的引力所致。

想到此,哈雷断定:这3颗彗星是同一彗星的3次回归。但科学不能只凭想当然,他向前搜索关于彗星的记录,终于发现历史上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等年份都有关于这颗彗星的记载,哈雷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发现。他在《彗星天文学论说》一文中预言:大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光临地球。

果然,在1759年的3月14日大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再现于天空,可此时的哈雷早已作古。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第一次将大彗星正式定名为哈雷彗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黄学增烈士纪念亭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黄学增烈士纪念亭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黄学增(1900-1929),广东省遂溪县乐民镇敦文村人,是大革命时期广东四大农民领袖之一,1960年2月周恩来总理在湛江视察时,向陪同视察的湛江党政领导人讲述了黄学增的革命事迹,并要求照顾好他的亲人。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广东省民政厅拨款于1962年在遂溪县敦文村建成黄学增烈士纪念亭。纪念亭为庭院式建筑,砖瓦结构,绿色琉璃瓦面,四周有走廊,周围绿树成阴,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亭内陈列黄学增塑像及其成长和革命斗争历程。

黄学增1920年秋考进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在穗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宣传员养成所。1921年冬加入中国中共党,成为广东党组织和广州地区青年-的早期骨干,先后在广州、花县、广宁、高要等地开展青运、农运和建党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年参加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一届学习,结业后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运特派员。1925年相继任广东省第一届农协执委兼秘书、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顾问、中共广东区委农委委员、中共宝安县支部第一任书记。1926年1月,与毛泽东,董必武等一道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大会提案审查员,主持农运议案审定工作,营救工运领袖刘少奇。会后,被派回广东南路,负责农运、建党和改组国民党地方组织等领导工作,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南路特派员、广东省农协南路办事处主任、中共广东南路地方委员会书记,以及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南路特派委员会委员、主席等职,出色地领导力南路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调任中共西江特委书记,发动和领导了西江地区的农民武装暴-动。1928年6月,以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和巡视员的身份,到海南岛领导和恢复起义受挫后的琼崖斗争,为整顿琼崖党组织、建立琼崖苏维埃政权和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师等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琼崖期间,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琼崖独立师政委和中共广东省委候补常委。1929年7月,因叛徒出卖,在海口市被国民党逮捕,同月英勇就义于海口市红坎坡。2012年8月,遂溪县黄学增烈士纪念亭被评为湛江市党史教育基地。

(李满青摄)

黄学增(1900~1929),幼名妃贵,又名学曾,遂溪县墩文村人。湛江最早的中共党员,广东农-动著名领导人之一,中共南路地方组织主要创建者。黄学增幼时家贫,13岁始能进本村私塾念书,后相继求学于乐民小学、省立第十中学。19岁时,因家贫辍学,回家务农。民国9年(1920年)夏,赖亲友资助,考上广东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就读。在革命思想的薰陶下,积极投身青年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李主一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744 字

+ 加入清单

李主一烈士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主一,1892年生,今上海市奉贤区洪庙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秋,在奉城与刘晓等同志创办曙光中学,是中共奉贤县委的诞生地,1928年春被国民党反动派所捕,同年6月21日在龙华壮烈牺牲,时年37岁。

1956年,曙光中学复校,1957年5月,根据烈士遗言,在曙光中学校园内始建李主一烈士纪念碑,文革期间被“-”党羽捣毁。1980年1月,重建纪念碑,碑上刻有时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吴仲超题词“李主一烈士不朽”“死得其所”“吴仲超敬题”等字样,碑座正中刻有碑文。1983年11月28日,奉贤县人民政府批准李主一烈士纪念碑为县级保护文物,1988年5月20日,又被批准为“奉贤县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9月29日,李主一烈士纪念碑被奉贤县人民政府确定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在曙光中学内举行了隆重的授牌仪式。2011年9月,曙光中学搬迁进入位于奉城镇广学路(暂名)的现代化新校区,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一同迁入,校区内专门辟出有15亩土地作为李主一烈士纪念馆、纪念广场用地,原来的纪念碑也被更亲切可感的烈士雕像所替代。

地址:奉城镇广学路(暂名)

邮编:201411 电话:57512900 传真:51524322

开放时间:每天8:30—16:30

公共交通:南闵线、塘四线

李主一(1892~1928年)李主一,原名李宪章,曾用名李羔,奉城洪庙老李家埭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幼时在家乡读完私塾和小学,继入上海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同济大学前身)附属中学(一说南洋公学)。毕业后回家乡办学,曾任竟成小学(今集成小学)校长。辛亥革命后,李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写诗抨击军阀混战。曾经去苏北从事垦荒。民国14年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仙源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

全文共 490 字

+ 加入清单

仙源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仙源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

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的工农红军,1975年10月万载县革命委员会在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驻地仙源建立此纪念塔,该塔矗立于仙源乡人民政府左侧约高50米的罗家脑上,人们脚踏二百余级水泥台阶绕山而上,即有直径11.65米的圆形水泥台地,地面的南北部有高1.8米的梯形塔台,台壁正中有一幅泥塑浮雕画,正方形的塔底边长4.1米,高2米,塔通高9.9米,塔顶有伞状的挑檐,塔顶端竖着高70厘米由钢筋弯曲而成的五角星,塔身的四面均塑有碑文。站立塔旁,举目眺望,第二次革命战争时期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省军区、红旗报社等单位尽收眼底。

仙源乡:仙源乡地处万载县西部偏北,距县城45公里,全境呈狭长山区地形,地势北高南低,北端有全县的最高峰——黄皮尖,海拔1182.1米。全乡辖区总面积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23600亩,山林面积达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5%,下辖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7个村民小组,共有人口5140户17590人。乡党委下设党支部14个,党员452人。全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张培爵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张培爵烈士纪念碑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张培爵,字列五,号智涵,1876年(清光绪二年)生于荣昌县荣隆场,幼时入私塾,23岁中秀才,1906年加入同盟会,后为四川反清独立运动领导人之一,近代民主革命烈士。

辛亥革命前,张培爵任中国人在重庆办的第一所学校--重庆府中学堂学监,推翻清朝统治前,做义军军运、交通、联络工作,蜀军政府成立后,张培爵任都督。1912年4月25日,应四川军政府邀请到成都"共图新治",就任四川军政府副都督,不久,被袁世凯调到北京,加以软禁,同年被害,终年36岁。

1943年3月29日,在重庆国民政府大礼堂举行了邹容、张培爵二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大会。

“张培爵烈士纪念碑”出自但懋辛的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革命烈士暨民主人士纪念碑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革命烈士民主人士纪念碑为广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烈士暨民主人士纪念碑位于华蓥市阳和镇场镇,年代为1951年。

2019年3月21日,革命烈士暨民主人士纪念碑被公布为广安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碑四周为基线,向后延伸至武圣庙正殿阶檐,其余三方以整个晒坝边沿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的基础上续延5米。

阳和镇:地理位置:华蓥市阳和镇位于华蓥山中段西麓。东与瓦店乡、邻水县的甘坝乡接壤,南同高兴镇相连,西与岳池县的临溪镇、渠河乡毗邻,北同双河镇连接。距市中心蓥城仅7公里。幅员面积39.98平方公里,辖18个村,1个居委会,137个社,2.7万人;有耕地面积1.8万亩,其中田1.2万亩,土0.6万亩。 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山区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24 字

+ 加入清单

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分界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今水南区分界乡村以北的豆坪岗(也称头坪岗)上,坐向255度。该碑是分界大队党支部、管委会、分协委员会、四清工作队于1966年9月为纪念在1947年5月8日的激烈战斗中光荣牺牲的游击队战士而建立的。全碑用砖砌叠,处批荡水坭,通高456厘米,分三层。第一层(底层)高48厘米,横截面约134×105(平方厘米);第二层高72厘米,横截面约127×91(平方厘米);第三层成梯形,高300厘米,底部横截面约124×88(平方厘米),该层正面阴雕勾边隶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在第二层的正面用同样手法阴雕形体细小的碑文。

1947年,国民党-派面临全面崩溃,一股国民党残匪窜入广宁、高要交界境地,于农历五月八日,被我游击队河西大队瑞江支队截击,在激烈的战斗中,我游击队员李火妹同志(四会县石桥人)、罗鉴同志、陈建洪同志(广宁石涧人)为歼灭敌人而光荣牺牲。该烈士纪念碑于2012年11月重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椅子山革命烈士公墓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椅子革命烈士公墓为文化旅游景点。

椅子山革命烈士公墓位于辰溪县龙泉岩乡椅子山,建于1971年,它背靠椅子山,面临板五公路,是为了纪念1949年在壕形地剿匪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37名革命烈士而建造的。2007年10月,县委、县政府筹资150余万元改扩建椅子山革命烈士陵园。该项目工程实施后,县乡重点将烈士公墓周边200余亩山林土地予以征收,对烈士公墓进行全面整修扩建,依势在公墓右侧修建了占地3亩的荷塘,在左侧新建了一栋两层400多平方米的革命史料陈列馆。县还核定编制组建了椅子山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安排3名复-专门负责宣传和保护革命历史资料。景点特色是为纪念革命先烈而立,墓碑分上下两层岩面,上层岩面成正方形,墓碑为方塔形,墓前石碑刻有“椅子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墓后立有一块高3米、宽5米的石碑,镌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整个墓地庄严肃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三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497 字

+ 加入清单

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三岔口西山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牡丹江市东宁县三岔口镇三岔口村西山山顶上,GPS北纬44°00′27.2"{C}{C}{C}{C}{C}东经{C}{C}{C}{C}{C}131°13′02.2"海拔180米。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的2-3个月,对日本发动进攻,1945年8月9日凌晨苏军出兵东北并进攻东宁,对日军进行了毁灭性打击。为纪念在东宁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1945年11月,苏联红军建造此碑,高度8米,正面宽度0.8米,侧面宽度0.8米,砖砌,水泥抹面,此碑由4部分组成,1、底座?是五角星形,角对角距20米;2、台阶?正方形,角层高0.2米,底层长宽3.05米,上层长宽1.55米;3、碑文?高1.10米长宽各为0.90米;4、碑高?约3米,碑顶有五角星丢失。占用山地660平方米,建筑面积82.4平方米,碑文:塔北:光荣归于俄罗斯人民(俄文);塔东:光荣归于斯大林!(俄文);塔南:光荣归于俄罗斯军队;塔面:☆苏联红军烈士纪念碑是苏联红军解放东宁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三岔口村:三岔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875 字

+ 加入清单

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汕头市潮南区仙城镇深溪居委“鸡仔寮”山。北距陈店国道324线7公里,东距两英6公里,南距红场15公里,西距普宁市军埠镇8公里。基地左前方100米处是潮阳深溪水厂,左后方是深溪水库,右后方800米处是汕头市闻名的深溪翠峰岩风景名胜区。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深溪人民的优秀儿子,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刘大刚在这里发动农民,成立潮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组建赤卫队,刘大刚任农会执委,刘明合任赤卫队长。后来二人带领队伍开进大南山,为开辟和保卫大南山革命根据地展开了一系列斗争,成长为大南山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刘大刚任潮阳县革命委员会主席,潮普惠县苏维政府副主席;刘明合任潮阳县赤卫大队长,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军务部长。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

为纪念刘大刚、刘明合以及在大革命斗争中牺牲的深溪籍刘镇坤、刘眯目、刘亚盾、刘亚臣、刘德丰等7位烈士,1971年3月,由潮阳县人民政府择址在深溪“鸡仔寮”山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体高7米,宽1.2米,呈矗长方形体,顶端半月形,正面上段刻“革命烈士纪念碑”,中段镶花岗岩石碑一块,刻7位烈士名字。下面四方形碑座。还有面积100平方米的台基,台基四周是花岗石的围栏。1987年曾重修,并拓宽纪念碑周围广场。2002年又建七位革命烈士石雕像连台基一座,还建革命烈士纪念亭一座。2008年又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占地140平方米,建筑面积290平方米,现在纪念馆内陈列已初具规模。基地全部设施总面积1220平方米。

深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7年被潮阳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授为汕头市第二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由深溪居委管理。自1971年建成以来,以开放免费方式接待各界人士参观和瞻仰,每年参观人数约7万人次。2005年授牌以来,参观的人数逐年增多,现在每年达到十多万人次,已成为红色旅游观光的场所。每年清明节,汕头市干部、学生都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地 址:潮南区仙城镇深溪居委鸡仔寮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石碑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石碑为福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福清市高山镇高山村公园内。

1947年,中共福清县工委及其所属的龙高、东张、琯口3个区工委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准备开展自卫游击战争,以东张灵石山据点作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的指挥中心。4月,龙高区工委集中武装人员准备攻打高山镇,但行动因联络上的失误而夭折。龙高武装暴-动-夭折后,国民党保安队在高山地区、灵石山“清剿”,大肆捕杀共产党游击队。全县有100多位共产党员、游击队员被国民党保安队抓捕,被杀害50多位,福清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

为纪念1947年龙高暴-动-和龙高地区为革命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共福清县委、福清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7月建成此碑。碑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坐北向南。碑身棱形,高8米,顶缀五星。正面刻“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长方形,长2.74米,宽2.42米,高3.2米。碑座正面刻龙高革命先烈名单76人,碑座背面刻中共福清县委题词“为共产主义和人类解放事业付出自己生命,我们将永远纪念他们”,碑座左面有福清县人民委员会题词“发扬先烈优良传统,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碑座右面有中共高山区委和高山区公所题词“烈士千古,浩气长存”。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1年2月被福清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县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4月被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福清市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

(来源:《福建省革命遗址通览·福州市》)

高山村:高山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