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崀山丹霞地貌成因【最新20篇】

你对冰蚀地貌有多少了解?由冰川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下面由问学吧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冰蚀地貌的相关知识。

浏览

517

文章

424

篇1:什么是雅丹地貌?

全文共 847 字

+ 加入清单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是风对干旱区的湖积或冲积平原吹蚀,形成的地面支离破碎的垄槽地形。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维吾尔语称雅丹,意谓具陡壁之小丘。高起的风蚀土墩作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风向平行。近年来研究表明,暂时性流水的冲蚀和湖水的侵蚀,也是雅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在中国内陆荒漠里,一列列断断续续延伸的长条形土墩与凹地沟槽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20世纪初中外学者进行罗布泊联合考察时,在罗布泊西北部的古楼兰附近发现这种奇特的地貌,并根据维族人对此的称呼来命名,再译回中文就成了“雅丹”。雅丹在世界上许多的干旱区都可以找到,在中国也并不仅限于新疆。从青海的鱼卡向西通往南疆的公路沿途非常荒凉,在南八仙到一里平公路道班之间都可以看到“雅丹”,是西北内陆的最大一片“雅丹”分布区。但新疆的雅丹地形分布最多,除了罗布泊和古楼兰一带的雅丹外,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奇台的“风城”等也都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山东省地面沉降成因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省产生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集中过量开采地下水所致。由于深层地下水迳流补给缓慢,被开采后,含水层组系统在上覆地层巨大压力下,造成含水系统压密,体积收缩,从而导致了地面沉降地发生。造成了部分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排水系统频繁淤积,井管上拔现象。地面沉降如不加以控制,必将对当地的市政建设、交通和人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止和预防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加深和发生,应根据当地水资源情况,合理规划井点总体布局,调整地下水的取水层位,减小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地表水的利用量;加强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建立地面沉降预测预报系统。

山东省采取的几项措施:

1.认真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山东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2-2020年)》开展重大工程区和主要交通沿线的地面沉降调查,逐步建立和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

2.对2014年监测数据进行解析,配合省水利厅做好地面沉降区的地下水超采复核,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定,地下水超采规模控制及压缩等工作;

3.开展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地面沉降发生机理基础研究,探索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实施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4.建立健全地面沉降多级合作机制,搭建分级负责、协调监管的地面沉降防治工作体系。

今天小编对山东省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沉降怎么防治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中海气候成因 地中海气候成因是什么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地中海气候成因: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区由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及信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时,西风带南移至此气候区内,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潮湿的气流,加上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因此气候温和多雨。而夏季时,副热带高压或信风向北移至此气候区内,气流以下沉为主,再加上沿海寒流的作用,不易形成降水,因此气候干燥炎热。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纬度30°-40°的大陆西岸,澳大利亚大陆和非洲西南角等地,以地中海沿岸分布面积最广、最典型。以北半球为例,夏季副热带高压带北移,为高压控制,这里受热带大陆气团影响,天气晴朗干燥炎热少雨;冬季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受西风带(地中海锋带)影响,温暖多雨,自然植被是常绿硬叶阔叶林和常绿灌木林。

展开阅读全文

篇4: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是怎样的

全文共 2094 字

+ 加入清单

风蚀地貌,即指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关于风力侵蚀,我们看起来感觉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

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知识

乌尔禾“风城”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部的乌尔禾地区,方圆有数十公里。它发育在白垩纪岩层为主的构造台阶上,由岩性软硬不同的吐鲁谷砂岩和泥岩水平互层所组成。这里气候干燥、雨量少,但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冲沟相当发育。白垩纪地层一般都含有较多的盐分,在干燥气候条件下,风化和盐化作用很强,造成一层疏松的风化壳,使地层表面变得很疏松。而这种疏松易受侵蚀的地层,又正位于准噶尔西部著名的大风口上,经常受到六七级以上大风的吹蚀。长期风化剥蚀,风的吹蚀的结果,在原来暴雨侵蚀地貌的基础上,形成了状如城堡、亭台楼阁、宫殿等蚀余方山地形。砂岩比较坚硬,当泥岩受到砂岩保护时,往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蕈状。此外,还有塔状、柱状等多种地形,甚至还有的象人形、有的象珍禽异兽等奇特形态,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蚀余方山的相对高度大都有二三十米,高者可达50米。从高处远眺,沟谷两旁不同形态的土体相互组合在一起,高低起伏,宛如一座古城废址中街巷两边栉比相连的断垣残壁。因为这种地貌形态主要是由风的吹蚀作用形成的,因此称之为“风城”。

像乌尔禾“风城”这样的风蚀地貌,还广泛见于新疆东部兰新铁路十三间房风口以南一带。这里常年刮大风,十三间房年平均风速有9.3米/秒;第三纪的红色砂岩受到强烈风蚀,“风城”地貌也十分典型。塔里木盆地东端罗布泊洼地,在楼兰古城东北孔雀河畔一带,新第三纪红褐色粉砂岩出露的地区,也有风蚀城堡分布,一般高20~25米,顶部平坦,古代烽火台多建于其上。

风力侵蚀的形式

风力对土砂粒的吹移搬运,因土砂粒的大小和质量不同,出现 3种运动形式:①风扬。土砂粒中粒径小于0.1 毫米的粉砂、粘砂,重量极小,可被风卷扬至高空,随风运行。②跃移。粒径在 0.25~0.5毫米的中细粒砂,受风力冲击脱离地表,升高到几厘米的峰值后,在该处风就给砂粒一个水平加速度,使之在风力及其本身重力双重影响下,以两者合力方向,沿着平滑的轨迹急速下降。这时的砂粒带着较大的能量撞击地表,使原来不易为风力所移动的较大一些粒子产生移动。③滚动。粒径0.5~2毫米的较大颗粒,不易被风吹离地表,但可在风力作用下沿沙面滚动或滑动。在这 3种移动方式中,以跃移和滚动为砂粒移动的主要方式。从重粘土到细砂的各类土壤,滚动占全部土沙移动量的 7~25%,跃移占55~72%,飞扬占 3~28%。砂土粒在风沙流中的分布状况称为风沙流结构,其基本规律是风沙流中含沙量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绝大部分砂粒是在贴近地面的30厘米高程内、 特别是在0~10厘米高程的气流中输移。风速增大,输沙量显著增加。

沙丘移动

气流中的输沙量,从风蚀起点开始逐渐增加,当含沙量达到饱和时,就发生堆积。由风蚀起点到砂粒跌落堆积的一段距离称饱和路径长度。地表结构粗糙度对饱和路径长度有决定性影响。地面粗糙度增大,气流运行速度受到阻碍,附面层发生分离形成涡旋,可降低近地面层的风速,从而削弱气流输沙的能量,使无力载输的砂粒跌落在障碍物附近,形成沙堆。沙堆又成为风沙流运行的障碍,在沙堆的背风区发生附面层分离,砂粒不断在此堆积,使背风面坡度变陡,达到30°~40°最大休止角后,砂粒滑坍,出现落沙坡,形成雏形新月形沙丘。随着沙丘丘体的增大增高,附面层分离加强,涡旋强度加大,落沙坡扩大,发展成新月形沙丘。就一个沙丘体而言,沙丘迎风面的中下部的风蚀区,而上部沙丘顶为堆积区,蚀与积的转化受迎风面坡长和饱和路径长度的影响。在常年主风作用下,沙丘顶部不断积沙,落沙坡滑坍落沙,背风面不断堆积,如此反复进行,可使沙丘辗转移动。移动的速度与主风速及输沙量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沙丘高度成反比,同时还受沙丘密集程度、沙丘水分、植被状况和次风向等因子的影响。沙丘移动主要发生在风季,其移动值往往占全年移动值的60~80%,单向风作用下的沙丘比多向风作用下的移动速度快。

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介绍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雅丹地貌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中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 风蚀蘑菇区。柴达木风沙地貌中67%为风蚀地貌,尤其西北部,与构造线方向大致相同的强劲西风吹蚀第三纪泥、砂岩系,形成顺着风向排列的残余长丘,长10-100m甚至数千米。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雅丹地区风蚀地貌十分发育,有风蚀条形土墩与洼地相间组合的典型的雅丹地貌。和田以北麻札塔格(山)的风蚀蘑菇也很典型。东疆大风口七角井、天山达坂城、北疆老风口附近广布风蚀城堡、残丘言山等。克拉玛依东北乌尔和的风城平顶层状墩台,高10-30m。此外塔里木盆地东南部库姆塔格风蚀柱、吐鲁番西部的风蚀穴也都十分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自闭症的成因及治疗方法一览

全文共 1491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之所以要提高对自闭症的警惕性,是因为该疾病的危害性是非常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闭症的成因治疗方法一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自闭症危害

一、精神危害

如果自闭症长时间存在,就会给人带来精神方面的危害。因此该疾病也是导致很多幼儿出现精神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容易导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同时还容易出现精神封闭等状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患有自闭症的人往往缺乏预测行为结果的能力和想象力,所以没有办法建设性的去做一些事情。

二、影响智力

幼儿时期发作的自闭症还会影响到人的智力发育。比如自闭症患儿就不能够和其他正常的孩童一样模仿人的动作,而且经常性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况。对于普通小孩都懂得知识往往会出现难以理解的状况。

三、不能和人正常沟通

不能够和人正常沟通也是自闭症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之一。因为患有自闭症的人,日常生活当中的逻辑以及形式和正常人并不相同。可能他们的内心世界非常的丰富,但正常人是难以理解的,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普通人不能理喻的行为。

四、影响神经功能

一旦在人幼年时期发作自闭症,就会导致人的神经功能发育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发展停滞的状况。如果不及时干预,使人的神经功能发育完善,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人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比如语言障碍以及感觉障碍等。比较常见的感觉障碍症状主要有感觉器官迟钝以及感觉过于敏感等。

自闭症的成因

儿童自闭症的形成原因,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基因突变和不良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基因突变以新生儿突变为主,即从受孕开始到胚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此阶段的基因突变属于新生突变。

高危因素,比如孕期的感染,孕早期应用不良药物,高龄产妇,接触放射性物质,都可以导致自闭症风险的增加。

自闭症定性为脑发育性障碍的疾病,一般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直接的关系。儿童自闭症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自闭症儿童,如能早期发现异常,尽早干预修正与康复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预后。

自闭症的治疗方法

一、自闭症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是自闭症教育治疗中常被采用且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应用个体自发性的反应行为,及所谓的操作制约,来改善与去除自闭症状与不适应行为或者形成适应行为与日常生活自理及专业技能。

二、自闭症游戏疗法

游戏疗法是基于心因论的一种心理治疗自闭症的方式。对于儿童无法完全明确的使用语言表达及理解的情况下,治疗者用儿童能够以身体机能表达心理面的游戏取代语言作为沟通的方法。在游戏的过程中,儿童可了解人我之分离,并学习人际社交技巧,培养社会适应力。游戏治疗自闭症的目的就是藉游戏的特质发挥儿童本身的自我治愈力,以抒发内在的情结,使人格得以正常发展。

三、自闭症艺术疗法

艺术治疗自闭症即一般所谓的绘画治疗,其目的是通过绘画及其创造性的自由表现活动将自闭症患者潜意识内压抑的感情与冲突呈现出来,并且从绘画过程中获得抒解与满足,而达到诊断与治疗自闭症的效果。

四、自闭症感觉统合疗法

自闭症患者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自闭症感觉统合疗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孩童依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达到治疗自闭症的效果。

五、自闭症音乐疗法

音乐疗法可分为团体治疗与个别治疗,主要的治疗工具为大鼓和铜钹,让自闭症患者即兴、自由的敲打以达到自我宣洩、解放及自我表现的目的。音乐治疗可协助自闭症患者集中注意力,培养想像力,稳定情绪,促进社会化与语言互动,发展新的休闲技能与新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孕妇常见心理问题成因

全文共 363 字

+ 加入清单

孕妈妈的这些情绪反应都是妊娠期间的心理不适引起的,在妊娠早、中、晚期,很多孕妈妈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变化,了解孕妈妈的心理,有助于孕妈妈顺利地度过孕期。孕妇常见心理问题成因呢?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过分担心

有些孕妇对怀孕没有科学的认识,易产生既高兴又担心的矛盾心理。她们对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孕育胎儿的任务、胎儿是否正常总是持怀疑态度,对任何药物都会拒之千里。

2、早孕反应

严格说来,早孕反应(孕吐)是一种躯体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症状。但医学家发现,孕吐与心理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孕妇厌恶怀孕,则绝大多数会孕吐并伴体重减轻,如果孕妇本身性格外露,心理和情绪变化大,还会发生剧烈孕吐和其他反应。

3、心理紧张

有些孕妇及亲属盼子心切,又对将来的生活茫然无知,因为住房、收入、照料婴儿等问题的担心,导致心理上的高度紧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张掖丹霞地貌

全文共 310 字

+ 加入清单

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张掖丹霞地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丹霞地貌在方圆一百平方山地丘陵地带,有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的丹霞地貌。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这里的丹霞地貌发育于距今约200万年的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把祁连山雕琢得奇峰突起,峻岭横生,五彩斑斓,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冻土的地貌形态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全球冻土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和垂直地带性规律。自高纬度向中纬度,多年冻土埋深逐渐增加,厚度不断减小,年平均地温相应升高,由连续多年冻土带过渡为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季节冻土带。

冻土的地貌又称冰缘地貌,由多年冻土层中的冻融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形态的总称。如石海、构造土、冰丘、冰椎、融冻泥流阶地等。地表层在不同状况下,具有不同的小气候、地形、地质和水分条件,在反复交替的冻融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冰缘作用营力。冻土具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具有暗色或淡色表层,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蠕动形态特征。土体浅薄,厚度一般不超过50厘米,由于冻土中土壤水分状况差异,反映在具常潮湿土壤水分状况的湿冻土和具干旱土壤水分状况的干冻土两个亚纲的剖面构型上有着明显差异,湿冻土剖面构型为O—Oi—Cg或Oi—Cg型,干冻土为J—Ah—Bz—Ck型,

冻土的理化性质

冻土有机质含量不高,腐殖质含量为10—20克每千克,腐殖质结构简单,70%以上是富里酸,呈酸性或碱性反应,阳离子代换量低,一般为10厘摩尔(+)每千克土左右,土壤粘粒含量少,而且淋失非常微弱,营养元素贫乏。

今天小编对冻土的地貌形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东亚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东亚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成因主要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其范围大致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

具体成因:亚洲与太平洋之间存在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冬季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蒙古高压与太平洋低压,赤道低压之间存在气压梯度力,而且受地球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反气旋,其中的偏北风南下影响亚洲东部大面积地区,这就是东亚的冬季风。

夏季在印度一带形成低气压带,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带断裂,保留的海洋上,北太平洋上存在一个高压中心,北太平洋高压中偏南气流影响东亚地区,这就是东亚地区的夏季风。

东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移动和变化影响着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各地所处的冷高压的位置不同,盛行风向也不尽相同。华北、日本等大致为西北风,华中华南地区为东北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岱崮地貌笊篱坪村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岱崮镇是农业重镇,亦是果品大镇,这里四周群崮环绕,山涧溪流婉转,腹地桃李满园。因地形极像笊篱,得名笊篱坪。境内茂田园艺场的特色水果、有机蔬菜引领市场主流,畅销全国各地。该村在认真分析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以岱崮地貌为依托,以特色农业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促进农业升级,做好农业与旅游的结合文章,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旅游发展道路。

地址: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笊篱坪村

营业时间:24小时

游览时间:大约5小时

特色景观:茂田园艺场,獐子崮,观崮台,蜜桃采摘园,地质博物馆。

配套服务设施:

住宿、餐饮:上山下乡旅游度假村

交通指南

自驾车指南:

-蒙阴出口往北进入蒙山路,再右转入205国道,直行到高庄,左转至坡里村,再往西。

青兰高速张家坡出口往西南到东里镇转入S332西行至东指,再南行到岱崮镇,再往西。

停车场信息:

不限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构造地震的成因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构造地震亦称"断层地震"。地震的一种,由地壳或岩石圈,少数发生在地壳以下的岩石圈上地幔部位发生断层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在构造运动中发生形变,当变形超出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岩石就发生断裂,在构造运动中长期积累的能量迅速释放,造成岩石振动,从而形成地震。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很大。世界上百分之90以上的地震、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造地震。目前已记录到的最大构造地震震级为8.9级

构造地震的成因

构造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

今天小编对构造地震的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火山爆发的成因

全文共 574 字

+ 加入清单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逸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一般有这样一些分类: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象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中间式: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

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爆发的成因以及喷发形式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雾霾的成因与治理

全文共 4007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中国除了令我们自豪的世界第二经济总量大国、世界制造业大国之外,涉及100多个城市的2013年雾霾天,也在提醒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能耗大国、第一碳排放大国。2014年1月9日中国社科院首次在北京发布《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环境竞争力在全球133个国家中仅排在第87位,意味着加强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环保能力已经刻不容缓。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的专家表明,2013年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中国雾霾的产生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双重作用,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同时存在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空气污染现象。导致雾霾产生的直接因素主要包括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大量的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建筑扬尘等。

来自宏观经济结构的原因:能源消费总量大,消费结构不合理。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2009年至2012年能源消费总量从30.66亿吨标煤增长到36.23亿吨标煤,年均增长2.1亿吨标煤。目前,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也严重不合理。首先,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占主导地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商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煤炭及石油的消耗量分别为35.2亿吨和4.92亿吨,双双位居世界首位。从表2中也不难发现,在中国历年来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原油的消费比例占绝对主导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能源消费。其次,高耗能和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上升。从全球饱受雾霾天气影响的国家的情况来看,雾霾污染主要集中在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而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个时期,规模的工业发展与高耗能产业分不开,这些产业不仅能耗高,污染也严重。2011年,中国工业部门耗能量246440.96万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71%。2012年六大高耗能行业④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5%,能源消耗量更大。同时由于受限于能源技术水平,能源利用率低,进一步加重了能源对空气造成的污染。

来自生产领域的原因:工业废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升高。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工业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年来工业增加值约占GDP总量的40%左右,2012年工业增加值为19.97万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8.48%。工业废气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环境污染源。工业废气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主要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类物质,其中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最具杀伤力的是二氧化硫。2012年,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硫约为2117.63万吨,烟尘、粉尘为1235.77万吨,全国治理工业废气共投入资金257.71亿元。同时,2012年中国化石燃料排放量居世界第一,占比总排放量的27%,超过美国14%的占比,碳排放增长了5.9%。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仅影响气候,更对空气污染产生直接影响。

来自消费方式的原因: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提高,汽车尾气加重空气污染。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农业机械和汽车的保有量迅速增长,尾气排放成倍增加,令可吸入细微颗粒物以几何数级上升,是造成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据《2013年三季度全国机动车和驾驶人统计分析》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9亿,与2012年年底相比,增长了3.6%,其中私家车保有量已达到8507万辆,是10年前的14倍。车辆的急速增长不仅使道路出现拥挤,更促使一氧化碳、碳氢化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显增大。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北京地区,机动车尾气为城市PM2.5的最主要来源。据有关数据显示,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高达20%~30%。尾气污染逐渐成为部分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推手,对人体健康及城市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来自城镇化发展模式的原因:粗放式、跃进式城镇化与大城市病。中国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片面追求快速城镇化使得一些特大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人口压力过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超过极限,环境污染、居住拥挤、交通堵塞、房价高企等“大城市病”凸显。一是片面追求大城市,高速城镇化,使我们走了一条高能耗、高污染的城镇化之路。根据有关数据分析,城市规模越大人均消耗的能源越多,一个农民转变成城市人,平均能耗将增加3~5倍;如果直接进入大城市生活,尤其是特大城市,能耗将增长5倍。大城市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以北京为例,2012年的常住人口已达到2069.3万,全市能源消费量7177.7万吨标准煤,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0.436吨标准煤。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高耗能、高污染程度将不断加深。

二是城镇化进程中大量的建筑扬尘,加速雾霾形成。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正在迅猛地“长大”,来自卫星遥感图像的数据显示,整个国家的城市建成区面积在过去20年中增加了2倍以上。2000~2011年,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76.4%,城镇建设用地年均增长110万亩以上。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建筑工地扬尘导致PM2.5的大量产生。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尘对北京地区PM2.5的贡献率为15%,在秋冬季节,来自建设工地的浮尘和街道的再悬浮尘是土壤尘的主要来源。2012年中国建筑业增加值35459亿元,比上年增长9.3%。而大部分施工单位环境意识淡薄,环保技术水平落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施工现场缺乏严格有效的管理,使得建筑施工扬尘大范围飘散,对城市空气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由雾霾事件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检讨与反思

中国要走出西方式的“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理思路,不仅要找到造成雾霾天气的直接原因,还需要从发展模式的视角探索造成迷雾的深层原因。

反思之一:中国经济增长陷入成本大于收益的困境。雾霾天气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区域,但却是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结构、生活方式、城镇化模式等系统整合作用的结果。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从西方承袭而来的工业化,所付出的代价不仅仅是大城市的雾霾天,还有最近几年频繁发生的大面积的水中毒、食物中毒等问题。目前中国75%的地表水被污染,64%的地下水被污染,37%的土地面临风沙威胁。雾霾天气和水污染使我们付出了生命代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sation)所用的流行病学模型,该报告发现,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因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过早死亡。

当我们为中国用30多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100多年走过的路,实现经济高增长而自豪时,不要忘记经济学的另一个定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不惜以环境代价、生命代价而获得的GDP,是严重带毒的GDP。至少笼罩在雾霾中的全国100多个城市的GDP是严重带毒的GDP、黑色的GDP。而且,需要向全社会提出警示的是,2013年我们遭遇的雾霾天,只是我们为这种先污染后治理、高能耗经济增长模式付出代价的开始。环保部对中国环境监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未来将会进入环境事件的集中爆发时期。

反思之二:GDP主义的增长成为目标迷失的增长。当我们已经陷入经济增长成本大于收益困境的背景下,为什么仍然不惜牺牲环境和国民幸福追求GDP增长?因为,现代GDP经济建立在这样一种假定前提和逻辑上:经济增长必然包含了国民福利的增长,所以,如何生产得更多永远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可以说,在经济增长的初期,这个逻辑可以成立。当物质贫困是社会发展最短那块桶板时,经济增长就等于国民福利的增长。但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之后,GDP增长与国民福利的增长,就不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了其负福利效应比正效应还要大。可以说当代中国的经济增长就处在这个经济增长与国民福利增长形成的分叉点上。经济增长给社会带来负效应,感受最强烈、承受这个成本的是社会民众。如果说2013年雾霾天气的出现,是老天对带毒经济增长的警告,其实2010年以来国内频繁发生的当地居民抵制政府上污染项目事件,也说明对于GDP的增长,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已经出现了认识的差异。2012年短短四个月,全国接连爆发了三起环境群体性事件。据环保部披露,自1996年以来,这类事件以29%的年增速出现。面对这样一系列问题,不仅仅是简单地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我们反思经济增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经济增长是为了满足国民福利的增长和使人民生活得更幸福,这似乎是一个常识,但在今天的GDP主义经济中,经济增长目标变成了就是GDP本身。

反思之三:中国继续走西方式污染转移之路已经行不通。今天的中国与60年前的英国虽然遇到的是同样的雾霾事件,但由于发生在两个不同时期,由此决定了英国可以走的治理道路,而今天的中国则无法走下去。因为,当今中国雾霾污染是在全球环境危机一触即发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是在世界环境容量已经饱和,没有承载空间的情况下出现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指出,40年来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28%。WWF全球总干事吉姆·利普指出:“当前,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我们使用的资源量超过了地球供给的50%。地球需要用一年半的时间来生产人类一年内消耗的可再生资源。如果不改变这一趋势,这个数字会增长得更快,到2030年,即使两个地球也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中国雾霾天所暴露的问题,就不仅仅是一个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是如果中国按照西方工业化标准,继续追赶西方式的高能耗、高消费的工业化之路,已经行不通。要从根源上治理雾霾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定位中国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目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中国走向未来的发展的新道路和新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指甲有竖纹的成因及治疗方法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人的指甲是反映我们自身身体状况的缩影,如果发现自己的指甲出现有竖纹是什么什么情况呢?使我们的身体发生了故障,还是平日里的生活,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下面就给大家介绍造成指甲有竖纹的成因,和如何治疗方法

指甲粗糙,表面出现细纹

如果你的指甲表面粗糙,表明你已经处于过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下,睡眠不足,这时候你应该多一些的时间来进行休息,多做一些运动,听些轻音乐,放松自己的身心。

维生素A的缺乏也能导致指甲出现竖纹,这时候你应该多吃水果,蔬菜来补充维生素及蛋白质。

消化系统功能出现问题,也会导致手指出现竖纹,这时候则需要补钙。

黑色竖纹

出现黑色竖纹,是肝肾机能的衰弱,毒素寄存的征兆。多吃高蛋白食物为例的补肝食品,多吃海参,黑芝麻,虾等补肾食品。

蓝色竖纹

说明身体缺氧,也可能是肺炎等肺脏感染导致的。多吃调养肺脏的食物,如银耳,香梨,葡萄,萝卜,石榴等。

指甲出现竖纹的调理方法

用白碘在指甲顶部指甲尖下面不仅可以恢复指甲的弯曲度及强度,还能阻碍指甲分段冲截的作用

每晚将手指浸泡在稀释醋液中,以防止指甲断裂。也能让指甲变得更加坚硬。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身体必要元素的食品,并且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健康身体的重要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小编在此整理了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知识拓展:影响风蚀的因素

就世界范围而言,风蚀的活动与干燥而多风的气候有密切关系。这种气候条件又与纬度、大气环流、沿岸寒流和高山阻隔湿润气流等多种因素有关。就局部地区和具体情况而言。

影响风蚀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候。包括风、降水、温度和湿度等因素。风的因素包括风速、风向、吹袭持续时间和湍流的程度等。通常风速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风的涡动性越强,土壤的风蚀强度越烈。同时,这些因素又加速土壤水分蒸发,使其变干而加剧风蚀。降水、湿度、温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风蚀的严重程度。

②土壤。干燥而松散的砂土、砂壤土和失去结构的粘土最易受风蚀。土壤中水稳性团粒结构抗风蚀的能力较大,松散无结构的土壤如黄土,最容易引起风蚀。土壤的抗风蚀性能也与土壤的粒度和土块大小有密切关系。抗蚀性土壤的可代换性钙的饱和度一般倾向于增多。土壤的pH数值高的一般易受风蚀。

③植物。可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弱贴近地面的风沙流速度,减小风力吹蚀和搬运的能力。植物覆盖地面,使气流不能直接作用于砂质地表,防止了风的吹飏作用;同时也使阳光不能直接照射地面,从而减少了沙丘表层水分的蒸发,加强了砂粒间的团聚力。植物枯枝落叶的堆积,使地面有机质逐渐增多,促进了成土作用。

④人为因素。长期粗放的耕作,过度的放牧、樵采,以及其他掠夺式利用风沙地区的土地、草原,都会促进风蚀的发展。

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介绍

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即指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雅丹地貌地貌。中国沙漠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西北部,塔里木盆地东端的罗布泊洼地,东疆以及准噶尔盆地的西北部等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造成洪水的成因是什么?

全文共 1024 字

+ 加入清单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那么什么是洪水呢?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洪水是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灾害。从客观上说,洪水频发有其不可抗拒的原因,可以说是“天命”难违。但是,万古奔腾的长江为什么仅仅在这20世纪短短的100年,清澈的江水就一去不复返?为什么百年一遇的洪水变成了几年一灾?十年一患?

和有关历史资料对比,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与人口增长趋势相当一致。不得不承认,我国迅猛的人口增长,扩大耕地,围湖造田,乱砍滥伐等人为破坏不断地改变着地表状态,改变了汇流条件,加剧了洪灾程度。

降水丰亏由天,调水理水由人。在降水多的年份,洪水是否造成灾害,以及洪水灾害的大小,又离不开人为因素。长期以来的森林破坏是其重要原因。

人类犯下的最大错误是砍伐森林。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对洪峰有不可替代的削减作用。有洪水不一定有洪灾,而破坏了森林,小洪水也可以造成大洪灾。

森林的调洪作用主要表现在:

1、森林根系庞大,有固土作用,调节洪水注入江河的泥沙。

2、由于森林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地表的伏渗能力,大量的急速的地表径流变成了缓慢的地下径流;

3、森林林冠可以通过它巨大的叶面截滞暴雨里的一部分,可达10~30%;

4、森林还可以改变土壤的地表结构,增强储存降水的能力;

5、它的枯枝落叶层有储存雨水的功能;

其次,长江上游乱砍滥伐的又一恶果是惊人的水土流失。现已达35万平方千米,每年土壤浸融量达25亿吨。河流、湖泊、水库淤积的泥沙量达20亿吨。仅四川一省一年流入长江各支流的泥沙,如叠成宽高各1米的堤,可以围绕地球赤道16圈。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每年沉积的泥沙达1亿多吨,有人惊呼:“这样下去,要不了50年,洞庭湖将从地球上消失!”长江之险,险在荆江,由于泥沙俱下,如今荆江段河床比江外地面高出十多米,成了除黄河之外名副其实的地上河。

对森林的肆意砍伐不仅危害自己,而且祸及子孙后代,世界上许多地方,如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阿尔卑斯山南坡等由于过度砍伐森林,最后都变成了不毛之地。

欲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尽在本安全网站公共安全常识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日美科学家提出巨大黑洞成因的新见解

全文共 478 字

+ 加入清单

日美科学家提出巨大黑洞成因的新见解

由日美两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最近就巨大黑洞的诞生提出了新见解,认为巨大黑洞是由“中质量黑洞”集合而成的。

黑洞是一种天体,它们的引力非常强大,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不能逃脱黑洞的吸引。迄今,科学家已经知道宇宙中存在着两种黑洞:一种是小质量黑洞,其质量为太阳质量的10至20倍;另一种是处在银河系中心的巨大黑洞,其质量据认为是太阳的数百万至数亿倍。由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不久前在日本天文学会秋季年会上发表论文说,他们使用厘米波干涉仪和高性能射电望远镜都曾观察到“中质量黑洞”的存在。他们使用超高速专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现象的存在。该研究小组认为,由新星爆炸而形成的星团中生成“中质量黑洞”,它们向银河系的中心落下,相互集合成一体,从而形成了巨大黑洞。

关于巨大黑洞的成因,迄今有很多理论,有的认为它由巨大星体演变而成,也有理论认为是由小型黑洞集合而成的。据认为,日美科学家提出的巨大黑洞成因新见解为研究银河系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也有助于研究宇宙的诞生和进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长白山天池火山成因

全文共 537 字

+ 加入清单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边陲,在中国一侧的主峰是白云峰,海拔2691m,是中国东北最高峰。长白山天池及其周围地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源。天池水面海拔2189.7m,最深处达373m。长白山风光奇绝,它那完整的垂直景观和原始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大自然综合体,是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那么,长白山天池火山成因是什么呢?火山的形成是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主要是地球内部存在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状态下衰变,产生大量的热。这些热无法散发到地面,温度不断升高,直至把岩石融化,形成地球内部的高温融化状态。这些岩浆一旦冲破地壳喷出地面,就形成了火山。

长白山天池火山是目前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生代多成因复合火山。

长白山天池又称白头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湖,湖的北部在吉林省境内。长白山位于中、朝两国的边界,气势恢宏,资源丰富,景色非常美丽。在远古时期,长白山原是一座火山。据史籍记载,自16世纪以来它又爆发了3次,当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熔岩之后,火山口处形成盆状,时间一长,积水成湖,便成了现在的天池。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火山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火山爆发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北京地面沉降成因

全文共 618 字

+ 加入清单

地面沉降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下,由于地壳表层土体压缩而导致区域性地面标高降低的一种环境地质现象,是一种不可补偿的永久性环境和资源损失。北京地区地面沉降发展迅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

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对区域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围绕地面沉降监测方法、时序演化特征、成因机理等方面展开。另外,利用InSAR、GPS监测数据补充长时间序列的常规监测数据,被用于研究区域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演化特征。在地面沉降成因机理研究方面,地下水过量开采、城市化建设导致的地面沉降是研究的重点。

北京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自1955年以来,北京平原区累积沉降量大于50mm、大于100mm,以及大于200mm面积均不断扩大,截止到2010年底,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量大于50mm的面积为4281km2,大于100mm的地面沉降面积为3901km2,大于200mm的面积为2475km2,已占到北京平原区面积的1/3,最大累积沉降量达到1233mm,最大年沉降速率达到137.5mm/年。区域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已经对京津城际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工程沿线及周边地区产生一定影响;在部分沉降区甚至发现居民区楼房坍塌、工厂墙壁、地板开裂、施工地基下沉、地下管道工程受损等问题。

今天小编对北京地面沉降成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面沉降怎么防治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逆反心理具有负效应,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因此,作为班主任,认真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与优良的班集体形成具有重大的积极作用。以下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1.自身因素

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结果。进入中学时期,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新的飞跃,自认为有能力解决所有事情,他们很容易把教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对自身的限制与伤害,不愿意再听教师和家长的“唠叨”。但是,不少成年人一味要求他们必须听话和服从。这一矛盾对立时,教师认为学生不听话,而学生认为教师不尊重自己。

2.家庭因素

首先,家庭的破裂或缺陷,使孩子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很没面子,继而发展为看不起父母或仇视父母,形成对父母的叛逆。其次,部分家长的过分溺爱或放纵,养成了孩子任性、依赖的性格,一旦在家中的需要长期无法得到满足,便会耍脾气,久而久之,形成对人对事的逆反心理。再次,部分家长对子女的管教过于严厉,使子女长期生活在恐惧的阴影当中,一旦他们的心理再也无法承受时,所有积怨都会由恐惧演变成为逆反,轻者不听父母的话,对着干;严重时出走、轻生,从而走向另一个极端。

3.学校因素

教育不当是形成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诱因。应试教育下过分追求学生成绩,使教师的关注重点放在优秀生身上,而容易忽视后进生,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易发生违纪违规问题;而一旦出现不良思想和行为问题,又采取强制方式要求学生服从,其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4.社会因素

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给青少年学习和求知提供了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暴力、恐怖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取向。

二、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1.以正确的思想认识逆反心理现象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班级中当一些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出现“顶撞教师”和“不听话”的现象后,教师不要“龙颜大怒”,给这些学生贴上“刺儿头”的标签。相反应认识到:逆反心理的出现既是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的表现,又是学生身心发展走向成熟的表现;它虽具有负面效应,但又是可以逆转的。

2.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出现逆反心理的学生

教师要少一些分数至上的教育功利主义,多一些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教师的心中除了学生的分数还应该关注学生个人的成长。不论哪一个学生,教师都要因他们优点的存在而喜欢,也要因他们缺点的改正而欣慰。

3.以科学的方法教育出现逆反心理的学生

首先,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努力提高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教师待人处事要一身正气、不偏向某些学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这样就会消除逆反心理产生的温床。

其次,教师不要把自己当作权威而颐指气使地对待学生。在班级管理和决策上时时把学生当朋友,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公平合理地处理班内的各种问题。

再次,教师要热情地关怀、体贴学生,对存在逆反心心理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甚至粗暴对待,而要用火热的心去亲近和温暖他们,打开他们情感的闸门。唯有学生与教师的感情变得融洽了,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教师沟通,教师的教育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才会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最后,要大胆运用逆向思维,破解逆反心理。

面对逆反学生该怎么办呢?其实面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做家长和老师的要找到正确的引导方法,让中学生健康的成长,想了解更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请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