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侵蚀

侵蚀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侵蚀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侵蚀问题。

分享

浏览

6679

文章

49

戈壁是风力侵蚀还是风力堆积

全文共 273 字

+ 加入清单

戈壁是在风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形成,既有侵蚀,又有堆积作用。

戈壁也叫戈壁滩,戈壁沙漠。“戈壁”仅指砾质、石质荒漠,半荒漠平地。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与半荒漠地区之一,戈壁多数地区不是沙漠而是裸岩,向北可达阿尔泰山和杭爱山,向东可达大兴安岭,向南可达北山山脉。

戈壁形成的过程以侵蚀作用为主,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高原中西部及其边缘山地,为白垩纪以来连续耸起成陆,其后未经海侵或剧烈地壳运动因而长期处于剥蚀作用的地区。戈壁的特点是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

展开阅读全文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_冰川侵蚀地貌的成因

全文共 4399 字

+ 加入清单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冰川地貌,就是是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冰川侵蚀作用的相关知识。

冰川地貌的不同分类

冰川地貌按成因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两类。

现代冰川作用区的冰体部分按形态分为:

①大陆冰盖。面积>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如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

②冰帽。数千公里至50000公里的陆地冰体,规模巨大的山麓冰川和平顶冰川都可发育为冰帽;

③山地冰川。又分为冰斗冰川、悬冰川、谷冰川、平顶冰川和山麓冰川等。

冰川侵蚀作用下的地貌

侵蚀作用

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几种:

(1)拔蚀作用:当冰床底部或冰斗后背的基岩,沿节理反复冻融而松动,若这些松动的岩石和冰川冻结在一起,则当冰川运动时就把岩块拔起带走,这称为拔蚀作用。经拔蚀作用后的冰川河谷其坡度曲线是崎岖不平的,形成了梯形的坡度剖面曲线。

(2)磨蚀作用: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称为磨蚀作用。磨蚀作用可在基岩上形成带有擦痕的磨光面,而擦痕或刻槽是冰川作用的一种良好证据,其方向可以用来指示冰川行进的方向。冰川侵蚀作用的地貌

(3)冰楔作用:在岩石裂缝内所含的冰融水,经反复冻融作用,体积时涨时缩,而造成岩层破碎,成为碎块,或从两侧山坡坠落到冰川中向前移动。

(4)其他:当融冰之水进入河流,其常夹有大体积之冰块,会产生强大撞击力破坏下游的两岸岩石。

冰川侵蚀力的强弱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1)冰层的厚度和重量。重厚者侵蚀力强。

(2)冰层移动的速度。速度大者侵蚀力强。

(3)携带石块的数量。携带数量越多越重者,侵蚀力越强。

(4)地面岩石之粗糙或光滑。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之侵蚀。

(5)底岩的性质,底岩松软者较易受侵蚀。

(6)岩层之倾斜方向与冰川移动方向一致者,易遭侵蚀。

冰川地貌的形态类型

冰川(包括冰水)沉积地貌分布于冰川下游,形态类型包括终碛垅、侧碛垅、冰碛丘陵、冰碛台地、底碛丘陵和底碛平原、鼓丘与漂砾扇,以及由冰水沉积物组成的冰砾阜、蛇形丘、冰水阶地台地和冰水扇等。

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的地貌组合有较大差异。前者冰体从中心向四周流动,以冰盖前缘广泛发育冰碛(尤其是终碛)、冰水堆积地貌和大面积的冰蚀凹地为特征,没有侧碛垅,只有在孤立的冰原岛山地区才出现冰蚀地貌。

山地冰川受地形限制,与周围基岩接触面大,造成的冰蚀地貌类型众多。

此外,山地冰川地貌的分带性也比大陆冰盖和冰帽的地貌分带性强,有明显的垂直分带和水平分带。

冰川槽谷

冰川谷是冰川作用区最明显的冰蚀地貌类型之一。典型的形状是槽谷,故亦称冰川槽谷或U形谷。

近来大量实测资料表明,大多数冰川谷的横剖面是抛物线型,U形的出现主要与谷底被冰碛和冰水沉积充填有关。槽谷在山岳冰川地区分布在雪线之下,源头和两侧被冰斗包围,主、支冰川汇合处易形成悬谷。槽谷两侧一般具有明显的槽谷肩和冰蚀三角面。槽谷底部常见冰阶(岩槛)与岩盆,两者交替出现,积水成为串珠状湖泊。大的冰阶形成冰瀑布,如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有高达千米的冰瀑布。

大陆冰盖或高原冰帽之下也有槽谷,这种槽谷上源没有粒雪盆,曾被称为冰岛型槽谷。中国川西高原也有这种槽谷。峡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槽谷,为海侵后被淹没的冰川槽谷。大陆冰盖或岛屿冰帽入海处常形成很深的峡湾,如挪威西海岸的峡湾十分发育,以风光漪丽闻名于世。

因侵蚀作用而造成的冰蚀地貌

(1)冰斗:为山谷冰川重要冰蚀地貌之一,形成于雪线附近,在平缓的山地或低洼处积雪最多,由于积雪的反复冻融,造成岩石的崩解,在重力和融雪水的共同作用下,将岩石侵蚀成半碗状或马蹄形的洼地,典型的冰斗于是形成。冰斗的三面是陡峭岩壁,向下坡有一口,若冰川消退后,洼地水成湖,即冰斗湖。

(2)刃脊、角峰、冰哑:若冰斗因为挖蚀和冻裂的侵蚀作用而不断的扩大,冰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山脊逐渐被削薄而形成刀刃状,称为刃脊。而几个冰斗所交汇的山峰,形状很尖,则称为角峰。在刃脊之间的低下鞍部处,则为冰哑。

(3)削断山嘴、U型谷、石洼地:当山谷冰川自高地向低处移动,山嘴被削平成三角形,称为削断山嘴。又因为冰川谷的横剖面形状如U字形,故称U型谷。U型谷两侧有明显的谷肩,谷肩以下的谷壁较平直,底部宽而平,若是在冰川谷的底部,因冰川的挖蚀,而造成向下低凹的水坑,石地。

(4)峡湾:在高纬度地区,冰川常能伸入海洋,在岸边侵蚀成一些很深的U型谷,当冰退以后,海水可以沿谷进入很远,原来的冰谷便成峡湾。

(5)悬谷:悬谷的形成是来自于冰川侵蚀力的差异,主冰川因冰层厚、下蚀力强,故U型谷较深;而支冰川因为冰层薄、下蚀力弱,故U型谷较浅。因为在支冰川和主冰川的交汇之处,常有冰川底高低的悬殊,当支冰川的冰进入主冰川时必为悬挂下坠成瀑布状,称之为悬谷。

(6)羊背石:为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故称为羊背石。其平面为椭园型,长轴方向与冰流动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方向的一坡由于冰川的磨蚀作用,坡面较平,坡度较缓,并有许多擦痕;而在另一侧,受冰川的挖蚀作用,坡面坎坷不平,坡度也较陡。羊背石的形成,是由于岩层是软硬相间的排列,当侵蚀、风化的作用查行时,软的岩层会被侵蚀的较多较深;而硬的岩石抵抗侵蚀、风化的能力较强,所以在侵蚀、风化后,硬的岩层会较软的岩层高,形隆起的椭园地形,一面受磨蚀、一面受挖蚀。

(7)冰川磨光面、冰川擦痕: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的作用而形成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达;若冰川搬运物为砾石,则在谷壁上刻蚀成条痕或刻槽,称之为冰川擦痕,擦痕的一端粗,另一端细,粗的一端指向上游。

搬运作用

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

(1)表碛:出露在冰川表面的冰碛物。

(2)内碛:夹在冰川内的冰碛物

(3)底碛:堆积在冰川谷底的冰碛物。

(4)侧碛:在冰川两侧堆积的冰碛物。

(5)中碛:两条冰川汇合后,其相邻的侧碛即合而为一,位于会合后冰川的中间称为中碛。

(6)终碛(尾碛):随冰川前进,而在冰川末端围绕的冰碛物,称为终碛。

(7)后退碛:由于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会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每一次的停留就会造成一个后退碛。

(8)漂石:冰川的搬运作用,不仅能将冰碛物搬到很远的地方,也能将巨大的岩石搬到很高的部分,这些被搬运的巨大岩块即称为漂石,其岩性和该地附近基岩完全不同。冰川的搬运能力很强,但相对地,冰川的淘选能力很差。

堆积作用

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所谓冰碛物,是指由冰川直接造成的不成层冰积物。而冰积物,就是指直接由冰川沉积的物质,或由于冰水作用的沉积物,及因为冰川作用而沉积在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物质。冰积物可分为不成层的冰积物和成层的冰积物两者:

(1)不成层的冰积物:此种冰积物是由冰川后退时所遗留的石砾所造成,因为冰融化而遗留于地面的堆积物大小不一,石块为少带有稜角、表面为被磨光或带有擦痕,堆积后为不现层理,此种杂乱无层理的冰积物,常称为冰砾土而由冰碛物所形成的冰碛地形有:

冰碛丘陵(基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有的表碛内碛中碛都沈到冰川谷底,和底碛合称为基碛,这些冰碛物受到冰川谷底地形的影响,堆积成坡状起伏的丘陵,称为冰碛丘陵。大陆冰川区的冰碛丘陵规模较大,而山谷冰川所形成的冰碛丘陵,规模要小的多。

侧碛堤:是由侧碛和表碛在冰川后退处共同堆积而成的,位于冰川谷两侧,成堤状向冰川上游可一直延伸至雪线附近,而向下游常可和终碛堤相连。

终碛堤:终碛堤所反应出的是冰川后退时的暂时停顿阶段,若冰川的补给和消融处于平衡状态,则冰川的末端可略作停留于某一位置,这时由冰川搬运来的物质,将可在冰川尾端堆积成弧状的堤,称为终碛堤。大陆冰川的终碛堤高度较小,长度可达几百公里,弧形曲率较小;反之,山谷冰川的终碛堤高度可达数百米,长度较小,弧形曲率较大。

鼓丘:鼓丘是由冰积物所组成的一种丘陵,约成椭圆形,长轴与水流方向一致,迎冰面是陡坡,背冰面是一缓坡,其纵剖面为不对称的上凸形。一般认为鼓丘是由于冰川的搬运能力减弱,底碛遇到阻碍所堆积而成的。其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以内的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常成群出现,造成鼓丘田;山谷冰川的鼓丘数量较少。

(2)成层的冰积物:此为冰川与融冰之水共同沉积的结果,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融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洗,会依照颗粒的大小,堆积成层,形成冰水堆积物,而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所组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冰水堆积地貌。有下列几种类型:

冰水沉积、冰水扇、外冲平原:在冰川末端的冰融水所携带的大量砂砾,堆积在冰川前面的山谷或平原中,就形成冰水沉积;若是在大陆冰川的末端,这类的沉积物可绵延数公里,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地,就叫冰水扇;数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广大的冰水冲积平原,又名外冲平原。在这些地形上,沉积物呈缓坡倾向下游,颗粒度亦向下游变小。

冰水湖、季候泥:冰水湖是由冰融水形成的,因为冰川后退时,前面的冰积物会阻塞冰川的通路,常可以积水成湖。冰水湖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的冰融水较多,大量物质进入湖泊,一些较粗的颗粒就快速沉积,而细的颗粒还悬浮在水中,颜色较淡;而冬季的冰融水减少,一些长期悬浮的细颗粒黏土才开始沉积,颜色较深。这样一来,在湖泊中就造成了一粗一细很容易辨认的两层沉积物,叫做季候泥。

冰砾埠:冰砾埠为有层理并经分选的细粉砂所组成的,形状为圆形或不规则的小丘。冰砾埠上部通常有一层冰碛层,冰砾埠是由于冰面上的小湖小河或停滞冰川的穴隙中的沉积物,在冰川消融后沈落到底床堆积而成,其与鼓丘不同之处,在于冰埠的形状很不规则,且为成层状。在大陆冰川和山谷冰川都有发育冰砾埠。

冰砾埠阶地:在冰川两侧,由于岩壁和侧碛吸热较多,且冰川两侧的冰面要比中间来的低,所以冰融水就汇集在这,形成冰侧河流,并带来冰水物质,等到冰水消后,这些物质就堆积在冰川谷两侧,形成冰砾埠阶地,它只发育在山谷冰川中。

锅穴(冰穴):冰水平原上常有一种圆形洼地,称为锅穴。其形成是由于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而埋入冰水沉积物中,等到冰融化后引起塌陷,而造成锅穴。

蛇形丘: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地形,呈蛇形湾曲,两壁陡直,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蛇形丘的成因主要为:

1.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入冰川下,在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后,隧道中的砂砾就沉积而形成蛇形丘。

2.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积物在冰川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等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后退,再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不断,一个个冰水三角洲连起来,便形成串珠状的蛇形丘了。

展开阅读全文

侵蚀性葡萄胎的病因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怀胎十月是一个神奇的历程,这一历程是一天天走过来的,是一件件细碎的小事连接的。对于孕妇,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会影响腹中的胎儿,因此孕妇应注意生活中每个细小的环节,并耐心地应对,让孕期生活轻松愉快,防止侵蚀葡萄胎疾病的发生,你知道侵蚀性葡萄胎的病因是什么呢?一起和看看吧。

侵蚀性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特点,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绒癌为好,治疗主要是化疗或加手术治疗。侵蚀性葡萄胎理论上讲均应继发于良性葡萄胎,但临床上亦可因病史不详,或流产标本未作详细检查,未发现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多发生于良性葡萄胎排出后一年以内,故其发病年龄与良性葡萄胎相似。葡萄胎转变为侵蚀性葡萄胎可能与以下两方面的因素有关。

(一)免疫力降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排斥异体细胞的能力弱。患者年龄较大易出现免疫力下降。

(二)葡萄胎滋养细胞的侵蚀力较强,如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血-hCG滴度过高以及病理以小葡萄为主者等均提示葡萄胎滋养细胞侵蚀力很强。

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局部后,少数转移至子宫外,具恶性肿瘤行为。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子宫肌层及转移病灶有显著增生的滋养细胞并呈团块状,细胞大小、形态均不一致,滋养细胞可破坏正常组织侵入血管。增生的滋养细胞有明显的出血及坏死,但仍可见变性的或完好的绒毛结构。

随意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此类疾病的发生,请继续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侵蚀性葡萄胎主要治疗方法

全文共 621 字

+ 加入清单

侵蚀葡萄胎的绒毛可局部蔓延侵入子宫肌层或血管,水泡样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深部,有时完全穿透子宫壁,并扩展进入阔韧带或腹腔。侵蚀性葡萄胎主要治疗方法是什么?一起和看看吧。

侵蚀性葡萄胎多数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患者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亦可合并子宫外转移病灶。葡萄胎清宫后连续2周升高或平台状态超过3周;葡萄胎排空后6周,血HCG持续高水平超过6周。

侵蚀性葡萄胎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可单药治疗或联合化疗。化疗需持续到症状、体征消失,HCG每周测定一次,连续3次在正常范围,再巩固2-3个疗程。病变在子宫、化疗无效者可切除子宫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及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术。

孕妇初期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性生活要节制,夫妻过性生活是婚后夫妇正常的生活。但当妻子怀孕后,如何过性生活却是应该高度重视的事了。为了保证胎儿的健康,妊娠头3个月应避免性交。

对孕妇来说,在怀孕初期,最危险的事情莫过于宫外孕与流产,而发生这两种情况时孕妇都会发生腹痛、阴道流血,因此,如果孕妇一旦发现腹痛或阴道流血,需及时就医。

怀孕的头三个月是胎儿神经管发育的关键期,因此,准妈妈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因素,如烟酒环境,有害化学物质,新装修的房屋,空气不流通的环境等等,并且提高自己免疫力,免受病毒感染,更不要私自服用药物。

为了预防胎儿畸形,孕妇从孕早期开始(最好从计划怀孕开始),就需要补充叶酸。富含叶酸的食物有红苋菜、菠菜、生菜、芦笋、豆类、酵母、动物肝及苹果、柑桔等。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侵蚀类型有哪些

全文共 1939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那么土壤侵蚀类型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按土壤侵蚀发生时期分类

古代侵蚀

是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前,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发生的侵蚀,又称地质侵蚀。

现代侵蚀

发生在人类活动开始影响土壤侵蚀以后,人类活动增大了侵蚀的强度和速度,并使其在原来的侵蚀基础上加速发展。

二、按土壤侵蚀强度及危害程度分类

自然侵蚀又称正常侵蚀或常态侵蚀,它是起因于自然作用的侵蚀过程,没有受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其进行的速度非常缓慢,产生的侵蚀量通常等于或小于成土作用形成的物质量,因此可以形成“正常的”土壤外观,即完整的A、B、C层和谐排列的土壤剖面。

加速侵蚀

这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或突发性自然灾害破坏生态平衡所引起的侵蚀过程。其侵蚀速率远大于土壤形成的速率,导致土层减薄,肥力退化,对人类造成巨大危害。

三、按侵蚀营力分类

通常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其中水力侵蚀是最主要的一种形式,习惯上称为水土流失。分为面蚀和沟蚀,重力侵蚀表现为滑坡、崩塌和山剥皮,风力侵蚀分悬移风蚀和推移风蚀。

重力侵蚀

是指斜坡陡壁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土石岩体在重力为主的作用下发生的失稳移动现象,一般可分为泻流、崩坍、滑坡和泥石流等类型,其中泥石流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形式。重力侵蚀多发生在深沟大谷的高陡边坡上。

水力侵蚀

水力侵蚀水力侵蚀或流水侵蚀是指由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简称水蚀。包括面蚀、潜蚀、沟蚀和冲蚀。

1.面蚀或片蚀

面蚀是片状水流或雨滴对地表进行的一种比较均匀的侵蚀,它主要发生在没有植被或没有采取可靠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是水力侵蚀中最基本的一种侵蚀形式,面蚀又依其外部表现形式划分为层状、结构状、砂砾化和鳞片状面蚀等。面蚀所引起的地表变化是渐进的,不易为人们觉察,但它对地力减退的速度是惊人的,涉及的土地面积往往是较大的。

2.冲蚀

主要是指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搬运、沉积作用。冲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过程,冲蚀的标志是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冲沟,山洪和泥石流是地表冲蚀的极端发展结果。

3.沟蚀

沟蚀是集中的线状水流对地表进行的侵蚀,切入地面形成侵蚀沟的一种水土流失形式,按其发育的阶段和形态特征又可细分为细沟、浅沟、切沟侵蚀。沟蚀是由片蚀发展而来的,但它显然不同于片蚀,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彻底破坏,而且由于侵蚀沟的不断扩展,坡地上的耕地面积就随之缩小,使曾经是大片的土地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4.潜蚀

是地表径流集中渗入土层内部进行机械的侵蚀和溶蚀作用,千奇百怪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就是潜蚀作用造成的,另外在垂直节理十分发育的黄土地区也相当普遍。

5.溅蚀

主要是指雨滴溅落对土壤颗粒的冲击作用。在坡地,暴雨条件下,溅蚀作用很强溅蚀还往往是径流冲蚀的前奏,溅蚀可以改变表层土壤结构,有利于地表径流发展。据有关研究,黄土地区,雨滴溅起土壤颗粒最高可达50厘米,一次水平移动距离可达1米。

风力侵蚀

在比较干旱、植被稀疏的条件下,当风力大于土壤的抗蚀能力时,土粒就被悬浮在气流中而流失。这种由风力作用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就是风力侵蚀,简称风蚀。风蚀发生的面积广泛,除一些植被良好的地方和水田外,无论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都可以发生,只不过程度上有所差异。风蚀强度与风力大小、土壤性质、植被盖度和地形特征等密切相关。此外还受气温、降水、蒸发和人类活动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风蚀强度的极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越高,土粒间的粘结力加强,而且一般植被也较好,抗风蚀能力强。

冻融侵蚀

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高寒地区,在一些松散堆积物组成的坡面上,土壤含水量大或有地下水渗出情况下冬季冻结,春季表层首先融化,而下部仍然冻结,形成了隔水层,上部被水浸润的土体成流塑状态,顺坡向下流动、蠕动或滑塌,形成泥流坡面或泥流沟。所以此种形式主要发生在一些土壤水分较多的地段,尤其是阴坡。如春末夏初在青海东部一些高寒山坡、晋北及陕北的某些阴坡,常可见到舌状泥流,但一般范围不大。

人为侵蚀

人为侵蚀是指人们在改造利用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移动了大量土体,而不注意水土保持,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侵蚀,增加了河流的输砂量。目前主要表现在采矿、修建各种建筑、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过程中毁坏耕地、废弃物乱堆放,有的直接倒入河床,有的堆积成小山坡,再在其他营力作用下产生侵蚀。人为侵蚀在黄土高原所产生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一大批露天煤矿的开采等,使个别地区的水土流失近年来又有明显加剧的趋势。衡量土壤侵蚀的数量指标主要采用土壤侵蚀模数,即每年每平方公里土壤流失量。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对区域划分土壤流失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土壤侵蚀

全文共 615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水平逐步提升,城市化发展速度加快,近年来灾害频发,天气恶劣,我国的土壤遭受严重的威胁。常见的现象为水土侵蚀、水土流失问题,这些情况严重的影响我国水土的有效保持,影响我国林业的正常发展。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土壤侵蚀分为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狭义上仅指土壤(本身)在外营力作用下被分离、破坏和移动的过程,而广义指土壤、成土母质、岩石分化壳及其他地面可侵蚀物质在外营力作用下被分离、破坏和移动的过程。人类社会出现以后,土壤侵蚀成为自然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下的一种动态过程。

自然侵蚀:地质时期所发生的侵蚀,又称地质侵蚀或常态侵蚀,其发生发展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变化,如地质构造运动、地震、冰川及生物气候变化等,其过程及强弱变化呈明显时空分布。

人为加速侵蚀: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破坏而引发或激发的侵蚀,其侵蚀速率多为自然侵蚀的数十倍、数百倍以上。人类社会的出现,由狩猎、畜牧业进入到农业大发展,造成了自然生态平衡的失调,从而加速了侵蚀的发展过程。人类不合理的耕垦、放牧是人为加速侵蚀的主导因素,近代城镇、工矿建设的发展,又引发了新的人为侵蚀,不仅导致了侵蚀量增多、地区生态景观的改变,而且危及江、河、湖泊的常态运行。如荒漠化草原的出现、黄河上的人工悬河。

根据产生侵蚀的外营力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等,黄土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往往可以见到几种侵蚀的混合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

全文共 746 字

+ 加入清单

裸露的土壤表层每年会被侵蚀3到7厘米深,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或者叫潜在因素,人为因素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那么防止土壤侵蚀的措施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一、水利工程措施

1.坡面治理工程:按其作用可分为梯田、坡面蓄水工程和截流防冲工程。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可拦蓄90%以上的水土流失量。

2.沟道治理工程:主要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沟道蓄水工程和淤地坝等。沟头防护工程是为防止径流冲刷而引起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保护坡面不受侵蚀的水保工程。

3.小型水利工程:主要为了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和泥沙,可修建与水土保持紧密结合的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

二、生物工程措施

生物工程措施是指为了防治土壤侵蚀、保持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农林牧综合经营,以增加地面覆被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水土保持措施,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三、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是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它包括的范围很广,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三大类:

1.以改变地面微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率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拦截地表水,减少土壤冲刷,主要包括横坡耕作、沟垄种植、水平犁沟、筑埂作垄等高种植丰产沟等。

2.以增加地面覆盖为主的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其作用是保护地面,减缓径流,增强土壤抗蚀能力,主要有间作套种、草田轮作、草田带状间作、宽行密植、利用秸秆杂草等进行生物覆盖、免耕或少耕等措施。

3.以增加土壤入渗为主的农业技术措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抗蚀、渗透、蓄水能力,主要有增施有机肥、深耕改土、纳雨蓄墒、并配合耙耱、浅耕等,以减少降水损失,控制水土流失。

展开阅读全文

海岸侵蚀有哪些危害

全文共 853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已成为我国海岸带重要的地质灾害环境问题。海岸侵蚀需要对其进行治理,中国海岸侵蚀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海岸侵蚀有哪些危害?通过给大家讲解下。

海岸侵蚀最直接的危害是加大海侵尤其是海滩的破坏后退,淹没河口或沿岸低洼地、增大海岸洪涝机率和河口盐度促进土壤盐溃化,最终使海岸生态系统遭到干扰。

(一)海滩吞蚀,岸线后退海滩具有与海平面维持特定平衡剖面的属性。据布龙法则若海岸侵蚀或海面上升从海滩上部侵蚀的物质便堆积其近滨的底部与波浪i临界深度之间的地带,随着物质向海搬运,海滩上部便向陆地方向移动。据资料报道,在进流和退流交换中,1min内海滩物质可产生10cm的水平移位。在大小潮循环中.海滩变化量可达1m。显然.在季节周期水面变幅为1m条件下其海滩变化量就更可观了。美国新泽西布菜特海滩的观测证实.海面E升1m海滩后退75m,卡罗菜纳沙岛后退200m,旧金山海滩后退300m(Kina,1984)。尽管目前我们还难以准确定量把握海面上升或海岸侵蚀对我国海滩破坏的具体数量但是通过下述非周期增水海面瞬时侵蚀造成的海滩后退资料,也可窥见一斑了。实地铡量发现.一次台风浪作用下。旅顺砾石堤被侵蚀的砾石活动层可深达0.70m。后退5~10m。该堤近60a内后退50余米。

(二)海水倒灌目前我国}几海平原及其它局部地区,海水倒灌灾害甚为突出。其原因尽管与过量开采地下水直接有关,但与海进浸渍而成的地下咸水量增加也是不无关系的。以大连为例1969年海水倒灌面积仅为4.2km至1986年增大2OSkm。表2列举了海水入侵的若干资料。

(三)淹没沿海低洼地,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对多数自然海岸丽言。首当其冲的是海水吞没高出现今海平面的广大沿海低地。以辽宁为例,鸭绿江、大洋河、辽河、双台河等河口医,蒋水进侵将会淹没河口区两岸低洼地.降低河流排水能力,从而增大洪水泛滥机率。

通过上述的讲解,大家对其海岸侵蚀危害有了详细的了解,所以说要多关注,加强对其海洋灾害小知识的学习,尤其是海岸侵蚀对地貌有什么影响等知识也需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海岸侵蚀现状情况如何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海岸侵蚀现状不容乐观,因为很多地区出现海岸侵蚀现象,所以说需要对其海岸侵蚀现象多加了解,那么中国海岸侵蚀现状情况如何?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如江苏废黄河口附近海岸,1855-1970年岸线以平均每年147米的速度后退,20世纪70年代以来,岸线后退速率仍达20-40米/年;近代黄河三角洲钓口至神仙沟岸段,每年后退达350米以上;海南省文昌县由于珊瑚礁被开采,海岸已后退200余米,造成大量的椰树林被海水倾倒。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由于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都导致海岸侵蚀。

二是人为原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置等,均会引起海岸侵蚀。由于海岸侵蚀使土地大量失去、海岸构筑物破坏、海滨浴场退化、海滩生态环境恶化、海岸防护压力增大、侵蚀下来的泥沙又搬运到港湾淤积而使航道受损,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海岸线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岸侵蚀。

展开阅读全文

海岸侵蚀会形成几种地貌

全文共 1114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是很常见的自然现象,这种现象会对其地址地貌有一定的影响,那么海岸侵蚀会形成几种地貌?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海蚀洞

海岸受波浪及其挟带岩屑的冲击﹑淘蚀所形成的洞穴。波浪对海岸的侵蚀,主要集中在海平面附近。水位的升降,岩壁的干﹑湿变化加剧了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助于海浪的淘蚀,形成刻槽或海蚀龕。随著淘蚀的发展,海蚀龕向岩体纵深扩展,形成海蚀洞。海蚀洞多沿海岸断续分布,洞顶有悬突的岩体,一般为海浪作用的上界,洞底则略低于海面。由于海岸带的构造活动等,海蚀洞有时出现在海平面以上的不同高度。海蚀洞在松软岩石构成的海岸,发育不明显;在较硬岩石海岸,发育较好;沿岩石的节理﹑层理等抗蚀力薄弱部位特别发育。印度尼西亚巽他群岛的海蚀洞纵深可达17米,中国普陀山海岛的梵音洞也为海蚀洞。海浪继续作用,使岬角两侧的海蚀洞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桥状的海蚀拱。海蚀拱又称海穹﹑海拱石,常见于岬角海岸。海蚀拱进一步受到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上,称为海蚀柱。

海蚀崖

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成的悬崖陡壁。海蚀洞不断地扩大,使顶部悬突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坠,在崩坠的部位经常形成陡峭的岩壁。坠落的岩块﹑岩屑,一部分被沿岸流搬移;一部分被海浪卷带,重新作用于岩壁,在岩壁上可继续发育洞穴。主要分布在基岩海岸,尤其是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垂直柱状节理发育处。

海蚀平台

在海蚀崖前形成的基岩平坦台地。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以后,平台可不断地展宽,直到波浪通过平台,能量全消耗于对平台的摩擦以及对碎屑物质的搬移上,海蚀崖停止后退为止。在海蚀平台上通常发育有浪蚀沟﹑锅穴﹑洼地等微地貌,以及由海蚀崖崩坠堆积成的锥形岩体和砂砾覆盖的波蚀残丘。平台一般位于平均海面附近,也有分布于高潮线以上的,它们是由特大暴风浪作用而成的暴风浪平台;也有位于海面以下的,它们是由波浪侵蚀作用在下限处形成的海底平台。由于海平面的变化以及构造运动,也可形成不同高度的海蚀台地。

白垩纪因其地层富含白垩(chalk)而得名。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用手可以搓碎白垩纪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Coccoliths)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英、法海峡两岸形成美丽的白色悬崖。白垩层不仅发育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有分布。

上面就是海岸侵蚀会形成的地貌,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其海岸侵蚀对地貌有什么影响等知识详细的了解,通过就可以给大家讲解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有哪些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造成海岸侵蚀原因有哪些?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不同原因对其海岸侵蚀都有一定的影响,今天通过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沿岸泥沙亏损和海岸动力的强化是导致侵蚀发生的直接原因,而引起泥沙亏损和动力增强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变化和人为影响。

自然因素

1.河流改道。

2.降水量减少。

3.海平面上升。

4.风暴潮侵蚀。

5.地形引起的海岸侵蚀。

人为影响

1.岸滩挖砂引起的海岸侵蚀。

2.河流输沙减少。

3.海岸工程引起的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的原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影响,上面小编对其都有详细的介绍,要多关注,还可以了解海岸侵蚀对地貌有什么影响等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有几种

全文共 1084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这几年来非常严重,在其沿海地区造成海岸侵蚀的现象越来越明显,那么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有几种?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液压行动

破坏性波碰撞与沿海的悬崖着巨大的压力,空气进入这些悬崖的裂缝。当水消退,所有被困的空气自动释放从悬崖裂缝。这突如其来的裂缝内的空气压力减少导致的弱化的悬崖。有时,部分悬崖掰开形成洞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动作也可能导致崩溃的悬崖。液压动作也被称为波采石。

磨损

当沙子,石头,石块,带状疱疹等采摘的材料,有砂纸般的反应其他岩石和沿海悬崖,造成磨损或侵蚀。换句话说,当这些材料在接触的海岸峭壁上的岩石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他们磨去,从而得到过一段时间的侵蚀。拾起岩石的碰撞海岸的悬崖上的波浪,巨大的力量,也可能会导致他们的小打小闹,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导致广泛的糜烂。

摩擦

当松垮的石头或岩石碎片相互碰撞,由于波浪作用,它是已知的减员。由于不断的碰撞,研磨和剥落,随后成为小大小。此外,这种岩石碎片也往往碰撞与山崖基地,从而造成磨损。

腐蚀

许多沿海的岩石可以被腐蚀海水中的含量。在海中,碳酸容易溶解石灰岩,石灰岩海岸的情况下。然而,这也取决于碳酸钙在水中的水平-订单中的级别越高,腐蚀,反之亦然。

也被称为风蚀侵蚀是由于风的作用。强风不仅加速力波,而且导致沿海沙丘向陆地移动,从而导致海岸线的侵蚀。

潮汐

在海洋中的潮汐作用也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之一。涨潮时,水位升高,导致碰撞岸边的悬崖巨大的力量强,破坏性和高上升波的形成。这有力地向陆地移动的大海,反过来,导致海岸侵蚀。

洋流

洋流所产生的潮汐作用,和海浪。这些电流从海底取出粗沉积物,并将它们存放在别处,远离其原来的位置。换句话说,洋流搬沙子和海岸(沿岸的运动)。他们也便于陆上和海上运动的沙子,把它从一个地方,存放一些其他的,从而造成海岸侵蚀。

风暴

风暴导致水位上升,并产生强大的和高能量波因风行动。这些风暴可能导致沿海沙丘和海滩,使陆地的撤退,这可能是数米,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添加了这一点,他们也可能沿海悬崖的稳定构成了挑战。

海平面上升

上升,海水的水平,由于全球变暖,已造成海岸侵蚀了相当数量的最近的另一个因素。全球变暖的水平影响的冰山融化的速率在极地地区。冰山的融化导致海水中水平升高。这个水,然后向陆地移动,导致海岸侵蚀。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也可以在海上,像龙卷风和海啸,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侵蚀的海岸,并导致沿海主要变化在很短的时间跨度。

造成海岸侵蚀的原因有好几种,一定要对其海岸侵蚀的原因详细的了解,可能很多人对其海岸侵蚀对地貌有什么影响等不了解,登录就可以了解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海岸侵蚀的现状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那么,我国海岸侵蚀的现状吗?

江苏废黄河口附近海岸,1855-1970年岸线以平均每年147米的速度后退,20世纪70年代以来,岸线后退速率仍达20-40米/年;近代黄河三角洲钓口至神仙沟岸段,每年后退达350米以上;海南省文昌县由于珊瑚礁被开采,海岸已后退200余米,造成大量的椰树林被海水倾倒。引起海岸侵蚀的原因有两种:一是由于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都导致海岸侵蚀;二是人为原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置等,均会引起海岸侵蚀。由于海岸侵蚀使土地大量失去、海岸构筑物破坏、海滨浴场退化、海滩生态环境恶化、海岸防护压力增大、侵蚀下来的泥沙又搬运到港湾淤积而使航道受损,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海岸线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岸侵蚀。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海岸侵蚀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海南带侵蚀防护措施

全文共 623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海南省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省划界,西临北部湾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越南相对,东濒南海与台湾省对望,那海南有海岸侵蚀吗?海南带侵蚀防护措施有哪些?

(1)海堤:山整体的或块状的涅凝土、钢板、木料或者天然石料构成;可以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海堤对其背后的陆地有防护功能,但与其毗邻的无防护的海岸地区依然会进受侵蚀。

(2)丁坝:丁坝是与海岸相垂直的一种防护建筑,主要的功能是拦流拦沙,对入射波也起右—定的掩护作用,是当前我国海岸防护采用较多的一种保滩保淤工程。

(3)突堤:突堤建造在河湾、海湾或港湾,主要是为f稳定航道,防止航道被沿岸输沙淤浅。

(4)离岸堤:离岸堤是距海岸线有一定距离又平行于海岸的防护工程,堤后拦截输沙,防护海岸佼蚀,但是也会造成下游地区的侵蚀,因此多采用离岸堤群的形式保护大面积的海岸。

(5)水力插板桩坝:水力插板桩坝技术是针对黄河三角洲海岸蚀退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堤坝建设专利技术。即先制成水泥板,用放在水泥板下的水枪搅起泥沙把水泥板插入地下。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海岸侵蚀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海岸侵蚀的原因

全文共 553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江苏废黄河口附近海岸,1855-1970年岸线以平均每年147米的速度后退,20世纪70年代以来,岸线后退速率仍达20-40米/年;近代黄河三角洲钓口至神仙沟岸段,每年后退达350米以上。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大家是否了解海岸侵蚀的原因?

原因有两种:

一是由于自然原因,如河流改道或大海泥沙减少、海面上升或地面沉降、海洋动力作用增强等都导致海岸侵蚀;

二是人为原因,如拦河坝的建造、滩涂围垦、大量开采海滩沙、珊瑚礁,滥伐红树林,以及不适当的海岸工程设置等,均会引起海岸侵蚀。由于海岸侵蚀使土地大量失去、海岸构筑物破坏、海滨浴场退化、海滩生态环境恶化、海岸防护压力增大、侵蚀下来的泥沙又搬运到港湾淤积而使航道受损,从而成为一种严重的环境地质灾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海岸线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海岸侵蚀。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什么是海岸侵蚀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海岸侵蚀地貌有哪些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一大类别。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那海岸侵蚀地貌有哪些呢?

海岸主要受海水动力因素侵蚀所产生的各种形态,又称海蚀地貌。它是海岸地貌的一大类别。塑造海岸侵蚀地貌的主要动力因素是波浪和潮流,但高纬度地带的海岸还受到冰冻的侵蚀,热带和亚热带的海岸则受到丰富的地表水和强烈的化学风化作用的侵蚀。海岸侵蚀地貌的发育过程,除与沿岸海水动力的强弱和海岸的纬度地带性有关以外,还受组成海岸的岩性的抗蚀能力所制约。结构致密﹑坚硬岩石海岸,抗蚀能力较强,但因裂隙和节理发育,多海蚀洞﹑海蚀拱﹑海蚀柱﹑海蚀崖。松软岩石海岸,抗蚀能力较差,海蚀崖后退较快,易形成海蚀平台。石灰岩海岸,在海水溶蚀下具有独特的蜂窝状海蚀地貌形态。海蚀地貌通常被作为判别地区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变化的标志之一。同时,海浪塑造的海蚀地貌壮丽多姿,不仅有嵯峨巨石,还有曲径幽洞﹑嶙峋怪石,常被辟为旅游胜地。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海岸侵蚀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哪些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海岸侵蚀如何防治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是目前国内一种很危险的海洋灾害,国家开始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对其进行防止,那么海岸侵蚀如何防治?今天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海岸侵蚀防治目标

我国海岸带有右不同的类型,所处的地质环境各异,各有利弊和长短。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产生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手段,因地制宜,因齿设防,兴利除弊,扬长避短,建立各具特色的海岸带防侵蚀模式,减缓或遏制海岸侵蚀速率,使海岸俊蚀的危害降到最低。

海岸侵蚀防治主要途径有:

①减少大江大河用水量,保持江河人海水量和输沙量。

②制定海岸开发规划和管理条例,禁止不合理的采石挖沙和毁岸行为。

③通过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人工护岸,防止海潮、海浪侵蚀。

海岸侵蚀防治上面都有详细的介绍,让越来越多人对其海岸侵蚀防治措施等都有介绍,不仅要了解上述等海洋灾害小知识,对其海岸侵蚀对地貌有什么影响等也需要多加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海岸侵蚀防治方法有几种

全文共 815 字

+ 加入清单

海岸侵蚀防治上面的办法还是有很多的,掌握其海岸侵蚀防治还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海岸侵蚀防治方法有几种?通过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移沙造滩移沙造滩,即海滩补沙,是一种防止海岸侵蚀的有效措施。通过人工方法把附近海底或陆地的沙石运来填补海滩蚀掉的沙石,以恢复自然的海滩剖面,从而减弱海岸侵蚀,这是最自然的海滩侵蚀防治对策。海滩补沙已被证明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而且对临近岸滩的影响也比其他防护设施小。由于人工填补到海滩上的沙在各种复杂的海洋环境条件,特别是在海浪作用下容易被冲刷掉,因此补给周期要和侵蚀海岸的泥沙自然损耗速率保持一致。

生物护岸目前生物护岸的方式主要是在潮滩或水下种植多年生植物或铺设人工海草,从而达到消能并防止海岸侵蚀。生物护岸的特点在于顺应自然变化的趋势。生物护岸主要是通过在侵蚀海岸栽植固沙植物以消除波能、缓流促淤和地基固结等,生物护岸对海岸生态环境影响较小,即使工程已经投入使用仍然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且造价也相对低廉,不足之处是对强风浪袭击没有太大的防护效果。

加强立法监管加强海岸管理,就必须建立和完善海岸带保护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制定合理的开发与保护规划,控制不合理的海岸开发和工程建设,建立各相关部门协调合作的管理机制,使海岸带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海岸侵蚀日益严重等问题,要加强海岸带管理的执法力度。

完善海岸带管理体系划定海岸基线、海岸退缩线与建设控制线,作为海岸线监测与动态评估的技术参照标准。对侵蚀类型和强度进行分类,建立相应的影响评价模型与体系,做好灾情调查,对海岸侵蚀强度和灾害损失进行定性、定量评估,提高对海岸侵蚀的预测能力。为更及时、全面地了解海岸侵蚀灾害情况,应建立灾后调查制度。为避免人力、物力的重复与浪费。

温馨提示,海岸侵蚀防治办法上面都有介绍,这些对其防治海岸侵蚀还是很重要的,那么海岸侵蚀对地貌有什么影响?这些海洋灾害小知识都可以登录进行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土壤侵蚀强度

全文共 1109 字

+ 加入清单

土壤侵蚀强度,是指评价单元或地块上发生的土壤侵蚀模数的高低程度。我国水蚀地区通常根据土壤侵蚀模数分为六级:微度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和剧烈侵蚀。那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是怎样的呢?接下来来为大家讲解下吧。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

(1)土壤侵蚀容许量标准

土壤侵蚀容许量是指在长时期内能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成土速度也不相同,该标准规定了我国主要侵蚀类型区的土壤容许流失量:

侵蚀类型区土壤容许流失量[Et/(km·a)]

西北黄土高原区1000

东北黑土区200

北方土石山区200

南方红壤丘陵区500

西南土石山区500

(2)水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平均侵蚀模数[t/(km·a)]

微度侵蚀

轻度侵蚀200,500,1000~2500

中度侵蚀2500~5000

强度侵蚀5000~8000

极强度侵蚀8000~15000

剧烈侵蚀>15000

(3)风蚀强度分级

风蚀强度分级按地表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和侵蚀模数三项指标划分。

强度分级植被覆盖度年风蚀厚度侵蚀模数(a)(ram)[t/(km。·a)]

微度>70

轻度70~502~1O200~2500

中度5O~301O~2525OO~5000

强度3O~1025~505000~8000

极强度

剧烈100>15000

此外,还有面蚀、沟蚀、重力侵蚀等分级标准,此处不一一赘述。

水土流失强度标准是反映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在确定了水和土的容许流失量标准后,结合我国各地域的不同自然条件,把水土流失强度级别仍定为六个级别,即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和剧烈,并相应确定各级别的水、土流失模数。笔者认为,我国目前所使用的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只是确定了土流失强度级别和对应级别的土壤流失模数,单独作为水土流失强度之一的土壤流失强度分级标准是可行的,但必须将土壤侵蚀模数改名为土壤流失模数。同时,还应新增加对应于水土流失强度级别、反映水流失程度的水的流失模数。这样修改后的水土流失程度分级标准,便是一个完整的、全面客观反映水土流失程度且便于实际操作运用的强度分级标准体系。

地形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坡向、地形、坡位、坡度和小地形等;

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层厚度及含量,土壤水分含量及肥力、质地、结构及石砾含量、酸碱度、盐碱含量,土壤侵蚀或沙化程度,基岩和成土母质的种类与性质等;

水文因子:包括地下水位深度及季节变化,地下水矿化程度及其盐分组成、土地被淹没的可能性等;

生物因子:主要包括植物群落名称、组成、盖成、年龄、高度、分布及其生长情况,森林植物的病虫害情况等;

除此之外,还有人为活动等因子。

展开阅读全文

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侵蚀地貌在哪?美国大峡谷在哪个洲

全文共 1455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最大最壮观侵蚀地貌在哪里?美国峡谷是世界上最大最壮观的侵蚀地貌。美国大峡谷在哪个洲?美国大峡谷故名(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 美国大峡谷引(GrandCanyon)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 美国大峡谷的简介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地球上最为壮丽的景色之一。科罗拉多河在科罗拉多高原上共切割出19条主要峡谷,总面积2724.7平方公里,其中最深、最宽、最长的一个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它全长44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峡谷之一。峡谷顶宽6至28公里,最深处1800米。谷底水面不足1000米宽,夏季冰雪融水,水深增至18米。山石多为红色。 美国大峡谷的地貌地质 地质时期代表性的生物化石,故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境内的科罗拉多高原上,科罗拉多河从中流过。据说在十六世纪,有一个叫科罗拉多的人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七座黄金城,从遥远的地方跋涉到此地并发现了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之名也由此而来。据地理学家考证,大峡谷已走过六百万年的历史,是大自然在地球上的杰作,辉煌与壮丽远非一般自然景色可比。美国人以此为骄傲与自豪。1科罗拉多高原为典型的“桌状高地”,也称“桌子山”,即顶部平坦侧面陡峭的山。这种地形是由于侵蚀(下切和剥离)作用形成的。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保护帽,而河谷里侵蚀作用活跃。这种结果就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了,这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为人们认识地质变化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岩石并不通体都是坚硬的,其中那些脆弱的部分,经不住风吹雨打或激流冲击,时间一长便消失得无了踪影,而留下来的部分,其形状往往很奇特。看,这座天然石桥“建”得多么规范。大峡谷除去它雄伟壮观的一面,还有很多千回百转的通幽曲径;两崖壁立千仞,夹持一线青天的景色在令人惊叹之余,难免也会让你觉得前面似乎就有当关之勇夫。另外的一些由水流冲击而成的岩穴石谷,形状千奇百态,色彩通红如火,每一处岩石都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置身其中,犹如来到仙境一般。峡谷两壁及谷底气候、景观有很大不同,南壁干暖,植物稀少;北壁高于南壁,气候寒湿,林木苍翠;谷底则干热,呈一派荒漠景观。蜿蜒于谷底的科罗拉多河曲折幽深,整个大峡谷地段的河床比降为每千米150厘米,是密西西比河的25倍。其中百分之50的比降还很集中,这就造成了峡谷中部分地段河水激流奔腾的景观。因为如此,沿峡谷航行漂流成为引人入胜的探险活动。 美国大峡谷的传说 印第安人传说,大峡谷是在一次洪水中形成。当时上帝化人类为鱼鳌,始幸免于难。因此当地的印第安人至今仍不吃鱼鲜。实际上,刻凿大峡谷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而且至今犹未停歇,直至永远。人类不能觉察每天镌刻的进度,但时间的演进,却显示了令人不能置信的伟观。 美国大峡谷的历史 大峡谷的泥墙小屋废墟,表明在13世纪印第安人是开发这里的最早的主人。但大峡谷的天然奇景之为人所知,应归于美国独臂炮兵少校鲍威尔的宣传。他于1869年率领一支远征队,乘小船从未经勘探的科罗拉多河上游一直航行到大峡谷谷底,他将一路上惊险万状的经历,写成游记,广为流传,从而引起美国朝野的注意,于1919年建立了大峡谷国家公园。现每年接待300多万游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