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地球悬浮在空中(汇集20篇)

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即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650年,德国地理学家B.瓦伦纽斯首先把它划成独立的海洋,称大北洋;1845年伦敦地理学会命名为北冰洋。改为北冰洋一则是因为它在四大洋中位置最北,再则是因为该地区气候严寒,洋面上常年覆有冰层,所以人们称它为北冰洋。

浏览

2372

文章

1000

一个小小的宇宙粒子,却可能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

全文共 997 字

+ 加入清单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指出,微小的宇宙粒子会对地球产生重大影响,如干扰选举投票、导致飞机坠毁、导致电脑莫名其妙地重启等。宇宙粒子撞击地球上的电子设备后,也会导致电子元件烧毁,导致设备故障。

注:在这张延迟拍摄的照片中,恒星似乎在美国犹他州的中鼓室望远镜阵列上旋转。助教是一个价值2500万美元的宇宙射线天文台。犹他大学、东京大学和其他地方的物理学家报告说,天文台在北方的天空中发现了一个热点,并发射出不成比例的超高能宇宙射线,这是宇宙中能量最高的粒子。

宇宙粒子来自太阳系外的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它们会产生各种粒子,如质子、电子、x射线和伽马射线,可以穿透飞机外壳。这些粒子一直在攻击地球,并可能干扰电子设备的信息传输过程。这种设备故障现象被称为“单粒子翻转”(SEU)。

这些变化足以导致计算机崩溃和重启,干扰计算机操作的选举计数结果。宇宙粒子也可能导致其他问题,例如导致飞机突然取消自动驾驶模式。范德比尔特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巴拉特·布瓦最近在波士顿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年会上就这个问题发表了演讲。

他指出:“这个问题非常严重,但是公众很少注意到它。半导体制造商对此非常关注,因为随着计算机芯片中晶体管尺寸的缩小和计算系统容量的增加,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此外,微电子电路无处不在,我们的社会越来越依赖它们。”

布哈瓦教授指出,单个事件引起不安的原因有很多。在排除了所有可能的原因后,我们只能说它是由宇宙粒子引起的。这些单一事件滚动事件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如选举。

例如,2013年,在比利时小镇沙尔比克,一个单一的事件导致当地候选人赢得了4096多张选票。由于候选人不可能赢得这么多选票,人们意识到选举过程中存在问题,于是展开了调查。

此外,这一事件还导致一架从新加坡飞往澳大利亚珀斯的飞机取消了自动驾驶模式,导致飞机自由降落23秒钟,约三分之一的乘客受伤。电脑越强大,就越容易受到单一事件的干扰。飞机经常遭受这个问题,因为在35,000英尺处,辐射水平高于地面。

然而,我们很难避免这个问题。只有至少三米厚的墙才能阻挡这些粒子。因此,布哈瓦教授建议我们应该制作一式三份的计算机处理器作为安全备份。美国宇航局的太空计算机使用这个系统。“两条电路同时受到单粒子翻转干扰的可能性极低,可以忽略不计。”布哈瓦教授指出,“因此,如果两个电路产生相同的结果,结果应该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俄罗斯将建造地球遥感卫星集群

全文共 370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俄罗斯航天局最近发布的联邦空间计划,俄罗斯将从2016年至2025年拨款3586亿卢布(609亿元人民币)用于建设新一代地球遥感卫星群。据估计,这一数字将达到26个,这将确保对地球的陆地、海洋和大气层进行全面的信息监测和预测。

根据大纲,未来将部署以下三种类型的卫星。第一类是地球资源卫星,它将使俄罗斯进入世界空间服务市场,并开发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客户。第二类是气象灾害观测卫星,它将在15至30分钟内监测全球大气变化和异常气候现象。第三类是气象和太阳物理观测卫星,目的是获得大气层、地球表面、全球海洋和极地冰盖的实时信息,然后绘制和监测海洋、大陆架地区和陆地的演变过程。

遥感和通信卫星是俄罗斯航天工业最薄弱的环节。据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称,俄罗斯至少需要9颗气象卫星,但目前只有3颗在轨道上。目前,俄罗斯的大部分气象信息都是从国外获得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你求婚的钻戒,在地球深处看来可能就是破石头

全文共 957 字

+ 加入清单

钻石是一种特殊的矿物,人们用它来表达对彼此的爱。真的很罕见吗?事实上,钻石可能并不特别。最新研究表明,在地球表面以下145-240公里处有数十亿吨钻石。

今年6月发表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自然地理》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地球表面下的钻石含量比先前预计的要高1000倍。

然而,这些钻石很难收集。它们位于“克拉通地质层”的底部,大约在地球表面以下145-240公里。这个地区到处都是大石头。根据麻省理工学院发布的消息,克拉通地质层位于大多数大陆板块之下,自古以来就很少移动。

一个来自世界各地几所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观察地下地震波发现了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地下宝藏。由于地震波会因其影响的不同岩石成分、温度和密度而不同,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记录来构建地球内部深处的图像。

他们发现地下振动源于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现象。当振动穿过克拉通地质层时,它们通常会比预期加速得多。事实上,克拉通地质层比周围的物质结构更冷、密度更小(上述两种条件都是加速声波传播的条件)。

研究小组利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等政府机构保存的地震活动记录,建立了一个穿过地球克拉通地质层主要区域的地震波速度三维模型。然后,他们用不同的矿物组合创造了“虚拟岩石”,并计算了地震波通过这些岩石成分的速度。

他们发现,与虚拟岩石模型中的预测速度相比,实际观察到的快速地震波速度可能是由占克拉通地质层成分2%的钻石引起的。大多数克拉通地质层是橄榄岩(上地幔的主要岩石类型)和一些榴辉岩(来自海洋地壳)。

这项研究的作者、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博士后学生约书亚·加伯说:“当地的地震波穿过地球内部,钻石比其他硬度稍低的岩石或矿物传播得更快。尽管我们发现的大多数数据可以用钻石来解释...我们仍然不能完全确定。由于很难直接对这些区域取样(但这并非不可能,因为有时克拉通地质层的最深处会随着喷发的岩浆到达地球表面),这是目前最好的解释。”

但是其他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替代的解释——也许这些克拉通岩石比以前的研究文献中提到的要冷,这意味着岩石会更坚硬,所以地震波会更快地穿过它们,即使没有钻石或榴辉岩。但是根据观察数据,他们认为后者不太可能发生。

加布说:“随着我们进行更多的测量、更多的实验,有时还会得到一些样本,这将不断提高我们对地球深部的了解。我想我们会对以下研究的发现感到惊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的周年运动及其结果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周年运动及其结果

大家都知道地球不仅在自己的转轴上旋转,还环绕太阳做一年一次的公转。这种运动的结果——实际上是表明这种运动的现象——便是看起来好像太阳在众星之间每年环绕天球一周了。我们只要想象我们自己环绕太阳运动,并且看到太阳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就不难知道一定会看出太阳在众星之间移动了,因为星辰比太阳要遥远得多。不错,这种运动不是立刻可以看出的,因为白昼看不见星。可是如果我们每天都守候着西天的某一颗星,就会看到它一天比一天落得早,换句话说,一天比一天更接近太阳——更确切些说,既然星的方位不变,太阳似乎就是向星辰的方向来的。这样一来,地球的周年运动就显然可知了。

假使我们能在白昼看见星辰,看它们散布在太阳周围,这种情形便会更加显然。我们定会看到,如果有一颗星在早晨与太阳同时升起,在一天之中,太阳就要渐向东去离开这颗星的。在太阳出没之间,太阳定会离开这颗星约有自己直径那么远的。到次日早晨,我们又会见到它已离这颗星很远,约有它的直径的二倍了。图4表示了春分时(3月21日前后)的这种情形。这种运动一月一月地继续不断。太阳离开这颗星环游一次天球,一年之后又回来与这颗星相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地球环境保护知识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以及人们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加强,人们关于加强地球环境保护投资力度的意识也在日益强化。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关于地球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地球环境保护知识

1、节约水资源

洗澡尽量不盆浴,而是淋浴。擦洗法液或沐浴露时要关水龙头,不然会把水浪费掉的。洗完后立刻关掉水龙头。家中备几个污水桶,将各种洗涤用水积攒起来用于冲洗厕所。

2、节约燃气也很重要。怎样才能节约呢?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先将做饭的准备工作(淘米洗菜等)做好,炒菜时,开始下锅时火要大些,火焰要覆盖锅底;菜熟时就应及时调小火焰;盛菜时将或减到最小,直到第二道菜下锅再将火焰调大。这样既节约燃气,又能减少空烧造成的油烟污染。

3、拒绝这些“白色垃圾”。

尽量不用一次性餐盒、筷子、塑料袋,上街购物自备布袋或筐子,养成不用餐巾纸而用小手帕的习惯。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量,减轻垃圾处置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塑料制品的生产,节省大量的原料和电力、水资源。

这个工作比较难,因为已经用了几年一次性纸杯、餐具,要再转过来,不但需要我们作大量宣传、认真执行,在外出时,可自己带上饭盒、茶杯、水壶等用具,避免使用一次性餐具。

4、珍惜纸张就是珍惜森林。

废纸是我们生活中,浪费最严重的资源。平时使用后的纸张,报纸,书刊,建议都进行分类,用过一面的纸可以翻过来做草稿纸、便条纸,或自制成笔记本使用;过期的挂历可以包书皮。

在打印机旁备一个废纸储存箱,可以重复利用的打印纸一定重复利用,不能再利用的各种废纸一定要交给专业人员,按照可回收的价值,进行处理。

5、淘米水切勿随意倒掉,可用来浇花、洗脸或洗碗,肥力、去污力温和,又不污染水质。喝不了的面条汤、水饺汤也有一定的去油污作用,可用来洗刷碗筷。可减少洗洁精对水质的污染。

6、慎用清洁剂,减少水污染,拒绝含磷洗涤剂,只用无磷洗涤剂。若时间允许、体力允许,尽量手洗衣服,既节电又节水。

7、买车要买小排量的环保型汽车,外出时若行李不太重,在有公汽可乘的路段尽量不开车,若路途不太远应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

8、家中所有电器及办公室的电器使用完要随手关掉电源,不要让电器长时间处于待机状态。 空调温度设定在24~28℃之间,买冰箱应买省电型的,看电视音量要适中。

9、多用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品

比如说,用可重复使用的容器装冰箱里的食物,而尽量不用一次性的塑料保鲜膜;使用可换芯的圆珠笔,不用一次性的圆珠笔;出外游玩时自带水壶,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旅游或出差时,自带牙刷等卫生用具,不使用旅馆每日更换的牙具等。

10、废电池的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池的地方愈来愈多。从电视机、VCD的遥控器,到学生们的随身听,处处都要用电池。随之而来,就发生了电池的处置问题,建议把大家平时丢弃的废电池一个个收集起来,最后送到有关工厂处置。

看过“地球环境保护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如果地球是平的会怎样?大气、潮汐连月亮都会消失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是一个球体,这是人类几千年前就知道的一个简单事实。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毫无争议地证实了这一论断。毕竟,这颗卫星已经绕地球运行了6000万公里。

然而,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小群坚持地球是平的人,即所谓的“地平线理论家”。对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他们似乎在播下怀疑的种子。许多视界理论家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来编造各种理由来解释为什么地球看起来是圆的,但实际上是平的。显然,这一论点违反了人类在过去几千年对地球的观察。

如果地球是平的,会发生什么?大气潮汐甚至月球都会消失

然而,如果我们的地球确实是平的(暂时不管怎么做),那么它就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其他行星。事实上,人类(以及其他一切)将彻底死亡。

要将宇宙物体塑造成圆盘(不是球体),你必须以非常快的速度旋转它。不幸的是,地球将被撕成微小的颗粒,并最终毁灭。19世纪50年代,天文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通过对土星环的研究,从数学上证明了圆盘的形状对于宇宙中的固体来说并不是一种稳定的构型。麦克斯韦的研究预测土星环由许多小的、不相连的粒子组成。后来的检测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他还从数学上解释了为什么银河系周围没有行星大小的圆盘。

要使地球变平而不快速旋转,你需要魔法,或者一个星系烤面包机。无论如何,平坦的地球不会持续太久。几个小时后,重力将把地球重新挤压成一个球体,重力的作用在任何方向都是一样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行星是一个球体(或者几乎是一个球体——取决于行星的旋转速度,离心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因此会在赤道处产生轻微的膨胀)。正如麦克斯韦的数学计算表明的那样,在重力的作用下,稳定的盘状固体地球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旦你摆脱了重力,地球上的一切将很快失去意义。气氛?消失是因为它依赖于地球引力的吸引力。潮汐?它们永远消失了,是由月球引力造成的。月球的引力拉动海洋,导致海洋随着月球摆动而轻微膨胀。

月亮本身?也消失了,因为所有关于月球存在的解释都涉及到重力。在最广为接受的假设中,月球是在一个巨大的行星大小的物体撞击早期地球时形成的。地球引力捕获了碰撞产生的碎片。另一种假说认为,月球和地球是同时形成的,这再次归功于重力。另一种可能性是,地球的强大引力吸引并捕获了快速掠过的大块太空岩石。

简单计算

重力也是地球分层结构的原因,密度最大的物质沉入地核,较轻的物质形成地幔,最轻的物质形成地壳。没有这种分层结构,地球的行为将会非常不同。例如,地球的液体外核就像一个巨大的动态磁铁,产生地球磁场,这有助于保护地球大气免受太阳风侵蚀。四十亿年前,火星磁场减弱后,太阳风吹走了火星的大气层。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板块构造就不起作用。构成地壳的刚性板块一直在移动,塑造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表面。

当你做一些简单的计算时,例如,如果这个板块移动太多,那个板块移动太多,你必须在一个球体上做。如果你假设它是一架飞机,你将得不到正确的答案(这个答案与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一致)。

地质学家对现实世界的观测结果有不同的解释。问题是这些解释在数学或物理现实中没有依据。当麦克斯韦在19世纪50年代预言土星环由许多小粒子组成时,他运用了重力和旋转运动的常识。事实上,他关于这个主题的大部分文章都是数学方程,而“平地球”理论则远非如此。

视界理论家的世界观也包括对不同的现象选择不同的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地球和月球之所以是圆的,是因为可以量化的相同原因——重力。地理学家必须分别为地球和月球发明解释,而这些独立的解释往往是矛盾的,这不是科学研究的工作方式。

除此之外,如果地球真的是平的,那就意味着无数从古至今否认平等理论的科学家,出于完全不可理解的原因,团结在一个巨大的阴谋中。看来星系帕尼尼烤肉机的存在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地球上为什么会出现“伤疤”?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为什么地球上有“伤疤”?

在非洲东部的高原上,有一个巨大的裂谷。裂谷带从赞比西河河口的南部开始向北,穿过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到达红海,然后从红海到达约旦沟,长达6000多公里。

东非裂谷带是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被称为“地球的伤疤”。它大约50 ~ 80公里宽,底部是一个宽带低地,夹在两边的高原之间,就像一个巨大的干涸的河谷在群山之间延伸。裂谷的底部平均比两侧的高原表面低500-800米,深度区域相距约3000米。台湾海峡两岸的悬崖耸立在墙上,高原上的火山高耸入云。裂谷底部的湖?白点使东非的湖泊和山脉更加壮丽和多彩。

为什么东非大裂谷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裂谷带?结果表明,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由于巨大的断层作用,形成了一个断陷带。地壳断裂是由上地幔热对流引起的。东非位于地幔对流上升流的强烈活动区。地幔上升流的抬升使东非变成了一个高原,沿着上升流方向向两侧扩散,并在张力作用下导致地壳破裂。首先,地壳出现了两条大致平行的大裂缝。然后,裂缝中间的地面逐渐下沉。与此同时,裂缝的两翼相对上升,形成裂谷的两面墙和一个深层宽带低地。那些低洼的地方积水成湖。当裂缝出现时,通常伴随着强烈的火山和地震活动。

东非大裂谷仍然是一个地壳非常不稳定的地区,有许多火山和地震。位于基伍湖附近的尼拉贡戈山的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尼拉贡戈火山是一座海拔3470米的活火山。山顶终年被厚厚的火山烟雾覆盖。山顶上有一个300米长、100米宽的陨石坑。

火山口有一个热熔岩湖。红色的岩浆像钢水一样沸腾翻滚,从熔炉中释放出来,成为大自然中的壮观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NASA研制"地球盾牌",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

全文共 705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6月30日宣布,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计划已经从概念讨论阶段进入初步设计阶段。研制的宇宙飞船将撞击一对小行星。该项目被称为“双小行星轨道变化测试”(DART),是美国宇航局第一个旨在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技术验证项目。它将发射宇宙飞船撞击一对名为“双子座”的小行星。

这对小行星由直径约为780米的“双子座A”和直径约为160米的“双子座B”组成,围绕着前者旋转。

自2003年以来,美国宇航局一直在密切观察这对小行星,估计它们将在2022年和2024年飞越地球两次。

DART的宇宙飞船大约有冰箱那么大。发射后,DART将瞄准双子座B,最终以每秒6公里的速度撞击小行星。然后,研究人员将观察地面上的碰撞,并研究碰撞将如何改变小行星的轨道。

"双小行星为这种测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天然实验室."灾难援助反应队项目研究员汤姆·斯塔尔特说:“双子座B围绕双子座A飞行,这样更容易观察撞击效果,同时确保实验不会改变这对小行星围绕太阳的轨道。”

美国宇航局地球防御协调办公室的官员林德利·约翰逊说,这将是一个“无威胁”小行星的“历史性实验”。

事实上,小行星几乎每天都“光顾”地球,但它们中的大多数进入大气层后会分解并燃烧,这很难造成相当大的伤害。然而,更大的小行星对地球构成威胁。美国宇航局认为直径超过1公里的小行星是潜在的威胁物体,会造成“全球影响”,并专注于观察和跟踪。

DART的研究对象是中等大小的小行星。一旦它们撞上地球,就会造成“区域性破坏”,双子座b就是其中之一。

美国宇航局将在2016年成立“地球防御协调办公室”。其职责包括发现、跟踪和识别对地球构成潜在威胁的小行星和彗星,并就可能发生的碰撞发出预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一奶同胞?月球上发现地球岩石

全文共 19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月球的诞生一直是个谜,关于这两个行星的假设也是不变的。然而,目前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地球拥有的物质似乎为独生子女理论提供了新的证据。

据外国媒体报道,芝加哥大学的专家最近对地球卫星月球表面进行了一项研究。外国媒体称,研究人员比较了岩石中的钛同位素。根据研究,地球和月球上的钛含量相同,也就是说,月球上的一些岩石与地球的成分相同。

科学家表示,新的证据可以让科学家对地球的演化有新的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北极融冰对地球的影响非常严重:影响人类生存

全文共 3187 字

+ 加入清单

北极融化的冰对地球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2012年,苏·纳塔丽第一次来到西伯利亚的杜瓦尼亚。作为一名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气候变化对永久冻土融化的影响,她以前看过很多这个地方的照片。杜瓦尼尔永久冻土的快速融化导致了大规模的沉降,就像在西伯利亚冻土带中间挖了一个巨大的天坑。但是当她亲眼看到这一幕时,她看到的景象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

“这景象真是令人惊叹。”娜塔莉回忆说,她现在是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当我回想起到目前为止的那一幕时,我不禁打起了冷战...我无法相信下陷的规模和坍塌的悬崖的绝对尺寸...当你走过时,你可以看到一些“木头”从永久冻土中伸出来,但那些不是木头,而是猛犸象和其他更新世动物的遗骸。”

北极融化的冰对地球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它影响人类生存

娜塔莉的描述都是真实的事实,是北极快速变暖的巨大影响。多年冻土的土地和土壤本应保持永久冻结,现在正在融化,隐藏的“秘密”不断被揭露。除了揭示更新世化石外,它还释放出大量的碳化合物、甲烷、汞和古代疾病。

永久冻土富含有机物,估计含有1.5万亿吨碳。“这相当于大气中碳的两倍,世界上所有森林碳储量的三倍。”娜塔莉指出。她解释说,到2100年,30%到70%的永久冻土会融化,这取决于他们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如果我们继续以目前的速度燃烧化石燃料,这个数字是70%。如果我们能够大幅度减少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量将达到30%...在融化的30%至70%永久冻土中,有机物中的碳将被微生物分解,用作燃料或能源,然后以二氧化碳或甲烷的形式释放出来。”

大约10%的解冻碳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出来,相当于1300-1500亿吨。根据目前的排放量,这相当于美国截至2100年的年排放总量。永久冻土融化相当于凭空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二大排放国,而这个因素没有被当前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考虑在内。“有一个叫做‘碳炸弹’的概念,”娜塔莉说。“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这些碳不是缓慢释放的,而是大量被封存起来的碳,没有被人类考虑进去。”

2018-2019年冬天,随着北美气温异常下降,“极地涡旋”占据了北半球的头条。在印第安纳州的南本德,2019年1月的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9摄氏度,几乎是1936年最低记录的两倍。但是在遥远的北方,情况完全相反。同样在2019年1月,北极海冰的平均面积仅为1356万平方公里,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面积少了近86万平方公里,仅略高于2018年1月创下的最低纪录。

11月北极的温度应该是零下25度。然而,去年11月,北极的温度创下了零下1.2摄氏度的纪录。北极变暖的速度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两倍(部分原因是反射的阳光较少)。

"融化的永久冻土正在急剧增加。"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北极研究项目经理、《北极报告卡》的编辑艾米丽·奥斯本证实了这一点。北极报告卡是一份关于北极环境的年度研究报告。她指出,作为气温上升的直接结果,永久冻土正在融化,“因此,地形变得支离破碎,变化发生得太快,其方式出乎研究人员的意料。”

2017年北极报告卡的标题非常不友好:“北极没有显示出回到稳定冰冻地区的迹象。”挪威斯瓦尔巴大学中心的教授兼副院长汉尼·克里斯汀森(Hanne Christiansen)合著了一篇论文,研究了地下20米的永久冻土温度(这个深度足够深,不会受到短期气候变化的影响),发现自2000年以来,这里的温度上升了0.7摄氏度。国际永久冻土协会主席克里斯汀森说:“永久冻土内部的温度上升得更快...然后永久冻结的东西将被释放。”2016年,斯瓦尔巴德的气温将在秋季保持在零度以上。"根据我们的记录,上次发生这种情况是在1898年。"克里斯汀森指出,“然后下了很多雨,但是这里通常只下雪,不下雨...泥石流发生在一些地方...我们不得不疏散一些居民。”

北美永久冻土的变化也令人担忧。“在阿拉斯加的北极圈,有些地方像瑞士奶酪一样布满了洞。它们都是下沉形成的地面和湖泊。”娜塔莉说。现在她的网站已经从西伯利亚搬到了阿拉斯加。"过去靠近地表的水现在变成了湖泊。"这些湖泊中的许多都充满了甲烷,因为水中的微生物突然与丰富的古代有机物接触,并在暴食过程中释放出甲烷作为副产品。“我们经常直接穿过湖泊,因为这些湖泊非常浅。在某些地方,这就像洗热水澡。水中的气泡太多了。”

但不仅仅是甲烷和二氧化碳从曾经冻结的地下释放出来。2016年夏天,一群驯鹿牧民得了一种神秘而奇怪的疾病。谣言开始传播,这是发生在1941年的“西伯利亚瘟疫”。最后,在一个小男孩和2500头驯鹿因病死亡后,这种疾病最终被确诊为:炭疽。感染源是一具解冻的驯鹿尸体,它在75年前死于炭疽热。2018年北极报告卡推测道:“已经从地球上消失的西班牙流感、天花或瘟疫可能仍会在永久冻土中冻结。”2014年,法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在永久冻土中发现了一种有30,000年历史的细菌,并在实验室中将其“复活”,在300年后复活。

似乎是为了让世界末日的气氛更加强烈,2016年,位于挪威北极圈永久冻土下的“世界末日种子库”被融化的雪摧毁了。此外,瑞典的核废料管理机构也依靠永久冻土来提供保护。

被长期封存在永久冻土中的人类考古遗迹可能会再次出现在阳光下,但很快就会消失。格陵兰岛有一个爱斯基摩人的遗物,已经被冷冻保存了4000多年,现在有被水冲走的危险。据估计,仍有180,000具遗骸保存在这样的永久冻土中。在这些保存完好的文物中,经常可以找到软组织和织物。但是一旦暴露出来,它将很快被摧毁。关注科学家联盟的成员亚当·马卡姆指出:“受人类引起的快速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保存在永久冻土中的遗迹或古董可能在被发现之前就完全消失了。”

然而,现代人留下的许多碎片不会轻易消失。它们被称为海洋微塑料。在洋流的作用下,大量的塑料垃圾最终会聚集在北极,然后被冻结在海冰或冻土中。最近对海洋微粒的研究表明,北极盆地的微粒浓度高于世界其他海底盆地。从2004年到2015年,格陵兰水域的微粒密度翻了一番。“科学家发现,这些微型塑料正在海洋各处聚集,最终被‘倾倒’到北极。”奥斯本解释道,“我们以前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科学家们正试图找出这些微塑料的成分,哪些鱼在吃它们,以及我们是否会吃它们。”

随着永久冻土融化,汞也进入了食物链。北极是世界上汞含量最高的地区。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总共有16,500吨汞储存在北极冰和永久冻土中,这大约是其他地区土壤、海洋和大气总含量的两倍。娜塔莉解释道:“在富含有机物的地区,汞往往会与有机物结合...生物体不能将汞排出体外,所以汞会在食物网中积累。永久冻土就像所谓的“完美风暴”,大量的汞被释放到湿地系统,被生物吸收,然后进入食物网。对于野生动物、人类和商业捕鱼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那么,北极永久冻土的融化有积极的影响吗?更多的树木和植被会在北极扎根,从而固定更多的碳并为动物提供新的牧场吗?奥斯本同意北极正在变得更加绿色的说法,但她补充说,对动物种群的研究表明,“更高的温度将增加病毒和疾病的传播,因此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病鹿...北极环境不适合温暖的气候。”娜塔莉还说,许多地区正在经历“冻原褐变”:更高的温度导致地表水蒸发到大气中,杀死植物。还有一些地区会因为下沉而突然发生洪水。“这不是对2100年或2050年的预测。这一切正在发生,”娜塔莉指出。“人们说:‘我们过去常常在那里摘蓝莓。"现在你看那边,看到一片湿地. "

但是娜塔莉不想太绝望。据她说,我们还能做很多事情。北极的命运尚不确定:“国际社会采取的行动将对碳排放量和永久冻土的融化程度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保持尽可能多的永久冻土冻结,我们确实有一些控制。”我们的碳排放不能保持不变,因为北极的生存取决于此,我们的生存取决于北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绕巴纳德星运行的冰冷“超级地球”为外星生命带来新的希望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巴纳德星是宇宙中第二个靠近太阳的恒星系统,有一个寒冷的“超级地球”围绕它运行。一项新的研究指出,被称为巴纳德b(或GJ 699 b)的“超级地球”可能有足够温暖的地方让外星生命在寒冷的世界生存。

巴纳德B也是目前距离太阳系第二近的行星,只有6光年远。巴纳德B可能有一个非常冷的表面(大约零下274华氏度,或者零下170摄氏度),因为巴纳德是一个相对暗淡的红矮星,亮度非常弱。

然而,根据宾夕法尼亚维拉诺瓦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的说法,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巴纳德b星球上没有生命。他们说这个星球可能有一个产生地热能的热液体核心。一位研究人员爱德华·吉南在一份声明中说:“地热可以支持地表下的‘生活区’,类似于南极洲的地下湖泊。”。

然而,科学家认为生命形式可能非常原始。科学家也热衷于检查隐藏在欧罗巴和土卫二地下海洋中的生命迹象。“我们注意到木星的冰卫星木卫二的表面温度与巴纳德B相似,”圭南补充道。"然而,由于潮汐加热,欧罗巴冰下可能有一片液体海洋."

该团队的研究成果是基于对巴纳德星超过15年的高精度观测,这将被收入即将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桂南希望下一代超大型望远镜能更好地观察巴纳德B星。

尽管环绕红矮星半人马座比邻星的太阳系外行星比邻星b更近(只有四光年远),但它将受到强烈的太阳耀斑的影响。相比之下,巴纳德是一颗较老的红矮星,强烈的太阳耀斑对恒星系统的影响被认为是罕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全文共 181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系统是什么呢?估计上过生物课的同学都能从课本上学到,那就是生物圈。下面跟小编加深一下生物圈的知识吧!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在一个特定环境内,其间的所有生物和此一环境的统称。此特定环境里的非生物因子(例如空气、水及土壤等)与其间的生物之间具交互作用,不断地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借由物质流和能量流的连接,而形成一个整体,即称此为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为了维系自身的稳定,生态系统需要不断输入能量,否则就有崩溃的危险。

生物圈二号

1991年9月26日,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沙漠中的“生物圈2号”实验室开始启用,4名男科学家和4名女科学家将在这个密封世界中生活两年,过一种近乎与世隔绝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这项试验的目的是通过研究植物、动物、昆虫、空气、土壤、人类和一个大型空气调节系统在这座温室中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更好地了解地球生物圈的运作规律。

生物圈2号(Biosphere 2)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因把地球本身称作生物圈1号而得此名,它由美国前橄榄球运动员约翰·艾伦发起,并与几家财团联手出资,委托空间生物圈风险投资公司承建,历时8年,耗资1 .5亿美元。生物圈2号计划设计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是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下,人类是否适合生存的问题。为了尽量贴近自然环境,该圈中的土壤、草皮、海水、淡水均取自外界的不同地理区间,通过一定的人工处理再利用。例如,实验用的海水是将运进来的海水和淡水按照适当比例配制而成的。

生物圈

生物圈(Biosphere)是指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其范围大约为海平面上下垂直约10公里。它包括地球上有生命存在和由生命过程变化和转变的空气、陆地、岩石圈和水。从地质学上的广义角度上来看生物圈是结合所有生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全球性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与岩石圈、水圈和空气的相互作用。生物圈是一个封闭且能自我调控的系统。地球目前是整个宇宙中唯一已知的有生物生存的地方。一般认为生物圈是从35亿年前生命起源后演化而来的。

进化

地球是生物起源和进化的理想环境。已知的生命现象都离不开液态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以及地球的自转使地表温度足以维持液态水的存在;地球的引力保证了大部分气态分子不致逃逸到太空去 。地球的磁场屏蔽了一部分高能射线,使地表生物免遭伤害。然而这一切只是为生命提供了存在的可能性。现今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物都是几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是生物与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产物。

当地球上刚出现生命的时候,原始大气还富含甲烷、氨、硫化氢和水汽等含氢化合物,属还原性。现今的大部分生物都不能在其中生存。后来出现了蓝藻,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游离氧,使大气含氧量逐渐增多,变为氧化性,为需氧生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随着氧气的增多,在高空出现了臭氧层,阻止住紫外线对生命的辐射伤害,于是过去只能躲在海水深处才能存活的生物便有可能发展到陆地上来。但生物初到陆地上的时候,遇到的只是岩石和风化的岩石碎屑,大部分高等植物不能赖以生存,只是在低等植物和微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才形成了肥沃的土壤。经过长期的生物进化,最后出现了广布世界的各种植物和栖息其间的各种动物,逐步形成了目前的生物圈。

人是生物圈中占统治地位的生物,能大规模地改变生物圈,使其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然而,人类毕竟是生物圈中的一个成员,必需依赖于生物圈提供一切生活资料。人类对生物圈的改造应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就会破坏生物圈的动态平衡,造成严重后果。在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大约300万年的时期里,人类与其周围的生物和环境处于合理的平衡之中。人在生物圈中的地位,从对生物圈能施加的影响而言,并不明显地超过其他动物。食物缺乏以及疾病等因素限制着人口密度

词源与应用

地质学家爱德华·苏威斯于1875年最早使用生物圈这个词。它本来是一个地质学的词。它显示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和马修· 方丹· 莫里的理论对地球科学的影响。1920年代生物圈这个词获得它的生态意义。1935年生态系统这个词被引入。弗拉基米尔·沃纳德斯基将生态学定义为研究生物圈的科学。生物圈这个概念今天集合了天文学、地质物理学、气象学、生物地理学、演化论、地质学、地质化学、水文学等多项科学,可以说它集合了所有与地球和生命有关的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早在42.8亿年前,地球上或许就有了生命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发现了他们所说的可能是地球上最早有机物的化石。

这些在加拿大岩石上发现的微小条带、圆形和管状结构可以追溯到42.8亿年前。

这段时间是地球形成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但比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一直被认为的证据要早几亿年。

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调查报告。

英国大学学院的马修·多德研究了这些化石,并相信这一发现将有助于理解生命的起源。

“这个发现回答了人类一直在问的最大问题,那就是:我们从哪里来,为什么我们存在?”

现在公认的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证据是在西澳大利亚发现的34.8亿年前的岩石。

马修·多德说,有机物来自很久以前,当时人们认为火星表面有液态水,火星的大气与地球相似。

“如果当时发现生命在地球上诞生和进化,那么生命可能已经在火星上开始了。”

在这种情况下,伦敦大学学院的帕皮尼奥博士说,美国宇航局最近对地球表面的探测可能在错误的地方寻找生命迹象。

说地球诞生后“只有”几亿年生命才会出现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科学家们目前正在争论地球上生命的出现是一个罕见的事件,还是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出现是一个普遍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球上的“热极”在哪里?

全文共 616 字

+ 加入清单

盛夏时,当温度计上的温度超过35℃时,住在海边的人会感到难以忍受。事实上,35℃算不了什么!被称为“火山”的新疆吐鲁番盆地,1941年7月的最高气温为47.8℃,这实在令人难以忍受。如果你看看这个世界,47.8℃算不了什么!早在1879年7月,阿尔及利亚瓦加杜古的最高气温为53.6℃,远高于吐鲁番盆地的最高纪录。30年后,这一记录没有被打破。然而,在1913年7月,美国加州死亡谷的温度记录为56.7℃,赢得了世界“南极”的称号。不到10年后,1922年9月,加利利的气温突然上升到57.8℃,于是世界的“热极”从北美回到了非洲。1991年7月8日,伊拉克巴士拉的最高气温为58.8℃。从那以后,世界的“热点”从非洲转移到了亚洲。

然而,瓦基拉、死亡谷、加里延和巴士拉都位于亚热带地区,不在赤道附近。原因是什么?

事实证明,除了非洲和南美洲,赤道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这些地区全年都暴露在阳光直射下。海水不断蒸发,雨水增多,植物密集。这样,赤道地区的空气变得非常潮湿,温度一般不超过35℃。

亚热带地区处于亚热带高压区的控制之下。空气正在下沉,部分地区多云干燥。在北半球的一些地方,由于东北信风的影响,空气非常干燥。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沙漠迅速吸热,温度急剧上升。沙粒在最热的时候达到80℃以上。即使是埋在沙子里的鸡蛋也会被烘烤。在一些地方,由于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地势低洼,四面环山,热量不易散失,所以地球的“热极”经常出现在这些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科学家欲捕获一颗小行星,力争将其带回地球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对太空的好奇心从未减弱,他们对太空的探索从未停止。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抓住一颗流星并把它放在你的口袋里?根据外国媒体7月27日的报道,中国科学家认为这一想法并非不可能。据报道,一些科学家已经提议捕获一颗小的近地行星并将其送回地球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但科学家认为,将一颗完整的小行星带回地球不仅可以带来丰富的具有工业和经济重要性的矿产资源,还可以完善目前关于太阳系以及地球上水和生命起源的研究,同时减少近地天体构成的威胁。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研究员李明涛说:“与将样本带回地球的任务不同,我们的目标是带回一颗重达数百吨的小行星,并将它从对地球的潜在威胁转变为可用资源。”

如何捕捉小行星

研究小组计划设计一艘能携带一个巨大袋子的宇宙飞船,这个袋子能把小行星带到地球上。当小行星接近地球时,宇宙飞船将启动一个隔热罩来降低小行星的速度,并防止它在穿透地球大气层时燃烧。宇宙飞船将被安置在无人地带,在那里它将安全着陆。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总工程师黄伟认为,这一想法能够给空间探索带来新的发展。

捕捉小行星意味着挑战

当然,这个计划并非没有潜在的挑战。第一个目标是找到一颗真正的小行星。大多数小行星很难找到,除非它们离地球很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明涛正在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空间技术钱学森实验室合作开发一组卫星,以发现和分析直径为32英尺的近地天体。

该研究小组还表示,他们需要设计一种隔热罩,能够显著降低小行星的速度,从每秒7.7英里降低到每秒459英尺。

李明涛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观察一颗直径略大于20英尺、重达数百吨的小行星,它距离地球约6200万英里。在计划捕获这颗小行星之前,研究人员需要知道它的成分是什么。据报道,小行星富含矿物质,如金、铂、铜、铁和镍。

该团队希望在2029年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并在2034年将一颗小行星带回地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神奇的地球:加州深海发现“海底托儿所”

全文共 1307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研究人员对深海的大多数生命活动都知之甚少,更不必说了解海底鱼类繁殖的奥秘。但24日《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了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1600米深海处,研究人员发现有一处海洋生物繁衍的海底托儿所。在该深海海域,各种鱼类与章鱼非常密集于海底山脊,在该漆黑的海底托儿所产卵、生儿育女。

两种海洋生物在一处繁衍报道称,这是海洋生物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如此深海海域鱼类产卵孵化的场景,也是第一次发现两种不同海洋生物大量群居在同一地点繁衍后代。海地托儿所位于加州海岸吉尔达断岩带,距离加州海岸大约160公里,距海面大约1600米。

在这个海底托儿所,章鱼与鱼类都群居于此处,共同生儿育女。借助蒙特雷湾海洋生物研究所(mbari)的遥控深潜望远镜可以看到,章鱼与各种有色鱼悠然自得地孵卵。录像上可看到这样的画面,3只可爱的章鱼正在海底岩石上孵卵。

有色鱼孵卵悠然自得研究人员还发现,成千上万的各种有色鱼卵粘贴在岩石上,身长大约60厘米的父母悠闲地停留在不远处,这些鱼类散布在很大的一片海域中。在望远镜下,研究人员可清楚地发现有些产卵巢穴处有1万多个粘附的鱼卵。另外,在这个花花世界,研究人员还观察到海蟹、海葵、海星、海百合以及海扇等动物也都喜欢在此处安家落户。拍摄到的录像表明,此处断裂带附近正是深海生物的繁育中心。

专家担心托儿所遭破坏2000年,mbari地质学家斯达克斯最先发现这个不寻常的海域地带;2002年7月,研究员德拉恩第一次准确地统计了该海域的生物数量。研究人员还不清楚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大量生物群在如此深海繁衍后代。研究人员担心,一旦捕鱼商业活动进入该深层海域,可能会破坏这个特殊的海底托儿所。

研究人员表示,与以前发现的具有季节性的生态热点不同,此处生物群居海底山脊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学家将可能在其他水深海域发现更多海底托儿所本报综合报道 报道认为,这项发现是目前所知的深海鱼类繁衍后代的第一个现实例子。mbari研究员杰夫里·德拉恩指出:迄今为止,我们还是第一次发现如此深海中多种生物集中的繁衍海域。

深海一般没有大量生物繁衍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海底繁衍区完全是一处新类型的生态热点地带(指海洋生物具有活性能力的地带)。按以前常规理论来说,如此深海中不可能大量生物进行生命繁衍。据悉,当研究人员通过录像发现了岩石上大量孵卵鱼类时,他们都感到很兴奋。

研究人员提到,海底生态热点一般包括水热喷口生态带以及冷泉生物群聚带。水热喷口带借助海底岩洞释放的能量,让周围水域具有了很强的生命繁衍能力,但往往也只适合海蟹、蛤蚌以及奇形怪状的管状细菌生存。另外,其他生物繁衍区还包括洋流转换地带,生物利用洋流转换获取能量与食物。德拉恩提到,这次新发现的加州海底托儿所,属于新型海洋生态热点带,该处生物量是其他同一深度海域生物群的几百倍。

此地带显然是海洋生物种群的繁衍地,为章鱼与其它鱼类等生物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德拉恩猜测认为,此处大量生物群居可能与周围环境有关。在此巢穴附近,洋流速度明显加快,而生物群聚居区正位于海底高原的前缘地带。在这里,洋流的转化可帮助消除各种垃圾并补充呼吸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张掖红地球葡萄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张掖地球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张掖红地球葡萄是甘肃省张掖甘州区的特产。

所在地域: 甘肃

申请人: 张掖市葡萄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张掖市甘州区的梁家墩镇、新墩镇、党寨镇、长安乡、碱滩镇、上秦镇、甘浚镇、明永乡、三闸镇、乌江镇、沙井镇、靖安乡、大满镇、小满镇、龙渠乡、安阳乡、花寨乡、东大山林场、西城驿林场等19个乡镇、林场,临泽县的沙河镇、板桥镇、新华镇、平川镇、蓼泉镇、倪家营乡和鸭暖乡等7个乡镇,高台县的南华镇、骆驼城乡、巷道乡、宣化镇、合黎乡、黑泉乡、罗城乡、新坝乡等8个乡镇,山丹县的清泉镇、陈户乡、位奇镇、李桥乡、霍城镇、大1乡、东乐乡、机械林场、山丹农场、山丹马场等10个乡镇、林场,民乐县的洪水镇、新天镇、六坝镇、永固镇、三堡镇、1乡、顺化乡、丰乐乡、南古镇、开发区、东滩苗圃等11个乡镇、开发区、苗圃,肃南县的红湾寺镇、白银乡、康乐乡3个乡镇,共计58个乡镇、林(农)场、苗圃。地理坐标为东经97°12′00″~102°20′00″,北纬37°28′00″~39°57′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最深的海洋有多少米?在地球那个角落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日常生活在这个极大的蓝色星球,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七,很多人都对这一极大的又深不可测的深海充满了好奇心,而蓝色的海洋也充满了不明等待我们去探索。很多人应当都是有这一疑惑,那便是最深的海洋有多少米?

一、探索海洋深处的恶性事件

日本还将用海沟号对海沟最深处开展调查,此次的调查目地是以便合理的预测地震。日本是坐落于板块边界的國家,强烈的板块运动让这一國家常常会出现地震灾害产生。假如能对深层次日本海岛最深处的海沟开展一系列合理的调查,日本生物学家觉得可以用那样的方式 合理预测分析板块运动和地震灾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地球上的两大森林带在哪里

全文共 702 字

+ 加入清单

森林树种和林相因气候特别是温度而引起的变化,其变化在地理上呈现带状,故命名为森林带。那么,您知道地球上的两大森林带在哪里吗?

小编了解到,地球上两大森林带位于: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是亚寒带针叶林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主要是俄罗斯境内)。

2、位于南美北部亚马逊河及其支流流域的热带雨林。

其由纬度产生的温度变化的森林带,称为水平森林带(德Waldzone),由于海拔高度而引起的温度变化的森林带,称为垂直森林带(德Waldregi-on)。由于着眼于日本以至北半球的木材利用标准,所以与植物带或气候带相比,而森林带的划分方法是以温带为中心的,并且带的划分区域很大。自高纬度顺次分为亚寒林带(subarcticforestzone),寒温林带(cooltemperateforestzone),暖温林带(warmtemperateforestzone),热带林带(tropicalforestzone)。

(1)亚寒林带在东亚及北美东岸为北纬45—55°,在欧洲及北美西岸为北纬60—70°。在日本年平均气温在6℃以下的地区,以大白叶冷杉带和白叶冷杉带为主。

(2)寒温林带从全世界来看是自37°至45°(东亚、北美东岸)或到60°(欧洲、北美西海岸)。在日本年平均气温6—13℃的地区,山毛榉带是其代表。

(3)暧林带从全世界来看,是在北纬37°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在日本年平均气温13—21℃的地区,叫做柯树-桢楠带或橡树带。

(4)热带林带从全世界来看,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在日本此带包括冲绳本岛中央部以南及小笠原群岛,年平均气温21℃以上,也称榕树带,以椰子、雀榕(Ficuswi-ghtiana)为其代表树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地球到月亮多少公里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月球距离平均约为38.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月球运行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距离平均约为36.3万千米,远地点距离平均约为40.5万千米。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地球是行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地球表面面积有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地球水起源与月球形成有关 大量水约44亿年前来人间

全文共 693 字

+ 加入清单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德国科学家首次将地球上的水的起源月球形成联系起来。他们指出,大约44亿年前,随着月球的形成,水也来到了地球,这两者也是地球上生命繁衍的必要条件。

早些时候,科学家推测太阳系中曾经有一颗行星“忒伊亚”。45亿年前,“Teia”与地球相撞,形成了现在的月球。科学家们一直认为“Teia”起源于更靠近地球的太阳系内部。然而,明斯特大学的地质学家现在首次证明了“Teia”起源于外太阳系,给地球带来了大量的水。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天文学》上。

地球是在“干燥”的太阳系内部形成的,但是为什么上面有水呢?研究人员解释说,先前的研究表明,太阳系的结构将“干”和“湿”物质分开。“湿”物质指的是“碳质”陨石,它们富含水,来自外太阳系。更干燥的“非碳”陨石来自太阳系内部。尽管研究已经证明含碳物质很可能将水带到地球,但是这种含碳物质(水)何时以及如何到达地球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现在,科学家们找到了答案。“钼同位素使我们能够区分含碳和不含碳的物质,从而成为太阳系内外物质的‘遗传指纹’”,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明斯特行星研究所的格里特·巴德说。

明斯特团队所做的测量表明,地球的钼同位素介于碳质和非碳质陨石之间,这表明地球上的一些钼来自外太阳系。此外,他们的最新研究进一步证明,地幔中的大部分钼是由“Teyia”提供的,由于地幔中的大部分钼来自外太阳系,这意味着“Teyia”本身也来自外太阳系。研究人员说,Teia和地球之间的碰撞提供了足够的钼来解释地球上所有水的来源。

研究人员称,他们首次将地球上的水的起源与月球的形成联系起来。简而言之,没有月球,地球上可能就没有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