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梁鸿上节文言文翻译(精选20篇)

浏览

7402

文章

508

郭伋守信的文言文翻译 郭伋为并州守译文

全文共 716 字

+ 加入清单

《郭伋守信》的文言文翻译:郭伋最初担任并州牧时,出巡到西河郡美稷县,有几百个儿童,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拜迎。郭伋问:“为什么孩子们从远方来到这儿呢?”孩子们回答说:“听说使君来到,很高兴,所以来迎接。”郭伋辞让致谢。

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送到城郭外,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叫部下官吏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巡视回来,比原定日期早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时期才进城。郭伋做人就是这样说到做到。

郭伋守信》的原文

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恐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郭伋守信》的版本二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迎拜于道。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译文:汉朝的郭伋,字细侯,是茂陵人。他官拜并州太守,一向广施恩德。有一次巡行部属来到西河,有几百个小孩,各自骑着竹马,在道旁行礼迎接。孩子们问使君哪一天能回来。郭伋计算日程,告诉了他们回来的日期。巡视回来,比原定的日期早了一天。郭伋怕失信于小孩子,就在野外亭中歇宿,等到预定的日期才进城。 郭伋以太守这样尊贵的身份,与骑竹马的小孩子在道边野外说的话,都不肯失信。回来早了一天,宁可在野外的亭子里歇宿也要信守自己说出的归期,可以说是做到了守信的极致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谢安赴宴的文言文翻译 翻译谢安赴宴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谢安赴宴文言文翻译是:桓温埋伏兵士设酒宴,广泛邀请朝廷官员,想趁此机会杀了谢安、王坦之。王坦之很害怕,问谢安说“这如何是好?”谢安面不改色,对王坦之说:“东晋王室的存亡,全看我俩此行了。”就和王坦之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的恐惧神色,渐渐的从脸上显露出来。而谢安的从容,也更加在他外表表现出来。

谢安走上台阶 找座位坐下,作了一首《洛生咏》,是讽刺浩浩洪流的。桓温被谢安的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镇住了,连忙传令撤走兵士。王坦之和谢安以前是齐名的,这件事之后,谁好谁坏就可以分辨的出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少时常与鲍叔牙游文言文和翻译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出自《管仲与鲍叔牙》文言文中,讲述了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原文内容: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全文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王蓝田性急文言文翻译 王蓝田性急译文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王蓝田性急文言文译文

王蓝田性子很急。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扎到,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鸡蛋在地上旋转,他接着从席上下来用木屐踩,又没有踩到。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王羲之听了大笑说:“王承有这种性格,都不值得一提,何况王蓝田呢?”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彼此不合,亲自前去数落蓝田侯王述,肆意攻击谩骂。王述表情严肃地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已经走了很久,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然后才转过身又坐回原处。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宽容别人。

王述升任尚书令时,诏命下达了就去受职。他儿子王文度说:“本来应该让给杜许。”王述说:“你认为我能否胜任这个职务?”文度说:“怎么不胜任!不过能谦让一下总是好事,礼节上恐怕不可缺少。”王蓝田感慨地说:“既然说能胜任,为什么又要谦让呢?人家说你胜过我,据我看,你终究不如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王冕僧寺夜读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42 字

+ 加入清单

王冕僧寺夜读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的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

王冕僧寺夜读的翻译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竹简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成了精通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芒山盗临刑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芒山盗临刑文言文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盗贼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盗贼对母亲说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头,死而无憾。母亲答应后而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母亲死了。施刑的人说其为何这么狠毒?盗贼说母亲很喜欢我的不良行为,以至于后来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场,于是我杀了她。

原文内容: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怜之,与之乳。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也?”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

寓意含义:

芒山盗临刑文言文宣和年间在芒山一名盗贼即将被行刑的故事。体现了父母的责任,教育孩子要从小时抓起。要注意从小给孩子灌输的思想是否让他们以后能够健康的成长。愿天下父母以此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 临江之麋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临江有个人,在打猎的时候捕捉到一只麋鹿,猎人刚把麋鹿带回家,家里的狗对着麋鹿流口水,都想吃这个麋鹿。猎人就非常的不高兴,便过去把那条狗给赶跑了。从此猎人去哪里都带着麋鹿,害怕麋鹿被狗吃了。后来猎人想让麋鹿跟狗一起玩耍。一复一日,麋鹿跟狗天天在一起玩耍,不知不觉中麋鹿已经长大了,但是麋鹿不知道自己是鹿,还认为狗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经常跟狗一起玩耍一起打闹。因为狗狗很害怕这个猎人,所以每次都假装跟麋鹿是很好的朋友,其实狗狗每次跟麋鹿一起玩耍的时候都在偷偷舔自己的嘴唇。很多年之后,麋鹿走出了家门,看到外面很多狗在一起玩耍,于是麋鹿就想过去跟狗做朋友。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商量着把它吃掉了。路上一片狼藉。麋鹿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狗狗不是很好的朋友吗?为什么要把自己吃了。

原文:《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语文文言文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全文共 202 字

+ 加入清单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作者:刘禹锡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89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翻译

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辖制?”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辖制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这句话是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司马迁是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其著作的《史记》,是二十四史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文: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於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9:黄仙裳济友文言文翻译 黄仙裳济友文言文及翻译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黄仙裳济友》的文言文翻译:泰州太守田雪龛做官清廉,黄仙裳同他交往的时候,绝对不用私事去求田雪龛。后来田雪龛被免官,留在泰州不能离开。黄仙裳从汝宁归来时,口袋里只有二十两银子,就先到了田雪龛的住所,分出一半银子送给田雪龛。后来黄仙裳对别人说:“这一天如果我先回到自己家,家里急需要钱的话,就不能分钱来送给他了。”

《黄仙裳济友》的原文

泰州守田雪龛居官廉,黄仙裳与周旋,绝不干以私。后田落职,在州不得去。黄自汝宁归,囊中但有二十金。乃先至田寓,分其半以赠。后语人曰:“是日若吾先至家,则家中需金甚亟,不得分以赠田矣。

注释:

泰州守:泰州太守;泰州,古地名,今江苏泰州市。

守:太守。

居:做。

以:要求。

廉:清廉。

周旋:交往。

干:求。

落职:免官。

资:资产,指钱。

去:离开。

自:从。

汝宁:古地名,今河南汝南县。

归:回来。

囊:一种口袋。

但: 只有。

金:此处指银子。

乃:于是。

寓:居所,住处。

语:对……说。

是日: 这天。

亟:急。

绝不干以私:一点也不牟取私人利益。

分其半以赠:分出一半送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煮饭成粥的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煮饭成粥的意思

全文共 398 字

+ 加入清单

煮饭成粥》的文言文翻译:有宾客到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季方二人做饭。太丘和客人在谈话时,兄弟二人正在烧火,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萆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 为什么没蒸饭呢?" 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 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萆子,饭都成了粥了。"

太丘说:" 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 兄弟回答道:" 大概还记得。" 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 既然这样,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饭呢?"

《煮饭成粥》的原文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萆,饭落釜中。太丘问:" 炊何不馏?"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萆,饭今成糜。"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不?" 对曰:"仿佛记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山猫文言文翻译 中山猫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全文共 372 字

+ 加入清单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有鼠患,到中山国向人讨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捕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原文: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明·刘基《郁离子·捕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农夫耕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农夫耕田文言文翻译启发

全文共 428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农夫耕田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掌握好节奏,不能够急于求成,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每个人只有生活在实践当中,才能够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果没有实践,通常是没有所谓的发言权,另外每个人都要学会动脑子,不能够快速的否定他人的想法。

1

农夫耕田的出处

《农夫耕田》是一篇文言文,选自《浑然子》。原文如下:农夫耕于田,数息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2

农夫耕田的翻译

从前有一个农民在田地里耕地,他喘了几口气才挥一个锄头,有人看到了之后就嘲笑他:你这个农夫真的特别懒,喘几口气才回一个锄头,那这个地耕一个月也更不完。农夫说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教我一下吗?

3

这时候路人走到田边喘一口气,连挥几个锄头,每个锄头都用尽了力气,没过多久他的力气就花完了,气喘吁吁的倒下了。他对农夫说:此时我才知道耕地比较困难。没想到农夫却告诉他,你的方法用错了,刻意的追求速度,反而欲速则不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鲁恭治中牟翻译文言文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鲁恭中牟翻译: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感化百姓,不用刑罚的方式。朝中大官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中派人到中牟县去视察。那人与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一起坐在桑树下。有一只野鸡经过,在他们旁边停下,旁有一个小孩。那个人说:“你为什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野鸡才是幼鸡,不能抓。那人很惊讶,对鲁恭辞别说:“我此次前来,是要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我久留只会打扰贤者。我将快速返回,把情况报告袁安。”

《鲁恭治中牟》原文: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

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据《后汉书》改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语文文言文翻译——《蒹葭》

全文共 349 字

+ 加入清单

蒹葭

选自《诗经·秦风》

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副使失物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404 字

+ 加入清单

副使失物文言文讲述了李士衡以使者身份出使高丽,返航中遇到了大风,途中与副手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损人利己的行为,虽说不主张,但是我反对的是损人不利己。更反感不切实际的假道理,强调不损人的道理。

全文翻译

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馆任编校书籍职务期间,出使高丽,一名武官做他的副使,与他一起出使高丽。对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给副使去处理。

当时,船底破漏,装船时,这个副使把李士衡所得的细绢及其它丝织品垫在船底,这样以后才把自己所得东西放在上边,以避免漏落或浸湿。航行到海当中时,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慌,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全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由于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

副使在匆忙慌张间,把船里的东西全部投到海里去,更没有时间去拣择,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定了。过了一会点数、检查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使的东西。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由于在船底就一无所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语文文言文翻译——《浣溪沙》

全文共 190 字

+ 加入清单

浣溪沙

作者:晏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编辑推荐:初中语文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蛇衔草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蛇衔草翻译:有一位老农耕地,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过了一会儿,另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在伤蛇的伤口上。第二天,受伤的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伤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乡里人就用蛇衔草当草名了。古代人说:蛇衔草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并不是乱说的。

拓展资料:

昔有田夫耕地,值见伤蛇在焉。顷之,有一蛇衔草着伤口上,经日创蛇走。田夫取其余叶治伤,皆验。本不知草名,乡人因以蛇衔名之。古人云:蛇衔草能续已断之指如故,非妄言也。

蛇衔草最早见于记录奇花异草的笔记《异苑》,昔有百姓耕地,看到一条伤蛇在边上,另一条蛇衔一草覆于伤处,隔日伤蛇愈。后用其草治疮,皆灵。由于它能衔来解毒治伤的药草,所以别名又叫衔蛇。又因为衔蛇多以药草为食,雄生怪角,所以多被人认为是异类而遭人屠杀,因其雌雄同穴,雄死雌即亡,而且多寄生于剧毒之地,所以极为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则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学习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做自己的使命,不也是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1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编辑推荐:初中三年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游石笼记文言文翻译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游石笼记讲述了对游石笼的描述。文中一再描写石笼所在地,水清石洁,自然天成,又叹惜其埋没,显然是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与牢骚。这类游记在发掘和描状景物、寄情于物方面多有特色,而对知人论世来说,也不无帮助。

原文翻译

从龙安出发,自山坡向东进入龙安山,踩着浮云上山,走完十里,迎面有很多石头环绕着,耸立着。石崖的顶部有两条瀑布淙淙地流下,脚下有一条涧水,五六丈宽,涧水在石头中间流淌,旁边没有茅草芦苇之类的杂草。涧水中没有泥沙,水很清澈,凉凉的,可以喝,鱼在水中上下游动,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在涧水中间的石头,有的像是张口咆哮的洞穴,有的像人挖出来的石臼,有的像仰卧的石槽,有的像被人丢弃的盂钵,有模有样地,很是光洁,不是人工雕琢所能比得上的。往前走数十步,就到了我说的“石笼山”。石笼山的形状像巨大的槽,槽壁圆形,很陡,槽底有五丈宽,整条涧水都汇聚在这槽里,巨槽围着它,随即就又从槽沿流出去成为涧水。

前面说到的像洞穴、石槽、盂钵等石头,错杂地分布在涧流中,上面也没有苔藓泥沙等脏污之物。从巨槽稍稍向前,涧水下面是一块平坦的巨石,长有数十尺,大石中有直直的小沟,宽足足有八寸多。而整条涧水,又全部流到这块巨石的下面,水声隆隆,像打雷一样。探出头去察看巨石的下面,又深又阔,看不到底,而涧水在巨石上缓缓流动,让人怜爱。熙宁九年,我在龙安时,与一些书生寻找泉流,从而找到了这个地方,于是高兴得忘了回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文人相轻文言文翻译 文人相轻文言文的道理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文人相轻》的翻译:自古以来,文人都是互相轻视的。傅毅和班固的文才在伯仲之间,不分高下,但班固却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而担任兰台令史,但他下笔千言,却不知道停止。”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乡里俗话说:"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文人相轻》的道理

《文人相轻》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与短处,不要仅仅看到自己的长处,也不要仅仅看到别人的短处。要公正客观地看待别人,用别人做镜子,审视自己,不断进步。

《文人相轻》的原文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之。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