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水灾过后会有地震吗【汇总20篇】

浏览

7070

文章

1000

地震救护原则是什么

全文共 57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地震波到达地面以后造成了大面积的房屋和工程设施的破坏,若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可能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发生在城市里,会造成很多的人员伤亡和损失。

地震救护原则是先抢救、后固定、再搬运,并注意采取措施,防止伤情加重和污染,需送医院的,应做好保护措施后再送。

救出伤员后,应及时检查伤情,遇到颅脑外伤、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大出血等危重症者应优先救护外伤,出血给予包扎、止血,骨折给予固定,脊柱骨折要正确搬运。

对于危重伤员的现场救护应按下述方法处理:

1.呼吸心跳停止者,在现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重伤者如呼吸、心跳停止及大出血、头痛、内脏受伤者应优先抢救;

2.开放性创伤,外出血者应首先抬高患肢,对开放性骨折不应做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用清洁纱布或干净的布单等覆盖创面,做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3.大面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给予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

4.极度衰弱及低血容量的患者要补充能量及扩充血容量,休克伤员取卧位,对伴有胸腹外伤者要迅速护送转至医疗单位。

今天小编对地震救护原则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地震引发海啸时有哪些自救常识要掌握

全文共 1006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2日,凌晨4时59分,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7.4级地震。震中位于距离福岛县不远的海洋内,那么地震会引发海啸吗?其实,通地震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当天,日本气象中心的数据显示,海啸引发60厘米高海浪。还好威胁不大。那么地震引发海啸时有哪些自救常识要掌握呢?

地震海啸破坏力巨大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

地震海啸由于海底或海边地震,以及火山爆发所形成的巨浪,叫做地震海啸。通常在6.5级以上的地震,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时,才能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产生灾难性的海啸,震级则要有7.8级以上。

“地震海啸”发生在辽阔的海洋中,海啸波涛长达数百千米,并可达到海底数百千米深处。它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沿海洋运动,当它遇到陆地时会产生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拟的巨大破坏力。毁灭性的地震海啸全世界大约每年发生一次,尤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海啸破坏性极大。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引发海啸时该怎么办

海啸前的抗灾准备

准备防水急救包:在办公室和家里都准备一个逃生应急包,里边准备水、干粮、急救药品等,放置于随时可以拿到的地方。

准备救生衣和救生圈:沿海地区经常受到海啸袭击的家庭,最好将救生衣和救生圈放在随时可以方便拿到的地区,这样在洪水淹没的时候,可以更容易获救。

制定海啸撤离计划:在海啸频发地区,应定期对家人进行逃生训练。这包括了解海啸预警常识及基本的逃生技巧。考察周围地势,制定疏散路线,确定从家里或者公司最快可以到达的高处地形和高层建筑,以及到达那里的最快路线。应该寻找多个逃生地,因为海啸来临时很可能截断其中一些路线。海啸中的自救常识

提前撤离:沿海地区一般都设有海啸预警中心,在海啸来临前给当地民众发出警报,提醒人们前提撤离。但大多数海啸是突然来临,因此一旦发生地震或是海面出现异常情况,都要立马撤离。如果地震发生时身处海边,应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高处转移,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因为,当异常出现时已经表示海啸在几分钟内就会到来。我们要争取在当地海啸警报拉响前就已经成功撤到安全地。一些海啸频发的国家,会在海滩边设置海啸逃生路线,因此当我们在海滩边旅行时,要提前了解这一地区的逃生路线。在海啸来临前提前撤离到高处,是避免海啸灾难的最好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地震时为什么有地光

全文共 555 字

+ 加入清单

地光是指由于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在临近地震时刻,出现得比较多,震前和震后一段时间内有时也可以看见。

产生原因

地光产生的原因说法不一,观点众多。一般认为,震前低空大气的发光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而有的认为岩石中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能产生强电场;还有的认为地下水流动能产生高电压;更有人认为,火球式的地光是地下逸出的天然气在近地表处的爆发式点燃。地震光至今没有一种大家都接受的科学解释,主要的解释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弗罗因德的想法:在地震前形成的巨大压力导致火成岩暂时成为"P形"半导体,它们包含能传导电荷的"空穴",由于挤压过程导致岩石中"过氧族"物质的电离,一些电荷将会达到岩石表面,是这些电荷的聚集,产生了奇怪的发光现象。

其他说法

1.带石英岩石所产生的压电效应引致火花和气体离子化

2.摩擦热

3.外激电子发射

4.声致发光

5.摩擦发光

6.蕴藏的天然气产生并燃烧易燃气体

7.电流体动力学作用引致气体离子化或其他电力效果

8.岩石的电洞分离使其在短时间内变成P型半导体

9.HAARP美国阿拉斯加加科纳的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激发部分的电离层

10.空气强烈震荡

今天小编对地震时为什么有地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震时不应躲在什么地方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引起人体的损伤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有建筑物的坍塌、煤气泄漏、触电、溺水和火灾。其中最多的致伤致死原因是建筑物坍塌。地震对房屋的破坏,是由于地震波在短时间内强烈冲击的结果。地震波的冲击使房间产生复杂的震动,当超出房屋的抗震能力时,房屋便会被破坏。

因此,当发生地震的时候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发生地震的时候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

今天小编对地震时不应躲在什么地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1.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2.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3.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4.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5.地震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可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地震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灾情及其发展情况对响应级别及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今天小编对如何应对地震灾害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幼儿园地震逃生技巧

全文共 582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来临时的危险振动大约在一分钟左右。强裂地震发生时,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可暂躲较坚实的课桌、床铺等下面,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撤离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可用小枕头等软物将头部护住。不能从窗户跳楼。

1.如果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一楼,应立即组织幼儿紧急撤离到空旷的室外,撤离时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及大型玩具,如果来不及跑出去,应迅速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

2.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教学楼上,应立即组织幼儿躲到课桌下、讲台旁,并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避开玻璃门窗,或组织幼儿到有管道的卫生间等小空间,绝不可让幼儿乱跑或跳楼。地震后,利用两次地震之间的间隙沉着地组织幼儿迅速撤离到楼下空旷地带。

3.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楼梯上,应立即组织幼儿快速下楼,不要停留,尽可能迅速逃离建筑物,转移到空旷地带。来不及逃出时,应尽量躲在楼梯间墙角或支撑结构较多的空间部位。如地震时孩子们在操场和室外,则可让幼儿原地不动蹲下或趴下,双手保护头部,并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乱跑,不要返回室内。

4.如地震时孩子们在睡觉,应立即叫醒幼儿起床,就地避险,躲到床下,也可叫幼儿用枕头护头蹲下,蜷缩身体。

今天小编对幼儿园地震逃生技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现在的地震仪能预测地震吗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仪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只能用于测量地震的强度、方向,并不能用于预测地震。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地震仪由意大利科学家卢伊吉·帕尔米里于1855年发明,它具有复杂的机械系统。这台机器使用装满水银的圆管并且装有电磁装置。当震动使水银发生晃动时,电磁装置会触发一个内设的记录地壳移动的设备,粗略地显示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和强度。

第一台精确的地震仪,于1880年由英国地理学家约翰·米尔恩在日本发明,他也被誉为“地震仪之父”。在帝国大学的同事詹姆斯·尤因和托马斯·格雷的帮助下,约翰·米尔恩发明出多种检测地震波的装置,其中一种是水平摆地震波检测仪。今天大部分地震仪仍然按照米尔恩和他助手的发明原理进行设计。

第一台电磁地震仪,于1906年由俄国王子鲍里斯·格里芩发明,在这台机器的设计中,他利用了19世纪由英国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原理。在此基础上,格里芩制造出一种仪器,可以在感受到震动时将一个线圈穿过磁场,产生电流并将电流导入检流计中,检流计可以测量并直接记录电流。这个电子装置的优点在于记录器可以放置在实验室里,而地震仪可以被安放在比较偏僻的的可能会发生地震的地点。

今天小编对现在的地震仪能预测地震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地震前电磁有什么异常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在地震孕育的过程中会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物理现象包括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化学变化包括水化学,水氡含量异常。有时会从地下产生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地震前电磁有什么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今天小编对地震前电磁有什么异常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如何简单预测地震

全文共 585 字

+ 加入清单

宏观异常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1)震前地下流体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在地震史料记载中,震前地下水位升降变化最为常见,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也较为普遍,即主要表现为水温变化、翻花、冒泡、打旋、发浑、变色、变味等。对地下水的观察,不仅要了解地下水变化的原因,还要了解地下水(如井泉水、龙潭水、温泉水)所处的构造部位、水的补给源、正常动态、干扰因素(降雨及工业用水、农田灌水、气候变化、季节变化、补给源变化)以及正常水温变化范围、水的透明度等。

(2)震前动物宏观异常现象的观察内容和方法。对鸟类,如对家鸽的观察主要以惊飞、视听反应和进窝时间等为主。其他鸟类,如鹦鹉等,一般以撞笼不休,惊叫等为异常。鱼类以浮跳、上蹿、惊游、跳出、扎水、尾巴上翘、活动加剧等行为反应为多。对大牲畜、家畜、家禽、狗、猫、蛇等陆生动物的观察应选择2~3种作为代表,重点从行为活动和生活节律两方面进行观察。

(3)其他震前宏观前兆的观察。在地震前的短期和临震时段,在未来震中地区除地下流体、动物出现宏观异常反应外,还可能在未来的发震构造带上和极震区出现局部大气增温、地裂缝、地面凸起或塌陷、人感不适、植物异常、局部热异常、地声、地光、地气雾等震前宏观异常现象。

今天小编对如何简单预测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怎样提前预知地震的发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地震板块移动

全文共 359 字

+ 加入清单

地壳是浮在地幔上的,地幔是熔融的岩浆,地壳下部大块落跌,使地幔产生波动就产生地震,所以地震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地震板块移动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板块之中还有次一级的小板块。板块在不停的运动之中,并在不同性质的构造部位产生各种机理的岩浆活动、成矿作用、地震等等。正因为板块运动与上述地质现象的对应性,板块构造学说可用以解释世界火山和地震带的形成、矿产的分布和各地貌的形成等。

地壳受挤压形成山脉和谷底,地壳受拉张形成裂谷。挤压和拉张使地壳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海陆变迁。其实对于地震原因,国际上是有多种理论的,而理论是需要观测到的证据来支撑的。而这个“板块”的范畴太巨大了,观测很困难。在国内专业学界广泛认可并被写入教科书的,还是板块移动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地震对铁矿石价格影响

全文共 55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由于突发性强、伤亡惨重、经济损失巨大,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比其他自然灾害更为广泛、强烈,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对于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会造成巨大的冲击,那么地震对铁矿石价格影响大吗?

铁矿石是钢铁生产企业的重要原材料,天然矿石(铁矿石)经过破碎、磨碎、磁选、浮选、重选等程序逐渐选出铁。是含有铁元素或铁化合物能够经济利用的矿物集合体。

若地震发生在炼钢大国,且本国无铁矿石,基本靠进口。这样会使铁矿石的使用大量减少,进口量也相应减少,这样会导致铁矿石生产企业产能过剩,大量货物堆积,最终导致铁矿石的价钱下降。同时钢铁也是一个耗电大户,地震如果损坏发电厂会导致用电短缺,所以说地震会对钢铁产生一定的影响。后续的影响有可能是由于一些基础设施损坏,刚才讲的一个电力也是基础设施,另外港口、道路可能受一定的损害,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灾后重建会需要大量钢铁。因此,地震对铁矿石短期影响是可能产量有一定的下降,对铁矿石的需求也有一定下降,可能造成铁矿石价格短期的下跌。但从长期来讲是恢复重建会需要大量的钢材,对铁矿的需求量会增加,价钱会相应提高。

今天小编就地震对铁矿石价格影响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动物行为反常可预测地震

全文共 457 字

+ 加入清单

人们在总结地震经验时,常常会提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可惜的是在震前很少有人对此进行防范。1902年5月8日,意大利提尼克岛火山爆发,有3万多人死于非命。在清理废墟时,只见到一只猫的尸体。原来这些猫早已逃走了,不仅如此,在火山爆发前一个月,城郊树林里已听不到鸟叫。

据统计,目前已发现地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的动物有130多种,其中反应普遍且比较确切的约有20多种,常见的:

大牲畜,如马、驴、骡、牛等;

家畜,如狗、猫、猪、羊、兔等;

家禽,如鸡、鸭、鹅、鸽子等;

穴居动物,如鼠、蛇、黄鼠狼等;

水生动物,如鱼类、泥鳅等;

会飞的昆虫,如蜜蜂、蜻蜒等。

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大体有三类:

1.兴奋型异常。如惊恐不安、不进圈、狂吠,如癫如狂,仓皇逃窜;惊飞、群迁等。

2.抑制型异常。如行动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3.生活习性变化。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应该说明的是,动物异常的原因很复杂,很多时候与地震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在观察宏观变化时,一定要注意识别真伪,并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韩国地震震级最强的是哪一次

全文共 63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韩国近期地震频繁,当地部分学者担心半岛地壳板块可能受到日本“311”大地震影响,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地震,韩国不再是地震安全地区。311地震导致半岛内陆朝日本列岛方向移动了2至3厘米,由此产生的能量正以地震形式缓慢释放。那么韩国地震震级最强的是哪一次呢?

2016年9月12日19时32分5.8级地震

据韩国气象厅消息,北京时间9月12日18时44分韩国东南部庆州市发生5.1级地震,随后在19时32分又发生了一次5.8级地震。这次震级达到韩国史上最高水平。韩国庆尚北道庆州西南方向接连发生地震,当地民众纷纷逃到开阔地带进行避险。在两次地震发生后,韩国水力原子力公社表示,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原子能发电厂运转都保持正常状况。

第二次地震时,震中附近的建筑出现剧烈晃动,首尔、蔚山、大田、釜山等多地都有震感。一些居民因害怕而从室内跑到户外暂避。一些人则不敢使用电梯。不过地震没有引起当地民众的恐慌,许多民众有序从家中跑到外边,虽然受到了惊吓,但现场秩序井然。

自从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开始频发

韩国地质资源研究院地震中心主任池宪哲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次地震是2011年3月东日本大地震的余波,在释放日本大地震造成的应力的过程中发生,但近来地震频率高出意料让人不安。在被问及“庆州地震是不是大地震前兆”时,池宪哲回答说,没有这种可能。

该中心还认为,庆州地震是走向滑动断层引起的。池宪哲说,由于断层并未彼此连接,在半岛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较低。此次地震并非前所未有的反常现象,以往当地也曾发生地震,今后还可能发生5.5级以下地震,但韩国有着很难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春节过后这个病症要注意 预防很关键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过后,回到工作岗位,回城工作有之、开始上学有之,不再是新年的喧嚣,多了几分安静,但是,在这后面,你关心你身体吗?毕竟在过年期间,三天两头聚餐已成常态,这样做确实能满足一时的味蕾,但是,会伤害身体。

在湖南某些医院,不少人因为在过年期间过多食用油腻食物造成胰腺炎的发作,甚至住进了医院,这些情况其实应该引起大家注意,先来了解胰腺炎是什么病症

什么是胰腺炎

胰腺炎很常见,是身体胰腺胰蛋白酶的消化出现了问题,引起的疾病,胰腺出现水肿、充血、坏死会造成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引起胰腺炎的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胰液在腺体的作用下,会产生活性的胰酶原,在我们的肠道中,十二指肠中有胆汁,十二指肠会分泌一种肠激酶,会造成肠道受到阻碍,造成排泄不畅,引起胰腺炎的发生。

胰腺炎的分类

作为一种炎症,胰腺炎的出现,往往让人触手不及,会被分为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属于一种胰酶消化胰腺周围组织出现的一种急性炎症,就胆部来说,会出现胆道系统疾病,引起结石、水肿等。

有些时候,急性胰腺炎还会造成休克的发生,造成胰液外溢,对腹膜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则属于一种反复性发作的病症,会对胰腺造成慢性破坏。

慢性胰腺炎大多发生在腹部上面,会出现程度不一的消化方面的疾病,表现为腹胀、消瘦、脂肪泻等。

如何预防胰腺炎

避免暴饮暴食

注意暴饮暴食对调节身体非常重要,特别是在节假日,狂吃海喝会造成较多的食物进入到十二指肠,不断的刺激胰腺发生分泌,会造成胰腺炎的发生。

不酗酒

过年期间少不了喝酒,小酒怡情、大酒伤身,过多酗酒对身体伤害极大,这是因为在喝酒的时候,会造成胰腺的分泌物变得粘稠,不断的堵塞胰腺的管道,造成胰腺的分泌物不能正常的排出体外。

做到不酗酒,能很好的促进胰腺的分泌、运行,对调节保健非常好。

油腻的食物要少吃

过年的时候,各种油腻的食物满足你的食欲,特别是那些脂肪含量非常丰富的食物,往往会造成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不断增高,这样会增加胰腺炎的发生几率。

做到均衡饮食,把荤食、素食搭配起来一起食用,对调节身体、保健身体非常好。

这就是在生活中关于胰腺炎的描述,胰腺炎的出现往往是自己没有注意好饮食导致,希望大家多加注意,科学合理食用食用,才能获得好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地震余震持续多久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的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地震之后常常跟随着余震。地震余震持续多久呢?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地震余震持续多久

1、单震型

就发生一次较大的地震,前后基本上没有地震。这种地震比较少见,基本上目前无法预报。

2、主震-余震型

先发生一次大的地震,随后发生一系列较小的地震,这些较小的地震称为余震。例如汶川地震、唐山地震都是这种地震,一般主震发生或很快就有余震发生(常常几十分钟之内就有),离主震越近,余震越多,平均强度越强,随着时间的流逝,余震越来越少,平均震级也逐渐下降,但不排除偶尔又来一次较大余震。通常最大的余震比主震小1.2级以上。这种地震目前也无法预报。

3、前震-主震型

先发生大量小的地震,然后小地震突然消失一段短的时间,随后就发生大的主震。这种地震由于有大量小的前震,所以比较容易预报,小地震突然消失的时候就是预报的最佳时机。世界上唯一成功预报的一次地震——辽宁海城地震就是这种地震。

4、双震型

在间隔很短时间内(一般几十分钟到十几天),同一个断层上发生两次震级差不多的地震,例如70年代四川平武地震。双震型地震也不排除在两次主震前有小的前震或之后有小的余震。

5、震群型

在间隔很短时间内,连续发生多次差不多大的主震,例如智利发生的那个世界最大地震就是这种地震,在差不多1个月时间内反复发生多次7级以上甚至8级以上地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西安历史上的地震

全文共 575 字

+ 加入清单

据史籍记载,自公元前2世纪至今,西安境内共发生大于或等于4级的地震12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25次。自1568年大地震至今,西安境内再未发生过较大地震。弱震、微震的频度和强度均低于整个汾渭断陷地震带的其他各区。

西安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

1)西汉建昭四年六月初五(公元前35年7月11日),蓝田地震,烈度7度;

2)西汉绥和二年九月廿五日(公元前7年11月11日),西安以北地震6级,烈度7~8度;

3)唐贞元四年正月初一(公元788年2月12日),西安地震,烈度7度;

4)唐乾符六年二月(公元879年3月),蓝田地震5级,烈度7度;

5)明成化二十三年七月廿三日(1487年8月10日),临潼地震,涉及地区北至洛川、黄陵,西达岐山,东至渭南,烈度8度;

6)明隆庆元年十二月(1568年1月),西安地震5级,烈度6度;

7)明隆庆二年三月初四(1568年4月1日),临潼烈度6度;

8)此外,邻区特别是关中东部的强烈地震对西安的影响很大。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1556年1月23日),华县大地震对西安产生强烈破坏。西安慈恩寺,长安灵感寺、华严寺均毁于地震,荐福寺塔裂为二,“西安、扶风、庆阳诸郡邑,城陷压死者数十万人”。

今天小编对西安历史上的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历史上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1668年中国山东省郯城地震是举世罕见的灾害

全文共 1275 字

+ 加入清单

1668年中国山东省郯城地震举世罕见灾害。中国东部郯庐巨型构造带纵贯山东省中部,其中的沂沭断裂带是结构复杂、活动强烈的地段,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主要地震活动区之一,历史强震主要治该构造带分布。1668年7月25日晚8点左右〈清朝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山东省南部郯城、临沂、临沭三县交界地带发生的8.5级地震,是中国大陆东部板内最强的一次地震,造成的灾害举世罕见,受到国内外地学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这次地震有感范围很广,波及到陕西、山西、辽宁、河南、湖北、江西、浙江、福建、安徽、江苏、广东等省及中国东部海域和朝鲜半岛,震动了410多个县,纵横半个中国,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破坏区域纵长干余公里,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地震时空中如巨雷轰鸣,地下若万马奔腾。当时,文学家蒲松龄出游在山东省临淄县北的古齐域,晚上8点左右他正与其表兄李笃在旅馆对烛畅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紧接着桌子开始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人们相顾失色,呆滞了一阵才意识到是地震,来不及穿衣裤便急忙逃出屋外。只见远近楼阁房舍剧烈摇晃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交混鼎沸。人眩晕坐立不稳,河水倾泼猛涨丈余,鸦鸣犬吠不停,一个多小时始稍定。蒲松龄把自己的这些亲身体验和所见所闻,在《聊斋志异》一书中写成精湛的《地震》一文。

“山东省南部的郯城、临沂、临沭、莒南、莒县一带灾情分外惨重。郯城城楼垛口、监仓、衙库、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地陷塌处皆如阶级有层次,李家庄一镇并陷,凡数千家,泉涌上涌二三丈高,遍地水流。临沂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山崩地裂,井内水涌高数尺,平地水深丈余,州治北门外里许坍龙潭一区,周围阔五、六丈,深二丈七尺,水青黑。莒县官民房屋、学署、寺庙、监库、牌坊、城垣俱倒,周围百余里无一存屋,十三层塔一座崩裂一半。马蓍山崩四散,五庐固山劈裂一半,阎家固、施风朵、科罗朵、马齐山大山各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或宽一尺至三尺,长数丈至数百步。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自管庄至葛湖长十五里,裂处皆翻土扬沙,涌流黄水,城东北、北门大街三口井喷水高三四尺。”

山崩、地裂、地陷等地面形变现象分布于山东省大部分地区和安徽省北部,形变带延伸南北长达120公里,其中强破裂带大致北起莒南县板泉,南到郯城县归义茅茨,长约70余公里。由于地表大面积升降,平地大面积被溢出来的地下水淹没,苏北赣榆县海滩隆起,黄海海水退舍30里。更由于数十个州县房屋倒毁,人畜伤亡十分惨重,按史料记载计算人口死亡在5万人以上,其中莒县死亡2万有余,临沂死亡1.2万以上,郯城死亡8700余人。

郯城8.5级地震是中国板内地震的重大事件,它距今已有300多年,详细了解其震害难度很大,但它对于研究预报未来的大地震,特别是中国东部的板内地震十分重要,因此几十年来地震工作者始终在不断地研究它,不断深入现场调查研究,郯城地震必将给我们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地震地面怎么振动

全文共 522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地壳内部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即内力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各种振动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地震时,纵波较快传播到地面。所以人们第一感觉就是房子在上下晃动然后才是左右晃荡。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沿地面传播的地震波称为面波,分为乐夫波和瑞利波。

1.纵波:从震源向地表传播,交替地挤压和拉张波穿过的岩石,在波传播的方向上向前和向后运动。所以在地表上,人们会感到所有的东西连同自己“跳”了一下。

2.横波:岩石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在随后横波传播到地表时,人们会感觉左右晃动。

3.乐夫波:在地平面上做蛇形运动,质点在水平面内垂直于波前进方向作水平振动。

4.瑞利波:沿着地面水平传播,沿波的传播方向作一垂直平面,质点在该平面内向前、向上、向后和向下运动,描绘出一个椭圆。

今天小编对地震地面怎么振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在室外如何躲避地震

全文共 50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发生时正在室外的人员,应双手交叉放在头上,最好用合适的物件罩在头上、跑到空旷的地方去。注意避开高大的建筑物,防止高空坠物,特别是有玻璃墙的高建筑物、烟囱、水塔、广告牌、路灯、大吊车、砖瓦堆、水泥预制板墙、油库、危险品仓库、立交桥、过街天桥等。还要注意避开危旧房屋、狭窄的街道等危险之地。此时人员可以进入路旁大楼里,以免砸伤。正在郊外的人员,应迅速离开山边、水边等危险地带,以防滑坡、地裂、涨水等突发事件。

如果开车时突然感觉到有地震,而又处于城市道路或周围没有宽阔地可以临时躲避,那么我们应立即减速停车,将车停靠在路边,打开双闪应急灯,等地震过后再上路行驶。如果在停车场遇到地震,而这个停车场周边又是高楼林立的话,那么就赶紧下车,在两车之间的位置抱头蹲下,这样当建筑物倒塌的时候,两辆车之间的空隙可以成为你救命的空间。很多地震时在停车场丧命的人,都是在车内被活活压死的,在两车之间的人,却毫发未伤。另外,地震时不要进入长桥、堤坝、隧道,如已进入要尽速离开。

今天小编对在室外如何躲避地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来临时躲哪最安全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房屋有地震险吗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地震险,一直都是中国保险业应该触及却不敢触及的领域,这是因为在大灾面前,险企的赔偿能力受到严峻的考验,一个不小心,一场地震可能让整个保险业赔的倾家荡产。国内没有真正的地震险,而且在绝大多数其他可能涉及的险种中,地震也属于除外责任,比如在财产险、房屋险中,地震都被列入免责条款,保险公司是不赔付的。但是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渐渐的各大保险公司推出了地震险。

平安、人寿、太平洋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房屋地震险。平安地震保险承保因破坏性地震震动或由此引起的海啸、火灾、爆炸、滑坡、地陷所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破坏性地震是指由国家地震部门最终测定并公布的里氏震级在4.7级及以上且烈度达到六度以上的地震。承保金额分别为20万、50万、100万、150万四种。中国人民保险推出的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为城乡居民住宅及其室内附属设施提供地震巨灾保险。城镇住宅最低保险金额是50,000元;农村住宅最低保险金额是20,000元。

承保地震风险责任的华安"福满堂"家财险,"5.12"地震之后,华安"福满堂"家财险高调亮相,在四川成都,它涵盖地震险的保障很是吸引人。根据条款,年缴保费876元,即可获得50万元的房屋建筑及室内财产的保险保障。

今天小编对房屋有地震险吗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地震过后怎么防止传染瘟疫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地震急救常识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当大地震蓦然而至,若开始时震级不高,人们应当迅速离开建筑群,分散到空旷的场地上去。来不及离开建筑物的往往会被坍塌的房屋埋没或砸伤。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关于地震急救常识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震后自救的方法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

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地震急救常识

1、保持镇静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伤害。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首先止血抬高患肢,同时呼救。对开放性骨折,不应作现场复位,以防止组织再度受伤,一般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3、妥善处理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遇到大面积创伤者,要保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怀疑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立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大面积创伤和严重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防止火灾地震常引起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在大火中应尽快脱离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否则会引起双手烧伤。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理。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并且要尽早深埋尸体,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大灾后的大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