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热门20篇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了 ,我来介绍下微信会议签到功能是怎么实现的,请看以下的教程吧!

浏览

3834

文章

22

篇1:黄陂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1280 字

+ 加入清单

黄陂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山堂村瑶上村小组,原为“胡氏家庙”,占地面积1404.5平方米,建筑面积2033.6平方米。

胡氏家庙建于清末民初,座南朝北,平面呈凹字形,两进院落和“四水归堂”式布局。通面阔五间27.35米,通进深四间51.84米,通高12米,局部两层,砖木结构,硬山顶,青砖砌筑的叠落式封火山墙,小青瓦屋面,檐口设勾头滴水。门首用四椭圆柱立起,用砖斗拱承托门顶,脊角上翘,均塑有兽吻,门面上有石格,格子周围阳雕云卷草纹。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做工考究,雕梁画栋。建筑由前堂、前廊庑、前天井、中堂、后廊道、后廊庑、后天井和后堂组成构成。

蒋介石在第一次“围剿”失败后,于1931年2月,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代行陆海空总司令兼南昌行营主任,调集十八个师另三个旅20万兵力,“以厚集兵力,严密包围及取缓进为要旨”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作战方针,积极部署对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围剿”。为粉碎国民党的第二次“围剿”计划,做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应敌准备工作,1931年2月22日,项英、毛泽东将中共苏区中央局由小布迁驻黄陂山堂胡氏家庙。1931年3月18日至21日,在黄陂山堂胡氏家庙召开了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会议由代理书记项英主持。4月17日,在青塘河背新屋续会。

会议对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两个月以来的工作进行了首次总结,传达了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际来信”反对“立三路线”指示精神,就第二次反“围剿“的战略方针进行了首次讨论,此外还讨论了土地问题、富田事变、共青团工作、目前的形势与任务以及增选彭德怀、林彪、周以栗、曾山、陈毅为苏区中央局委员。通过了《关于富田事变的决议》等5项决议;

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是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以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是中共苏区中央局贯彻“国际来信”坚决反对“立三路线”指示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有力地-了“立三路线”在中央苏区的贯彻实施,为确保红军“诱敌深入”战略方针的实施,对打赢第二次反“围剿”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旧址对研究第二次反“围剿”及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历史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旧址三面环水,布局构思巧妙,规模宏大、特色鲜明,装饰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赣南客家宗祠建筑建筑的典型代表,对研究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赣南宗祠建筑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

2019年10月7日,黄陂中共苏区中央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址:赣州市宁都县黄陂镇山堂村瑶上村

开放信息:对外开放

山堂村:山堂村瑶上组距圩镇仅2公里,总户数48户,192人,劳动力86人,耕地面积近300亩。新农村建设前,低矮房屋破旧、乱搭建,柴草乱堆放,道路坑洼泥泞,出行不便,通电状况不稳定,2006年新农村建设以来,户户建起了134.2平方米的别墅型新居,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生产发展稳定、群众安居乐业。一是依托距圩镇近、耕地多、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88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位于今贵港市贵城镇榕兴街。这座建筑是一间城市居民的普通三进一开间的二层铺舍。

当时屋主张国才为中共地下党员,党组织以此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1928年6月16日,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在该铺后座的二楼秘密召开。会议由广西特委书记邓拔奇主持,中央委员恽代英到会指导。会议选出:朱锡昂,邓拔奇、雷经天、董铨汉、余少杰、郭金水等15名委员,朱锡昂为书记,董铨汉为候补书记。

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贵港市港北区贵城街道办榕兴街46号,是当年中共地下党员张国才的家,地处十字街口,南邻郁江,交通便利,广西党组织以此为党的秘密联络站。该址是一座三进一开间的二层铺房,砖木结构,占地面积150平方米。1928年6月1日至4日,在这里召开了中共广西特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代表10多人,中共中央代表恽代英到会指导,广西特委书记邓拔奇主持会议。会议通过了三项决议案,改组了广西特委,选出了朱锡昂、邓拔奇、雷经天、董铨汉、余少杰、郭金水等15名委员。这次特委扩大会议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广西党组织自大革命失败以来的斗争经验教训,对加强党的领导力量,健全各地组织,推动全省革命斗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该址现建成纪念馆,除设有固定的历史陈列展览(展览由“星火燎原耀南疆”“西江两岸红旗飘”“挥戈杀敌保乡邦”“并肩战斗迎解放”等四个主要单元组成)外,还设置了长期专题展览“历史的丰碑——贵县革命历史展”。整个展陈面积达156平方米,陈展着近一百多件革命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展品比较完备和丰富。

1963年2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公布该宅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锡昂(1887.4~1929.6),字识惺,化名张志先、老黄、王亚二、易康。广西博白县人。生于教师家庭。16岁考取第一名秀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考入广东实验学堂(后改为广东高等工业学堂) 就读。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广州“三·二九”黄花岗起义。清宣统三年(1911年),返回广西。民国元年(1912年)受广西省政府委派,出任郁林五属教育团副。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

全文共 277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

1928年7月12日,朱德率部攻克酃县城后,回师永新。来自宜章的二十九团官兵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不愿返回永新。15日,红四军军委在沔渡张家祠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由朱德、陈毅主持,何长工、王尔琢、龚楚、胡少海、杜修经等参加。会上对部队去留问题争执不休,没有结果,同时,会议决定取消军委,成立前委,陈毅为书记。17日,部队执意往湘南开拔。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后,敌军疯狂进攻,造成边界“八月失败”。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革命遗址。(余永红)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中原扩大会议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半个多世纪前,在商丘这片土地上,曾经炮火冲天,枪林弹雨。英勇的革命前辈为了抗击日寇,解放全中国,冲锋陷阵,浴血奋战,许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鲜血染红了足下的土地,从而留下了千古不朽的纪念。遍布全市的十多处革命热土,成了人们纪念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景点。

位于商丘市睢阳区城中山西三街的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原为中华圣公会礼拜堂,系西洋教会建筑,共有房6间,坐南面北,长24.9米,宽13.2米,青砖砌墙,铁皮瓦起脊封顶,室内外保存完整,桌椅等设备尚存。为省级保护单位。1949年1月29日至2月1日,0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在商丘古城圣公会礼拜堂召开,陈毅、邓子恢、张际春、李雪峰、刘子久、陈赓和中原军区所属各军区、中原野战军及所属各纵队、豫皖苏分局、中原局所属各区党委以及郑州、开封两市的负责人等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原局-兼中原军区政委-主持。会议内容是:总结淮海战役经验,学习毛主席的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传达七届二中全会精神,部署渡江作战方案,讨论接管大、中城市工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安海镇十九间郑厝

全文共 624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安海镇十九间郑厝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旧址十九间郑厝位于晋江市安海镇兴胜社区枋皮巷7号。

1945年4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扩大干部会议在安海镇十九间郑厝召开,会议讨论国内外形势,传达中共福建省委发出的《关于抗日游击战争第二次指示》精神,整顿组织,部署任务,同时成立中共晋江县工委。会议播下的革命火种,大大推动了泉州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

十九间郑厝是菲律宾华侨郑拱照于1917年所建,是一座两层楼的罗马式红砖洋楼,当时,洋楼里的建筑材料、灯具乃至大部分的家具都是从菲律宾运回的,所以安海人都称它为“番仔楼”。据说,这是晋南二县第一座华侨建筑的洋楼,如今只剩一楼一层。

十九间郑厝自抗日战争以来就成为我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地点,仅这个革命家庭就为我党孕育出10名优秀的地下党员,为革命作出了牺牲和贡献,2007年6月,安海十九间郑厝被确认为晋江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面积185平方米。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安海镇:晋江市辖镇。古称海湾,宋以后称安海。1958年成立五星公社,1985年改安海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面积67.7平方公里,人口11.8万。福厦高速公路、石厦公路过境。辖兴胜、海东、鸿塔、复兴、东鲤5个居委会及西安、型厝、安东、灵水、曾林、大山后、可慕、西畲、西门、梧山、山兜、桥头、菌柄、上安、社坛、坝头、赤店、前湖、新店、坑边、瑶前、前林、下山后、庄头、后蔡、水。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共九连工委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54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九连工委扩大会议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九连工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东源县船塘镇流石村(白竹坑)龙颈。

1948年6月,中共九连工委在河西船塘流石白竹坑召开会议。黄松坚、梁威林、严尚民及魏南金、钟俊贤、郑群、黄中强、吴毅(曾志云)、张华基、骆维强、卓扬、吴震乾等人出席会议。会议作出《目前形势与我们的方针任务》、《关于统一领导成立地委及支队怀念部的决议》、《关于土改政策的决议》、《关于主动积极打击敌人的军事斗争方针的决议》等重要决议;会议将中共九连地方工作委员会,改组成立中共九连地方委员会(简称中共九连地委);会议同时决定,将九连地区武装部队统一整编,成立广东人民解放军粤赣边支队。

河西白竹坑会议是九连地区恢复武装斗争以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这次会议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斗争任务,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斗争方针和策略,为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指明了正确方向。它是九连地区人民游击战争发展的转折点,它为全面扭转九连地区的战局以及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从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和组织上奠定了基础。

该屋是中共地下党员王可欣的家,于1947年建成,属二进(上下七)屋,坐东向西。1948年6月中共九连工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同年农历八月十四日被国民党焚烧过。

信息来源:河源市委党史研究室

流石村:流石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

全文共 7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周贡植故居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位于九龙坡区铜罐驿镇陡石塔村一社周家大湾。该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呈三合院布局。现存正房及左右两边厢房,屋前是一院坝,建筑面积412平方米。现该故居目前正在开展布展设计工作,尚未对外开放。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是中共四川省委成立地,是中共四川省委领导机关早期革命活动的重要遗址。

重庆“三三一惨案”中,杨闇公、冉均等中共重庆地委负责人牺牲,--笼罩重庆,幸存革命骨干大多转移。1927年7月,中共中央派傅烈、周贡植、钟梦侠、刘披云、牛大鸣由武汉入川,负责清理和恢复四川党的组织。傅烈、周贡植回到重庆,于8月12日在城区建立了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傅烈任书记,周贡植任组织局主任兼农运书记,又调川西特委书记刘愿庵任宣传部长,牛大鸣任秘书长,被破坏的四川党组织领导机关重新恢复起来。9月,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在周贡植故居召开,讨论和贯彻中央八七会议精神,通过了政治工作报告、组织工作计划等文件。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新建重庆区委和江津、綦江等特支,重庆及四川30多个市县恢复和重建了党的组织,清理登记党员442名。到12月,党员发展至600多人,四川的党组织被破坏后得以恢复。

中共四川临时省委扩大会议旧址暨周贡植故居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重庆党史网

铜罐驿镇:重庆市九龙坡区铜罐驿镇地处九龙坡区西南部,属主城区,紧靠长江黄金水道,东、南与重庆江津市毗邻,西靠九龙坡区西彭镇,北与重庆市大渡口区接壤,全镇面积23.2平方公里,辖2个社区居委会、7个村委会,总人口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2万人,城镇面积2.53平方公里。一、基础设施完善 镇内有冬帽、农汤公路等6条公路,2006年按城市干道标准修建的铜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1231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位于渑池县城关镇东关海露北街二十四号院内一座普通的砖拱窑洞里,窑洞座背面南,上方北侧有一东西向道路穿过,东、西、南三侧均为民房。保存完整,处于民居院内北侧砖拱窑洞里,为砖石结构,一洞三室,中间一门,东西各开一窗,面积相当于民房三间。复原展示了当年的会议场景,现已免费对外开放。

刘少奇到渑池后,为了更好地指导豫西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12月2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会址设在渑池兵站附近一所三间相通的砖拱窑洞内。参加会议的人员有:豫西特委书记刘子久,副书记兼-部长王志杰、宣传部长郭晓棠、组织部长席国光(又名纪西)、妇女部长吴应先(又名吴平)、青年部长吴祖贻,还有新密、灵宝、洛宁、偃师等中心县委和豫西一些重点县委负责同志共30多人。参加会议的人都于前一天赶到渑池报到,当时党的活动在渑池仍是地下状态,为了保密和安全,特委要求大家吃住都在窑洞里,不许随意外出。会议由刘子久主持,刘少奇传达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他还讲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特别讲了豫西的抗战形势:指出地方党组织应随时做好准备,在地方沦陷后,立即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同时要大力发展党员,壮大党的组织,要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善于和友党、友军与地方人士交朋友。会后,刘少奇听取了豫西特委和各中心县委的工作汇报。根据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豫西斗争形势,刘少奇作了六条指示:一是积极组织武装力量,准备日寇侵占豫西时,开展游击战争;二是大力发展党的力量,自上而下建立各县的党组织;三是注意在农民中发展党员;四是根据中央指示,将中共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将各中心县委改为地委;五是要开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培养训练一批骨干力量;六是要向抗日根据地输送大批进步知识青年。

最后,刘少奇主持召开会议,改组调整了党组织,决定将豫西特委改为豫西省委(河南省委的前身),将下属的五个中心县委改为五个地委。任命刘子久为中共豫西省委书记,王志杰为副书记,兼-部长,刘向三任军事部长,席国光任组织部长,吴祖贻任青年部长,吴应先任妇女部长,王吉仁任秘书长。其中洛宁地委领导洛宁、渑池、宜阳、新安四县党的工作,地委书记韩达生,组织部长曲乃生,-部长贺崇升。为了保密决定用仁、义、礼、智、信五个字作为偃师、洛宁、灵宝、密县、临汝五个地委的秘密代号,以便联络工作。这次会议历时7天,于1938年12月26日0结束。渑池会议的召开,对豫西地区的抗战工作、党组织的发展,建立扩大抗日根据地,培养党的地方干部,以及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都起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1963年6月2日,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旧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省旅游局列为“红色之旅——党性修养游”精品旅游线路,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办评为“三门峡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年代为1937年,位于全南县社迳乡炉迳村白石下小组。

2018年12月4日,炉迳三南县委扩大会议旧址被公布全南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旧址东南面正门滴水向外延伸2米;西南面以滴水为界,南角门楼三面以门楼三面滴水为界;西北面滴水向外延伸2米;东北面上厅和天井以上厅滴水为界向外延伸2米,下厅以滴水为界。

建设控制地带:旧址东南、西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3米;西南面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米,南角门楼与保护范围重叠;西北面与保护范围重叠,建设控制高度7米。

炉迳村:炉迳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286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桂东境内,主体包括唐家大屋和城隍庙两部分。唐家大屋始建于清朝末年,城隍庙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928年8月,红军从井冈山分兵进军湘南,遭遇失败。在革命遭受严重挫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率部来桂东迎还红军大队。8月23日,两支部队会合后,在唐家大屋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八月失败”的经验教训,决议重返井冈山,从而挽救了红军主力,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巩固。期间,毛泽东曾在此城隍庙戏台上发表了重要演说,宣传革命真理。

2019年10月7日,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治部旧址松荫堂

全文共 84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红四军前委机关政治部旧址松荫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松荫堂,又名永东楼,位于古田镇八甲村,始建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属砖木结构。属围垅式建筑,二层二进五厅七开间土木楼房,建筑面积850平方米,占地面积1235平方米。房屋布局为一正两横,正楼分正门、前厅、天井、大厅、厢房和后厅,两横是两侧护厝。大厅为叠高平房、后厅为二层楼房。整座建筑融合了南方建筑和客家建筑的特色,飞檐翘角,雕梁画栋。

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强行租用松荫堂为礼拜堂。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到达古田后,外国传教士都先后离去。12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进驻古田,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安扎在松荫堂。毛泽东、陈毅以及前委机关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积极为即将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

1929年12月中旬,红四军进驻古田后把前委和政治部安扎在这里。毛泽东、陈毅以及前委和政治部的工作人员也曾居住在这里,积极为即将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作准备。前委书记毛泽东在此起草完成了两万余言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草案》,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筹备召开古田会议,毛泽东忙得不亦乐乎。白天,参加各种座谈会、调查会;晚上,整理笔记材料,起草决议草案。冬天的古田山区寒气袭人、酷冷难当,每当夜幕降临,贺子珍就在她和毛泽东居住的卧室里,用废弃的直径近一米的饭锅生起一盆炭火。这一锅热腾腾的炭火和着一盏如豆的煤油灯,伴着毛泽东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为古田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共华南分局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华南分局扩大会议暨叶剑英住地旧址建于建国前期,是典型的苏式建筑,砖木结构,坐西朝东,占地面积1143平方米,建筑面积335.9平方米。该旧址由于年久未修,房屋早已陈旧不堪。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2004年,该旧址被列为赣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被列为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7月至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沙、赣州、福建等地后,形成对广东的半包围攻势。国民党军队溃退到华南、西南一带,企图负隅顽抗。为了解放全中国,彻底消灭国民党残余主力,同年9月,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来到这里,和参加解放广东的军队、地方负责同志、粤赣湘边区游击队领导一道,召开历时20天的对粤作战会议和华南分局三次扩大会议,解决了军事行动、战役计划、支前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为解放广东、解放华南奠定了基础。如今,那些浴血奋战的革命战士虽已不在,旧址上的房屋围墙也早已斑驳,但峥嵘岁月里留下的历史往事却历历在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旧址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旧址为寻乌县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大队以上干部会议旧址位于寻乌县城西南的马蹄岗,始建于1917年,原为耶稣教教堂。1930年5月,毛泽东在进行寻乌调查的同时,在教堂大厅内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大队(排)以上干部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古田会议决议,针对军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把军队教育管理方法归纳成七条原则,并深刻阐述了人民军队官兵之间的新型关系,使红四军沿着古田会议决议的精神快步向新型的人民军队迈进,在我军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旧址为土木结构二层楼房,座西朝东,底层墙为鹅卵石三合土砌成,楼层为土墙,屋顶为二倒水青面瓦顶,东西长23.85米,南北宽18.56米,顶高8.02米。底层中央为走廊,两侧各排列7个房间,楼上东端为正门,并有耳房两间,正中为教堂大厅,正门口有石砌台阶直接从楼下进入教堂大厅。

1986年4月6日被寻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为旧址四周向外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四周向外延伸2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红一方面军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红一方面军广昌战斗指挥部旧址:

位于广昌县旴江镇西南3公里的乌石岗。东、北二面俯瞰县城和旴江,东、西二面是悬崖,高233.4米。“乌石春云”为古时广昌十景之一。第二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两场战斗在此指挥打响。1931年5月27日,红一方面军在此召开总前委会议,部署攻打广昌的战斗。经过激战,红军收复广昌县城。1934年4月中下旬,第五次反“围剿”广昌大会战期间,红一方面军阵地指挥部在此指挥,进行了一场阵地阻击战,阻击国民党军南进。由于李德、博古仍坚持错误的军事指挥战术,结果红军损失惨重,广昌城失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位于黄河故道旁羊寨镇单家港,是黄河故道桃花源生态经济区内著名的红色景点。这是一栋座西面东、背倚黄河大堤的五间砖瓦平房,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使这座老屋显得尤为苍老。大门左侧的墙上镶着一块紫红色大理石标牌:“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这是盐城市和江苏省的文物保护单位,市人民政府1990年7月7日立牌。房屋宽6米,长16米,原是单港小学教室。右边是一条狭窄的排水渠,左边是一块空地,门前是一个约占地2亩的长方形水塘。一泓清波与蓝天相映,给这座老屋增添了幽静的气氛。

1941年11月至1942年3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就设在单家港。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刘少奇住在极乐庵旁的徐锦和家四合院内座东朝西的两间屋里,华中局组织部长曾山住在港北孙同骏的岳父家,他的一个五岁孩子阿鸾,由孙同骏的岳母带着。

1942年1月20日,刘少奇在单家港小学主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华中局委员有陈毅、饶漱石、曾山等同志。会议正式代表和参加会议的有华中各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新四军军部、各师和独立旅负责人计55人。鄂豫边区、巢无地区等五师、七师因交通阻隔未能出席。据老人回忆:当时参加会议的干部,分散住在老百姓家,单港95%的农户都住了人。三师师长黄克诚戴着黑眼镜,住在单如安家。曹荻秋是骑马来的。二师师长罗炳辉是从安徽来的,身体魁梧,是员老将,来时带了一个警卫连,住在港北(今果园村的黄河堆上),警卫员每天送他到会场,天天经过孙国骏家门前。四师师长彭雪枫也来了。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当时会场戒备森严,警卫人员很多,学校的四个墙角有四名警卫员站岗。学校后面的南北大路禁止通行,会场的窗子用蓝洋布遮起来,五间房屋都打通,坐满了人。军部有一个电话班,住在孙宝轩家,负责同外地联系。会议期间开设两个厨房。孙国骏家原有十几口人,有四口锅,就被借用作大厨房,所烧饭菜供应会场外的警卫人员;孙月栋家作小厨房,饭菜供应会议人员。每到开饭时间,由警卫员到厨房打饭菜,用捧盘送到会场。

这次华中局扩大会议从1月20日开幕,3月5日结束。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华中局作了《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的主题报告。陈毅作了《论军事建设》的报告,饶漱石作了《党与群众工作》的报告,曾山作了《关于政权建设问题》的报告,黄克诚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有关方面负责人还分别作了关于日伪军工作、财经工作、文教工作的发言。代表们对上述报告进行了认真的讨论,总结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作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会议期间,新安旅行团为大会演出了舞剧《反法西斯进行曲》与话剧《帮助咱们游击队》等精彩节目。

3月5日大会闭幕,刘少奇同志为大会作了总结。最后,大会通过决议,完全同意刘少奇同志的报告,并将这一报告传达到各级党委和军队,作为今后的奋斗目标与行动路线。

陈毅同志在大会结束前宣布了中央调少奇同志回延安的通知。少奇同志临行前一天晚上,特地请单家港干部与各农户户主吃了一顿晚饭,表达他对住地干群的谢意。离别那天,华中局与新四军领导人、三师师部驻地干部、群众都到黄河大堤上送行。

少奇同志在单家港召开的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对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夺取华中抗日斗争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少奇同志为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所作出的贡献与日月同辉,永垂青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红四军前委旧址赖家祠

全文共 485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前委旧址家祠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前委旧址赖家祠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凤城街道九一中路110号,年代为1929年。

简介:建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通面阔13米,总进深21米,占地面积约350平方米,单进廊院式。分前后两厅,两侧为厢房,后厅高两层,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1929年5月25日至27日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时在此设前委指挥部,红四军党代表毛泽东同志居住于此。25日晚,毛泽东在此主持召开红四军前委和中共永定区委的联席会议,并成立永定区革命委员会。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2018年,红四军前委旧址赖家祠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凤城街道:凤城镇位于县境中部,系县政府驻地,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与西溪乡接壤,西北与金砂乡交界,东、南、西均与城郊乡相连,面积31.6平方公里。镇政府设于南门沿河路。2000年,全镇有12个居委会,159个居民小组,10613户38807人。辖区内有2所中学(永定一中、永定二中)、2所职业中专(侨荣、卫校)、5所小学、2所公办幼儿园,还有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

全文共 6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路沟路3号。

1947年1月12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作出《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随后,全省各地区纷纷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同年8月28日,区党委总结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并作出《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

1947年11月到1948年1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英林镇埔顶寮村洪祖正故居召开干部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刘少奇在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黄国璋在会上传达省委“八二八”指示精神,许集美、朱义斌、郑种植分别总结泉州中心县委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隐蔽根据地”、“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和经验。会上对工作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和具体分工,同时决定把中共沿海区委划归闽中地委直接领导,并改称为中共运伙区委,由闽中地委委员祝增华负责。

洪祖正故居是一座砖石结构、五间张二护厝的闽南民居建筑。面宽18.11米,进深12.5米,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

信息来源:惠安县委党史研究室

英林镇:英林镇位于晋江市南部沿海,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4.4万。英林的优越地理位置,拥有独特的侨乡优势,目前已发展成为璀灿的“闽南服装名镇”。服装纺织业和矿产业是英林经济的两大支柱产业。全镇现有服装加工、纺织化纤以及其他服装产业相关企业1100多家,成为晋江市乃至全省的主要服装加工基地和原辅料集散地。全镇形成了西装、西裤、T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红四军军事会议旧址

全文共 233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大余县老城学前街天主教堂。1929年1月23日,从井冈山突围前来赣南游击的红四军3600余人攻占大余县城,前委机关设在天主教堂内。当天上午,红四军前委在老城余西街北内路吕屋,召开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前委书记毛泽东作了重要讲话。

下午,毛泽东、朱德在中山桥下的河坝里召开了军民大会,向贫苦群众散发了红四军布告及打土豪的财物。在红军的宣传鼓动下,西华山矿区有数十名青年矿工参加了红军。

当晚,红四军前委在老城天主教堂召开了全军连以上干部参加的军事会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共五岭地委扩大会议旧址

全文共 456 字

+ 加入清单

中共五岭地委扩大会议旧址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共五岭地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该市邓坊镇上湖村。该村下辖的杨屋、西坑、小东坑、里和田、安湖、私公地等自然村,属于南雄市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游击区,“中共五岭地委扩大会议”旧址为当时游击战争的临时指挥部。为贯彻南雄市委“打苏区牌,走生态路”的部署,进一步挖掘该市红色旅游文化,该市争取资金近20万元修复“中共五岭地委扩大会议”旧址,加强对革命旧址的挖掘、抢救、修复和保护工作。为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弘扬苏区精神,该市将“中共五岭地委扩大会议”旧址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上湖村:上湖村是革命老区和边远落后山区,地处南雄市邓坊镇东北部,距南雄市区40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约14公里,最高海拔850米。辖区面积15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1万亩,其中用材林14500亩,毛竹林4500亩,油茶林320亩,果树经济林2200亩;耕地面积1365亩,水稻面积920亩,经济作物445亩。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225户,总人口938人。建立党小组3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红四军会议旧址协和店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红四军会议旧址协和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军会议旧址协和店位于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年代为1929年。

简介:原为客店,建于清末,坐西向东,二层木结构,占地220平方米,与七字形老街连为一体。1929年3月12日,红四军首次入闽到达四都,当晚,毛泽东住于此,并在此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团以上干部会议,讨论进军闽西后的行动方向。

2018年,红四军会议旧址协和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

红都村:红都隶属长汀县四都镇,距集镇所在地1公里,位居梅溪河两岸。东毗濯田镇水头村,南邻羊古岭村,西依同仁田塅与同仁村一目之遥,北以同仁塅为界与渔溪村相望; 海拔高度360米,连接汀红公路交通便利,区域面积6.33平方公里,,林地9966亩,非林地面积2211亩,耕地面积1171亩,现有人口1064人、236户,辖7个村民小组。【村风村貌】红都村是县精神文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