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生物试卷及答案(推荐20篇)

教师节是一个比较表达自己对于尊师的谢意,老师其实是一个非常的神圣的节日,一直都默默辛勤的教书育人。你知道生物试卷及答案吗?以下是问学吧小编整理的生物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浏览

218

文章

1000

生物入侵者和外来物种的区别

全文共 520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没有直接、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分布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物种都叫作外来物种。

外来物种的“外来”是以生态系统来定义的。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为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而死亡。当外来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这是外来物种就变成了生物入侵者。因此,一般说来,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今天小编对生物入侵者和外来物种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好氧生物处理的产物

全文共 689 字

+ 加入清单

废水生物厌氧处理技术以能耗低、负荷高、剩余污泥产量少、耐冲击负荷、回收能源等诸多的优点受到业内人士的青睐。那么好氧生物处理的产物是什么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好氧生物处理对能降解有机物分解完全,所以基本是没有什么产物的。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将污水中复杂的有机物降解,并用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完成微生物本身的繁殖和运动等功能的方法。好氧生物处理由于去除率高,一般都作为最终处理。

影响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因素

①溶解氧(DO):约1~2mg/l;

②水温:是重要因素之一,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增殖速率也加快;细胞的组成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或降并超过一定限度时,会有不可逆的破坏;最适宜温度15~30°C;>40°C或

③营养物质:细胞组成中,C、H、O、N约占90~97%;其余3~10%为无机元素,主要的是P;生活污水一般不需再投加营养物质;而某些工业废水则需要,一般对于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应按BOD:N:P=100:5:1投加N和P;其它无机营养元素:K、Mg、Ca、S、Na等;微量元素:Fe、Cu、Mn、Mo、Si、硼等;

④pH值:一般好氧微生物的最适宜pH在6.5~8.5之间;pH

⑤有毒物质(抑制物质):重金属;氰化物;H2S;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酚、醇、醛等;

⑥有机负荷率:污水中的有机物本来是微生物的食物,但太多时,也会不利于微生物;

⑦氧化还原电位:好氧细菌:+300~400mV,至少要求大于+100mV;厌氧细菌:要求小于+100mV,对于严格厌氧细菌,则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种子

全文共 723 字

+ 加入清单

种子的结构

1.种子由胚和种皮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

(2)菜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等双子叶植物种子有种皮和胚子叶2片,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中

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种子子叶1片,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中

(二)种子的成分

1.种子的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无机物包括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

2.各种植物种子的基本成分都一样,但不同植物的种子中,各成分的含量比例是不同的。

(三)、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有了充足的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的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经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和利用。

(2)萌发的初期,各部分生命活动旺盛,种子不停地进行呼吸,需要较多的氧气,复杂的有机物要分解成简单的有机物以供利用。

(3)温度要适宜,若温度过低,种子吸水、种子的呼吸、有机物的转化、胚的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都会降低。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的胚要完整:干瘪的种子和被害虫咬坏胚的种子都不能萌发。

(2)没有活性的种子不能萌发。

(3)种子的休眠: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种皮坚硬,胚未发育成熟,果实中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种子的休眠是植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

3.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水胀大,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

(2)种子的胚吸收营养物质后,胚根、胚芽迅速生长发育,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逐渐消失;胚芽逐渐破土而出,发育成茎和叶。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近100年灭绝的生物 中国有哪些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每当想到这首诗的时候,总会想到那些曾经栖息在华夏打的上的野生动物,而这些动物中其中一部分也像奔流到海的河水那样,永远的消失在了华夏大地之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盘点一下我国近100年来灭绝生物

1、白鱀豚

被誉为“长江女神”、“风暴晴雨表”、“生命古化石”、“长江大熊猫”等等一系列头衔美誉的白鱀豚,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伴随着漕运、经济发达、非法捕捞等多种灾难后,于2006年宣告灭绝。

2、中国白犀牛

曾经广泛分布于中国各河流及林地,然而,清朝末年,民国初期的战乱,导致白犀牛被猎杀殆尽,1922年宣告灭绝。

3、普氏野马

曾经广泛生存于新疆,蒙古等地区,科技的进步和野外狩猎的兴起,让野生普氏野马灭绝,解放后,从德国动物园引进个别种群,然而,基因的单一性让它们不在强大。半依赖饲养生存。

4、高鼻羚羊

曾经草原上驰骋数千年的生灵,上世纪六十年代灭绝,主要是由于人类数量的暴增。和对草原养殖的规模扩大,侵占了高鼻羚羊的生存空间。

5、新疆虎

又称里海虎,1916年灭绝,伴随楼兰古国的发现,里海虎被同时发现,但也加速了它的灭绝,狩猎活动和皮毛,骨骼交易让这种仅次于孟加拉虎和西伯利亚虎的世界第三大虎灭绝了。

6、直隶猕猴

人类活动和对经济发展的无数,让这种生存于中国最北方的猕猴灭绝了。1960年后基本没有再现。

7、镰翅鸡

2000年宣告灭绝,曾经在云南边境森林中到处都是。

8、嗔池蝾螈

1970年灭绝,森林的砍伐和环境的污染,让这种对自然环境要求极高的动物灭绝了。

9、白头鹳

曾经广泛生存于长江中下游,泛洪区等地区。1950年后由于农业发展,这种笨拙鸟类逐渐消失,具体年份没有记载。正是由于它的消失。人们对朱鹮的保护开始重视。

10、海南叶猴

又称白臀叶猴,仅在海南岛生存。70年代灭绝。

11、中国豚鹿

上世纪七十年代灭绝,森林里的精灵,南方地区生存,经济发展导致生存空间压缩。

12、异龙鲤

异龙湖1951和1972年两次放水。导致异龙鲤鱼生存空间压缩,急剧减少。1981年灭绝。

13、冠麻鸭

1950年前后灭绝,农业发展和猎杀让本来不大的种群灭绝。

14、长江白鲟

2005到2010年间灭绝,上一次有记录是16年前,2020年正式宣告灭绝,在长江流域生存了1.5亿年之久,有长江活化石之称。

15、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是唯一一种因为药用需求被灭绝的动物,由于中医上长期以来认为穿山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包括阑尾炎等疾病都被广泛使用穿山甲。但实际上其是否具有药效并未确信,从理论成分上来看,穿山甲的鳞片就是角质层,与我们的指甲并无二至。

说到灭绝动物,我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都是恐龙、猛犸这些史前动物,然而,更多的动物都是在近现代灭绝的,据统计,每天有75种物种灭绝,每小时3种动物灭绝,相当于每二十分钟就有一个物种灭绝,灭绝了的动物虽然不再存在,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反思,它们的灭绝大多是人类活动导致的,可以对我们人类作为一个警醒,让我们重视环境的保护,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时间

全文共 467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次生物灭绝又称第一次物种大灭绝、奥陶纪大灭绝,是地球史上第一次的物种灭绝事件,这场灭绝事件的原因是伽马射线暴击中地球引发全球变冷。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那么第一次生物大灭绝发生时间你了解吗?

生态破坏小知识:

奥陶纪(OrdovicianPeriod,Ordovician),地质年代名称,是古生代的第二个纪,开始于距今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

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

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

提醒您:当发生物种灭绝后,一定要了解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这个问题,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做好预防,另外在日常时多学习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也非常重要。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全文共 61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物种入侵、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共享等问题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在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我国是众多缔约国之一。

为落实公约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效应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环境保护部会同20多个部门和单位编制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20年生物多样性保护总体目标、战略任务和优先行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是什么呢?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

1.为人类提供药物来源。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依靠野生动植物来源的药物治病,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有40%以上的药物以自然资源作原料;

2.提供食物来源。人类的主要食用作物、家禽、家畜均源自野生祖型;

3.为人类提供各种工业原料和能源,如木材、纤维、橡胶、造纸原料、天然淀粉、油脂、蜂蜡、染料、饲料、皮革、羽毛等;

4.生物多样性为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促进重要营养元素的物质循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5.生物多样性保存了物种的遗传基因,为繁殖良种提供了遗传材料。

今天小编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什么是ao生物处理工艺

全文共 823 字

+ 加入清单

A/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那么什么是ao生物处理工艺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A/O法即为缺氧、好氧生化处理法,是国外20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发出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工艺,它不仅能去除污水中的BOD5、CODcr而且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化合物。

根据以上对生物脱氮基本流程的叙述,结合多年的焦化废水脱氮的经验,我们总结出(A/O)生物脱氮流程具有以下优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当总停留时间大于54h,经生物脱氮后的出水再经过混凝沉淀,可将COD值降至100mg/L以下,其他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该工艺是以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故不需要再另加甲醇等昂贵的碳源。尤其,在蒸氨塔设置有脱固定氨的装置后,碳氮比有所提高,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相应地降低了硝化过程需要的碱耗。

(3)缺氧反硝化过程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降解效率。如COD、BOD5和SCN-在缺氧段中去除率在67%、38%、59%,酚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2%和36%,故反硝化反应是最为经济的节能型降解过程。

(4)容积负荷高。由于硝化阶段采用了强化生化,反硝化阶段又采用了高浓度污泥的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硝化及反硝化的污泥浓度,与国外同类工艺相比,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5)缺氧/好氧工艺的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当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或污染物浓度较高时,本工艺均能维持正常运行,故操作管理也很简单。通过以上流程的比较,不难看出,生物脱氮工艺本身就是脱氮的同时,也降解酚、氰、COD等有机物。结合水量、水质特点,我们推荐采用缺氧/好氧(A/O)的生物脱氮(内循环)工艺流程,使污水处理装置不但能达到脱氮的要求,而且其它指标也达到排放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核泄漏对生物的影响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日本是亚洲的国家,它与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家隔海相望,日本核电站泄漏之后,核泄漏对生物影响都有哪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辐射污染小知识:

当你暴露于核辐射环境下,你可能会得辐射病。这种病是有症状的。几小时内你就会感到恶心呕吐,随后会出现腹泻、头痛或发烧等症状。在最初的症状过去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个短暂的无症状期,但数周后就会出现新的、更严重的症状。

在更高的辐射剂量下,这些症状可能出现的更快,也更明显。同时,核辐射会对人体内脏造成广泛的,很多时候甚至是致命的伤害。暴露在核辐射中,一半的健康成年人无法承受4戈雷的辐射剂量。

相比之下,在癌症治疗中采用的放射性疗法使用的辐射剂量约为1~7戈雷,但都是高度可控的,其作用区域被严格限制在一块很小的病灶部位上。

提醒您:辐射对环境会造成哪些污染这个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所以为了避免辐射污染环境,我们一定要多了解一些辐射污染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另外也可利用辐射检测仪来检测辐射的危害范围,然后及时做好预防,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全文共 561 字

+ 加入清单

1、天竺葵的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国生物入侵现状的特点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所有入侵成功的生物都具有以下的共性:所有的物种必须保持一定的数量;物种具有扩张的能力;物种具有一定抗干扰能力,适应性强。那么中国生物入侵现状特点是什么呢?

中国生物入侵现状的特点

1、入侵分布不均匀

中国幅员辽阔,地跨五个气候带(寒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多种生态系统并存,为外来物种的生存提供了多种适宜的生境条件。从局部来看,华南、华东和华中区气候湿热,物种丰富,多样性高,适宜外来物种的生存。华北区和东北区以及西北区气候上非冷即干,抑制了大部分生物生长。因此,我国北方以及西部地区生物入侵品种少,而我国南方,华南、华东等地区生物入侵种类比较多。尤其以低海拔地区和热带岛屿生态系统的受损程度最为严重。

2、有目的的引入多

中国的引种历史悠久,早期主要是通过民族迁移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引入的,随着改革开放,各行各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园林等等)都以各种目的引进外来物种,草种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自然植被的恢复过程中有许多是盲目引进的。

3、入侵物种类型多

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包含各个分类阶元,从病毒、细菌到低等、高等植物,从低等无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都有入侵。

4、无意带入的物种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开放的交通口岸越来越多,进出口货物逐年增加。随货物、包装无意带入我国的物种很多。

今天小编对中国生物入侵现状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如何认识外来生物入侵

全文共 566 字

+ 加入清单

外来物种引进是与生物入侵密切联系的一个概念。任何生物物种,总是先形成于某一特定地点,随后通过迁移或引入,逐渐适应迁移地或引入地的自然生存环境并逐渐扩大其生存范围,这一过程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引进。

正确的引种会增加引种地区生物的多样性,也会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如美国于20世纪初从中国引种大豆,其种植面积从6000多万亩增加到4亿多亩,美国已成为大豆的最大生产国、出口国。就中国而言,早在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返回后,中国历史便揭开了引进外来物种的一页,苜蓿、葡萄、蚕豆、胡萝卜、豌豆、石榴、核桃等物种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被引进到了中原地区,而玉米、花生、甘薯、马铃薯、芒果、槟榔、无花果、番木瓜、夹竹桃、油棕、桉树等物种也非中国原产,也是历经好几百年陆续被引入中国的重要物种。

相反,不适当的引种则会使得缺乏自然天敌的外来物种迅速繁殖,并抢夺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进而导致生态失衡及其他本地物种的减少和灭绝,严重危及一国的生态安全。此种意义上的物种引进即被称为"外来物种的入侵"。由此,这种对等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外来物种即被称为"入侵种"。

今天小编对如何认识外来生物入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mbr膜生物处理工艺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进入90年代中后期,膜生物反应器在国外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加拿大Zenon公司首先推出了超滤管式膜生物反应器,并将其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那么什么是膜生物处理呢?生物处理是指什么呢?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

在污水处理,水资源再利用领域,MBR又称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

MBR是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法的高效结合,其起源是用膜分离技术取代活性污泥法中的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这种工艺不仅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而且具有污水三级处理传统工艺不可比拟的优点:

1、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其分离效果远好于传统的沉淀池,出水水质良好,出水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实现了污水资源化。

2、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留在生物反应器内,实现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运行控制灵活稳定。

3、由于MBR将传统污水处理的曝气池与二沉池合二为一,并取代了三级处理的全部工艺设施,因此可大幅减少占地面积,节省土建投资。

4、利于硝化细菌的截留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高。通过运行方式的改变亦可有脱氨和除磷功能。

5、由于泥龄可以非常长,从而大大提高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6、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下运行,剩余污泥产量极低,由于泥龄可无限长,理论上可实现零污泥排放。

7、系统实现PLC控制,操作管理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水体污染生物性污染

全文共 355 字

+ 加入清单

当进入水体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那么水体污染生物性污染有哪些表现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表现一: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后最常见的危害是居民通过饮用、接触等途径而引起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这类疾病包括霍乱、伤寒、痢疾、肝炎等肠道传染病及血吸虫病、贾第虫病等寄生虫病以及钩端螺旋体病等。水体生物性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的排放。

表现二:在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聚集成团块,漂浮于水面影响水的感官性状。有些藻类能产生毒素如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等,而贝类能富集此类毒素,人食用了毒化的贝类后可发生中毒甚至死亡。藻类毒素一旦进入水中,一般供水净化处理和家庭煮沸不能使之全部失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鸟类的多样性

全文共 922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鸟类。

3、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鸟类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难题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鸟类多样性是学习、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典型材料,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

然而,尤其在城区,很多地方鸟类活动少,而且它们远离人群,学生难以真切、全面地观察、了解鸟类,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使之又成为难点。

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是较全面了解鸟类多样性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看录像、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参观百鸟园、组织野外观鸟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去亲近鸟、观察鸟、研究鸟,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鸟类多样性中一些问题的讨论,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示。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种数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巴西有2000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有1253种。

本节课是用更大的视角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

1。对几类生态类群鸟类代表的研究

本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百鸟园、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有条件的学校组织野外观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观察报告,以指导学生在参观中的观察活动。进行野外观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野外观鸟方法。

本节课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鸟类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注意各生态类群鸟类的喙和足的特点。课前还可以播映几种典型鸟类的录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外来生物入侵的例子

全文共 59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成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国家之一,入侵物种达到529种。其中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的达100多种。比较出名的外来生物入侵例子有水葫芦、美国白蛾以及福寿螺等。

2003年,国家环保局公布了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水葫芦就是其中之一。水葫芦过度繁殖有四大危害,没有彻底有效的根治措施。防治措施主要采取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治理等4种办法。运用最多的还是物理防治(即人工打捞)。

美国白蛾适生范围广,繁殖力特强,一头雌蛾一次可产卵800至2000粒,年平均繁殖后代3000万只,最多可达两亿只以上。最具危害的是,白蛾具有暴食性,可将成片的树林树叶横扫一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有人称之为无烟的火灾。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它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

非洲大蜗牛是杂食性动物,对自然环境危害很大,侵害对象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非洲大蜗牛同时也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所以不能用手接触,更不能吃。此外,它们爬行过的蔬菜和水果都可能残留病原,从而侵入人体。

今天小编对外来生物入侵的例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生物入侵到底有多可怕等更多的生态破坏小知识和环境污染小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能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全文共 1649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目标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知道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

3、知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4、了解人体对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利用

能力目标

在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中,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与《第四章血液循环》、《第六章呼吸》及《第八章新陈代谢》都有一定的联系。关于“吸收”建议明确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别是吸收的主器官——肠;第三、不同营养成分的吸收途径。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建议让学生自己阅读后讨论得出营养物质的三个主要作用: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教学重点: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与吸收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难点:

1、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法建议

本节内容建议授课1课时,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要注意强调概念中循环系统的含义,包含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它们是进入淋巴的。

关于营养物质的利用,由于学生不具备化学知识,所以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建议此部分内容降低难度,只让学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重点、难点分析:

1、吸收的概念

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3、营养物质的利用

教学过程设计:

;: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三节学习的内容--。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注意我们前一章学过的循环系统,包括了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两部分。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

实验:观察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

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

全文共 1285 字

+ 加入清单

悬铃木科

落叶乔木有星毛,树皮苍白大片脱。冬芽包于叶柄下,直到早春随风落。

长柄互生叶掌裂,雄雌花序不同枝。聚合坚果为球形,枝头摇曳如悬铃。

一美二英三法国,数球种类即分明。

蔷薇科

多具托叶叶互生,蔷薇花冠有萼筒。花萼5枚基联合,花瓣5数或重瓣。

花萼凹凸心皮数,四个亚科借此分。心皮1枚为桃李,心皮离生绣线梅。

心皮合生苹果梨,花托凹陷为蔷薇。

豆科

植物多为羽状叶,三处羽状或多回。花瓣5数为蝶形,不为蝶形别亚科。

雄蕊10枚9+1,子房上位单雌蕊。边缘胎座成荚果,凭借花冠分三科。

辐射对称含羞草,真假蝶形辨云实。

酢浆草科

草本常有地下茎,三出复叶如心形。辐射整齐花两性,萼片5枚覆瓦状。

花瓣同数雄蕊10,5皮5室房上位。蒴果浆果最常见,绿化栽培作草皮

牻牛儿苗科

草本通常有腺毛,单叶互生或对生。羽状深裂或掌裂,对生托叶花两性。

萼片45稍合生,花瓣同数下周位。雄蕊与之成整倍,雌蕊结合5心皮。

蒴果先端有长喙,开裂翻卷样式奇。

蒺藜科

草本常为羽状叶,刺状托叶常宿存。辐射对称花两性,萼片5枚稍合生。

花瓣同数无腺体,雄蕊与之成整倍。子房上位45室,每室胚珠2至多。

蒴果开裂常有刺,因而得名作蒺藜。

芸香科

木本植物常有刺,单身复叶或复叶。叶片常有透明点,内有油质味独特。

花冠辐射相对称,花瓣离生雄蕊多。子房上位有花盘,柑果蓇葖或蒴果。

苦木科

木本树皮有苦味,羽叶互生罕对生。花序总状圆锥状,或为聚伞顶腋生。

辐射对称花单性,萼片通常3-5。覆瓦排列或镊合,花瓣同数可缺如。

果实浆果核果状,或为翅果不开裂。

楝科

羽状复叶为木本,互生全缘无托叶。叶基多少有偏斜,各型花序腋顶生。

杯状萼小45裂,偶尔离生覆瓦状。花瓣同数稍合生,花药连成雄蕊管。

无柄花药内向着,子房上位胚珠多。

远志科

草本全缘叶互生,偶尔对生或缺如。两侧对称花完全,具有苞片小苞片。

萼片5枚不等长,花瓣如同蝶形花。龙骨花瓣仅一枚,其它狭小如鳞片。

雄蕊8枚丝连鞘,子房上位鞘中包。

大戟科

植物通常具乳汁,花序杯状聚伞形。单叶互生花单性,同株着生亦不同。

花序外围具总苞,雄蕊数目随种异。子房上位3心皮,中轴胎座为蒴果。

秋海棠科

单叶互生茎有节,叶不对称基歪斜。托叶2枚常脱落,雌雄同株单性花。

雄花花被2-5,雄蕊多数稍合生。

雌花花被同样多,子房下位中轴座。柱头常常稍扭曲,果为蒴果或浆果。

仙人掌科

多年草本茎肉质,叶片退化变为刺。花冠辐射或两侧,花萼花冠数目多。

雄蕊多数生花喉,子房上位胚珠多。花柱合生柱头裂,肉质浆果不常见。

本生沙漠干旱区,本地栽培为观赏。

黄杨科

常绿木本无乳汁,不具托叶近革质。单叶对生对互生,全缘或者有锯齿。

花不完全且绿色,萼片花瓣常缺失。雄花雄蕊4-6,雌花3室房上位。

漆树科

木本树皮含树脂,复叶互生无托叶。两性单性或杂性,花小整齐性别奇。

萼片离生3-5,花瓣同数偶尔无。雄蕊与之成整倍,雌蕊1室房上位。

果实多为核果状,种子肉质无胚乳。

苦木科

木本树皮有苦味,羽叶互生罕对生。花序总状圆锥状,或为聚伞顶腋生。

辐射对称花单性,萼片通常3-5。覆瓦排列或镊合,花瓣同数可缺如。

果实浆果核果状,或为翅果不开裂。

编辑推荐:生物知识点记忆口诀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积累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的富集作用

生物的富集作用: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砦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通过食物链在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威胁人类自身。如图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即:A微小的水生生物→B剑鱼蚤→C蜻蜓的幼虫→D小鱼→E大鱼。图中的黑色小点表不排入水中的某有毒物质。在此食物链中,大鱼位于最高营养级,它体内的有毒物质最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基因在亲自代间的传递

全文共 274 字

+ 加入清单

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

(1)受精过程与染色体变化

在受精过程中,精子(染色体数目为N)进入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N),精子和卵细胞相融合,形成了受精卵(染色体数目为N+N=2N)。可见,受精卵的染色体又恢复了原来的数目,受精卵中既含有精子(父方)的一组染色体,又含有卵细胞(母方)的一组染色体,如图所示。

(2)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

生殖过程中的基因传递假设父方和母方的体细胞只有一对染色体,在每对染色体上用A或a表示成对的基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如图所示。因此说,基因是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给子代的。人类的遗传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土壤生物污染的定义

全文共 741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越来越广泛深刻的影响,土壤污染已成为危及生态系统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土壤生物污染的定义吧。

土壤生物污染是指病原体和带病等有害生物种群从外界侵入土壤,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引起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有害生物种群来源是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施肥、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和工业废水(作农田灌溉或作为底泥施肥),以及病畜尸体处理不当等。通过上述主要途径把含有大量传染性细菌、病毒、虫卵带入土壤,引起植物体各种细菌性病原体病害,进而引起人体患有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的疾病,威胁人类生存。

生物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伴随有累积、吸附和繁殖等行为的产生。尽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大部分污染物仍旧残留于土壤中,但亦有相当一部分可随地表径流而进入附近水域,引起地表水水体污染;亦可随灌溉、淋洗和渗滤进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此外,土壤中积累的污染物可转移至植物或其他生物体内,从而引起食物链污染。

生物污染物进入土壤后,不仅对污染物本身的繁殖与活动可进行监测或检测,同时被侵袭的土壤一植物生态系统亦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反应,亦需要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

目前对病毒的类型检定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土壤生物污染的综合检测尚未达到一个标准化的水平。例如,如能建立菜地土壤中黄瓜枯萎病、棉花黄萎病等病原菌的标准快速检测方法与步骤,则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对相应土传病害的发展规模或破坏程度提供一份比较准确的预警资料,从而实施经济有效的干预和应对措施。因此,需要构建与完善高通量病原微生物速测技术。对于已经污染的土壤,则应研究高效安全的土壤生物污染修复的成套技术体系,建立高效修复剂的安全使用和环境安全性评价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生物知识点:动物的生活环境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1.水生动物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3.变温动物和恒温的区别:

哺乳类和鸟类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4.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

(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

6.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在生态平衡中心重要作用

(2)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7.骨胳肌的结构和特性:

结构:肌腱: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

特性:肌肉无论受到哪种刺激(包括由神经传来的兴奋)都会发生收缩,停止刺激,肌肉舒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