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3741

文章

1000

海啸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全文共 425 字

+ 加入清单

海啸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对其沿海地区造成的伤害可想而知,所以说需要做好防范海啸措施,那么海啸给人类带来危害有哪些?给大家讲解一下。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关于宇宙的诗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写一首关于战胜宇宙的诗,把整个黑洞干败,有趣的超想像。且看、

穿越黑洞,带太阳出发,让所有的光,与我同烧。燃烧着青春的梦想,找回记忆的通道,走进太阳,住在它的心脏,感受着它的热情,汲取着战胜宇宙力量。

让整个黑洞不在神傲,救出所有、被囚的正义,撕裂开、寂寞的囚牢,炽热冰冷的孤独,摧毁宇宙夜、组建的精心,掏空它的黑暗,俘虏冷酷无情、量暗能,抓住惊慌失措四处撞击、质反物,揪出该死的宇宙,废掉早已习惯、喝干血的时间,惩治背叛的记忆。

彻底干净明亮整个星空,解放整个星星,带上月光宝盒,找回拯救所有,都曾被盗走的青春 ,什么修炼神仙鬼话连篇,什么亚当夏娃诺亚方舟,竟然无辜一条蛇,引诱伊甸园苹果,交还给维纳斯的断臂,救活了圆明园,让所有的星球狂欢住满,所有的距离不在遥远。

梦里走来,重拾起明天,永不再不来,打开想像,尘封已久禁锢,不在有夜、到处飞扬着彩虹,碧空如洗炫丽多姿中,涂满诗情画意,翩翩起舞款款深情,一派冉冉升起。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人类粪便可以发酵沼气吗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沼气,顾名思义是沼泽湿地里的气体。人们经常看到,在沼泽地、污水沟或粪池里,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我们划着火柴,可把它点燃,这就是自然界天然发生的沼气。从科学定义角度看,沼气是各种有机物质,在隔绝空气(还原条件),并在适宜的温度、PH值下,经过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产生的一种可燃烧气体。沼气属于二次能源,并且是可再生能源。那么人类粪便可以发酵沼气吗?

人类粪便可以发酵沼气。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下。

制备沼气发酵接种物,农村沼气发酵接种物一般采用老沼气池的发酵液添加一定数量的人畜粪便。比如,要制备500公斤发酵接种物,一般添加200公斤的沼气发酵液和300公斤的人畜粪便混合,堆沤在不渗水的坑里并用塑料薄膜密闭封口,1周后即可作为接种物。如果没有沼气发酵液,可以用农村较为肥沃的阴沟污泥250公斤,添加250公斤人畜粪便堆沤1周左右即可;如果没有污泥,可直接用人畜粪便500公斤进行密闭堆沤,10天后便可作沼气发酵接种物。

不过人粪,禽粪不适宜作为沼气池的启动原料!沼气发酵微生物主要从发酵原料中吸取碳(为沼气微生物提供能量)和氮(构成细胞)两大营养元素,以及氢、硫、磷等其他营养元素。沼气发酵最适宜的碳氮比为20∶1~30∶1。如原料中碳元素过多,氮元素被微生物利用后,剩下过多的碳元素,会造成有机酸的大量积累,不利于沼气池的顺利启动。

在农村常用的沼气发酵原料中,牛粪的碳氮比为25∶1,马粪的碳氮比为24∶1,羊粪的碳氮比为29∶1。从营养角度看,是比较适宜的启动原料。因此,农村户用沼气池启动时,最好多收集并使用牛粪、马粪和羊粪。

人类粪便可以发酵沼气,具体办法上面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所以说要多关注,多了解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对其人畜固体废弃物该如何处理等要多加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转基因食品是否对人类有影响

全文共 641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不同,在开发利用转基因食品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转基因食品是否人类影响呢?下面和小编了解下吧。

我们先看看什么是转基因食品?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所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获得更符合人类需。

食用安全性,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抗营养因、毒性和致敏性等。目前普遍公认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的原则是经合组织(OECD)1993年提出的“实质等同性”(Substantialequivalence)原则。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中的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的营养拮抗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对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两者之间无差异,则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羊乳汁中含有的人类凝血因子经鉴定和其它方法生产的是同一种物质,那么就可以放心地使用了。若转基因产品与传统产品不存在等同性,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这主要考虑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要求对所转入基因认真研究确认对人畜无毒,不形成过敏源。

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在管理上持谨慎态度,在研究上则予以支持。但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在转基因食品方面仍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政府各有关部门。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生活,更多食品安全小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失重”给人类带来的福音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流传着嫦娥奔月的传说,说她偷吃了灵药以后,顿觉身体轻飘飘的,不由自主地升入了月宫。这则神话无意中接触到了在我们今天看来是失重的问题。失重顾名思义,就是物体失去了重量所造成的一种现象。

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那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在那里物体对它的支持物完全失去了压力,可以静止停留在任何位置上,把茶杯倒过来,水也不往外流;握茶杯的手即使松开了,杯子也不会掉下来;鹅毛可以沉入水底,铅球能浮出水面,水银和水可以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人可以如同神话中的孙悟空一样,不费吹灰之力推倒一座大山,一个跟头能翻越十万八千里;要想睡觉也不用床板和枕头,可以站着睡、躺着睡,甚至可以悬浮着睡,反正一样舒服  那么物体在什么状态下才会失去重量呢?一是当地球失去了对它的引力,二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物体无阻挡地自由下落时,都会出现失重状态。拿一般人所熟悉的电梯来说,当电梯静止时,人对电梯的地板产生压力,这就是人的重量;如果悬吊电梯的缆绳突然中断了,电梯和人以同样的速度自由下落,电梯不再阻挡人,人对电梯就不再有压力。此时电梯里如果有一个磅秤,人站在磅砰上,就会发现磅秤的指针是零。这表明此时电梯里的人没有重量,电梯里成了失重世界。

科学家们发现,利用失重现象,可以在宇宙空间生产、制造出许多优异的材料和产品。因为失重世界里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地球上模拟不了的。由于没有轻重之分,不同成分的液体混合在一起,不会发生分层现象,也不会产生冷热对流的作用。这样冷却后的物体,其结构非常均匀、细密。利用

这一特点,可以冶炼出内部没有丝毫缺陷的合金与复合材料。如果向液态金属里充气,能够得到像木材一样轻、比钢铁还要坚硬的泡沫金属;而泡沫金属在宇航事业和现代建设业上,大有用场。在失重条件下,液态金属可以像水银那样自然而然地形成圆球,所以制造出来的滚珠都是滚圆的,人们可以获得理想的滚珠轴承。在失重世界内,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都能够自由地悬浮在空中。这样,冶炼金属时就不需要用容器盛放要冶炼的材料,而使材料悬浮在空中就可以了。这样一来,一是使冶炼不受容器耐温能力的限制,可以冶炼任何难熔的金属,二是不受化学成分的影响,可以冶炼出纯度高,表面又很完整的材料。利用失重环境,还可以冶炼出细得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的金属丝,薄得几乎透明的金属膜。在宇航站上生产的蓝宝石“针”,每平方厘米可承受 2 吨重的压力,其强度比地球上的同类物质高出 10 倍!随着宇宙事业的发展,利用失重世界将会给人类带来更多的福音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人类的器官能够被克隆吗

全文共 787 字

+ 加入清单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器官移殖日趋广泛,但器官移殖会随着许多难题。当病人得到 别人的器官时,其人体免疫系统会判断脏东西进到身体,因而必须用药品来抑制排异,才可以让新器官和身体结合。大部分移殖器官都来源于意外事件中丧失性命的身体,因为每一年合适移殖的器官太少,很多人等待新器官的全过程中去世。因而,科学家刚开始找寻新的“身体零配件”,例如从动物的身上获得。猪的内脏器官和人的内脏十分贴近,他们尺寸同样,作用相近。但人类人体免疫系统会闪电般地鉴别出非人类的器官,而如今都还没一切药品能让身体把猪腰作为人类心血管看待。科学研究工作中在持续再次,依靠基因技术,科学家已更改了猪的几类遗传信息,使他们的心血管和人类心血管更为贴近。科学家期待能在猪的身上培养出来和人类相近的器官,用以器官移殖。

但动物守护者觉得,人类沒有支配权更改动物的遗传信息,并将他们作为器官捐赠人。但是有一点很令人难以相信:大家可以以便吃荤而宰猪,为何却不可以以便解救患者而宰猪?也是有科学家担忧这类治疗方式会产生新的病症,让猪得病的发病体将会伴随着移殖的器官进到身体,造成人得病。许多摧残人类的病症,例如发烧感冒,便是来源于家禽的。非洲地区的土著居民在十六世纪遭到的很多病症全是由白人产生的,印第安人原本不喂养一切牲畜,因此她们和西方人不一样,不适合动物的病症。假如可以取得成功克隆出身体器官,或许大家就不容易为这个问题困惑了。

根据克隆技术性能拷贝出身心健康的器官,例如,可用心肌梗塞病人的一个体细胞克隆出一个新的心血管,随后移殖到病人身体。病人不用根据药品来防止排异,由于克隆出的心血管常用的原料就来源于他自己。一些科学家乃至构想先克隆出沒有手臂、大腿根部或是头的身体,随后让需要的器官在克隆出的身体内生长发育。这类念头令人无法接纳,大家只有期待某一天科学家们可以立即培养出来器官,而无需事前拷贝全部身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银河系是整个宇宙吗?

全文共 1671 字

+ 加入清单

赫歇耳曾经证明很多恒星组成了一个透镜形状的银河系,而且推测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银河系的直径是 10 万光年,当中有约 20 亿颗恒星,人们都认为银河系这么大的尺寸一定代表了整个宇宙的尺寸。在 1910 年以前还没有一个天文学家认为宇宙中的一部分会有这么大。

整个宇宙并不只有银河系。在麦哲伦云中李维特发现了“造父变星”的变化,并找到了一个可以用来证明银河系的真正大小和展现整个银河系的标准。从麦哲伦云的“造父变星”的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大麦哲伦云离我们有 16 万光年的距离,小麦哲伦云离我们有 20 万光年的距离。当然麦哲伦云可以被看作是银河系的卫星,就像月亮是地球的卫星,行星是太阳的卫星。换句话说,我们可以把麦哲伦云看作是银河系外的边缘部分。

在银河系外还有其他物质吗?

有一个关于仙女座的猜测还没有被证实(在前面讲有关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说时提到过)。仙女座星云看起来是一个模糊的星星,它是肉眼能看到的可见星云中的第四大星云。德国天文学家西蒙·马瑞斯在 1612 年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了仙女座,马歇尔把它列入到不是彗星的模糊星云的表中,它在名单上列第 31 位,所以仙女座有时也叫 M31。

虽然仙女座星云看起来像一团旋涡气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是一个恒星和行星系统,但拉普拉斯利用仙女座星云的灵感推算出了他的星云假说。伊曼内尔·肯特在 1755 年继续研究了这一假设并产生了一个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像仙女座这样的物体是遥远的恒星体系,并把它们叫作宇宙岛。事实正像他所想的那样,他是正确的,但他的想法却被忽略掉了。

仙女座星云看上去是旋涡状的,在 1845 年和 1850 年之间,洛德·罗斯(命名白蟹座的人)观察了十多个同样旋涡状的其他星云。事实上,有些星云看起来像风车或旋涡。在莫森表上有一种 M51 星,它的表面有明显的旋涡,所以被叫做旋涡星云。

这些旋涡状的星云又叫螺旋星云。仙女座就是其中之一,但由于它太远以至于看不清螺旋状的特征。在 1900 年以前可以看见 1.3 万种螺旋星云,它们是否全都是银河系中代表行星系统形成过程的物体是值得争论的(后来发现银河系本身就有螺旋结构,但这在 1900 年时还不知道)。

在此以前,人们就一直在研究天体光谱,在 1864 年威廉·哈金斯得到了猎户座的光谱,为暗色背景下的亮条纹,这正是我们希望从热气中得到的。

另外,在 1899 年首次得到的仙女座星云光谱正是我们想要从恒星中获取的光谱。也许仙女座是一团恒星,可它要比银河和麦哲伦云远很多,所以很难分辨出它上面有没有恒星?如果有,那么它一定是离我们星系很远的螺旋状星云,所以说宇宙比我们的银河系大得多。

怎么解释这些问题呢?如果仙女座上的恒星太远以至于无法看见(假设它由恒星组成),那么比普通恒星亮的星星是什么呢?是新星吗?

事实上,1885 年,新星出现在仙女座中,它被叫做仙女座 S。它非常亮,我们用肉眼就可以看见,但是这并没有表明它真的就是仙女座的一部分,或许它只是在仙女座星云方向上形成的一颗新星,在仙女座前面发光,而与仙女座没有任何关系。

美国天文学家赫伯·窦斯特·科蒂斯进行了有关新星研究所需的工作,通过仔细研究,他在仙女座星云中找到了大量新星的小火花。这里有这么多的新星以至于有理由相信,新星几乎不可能出现在与星云不同方向的地方,天空中没有其他同样大小的区域在短时间内会产生这么多的新星,所以看起来在仙女座上的新星确实就在仙女座星云上。

另外,大多数仙女座上的新星微弱得几乎看不见,它们比那些确实是在银河系上的新星要弱。仙女座新星看起来很微弱,所以它可能离我们很远,在我们的银河系外(那么为什么仙女座 S 这么亮呢?科学家指出它不是一颗普通的新星,而是一颗超新星)。

科蒂斯在 1918 年发表的这一观点震动了天文学领域,但这个观点没有人相信。在 1920 年,科蒂斯和夏普列(确定银河系大小的人)就星云是否属于银河系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夏普列坚决反对科蒂斯的观点。这次争辩没有结果,但是随着时间地流逝,事实变得越来越明显——科蒂斯是完全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宇宙的白洞

全文共 776 字

+ 加入清单

宇宙的白洞

20 世纪 60 年代, 当黑洞的热潮还末退去之时, 有人又提出白洞的预言, 于是又多了一个关于白洞的谜。

黑洞是一个无底洞, 不管什么物质一旦掉进去都别想再出来,只进不出。白洞恰恰相反, 它允许内部的超高密物质离开它的边

界 , 进入广阔的太空, 却不允许任何物质进入它的边界之内, 是只出不进。白洞像个无究无尽的源泉, 不断向外界喷射物质, 即向外界发出辐射, 抛出最终能够构成气体和恒星的物质。

白洞的提出是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产物, 例如, 60 年代人们发现的类星体体积特别小, 但亮度却特别高, 人们猜测其中可能就存在白洞。

白洞源原不断往外喷发的物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 有人认为, 它来自黑洞。甚至有人提出一种假设, 即白洞与黑洞是相通的, 二者之间有一条通道, 正是这条通道把黑洞吸积的物质运到白洞喷发出去。进入黑洞的物质没有完全被黑洞消化, 而是以“热辐射”的方式稳定地向外发射粒子, 即“自发蒸发”。英国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认为, 黑洞具有一定的温度, 其数值与黑洞的质量成反比。自发蒸发使黑洞质量减少, 温度升高, 又反过来促使自发蒸发加剧。由于这样地正反促进, 使黑洞的蒸发越来越强烈, 最后便以反收缩方式猛烈爆发, 形成了不断向外喷射物质的白洞。黑洞把宇宙中的物质吞食, 白洞又把物质还给宇宙, 这是一个多么和谐、平衡的宇宙啊 !

前苏联科学家诺维柯夫把白洞的形成同宇宙爆炸的理论联系起来, 提出了“核延迟”理论。他认为, 宇宙在大爆炸的最初时刻,

由于爆发不均匀, 有些超高密度物质并没有立刻膨胀, 而是过了一

段时间才发生爆炸, 成为新的局部膨胀的核心, 这就是白洞, 有的

· 29 ·

核心延迟了上百亿年才发生爆炸。

对于白洞的存在与否, 与黑洞一样, 只是一种假想, 必须在找到了确切的证据之后, 才可以给它下一个正确的定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宇宙深处的照片是怎么被拍出来的?

全文共 743 字

+ 加入清单

当张玉舟深处的一个星云的照片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会被宇宙的浩瀚和神奇所震惊。要问这张照片是怎么来的,大多数人知道它是由望远镜拍摄的,但许多人不知道它是在长期曝光状态下由望远镜拍摄的。

不可能用望远镜直接看到照片中华丽的场景。那一刻,我们的眼睛接收到的光子太少,几乎什么也看不见。为了接收尽可能多的光子,人们试图将望远镜的透镜做得更大。较大的透镜有助于接收来自遥远恒星的光子。事实上,还有另一种方法,那就是长期暴露。

拍照时,按下快门不到一秒钟,一张照片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光将从透镜进入并照射在光敏元件上。光敏元件上的数千万个光敏点将记录照射在其上的光子。一张完美的照片必须有正确的曝光度。如果曝光量太大,照片会闪闪发光,在晚上变成白天。如果光线输入太小,照片会变暗,所以控制曝光时间非常重要。

对于天文照片,因为星空太暗太弱,需要长时间曝光。曝光时间越长,获得的光子越多,照片就越清晰、越完美。大型天文望远镜拍摄的照片都是在长时间曝光的条件下获得的,持续几个小时。这只是目标的清晰图像。对于遥远的宇宙深处的微弱天体来说,它几乎是看不见的,或者说是暗淡的,这需要更长的曝光时间。只要曝光时间足够长,就会发现没有什么,有许多天体,而宇宙深处的天体一般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才能出现。

2004年,哈勃望远镜拍摄了一张南部天空的天体熔炉星座的空白空间的照片,并将其曝光了几个小时,获得了哈勃的深空照片HUDF,其中显示了数以千计的昏暗和非常遥远的星系,密集排列,成为当时最深刻的宇宙图像。

十年后,哈勃再次将其镜头聚焦在南部天空的一小块夜空上,并观察了50天,累计曝光时间超过200万秒。如此长时间的曝光占据了另一个XDF的视野。这是多张照片的马赛克,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宇宙的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爱聊八卦是人类的天性吗?

全文共 1898 字

+ 加入清单

" XXX和XXX离婚了,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寻找."

“XXX和XXX今天要举行婚礼”

……

饭后闲聊是朋友和同事之间的事。

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尤其是新的“瓜”宝

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吃瓜者”

沿途拉出一个“瓜棚”

似乎吃甜瓜能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快乐?

数据显示,我们谈话的65%可以归类为八卦。平时,晚饭后和朋友聚会时,最热闹、最谈得来的是各种各样的闲话。

既然我们知道流言蜚语没有那么光荣,为什么人们仍然喜欢流言蜚语?

人们不应该低估流言蜚语。八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1部分

人类心理学理论

八卦的主题主要是社会关系。许多流言蜚语并不是当事人自愿承认的,而是从各个角落收集来的。这种弄巧成拙的行为反映了人类的“心理理论”,即从理解他人的角度,推测他人对问题的看法。

许多动物也可以改变他们的观点,并有“心灵理论”,但它往往只是一个层面,从他们自己到他人。然而,人类婴儿在一岁之前就开始发展“心智理论”。随着孩子的发展,他/她可以掌握更复杂的多层心理理论,如“我想你认为我希望你怎么想”。

这说起来很复杂,但是很多流言比绕口令要复杂得多。

第2部分

大脑也喜欢八卦?

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当他们说闲话时,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兴奋,这可能是因为听闲话可以刺激大脑的奖励中心。

深圳大学的脑成像研究扫描了人们听到流言时的大脑神经反应。这些流言有些是关于自己的,有些是关于朋友的,有些是关于明星的。就内容而言,有些是不好的事情(比如逃离车祸),而有些是好消息(比如关心弱势群体)。

当受试者做出主观评价时,他会更乐意听到积极的消息,但他不能忍受听到关于自己的负面流言。

第3部分

潜意识优势?

但有趣的是,大脑成像信息显示,最吸引人的八卦是关于名人的负面新闻,大脑的奖励中心被激活到最高程度。为了控制自己的“小心魔”,在进行主观评价时,大脑必须控制自己的真实感受来进行评价,这表现在认知调节中心的激活上。

尽管受试者不承认他们对名人八卦感兴趣,但数据显示,名人丑闻对大脑的刺激甚至超过了他们周围的朋友遇到的麻烦。

研究人员对这种“幸灾乐祸”提出了一种解释:当我们听到名人的坏消息时,人们会觉得他们也做得不好,就像看到他们的竞争对手倒下一样,因此他们似乎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并找到了一种优越感。

第4部分

人类进化的结果

谈论流言蜚语实际上是一个正直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流言是人类进化的结果,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美国学者邓巴认为流言的目的是在听众和说话者之间建立一种社会联系。原型甚至可以追溯到猿类互相梳理毛发的行为。

(互联网图片)

猿猴群居以抵御天敌。随着那天敌人数量的增加,他们自己的团队也将增加。但是,当群体达到一定规模时,为了维护整个群体的稳定和团结,就会形成利益集团。

就行为而言,他们通过梳理彼此的头发来形成社会联系。就认知而言,他们还需要理解其他类似想法的能力。当头发稀疏时,闲聊取代梳理成为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

第5部分

信息交换需求

另一方面,闲聊还有另一个主要功能:听众和演讲者可以交流有用的信息。

在古代,嚼朋友、亲戚或邻居的舌头可能在确保生存方面发挥了作用:八卦是交流信息的有效渠道。如果人们总能知道存在什么样的危险以及其他人在做什么,他们的生存机会将会更大,他们的生活也会更好。换句话说,知道如何八卦的人越多,生存就越容易。

同时,信息共享是促进群体团结的一种方式,有利于建立内部信任和契约合作。

在现代社会,好的流言使我们能够获得有用的资源,而负面新闻使我们能够发现那些可能的危险或威胁,并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八卦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和群体的发展,所以喜欢八卦和擅长八卦的基因也得以传承。

第6部分

社会学习和党派偏见

同时,八卦也是一种社会学习。这是人们理解社会文化和学会如何在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谈论熟人或明星的闲话,有时还批评陌生人。

八卦是一个观察和学习的机会,这个过程让我们了解哪些方面被社会或小团体所重视,哪些行为或特点受到赞扬和欢迎,哪些受到批评和不受欢迎。尤其是那些隐藏的规则或态度没有被清楚地表达出来,更有可能在随意的闲谈中表达出来。不好的流言也可以作为一个警告:什么是“越线”,社会规范的边缘在哪里。

(互联网图片)

当我们与他人交流关于他人的负面八卦时,我们通过贬低他人、无形地将讨论者联系在一起并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来改善自己的自我认知,而八卦则成为整个群体的替罪羊。当一个群体的大多数成员交换关于同一成员的负面信息时,这通常意味着该成员违反了群体的规则和利益,将被群体排除在外。被讨论的人只能选择离开或改变。

通过这种方式,团体可以通过流言达到“净化团体”和统一态度的目的。

对待流言最好的态度是理性地谈论流言,而不是培养不朽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过目不忘!AI机器人看一眼就能模仿人类动作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5日的报道,一种新型人工智能机器人只需观察一次就能快速模仿人类动作。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可以让他们更快地掌握新技能,有一天机器人,像人类和动物一样,可以通过观察学习复杂的任务。

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眼就能模仿人类的动作。

这个机器人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师开发的。它可以通过观看视频中的人表演动作来快速学习新动作。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会摘水果并把它放进碗里,它会小心翼翼地绕过同一条路上的障碍物,就像一位科学家展示的那样。

研究小组表示,他们计划在未来扩大机器人向人类学习的任务范围。最终目标是开发能够“针对新情况快速制定发展战略”的机器人这项研究发表在Arxiv杂志上。

作者:永远不要忘记任何事!人工智能机器人一眼就能模仿人类的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宇宙正在膨胀

全文共 3447 字

+ 加入清单

77.哈勃定律的宇宙学意义

前面我们介绍了哈勃定律,它说明了天文学家所观测到的河外天体所发射的光谱线的谱线红移与该天体离开我们的距离成正比。面对这一发现,人们首先要追究的是:天体的谱线红移是怎么产生的?人类目前已完全肯定的红移机制只有两种:即多普勒红移和引力红移。观测事实不能支持哈勃关系表述的是引力红移。1930 年,爱丁顿把红移看成是动态宇宙的膨胀效应,于是,哈勃定律便提供了宇宙正在膨胀的观测证据。

宇宙正在膨胀,所有河外天体以正比于其距离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人们的第一个印象是一种不自觉的惊讶:为什么所有其他天体恰好都是远离我们而去?这不正是我们是处于宇宙中心的观测证据吗?

为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理解什么是平面和什么是直线?也许会有读者向我抗议了:“你也太小看我们了,难道我这点还不明白吗?”但我想抗议之后再冷静一想或许真回答不出来。会做木工活的人会说,鲁班发明的墨斗就给出了直线。但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它给出的实际上是一条悬链线,有如过江的电缆线。那光可是走直线的!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预言并由爱丁顿通过日全食时的观测加以证实的正是说明光在引力场中走的是曲线。“两点之间引一条直线!这可是几何学中的一个公理。”该不会再有问题了吧!其实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习惯于两个东西:即“水平泡”和“铅垂线”。建筑师在修建房屋时用它们检查地基是否水平或墙壁是否铅直是十分有效的。但读者是否想过,假如风平浪静,我们在海面上一个个的小块地区作水平面,如果我们从我国的海岸面一直作到美国,那么我们会发现,我们努力作出的“水平面”竟是一个“球面”的一部分。不难想象,如果我们在地球的赤道线上向北作两条垂直于赤道的直线,并按水平面上的方式不断延伸,不难看出这两条线会相交于北极极点。于是我们可以得出几条令人吃惊的结论:(1)在地平面上过直线外一点不能引一条直线与原直线平行,但过地面上的适当两点(如两个极点)可以引无数条直线(即子午线)。(2)地球表面上的一个三角形其三个内角的和大于两个直角(即 180°)。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我们日常经验得到的一些直观常识往往是靠不住的。甚至像欧几里德几何这一类知识在地球表面上也只能是在一个足够小的区域内近似成立的,而一般情况下遵从的是球面几何关系。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相信欧几里德几何可以无条件地用到宇宙空间呢?

设想有一束极强而又准直的激光,它可局部地沿“直线”向前无限地传播。那么在足够大的范围这束光的轨道是什么?难道它不可能是“曲线”甚至是“闭合曲线”吗?如果果真如此,那么我们如果用局部构成平面的很多的这种激光束同时向前传播,那么这些光束的轨道在大范围内就会是一个球面的部分(甚至就是一个球面)。

天文学家认为,我们今天观测到的宇宙就是这种情况。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星系就好像钉在一个气球表面的小点。当气球膨胀时,这些点就四散分开。这时,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会看见所有其他点都在离开自己退行,而且相对距离越远的退行的速度也越大,正像哈勃定律所描述的那样。可见,宇宙膨胀的观测事实并不带来人类及其所在环境的特殊地位。

从理论上看,哈勃定律只适用于红移足够小于一的情况,对于大红移的情况应利用严格的宇模型所推出的红移公式。在标准宇宙模型下,哈勃常数是宇宙模型中尺度因子的相对膨胀率,它是随时间变化的参量。通常我们说的哈勃常数值是指今天的“瞬时值”,并用 Ho 表示之。

哈勃常数的倒数是一个与宇宙年龄有关的数值,宇宙年龄的确定还与宇宙常数因子和减速因子 qo 有关。宇宙年龄除了在宇宙学中通过对 Ho 的观测确定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别的方法来间接估计宇宙年龄或对其做出某种限制。如,通过地球上存在的放射性元素中有关同位素的丰度比确定的地球年龄,以及通过恒星、球状星团的演化理论确定的恒星(特别是太阳)和球状星团的年龄应小于宇宙年龄。哈勃最初确定的 Ho=500 公里/秒。百万秒差距就太大,以至使计算的宇宙年龄竟小于地球和太阳系的年龄,这当然不能为人们所接受。当前的哈勃常数比当初小了十倍,已无年龄矛盾。现在,天文学家倾向于把宇宙年龄订为 130 亿年(最大的估计为 200 亿年)。

上面我们已介绍了哈勃常数的确定及其宇宙学的意义,我们应该能感受到常数确定的艰巨,如果理论上没有新的见解,或观测手段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当人们宣称他们得到了什么实质性的新结果,一般是不足信的。78.什么是宇宙学原理

当读者看到这里,我猜想你已跟我一起欣赏了一大段天体交响曲。或许你还从中得到了某种满足。这里我们不涉及本书的好或坏,而是想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即你为什么能从书或别人的某种表述中获得与作者或表述者相同的感受,甚至达到某种共鸣?

不难理解,人类的任何知识都只能是通过个别人去感受并将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或文字表述出来。当听众或读者得到这些表述后,他或者过去曾有过相同感受,于是引起同感或共鸣。如果他过去并没有过这类经历,那么作者的表述或许会促使他按表述者所指出的同样方式去感受,从而得到与表述者的同感或共鸣。我相信你一定有过这种经历。但你从没感到某种惊奇吗?为什么可能处于完全不同环境和不同状态的人,会对事物得到完全相同的感受和认识?科学家却从反面来理解这个问题,并相信:人们(观测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观测)不受其所处状态的不同而变化。

人们现在更一般地认为,在任何给定时刻,位于任何典型星系的观测者向各个方向看到的宇宙都是一样的。(这里指的“典型”是指那些本身除了随宇宙的整体的运动外没有大的特殊运动的星系。)这个假设是如此的自然,以致人们把它称为“宇宙学原理”。他是人类研究宇宙学的基本出发点。宇宙学原理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表述。如:

宇宙中没有任何一点具有优越性,所有位置都是平权的。宇宙学原理也常称为哥白尼原理或宇宙平庸原理。应用到星系本身时,这个原理要求一个观测者无论在哪一个典型星系上所看到的其他星系都以同样方式运动。直接的数学表示就是,任何两个星系的相对运动速度都必然正比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这正好是哈勃所发现的。

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宇宙学原理则可说:宇宙在任何时刻,其物质的空间分布是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长期来人们往往习惯于把宇宙学原理称为“假设”,认为是为便于数学处理而做的某种简化。但 1990 年 COBE 卫星对 3K 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结果已使这个假设成为了受到观测支持的客观事实。天文学家目前公认的标准宇宙模型所采用的罗伯逊一沃尔克度规就是他的数学描述。

79.各种可能的宇宙模型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研究宇宙学的理论“武器”。在宇宙学原理要求下建立的场方程,得到的解理论上都可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人们把各种可能的解析解,利用李代数加以表示,按其结构常数的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宇宙及均匀和非各向同性的宇宙。虽然大多数天文学家采用了均匀和各向同性的“标准宇宙”模型,但在研究宇宙极早期的某些不对称性质时人们也常求救于一些特殊的非各向同性甚至是非均匀的宇宙模型。

即便在标准宇宙模型下,由于参数的不同也使宇宙将显示出截然不同的性质。标志宇宙特征的尺度因子 R(t)可以是随时间增胀的,此时的宇宙称为是膨胀的;反之,如果 R(t)随时间减小则是收缩的宇宙;如果 R 与时间无关,即它保持常数不变则称稳恒态宇宙。必须指出,理论只可能给出各种可能性,而不可能在其间做出决断。只有天文观测才能给宇宙的实际状态从各种可能性中做出最后的裁决。这正是哈勃定律的巨大功绩。

80.开宇宙,闭宇宙和临界宇宙在标准宇宙模型中对于目前的膨胀宇宙按其演化前景也可分为三种情况:如果宇宙始终不断地膨胀下去“永不回头”这称为开放宇宙;如果宇宙膨胀速度慢慢地减小以至为零甚至转为收缩,这称为封闭宇宙;当宇宙恰好处于二者的中间状态时,称为临界宇宙。同样,它们只能通过天文观测来做最后决断。可能的观测方法是:

几何学方法:通过哈勃图或天体的视角径红移图来确定减速因子 qo 其数值大小决定了宇宙性质:

=0.5 临界宇宙;

>0.5 封闭宇宙。

动力学方法:通过对一定天区中物质运动速度的观测,确定该天区的引力势的大小,从而确定该天区的平均物质密度。并利用很多天区的统计结果确定整个宇宙当前的平均物质密度ρo,它与宇宙的临界物质密度ρc 之比Ω o(=ρo/ρc)其数值确定了宇宙的性质:

=1 临界宇宙:

>1 封闭宇宙。

图 29 表示了三类宇宙的尺度因子 R(t)随宇宙时 t 的变化曲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捕捉”宇宙线,叩问世界之谜

全文共 422 字

+ 加入清单

虽然探索从未间断,但关于这些粒子的“身世",以及什么样的物理过程才能把它们加速到如此高的能量等问题一直成谜。在国际物理学界列出的“ 21世纪11个科学问题"中,宇宙线起源之谜位列第五。

“宇宙线起源之所以难寻找,主要是在宇宙线粒子成分中,绝大多数是带电粒子。"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项目副经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会海说,宇宙中到处都是磁场,带电粒子在穿过太空时受其影响改变了方向,丢失了发源地的方

向佇口以自、“宇宙线中的伽马射线和中微子不带电,在磁场中穿行不受磁场的偏转,可以指向源的方向。此外,高能量粒子在宇宙磁场中的偏转微小到可以忽略,也可以用来探寻其源头。"何会海说,在地面观测中,伽马射线、中微子、极高能粒子成为寻找宇宙线源的理想信使

由此,也形成了当今国际三大宇宙线研究中心,即位于南美的极高能宇宙线观测站、南极的中微子天文观测站、欧洲的伽马天文观测站。

“但目前还没有一个被证实产生了宇宙线,这正是中国科研团队的机遇所在。"曹臻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人类粪便可以做化肥吗

全文共 584 字

+ 加入清单

城市人类粪便有专业的处理渠道,而对其农村来说分类粪便就需要自己来处理,那么人类粪便可以化肥吗?通过小编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人粪尿是富含氮素的速效有机肥,肥效良好,果蔬栽培应用广泛,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发酵方法不当可使氮素损失40%以上且污染无公害栽培的大气环境。科学的发酵方法是保证肥效和无公害生产的首要技术。

1、新鲜的人粪尿放入发酵池,按3%的比例加入优质的过磷酸钙和少量的硫酸亚铁(每100千克人粪尿加入0.5千克硫酸亚铁)。人粪尿中加入磷肥能使细菌繁殖力增强,加快发酵速度,还能使人粪尿中易挥发的碳酸铵转化成磷酸铵,防止氮素的损失,而且弥补了人粪尿中磷肥含量低的缺点。人粪尿硫酸亚铁,可使其中的碳酸铵转化成性质稳定的硫酸铵,也能起到防止氮素损失的作用。人粪尿中的腐殖酸能使土壤减少对铁的固定,充分发挥硫酸亚铁松暄土壤,预防缺铁性黄叶的作用。

2、加入加速发酵菌剂。

3、搅拌均匀后覆盖薄薄一层田园土。能阻挡发酵放出的氮素气体挥发进入空气中,保证无公害果蔬生产的环境质量。

4、如果是早春,要在池上搭设竹弓子,铺上塑料棚膜,四边用土压严实,搭设小拱棚可起到升温保温的作用,也是肥料快速发酵,完全发酵的关键技术之一。

温馨提示,人类粪便可以做化肥,上述对其人类粪便做化肥等都有详细的讲解,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固体废弃物安全小知识,比如人畜固体废弃物该如何处理等,可以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天体物理学家宣布宇宙“年龄”为141亿年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一国际天体物理学家小组日前宣布宇宙年龄”为141亿年,这一结论是研究人员在实施建立星空三维图像大规模计划中,收集大量资料基础上作出的。研究工作从1999年起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天文台利用一台“天文扫描仪”——天体望远镜进行的,先后获得有关离开地球20亿光年约20万颗天体的资料。

今年2月,美国宇航局曾公布自己对“宇宙年龄”的评估,美国宇航局专家认为,“宇 宙年龄”为137亿年。为了这项研究美国宇航局利用了最新的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该探测器“悬挂”在距地球150万千米的太空,那里的地球与太阳的引力作用正好平衡。这项太空实验记录到所谓残余辐射波动,这种残余辐射是在大爆炸之后约40万年诞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科学家:操纵细胞和基因 人类可活500岁

全文共 597 字

+ 加入清单

设想再活100年或更久?一些专家说,科学成就有朝一日可使人类长寿,超越现在认为的天寿,多活数十年。

蒙特克拉尔州立大学教授迈克尔·蔡说:“我想我们正在叩着长生不老的大门。也许我们可以在2075年之前看到这一天的到来,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他是在世界未来学会年会场外发表意见。未来学会以思考社会各方面的将来为宗旨。

纽瓦克新泽西州医学院教授劳里阿在该学会在旧金山举行的会议上提呈报告说,操纵细胞基因的成就加上钠米技术的进展,有望使人类在将来长命,到时人类的寿命将超越过去所认为的极限。

他说:“10年前的科幻小说再也不是科幻小说了。”

他说:“(科学)突飞猛进,因此人类可以活到120岁或180岁。有些人甚至认为没有极限,人类可以活到200岁、300岁或500岁。”

老年学专家持怀疑态度

在会场外,许多老年学专家怀疑这种说法,他们说,人类的身体天生不能活超越120年。即使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疾病也比较少,他们说,人脑和其他器官的衰退最终将使所有的人难逃一死。

新英格兰百岁人瑞研究所所长伯尔斯说:“这些人高谈阔论,以为大部分的人都将会如此,这是不切合实际的,这纯粹是科幻小说。”

他在电话专访中说:”我们会接近我们的身体能力极限。要普通的人活到100岁或180岁就像送太空梭上冥王星一样艰难。”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老年和人类发育研究所所长科恩说,要大大延长人类寿命就得修改一个人的基因结构,改变跟随衰老而来的残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宇宙大气可分为哪几层

全文共 1300 字

+ 加入清单

经过不懈的探索和追求,人类对大气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科学家发现大气在不同的高度变化,所以他们人为地将大气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以便更好地研究大气。

对流层是从地面到大约10公里的大气的最低层。在这个范围内,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在11公里附近,温度下降到-55℃。在这一层,大气活动极其强烈,要么上升,要么下降,甚至翻滚。正是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的大气运动,形成了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风、云、雨、雪、雾、露、雷和冰雹也发生在这一层,所以有些人也称这一层为气象层。这层的顶部叫做对流层顶。

平流层从对流层顶上升到55公里。在这个范围内,温度不再像对流层那样持续下降,开始几乎不变,然后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3~17℃的平流层顶温。这里的空气成分几乎是一样的,水蒸气和灰尘几乎不存在,所以经常是晴朗的,能见度很高。臭氧相对集中在平流层,最高浓度在25公里,形成所谓的臭氧层。臭氧能强烈吸收紫外线,这对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

平流层顶部的中间层,即从55公里到80公里,被称为中层大气,简称中间层。在这里,温度随着高度降低,在大约80公里,大约-90℃达到最低点。

热层从中层大气上升,即从80公里到500公里,温度随高度迅速上升,达到1000~2000℃。所以它被称为热层。这里的空气非常稀薄,大部分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逃逸层上方500多公里是外层大气,它是地球大气层的顶部。这里地球的引力很小,加上空气很稀薄,气体分子相互碰撞的几率很小,所以空气分子像微小的导弹一样高速飞行,一旦它们向上飞行,它们将进入碰撞几率很小的区域,最后它将告别地球进入星际空间,所以外层大气被称为逃逸层。但总的来说,逃逸的大气只是一小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层的温度极高,但几乎是等温的。这里的空气也是高度电离的。

除了上述分层,科学家根据大气的电离状态将60公里以上的大气称为电离层。电离层在远程无线电通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无线电波通过地面和电离层之间的多次反射传播,实现远距离无线电通信。人们把电离层描述为“反射无线电波的镜子”

然而,电离层只反射普通无线电广播中使用的波段,而不反射波长较短的无线电波。电视机使用短无线电波,这就是为什么电视机不能从远处看电视节目。为了在海洋的另一边接收电视节目,科学家们使用地球同步卫星在赤道上方36000公里的高度传输电视信号,这样生动的电视图像就可以通过海洋或大陆传输到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电视上。

磁层在大气科学中有时也被称为磁层,即500公里以上的大气。因为在这里,地球磁场在大气运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太阳风的作用下,磁气圈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面向太阳的一侧被压缩,而背离太阳的一侧形成一条长尾巴,即磁尾,类似于彗星。面向太阳的一端大约是地球的十几个半径,距离地球中心70,000-80,000公里,它的尾巴大约是地球的100个半径,或者说距离太阳600多万公里。

太阳风和磁层之间的边界是磁层顶,外层空间是星际空间。因此,一些人认为磁气圈的顶部是大气层的顶部。

尽管磁气圈离地球表面很高,但它确实保护了人类。如果没有磁层,强大的太阳风会吹走臭氧层,甚至整个大气层。这是多么可怕的景象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宇宙第一速度 宇宙第一速度是多少

全文共 455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宇宙速度是7.9千米/秒,它是指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因为第一宇宙速度被广泛运用在航空航天领域当中,因此也就有了“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和“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的别称。

因为地球上存在着地心引力,如果我们需要将航天发射器发射到宇宙当中,就必须要摆脱地心引力对发射器的影响,只有当发射器依次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时,发射机才能够围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

当发射器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它就可以在不需要动力的情况下,就能够围绕地球进行运动,如果需要飞行器脱力地球的引力,飞离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此时就需要将发射器的速度提高到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千米/秒。当发射器需要飞出太阳系时,其需要达到的速度就是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16.7千米/秒。

人们发射航天器时只有当发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同时当航天器脱离地球引力后,它又会以7.9千米/秒的速度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以第一宇宙速度也分别有两个别称:也就是航天器最小发射速度、航天器最大运行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狒狒叫声或揭开人类语言起源之谜

全文共 375 字

+ 加入清单

图片来自网络

人类语言起源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界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科学家近日发现,这个谜可能从狒狒叫声中找到答案。

来自法国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等6所高校的科学家对1335只狒狒进行了声学和舌部解剖学研究。结果发现,几内亚狒狒的几类叫声中包含着独特的类人元音。

此前研究认为,人类语言技能在拥有低喉部的类人动物出现后才开始发展。最新研究则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人类的发音体系是从几内亚狒狒等先祖已有的能力进化而来。他们还发现,几内亚狒狒的舌部拥有与人类相似的肌肉,这决定了发出元音的能力。

研究者在论文中说,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支持现代智人突然同时拥有语言能力的假说。

研究人员还发现,狒狒在警示或求偶等沟通情境下的发声法与人类声音有松散的对应关系。去年一项针对猴子的研究也发现了五种与人类语言起源相关的元音。

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期刊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人类之间会传播鼠疫吗

全文共 513 字

+ 加入清单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传播快、病死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烈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那么人类之间会传播鼠疫吗?

答案是:人类之间会传播鼠疫。

人和人之间会通过飞沫传播鼠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除了这种飞沫传播的途径外,鼠疫还会通过以下这些途径传播。

1,媒介昆虫

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当鼠蚤吸取含染疫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产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直接接触

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不管通过何种途径感染的鼠疫,均可发展为败血症,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危害人类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之首。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南非发现新人种骨骼化石,改变人类物种认知

全文共 1239 字

+ 加入清单

南非发现人种骨骼化石改变人类物种认知

两年前,科学家根据洞穴探险喜好者的指引,在南非启星洞(RisingStarCave)深处,通过石灰岩壁上的缝隙隐约瞥见了大量古老的骨头。狭窄洞口内的泥土表面上铺满了骨骸。

科学家经过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在这个巨大、漆黑的洞穴里面放着的遗体,来自一种属于早期人类谱系的物种——“纳勒迪人”(Homonaledi)。

伯杰在约翰内斯堡的金山大学任人类演化学教授,他带领的这个团队由60多名科学家组成。新物种的命名取自那个让骨骸得以安然保留至今的洞穴,在塞索托语(Sesotho)里,“纳勒迪”的意思是“星星”。

在两篇本周刊登于开放阅读期刊《eLife》的文章里,研究人员说,该发现记录了超过1500件化石,是非洲单个考古地点中发现人亚族样本最多的一处,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居于前列。

科学家们还指出,洞穴中可能还有大量化石有待发掘,目前发现的这些只是一小部分。

“纳勒迪人身体上的几乎所有骨头都出现过很多次,事实上他们已经是我们这一谱系中了解最多的化石成员,”伯杰说。

除了引出一个前人类家族的新成员,该发现还表明,一些早期人亚族动物会故意把死者遗体存放在一个偏僻且很难进入的洞穴里,这是一种以前被认为只限于现代人的行为。

一些科学家把这种做法归为对遗体的一种仪式性活动,但科学家们说,在“仪式”这个词上,他们是指故意和反复的活动,而不必然是一种宗教仪式。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人类演化研究权威伊安·泰特萨说:“这非常令人着迷。毫无疑问这里至少有一个新的物种,但是否归入人属(Homo)可能存有争论,该物种和我们之前见过的任何物种都很不一样。”他没有参加该研究。

泰特萨在博物馆的同事、纽约市立大学李曼学院教授埃里克·戴尔森也对这项研究十分赞赏,称这是“伯杰再次出手”。

戴尔森所指的上一次出手是伯杰在2010年公布的另一项轰动发现,其中也涉及到位于约翰内斯堡西北30英里(约合48公里)处的“人类摇篮”内的洞穴。

当时,伯杰找到的化石比这次少得多,但也足以得出找到了新物种的结论,他把该新物种命名为南方古猿源泉种(Australopithecussediba)。地质学家说,该物种在178万至195万年前生活在地球上,古猿和人属早期物种存在于同一时期。

伯杰研究团队成员、英格兰肯特大学的翠西·凯威尔说,让她十分惊讶的是,纳勒迪人“有极度弯曲的手指,比任何早期人亚族物种都要弯,这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攀爬能力”。

纽约城市大学李曼学院的威廉·哈考特-史密斯亦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研究员,负责对该新物种的脚展开研究。他说他们的脚“与现代人的双脚基本上没别离”,结合他们的长腿,他认为纳勒迪人完全适合长时间直立行走。

在期刊随附的一篇评论中,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人类学家克里斯·斯特林格发现,新物种大致上与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境内的德马尼西(Dmanisi)发现的化石近似,后者能追溯到约180万年前。格鲁吉亚标本通常被归类为早期直立人(Homoerectus)的一个变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