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为什么会山体滑坡先从下部滑动【推荐20篇】

查看快手视频时可以上下滑动来切换作品,这是新增的一项功能,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下面就来讲讲快手新功能——上下滑动切换作品。

    浏览

    1147

    文章

    495

    滑坡变形破坏特征

    全文共 587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在平面上的边界和形态特征,与滑坡的规模、类型及所处的发育阶段有关。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

    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的滑动部分;

    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

    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

    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它基本上未变形,保持了原有的岩体结构;

    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

    6、滑坡台阶,由于各段滑体运动速度的差异而在滑体上部形成的滑坡错台;

    7、滑坡舌,又称滑坡前缘或滑坡头,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状伸入沟谷或河流,甚至越过河对岸;

    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与其周围不动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它决定了滑坡的范围;

    9、封闭洼地,滑体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相邻滑体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的封闭洼地;

    10、主滑线,又称滑坡轴,滑坡在滑动时运动速度最快的纵向线,它代表滑体的运动方向;

    11、滑坡裂隙,分为四类:分布在滑坡体上部的拉张裂隙;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隙;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的扇状裂隙;分布在滑坡体下部的鼓张裂隙。

    由此可见,一个滑坡完整的应该包括以上11个部分组成。当然,在实际的滑坡现象中,有时候我们很难分清楚各个部分明显的边界。

    今天小编对滑坡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滑坡发生的前兆是什么

    全文共 517 字

    + 加入清单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呢?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8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体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前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今天小编对滑坡发生的前兆是什么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从深圳山体滑坡看急救

    全文共 1251 字

    + 加入清单

    深圳发生的山体滑坡,震惊了全国。我们该如何面对山体滑坡?山体滑坡通常比较突然,造成的损害难以估计。在下雨天气,在一些比较潮湿的山路是最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那么,遇到山体滑坡怎么办呢?有哪些逃生技巧?

    一、为什么会出现山体滑坡?

    滑坡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就防汛而言有地貌形态、地质结构、降水、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有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堆土不当等。滑坡需有临空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滑动面与切割面,且滑动力大于抗滑力时才能下滑。滑动面与剪切面经常不是同时形成,而是在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范围先剪断破坏,然后逐渐发展成贯通的剪切破坏面。

    二、山体滑坡的过程:

    山体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贯通剪切面向临空面下滑。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蠕动变形阶段:主要是缓慢、匀速、小量的沉陷或滑移,坡面出现裂缝,后缘渐被拉裂,历时从数天到数十年。

    2、急剧滑动阶段:滑动面和切割面已形成,各种滑坡形态相继出现,剧滑阶段历时很短,一般约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快的每分钟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每秒几十米。

    3、渐趋稳定阶段:在自重等作用下,滑坡体土石块逐渐密实,地表裂缝闭合,前缘渗水变清,滑体趋于稳定,但如遇新的诱发因素,又再次变形破坏。

    三、遇到山体滑坡怎么逃生?

    1、当你不幸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慌乱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极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

    2、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逃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均是很危险的。

    3、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也不要未经全面考察,从一个危险区跑到另一个危险区。同时要听从统一安排,不要自择路线。

    4、当遇到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5、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更不要不知所措,随滑坡滚动。

    6、对于尚未滑动的滑坡危险区,一旦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邻近的村、乡、县等有关政府或单位。

    7、滑坡时,极易造成人员受伤,当受伤时应呼救“120”。“120”是全国统一的急救中心的电话号码。凡遇到重大灾害事件、意外伤害事故、严重创伤、急性中毒、突发急症时,在对伤员或病人实施必须的现场救护的同时,应立即派人呼救“120”,寻求急救中心的援助。

    四、如何救被滑坡淹埋的人?

    专家提示:如何救助被滑坡淹埋的人和物掌握正确的救助方法,才能迅速救出人和物。其要领是:

    将滑坡体后缘的水排开。从滑坡体的侧面开始挖掘。先救人,后救物。

    另外,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篇3:黄土崩塌滑坡多发原因

    全文共 600 字

    + 加入清单

    黄土滑坡具有特有的形成条件、产生原因、变形破坏机制、几何边界条件、启动-运动-停止阶段,其形成是在重力作用下,经历了前部长期变形破坏引发后部滑坡叠加的地质过程。概括起来,黄土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大气降水沿黄土垂直节理入渗,在泥石顶部形成饱和带,斜坡在入渗条件下,由不饱和状态转化为饱和状态,在地下水及外动力作用下滑面逐渐形成,降低了黄土的抗剪切强度,导致坡体在自重作用下开始向临空方向蠕动。随着斜坡土体强度的逐渐减弱,当拉应力超过后缘坡体的抗拉强度时,便产生拉裂,坡面表现为断续的拉张裂缝。为地表水的进一步渗入提供了条件,导致蠕动变形加剧,拉裂向下逐渐加深。随着坡体的进一步蠕动,坡面上的拉张缝隙不断扩展、加长,坡体两侧也相继出现剪切裂缝,滑体的雏形基本形成。

    当饱和土层在外动力作用之前,土骨架未产生滑移,外部重力全部由土骨架来承担,当拉裂逐渐加深,带坡体的软弱带全面贯通后,坡体后缘段便以一定推力推动主滑段。当此推力加上主滑段自重力的复合作用,使主滑带面上的剪切力大于其自身的抗剪力时,坡体便开始整体向下蠕动。受剪应力作用的土颗粒就会产生相应滑移,改变排列状态,产生孔隙水压力,导致有效应力降低,产生轻微液化,加速了滑坡体变形的发展,产生滑动破坏。

    今天小编对黄土崩塌滑坡多发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滑坡发生的季节性规律

    全文共 59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由于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层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很容易发生滑坡。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均以外界诱发因素为引发条件。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我国发生滑坡多发生在6-8月。

    滑坡的活动时间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1.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2.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

    3.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今天小编对滑坡发生的季节性规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多发于什么地区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滑坡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

    全文共 545 字

    + 加入清单

    滑坡是指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滑坡产生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

    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着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滑坡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如开挖坡脚、坡体上部堆载、爆破、水库蓄(泄)水、矿山开采等都可诱发滑坡,还有如海啸、风暴潮、冻融等作用也可诱发滑坡。其中降雨和地震对滑坡的影响非常大。

    今天小编对滑坡灾害主要的诱发因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山体滑坡是怎么发生的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海底滑坡会造成海啸吗

    全文共 628 字

    + 加入清单

    海底滑坡通常指海底未固结的松软沉积物或存在软弱结构面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发生的快速滑动过程,包括平移滑坡、旋转滑坡;广义的海底滑坡一般涵盖海底沉积物搬运的各种过程,还包括蠕动、崩塌与重力流(碎屑流、颗粒流、液化流、浊流)现象。一般而言,海底滑坡是不同类型、不同时期滑坡的复合体。而且搬运过程中,其结构特征与力学性质具有时变性,伴随类型转变。那么问题来了,海底滑坡会造成海啸吗?

    据小编了解,因为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海底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的前兆:在离海岸不远的浅海区,深蓝色的海面就会突然变成白色,并在其前方出现一道长而明亮的水墙;位于浅海区的船只就会突然剧烈的上下颠簸起来;海面上也会响起巨大的,惊人的、可怕的咆哮声。这些种种现象都是海啸临近的标志,是灾难预警的信号,它警示人们:海啸即将登陆,要生存,就赶快向高处逃跑,否则长达十几分钟,短则几分钟,甚至只有几十秒,就会被巨浪吞没。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海洋灾害小知识就给大家介绍这么多,下期我们将要和大家见面的是海啸预测与逃生常识,大家一定不要迟到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外出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

    全文共 625 字

    + 加入清单

    经常外出旅游的市民应该多掌握些常识,防范山体滑坡自然灾害。山体滑坡前,一般有很多异常现象,要注意辨别。

    山体滑坡前的“异常”

    1.断流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井)水突然干涸、井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2.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

    3.不时能听到岩石撕裂、摩擦、碎裂的声音,能嗅到异常气味。

    4.临滑状态,滑坡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滑坡体中部或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纹,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动现象。

    5.滑坡体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6.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等家畜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植物变形,树木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旅游途中遇滑坡,“五字要诀”来防范

    旅游途中遭遇山体滑坡,应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人绕道、车绕行。“躲”、“跑”五字要诀,勿慌乱,积极自救逃生。

    1.“警”:警惕土石崩落、洪水咆哮等异常声响。

    2.“稳”:如时间充裕,要稳定情绪,按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转移。

    3.“快”:如事发突然,立即爬上屋顶、大树、高墙等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

    4.“躲”:避免强行渡河,防止被冲走;远离电线、高压线,防止触电。

    5.“跑”:逃生切勿贪恋财物,切勿沿沟谷往下跑,应向两侧高处躲避。

    今天小编对外出时如何避免遭遇滑坡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影响滑坡活动时间的诱发因素及其规律有哪些

    全文共 1252 字

    + 加入清单

    影响滑坡空间分布的诱发因素及其规律

    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与地质因素和气候等因素有关。通常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这些地带为滑坡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通常地震烈度大于7度的地区,坡度大于25度的坡体,在地震中极易发生滑坡;断裂带中的岩体破碎、裂隙发育,则非常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岩、土的存在,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在这些地区,异常的降雨为滑坡发生提供了有利的诱发因素。

    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如我国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就是这种典型地区,滑坡发生密度极大,危害非常严重。

    影响滑坡活动时间的诱发因素及其规律

    滑坡的活动时间主要与诱发滑坡的各种外界因素有关,如地震、降温、冻融、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等。大致有如下规律:

    (1)同时性。有些滑坡受诱发因素的作用后,立即活动。如强烈地震、暴雨、海啸、风暴潮等发生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爆破等,都会有大量的滑坡出现。

    (2)滞后性。有些滑坡发生时间稍晚于诱发作用因素的时间。如降雨、融雪、海啸、风暴潮及人类活动之后。这种滞后性规律在降雨诱发型滑坡中表现最为明显,该类滑坡多发生在暴雨、大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之后,滞后时间的长短与滑坡体的岩性、结构及降雨量的大小有关。一般讲,滑坡体越松散、裂隙越发育、降雨量越大,则滞后时间越短。此外,人工开挖坡脚之后,堆载及水库蓄、泄水之后发生的滑坡也属于这类。由人为活动因素诱发的滑坡的滞后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活动的强度大小及滑坡的原先稳定程度有关。人类活动强度越大、滑坡体的稳定程度越低,则滞后时间越短。

    人类活动影响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滑坡。例如:

    (1)开挖坡脚。修建铁路、公路、依山建房、建厂等工程,常常因使坡体下部失去支撑而发生下滑。例如我国西南、西北的一些铁路、公路、因修建时大力爆破、强行开挖,事后陆陆续续地在边坡上发生了滑坡,给道路施工、运营带来危害。

    (2)蓄水、排水。水渠和水池的漫溢和渗漏,工业生产用水和废水的排放、农业灌溉等,均易使水流渗入坡体,加大孔隙水压力,软化岩、土体,增大坡体容重,从而促使或诱发滑坡的发生。水库的水位上下急剧变动,加大了坡体的动水压力,也可使斜坡和岸坡诱发滑坡发生。支撑不了过大的重量,失去平衡而沿软弱面下滑。尤其是厂矿废渣的不合理堆弃,常常触发滑坡的发生。

    此外、劈山开矿的爆破作用,可使斜坡的岩、土体受振动而破碎产生滑坡;在山坡上乱砍滥伐,使坡体失去保护,便有利于雨水等水体的入渗从而诱发滑坡等等。如果上述的人类作用与不利的自然作用互相结合,则就更容易促进滑坡的发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的工程活动破坏了自然坡体,因而滑坡的发生越来越频繁,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应加以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发生山体滑坡时向哪边跑最安全 滑坡时应向哪个方向逃离

    全文共 392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发生山体滑坡时,直接向两侧跑是最安全的,也是最佳的方向。山体在滑坡时不要顺着滑坡的方向跑,因为滑坡体移动的速度特别的快,顺着滑坡的方向跑很容易就被沿土给淹埋,这样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形成。不排除发生山体滑坡时正处于滑坡体之上,想要调理是特别困难的,此时也不要过于惊慌,可以抱住距离自己最近的大树,或者是其他相对来说比较坚固的物体,一直等到滑坡完全结束之后再次奔跑。

    1

    发生滑坡时的注意事项

    一旦出现滑坡时,不要贪恋钱财,要迅速的离开房屋,向滑坡体两侧较为开阔的地带直接逃离。只有确保自身安全之后,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人员打电话说明自身的情况。另外滑坡结束之后也不要着急回家,避免二次滑坡的情况产生。

    2

    外出旅游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外出游玩时不要选择滑坡地区频频出现的地方,外出前也需要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安全的地方玩耍,不要在陡峭的山坡扎营。还需要注意:不要在植被稀少的山坡或者是土地相对潮湿的地方扎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边坡溜坍和滑坡的区别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边坡溜坍是路基边坡经雨水冲刷,土体含水量达到饱和后,从路基边坡上部、路肩中部。或道床坡脚处先沿路基纵向开裂,在含水量达到饱和极限后,与路基母体分裂开的部分土体会沿有一定曲率的滑动线下滑。边坡溜坍是一种铁路路堤的边坡病害形式,在雨水季节经常因为边坡溜坍而导致火车停发、晚点等。而山体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群众中还有“走山”、“垮山”或“山剥皮”等俗称。

    滑坡和边坡溜坍的特点都是在重力的作用下顺坡“滑动”,边坡溜坍的规模相对山体滑坡要小得多。

    滑坡的分类

    1.按滑坡体的厚度划分

    ①浅层滑坡;②中层滑坡;③深层滑坡;④超深层滑坡。

    2.按滑坡体的规模大小划分

    ①小型滑坡;②中型滑坡;③大型滑坡;④巨型滑坡。

    3.按形成的年代划分

    ①新滑坡;②古滑坡;③老滑坡;④正在发展中滑坡、

    4.按力学条件划分

    ①牵引式滑坡;②推动式滑坡。

    5.按物质组成划分

    ①土质滑坡;②岩质滑坡。

    6.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划分

    ①同类土滑坡;②顺层滑坡;③切层滑坡。

    7.按结构分类:

    ①层状结构滑坡、②块状结构滑坡、③块裂状结构滑坡

    今天小编对边坡溜坍和滑坡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滑坡的抢护原则

    全文共 631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滑坡的抢护原则是:先易后难,先救人后救物,先伤员后尸体,先重伤后轻伤。

    急救措施

    (1)人工呼吸。在施行人工呼吸前,应首先清除患者口中污物,取去口中的活动义齿,然后使其头部后仰,下颌抬起,并为其松衣解带,以免影响胸廓运动。人工呼吸救护者位于患者头部一侧,一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尽量后仰,另一手掐紧患者的鼻孔,防止漏气,然后深吸一口气,迅速口对口将气吹入患者肺内。吹气后应立即离开患者的口,并松开掐鼻的手,以便使吹入的气体自然排出,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者胸廓是否有起伏。成人每分钟可反复吸入16次左右,儿童每分钟20次,直至患者能自行呼吸为止。

    (2)心脏按摩。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应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立即施行心脏按摩。若有2人抢救,则一人心脏按压5次,另一人吸气1次,交替进行。若单人抢救,应按压心脏15次,吹气2次,交替进行。按压时,应让患者仰卧在坚实床板或地上,头部后仰,救护者位于患卧一侧,双手重叠,指尖朝上,用掌根部压在胸骨下1/3处(即剑突上两横指),垂直、均匀用力,并注意加上自己的体重,双臂垂直压下,将胸骨下压3~5厘米,然后放松,使血液流进心脏,但掌根不离胸壁。成年患者,每分钟可按压80次左右,动作要短促有力,持续进行。一般要在吹气按压1分钟后,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一次,以后每3分钟复查一次,直到见效为止。

    今天小编对滑坡的抢护原则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当山体崩滑时如何逃生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山体滑坡产生地理条件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滑坡产生地理条件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今天小编对山体滑坡产生地理条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山体崩塌如何避难逃生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崩塌是一种地质灾害,发生这种现象极为普遍。它形成的原因是不同裂隙面和不同结构面的组合与切割导致危险岩体脱落。那么,山体崩塌如何避难逃生呢?和小编一起来学习下相关知识吧。

    当不幸遭遇山体崩塌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迅速撤离到安全的避难场地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崩塌两侧边界外围。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跑不出去时应躲在坚实的障碍物下遇到山体崩滑,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专家提示:野外活动如何躲避崩塌险情到崩塌多发地区旅游,要注意险情发生。外出旅游时一定要远离崩塌多发区。野营时避开陡峭的悬崖和沟壑。野营时避开植被稀少的山坡。非常潮湿的山坡也是崩塌的可能发生地区。

    山体崩塌发生后的科学自救方法①崩塌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崩塌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崩塌的侵害。只有当崩塌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崩塌,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②及时清理疏浚,保持河道、沟渠通畅。做好崩塌地区的排水工作,可根据具体情况砍伐随时可能倾倒的危树和高大树木。③公路的陡坡应削坡,以防公路沿线崩塌。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关于崩塌的一些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如果您还想了解崩塌地质灾害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其他的更多的地质灾害小知识和自然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我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滑坡有哪些地貌特征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其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影响斜坡稳定性的因素复杂多样,有自然的和人为的,其中主要是斜坡岩土类型和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风化、水的作用、地震和人类工程活动等。

    1.岩土类型和性质:岩土类型和性质是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根本因素。

    2.岩体结构及地质构造:软弱面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影响斜坡稳定性。

    3.地形地貌条件:坡形(坡高和坡角)对斜坡稳定性有直接影响。

    4.水的作用:水对斜坡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

    5.地震: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强烈地震时由于水平地震力的作用,常引起山崩、滑坡等斜坡破坏现象。

    各种因素主要从三方面影响着斜坡的稳定。

    1.影响斜坡岩土体的强度,如岩性、岩体结构、风化和水对岩土的软化作用等。

    2.影响着斜坡的形状,如河流冲刷、地形和人工开挖斜坡、填土等。

    3.影响斜坡内应力状态,如地震、地下水压力、堆载和人工爆破等。它们的负影响表现在增大下滑力而降低抗滑力,促使斜坡向不稳定方向转化。

    今天小编对滑坡有哪些地貌特征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山体滑坡治理目标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贯通剪切面向临空面下滑。滑坡的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1)蠕动变形阶段;(2)急剧滑动阶段;(3)渐趋稳定阶段。山体滑坡的危害很大,会掩埋房屋、吞噬良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山体滑坡的治理手段越来越多,通过山体滑坡治理达到提前预防、提前预警、以大化小,将损失降到最低的目的。

    滑坡的形成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原因。自然因素就防汛而言有地貌形态、地质结构、降水、地下水等;人为因素有边坡开挖过陡、爆破影响、堆土不当等。滑坡需有临空面和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滑动面与切割面,且滑动力大于抗滑力时才能下滑。滑动面与剪切面经常不是同时形成,而是在一个点或一个局部范围先剪断破坏,然后逐渐发展成贯通的剪切破坏面。

    山体滑坡防治措施

    由于暴雨引起山体滑坡,压倒民房造成人员伤亡时有发生。对于过陡山坡或人工开挖的陡坡,平时要注意观测,在台风暴雨期间应作为安全转移的重点,并加强观测。根据引起滑坡的因素、发展阶段和待征,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常用排水、削坡、减载、反压、灌浆、锚固、支挡等办法,使山坡趋于稳定,不发展到滑动阶段,或使滑动时间推迟,有利于转移人畜和设备,尽量减少滑坡造成的损失。

    今天小编对山体滑坡治理目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范山体滑坡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欺山莫欺水,野外遭遇洪水、泥石流、滑坡、雷击的预防与应对办法

    全文共 2656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在野外,突遭洪水遭遇大火的概率大得多,通常都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路线或在错误的地方扎营,又丧失了应有的警觉。每年因洪水而造成的户外伤亡事故是最多的,因此,许多户外玩家都会谈洪色变。然而洪水是有特点的,一旦你熟悉了这些特点,洪水也就没那么可怕了。比起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难,洪水是很容易预警的。

    1

    一、野外洪水的特点:

    大江大河的洪水水位都是慢慢上升、水流速度逐渐加快的,没有突然一下涨高几米的情况。不要冒险泅渡这样的江河。

    平时看起来很容易、可以渡过的河流此时是很危险的。

    山地间的峡谷、丛林中的小溪等地,洪水的爆发力很强,通常能在一两分钟内暴涨几米。

    洪水通常不会一波冲击,而是分为两波而来。

    下雨的时候,你可以发现水位异常上升,这时的上升速度还不是很快,而且水中夹杂了杂草、树枝等物,水开始浑浊。

    这是因为此时河道上游的挤压,使雨水将水道中的清水挤压下来。这是洪水的第一阶段,此时水量还不足以成为洪水,你该赶快离开危险地段。

    在洪水的第二阶段你还是有逃生机会的。此时水非常浑浊,夹杂着更多的树枝、落叶等物;水位升高得很快,通常在几分钟内升高0.5~1米;水流速度加快,人在水流中站立不稳。这是第一波洪水,此时你还是可以逃生的。

    但第二波洪水一旦来临,逃生的机会就小很多了。

    气势汹汹的第二波洪水几乎不给人丝毫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暴涨数米,咆哮而来,奔腾而去。几个小时后洪水消失,水道恢复原来的水位,空气非常清新,丛林的溪流异常清澈见底。

    第一波和第二波洪水间的间隔有时会有几个小时,有时只有短短几分钟。下雨不要在峡谷中行走,如果实在要走在这样的危险地段,要密切注意水位的变化,随时准备离开。

    2

    二、堰塞:

    堰塞是一种很恐怖的洪水,一旦在峡谷地段冲下来,几乎没有逃的机会。然而堰塞也不是无法预警的。

    任何水道的水位通常都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高度,除非有其他原因使水位变化。暴雨就是一大原因。堰塞的水位变化略有不同,水道中的水位变化并不是很大,可能经过很长时间水位只上升了一点点,这与暴雨降水量很不匹配。

    如果是上游下雨本地不下雨,水位可能还会慢慢下降,这是因为水道上游快速冲击下来的雨水夹杂着杂物堵在狭窄的喉段,造成下游水量不足的缘故。

    然而堰塞一旦被冲开,那就是一波冲过。

    在峡谷地段,你可以听到洪水冲下时轰隆隆的可怕声音,加上峡谷内从上游而来的风力加强,让人有压迫感。这时赶紧逃命,一分钟内洪水前锋就冲到你面前了。

    3

    三、野外洪水的预防与应对:

    记住,下雨的时候不要在山间峡谷、丛林小溪这些水道间逗留,更不要在这些地方宿营。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水道两侧,就会很容易发现水道的最高水位以及冲击痕迹。

    你至少要在最高水位以上的地方行走和宿营。

    每年有很多人因贪图水道附近的平坦,在这里设置营地而遭到洪水袭击。

    行走时突遭洪水,应立刻向高处逃跑。

    在陡峭的山谷中,你可能需要丢弃背包以减轻负重。

    宿营时遭遇洪水,如果你没有养成将装备收拾妥当的好习惯,就不要浪费时间去收拾,带上急救包和刀具尽快躲避到高处。

    如果不幸遭到洪水围困,除了想办法求救之外,你还要积极准备自救,尽量寻找材料制作漂浮物。

    如果你背包尚在,清理背包中不需要的东西,制成漂浮包,倒背在胸前。扣好胸带和腰带,在你不幸被卷入洪水中时还能趴在漂浮包上随水漂流。

    不要在水流中紧张得挥舞手脚试图尽快靠岸,那样你很快就会耗尽体力。

    放松身体趴在漂浮包上,注意浪花,小心呛水,越靠近水道中心的水流越急。

    贴近水道边缘顺水漂流。用脚打水,用手划水,慢慢向岸边靠拢,寻找坚实的土地靠岸。如果不幸被卷入漩涡,顺着漩涡旋转方向打水,利用漩涡的离心力摆脱。

    或许你会漂流几公里甚至更远才能上岸。

    一旦遭到洪水的冲击,领队和安全员已经被宣布是极不合格的生存者了。

    但依然要奋力组织自救和互救,保持队形,不要乱跑。先头人员逃到安全的地方后,立刻找出绳索,以帮助其他人逃生。

    注意:

    雨季时水库会不定时泄洪,在你标定线路时一定要注意水道上游是否有水库。在连日大雨时或预报有台风、暴雨之前后几日,不要靠近水库的泄洪水道。

    4

    四、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预防与应对:

    这也是因为雨水引发的自然灾害,发生于水土保持不好的地方,通常在暴雨时或大雨过后发生。

    大雨时处于高处能避免大多数雨水灾害,这是生存中一项很重要的法则。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的事故地通常都是泥土裸露且陡峭的山坡。

    在大规模的泥石流爆发前,通常会有小型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先冲下来,这时赶紧离开。

    如果在雨后你发现某片山坡下有新落下的小堆黄土,山体光秃陡峭,那么高处流下的雨水很有可能仍沉积在山体中,整个山体会突然崩塌。这时赶快离开这里,另外寻找线路。

    一旦被埋,几乎无生还可能。

    然而,如果你一意孤行,依然走在泥石流高发区,你的处境就非常危险了。

    至今仍没有办法准确地预测泥石流的确切时间,我只能告诉你,在你还没有被埋的时候,取与泥石流相反的方向尽快逃走。

    如果附近有树丛,利用树丛做掩护寻找路线逃跑,树木会挡住部分泥石流,给你逃生的时间,而大规模的泥石流,这不是人力所能控制,你也只能尽快地奔逃远离泥石流。

    5

    五、雷击

    雷雨季节走在高处,唯一的缺点就是可能会遭雷劈,但这也不是无法避免的。

    雷雨季节不要在山顶撑起帐篷当避雷针。躲在树丛中不会遭到雷击,但独立的树木边就不要选择了,雷电通常都是击向高处。

    在石山地,避开突兀的岩石或山顶,寻找相对平缓的地方行动和宿营。

    两山间的鞍部附近是非常不错的地方,在这里宿营吧。

    雷电通常都不会劈同一个地方,但如果有人遭到雷击,继续待在那里也是很不明智的。

    除去自己和伤员身上的金属物品,快速将伤员转移到低处空旷地或树林中,立刻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起搏进行急救。

    6

    总结:

    如今的天气预报已经比较及时和准确,尤其对于大规模的自然灾害预报,如台风、大雨等,还是值得参考和查询的。

    优秀生存者的必备品德之一是懂得何时应该放弃。

    任何挑战都没有你和你队员的生命重要,一旦气候变坏,你应该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甚至放弃这次探险活动。

    山区洪水、泥石流、雪崩等小规模的自然灾害,至今无法准确预测,通常都是靠个人观察,并依据经验判断(判断错误并不是可耻的事情)。

    在强对流天气(台风、暴雨)到来之前,你还是有时间做好躲避准备的。南方的夏季会有突如其来的阵雨,虽然看起来气势汹汹,但一般雨量不大,半小时内就结束了。

    不管怎样,一旦大雨来临,不要行走或宿营在水道最高水线以下。

    预防是最好的逃命办法,不要等到洪水突袭的时候才奔逃。

    领队和安全员要组织避险,大家躲避到安全地点后第一时间清点人数,并准备好绳索等搜救工具,随时准备搜救失踪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笔记本电脑滑动区域动不了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全文共 382 字

    + 加入清单

    1、笔记本电脑的触摸板被关闭,导致滑动区域动不了。可以先检查笔记本的触摸板功能是否锁定关闭,然后按键"Fn"加"F9"的快捷键组合来开启触控板功能,如果不行,就按"F2"开机,进入"bios"界面后点击"Advaced"选项,然后打开"PointingDeivce"面板,将选项"disabled"改为"enable"即可。

    2、触摸板驱动程序受到损坏或者用户操作不小心卸载了,导致触摸板无反应。可以先卸载原来的触控板驱动,然后到对应电脑品牌的官网下载"atk"和触控板驱动重新安装,重启电脑即可。

    3、笔记本的触摸板出现故障,导致的触摸板失灵。这种硬件故障一般只能送到售后服务中心或请专业维修人员上门修理更换。

    4、下载安装了带有电脑病毒的文件或程序导致的触摸板失灵。可以使用电脑杀毒软件查杀病毒,不能解决就只能恢复或重装系统。

    以上原因及解决方法适用于win10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山体滑坡有哪些组成

    全文共 548 字

    + 加入清单

    山体滑坡组成

    1.滑坡体指滑坡的整个滑动部分,简称滑体;

    2.滑坡壁指滑坡体后缘与不动的山体脱离开后,暴露在外面的形似壁状的分界面;

    3.滑动面指滑坡体沿下伏不动的岩、土体下滑的分界面,简称滑面;

    4.滑动带指平行滑动面受揉皱及剪切的破碎地带,简称滑带;

    5.滑坡床指滑坡体滑动时所依附的下伏不动的岩、土体,简称滑床;

    6.滑坡舌指滑坡前缘形如舌状的凸出部分,简称滑舌;

    7.滑坡台阶指滑坡体滑动时,由于各种岩、土体滑动速度差异,在滑坡体表面形成台阶状的错台;

    8.滑坡周界指滑坡体和周围不动的岩、土体在平面上的分界线;

    9.滑坡洼地指滑动时滑坡体与滑坡壁间拉开,形成的沟槽或中间低四周高的封闭洼地;

    10.滑坡鼓丘指滑坡体前缘因受阻力而隆起的小丘;

    11.滑坡裂缝指滑坡活动时在滑体及其边缘所产生的一系列裂缝。位于滑坡体上(后)部多呈弧形展布者称拉张裂缝;位于滑体中部两侧,滑动体与不滑动体分界处者称剪切裂缝;剪切裂缝两侧又常伴有羽毛状排列的裂缝,称羽毛状裂缝;滑坡体前部因滑动受阻而隆起形成的张裂缝,称鼓张裂;位于滑坡体中前部,尤其在滑舌部位呈放射状展布者,称扇状裂缝。

    今天小编对山体滑坡有哪些组成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滑坡来临前有哪些预兆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上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治理滑坡的3大措施

    全文共 728 字

    + 加入清单

    治理滑坡的3大措施

    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

    (1)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或将滑坡范围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油墨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2)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其主要工程措施有: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外围的地下水;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此外还有盲洞、渗管、渗井、垂直钻孔等排除滑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3)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在滑坡上游严惩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J”坝;在滑坡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1)削坡减重: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2)修筑支挡工程:因失去支撑而引起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支挡建筑物种类有:抗滑片石垛、抗滑桩(如钢轨抗滑桩等)、抗滑挡墙等。

    3、改善滑动带土石性质: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由于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常常需要上述几种方法同时使用、综合治理,方能达到目的。

    今天小编对治理滑坡的3大措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防范山体滑坡以及其他地质灾害小知识还请关注的自然灾害小知识,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发生山体滑坡时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全文共 964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我国多地各省份都持续大暴雨,多地的村庄城市都瞬间变成了一片汪洋景象。由于长时间的大暴雨导致土壤的松动很容易就会导致山体滑坡的。那么发生山体滑坡时应该如何正确逃生呢?

    山体滑坡是如何形成的

    (1)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一般说,各类岩、土都有可能构成滑坡体,其中结构松散,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在水的作用下其性质能发生变化的岩、土,如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及软硬相间的岩层所构成的斜坡易发生滑坡。

    (2)地质构造条件。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同时、构造面又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故各种节理、裂隙、层面、断层发育的斜坡、特别是当平行和垂直斜坡的陡倾角构造面及顺坡缓倾的构造面发育时,最易发生滑坡。

    (3)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具备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一般江、河、湖(水库)、海、沟的斜坡,前缘开阔的山坡、铁路、公路和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都是易发生滑坡的地貌部位。坡度大于10度,小于45度,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是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

    (4)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托力等。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

    发生山体滑坡时怎么逃生

    1、遭遇山体滑坡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慌乱。然后采取必要措施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避灾场地应选择在易滑坡两侧边界外围。千万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2、遇到山体崩滑时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离原居住处越近越好,交通、水、电越方便越好。切忌不要在逃离时朝着滑坡方向跑。

    3、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因为滑坡会连续发生,贸然回家,从而遭到第二次滑坡的侵害。只有当滑坡已经过去,并且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4、当你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迅速抱住身边的树木等固定物体。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要是被淹没,请务必趴下。当被泥石流掩埋时,可活动空间小,氧气量少,这样做有助于减少身体新陈代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