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留守儿童的生活存在哪些问题(优秀19篇)

孕妇上网次数多要小心,有的人会有购物选择症,长时间决定不了买什么,这时候需要有个人给点意见,不要长时间浏览,看电视也是,尤其是孕早期,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留守儿童的生活存在哪些问题,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浏览

7586

文章

56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更值得关注

全文共 2011 字

+ 加入清单

新学期开始,在过完一个热闹的新年之后,同学们都背著书包怀着高高兴兴的心理返回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然而,对于有的孩子而言,回学校上课似乎艰难了起来。当他们兴冲冲地返回学校报到时,却发现被学校“开除了”,本应现在回到课堂的他们却被拒之门外,目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值得关注

新学期伊始初中生双双被学校拒收

陈海是白云区一民办中学初一的学生。父母都是江西瑞金人。十几年前,父母从江西来到广州,做起了副食批发的生意。陈海也因此在广州上学。平日里,父母因生意繁忙,也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这学期开学,当父亲带着陈海去学校报到时,令他诧异的是,财务处不愿意收取小海的学费,理由是上学期其孩子表现不好,学校已经决定不再接收其入学。“如果不要我的孩子,为什么上学期结束时不通知我们一声,现在所有民办学校都开学了,哪有学校愿意接受啊。”才读初一的陈海面临失学之虞,父亲非常焦急。父亲去了学校几趟,甚至和老师们吵了起来,但仍然没有效果。

班主任孙老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拒收陈海是因为上学期他参加了校外的一个勒索团伙,在班上收取同学的保护费,造成了恶劣影响。“有七八个学生写书面材料投诉他,甚至有家长哭着到学校反映情况。”孙老师称,校方如果不劝退小海,就会影响学校的校风和招生。“我们是民办学校,不收取他的学费就可以不让他来读书。”

昨日上午,陈海父亲再次来到学校找老师理论时,亲戚打来电话告诉帮陈海联系了老家的一所学校。尽管陈海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必须乘上昨晚的列车返回江西老家,与广州说再见。无独有偶,朱女士从2007年开始在广州从事服装生意,常常出差在外。生意忙碌的她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便送儿子刘强上了一所公办的体育类寄宿学校。初一下学期开学,朱女士送儿子到校,校方却告诉她,刘强旷课太多,成绩不好,纪律性不强,因此予以劝退。朱女士甚至央求记者帮其联系学校,“花钱不在乎”。

学校、家长互不理解的背后

班主任孙老师称,虽然多次向其父母反映,但他们一直采取消极对待的态度,这让学校没有良策教育小海。“学校周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团伙呢?孩子在学校出的问题,学校有责任负责,而不是开除学生。”陈海父亲同样表达不满。

另外一所公办学校开除刘强的态度更为坚决。朱女士称,原因是有一次小强上课睡觉被数学老师责骂,性格内向的小强跑出了校园。朱女士还表示,当她带着儿子向老师道歉时,老师要求小强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否则便不接受。之后朱女士只好时不时地给孩子请假,让其在家休养。一学期下来,除了刚开学上的那9天课,刘强大部分时间竟都是在家度过的。朱女士将只上9天课的责任归咎为“老师不够宽容”。

“两个孩子被拒收的深层次原因是‘精神留守儿童’的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信力健告诉记者,“精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成为社会转型期中崭新但严峻的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的时期,除了农村留守儿童等全国性问题外,在城镇,因父母忙于生计、应酬而交由祖辈、亲友、保姆乃至老师代养的“精神上的留守儿童”正逐渐显现,并衍生出一系列崭新但严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令人深思。

避免悲剧要防微杜渐

与农村留守儿童长年与父母分离,学习生活环境艰苦不同,这些城市“精神留守儿童”一般不会与父母分离时间过长,而且有较为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但他们由于被过度保护,物质生活满足过多,以致精神上存在了巨大空虚,使他们独立生存能力在不断下降,并诱发脆弱的心理承受力。”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曾对本报记者说。

社会转型期下,除了城市化带来父母与子女空间距离的“疏离”外,还产生了“心理疏离”。“当下的大部分青少年,存在着各种心理问题或者亚健康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少支撑性的人际关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说。

他根据自己的一项调查课题,在有关“遇到问题你会最先告诉谁”的调查中,美国、日本青少年均把同性好友排在第一位,而第二位就是母亲;但在中国,第一位是同性好友,第二位是异性好友,第三位才是母亲,而父亲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孙云晓说,一个孩子心理能健康成长,很关键的就是要建立起良性的、信任的、亲密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伙伴关系,使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及时宣泄出来,情绪上得到缓冲。

陈海小学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就读初中后便一落千丈。他告诉记者,父母没有太多精力与其交流,而身边同学多从该民办学校的小学部升入,自己从别的学校考入,一直以来就非常不合群。

虽然陈海就读的是民办学校,父母也来自外地,信力健认为,政府有责任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学校开除了他,他就没有办法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应该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这就是公共需求。”“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更加重视儿童的精神留守问题,深入研究社会转型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应对寻找解决策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儿童多动症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556 字

+ 加入清单

倒退20年,医院里很少有家长带孩子来就诊多动症。然而近些年,到医院来给孩子看多动症的越来越多。这显然不是由于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有了迅速提高,而是说明人们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实际上,被怀疑患了多动症而到医院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正常的儿童,他们可能和一般的孩子相比,更为活泼好动一些,以至适应严格的学校生活会有一定的困难,就被老师或家长怀疑患了多动症。这表明现在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多动症还不十分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儿童多动症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有哪些?

行为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患儿伴有种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如说谎、逃学、偷窃、离家出走等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不讲礼貌,干扰别人,欺负弱小,不愿受别人的制约或排斥小伙伴,因此在同龄儿童中是不受欢迎的人。

神经系统检查可能有轻微异常

大部分患儿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但有可能存在以下问题:

(1)运动功能异常,如动作笨拙,精细运动困难,闭眼站立不稳,不能走直线,用手指自己的鼻子困难等等;

(2)皮肤两点辨别能力差,即当患儿闭上眼睛,分辨自己的皮肤是受到一点的刺激还是两点的刺激的能力较差;

(3)发音存在缺陷,如口吃,吐字不清等;

(4)眼球震或斜视;

(5)脑电图异常。大约有半数的的多动症儿童脑电图存在异常。

先天性发育缺陷

部分多动症患儿存在先天性发育缺陷,如面部发育不良,头颅形状异常,手掌纹理异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儿童睡眠中常见的问题,瞧瞧你家孩子存在哪一种问题

全文共 751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睡得少、睡得晚、入睡难、容易醒、半夜哭闹、打呼噜……宝宝一旦睡不好,家长也跟着折腾不休,身心疲乏,儿童睡眠常见问题瞧瞧你家孩子存在哪一种问题,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宝宝睡眠常见的睡眠问题:

1、新生宝宝一次是不可能睡太多,他们会断断续续醒来,然后又重新入睡。

2、一般来说,新生宝宝每天可以睡16-17个小时,到了6个月大的时候会下降到每天13-14个小时。你的宝宝睡眠时间会在这些数字左右变化。

3、新生宝宝并无日夜的概念,而且早在他出生以前,胎儿就可能已经习惯了在妈妈睡觉的时候醒来活动。因为当妈妈躺下时,腹部空间会增大,胎儿可趁机伸展肢体,另外,母体静止时,胎儿也就无法像躺在摇篮一样遥遥欲睡。

4、很多宝宝刚生下来头几天似乎一天到晚都在睡,特别是母乳喂养的婴儿。这是因为母亲的初乳是比较稀淡的奶水,不太提得起宝宝的兴趣和精神,但到了大概第三天,等母乳真正形成了,他们就精神许多了。

5、跟大人相比,宝宝的睡眠中浅层睡眠所占的时间比例要大,这意味着宝宝睡得不沉,很容易被惊醒。

6、每晚宝宝在浅层睡眠阶段都会醒来好几次。睡得好的宝宝会在短暂惊醒后再慢慢入睡,而睡不好的宝宝则会马上哭闹,找人安抚。

7、到了几周、最迟到两个月大,无论是在白天或晚上,宝宝都能在惊醒后平静地再次入睡。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教会婴儿分清日夜,鼓励他在晚间多睡,满足其睡眠要求。

8、据研究,30%的宝宝到了3个月大时,就可以从晚上12点一直睡到早上5点。到了6个月大,这个数字会上升到85%。

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睡前2小时不要进行太激烈、兴奋的活动,如玩电脑游戏、看恐怖电影或听恐怖故事等,以免影响睡眠。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儿童配眼镜会存在哪些问题

全文共 1636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近视,眼镜是不可或缺的。配眼镜也有许多注意事项,特别是对于学龄前后孩子来说,配镜不当还可能加深近视。,年龄在15岁以下、第一次验光配镜、需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均需要医学验光,而非简单的电脑验光就能解决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儿童配眼镜会存在哪些问题吧?

一、儿童医学配镜存在的问题

医学配镜是“经验处方”。对于青少年型近视,发病年龄多在7-14岁。每位验光配镜的儿童基本上都要经历眼睛检查———散瞳———验光———配镜等程序,这里要强调的是,电脑配镜和医学配镜完全不同。电脑验光操作简便、快捷,但这只是医学配镜的一个环节,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绝不会仅仅凭借电脑测出来的结果给儿童配镜。

“更为关键的是,电脑验光机还存在一定误差,容易造成近视度数偏高,远视度数偏低,因此,电脑验光结果不能直接作为配镜处方。”在医学验光过程中,既注意电脑的客观检查,还要兼顾双眼之间的协调,尤其还要参考顾客的年龄、眼球位置、眼睛的调节能力等客观因素,比如某位学生首次配镜,验光测得400度近视,但由于是第一次戴眼镜,所以可能医生只给他戴350度的眼镜,如果配足400度的眼镜,他可能出现头晕、视疲劳的问题。”

二、儿童配镜注意事项

1、以下人群请务必采用医学验光的结果来配镜。

①年龄在15岁以下;

②第一次验光配镜;

③需较长时间近距离用眼;

④戴镜曾经出现视疲劳;

⑤眼部视觉曾经有异常情况发生;

⑥手术曾需要验光检查。2、视力不正常不一定是近视

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正常后,往往为了省时间,就带孩子到眼镜店草率为孩子配眼镜,认为孩子配镜不需要到医院检查。其实孩子视力下降的原因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是由近视引起的,因为一些眼底病变也可能表现为视力下降。在临床中,验光检查时就有许多孩子存在弱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等眼部疾病。许多家长发现孩子视力不正常,往往误认为孩子是近视,配个眼镜就行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视力有问题,应到医院眼科进行全面检查。3、散瞳的情况

许多家长由于不明白散瞳是怎么回事,对散瞳验光顾虑重重,害怕孩子瞳孔散大以后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而影响视力。其实,散瞳是利用药物对支配瞳孔括约肌和开大肌的神经发生作用,使瞳孔放大,待药物作用的时间过去后,瞳孔自然就会恢复原状,对视力不会造成任何伤害。有些家长带孩子去眼镜店配眼镜,往往会造成孩子假性近视无法恢复或配镜度数过高,从而影响孩子视力,损伤眼睛。所以,给孩子配眼镜要由专业医生采用正确的散瞳方法为孩子验光。

6岁以下孩子需要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可能一两周内看不清东西,所以最好选择暑假验光;7~12岁的孩子第一次验光配镜可以使用快速散瞳药水,一般8小时后瞳孔就会收缩,一天左右恢复正常,所以可以考虑周末验光配镜,不一定非要在暑假进行;13~18岁的孩子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散瞳。4、两眼度数不同属正常

很多家长为孩子配眼镜时,为达到矫正效果,往往盲目追求两眼配镜度数一样。其实这是不对的。两眼存在轻微的屈光参差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度不对称,其形成的原因是在眼球发育过程中远视度数不断减轻,而近视度数不断发展,两眼的进展程度不同所致。不过两眼屈光参差低于1.5D(150度)为正常生理现象;当屈光参差超过2.5D(250度)以上为高度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参差可能会造成孩子双眼影像不同,导致视觉质量下降。所以,家长不要盲目追求双眼配镜度数一样,这样不利于孩子双眼视觉发育。5、眼镜价格高≠质量好

目前市面上镜架镜片品种很多,价格相差很大。不少家长在为孩子挑选时,盲目追求价格高的,认为只有贵的眼镜才是最好的。孩子选择眼镜最主要的前提是适合自己,不要一味追求时尚而挑选无框镜架或者打孔镜架。

10岁以下的孩子配镜时可以选择软边有保护鼻托的眼镜架,10岁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全框镜架。

孩子选择镜片应该首先考虑树脂加硬眼镜片,玻璃镜片易碎,容易对孩子眼睛造成损伤。树脂镜片主要要求镜片上不能有划痕、气泡和杂质,镜片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颁布的质量检测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篇4: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有哪些原因

全文共 91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受伤害事件越来越多。因此,农村留守儿童是近年来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年轻的父母都到外面打工了。留下年幼的孩子给家里的老人照顾。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座椅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下面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有哪些原因吧?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1、情绪失控

“留守的花朵”缺乏父母关爱的阳光,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自己却被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在情绪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心理上的缺失,让他们对于社会的不平衡产生抵触甚至攻击。有些意志薄弱的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内心的敏感脆弱,就这样长期的影响着这些孩子。

2、自我封闭

孤僻、冷漠、散漫……当这些带着灰暗色调的词汇集中在一些农村留守儿童身上时,其凸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变得不容漠视。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没有最亲的人在身边沟通,收到其他朋友的排挤,柔弱无助的孩子只能将自己完全与这个陌生世界隔离,保护自己。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使这些孩子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久而久之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

3、认知偏差

缺乏父母的关注和相应的家庭教育,纪律涣散,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的内心变得敏感迷茫。少数留守儿童对父母的离去偏激怨恨。即使父母回家后,也疏远他们,情感隔膜。在他们人格定性的年代,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都难以树立。也是现今社会留守儿童逃学、辍学比率不断增加的原因。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家庭教育的缺位,亲情关爱的缺失,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隔代监管和隔代教育使“留守学生”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后,就把儿童托付给年迈的父母(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负责照管孩子的农村老人不仅年迈而且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难以从体力和智力上担负监管重任,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留守儿童”因“情感饥饿”而产生畸形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怎样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全文共 1782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并且人数还在迅速扩大,有完整的亲情,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多人形容他们是野草一样成长。56.8%留守儿童在与人交往时表现为不爱交往和从不交往,下面跟着一起来看看怎样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吧?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儿童对父母的依恋是亲子关系的特点决定的,从父母那里孩子可以获得一种安全感,这是亲子关系稳固的标志,也是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母亲离开,孩子会产生分离焦虑,导致儿童情感上的危机,并将在其后的生活中以突然的抑郁或焦虑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抑郁焦虑与当前的生活压力无关。因此儿童早期生活中与父母依恋联结的形成与否会影响整个人生。诸多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与他们因其依恋关系遭到破坏,缺少安全感不无关系。

缺少模仿对象,影响正确的社会认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儿童尽管可以利用电话、视频等现代通讯手段与父母交流,尽管有祖辈或其他亲属一起生活,但是没有同父母在家庭中的长期相处,对家庭生活和亲子交往的感受往往是残缺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确的社会认知。

缺少积极的情感互动,导致人格异化。留守儿童与父母双亲或一方在很大程度上割断了直接联系纽带,没有父母与子女共同营造的亲密的家庭环境,孩子很容易孤独、自卑、冷漠、甚至自暴自弃,对父母由依恋到思念,由抱怨到怨恨,久而久之其人格发展就会扭曲,个人生命的健康和幸福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缺少心理支持和道德规范,易产生越轨行为。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现实是,父母难以直接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没有即时观察,无法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对孩子的品行问题也难予以矫正。正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心理支持和道德规范欠缺,成为孩子产生越轨行为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犯罪呈明显上升趋势就是有力证明。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留守儿童”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

一是由于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

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代沟”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来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来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有几个“留守儿童”,真是力不从心。

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二是上代监护,即由父母的同辈人,如叔、伯、姑、姨、舅等亲戚或他人抚养的监护方式。由于监护对象并非己子,监护人在教养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不敢严格管教。这样,上代监护也大多属于物质型和放任型的管教方式,容易养成儿童任性的心理行为。而对于较为敏感的儿童来说,又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感觉,从而形成怕事、孤僻、内向的性格。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

首先,作为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广泛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影响产生合力效应;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利用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不断提高他们法制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强化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在留守学生人数众多的学校,建议成立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开展心理卫生调查、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帮助指导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和疑难,对其显性和隐形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走过人生的关键时期,帮助其和谐健康发展。

其次,作为老师,应当多采用家访的形式,特别是那些留守学生,深入的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动态,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在班上应该鼓励和支持这类学生多发言,对于其取得的成绩给予公开的表彰,让其产生自信的心理。还要提倡同班同学多与他们交流,一起学习,一起玩耍,改善孤僻、内向等性格。

最后,从同学的角度上,采用“一对一”的帮扶制度。要让同学们互相帮助,有什么心里想法可以相互之间交流。同龄人之间是没有什么顾忌的,也只有这样: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才能促进共同进步,帮助那些留守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恢复往日活泼开朗的本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全文共 1892 字

+ 加入清单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

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四个方面切入,全面地认识目前留守儿童的问题,并做好解决对策,让数量不断增加的留守儿童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以政府积极改革制度为起点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首先要从政府入手,政府要积极改革户籍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其一,政府的底线是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顺利实施,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其二,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其三,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我国要逐渐改变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其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为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最后,从政府层面来说,要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不能等问题非常严重时才采取补救性措施,而应提前做好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②。关于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问题,具体可以借鉴江苏省在2006年秋季尝试的给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发放《义务教育证》的方法,拥有《义务教育证》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可以到城市教育部门指定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这样就解决了处于义务教育体制之外的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不至于是其子女成为留守儿童而缺少父母的关爱。

(二)以学校加强关注度为重点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隔代监护,祖辈们本身文化水平低下,除了照顾孩子的生存和生活方面以外,基本上把教育这等重点问题交给了学校。由此看来,学校的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学校的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更新教育理念要更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加强安全知识与青春期教育,特别是针对女童,学校应该加强其性安全防范意识;第二,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情况,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多接近他们,并创造一个温暖的集体生活,让留守儿童不觉得孤单,从而弥补其因亲情缺失而受到的伤害;第三,学校应开通留守儿童家长热线,方便家长及时、快捷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充分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向家长深入地反映孩子的具体表现,和家长共同解决孩子的各种问题。

(三)以家庭倾注更多关注为中心

家庭是教育儿童、少年最重要的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将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来说,第一,要认识到亲情对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父母要和孩子加强情感上的交流,而不是一味地只在物质上满足他们;第二,应经常与子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联系,了解他们各方面的表现;第三,还应十分重视孩子监护人的选定问题,如果夫妻双方同时外出务工,应尽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比较有文化且有一定责任感的亲朋好友处,并且多和监护人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各种情况。

(四)以社会的大力宣传教育为辅助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家庭的力量很难彻底解决,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介入。就当前农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靠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大力关注能够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不足。具体的做法是:第一,相关部门应在城市民工集中地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子女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好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与子女教育之间轻重缓急的利弊关系,使其能够更加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问题。第二,应该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建立“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校外辅导站”等,努力构筑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监护网络。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充分协调和发动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哪些政策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

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今年“两会”期间许多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一个焦点。那么对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有哪些政策?下面和了解下吧。

1.父母应切实履行教育监护责任,临时监护人应提高教育监护质量

我国法律规定,养育孩子是每一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务必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切实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关心孩子的健康成长,切不可为了赚钱而误了孩子的终身,双方尽可能留一方在家教育和监护孩子。如果双方必须同时外出务工,应当通过电话、写信、回家等方式与子女进行经常性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亲情上多给孩子一些慰藉,多给孩子一些关爱,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时时提醒他们注意人身安全。与此同时,临时监护人应提高教育监护质量:一是要树立起角色意识,切实承担起教育监管留守儿童的责任,尽可能地教育和培养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尽量保护他们不受意外伤害;二是应改进教育方式,多与孩子谈心交流,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切忌溺爱迁就,多加教育引导;三是应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加强联系和沟通,随时告诉他们孩子在家和学校的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的情况,与他们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避免此严彼宽现象的发生。

2.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实行寄宿制管理,举办家长培训班。

农村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是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以此培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防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并教给他们一些识别和应对诸如水火灾害、交通事故、房屋垮塌、山体滑坡、禽兽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常识与技能、技巧,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寄宿制管理,让农村留守儿童统一在校园里吃饭和住宿,由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统一对他们的安全进行监护,减少安全隐患;三是举办家长培训班,在节假日,利用外出父(母)回家团聚之机,分期分批举办家长培训班,免费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其临时监护人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祖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和安全防护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帮助家长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和监护留守儿童的职责。

3.社会应净化环境,实施关爱工程,开展结队帮护活动

社会各方面应密切协作,共同为解决留守儿童安全问题出谋划策,多办实事,形成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一要净化环境,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孩子提供健康向上的书籍和音像制品,使他们远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二要实施关爱工程。建议由关工委牵头,协调教育、共青团、妇联、公安、司法、财政、劳动、卫生、民政、工商、新闻媒体等相关部门联合实施。

下面给大家介绍下国家有哪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

专家建议调动社区资源。社会力量方面,《意见》指出,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民政等部门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适等专业服务。

建议调动社区资源,在农村设置专门的社工岗位。因为社工对当地的环境相对熟悉,比较了解留守儿童的情况,对儿童的关爱和照顾也更加方便。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留守儿童犯罪是心理问题吗

全文共 909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自负、孤僻、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那么留守儿童犯罪是心理问题吗?下面和关注下吧。

有留守儿童犯罪是因为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据前人的有关调查显示:65.9%的老师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问题。“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在性格方面的研究,前人认为较为突出的是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孤僻。在对“留守儿童”其他问题方面的研究,前人也做了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的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接下来看下留守儿童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法律规范缺陷。我国尚未有法律法规对家庭教育予以规范,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在日本、中国香港、美国、法国等国家均有相关规定,如美国法律规定:单独将儿童留在家中或在车中、车上载有儿童时酒后驾车;孩子无人看管或者交由其他儿童看管;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危险地带等行为都被列入虐待儿童法律中,而法国的儿童法律强调儿童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权利,除非其父母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否则孩子必须和其父母生活在一起。这些规定都有利于强化家长对儿童的保护和引导,对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留守儿童自身的弱点。一是留守儿童由于生理和心理均不成熟,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诱惑,从而发生犯罪行为。一是爱慕虚荣、逞强好胜、思维方式简单、自控能力弱。留守儿童社会阅历不丰富,遇事不冷静,容易冲动,考虑问题不周全,不顾及后果。二是留守儿童受外界影响大,模仿能力强。留守儿童别出心裁的谋划犯罪较少,大多是模仿电视、网络中的情节来策划犯罪活动,或由其他犯罪成员言传身教实施犯罪。

为了孩子安全,建议大家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更多相关儿童安全知识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留守儿童早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全文共 423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早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早期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敌对

“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孤僻、偏激、不团结、搞破坏、易产生敌对等不良心理问题,从而导致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严重者有的参与盗窃、抢劫,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

2.人际关系敏感

“留守儿童”在情绪、性格上存在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其人际关系的发展。不合群,人际关系十分敏感,不愿与人接触,喜欢独来独往,孤僻自闭;

3.悲痛、厌恶、焦虑、忧郁

“留守儿童”年幼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他们变得沉默寡言、内向、不开朗,较为突出的是情绪悲痛、焦虑、厌恶、怨恨、忧郁。

4.学习心态

由于生活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在学习方面存在困难,加之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自觉性差,纪律不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性不高,成绩不理想,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因此,极易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劲头不足等不良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儿童安全用药存在于问题,主要是专用药少

全文共 1098 字

+ 加入清单

专家称,在目前儿童受试者有限,儿童用药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药品说明书标识以外的用药行为不可避免,因为药品说明书用法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科学知识和文献,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儿童用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问题

儿童安全用药存在于问题,主要是专用药少

据介绍,儿童用药不安全主要由两大原因导致:一是家长缺乏用药常识,存在用药误区;另一大原因就是药物的缺乏。常燕群说,目前,我国儿童药品市场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等问题,在目前3000多种药物中,儿童药物大致有60种,九成以上药物没有儿童剂型;临床药物研究中,药品说明书及有关文献也缺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资料。

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儿童药的安全都是一个难题。据业内人士介绍,在美国,仅有少数儿童药有过儿童临床试验;在欧盟地区,没有儿童临床试验的儿童药比例达到50%。在欧盟,儿童使用的药品50%或者更多的药品从未进行过儿童研究,这些产品仅做过针对成人的临床试验。根据1991-1994年的统计数据,71%在欧盟上市的儿童药无儿童用药标签说明。据美国儿科学会调查,美国批准上市的药品中仅少数产品进行过儿童临床试验,大多数儿童用药的标签中都未有儿童或特定儿童年龄组的使用说明。研究发现,在美国12家儿童医院中,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1.1%。

因为社会道德与伦理方面的原因,与成人药的审批流程相比,儿童药的审批缺少儿童临床试验部分,这使得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难以得到严格的保障。一名业内人士说,儿童药品临床经验缺乏、制药厂生产儿童药品利润低、报批难等都是儿童专用药匮乏的原因。据介绍,由于儿童药物利润较低,在研发、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缺少政策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药企的生产积极性。

首先,参加儿童用药临床试验必须获得儿童法定监护人同意。虽然截至2012年5月7日,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认定的含儿科专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共58家,但几乎所有家长都不愿让孩子参与药物的临床试验,受试儿童招募入组极为困难。

此外,儿童药的临床试验金钱与时间投入巨大,是同类成人药的2-3倍。曾有药企代表表示:“成人参与临床试验,观察检测费是4000元/例,儿童就需要8000元”。加之儿童药使用范围有限,所以这种大投入小产出的项目鲜有药企积极参加。

然而,由于儿童的生理机能毕竟与成人不同。何时儿童能有自己可用的药物,仍有待解决。

同时,对于安全用药的健康宣教工作也要同步跟进,推动人们认知水平的进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药物的开发和安全使用,才能确保儿童药的安全、可靠。如果你对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药品中毒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户籍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根源问题吗

全文共 642 字

+ 加入清单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一些人问:户籍问题是留守儿童的根源问题吗?下面和了解下吧。

是户籍制度造成的,但是户籍制度不是根本原因。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是按照户籍制度配置的。外来农民工在大城市工作,交税都可以,但是不能享受医保,失业保险金,子女也不能在当地接受完整教育。

接下来看下国家有哪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

实施应急干预救助 不让留守儿童失管。

《意见》明确,乡镇(街道)要依托村(社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信息采集和录入更新工作,实现一人一档和动态管理。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进行中。

民政、教育、妇联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村(社区)要及时、动态掌握留守儿童情况。留守儿童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生活或失踪,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或不履行监护责任,疑似遭受家庭暴力或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等情况的,儿童福利督导员、学校老师、基层妇女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一旦发现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所在乡镇(街道)报告,并给予应急帮助。

各乡镇(街道)应依托儿童福利督导工作站,组建应急干预救助小组,联合民政、公安、教育、医疗、司法和村(社区)等部门(单位),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处境、监护情况、身心健康状况等进行调查评估,并针对性地安排监护指导、医疗救治、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法律服务等关爱服务。如有暴力、虐待、遗弃、不法侵害等犯罪行为的,公安部门要依法立案侦查,追究责任。

为了孩子安全,我们应撑握些留守儿童安全小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全文共 664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会遇到问题

留守儿童可以说是属于一个社会问题,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父母的陪伴,总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但是生活所迫,有的时候不得不让孩子在独自家里和爷爷奶奶生活。所以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会出现很多种问题,比如孩子的性格不好,最真实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留守儿童和父母的沟通特别少,不愿意说出心里面的感受。而且有的时候叛逆特别严重。

在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孩子和父母沟通的少,爷爷奶奶或者家里的其他长辈对孩子的管教不严格,导致孩子产生叛逆心理,有的甚至会出现厌学逃课等现象,而且大多数的抑郁症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没有办法辅导孩子学习,长此恶性循环下去,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这方面是很多留守儿童都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少爸爸妈妈的陪伴,鼓励和肯定孩子的性格可能会慢慢转变,大多数孩子都会比较任性,很难管教。有的父母出去工作,很长时间都没有和孩子好好沟通过,导致孩子出现叛逆心理,稍微有不顺就会大发脾气,而且由于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对孩子大多数都是特别偏爱,孩子提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就养成了孩子任性的性格,就让孩子产生了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心理,反正也没有人能管我。

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的性格都比较冷漠,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也不懂得怎样去爱别人,有的甚至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尊重他人,没有考虑过做这件事情会给别人带来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纪律性,他孩子大一点了更难管教,所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哪怕日子苦一点,最好把孩子带在身边,或者是父母有一个人留下来陪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有心理问题

全文共 808 字

+ 加入清单

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1.2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常年见不到父母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则远远超出这个数字。据河南省公布的一项调查,河南省现有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300余万。以笔者所在的学校而言,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和学前儿童不足280名,“留守儿童”213人。可见,在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份额绝对不小的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留守儿童为什么会有心理问题呢?

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爱,在对他们的管教上很容易出现“三多”和“三缺”问题: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辅导。由于孩子们本身贪玩,缺乏自律意识,相当多的孩子在人格形成过程中出现了缺馅,尤其心理问题十分突出。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在心理上的问题更多的暴露出性格上的缺陷,如自制力差、自我中心、金钱主义、自私、自卑、孤僻、任性、暴躁、逆反等。有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以下一些症状

1、“留守儿童”容易违纪,叛逆心理苗头出现。

在农村学校违纪学生中,“留守学生”占绝大多数,低年级及学前儿童一般表现为逃学、迟到;不完成作业;小偷小摸;不诚实,经常说谎;高年级“留守儿童”开始出现叛逆心理,攻击意识很强,与老师顶撞,不服从管教,更有甚者还盲目冲动、打架斗殴。

2、“留守儿童”普遍厌学,自卑心理十分严重。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参加活动、自卑心理严重、生活无聊而空虚。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中,胆小怕事、课堂不敢回答问题的占75℅以上;高年级“留守儿童”中,由于对学习失去信心,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儿童服装存在哪些质量问题

全文共 1223 字

+ 加入清单

如今,儿童服装质量普遍被人们关注,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九个省、市童装产品监督抽查结果发现,儿童服装的质量合格率仅为66%。很多儿童服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显示,儿童服装质量主要存在外观质量有缺陷、标识不正确、染色牢度不合格、甲醛含量超标这4个问题,下面就具体的了解一下儿童服装存在哪些质量问题吧?

一、外观质量有缺陷

外观质量有缺陷,如钮扣、饰物不牢固,孩子容易扯掉钮扣、饰物后误入口中,造成伤害。还要查看童装的主要缝接部位有无色差和纰裂。纰裂即通常所说织物织物“排丝”或“滑移”,纰裂程度达不到标准规定的指标,反映该件服装接缝强力不够,容易引起袖窿缝、肩缝、侧缝等处的缝口脱开而无法穿着。

二、标识不正确

商品标识不正确,严重误导消费者。购买童装时一定注意产品上有无中文厂名厂址和商标。无中文厂名厂址和商标的产品,极有可能是假冒产品或非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这类产品价格一般较低,消费者切忌选购。另外要查看产品上是否有服装号型标识,号型标识就是服装规格代号,与消费者自身的身高、肥瘦相匹配,只有选择合适的号型规格的服装,儿童才可能穿着合适。儿童服装的选购,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儿童生性活泼好动的特点,一般应选择稍微宽松一点的衣服,以利于儿童的成长。

童装的永久性标识应选择柔软的材料制作,并缝制在适当的部位,应注意避免直接与儿童皮肤接触,防止因摩擦而损伤儿童的皮肤。

三、染色牢度不合格

有些儿童服装因染色牢度不够,颜料中的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可能会被皮肤吸收,从而危害儿童的健康;另外在购买儿童服装时要注意童装上各种辅料、装饰物的质地,比如钮扣是否牢固、拉链是否滑爽、四合扣是否松紧适宜等。要特别注意各种装饰件或钮扣的牢度,以免儿童轻易扯掉误服口中,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四、甲醛含量超标

甲醛含量超标的儿童服装有刺激性异味,PH值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儿童吸入甲醛雾气,会产生头疼、咳嗽、疲倦、失眠等症状,皮肤长期接触甲醛还会引起皮疹;如果产品上标有甲醛含量,0~24个月的婴幼儿类服装应选择甲醛含量<20mg/kg,大于24个月的儿童穿着接触皮肤类的服装应选择甲醛含量≤75mg/kg、非接触皮肤类的服装应选择甲醛含量≤300mg/kg。

五、里料不合格或掺假

童装一般采用棉织物,用燃烧法鉴别棉织物的方法是:在童装的缝边处抽下一缕纱线(应包括经纱和纬纱),用火将其点燃,观察燃烧火焰的状态,棉的燃烧较快,火焰高,能自动蔓延,留下少量柔软的白色或灰色灰烬,不结焦。

家长在购买儿童服装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为孩子选购衣服应从透气、柔软、舒适、健康和安全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在颜色方面,不要购买进行过抗皱处理和漂白过的童装,应尽量购买无印花或颜色浅的童装。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甲醛易在水中溶解,新买的童装应充分洗涤,洗掉浮色和残留的游离甲醛以保证儿童使用时健康、舒适。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服装存在哪些质量问题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服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1101 字

+ 加入清单

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哪些?

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人身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限。

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对事物分不清好坏和是非,不能正确地看待问题,容易受社会上反面现象的影响,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例如:经常说谎,爱说脏话,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学的东西。

另外,打工父母的一些观念存在负面影响。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文化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宝宝午睡的常见小问题 实问实答的儿童生活常识分享

全文共 891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对于宝宝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对于午睡,也不是所有的宝宝都会买单的。许多父母们也开始就家中宝宝的午睡问题产生了疑惑,难道所有的宝宝都需要午睡吗?宝宝午睡都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对此,笔者整理出网友们发问的关于宝宝午睡知识的常见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作做出了回答。良心儿童居家生活常识分享,别错过哦!

问题一、午睡会影响夜间睡眠时间吗

目前就这一问题,专业的睡眠专家给出了答案。而这一答案也受到了大多数人们的认可与接受。过长的午睡时间势必会导致宝宝晚上精力旺盛,不愿去睡觉。而午睡时间过短,甚至不午睡则极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下午及晚上孩子们的精神不振更甚至影响宝宝晚上的睡眠质量。对此,一些致力于儿童安全问题的专家鼓励每一位家长仔细观察自己宝宝的午睡时间,以及白天的睡眠是如何影响晚上的睡觉时间和质量的,以做到因人而异,清楚自家的宝宝什么时间进行小睡,小睡维持在多长时间之内。

问题二、午睡一定能改善夜间睡眠吗

这个方法对于大部人来说都是适用的,但是也有个别的例外。如果你的宝宝睡眠不是很好,通过调整小睡的时间长和次数帮助他改善这种情况。不过,要提醒任何认为只要调整小睡就能让宝宝睡一整夜的父母,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切实际的。它可能会让宝宝安稳的睡上一整夜,也可能只是减少宝宝半夜醒来的次数,但这种方法终归是值得一试的。

问题三、宝宝的午睡时间多久才合适

在你考虑宝宝的午睡时间长度时,别忽视了一个细节问题,因人而异。个体与个体之间是不同的,虽然医学专家给出过一个确定的正常宝宝的睡眠模式,,但难保你家的宝宝挥不走寻常路。一般0—2岁的宝宝睡眠时间较长,一天可以达到12-13个小时左右,而对应的午睡时间也可以都达到2-3个小时。而学龄前儿童一般午睡时间也是在2小时左右。重点是父母需要观察宝宝的睡眠时间求平均值,然后在对宝宝的睡眠模式进行调整。

家长们常常曲解彻底睡眠的含义,要知道宝宝们睡一个晚上并不像我们理解上的一直持续8、9个小时。一般宝宝睡6小时左右就可以被认为是“彻夜沉睡”,同时家长们需要多多观察宝宝的睡眠时间,制定出适合宝宝的睡眠模式,不要被所谓的安全常识所禁锢。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问题主要包括关爱不足、学习成绩、心理健康等,留守儿童主要指的是在农村地区,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中一方,因为长期在外打工的缘故,把孩子留在了家乡,在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刻,得不到充足的父母的关爱,慢慢地会导致出现更多的问题。

关爱不足

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来自父母和家庭的爱,假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只有16%的父母一周与孩子联系一次,12%的父母每个月和孩子联系一次,5%的父母是很少与孩子联系的,从调查的数据都能够看得出来,留守儿童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是特别淡薄的,也可以说根本感受不到父母的爱。

学习成绩

用来衡量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学习成绩,因为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就没有办法及时的帮助和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会完全忽略掉孩子的学习,渐渐的让孩子养成了一种对学习无所谓的态度,把精力都放到了其他的方面,比如玩游戏、玩手机等,另外,孩子的爷爷奶奶因为具备的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办法及时的辅导孩子的学习成绩。

心理健康

至于农村留守儿童最应当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心理健康的问题,长时间处于单亲或者隔代监护的生长环境,没有办法像其他儿童那样享受父母的爱,家长也不能及时的了解孩子心里发生的一系列的变化,慢慢地就会让孩子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甚至会出现自暴自弃、不合群等情况,几乎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都有着非常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还产生了仇富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防止儿童走失定位器存在的问题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儿童问题在全球都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每年针对儿童的安全问题国家都会制定一些相应举措,但仍旧不能够避免儿童走丢等问题的发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可穿戴设备的兴起,防止儿童走失定位器,即儿童智能手表逐渐兴起。

防止儿童走失定位器具有定位、安全区域预警、录音监控等功能,可以让家长掌握儿童所处的位置、环境,判断孩子是否安全的一种小设备。

防止儿童走失定位器存在的问题

1.对于防止儿童走失定位器来说,电池的续航时间是一个瓶颈。由于智能手表的体积很小,也就限制了它所使用电池的体积。众所周知,电池的容量大小与体积是成正比的,体积越小,意味着电池的容量越低,续航时间越短,体积越大,电池容量越大,续航时间则长。

2.防止儿童走失定位器存在着辐射较高的情况。对于手机来说只有经过检测,对人体辐射在安全范围内才能获得入网许可证,但儿童定位手表没有相应的入网标准。由于儿童定位手表的设计面积比较小,需要更好的信号要求和更准的定位,所以会将发射天线的功率设计的更大一些。目前市场上,防止儿童走失定位器的品牌多种多样,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家,买大品牌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留守儿童常见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724 字

+ 加入清单

在中国有很多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这就导致这些父母留下了一大批留守儿童,他们长期和父母分开缺乏必要的关心。所以他们的身上更容易发生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将会影响到孩子今后的发展,关爱留守儿童刻不容缓,下面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留守儿童常见问题有哪些呢?

1、学习

很多孩子因为长时间没有和家长在一起,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与关爱,对亲子之间的感情冷漠。加上家里老人的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办法辅导孩子的学习,能够满足孩子的温饱就很不容易了。孩子在学习上的态度不好,成绩自然就不能跟上去,很多留守儿童往往读完初中就在社会上混了。虽然这与经济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缺乏家庭关爱也是密不可分的。

2、组织纪律性差

对于长时间没有家长约束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是很差的,经常会迟到早退,甚至是无故旷课、不交作业,连老师都没有办法。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没有组织纪律性的人,这对孩子日后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导致孩子结交不良分子,走上畸形的人生道路。

3、任性却自卑

很多孩子因为长时间缺乏父母的鼓励和肯定,性格就会变得倔强和任性,总是抱着反正也没有人管我我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想法。同时这样的孩子也是很自卑的,他们会害怕被人看不起,怕别人说他没有父母,尤其是需要家长出席的场合下孩子的心里是很难受的。

4、家庭条件不好,但是却不勤俭

家长因为没有办法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总是想多留点钱给孩子补偿一下,让孩子能够过更好的物质生活。实际上这反而会导致孩子乱花钱的习惯,不懂得父母的钱是来之不易的。

很多家长把孩子留在家里其实是被逼无奈,同时家里的老人也因为自身原因无法很好地教育孩子,这才导致留守儿童走上畸形的道路。其实为了孩子的幸福和健康发展,加上现在技术的发达,家长要多注意和孩子沟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