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花的知识大全【精彩20篇】

浏览

6523

文章

1000

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我们的人身权利

全文共 1324 字

+ 加入清单

1.公民的人身权。

①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权。

①含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

③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

3.生命健康权。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人身权利。

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③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

④公民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要积极锻炼身体,要在患病时及时医治,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4.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①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②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5.人格尊严权。

①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6.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①名誉的作用:每个人一生都处在社会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②名誉权的含义: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的品德、信誉、才干等方面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③侵害名誉权的危害: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

④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侮辱行为和诽谤行为。

7.维护我们的肖像权。

①肖像权的含义: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②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未经本人的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

8.维护我们的姓名权。

①姓名权的含义: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

9.什么是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10.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

11.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必要性: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②重要性: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可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人们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2.依法维护隐私权。

①要树立隐私意识。

②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与信誉是隐私权的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者。

③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④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

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人口和民族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水中生活的动物

全文共 1013 字

+ 加入清单

水中生活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草鱼、鲢鱼、鳙鱼。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7、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8、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这是与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9、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液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0、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氧气_进入鳃丝的_毛细血管_中,而_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_的含量增高。

11、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_水_中生活;体表被_鳞片_;用_鳃_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_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2、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13、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_,食物从口_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4、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15、虾类和蟹类等体表长有质地坚硬的甲,叫甲壳动物。

16、水中的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17、鱿鱼为软体动物,鲸鱼为哺乳动物,娃娃鱼(大鲵)为两栖动物,海马是鱼类,鲸、海豚、海豹是哺乳动物,龟、海龟是爬行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叶片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各组成部分的特性: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

2、特别提醒:

(1)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深,这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比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多。

(2)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所以自然落下的树叶大都正面向下。

(3)从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

(4)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5)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四川省

全文共 207 字

+ 加入清单

四川省

1、河流众多为发展内河航运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要识记: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长江等河流。详细地方在八年级上册P46页图2—32)

2、工业发展较快。攀枝花的钢铁工业、西昌卫星发射工业、成都的纺织工业等都较发达。

3、四川盆地内的“成都平原”因农业发达,而被为“天府之国”。

4、铁路枢纽——成都,它是宝成——成昆线和成渝线交会的城市。

5、丰富的旅游资源:九寨沟、峨眉山、黄龙寺、乐山大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自然资源

全文共 1162 字

+ 加入清单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

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二、土地资源(6月25日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4、分布地区

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

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

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

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水资源(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2-28日中国水周)

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

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

⑶措施:

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

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

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

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

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

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

全文共 327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生态破坏

1、生态平衡: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个生态系统,其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它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3、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4、人类活动是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根尖结构以及与吸收功能适应特点

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2、特点

(1)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3)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4)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消防安全知识

全文共 1296 字

+ 加入清单

安全问题历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当前,校园消防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消防方面的安全知识,供大家参考。

1、为什么冬季火灾事故多?

冬季天气寒冷,雨水稀少,贮存的各种原料多,用火、用电、用气量多。冬季又处于每年的首尾之际,生产、工作繁忙,加之昼短夜长,人们容易懈怠,往往忽视消防安全,初起火灾不能及时发现。所以造成冬季火灾事故多,损失伤亡大。

2、为什么不能乱拉乱接电线?

一是,不懂电工专业知识的人,在乱接电线中因错误接线容易造成事故,或连接不牢固形成接触电阻过大而引发火灾事故。

二是,导线的设计容量是有限的,乱接电线造成接入过多的负荷,容易因过负荷而造成火灾。

5、怎样正确使用“119”电话或校内报警电话?

一是,报警时,首先要沉着冷静,不要心慌,

二是,要讲清楚起火单位、地址、燃烧对象、火势情况,并将报警人的姓名、所在的电话号码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报警后,本人或派人到通往火场的交通路口接应消防车;

三是,要早报警,为消防灭火争取时间,减少损失。

3、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当前火灾形势和安全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全校火灾预防能力的一项群众性基础工作。

其二,开展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在校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需要。在发生火灾时,在校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客观因素,更容易受到危害。

其三、在校学生在学校安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学校发生的火灾,60%至70%在学生宿舍等人员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学生是宿舍的主人,预防学生宿舍火灾,学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常识缺乏,扑救初起火灾和逃生自救互救能力低下,一旦发生火情,势必酿成火灾,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

4、什么是火灾?

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造成一定危害的燃烧现象,称火灾。

5、学生公寓为什么不能使用大功率电器?

首先,学生公寓属于公共住宿场所,涉及公共安全利益,使用大功率电器极易引起电线超负荷,造成电流增加,电线发热,超得越多,发热也越快。电线绝缘层允许温度一般为60℃,如果线路长期过负荷运行,线路发热量增大,绝缘层加速老化。当温度在大于250℃时,绝缘层会发生自燃,并与电线分离,造成短路而发生火灾事故。

其次,学生宿舍供电线路,配电设施较为薄弱,客观上不允许使用大功率电器。

3、那些电器不允许在学生宿舍使用?

学生公寓内严禁使用电炉、电饭煲、电取暖器、电热毯、电热杯、热得快、空调器等大功率电器。

6、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放火、电气、违章操作、用火不慎、玩火、吸烟、自燃、雷击以及其它因素如地震、风灾等引起。

7、火灾分为哪几类?各适应哪种灭火剂扑灭?

按燃烧物质及特性,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指可燃固体物质火灾;

B类,指液体火灾和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指可燃气体火灾;

D类,指可燃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锂、铝合金等物质的火灾。

应根据不同类型火灾选择不同灭火剂:

①扑救A类火灾应选用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剂。

②扑救B类火灾应选用干粉、泡沫灭火剂。扑救极性溶剂B类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剂、抗溶性泡沫灭火剂。

③扑救C类火灾应选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剂。

④扑救D类火灾选用7150灭火剂以及砂、土等。

看过“初中消防安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中国现代史知识点梳理: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3)意义: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2.发表: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发表。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三、亚非万隆会议:

1.时间: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我国政府派周恩来率代表团出席会议。2.特点: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3.内容: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4)结果: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血液

全文共 1457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目标

1。知道循环系统的组成。

2。知道的组成及功能,说明血浆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生理功能。

3。解释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

4。说出什么叫贫血、发炎和血清

5。知道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三种血细胞的比较,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三种血细胞的正常值,培养学生具有自我保健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索成分的实验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本节知识结构体系

教材分析

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关于这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之一。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人血永久涂片分组实验观察的组织与指导,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按照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先让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加抗凝剂的)及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获得感性知识,再结合讲解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法建议(1)

创造条件做好成分的演示实验,从感性认识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色泽和容积上将血浆和血细胞加以区别。识记是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构成的。结合课上用显微镜“观察永久涂片”的分组实验和三种血细胞的挂图,来加深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数量、结构的认识,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而且结合阅读教材将有关知识以表格或两歧分枝表解式加以总结归纳,从而实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的训练。表格式归纳法大致如下:

1、的成分和功能

成分百分比或每立方毫米含量

细胞特征功能

血浆(55%)

水分91--92%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除去纤维蛋白原,剩余的黄色透明的液体部分叫血清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蛋白质7%左右

葡萄糖0.1%

无机盐0.9%

血细胞(45%)

红细胞男500万左右

两面凹的圆饼状,无核,直径7.7微米,含血红蛋白。

运输氧和部分CO2

女420万左右

白细胞0.5--1万

形态多样,比红细胞大,

有核

吞噬病菌,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血小板10--30万

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无核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

联系日常生活实际,理解血细胞的功能,加深识记效果。结合化验单分析相应的病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建议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取一只试管加有抗凝剂的,待血细胞沉淀后,倒去上层的血浆和部分血细胞,观察留在试管内的红细胞呈暗红色。然后将试管倾斜放置,十分钟后让学生观察:斜面的红细胞与试管底部红细胞的颜色是否一样?根据观察结果让学生明确以含氧量的多少,来确定名称的依据。

关于血量可采用直观教学法:用四个1.25升的可乐瓶装红墨水来代替人的血总量,加深学生对自己量的感性认识。

教法建议(2)

关于的成分和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采用探索式教学,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步:一是提出探究的课题: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及已有的知识提出假设:是由液体的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根据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宏观观察加抗凝剂的和微观观察涂片(取下层的深红色的部分做临时装片并结合人血的永久涂片观察),最后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分析及对书本知识的阅读,得出结论:是由液态的血浆和有形的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关于的功能:先分析血浆的功能,再逐个探索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功能,最后根据的各成分的功能,让学生归纳的功能。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冻漠土

全文共 647 字

+ 加入清单

冻漠土是冻土中具有干旱土壤水分状况,具有淡色表层,无盐积层和石膏层的土壤。地表多砾石,有多边形裂隙。

冻漠土(Frozendesertsoil)

包括高山荒漠土(Alpindesertsoil)、高山寒冻土(Alpinefrozensoil)。该土壤主要发育在我国青藏高原等高山区冰雪活动带的下部。一般在海拔4000米以上。

冻漠土的土层浅薄,石多土少,剖面发育弱,地表多砾石,有多边形裂隙,具有0.5~1.5厘米厚的灰白色结皮层,有盐斑,结皮层下有浅灰棕色或棕色微显片状或层片状结构,砾石腹面有石灰薄膜,剖面构型为J—Ah—Bz—Ck型。

冻漠土有机质含量低,一般小于10克每千克,pH8.0~8.5,强石灰反应,CaCO3含量约50克每千克,石膏约5~10克每千克,易溶盐、石膏明显富集在地面结皮内,而碳酸钙则多在剖面的下层,表层的细土多被风吹失,亚表层粘粒含量相对增高。

我国把冻漠土分为三个亚类:

1.典型冻漠土(Typicfrozendesertsoils)具冻漠土类的典型特征。

2.盐化冻漠土(Salinizedfrozendesertsoils)冻漠土中具盐积特性的土壤。

3.龟裂冻漠土(Takyricfrozendesertsoils)冻漠土中具有龟裂特征的土壤,主要分布于西藏羌塘高原北缘,帕米尔高原及昆仑山内部山脉。

总结:一般在海拔4200~4500米之间,成土母质中富含碳酸钙,湖泊周围淀积物中含盐量较高,气候非常干燥寒冷,地表有盐斑,小砾石和薄的龟裂结皮,碳酸盐沿剖面分布比较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世界历史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

全文共 1230 字

+ 加入清单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国民经济。

2、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①目的: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②时间:1921年3月。③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民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除大工业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④结果: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3、苏联成立:①时间:1922年底。②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③最初仅有4个加加盟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来扩大到15个。

二、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

1、1924年列宁逝世。

2、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化):重点发展重工业。①时间:1928--1937年(五年计划:1928-1933,1933-1937),②领导人:斯大林,③主要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3、实施农业集体化:1937年完成。

4、通过新宪法:1936年苏联在全国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通过了新宪法。意义: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片面发展重工业,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于法制建设)。

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①它是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但它使苏联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国防实力大大加强,为以后苏联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发挥了积极作用。②这一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2、对我们的启示:①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要兼顾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②发展经济要尊重市场规律,既抓产值和产量,也抓产品品种创新和产品质量提高;③要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必须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④大力保护环境和资源,提倡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效益等;⑤在政治上要防止个人专断,切实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四、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

①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②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③1922年后"苏联"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直到1991年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土地资源的特点

全文共 532 字

+ 加入清单

知识点:土地资源特点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和保护土地国策

1、土地资源的特点:

(1)“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2)土地资源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对土地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重不同,草地比重大,耕地、林地比重偏小;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

(3)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资源的质量区域差别很大。

2、中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耕地、林地、草地。

3、土地资源的分布和保护:

(1)耕地: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保护措施:一方面切实保护耕地,提高耕地的生产水平,变低产田为高产田,高产田更高产。另一方面要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稳定耕地的总量。

(2)林地:主要分布:东北林地、西南林地、东南林地(此林地多为人工林和次生林)。保护措施: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加快国土绿化,“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方针。严禁滥伐、盗伐森林。

(3)草地:主要分布:北部、西部内陆地区,东部草原较少。

保护措施:在牧区要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提高草地的生产力、退耕还牧、植树种草等。

4.土地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之自立、自主、自强、自弃的区别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一、基本观点

1、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P36

2、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P39

3、自立最关键是要做到:告别依赖,独立生活,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P41

4、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P42

5、培养自立能力最基本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当前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P43

6、所有自强者的共同特点是为人生的理想执著追求。P52

二、自立、自主、自强、自弃的区别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P34

2、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不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能力。P42

3、自强,就是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P47

4、自弃,指自己懒惰成性,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不思进取。P5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中国的区域差异

全文共 721 字

+ 加入清单

106、秦岭——淮河线1月份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

107、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三条地理界线相结合,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08、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09、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110、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111、东北平原——“黑土地”,长城以北(东北平原)为春小麦,长城以南(华北平原)为冬小麦

112、青藏地区(1)、青藏高原地势高;太阳辐射强烈,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2)、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3)、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4)、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钾盐、铅锌矿等,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5)、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6)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7)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113、西北地区(1)、气候特点: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2)、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3)、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编辑推荐:中国地理部分知识点汇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唐太宗的纳谏与用人

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高祖退位传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

2.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二.贞观新政

1.主要内容:①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使人身关系束缚逐渐松弛;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4发展完善科举考试

2.《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3.三省六部

4.科举制度(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创立:隋朝(隋炀帝)。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考诗赋)。

(3)主要科目: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4)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5.贞观之治:原因:①吸取隋朝教训②知人善任③虚心纳谏

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认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精子和卵细胞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受精作用

(1)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

(2)受精前的准备阶段

精子获能:精子必须在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发生相应的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的生理现象。

②卵子的准备:在输卵管中发育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3)受精阶段——四步曲

第一步:精子穿越放射冠和透明带。顶体反应使顶体内的酶释放出来并溶解放射冠内的卵丘细胞之间的物质,透明带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步:精子进入卵细胞腆。卵细胞膜反应是防止多精入卵受精的第二道屏障。

第三步:原核形成。雄原核形成和雌原核形成。

第四步:合子形成。雌雄原核融合形成合子(受精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中国地理知识点归纳:宁太高速

全文共 816 字

+ 加入清单

宁太高速公路起自南京

高桥门,向南经溧水,转而向东经句容的天王,在溧阳与扬(州)溧(阳)高速公路相交后,经金坛、武进与常州西绕城高速公路相交,再经戚墅堰、江阴、张家港、常熟至太仓与上海的嘉浏(嘉定西至浏河镇)高速公路相接。该线路穿越了苏南句容、金坛、武进、张家港、太仓等没有高速公路的地区,实现了苏南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把我省经济最发达的苏南沿江地区与上海紧密相连,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十分有力的促进作用。线路全长261.4公里,估算总投资124.51亿元。

沪宁间2007年有第三条快速通道宁太高速公路是江苏规划建设的“四纵四横四联”高速公路主骨架中的“联三”部分,它连接了扬溧、锡澄、苏嘉杭高速公路,与沪宁高速公路呈X形相交,不但使苏南高速公路布局更趋合理,而且可以大大缓解沪宁高速公路的交通压力;公路的四个组成段根据交通流量的需求分期进行建设。全线有望在2007年建成通车。沪宁高速和312国道两年完成拓宽改造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连接南京上海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交通流量急剧上升,312国道沪宁段双向两车道显然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而沪宁高速车辆拥堵、高速不高情况也非常突出。

为此,作为沪宁间快速通道的沪宁高速及312国道沪宁段陆续投入改造,其中312国道沪宁段按双向四车道、路面宽25.5米、行车时速100公里的一级公路标准实施拓宽改造,有望在今年年底贯通。沪宁高速江苏段扩容则采用全线8车道拼接方案,计划2006年竣工。建成后路基宽将达42.5米,全线日车流量达6.6万辆,其中苏州段最高日车流量可达8.65万辆。

第四条通道“新沪宁高速”已规划记者从省交通厅获悉,沪宁间第四条通道,一条“新沪宁高速”公路正在规划中。据有关负责人昨天透露说,“老沪宁高速”在穿越几大城市时,多在城市北侧,为促进经济平衡发展,“新沪宁高速”初步规划建在这些城市的南部,走向上部分路段基本与“老沪宁”平行,具体方案尚未最后敲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全文共 2319 字

+ 加入清单

上皮组织

结构

上皮组织也叫做上皮,它是衬贴或覆盖在其它组织上的一种重要结构。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构成。结构特点是细胞结合紧密,细胞间质少。通常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的功能。上皮组织可分成被覆上皮和腺上皮两大类。上皮组织是人体最大的组织。

表面

被覆上皮分布在身体表面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表面。又分成单层上皮和复层上皮。前者包括单层扁平(鳞状)上皮、里、单层柱状上皮(有的有纤毛)、假复层柱状上皮(有的有纤毛);后者包括复层扁平(鳞状)上皮、移行上皮。被覆上皮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作用,可以防止外物损伤和病菌侵入。

组成

单层上皮由单层细胞组成,常见于物质容易通过的地方。眼睛视网膜的色素层是单层立方上皮。分布在鼻腔、喉、气管、支气管等内腔表面的是假复层上皮。看起来像复层,实际是由不同高度的单层细胞所组成。较低的是杯状细胞,它可以分泌黏液;较高的是纤毛细胞,它可以扫除被黏液层黏附的吸入的尘粒。

作用

皮肤的表皮,口腔、咽食管、肛门和阴道的表面,还有眼睛的角膜是复层上皮。复层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更有利于保护作用。

分泌功能

腺上皮更具有分泌功能。以腺上皮为主要组成成分的器官为腺体。腺体分为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外分泌腺有胃腺、肠腺、汗腺等。它们是由腺上皮围成的腺泡,分泌物流入其中央腔内,再由导管排到管腔或体表。

激素分泌

内分泌腺有肾上腺、垂体、甲状腺、性腺等。腺细胞常排列成团状、索状或泡状,没有导管,激素分泌后立即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管。

动态平衡

上皮组织再生能力很强,复层上皮的表浅细胞不时脱落,深部细胞不断分裂增生,使上皮保持动态平衡。

结缔组织

构成

结缔组织(connectivetissue)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细丝状的纤维和不断循环更新的组织液,具有重要功能意义。细胞散居于细胞间质内,分布无极性。广义的结缔组织,包括液状的血液、淋巴,松软的固有结缔组织和较坚固的软骨与骨;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仅指固有结缔组织而言。结缔组织在体内广泛分布,具有连接、支持、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特征

结缔组织在动物体内分布广,种类多,包括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血液、淋巴,软骨和骨组织,它们都有共同的特征:它们都起源于胚胎性结缔组织——间充质。在它们的组成成分中除细胞外,还有大量非细胞物质(无定形基质和纤维)。

间充质

结缔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mesenchyme)。间充质由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稀薄的无定形基质构成。间充质细胞呈星状,细胞间以突起相互连接成网,核大,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图3-1)。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低,在胚胎时期能分化成各种结缔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等。成体结缔组织内仍保留少量未分化的间质细胞。

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的功能:收缩和舒张

由特殊分化的肌细胞构成的动物的基本组织。肌细胞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并有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等。肌细胞外形细长因此又称肌纤维。肌细胞的细胞膜叫做肌膜,其细胞质叫肌浆。肌浆中含有肌丝,它是肌细胞收缩的物质基础。根据肌细胞的形态与分布的不同可将肌肉组织分为3类:即骨骼肌、心肌与平滑肌。骨骼肌一般通过腱附于骨骼上,但也有例外,如食管上部的肌层及面部表情肌并不附于骨骼上。心肌分布于心脏,构成心房、心室壁上的心肌层,也见于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和血管壁。骨骼肌与心肌的肌纤维均有横纹,又称横纹肌。平滑肌纤维无横纹。肌肉组织具有收缩特性,是躯体和四肢运动,以及体内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过程的动力来源。骨骼肌的收缩受意志支配属于随意肌。心肌与平滑肌受自主性神经支配属于不随意肌。其重量达到人体0·4至0·6之间。

骨骼肌纤维

一般为长圆柱形,长约1~40毫米,直径10~100微米。每条肌纤维周围均有一薄层结缔组织称为肌内膜。由数条至数十条肌纤维集合成肌束,肌束外有较厚的结缔组织称为肌束膜,由许多肌束组成一块肌肉,其表面的结缔组织称肌外膜,即深筋膜。各结缔组织中均有丰富的血管,肌内膜中有毛细血管网包绕于肌纤维周围。肌肉的结缔组织中有传入、传出神经纤维,均为有髓神经纤维。分布于肌肉内血管壁上的神经为自主性神经是无髓神经纤维。

平滑肌纤维

一般为梭形,长约20~300微米,直径约6微米,妊娠期子宫的平滑肌长可达500微米,核为长椭圆形位于肌纤维的中央基膜附于肌膜之外。平滑肌常排列成束或排列成层。按其神经末梢分布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少数,肌细胞的表面有神经末梢分布,其末梢呈念珠状膨大,而其他多数平滑肌细胞没有神经末梢,这些细胞则通过平滑肌细胞的缝管连接传递信息,使神经冲动扩散,机体内多数平滑肌如分布于消化管、子宫壁的平滑肌均属此类。另一类是多数,每个肌细胞表面都有神经末梢分布,各细胞直接受神经的控制,如眼的瞳孔括约肌与开大肌属于此类。此外,还有中间型的。平滑肌除具有收缩功能外,还有产生细胞间质的功能。心肌纤维心肌纤维呈圆柱形,直径约为15~20微米。心肌纤维有分支,互相连接成网,因此心肌可同时收缩。心肌的生理特点是能够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

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nervetissue)是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由神经细胞(nervecell)和神经胶质(neuroglial)组成。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又称神经元。一个成人约有亿万个神经元,它们具有接受刺激、传导冲动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有些神经元还有内分泌功能。神经胶质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总称,其数量约为神经元的10~50倍,主要分布于神经元之间,无传导冲动的功能,而是对神经元起支持、营养、绝缘和保护等作用。

作用: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与兴奋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世界地理知识点归纳:南亚

全文共 447 字

+ 加入清单

南亚

(一)概述

1.历史和宗教人类文明中心之一,佛教、印度教发源地

2.位置和范围(1)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包括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2)主要国家:内陆山国:尼泊尔、锡金、不丹;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3.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4.主要河流: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向西部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有恒河三角洲

5.气候:热带季风气候→雨季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西南季风与农业生产:西南季风早晚强弱造成旱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二)印度

1.世界文明古国南亚面积最大国家,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农业: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国家,主要农产品:水稻、小麦、棉花、茶、黄麻等3.工业:矿产: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

工业:电力、钢铁、机械较发达,核能、电子航空、航天发展较快4.主要城市:首都新德里,人口最多城市加尔各答,最大港口:孟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