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7762

文章

108

篇1:赵奢为什么姓马 赵奢为何不是名将

全文共 2961 字

+ 加入清单

赵奢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还有些陌生,但如果说赵括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长平之战中赵国换掉廉颇的那个小将,而赵奢就是赵括的父亲。但很多人可能意想不到的是,赵奢在后世竟然有一个后人,就是马超。这就真的是非常奇怪的了,赵奢明明姓赵,为什么他的后人却姓马了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赵奢为何会成为的马姓始祖

秦国军队驻扎在武安城西,列阵大喊大擂,武安城内的屋瓦都为之震动。赵军中一个军吏忍不住提议急救武安,被赵奢立即斩首。看不清形势,乱出主意,正好梳理反面的榜样。

赵奢军坚守二十八天不动,反倒增修营垒。秦国一个间谍潜入赵军,赵奢佯装不知,用好吃好喝招待他。间谍回去报告秦军大将,秦军大将十分高兴地说:“援军离开国都三十里就按兵不动,还增修营垒,阏与一定不是赵国的了!”这是反间计。

赵奢放走间谍以后,下令部队卷起盔甲悄声前进,一天一夜便到了离阏与五十里的地方,扎下营来,修起营垒。秦国军队听说后,披甲前往迎敌。这是暗度陈仓。

赵奢军中有个军士许历要求提出军事建议,赵奢便召他进来。许历说:“秦军没想到赵军会到这里,他们来势盛气凌人。赵将军你一定要集中兵力排出战阵对付,不然必败。”赵奢说:“我接受你的指教。”许历以自己违反了军纪,请处死刑,赵奢忙说:“且慢,现在是邯郸那次军令以后的事了。”许历便再次提出建议说:“先占领北山的人必胜,后到的必败。”赵奢点头称是,立即派出一万人前去北山,秦军后到,争夺北山无法攻上。

于是,赵奢指挥全军猛击秦国军队,秦军大败,撤去对阏与的包围,退兵而还。

赵惠文王赐给因有大功的赵奢封号是马服君,并任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同。由于赵奢受封"马服君"。其子孙遂以"马服"为姓,后改单姓"马"。是马姓的重要来源。2、赵奢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

在战国时期,提到纸上谈兵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赵括。赵括(?-前260年),嬴姓,赵氏,名括。战国时期赵国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熟读兵书,但缺乏战场经验,不懂得灵活应变。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急于求胜,所以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成为赵军主帅之后,赵括一反廉颇的策略,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全线出击,向秦军发起进攻。

秦将白起分兵两路:一路佯败,把赵军吸引到秦军壁垒周围;一路切断赵军后路,实行反包围,使赵军粮道断绝,困于长平。最后,赵军四十六日不得食,分四路突围五次不成,赵括亲自率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射杀而死,数十万赵兵尽降,后被秦军坑杀。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赵括的纸上谈兵,最终让赵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成为赵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不过,对于赵括的父亲赵奢,却曾经击败过秦国大军。那么,问题来了,赵括的父亲赵奢,曾重创秦国大军,为何不是战国四大名将呢?

就战国四大名将来说,战国四大名将是指战国时代四位著名的将领。《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对于赵括的父亲赵奢来说,之所以没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也即和白起、王翦、李牧、廉颇这四人并列,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

一方面,对于战国四大名将来说,基本上都是戎马一生的武将,但是,就赵奢来说,之前一直是一位文臣,其指挥阏与之战,重创秦军,主要还是临危受命。赵奢(生卒年不详),嬴姓赵氏,名奢,赵国邯郸(今河北邯郸市)人,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赵奢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时期,享年约60余岁。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奢曾对赵国平原君赵胜提过自己曾经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被任命为上谷郡的郡守。换而言之,赵奢原先是治理一方的文臣,而不是南征北战的武将。

虽然曾经在燕国担任郡守,不过,赵奢还是回到了赵国,成为赵国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税的时候,平原君家不肯缴纳,赵奢铁面无私,甚至杀了平原君赵奢的官家。对此,平原君大怒,要杀死赵奢以泄愤。不过,赵奢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仅没有被平原君赵胜杀死,反而获得了他的的认可和器重。平原君认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荐给赵王。赵王任用他掌管全国的赋税,全国赋税非常公平合理,民众富足,国库充实。而这,无疑是赵国成为战国时期强国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来说,就赵奢之前的官职来说,相当于后来的户部尚书一职。

如果事情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下去的话,赵奢甚至有望成为赵国的相国,也即成为赵国文臣之首。但是,阏与之战的爆发,让赵奢得以在沙场上一展身手。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胡阳率军进攻赵国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赵何召见廉颇问道:“可以去援救吗?”回答说:“道路远,而且又艰险又狭窄,很难援救。”又召见乐乘问这件事,乐乘的回答和廉颇的话一样。3、赵奢的军事才能如何

值得注意的是,在廉颇、乐乘这两位名将都不愿意和秦军相抗衡的背景下,赵孝成王又召见赵奢来问,赵奢回答说:“道远地险路狭,就譬如两只老鼠在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赵王便派赵奢领兵,去救援阏与。于是,赵奢可谓临危受命,担任阏与之战中的赵军主帅。在这场战役中,赵奢先是在邯郸一带停滞不前,故意示弱,等到秦国大军放松警惕的时候,赵奢遂率全军偃旗息鼓,疾驰两天一夜,赶到距阏与城50里处筑垒设营。

此战,秦军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到来,仓促分兵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赵奢因功被封为马服君。不过,在阏与之战后,史料中就没有赵奢相关的记载了。也即在阏与之战到长平之战之间,赵奢应该就去世了。否则,在长平之战中,赵孝成王也不会启用赵奢之子赵括了。

最后,相对于白起、李牧、王翦、廉颇这四位比较纯粹的武将,或者说是起步于军旅之中的将领,赵奢一生的大部分时期都是一位文臣,担任武将更是临危受命。另一方面,赵奢之所以没有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也是因为他的一生中,只有阏与之战这一场战绩。在此基础上,战绩的相对单薄,促使赵奢没能和白起、李牧、王翦、廉颇等人相提并论。就战国四大名将来说,各个都是身经百战之人,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王翦这位名将,王翦率军攻破赵国都城邯郸,扫平三晋地区。除了消灭赵国,王翦还攻破燕国都城蓟,又率领60万秦军消灭楚国。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王翦与其子王贲,成为秦始皇消灭六国、开疆扩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绩卓著,拜太师,封为武成侯。

对于王翦来说,如果仅仅是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这一个战果,显然不会位列战国四大名将。正是因为丰富的战功,促使王翦得以跻身战国四大名将。同样的道理,在阏与之战大败秦军之后,赵奢如果可以继续指挥赵军南征北战的话,完全是有机会在历史上留下更高的评价。不过,对于经历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这三位君主的赵奢,在阏与之战后,已经是年事较高了,所以在长平之战爆发之前就病逝了。总的来说,在战国时期的名将中,赵奢可谓一闪而过的一颗流星,其实类似的名将还有不少,比如攻破齐国70余座城池的乐毅,再比如帮助齐国复国的田单等。虽然没能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是战国历史的篇章中,永远有属于他们的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赵云的儿子是谁?蜀汉名将赵云有几个儿子?

全文共 134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赵云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赵云可以算的上是一位很牛的人物了,在当时赵云和诸葛亮一起,可以算的上是文武双全的组合了,小编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问小编赵云的儿子是谁?历史上的蜀汉名将赵云有几个儿子呢?具体的小编也是在网上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著名将军赵云,也是一个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赵云,男,生年不详,死于公元229年。赵云,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

赵云的妻子:不详

赵云的儿子:赵统(长子)、赵广(次子)

赵统(生卒年不详),是三国时代蜀汉将领赵云的长子。《三国志》记载赵云死后赵统继承赵云爵位,被任命为虎贲中郎督,行领军。《三国演义》记述其父赵云去世时,赵统曾前往向诸葛亮及刘禅禀告死讯,并和其弟赵广被任命防守安葬赵云的锦屏山。其弟赵广于沓中随姜维北伐时战死。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为蜀汉名将赵云的次子,赵统的弟弟。被任命为牙门将,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姜维败绩还守剑阁,赵广临阵战死。

赵云去世时,赵统曾前往向诸葛亮及刘禅禀告死讯,并和其弟赵广被任命防守安葬赵云的锦屏山。其弟赵广于沓中随姜维北伐时战死。

赵云与其他女人的暧昧情事: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藉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相关阅读:

赵云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除此之外,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甚至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赵云去世后被追谥为“顺平候”,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赵云受常山郡(时为常山王国,建安十一年改为郡治。)百姓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赵云得以与刘备深交。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向刘备辞别说:“终究不能做有违德操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三国名将逃至中亚避难200年后后人称霸

全文共 379 字

+ 加入清单

三国名将逃至中亚

这位三国的将领是马抗,说起来,马抗可能是与马超是一个家族的人,关于马抗逃到中亚,也就是波斯帝国的事情,历史中并没有很明确的记载,但是在那时候波斯帝国的附属国亚美尼亚是有着比较清楚的记载,但是只知道这个人来自中国,并不知道是哪个时期。

后来是我国的史学家经过了更加缜密的研究,最终是确定了这位名字叫马抗的人应该是来自三国时期,并且是马超家族的人。那时候马超家族被曹操诛杀,只有一少部分的人活了下来,马超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这部分存活下来的人之中,只有一部分,也就是马超所率领的,最后追随了刘备,还有一部分是向西逃窜的,所以史学家们认为,马抗,极有可能就是这其中的一位ie。

在逃到了波斯帝国之后,马抗向波斯国王说出了事情的经过,所以波斯国王把他安排在了那时候的附属国亚美尼亚,马抗很快的就有了很高的地位,并且在200年之后,马抗的后人也是成功的称霸

展开阅读全文

篇4:蜀国最令人惋惜的名将,诸葛亮如果听从他的计策,北伐也许不会失败

全文共 95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蜀国武将,大家可能最先联想到了就是“五虎上将”的威名,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个个都是独当一面的名将。其实蜀国还有一名将,虽然没有位列五虎,但是英勇过人,熟知兵法,他就是蜀国大将魏延。说起魏延,不可不提到他北伐时的献策“子午谷奇谋”,当初要是诸葛亮听从了他计策,北伐也许不会失败,历史可能将会重写。

虽然演义中说他有反骨,最终被诸葛亮锦囊妙计诛杀,但是史书上也确实说魏延在诸葛亮死后被讨伐杀死,可怜蜀汉中期的支柱大将就这样背负着骂名死去,着实让人感觉可惜,就让我们来了解魏延的一生。

魏延本是荆州刺史刘表的麾下大将,本人生的威猛雄壮,而且面如重枣,身长八尺,飘有美髯,很像关公的一个人,善使大刀,武艺精通,可惜刘表这个人只懂得怜惜保护人才,却不能将人才归为己用,所以魏延得不到重用,他被分配给长沙郡太守韩玄,在韩玄的手下当一名领军。

而演义上则是在刘备兵败长坂坡投襄阳时候,蔡瑁刘琮不肯开城门接纳刘备军以及相随的十余万百姓,这个时候魏延带着一支军马杀出,砍死守门士卒,带领刘备进城。

虽然魏延被文聘率兵阻挡了,但可见那时候魏延早已仰慕刘备,在刘备落难之时愿意起兵拼死相助。无奈的是刘备不可入襄阳只能逃亡江夏,刘备日后感叹魏延对自己的相助之情。因此在赤壁之战收取荆州四郡后,刘备得到魏延后便开始重用他,从进攻四川刘璋、北上夺取汉中,魏延都立下不少功劳。

在获取汉中后,决定由谁来守卫汉中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会是张飞,而张飞也觉得会是自己。但令大家震惊的是,刘备却亲自点名魏延镇守汉中,当问到如果曹军来进攻的时候。魏延答复“如果曹操倾全国之兵前来我请求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一个偏将率十万大军来我请求为大王吞并了他”,这是何等的豪言壮语,也不枉刘备的信任与提拔。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治理国家,在平定南蛮之后,便计划整顿大军北伐曹魏,继承刘备遗志兴复汉室。魏延作为镇守汉中多年的大将,肯定熟知地理形势,因而献策子午谷进兵策略,这可是极有可能获得最大战果甚至扭转乾坤的的谋略,可惜诸葛亮未采纳,以致于六出祁山最终病死五丈原。

而魏延也因为同杨仪不和,不愿屈居杨仪手下,想独自领军继续北伐。可惜最终被杨仪等人设计诛杀,三族也被灭,下场落得非常凄惨,实在令人痛心。在九泉之下,魏延如果见到诸葛亮与刘备,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曹魏名将——张辽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是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张辽本是聂壹的后人,其家族为了避怨而改为张姓。

张辽自幼就经历了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成年后,张辽又先后跟随丁原、董卓、吕布等人。在曹操攻破下邳后,张辽率领军队归降曹操,被封为中郎将。

公元201年,张辽把昌豨围困在东海郡,并将他劝降。白狼山之战时,张辽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合肥之战时,张辽率领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令东吴军队披靡溃败。张辽经此一役,威震江东。“张辽止啼”也慢慢流传出来成为了典故。

公元222年,孙权向曹魏称臣,张辽奉命还屯雍丘,却在此得病。张辽还带病击破了吴将吕范,并缴获大量舟船。但他的病情却也日渐严重,最后在江都逝世。

张辽虽为武将,但能听取他人意见,约束自己的行为,正是这样的操守和作风,才成就了这个三国名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三国名将姜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是怎么评价的?

全文共 115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三国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三国是历史上很厉害的一个朝代,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小编觉得很多人都比较的清楚,因为现在有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主要讲述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故事,曹操,诸葛亮这些都是里面很经典的人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在三国名将姜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是怎么评价的?一起来看看吧!

《晋书·姜维传》载: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幼年丧父,和母亲一起生活。建兴七年,归附蜀汉。建兴十二年,任右监军、辅汉将军,加封平襄侯。延熙元年,被蒋琬任命为司马。延熙六年,升任镇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延熙十年,升任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録尚书事”。后领命北伐,被士兵杀死。

公元228年蜀汉诸葛亮军向祁山,魏国天水太守马遵怀疑“维等有异心”,于是姜维被迫归汉。姜维归汉之后,诸葛亮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三国志·本传》曰:“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谨慎严明的诸葛亮,知人善任,对于一个年仅27岁归附未久的姜维却大加称赏,可见姜维是何等杰出!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后主遵亮嘱托,“擢维为辅汉将军”。及至公元253年蒋琬、费祎相继谢世,姜维进位大将军,执掌前方军权,开始大规模伐魏。至263年,司马昭率军大举伐蜀,谯周惑动后主,“面缚含壁,而归魏国”。姜维因为志远,所以洒脱,因为洒脱,所以豪爽。为了实现“汉世之事,谁与正之”的理想与信念,不拘小节,不营私产,不以小事为意,不惜个人荣辱。姜维在国亡主辱之际,诈降曹军,策反钟会,企图重建汉国,不幸举事不成,危及其“妻子皆伏诛”。

蜀汉名臣郤正曾这样评价姜维:“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馀,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姜维的存在是蜀汉后期唯一一个能够支撑起摇摇欲坠蜀国的大臣此人在智谋、军事以及武功上都有着骄人的成绩在其只有二十七岁的时候他便受到旷世之才诸葛亮的认可与重用然而蜀国最终被曹魏取代是一个铁一般的历史现实,无论姜维多么的出众他所能够大展身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这是其无法转变的客观历史。《晋书·姜维传》中评价姜维是:粗有文武,志立功名,但轻视部众滥用武力,明察决断并不周密,终至陨毙。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除了战国四大名将之外,其他五国有哪些名将?

全文共 2709 字

+ 加入清单

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非常多的名将的,战国作为一个以战斗力取胜的时代,最终打赢的人,战斗力一定是不弱的。秦国的名将可以说是有很多的了,著名的战国四大名将当中,秦国就占去了两个,而另外两个则是赵国的。但是这样也让人感到有些奇怪,秦赵两国各占两个,就把四大名将占齐了,那另外的五国呢?战国七雄中,其他五国也肯定不是吃素的,国家之内也一定有很多著名的名将,你知道每个国家分别有哪些名将吗?他们为什么无法进入战国四大名将的行列,是因为能力不足吗?今天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在秦赵两国之外,还有哪些名将,他们分别是谁,又有什么样的战绩呢?1.孙膑

齐国孙膑,孙膑是《孙子兵法》的创作者孙武的后人。可以说孙膑完美继承了孙武的天赋,在行兵布阵之道上没几个人能超过他。虽然没有被列入战国四大名将中,但谁也不能否认孙膑的强大。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设计陷害他,让孙膑成为残疾人。后来孙膑帮助齐国赢得了桂陵之战,使得齐国成为霸主。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是中国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华夏族。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唐德宗时将孙膑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孙膑为武清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2.乐毅

燕国乐毅,此人是当之无愧的燕国第一名将。齐国出兵燕国的时候,燕昭王派出乐毅迎战,成功击败了齐国,收复了70多座城池。乐毅活着的时候,是燕国国力最强大的时候。可惜后来遭到了燕惠王的猜忌,不得不投奔了赵国。乐毅因为突出的战绩和军事思想,被后世尊为武庙十哲之一。

乐毅(yuèyì),生卒年不详,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唐朝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武庙,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上元元年,唐肃宗将吴起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燕王国昌国君乐毅”便是其中之一,同时代被列入“十哲”的只有吴起、白起而已。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乐毅。3.吴起

魏国吴起,战国七雄中,魏国一开始的时候实力并不差,后来就不行了,原因就是魏国后期没有吴起这样的名将辅佐。吴起活着的时候,魏国主动出击,多次击败秦国。秦国看重的河西地区,就是吴起打下来的。公元前389年,吴起更是以5万大军击败了秦国50万大军,吴起同样也是武庙十哲之一。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辅佐楚悼王主持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81年),因变法得罪守旧贵族,惨遭杀害。

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4.昭阳

楚国昭阳,此人是楚国王族,是楚昭王的后人。长期掌管楚国军事,在公元前334年,覆灭了越国。他的名气没有项燕大,但战绩并不差。韩国的名将可能大家都没听过,他叫暴鸢,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的存在感一直不高,所以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名将,只有一个暴鸢的战绩还算可以。

昭阳(生卒年不详),名云,字阳,谥号“山子”。战国时楚国令尹。楚昭王后裔。原为大司马,主管楚国军事;兼领柱国,卫戍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封上爵执珪。曾于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率兵灭掉越国,杀越王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

昭阳将军为楚国令尹、上柱国(战国时楚国所设官名,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楚国的最高武官,也称上柱国。其地位仅次于令尹这个相当于丞相的楚国最高官职)。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昭阳率兵攻打越国,杀死越国国君无疆,使兴化一带并入楚国。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阳又率兵攻打魏国,得襄陵(今河南睢县)等八邑,此战在古代军事史上影响颇大,称“楚魏襄陵之战”,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为此,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又将“古勃海之地”(即兴化一带)封为昭阳食邑。此后不久,昭阳在封地病死。为表彰他的战功,楚烈王便以周穆王“八骏”之一,美称为“山子”的良马名为谥号,赐给昭阳,故后人称昭阳为“山子府君”,供奉他的庙宇称之为“山子庙”,他所葬的地方为“山子村”,意在赞美和纪念这位楚国良将。5.韩国为什么没有名将

先秦时代是个全方位混战的大乱世,能从春秋存活到战国的诸侯都不是泛泛之辈。韩国的建国之路充满了血腥斗争,却偏偏没形成强军传统。

韩氏先祖被封于韩原。韩原在今陕西韩城市一带,晋国与秦国多次在此地交战。公元前645年,秦军在韩原大破晋师,秦穆公俘虏了晋惠公与晋大夫韩简。韩氏一族为远离战祸而大举东迁到晋国内地,多次迁都。

晋国设六卿时,韩氏首领韩厥凭借战功跻身其列。韩宣子在位期间积极扩张地盘,先与诸卿瓜分了祁氏、羊舌氏的地盘,又跟赵简子一同侵伐范氏、中行氏的封邑。最终,韩氏和赵氏、魏氏从激烈的斗争中脱颖而出,三家分晋,独立建国。

三晋起初的地盘大体相当,但没过多久,魏国就率先称霸。魏国衰弱后,赵国又强势崛起,在战国后期成为唯一能与秦国争锋的山东首强。韩国从未改变自己的跟班角色。

尽管韩氏做过晋国首席执政大臣中军将,却没有出过名将。而魏国先祖魏舒首创中原步兵战阵,赵国先祖赵简子和赵襄子威震北狄。

进入战国后,兵家亚圣吴起利用魏国的军事传统打造出令群雄生畏的魏武卒。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赵军也成为秦国最忌惮的善战之师。

大纵横家苏秦在游说时声称,韩国的强弩剑戟名扬天下,装备精良的韩卒能以一当百。可是,韩军的战绩完全配不上这个客套话式的赞誉。哪怕是申不害变法锤炼出来的新军,也被魏将庞涓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求救于齐国。

倒数第二弱的燕国还有过大破东胡和差点灭齐的壮举。韩国的胜绩不多,而且几乎都是靠强国的军事支持才打赢的,被其他六雄当成弱鸡也在情理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曹操真正忌惮的3个名将

全文共 344 字

+ 加入清单

曹操真正忌惮的3个名将

其一便是蜀汉五虎之一的马超。公元211年,马超怀疑曹操名义上想打张鲁实际上想打自己,联合关中诸多军阀聚齐十万大军,在渭水潼关摆开了架势反曹,这边是让曹操见识了马超的凶狠。

其二便是蜀汉另一名将关羽。关羽的才能突出表现在勇猛,《三国志》明确表示“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三国志》中也的确记载了关羽如何阵斩颜良,只是说得没演义那么夸张罢了。

翻遍正史,汉末三国时期真正能阵斩名将的人实在不多,也难怪曹操非要把关羽给挖到自己这边来,关羽人生的高光时刻,还要数降于禁、擒庞德、“水淹七军”。

第三个便是东吴谋士周公瑾周瑜。曹操得知周瑜在赤壁之战两年后便意外身亡,便很是喜出望外,因为曹操对周瑜的忌惮,已经到了编造他坏话的程度:“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张须陀为什么没算名将?为何不被历史重视?

全文共 2291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能够被称为名将的人并不少,很多人随口也能说出来很多,不过历史上却还是有很多人,虽然在当时是非常厉害的,但是在后世当中,却很少被人提及,因此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做过些什么,隋朝时期的张须陀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张须陀是隋朝时期的一位名将,但是后世对他却是知之甚少,甚至并没有把他放在名将之列,可以说张须陀虽然厉害,但是却可以说是一个被历史遗忘和不重视的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翻看隋唐历史,在那个英雄名将如云如雨的时代,有这么一个人,却完全被历史埋没,这个人就是张须陀。隋末时期,可以说是张须陀一个人,撑住了隋朝那个即将倾覆的杨广朝廷,那个时候,放眼天下,无人可比。张须陀死后两年,杨广即被宇文化及杀死,隋朝接着就灭亡了。

但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带着一群农民兵,长期以少击多,却战无不胜,护住了隋朝江山的名将,无论是正史演义,都不被人待见,原因是什么?综合了张须陀的生平来看,他不被历史待见的原因,大致有其三,其二古今适用;1、对杨广忠心

在隋末那个风雨飘摇的时候,可以说,整个大隋朝廷要找出一个没有别样心思的,绝对忠诚杨广的,张须陀绝对是第一个。在杨广三征高丽期间,天下民不聊生,叛乱四起,而大隋朝廷内的高官显贵只是忙着争权夺利,讨好杨广,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只有张须陀像个救火队员般,无怨无悔的为杨广的天下扫灭盗贼,护民济世。

相对其他如宇文化及,裴蕴等靠阿谀奉承,谋得高位的显贵来说,杨广对张须陀显得有点刻薄,张须陀早年在杨广的老子文帝时期,跟随史万岁去征讨羌族的叛乱时,便因战功被授仪同。后来又跟随杨素镇压汉王杨谅的反叛,积功加授了开府,开府仪同在隋朝文帝时期是四品的官禄,后来在杨广时期更是变为从一品。

但就这样的官禄,张须陀也只是做了个齐郡郡丞(郡丞是五品或从五品的官员,是一郡太守的次官)张须陀在任齐郡郡丞期间,剿灭盗贼无数,但官职一点没变,最后盗匪实在太多,一个齐郡郡丞管不过来,杨广才升张须陀为通守,兼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通守不过是比郡丞大一点的官职,仍然属于太守的次官,还是杨广临时加的,隋朝官制中没有通守的官职,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更是兼职的官,盗匪如果剿灭了,这个官也就没了。

如果实算张须陀的功劳,不说上柱国大将军,随便领个将军在外带兵剿匪是绰绰有余的,但直到张须陀死,他的官位也就是五品,哪怕死后杨广也只追封他一个郡守的官职。但张须陀是怎样对杨广的?到他战死的那一刻,他还仰天叹道:“兵败到了这种地步,哪还有脸面见天子呢?”

就这样一个死忠杨广的人,在大唐谋夺了杨广的大隋江山后,当然不会对其大书特书,不让张须陀遗臭万年,已经是张须陀的幸运了。2、不善交际

隋书中说张须陀性格刚烈,也就是说张须陀是个刚正的有原则的人,在隋末那个小人遍野的时期,可想而知这样的性格能有什么好的下场。从张须陀强要开仓放粮的事迹中可以看出,张须陀不是一个懂得为官之道的人,这样的人在当时的杨广朝廷,如果不是杨广需要他帮忙剿匪,估计张须陀早被朝中的权贵吃的骨头都不剩了。

不过杨广虽然对张须陀刻薄,但某种程度上也对张须陀作出了保护,比如杨广叫人画了张须陀的画像传递入朝,这样就让那些权贵知道,张须陀是我杨广罩的,这也是张须陀能一直平安无事的原因。不过也因为这样,张须陀更容易惹人嫉妒,不善交际加上惹人嫉妒,这才是他官职一直不得提升的主因。

在隋末,张须陀估计除了和百姓亲近外,也就只有和杨广认识了,还是几年没见一面的那种认识。这样一个远离交际圈的人,自然不会有人对他感冒,而且在那些权贵眼里,张须陀也不过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员,没谁会放下身段赶去巴结亲近他。为什么很多隋朝的显贵,在隋亡后仍然可以在大唐朝廷混得风生水起,这就是做人的魅力了。

所以张须陀的交际能力,注定了他默默无闻的结果,在上流的圈子里,没谁愿意谈论这么一个无趣的人物,张须陀自然也就不可能像某些名将那样,获得什么死后殊荣的名声了。3、屠杀“义军”

这点更是致命,历史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对于站在正义的一方,推翻腐朽隋朝的大唐来说,张须陀对隋朝的忠诚无疑是反面的教材。和大唐同阵营的各路“义军”,可是被这个张须陀杀了无数,张须陀自然是屠杀“义军”的刽子手。

张须陀到底沾染了多少“义军”的血债呢?

从杨广大业七年山东人王薄聚众叛乱开始,张须陀便剿灭了王薄的几万人,后来王薄联合孙宣雅、郝孝德聚集了十余万人,又被张须陀一战下来剿杀过半。随后裴长才、石子河聚众两万攻打历城,张须陀督军击败之,杀敌万余。大业九年,北海人郭方预聚众三万,与秦君弘等围攻北海,张须陀率领精兵闪电突袭,歼敌数万人。

当时齐郡左孝友带十余万人起兵反隋,被张须陀以“八风营”逼降,但左孝友部将解象等人流亡野外,拥众数万,后被张须陀一一剿灭。大业十年,又有卢明月率众十数万叛乱,张须陀以一万军击溃叛军,杀敌无数,卢明月仅余数百骑逃脱。张须陀在数年间还击溃剿灭无数的小匪小盗,如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在死之前与大敌瓦岗交战三十多次,无一败绩。

以张须陀的战绩来看,他击溃击杀的“义军”没百万也有好几十万,这样一个血债累累的“义军屠夫”,难怪在张须陀死后,翟让等人想将他挫骨扬灰了,还想有什么好的身后名声?

并且在张须陀死后,天下“义军”可都是惊喜诺狂,纷纷扶额庆祝,好像天下一下子太平了一样。李渊起兵之初,为了招抚民心,历数杨广的罪状,连带杨广的走狗都在罪责之内,张须陀作为杨广的死忠,自然是无法幸免的,还好张须陀受齐郡百姓爱戴,才没遗臭万年。

综上几点,对于张须陀这样一个死忠杨广,不善交际,并且满手血债的“刽子手”,不被历史待见也就顺理成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刘整本是宋朝名将,为何却成了灭宋的帮凶呢?

全文共 620 字

+ 加入清单

因何原因,刘整降元?本是宋末名将,成了灭宋的功臣

虽然一直都在为南宋效力,但是这始终都会被猜忌,而且还会被上司们极度歧视,这主要就是因为出生的问题,不是出生在南宋境内,也就是因为如此,才会成为了帮凶

当时南宋就已经把两位大将军杀掉,因此他心中也会非常的害怕,知道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就是等死,要么就是直接选择反叛。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就决定选择反叛,当时时间是1261年的7月份,成为了整个战争进程的一个关键人物,那么到底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献策取襄阳

这就是第1件事情,在1267年选择进入到朝廷,当时就认为要想灭掉南宋,首先就应该先攻打襄阳,不过这个建议马上就被朝臣反对。虽然有很多人反对,忽必烈却非常认可这一个策略,马上就让刘整成为了郑国上将军,马上去围困襄阳城。

训练元朝水军

这就是第2件事情,谁都知道南宋的强项就是水军,但是在襄阳之战中,他所负责的就是元朝水军的建设,在襄阳城被攻破之后,他又出了一个计谋。要想有效地打破襄阳城,首先还是应该选择苦练水军,如此就会拥有着更好的效果。

元朝的水军在此时马上就开始,一路的攻克更是能够达到战无不胜的效果,最终就灭掉了整个南宋朝廷,不过元朝的统治者也并不是特别的厚道,并没有让他参加整个战争。这一次的反叛也能够说明当时的南宋朝廷会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他真的并不想要成为叛徒,但是因为内部的问题也只能够无奈的成为叛徒。这真是让人觉得有一些特别的遗憾,但这可能就是一个现实,确实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古代大唐时期的薛万彻和大唐名将薛仁贵是怎样的关系?

全文共 1448 字

+ 加入清单

薛仁贵是中国古代史上非常著名的大臣,当时的薛仁贵在唐朝是非常受到尊敬的,薛仁贵也是当时人们可以说家喻户晓的一位人物,那么,说到薛仁贵,就不得不说到薛万彻,薛万彻是当时唐朝时期的一位驸马。有不少的人便在议论,这位薛万彻和薛仁贵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小编看了一下,原来,薛仁贵和薛万彻还有这血缘关系,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

薛万彻是大唐驸马。他出身将门,父亲是隋末高级军官。后来,他与他兄弟一起投靠了李渊,被封作将军,立下了许多战功。公元618年,窦建德带着10万兵马进攻幽州,当地的守城人是薛万彻兄弟。万彻哥哥对万彻和其他军官说,寡不敌众,不管出去迎战多少次都只会失败,要用计谋取胜。

应该先让弱一点的兵马打头阵吸引敌人来攻,敌人肯定会想要渡河交战。再让精兵埋伏在城边,等敌人渡到一半河时,就让这批精兵攻打对方,这样就能赢了。果不其然,薛万彻打赢了这场仗。窦建德不死心,这次他带来了20万兵马。薛万彻冷静应对,带着百来号精兵从地道绕到窦建德的后方袭击。窦建德又再次落败逃走。这两场仗他都赢得干脆,可是在和窦建德的继任者刘黑闼交战时却失败了,差点就被对方俘获。

薛万彻在入朝后就到太子手下做事,李世民所拥有的实力雄厚的集团对太子构成了严重威胁。太子为保住地位想要反对李世民。世民先发制人杀死了太子。薛万彻带领2000精兵赶来攻打玄武门,但久攻不下又转攻秦王府。但李世民很快就控制了局面,薛万彻只能躲进深山。李世民多次派人跟他说自己不会怪罪他,他才敢出来。后来他被任命为右领军将军。在世民登基两年后,他随军攻打了突厥。在士兵士气低下时,他安慰说:现在城中已经没有声音了,说明已经是败亡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弃。最后因击败突厥有功,又被封为大都督。

薛万彻与薛仁贵

薛万彻和薛仁贵不是一家人或是远亲。他们不是同时代的人,薛万彻成名于唐太宗时代,而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才参军,成名于高宗时代。薛万彻是陕西人,将门出身。他本来是隋朝的军官,后来投降唐军。他两次打败窦建德,大战刘黑闼。因为作战的勇猛无敌,被太子李建成看中并当成了心腹。

在玄武门之变中,他带着太子府中所有的护卫拼死进攻玄武门,想保太子,见攻不下又转攻秦王府。直到亲眼见到太子的头颅,他知道已经回力无天,逃入了深山。李世民数次派人宽慰后,才出来向李世民谢罪。后来他又击败突厥,从征吐谷浑,大败薛延陀,进攻高句丽。在李治登基四年后,因谋反的败露而被斩杀。

薛仁贵是山西人,世族出身。等到了他那辈,薛氏家族已经没落了。他过得穷困潦倒,在妻子的劝说下参军。他参加了唐军对高句丽的征讨,当然只是小兵,而薛万彻确是这场战役中的高级军官。参加这场战争不久,薛平贵就立功了。唐军将领被围困,没有人能救得出他。在这个时候,薛仁贵如救世主一般从天而降,取敌将首级,震千军万马,逼退了敌人,救出了将领。为了把握住扬名的机会,薛仁贵打仗的时候穿着白袍。所有的人都注意到了到了这个勇猛的白袍小将,李世民也不例外。在班师回朝后,皇帝就让薛仁贵守玄武门,这等于是将守卫皇帝的工作交给他。一守就守了十二年。其间李世民去世了,他的儿子上位。玄武门发大水,薛仁贵救下了皇帝,皇帝感谢薛仁贵,给了他施展军事才华的平台。薛仁贵在不惑之年统领兵马平定四方,又用了三支箭平定天山,安定了唐朝边疆,最后他用了数千兵马灭了隋唐皇帝数次征讨不成的高句丽。他享年七十岁,在雁门关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三国名将马超是哪里的人?他的墓又在哪里?

全文共 1142 字

+ 加入清单

马超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其本领自然是不用再多说,能够与关、张并称的人物当时又有多少?说起来马超还有一些羌人的血统,也难怪他的造型一眼看上去就与其他人有不少差别。那么,马超在三国时期究竟是哪里的人?他死后又被葬在哪里,他的墓在什么地方?

马超在刘备五虎上将中排第四,他曾和曹操手下的大将许褚大战100多回依旧没有分出胜负,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马超的武艺高强。马超还很勇猛,曹操就曾几次险些死于马超枪下狼狈不堪,所以就算曹操对他深恶痛绝,但是对马超的勇猛和能力却也另眼相待,所以马超当之无愧是五虎将之一。在五虎将中除了马超其它的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和黄忠。

马超是我国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史书记载马超是扶风茂陵人,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陕西兴平。马超是我国三国时期西凉一方的军阀,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投靠了刘备,成为了蜀国的前驱大将,后来在刘备做了皇帝之后马超又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史书记载的马超是陕西兴平人,那么马超的家乡陕西兴平到底是怎么样一个地方呢?

陕西兴平在1993年的时候被立为市,它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中心在咸阳市的西部处于为河北岸距离咸阳市40千米,是一个工业化的新生代城市。兴平最初建立于公元前九世纪初,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到洛阳称为东周,这是兴平名为废丘。

俗话说“人杰地灵”,新平市自古就有很多人才,三国时期的名将马超只是其中之一,除了马超之外还有史学家班昭,文学家博毅,桑学家杨双山和女诗人苏若兰等。

马超墓在哪里

马超病死之后,就被安置在了现在的陕西省勉县。他的墓祠已经被列为了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陕西省最受重点保护的文物遗产之一。马超墓一直以来都是香火鼎盛的景象,很多人都会慕名而来,进入到马超墓当中进行上香。相关资料上对于马超庙的占地面积以及形状,都记录的非常的详细。

现在的马超墓已经实现对外开放,大家也可以去往陕西进入到马超庙当中,去了解更加丰富的三国文化。马超墓现在被保存的也是非常的完好,在庙祠的风格方面,也是非常的宏伟壮观。一直以来,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对于马超墓的保护都是给予很高的重视。研究马超可以了解三国文化,同时也为研究三国文化提供了很多可利用的信息。

作为我国的重点保护文物,马超墓的位置在山清水秀之间,里边供奉的马超神像一直也是后人们所膜拜的。千百年来人们在心中对于这一传奇的历史人物从来不曾遗忘,现在大家已经对于马超墓的具体位置,也就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如果大家在心中也对这一代骁将马超非常感兴趣的话,那不妨让自己进入到马超墓当中,瞻仰历史人物,感受三国文化。

马超墓当中有着宏伟建筑以及警世名言,相信人观看之后会激发每个人心中到无限正义,马超墓这一庙宇虽然在千百年来历经风雨饱经沧桑,但是世人却将它保存得如此完整,也充分表现了对于马超这一代英雄的敬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北宋名将郭进怎么死的 郭进人物简介

全文共 1312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北宋初年名将,可能大家首先会想到的是潘美、李继隆、曹彬等人。那这次准备和大家介绍一位,名气没那么大,但立有诸多战功的将领——郭进。郭进生于深州博野,他曾跟随汉高祖刘知远,先后担任乾、坊、淄三州刺史,因为政绩有佳,因此深受当地百姓的信任和敬重。赵匡胤建立北宋后,郭进负责驻军石岭关,防止辽国入侵,期间郭进多次击败辽军,很好的完成了任务。但郭进最后却是自尽而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北宋初年名将

北宋在与契丹交战的过程中,可以说是败多胜少,比如高粱河之战、岐沟关之战、君子馆之战,宋军都遭到惨败,损失数万人之多。不过,北宋依然有许多能征善战的名将,其中有一位还曾经大破辽军,斩杀五员辽军大将。

此人名叫郭进,是深州博野人,虽然出身贫寒,但勇力过人,而且喜欢结交江湖朋友。当时,郭进在一个大户人家做工,这家的公子认为郭进是个祸害,就想除掉他。这件事被公子的老婆竺氏知道了,她将这件事告诉了郭进。于是,郭进就离开了博野,来到晋阳投军。时任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见郭进身强体壮,就将他收在自己的帐下。

后晋灭亡后,郭进跟随刘知远抚定河北诸郡,因功被封为刺史。后周建立后,郭进继续在各地担任刺史,颇有政绩。郭进虽然勇猛善战,不过由于他是后汉皇帝刘知远的嫡系,所以官位一直没有得到提升,长期在地方任职。直到北宋建立,郭进的仕途才迎来了转机。赵匡胤称帝后,昭义军节度使李筠拒绝臣服,起兵叛乱。

刚刚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御驾亲征,他任命郭进为本州防御使,充西山巡检。之后,郭进与曹彬、王全斌攻入太原境内,俘获数千人。开宝二年,宋太祖亲征北汉,郭进担任行营前军马军都指挥使。郭进“招徕山后诸州民三万七千余口”,极大地削弱了北汉的实力。宋太宗即位后,郭进又得到了提升,“领云州观察使、判邢州,仍兼西山巡检,赐京城道德坊第一区”。郭进之死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御驾亲征,打算灭掉北汉。北汉虽然国力衰微,但它有一个强力的外援,这就是契丹。后周世宗柴荣、宋太祖赵匡胤,多次领兵亲征,都没能灭掉北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契丹大军前来救援北汉。因此,要想灭掉北汉必须阻截,甚至击败契丹的援军,宋太宗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郭进!

郭进的对手是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他率领数万契丹骑兵匆匆而来。郭进没有坐守关城,而是在辽军渡河时发起了攻击,结果辽军惨败,包括耶律沙之子在内五员大将被杀,“敌烈及其子蛙哥、沙之子德里、令稳都敏、详稳唐筈等五将俱没”。如果不是北院大王耶律斜轸救援,郭进可能会全歼这支辽军。

当郭进将辽军的俘虏以及斩获的首级放在太原城前面时,城中震惊,北汉君臣知道辽国援军已经没有希望了。至此,北汉皇帝刘继元才开城投降。郭进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攻城,但却是灭北汉的第一功臣。不过,郭进的功劳还没有得到嘉奖,他却在军中自杀了!原来,宋太宗安排田钦祚在郭进的军中做监军。

田钦祚这个人不怎么样,“恣为奸利诸不法事”,郭进多次与他争论。可是田钦祚仗着是皇帝的亲信,经常欺辱郭进。郭进毕竟戎马一生,性情刚烈、战功又高,因此自尊心很强,但却奈何不了田钦祚。最后,郭进选择了自杀,“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事后,宋太宗知道了这件事,将田钦祚贬到外地,追赠郭进为安国军节度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赵子龙都击败过哪些名将

全文共 768 字

+ 加入清单

赵子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公孙赞和袁绍的战斗而闻名。将军文丑追杀公孙赞时,赵云独自骑马打败文丑,枪杀鞠义,保护公孙赞,帮助他反败为胜。

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中挑选曹洪的头盔外,没有机会再次杀死敌人。直到长坂坡成为阳道,赵云才在曹操百万军中进出七次,才真正震惊了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赵子龙击败了许多著名的将军。

张绣

非常有名的人,北地枪王,和赵云一样善于用枪,这个和赵云打了300回合,最后被赵云的七探蛇盘枪杀死,从此赵云枪王名镇天下。

曹洪

是曹营数一数二的人物,武力值爆表,八虎将之一,与赵云只打了一张照片,被刺中大腿,赵云胜。

曹成、曹顺

曹操手下射箭技术最好的两位将军赵云第三次冲进曹营时被赵云用箭射死。

文丑

将军文丑追公孙赞时,赵云单独骑杀文丑。

张旭

河北名为四庭柱之一,张旭在赵云面前占了一轮就被斩杀。

杨明

这是曹营一位善用大刀的猛将,赵云在救毛仁时一轮将杨明挑在马下。

朱慈

还是曹营的一位喜欢用长柄斧的将军,赵云在救苟璋时被赵云挑到马下,一轮都没有,就打了个照面。

高平

高平大家应该都知道,高览三兄弟之一,善于使用武器长锤,赵云在第二次冲击当阳时杀死。

高槐

和上面的高平一样,但是使用的武器是镀金的,两兄弟一起被赵云杀死,只有一轮,一把枪。

晏明

曹洪著名的武将,臂力惊人,善于使用三尖两刃刀,依然被赵云一轮挑在马下。

晏腾

燕腾和燕明都是曹洪的武将。燕明和燕腾实际上是赵云,两人左右攻击。燕明被一枪刺死时,燕腾右侧被赵云用长枪打碎。

张合

河北省另一个四庭柱之一,与赵云打了一轮,但没有逃跑。我很害怕。最后,我在长坂坡挖了一个陷阱,让赵云掉进去。结果,赵云逃跑了,所以张河又输了。

韩琼

袁术的将军,赵云在他战斗的时候其实已经老了,但是看到侄子被赵云杀了,找赵云报仇,他还是被赵云一枪杀死了。

牛贤

曹营中的武将,依然是长坂坡之战,救阿斗时被赵云一轮斩在马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赵云身为三国一代名将为什么不被重用?

全文共 56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赵云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个人还是蛮神采奕奕的,但是其实再神采奕奕我们也发现了,赵云说来说去好像就只有长坂坡之战还是比较的出名的,但是其他的地方也没有太多的建树了,所以说赵云其实还是没有被重用到的,那么赵云身为三国一代名将,为什么一直不被重用,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就这件事情以前揭秘看看!

其实大家都知道的,在《三国演义》里面,那赵云可谓风光无限啊,各种厉害各种战役都有他的名字,长坂坡,只要赵云亮报上名号,敌方小兵就会吓得不战而败啊,但是其实这是三国演义为了神话赵云而刻意刻画出来的,在正史《三国志》中,赵云其实就是个保镖而已,并没有得到重用,所以这位将军为什么一直不被重用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揭秘看看!

从亲密度来看: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人是刘关张,并没有赵云,所以赵云你拍后站。

从战略来看:

马超有西凉马氏,有马超西部应该很安稳,赵云氏族作用并不明显,赵云又要靠后边站了。

从经济来看:

赵云有点钱,但是和糜竺、孙乾比起来,赵云就是毛毛雨了,所以继续靠后了。

从打仗来看;

那黄忠,多年征战沙场,经验丰富,你赵云毛头小子,怎么比得了?

从刘备来看:

放着自己的结义兄弟不用,用赵云,这在以义字当头的刘备来说,不符合,从整个局势来看,赵云只适合当保镖了。

而且保镖其实也是刘备相信赵云的一个体现了,所以这个职位还真的是非常合适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灌婴怎么死的 汉朝名将灌婴是个怎样的人

全文共 1958 字

+ 加入清单

灌婴这个名字可能有很多人并不是特别熟悉,他是刘邦建立汉朝的众多开国功臣之一,而且被誉为是项羽的终结者,后来还被封为丞相,可见灌婴此人还是非常厉害的。但如此厉害的一个人,为何在历史上的名声却并不大呢?灌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有多厉害?灌婴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灌婴是个怎样的人

灌婴,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公元前208年参加刘邦军队,以骁勇著称。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参与攻塞王司马欣,围雍王章邯。楚汉彭城之战后,被刘邦选为骑兵将领。此后,率领骑兵,参加破魏;接着出击楚军侧后,绝其粮道;继又跟随韩信攻占齐地,复深入楚地,迭克城邑,攻下彭城。参加垓下决战,穷追楚军,攻取江淮数郡。公元前201年,受封颍阴侯。后以车骑将军相继参加平定臧荼、韩王信、陈豨、英布叛汉的作战。吕后死后,因与周勃等拥立文帝有功,升为太尉。公元前177年,继周勃为相,次年卒。被追谥为“懿侯”。

灌夫是西汉有名的将领,跟着大将军周亚夫一起平定七国之乱,立下了赫赫功劳,先后担任许多官职。史书记载灌夫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正直的人,最后却因酒后吐真言而被灭族。

灌夫为人刚强爽直,好发酒疯,不喜欢当面奉承人。对皇亲国戚及有势力的人,凡是地位在自己以上的,他不但不想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要想办法去冒犯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许多士人,越是贫贱的,就更加恭敬,跟他们平等相待。士人们也因此而推重他。2、灌婴是怎么死的

灌夫在服丧期内去拜访丞相田蚡,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一起去拜访魏其侯,恰值你现在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驾光临魏其侯,我灌夫怎敢因为服丧而推辞呢!请允许我告诉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您明天早点光临。”武安侯答应了。灌夫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就像他对武安侯所说的那样。魏其侯和他的夫人特地多买了肉和酒,连夜打扫房子,布置帷帐,准备酒宴,一直忙到天亮。天刚亮,就让府中管事的人在宅前伺候。

等到中午,不见丞相到来。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难道忘记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嫌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便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丞相前一天只不过开玩笑似地答应了灌夫,实在没有打算来赴宴的意思。等到灌夫来到门前,丞相还在睡觉。于是灌夫进门去见他,说:“将军昨天幸蒙答应拜访魏其侯,魏其侯夫妇备办了酒食,从早晨到现在,没敢吃一点东西。”武安侯装作惊讶地道歉说:“我昨天喝醉了,忘记了跟您说的话。”便驾车前往,但又走得很慢,灌夫更加生气。等到喝酒喝醉了,灌夫舞蹈了一番,舞毕邀请丞相,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上用话讽刺他。魏其侯便扶灌夫离去,向丞相表示了歉意。

就这样灌夫因卷入田蚡与窦婴的政治斗争之中,终为田蚡所忌,于公元前130年十月,灌夫和他的家人都被处决。并且连累了魏其候窦婴。窦婴拿出景帝遗昭,被说是假的,然后他们一起被杀了。灌夫的主要罪名是结交贼人,图谋不轨

如此一个刚正不阿的将军,如此一个有情有义的朋友,却最后被权贵势力打倒,未免不叫人惋惜。3、灌婴有多厉害

灌婴协助着刘邦平定了秦国的很多地方,并且还在和的对抗当中打败了龙且、的军队。灌婴也因此而被赐为列侯,称为昌文侯。在后来的时候刘邦为了抵抗楚国的,建立了骑兵部队,灌婴被选拔为了骑兵将领。灌婴率领着骑兵去抵抗楚军,进行了激烈的战争,最后大胜而归。灌婴之后又偷袭楚军的后路,截断了楚军的粮道。这次的战争有利于防线的稳定,灌婴也因此升到了御史大夫的职位。

在公元前二百零五年的时候,灌婴率领着骑兵跟随着韩信去攻打魏国,继而参与到攻打齐国的战争当中。灌婴还亲自活捉了齐亚将周兰,趁着这个时机进入了楚国的腹地,接连攻克了许多的城池。到了公元前二百零二年的时候,灌婴和刘邦在颐乡会师,参加了垓下会战。项羽在垓下兵败逃走的时候,灌婴受诏率领着五千名骑兵紧追着项羽到了东城,迫使着项羽自杀。之后灌婴又攻下了东城、历阳,渡江平定了五十二个县。灌婴的食邑也因为他的军功而不断地增加,最终到了两千五百户。

在刘邦称帝之后,当初所分封的异乘着刚刚成立,不断地发生反叛。灌婴以车骑将军的职位,首先平定了燕王的作乱。之后灌婴又随着刘邦去征讨韩王信,陈稀反叛了,他就杀了将领攻池。谋反了,灌婴就以车骑将军的身份作为先遣队攻打英布的军队。灌婴抓获了英布等许多重要的将领,追击英布的军队一直到了淮河沿岸。

就这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灌婴在后来的时候担任了丞相的职位。回顾灌婴的这些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其实灌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将领。灌婴凭借着自己超出常人的作战能力,为刘邦不断地扩展国家的统治范围。灌婴为汉朝所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对汉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以说是汉朝的一位不可多得的、有作为的大将军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二战意大利名将津加莱斯,为何能收到隆美尔的尊重

全文共 2121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涌现出了很多著名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就比如说古德里安和隆美尔等等。同为轴心大国的意大利,看起来没什么战斗力,也没什么很出众的厉害将领,最多也就是会有一些朋友们会想到在游戏中出现过的乔瓦尼·梅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意大利也有几位比梅塞更擅长指挥装甲部队的将领,其中就包括被德军称赞为"意大利的古德里安"的弗朗切斯科·津加莱斯(FrancescoZingales)。这位将军长着一张圆里带方、略显肥胖的脸,架着一副瓶底眼镜,面容甚至有些"慈祥"。如果只看照片,没人会想到他是个作风彪悍的将军。

津加莱斯是西西里人,出生于1884年。他毕业于摩德纳军校,先后参加了意土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几次关键战役,负伤多次,战功累累。一战结束时,他已经是意军第48步兵师的参谋军官,并因为维托里奥·维内托战役的战功晋升少校。之后,他又获得了多次晋升,并担任过意大利一所重要军校的校长。二战爆发时,他先是担任一个师的师长,随后在1941年初升任摩托化军(因为意大利军队的摩托化程度很低,也有资料称之为半摩托化军)军长,军衔也被提升为中将。

■津加莱斯中将正装照。此时应当是1942年秋季,他在苏联前线担任意大利第35军军长。

津加莱斯的外号起源于1941年4月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的行动。他率领的摩托化军隶属于驻扎在南斯拉夫西北边境的意大利第2集团军,下辖第9"帕苏比奥"师、第52"都灵"师和第133"利托里奥"装甲师。4月11日,意大利第2集团军在前沿步兵扫清了道路两侧的障碍后发起猛烈攻势,津加莱斯带领三个师绕过敌军的坚固据点向南斯拉夫境内快速穿插,"都灵"师和"利托里奥"装甲师在4月12日就占领了距离边境超过60公里的几座城镇。4月13日,"利托里奥"装甲师进抵距离边境约300公里的克宁(Knin),与从扎拉(Zara)出发的另一路意军会合。4月17日,他们最终抵达沿海城市杜布罗夫尼克(Dubrovnik),与从阿尔巴尼亚北上的意军会师。在6天时间的作战中,津加莱斯率部长途奔袭750公里,横扫了南斯拉夫沿海地区的几乎全部领土。意大利最高统帅部对津加莱斯的表现非常满意,装备精良的德军也对这位将军青睐有加,送给他一个外号——"italienischerGuderian"(意大利人的古德里安)。

■1941年4月,意军M13/40坦克在南斯拉夫的公路上行进。津加莱斯率部用6天时间横扫了南斯拉夫沿海地区,进行了一次意大利版的"闪电战"。

■1941年4月,在南斯拉夫作战的乘坐摩托车的意大利精锐步兵。

之后,意军打算派兵到苏联前线参战,命令津加莱斯的摩托化军回到国内休整,并改名为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简称CSIR)。津加莱斯自然而然的担任了入侵苏联的意军总指挥。然而,就在军队陆续开拔的节骨眼上,津加莱斯在维也纳犯了严重的胃病,只好将指挥权转交给乔瓦尼·梅塞,自己留在后方休养。1942年1月,身体有所好转的津加莱斯再次飞往前线,不过这一次是去北非战场担任意大利第20摩托化军军长。第20军下辖2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师,是意军摩托化部队的精华。津加莱斯在任上参与了隆美尔反攻昔兰尼加的行动,之后在1942年4月卸任,暂时指挥意大利第21军。

■1942年2月,在北非担任第20摩托化军军长的津加莱斯(中)与隆美尔查看地图,"沙漠之狐"对这位意大利同僚非常尊重,对其业务能力很满意。

■1942年初,北非战场的津加莱斯(左)与另一名军官合影。

1942年10月,津加莱斯终于来到苏德战场,接替梅塞担任第35军(即原先的意大利俄罗斯远征军)军长。不久后,苏军向驻守顿河沿岸的意军大举反攻,缺乏汽车和反坦克炮的意军无力抵挡苏军攻势,津加莱斯只能率部撤退。

1943年7月12日,津加莱斯被任命为驻守西西里西部的第12军军长,飞往西西里岛挽救危局。当时,乔治·巴顿将军正计划使用美军第2装甲师和第3步兵师两支王牌部队猛攻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同时派遣另一部分美军从中部山区把轴心国守军切成两半。津加莱斯敏锐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将手上仅有的少量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巧妙布置在山区的关隘和城镇,命令第12军主力2个步兵师和其他尚有作战能力的单位用最快的速度撤退到西西里东部。最终,巴顿虽然如愿以偿进占巴勒莫并俘虏53000名意军,但是这些意军都是士气低落的海防师和杂牌部队,意大利第12军的主力2个步兵师及数个炮兵营早已跳出巴顿的陷阱,得以继续和美军纠缠,为德意军队最终撤离西西里赢得了时间。

■1943年夏季意军部署在西西里岛的R35坦克,这些过时的战车是1940年法国战役时德军缴获的法国货,然后转赠给意大利。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津加莱斯能用来拒敌的只有这样一些落后且数量不多的老旧装备。

"意大利的古德里安"津加莱斯将军活过了二战,最终于1959年在米兰逝世。他长得像一名大学教授,却是意大利最擅长指挥装甲部队的将领之一。其快速突击的作战理念和勇猛果断的指挥风格和古德里安颇为相似。不过,这位将军的仕途也和古德里安有得一拼:他曾经像火箭一般飞速晋升,但是从1941年初成为中将、参与过多次战役后还是一名中将。这也算是他的性格给他带来的遗憾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这些三国名将遗言都说了些什么?蜀国将领尽显忠诚本色

全文共 156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家看了三国可能会发现,蜀国的将领一般都是最忠诚的,背叛蜀国的人很少,魏延还是被冤枉致死也是很无奈。所以蜀国的将领死前遗言都是尽显忠诚本色,宁死不屈。所以在三国里罗贯中才把这种精神放入蜀国中,虽然他们是三国里最弱的也是最先灭亡的国家,但并不影响这种精神的传达。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了几位三国名将的遗言,来看看他们死前最惦记的是什么吧。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在这段时间,涌现出了诸多能征善战的将领,但毕竟美人白头,老将迟暮,无论他们如何战功累累,都逃不过死亡的到来。在死之前,他们或许会交代遗愿,或许会抒发感慨。下面,就让我们一同去看看五位将领的遗言。

一 赵云

赵云算是跟随刘备比较早的一批将领,只可惜等到刘备去世,诸葛亮北伐之时,当年跟随刘备左右的将领都已经战死的战死,老死的老死,五虎上将中就剩下了赵云一个。更为可惜的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马谡就失了街亭,使得诸葛亮不得不下令撤军。等到第二年诸葛亮想要再次北伐时,赵云已经病重而卧床不起,临死前,赵云声嘶力竭,呼喊着:“北伐!北伐!”此情此景,让人感动。

二 吕布

由于演义的渲染,吕布常常被称作“三国第一猛将”。只可惜这位在东汉末年割据一时的诸侯,在曹操率军亲征时因为部下叛乱而被生擒并献给了曹操。当时吕布连连哀求曹操,称自己勇武冠绝三军,此刻愿归顺曹操,并帮助曹操一统天下,说得胸怀天下的曹操几乎要将吕布放走。只可惜被吕布夺走徐州的刘备想要他死,于是在曹操身边说了一句:“曹公可不要忘记了当年丁原和董卓的下场啊!”一句话断送了吕布的性命,而吕布在死前的遗言并没有总结自己的一生,也没有抒发感慨,而是大骂刘备:“大耳儿最叵信!”可见吕布对刘备的愤恨。

三 姜维

虽然第一次北伐因马谡失街亭而告终,但毕竟让诸葛亮遇到了幼麟姜维,可以算是稍微挽回了一些损失。而姜维自投降蜀汉后就一直忠心不二,在诸葛亮死后还坚持北伐,以完成先主和诸葛亮的遗愿。只可惜蜀汉疲敝,导致姜维九次北伐均无功而返。后来钟会率领大军南征,姜维率军在剑阁抵抗。此时邓艾率领三千士兵从阴平出发,来到了成都城下,逼得刘禅开门投降。而姜维为恢复蜀汉政权,假意投降曹魏,并在暗中唆使早有异心的钟会造反。只可惜造反失败,邓艾和姜维在乱军之中被杀。可怜姜维一心恢复蜀汉政权却不得成功,只能带着满腹遗憾,朝天怒吼一句:“吾计不成,乃天命也。”仅此一句话,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四 太史慈

其实早在解北海之围时,刘备就曾与太史慈见过,当时刘备对这个弓马娴熟,最善百步穿杨,敢单骑救北海的将领十分感兴趣。只不过可能是太史慈与刘备无缘,最终没能成为刘备手下的虎将,而是投奔了孙策,在孙策手下南征北战,为孙策扫荡江东立下赫赫战功。只可惜以勇猛著称的太史慈仅四十一岁就不幸身亡,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临死前,太史慈不仅感慨道:“大丈夫出生在世间,就应当佩戴三尺长剑,开疆拓土。只可惜如今壮志未酬,却就此身死,实在是太遗憾了。”可以说,这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话引起了后世无数人的共鸣,而太史慈更因为他的遗言而闻名于世。

五 关羽

当年刘备入主益州,安排关羽镇守荆州。要知道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而此时曹魏、东吴和蜀汉三分荆州,荆州自然是极为危险的地方。而当时曹魏势大,因此最合适的办法,就是诸葛亮一直贯彻的战略方针,联吴抗曹。只可惜关羽刚愎自用,在得罪了东吴的同时还发动了襄樊之战,虽说有了后来威震华夏的水淹七军,但没有将胜利之势扩大,不仅北边被徐晃牵扯得极为难受,后方更是被东吴偷袭,两面夹击下,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将领马忠生擒。当时孙权有意让关羽投降东吴,关羽却厉声骂道:“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孙权见关羽没有投降之心,无奈之下,只能将关羽斩首,成全了关羽的忠义之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北宋名将曹翰是一个怎样的人?曹翰生平简介

全文共 1398 字

+ 加入清单

曹翰北宋开国元勋,任左千牛卫大将军。曹翰早年是后周世宗身边的人,后来转投北宋,平定南唐、攻克江州立下战功。据说曹翰为人足智多谋,但也阴险狡诈,好酒贪财,对于曹翰的评价有褒有贬。不过赵匡胤和赵光义对曹翰都算很好,虽然最后是被削去官爵,流放禁锢登州,但起码保下了一条命。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曹翰,看看到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一起来了解下吧。

宋太祖手下有个大将叫曹翰,做事蛮横霸道,常玩“先斩后奏”的把戏。其实,他在北国任职时就这么干。周世宗征淮南时,好不容易收降八百多个士卒,结果却被路过的曹翰假传圣旨杀了。事后,他还振振有词地说:“他们到底是俘虏,我怕他们日后给您添堵,索性把叛乱的种子扼杀在萌芽状态。”周世宗气得吹胡子瞪眼,可当时正值用人之际,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曹翰虽是刺头,宋太祖却很包容他,因为他在当年“大权转让”的关键戏码中做了识时务的投诚者,算是从龙之臣;另外,曹翰特别能打,也敢玩命,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大杀器,太祖指哪儿他打哪儿—这样的高端鹰犬+超级铁拳,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让人意外的是,曹翰那糙汉子的外表下竟藏了一颗文艺心。一次,太祖设宴招待文臣,曹翰吵着也要参加。太祖说:“这是文艺沙龙,你一个武夫瞎掺和什么?”曹翰说:“写诗算什么本事,我都不好意思拿来吹!”太祖便以“刀”字为韵,命曹翰作诗,曹翰张口就来,“三十年前学六韬,英名常得预时髦。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太祖高兴坏了,又是赐座,又是赏酒。

但曹翰毕竟不是斯文人。他担任平定江南的先锋时,带兵攻破金陵,然后大肆烧杀抢掠,甚至纵兵屠城,砍了八百多个已经投降的士卒—这与太祖正在施行的怀柔政策背道而驰。平定江南后,曹翰将捞来的财物用一百多艘船运走,对外宣称里面装了500座铁罗汉。

对于曹翰干的这些龌龊勾当,太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谓“武将爱财,正中下怀”,只要他不“窝里反”,暂且由着他吧。

后来曹翰因战功受封边区将领,掌管一方。他仗着“天高皇帝远”,更是为所欲为,闹得民不聊生、政事荒废。即使举报信满天飞,太祖仍不想动他,以免给人留下“屠戮功臣”的话柄。可他竟在太祖的底线边缘疯狂试探,走私军火武器、暗藏枪支弹药,于是有个县令揭发他“图谋不轨”。这下太祖不敢掉以轻心,随手挖出一堆罪证,但他还是心软了一下,放了曹翰一条生路。曹翰被勒令退休,流放登州,体验艰苦生活去了。

后来宋太宗上位,忽然想到凉了很久的曹翰,就派密使去看他的表现。已白发苍苍的曹翰痛哭流涕地对密使说:“我自知罪孽深重,如今风烛残年,连家人的口粮都买不起,能不能用旧日战袍向您换些零钱?”密使满口答应,回京后向太宗汇报,太宗打开血迹斑驳、残破不堪的战袍,只见里面裹着一幅名为“下江南”的画,展现曹翰当年征战沙场的风采。太宗顿生恻隐之心,下令曹翰官复原职。

就这样,曹翰又舒舒服服地过起贵族生活,死后还被追赠为“太尉”,堪称武将的顶配。然而,被他坑害的百姓却没放过他,特意为他编了个恶搞段子。

话说苏州有个姓刘的进士,夜宿船中,梦见一人自称曹翰,当年因在金陵屠城而犯下罪孽,从此世代为猪、受人屠戮。他哭哭啼啼地说:“明天你到码头,第一个被抬上案板的猪就是我,还望相救。”第二天,刘进士来到码头,果然看见有人杀猪,那头白毛大猪哀嚎不断。刘进士买下这头猪,将它养在院里,只要一叫“曹翰”,它立刻摇尾乞怜。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荷兰足球队名将约翰克鲁伊夫、博格坎普等

全文共 629 字

+ 加入清单

荷兰足球名将有那些呢?

荷兰队历史上拥有很多的足球名将,像约翰克鲁伊夫,荷兰三剑客博格坎普等这些名将,都是如今现代荷兰年轻球员的偶像,也激励着荷兰年轻球员在足球事业上发展拼搏。

约翰克鲁伊夫是荷兰足球运动员中非常有名的一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曾经获得过许多的光辉历史荣誉。约翰克鲁伊夫的职业生涯中拿到过9次荷甲联赛冠军以致西甲联赛冠军一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并且还帮助阿贾克斯俱乐部拿到了欧洲冠军杯三连冠,个人曾经获得过三次欧洲足球先生。

荷兰三剑客也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荷兰足球的灵魂人物,他们三个先后去到AC米兰足球俱乐部,并且成为了AC米兰王朝开创的主要人物。他们三个在AC米兰俱乐部时,还帮助AC米兰创造了58场联赛不败的五大联赛,最长不败纪录。曾经帮助荷兰国家队拿到了1998年欧锦赛冠军。他们三个作为荷兰足球一个时代的灵魂人物,激励着很多年轻球员在足球事业上前进。

博格坎普也是荷兰足球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职业生涯出生于阿贾克斯足球俱乐部的青训营,并且之后又进入到了阿贾克斯的一线队。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效力过多个世界,顶级俱乐部博格,坎普的职业生涯共获得过一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两次欧洲联盟杯冠军、4次英格兰足总杯冠军、3 次英超冠军等多个大赛冠军。

在国家队效力期间,博格坎普共代表荷兰国家男子组织队在场上出战79次人踢,进了37颗进球,参加了1994年和1998年两届世界杯和1992年1996年,以及2000年三届欧洲杯,还获得过最佳射手的称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