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陕西的革命遗址(热门20篇)

怎么说?在现在社会,我们用到讲话稿的地方越来越多,讲话稿也称“发言稿”,是指在讲话前拟定的书面稿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的革命遗址,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1316

文章

1000

篇1:岐山东坡遗址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岐山东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遗址(岐山)·新石器时代、西周·岐山县大营乡东坡村。

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西至二级台地边沿以东50米,南至下崖小路,北至村三组抽水站水渠。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台塬边沿,西至二级台地边沿,南至上塬大路,北至村北塬边。

2003年,岐山东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营乡:大营乡位于岐山县城东南5公里处,北临西宝公路北线与凤鸣镇、故郡乡相连,东与故郡乡、枣林镇毗邻,南以雍水河与雍川镇为界,西隔横水河与凤鸣镇相分。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境内塬面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横水、雍水两河穿境而过,大枣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信息网络健全,通讯发达;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齐全。全乡辖9个村57个村民小组,4652户,18。

展开阅读全文

篇2:陕西莲花山狩猎场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花山狩猎场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陕西莲花山狩猎场位于千阳县国有高崖林场境内,南距宝鸡80公里,东距西安260公里,西距关山草原127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狩猎场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6公里,总面积3500公顷。莲花山狩猎场是经省公安厅批准的标准化狩猎场。区内森林植被茂密,生态景观丰富多彩,山杨、栎树、油松、刺槐、杜梨、核桃等遍布其间。该区历史上曾是皇家狩猎场,区内野生动物如野猪、野兔、野鸡、金钱豹、草鹿等时有出没,环境优美,生态完好,是一处绝佳的旅游、休闲、狩猎、生态观光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水家窑遗址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水家窑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水家窑遗址位于渭源县上湾镇水家窑村南5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与齐家文化。面积约2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采集有: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泥质橙黄陶片,彩陶纹器表素面或饰有黑彩或黑、红彩的网格纹、锯齿纹、四大圆圈纹,可辨器形有双耳罐、盆、钵等;齐家文化夹砂和泥质红陶片,器表素面或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鬲、豆、高领罐、单大耳罐等。另采集有磨制石斧、石刀。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半山类型的特征和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水家窑村:水家窑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全文共 550 字

+ 加入清单

棠地河战斗遗址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

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坐东北朝西南,为砖混结构,内部空心,碑高2.8米,基座底边长2.6米、下底边长1.25米、上顶边长0.75米,占地面积7平方米。基座为正方形,设三层台阶,碑身呈上小下大梯形。碑身四面原用红漆书写“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烈士纪念碑”字样。因自然因素侵蚀,年久失修,致使碑体外表局部水泥脱落,字迹不清,碑体缠满藤蔓,周围杂草丛生,整体建筑保存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虎台遗址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虎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虎台遗址,位于西宁市西郊,为公元4世纪南梁(小国)的遗址。

这个高大的土台是南凉王朝第三代君王溽檀于公元402年,用他的太子“虎”的名字命名修建的阅兵台,“虎台”之名由此而来。《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台的东面有四个高七丈多的土墩,墩与墩之间相距二百一十丈,只有东北角一墩高一丈多,台西面还有相连的六个小墩,不知为何时所筑。只是当年宏伟的建筑,

景点特色:

如今已经荒颓,只剩寑台一座,被包围在高大的现代化的楼群建筑之间。

传说南凉王曾在台下阵兵十万,以炫扬武力。西宁诗人李焕章《虎台怀古》一诗对此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忆昔南凉图霸王,仗铖登台曾誓师。飞扬大纛接云汉,鼍鼓声中画角吹。鲜卑畏威来献马,青海部落拜台下。兵卫森列顾盼雄,观者如山语呕哑。

今日读来,仍有一股铁马金戈的气势跃然于纸上。然而,这个兵卫森列,顾盼自雄的小王朝,在历史上仅存了十八年就灭亡了。西宁诗人基生兰凭吊虎台,缅怀往事,写下一首诗:在昔南凉王,穷兵复黩武。纵横河湟间,动辄提桴鼓。为战国必亡,率为西秦虏。也隔几沧桑,岿然历千古。

地理位置:

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虎台的一座覆斗形土台,现存台高30米,周长360米,当地群众称其为“将台”或“点将台”。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支付宝陕西信合储蓄卡快捷支付的限额是多少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支付宝陕西信合储蓄卡快捷支付限额同中国工商银行一致。

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台,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办。支付宝致力于为中国电子商务提供“简单、安全、快速”的在线支付解决方案。支付宝公司从2004年建立开始,始终以“信任”作为产品和服务的核心。不仅从产品上确保用户在线支付的安全,同时让用户通过支付宝在网络间建立起相互的信任,为建立纯净的互联网环境迈出了非常有意义的一步。

支付宝提出的建立信任,化繁为简,以技术的创新带动信用体系完善的理念,深得人心。在五年不到的时间内,用户覆盖了整个C2C、B2C、以及B2B领域。截止到2009年12月8日,支付宝注册用户达到2.5亿,日交易额超过12亿,日交易笔数达到500万笔。支付宝创新的产品技术、独特的理念及庞大的用户群吸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商家主动选择支付宝作为其在线支付体系。

目前除淘宝和阿里巴巴外,支持使用支付宝交易服务的商家已经超过46万家,涵盖了虚拟游戏、数码通讯、商业服务、机票等行业。这些商家在享受支付宝服务的同时,更是拥有了一个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支付宝在电子支付领域稳健的作风、先进的技术、敏锐的市场预见能力及极大的社会责任感赢得银行等合作伙伴的认同。目前国内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等各大商业银行以及中国邮储、VISA国际组织等各大机构均和支付宝建立了深入的战略合作,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推出创新产品,成为金融机构在电子支付领域最为信任的合作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寨峁遗址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寨峁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寨峁遗址·新石器时代、东周、汉·神木县店塔镇寨峁村南。

保护范围:遗址东西150~200米,南北600米。东至东崖条畔,西至墕场,南至峁坝,北至小老虎渠。

建设控制地带:东、西至崖畔,北至龙王庙,南至峁坝以南10米。

2003年,寨峁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店塔镇:店塔镇地处神府东胜煤田腹地,距离神木市区19公里,全镇辖12个行政村,114个自然村,总面积325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4.5万人。店塔镇与神木滨河新区相连,交通便捷,有5条铁路,7条高等级公路在境内交汇,是神府东胜矿区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店塔镇经济发达,境内有中央、省、市千人以上的国有企业9个,民营企业217个、个体工商户3600多户,是陕西省的工业大镇。2。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陕西“青铜器之乡”再次发现西周青铜器墓葬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素被称为“青铜器之乡”的陕西省宝鸡市,新近又发现一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墓葬。文物考古工作者从10日开始对这座西周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据宝鸡市文物局副局长任周方介绍,7日凌晨和13时许,宝鸡市金台区西街办事处长青村侯家大院农民侯启恒家后院土崖因暴雨两次引起坍塌,崖面上暴露出一件青铜鼎。侯启恒立即将此情况向有关部门报告。

经文物部门初步勘察,认定这是一处西周时期的墓葬。经有关方面同意,宝鸡市考古队、金台区文化馆等部门考古工作者对侯家大院的西周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侯家大院位于宝鸡市区西关,此处为西周(“弓”右加“鱼”)国早期墓地所在。1981年9月23日,侯家大院就曾因土崖坍塌发现文物。经考古部门清理,发现一处较大的西周墓葬,出土青铜器、蚌器、陶器、原始瓷器等文物共39件。其中有带盖圆鼎、伯方鼎等青铜器15件,成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的重要藏品。根据铭文判断,此墓为西周早期被封于今宝鸡地区的(“弓”右加“鱼”)国国君的墓葬。当年因周围窑洞毗连成排且住有农户,所以未作进一步清理发掘。

这次崖面坍塌的地方仍在侯家大院后院,与1981年坍塌的崖面相邻。据专家预测,这次抢救发掘可能还会有新的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位于蓝田县汤峪镇汤峪河上游两岸,在近20公里的范围内共发现栈道、栈桥遗址13处。

斗井沟口栈道遗址现仍有部分在沿用,其他栈道、栈桥均已不存,仅存栈孔,个别栈孔中残存有石条,栈孔数量从5个到83个不等,栈道长度从4米到70米不等。栈孔距现河床高度0.5米至5米,孔间距0.4米至1米,多在0.8米左右。栈孔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圆孔直径14~18厘米,深度15~20厘米;方孔边长14~16厘米,深度15~22厘米。在发现的栈道中,以汤峪河东岸崖壁的汤一村大槽口栈道遗址规模最大,残存栈孔80余个,长度70米,西部为单排栈孔,东部为上下两排,排间距1.5米。在个别栈道遗址附近还发现有明清时期行人留下的摩崖石刻。

汤峪河栈道栈桥遗址规模宏大,分布较为集中,保存状况较好,为研究汤峪河上游地区交通历史、修路筑桥技术、当地社会-及关中与陕南地区的交往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汤峪镇:2015年,撤销史家寨镇,并入汤峪镇,镇名汤峪镇,镇政府驻塘子街村;位于蓝田西南秦岭北麓的汤峪镇,近几年来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三秦大地上崛起。汤峪自古以温泉而久负盛名,早在汉唐时期就极具规模和影响力,曾被唐玄宗李隆基赐名“大兴汤院”,《蓝田县志》和宋《长安县志》均有记载。温泉水温高达62度,富含20多种矿物质,适宜30多类、105种疾病的水疗我国第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全文共 228 字

+ 加入清单

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大马厩岩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位于姚关盆地西侧火星山峡谷山腰岩厦台地。岩厦坐北向南,厦檐覆盖地平面约70平方米。在1987年2月、3月、8月三次调查中,于岩厦之下和岩厦前后缓坡耕地地表约1000平方米范围内采集打制石器20余件和动物骨骸多块。石器主要有单平面砾石手锤、刮削器、砍砸器等,此外还有尖状器、石砧兼手锤和石核等。石器类型、制法和骨片石化程度均同塘子沟、万仞岗,年代亦大致相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阎家遗址

全文共 489 字

+ 加入清单

阎家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阎家遗址

阎家遗址位于渭河北二级阶地南缘、阎家村东北200米处,东西约250米,南北约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层厚5米左右,出土器物有云纹瓦当、龙纹空心砖残块、板瓦、筒瓦、鹅卵石、柱础等。从被破坏的断崖上看,其南部暴露出夯筑城墙遗址迹有4处,夯层为平夯,厚8—10厘米,四处城墙南北近似一线,可判定城墙为南北向。从北断崖看,城墙由地表到墙底(即筑城所形成的壕沟)深5米,宽2米,夯层中夹杂有秦代砖、瓦片。从北部已破坏的城墙遗迹看,城墙东西距离不长,但连续出现5处且有较大的柱础暴露,还伴有若干鹅卵石、圆形通水管道悬挂于断崖上。遗址内发现墓葬一处,距地面约5米,墓宽0.74米,墓室用砖砌券,砖一般长65厘米,宽36厘米,厚18厘米。

阎家遗址建国前处在高台平地上,1954年建渭惠第六渠(建国后称一支渠,1981年废)从其中部东西穿过,遂将该遗址分成南北两部分。南部因建砖场而被破坏较重,北部完好,中部偏南人为形成一东西高塄,整个遗址呈南高北低缓坡状。该遗址1981年发现,1988年文物普查时又进行详细复查,据出土文物和内涵确定为秦代行宫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王家湾革命旧址

全文共 291 字

+ 加入清单

王家湾革命旧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湾革命旧址

时代:1947年

地点:安塞县王家湾乡王家湾村

保护范围:院墙四周各外延5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米。

2008年,王家湾革命旧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王家湾村:王家湾村位于宣化县人民政府驻地西南偏南42公里处,系乡人民政府驻地。262户,807人,汉族。明以前建村。原名“河南庄”。清初直隶巡抚来清泉寺拜佛,询知此村王姓居多且村址座落在山湾处顺口说“王家湾”,因而为村名沿用至今。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桑干河南畔。褐土。耕地1204亩。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近年来有部分村民种植地膜西瓜、香瓜,且收入可观。 。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红军攻城战斗遗址

全文共 1073 字

+ 加入清单

位于昆明市嵩明县嵩阳镇东北街居委会东门外。原有城墙和城门等今已无存,现仅存中国工农红军攻占嵩明县城的战斗遗址和一座跨于护城河上的单孔石拱桥。

1935年4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一师由寻甸县塘子进入嵩明县的匡郎,沿大铺、倚伴等村直逼嵩明城下。在机枪火力掩护下,红军很快突破东门防线,登梯上了城墙,打开东城门,迎接大部队进城,并迅速占领黄龙山制高点,捣毁第一区公所。嵩明县县长顾震用绳索坠城逃跑。前后不到一个小时,红军即占领整个嵩明县城。

红军入城后,纪律严明,爱憎分明,砸开监狱放出了无辜受害的30多名群众。在县衙门前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党和红军抗日反蒋的政治主张,把捕获的土豪劣绅押到会场示众,把没收来的财物散发给穷苦群众。通过宣传,杨文举等青年报名参加了红军。红军一军团在攻克嵩明县城的同时,其二师六团及师侦察连则向杨林急进,不费一枪一弹,智取白龙桥,捣毁了嵩明县第六区公所,活捉区长计天佐,又继续向杨林进军。杨林是国民党政府嵩明县第五区公所驻地,是昆明东北-的一个重要据点,在这里设有兵站。当红军进抵杨林时,杨林兵站及区公所的官兵争相逃命,来不及逃跑的-局罗巡长等人,做了红军的俘虏。红军占领嵩明县城和杨林后,除一部从县城出发,连夜北越梁王山,经大哨向富民款庄前进外,其余均在县城、杨林及其附近宿营,一面宣传发动群众,一面作抢渡金沙江的准备工作。军团部驻县城内。为迷惑敌人,确保全军抢占金沙江渡口和渡江的胜利,红一军团大造声势,佯攻昆明。在街道要津地方,多处书写和张贴“打倒云南军阀龙云”“打到昆明去活捉龙云”等标语口号,又向群众调查进军昆明的里程、路径、沿途设施等情况,并派出先头部队从杨林出发,进抵距昆明仅十多公里的大板桥,直接威胁昆明。龙云闻讯后,调兵死守昆明,红军乘势西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过嵩明,历时三天两夜,经过了嵩明县所辖的全部乡镇,行程160多华里。红军的英勇事迹,在嵩明的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78年,中共嵩明革命委员会在县城东门(现嵩明县公安局大门一侧)遗址上建纪念碑一座以示纪念。碑为青石,高172厘米,宽68厘米,中间阴刻“红军攻城战斗遗址”8个隶书大字。由于碑石砌在原县皮防站的围墙上,不便保护,2001年5月,县政府在原攻城遗址处重建一碑,碑身贴汉白玉,形似立剑。碑面正书,直行阴刻“红军攻城战斗遗址”八字,上款阴刻“1935年4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一举攻克嵩明县城”。下款阴刻“中共嵩明县委员会、嵩明县人民政府,2001年元月18日重立”。

信息来源:昆明市委党史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秦郑国渠遗址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秦郑国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于1930年主持修建的。

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外星人遗址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外星人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介 绍 外星人遗址在距德令哈西南边100公里处,在当地非常有名。遗址位于托素湖东边的白公山上,一个岩洞的周围。岩洞外散落着一些铁管、铁片似的东西,岩洞里有直径大小不一的铁管穿入山体,与岩石紧密吻合,就像将管子直接插入岩石一样,管子呈铁锈的褐红色。在岩洞外还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头,石头都站立着,有些甚至立在旁边的湖中。

当地有关机构把一些管片送到有色金属集团做测试,化验结果显示氧化铁的成份占30%以上,而且二氧化硅和氧化钙的含量都比较大,说明管片年代久远,最奇的是其中有些元素根本没有化验出成份,这更增加了外星人遗址的神秘性。

青海德令哈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明城堡遗址

全文共 204 字

+ 加入清单

城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定边县境内,现遗存的古城遗址,宋代有10处(包括西夏):冯地坑乡旧城、王盘山乡西海螺城、樊学乡石城子(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马崾先乡安达城、铁角城,张崾先乡木瓜城,罗庞塬乡荞麦城,新安边堡城,油房庄乡黄花城等;明代10处:定边城,盐场堡城、砖井堡城,安边堡城,柳树涧堡城(明崇祯年间,著名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故里),新安边堡城,石涝堡城,冯地坑乡三山堡城,铙阳水堡,新兴堡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三五九旅纺织厂遗址位于榆林市绥德县城南保障王砭。

1939年秋,八路军120师第359旅进驻绥德后,为克服经济困难,创办了纺织厂,并将厂址选在绥德城南保障王砭的一座旧庙里。王震旅长为工厂拟写了一副对联:“动手动脚自给自足,同心同结爱国爱民。”建厂之初,纺织厂的纺织工具是落后的旧纺车,工人数十人,大都是部队伤残人员、妇女及少量随军家属。1940年后,边区经济更加困难,为了减轻地方负担,359旅开展大生产运动,纺织厂规模逐渐扩大,在绥德、米脂(通过719团后勤部)招聘大量工人,购买大织布机40台,工人人数增加到近300人,日织宽幅布200余丈。分纺纱、倒线、织布、印染等工序。原料以原棉为主,从外面购进(本地也产,量少),所产布匹除供应全旅外,也供应绥德地方党政干部,所余部分向群众出售,以增加部队收入。纺织厂按部队编制,军事化管理,共设置8个排。1942年秋,359旅纺织厂随部队迁往延安南泥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丫髻山古窑遗址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丫髻山古窑遗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靖安县东源乡丫髻山,创建于南宋,兴盛在元代,至明代衰落。据中源乡脑上村《胡氏宗谱》记载,南宋中期,当地胡文靖在丫髻山始建瓷窑。窑址在垴上以西3公里处,距县城86公里。窑址有上山和下山两处。上山多为覆烧组合瓷器残片遗存。下山有覆烧堆积与迭烧遗存。丫髻山主烧青白瓷,也有部分青瓷,产品多为民间日用器皿。胎骨细而坚致辞,呈淡灰色。青白釉泛青灰,主要器形有杯、碗、盏、罐、盆、高足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北山坪遗址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北山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坪遗址 位于舟曲县城关镇坝里村东500米。面积约7.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2.3米,暴露有窖穴、白灰面居住面、墓葬、陶窑和灰坑等遗迹。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施黑彩的漩涡纹、平行线纹、圆点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钵、瓶、罐、盆等;另采集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桔红陶、灰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刻划纹,器形有大耳、罐、盆等;还有寺洼文化的夹粗砂红陶、灰陶片,器形有马鞍口罐、豆、鬲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齐家和寺洼三种文化的分布区域、文化内涵及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

全文共 271 字

+ 加入清单

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禁沟西岸。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蒿岔峪口。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潼关卫志·兵略》:“古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连城乃三里一城也。每城设兵百人,而于中城益其兵,多设火器、矢石,连络呼应,疾若风雨,即有百万之众,岂能超越而飞渡耶?故守关而不守禁沟者,守犹弗守也!守禁沟而不建十二连城者,守犹未善也。是犹一室之内拴门塞窦,以防鸟雀之入,而忘闭其牖也”。烽火台尚存。

信息来源:潼关古渡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