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西周

西周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西周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西周问题。

分享

浏览

2886

文章

41

陕西省什么是西周文化发祥地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也是西周时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陕西省什么是西周文化发祥地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宝鸡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历史悠久,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7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及陈仓石鼓、何尊、逨盘、铜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

周朝文化的起源地在哪里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省什么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宝鸡这个城市有一部分是周朝的遗址,都知道,青铜器在西周时期的发展很受到民众的喜爱。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发展迅速,因此,它的地下埋藏了很多青铜器。2004年,江泽民同志为宝鸡题写“青铜器之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中国最大且中国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

大家不要因为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就认为它的起源地是在这里,获得这个名称是因为,从汉朝的时候,宝鸡这片土地就经常的出土青铜器,而且样式很多。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跟宝鸡一样大规模的出土青铜器呢。其实宝鸡这个地方在古代刚好是西周青铜器发展的最为繁荣的地方,而且剧考古学家研究,在当时有很多大型的祭祀或者聚会活动都会在这里举办。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下辖4区8县,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大克鼎有哪些知识点?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国家宝藏》这一节目红遍中国,在不同明星的演绎下,我们认识了许多文物的同时,也知道了藏在文物之后的一系列故事,大克鼎便是其中一件,不知道你对大克鼎了解多少?不如今天和小编再一起去回顾一下大克鼎的前世今生。

操作方法

1

大克鼎为一件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文物铸造于周朝,是由膳夫克为祭祀祖先所铸造的。(膳夫,即是指御厨,掌管帝王饮食,祭祀品等的官。)

2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是周朝的典型铸造品,与其一起出土的还有七个小克鼎,使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3

大克鼎内部刻有铭文,铭文记录了克的公德,包括周王对其的赞赏,分封的土地,以及克的一些功绩等,这些不仅仅使我们了解了克这个人,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周朝的许多制度等,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4

大克鼎与潘家这一个家族有着十分深的渊源。晚清时,左宗棠被奸佞所害,无人相助,但当时的侍读学士潘祖荫替其求情,左宗棠因念及其恩情,便将大克鼎赠与他,从此大克鼎便于潘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5

抗日战争时,为避免其被敌人夺取,潘达于将其藏在地底多年,后来因为不放心,有返回祖宅将大克鼎移出,将许多旧的,脏的衣物放在其上,以作掩藏,使得大克鼎在战乱之中幸存。

6

后来,潘达于先生说:“大克鼎不应当放在家中,仅仅自己欣赏,应当让大家都知道和了解大克鼎。”于是,潘达于先生将大克鼎捐给了上海博物馆,此后,潘达于先生常常去到上海博物馆探望大克鼎,直至离开人世。

7

大克鼎不能仅仅记载了一个人,一段历史,同时也记录了一场战争,传递了一份真情,相信大克鼎不仅是一件冰冷的文物,还是传递一份真情的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揭秘西周大克鼎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操作方法

1

大克鼎为一件收藏在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文物铸造于周朝,是由膳夫克为祭祀祖先所铸造的。(膳夫,即是指御厨,掌管帝王饮食,祭祀品等的官。)

2

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大克鼎颈部饰有三组对称的变形饕餮纹。是周朝的典型铸造品,与其一起出土的还有七个小克鼎,使我们了解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3

大克鼎内部刻有铭文,铭文记录了克的公德,包括周王对其的赞赏,分封的土地,以及克的一些功绩等,这些不仅仅使我们了解了克这个人,也使我们更加了解周朝的许多制度等,对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4

大克鼎与潘家这一个家族有着十分深的渊源。晚清时,左宗棠被奸佞所害,无人相助,但当时的侍读学士潘祖荫替其求情,左宗棠因念及其恩情,便将大克鼎赠与他,从此大克鼎便于潘家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5

抗日战争时,为避免其被敌人夺取,潘达于将其藏在地底多年,后来因为不放心,有返回祖宅将大克鼎移出,将许多旧的,脏的衣物放在其上,以作掩藏,使得大克鼎在战乱之中幸存。

6

后来,潘达于先生说:“大克鼎不应当放在家中,仅仅自己欣赏,应当让大家都知道和了解大克鼎。”于是,潘达于先生将大克鼎捐给了上海博物馆,此后,潘达于先生常常去到上海博物馆探望大克鼎,直至离开人世。

7

大克鼎不能仅仅记载了一个人,一段历史,同时也记录了一场战争,传递了一份真情,相信大克鼎不仅是一件冰冷的文物,还是传递一份真情的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建立起来的政治背景是什么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西周建立起来政治背景

西周建立的政治背景是在当时的经济制度,社会制度还有政治制度之上。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很明显,已经超过商代,农业更是一片繁荣,文化也会具有着进一步发展的阶段,这就是奴隶社会的一个全盛时期。

1、商朝的矛盾加剧

商朝的周王已经进入到一个残暴的阶段,商朝的矛盾更加会急剧的增加。等到商朝灭亡之后,必然就会创建周朝,吴王死掉之后,周成王就登上了皇位。程王年轻时年轻的时候弟弟就是摄政王,但没有想到有无数的人都选择背叛国家,这就导致周朝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巩固时期,在历史上也会被大家称之为一个承康统治。

2、摧毁无数的小国家

周武王为了能够有效创建一个更大的附庸国,所以就摧毁了很多的小国家,那些封建制度的小国家,就只能够选择被迫接受这种制度。为有效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就会选择一种分封制度。一直都会选择加强对东部的监管,而且还会选择修建一个皇城,再进入到西周时期,周王直接就会统治该地区还有所有的诸侯国,那么在此时必然就被称之为国家。但是国家和这些野生动物系统之间显然就会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人基本上都是野蛮人。

3、部落开始不断的融合

从西周时期开始,部落就会一直不停的融合,而且境内的各个民族也会不断的融合,华夏民族在这一个时期就会形成汉族的前身。在经过逐渐的融合之后,必然就可以有效形成一种不一样的操作,另外还会有这个种不同的少数民族,比如东湖族,比如越族,比如满族,比如荣地族等等。在整个创建的过程中会承受着很多的压力,但是也只能够支撑下去,毕竟这也和国家的兴盛有着直接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分封制的时间是什么时候,怎么建立的?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分封制的时间是从周朝初期开始的,西周建立以后,周武王姬发和其弟周公旦辅政期间先后两次大规模实行分封。分封自己的子弟姻亲和异姓贵族,到指定的地点建立起西周的属国,统治当地的部落和人民,这叫做“封建亲戚,以藩屏国”,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分封制。

一般情况下,任何一种制度都不会凭空产生,都必然有诞生的社会根基和土壤。周武王建立西周后,就面临着如何构建国家治理结构以及更好地维护周王室统治的问题,到了他儿子的时候形势更加严峻。

据史料记载,周武王病死后,子成王诵继立,成王年幼,武王弟周公旦辅政,而带兵驻守在殷都周围的管叔、蔡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对周公极为不满,致使纣子武庚有机可乘,拉拢二叔,又联合东方的徐奄等部起兵反周,经过三年苦战,才被平定,战后,周公意识到分封势在必行,在“吊二叔之不咸”之余,“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时期姜子牙死后埋葬在哪里?

全文共 759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姜子牙其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话,其实姜太公的作为可不仅仅如此了,姜太公其实真的超厉害的,最大的功绩就是辅助周文王,周武王一统天下了,但是最后人总是有一死的,那么姜子牙他死后又埋葬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跟随小编来揭秘看看吧!

姜子牙,也称姜尚、吕尚、太公望或者姜太公等,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一统天下。

当初周文王发现姜子牙的时候,他已经七八十岁,去世时已经过了百岁。关于姜子牙的墓地所在,有过不少的说法,这里简单说说两种相对可信的。

第一种是葬在镐京。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分封天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姜子牙的封地在营丘,关于营丘的位置,郭璞的说法是:“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乃东。”

《水经注》中对营丘的位置有非常详细的论证,大抵是淄水边的一座小山,姜子牙在此筑城。由此看来,姜子牙是齐国的开创者,按理说,他死后自然应该葬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也就是山东淄博一带。

事实并非如此,《礼记》中说:“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对于这句话的看法一直众说纷纭,于是就有了姜太公葬在镐京和葬在齐地的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姜太公受封于齐,但并没有前往封地,而是留为太师,死后就葬在了镐京,他的子孙们不忍心离开他,五世子孙也都埋葬在镐京。五世之后的后代才葬到齐地。

问题是姜子牙葬在镐京的什么地方。

唐代的《元和郡县志》中说,姜子牙的墓在陕西咸阳县的东北大约十里处:“太公墓在县东北十里。”在它的西边还有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的陵墓。

陕西境内和姜子牙有关的地方还有一些,比如《关中腾迹图志》中说,在宝鸡有姜太公庙,附近有姜太公垂钓时所坐的石头。

第二种说法就是葬在营丘。元代人于钦在《齐乘》中认为,这里其实并没有姜太公的墓,只是姜太公的衣冠冢:“齐人思其德,葬其衣冠。”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时期的召公为何能被尊为典范法官?

全文共 3158 字

+ 加入清单

法官在人们心中,一向是一种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去处理案件的人物,是非常公正的形象。那么在古代社会,这样的人物大家也能说出几个,比如最出名的公正人物包拯。如果时间再往前数,到西周时期,也有一个这样被尊为典范的法官,那就是召公姬奭。今天就来看一看,姬奭为什么能够成为这样一个典范人物吧。

周武王姬发率领军队讨伐商朝的纣王并一举推翻商朝的统治,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是,周武王并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周朝)的统治。

周武王把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原来商朝的都城,仍然让他当首领,统治商族部落。为了监视武庚,他又把自己的两个兄弟管叔、蔡叔封在商朝原来的都城附近。自己就带了军队回到镐京去了。

才过了一年,武王就去世了。这个时候天下还远远不能算是安定,群臣都很恐惧。那时,他的儿子——后来的成王年纪还很小。按照周族的传统,王位继承实行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老爸的王位应该由大老婆养的大儿子来继承,周武王死了,应该是由这个小孩子来当国王,可是他年纪又太小,无法应付尚未稳定的局面。

于是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就出面“摄政”,代替成王行使国王的权力。那封在原来商朝都城的管叔、蔡叔,觉得周公是想自己当国王,他们不服气,居然就造谣说周公已经把那个小国王关押起来,准备杀死这个小国王。于是他们以这个为理由,与商族的那个武庚联合起来反叛,造成兄弟开战的局面。这在历史上称之为“三监之乱”。

在这样严重的形势下,周公联合了姜太公吕望以及他的另一个小弟弟召公姬奭,并明确向他们说明:“我之所以临时摄政,就是惟恐天下反叛,辜负我们祖先长期苦心经营的统治天下的业绩。我们祖先几代费尽千辛万苦才得到天下,刚刚有了成就,武王就去世,成王又年少,为了成全祖先的事业,我只能出来担当。”姜太公和召公都表示支持他,于是周公布置姜太公的齐国从东面夹击,召公的燕国从北面牵制,自己率领大军东征,打了三年仗,才好不容易消灭了叛军,杀死了武庚、管叔,俘虏了蔡叔,并把蔡叔流放到遥远的地方去,重新平定了东方。

周公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在平定叛乱后,他创设了一整套基本政治制度,同时又整编了周族原来的习惯法,来适应统治周朝统治的需要,这后来在历史上称之为“周公制礼”。而他的这位兄弟召公是历史上有名的法官,被历代推崇为法官的典范。

召公姓姬名奭(shi),他是周文王的小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受封为领主。传说他开始受封的那块地方原来是一块被称为“召”的菜地,因此得名。据说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很有政治眼光。有个叫辛甲的,是商纣王的大臣,见纣王荒淫无道,连续进谏了75次,都被纣王赶出去。辛甲觉得商朝气数已尽,就转而投奔周国。起先是召公出面接待,和他谈话,就判断这是一个非常贤明的大臣,立刻去报告他的父亲周文王,周文王赶紧亲自出来迎接,把辛甲任为公卿。

召公曾经参与了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役,据说在攻入纣王的宫殿时,召公手持斧钺,护卫周武王登上王位。周武王把召公姬奭改封到今天河北北部一带,建立起燕国(都城在蓟,今北京附近)。

后来平定了“三监”叛乱后,周公觉得周族的统治中心偏在西面(今天的陕西关中平原),对东部的统治不利,就决心在东部建立另一个统治中心。他就和召公一起亲自勘察地形,在“天下之中”,四方道路通畅而且路途比较适中的地方,这就在原来商朝的统治中心区域,建立起一座新城,号为“成周”,就是现在的洛阳。开工的时候召公亲自主持祭祀天地的仪式,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也是召公亲自指挥商族的部落成员施工。建成了新城,安放了象征祭祀上天权力(也就是意味着代表上天统治天下权力)的“九鼎”后,周公和召公一起,主持了隆重的祭祀上天的仪式。宰了两头牛,在郊外祭祀上天。第二天又在新城里举行大规模的祭祀社稷(土地神和谷物神)的仪式,用了全牛全猪全羊“太牢”。七天的庆祝仪式结束后,招集了原来商族的各部分的贵族以及居民,周公发布了历史上著名的法律文件《召诰》。

这个文件回顾了商族之所以丧失统治地位的原因,是国王无道,丧失了“天命”。而周朝代商,完全是天命转移的结果。所以告诫商族人,要正视这个天命,服从周朝的统治。不过这个文件也指出,周朝接受天命,是因为接连几代周族的国王都是“有德”于民,给人民好处,周朝施行的统治是正当的,是会保护商族等中原地区民众的。周朝将会吸取夏朝、商朝的历史教训,“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谨慎施政,才会使上天满意。“王其德之用,祈天永命”。只要有小民违反礼节,祭祀不正当的恶鬼凶神,周朝就要毫不留情地予以处死。

周公将这个新城交给康叔(姬封)来管理,为此他特意又以成王的名义做了一篇文告,史称《康诰》,也是中国法律史上的重要文献。

这个文件提醒康叔要注意这个新城的战略位置,而且要注意处理和当地民众(主要是商族遗民)的关系。还明确提出了刑法的一些原则,说:如果有人只犯了小的罪过,可是如果是他故意违犯法律、还不肯悔改的,即使罪过再小,也是“不可不杀”;相反,如果有人犯下了很大的罪过,可是他愿意悔改,而且犯下罪过的原因是过失或者是意外事件的,那么即使是很大的罪过,有时也不必处死。执行刑罚的并不是领主统治者本人,而是法律,而法律又是为了保护良民的,因此是“义刑义杀”。对于“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昏不畏死”这些胆大妄为的抢劫杀人的恶性犯罪,一定要严惩不贷。而伦理性的犯罪,则要作为首要的打击目标:“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不能孝顺父母的、不友爱同胞的,这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伦理混乱,所以一定要迅速地援引文王传下来的法则“刑茲无赦”。

建立了这个据点后,召公被任为太保,周公为太师,以成王的名义,带领军队去讨伐“淮夷”,“残奄”,进一步扩大周朝在东方的统治。

后来周成王亲政,召公回到自己的封国燕国。当成王身体不适,觉得身体不行了,惟恐自己的太子姬钊不能胜任国王的职位,又把召公叫到镐京来辅佐太子。成王死了以后,召公主持姬钊的即位仪式,把他带到太庙里,在祖先牌位面前,告诉他文王是如何辛苦经营,武王如何争取天下,再三告诫“王业之不易,务在节俭”,做国王的第一戒律就是“毋多欲”,要诚心笃信来当好国王。召公的这篇说辞后来就是以《顾命》为名载入史册。

这个新国王历史上称之为“康王”。据说成王和康王统治时期一共是四十多年,社会治安非常之好,“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刑具空闲了四十多年),历史上称之为“成康之治”,是著名的政治清明时期。

史籍记载召公在地方上治理有方,很得百姓拥戴。传说召公深入民间,经常巡行乡邑。为了方便当事人,他在棠树下受理当地百姓提起的诉讼,并即时进行审判,晚上就在树下临时搭建的草屋中休息。他“听讼”(受理诉讼案件)号称清明,上自侯伯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各得其所。召公死后,后人怀念召公平讼亲民的政绩,对他曾听讼于其下的棠树一直不敢砍伐,并作《甘棠》之诗歌咏其德政。这首诗在《诗经》中保留下来:“蔽芾(fei,茂盛的模样)甘棠(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勿翦勿伐,召伯所茇(ba,草舍)。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拔),召伯所说(悦)。”大意是:这棵茂盛的甘棠树,不要破坏不要砍,那下面是召公的草房。这棵茂盛的甘棠树,不要破坏不要伐,那是召公休息的地方。这棵茂盛的甘棠树,不要破坏不要拔,那是召公喜爱的地方。

“蔽芾甘棠,召公听讼”,千百年来传为佳话,一直有各种纪念的举动。比如唐代,在当时洛州寿安县(今河南宜阳)西北五里建有“召伯庙”,据说其时在附近的九曲城东山上,还有人们为了纪念召公而植的棠树。宋代人桂万荣编集历代名案以供折狱者借鉴,书名为《棠荫比事》,其中的“棠荫”就是取召公听讼于棠树下的典故。历代的地方衙门院落里,总是栽种几棵棠树,也算是“棠荫”,记取召公爱民便民的“听讼”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周康王是谁?西周时期的周康王有什么功绩?

全文共 1640 字

+ 加入清单

上回说了成康之治的周成王姬诵,今天就是第二位天子,周康王姬钊了。姬钊是姬诵的儿子,姬发的孙子,也就是西周时期的第三位君主。这位君主自然没有他的爷爷名气更大,但是,老鼠的儿子尚且会打洞呢,作为周武王的后代,至少在姬钊时期,成绩还算不错。他最有名功绩的自然就是和父亲一起的“成康之治”,但是,作为一位帝王,他做到的,远远不止于此。

周成王临终之前,担心自己这个儿子不能胜任君主之位,就命令召公姬奭和毕公姬高,率领诸侯共同辅佐太子。周成王去世后,召公与毕公按照成王的指示,引导姬钊拜见先王庙,反复告诫他,周王朝之所以能够建立,武王与文王能够成就大业,最重要的是节俭,没有单单属于自己的贪欲,心怀天下,并且写成了《顾命》。此后,太子姬钊继位,即周康王。

简单说一下这两位辅政大臣。召公,姬奭,是西周时期的宗室,与武王、周公姬旦是平辈人。武王灭商之后,受封与蓟,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建立了诸侯国燕国,但是他自己继续留在镐京,只是派了自己的长子姬克前往燕国进行管理。

毕公,姬高,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个儿子,也就是武王的弟弟,武王灭商之后受封与毕地,在现在的陕西咸阳或西安,史称毕公。毕公也是毕国和后世毕姓的始祖,由此可见,现在的毕姓人士很有可能有着周王室的祖先。

关于周成王与周康王两位周天子开创的“成康之治”,司马迁有一句话一直被人引用:“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馀年不用。”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在成、康两位天子时期,天下安宁百姓生活和谐,那些为犯罪设立的刑罚竟然四十多年都没有派上用场。四十多年没有用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安宁社会,虽然可能包含有夸大的成分。统治者自己做到为天下着想并不难,难就难在整个国家的官员都这样想,百姓都这样想,这几乎就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一项任务。

周康王曾经作《康王之诰》,里面有很多关于加强法律法规与整顿军队的措施,登基之后就已经制定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计划。因为周王朝在文王和武王在位的时候,国家实力就已经比较强盛,之后周公辅佐成王继续努力,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了康王时期,姬钊再接再厉,周朝的经济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社会安定,呈现出一种四海升平,安宁和谐的局面。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为什么会出现犯罪?那些偷窃的,无非就是自己没有的东西别人却有,自己又没有办法通过正当途径得到,这样一来,难免心里会痒痒的,不平衡,从而产生一些盗取他人物品的行为。而康王时期,百姓富足,完全没有必要去偷取他人的财物,路上看到有东西掉在地上,都不会有人去捡,毕竟失主是会发现的,晚上睡觉大门都不用关,根本不担心会不会出现小偷的问题。这样的社会,除了统治者的教化和满足人们生活需求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人心原本就应该是良善的。

军事方面,周康王同样有很大的成就,最出名的就是鬼方之战。鬼方,起源于曾经与黄帝联姻的大隗氏,商周时期居住在西北方的一个部落。商朝时期,曾经从西北方向进攻过周国,,也经常发生对鬼方进行讨伐的大规模战争。尽管鬼方经常迁徙逃走,但是对于华夏族的打击却也是很重大的。

西周初立,武王曾经把他们放逐到泾河、洛河以北,但后来因为三监之乱以及对东部淮夷的进攻,使得对鬼方的防御松懈了下来,鬼方趁此机会对西周边境进行扰乱,威胁到了周朝都城镐京。面对这样的情况,周康王命大军进攻鬼方,不仅斩杀鬼方近五千人,还俘获一万多人和大量的车马牛羊,边境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得到了安定。

然而,成康之治也有它的负面,并不是说成康之治本身的负面,而是时间到了周康王后期的时候,原先的各种优势逐渐消失。姬钊在位时,对外的攻伐不断,掠夺大量的奴隶和土地,赏赐给各位诸侯、大夫们。战争,不管是输还是赢,总是会给国力造成消耗,赢了至少还有战利品,输了不仅损失军队,统治者心里也可能赌着一口气,总是希望能够战胜,因此就会陷入这个循环中。

除此之外,还有沉迷女色,刑罚不慎等衰乱的迹象。可以说,成康之治既是西周王朝的顶峰,也是衰败的开始。至于西周是如何衰落下去,最终沦为东周时期没有存在感的天子,我们下回继续。

展开阅读全文

封神演义兰盈最终嫁给武吉了吗?兰盈成为西周王后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周武王姬发的妻子,正是姜子牙的女儿,而在新版《封神演义》电视剧里,化名为武吉的姬发,遇见了姜子牙的女儿兰盈,并且两个人相处的也是很愉快,并且还在这样的相处之中暗生情愫。如果以历史为背景的话,兰盈最终应该是嫁给了姬发,成为西周的第一位王后,那么在剧中,他们会是这样的结局吗?

在电视剧《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有一个女儿名叫兰盈。底本认为兰盈会跟杨戬有感情线,但没想到兰盈竟然爱上了五大三粗的武吉。

武吉已经教兰盈写字,起初兰盈对他渐生情素,得悉他大概被抓走的时候,兰盈不顾危险跑到武成王府门口要人。其实,武吉也像兰盈一样,在两者之间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关系相当暧昧。

那么,兰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豪哥觉得电视剧《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并没有被“废除”,也就是说编剧无法 无故插入一个与主要故事无关的角色。

经豪哥的推测,这个兰盈,便是西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姬发的发妻邑姜。尽管咱们都晓得姬发跟武吉不是同一个人,但在这版《封神演义》中,张博饰演的武吉就是姬发。姬发是姬昌的嫡次子,他由于讨厌朝歌城纣王的残暴而抉择离家出走,后来跟杨戬相遇结拜为兄弟。

这种改编对武吉有点遗憾,因为在《封神演义》的原始版本中,武吉也是一个真实的角色,但最终却没有上封神榜。

姬发是颠覆纣王仁政的关键人物。也是西周王朝的建国君主,姬发的正室名叫邑姜,邑姜在历史上是齐太公吕尚之女,齐太公吕尚为何人?那不是著名的姜子牙吗?

让我们来看看兰盈妈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当怀兰盈是鸾凤入怀,这句话在剧中反复提到,也是一个重要的预示。换句话说,兰盈生来就是一只凤凰。古代有什么叫鸾凤?皇帝被尊为龙,所以皇帝的妻子自然代表了鸾凤。

而在《封神演义》最新剧情中,兰盈曾经爱上了将来的西周君王姬发,并且她仍是姜子牙的女儿,所以说别小视兰盈,兰盈便是西周的王后邑姜。

武吉的真实身份是西岐姬昌的儿子姬发,他怨恨纣王昏庸无道,一气之下离家出走,闯荡江湖,走遍了大江南北,最后与杨戬一起拜姜子牙为师,悉心学艺,不料被武成王发现他并非朝歌人,而是西岐人,武吉隐藏身份始终不是长久之计。

武吉与姜子牙的女儿兰盈互生情愫,即便马氏提醒兰盈不要喜欢上武吉和杨戬,但人心难测,兰盈对武吉产生了男女之情,愿意与他同生共死,最后兰盈如愿嫁给了武吉。

兰盈的原型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后邑姜,邑姜生卒不详,她是姜太公吕尚的女儿,为姬发生下姬诵和唐叔虞,邑姜是商周时期有名的女性,历史上虽然对她的形象没有太多的记载,可是通过零零散散的史料可以知道,邑姜善良正直,蕙质兰心,坚强勇敢,也是周武王的得力助手,作为周成王姬诵和晋国君主唐叔虞的母亲,她在教育子女方面相当有一套。

《封神演义》里的兰盈就是邑姜,她对武吉(姬发)一心一意,就算母亲百般阻止,兰盈依然坚守在武吉身边,通过这点可以看出兰盈重情重义,眼光独到,她看出武吉将来必定不同凡响,所以就算是跟着武吉吃苦也愿意,最后两人苦尽甘来,兰盈也成为西周开国王后。

展开阅读全文

龙岭迷窟西周大墓有历史原型吗?原型是谁的古墓?

全文共 2469 字

+ 加入清单

近期有潘粤明、姜超、张雨绮领衔主演的鬼吹灯系列《龙岭迷窟》在网上大火,评价是非常不错的。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三人以一只出自陕西乡间的绣花鞋为开端,去往陕西寻宝。然后无意中进入到了一座西周的大墓探险的故事。那么很多人就会想了,这西周大墓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的呢?是否有历史原型呢?历史原型又是谁的墓葬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直接进入主题,小说中提到的古蓝县在陕西境内并未有真实地点,但必定有原型。原著中写道:“我们一商量,便决定改变计划,先过黄河西行。龙岭往大处说,是秦岭的余脉,往小处说,其实就是一片星罗棋布的土冈。这里虽然不是黄土高原,但是受黄泛的影响,地表有大量的黄色硬泥,风就是造物主的刻刀,把原本绵延起伏的山岭切割雕凿,形成了无数的沟壑风洞,有些地方的沟深得吓人。”

韩城区域地图

经推敲此处原型在陕西韩城。该地由渭南市代管,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关中盆地东北隅,北依宜川,西邻黄龙,南接合阳,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明《韩城县志》记载:“韩,候、伯之国也”。

韩城禹门口的黄河

想要知道西周大墓原型是谁的,那必须追溯西周时期此处又分封给谁了?据《吕氏春秋·观世》记载“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写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称“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从周成王开始,周朝大肆分封诸侯,直到周厉王、周宣王时期仍有分封。封了多少个?据统计,有记录的多达181个,消失在历史中的则不知有多少。

西周分封制

现在看看韩城地界历史有哪些诸侯国。

第一个是韩(侯)国。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被封于韩国,只是受封者的名字并没有在史籍中留下记载)封于韩,食采于韩原一带,由于是侯爵之位,称韩(侯)国,后被晋国灭。

《大雅·韩奕》中曾有关于韩侯的记载,“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赤舄,钩膺镂锡,郭鞃浅幭,鞗革金厄。”此诗主要是叙述西周周宣王时期,年轻的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和归国后的活动,意思是周宣王赏赐年轻的韩侯,交龙日月旗漂亮,竹篷车子雕纹章,黑色龙袍红色鞋,马饰繁缨金铃装,车轼蒙皮是虎皮,辔头挽具闪金光。(另一说,《韩奕》所描写的韩侯可能与西周初年所封在韩城的韩侯不是一人,甚至可能不是一地。当年周宣王为了出征北方的犬戎,从封在韩城的韩侯一支中挑选了新的人,封在了西周时期东北地区,与燕国一起镇守,“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就是说的这个)

韩国大致方位图,各国具体边界不可考

韩原即韩城,《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断定:韩原在同州韩城县西南(今陕西省韩城市境内),它位于黄河西岸,古称“河西”的地域内。

第二个是梁(伯)国。周宣王时又封秦仲的少子嬴康于夏阳的梁山(陕西澄城县东北一带地方),后来周平王正式册封为嬴康为伯爵,建立夏阳少梁国(今陕西韩城西南一带),称梁(伯)国。由于嬴康是梁山的主人,改称梁康,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梁康伯,后被秦穆公所灭。

梁国的版图位置,前面的韩国先被晋国所灭

从出土的梁国遗址看,主要在韩城芝川、龙亭两个乡镇,从现存城墙看,大部分高在1米左右,墙外筑有壕沟,据城墙的制作技术和城内遗物等判断,它是一座春秋城址。与《史记·晋世家》记载“十年,秦灭梁。梁伯好土功,治城沟”可以相印证。

第三个是芮(伯)国。周武王曾分封卿士芮伯良夫在芮邑,周成王在位时芮国正式建立,国君被称为芮伯。《史记·秦本纪》曾记载“德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据注解看,芮国在今天的陕西省大荔县一带,南距古少梁国20里(今距韩城100里),后被秦穆公所灭。

芮国与梁国同属周人的后代,是唇齿相依的同宗古国。梁国为嬴姓,芮国为姬姓。据《左传》“秋,虢仲、芮伯、梁伯、贾伯伐曲沃”的记载来看,可以印证春秋时期,梁国、芮国与这几个国家相距不远,并且关系密切。

后出土的韩城市梁代村古墓也印证为芮国墓地,只是《汉书·地理志》记载芮国位置在陕西省大荔县,现出土墓地在韩城,两者相距一定距离,不知是不是由于韩(侯)国先灭亡的原因,导致了国土边界发生变化。

梁代村遗址

第四个关于岑国。《吕氏春秋》曾记载:“周文王封其异母弟耀之子渠为岑子,其地也,今梁国岑亭是也。”意思是周文王封异母弟姬耀封为岑子,将其堂弟姬渠封于岑地(今陕西韩城),建立了岑国。

但据《风俗通》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岑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异母弟耀之子渠,武王封为岑子,……子孙因以为氏,世居南阳棘阳”,其实是武王在完成统一建立中央政权后才开始对姬姓族人进行分封,其实不在韩城境内,而是地处南阳。

所以,龙岭迷窟下面的西周古墓原型,很大概率是韩侯国、梁伯国和芮伯国时期的国君墓地。那墓中又可能埋藏什么文物呢?

西周五等爵制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初期继承了殷商爵制,出现了"公、侯、伯、子、男、甸、采、卫"等较混乱的爵制;中期以后,伴随着西周礼制的变革,逐渐形成系统化的"五等爵制"即"公、侯、伯、子、男”,说这个,其实也是因为不同爵位,丧葬礼仪、墓制规格、陪葬品等都有所不同。

分封制的示意图

西周墓葬的随葬品主要有陶器、青铜礼器、兵器、车马器、玉石装饰品、原始瓷器和漆器等。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的随葬品很丰富,有制作精致的成套青铜礼器,下面看看几个同时期出土的古墓情况。

芮国墓

从出土的芮国古墓看,虽有数位国君,但出土的青铜器、乐器、玉器、金器等稀世文物多达2000多组,其中48件金器更是非常奢华;韩城附近的山西临汾霸国,伯爵之位,翼城县1017号古墓也出土了出土有1000多件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陶器、车马器。

芮国墓编钟

芮国墓玉器

芮国墓青铜器

所以,同级别的梁伯,墓中可能也有大量的青铜器、乐器、玉器、金器、兵器。而更高一级的韩侯,则应该更为丰富,因为同为侯国的黎国,远在山西黎城,虽然发掘时由于大量的青铜器全被盗空,只出土了几件商代时期较珍贵的玉器,但也是非常壮观。另外从《大雅》记录中可以略窥一二,马饰金铃、金质的辔头挽具,至于还有什么文物,只能等待以后的考古发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最主要的特点

全文共 249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有:

1、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对象具有多元化。

2、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诸侯拥有土地管理权、军权和行政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3、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则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在政治上,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它总结了历史经验,把建立地方政权与巩固自己统治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诸侯国社会历史的迅速发展,统一的奴隶制度在各诸侯国得以建立和发展,使奴隶制经济有了繁荣的基础。但到了西周后期,分封制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展开阅读全文

小山东庄西周墓群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山东西周墓群为文化旅游景点。

小山东庄西周墓群位于迁安城东南约10公里龙山东侧滦河西岸的山脚下。1983年11月,当地村民在修筑通往大山东庄的公路时发现,出土地点为滦河西岸第一台地,除部分器物已毁坏、散失外,其余大部分出土器物已收集并藏于博物馆。计有铜鼎三件,簋1件,戈两件,斧4件,铜扣124个;金臂钏2件,金耳环1件;陶罐8件,陶鬲4件;松石耳坠1件,松石35颗。

铜鼎有铭文为“乍尊彝”,腹饰兽面纹。

铜簋有铭文为“(侯)(爵)乍宝(尊)彝”腹饰兽面纹。

陶器基本为夹砂褐陶或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较少。

关于这一墓葬的相对年代,从铜器的器形、花纹及铭文等各方面观察,都呈现出殷的风格和西周前期的特征,从中原地区已出土的同类器物中均可找到相同或相似之处。虽然这处墓葬得到的资料有限,但无疑为我们研究唐山地区青铜文化,特别是有关孤竹国及相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丰镐遗址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丰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

丰镐是西周文王所建“丰邑”和武王所建“镐京”的合称,丰邑在沣河的西岸,镐京在沣河的东岸,遗址分布在包括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新旺村、冯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门镇及昆明池故址等在内的广大地区,总面积超过了10平方公里。1933年曾由考古工作者进行过勘查,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延续至今。

丰镐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当时的都城方九里,每边辟三门,城内纵横各九条街,王宫居中,左为祖庙,右为社坛,前为朝堂,后为街市,提出了城市布局的一般参考原则,可见在当时,城市的布局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思想,布局规整有序。

通过考古发掘工作,在马王村、洛水村一带发现有一处王室贵族居住的宫殿遗址,遗址四周有泄水用的陶水管道和板瓦等大量的建筑构件。此外还发现20座土窑式和半地穴式的居址,应该是平民的居址,附近多发现有窖穴和水井。

在丰镐遗址还发现了400多座墓葬及陪葬的车马坑、马坑和牛坑。沣河西岸客省庄的车马坑中,随葬有驾四马作战用的戎车和驾二马乘坐的辎车各一辆,戎车驾马全部以青铜为饰,工艺考究,是奴隶主墓葬的殉葬坑。

遗址中还发现有许多西周末年奴隶主贵族逃亡时埋-铜礼器的窖藏,出土铜器近百件,如张家坡一处窖藏出土了53件铜器,其中有铭文的32件;马王村一处窖藏有铜器25件,其中有铭文的10件。这些青铜器造型精美华丽,铭文记载了西周王朝及方国的一些重要史实,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1961年丰镐遗址作为周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哪里 西周文化发祥地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文化发祥地陕西省宝鸡市,被誉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古称陈仓、雍城,是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境内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宝鸡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西凤酒、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等诸多特产或小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山草原、中华石鼓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知名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西周分封制的意义

全文共 400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分封制的特点:1、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分封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2、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诸侯拥有土地管理权、军权和行政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3、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同姓亲族则分布在战略要地和富庶地区。

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在政治上,西周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同时使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

在文化上,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在经济上,分封制加速了全国经济的发展。

西周分封制的消极影响是:分封制到了西周后期加剧了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不忠,形成了强大的地方武装割据。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夏、商、西周的兴亡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夏、商、西周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西周的分封制

全文共 199 字

+ 加入清单

含义: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把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

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诸侯权力:周天子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允许建立诸侯国,有较大独立性。

诸侯义务: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作用:①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②维护了西周王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西周蜜瓜 西州蜜瓜有什么功效呢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不知道大家在生活中吃过西州蜜瓜吗或者你知道什么是西州蜜瓜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究竟什么是西州蜜瓜以及它的功效有什么吧。

什么是西周蜜瓜

西州蜜瓜是品种葫芦科黄瓜属甜瓜的一个栽培品种。一年生匍匐或攀援草本;茎、枝有棱,具糙硬毛和疣状突起。卷须纤细被微柔毛。叶柄具槽沟及短刚毛;叶片厚纸质,近圆形或肾形,上面粗糙且被白色糙硬毛,背面沿脉密被糙硬毛,边缘不分裂或3-7浅裂。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簇生于叶腋,花冠黄色。雌花单生;子房长椭圆形。果表皮深绿、淡绿或微黄,网纹深浅不一,果肉厚质,中心橘红。

西州蜜瓜有什么功效呢

蜜瓜味甘,性寒,无毒,归心、胃经,对于胸膈满闷不舒、食欲不振、烦热口渴,热结膀胱、小便不利等症有很好的疗效。蜜瓜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C等丰富营养,对感染性高烧、口渴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中医上认为蜜瓜具有“消暑热,解烦渴,利小便”的显着功效。果肉生食,止渴清燥,可消除口臭,但瓜蒂有毒,不可过量生食。

西周蜜瓜有什么营养价值呢

1、西州蜜味甘、性寒,具有宁心神、疗饥、利便、益气、清肺热、止咳的

2、西州蜜果肉有利小便、止渴、除烦热、防暑气等作用,可治热感、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面疮等。

3、西州蜜富含维生素A、B、C族维生素,能确保机体保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缓解人的身心疲惫。

4、西州蜜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有效促进肠胃蠕动排毒,帮助人体润肠通便。

5、西州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剂,能够抵抗对细胞造成伤害的氧自由基,有延缓衰老、皮肤美白之功效。6、西州蜜含有大量的铁,比鸡肉多2-3倍,比牛奶高17倍,能增强人体造血功能,很适合贫血患者食用。

西州蜜瓜的市场价格一般是多少呢

西州蜜瓜的价格大概在10~13元左右一斤。

展开阅读全文

司法法制史考点之西周法制

全文共 1509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都城宗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和雒邑(今河南洛阳)。周幽王末年,宗周地区因战乱而衰败,周平王东迁成周。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西周法制的相关司法制史考点

西周司法制度

1.司寇。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施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大、小司寇下设专门的司法属吏。此外,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

2.具体的诉讼制度

(1)西周时期的“狱”与“讼”。

民事案件→讼→听讼

刑事案件→狱→断狱

(2)“五听”。“五听”制度指判案时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五种方式,即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言语表达、面部表情、呼吸、听觉、眼睛与视觉确定其陈述真假,说明西周时已注意到司法心理问题并将其运用到审判实践中。具体内容是:

①辞听:理屈则言语错乱;

②色听:理屈则面红;

③气听:理屈则喘息;

④耳听:理亏则法官的话听不清;⑤目听:无理则双目失神。

(关键词记忆:辞、色、气、耳、目)

(3)“五过”。是西周有关法官责任的法律规定。“五过”的具体内容是:

①惟官,畏权势而枉法;

②惟反,报私怨而枉法;

③惟内,为亲属裙带而徇私;

④惟货,贪赃受贿而枉法;

⑤惟来,受私人请托而枉法。

凡以此五者出入人罪,皆以其罪罪之。

(关键词记忆:官、反、内、货、来)

(4)“三刺”制度。

西周时凡遇重大疑难案件,应先交群臣讨论,群臣不能决断的,再交官吏们讨论,还不能决断的,交给所有国人商讨决。该制度是“明德慎罚”思想在司法实践中的体现。

1.西周服饰介绍

2.西周的都城在哪里

3.西周有多少诸侯国

4.2014-2015高一上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西周的契约法规

(1)买卖契约。

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剂”,是买卖兵器、珍异之物所使用的较短的契券。“质”、“剂”由官府制作,并由“质人”专门管理。

(2)借贷契约。

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是把债的标的和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写在契券上;“别”,是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司法法制史考点之西周法制

西周继承制度

西周时期,在宗法制下已经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由于实行一妻多妾制,王位的继承必须是妻所生长子,无论其贤与否;如妻无子,则不得不立贵妾之子,不管其年龄如何。这种继承主要是王、贵族政治身份的继承,土地、财产的继承是其次。

西周的婚姻制度

(1)婚姻缔结的三大原则:

①一夫一妻制: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但是并不排除男子纳妾。

②同姓不婚:“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附远厚别”。

③父母之命:违背此原则为“淫奔”,不为宗族和社会承认。

(2) “六礼”:

西周时期“六礼”是婚姻成立的必要条件。合礼合法的婚姻,必须通过“六礼”程序来完成:

①纳采:男家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②问名:女方答应议婚后男方请媒人问女子名字、生辰等,并卜于祖庙以定凶吉;

③纳吉:卜得吉兆后即与女家定婚;

④纳征:男方送聘礼至女家,故又称纳币;

⑤请期:男方携礼至女家商定婚期;

⑥亲迎:婚期之日男方迎娶女子至家。至此婚礼始告完成,婚姻也最终成立。

(3)“七出”

西周时期解除婚姻的制度,称为“七出”。所谓“七出”,又称“七去”,是指女子若有下列七项情形之一的,丈夫或公婆即可休弃之:

①不顺父母:逆德

②无子:不孝

③淫:乱族

④妒去:乱家

⑤恶疾:不能共祭祖先

⑥多言:离间亲属

⑦盗窃:反义

(4)“三不去”

按照周代的礼制,女子若有“三不去”的理由,夫家即不能离异休弃。“三不去”是:

①有所娶而无所归,不去;

②与更三年丧,不去;

③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西周婚姻立法的原则和制度多为后世法律所继承和采用,成为中国传统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