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祥地

发祥地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发祥地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发祥地问题。

分享

浏览

7677

文章

12

陕西省什么是西周文化发祥地

全文共 393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也是西周时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陕西省什么是西周文化发祥地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宝鸡古称“陈仓”、“雍城”,典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发源地,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历史悠久,是宝学(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70余年建城史,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及陈仓石鼓、何尊、逨盘、铜浮屠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

周朝文化的起源地在哪里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展开阅读全文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

全文共 433 字

+ 加入清单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

中国古文明的特点

中国古文明的地理舞台——东亚大陆,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它被太平洋、热带雨林、喜马拉雅山和帕米尔高原,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天然屏障,护卫中国古文明的发展使之不受外来侵扰。只有北面的古代游牧部落常常威胁中原地区,但由于中原经济文化处于优势,中国古文明发展始终没有被打断,发展过程表现出突出的连续性和一系列独有的特点。

共同特点

1、中国、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古文明都是本地区居民创造的。

文明起源是多元的,中国古文明是中国人类社会独立发展的结果。

2、人类古文明有共同的发展趋向。各古文明大致都是从分散的早期国家开始,经过地区性国家,走向同一帝国。

中国古文明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的发展,及春秋战国的演变,最后建立了统一的秦王朝。

3、古文明建立发展的基础是农业。这四个古文明发祥地都有着适合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中国古文明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农业的发源地是在山地和高地边沿。

展开阅读全文

陕西省什么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陕西省宝鸡市是西周文化发祥地,被称为青铜器之乡。宝鸡这个城市有一部分是周朝的遗址,都知道,青铜器在西周时期的发展很受到民众的喜爱。西周时期,青铜器文化发展迅速,因此,它的地下埋藏了很多青铜器。2004年,江泽民同志为宝鸡题写“青铜器之乡”,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中国最大且中国唯一的青铜器博物馆。

大家不要因为宝鸡被誉为青铜器之乡就认为它的起源地是在这里,获得这个名称是因为,从汉朝的时候,宝鸡这片土地就经常的出土青铜器,而且样式很多。从古至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跟宝鸡一样大规模的出土青铜器呢。其实宝鸡这个地方在古代刚好是西周青铜器发展的最为繁荣的地方,而且剧考古学家研究,在当时有很多大型的祭祀或者聚会活动都会在这里举办。

宝鸡古称陈仓、雍城,誉称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地处关中平原西部,下辖4区8县,总面积18117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说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

全文共 1224 字

+ 加入清单

生活在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成员南方古猿和能人只发现于非洲,它们的后代即后来扩散到全世界的直立人很可能也是在非洲本地起源的。还有许多学者提出,现代人也起源于非洲。所有这些重要的古人类化石和研究证据显示: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

自20世纪20年代在南非发现古人类化石以来,迄今人们已经在非洲的北部、东部、中部,以及南非的多处地点发现了大量古人类化石。其中以非洲东部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以及南非的古人类化石最为丰富。1959年,肯尼亚古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和玛丽·利基夫妇在坦桑尼亚的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了距今175万年的南方古猿鲍氏种和距今190万年的能人化石以及大量的石器,使得人类历史延长到200万年前。20世纪60~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地区以及肯尼亚图尔卡纳湖地区发现了大量的南方古猿和能人化石,以及相关的古人类生存证据。其中包括距今330万年的南方古猿阿法种“露西”骨架和在奥杜瓦伊峡谷附近的莱托里发现的3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足迹。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非洲发现了时代更早的古人类化石。1994—2001年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距今440万年前的地猿始祖亚种和距今580万~520万年前的地猿族祖亚种化石。2000年,在肯尼亚发现了600万年前的土根原初人化石。由于发现在世纪之交,土根原初人又被称为“千禧人”。2001年,在乍得发现了700万~600万年前的撒海尔人。研究显示,这些新发现的700万~440万年前的化石主人已经具有了一系列人类的特征,包括直立行走的能力。

在非洲,250万~100万年前的直立人和能人化石也有大量发现,如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西岸,发现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KNM-WT15000号直立人骨架、KNM-ER1470号能人头骨等。此外,在非洲还发现有年代较早的晚期智人(早期现代人)化石,包括在埃塞俄比亚赫托地点发现的16万年前的头骨化石。在非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具有数量丰富、时代连续(从700万年前到数万年前)、种类多的特点。除人类化石外,在非洲还发现了距今250万年的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石器工具,在动物骨骼化石表面有最早的人类屠宰切割痕迹,以及距今7万年的人类最早的装饰品。迄今为止,可靠的化石证据显示南方古猿和能人及其之前的古人类只发现于非洲,而在欧洲和亚洲尚没有早于200万年前人类存在的可靠证据。通过研究在非洲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国际古人类学界普遍认为,从猿向人的演化过渡发生在非洲。在非洲发现的地猿化石、土根原初人化石、撒海尔人化石为这个转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化石证据。

另外,化石证据也显示,在人类和猿类分开之后,人类的早期演化过程也是在非洲完成的。生活在2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成员南方古猿和能人只发现于非洲,它们的后代即后来扩散到全世界的直立人很可能也是在非洲本地起源的。还有许多学者提出,现代人(现生人类)也起源于非洲。所有这些重要的古人类化石和研究证据显示: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

展开阅读全文

发源地和发祥地怎么区别?两者有什么不同

全文共 302 字

+ 加入清单

1、定义不同发源地,通常指的是可考证的、物质范畴的发出、根源之处;发祥地,意思是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来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

2、意义不同:发源地不含感情色彩,是通用的;而发祥地则带有褒义色彩,特别是发祥地经常是用来形容某种文明或者是精神的。

3、词语解释不同:发源地是指某一事物或河流等起源产生的地方,而发祥地是人文方面的。

4、形象不同:从无到有,叫做发源,这个词语比较具象一些。从弱到强,叫做发祥,这个词语就比较抽象一些。

5、读音不同:发源地的读音为“fā yuán dì”;发祥地的读音:“fā xiáng dì”。

展开阅读全文

发祥地与发源地的区别?怎么解释?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发祥地发源地区别:

1、含义不同:

发祥地:是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是属于现代汉语中的白话词汇,在古代该词比较少见,是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语词汇。在一般场合比较常见。

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借指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

2、用法不同:

发祥地多用来指文化、精神文明等意识形态方面的来源的地方,而发源地多指事物的起源,河流、山脉等大多数实体发端的地方。

3、情感色彩不同:

发祥地多带有褒义的色彩,特别是指一些好的、优秀文明精神的起源地方,而发源地则不带有感情色彩,为中性词。

4、形象程度不同:

发源地强调从无到有,比较具象一点;而发祥地强调从弱到强,比较抽象一点。

5、读音不同:

发祥地读音:fā xiánɡ dì

发源地读音:fā yuán dì

展开阅读全文

一朝发祥地 三代帝王城 努尔哈赤为啥迁都盛京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着迷的城市,而沈阳便是其中之一。被誉为"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城"的沈阳,曾经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沈阳之所以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城市,与努尔哈赤迁都决策密切相关,这一决策改变了整个历史进程。

一、 辽阳与沈阳:两座城市的争夺

辽阳,位于东北地区,历史悠久,曾是东北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中心。自公元前三世纪以来,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蒙古、朝鲜和大明等势力之间的军事要地。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

辽阳的历史地位在努尔哈赤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努尔哈赤是后金建立者,他的决策不仅改变了沈阳和辽阳两座城市的命运,还影响了整个我国历史的走向。1621年,努尔哈赤定都辽阳,开始建设东京城(今沈阳)。辽阳刚刚建成都城,而宫殿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许多大臣反对迁都的提议,认为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劳民伤财之举。

二、 迁都的决策

努尔哈赤为何坚决要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呢?这一决策的背后有多重考虑。

1.努尔哈赤认为沈阳的地理位置更有利于他的统治。沈阳四通八达,地理位置较为优越,进可攻,退可守,还便于逐鹿天下。沈阳地处水源丰富的地区,水运便捷,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便利。附近的山林和水域也为居民提供了渔猎的机会,足以满足生活的需要。从军事、水运和生活等角度考虑,迁都沈阳成为了明智之举。

2.还有一些风水传说也影响了迁都决策。根据传说,努尔哈赤在辽阳建成都城后,修建了娘娘庙、弥陀寺和千佛寺,试图用这三座庙来压住神龙,以保持龙脉的稳定。这三座庙只压住了龙头、龙爪和龙尾,没有能够完全压住城市的龙脊梁。努尔哈赤认为龙已经要飞离,最终飞到了北方的浑河之北。为了挽留龙的福气,他决定在龙潜之地重新修建都城,这就是沈阳的由来。

另一种传说称,努尔哈赤曾目睹一只凤凰飞来,随之而去,最终到达了沈阳。沈阳被视为凤凰栖息之地,代表了祥瑞和福气。

三、 量化的选择

此外,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据传努尔哈赤的谋士提出了一种可以量化的选择方法。谋士建议在不同候选城市取同样体积的土,用秤来称量,看哪座城市的土最重。结果显示,沈阳的土最重最沉,成为了最终选址的城市。

努尔哈赤的决策,将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改变了这两座城市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我国历史的进程。沈阳因此成为了清朝的发祥地,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迁都决策的背后有多重原因,包括地理优势、水运便捷、风水传说和量化的选择方法。这一历史决策改变了城市格局,也让人们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中原文化文明传播

全文共 1088 字

+ 加入清单

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即黄河中游,河南境内,中原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发展,至今也向四周扩散,历史上有三次中原移民潮,这也是中原文化发展的渠道之一。本期的中原文化带你去了解中原文化文明传播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带是在中原,即黄河中游、今河南境内。这一地带处于东西南北浸润的中心,使其无论在吸附还是扩散方面较其他区域均具有优势。中原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和灾难最集中的一个地区,很多民族、种族、政权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逐鹿中原。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大批的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而迁往异域他乡,这也极大地促进了很多地方的开发和中华文明的传播。

由此向外扩展才是广义上的中原,是与华夏文明源地直接毗连的地带。随着华夏文化从源地向四周扩展,在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圈逐渐明晰、定型。在早期,中原文化向北、向西扩展较为顺利,后经元朝、清朝两个少数民族所建的王朝,使他们进一步被纳入中华文化圈。

中原文化向南扩散在早期则遇到顽强的阻力,如周昭王兴兵伐楚惨遭败绩就表明周文化向南传播所遇到的挫折。但在东汉晚期以后,北方战乱导致中原移民一次次南迁,使源地文明随人口迁徙而向南传播,至长江流域、西南、岭南、闽台等地。汉文化还辐射到中国的一些近邻,东北方的朝鲜和日本、北方的蒙古、西部的中亚、南部的东南亚诸国等,这些地方构成了中华文化圈的外缘。

中原文化向中原文化圈的外缘辐射,也与移民有关,如论到朝鲜和日本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时,就涉及到传说中的箕子和徐福到以后朝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大量移民华夏人不间断地向域外迁移,这种迁移使华夏文明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从中华文化圈扩大的历程不难得出:移民对文化交流、文化扩散、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影响。由于战乱,历史上中原共有三次移民潮。

1、永嘉之乱后,今河北、山东、山西、河南以及江苏、安徽二省淮北部分的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按今地划分,接受移民最多的是江苏省,在今南京、镇江、常州一带最为集中,苏北地区则以扬州、淮阴等地为主。

2、安史之乱第二次造成了中原人民大量南移。“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尔后主要经皖南、浙西金衢盆地进入江西。再分二支,一支南下岭南;一支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西路自关中和华北平原西部进入今南阳、襄阳一带,尔后南下,穿过湖北南部和湖南全境,进入岭南。此次南迁历时一个半世纪,直到北宋初年,人数不可考。经过“安史之乱”后中原人民的南迁,南、北方的人口比例,首次出现均衡的状况。

你可能也喜欢:

北京庙会小吃经典,每年都必备

山西景点大全 山西十大景区分布图

远离滚滚红尘!中国最适合隐居的地方

老北京著名的特色历史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最古老的城市排名,是文化发祥地

全文共 1571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是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在世界上,也许不算是最历史最悠久的,但是中国的文化底蕴一定比其他国家要来的深厚,那么你知道中国最古老城市有什么吗?本期的城市文化带你去了解详细情况。

1、中国最古老的城市,洛阳(建城史4000年)

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中国上古的帝喾、尧、舜、禹等传说均发生在此。洛阳还有许许多多的文化景点,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龙门石窟、二里头遗址以及许多帝王、文化名人的墓碑均在此。

洛阳简称洛。建城史4000年,别称京洛、神都,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举世闻名的东方文化圣城,是除北京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三皇时期,伏羲氏得河图演八卦。洛阳在五帝时期是黄帝的密都,帝喾的都城。夏都斟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的都城,故洛阳有华夏第一王都之称。商汤灭夏后,在斟鄩附近另立新都西亳,洛阳也是商朝的立国之都。周成王宅兹中国,洛阳是中国的第一座有着完整规划城市,中国的国名就源自古洛阳,故有着国之源,城之源之美誉,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家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洛阳【华夏第一王都】、【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都城】。其中【中国、中州、中土、中原、华夏】等称谓均来自于洛阳。“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亳邑,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王朝。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此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

“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西周初期,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大公路网,洛阳是其中心,驰道驿路,其直如矢,无远不达;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在洛阳建东都,下令开凿大运河,至此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东南辐射总长达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运国家立洛阳—华夏第一王都网;以洛阳为东端起点的“丝绸之路”,可以直驰地中海东岸,明驼宛马,络绎不绝。

洛阳是中华文化的读本。史学考证知,文明首萌于此,道学肇始于此,儒学渊源于此,经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玄学形成于此,理学寻源于此。圣贤云集,人文荟萃。洛阳还是姓氏主根、客家之根。

中华民族最早的历史文献“河图洛书”就出自洛阳。被奉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据河图和洛书画成了八卦和九畴。从此,周公“制礼作乐”,老子着述文章,孔子入周问礼,班固在这里写出了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司马光在这里完成了历史巨着《资治通鉴》,程颐、程颢开创宋代理学,着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金谷二十四友”曾云集此地,谱写华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赋》,曾使“洛阳纸贵”,张衡发明地动仪,蔡伦造纸,马钧发明翻车……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构成了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你可能也喜欢:

比城市还富裕的中国十大名村排名

神秘的韩国十大财团排名

七十大寿有什么讲究,如何给老人做寿

传统文化:春节民谣大全

展开阅读全文

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歙县古城

全文共 729 字

+ 加入清单

上下五千年的泱泱中华文明,孕育出数也数不清的文化瑰宝,辽阔的中华大地上那一座座历史悠久而底蕴丰厚的古城,就是数千年光辉岁月留给炎黄子孙的珍贵遗产。那么就让城市文化为你介绍,徽州六县之一的歙县古城。

安徽省南部黄山市下属的歙县是有名的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此地古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还是老少皆知的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并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

自秦建置以来,歙县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千年以来就是府县同城,直至近代才告终结。歙县古城由府城、县城两部分壁联而成,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府城始建于隋朝末年(公元617年前后),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扩建成后来的规模。南宋末方腊起义和元末农民战争后,都经过大修。现存城墙约1500米。东、南两谯楼、应公井、蛤蟆井、打箍井等为宋以前古迹。

大北街、斗山街、中山巷等街巷则基本保持着明、清风貌。县城在府城东侧,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倭寇犯境之后。城墙沿山脊构筑,现存残迹,惟新安门、问政门较完好。

歙县古城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古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山水秀丽,风光旖旎的歙县古城,现有地面文物613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就其数量来讲,约占安徽省的五分之一,素有“文物之海”的美誉。

当地古迹之中,有古书院、文庙等。府城和县城内现存明清牌坊16座,散落乡间的就更多,诸如许村、棠樾、定潭、昌溪、北岸、上丰、呈村、深渡等地都存有明清牌坊数十座,歙县也就有了“牌坊之乡”之称。

展开阅读全文

长江流域是发祥地还是发源地 生态屏障

全文共 1054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国分为了多个地区和流域,每个地区的文化特点都有所不同,而长江流域也是其中之一,那么长江流域是发祥地还是发源地是什么呢?长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什么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城市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长江流域是发祥地还是发源地

长江流域既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发详地。长江是世界第三、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全长6300余km,自西而东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支流展延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流域面积约180万km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8%。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江以其庞大的河湖水系,独特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强大的涵养水源、繁育生物、释氧固碳、净化环境功能,维护了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和生态安全;以其丰富的水土、森林、矿产、水能和航运资源,保障了国家的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通过流域的治理与开发,养育了4.59亿人口,孕育了灿烂的长江文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屏障

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地跨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川西河谷森林生态系统、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长江中下游湿地生态系统等是具有全球重大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其中长江中下游湿地是百余种、百万余只国际迁徙水鸟的中途重要越冬地,也是世界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森林覆盖率达41.3%,河湖、水库、湿地面积约占全国的20%,物种资源丰富,珍稀濒危植物占全国总数的39.7%,淡水鱼类占全国总数的33%,不仅有中华鲟、江豚、扬子鳄、大熊猫和金丝猴等珍稀动物,还有银杉、水杉、珙桐等珍稀植物,是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集中分布区域。

长江流域分布有众多的国家级生态环境敏感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目前已建立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3个,面积2399.3万hm2,分别占全国的30.7%、26.3%;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53个,占全国的51.0%;国家级森林公园255个,占全国的28.9%;国家级地质公园54个,占全国的29.3%;同时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1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75处。

地形地貌

长江流域呈多级阶梯性地形。流经山地、高原、盆地(支流)、丘陵和平原等,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展开阅读全文

西周文化发祥地是陕西哪里 西周文化发祥地

全文共 222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文化发祥地陕西省宝鸡市,被誉为“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古称陈仓、雍城,是宝鸡之学所在地,有2700余年建城史。境内出土了晚清四大国宝及石鼓、何尊等文物,存有西府社火、凤翔木版年画、泥塑等中华工艺。

宝鸡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拥有西凤酒、岐山臊子面、宝鸡擀面皮、豆花泡馍、西府扯面等诸多特产或小吃。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法门寺、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山草原、中华石鼓园、千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知名景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