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五福寺抗战阵亡烈士墓汇集20篇

浏览

4702

文章

456

24道拐抗战公路

全文共 1597 字

+ 加入清单

24道拐抗战公路

世界公路奇观,抗战史上最伟大的弯道——24道拐抗战公路关隘在晴隆县城西南1公里,是史迪威公路的标识路段,起点于大水沟,盘旋于晴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斜坡上。

24道拐公路设计精巧,从晴隆山山脚的大水沟至鸦关关口,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6米,在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有24道拐,因此,称24道拐,堪称险峻公路建设史上的杰出典范。从关下仰望,如巨龙欲飞;在飞上俯瞰,似蛟龙逍游下山。在晴隆山观景台看24道拐,若是有雾,一层薄雾在山腰飘浮,24道拐像巨龙在雾中舞动,奇妙无穷,给人惊叹之感。

24道拐关隘古代叫鸦关,是古代入滇的必经之地,昔日鸦关:“满目青磷夜聚,元猿昼啼失所,哀鸿尽瘁招徕,于是渐获宁宇。”鸦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鸦关之雄险,明清有诗吟诵:“鸟道从空辟,云接接汉通。摧毁林警犬吠,入夜照途穷。著树花成冻,连村火失红。杖游梅岒上,日晡诗难工”;“列戟峰高俯万山,云空叶积马蹄艰。一为行省衣冠地,便是雄图锁钥关。使者衔恩通北道,中郎飞檄定群蛮。弃繻驭无人说,何用长缨过此间”。

从前,这里是蜿蜒的古驿道,大树参天。相传东汉名将寿亭候马援佐南征行于此地,时值烈日炎炎,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战马以蹄刮土,涌出一股清泉,饮之,人马渴解。后来在涌泉旁边建一庙宇,称“涌泉寺”,外设茶亭,供路人游人小憩。寺内供奉寿亭候像,像下有饮马池,前贤撰有碑记题曰:“甘泉”。寺旁山麓石上刻“甘泉胜迹”,“云陵山色”,“鸟道千重”摩崖石刻。

24道拐抗战公路由贵州省路政局(局长马怀冲,字明亮,晴隆人)于1928年1月派贾善祥带队由黄果树至盘县初勘。之后,又派工程师周岳山领队复勘设计,并动工修建。工程异常艰险,用手锤、钢钎、钻子开山凿石,由于工具十分简陋,时值兵荒马乱的战争年月,其间24道拐公路修修停停,停停修修,直至1936年9月才竣工通车。

抗战期间,日军-了海空运输线,滇黔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运输通道,是运输抗战物资的“生命线”。24道拐公路是这条运输线上的必经险关,弯急路窄,经常堵车,车祸频繁。为保障中国和美军每天三千多辆运输车在三个月内将450万吨国际援华物资顺利运到抗战前线,美国盟军中国战区司令部陆军战时生产服务部驻晴隆办事处成立“公路改善工程队”,由美军工兵技术人员设计,美军驻沙子岭蒋坝营(吴家大院)“1880”工兵营于1942年会同晴隆县各族千余民工对24道拐公路进行改弯、扣宽路面、加固路基等项工程改造。晴隆民工自带粮食有饮具,露宿荒山野岭,用手锤、钻子日夜施工。24道拐公路改造竣工后,保障了45万吨国际援华抗战物资顺利达到抗战前线,为抗日战争的顺利做出了极大的历史贡献。改造后的24道拐公路是中美人民在第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友谱像征,成为中美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桥梁。

2006年5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24道拐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扬中外,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饱览24道拐奇以观。

近年来,在24道拐隆重举行过: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走抗战路”,第二届“泛珠三角”汽车集结赛(贵州分站暨首届“史迪威”公路贵州晴隆段24道拐汽车爬坡赛),中国首届“史迪威公路”晴隆24道拐汽车爬坡赛等多项重大活动,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频道、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作了宣传报道。2007年8月25日又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天津电视台、重庆电视台、贵州电视台、云南电视台、福建东南台、浙江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南京电视台、香港美洲卫视、阳光卫视等全国18家主流电视台“聚集”24道拐。目前,晴隆县正在积极做好有关24道拐的资料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恢复涌泉寺、饮马池等景点,将24道拐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方志敏烈士墓

全文共 217 字

+ 加入清单

方志烈士墓为文化旅游景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志敏烈士墓位于西郊梅岭山麓,建于1959年8月,占地十余亩。墓前有台阶12层,170余级,两边青松翠柏环抱,庄严肃穆,墓碑正中镌刻毛泽东手书“方志敏烈士墓”。

方志敏烈士墓陵园背依青山,面向东方,园内设有休息室,陈列着与方志敏烈士生平事迹有关的珍贵文物。

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140路公交直达。

地址:南昌市西郊梅岭山麓

类型:陵园/墓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代:近代

公布时间:1961年4月15日1963年3月11日

位于西湖区风篁岭下南天竺,龙井路旁。该墓群坐西北朝东南,墓地选址在原演福寺遗址上。烈士墓包括徐锡麟暨陈伯平、马宗汉墓;陶成章暨杨哲商、沈由智墓;浙军攻克金陵阵亡将士墓。1981年9月、10月三组墓分别从孤山等地迁建于今址。墓体均用条石及板石构筑。墓碑均用太湖石阴刻。墓台用石板铺设。1991年,在墓区内新塑辛亥革命烈士雕像一组,并新建辛亥革命纪念馆。

信息来源:浙江文物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漯河中州抗战纪念馆

全文共 377 字

+ 加入清单

漯河中州抗战纪念馆坐落在河上街古镇中段,抗战纪念广场西南侧,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是以漯河受降建亭立碑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背景而建立的反映中原儿女八年抗战进程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

该馆由开源集团投资建设,布展内容征求了多位抗日战争史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对所展内容反复推敲修订,以求更真实地表现中原儿女在抗战期间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

该馆共分三层,二层三层为展览厅,分七大部分,即一、蓄谋已久的大陆政策;二、全面抗战的爆发和如火如荼的中原救亡运动;三、日寇向中原的疯狂进攻;四、中原儿女的奋力抗争;五、日本法西斯的全面失败;六、中原抗战英烈录;七、后记。一层红色记忆,主要展展览与抗战有关的各类物品。整个展览厅通过实物与文图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中原儿女的抗战历史,

其中,受降亭原碑作为省一级文物陈列馆内。这里已成为河南省缅怀革命先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吴体珂烈士墓

全文共 434 字

+ 加入清单

吴体珂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吴体珂烈士墓位于万州区郭村镇向泥村4组。

吴体珂(1915—1934),又名吴成元,万县龙沙乡大地村(今万州区郭村镇)人。1928年,吴体珂在四川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时,参加共青团,1929年秋转为中-员,后任省四师党支部书记,与其他同志一道积极组织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2月,因叛徒出卖被驻万军阀王陵基逮捕,他不畏酷刑,拒不承认共产党员身份,被敌人押至重庆关押。后经家人多方营救,半年后,-当局以“学生年幼无知”,将他释放出狱。

吴体珂出狱后,回到省四师复学,继续进行革命活动。1933年,他参加中共万县县委工作并任委员。1934年,县委组织第二次兵变,他发动省四师的学生和学校附近的农民参加起义。后因叛徒出卖,兵变失利,吴体珂与县委书记邓述民,县委委员何超腾、朱斌等先后被捕,他们受尽敌人酷刑但毫不畏惧。7月31日,吴体珂等人被军阀杀害。牺牲时,吴体珂年仅19岁。

万县解放后,有关部门在吴体珂家乡为其修建了烈士墓。

信息来源:重庆党史网

展开阅读全文

篇5: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时间表

全文共 830 字

+ 加入清单

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安排时间表你知道吗?下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

(二)其他有关纪念活动

1、7月7日,结合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开幕式。

2、9月3日前后,举行港澳台同胞、海外有关人士纪念抗战胜利座谈会,围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些重大问题举行国际学术研讨会。

3、9月18日,以辽宁省委、省政府名义,在沈阳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举行“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4、10月25日前后,举行纪念台湾光复70周年大会和学术研讨会。支持海外侨胞在当地组织相关纪念活动。

5、12月13日,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在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6、各地将组织对国内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日将领或其遗属的慰问活动。国务院将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抗战遗址和纪念设施,民政部将公布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7、创作推出一批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有较高思想艺术水平的舞台及影视文艺作品和出版物。

8、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一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币,由国家邮政局发行一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邮票。

各地还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结合当地抗战历史,同步联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

(一)9月3日活动安排

9月3日上午,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包括检阅部队)。出席并作重要讲话。9月3日,还将在北京举行招待会和文艺晚会。纪念活动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名义,为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将亲自为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抗战将领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

展开阅读全文

篇6:韩复渠在抗战的时候为何一枪不发就跑了?真的是为了保存实力吗?

全文共 989 字

+ 加入清单

韩复渠在民国时期,所说不算什么大军阀,但也不算小,手底下还是有些实力的,虽然说跟蒋介石、冯玉祥以及阎锡山相比都是马前卒的角色,但是好歹韩复渠也算是一省之主了。这样的实力在民国到底大不大,为什么敢不听老蒋指挥,说跑就跑呢?其实他并不是为了保存实力那么简单,看看老蒋都干了啥?

韩复渠是河南霸县人,1890年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由于从小就读过私塾,因此习得一手好字。到了清末,河南闹起来了义和团。韩复渠由于家里跟洋人有点交情就被义和团折腾一番。从此韩家就家道中落。韩复渠去东北投奔大哥途中盘缠用没了,就投了新军。被安排在了第20镇第40统第80标第三营。在这里认识了他第一个大哥,冯玉祥。

由于韩复渠写字好,冯玉祥就把他安排在身边做文书。到了民国时期,韩复渠开始步入青云之路。经过多次大战韩复渠在1926年已经是西北军军长。随后在冯玉祥下野时,联合石友三投靠了阎老西。1926年北伐战争时,韩复渠又投靠了冯玉祥。在北伐战争中,韩复渠相当勇猛第一个到了北平,因此被称为“飞将军”。

北伐战争后,冯玉祥实力大涨就有点飘飘然,大肆分封自己的手下,韩复渠却没有得到分封。后来冯玉祥为了公平把韩复渠封到了河南。由于对冯玉祥心存芥蒂,在蒋桂战争中韩复渠就投靠了老蒋,仍然当他的河南省主席。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韩复渠相当给力,领着弟兄在山东牵制了大量晋绥军。也是因为韩复渠中原大战中的功劳,老蒋在九月封韩复渠为山东省主席。这块宝地成了韩复渠接下来七年时间的老巢。

在山东的几年时间里,韩复渠把部队发展到了十万人。这反而让老蒋惦记起了韩复渠,时刻想铲除他。而韩复渠也多次参加反蒋行动,两人间有了隔阂。抗战爆发后,韩复渠十万大军被编为三个军。

一开始出于民族大义和对地盘的保护,韩复渠也是领着弟兄跟日军火拼。可以说韩复渠跟阎锡山没啥不同,老阎在山西打的也挺卖力的。要是老蒋厚道,说不定韩复渠也就打下去了。但是在关键时刻,老蒋把支援山东的重炮旅抽调去支援自己的上海去了。这下韩复渠就不干了,合着让我们在前边拼命,你自己还想借刀杀人。

接下来的事就都清楚了,韩复渠开始避战自保。虽然老上级冯玉祥下令让韩复渠顶上去,最后在短暂激战后韩复渠还是退了下来。最后韩复渠被老蒋骗到开封处决。其实抗战初期看部队方向就知道了,沿着长江一线老蒋就拼命,一到北方战场老蒋就装怂。抗战打完,什么川军、西北军、东北军都给打成了中央军。

展开阅读全文

篇7:恩施抗战遗址

全文共 494 字

+ 加入清单

恩施抗战遗址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恩施抗战遗址

位于恩施市,由窑湾医院旧址、民享社东门招待所旧址、宝莲洞题刻、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四处组成。窑湾医院旧址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恩施州卫校内,两层,砖石结构,欧式风格,1941年1月,中共鄂西特委书记何边伟在窑湾医院取药时,被特务跟踪被捕入狱。民享社东门招待所旧址位于恩施市中山路32号,本为饶氏老屋,是曾任新疆巡抚的饶应祺的故居,原为多进天井庭院建筑,现仅存门墙和五间二层建筑,占地近300平方米,门墙具有西式风格;抗战时期被湖北省政府征用,主要负责平价物品供应。宝莲洞题刻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洗爵溪村,宝莲洞原名出水洞,洞内有著名民主爱国人士沈肇年题刻的“宝莲洞”,款识“庚辰秋沈肇年题”。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后山湾,长11米,高1.55米,深0.12米,从左至右阴刻“抗日伤亡将士公墓”八字,每字高0.95米,宽0.80米,深0.6米,左侧竖刻“中华民国念九年四月”,右侧竖刻“军政部第十五后方医院院长倪光远”。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府曾西迁至恩施,恩施成为抗战战略重地,该遗址是研究该段历史的重要实物材料。

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8:鱼子山抗战遗址

全文共 346 字

+ 加入清单

鱼子抗战遗址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鱼子山抗战遗址位于平谷区山东庄镇鱼子山村,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8年八路军第四纵队创建了鱼子山抗日根据地,并在此建立兵工厂、卫生所、供给处。现保存的有兵工厂的猴石南沟遗址、西洞铸造车间遗址、北洞兵器组装厂遗址以及当年冀东西部地分委、县委在此召开会议的崇光门遗址。

信息来源:北京市文物局

鱼子山村:鱼子山民俗旅游村地处平谷区山东庄镇、紧邻市级风景名胜区——京东大峡谷景区。这里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革命老区,如今仍保持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乡土风情。农家院三面环山,古朴的村庄,纯朴的民俗,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山风,都会给你带来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农家饭有蒸红薯、贴饼子、玉米粥、炖柴鸡、四季野菜、香椿炒鸡蛋、炖小鱼儿、炸河烤水库鲜鱼等,农家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凤烈士墓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烈士墓为保康县文物保护单位。

凤烈士墓位于马桥镇马桥街岩子头,年代为一九四六年。

2012年,保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马桥镇:保康县辖镇。1951年为九区,1958年改东风公社,1984年建马桥镇。位于县境西部。面积303.7平方公里,人口2.5万。宜(昌)保(康)公路与神龙架林区接界,交通便利。辖马桥街、林川、尧治河、堰垭、董家沟、南沟、天花、黄龙观、白果、鸡公岭、鳌头山、中坪、寺岭、周湾、峰山、罗家山、黄湾、河南坪、笔架、张湾、两河口、高桥河、白竹头、安家湾、桃坪河、大横溪、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

全文共 492 字

+ 加入清单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潜山野寨中学校园内,坐落在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山麓,始建于1942年,1943年竣工,安葬有国民革命军第48军176师985位抗战阵亡将士遗骸。176师是著名的19路军的余脉,是唯一一支两度参加淞沪抗战的中国军队,曾转战万里,浴血抗日。1943年,由皖、鄂两省13县知名人士捐资,在野寨修建了包括公墓和12座纪念性建筑在内的陵园,安葬176师抗战阵亡将士,并依陵建“景忠中学”(今野寨中学),以校护陵,培养烈士遗族及地方优秀青年。这是全国唯一一座留存于中学校园内的大型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陵园,野寨中学也是全国唯一为保护烈士陵园而建立的学校。

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记录了中国军队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记录了大别山区中国军民坚持持久抗战的历史,是全民族抗战和江淮、大别山地区抗战历史的宝贵遗存。这一历史遗迹充分展现了誓死捍卫国家,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不畏--、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

2019年10月7日,野寨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抗战胜利71周年图片带字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辟了一条新道路。2016年,我们迎来了抗战胜利71周年,在抗战胜利71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关于抗战胜利71周年的图片及祝福语,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6张)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1

抗战胜利71周年祝福语★71年前的血泪历史早已终结;痛定思痛,醒世警钟当须长鸣不止——经过了71年,我们国家是否已经能够足以抵御外侮?国人应以怎样的精神状态面对未来?浩浩大潮总有暗流涌动。今天世界霸权主义的阴霾不散,日本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也在向我们敲响警钟。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2

抗战胜利71周年祝福语★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去,但战争唤起的伟大民族觉醒、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强国强军梦想的不竭精神动力。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3

抗战胜利71周年祝福语★“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只要始终保持民族觉醒的精神和力量,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止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4

抗战胜利71周年祝福语★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国家的繁荣富强,需要强大的实力保障。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5

抗战胜利71周年祝福语★历史一再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不管任何时候,争取和维护和平,都离不开民族的觉醒和强大的实力。

抗战胜利71周年带字图片6

抗战胜利71周年祝福语★今天的中国,早已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早已告别了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并以举世瞩目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成就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实现几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强国梦强军梦,不再是飘渺虚幻的期待。但在筑梦圆梦的征程中,重在永远保持“唤醒”、“警醒”、“醒来”的状态,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抗战胜利71周年相关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

全文共 505 字

+ 加入清单

迪口梅岭老魏烈士墓为建瓯市文物保护单位。

迪口梅岭江老魏烈士墓位于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年代为现代,类别为墓葬。

该墓位于建瓯市迪口镇下房村梅岭自然村平路下山西侧山腰,坐东北朝西南,呈小“八”字型,碑高为0.6米,宽0.4米,墓两侧壁以方砖水泥筑砌,石碑上碑文竖式楷书“革命烈士江老魏墓”,立碑时间1953年12月重修,立碑单位建瓯县人民政府第六区公所。据当地老人介绍,江老魏生于1916年,1933年参加红军,曾转战古田等地,由于病重,1941年牺牲于梅岭自然村,1953年被追认为烈士。该墓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2020年4月28日,建瓯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建瓯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墓葬坐东北朝西南,以71.3平方米的墓葬本体(包括已水泥硬化为墓坪一部分的山路)为保护范围呈不规则梯形;保护范围西南边长8.5米,西北边长7.1米,东北边长6.2米,东南折线边长计13.5米。

建设控制地带: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基准呈梯形,分别向西延伸15米及西南角向西南延伸约35米至迪口至梅岭水泥公路,向西北延伸17.1米,向东北延伸15.5米,东南延伸15.3米至小山岗;建控面积1860.7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

全文共 459 字

+ 加入清单

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坐落新加坡北部的克兰芝,是为了纪念在二战中为了保卫新加坡同日军战斗阵亡的将士而建立,这些伟大的战士来自于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和荷兰。

战士公坟由纪念墙、国家公墓和军事墓地三部分构成,军事墓地代表着军事的三个分支,即空军、海军和陆军,塔器代表陆军,飞机双翼形状的建筑代表空军,建筑物顶部的潜望镜代表着海军,以此来纪念为了战争而付出努力的三股军事力量。纪念墙上刻有24000名战士的名字,他们的遗骸再也无法找到,但是新加坡人们不会忘记他们的名字,将铭记于心。国家公墓内埋葬着4458位战士,其中850个人的身份不明确。

沉睡在克兰芝阵亡战士公坟的烈士们是伟大的,他们为了全世界人们的和平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值得全世界人们怀念和崇敬的。在纪念活动期间,人们将罂粟花敬献在位于修剪一新的草坪上整齐的坟墓上,并默哀一两分钟。

Kranji War Memorial

必去理由:新加坡最具怀念意义的地方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新加坡[Singapor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铜陵市新四军抗战史迹陈列馆

全文共 529 字

+ 加入清单

铜陵市新四军抗战史迹陈列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铜陵市新四军抗战史迹陈列馆建成开馆于2009年9月,座落在西湖镇朝山村村部,与1943年7月17日范家湾抗日战斗新四军铜陵大队28烈士陵园相邻。陈列馆由主馆区和馆前广场两部分组成,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展览主题分为新四军挺进铜陵抗日、皖南抗日的坚强堡垒、抗战胜利与铜陵解放3个部分。展馆内设置了抗日战争时期铜陵地形沙盘,设计、收集展出了图表、照片、宣传画百余幅,新四军臂章、军装、-子弹、干部战士宣传读本、《大江报》等遗物实物(部分复制)近50件。后又增设了“廉源长流——铜陵抗战史上的廉政典故”、“为铜陵解放作出突出贡献的20名人物”等新展览内容,集中展示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新四军及解放军在铜陵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陈列馆现对社会免费开放。

朝山村:朝山村建制于1976年,现有6个村民组,人口1222人,0党员44人。村域总面积3.19平方公里。因盛产黄金而闻名,有“安徽黄金第一村”的美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朝山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建设日新月异。到2009年,朝山村已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000万元,利税1600万元,农民人均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李恩烈士墓

全文共 329 字

+ 加入清单

李恩烈士墓位于常平镇横江厦村长埔山头,GPS坐标:北纬22°5946.5",东经114°0106.2",海拔高程24米。

新中国成立后,当地人民政府组织各村干部及其家属在常平谷亭召开追悼大会,亲属将李恩的骨灰移至横江厦村长埔山头的墓地安放。该墓用水泥青砖建成,用麻石作墓碑,墓地占地面积54平方米。

李恩(1904-1949),东莞常平横江厦村人,父亲以务农为生,家庭生活贫困。1939年至1940年,李恩和朋友在常平以包糖酒税、开镖行、办牛栏为生。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教育争取下,走上革命道路。1943年,日军为打通广九线,支援太平洋战争,指使国民党投降派出面组织宣抚队。李恩遵照游击队的指示,带领一帮朋友参加宣抚队,任中队长,从中秘密开展抗日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曹炎烈士墓

全文共 739 字

+ 加入清单

曹炎烈士墓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炎烈士墓位于衡阳市祁东县步云桥镇老巡司村五组。

曹炎,1920年出生于今祁东县步云桥老巡司村一贫苦乡村教师家庭。1943年秋考入贵州平越交通大学。后来,在中共上海交大地下组织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内战的各项爱国政治运动,从此曹炎炽爱革命活动。1946年6月,他倡导成立学生的进步组织“知行社”,被推选为社长。12月,他召集同学签名,并组织举行--,抗议美军0北大女学生的暴行。1947年5月,交大开展护校反内战斗争,全校3000多学生上南京-,他是组织者之一,被国民党反动派作为共产党嫌疑犯列入重点缉捕对象。后在地下党的帮助下,脱险潜回家乡。1949年5月17日,曹炎组织教师、学生30余人赴四明山参加祁邵衡游击纵队,并在纵队任政治部主任。同年6月3日凌晨,在黄陂桥与国民党军队战斗,不幸被俘就义。

1988年上海交大同学会牵头兴建曹炎烈士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为曹炎烈士墓题词。1989年6月3日,祁东县委、县政府在曹炎墓地隆重举行烈士墓碑揭墓仪式暨殉难40周年纪念大会,曹炎烈士之墓碑凌空矗立。

曹炎烈士墓于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5月被衡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曹炎,曾用名曹焱,字与民,乳名冬和尚,1921年1月17日出生于湖南省祁阳县老巡司的曹安院(今祁东县步云桥镇老巡司村)。祖父曹进辉是清朝武官,在中日甲午战争中阵亡。父亲曹指南,自幼随寡母寄养外祖父家,念过私塾。成年后返回曹家,娶陈欢妹为妻,以塾师为业,兼营织布业。后挣得一些家业,置有水田11亩,房屋四间,在乡里渐有名望。曹炎从小与舅父陈典(1927年加入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徐河口三英烈士墓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徐家三烈士纪念碑位于茌平县胡屯镇徐河口村西南1公里处,是为纪念徐宝珊、徐宝璧、徐宝珍三兄弟而建。

徐宝珊(1909—1942),山东省博平县人(今属茌平县)。出生于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受过高校教育。抗日战争爆发后,徐宝珊被附近20多个村庄推举为“联庄会”会长。在博平党组织的发动和引导下,他很快组织起一支二三百人的抗日武装,后被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32支队2团3营,任营长。1938年春,徐宝珊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任博平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对外称“博平行署主任”。2月,3营扩编为筑先纵队第7团,徐宝珊任团长。七团长期活动于茌(平)博(平)高(唐)清(平)一带,打击日伪军,逐步壮大起来。1940年6月,7团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新8旅24团,徐宝珊任团长。1941年春,率部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因战功卓著,24团被授予“模范战斗团”的称号。同年秋,徐宝珊作为新8旅的代表出席了晋冀鲁豫林市参议会,会后留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学习。1942年6月,在一次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年仅34岁。

徐宝璧(1920—1945),徐宝珊的三弟,1938年参加地方武装,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博平县3区抗日区长,冀鲁豫第四军分区司令部参谋。1943年3月,任博平县大队副大队长。后任运动军分区5团1营营长。1945年9月在解放茌平时不幸牺牲,年仅26岁。

徐宝珍(1926—1944),徐宝珊的五弟。受兄长影响,自幼参加抗日武装,多次参加战斗,曾因击毙伪团长受嘉奖。1944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18岁。

1947年,博平县委将三烈士迁葬于徐河口村,并召开了追悼会。1996年,胡屯乡党委、政府,徐河口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三烈士立碑一座,以示纪念。

徐河口村:徐河口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龙潭抗日民众武装抗战旧址

全文共 256 字

+ 加入清单

湘西雪峰会战旧址——龙潭抗日民众武装抗战旧址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龙潭抗日民众武装抗战旧址位于怀化市溆浦县龙庄湾乡、龙潭镇。年代为1945年。

2019年,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龙潭抗日民众武装抗战旧址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庄湾乡:溆浦县辖乡。1984年从大华乡分出,建立龙庄湾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90公里。乡政府驻龙湾,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0.7万。1808省道经此。辖龙庄湾、白银塘、鸡鸣、高牛场、石家湾、小冲、柳沙坪、打葛冲、进马江9个村委会。盛产中药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卢德铭烈士墓

全文共 338 字

+ 加入清单

卢德铭烈士墓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卢德铭烈士墓位于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上埠镇山口岩村南岭。由底座、中座和碑身三部分组成,麻石材质;通高6.4米,上塑卢德铭烈士全身像。碑身正面自上至下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题写的“卢德铭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中座背面刻“卢德铭烈士纪念碑碑文”,详细记载了烈士生平事迹。

上埠镇:芦溪县辖镇。1952年置上埠镇,1958年改公社,1968年复置镇。位于县境西部,袁河流经东部,距县府8公里。面积79.6平方公里,人口3.8万。芦南公路贯穿本镇。辖解放路、茅布岭、明叉巷、东方红、南溪、河口、板埠7个居委会和上埠、江下、钟家源、鸭塘、龙王桥、下源、茅布岭、九洲、王源、乌石、山口岩、坪里、中埠、聂家店、涣山、茶园、许家坊17个村委会。乡镇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五道江镇烈士墓

全文共 581 字

+ 加入清单

五道江镇烈士墓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通化市二道江区五道江镇烈士墓,位于二道江区五道江镇北山。1987年,五道江镇政府建成了五道江镇烈士墓。烈士墓大门宽3米,高2米,由钢筋筑成。纪念广场的面积为2000平方米,烈士墓直径4.5米,高6米,周围用钢筋砖混砌成。墓正面刻有五道江镇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地面都由地砖铺成。陵园建设有烈士碑、骨灰陈列墓、花池等建筑,烈士墓占地3500平方米,安葬84位烈士。

为纪念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对后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87年,五道江镇政府建成了五道江烈士墓。陵园内埋葬的烈士骨灰原来埋在多处,烈士墓建成全部迁到此处。建筑安葬84位烈士,具体史料不详,传说是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牺牲的烈士。

该烈士墓成为五道江镇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时节,当地中小学生和广大党员干部都会来此缅怀先烈。

信息来源:二道江区委党校

五道江镇:通化市二道江区五道江镇位于长白山麓,地处通化、白山两市中心地带,与两市各相距30公里,全镇土地面积49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1个街道,7506户21816人。有南北两条国道和铁路线贯穿全境,交通运输和旅游出行十分方便。镇区内四周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全区第二高山------北砬子座落境内,海拔900余米。浑江水流经镇区,沿岸山势陡峭,风景优美,适合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