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浏览

2214

文章

1000

高县武装起义会商地遗址仁爱乡老王场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高县武装起义会商遗址仁爱乡老王场)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仁爱乡老王场——高县武装起义会商地遗址,位于高县文江镇仁爱解放村,距高县县城19公里。

仁爱乡老王场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54师160团的驻扎地,是解放军和张洪湖起义部队研究决定解放高县的会议地点。1949年11月,西南战役打响。此时,高县的武装起义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武装起义队伍有1000余人,已掌握全县的基本武装力量。全县18个乡(镇)的武装力量分为3个集中点。第一个集中点置于落润场,辖落润、四维、陈村、羊田、蕉村、龙潭等7个乡;第二个集中点置于县城,辖天星、可久、梁河、腾龙、玉皇、文江6个乡(镇);第三个集中点置于老王场,辖仁爱、籁棚、云山、趱滩、中心5个乡。12月16日,解放军160团由团长范铁波、政委徐达文率领部队到仁爱乡与钱寿昌、张洪湖领导高县起义部队会合。决定:以解放军为主力,起义部队配合,分两路进攻高县县城。一路解放军经籁棚、怀远佯攻东门,主力则经云山渡黑水。至嘉乐又分两路:一路直取东门,一路猛攻驻落润的许亚殷部。17日战斗结束,高县解放。

仁爱乡老王场房屋为泥石结构建筑,房屋现系当地村民居住,屋基还在,但大部分已进行了改建。

文江镇:【基本情况】文江镇位于高县中东部,属县城南城,幅员面积 102.65 平方公里,辖 25 个村 4 个社区 204 个村民小组 56 个居民小组。总人口 63158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 24319 人。城区面积 3.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5969 亩,其中:田 14981 亩,土 17078 亩。森林覆盖率 35% 。南广河、南广河穿流而过,地势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秦郑国渠遗址

全文共 216 字

+ 加入清单

秦郑国渠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泾惠渠灌区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于1930年主持修建的。

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堪称蕴藏丰富的中国水利断代史博物馆。现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位于昭觉县城西南部的大坝乡科且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距昭觉县城24千米,昭(觉)布(拖)公路从此址通过。

昭觉科且土司为利利土司,衙门建于明朝末年清朝初期,至今尚保存有平均高1.52米,厚0.4米的4根石柱,呈"::"形栽立于农田之中。每根石柱中部有2个长方形石孔,顶端雕刻石狮。据传,其用途有2种,即捆绑奴隶或挂旗。按当地彝族群众流传的一则故事推测,前者可信。故事是这样的:早年有姓八且的阿依冲平和阿斯木呷夫妇喂养的绵羊接二连三被利利土司家杀食。愤怒的阿依冲平上门索赔不成反而被土司捆绑在石柱上严刑拷打。妻子阿斯木呷英勇果断地率巴且家兵解救丈夫,最后将土司追逼在山上悬树自尽而被世人称颂。

科且土司衙门遗址石柱,对于研究古代彝族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

大坝乡:昭觉县辖乡。1960年析好谷乡置大坝大队,1962年建大坝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0.5万。普(格)三(湾河)公路纵贯乡境。辖柯且、洛五、瓦补谷立、特洛、拖堵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特产苹果、核桃、花椒。.。

展开阅读全文

篇3:瓦哈卡历史中心与阿尔班山考古遗址

全文共 557 字

+ 加入清单

瓦哈卡位于海拔1500米的山谷中,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不同的人群曾在阿尔班山居住过,他们包括奥尔梅克人、萨巴特克人和米斯泰克人,那里有梯田、水坝、运河、金字塔以及人造小山头,这些都是从山里开出来的神圣的地形学的标记。在它的附近,瓦哈卡纵横交错的设计是西班牙殖民建筑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阿尔班的城市结构受到特诺奇蒂特兰城的影响,它带来几乎是巨大的建筑和宏大的城市空间。另一方面,瓦哈卡具有小殖民地城镇的风貌。它的建筑也远远地大了很多或许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这只能用地震的威胁来解释。受到良好保护的巴洛克外观和小圆屋顶的教堂是宗教和市民建筑的不朽整体的主要特点。

阿尔班呈现出庄严的建筑景观,例如马丘比丘体现了独特的艺术创造力。超过千年的时间,阿尔班在瓦哈卡文化发展脉络上施加了相当大的影响。由于它的回力球场地和其他作品,阿尔班表现了前古典和古典时期在这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遗迹,它提供了前哥伦比亚人的庆典仪式中心的范例。

Historic Centre of Oaxaca and Archaeological Site of Monte Albán

必去理由:16世纪殖民地完美的典范之一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墨西哥[Mexico]

景点所在省、州:瓦哈卡州 [Oaxaca ]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朱家坪遗址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朱家坪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朱家坪遗址位于临洮县陈嘴乡朱家坪村西北100米。分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面积约7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4米。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泥质橙黄陶和夹砂红褐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带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罐、盆、钵等;另有齐家文化泥质和夹砂红陶片,饰戳印纹、附加堆纹、刺点纹、弦纹,器形有大口高领罐、深腹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的相互关系及发展变化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万象城遗址

全文共 507 字

+ 加入清单

万象遗址在弄璋镇姐闷掌寨,“姐”傣语,意为城,“闷”为万,“掌”为大象,“姐闷掌”意为万象城,为干崖土司第十任至十三任宣抚使驻地。相传弄璋上下一带地方有很多大象,有9999头之多,至今还保留许多与大象有关的地方,如大象寨(芒掌)、放大象的地方(纳掌)、大象洗澡的水塘(弄掌)、大象打滚的塘子(汤掌)等等,大象是傣族人民心目中吉祥的象征。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至十一年(1583年)间,干崖地区屡遭战乱,司署驻地龙口城(今旧城)被焚,宣抚司印失落。为此,万历十二年(1584年)干崖第十代土司刀帕王宣龚职时,选择大象多的地方重建司署,以求吉祥如意,当时,大象已有9999头,于是又用纸裱了一头,使大象是一万头,因此得名“万象城”。

据说当时万象城十分繁华,有占地数十亩的御用花园,城内主要街道就有7条之多,各路商贾云聚。大象被人工饲养,用来作为战争和各种劳役的工具。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明永历皇帝逃缅途经盈江时,曾留宿万象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被农民起义军大西军孙可望部焚毁。从建至毁历时107年,今遗址只存有完整石狮一对,石桥一座。1987年,盈江县人民政府于此立有“万象城遗址”石碑一方。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泉护村、安堡村,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

遗址中发现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属于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区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个纵行。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头向西。居址位于泉护村,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房址有半地穴、地穴式两种。半地穴式为方形圆角,地穴式口部椭圆形。陶窑为横穴式,2、3座为一组。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面积大,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已成为研究仰韶文化、探讨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代表性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三泉遗址风景区

全文共 976 字

+ 加入清单

三泉遗址风景区为文化旅游景点。

三泉遗址风景区

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位于宁强县阳平关镇阳广公路6公里处,景区属南北走向,总面积3.5平方公里,在唐初建“三泉”遗址后两公里处。头北俯瞰嘉陵江,身南隐居深山中,可直通九寨沟景区。

三泉龙门洞旅游风景区主要有溶洞群、山峡、山潭、山泉、瀑布、观音阁、望江楼、龙门寺、罗汉院、卧龙读书亭、东帝庙、及桥亭等景点组成,景区山势雄伟,景色秀丽,古建筑造型独特,装点辉煌,阁内彩塑观音、十八罗汉、精雕细作、栩栩如生。龙门三洞分布在沟底,各相距1600米、1800米,尾藏深山中,头居嘉陵江。洞顶泉洗绝壁,洞口倾珠泻玉、腾烟飞雾,瀑布声吼,好似银帘,酷似水帘洞。

溶洞群:溶洞分布在二洞至三洞之间的半山悬崖上,洞内钟乳倒挂,似剑、鞭、彩练、仙人掌、天星、女神、天狗、山桃、风铃等;底石似狼、虎、牛、马、猴、猪、狮、龙、鳄鱼、雄鹰、观音、如来佛、八仙聚会、玉柱、宝塔、碟、桌、石笋、顶天柱、镇海神针、玉盘承露、天落石、阴阳渠、神水泉、-、宫殿、小海湖、船、蘑菇、兔、小瀑布等,景致独特、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奇观遍洞,目不暇接,引人着迷。

山峡:名曰龙门峡、线柏峡和擦耳峡,在三个洞之间,龙门峡在一洞后,两侧山高千丈,青峰叠翠,山势峭拔,紧锁头洞,其峡似门;线柏峡,两岸悬崖陡壁、险峻,形如刀切,但柏林茂盛,四季常青,令人赞叹;擦耳峡长千米、窄如小巷,两面壁生松柏,山花放香,景色随季而变,真为奇景。

三潭:卧龙潭,九天银河潭和黄红潭。分别位于三洞与三峡之间。卧龙潭,是建安23年蜀汉军师诸葛亮挥师乘船逆江而上,途径一洞时,见洞独特,风景优美,水明如镜,令将士在此扎住,与子龙在潭中洗浴后、即派子龙、马超前往江北大鱼山、江南牛尾梁镇守,夜间在潭旁读书,次日率部由旱路进兵汉中,固而得名卧龙潭、子龙山、马超前。九天银河潭,在线柏峡与龙门峡之间,两边悬崖绝壁,两股小溪顺壁倾泻而下,形成对应的天然瀑布,吼声如雷,大有银河落九天之势;黄红潭,在而洞下,因山峡,林竹花草杂生、茂密,随季景变。鸟、鱼、蛇、兽等群居,种类多,是它们的生栖之处,故得其名。还有长潭、堰潭、一线天、赤壁等景点相陪衬。

三泉:位于头洞的东西两山,东二西一。从山洞中流出、清亮如镜,水流如注东温夏凉,应时而变,甘甜爽口,含钙高,是天然的矿泉水资源。历来为游人饮用,从未断流。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7月1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加泰土丘新石器时代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由两座山丘所组成,占地34英亩。

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东边的山丘较高,展示了公元前7400年至公元前6200年之间新石器时代居住地的18个发展级别,包括壁画、浮雕、雕塑和其他具有象征性、艺术性的特质。它们一起见证了人类为了调整自身适应定居生活而在社会组织和文化实践方面的演变。西边山丘则展示了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铜石期间的文化习俗的演变。加泰土丘遗址反映了两千年的时间中,同一位置的定居村落如何向城市聚居地转变。定居点一项独特是这里没有街道,房屋与房屋背靠背连成一个集群,房子的入口则设在屋顶。

Neolithic Site of Çatalhöyük

必去理由:土耳其于2012年最新增加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土耳其[turkey]

景点所在省、州:科尼亚省 [Konya Provin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广河西坪遗址

全文共 250 字

+ 加入清单

广河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西坪遗址位于广河县城关乡西坪村广通河南岸二级台地上。面积约20万平方米。分布于堡子根、西坪山根、张家坟一带。内涵分属马家窑和齐家两种文化。文化层厚0.5-1米。断崖面暴露有墓葬、灰坑、灰层、窑址、白灰居住面。出土有双大耳罐、折肩侈口罐、盉、单耳罐、垂腹罐和灰陶罐等。墓葬中随葬有陶器、猪骨等。陶器多为泥质红陶和夹砂粗陶,还有部分彩陶片。纹饰有竖篮纹、绳纹、附加堆纹、交错压印刻划纹等。彩陶片还饰有彩黑平行宽带纹和勾叶纹等。该遗址出土的一件骨铲质料精良,被列为一级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咸头岭遗址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咸头岭遗址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咸头岭遗址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咸头岭村。年代为新石器时代中期。1981年发现,1985年、1989年及1997年三次发掘共1241.5平方米。遗址面积1万多平方米。发现有房基柱洞、红烧土堆积、灰坑出土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陶器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橙黄陶和白陶,纹饰以绳纹为多,贝划纹、贝印纹次之,还有划纹、弦纹、叶脉纹、编织纹、附加堆纹及彩绘等,器类有釜、罐、圈足盘、盆、钵、碗、豆、杯、筒形杯、器座等。既有圜底器、圈足器,也出现了圜平底及平底器。石器以磨制为主,打制次之,种类有斧、锛、凿、刀、杵、敲砸器、砧、砺石、球等。与大梅沙遗址Ⅰ期较为接近,年代为距今6000多年。清理墓葬一座,随葬品有陶器鸡形壶等,时代为商时期。此外,还发现有东汉墓、宋墓。

大鹏街道:大鹏街道地处深圳市东部的大鹏半岛,隶属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总面积82.81平方公里,总人口6万人,距深圳市50公里,离盐田港码头30公里,到沙头角海关35公里。经盐坝高速公路和坪西一级公路到深圳市区的车程30分钟左右,往返香港十分便捷。 改革开放以来,大鹏街道的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引进了1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形成了一个工业体系;开发了四大景区40多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藏卡尔侠戌堡遗址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卡尔侠戌堡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遗址位于日土县多玛乡多玛村内,“侠”意为沼泽地。戌堡背靠高耸入云的藏卡尔大石山,坐落于西边伸出的灰白色岩崖嘴顶上。石山相对高度约20——30米,遗址由防御墙、石砌碉楼等组成,用块石拌泥砌筑石墙,约长200米,墙高1——1.5米左右;当中有南向北的一条长约50多米通道,最窄处宽约2.5米;戌堡东西两头工事成环形,宽约40——7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占据阿里通向新疆和日土东北部地区的咽喉,工艺粗糙。

在戌堡背面有一条通向山顶的通道入口处,依山修建了1座碉堡,高约4米,存有许多堆积雷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戌堡内外存有铁质箭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灰地儿遗址

全文共 380 字

+ 加入清单

灰地儿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灰地儿遗址位于甘谷县新兴镇头甲村西北1公里。属马家窑文化。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2--1米,暴露有灰坑和白灰面居址。1959、1972年局部发掘,出土有平行带纹平底瓶、叶纹彩陶壶、同心圆纹白彩盆、泥质红陶素面钵、敛口碗、卷沿盆、侈口细颈瓶、罐、杯及泥质陶屋模型、灰陶壶、罐,还有石刀、石斧等生产工具。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新兴镇: 新兴镇位于甘谷县城以北,距县城2.5公里,镇域面积129.4平方公里,东西长27.7公里。镇域内交通便利,商贸活跃,经济文化相对比较发达,素有甘谷“旱码头”之称。全镇共辖1个社区,46个行政村,266个村民小组,23570户10963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201人。总耕地面积81618亩,其中川水地28363亩,山旱地53255亩,人均耕地0.82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白家遗址

全文共 464 字

+ 加入清单

白家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家遗址

〔概况〕白家遗址为七八千年前老官台文化,遗址在县城东北渭河北岸油槐乡白家村南。1958年普查土地时发现,曾经多次发掘。据80年代初发掘了解:北半部为村庄所压,南部一部分被渭河冲毁,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现存3000平方米。地层堆积较单纯,第一层厚20厘米,为近代扰乱层。第二层厚80至100厘米,土色为棕灰色,较松软。第三层厚40厘米,土为黄灰色,较松软。

〔出土文物〕遗物多数从第二层发现。在一处墓葬中有14岁男孩骨骼一具,脚下随葬品有小罐、小杯、石斧各一件。还发现生产工具有通体磨光的石铲、石斧和骨矛头。生活用具有夹砂红褐陶制的器物,器多内黑(或灰)外红(或灰褐),器具有三足钵、圈足钵、三足罐、小口球腹瓮和小杯。其中三足罐口缘多制成细密锯齿状,纹饰主要为网状交叉绳纹。彩陶仅见宽带纹,皆红色,多饰于三足钵的口缘内外。三足器物的足均矮小,最高10厘米。

白家遗址出土的陶、石器

白家遗址的出土文物,证明它是七八千年前新石器时期早期村落的遗址,属华县老官台文化。亦是本县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文化遗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巴灵寨遗址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巴灵寨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巴灵寨遗址位于灵山乡灵山社区居委会,据县志记载,明朝中期在巴灵寨建药王庙,后历代屡建,逐步拥有大佛殿、观音庙、二郎庙、齐天大圣庙等9座庙宇,后毁于清末,巴灵寨呈东西走向,东西长227米,南北宽30米,占地面积6810平方米,现存东门、南门、北门及部分寨墙,西门损毁。寨门、寨墙均用条石砌成。东门为平顶,门高2.3米,宽1米;南门为拱形顶,高3.3米,宽1.6米,南门右侧寨墙高7米,长2米;北门为

拱形顶,高3米,宽1.5米,北门左寨墙高6米,长3米,刻有“清咸丰口口年”年款。门前10米左侧石崖上有清咸丰年间房山县知县吴道凝题写的“巴灵台”三字,字高1.8米,宽1.07米。整个寨址大部被森林覆盖。此寨址对于研究当地历史,宗教文化具有一定文物价值。

保护范围:寨墙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至山脚环山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街亭遗址西梁子森林公园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街亭遗址西梁子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地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西部的龙山镇“西梁子山”,又名“断山”,因其山在陇口之冲,截然中止,不与众山相连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风而降,曹魏举国震惊,忙派兵抵御。诸葛亮派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镇守蜀汉咽喉之地—街亭(今张家川县龙山镇与秦安县陇城乡之间),结果马谡死搬兵书教条,把军队驻扎街亭侧面的山上(今龙山镇西梁子),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汉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蜀汉军进退无路,只能撤退,诸葛亮北伐失败。从《秦安县志》和研究《三国演义》的专家考证中,我们亦能大致得出闻名遐迩的魏蜀街亭之战似就发生在“今日之龙山(西梁子附近)”。

西梁子整个山体两头高、中间低,呈驼峰状,横卧于清水河南岸,因扼河川之要口,有“五路总口”之名,且有“三水交界”之称。近两年,龙山镇党委、政府坚持打生态和文化融合牌,封山造林,积极投身西梁山街亭森林公园建设。先后投资80万元,在山体北面建设千亩果园,栽有核桃、山杏、栗子、桃子等果树3万多株,目前正处盛果期;投资90万元,拓宽硬化通山道路3条、3.5公里,初步建成了完善的通山交通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沟壑梁卯绿化机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公益性岗位人员及群众植树造林,累计绿化面积达85亩,2014年栽植塔柏、金丝柳、香花槐等风景树5000株,为古老而沧桑的荒山西梁子披上了一层浓郁的绿装,也成为附近群众消暑纳凉、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榴花战斗遗址

全文共 1056 字

+ 加入清单

榴花战斗遗址位于东莞市石碣镇刘屋村桑园下,是一块约200亩左右的田畴。

1938年10月,日军发动入侵华南的战争。12日在广东省惠阳县的大亚湾登陆。10月15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组建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日军占领惠州后,于19日占领石龙,莞城危在旦夕。同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决定,由东莞社训总队政训员何与成、副总队长颜奇率部分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共200余人开赴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榴花、峡口、西湖、京山一线设防,阻止日军渡河向莞城进攻。抗日模范壮丁队和壮丁常备队在峡口、京山、鳌峙塘等地鏖战20多天,毙伤敌人数十人,狠狠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大大增强了东莞人民抗日的信心。

模范壮丁队与常备队获悉在石碣镇一带屡有日军--虏掠,肆虐村民,队员们人人摩拳擦掌,愤恨异常,纷纷要求过江杀敌,最后经过颜奇、何与成的详细考虑,决定过江与石碣的群众一道打击日军的猖獗活动。颜奇主要负责军事工作,何与成负责动员群众。何与成每晚带上几个战士渡江来到刘屋村,向村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号召村民抗日,并帮助组织了一支刘屋抗日自卫队。11月13日拂晓前,何与成、颜奇率领40多名队员从峡口渡过东江河来到刘屋村边设伏。上午9时,在刘屋村边与一队日军骑兵遭遇。队员们在刘屋抗日自卫队的配合下,集中火力向日军马队射击。日军骑兵遭此突然袭击,边策马奔驰边用-还击。战斗异常激烈,日军骑兵包围了桑园下,抗日队伍利用田埂作掩护,钻进稻田,继续与日军浴血奋战。战斗僵持至中午,日军不知虚实,不敢恋战,带上几具尸体向石龙方向逃遁。这场战斗,模范壮丁队牺牲了王尚谦等11人,刘屋抗日自卫队牺牲了刘镜辉等11人。战斗结束后,东莞中心县委发动群众在莞城召开了数千人的追悼大会,悼念牺牲的烈士,动员群众继续抗日杀敌。这场战斗,史称“榴花战斗”,是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它打响了东莞人民抗击日军的-声。

昔日的战场,今日碧水蓝天,林木青葱,绿草幽幽。人们没有忘记历史,用围墙围起这一块记载着悲壮故事的土地,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石碣镇委宣传科教办唐满全、袁汝坤)

刘屋村:刘屋村地处东江河畔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东至莞深高速、五环路石碣段,西至北王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全村面积4.98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民小组,户籍居民4377人,流入我村务工经商的流动人口有7970多人。 全村现有工业企业200家,其中外资企业7家,个体私营企业190多家,2008年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25857万元,可支配财政收入全市59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从1936年至1941年进行挖掘,发现了早期原始人类化石。此后,50种化石先后在这里被发现,包括远古巨人、猿人直立人/直立人,占世界已知原始人类化石的一半。过去1500000年前人类聚居此地这一事实,使桑义兰成为理解和研究人类进化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人们在远东和非洲地区先后发现了大约12个左右的猿人直立人个体,尽管如此,这些个体中却没有一具含有面部骨骼的。但是在桑义兰早期人类化石遗址中发现的桑义兰17——便成为爪哇猿人化石中保存最好的原始人类头盖骨,迄今为止,它也是唯一的一块成年男性的头盖骨化石,这块骨骼突然间出现在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融有多种文化的模型的中心。桑义兰17化石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就使它在多源假设中成为研究的重点。经研究,桑义兰17化石大约出现于800000年以前,其脑的容量是1029毫升。

Sangiran Early Man Site 必去理由:人类进化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口镇宫殿遗址

全文共 337 字

+ 加入清单

口镇宫殿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口镇宫殿遗址·秦~汉·泾阳县口镇镇街南。

保护范围:东至口兴路以东700米,西至口兴路以西100米,南至冶峪河主干渠以南900米,北至冶峪河主干渠。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北外延100米,西至冶峪河。

2003年,口镇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口镇:口镇位于泾阳县北部。东接蒋路乡,南连兴隆镇、云阳镇,西临白王镇,北靠嵯峨山和淳化县接壤。总面积48.9平方公里,辖12个村(居)委会,人口2.47万人,耕地面积4.2万亩。口镇主导产业有奶畜、蔬菜、果品和建材等。2002年全镇奶牛、奶山羊存栏分别达到1738头和13000只。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大蒜等特色菜享誉省内外,大棚菜面积达110亩,蔬菜总面积2700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秦直道遗址旬邑段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秦直道遗址旬邑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循子午岭主脉北行,南起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自七里川入石门关,经庙沟、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卜杨家胡同,再经刘家店、黑麻湾出雕灵关,纵贯陕甘两省子午岭,直抵内蒙包头,到达鄂尔多斯草原。在旬邑境内长达80多公里。缘梁修筑的直道取近避远,就易舍险,即便今日,全线也是遗迹清晰可辨,不少地段路基完好,依然可行。直道两旁残留的古碑刻、古墓葬、古建筑、栈桥遗迹比比皆是,马蹄驼印,至今仍历在目。

清代刘倬有《子午岭》一诗赞日:南北互长岭,纵横列万山。桥陵今古在,驰道有无间。地折庄延回,源分漆沮潺。秦皇开凿后,路上几人还。

历代百姓也曾沿着直道躲灾避难。每遇战乱、饥荒或避仇躲债,便沿直道迁徙,专寻山谷间地势略坦,土地町耕处,倚崖搭庵且住,或凿石窟穴居。灾荒过后,有返家园名,也有乐此不归者。

这条历史悠久的古道,这条领世界行军之先的古道,也曾引起历代镇守使吏、来往文人墨客、地力官员的踏访与追思,唐代的李白、郑谷,明代的刘翀、秦渠都曾为之留下了千古咏叹。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西周丰镐遗址

全文共 703 字

+ 加入清单

西周丰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丰镐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12公里的沣河两岸。

丰镐是西周文王所建“丰邑”和武王所建“镐京”的合称,丰邑在沣河的西岸,镐京在沣河的东岸,遗址分布在包括客省庄、马王村、张家坡、新旺村、冯村、洛水村、普渡村、斗门镇及昆明池故址等在内的广大地区,总面积超过了10平方公里。1933年曾由考古工作者进行过勘查,195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一直延续至今。

丰镐是西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根据《考工记》的记载,当时的都城方九里,每边辟三门,城内纵横各九条街,王宫居中,左为祖庙,右为社坛,前为朝堂,后为街市,提出了城市布局的一般参考原则,可见在当时,城市的布局就已经有了一定的规划思想,布局规整有序。

通过考古发掘工作,在马王村、洛水村一带发现有一处王室贵族居住的宫殿遗址,遗址四周有泄水用的陶水管道和板瓦等大量的建筑构件。此外还发现20座土窑式和半地穴式的居址,应该是平民的居址,附近多发现有窖穴和水井。

在丰镐遗址还发现了400多座墓葬及陪葬的车马坑、马坑和牛坑。沣河西岸客省庄的车马坑中,随葬有驾四马作战用的戎车和驾二马乘坐的辎车各一辆,戎车驾马全部以青铜为饰,工艺考究,是奴隶主墓葬的殉葬坑。

遗址中还发现有许多西周末年奴隶主贵族逃亡时埋-铜礼器的窖藏,出土铜器近百件,如张家坡一处窖藏出土了53件铜器,其中有铭文的32件;马王村一处窖藏有铜器25件,其中有铭文的10件。这些青铜器造型精美华丽,铭文记载了西周王朝及方国的一些重要史实,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价值。1961年丰镐遗址作为周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