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护国寺遗址【精选20篇】

浏览

2230

文章

1000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昭觉科且土司衙门遗址位于昭觉县城西南部的大坝乡科且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距昭觉县城24千米,昭(觉)布(拖)公路从此址通过。

昭觉科且土司为利利土司,衙门建于明朝末年清朝初期,至今尚保存有平均高1.52米,厚0.4米的4根石柱,呈"::"形栽立于农田之中。每根石柱中部有2个长方形石孔,顶端雕刻石狮。据传,其用途有2种,即捆绑奴隶或挂旗。按当地彝族群众流传的一则故事推测,前者可信。故事是这样的:早年有姓八且的阿依冲平和阿斯木呷夫妇喂养的绵羊接二连三被利利土司家杀食。愤怒的阿依冲平上门索赔不成反而被土司捆绑在石柱上严刑拷打。妻子阿斯木呷英勇果断地率巴且家兵解救丈夫,最后将土司追逼在山上悬树自尽而被世人称颂。

科且土司衙门遗址石柱,对于研究古代彝族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

大坝乡:昭觉县辖乡。1960年析好谷乡置大坝大队,1962年建大坝乡,1972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西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0.5万。普(格)三(湾河)公路纵贯乡境。辖柯且、洛五、瓦补谷立、特洛、拖堵5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马铃薯。特产苹果、核桃、花椒。.。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意大利伦巴第人遗址

全文共 593 字

+ 加入清单

意大利伦巴第人遗址由7组重要建筑所组成,包括城堡、教堂、修道院等,分别位于意大利的弗留利(Friuli)、布雷西亚(Brescia)、卡斯特尔赛普里欧-托尔巴(Castelseprio - Torba)、斯波莱托(Spoleto)、坎佩洛南克里通诺(Campello Sul Clitunno)、贝内文托(Benevento)以及蒙特圣安杰洛(Monte San’Angelo)等7座城市。这些建筑物代表着伦巴第人的高度成就。

伦巴第人最初由北欧移居到意大利,公元6世纪至8世纪,他们曾统治过意大利的大片领土,并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伦巴第建筑结合了多种风格,吸收了古罗马、基督教、拜占庭及北欧日耳曼等多种元素和影响,标志着欧洲古代向中世纪的过渡。这一系列遗址见证了伦巴第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精神与文化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修道运动所给予的推进作用。

Longobards in Italy. Places of the power (568-774 A.D.)

必去理由:意大利最新增加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意大利[Italy]

景点所在省、州:弗留利-威尼斯朱利亚大区、伦巴第大区、翁布里亚大区和普利亚大区 [Friuli-Venezia Giulia, Lombardy, Umbria and Apulia Regions]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古栈道遗址

全文共 304 字

+ 加入清单

栈道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栈道遗址

由于汉江上游地区具有相当重要的军事和经济地位,汉代在开发这一带经济的同时,交通、通讯事业也得到较快发展。西汉武帝是重修褒斜道,还曾规划通过汉水连接东南部地区,解决京师的漕运问题。但自汉中只安康一带水道多峡谷险滩,漕运十分困难。公元130年左右,汉武帝征用当地民夫对险滩进行了疏通,在汉水沿岸纤夫道上修成段段栈道,不仅纤夫能拉船前进,行人也能沿江岸而行。其中大力滩、宦姑滩、沔浴河口、草川等沿江栈道遗迹至今犹存。任河、洞河、汝河等河流上游通往四川东北的山路也修有多处栈道。如五个包附近的八道河栈道、混人坪附近的黑水河栈道,都是通往川东的必经之路,朱溪河栈道直通署南乡县北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五凤遗址

全文共 640 字

+ 加入清单

五凤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凤遗址位于西安市户县蒋村镇五凤村村北。遗址范围东西约400米,南北约500米,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

遗址东、西、北三面断面均可见明显的文化层堆积,多在3米左右,个别地点深度达4米,其中尤以东部断面最丰富,暴露的遗迹有房址、灰坑、陶窑等。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地面经过火烤或拍打,平整坚硬;灰坑形制有筒状、袋状、锅底状;陶窑暴露有火烧结块。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另有少量夹砂红陶及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线纹、篮纹、附加堆纹及彩陶,可辨器形有敛口缽、宽沿盆、喇叭口尖底瓶、平沿缸、敛口瓮、折沿罐等。建筑材料残片多为绳纹板瓦、筒瓦及夔龙纹、云纹瓦当残片。从现场踏查情况看,晚期遗存多分布于山岗顶部,而早期遗存则多分布于山岗偏下部。根据采集遗物分析,遗址内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秦汉时期遗物,其中以仰韶文化遗物最为丰富。

五凤遗址地处于秦岭北麓山岗上,面积较大,内涵丰富,距离水源较远,在关中地区较为少见,对于关中地区史前聚落形态、史前人类选址及山前丘陵地带文化面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蒋村镇:蒋村镇地处户县西南隅。东与天桥乡接壤,酉与周至县耿峪九峰乡为邻,南靠涝峪镇,北接祖庵镇。南北长约27 3公里,东西长约5公里,距户县县城约15公里,辖42个行政村,159个村民小组,人口3.4万人,镇域面积141平方公里。南部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林木茂密,矿产资源已探明有金红石、石英石、墨石等。镇政府驻地蒋村。 改革开放以来,蒋村镇经济、文化、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怀珍坊遗址

全文共 440 字

+ 加入清单

怀珍坊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怀珍坊遗址位于蓝田县鲸鱼河北岸的怀珍坊村,属商代二里岗上层时期遗址。1973年发现鼎、戈、钺、刀、斧、锯等商代铜器;1978年、1982年西安半坡博物馆和蓝田县文化馆发掘282平方米,其文化层厚0.4~1.4米。

发掘大量铜渣,多夹杂着燃烧过的木炭碎块及草泥红烧土块,说明这里曾是一处冶铜作坊。发掘包含物丰富的灰坑七个;无葬具、随葬品极少的长方形竖穴墓五座,墓葬为仰身或俯身直肢葬,说明死者身份较低。

出土的铜器有戈、镞、刀、钻、锥、饼、环等,石器有铲、刀、镰、凿、钻帽、镞等,骨、蚌器有镞、锥、笄等,陶器有鬲、鼎、盆、罐、瓮、碗、豆、簋、大口尊、网缀等。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泥质的灰、黑陶次之;制法多为轮制;纹饰以细绳纹为主,圆圈纹、同心圆纹、涡纹、方块纹、麻点纹、饕餮纹、夔龙纹较少;火候除炊器外,一般不高。出土卜骨17片,多为牛、羊肩胛骨,有钻有灼有凿,多为单钻。

1992年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西安市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5: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会师遗址包括达维会师桥和原懋功县城天主教堂干部同乐会遗址两部分。达维会师桥位于小金县达维镇东一公里的沃日河上。天主教堂位于中共小金县委大院内。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先头部队第二师第四团自宝兴硗碛出发,翻越长征中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在达维桥上与前来迎接的红四方面军第九军二十师七十四团胜利会师。次日,中央机关翻越夹金山抵达维时,在达维桥上受到红四方面军接应部队的夹道欢迎。6月14日,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从达维开赴懋功县城。21日,总政治部在天主教堂召开了两军驻懋功团以上干部同乐会。毛泽东在驻地接见红四方面军在懋功的高级干部,详细分析了形势,提出了会师后的方针和任务。两大主力的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

(1)天主教堂

保护范围:现有围墙范围内。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2)达维会师桥

保护范围:桥体外延9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

全文共 967 字

+ 加入清单

永胜古坟林和古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坟林隐匿在“管理所”之东、松柏相间的山坡上,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分布着上万座他留古墓,可辨认碑文的就有3000座。墓群年代起自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迄至民国初年,尤以清代居多。带着三个谜走入古坟林,你便可脉络清楚地看这个景点。

首先是它的辉煌之谜。你会发现,所有墓都用青石垒刻,且是扣着“石帽”的建筑风格,有的还立着华表呈示墓主的显赫,有的刻着图腾和神兽,最早的古墓建于明嘉靖年,最多的是清代。这样罕见规模的古墓群,对仅有二万人口的他留人是个奇迹,而当年的他留人曾是一支什么样的民族,则是一个无法知晓的谜。

其次是它的汉文化情结之谜。你会注意到,他留人有自己的语言,而古坟林的碑文却都使用楷书汉字,且用语严谨,词句规范并不亚于中原古墓,多记载了明初屯兵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之史实。碑额及边框内容多为具有浓厚儒家色彩的吉祥辞令,如“佳域”、“英气留片石、仁风著千秋”等等。这与现实生活中他们说他留语与写汉语的情况相吻合,很久前的他留人和汉族是什么关系呢?

第三是它的布列之谜。细细看,你会发现整个坟林以姓氏划成不同片区,同姓葬在一个片区,绝不混杂,他留人的所有姓氏也都有自己的茔区,这片坟山碑林墓群,系彝族支系他留人四大旺族葬区,南部是程、海、蓝三姓族葬地,中部是王氏家族葬地,似乎有着约定俗成的界限,而又连成一片。据碑文可知,除个别三碑并立而外,通常是双碑并立的一夫一妻合葬墓。沉寂的墓群仿佛是一支建制严格的军队,它还昭示着什么吗?

古城遗址紧依在古坟林之南,这里东、北、南三面环山,西面是开阔坡地,东西、南北各长约500米,当年的城池曾在三面屏山上筑有城墙,今天看遗址,仍可想见它当年的易守难攻。而百年前,它却谜一样被毁弃,并从此没有一户他留人返回近在咫尺的城址。现在遗址上的自然村叫营盘村,村民已全是后迁来的汉族。

走入遗址,你还能在营盘村东侧的村道上,找到残破的古排水沟旧痕和城门石狮的台基,以及几个石砌的古水井,几段掩在灌木丛中的城墙断基。遗址东侧有一个叫“大德寺”的古迹,散落的残砖断碑可以猜想此寺当年的香火兴盛;遗址南侧还有一叫“梅云洞”的石崖,崖壁上有北胜州土知州高斗光题于1661年的字刻:“谁能超世界,共坐白云中”,龙飞凤舞蹈家、闲脱志高的笔迹也只是佑证此城谜一样的曾经有过的辉煌。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回龙湾洞穴遗址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龙湾洞穴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回龙湾洞穴遗址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布德镇,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距今已1.8-1万年。出土了大量的细石器、砾石石器以及骨化石等等。其中细石器具有类似北方草原文化的特征,砾石石器具有典型南方旧石器晚期器物特征。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洞穴遗址位于金沙江北岸的“火石岗”山上,为石灰岩和胶结岩构成的溶洞。座东向西,东西背靠山岭,西向面临把关河水系的一条气名溪沟旁,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35’,北纬26038’。遗址高出现把关河水面约300公尺,海拔1550米。遗址位于东西方向,洞深12米,南北最宽处在洞口为4.6米,洞口高11.9米,内高平均3米。堆积面积约35平方米。地层堆积平均厚度在2米以上。可分三大层七亚层。以五花、灰色和山地红壤三种土层堆积为主。文化包涵物有打制的小型石器、细石器、骨器、动物牙、骨化石及灰烬,炭屑等物,距今2万至1.2万年左右。从回龙湾洞穴遗址石制品总的性质、地层和化石等的综合情况来看,属旧石器时代晚期,其石制品的器型,制作技术乃风貌与广西的白莲洞,贵州猫猫洞,四川的富林文化,以及中原地区的山西下川等,遗址均有不少相似之外,尤其是红土文化层的石制品组合与富林文化十分相近。

1987年7月至8月,攀枝花市文管处和仁和区文教局一同,对洞穴进行试掘工作,通过试掘,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其中有骨器、骨针、骨镞、骨锥等。

1991年4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回龙湾遗址(旧石器晚期)”为四川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市、县、镇共同出资,对回龙湾遗址采取了封闭式、并取石垒墙、木栅栏封洞口双层保护的办法。

保护范围:以洞口为中心外延30米,面积2,826平方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8:旱湖脑遗址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旱湖脑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旱湖脑遗址 位于安西县布隆吉乡南10公里的台地和湿地边缘。该城由相连的南、北两城组成,南城东、西墙北端与北城相接。两城平面均为长方形。南城东西长260米,南北宽170米,墙体多被流沙掩埋。北城东西长220米,南北宽160米,城墙夯筑,夯层厚0.14-0.16米,墙基宽8.5米,残高3.5米。四角有角墩,门向东开,宽4.85米。城西南角墩外有4座夯筑四棱台体小方土墩,分南北两排排列,边长2.5米,残高1.20-1.45米,夯层厚0.08-0.10米。城内外地表散见绳纹、弦纹、水波纹灰陶片。同时,城址周围墓葬分布较为密集。该城为汉、晋古城,时代较早,且周围墓葬、窑址分布密集,有一定的考古研究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9:杨家湾陕北公学遗址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湾陕北公学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湾村。

旧址东临村民常根亮院子,西临村民张明亮院子,南临杨家湾村一组,北依槐树疙瘩。旧址院子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3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旧址现存土窑洞2孔,坐北面南,一孔坍塌严重,另一孔残高2.7米,宽2.5米。院内杂草丛生,无人居住,保存较差。

陕北公学校址初在清凉山下。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搬往北门外的小沟坪。后来学员猛增,又迁到杨家湾后沟这个僻静宽敞又能防空的地方。

陕北公学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许多优秀青年投奔延安,追求革命真理。他们中间有出身贫苦的青年学生、教职员、工人、农民、公务人员、南洋华侨等,还有地主、资本家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子女。为了培养这些青年,于1937年7月建立了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李逸民、李维汉也曾任过校长)。全校教职学员最多时达3000余人。学校设有社会学系、师范学系、农-动系、日本研究系、国防工程系。除各系的专业课程外,还有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中国问题、游击战争及军事常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公共课。陕北公学的宗旨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原则下,吸收各阶层努力救亡的青年,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学员经过6个月至两年的训练,分配到前方工作。

1941年8月,该校与女子大学及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

1995年9月,被公布为延安市(今宝塔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9月,被公布为延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象雄王国遗址

全文共 453 字

+ 加入清单

象雄王国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导游那曲文布地区据说有一古代象雄遗址,建于山腰,石头建筑,规模宏大。遗址距今约1600多年。象雄王国曾经在青藏高原显赫一时,苯教就形成于此时。公元8世纪象雄被吐蕃王朝所灭。如今与著名的达果雪山、当惹雍错并存的象雄遗址存有无数断壁残垣,供人凭吊和观光。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神秘的消亡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迷。象雄的都城据苯教传说是在被称为琼隆银城的地方,琼隆在今阿里扎达境内。扎达土林中确实有不少早期的人类洞窟遗址和岩画。在那曲尼玛县文布乡办事处不远的穷宗有大片遗址,也被称为象雄都城之所在。穷宗附近的当惹雍错是苯教徒最看重的神湖,湖边今存一建于悬崖山洞中的寺庙——玉本寺,相传为苯教最古老的寺庙,香火尤盛。

交通穷宗距文布村约20公里,可由尼玛驱车到达。

地址:西藏那曲地区尼玛县文部乡

类型:古迹

游玩时间:建议2-3小时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门票信息:

无需门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火烧沟遗址

全文共 658 字

+ 加入清单

火烧沟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火烧沟文化遗址位于甘肃省玉门市清泉乡境内312国道边,范围约20平方公里,中心面积0.2平方公里,距玉门市区20公里,是甘肃六大古文化遗址之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后期的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3700年。因火烧沟文化的出土地周围是一片红土山沟,土色红似火烧,所以这一古文化遗址被考古界称为“火烧沟文化”。

1976年甘肃省文物考古队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在遗址中心边缘发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铜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银器。最为突出的当推大量的陶器,它们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型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已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出土的20多只陶埙是远古时代的一种吹奏乐器,是国内已经出土的古代乐器中年代较为久远的古乐器之一,极富特色;鹰嘴壶、三狗方鼎等造型优美,制作细腻,形象逼真,表现了远古时期的火烧沟人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火烧沟出土的陶罐有98种,质地繁多,图案花纹各异,极具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古墓中的随葬品有狗、猪、牛、马、羊等,其中羊骨多而普遍。墓葬中的男女都佩带着金银首饰、松绿石珠、玛瑙珠等,证明当时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很发达了。墓葬中男女的装束、发饰、发具等,都表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习惯。联想其发达的畜牧业,这里很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遗迹。

1981年9月,火烧沟文化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该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

全文共 471 字

+ 加入清单

秋林二战长官司令部遗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遗址

秋林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位于宜川县秋林镇,现为秋林粮站。该旧址共有窑洞36孔,是陕西省政府公布的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日本侵略军围攻吉县,-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阎锡山率部同山西省主席赵戴文等于3月20日由小船窝西渡黄河,驻扎秋林镇,主要机关单位驻扎达数年之久。1939年12月6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彭德怀在此与阎锡山调解新旧军武装冲突。1940年2月25日,党中央派留守处主任肖劲光和八路军副参谋长王若飞在此地同阎锡山进行谈判。1939年3月,臭名昭著的“秋林会议”在此召开,拉开了阎锡山公开-的序幕。目前,该旧址保存完好。

信息来源:宜川县政府网

彭德怀(1898-1974)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湘潭县人,原名彭得华,1898年10月24日出生在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苦难,养成倔强、刚直的性格。1916年春,他怀着扶弱救贫的理想,投入湘军当兵。1922年考入湖南军官讲武堂,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桑义兰早期人类遗址是一片神秘的土地,从1936年至1941年进行挖掘,发现了早期原始人类化石。此后,50种化石先后在这里被发现,包括远古巨人、猿人直立人/直立人,占世界已知原始人类化石的一半。过去1500000年前人类聚居此地这一事实,使桑义兰成为理解和研究人类进化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人们在远东和非洲地区先后发现了大约12个左右的猿人直立人个体,尽管如此,这些个体中却没有一具含有面部骨骼的。但是在桑义兰早期人类化石遗址中发现的桑义兰17——便成为爪哇猿人化石中保存最好的原始人类头盖骨,迄今为止,它也是唯一的一块成年男性的头盖骨化石,这块骨骼突然间出现在研究现代人类起源的、融有多种文化的模型的中心。桑义兰17化石具有许多独特的特征,这就使它在多源假设中成为研究的重点。经研究,桑义兰17化石大约出现于800000年以前,其脑的容量是1029毫升。

Sangiran Early Man Site 必去理由:人类进化论最重要的地区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宥洲城遗址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宥洲城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宥洲城遗址位于靖边县杨桥畔镇,时代为汉,类别为古遗址。

宥洲城遗址为靖边县文物保护单位。

杨桥畔镇:杨桥畔镇位于靖边县城以东18公里处,区位优越,交通便捷,矿产、旅游资源丰富,青银高速公路、“太(中)银”铁路、蒙西铁路和204省道横贯全境,靖边县能源重化工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区、商贸物流园区、杨桥畔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太(中)银”铁路货运转运中心和蒙西铁路货运转运中心这“五园两心”均落户于此。全镇总土地面积201平方公里,辖5个行政村,4。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大寨子遗址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寨子遗址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寨子”里的七十多幢石碉房,是最能体现北川建筑特色的古羌民居,它们是北川羌文化货真价实的“活化石”。

“大寨子”里所有的房屋均为石碉房,依山就势而建,全部采用当地常见的片石堆砌而成。碉房的占地面积不等,最大的约300平方米,最小的接近60平方米。根据碉房内墙上的圆形洞(窗户)判断,“大寨子”碉房以三层为主,也有五层的。一般情况下,第一层养牲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堆杂物。与其它羌族聚居区不同的是,北川“大寨子”内均是“碉房”而非“碉楼”,专家介绍说,北川山势陡峭,古时北川羌族民众都聚居在大山区,周边是成片的森林,官军不易进去,费力耗时修建碉楼没有必要,因此当时的北川羌族民众选择在半山修建石碉房,其功能仅仅是居住,并没有军事防御作用。大寨子遗址中现存石碉房均是平面呈四方形结构,与汶川、茂县一带的多角形碉楼有明显区别,充分体现了北川羌族建筑的特点。

保护范围:占地范围向东、西、北各外延50米,向南至青片河。

建设控制地带:下至青片河王泽刚宅。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尚家岭遗址

全文共 309 字

+ 加入清单

尚家岭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尚家岭遗址

时代:战国—汉

地址:宝鸡市千阳县南寨镇冯家堡村

保护范围:东至千河支流涧口河,西、南至千河,北至尚家岭南。

建设控制地带:东、西、南同A区,北面A区外延50米。

2014年,尚家岭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寨镇:南寨镇位于县城东北,千凤公路横贯东西,距宝中铁路千阳车站6公里,总面积112.8平方公里,耕地43200亩,辖15个行政村,101个村民小组,5433户,21046人。 南寨镇地势平坦,面积广阔,交通便利,渠通水畅,有"三端一平"称号(路端、渠端、树端、地平)。农业以粮油、苹果、蚕桑、西瓜为主,为万亩苹果之乡,生产的红富士、秦冠苹果,个大、色好,1。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岐山东坡遗址

全文共 343 字

+ 加入清单

岐山东坡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遗址(岐山)·新石器时代、西周·岐山县大营乡东坡村。

保护范围:东至大路,西至二级台地边沿以东50米,南至下崖小路,北至村三组抽水站水渠。

建设控制地带:东至台塬边沿,西至二级台地边沿,南至上塬大路,北至村北塬边。

2003年,岐山东坡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大营乡:大营乡位于岐山县城东南5公里处,北临西宝公路北线与凤鸣镇、故郡乡相连,东与故郡乡、枣林镇毗邻,南以雍水河与雍川镇为界,西隔横水河与凤鸣镇相分。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境内塬面广阔,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横水、雍水两河穿境而过,大枣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信息网络健全,通讯发达;文化、教育、卫生设施齐全。全乡辖9个村57个村民小组,4652户,18。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江湾遗址

全文共 397 字

+ 加入清单

江湾遗址为城固文物保护单位。

江湾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城固县城西三公里的博望镇三里桥办事处江湾村。1981年被城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城固县文物保护单位。

江湾遗址是1976年农民耕种时发现。1979年——1981年,城固县文化馆文物组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共同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发现遗址东西长200米,南北长约150米,文化层厚约0.5米,并征集石器10件,其中石斧6件,石锛5件,圆块形石器一件及夹沙陶片等。这批石器器形较小,磨制精致,最小的长约8厘米,最长的不过13厘米。石斧剖面呈扁圆形,其中一件是利用棒形的天然河卵石制成,刃部经过磨制,其他部分仍保留河卵石的原始胎面。石锛皆小型,磨光、斜刃。陶片从口沿辨认呈灰色或灰黑色,外部口沿有一周宽3——4厘米的红色宽带,其下部与器内颜色相同,类似于仰韶文化后岗类型的红顶碗。后岗类型是仰韶文化在豫北、冀南的一个文化类型,过去在陕西境内未曾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龙骨坡遗址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龙骨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骨坡遗址位于中国西部重庆市的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距巫山县城约57公里,又称“巫山猿人遗址”,是一处更新世时期遗址。

龙骨坡遗址面积约1300平方米。1984年,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李宣民等首先发现了此处遗址。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该地点的早更新世早期地层中,发掘出一段带有2颗臼齿的残破直立人左侧下颌骨化石以及一些有人工加工痕迹的骨片。1986年又发掘出3枚门齿和一段带有2个牙齿的下牙床化石。此外,遗址中还出土了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

经学者研究,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erectus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距今约201~204万年。“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迄今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国家文物局)

庙宇镇:庙宇镇位于巫山县城西南部,地处渝鄂两省的巫山、奉节、建始三县陆上交汇中心,距巫山县城57公里,距奉节、建始县城均约60公里,是两省三县的重镇, 是一座文物古迹集中的区镇。这里十里平川,群山环抱,形成一块小盆地。 庙宇镇2007年全镇农业生产总值达到9996万元,增长19%。 庙宇镇金融机构存贷款年末余额分别达到15520万元和5400万元,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柳湾遗址

全文共 752 字

+ 加入清单

柳湾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东面两公里处的柳湾村北的一处东西走向的旱台上,这是一处氏族公共墓地,共发现有墓葬1700余座,出土珍贵文物35000余件,其中各种形制的彩陶器皿达15000件之多。

柳湾墓地按考古学文化分期,分别为马家窑文化半山、马厂类型和齐家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马厂类型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青海民和马厂塬而得名,广泛分布在甘肃西部和青海河湟地区,距今约4000年。柳湾出土的彩陶器中,以马厂类型最丰富、珍贵,其数量之众,造型之美和花纹之繁缛,为其他古文化之冠。

陶器是先民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彩陶得体地把器形和优美的花纹融为一体,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品,不但是制陶工艺发达的标志,更是古代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彩陶表面为桔红色或紫红色,配上黑色线条的几何形花纹或动物形花纹,更加光亮艳丽。彩陶的器形主要有盆、壶、罐、瓮、豆、碗,显得新颖多样。

柳湾墓地发掘马厂类型墓1000余座,占总墓葬60%,由于墓主人生前身份和拥有财产不同,墓室规模和随葬之彩陶数量也各异,一般可分为大、中、小3种类型。小型墓随葬陶器10多件,最多也只30多件,中型墓随葬器则达五六十件左右,70余件以上的可谓大型墓。发掘出的第564号墓,墓室全长约5米,宽和深各3米左右,墓主人为40多岁之男性,这个墓随葬文物颇多,除了石刀、石斧、石凿和一件绿松石装饰品外,仅陶器就有91件之多,这些陶器中,彩陶又占绝对优势。

值得重视的是,柳湾墓地马厂彩陶不但以数量和花纹著称,而且一部分彩陶壶的腹下部,绘有各种不同的符号。这些符号是陶器制造者的记号,或代表氏族的徽号,还是我国最原始的古文字,不得而知。

2006年5月,柳湾遗址作为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古遗址,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