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PPT【汇集20篇】

浏览

3731

文章

36

篇1:初中语文答题技巧大全

全文共 6182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关键语句是指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在意义或结构上起衔接、照应的作用。要理解它们的含义,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在应付针对关键语句命制的试题时,考生应注意以下两点:

1、熟悉基本的语法知识,依照语法知识对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检查句子成分是否残缺,搭配是否恰当,次序是否合理,定语修饰的主体是否明确等等。

2、要依赖于语感,注重语意表达的准确性。

以上对注重对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的理解解题方法的学习,同学们都能熟练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熟练的完成阅读理解的题目知识。

对片段或文章的概括理解能力

概括文章的内容,是一种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提炼与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完整而不片面、语言恰当而不偏颇、文字简明而不拖沓。当然,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从书面语言中吸取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分布在文章的各个部分。因此,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某一个词语或语句的分析,更重要的是对文章的大量重要信息进行筛选,以便作出正确的理解。

同学们对上面关于对片段或文章的概括理解能力知识的讲解学习,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解题技巧学习哦。

注重对文章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阅读理解的困难之一,主要表现为对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正确理解。它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意义明显的,可以在上下文中找到解释;另一种情况是意义隐晦的词语,虽然在语言环境中有具体的内容,但作者并没有把它用文字明确地表示出来,需要应试者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和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解答这些题时,考生应把握以下两点:

1、首先要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有其确切含义,只有依照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把词义理解准确、透彻。对字义、词义的理解,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把选项中的词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语感。

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3)从文题找中心,有些文章的题目就直接点明了中心。如《伟大的友谊》,文章歌颂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的革命友谊。

(4)、从中心句找中心,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最后一句:“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的少。”又如《我的心事》中反复出现的一句话:“说话要算话”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

7、景物描写的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

做阅读理解的两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

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

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

三、筛选组合,定向表述

通过上面对语文做阅读理解的两个步骤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语文知识的巩固学习吧,希望同学们会做的更好。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解题方法之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

答问题

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

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初中语文中考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文首1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八)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九)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总结:所以说做什么题目都要讲究方法的,以上题目不要循序渐进的做题,先找容易做的。

初中语文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做阅读时要把文章多读几遍,把它的意思理解透了,知道中心 。

(1)加深理解,巩固记忆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加强记忆的过程。有人说: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就是做最简单的摘录,也需要动动脑筋,以摘录最精彩的地方,至于写体会,那就更要动脑筋了。

因此,有了要做笔记的愿望,必然会促使你专心阅读。再加上与书籍相比,笔记自然要简明、深刻和概括得多,不仅利于理解,也利于记忆。

(2)利于积累资料,使知识外贮经过长期阅读之后,就可以通过笔记积累起符合自己需要的大量资料,弥补头脑记忆的不足。因为用头脑记忆,往往不够准确和持久,难免忘记、记错或记混。如把资料分门别类保管好,则可以长期为学习及以后所从事的工作服务,只要不丢,就没有忘记的问题,只要使用之前看一看,这些外贮的资料又可转为内贮的记忆,使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

保尔·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时说: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还有的中学生笔记记了不少,但不知道定期分类、整理,不知道妥善保存,因此当需要运用时,又因太乱而难以查找,使笔记成了死材料。一般精读的书,可用笔记本做笔记,而博览的书,可用活页纸做笔记,然后定期分类、整理。

如果在中学时代,就学会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和整理资料,那么,天长日久,不仅可以促进课内的学习。

总结:能帮助学生学会一套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能力,这必将给走上工作岗位后的自学带来极大的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三讲: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之倒叙和侧面描写

全文共 3032 字

+ 加入清单

十、结果在先

“结果在先”就是倒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眉目不清。

【示例一】

一个粗瓷大碗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粗瓷大碗,是赵一曼用过的。她那时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团政委。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有一回,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鼓鼓的挂包。打开一看,是个粗瓷大碗。赵一曼吃饭用的搪瓷缸子,早就送给一个新战士了。通讯员一直想给她另找一个碗,好容易在这次战斗中找到了,就连忙给她送来。

赵一曼看着这个碗,对通讯员说:“从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通讯员为难地说:“这……这……敌人都消灭了,往哪儿还呀!”

开饭了。通讯员用这个大碗,给赵一曼盛了满满一碗高粱饭。他想:“这回政委该吃顿饱饭了。”赵一曼一看,就知道是从病号灶盛来的。那些日子非常艰苦,抗联部队几个月来都是靠野菜、草根、橡子面充饥。部队虽然还有一点点粮食,但得留给伤病员吃。团长、政委和战士一样,嘴边有几个月没沾过粮食了。赵一曼端着这碗高粱米饭,望着面前的小通讯员,怎么忍心责备他呢?赵一曼趁人不防的时候,快步走进炊事棚,把饭倒在锅里,又从另一口锅里盛了半碗野菜粥。这些,炊事员老李在旁边看到了,他没有吭声,眼睛里却含着泪花。

第二天开饭的时候,赵一曼又没有碗了。小通讯员急得直叫:“我说政委同志啊,给你一百个碗也架不住这么丢呀!”赵一曼笑着说:“是啊,什么时候才能不丢碗呢?”

据后来“侦察”,这个粗瓷大碗已经成了七班的菜盆了。

【简评】

文章一开始,先写了在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个粗瓷的大碗,一下子把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那只“粗瓷大碗”上,既点了题,又造成了悬念,引人入胜,加强了感染力。接着运用“这个碗,赵一曼仅仅用了一次,却有一段感人的故事”过渡,与下文衔接自然,脉络清晰。然后再具体记叙了这只“粗瓷大碗”的来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十一、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它是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侧面描写曲折含蓄,能唤起读者的想像,丰富人物的形象,达到以此显彼的效果。常见的侧面描写有三法:

一、对有关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性格特点。

例如唐人姚合的《穷边词》:

将军作镇古汧洲,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本诗意在歌颂将军的防守之功,但是如果正面去歌颂,很容易就会落入俗套,而且会毫无诗意可言。所以诗人借写景来从侧面着意加以渲染。诗人写景,着意选取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用这些美好的充满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来烘托边地歌舞升平的景象,从而显示将军的防守之功。最后又借行人的感想,再次从侧面赞扬边镇发生的巨大变化,对将军的防守之功的赞美,也就不言自明了。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通过写游鱼表现潭水的清澈。

《口技》中开头部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其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便是通过简单的道具交代,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其中“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便是观众们听口技时的反应突出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

《社戏》中的:

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4、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便是借船头的激水声,起伏的连山,划船的换了四回手,及我的错觉。突出当时我急切的心情,也是侧面描写。

《芦花荡》:

他(老头子)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借老头子眼中的芦花荡的美景,侧面描写老头子当时报复完敌人后轻松愉快的心情。

二、对有关人物的描写。

这是对与主要人物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心理等进行描写,以衬托主要人物的品质。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并没有正面描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情景,而是通过“我”的心里活动侧面烘托,写“我”首先想只要他跳起来就可以把火扑灭,或者“我”跳过去也能救出战友,但这样就会被敌人发现。接着写“我”担心邱少云会突然跳起来或叫起来,以及“我”不忍朝他看又忍不住看,盼望出现奇迹的矛盾心理,从侧面表现了邱少云为了战斗胜利,勇于自我牺牲的顽强毅力和崇高精神。

【例文】

一双没取走的鞋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晖中看见那个高大的身影。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天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长来到修鞋摊旁边对小鞋匠说:“一个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

排长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排长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双修好的皮鞋,喊道,“鞋子,鞋子……”

排长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说完,排长迈着大步走了。

【评】这是一个很感人的片段。主要讲了一个大个子军人在前线失去了双腿,虽然那双鞋子已经对他没有任何意义,可他还是委托自己的朋友——一位排长帮他取回那双鞋子,并垫付上修补那双鞋子的费用。本文通过侧面描写生动形象的展现出了大个子军人的勇敢、诚信,达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对他人言论的描写。

通过别人识别能力和议论评价来描写文章中主要人物的品质和事情的意义。例如《小英雄雨来》一文中写道:“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真可惜!’‘有志不在年高。’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这些话写村里人误以为雨来被鬼子打死了,人们对他议论和评价。这侧面描写讴歌了小英雄雨来的可贵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对敌斗争的高贵品质。

例如:《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中鲁肃的语言“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及结尾所写结友而别都是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三讲∶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

全文共 9724 字

+ 加入清单

一、巧设悬念

【提示】

把文章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一个提示,但不马上解答,以引起读者的好奇兴趣,产生急于看下去的迫切心情,这样文章的开头,我们称为巧设悬念。它的好处是能避免结构上的单调,使文章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如《驿路梨花》。

【示例一】

一个个美丽的黄昏,在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河旁,总会有一位年入古稀的佝偻着身子的老人坐在一张褪了色的旧藤椅上,出神地看着被夕阳染红的天空、被秋风打红的霜叶。又低头看着自己小得可怜的脚,不住地叹息,什么也不能做。她--是我可敬又可亲的太奶奶。

记得小时候,我常依偎在太奶奶身边,天真地问她:"您怎么老唉声叹气?您的脚怎么跟我的一样那么小又那么长?"可是不知怎么的,每当谈及太奶奶的脚时,太奶奶的眼泪就像潮水泛滥一样,从她那黄褐色的、无神的眼睛里涌出来,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用微微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头。每当这时,妈妈总是带着严肃的神情对我说:"小孩子,不懂事,别瞎问,自己玩去!"然而,这非但丝毫没有动摇我的好奇心,反而在我幼小的心中萌了芽,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想要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揭开心中的谜团。那是一个很黑的夜晚,我有事去找太奶奶,刚兴奋地跑到门口,一副差点令人昏厥的场景出现在我眼前,从几乎绕不到尽头的布里,我看到了里面裹着的小小的脚:又长又细,就像一只织布的梭子。脚上的皮肤就像老树皮,突出一根一根青筋,五只脚趾被强迫地挤在一块。噢,多可怕的脚啊!猛然间,我明白了:为什么太奶奶只能静静地坐着,而不能走来走去!为什么太奶奶的起居需要妈妈搀扶!为什么她会不住地叹息!我抬起朦胧的眼,发现太奶奶更老了,那饱经风霜的脸像放了很久的茄子,任皱纹到处爬满,就像刀刻的一般,是那样的深,那样的多,似乎每一条皱纹都藏着一段曲折的经历;流逝的岁月无情地压弯了太奶奶的腰。我愕然了:这就是我的太奶奶--一个用瘦弱的双肩坚强地挑起生活重担,凭自己的力量,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的太奶奶!泪,不禁夺眶而出……

而今,太奶奶已离开人世许多年了,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离我越来越远,不再回来。而在我记忆的深处,还常能清晰地看到:那条潺潺流水的小河旁,我和蔼可亲的太奶奶坐在那张发黄的藤椅上,默默地看着美丽的晚霞,"飒飒"的风声正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简评】

文章开始巧设悬念:黄昏,太奶奶"看着自己小得可怜的脚,不住地叹息",每当谈及脚,"太奶奶的眼泪就像潮水泛滥一样,从她那黄褐色的、无神的眼睛里涌出来"。为什么太奶奶会谈脚色变呢?文章紧接着揭开谜底。习作没有因此来批驳封建社会摧残人的身体的一面,而是由此谈到太奶奶的坚强,表现了一个平凡人身上的不平凡。

二、巧用抑扬

讲解

抑,就是按下,收束;扬,是上举,放开。运用“抑扬”方法,可以欲扬先抑,也可欲抑先扬。目的在于抑的可以先扬;目的在于扬的可以先抑。这样前后对比造成反差,情节在起落中曲折生动,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欲扬先抑”与“欲抑先扬”是相反相类的两种布局方法。

杨朔写过一篇著名的散文《荔枝蜜》。他在文中说小时候因为被蜜蜂螫过,因此对它总有疙疙瘩瘩的厌恶之感,但后来在广东从化参观了养蜂场,尝到了荔枝蜜,又听了养蜂老人的一番介绍,对小生灵蜜蜂顿生敬仰之情,它那勤恳、无私的品质正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美德。这是典型的欲扬先抑写作手法。所谓欲扬先抑,是指本要大力颂扬的对象,而落笔开始却贬抑它,批评它。

采用这种写作手法,要自然合理,切不可牵强生硬。

【示例一】

《伯父从台湾归来》

前几天,爸爸收到远在台湾谋生的伯父寄来的信,说他要回乡探亲了。我别提多高兴了,整天猜想着伯父回来时会给我带什么礼品。

记得前年,远房的叔叔从新加坡回来一趟,临走时送我一件高级的风雪衣。我穿着它,人人注目,好几个同学向我打听,什么地方买来的?多少钱?我总是诡秘地一笑:大陆上买不到的。我想,这次伯父回来,肯定会带给我更好的礼物。哎,不知怎的,我眼前总浮现出想象中的伯父的模样。高高的个儿,油光的头发,一身笔挺的西装,乌亮的皮鞋,也许还拎着大皮箱……

一天,我放学回家,老远就看见家门口围着很多人。我估计准是伯父回来了,便一口气奔到家门口,分开人群,挤进屋里。只见奶奶旁边坐着一个老人,约摸六十来岁,黑瘦的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看那样子,比我爷爷还要老。我愣住了,这哪是我想象中有风度的伯父呀!

奶奶先开口:“这是我孙儿琼琼。”伯父伸出粗糙温暖的大手把我拉过去,抚摩着我的脑袋说:“比相片中见到的大多了。”我任他怎么说,也不回答。伯父沉默了片刻,好像想到什么似的,站起来,抓过身边的旅行袋,从里面掏出糖果,对围着的亲友说:“谢谢大家来看我,请坐,请坐。”说着,把糖果分发给大家。不一会儿,乡亲们陆续走了,屋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人。我趁这空隙,扫视了周围,并不见大箱小箱,只有那旅行袋静静地躺着。我开始失望了。

以后几天,伯父总是出门,有时由我父亲陪着,晚上也常很晚到家。有时见他与爷爷、我父亲谈笑风生,可我毫无兴趣去听,我关心的是礼物,而伯父从未提起过这类事,我不免又增加了抱怨。我心想,伯父真是与众不同的“番客”。四邻们从海外归来的亲人,总带着让人羡慕的礼物,而他竟这么吝啬!同学们有时问起伯父带给我什么,我哑口无言,脸热到耳根。亲戚们按当地风俗送来猪腿、红蛋,为伯父“脱草鞋”(洗尘的意思),可他让奶奶一一退回,也没像其他番客一样回敬亲友,惹得亲友们背后数落。

十多天过去了;伯父要走了,我彻底失望了。我勉强地随着爸爸到车站去送行。在车站上,伯父再三叮嘱爸爸:“我走后,你赶紧把设备添置起来,有什么情况及时写信告诉我。至于那小学校,应该多添点电化教具和运动器材。”听到这些,我一下子呆住了,伯父的形象顿时在我眼前高大起来,回家的路上,爸爸告诉我,伯父这次带回一笔钱,想在村里办两个加工厂,还想资助一所小学。他觉得别的番客为故乡做了不少事,而自己常常感到内疚。

啊,伯父,你给我,给乡亲们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我转身想再望一下伯父,可汽车已消失在大路尽头。伯父,我等着你再回故乡。

【简评】

欲扬先抑。本文赞扬“伯父”热爱故乡、渴望故乡亲人及后代过上幸福生活的高尚品质。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处处在贬低“伯父”:他是那么“吝啬”,一点儿礼品也不给“我”带来,连远房的叔叔还不如;他是那么没风度,脸上爬满了皱纹,两鬓斑白,穿一身朴素的中山装;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人;他是那么不近义情,乡亲们送的猪腿、红蛋,一一被退回,也不回敬别人……一桩桩、一件件事,都在抑低“伯父”,可是文章最后,从“伯父”与“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他是一个慷慨、重情的人,他的内在“风度”使人敬仰,令人钦佩。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示例二】

《听报告》

布告栏上贴着一张蓝色的广告纸,用醒目的字体写着:留英博士,研究生黄衍报告会。地点:大饭厅;时间:9月20日下午三时半。

“又是什么长篇大论,立志成才啦,要当个好学生啦,还不是老一套!”我心里嘀咕着,顺手带了本《心有千千结》,走进了会场。

“与其听他吹牛、抖威风,不如瞧瞧琼瑶的书。”我想。

报告开讲了,黄衍西装革履,笔直地站在讲台上。

“同学们,我并不是伟人……”不必要的谦虚。

“我是中国第一个得到英国剑桥大学奖学金的博士研究生……”——口气不小。

“我只想说些你们没听说过的。”——不入俗套。

“请给我40分钟。”——倒还爽快。

“要想有所作为,知识面必须尽可能广……”——鄙人同意。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数理化好的同学决不能轻视语文……”——是的,学理的最好有文学才能。

“我很骄傲,但骄傲不一定错……”——貌似奇谈怪论,但我赞成,人应该有一点傲气。

“我在母校时,老师就很难一致赞成我是个好学生……”——哟,原来与我“同类项”!

“啪”——我手中的书滑到了地上,两眼直直地叮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会场里静得出奇。一千几百名听众的心仿佛被他的心吸引和融化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听过的最生动的报告!

【借鉴】

①欲扬先抑。学校组织听报告,在“我”看来内容是“老一套”,无非是立志成才啦,当个好学生啦,而且总是长篇大论,让人恹恹欲睡。这次听报告,“我”断定也不例外,故带了小说书进会场。这是对听报告的“抑”。然而这次报告却例外,越听越有劲,全神贯注到手中的书掉落在地上,明知也不去拾,“两眼直直地盯着他,耳朵里生怕漏掉了他讲的每一个字”,这是“扬”,极力赞美报告的内容好,报告的时间短。全文先抑后扬,抑是为了扬。

②亦庄亦谐。这是一个生动的引人入胜的报告(可惜作者对报告的内容写得大少),写法也很诙谐别致,在记录报告人某些话后,插入作者的评议,如“不必要的谦虚”、“鄙人同意”、“原来与我‘同类项’”等,文白夹杂、数学名词的借用,都显得幽默有趣味。

三、时空交织

【提示】在记叙一件较复杂的事情时,在同一时间段中,先叙甲地的情况,再叙乙地的情况,转而再写甲地的人事,这就是“时空交织”的文章构制方法。它有利于结构紧凑,文字简练。早年有一篇著名的通讯,题为《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说的是平陆县六十一个民工突然发生食物中毒事故。作者先写民工中毒后的场面,接着写卫生部接到紧急求援电报,再写平陆医院抢救经过,转而又写北京有关医药商店调运紧急药品的情况,如此轮流反复交织的叙说,构成了一曲动人心弦的凯歌。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

有时,在叙述一件事的过程中,作者运用插叙、补叙等手法,也可构成“时空交织”的感觉,我们把这种谋篇方法也纳入“时空交织”中。

【示例一】

《爱心》

一、得病

二婶病倒了,大口大口的血染红了被单,12岁的女儿红球哭着呼救。众邻居听到了,纷纷丢下手中的活,奔来探望。

李大伯摸摸二婶冰凉的手,说:“快喝几口热茶,暖暖心。”

“你老太糊涂了,”阿强说,“吐血怎么还能喝热水,谁家有冰,快,要冰!”

于是两个姑娘朝村东的小日用店奔去,一眨眼捧来了好几支棒冰。店主听说二婶有了急病,不让姑娘掏钱磨了时间,要她们拿了棒冰快走,救人要紧。

阿强走到门口,与几个邻居悄悄商量,是否要发电报给远在西安的二婶的丈夫。众人认为,病情不轻,发了电报再说。于是,阿强骑车向镇上飞去。

二、抉择

傍晚,刘洛民送走了最后几个补习的学生。他突然接到家人的加急电报,得知妻子病重,几乎要瘫坐在椅子上。多年来,妻子在乡下担起了育女赡老的重担,白天要在社办厂上班,空余时间要料理家务,农忙季节又要抢收抢种,他早就于心不安。如今怎么办呢?

西安与故乡相隔千里,再说一周后学生就要参加升学考试了,当前正是复习的关键阶段,抛下学生立刻返故乡,还是留下帮助学生做好复习,两种思想绞得他头脑发痛。

“笃、笃、笃”,校长来敲办公室的门,“刘老师,这么晚了还不回宿舍?”

刘洛民手里攥着电报,还未开口,校长说:“这次升学考试的数学成绩要拜托你啦,这是挤进前三名的关键。”

这一夜,刘洛民无法安睡:妻子、学生;学生,妻子……不停地在他脑海中悠转。天亮时他决定了,为了学生,坚持几天再说。

三、住院

二婶被众乡邻送进了乡医院,女儿红球吃住在李大伯家,喜妹在医院服侍她。

社办厂厂长来了,他对医院领导说:“二婶是里外累垮的。只要有好的药,你们尽管用,医疗费由我们厂负责。”

阿强来了,说:“田里的事你别操心,化肥、农药我多买了一份,到时我会去照管的。”

二婶眼里闪着感激的泪花。

二婶问喜妹:“我住院的事,你们告诉老刘了吗?”喜妹摇摇头。“对,千万别告诉他,他学校里很忙,别耽误了学生。”

连续几天的吃药打针,二婶的病日见好转。

四、相逢

刘洛民把学生送进考场后,急忙乘火车赶回家。他曾发过电报,想进一步了解妻子的病情,但未见回音。如今坐在车厢里,心里还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记得三年前妻子在工厂受伤,住院半个月,为怕影响他工作,信中竟只字未提。这回来电报,看来病一定不轻,一种内疚的心理时时袭击他。

下了火车便转乘汽车,当他走到村东头,日用店店主说:“刘老师,你回来了。别着急,二婶病好了,出院了。”刘洛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二婶是当天上午出院的。李大伯、阿强、喜妹都在帮助她收拾。

刘洛民踏进家门时,大伙儿说:“你回来了,二婶的病也好了,太巧了!”

屋里充满着爱的笑声。

【借鉴】

①时空交织。本文运用时空交织的手法,反映了夫妻、师生之间的爱心与人间的真情。作者几乎在同一时间,写了两地不同的事。二婶得病住院,刘洛民收到加急电报;二婶出院,刘洛民在火车上焦虑。跨度大,内容丰富,手法独到。

②板块组合。全文分“得病”、“抉择”、“住院”、“相逢”四大段,即四个块板,有机地拼接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省去了很多过渡性的文字及其他细枝末节,因此显得结构紧凑,文字简练。

【示例二】

《爸爸》

父亲又要走了。

“我坐在书桌前,茫茫然地盯着书。不一会轻轻地打开门,父亲正在外面拉好包,提在手里掂了掂。我叹口气,又悄悄地关上了门,这么些年来,父亲常也不在家住。他跟着工程队,走南闯北,造了多少房,修了多少路,我不知道,也许,他自己也不清楚。

我总以为父亲并不爱我。自从母亲出走以后,他便把我丢在家里,让我孤零零地一个人担起全部的家务,可我总盼着他回来。记得在一个冬季,父亲终于回来了。那时,我满心欢喜,在一个下雪的早晨,请求父亲送我上学。这是小小的,但又是我当初最大的心愿,因为我总想像同学们一样在校门口自豪地与爸爸告别,况且外面的雪的确也很大。

“爸爸,你送我上学吧,今天雪好大!”

“爸爸不是早教你自己上学了,怎么长大了反忘了?!”

我愣住了,他居然把一个十岁的孩子称为“长大了。”“可是…”我委屈得难以再说下去。

“没有,可是的……”

于是倔强的我一气之下拿了书包就冲出门。

“突然后面传来父亲的声音:“你的作业本忘了!”我头也不回地往前跑。父亲终于追上了我,把作业本塞进书包,还替我把帽子拉下,捂住耳朵。走了一段路,我回头看看,父亲仍仁立在风雪里。

“爸,你什么时候再回来?”我掂了掂父亲的包,很沉。

“我自己也说不准。”父亲淡淡地回答,“不过只要有机会,总会回来看你的。”

那时,我与父亲一直僵持着。偶尔见面时他似乎总想对我说些什么,可我没有给他机会。终于在暑假的一天,父亲提出带我去远方的工地。我答应了,实在也很好奇。

走进工地大门,正是一个炎热的中午。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我见所未见的场面:一群打着赤膊的汉子,推着车,扛着楼板,搬着砖…嘴里不时发出“杭唷”“杭唷”的声音,他们的肌肤,在烈日下闪闪有光的,不远处,传来阵阵打夯声:“一二三!”“一二三!”整齐有力的号声。我感受到了一种轰轰烈烈的刚性,唯有男子汉才有的刚性。我到各处走了一圈,看到了工人们筑起的大厦雄伟的骨架,也看到了一排低矮简陋的临时住棚。这时,我好像真的长大了,明白了父亲。

晚上,父亲的屋里有许多人,没有椅子,大家坐在地上。这些壮实的汉子们,手里拿着蓝边的大碗,里面是当地自酿的醇酒,浓烈而醉人;酒过三巡,于是高声谈笑。他们的话,有我听得懂的,也有我听不懂的,可无论怎样,它们都是那样朴实,亲切;有人唱起歌来,那歌,有我听到过的,也有我不曾听到过的,它们都是那样豪放。父亲有点醉了,他一下子把我高高擎起:“这是我的女儿!”接着,其余的人几乎抢着要把我托起来。

门“砰”地关上了。父亲走了。他一句话也没关照我,这是对我的信任。我追出去,站在门口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没有出声,只静静地站在那里,心里默默祝福:“爸爸,一路平安!”

【借鉴】

①时空交织。“爸爸”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爱自己的女儿,但更爱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作者从“爸爸”又要出门了写起,追叙幼时“爸爸”要“我”独自上学的经过,既而又回到现实,写“我”询问“爸爸”何时再回家,接着再追叙那年“爸爸”带“我”去参观工地的情况,最后写到“我”看着“爸爸”远去的背影而心中默默祈祷。全文时间与空间位置不断地交叉转移,故事发展显得摇曳多姿。

②彩线串珠。“男子汉”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爸爸”从小鼓励我自理,这是男子汉的精神;“爸爸”在工地上的表现,更显男子汉的气质;“爸爸”再次离家去工地,临走时坚定沉着的表现,也显示了男子汉的作风。

四、一线穿珠

技巧点拨

一、要选好“线”,纲举目张

如把各种素材和观点比作珍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将“珠子”串起来的“红线”,“红线”选得好,不仅统摄连缀材料,纲举目张,而且使文章角度巧妙,切入自然,内容更加紧凑、充实。“线”是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链条,起联结作用,它可以是一个细节、一个特征、一件物品、一个观点、一幅画面、一个话题、一种情感变化……

二、“珠”的安排错落有致

所谓“珠”,就是能够多角度、多侧面表达主题的一个个材料,可以是事件发展或情感变化的不同阶段,也可以是一个主题或观点的不同侧面,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典文中,分散在文章主体的七个分论点就是“珠”,但是这些“珠”并非杂乱无章,相反,它们是错落有序的。

七个分论点中,作者先从反面入手,谈“忘却过去”和“不痴想明天”,摒弃掉面对今天的两种错误的方式,然后立论,“感恩今天”的基础上,如何“珍惜今天”。前四个观点都属于意识上的认同。后面四个分论点则具体谈如何面对今天,“驱恶扬善”“珍爱亲友”“创造价值”,从对待个人、家庭、社会三个角度等角度逐层谈开去。结尾翻转了前面的假设,用“跪倒在上苍面前,深深致谢”的方式,表现了对生命的一种敬意,升华了主题,带给人以启迪。

三、“线”与“珠”要配合得当

“线”与“珠”应是一个有机整体,首先,“线”有足够的力量穿起“珠”,如果是话题,则需集中,如果是主旨句,则需强有力;而“珠”则应“线”的基础上充实而有序,完美统一。其次,“线”与“珠”要关系紧密,线索要与材料内容相关,或串起材料内容,或体现材料中的意蕴,或表现材料主旨。材料内容也要以线索为纲,如典文中,“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贯穿始终,在结构上串起全文内容,将七种对人生的思考有效串联起来。

例文一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美]奥格·曼狄诺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要如何利用这最后、最宝贵的一天呢?首先,我要把一天的时间珍藏好,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滴漏。我不为昨天的不幸叹息,过去的已够不幸,不要再赔上今天的运道。

时光会倒流吗?太阳会西升东落吗?我可以纠正昨天的错误吗?我能抚平昨日的创伤吗?我能比昨天年轻吗?一句出口的恶言,一记挥出的拳头,一切造成的伤痛,能收回吗?

不能!过去的永远过去了,我不再去想它。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该怎么办?忘记昨天,也不要痴想明天。明天是一个未知数,为什么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费在未知的事上?想着明天的种种,今天的时光也白白流逝了。企盼今早的太阳再次升起,太阳已经落山。走在今天的路上,能做明天的事吗?我能把明天的金币放进今天的钱袋里吗?明日瓜熟,今日能蒂落吗?明天的死亡能将今天的欢乐蒙上阴影吗?我能杞人忧天吗?明天和昨天一样被我埋葬。我不再想它。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这是我仅有的一天,是现实的永恒。我像被赦免死刑的囚犯,用喜悦的泪水拥抱新生的太阳。我举起双手,感谢这无与伦比的一天。当我想到昨天和我一起迎接日出的朋友,今天已不复存在时,我为自己的幸存,感激上苍。我是无比幸运的人,今天的时光是额外的奖赏。许多强者都先我而去,为什么我得到这额外的一天?是不是因为他们已大功告成,而我尚在途中跋涉?如果这样,这是不是成就我的一次机会,让我功德圆满?造物主的安排是否别具匠心?今天是不是我超越他人的机会?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生命只有一次,而人生也只不过是时间的积累。我若让今天的时光白白流逝,就等于毁掉人生最后一页。因此,我珍惜今天的一分一秒,因为它们将一去不复返。我无法把今天存入银行,明天再来取用。时间像风一样不可捕捉。每一分一秒,我要用双手捧住,用心来抚慰,因为它们如此宝贵。垂死的人用毕生的钱财都无法换得一口生气。我无法计算时间的价值,它们是无价之宝!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憎恨那些浪费时间的行为。我要摧毁拖延的习性。我要以真诚埋葬怀疑,用信心驱赶恐惧。我不听闲话,不游手好闲,不与不务正业的人来往。我终于醒悟到,若是懒惰,无异于从我所爱之人手中窃取食物和衣裳。我不是贼,我有爱心,今天是我最后的机会,我要证明我的爱心和伟大。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今日事今日毕。今天我要趁孩子还小的时候,多加爱护,明天他们将离我而去,我也会离开;今天我要深情地拥抱我的妻子,给她甜蜜的热吻,明天她会离去,我也是;今天我要帮助落难的朋友,明天他不再求援,我也听不到他的哀求。我要乐于奉献,因为明天我无法给予,也没有人来领受了。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这是我的末日,那么它就是不朽的纪念日。我把它当成最美好的日子。我要把每分每秒化为甘露,一口一口,细细品尝,满怀感激。我要每一分钟都有价值。我要加倍努力,直到精疲力竭。即使这样,我还要继续努力。我要拜访更多的顾客,销售更多的货物,赚取更多的财富。今天的每一分钟都胜过昨天的每一小时,最后的也是最好的。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如果不是的话,我要跪倒在上苍面前,深深致谢。

例文二

奶奶的口头禅

“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这是奶奶的一句口头禅。

一天,爸爸下班回来,说要全家一起去饭店吃饭。奶奶自然不同意,说:“在家吃点儿就行了,浪费那钱干什么?”爸爸说:“现在生活好了,花两个钱儿算什么?”“奶奶,走吧!走吧!”我拉着奶奶的胳膊,又把那套死缠硬磨的功夫使了出来,可奶奶就是不同意。唉,一顿美味佳肴就这么从我嘴边儿“溜”走了。我急得乱蹦乱跳,可还是无济于事,只好在家吃了。吃饭时,奶奶见爸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问:“怎么啦?不爱吃吗?”爸爸吞吞吐吐地回答:“爱吃。妈,我……我想辞职。”“辞职?”我和奶奶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爸爸放下碗筷,说:“不错!虽然单位里月月能保证开资,可那么几百块钱怎么能养活5口人呢?我想,辞职以后干地板加工,虽然风险大,可挣钱多啊!”奶奶说:“不行,虽然厂里工资少,可这里铁饭碗啊!”爸爸坚持说:“我已经写好了辞职书,明天就给领导送去。”奶奶听了,还想说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她放下碗筷,站了起来,叹着气向卧室走去,边走还边说:“唉,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

一波还未平息,另一波又起。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爸爸端着一盆吊兰,吹着口哨,迈着四方步回来了。进屋以后,他就端着吊兰给奶奶看,说:“妈,您看这花儿怎么样?我费了好大劲才买到的,而且才花20元钱。”奶奶惊讶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啥子?草也有人买?20元?草也值20元钱吗?”“这是吊兰,不是草,它是……”不容爸爸再说,奶奶已经气得脸都发红了,她抢过话头说:“我看你是有钱没地方花了,烧的。”说完,奶奶转身走进了厨房,嘴里又念叨着:“这时代我真是跟不上了。”

虽然奶奶看不惯我们的某些做法,但在我们的影响下,她的老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家的21寸彩电已经该“退休”了,爸爸早就要买一台29寸纯平的彩电。这天中午,爸爸叫人抬进屋一个大箱子,奶奶好奇地问:“这是啥子东西,这么大的个儿?”爸爸神秘地一笑说:“等一会儿您就知道了。”过了一会儿,爸爸把箱子拿掉了,把插销也插好了,然后一摁开关,吓了奶奶一跳,她后退几步,一下子坐在沙发上。可不一会儿,奶奶就被电视里的精彩节目吸引住了,连饭也不吃了。她笑呵呵地说:“以前是光听声儿,瞧不见人儿;后来就看见了人儿,可人都是黑白的;现在不仅有了颜色,还跟看电影似的,我想以后或许还有香味呢……”奶奶的一席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奶奶又感慨地说:“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

现在,奶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守旧了,有时比我们还解放,这都应该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啊!

【评】

本文用奶奶的一句口头禅将发生在家里的几件事串连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可见,选材有代表性。

文中的人物语言,特别是奶奶的话,既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又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塑造人物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爸爸的语言也较有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语文知识点:仿写句子的方法与技巧

全文共 3294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从其学习语言、练习写作的功用来说,学习写作是其不可偏废的一大任务。近年来,随着对语言写作技能的完善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独的语言仿写训练也日益从各类语文试卷中涌现出来。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依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从仿写句的类型看,大致可分为三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从句式词性角度去仿写、以修辞为主的仿写。

先来分析第一种:以内容格式为主的仿写。

请看下列例子:

1、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泠清清,没有活力;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这个句子,前半句从生活的内含方面举例,那么后面的句子若从生活的质量、情趣方面去接触、应和就可以接得较好了,如:无味的开水,平平淡淡,没有品头。或如:无源的枯井,凄凄惨惨,没有前望。

2、在20世纪的作业中,有(a);有(b);有爱因斯坦这样的好手,创造了一个物理的新纪元;有毛泽东这样的人,创造了一个共和国。而空手上岸的人也不在少数。21世纪,我们将有什么样的创造,将出现什么样的世纪人物呢?这对有幸站在世纪门槛上的人,至少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诱惑。给文中(a)、(b)处的横线上补上两个例子,要与后面的两个例子句式相同或相似。

后边的两个例子一个科学家,一个政治家,那么在(a)、(b)处所选的人物的特性也必须为科学家和政治家,而且从时间上看人物的出现时间应早于后者,这样选例才能在内容上的照应得好。因此答案可以是:有爱迪生这样的发明家,创造了一个电器的新世纪;有列宁这样的人,创造了一个新社会;或者可以用这样的答案:有瓦特这样的智者,创造了一个蒸汽时代;有马克思这样的人,创造了一个新理论。由此看来,仿写句要注意内容上的连惯性与延伸空间的关系。

第二种方法:根据句式、词性去仿写。

如: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首诗,激情澎湃,。

句中对童年、少年评价用的词语是“混沌初开,稚嫩好奇”、“色彩绚丽,烂漫天真”,两组词的短语类型都是:主谓短语和并列式形容词短语。那么,写青年时,所用词语就必须与前两项句式、词性相照应,也用一个形容词短语:“丰富多彩”或诸如此类的词语,如果用:“热血沸腾”或别的短语,在词性上就无法照应衔接了。又如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子: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自古以来就展开着绿色与黄色的殊死决战,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哪儿弥漫黄色,、,。在我国,沙漠正以每年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漫延扩展,黄色对绿色的侵吞是绝对无情的……填写的句子是:。前一句“哪儿充满绿色,哪儿必然水源充足,草木繁茂,那是生命滋衍的乐园;”是从正面论述的,而且句子以六、八、四、九字组合内容,词性上以动宾短语、主谓短语为主,那么“哪儿弥漫黄色……”就应该从反面进行阐述,不仅意思上要与前一句相对,而且还要在字数、所用短语的类型上与上一句相接应。这样才会形成美对。所以,仿写句子还要重视句式、词性上的照应关系。

第三种,以修辞为主的仿写。这样仿写句先要分析所用修辞的手段,然后再用所要求的修辞去做。在不明确对象的前提下,切莫冒然做题。

如: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句话,构成排比句,

例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前两句话中的事物“燕子”、“杨柳”都是自然界中的事物,那么第三个句子就不能随便举别的事例,而要寻找一种相似的事物才能跟前面的句子形成内容上及形式上的排比。

这种仿写还是比较简单的,还有比较复杂的。如:按要求用上修辞手法,扩充“湖水拍打着石岸”这个句子,使它既优美又合乎情理。

例句:用上比喻修辞手法: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着鱼鳞般银光的湖水拍打着石岸。

1、用上拟人的修辞手法:。

2、用上反复修辞手法:。

这一题很明确地要求“扩充‘湖水拍打着石岸’这个句子”也就是说,这个句子无论别的方面如何改变,句中的这几个字词是不能少的。抓住这个根本的东西,考虑好拟人修辞及反复修辞的特点,难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但有的例句中含多种修辞时,尤其要小心。如:中原油田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未测试题中有这样一个题:

《中国青年报》曾举办过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请欣赏两则获奖作品,并完成后面的题:

慈母手中那根游子缝补衣衫的线,是世界上最长的线。

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请你也参与这项活动,为母亲献上一句话(用上述例句中的修辞手法的一种。)

第一个例句中用的是夸张的手法,第二个例句中用了两个比喻,一个分句一个。分析不好,误以为第一句中有比喻,就会在做题时多用修辞。第二句有两个比喻,只看清了比喻的修辞,少用比喻,也不能与例句完全相对应。当然,上述各种例子还只是几个从几个方面来分析的,仿写句的类型如果细划的话,应该还有更多。而且这样仿写句有从单纯的仿写向综合型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

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这一例句既讲内容形式、格式的相似,又讲修辞的仿写。

又如:仿照下面的句子,以“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作为开头,写一句话。

例句:你热爱生活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你珍爱自己的生活环境吗?。

这个例句在内容上倒置,先果后因,在修辞上形成设问。

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在语言功能与训练上的要求的提高,同时也体现出语文高素养的熏陶与影响。也许,语文涉猎的内容会越来越宽泛,语文的练习趋势上会越来越复杂,但只要研究好相应的方法,用方法去推动学生练习,学生在运用和操作上就会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自信和把握。

附练习及答案:

1、请根据下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我不敢说母亲的爱是什么,我只能说母亲的爱像什么。母亲的爱像润物无声的春日,母亲的爱像晶莹剔透的晨露。啊,多么温馨,多么纯洁!

2、“我爱水的柔,柔如蓝色的秀发;我爱水的刚,刚如白色的奔马。”请从水的静、水的动、水的缓、水的急等角度,仿写两个句子。

3、“我最爱的还是春天的绿,霏霏细雨般的清晨,那如云如烟的绿,似一位披着柔纱的仙子,飘飘的,柔柔的,似一杯浓浓的醇酒,一封爱情的信笺,一张温柔含着泪水的少女面孔。”发挥想象力,想想春天还像什么?试写例4、“如果历史是一条河,那么时间就是这条河是涌起的波涛”,试根据句子的关系,写出两个句子(1)(2)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师周围飘动着的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根据句子的特点,仿写两个句子(1)(2)

6、请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辞手法,从“大树”、“鲜花”、“果实”中再选出两个为“生命”的喻体展开叙写,与前一组句子构成排比句。

7、阅读下面一段歌词,“茫茫人海,漫漫大路,你我相遇,成为相互。相互就是:走累了一起扶助;相互就是:走远了一起回顾。啊,相互就是相呼。请根据相互的的关系,以”相互就是“开头再写两个句子。(1)_______________(2)。

8、仿照例句的形式,将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上相应的内容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仿:如果我是,我将。

如果我是,我将。

附:参考答案

1、母亲的爱像吐丝到死的春蚕,母亲的爱你燃烧成灰的蜡烛。啊,多么无私,多么伟大!

2、我爱水的缓,缓如悠扬的小夜曲;我爱水的急,急如奔放的交响乐。

3、绿似一曲宛转悠扬的轻音乐;似一声声雏莺喃喃的啼鸣。

4、如果历史是一幅画,那么时间就是绚丽的色彩;如果历史是一部乐章,那么时间就是跳动的音符。

5、教室前面的黑板,不,那并非黑板,它是播种知识沃土;宽敞明亮的教室,不,那并非是教室,它是通向理想知识的殿堂。

6、假如生命是一棵大树,我愿意为大地撒下一片绿阴;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上奉献一缕馨香;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人类留下一丝甘甜。

7、相互就是痛苦时一起倾诉,相互就是快乐时一起投入。

8、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走世间的尘埃;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田野里的庄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小学语文的写作的技巧介绍

全文共 8363 字

+ 加入清单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的科目,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下面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的写作技巧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的写作方法介绍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活动范围以外的人物和事情就不能写进去。

2.第三人称叙事法

【特点】用第三人称叙事,叙述人既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文章中的人和事展现在读者面前,能自由灵活地反映社会生活。但第三人称叙事又往往不如第一人称叙事那么亲切自然。

3.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4.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5.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6 .补叙法

【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7、分叙法

【特点】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8、详叙法

9、略叙法

【特点】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疏密相间,形成叙述的起伏。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10、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11、间接抒情法

【特点】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间接抒情一般可以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还可以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采用间接抒情的方法,要做到语言美丽而又富有感情色彩。

12、先叙后议法

【特点】先叙后议是先叙事后议论,因此议论要起总结上文,点胆中心的作用。议论时,要对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事件的主要人物,或主要事物进行议论。这样才能做到叙事和议论的统一。议论的方法,可以通过文章的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进行议论,也可以以第三者的身份进行议论。

13、先议后叙法

【特点】采用先议后叙的方法,首先开门见山地提出记叙的要点和中心,并以此统全文,使全文所记事件的意义,通过议论之后,显得清楚明白。在叙事的时候,要根据议论的中心,抓住重点进行写作。

14、夹叙夹议法

【特点】夹叙夹议的特点是叙事和议论穿插进行,写法上灵活多变,作者可以自由自在表情达意。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写作要注意叙事的连贯性,议论插入要自然。

15、以物为线索

【特点】在叙事的过程中,让某一物品在事件的各个阶段重复出现,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它的形象。这种物件往往起过渡作用或象征和点明中心思想。

16、以人为线索

【特点】以人为线索叙事,要注意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人物性格的统一,还要注意人物年龄特征、外貌、动作、地方和民族特征、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统一。否则,容易造成混乱。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17、以思想变化为线索

【特点】这种写法,思想发展的主线要分明。思想变化的各个阶段贯要自然,对照要清楚。

18、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特点】主要事件记叙突出,次要事件交代清楚,主次搭配合理,叙述井然有序。这种写法,事件再复杂,也可繁而不乱。

19、写生法

【特点】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0、转动法

【特点】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21、剥笋法

【特点】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22、拟人法

【特点】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23、化动法

【特点】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小精灵儿童资讯站出品

24、说明法

【特点】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25、运用“五觉”法

【特点】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头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涩;皮肤可以感知物品的软硬、冷热。我们描写物品时,可以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感受来写物品的特点。采用“五觉”法来描写物品,要注意围绕物品最主要的特点写,切忌支离破碎。此外,还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

26、借物抒情法

【特点】借物抒情要求我们在描写物品时,把感情寄托于对事物的爱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运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关键是找准物品的特点与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鸣的地方,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使感情有所依托。

27、托物言志法

【特点】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写好这样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与“志向”,“物品”与“感情”的内在联系。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点要与自已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点。其次,描述时,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点为核心。物品要能表达自己的意愿。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28、物品自述法

【特点】物品自述法是采用第一人称来描述物品,因此要我物品具有人的特点。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准确地把握物品的特征,做到人格化后的物品既体现了人的特点,又不失去物的本色。具有人的特点,物品显得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的兴趣,可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质特点,物品描写则显真实自然。

29、远眺近看法

【特点】建筑物可以远眺,也可以近看。远眺建筑物,可以得到建筑物整体印象,看法楚建筑物的整体轮廓。但是,远眺不可能看清各个部分的具体情况,但是对建筑物在空间的位置,缺乏一种整体感,往往有一叶障目的感觉。我们描写建筑物时,把远眺和近看的结果结合起来写,可以使读者对建筑物的整体和各部分情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获得完整的印象。

30、内外结合法

【特点】从外面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轮廓,使读者对建筑物有一个完整的印象。从内部看建筑物,主要了解建筑物的构造,因此要作详细的介绍。从外面观察建筑物要着重从整体上进行描写,切忌写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观察建筑物要细致,因此要按方位顺序依次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条理清楚,读者也看得明白。采用内外结合法描写建筑物,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法。

31、移步换形法

【特点】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描写建筑物,可以不断地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对建筑物进行多方面的观察描写。同一个建筑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到的印象是不一样的。因此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首先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使读者明白你所描述的建筑物形象是从哪一个角度看到的。否则,容易把读者搞糊涂了。其次,采用移步换形法描写建筑物时,一定要抓住建筑物的最主要的特征来写。如果采用面面俱到的方法来描写,文章容易变成一本流水账。

32、说明介绍法

【特点】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首先要注意紧扣文章确定的中心进行必要的说明介绍,切忌不着边际的东拉西扯。在说明介绍的过程中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采用说明介绍法描写建筑物时,还要注意整体的连贯性,也就是说在说明介绍完毕以后,文章要返回到描写建筑物上来,并与前文衔接。文章从描写建筑物转到介绍说明,或从介绍说明回到描写建筑物要有过渡词或过渡句。

33、环境衬托法

【特点】周围都是绿色,中间的一点红色就特别鲜艳夺目,所以说“万绿丛中一点红”。对建筑物周围的景色进行适当描写,建筑物就显得突出。描写建筑物周围景色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建筑物,因此描写景色时要能衬托建筑物的特点,切忌离开建筑物而大写特写景色。造成喧宾夺主。在描写建筑物周围的景色时,要把观察点和立足点交代清楚,便于读者了解建筑物的位置。

34、彩笔描绘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叶、花、果组成的。运用彩笔描绘法时,要把根、茎、叶、花、果各个部位的最主要特点写出来,要写出它们的形状,写出它们的颜色。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仔细观察。要分辨出植物各个部位的颜色,同样是红色,要分出是火红的,还是粉红的;同样是黄色,要分出是桔黄的,还是金黄的;同样是绿色,要分出是碧绿的,还是嫩绿的……要仔细区分各个部位的形状特点,同样是花,花骨朵与盛开的花就不一样。观察得仔细,描写得具体,读者就好像看到一张植物的彩色照片。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还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要写出自己的情感。

35、远近结合法

【特点】同一棵植物,远看和近看是不一样的。这同照相一样,放在照相机的前面和远离照相机,摄下来的照片是大小不相同的。采用远近结合法描写植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给读者以完美的印象。采用这种方法描写植物要把观察点交代清楚,也就是要说清楚是远看的还是近看的。其次要注意叙述的顺序,或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这样文章才能条理分明。

36、时序变换法

【特点】植物各个部位的形态和颜色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我们把植物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写出来,同时把前后有关的情况交代清楚,就等于在不同的时间给植物拍了彩色照片。看了这一组彩色照片,读者对它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采用时序变换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在平时积累资料。要有计划地在不同季节对同一植物进行仔细观察,并记下观察日记,这样,写作时才能对积累的材料进行取舍,写出一篇好文章。其次要注意观察的连续性。

37、生长变化法

【特点】植物总是要生长的,一般要经过发芽、生枝、长叶、开花、结果等阶段。如果把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的特点和生长的情况与下来,就好像给这棵植物拍了一部小电影。读者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阅读,了解植物生长的全过程。采用生长变化法描写植物,首先要注意把植物生长过程中最突出的变化写下来;其次要交代植物发生变化的原因、前后情况和过程;此外要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条不紊地写下来。

38、展开联想法

【特点】我们看到一棵植物,往往联想到其它事物,这些事物往往与这棵植物有共同之处。例如我们看到棉桃,联想到洁白的雪花,这是因为雪花和棉花的颜色相同;我们看到大西瓜,联想到篮球,这是因为西瓜和篮球的形状相似;我们看到冰在雪地中郁郁葱葱的松树,想起那些在敌人面前不怕严刑拷打,决不屈膝的英雄,那是松树与英雄的品质上有相似之处。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植物,要注意抓住植物的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要提高自己的联想能力,首先要认真读书,了解生活,使自己的头脑储备丰富的知识。其次是勤思勤想,经常训练,使自己有丰富的想象能力。

39、突出重点法

【特点】植物总是由根、茎、枝、叶、花、果组成。我们在描写植物的时候,可以对植物的根、茎、枝、叶、花、果的各个部分进行描述,也可以只对植物的某一部分进行描述。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植物时,首先要找出这棵植物与众不同的地方。其次要对最能体现这棵植物特点的部分从颜色、形状、气味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此外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拟人、比喻等方法。

40、对照比较法

【特点】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到显现。我们描写植物时,往往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来突出植物的特点。对照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这种植物与另一种植物进行比较;一种是把植物本身两种截然不同的特点放在一起比较。采用对照比较法要注意抓住所要描写的植物最显著的特点与其他植物作比较。这样才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采用对照比较法还要注意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倾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感人。抓住同一植物不同部位进行比较时,要注意找出矛盾点,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1、赞美颂扬法

【特点】各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如青松不怕严寒,杨柳随处生长,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花香飘十里,留芳人间,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植物的这些特点往往使我们联想到做人的道理。如看到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对不正之风作斗争;看到野草有顽强的生命力,我们可以联想到做人要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赞美颂扬法就是对植物的这些特点进行赞颂。采用赞美颂扬法首先要对植物的能联想到怎样做人的特点进行具体的描写,并以此贯穿全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其次文章中要把赞美的感情抒发出来,要在描写植物中写出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感人。此外还要注意首尾呼应,突出赞颂。

42、静态素描法

【特点】动物的外形包括身体、毛色、脑袋、四肢、眼睛、耳朵、尾巴等。不同的动物,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同,例如鸟只有两只脚,但有一对翅膀;鱼没有脚,但不鳞和鳍。静态素描法就是把动物静态时各个部位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写出来。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分辨动物各个部位的颜色有什么不一样。其次要找出各个部位形状的特点。此外,要运用恰当的比喻。这样,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一幅动物的写生画。

43、总分结合法

【特点】采用总分结合法描述动物,要注意总述与分述之间关系。分述部分要紧紧围绕总述所讲的特点描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美丽,分述部分都要围绕着美丽来写;如果总述是讲动物的“灵活”,分述部分就要围绕它的灵活来写。此外分述部分要有一定的顺序,或从上到下,或先形状后颜色,或先中间后两边,一定要有条理。

44、特征举例法

【特点】采用特征举例法描写动物时,一般先指出动物的某一方面特点,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加以证实。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抓住最能反映动物的这一方面的特点,而且要尽量写具体,使读者觉得可信。

45、特征说明法

【特点】采用特征说明法描写动物,一般先介绍动物的某一特征,再说明它的作用,或说明为什么具有这一特征。接着采用同一方法逐一介绍动物的其他特征。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科学性,要有依据,不能采取想当然的方法加以说明。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们要注意多阅读科普读物,了解动物的习性。

46、重点突出法

【特点】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首先要仔细观察某一动物,找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加以描述。在描写动物的最主要特点时,要注意采用比喻、拟人、比较等方法,使重点部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采用重点突出法描写动物,有的对主要特点详细描述,次要特点一笔带过;有的则内写主要特点,不写次要特点。

47、成长变化法

【特点】用成长变化法描写动物,要注意把动物从小到大整个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写下来,不能采用写流水帐的方法。描写动物成长过程中的几个主要阶段时,要注意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避免中间衔接不上,使读者看了莫明其妙。动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描写动物,要注意系统地观察,要不意识地写系列观察日记,把观察结果写下来。最后,只要将观察日记加以剪裁,就可成一篇反映动物成长过程的文章。

48、实验证明法

【特点】采用实验证明法首先要找出动物的一些鲜为人知的特点及习性,然后通过实验来证明动物确实具有这方面的特点和习性。在记叙实验的过程时,要把实验的方法、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写下来,这样才能使读者信服。这一类作文一般按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明白道理的顺序写。

49、群体描写法

【特点】描写一群动物,最要紧的是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要选择具有特色的动物,重点观察,重点描写,其它的或者概括地写,或者略写一笔,要做到选材典型,重点突出。对重点描写的动物,要抓住它的形状、颜色、动作,进行具体的描绘。对略写的动物,可抓住某一方面略提一下。描写一群动物,切忌面面俱到。

50、现场目击法

【特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把观察的地点交代清楚,这样读起来具有真实感。由于现场目击是以作者的观察视点作为写作的出发点,因此,描写时不强求全面、完整,但是也要慎重选择描写的内容,做到突出重点。采用现场目击法描写动物,要注意在叙述过程中交代清楚哪些是亲眼见到的,哪些是猜想的。这样文章具有科学性。

小学语文的写作的技巧

技巧一动笔之前不要慌,想好题目列提纲

在动笔之前,列提纲是很关键也是很必要的一步。列提纲的时候,一定要把开头结尾写详细些,中间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话语或名言俗语、诗词典故,要写准。一般来说,列提纲,大约5分钟到8分钟。

技巧二适当克隆和“抄袭”,考前备料攒信息

考试前,建议考生翻阅大量的范文,积累一些考试作文的结构。可以把写作的梗概和套路归纳出来,可以分别背个三五句。同样,一些典故、俗语、人物事迹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技巧三考试作文5~6段,干净整洁看卷面

考试作文中,要注意及时分段,三四个段落显得少了,八九个段落,显得琐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况,段落以5~6段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洁,不要涂改得乱七八糟。

技巧四作文成绩看字迹,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试,阅卷老师打分时,第一眼,看的是字迹。因此,写作文必须要把字写好。记住,考作文考的是内容,而不是书法,切忌字迹潦草。

技巧五开头结尾要简练,最好首尾两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头作文”也要不得。建议考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开头结尾占两行半,顶多不能超过三行半。这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章的美感,也会影响阅卷老师的情绪。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扣题,工整简洁出新意

考试作文的开头方法很多:六要素开头法、题记开头法、悬念开头法、引名句开头法、排比句开头法、拟人式开头法、设问式开头法、对偶式开头法、博喻加对仗开头法、合用修辞开头法、巧述典故开头法、解题式开头法、名人问答开头法、诗文引用开头法等,要选择一个自己最擅长的。

结尾也很重要。一般来说,结尾是总结全文。如果是记叙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议论文,则要注意归纳。无论如何,最好要扣准标题。怎么扣呢?如果你实在拿不准,就在结尾段的第一句,把题目说一下,然后归纳全文观点就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学好初中语文的技巧有哪些

全文共 1718 字

+ 加入清单

学好初中语文的方法是什么?要怎么去解决自己对于语文苦手的问题?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主要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四)打牢语文基础。

从古至今,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是从学习语文入门,开始“学习”的。语文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数、理、化、史、地、哲等各门学科都离不开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同学们必须要打牢语文基础,语文方面的基础知识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学好语文不能靠临时突击,要靠平时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多积累,多归纳,才能做到“厚积薄发”。文学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篇章、标点符号、修辞手法、文学常识、古代文学常识、作家作品、诗词鉴赏、语法应用等,这些知识都要做到分别掌握,方法是多读、多写、多摘录、多归纳。

(二)学习语文的六步法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五)要讲究学习效果。

主要是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制定学习计划。端正学习态度,在学习语文这门学科中是极为重要的,平时多请教老师,多与同学讨论,多进行探究,都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学们还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多研究别人的学习经验,探索出适合自己风格的学习方法。特别要重视语感培养、知识的归纳和累积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

(三)固定读书时间的重要性。

学习语文应该是一件轻松的学习活动。学习语文其实不用刻意去学习,它靠的是日积月累和逐渐的积淀。每天固定地拿出一些时间进行阅读和写作十分重要。当阅读和写作成为习惯后,任何一位同学都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并发展成“爱好”的。久之您的文化底蕴就会越来越深。

(一)学语文该学些什么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培养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有文化底蕴丰富了,以后才能够做到对学习各种阅读训练材料、写作指导之类的东西游刃有余。因此,一要多读一些史、传、文摘之类的书,多看一些现代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之类的著作。但是仅仅多读多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必须要把学习到的知识有机地组织起来。当读了一定数量的书后,我们的眼界便开阔了,思考问题也全面了,于是文化底蕴便开始丰富了。二要重视读史、(包括社会发展史、文学史、科学史等)读传、读文摘,这样收获会很大。读史,可以增长我们的才、学、识;读传,可以让我们时时感到一位历史伟人的精神力量,明确自己的人生之路该怎么走;读文摘,可以让我们学会如何取舍。我们注意到有许多学生买了许多介绍培养阅读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书,读书时抄抄写写、录文断句。不可否认这对学习语文有一定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提高我们的文化底蕴。

(六)要重视总结相关的学习要点,浓缩知识的精华。例如:

1.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

2.说明文的要素: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方法、语言和观点的连接。

3.议论文的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4.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5.修辞的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比等。

6.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7.词的分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8.短语分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主谓短语等。

9.句子六种成分的位置顺序:主、谓、宾、定、状、补。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和基本知识汇总

全文共 2282 字

+ 加入清单

考点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概括说明内容

常考题型:本文某个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简要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说明对象的特征的归纳。

①注意标题中的修饰性词语。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巍巍中山陵》,标题中的修饰语就是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文章的开头部分。如《松鼠》的开头“漂亮”“驯良”“乖巧”即为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分散在各段中,要求学生抓住最能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的词语进行归纳提取。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考点二:理清说明顺序

常考题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某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题技巧:

说明文有三大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多用表空间方位的词语。

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多用表时间的词语。

逻辑顺序: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

一般为: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考点三:辨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常考题型:某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题技巧: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画图表等。

八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及答题格式如下:

①下定义(这句话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②分类别(这句话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分类说明了??,把事物说明得一清二楚,有条理,让读者更清楚)

③举例子(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有代表性的例子,准确具体地说明??的特征,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④打比方(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的特征。)

⑤列数字(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从数量上准确说明了??的特征。)

⑥作比较(这句话运用了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比较,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的特征。)

⑦作诠释:(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画图表:(运用了画图表的说明方法,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注意:

①重点掌握前六种说明方法。

②任何一种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说明说明对象的特征。

③有时候一句话中不止用了一种说明方法,要找全。

考点四: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考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某个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能否把某个词换用为某个词?

答题技巧: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说明文更要求语言的准确,即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说明事物要求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可以平平实实,也可以活泼生动。表示程度:很,更最,极,十分,非常,格外,相当,比较,稍微,至少表示范围:都,总共,一共,只,仅,主要表示时间:已经,曾经,刚刚,将要,常常,老是,终于表示估计:也许,大概,可能,或许表示数量:很多,许多,不少,少数表示语气不肯定:据说

答题格式: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①表态(删还是不删)。

②定性,某词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④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例:“赵州桥的桥面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某个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能否把某个词换用为某个词?

答:①不可以。②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③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④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考点五: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常考题型: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答题技巧: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朴实;B、形象生动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科学小品文类的说明文。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具体句子为例。

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生动形象/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简明平实)/(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考点六:(拓展)提出说明文说明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常考题型:

①应如何正确看待或防范“??”?请你略作分析。

②从上文对“??”的说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③针对文中所提到的“??”问题,请你提出几条合理的建议。

答题技巧:这种题型的特点是:开放性强,要求针对文中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或应对措施。

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有:

①在原文中寻找答案。作者有时会在文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的。我们可以直接摘录这些句子答题。

②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去提建议。在说明文中,一般情况下都会对所说明的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这些原因去提建议会更加准确、快捷。

③依照常识回答。我们依据所掌握的常识回答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全文共 308 字

+ 加入清单

文言文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是比较难的一类题型,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初中语文文言文解题技巧

操作方法

1

阅读文言文时应该结合语境准确解释字词的含义,一定要注意到注释,可能会带来很有用的信息,发挥联想结合日常积累到文言知识来解题。

2

将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语言是必考的题型,做这种题要能准确理解句子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要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断句子的意思,从整体上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3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它的意义和用法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所以应结合文言文所表达的语境来分析其包含的意思。

4

文言文阅读可以先浏览一遍文章,把有用的信息标注出来,做题时再仔细阅读,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小学语文写作的技巧详解

全文共 3760 字

+ 加入清单

掌握好一些的写作技巧,会帮助学生学习的更加的好,下面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的写作技巧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写作的要求

小学一年级

一、写作目的:

1.对写话有兴趣;

2.能够把句子写完整、通顺。

二、写作内容:

1、通过看图、影视节目、观察周围事物等,写几句完整、通顺的话;

2、能运用生活中学过的词语造句,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叹号”等符号。

三、写作形式:

观察写话;用词造句;仿句练习。

小学二年级

一、写作目的:

1. 能乐于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

2. 能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能写留言条、请假条;

3. 学写简单的日记。

二、写作内容:

1. 从能看图并展开想象、观察大自然和周围的事物,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逐步向连句成段过渡;

2. 能用几个词语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

3. 会写留言条、请假条。学写简单的日记。

三、写作形式:

看图写话;观察日记;用词造句;连句成段;结合阅读练习,仿写、续写。

小学三年级

一、写作目的:

1.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2.能写内容较具体的片段,修改明显错误的词句;

二、写作内容:

1.通过观察(抓住特点)写一段内容较具体的片段;

2.用一段连贯的话写下来,字数不少于300字;

3.能根据提供的词语展开想象,书写内容丰富的语段。

三、写作形式:

仿写练习; 连句成段;修改练习; 结合阅读仿写、扩写、续写练习。

小学四年级

一、写作目的:

1.能用书面表达自己觉得新奇有趣、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

2.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3.能用简单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二、写作内容:

1.能围绕习作要求,自主收集习作素材;

2.能抓住特点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并用几段连贯的话写下来;

3.学写书信、便条,掌握其格式;

4.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短文;

三、写作形式:

书信练习; 修改短文; 学习命题及自由作文; 结合阅读进行扩写、续写练习。

小学五年级

一、写作目的: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他人交流;

2.学习写简单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3.学写板报稿、建议书;

4.自拟题目,学习编写作文提纲;

5.能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写作内容:

1.能审清题意,围绕中心选材;

2.初步掌握纪实作文及想象作文的一般规律,养成勤于练笔的习惯;

3.培养先列提纲后作文的习惯;

4.学写板报、建议书,掌握其格式。

三、写作形式:

板报及建议书的练习;习作的互评互改; 命题或自由作文; 结合阅读进行扩写、续写练习。

小学六年级

一、写作目的:

1.有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欲望;

2.能写简单的纪实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条理清楚;

3.学写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

4.能根据习作要求自主选材,编写作文提纲;

5.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与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学写规范、整洁。

二、写作内容:

1.能围绕目标系统地搜集、整理材料。

2.能进行初步的记叙、议论、抒情的综合训练,为升入中学打好基础。

3.能写简单的会议记录和读书笔记,做到格式正确。

4.能熟练运用常用批改符号进行习作的互评互改。

三、写作形式:

综合练习;会议记录; 命题或自由作文; 文章修改。

小学语文写作的技巧

一、语言要有趣

如习作《蚂蚁》。作者在写蚂蚊的独特功能时,是这样写的:“除了四周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别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在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倘若用樟脑丸一类的怪气味弥散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找不到那种特殊的气味而迷失方向。”这是作者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积累相互融合的结果。

又如,习作《姥姥家的小黑狗》。作者在介绍小黑狗的外形特点时如是说:“(它)一身乌黑发亮的皮毛,就像黑缎子一样油亮光滑;雪白的小爪儿,俨如四朵梅花;那条翘着的小尾巴总是不停地摇摆着;特别是那对黑白分明的小眼睛,总是四处张望,充满着兴奋和好奇。”这里,作者用了生动的比喻,写出了小黑狗皮毛的油亮和爪子的厚实;又用“不停地摇”写出了小黑狗对熟人的媚态;还用“四处张望”来写小黑狗的警觉与好奇。语言富有生活的情趣,突出了小黑狗的漂亮与可爱。

因此,语言的理趣是知识性的体现,情趣是情感性的体现。只有结合为一体,方能显示状物类作文语言的知识性与趣味性。

二、观察要有序

有序观察是写好状物类作文的基础。一要按顺序观察,二要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只有进行有序观察,才能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

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在介绍其外形时这样写道:“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这里的观察顺序是:由上而下,由前而后。作者抓住麋鹿角、面、蹄、尾的特点,寥寥数语,却勾画得栩栩如生。

又如,苏教版五年级(上)“练习册”上有一段对熊猫的描写,形象逼真,凸现熊猫的生活习性。“熊猫睡觉时,腹部朝天。有时,它用前爪轻轻地拍着肚子;有时,它两腿一蹬,便翻了个身。”“它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手揉了揉腥忪的眼睛,好奇地望望人们。然后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了下来,好像想清醒一下头脑似的。”这里,作者抓住熊猫嗜睡的特点,写得饶有趣味。

三、结构要有“形”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有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之别。初学状物类作文,以纵式结构为主,以纵横交错式结构为辅。如“总分”或“总分总”结构。

例,习作《银杏》。可以先介绍它的外形特征,再写出它的价值或用途,诸如营养价值和药有价值等。从总体上看,全文为纵式结构。而在介绍其价值或用途中,又采用横式(并列式)结构。这样,介绍的内容尽管较多,但由于结构清晰,也就显得有条不紊。

又如,习作《猪》。作者从对猪这种动物的偏爱入手,开篇破题:“其实,猪是一种聪明可爱的动物。”接着,文章分别从猪的智力、嗅觉、起居、饮食等方面展现它的聪明可爱。这种“总分式”结构条分缕析,学生容易模仿。有的同学为了进一步突出家养猪的可爱,还简约地将野猪与家养猪作对比。这样,不仅丰富了写作的内容,而且凸现了文章的中心。

四、方法要有变

状物类作文的写作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仅就叙述的人称而言,就有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之异。当然,各有各的妙处。例《钢笔和原珠笔》,叙述时采用第一人称,既显得亲切,又便于介绍。为了行文需要,人称也可以转换。如,《铺路石》。从整体上说,用的是第三人称,“它来自大山之中,它是大山的儿子。为了人类的需要,它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来到了繁华的闹市,来到了宁静的村庄……”而在文章的结尾,为了礼赞的需要,转为第二人称。“铺路石,你是山的精灵,你是大山的忠实儿子!你默默无闻,但大地没有忘记你,高山没有忘记你。看,高山顶上的巨石,不正是大地母亲为你树立的丰碑吗?”这种第三人称与第二人称的交替作用,使知识性和情感性得以和谐统一,叙的是“铺路石”,颂的是“劳动者”。

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活动,是客观外界事物在头脑中加工制作的过程。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状物类作文的指导要以有序观察为基础,情趣表达为载体,有形结构为借鉴,行文有变为方法,经典引路,以读促写。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途径。

小学语文写作的基础知识

1、审题。

只有准确地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写起来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致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里教给同学们三种审题方法:

(1)分析法:先把题目按词拆开,然后一个词一个词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校园新事多》可分解为“校园”、“新”、“事”、“多”四个词,我们就能写发生在校园里的新鲜的事,至少要写出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2)比较法:根据所给题目,自已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如写《我和老师》,可自拟《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确定写作重点。

(3)设问法:先提出几个问题,并考虑好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楚,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如《她变了》,可提问:变之前她是怎样的?她变的原因是什么?她变后是怎样的?有哪些人说她变了?另外,对于特殊的题目要仔细推敲,弄清真正的意义。如《温暖》,就不能专写天气温暖,而应体现互相帮助或得到关怀爱护的感受。

2、确定中心

中心就是文章的灵魂。教给大家确定中心的方法:第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中心。如《记一位值得尊敬的人》要明确题目的重点是“尊敬”。值得尊敬的原因,就是文章的中心,写作时要紧扣这个中心。

第二、要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积累,根据自己平常的生活感受来确定中心。如写《我的好朋友王小明》,中心思想可表现王小明的好品质,他的优点。

3、选择材料

材料的选择、详略,都要为中心服务。常犯的毛病有:

(1)中心不突出,要说明的问题很多,头绪纷繁。

(2)详略不当,重点不突出,主次颠倒。

(3)选材平淡,不典型。

因此,要注意两点:

第一、 要围绕作文中心思想选择材料。第二、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真实的、新颖的、典型的事件作为材料。

4、组织材料

材料的组织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对材料的安排。哪些先写,哪些后写,使文章“言之有序”;二是对材料的处理。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要使文章“言之有序”,就要合理地分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知识点:口语交际的解题技巧

全文共 519 字

+ 加入清单

初中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口语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具体要求是:①把握对方说话的要点,做出准确地判断或得体的回答。②说话时语言表达要简明、得体、连贯。口语交际是通过设置具体的情景来考查的,具体的交际情景的设置、呈现方式,目前更多的是文字材料,但也有图表材料、有声材料等。除了“听话”“说话”能力的考查外,对所给材料中某些句子进行不同表达句式的变换也是需要注意的。

命题形式大致有两大类:一类为选择题,另一类为书写题。“听话”“说话”题的题面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型对话题指的是设计某一情景,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说一段简明、得体的话。常见方式有:访谈式、辩论式、劝说式、推荐式等。而复合型对话则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记叙文写作技法‖第三讲:记叙文常用构思技巧

全文共 10542 字

+ 加入清单

五、亦张亦弛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起有伏的,写文章也要讲究“亦张亦弛”。“张”,是指相对激烈的情节与场面;“弛”,是指相对舒缓的记叙与描写。蒲松龄的《促织》就是一篇张弛交错,波澜起伏的佳作。小说开篇就是一“张”:成名因交不出蟋蟀而被官府打得死去活来,想自杀了事。继而,又是一“弛”:成名因捉到一只勇猛的蟋蟀而得以生存。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成名的儿子弄死了这只蟋蟀而投井自尽,这又是一“张”。小孩被打捞出来后,灵魂化作蟋蟀被父亲献于皇宫而拯救了全家人,这又是一“弛”。作品就是这样,矛盾冲突大起大落,形成了强烈的内在节奏,时而令人紧张,时而令人轻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采用“亦张亦弛”法,易产生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但应注意情节起伏要为塑造人物、表达主题服务,而不能故弄玄虚。

【示例一】

我的足球梦

足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孩子们,不爱足球的男孩算什么真的男子汉?我也是个足球迷,在学习之余,再没有比足球更吸引我的东西了。

记得一年前的那天,看了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上的比赛,我难过得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到学校,上课时总是恍恍惚惚的,脑子里老想着昨天的球。天知道国脚是怎么搞的,最后三分钟竟被倒灌了两球,我看得心都凉了。下课后,和几个同学聊起来,大家都觉得好没劲。我的气一下子上来了,看别人踢球,自己干着急。为什么不能自己尝试一下?大伙儿也群情激昂,恨不能马上就去操场踢一场出出气。当时离直升考只有二个月时间了,老师和家长对我们管得很紧,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都被取消了。以前我和球友一起凑钱买的小足球,早已让班主任老师“没收”了去。现在一激动,我突然萌发了去把足球偷回来的想法。

当天中午,据派去“侦察”的同学回来报告,办公室里空荡荡的,正是个“下手”的好机会。于是,我和另外几个男孩,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进办公室,一眼就看见那只久别的足球搁在屋角的书橱顶上。可窗下有一个老师正在写什么。我灵机一动,打了个手势,便和两个身材较高大的同学围了上去。

“老师,有一道题目我们不懂,请您……”三个人把那张办公桌围了个水泄不通,正好挡住了老师的视线。趁老师给我们讲解的时候,后面的几个机灵鬼早已把那只足球取了下来,换了一个预先捡来的破球,放到原处,来个“偷梁换柱”。哈哈,不费什么力,足球就回到了我们自己手里。

下午,第一堂是班主任老师的语文课,我心中忐忑不安,那球就藏在我的课桌底下,要是让他发现,那还了得。老师一进教室,我把头埋得低低的,不敢与老师目光相接,我总觉得他镜片后的那对眼睛是很厉害的。大概这就是“做贼心虚”吧!

好容易大半堂课过去了,我稍稍松了口气。不料临下课时,老师突然宣布,下课后要亲自检查卫生。我顿时心里凉了半截,怎么早不来晚不来,偏在现在检查什么卫生?几个同伴也沉不住气,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看来只好冒险了,我暗暗打定了主意。下课铃响,班主席一声“起立”,靠窗的我趁大家纷纷站起,将球猛一下抛出去,远远落在教学楼前的草坪上。老师居然没发觉,我长长舒了一口气。好险啊。

放学后,出了教室,我一口气奔向操场,将那球找到,就这样我们踢了有史以来最痛快的一场球。我还当即建议,成立一支球队,参加暑假里《新民晚报》杯足球比赛。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唤起更多的人来关心中国的足球。同时,我心里也暗下决心,不仅要踢好球,而且要考出好成绩,让老师、家长知道,踢球的未必都读不好书。

我有我的欣慰,因为我最后直升了高中;我也有我的遗憾,因为自己最终是不能成为球星的,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对足球的感情。我想,总有一天,中国的足球是会走向世界的。

这是一个16岁的梦,一个中国男孩的梦。

【借鉴】

①亦张亦弛。本文通过记叙“我”与伙伴们为了踢球的一次难忘的经历,表达了“我”对足球的感情。文章对事件的叙述亦张亦弛,时紧时松。“偷球”的场面十分紧张,得球的心情十分轻松;藏球的情景复而紧张,即将下课而稍稍松气;检查卫生则又起波澜,趁机扔球却又“化险为夷”。由于作者的记叙张弛有度,因此文章波澜起伏,曲折生动,读者阅读时的心情也随之有起有伏。

②卒章见旨。本文大部分篇幅是记叙,最后两节进行了议论与点题,把文章的主旨直接告诉了读者,使人从作者的足球梦里感受到了一个16岁,少年的爱国热情。

【示例二】

快点放学吧

“怎么还不打铃呢?‘快点!快点!快点!!时间啊,你再走快点吧!!!”我的心老是那么想。而讲台上,几何老师依然不紧不慢他讲着课,同学们都在认真听讲,唯有我心神不定,坐立不安。因为朋友给了一张六点一刻的电影票。

嘀嗒、嘀嗒……”手表上秒针清脆的走声我似乎已听见。我的心中还是那几个字:“快!快!!快!!!”讲台上,几何老师依然在讲着,而我的心却总是在想着电影。

“五点半了,几何老师,你怎么还在讲呢?我早就会做了,你怎么还没讲完呢?”我的心依然在想着。

猛地,几何老师放下书,我眼睛一亮:嘿,马上就完!可是老师又拿起了粉笔:“下面我再做一遍……”

唉!我又叹气,大白天做梦,看来今天老师不讲到六点钟是不罢休的。手表的走动声再次震动我的心,决不亚于12级大地震。唉!老师,你快点吧!时间啊!你再慢点吧!我不知怎的,又想让时间走慢点。

“好,下面布置一下家庭作业!”我的眼睛又一亮:哈哈!总算老天有眼,刚才祷告老天的那几分钟没有白废。几何老师啊,你真好,是我们最好的老师,下次评选先进教师,我一定投你的票。因为现在才刚刚五点三刻,还有希望。

可是,又一声:“陈庆东,上次作业你有几题做错了,是班上错得最多的,把本子拿出来我讲给你听!”忽地,我似乎遭到电击,这话语就像一声霹雳,震得我眼前一黑,几乎要瘫了下来。唉,还是去订正吧!到底是学习重要啊!

我拿着作业本进了办公室,老师的讲解哪里听得进去。还好,一会儿,老师就讲完了。我稀里糊涂地答了一声:“晓得了。”便走出了办公室,连忙挽起袖子,一看,啊!已经六点零四分了,电影没希望了。我拿起了票,说了声:“哥儿们,看不成啦!”可是我这么一翻腾,忽地又高兴起来,老天啊!你真好,明天我买猪头祭你。唉,我的眼睛怎么看花了呢?害得我半堂课都没听进去,因为电影票是明天的,全怪我看花了眼……

【借鉴】

①亦张亦弛。本文细腻地描写了盼望下课的心理活动,行文亦张亦弛,跌宕有致。文章开头部分写出了"我”盼望下课的急迫心情,为下文作了铺垫与蓄势。直至几何老师放下书,“我”的心情稍为松弛。不料,“老师又拿起了粉笔”,“我”顿时又变得十分焦急,而后,老师开始布置作业,意味着已临近下课,“我”的心情转为喜悦。然而,老师又喊“我”上办公室,“我”眼前复又一片黑暗。作者将盼望下课的心情写得时而紧张,时而松弛,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②柳暗花明。文章结尾处写到时间已晚,看电影无望;不料作者却又奇峰突起,写出因看错了时间,这只是一场虚惊,使事情的结局出人意外,急转直下,恰似“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全文作结之处,又生出一片波澜。

六、铺垫蓄势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是为了突出文章主旨。陶铸《松树的风格》前几段的大量文字浓墨重彩地描绘松树的形象,赞美它“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又用杨柳、桃李同松树作对比,补充说明松树“给人以启发,以深思和勇气”;直到第九段作者才笔锋一转,点明题旨说:“我每次看到松树,想到它那种崇高的风格的时候,就联想到共产主义风格。”原来此篇前面对松树的描绘和赞美是铺垫蓄势,后面对共产主义风格的赞美才是全文的主旨。这篇文章正因为有了前面形象感人的铺垫,后面入题也才显得格外坚实有力。杜牧的《阿房宫赋》第一段极力描绘阿房宫规模的宏伟和建筑的壮丽;第二段极力渲染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和珍宝之富;第三段夹叙夹议,论述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覆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然结果;最后第四段作者以“呜呼”领起,发出深沉的议论慨叹,指出秦统治者要能爱天下之民,国家就不会败亡,表明秦之灭亡乃是一个深刻的教训。这篇赋,前两段的描绘渲染,是为后两段的议论铺垫蓄势,描绘渲染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则揭示主题,突出文旨,这正是铺垫蓄势的用意所在。

运用铺垫手法须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写好铺叙的那一部分,只有将这部分写充分了,才能有效地蓄积气势。二是运用铺垫要自然,如果为铺垫而铺垫,过多地堆砌,反会暴露出人为的痕迹,那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示例一】

一分钱

暑假前的一天中午,我从学校领到了暑假作业,便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往家走去。一边走,一边暗暗埋怨:老天爷真是存心跟我过不去,这么热的天,竟不来一丝风,那滚烫的太阳晒得我就像浑身脱了一层皮,头也昏沉沉的,嘴里干得火烧火燎似的。唉,这时要能有一支雪糕解解渴,该有多好啊!

我正想着,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人民广场对面的一家冷饮店。我就像一个人好几天没能喝水而一下子看到了清凉甘露似的,兴奋地急步跑进店堂。在店里的冷饮柜前,站着一个年纪大约八九岁的小女孩。她由于人太矮小,只好踮起脚跟,吃力地把手里的一把硬币放到冷饮柜上,一个一个地数着:“一,三,……,十三,十四!哎,怎么只有一角四分?”她像是在自言自语地对自己说。接着又重数了一遍,还是一角四分。她有点懊丧地收起了硬币,喃喃自语:、‘一支雪糕要一角五,钱不够不能买了。”我一直注视着这个小女孩,望着她噏动着的小嘴,我想给她一分钱。可是当我把口袋里的钱一数,正好一角五分,只够买一支雪糕。我想要是把一分钱给了她,那我自己就买不成了。哎,天这么热,嘴巴又干得要命,吃根雪糕该多解渴啊!小女孩自己的钱不够,只好不吃,这和我有什么相干?

我慢慢地伸出手,把这一角五分钱递给营业员,可是当我的目光又一次接触到那张可怜巴巴的小脸,我的手不觉有些颤抖了……“啪!”手中的一枚一分硬币不由自主地落到地上,滚进了冷饮柜头的底部。我稍一愣神马上清醒过来。冷饮柜很深,要想找回这一分钱是困难的。我懊丧地抽回手,在衣袋里找着,想再找出一分钱,可是……

正当我心急火燎的时候,耳边突然传来了一个清脆而怯弱的声音:“大姐姐,你想买雪糕,钱不够吧?”我低头一看,正是那个小姑娘。我心里倒有些好笑,现在你、我真是同病相怜呢!我朝她微微一点头,她却忽然不好意思地把手伸向我,在她的白嫩嫩的小手上,竟托着一枚闪光的一分硬币:“大姐姐,你用吧。我想买支雪糕,钱也不够,现在我把这一分钱给你,你就能吃上雪糕了。拿着吧,我知道你一定很想吃一支雪糕,拿着吧……”

我久久地呆立在那里、默默地凝视着小女孩手中的一分钱,心中涌起一种难以形容的感情,我毅然从她手中接过这宝贵的一分钱加上我自己的钱,买了一支雪糕,塞到小姑娘的手中,然后大踏步地走出了冷饮店。

太阳还是火辣辣地当头照着,虽然我没有吃上一支雪糕,可是心里却涌起一股甜蜜蜜、凉丝丝的清泉……

【借鉴】

①铺垫蓄势。作者一开篇就写“顶着火辣辣的太阳”返家,又以“那滚烫的太阳晒得我就像浑身脱了一层皮”、“嘴里干得火烧火燎似的”两个形象的比喻,突出天热、口渴的感受,这就为引出后文买雪糕一事作了很好的铺垫。这种写法,能蓄积气势,突出后文所写之事,同时也显示了构思的巧妙。

②巧合妙联。“我”原来正好有一角五分,够买一支雪糕。当“我”的目光又一次接触到小女孩懊丧而可怜巴巴的小脸时,“我”的手不觉有些颤抖了,随着“啪”的一声,“我”手中的一枚一分硬币滚进了冷饮柜台的底部。于是“我”钱不够,也不能买雪糕了。这固然是一个巧合,可是这一巧合却推动了事态的发展,引出了小女孩送我“一枚闪光的一分硬币”让我买雪糕的事,从而展示了小女孩纯真无邪的心灵。

【示例二】

一场紧张的足球赛

10月18日晚,北京工人体育场座无虚席。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亚太区预赛决赛——中国同科威特之役,战幕就要在这里拉开。全国城乡亿万男女老少坐在电视机旁观看,守在收音机旁收听这场足球赛的实况转播。我们全家三代六口人,也早早地坐在荧光屏前。

赛前,爸爸告诉我们:小而富的科威特,足球风行全国。科威特队是去年亚洲冠军队。它曾在奥运会上踢平世界冠军捷克队。来华前,科威特队又以2:1征服了前不久以1∶0胜过我们的新西兰队。此次来华,好比离弦之箭,势不可挡。占卜胜负,鹿死谁手?一般人猜测,科队将稳操胜券。然而,我们足球健儿并未因败于新西兰队而气馁,也没被科队气势汹汹所吓倒。

裁判鸣笛,战幕拉开。双方拉锯,你来我往。我们的脉搏随着中国球星的奔跑而跳动,热血随着中国队的攻守进退而涨落。开战不到三十分钟,带伤上阵的中国队灵魂——容志行不负众望,在科队门前乱军之中,眼明“头”快,头攻破门,首开纪录。这时,观众席上欢呼声席卷运动场,人们向容志行致敬。

绿茵场上,足球健儿如骏马纵横驰骋。科队不愧为久经沙场的强手,立即频频发动反攻。几分钟后,科队大兵压境,我方门前险象丛生。在禁区混战中,我方一队员不慎以手触球,被罚点球。在一般情况下,罚点球是十拿九稳的,更何况科队主罚此球的16号队员是以罚点球破门率最高而著称的,因而更是三只手指捏田螺——笃定了。一旦破门,1:1,战局拉平,我队前功尽弃,势将不利。到底能不能守住此球,全系于我方门将李富胜了。这时候,沸腾的运动场哑然了。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睁大眼睛,为李富胜捏一把汗。我和表弟也不由自主地离开座椅,弓着身子,好像要帮李富胜守门一样。人们注视着李富胜,李富胜则紧盯着对方的16号。裁判鸣笛,只见科队16号用脚往左虚晃一枪,造成假象想诱李扑个空,随即飞起一脚,向右一个猛射。此球又刁又急。说时迟,那时快,李富胜像压紧的弹簧突然松开,纵身一个鱼跃,把球稳稳接住。轻快、优美的动作使人们惊呆,眼睛一眨之后,仿佛从难以置信的梦境中醒来,才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好!长城守住了!国门守住了!连科队16号队员也在木然一刹那之后,主动跑上前紧握李富胜的手,表示祝贺和叹服。多少人的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中国——中国”的欢呼声在夜空中回荡,“中国万岁”的旗帜在万人丛中挥舞……

“春风得意马蹄疾。”上半场结束前,我方为扩大成果,乘胜追击,由古广明接另一队员的一记妙传,重炮中的,终于以2:0结束了上半场比赛。

下半场,科队为扭转败局,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攻门。而我方十一名队员斗志昂扬,奔跑积极,动作迅速,攻守兼备,使科队的进攻一次又一次遭到挫败,科队转败为胜的希望落空了。终场前,我方又一次全线出击,冲破对方重重防线,过五关,斩六将,直捣“黄龙”,终于以3:O结束了这场扬眉吐气的战斗。

“3:0”,不是一场普通球赛的战果,而是一曲振兴中华的凯歌……

【借鉴】

①铺垫蓄势。本文有两处铺垫。一是爸爸对科威特队的介绍。科威特队是去年亚洲冠军队;它曾在奥运会上踢平世界冠军捷克队;来华前又以2:1征服了前不久以1:0战胜过中国队的新西兰队。这些介绍勾画出科威特队的强手形象,它为中国队最终以3∶0战胜科威特队作了极好的铺垫。二是对科威特队中以罚点球破门率最高而著称的16号队员所作的介绍,以此为中国队李富胜的稳稳接住球、成功守门作铺垫。由于两处铺垫蓄积了气势,从而突出了后文所写的中国队以3∶0战胜科威特队的辉煌胜利,并显示了这一胜利的来之不易。

②详略有致。全文记述中国队以3∶0战胜科威特队的一场紧张的足球赛。但作者没有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写得主次分明,详略有致。这场足球赛的重头戏在上半场,所以作者详写上半场而略写下半场。写上半场也并非平均用力,而是着重记叙了三件事:先概述容志行头攻破门、首开纪录的不负众望之举;随即详细描写科威特队16号队员主罚点球,中国队门将李富胜纵身一个鱼跃、稳稳接住那又刁又急的球的极为紧张的过程;接着又以几句话简略交代中国队古广明重炮中的,扩大了战果。由于主次材料安排得当,文章显得详略有致,繁简适度。

七、对比叙写

对比叙写就是指写作中把两种人或事物或两种情况摆在一起以显示出事物之间差异的方法。

对比叙写的第一种形式,是把两种根本对立的事物,人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对照,可以使双方互为衬托,美的显得更美,丑的显得更丑,善的显得更善,恶得显得更恶。

对比叙写的第二种形式是将一个事物一个人物一种景物前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

【例文一】

《等待》

“到底怎么了?怎么还不来,急死人了!”寒风中我蜷缩着身体,不停地抱怨着。我开始后悔,不该答应和爸爸来置办年货,要是在家呆着该有多好啊!

“等急了吧,嘿嘿。”不知什么时候,爸爸悄然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掉头没有理他,大步走向他的摩托车。

“生气啦,咋不说话呢?”

“我快冻死了,你怎么才来。”我指着潮湿的裤脚嘲他大吼。爸爸急忙放下东西,笨拙地弯下腰,摸了摸我的裤脚。那一刻,我有点懊悔刚才粗暴的行为。

“走,我们去买条新裤子,然后你去洗个澡,反正我们不急着回家。”他立刻拉起我的手,走向对面的服装店。他的手是那么地凉,我想他一定是忘了带手套了。他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生怕我在结冰的地面摔倒。

“你怎么出来了,不是让你去洗个澡吗?”他不解地问。

“里面的人太多了,明天和妈一块来吧。”“那不行,明天还会有雪,你这样会感冒的。快去,我在这儿等你,我们不急着回家。”我只好转身又走进了浴室。

终于洗完了,走出浴室时吃了一惊,天已经有点黑了。我慌乱地找着爸爸的身影。在小院的廊檐下,爸爸坐在那里居然睡着了。我开始懊悔听了他的话。摩托车上已经落了一层雪,爸爸的脚上也落了一层雪,不知道会不会渗到鞋里。我轻轻地弯下腰,为他拂去头发上的雪花,他却立刻被我惊醒了。

“洗好啦。哟,天都黑了,快回家吧,你妈该着急了。”

“爸,冷吗?在这里睡觉冷吗?”

“没有啊,我没睡,这不,你一出来我就知道了。”他一脸错愕,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起身擦拭车上的雪。我站在他身后注视着,不知不觉一股暖流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怎么忘了,爸爸从打工地上海,一路辗转,今天早上刚到家;我怎么忘了,路上为了省点钱,连一顿热饭都舍不得吃;我怎么忘了,他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我。而我却做了什么,只知道抱怨,就因为等了一小会。

他的等待远远大于我,他对我的关爱远远远大过自己,他的爱也远远大于我。这么多年的不等号,我却从未发现。爸爸,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把不等号改为等号,让我来呵护你吧!

【评】文章着重写了两个情节,我等爸爸和爸爸等我。我只等了一小会就怨声载道、叫苦不迭。爸爸等我等到了天黑,在冰天雪地里睡着了,可是却无怨无悔。两相对比,我的没有耐性、抱怨、粗暴的自私与父亲的耐心等待、没有怨言、充满关爱的无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使我幡然醒悟,发出了将来要呵护父亲的美好心愿,写出了“我”性格成长变化的轨迹。

例文二

品味时尚

那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就像飞鸟划过整个头顶,就像牧童吹着那悠长的笛,就像整个山坡开满了鲜艳的花却又迅速枯萎。我知道忧伤与寂寞又一次占领了我的心房。

自从于偏僻的小村考到这个繁华的城市,我不止一次感到寂寞。本以为开了花就会结出硕大的果,本以为下过雨就会有彩虹,本以为走出小村前路就会平坦无阻。这么多的本以为蕴含着我对于未来生活的无限希冀,就像火红的铁块经现实的冷水一淬又变为了冷色。

我在这个城市的学习并不很顺利。同学们都很好,只是我总是感觉自己像个异类。时尚的他们光鲜动人,风风火火,而我?呵,还属于八九十年代未经造化的呢!我开始冷静地观察着,时尚原来如此:这里的夏天,女人比男人穿得少。同学说,“真时尚!”这里的青年,有些人的头发比家里老母鸡的颜色还要黄。同学说,“时尚,帅!”这里的蔬菜,小瓜比村里的肉还贵,同学说,“绿色食品,时尚健康!”……呦,时尚原来如此,赶明儿回去让妈妈补丁别补了,这里有个洞才时尚呢!

说这话,我心里有点酸,同学们有些话又现了出来,什么“菜鸟”、“虾米”之类的我不甚了解。说“菜鸟”是时尚,那我告诉你,想当年我在村里上树掏鸟蛋、下河摸河蚌别提多“酷”了!可这些,都是冷暖自知,他们不屑,我只能自我消遣。每每听到他们谈论什么游戏球赛之类的,我都静静地跑开。他们的“时尚”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也许就不该忧伤,这些时尚又与学习何干呢?即使外表老土,心灵时尚就够了。

想到这里,我又释然起来。时尚不过如此,经过我细细品味,还是咱们原先农村好啊!“农村生态游”已成时尚,我估计我以后也就成时尚了。所以品味时尚,毋须忧伤嘛。作为一个少年,我相信未来也许是最真的、最值得追求的“时尚”吧!如此一番,品味时尚,颇有收获。

【评】这是一篇充满机智和才情的优秀文章。作者以“乡下人”的身份,用满含迷惑、忧伤、自信的眼光来审视、“品味”城市中光怪陆离的时尚,在城市和乡村、文明与落后两个互为参照的世界的对比中,表达了自己对时尚的感觉和理解。文章语言优美纯净,排比的修辞手法运用得比较自如。

八、镜头剪辑

镜头指影视所拍摄的一系列画面。镜头剪辑用于写作,指选取一组生动的画面来表现一组生动的画面表现主题。此类文章是将所写的人物按照或故事、或画面、或片段、有序地写下来,其间的每一部分都可单独成文,组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的篇章。这种又被人们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由于其形式新颖,巧妙精致而受到好评。

【例文一】

我最喜欢的学校

我最喜欢的学校莫过于我的母校了。且不说母校的依山傍水,也不说她的花木繁荫,单就那至今仍回响着我们一串串笑声的教室,记录着我们一行行脚步的操场以及映照着我们一次次活动的路灯,多无不引起我的回忆,无不勾起我的事情深情……

课堂笑语

我在课堂内究竟发出过多少次笑声,连我自己也觉得多得不可计算,印象最深的也随手可举。记得那次英语课,那位既让我们尊敬又让我们害怕的英语老师让我的同桌起来回答问题,她慌忙之中说错了一个字母,竟把“我们坐轮船去旅行”说成了“我们坐绵羊去旅行”。教室里“轰”的一声,差点笑破了肚皮。英语老师圆睁着眼,脸都红了,我看他那是忍住笑憋的。同桌也笑弯了身,那情景真是回味无穷。英语课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那令人激动的比跳绳、跨木马的体育课和读诗歌、讲故事的语文课了。

师生浓情

“师恩难忘。”这话一点也不错,母校处处浸透着师生浓情。

初二快结束时,已是炎热的夏天。那天天气闷热,我中暑了,听着听着课,一阵恶心,把肚子里的东西全吐了出来,并且还溅在了邻桌同学的新皮鞋上。老师马上停下话头,掏出钱来,让同桌扶我去医务室。校医连忙问这问那,打针吃药……等我回到教室时,教室里干干净净的,我吐的那堆脏东西全都不见了。

多好的老师,多好的同学啊!

节日欢歌

每逢节日,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今年元旦,下了一场雪,可丝毫没影响我们开晚会的情绪。同学们一个个又唱又跳。擅长表演的同学演出了一个个令人捧腹的小品;口才好的同学朗诵了一首首精妙的诗歌:气氛比那熊熊烈火还热烈!

母校啊!我喜欢您!纵有李白杜甫文思,也难写出我对您的喜爱之情;纵有齐白石的

丹青妙笔,也描不出您风姿绰约的神韵;纵有贝多芬的音乐造诣,也奏不出您在我心中激起的旋律。母校,我喜欢您,您是我最喜欢的学校!

【讲评】

起语不凡的开头和与之呼应的结尾。开头运用排比,增强语气,深化读者的第一印象。结尾又用优美的排比句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小标题设置新颖,基本上都扣住了中心,不仅突出了中心,而且层次清晰。详略得当的剪裁和讲究修辞的语言。

例文二

奶奶的口头禅

“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这是奶奶的一句口头禅。

一天,爸爸下班回来,说要全家一起去饭店吃饭。奶奶自然不同意,说:“在家吃点儿就行了,浪费那钱干什么?”爸爸说:“现在生活好了,花两个钱儿算什么?”“奶奶,走吧!走吧!”我拉着奶奶的胳膊,又把那套死缠硬磨的功夫使了出来,可奶奶就是不同意。唉,一顿美味佳肴就这么从我嘴边儿“溜”走了。我急得乱蹦乱跳,可还是无济于事,只好在家吃了。吃饭时,奶奶见爸爸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就问:“怎么啦?不爱吃吗?”爸爸吞吞吐吐地回答:“爱吃。妈,我……我想辞职。”“辞职?”我和奶奶不约而同地叫了起来。爸爸放下碗筷,说:“不错!虽然单位里月月能保证开资,可那么几百块钱怎么能养活5口人呢?我想,辞职以后干地板加工,虽然风险大,可挣钱多啊!”奶奶说:“不行,虽然厂里工资少,可这里铁饭碗啊!”爸爸坚持说:“我已经写好了辞职书,明天就给领导送去。”奶奶听了,还想说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她放下碗筷,站了起来,叹着气向卧室走去,边走还边说:“唉,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

一波还未平息,另一波又起。在一个晴朗的下午,爸爸端着一盆吊兰,吹着口哨,迈着四方步回来了。进屋以后,他就端着吊兰给奶奶看,说:“妈,您看这花儿怎么样?我费了好大劲才买到的,而且才花20元钱。”奶奶惊讶地从沙发上跳了起来:“啥子?草也有人买?20元?草也值20元钱吗?”“这是吊兰,不是草,它是……”不容爸爸再说,奶奶已经气得脸都发红了,她抢过话头说:“我看你是有钱没地方花了,烧的。”说完,奶奶转身走进了厨房,嘴里又念叨着:“这时代我真是跟不上了。”

虽然奶奶看不惯我们的某些做法,但在我们的影响下,她的老思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家的21寸彩电已经该“退休”了,爸爸早就要买一台29寸纯平的彩电。这天中午,爸爸叫人抬进屋一个大箱子,奶奶好奇地问:“这是啥子东西,这么大的个儿?”爸爸神秘地一笑说:“等一会儿您就知道了。”过了一会儿,爸爸把箱子拿掉了,把插销也插好了,然后一摁开关,吓了奶奶一跳,她后退几步,一下子坐在沙发上。可不一会儿,奶奶就被电视里的精彩节目吸引住了,连饭也不吃了。她笑呵呵地说:“以前是光听声儿,瞧不见人儿;后来就看见了人儿,可人都是黑白的;现在不仅有了颜色,还跟看电影似的,我想以后或许还有香味呢……”奶奶的一席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奶奶又感慨地说:“这时代我是跟不上了。”

现在,奶奶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守旧了,有时比我们还解放,这都应该归功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啊!

【评】

本文用奶奶的一句口头禅将发生在家里的几件事串连起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可见,选材有代表性。

文中的人物语言,特别是奶奶的话,既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又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对塑造人物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爸爸的语言也较有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语文常见病句辨析技巧

全文共 1907 字

+ 加入清单

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专题复习的惯用方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病句辨析时,也常常收到了好的效果。下面试举几例略作说明。

1、看到介词不放过

介词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成分残缺、表意不明或不当。例如:

①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此例滥用介词“经过”,致使整个句子残缺主语。

②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存入银行。

此例中“和”可作介词,也可作连词,它们分别表达两种不同的意思。

③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任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此例中介词短语“在……中”应改为“从……中”。

2、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就应有意识地想想,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例如: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此例中动词“输送”和主语“发电量”就不搭配。

②这样做会拖延培养人才的质量。

此例中的动词“拖延”和宾语“质量”在意思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拖延时间”或“影响质量”。

③说到这儿,她又向我们哭泣起自己的往事来。

此例中的“哭泣”为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可改为“哭诉”。

3、看到否定词不放过

否定不当是否定句中常见的毛病,审读否定词时一定要注意含有否定意味的一类词语,如: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等。例如:

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此例前面已用了“缺乏”这一表否定意义的词语,后面“不足”和“不当”即为多余否定。

②近几年,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资料。

此例中“无时无刻不”表示双重否定,而“无时无刻不忘”即为误用了否定词。

4、看到两面词不放过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毛病。例如:

①要保证安全生产,机器质量的好坏,是重要条件。

②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上述两例病因相同,都是两面与一面不搭配。

5、看到关联词语不放过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层次颠倒或强加关联词等毛病。

①无论干部和群众,毫不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此例中“无论”后面不能接并列短语,只能带由选择性的连词“还是”或“或”组成的短语。

②不但他喜欢京剧脸谱,而且喜欢京剧的各种服饰。

此例两分句主语相同,第一分句的关联词“不但”应放在主语之后。

③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顶尖人才的竞争。

此例递进层次颠倒,应将“科学技术”和“顶尖人才”调换位置。

6、看到并列短语不放过

句子中的并列成分在搭配方面很容易出现毛病。例如:

①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此例中的并列谓语“注视和倾听”和宾语“报告”只能部分搭配。

②人类在高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和进展。

此例的并列宾语“发现和进展”中只有“进展”能和谓语“取得”搭配。

③引进新技术后,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提高。

此例的并列主语“质量和数量”中,只有“质量”一词能和动词“提高”搭配。

7、看到有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不放过

句中表数量范围或程度的词常易与其他词语相矛盾。例如:

①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句中的“都”是指前面提到的各项,但前面的“平均”只能有一个数,故“都”与“平均”矛盾。句末的“90分以上”是约数,也与“平均”矛盾。

②有报道说,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的销售利润在8%以下,比去年下降了1倍。

“减少”“下降”“贬值”都不能超过一倍,减少1倍就意味着把原数减完了。

8、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借助语感。一般说,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出语病的地方。

①焦裕禄这个名字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是不太熟悉的。

此例读起来很别扭,就是因为主语和宾语位置颠倒了。

②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借助语感来审读,就发现此例误将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了,可将“无比的”调至“热情”之前。

9、主干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句子主干,检查主干是否有毛病,若主干无毛病,再检查它的附加成分,看修饰语和中心语有无毛病。例如: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此句主干为“生产不能自给”,很容易看出主语“生产”和谓语“自给”不能搭配。

②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此例主干为“博物馆展出古船”没有任何毛病,再看修饰语,“宋朝时期”和“新出土”均为“古船”的定语,检查一下,就发现定语语序不当,应为“新出土的宋朝时期的古船。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全文共 1479 字

+ 加入清单

除了个别主观题之外。所以此时掌握答题技巧很关键,答题时组织答案要有条理,最好要序号化,根据分值提炼要点。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公式

语文答题公式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某些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的某些特征。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的某些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突出其独有特征。

6、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如何做好初中语文阅读理解

体味词语含义与作用:

1、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3、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4、替换法: 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

品析句子的含义与作用:

1、从在内容上的作用来理解。

2、从在结构上的作用来理解。

3、从艺术效果的角度来理解。

初中阅读技巧

把握其文体特征。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掌握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分为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牢记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三种。了解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做语文阅读题的方法与技巧

1、对“理解作者在文中的重要语句所要表达的含义”的题, 多用原文或整合原文语句作答;

2、回答问题要忠实于题干、原文、语文规则。阅读题答案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3、答案表述有三点,一是截,指的是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此时截出符合题目答案的语句填入;二是改,改是指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再根据题意从语句中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三是写,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时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

4、认真审读题目,定区域,明方向,找准答题方向,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5、掌握基本答题要点,表达技巧,写景方式,结构特点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阅读理解在语文学习中所占的分量特别高,平时上课所用教材中以及平常考试中都会出现大量阅读理解。想要把语文学习好,必须要做好阅读理解。很多人反映阅读理解比较难,而且得分低,事实上想要得高分、理解好文章思想是有技巧可言的。那么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有哪些呢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的知识点比较多,从文章的整体大致脉络到文章作者所要阐述的思想以及其他细节部分所运用的各种手法,都会成为阅读理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试中常常会从上面几点出发进行出题。并且阅读理解不同于语文学科的其他知识点,要想学得好,读得好,必须整体把握,不能将文章支离成片段进行单独理解,这样就很可能偏离文意。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其实也比较多。读者首先需要辨识文章的文体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散文,这对学好并理解文章至关重要。然后需要通读文章并把握文章整体脉络构思。答题时要看清出题者意图并根据文章内容作答。其次,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相对比较简单,学生们需要认真读文章的首尾。一般情况下,作者想要阐述的感情都会在这两个脉络中表达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全文共 12316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帮助各位初中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一起来和小编看看都有哪些技巧吧,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语文各种答题技巧,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语文各种解题技巧

1)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

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象、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这”、“它们”等指代什么

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

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限字题的解答

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

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句子比较分析题

常见题设: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给文段拟题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

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语文作文写作技巧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

选好材

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1.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往事依依》、《散步》、《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2.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

3.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4.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高考(微博)作文《赤兔之死》

5.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没有什么见到,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大量存在的。如很多同学写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作文,“非典”中有关对白衣天使赞美的文章,对当前____问题讽刺的文章等等。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

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赠台大熊猫,神六飞天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布好局

布局,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它是在作者掌握了材料,明确了主题后,对整个文章的构架作一个整体上的安排。

布好局

对于中考(微博)作文,以往出现过很多新颖的结构形式,如日记、对话体、剧本、童话,还有高考(微博)作文中的处方等等,这些东西有些很不好把握,对初中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比如剧本,不是一般的初中生都能写的,虽然初中课本中有过一点训练,但,要达到一个比较优秀的水平是很难的,一旦写得不怎么样,那就很容易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再者,那些容易掌握的,别人作过了,你再作,新颖度也就不是太大了。当然常规性作文形式的生命性还是要强得多。重要的还是要把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完美一些,才是真正的作文之道。

1.片断组合式

片断组合式就是选择几个不同的材料内容,对它们进行片断叙写,然后组合在一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

片断组合式在形式上几个片断各自独立,可用小标题、序号等形式隔开,前面最好还要有开头语,如题记之类,后面要有一定的结束语或者尾声什么的。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要找到材料的共同点,要统一于一个中心之下。另外,片断不能选得太多,两三个便好。这种形式的不足之点是对材料的处理只能是简单的,很难挖得深,但如果语言的把握好,还是可以解决这个不足的。

2.诗文组合式

诗文组合式就是在文章前或者后加上行数不要太多的诗歌,行成一种诗与文的完美结合的文章。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诗的行数不要太多,最好是十行以内的。另外,诗的内容要与文章的内容统一,要为文章表现主题服务。当然,诗,还要写得像诗。如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用了一首诗,结尾也可以几句诗来照应开头。

3.精美图画式

精美图画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用精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能够打动人吸引的精美图画,然后再依托图画展开文章。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很快地吸引读者或者评卷教师,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注意点是:开头的这幅图画要精心打造,后面的发展要自然流畅。如我们初中课文《故乡》中对少年闰土月夜海边刺猹的描写,那就是一幅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图画。

4.人物对话式

人物对话式就是大量使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文章的情节。这种在以往的作文中大量存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形式。但,如果这种形式运用得好,的确能给人以条理清楚、结构明晰的感觉。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语言的选择要有精练性和生动性,要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下。中间也还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其它描写或者记叙性的语言,使文章显得更明确一些、更完整一些。如初中课本中的《曹刿论战》、《变色龙》等。

5.对照烘托式

布好局,这种安排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也可以通过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而进行合理的调整。所以,文章的布局既有客观的规律性,又有主观的灵活性、多变性的特点。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

美好言

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对于初三中考(微博)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为睛雪所洗”的翻译。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如果我们要加强一下这句的节奏感应该是: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要强调一下这句的意象美应该是:山峦被温暖的阳光所融化的晶莹雪水擦洗得清新动人。

这里就是我们中考作文要追求的语言方向。一句话,要有美感。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

下面就文章语言的美感提五点建议:

1.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的美。

在我们的视觉美感里,有一种美就是通过整齐来表达的。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中国古典文章里有一种骈文,也就是一种整齐的句式,虽然现在已经不讲究这种整篇整篇的整齐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用上一点,也会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湛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性。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显得很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丧而失去光茫;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一定的对称性。

2.让你的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你的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你的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本班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已经大汗淋漓。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爽、你快乐……飘逸的风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背上背着一周来的一些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可是,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中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心中那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它就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可以与亲情等同。读者读过之后,可能会颔首称同,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看:

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一定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也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染了你什么,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所选择的喻体对象。我们知道,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对象很难从视觉上给人什么美感,而这时还只是直白在叙写就会显得很浅露、平实,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们能换一个与之有某种相似之处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写,做到言此而意及彼,就会产生一种意象的美,增加语言的美感。

5.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深刻的美

语言的深刻性主要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没有一个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身边的人或事,对社会的人或事多加以思考,联系你所学过的各科知识,给出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当然一般这都是在自己的平时训练中进行的、积累的。

有很多老一辈的作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刘墉、本土作家贾平凹等,他们都是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当然,使语言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想着这些方法,在写作中在适当的位置,自然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使我们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点好题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你点题点得好,也能达到一种扶正的效果。而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点好题

1.点题的时机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如《背影》

3)结尾点题《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2.点题的要求。

由于点题的时机或者说位置不同,对点题语言的内容要求和作用也不同。

1)开头点题: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希望大家用好这个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点题一定要找到文章的内容、主题与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3.点题的方法。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微博)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如:《故乡》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如:《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如:《敬业与守业》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如:《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

结尾点题的方式是非常之多也是很灵活的,这里只是就本文所举例子的一个小结,如果我们再去翻阅一些名家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结尾点题形式与点题语。

中考作文基础知识之开篇二十招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

中考作文开篇二十招

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可见。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如何利用开头在浩瀚文海中脱颖而出呢,笔者简略归纳出以下二十种方法,供参勉: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⑾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⒃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⒄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张老师,您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琐忆》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初中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文首1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2)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

2、分析意象;

3、品味意境;

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

1、把握形象特点;

2、辨析表达技巧;

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

1、概括主旨;

2、联系背景;

3、分清主次;

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

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

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八)易混术语区分

(1)“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2)“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九)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小学语文的写作的技巧详细介绍

全文共 3934 字

+ 加入清单

想要学好作文,其实是有一些的技巧的,下面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的作文的协助哦技巧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写人作文的写作技巧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 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 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 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小学语文写作的选材介绍

1、比较法。从众多的材料中筛选能表现中心的材料。

2、对比法。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材料,突出文章的中心。

3、画龙点睛法。选择生动材料,使已包含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内容更加鲜明,中心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广开思路。审题打开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去想。

6、选择角度要小,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小学语文的写作的技巧介绍

1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2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3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4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5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

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6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7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8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小学语文的写作的技巧具体介绍

全文共 3189 字

+ 加入清单

小学的时候,普遍的学生家长都会比较担心孩子的写作能力,其实作文的写作是慢慢积累的过程 ,家长不赢特别的担心,下面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秀傲雪语文的写作的技巧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的语文作文要联系生活 丰富选材

很多小学生不会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该写什么,这主要是他们经历太少,没有材料可以选择的原因。我见过这样的小学作文,关于写暑假生活趣事的:我的暑假很有趣,每天都玩得很开心,我早晨和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玩累了就休息一会,接着玩,中午和小朋友玩跳皮筋,我很会玩跳皮筋,小朋友们都没有我玩得好,我很开心,下午我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丢沙包,这个很好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我也高兴极了。 这样的作文在小学阶段见多不怪,很多小学生只会把自己一天中做过的事情罗列上去,而不知道如何把作文写好。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学会引导。比如说,在写一篇关于拔河比赛的作文之前,老师先带领同学们一起玩一个关于拔河比赛的游戏,让同学们亲身经历一下拔河比赛,当游戏结束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描述拔河比赛的场面,并引导学生说出参加拔河比赛的感受,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去引导学生写作,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

小学的语文作文要合理引导日记写作

勤锻炼方能写出好的作文,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勤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写作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在这方面,很多教师会选择写日记或周记的方式加强小学生的作文写作,但在具体实施时,还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很多小学生在写日记时也避免不了记流水账的思维模式,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了。比如,大家爱吃妈妈做的菜吗?最喜欢吃妈妈做的哪道菜?为什么?大家写一篇日记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老师可以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去描述一种食物,写出喜欢这种食物的原因,并具体描述这种食物的味道、色泽、形状、素材、做法等各个方面。

小学语文的写作的技巧

一、写外貌不用“有”

作文如何写外貌?孩子的作文里总会看到类似这样的名子:“XX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如果你试着让他们去掉文中的“有”,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会发现作文顺了很多。写上段文字的同学经蒋老师指导后修改如下:“XX可漂亮啦。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同学们可喜欢她啦。”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

二、写说不单写“说”

让孩子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显然,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写语言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通过一定的训练掌握这样的技巧让孩子的写作水平切实得到提升,让他们学会细节描写,不会仅干巴巴的地写“某某说”。

三、写想不出现“想”

遇到描写心理活动时,这样的句子已经被孩子们写滥:“我脑子里跳出两个小人,一个小人……另一个小人……”不用这个句子又该怎么写?最常用的就是“我心想”。如某学生写: “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我心想:天哪!这该怎么办呢?”

按照蒋老师“写想不用想”的技巧,去掉:“我心想”三个字如何?“数学老师出了一道难题要带回家写的。天哪!这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更简洁精练?别忘了提醒孩子要给心理描写加上适当感叹词。

四、不用成语

作文为什么写不长?都是成语惹的祸!蒋老师此言一出震惊四座。不是说多用成语才显得有文采吗?其实不然,在“就是不用成语”写作技巧中,蒋老师指出:当作文中只会按照套路使用成语时,文章细节就没了,还不如让孩子老老实实把自己看到的感受都写出来。什么天高云淡、风和日丽、桃红柳绿、炯炯有神、心旷神怡……这些被用滥的成语还是少出现为妙。

比如,写春天别用“风和日丽”,而是这样写:“风儿拂过林梢,原本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圈圈涟漪,湖边的柳树轻摇着身姿,我也忍不住张开双臂,任风抚过我的每一寸肌肤,暖暖的,痒痒的。”想办法用具体的句子替换掉别人用滥的成语,解决孩子作文写不长写不细的难题。

五、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

对于文章写不长的孩子,可以训练的另一个技巧是:遇到“很”和“非常”想一想。看过无数学生习作,蒋老师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包括“很,非常”,请家长提醒孩子,遇到要写这几个字时不要轻易下笔,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个字眼?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两个字,学会用其他的描写来体现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文章自然就能写长。

六、环境里面有“真”“情”

到了五六年级孩子都要学习环境描写。如有的孩子会写:“早上天气还挺好的,放学回家时,却哗哗下起雨来。雨珠在下,泪珠在滴,老天也好像在为我哭泣。”

孩子能用环境衬托自己的心情首先要表扬。但是很多孩子只要一写环境,肯定就是小花微笑,小草点头、小鸟歌唱、小雨哭泣,成了套路,难道世界上只有小草、小鸟、小花吗?为什么不能写身边更真实的东西呢?云、雾、桌子,哪怕是电线杆都可以写,这个技巧是提醒孩子不仅要让人活在环境里,还要让人活在真实的环境里。

七、要动连着动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但现在的孩子生活都很平淡,你不能强求他们写出一波三折的内容,那就让他们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就这是要动连着动——学会连续使用动词。某学生写一场乒乓球球赛:“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句话把文章就给写完了)

学会动词技巧后将修改成:“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一个动词转瞬变成六七个,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

八、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

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纪录诞生了!

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来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们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家长可以找一些1秒钟的素材让孩子进行写作练习,学会了这个技巧还怕考试写不出四五百字吗?

九、一段话里至少出现6个标点

很多孩子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针对这个现象,可以让孩子进行“一段话至少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比如,。?!……:“”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经过几次训练后,你会发现孩子的惊人变化:意味深长的句子会写了、人物语言会加进去了,心理活动结合进去了,还会用反问句了,这些句子加进去后,文章当然生动起来。一位作家就曾用这种方法对自己作文写不好的孩子进行训练,收效明显,进步很快。

十、字数三四五

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学了一段时间写作的孩子容易在作文中写长句,而长句写不好就变成病句。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家长要提醒孩子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孩子们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一根一根都看得那么清楚,很挺拔的样子。”经指导后改成:“草绿了,高了,散发着清香。一根一根,看得清清楚楚,很挺拔的样子。”是不是很有节奏感?

老师认为,孩子学习写作一般要走过4个阶段:1、写作并不神秘;2、写作需要技巧;3、写作强调个性;4、写作就是生活。一些孩子在大量读写中,在老师的帮助下会顺利走到第三阶段,甚至第四阶段;但是也有很大一批孩子无法跨越第二阶段。

传授的技巧就是针对这些部分孩子。家长完全可以在家里运用以上技巧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而对于那些已经走到第三、第四阶段的孩子,爸爸妈妈需要做的就是保证他们大量的阅读,鼓励他们的个性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有什么技巧

全文共 2701 字

+ 加入清单

阅读是一个人依靠脑中的原有知识,主动获取资讯,从文章中建构意义的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的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议论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1、找准论点:标题、开头、篇末、不明显需精练概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来找论点。因为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的是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题目,有的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证话题,作者对论题的看法就是中心论点。

2、分析论据类型: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考点:补充一个论据;(要紧扣论点,选取真实典型的事例)

3、明确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的。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对比论证一般须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考点:分析论证的作用:1.指明所用的论证方法;2.分析该论证方法证明了作者的哪个观点。(一般是本段的中心句(段首)或所采用论证方法的前一句)

4、论证结构: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引论--本沦--结论)。

5、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性、概括性)

6、议论文一般开头由某件事、一则名言、寓言故事等生发议论。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作为引子,引出论证的话题。

7、议论文常用设问句作过渡,反问句式以示强调。(1)设问(手法)句的作用:吸引读者注意,启发读者去思考,发人深思。(2)反问(手法)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作者的观点,发人深思。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一、解题技巧: 详见现代文阅读解题指导专题训练

二、文体知识:

1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倒叙作用:倒叙一般是为了突出中心、使内容集中,对比鲜明、或使叙述有波澜、或为了造成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2、记叙的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某物、地点的转换、感情的变化、“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3、记叙的人称:(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展开叙述)写法的作用: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使故事显得真实(作为故事的见证人)、自然、有亲切感。(2)第三人称写法不受任何限制,写起来开阔充分。(3)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4表达方式:记叙、抒情、描写、说明、议论

5描写方法:分两类: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 人物描写细节描写

(2) 环境描写的作用

(3)侧面描写:用他人的反应、与其他人物对比表现人物

6、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 ,要理清写景的顺序,找出观察点(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1)观察角度:平视(远视)、仰视、俯视。(2)观察的手段: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3)感受的形式:形、色、声、香、味、光、感。

7、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一般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8、品味艺术特色:一般指品味文章(包括品位小说)的构思、布局、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回答时看它的构思是否新颖巧妙;情节是否跌宕起伏;是否运用对比、讽刺、夸张、烘托、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9、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指结构,神指中心意旨

写作手段: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10、当回答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有何作用时可从三个方面考虑,(1)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2)结构方面的,如过渡、呼应等;(3)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

11、标点符号的作用:

引号:(1)表引用 (2)反语,表讽刺否定 (3)表强调(4)特指

破折号:(1)表解释说明 (2)表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3)表声音延长 (4)表插说或中断。

省略号:(1)表内容的省略(2)表静默或思考(3)表语言的中断

(4)表说话断断续续(5)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12、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

小说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13常见写作方法

1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5、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16语言特点评价用词:准确、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富有感染力等。

17、围绕短文谈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或感受:

答题模式:先用1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2-3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讲道理、若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结合亲身经历。

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1.麻醉式阅读法

对于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麻醉式阅读法。读者如同服了麻醉品,几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把自己完全置于书本之外。就像看武打录像一样,人物姓名、故事情节、艺术手法等掌握与否均无所谓。如果说能有一点收获的话,那就是身心得到放松,在不知不觉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应突出速度,可采用浏览、跳读等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读名著时千万不要用麻醉阅读法,否则会在你的眼里使不朽的名著下降到庸俗作品的水平。假如你用麻醉法去读《红楼梦》,就会感到薛宝钗比林黛玉可爱;假如你漫不经心地读《安娜·卡列尼娜》,就会感到自己在看一本拙劣的三角恋爱小说,甚至人物形象也发生本质上的扭曲。

2.扫描式阅读法?

对于以检索、查阅或捕捉信息、了解情况为目的的阅读,可采用扫描式阅读法。我们平时查阅资料、阅读报纸、看说明书等大多用的是扫描式阅读法。读速往往是一目十行,眼睛看到的不是字的笔画,也不是具体哪个字,甚至不是具体哪个词、哪句话,而是把所看的内容像图像一样一起收入视野,映入大脑,然后凭经验、凭这幅图像上的一两处特征,来作出判断。嘴不出声,眼就像电子扫描一样在字里行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扫描阅读的过程中,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索,可视所读材料而定。?

在实践中可采取泛读、跳读、读标题、读段旨句等方式。对于报道、消息,可以由标题延伸到导语,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往下读;对于议论文,可以读标题、开头、每一自然段的段旨句和全文的结尾。?

3.精读法

4.研读法

对于课本知识、文学名著以及哲学、史学、经济学、军事学等经典著作,可采用研读法。对于中学生、大学生和自学者来说,课本上的多数文章都应该研读。研读可按如下程序进行:?

第一步是朗读全文。要求能流利地把文章从头到尾朗读下来,通过查字典熟悉文中的生字生词。?

第二步是划段分层。即划出文章的意义段,概括出每个意义段的段落大意,并进而了解每个意义段包含着几个层次。?

第三步是概括中心。这是个笼统的提法,具体来说应该是:对于应用文,概括出中心内容;对于记叙文,概括出中心思想;对于文学作品,概括出主题;对于议论文,概括出中心论点。?

第四步是领略章法。即掌握文章的结构特征、语言特色、表达方式等。? 第五步是摘抄背诵。即对于名句、名篇以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可摘录卡片,最好是背诵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

全文共 1588 字

+ 加入清单

目标:

1、了解记叙文阅读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2、掌握辨别表现手法及赏析其作用的方法

一、什么是表现手法吗?它有哪几种类型?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常见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衬托,铺垫、伏笔、照应、象征、抑扬、悬念等。

二、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的种类及概念

一、伏笔

(一)概念“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二)特点

1、有伏必应,如果你在开头提到了枪,那么在第二或第三段就要提到开枪,不伏不应是败笔,只伏不应同样也是败笔。

2、伏笔要伏得巧妙,切忌刻意、显露。伏笔一般做到别人无法轻易觉察到,要做到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3、伏与应不宜前后紧贴。如果伏笔前后贴得过近,反而会使文章显得呆板,读起来反而显得枯燥。

(三)作用

1、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2、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二、铺垫

(一)概念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作用

1、对行将来临的事物进行衬托。

2、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三、对比

(一)概念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二)对比的类型

1、环境的对比

2、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对比

3、主要人物的前后对比

(三)作用

1、反衬正方,突出其鲜明特征,凸现主旨;

2、表现作者好恶褒贬;

3、给读者深刻印象和启示。找出对比双方,揭示对比用意,说明对比效用。

四、衬托

(一)概念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分类

1、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2、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三)作用

1、从侧面突出事物特征,表现主旨;

2、表意委婉,含意隽永,耐人寻味,启发读者联想、想象。

五、象征

(一)概念用某一种事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一种抽象的概念、理性、情感或社会意义,就叫做象征。

(二)作用

1、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

2、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六、抑扬

(一)概念指的是在同一表达过程中,对特定的描述对象进行“揉直使曲、叠单使复”的褒贬或渲染,使所描述对象的某些方面前后形成反差,从而欣起波澜。

(二)形式抑扬通常是正说从反说开始,或反说从正说开始,侧重于其中的某一方面,以达到使人信服、突出要点的目的。以抑显扬,扬得更高;以扬垫抑,抑得更深。有抑有扬就有跌宕、曲折,使艺术作品摇曳多姿,形成波澜起伏之势,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抑扬一般可分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未扬先抑、扬中有抑、扬中有扬、明扬实抑等几种。

(三)作用

1、在抑扬中形成反差,两相对照,突出中心;

2、出乎读者意料,引起新奇的审美效果。

七、悬念

(一)概念设置悬念是在文章的某一部分设置一个疑问或矛盾冲突,以造成读者某种急切期待和热烈关心的心理的一种写法。俗称“卖关子”,先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留待后文解答。

(二)作用

1、使情节环环相扣,曲折生动,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突出了文章主旨、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全文共 742 字

+ 加入清单

1.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理解:浏览标题,了解基本内容,识别风格。2.阅读理解答案回归原文: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或句子,提炼筛选主要,排除次要。用自己的话浓缩。3.仔细阅读不同的风格:解释清楚地解释对象,议论文找到正确的论点,叙事清晰的叙事顺序、线索和情感。4.把握关键词、修辞手法、句型特点、表现手法、结构功能和思想内容。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1.整体感知,快速阅读理解

浏览标题,了解基本内容:标题有时暗示主题,启发文章思维,提供答案方向等。

识别风格(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分析重点文意。

精读首尾,揣摩主题思想:首尾往往找到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2.回到原文中寻找答案

采摘材料中的原文、关键词或句子(如掌握议论句、抒情句和特殊修辞句、段落中的关键形容词和动词)。提炼和筛选主要的,消除次要的。也就是说,首先用自己的话或材料中的句子进行总结,然后合并浓缩,留下关键句子。

3.解读时差异文体仔细阅读

说明文阅读:

明确说明对象:辨析说明对象可以

阅读议论文;

找出正确的论点:标题、开头、结尾,不明显,需要简洁总结。你也可以通过分析论点来找到论点。因为论点证明了论点,分析了论点,看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论点。或者分析主题,有些标题不是论点,而是论点,作者对主题的看法是中心论点。

记叙文阅读:

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倒叙:先写出事物的结局或最突出的片段,再写出事物的发生和过程。倒叙功能:倒叙一般是突出中心,集中内容,对比鲜明,或使叙事波澜,或引起结构悬念,引人入胜。

叙事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

以写景抒情为主的叙事,要明确写景顺序,找出观察点。

4.把握关键词、修辞手法、句型特点、表现手法、结构功能和思想内容。

以上是初中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技巧介绍

全文共 2389 字

+ 加入清单

学好初中语文关键在于阅读、背诵和作文,如果能将这些融汇贯通,基本上语文成绩都错不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技巧介绍,希望您能喜欢!

学习好课文的步骤简介

1、预习课文。

此环节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听课的质量的好坏。

(1) 读课文

读课文可以分为朗读 快速读 默读…… 长期去做它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通过读课文可以对于课文内容有较好的理解。听课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去听。这样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勾画法读文。

就是带着问题读课文。从原文找答案或者画出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在带着问题去听课。

(3) 积累字词。

课前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音形义的障碍。

2、 保障课堂45分钟的听课效率。

课堂45分钟的听课良好效率必须保障。要全神贯注听老师讲的每一个问题。重点听预习时不会的地方。

3、课后及时巩固,整理好错题本。

练习册选择要少而精,要做充分,不可以囫囵吞枣。

把做错的题目整理到错题本,并且及时去看看。

4、考前复习。

语文的考前复习不要集中,分散复习效果会更好。一星期一复习为好。复习不要背背答案就万事大吉,要注重答题要点,注重技巧性。

(二) 课外积累。

中考语文课内考的分数很少,所以在做好课内积累的同时,更要做好课外积累。

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有限资源作好积累,如课本 优秀作文刊物 名著书籍 互联网 电视 广播 …… 只要有益于我们的学习都可以积累到积累本上,教师要定期加以指导积累的资料的运用。材料要广博而新颖,时代感强,力争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可以丰富我们的孩子的头脑。为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

B: 运用。

运用最难。它是把积累的语言加以灵活运用,应用实践。这也是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要想看明白文章,写文章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主要谈谈写作。

1、 完成一学期10篇的作文。

所选习作作文要与学生写作水平相近,要选学生感兴趣的题目。

初一 二 主要练习情感作文和想象作文以及简单的话题作文。 初三 四 主要练习情感作文和哲理性作文。

2、 成立”雏鹰文学社”。

吸取每班级10人以上加入文学社,每周力争交1篇成稿。精选后打印推荐投稿。从而鼓励写作 激发兴趣。(现1、4已经见良好成效)

教师在班级也要组织讲评,以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技巧介绍

1、制定计划

制定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相契合的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成绩提高便指日可待。

2、主动预习

—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

3、做好上课准备

(1)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2)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4、专心上课

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5)内化吸收。

6、课外学习

(1)选择优秀的教育机构,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2)要争取得到名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的效果。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有哪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成功秘诀的名言 W=X+y+z。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科学的方法,y代表不懈的努力,z 代表少说空话。可见科学的方法对于成功多么的重要,学习语文也同样如此。

有些同学认为语文很难学习,学习语文兴趣不浓,成绩很不理想,其实汉语作为我们的母语要想学好它其实并不困难。那就要看你有没有一套良好的学习方法。

作为刚刚告别小学学习生活步入初中的学生,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很是迷茫,不知道如何学习,为了使同学们快速进入学习初中语文的角色,我提供几种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准备。

语文学习需要一些必要的`准备,比如工具书等。作为一个初中生,身边应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小辞典》(以上三本工具书以商务印书馆的为最好);除此之外,为便于学习文言文,如果能有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学生古汉语词典》就更好了。当然有了以上提到的工具书只是一个基本的准备,关键是养成只要读书就查阅词典的好习惯。语文学习过程中还要用好一些相关资源:语文课本、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家庭藏书以及考试资源(考试是一段学习内容的检测和小结,考试过后同学们要及时发现知识漏洞,并把漏洞补上)等。

我认为语文主要记住重要的几个字: 多积累 勤运用

语文学习无外乎是积累与运用,积累是学习语文的低级阶段,而运用语言才是高级阶段。我们所要努力达到的也就是学会运用语言的高级阶段。

语文学习主要侧重听 说 读 写 四种能力的培养。 这四种能力的形成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下面我想从积累和运用两个方面谈谈如何学习语文。

A: 积累。

积累主要是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两个方面。

(一) 课内积累。

课内积累是指如何学习课文并从中获得语文知识。语文课本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库,它上面的课文多是选自古今中外名家作品,很经典也很新颖,有一定的高度,很值得我们学生学习。学习语文课本是我们现在学习语文的主途径。我们要把课文学习好,那样才会以点带面,用课本课文的”点”去带动生活语文的”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