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木卷笔刀和天文的哪个好汇集20篇

天文和气象不同,它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大气层外各类天体的性质和天体上发生的各种现象。那么你对天文科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问学吧小编整理关于三木卷笔刀和天文的哪个好的内容,提供给大家参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欢!

浏览

766

文章

119

篇1:金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全文共 3317 字

+ 加入清单

相信大家都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其中金星是很多人都会观测的行星,因为他是距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金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金星的基本知识

金星的天空是橙黄色的。金星上也有雷电,曾经记录到的最大一次闪电持续了15分钟。

金星的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组成,并含有少量的氮气。金星的大气压强非常大,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时的压强。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温室效应在金星上大规模地进行着。如果没有这样的温室效应,温度会比现在下降400°C。在近赤道的低地,金星的表面极限温度可高达500°C。这使得金星的表面温度甚至高于水星,虽然它离太阳的距离要比水星大的两倍,并且得到的阳光只有水星的四分之一(高空的光照强度为2613.9 W/m?,表面为1071.1 W/m?)。尽管金星的自转很慢(金星的“一天”比金星的“一年”还要长,赤道地带的旋转速度只有每小时6.5千米),但是由于热惯性和浓密大气的对流,昼夜温差并不大。大气上层的风只要4天就能绕金星一周来均匀的传递热量。

金星浓厚的云层把大部分的阳光都反射回了太空,所以金星表面接受降奶艄獗冉仙伲蟛糠值难艄舛疾荒苤苯拥酱锝鹦潜砻妗=鹦侨确涞姆瓷渎蚀笤际?0%,可见光的反射率就更大。所以说,虽然金星比地球离太阳的距离要近,它表面所得到的光照却比地球少。如果没有温室效应的作用,金星表面的温度就会和地球很接近。人们常常会想当然的认为金星的浓密云层能够吸收更多的热量,事实证明这是非常荒谬的。与此正相反,如果没有这些云层,温度会更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大量存在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才是吸收更多热量的真正原因。

在云层顶端金星有着每小时350千米的大风,而在表面却是风平浪静,每小时不会超过数千米。然而,考虑到大气的浓密程度,就算是非常缓慢的风也会具有巨大的力量来克服前进的阻力。金星的云层主要是有二氧化硫和硫酸组成,完全覆盖整个金星表面。这让地球上的观测者难以透过这层屏障来观测金星表面。这些云层顶端的温度大约为-45°C。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给出的数据表明,金星表面的温度是464°C。云层顶端的温度是金星上最低的,而表面温度却从不低于400°C。

地形地貌

在金星表面的大平原上有两个主要的大陆状高地。北边的高地叫伊师塔地,拥有金星最高的麦克斯韦山脉(大约比喜马拉雅山高出两千米),它是根据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命名的。麦克斯韦山脉包围了拉克西米高原。伊师塔地大约有澳大利亚那么大。南半球有更大的阿芙罗狄蒂地,面积与南美洲相当。这些高地之间有许多广阔的低地,包括有爱塔兰塔平原低地、格纳维尔平原低地以及拉卫尼亚平原低地。除了麦克斯韦山脉外,所有的金星地貌均以现实中的或者神话中的女性命名。由于金星浓厚的大气让流星等天体在到达金星表面之前减速,所以金星上的陨石坑都不超过3.2千米。

大约90%的金星表面是由不久之前才固化的玄武岩熔岩形成,当然也有极少量的陨石坑。这表明金星近来正在经历表面的重新构筑。金星的内部可能与地球是相似的:半径约3000千米的地核和由熔岩构成的地幔组成了金星的绝大部分。来自麦哲伦号的最近的数据表明金星的地壳比起原来所认为的更厚也更坚固。可以据此推测金星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可移动的板块构造,但是却有大量的有规律的火山喷发遍布金星表面。金星上最古老的特征仅有8亿年历史,大多数地区都相当年轻(但也有数亿年的时间)。最近的发现表明,金星的火山在隔离的地质热点依旧活跃。

金星本身的磁场与太阳系的其它行星相比是非常弱的。这可能是因为金星的自转不够快,其地核的液态铁因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的磁场较弱造成的。这样一来,太阳风就可以毫无缓冲地撞击金星上层大气。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金星和地球的水在量上相当,然而,太阳风的攻击已经让金星上层大气的水蒸气分解为氢和氧。氢原子因为质量小逃逸到了太空。金星上氘(氢的一种同位素,质量较大,逃逸得较慢)的比例似乎支持这种理论。而氧元素则与地壳中的物质化合,因而在大气中没有氧气。金星表面十分干旱,所以金星上的岩石要比地球上的更坚硬,从而形成了更陡峭的山脉、悬崖峭壁和其它地貌。

有趣的天文知识

黄道平面---地球的公转所在平面。

主垂圈平面 ---地球自转平面。

白道--月亮的轨道平面。

1、上升点--- 地平面与黄道圈的交点!

2、宿命点---主垂圈平面与黄道圈的交点!

3、北交点---白道与黄道的交点!

4、暗月---月亮的运行椭圆轨道的另一个焦点(其中一个焦点点是地球) 。

金星的位相变化

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相位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金星的相位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金星是全天中最亮的行星,亮度为-3.3至-4.4等,比著名的天狼星(除太阳外全天最亮的恒星)还要亮14倍,犹如一颗耀眼的钻石,于是古希腊人称它为阿佛洛狄忒(Aphrodite)——爱与美的女神,而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美神。在圣经里,金星象征黎明代表路西法。金星和水星一样,是太阳系中仅有的两个没有天然卫星的大行星。因此金星上的夜空中没有“月亮”,最亮的“星星”是地球。由于离太阳比较近,所以在金星上看太阳,太阳的大小比地球上看到的大1.5倍。

有人称金星是地球的姊妹星,确实,从结构上看,金星和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金星的半径约为6073公里,只比地球半径小300公里,体积是地球的0.88倍,质量为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虽说如此,但两者的环境却有天壤之别:金星的表面温度很高,不存在液态水,加上极高的大气压力和严重缺氧等残酷的自然条件,金星有极少的可能有生命的存在。由此看来,金星和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周围有浓密的大气和云层。只有借助于射电望远镜才能穿过这层大气,看到金星表面的本来面目。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时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蚀性的酸雨。金星表面温度高达500℃,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压力)。

金星自转方向跟天王星一样与其它行星相反,是自东向西。因此,在金星上看,太阳是西升东落。金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很接近正圆的椭圆形偏差不超过1°且与黄道面接近重合,其公转速度约为每秒35公里,公转周期约为224.70天。但其自转周期却为243日,也就是说,金星的自转恒星日一天比一年还长。不过按照地球标准,以一次日出到下一次日出算一天的话则金星上的一年要远远小于243天。这是因为金星是逆向自转的缘故;在金星上看日出是在西方,日落在东方;一个日出到下一个日出的昼夜交替只是地球上的116.75天。在地球上看金星与太阳的最大视角不超过48°,因此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夜空中。我国民间称黎明时分的金星为启明星,傍晚时分的金星为长庚星。

金星逆向自转现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金星与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除了这种不寻常的逆行自转以外,金星还有一点不寻常。金星的自转周期和轨道是同步的,这么一来,当两颗行星距离最近时,金星总是以同一个面来面对地球(每5.001个金星日发生一次)。这可能是潮汐锁定(tidal locking)作用的结果--当两颗行星靠得足够近时,潮汐力就会影响金星自转。当然,也有可能仅仅是一种巧合。

金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星,是一颗是类地行星,也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没有磁场的行星。在九大行星中金星是最接近圆形的,偏心率也是最小的,仅为0.7%。

以地球为角的顶点分别连结金星和太阳,就会发现这个角度非常小,即使在最大时也只有48.5°,这是因为金星的轨道处于地球轨道的内侧。因此,当我们看到金星的时候,不是在清晨便是在傍晚,并且分别处于天空的东侧和西侧。

中国古人称金星为“太白”或“太白金星”,也称“启明”或“长庚”。古希腊人称为阿佛洛狄特,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而在罗马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是维纳斯,因此金星也称做“维纳斯”。金星的天文符号用维纳斯的梳妆镜来表示。

金星同月球一样,也具有周期性的圆缺变化(位相变化),但是由于金星距离地球太远,用肉眼是无法看出来的。关于金星的位相变化,曾经被伽利略作为证明哥白尼的日心说的有力证据。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藏族的天文星月历法

全文共 306 字

+ 加入清单

藏族天文历法,是在青藏高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总结藏族人民长期实践经验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它既有藏族人民的独创,也吸收了其他民族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适合藏区的天文历法,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天文历算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为封闭的西藏社会创造了科学的历法,在指导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的专家们隆重地举行了2013至2024年间十二年数据计算项目仪式,这是藏历天文历算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按藏族天文历算,可排算出2150年的历书日序,有力地驳斥了“末日论”。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天文大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全文共 504 字

+ 加入清单

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产生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17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提出了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引起的假设,科学地解释了产生潮汐的原因。那么天文大潮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天文大潮属正常的天文潮汐现象,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朔、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世界最大的天文大潮奇观是在浙江的钱塘江大潮。

天文大潮发生的主要原因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尤其是其中的月球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随着地球、月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力的作用也呈周期性变化。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

今天小编对天文大潮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清初民间天文历法奇人王锡阐中

全文共 2726 字

+ 加入清单

1628年7月23日,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登基。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镇泽镇王家庭出生了一个小婴儿。父亲让薛先生给他的儿子取一个文化名,王希灿。王云,王氏的祖先,曾经是一个小官员。曾多次失败的曾祖父王芸成了一名私立学校的教师。从那以后,王氏家族就世代务农了。

尽管出身于乱世,家境贫寒,但在父亲的全力支持下,王锡灿克服了种种困难,从11岁开始就沉迷于学习,放弃了与外界的交流,逐渐成为一个自学成才的人。除了上百个学派之外,他学得最多的是天文学、历法和算术,他可以从自己身上学到这些。例如,在传统的中国数学中,圆形测量听起来让成年人感到眩晕,但是他会画画和说话,而且他知道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忠诚青年学者的五星

受传统思想和史书的影响,年轻的王希禅忠于明朝,对家庭、国家和民族节气有着强烈的感情。这种感情和气节不仅渗透到他的诗歌中,也体现在他报国的行动中。1644年,李闯自成入侵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公园上吊自杀,死于明朝。不久,吴三桂率领清军入关,清朝皇帝改称袁顺之,这就是著名的“沈嘉之变”。

沈嘉的变迁与明朝的灭亡(网络图)

听到这个消息后,生活在长江以南一个贫困乡镇的王希灿非常伤心,他跳进河里自杀了。获救后,他绝食了几天。父母看在眼里,心中焦急,多次劝说失败。父亲别无选择,只能威胁自己,比如让家人饿死。此外,他鼓励他的儿子研究日历和写明朝的历史书。17岁的王希灿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从那以后,王希禅不再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也不再关心时事。相反,他隐居在江村。当他还是一名私立学校的老师时,他专注于研究天文学和历法。事实上,王希灿学习天文和历法是非常困难的。隐居时缺少学习材料。他只能通过像张这样的同胞从其他地方借或买。获得专业观测设备的资金也不足,这将直接影响观测结果。为此,经过反复实验,他发明了一种叫陈三·赞的仪器,放在他瓦房的人字屋顶上,用来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根据目前的研究,这种仪器类似于最基本的具有记录功能的高功率望远镜。

从年轻时起,王希灿就对五星(即金、土、水、火、土五大行星)的研究感兴趣了几十年。研究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坚持观察。“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人们都需要爬进屋里,在熟睡的鸬鹚之间仰望星空,而晚上却无法入睡。”第二种方法是反复计算,“观察尊重和治理的日历,第一次重新测量一天,在一天的剩余时间里,用桌子的影子,一步一步地重复计算,前后不一致”。

在业余时间,王希灿听了潘芳张等国人讲的明朝故事,对编纂史书产生了兴趣。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这应该是他天文日历之外最快乐的事情。然而,明朝末年的死亡总是牵动着王希灿的神经,流入他的骨髓。他经常一个人在田野里走,望着南方,脸上充满了悲伤。他多么希望南明军收复失地,向长江以南进军。

渐渐地,王希禅在明朝遗民中名声大振:他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被传为佳话,他以研究天文历法精神为荣。在这种情况下,邀请他编纂《史明纪》的天文历法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江村的三个朋友相遇。

五星发现新书

据传,1661年王希禅在江村与顾、相遇后,他就认真编纂了《明实录》。然而,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在中间,包括自然和人为的灾难,不得不暂停。幸运的是,他从未放弃对五星的研究,并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一本关于行星运动规律和周期计算方法的书——《五星旅行度的求解》。这本书不仅修正了西方曾经流行的第谷系统理论,而且还导出了一套计算五星观测角的公式。明朝遗民非常重视“五星行释”,并想看一会儿。为此,我们还组织了一次专门的图书分享会。

“五星线度解决方案”印刷版(网络图)

1673年冬天,鲁的府邸在浙江省崇德县玉溪村。

鲁公馆是清初大学者的府邸。这里也是反清义士和明遗民经常聚会的地方。当然,“五星级旅游解说”分享会的主持人是吕留良。参加者有张绿香、张嘉玲、潘雷、查勇、何汝霖等,他们都是信徒界的知名人士。人们聚集在这里,希望讨论中国和西方的一些科学成就,并分享“五星旅行口译”,以便为子孙后代作出记录。

王希灿首先谈到了撰写《五星旅行说明》的原因。原来,在阅读西方天文学和历法著作的过程中,他发现传教士带来的第谷“地心说”体系的知识,经过反复计算和与占星术观察的比较,是不准确的。首先,系统中存在一些错误,如五星运行周期数据;其次,第谷的地心说计算出的日食和月食与西方书籍的内容不一致。这让研究天文和历法多年的王希禅难以忍受,于是决定自己动手编纂。

“小安哥,你能说说在五星之旅中西方第谷系统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变化吗?我的大哥在去世前对第谷的系统有所怀疑。“这个问题是潘芳的哥哥潘雷提出来的,他很有学问。我的好朋友多年前在“明案”中被杀。王希灿很照顾这个弟弟。潘雷还向清初历法大师梅文鼎推荐了王的《李硕》等著作...

“五星旅行分辨率纠正了第谷系统的最大错误,也就是说,五星的运动方向并不像西方人第谷所说的那样完全围绕太阳从西向东。”王希灿停顿了一下,拿出一叠手稿。“事实上,金星和水星在它们的轨道上从西向东转,而地球、木头和火星则完全相反!这是我观察和计算的结果。”

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王希灿继续说道,“在修订第谷系统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个现在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五大行星的动力源,它们为什么能保持它们的相对位置?我认为这是一种“磁力吸引”在起作用。这种磁引力也存在于地球上,不同于普通磁铁产生的力。”

第谷的“新宇宙系统假说”图表(来自互联网)

虽然“五星行星速度解”对五颗行星的视觉运动给出了最清晰、最完整的解释,提出的行星运动“磁引力”概念也是世界天文学史上最好的概念之一,但该书的理论部分仍然离不开第谷系统的范畴,书中的内容只是第谷系统的文言文。从世界天文学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仍然是过时的。然而,对于一个农村读者来说,用自制的仪器爬到屋顶上观察星星,到处借西方书籍来完成这样一本书,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个奇迹,甚至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问题。

“五星行”分享会结束后,王希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因为他的同乡、知心朋友张在死前完成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一个是完成关于行星研究的专著;另一个是把研究天文和日历的新想法编成一本书。后者的初稿于八年前完成,一份副本被复制并在潘芳的墓中焚烧。

这是什么样的一本王希灿的个人生活书?这始于清初著名的文字狱。对于葬礼,请期待汪希灿(二),一个民间天文学家和日历传说在清初。

——————————————————

[参考]

1.南开大学历史系薛斌撰写的论文《王希禅年谱》和《中国科学技术史料》1997年第4期。

2.论文“王希灿与第谷系统”,宁小玉著,《自然辩证法通讯》,2013年6月。

3.论文《王希灿的“姚极限”与三角函数表的制作方法分析》,董洁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2014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脑洞真大:拿6000多个玻璃球把海水变成天文望远镜

全文共 1070 字

+ 加入清单

资料来源:KM3NET

作者是Dhananjay Khadilkar

翻译张哲

在地中海西北部的海底,126个足球大小的玻璃球悬浮在法国和意大利水域附近。这些玻璃球可以用来用海水建造天文望远镜,以寻找暗能量、超新星和中子星碰撞的信号。当然,这些玻璃球只是千米立方体中微子望远镜(KM3NeT)项目部署的第一批玻璃球。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找到一种基本粒子:中微子。它没有电荷,几乎没有质量。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的中微子天体物理学家沃尔特·温特(Walter Winter)说:“与宇宙射线不同,中微子不受星际空间磁场的影响,这使它们成为一种独特的信使。中微子携带的信息非常有用,可以补充电磁辐射和引力波携带的信息。”

中微子几乎不与其他粒子相互作用,可以直接穿过大多数物质。这个幽灵般的特征使它成为一个理想的天文研究对象。KM3NeT项目总共占据了1立方千米(相当于40万个奥林匹克游泳池)的法国和意大利水域。超过6000个玻璃球将被部署在水中。每个玻璃球将包含31个非常灵敏的光电倍增管探测器,可以将周围的海水变成巨大的透镜。这些玻璃球由多根缆绳固定,缆绳的底部固定在海床上,顶部固定在浮体上,从而确保缆绳紧密。

帕斯卡尔·科伊尔是法国马赛粒子物理中心的物理学家,也是该项目的物理和软件工程主任。他说:“即使100万个中微子来到这里,也许只有一两个会与海水中的氢或氧原子夸克相互作用。然而,由于宇宙中微子的高能量,上述效应将以极快的速度释放带电粒子”。

这些粒子在水中的移动速度比在水中的光速快,并能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类似于喷气式飞机以超音速飞行所产生的音爆。这个过程将释放弱辐射(即切伦科夫辐射)。安装在海床上的传感器只能探测这些信号,因此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中微子的能量和运动方向。

在众多中微子望远镜中,“KM3NeT”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由于其巨大的体积,它能以迄今为止最高的分辨率探测到来自南半球天空的中微子,包括中微子的能量和方向。”温特说。

该设备计划于2024年在法国完成,可用于探测宇宙射线与地球大气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低能中微子。当这些粒子穿过地球时,它们能以类似x射线的方式提供一些关于地球内部的信息。意大利的这个项目计划于2026年完成,将用于探测远离我们的宇宙中微子,这些中微子主要是在恒星死亡或高密度暗能量相互碰撞时释放的。

有趣的是,当观察海底时,这些望远镜是最清晰的,因为地球恰好充当了一个屏障,过滤掉不断轰击地球的宇宙辐射和其中的背景粒子。中微子是已知唯一能穿透地球的粒子。

原标题:6000多个玻璃球把海水变成了天文望远镜。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天文潮汐对航天航空的影响

全文共 1987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潮汐航天航空影响

天文潮汐对于地球表面和地球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物质,都有着明显和不明显的影响,而对于处在飞行中的飞机驾驶员、飞机和其他飞行器的精密仪器、仪表以及无线电控制系统等,也同样会受到天文潮汐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能不能造成飞机失事,能不能造成航天活动的失败呢?根据对搜集的飞机失事和航天活动失败的资料分析认为,天文潮汐能够造成飞机失事,能够降低航天活动的成功率。中国民航局第一研究所发行的1991年第5期《民航经济与技术》刊载,1990年世界主要商用飞机,共失事38次,如果减去中国民航因劫机而失事的2次,还剩36次。其中发生在朔、望期的有16次,占44.4%,发生在上、下弦期的有4次,占11.2%,在朔、望、弦期共发生20次,占55.6%。还对1989年人民日报登载的全部飞机失事作了统计,共计失事21次,其中发生在朔、望期和上、下弦期的各6次,各占28.5%,朔、望、弦期共计12次,占57%。另外,1990年《北京日报》登载了2次飞机失事,其中就有1次发生在下弦;1991年1至7月《北京日报》登载了4次飞机失事,全部发生在望期和下弦期。

民用飞机如此,军用飞机也不例外。在强天文潮汐期坠毁的军用飞机所占的比例也是比较大的。某某洲国家1970年军用飞机共坠毁41架,其中发生在朔、望期的有12架,占坠毁总架数的29%;上、下弦期有9架,占坠毁总架数的22%。朔、望、弦期共21架,占51%,在坠毁的飞机中,双机相撞的共2次,坠毁飞机4架,都发生在离望时很近的时间。在分析研究军用飞机坠毁事故的原因时,由于军用飞机(尤其是作战飞机)乘员少,基本上可以排除劫机和预谋炸机造成的坠毁,更应当注意从天文潮汐角度认真分析。

根据1988年至1991年9月有关航空杂志统计,世界发射火箭、卫星失败共18次,其中发生在朔、望期的有4次占22.2%;发生在上、下弦期的有5次,占27.8%,朔、望、弦期共计9次,占失败总数的50%。

我国发射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于1991年2月14日夜,在离地面

901    公里的高空,发回的云图突然扭曲、倾斜,继而消失,失去三轴稳定对地定向控制,漫无目标地扫向天空。这一天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朔期),“风云一号”失控后数小时,即2月15日1点32分,就是朔时(农历下月初一)。我国1991年12月28日20点02分发射了一颗自行制造的通信卫星,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后,因发动机提前熄灭,卫星未能进入预定轨道。这一天是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正是下弦日,下弦时是12月28日9点55分,与发射卫星时间仅差10小时07分。有人认为,以上两个情况,很有可能是强天文潮汐的影响造成的。

对于飞机失事的原因,西德汉莎航空公司的研究人员,曾在1989年对近30年飞机坠毁作了统计、分析,共计坠毁飞机496次,死亡人员15196人。他们认为飞机坠毁的原因中,人为原因占76%,其纪律性差占23%,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占20%,判断错误,缺少经验和训练占33%。有关人士认为,用这3个人为原因解释飞机失事是不够准确可靠的,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如果从天文潮汐对飞行人员和飞机、飞行器的机械、仪表可能存在的影响方面来分析倒可能是合理的。比如天文潮汐可能会对驾驶人员的脑、心、肺产生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神志恍忽,肢体僵硬,动作变形,从而不能正确地驾驶飞机,使飞行失常,造成飞机失事。尤其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气压有较大变化,再加上天文潮汐的影响,更容易发生上述情况。例如,1991年一位飞行了千余小时的飞行员,在夜间航行着陆时,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故。其次,飞机的机械部分,都是按照正常情况设计和制造的,并没有考虑天文潮汐对机械的影响,这就有可能使一些敏感的机械,在天文潮汐的影响下,发生机械故障,造成飞机的事。飞机机械有可能这样,火箭、导弹、卫星等也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再者,由于天文潮汐能够使所在空域中的气象发生突然变化,所以,也能直接影响飞机的正常飞行,而使飞机失事。另外,在飞机和导弹、卫星等飞行器中,都有无线电和磁性设备、器件,天文潮汐有可能使无线电信号减弱或中断,使磁性等仪表混乱,从而影响对导弹、卫星的联系和控制,影响驾驶人员对飞行情况的正确判断,造成导弹、卫星的失败和飞机失事。

以上两个资料,反映了在朔、望、弦期失事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比例数,毕竟都是按照天文潮汐理论进行推理的结果,并没有与实际发事的具体情况进行印证。所以,在朔、望、弦期发生的飞机失事和航天活动的失败,并不能肯定都是天文潮汐影响的结果,其中必然有非天文潮汐因素造成的失事和失败。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天文潮汐的影响,天文潮汐对飞机航行和航天活动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今后,在对失事和失败事件的具体分析研究中,是会得到证实的,应当引起各有关行业和科研等人员足够的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篇7:达普天文历算台

全文共 462 字

+ 加入清单

达普天文历算台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建在墨竹工卡县唐加乡达普村的半山上的达普天文台,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2009年的8月份,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投入50万元资金,用于对这座天文台进行保护性的修复,在修复过程中,尽全力保持这个建筑的原有特色,除此之外,还会在观测石周围增加了十二宫二十七宿原文造型大理石保护圈。这个天文观测点还被列入为墨竹工卡县“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景区。

达普天文观测台由两个部分组成:测孔楼和测光石,在测孔楼的西墙面南北方位165度至345度的位置,西墙正中间的屋顶上方有一个日光出口,而侧光石与测光孔西墙的距离为29米,每年,当太阳光透过测孔楼顶的日光出孔照到测光石,0连成一条线的时候,就到了春耕及灌溉的时间了。

天文台以测光石为中心圆点辐射出二十七宿、十二宫圆轮造型的大理石保护圈。按西藏古老-的说法:-将星体分为二十七宿,这其中包括胃宿、昂宿、毕宿等等,关于二十七宿的应用,对藏族天文历算显得尤为重要。十二宫是用以标明太阳与月亮沿黄道运行,每年会合十二次的位置,-把天体分为天蝎、人马、摩羯等十二宫。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天文大潮会引起海水倒灌吗

全文共 547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之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蒴、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天文大潮会引起海水倒灌吗?下面带您了解一下。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

天文大潮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灾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构成水害,如汛期江河水满时遇到天文大潮顶托造成洪水难以退却;如果天文大潮遇到台风登陆前后会暴发风暴潮;如果江河水位低,海潮上溯范围扩大,咸害程度加重,则形成咸潮。

天文大潮可以引起海水倒灌,在江河水位较低的情况下,一旦大涨潮,还容易导致海水倒灌,造成居民生活用水困难。2005年陵水大旱,涨潮时,海水倒灌的距离直线达7公里,到达陵水自来水厂的取水管位置,使自来水变咸。许多居民的生活用水只能改用井水或到外地运水,造成诸多不便。

今天小编对天文大潮是否可以引起海水倒灌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天文大潮如何引起

全文共 534 字

+ 加入清单

潮汐现象非常复杂,在一个潮汐周期,约24小时50分钟,天文学上称一个太阴日,即月球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所需的时间里,各地潮水涨落的次数、时刻、持续时间也均不相同。天文大潮的涨落幅度非常大,那么天文大潮如何引起的呢?

潮汐主要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决定的。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它的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初一、十五涨大潮”的原因。

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即朔和望时产生的潮。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蒴、望如遇月近地点,其引起的潮汐振幅则更大。

天文大潮属正常的天文潮汐现象,它的周期是18.6年,可以提前好几年作出预报。天文大潮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引发灾害,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构成水害,如汛期江河水满时遇到天文大潮顶托造成洪水难以退却;如果天文大潮遇到台风登陆前后会暴发风暴潮;如果江河水位低,海潮上溯范围扩大,咸害程度加重,则形成咸潮。

今天小编对天文大潮如何引起的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的天文灾害知识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天文知识大全百科

全文共 2452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家如何研究遥远的恒星?闪耀的星星们也有出生和死亡?暗物质和暗能量如何影响宇宙的演化?进行天文科普,学习对象可以从中获益,进而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一起学习天文知识大全百科吧。

天文知识大全百科

太阳和地球的年龄?

据估计太阳的年龄比地球大1000万-2000年年,而通过放射性计年,地球的年龄是45亿年,因此太阳的年龄是45.1亿年。

天文学中常用天文单位(Astronomical units,缩写 AU)衡量天体之间的距离,天文单位约等于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2012 年起精确定义为 149,597,870,700 米,约 1.5 亿千米,或者 8.3167 光分1。另一个单位是光年,等于真空中光在一 Julian 年(365.25 天)传播的距离,约为 9.460730×1015m9.460730×1015m 或 6.3241×104AU6.3241×104AU。

除了太阳系中的天体,肉眼或望远镜能看到的其他星星都属于恒星(注意有一些亮点是星云,即星际尘埃而不是单个恒星),离太阳最近的恒星叫做 Alpha Centauri(4.22 光年)。由于这些恒星的距离太远,即使用天文望远镜也看不到它们的行星。恒星在空中的相对位置是几乎不变的(即使太阳系以惊人的速度绕星系中心旋转,但转一圈仍需要 2.3 亿年,所以与其他恒星的相对位置基本保持不变)。

那我们看到的星空是如何变化的呢?由于地球每 24 小时由西向东自转一圈,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星空由东向西围绕地球旋转。长时间曝光的照片可以很好地展示星星的轨迹(如果站在北极点,那么星空的旋转中心会在正上方,如果站在赤道,旋转中心会在地平线上,且南北各有一个。如果站在南极点,则旋转中心同样在正上方但旋转方向却与北极的相反。

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为什么白天看不到星星和月亮。这是因为白天阳光照亮了大气中的尘埃和云,相比之下星星的亮度太暗了所以肉眼不容易看到。许多时候月亮也会在白天出现,只是因为阳光太亮不容易注意到。

宇宙是如何形成的?

1.科学家认为它起源为137亿年前之间的一次难以置信的大爆炸。这是一次不可想像的能量大爆炸,宇宙边缘的光到达地球要花120亿年到150亿年的时间。大爆炸散发的物质在太空中漂游,由许多恒星组成的巨大的星系就是由这些物质构成的,我们的太阳就是这无数恒星中的一颗。原本人们想象宇宙会因引力而不在膨胀,但是,科学家已发现宇宙中有一种“暗能量”会产生一种斥力而加速宇宙的膨胀。

2.宇宙学说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体积极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奇点。在141亿年前左右,奇点产生后发生大爆炸,从此开始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的诞生史。

3.宇宙大爆炸后0.01秒,宇宙的温度大约为1000亿度。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是电子、光子、中微子。以后,物质迅速扩散,温度迅速降低。大爆炸后1秒钟,下降到100亿度。大爆炸后14秒,温度约30亿度。35秒后,为3亿度,化学元素开始形成。温度不断下降,原子不断形成。宇宙间弥漫着气体云。他们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恒星系统,恒星系统又经过漫长的演化,成为今天的宇宙。

宇宙是什么?宇宙有多大?宇宙年龄是多少?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宇宙年龄大约200亿年。

宇宙有多少个星系?每个星系有多少颗恒星?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亿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有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天球坐标系

下面我们来更具体地描述星空。由于天体离我们足够遥远,来自天体的光线已近似于平行光,这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确定远近的能力(当然事实上我们有其他的办法确定天体的视向距离),而仅仅知道天体的方位,所有的天体都彷佛分布在一个球面上。假定围绕着我们有一个大圆球,它的半径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最远的天体的距离还要大得多,这个假想的球体称为天球。观测者总是处于天球的中心,这是因为观测者的任意位移(包括地球的公转)都比天球半径小得多,可以忽略不计。天体和观测者眼睛连成的直线与天球面的交点,也就是天体在天球面上的投影,称为天体的视位置。

为了定量地表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我们需要建立球坐标系(正如我们描述地球上某个地点需要使用经度和纬度一样),最常用的两个天球坐标系是地平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

季节与昼夜

图 :黄赤交角示意图

如图 ,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叫黄道平面,而地轴与黄道平面有大约 23.5?23.5? 的倾角,所以当地球运动到太阳的一侧时,太阳直射到北回归线(北纬 23.5?23.5? 的纬线),这一天就叫做夏至,当地球绕太阳旋转 90?90? 后,太阳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就叫做秋分,而地球再公转 90?90? 到另一侧时,太阳直射到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冬至,再公转 90?90?,阳光再次直射到赤道上,这一天就是春分。注意这是对北半球而言,南半球相反。因此季节的变化本质上是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关系不大,事实上在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要小于夏季的距离。

回想第一节的太阳系模型,由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远大于二者的半径,所以可以近似认为太阳照到地球的光都是平行的,这样,任何时刻只有半个地球被照亮,这半个地球就是白天,而另外半个是晚上。由于地轴的倾斜,北半球某条纬线以上的地区在夏天会被全部被照亮,这样无论地球自转多少,这些地区都是白天,这就形成了极昼。与此同时,南半球某条纬线以上的地区全部没有阳光,就形成了极夜。同理,在冬天(也就是南半球的夏天)南极附近会出现极昼而北极附近出现极夜。另外在赤道,昼长(白天的长度)和夜长(夜晚的长度)一年四季都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献身天文事业的和尚

全文共 656 字

+ 加入清单

唐代高僧一行,俗名张遂。公元 683 年生于陕西武功县。张遂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刻苦好学,尤其酷爱天文学。青年时代,他求师访学,成为长安城有名的青年学者,随后又出家为僧,取法名一行。在河南嵩山、浙江天台山潜心学习佛教经典和天文学,成为远近闻名的高僧,公元 717 年,唐玄宗硬请他回长安,但一行拒绝还俗为官,执意在华严寺研究佛学。公元 721 年,他被当时日食预报不准确之事所触动,决定停止对佛学的研究,受命于唐玄宗,主持修订历法,从此一心苦研天文学。他向唐玄宗进言,要改革历法,必先进行天文观测,一行来到当时的天文历法机关——太史监,发现原有的天文测量仪器破旧不堪。为了尽快开妙恒星观测工作,他与人合作制造了黄道游仪的水运浑象仪等仪器。公元 724 年,一行主持了全国几个观测点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测得子午线长度为 351 里 80 步(132.08 公里,比今天所测得的子午线长度略大一些)。一行这一“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创举”,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国家。

一行在观察和研究古人的恒星资料时,发现恒星位置有移动,他早于西方国家天文学家 1000 多年提出了“恒星不恒”的观点。

一行根据当时的天文观测,改进了历法,主编了有名的《大衍历》、《公元大衍历》52 卷、《心机算术》、《易论》和《北斗七星护摩法》等书。

公元 727 年 10 月一行病逝。唐玄宗亲立一座“大慧禅师塔碑”,以表对这位功德圆满的高僧的敬意。今天的人们缅怀一行这位伟大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日新月异的天文观测技术

全文共 2427 字

+ 加入清单

123.各类天文卫星得到的新信息

空间技术的成就,使空间天文出现突飞猛进地发展。从开始的高空气球到探空火箭,以至各类空间天文观测站,使短短 10 多年内红外天文、紫外天文、x 射线天文、γ射线天文、极紫外天文都有了令人鼓舞的发展。这些绕轨道运行的天文台从不同频段得到一系列持续的数据流,勾画出一幅幅动态的、常常又是谜一般的宇宙的生动情景,进一步拓宽了对宇宙的认识。所得到的大量数据将成为探寻宇宙结构和演化的重要线索。

火箭是中国人最早发明的。据记载,早在北宋开宝三年(公元 970 年),冯继升和岳义方两人就成功地试验了火箭。1863 年,法国的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的科幻小说出版,不久又出了《环绕月球》,两本小说描写了几位探险家乘一枚飞弹去月球探险的故事。据说,小说中所描写的飞行状况,竟与美国阿波罗第一次登月的实际飞行状况如出一辙。这或许说明小说家的科学素养是很高的。现代科学火箭理论的先驱是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他第一个提出火箭使用液体燃料,推导了在发动机工作期间火箭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

第一次成功地利用液体燃料制成可实用的火箭,是二战期间的法西斯德国。他们研制了 V—1 飞弹和 V—2 火箭,妄图以此扭转注定失败的战局。但它并没有改变法西斯死亡的命运。战后,美国和前苏联都是在 V—2 基础上发展了各自的火箭和洲际导弹。我国也是从 50 年代后期开始在 V—2 的基础上开始了火箭和导弹的研制。这个战争的怪胎和冷战的产儿却为空间天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始,人们发射人造卫星和登月火箭只不过是“冷战”以“科技”面貌出现的新形式。正是 1970 年 4 月美国发射的为监测地面核爆炸的两颗卫星发现了宇宙的γ射线爆发,它被认为是 70 年代天体物理学的一项重大发现。

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一项天文观测成就是通过地球空间的探测发现了地球的两个辐射带。它是由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 号、“探险者”4 号和 1958 年 12 月发射的“先驱者”3 号所取得的。接着,美国和前苏联都对月球进行了大量的探测。从 1959 年 10 月 4 日发射的“月球”3 号,首次成功地拍摄到月球背面的传真照片,以后美苏又数次登月。如,阿波罗的六次登月,仅采回的月岩、月壤样品就有 400 多公斤。又对水星和金星也进行了大量考察。探测方式有绕转飞行、逼近飞行、硬着陆和软着陆等四种方式。对火星和木星以及行星际空间和彗星都多次发射卫星和飞船。总之,近代天文学中的任何一个数据的取得,是大量人力和物力的付出的结果,而不是单凭热情和美好愿望就可以想象出来的。

此外,对于红外、紫外、x 射线和γ射线辐射,世界各国也发射了数十枚卫星或空间观测天文台。取得了大量的令人吃惊的数据。目前,世界上拥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唯一没有自己的天文卫星的就是中国的天文学家。但他们仍努力在国外同行所取得的丰富的第二手资料中去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下面我们介绍几个以发射的或计划中的天文卫星或空间天文台。

宇宙背景探测器(COBE):这是美国国家宇航局于 1989 年底发射的专为观测宇宙大爆炸的微波背景辐射的天文卫星。卫星携带了三种互补的检测仪器:一组较差微波辐射计,一个偏振迈克尔逊干涉仪,一个红外滤波光度计。每种仪器都测定宇宙背景辐射的不同方向,并提供了为测定宇宙背景辐射的灵敏度。较差微波辐射计将测量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大尺度各向异性,其误差小于十万分之一。这种仪器所取得的数据将用来研究现代宇宙中的大尺度结构形成的“种子”、宇宙各向异性的膨胀和旋转、引力波、物质的大尺度流动和宇宙弦。迈克尔逊干涉分光仪,将用来测量 1000 个天区中每一个从 1 厘米到 100 微米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谱。还将以误差小于千分之一的精度,测定该谱偏离黑体谱的程度。第三个检测仪器叫弥漫红外背景实验仪,它将测定天空中 1~300 微米波段的绝对亮度,对来自早期宇宙的弥漫红外光(来自第一代的原星系、星系和恒星的光)进行当时最灵敏的搜寻。卫星在 1991 年取得了十分重要的结果。可以说,它的观测结果,使宇宙的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由过去的科学假设变为受观测直接检验的自然规律。

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CGRO):1991 年 4 月 5 日,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携带着 16 吨重的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驶向太空。这个具有四台仪器的高能空间天文台在发射两年之后,就已取得丰富的天文发现。最令人激动的观测结果就是关于空间γ射线爆的分布性质。康普顿天文台发射前,天文学家对此爆发现象似乎已得出了一个合理而又得到广泛承认的解释。根据这一理论,认为爆发起源于中子星的塌缩残余星体表面上的地震破裂、爆炸或小行星的撞击。但康普顿天文台的发现完全出人意料。在过去的几年中,上面的仪器平均每日观测到一次爆发。但这些爆发完全是均匀跨越天空的。它们没有表现出沿银盘或是沿其它任何方向集中的迹象。在爆发源的距离分布上也得到一个截然不同的型式。如果爆发源在空中是均匀分布的,则暗爆发源应比亮源多得多。但令人吃惊的结论是:此卫星的观测表明,地球处于一个延伸到有限距离的爆发源球形集合的中心。天文学家们一直在开动脑筋努力构想可能形成这种分布的天体和物理模型。但至今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意见。在一次天文学家的会议上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举手表决,反映天文学界在星系晕解释和宇宙学解释之间大体分为相等的两派。只有一少部分人倾向于爆发刚好发生在太阳系之外的模型。我国天文学家,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陆锬认为,这是本世纪来天体物理学出现的第三次大争论。第一次是关于星云的性质,它导致了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的发现;第二次是关于河外星系光谱线红移的解释,它导致了大爆炸宇宙学模型的诞生;而这第三次关于γ射线爆的争论目前刚拉开了序幕,它必将导致天体物理和宇宙学观念上的更大突破。

极紫外探险者(EUVE):1992 年 6 月 7 日一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全文共 6677 字

+ 加入清单

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生命,地球将变成一个寒冷的星球,那么大家对太阳了解多少呢?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天文学科学小知识

大家能见到是多少颗星辰?

答:用大家的人眼从地球可以见到7000颗星,可是由于地球是圆的,无论大家立在地球上的哪些地方,都只有见到半侧天上,并且挨近黎明时分的星辰又看不清,因此大家用人眼事实上只有见到大概3000颗星。

太阳的温度有多大?

答:太阳的管理中心温度达到192000000℃,环境温度为6000℃。但因为太阳离大家十分远,有1.5亿千米,因此,大家也不感觉那么热了。

地球怎么会转圈圈?

答:由于地球有吸引力,地球更是因为这类吸引力的功效才转圈圈的。地球匀速转动的速率每钟头1700千米,合每秒钟470米;自转的速率大概每秒钟种29.8千米。

下午的太阳为什么是乳白色?

答:由于下午时,太阳光可以立即照在路面上,不象早中晚要受路面上的物品(如大山、树木、房子,及其浑浊气体)的阻拦,因此,它依然是原先的乳白色光,刺激性得人害怕睁双眼。

在月球上行走为何费力?

答:由于月球上的诱惑力不大,行走非常容易摔倒,一分钟只有走20步。假如走急了,就非常容易飞起来,一飞起来,就很久站不住,因此,在月球上行走就很费力。

地球为什么不发亮?

答:由于地球的温度较为低,最热的地方(地关键)才二三千度,不象太阳温度那般高,能造成热核反应,因此地球不容易发亮。

为何觉得出不来地球在旋转?

答:由于地球挺大,转得非常稳定,大家也在同地球一起旋转,大家以自身为参照,因此就觉得出不来地球在旋转。

雷电是什么原因?

答:它是阴电和阳电遇到一起产生的天气现象。雨天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二种云遇到一起时,便会充放电,传出太亮太亮的电闪,另外又释放挺大的发热量,使周边的气体迅速遇热,澎涨,而且传出挺大的响声,这就是打雷声。

流星是什么原因?

答:宇宙空间中有很多小星体按照自身的路轨和速率航行。有的自身炸碎了,有的和别的星体撞碎了。但他们再次往前航行。当他们的.路轨和地球路轨遇到一起时,像雨滴一样落入了路面,这类状况就叫流星。

云怎么会走?

答:云是浮半空中的水蒸汽。气体半空中也是不断地流动性着的。气体的流动性便是风,就把云朵吹离开了。气体流动性得越来越快,云就走得越来越快。

太阳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1.太阳只是银河系2000亿星球中的一员。

2.太阳拥有巨大的能量。地球每年都要从太阳吸收940亿兆瓦能量,相当于美国全年总耗能的4万倍。

3.太阳的质量正在以每秒500万吨的速度减少。

4.太阳的温度很高,其核心区域的温度超过了1400万K。

5.太阳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星球。其内部中心区域产生的能量要经过5000万年才能到达太阳表面。即使太阳现在就停止产生能量,那么在未来的5000万年间,地球始终能感受到太阳的巨大能量。

6.太阳体型巨大,其直径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7.更形象点,如果把太阳比作游泳池里面的大型充气球的话,那么木星就是个高尔夫球了,而地球就只是一颗小豌豆了。

8.太阳不是由固体组成的。和地球不同的是,太阳是由气体组成的,其表面没有任何固态物质。

9.太阳和地球相距遥远,就算以光速穿行也要8分钟30秒才能到达。

10.太阳的逃逸速度约为383英里/秒。

11.太阳距离冥王星的距离非常远,以光速穿行也要5个半小时。

12.太阳的自转周期为25.38天。

太阳的概况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每年7月离太阳最远(称为远日点),每年1月最近(称为近日点),平均距离是1亿4960万公里(天文学上称这个距离为1天文单位)。以平均距离算,光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经过8分19秒。太阳光中的能量通过光合作用等方式支持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也支配了地球的气候和天气。人类从史前时代就一直认为太阳对地球有巨大影响,有许多文化将太阳当成神来崇拜。 对太阳的正确科学认识进展得很慢,直到19世纪初期,杰出的科学家才对太阳的物质组成和能量来源有了一点认识。人类对太阳的理解一直在不断进展中,还有大量有关太阳活动机制方面的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来破_解。

太阳圆面在天空的角直径为32角分,与从地球所见的月球的角直径很接近,是一个奇妙的巧合(太阳直径约为月球的400倍而离我们的距离恰是地月距离的400倍),使日食看起来特别壮观。由于太阳比其他恒星离我们近得多,其视星等达到-26.8,成为地球上看到最明亮的天体。太阳每25.4天自转一周(随纬度有所差异,赤道快,极点慢些,约30.2天),每2.5亿年绕银河系中心公转一周。太阳因自转而呈轻微扁平状,与完美球形相差0.001%,相当于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6km(地球这一差值为21km,月球为9km,木星9000km,土星5500km)。差异虽然很小,但测量这一扁平性却很重要,因为任何稍大一点的扁平程度(哪怕是0.005%)将改变太阳引力对水星轨道的影响,而使根据水星近日点进动对广义相对论所做的检验成为不可信。

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然后慢慢地消失在黑暗里。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在银河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

自转

太阳地球自转不能以云层或海洋为依据,太阳自转也不能看表面,但人们无法知道其内部情况,所以无法知道太阳自转数据。人们只看到太阳是流体星球,其它都是推测。

公转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太阳的构造

构造概述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开。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的模型。

内部构造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层和对流层。太阳的核心区域半径是太阳半径的1/4,约为整个太阳质量的一半以上。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到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太阳中心区的物质密度非常高。每立方厘米可达160克。太阳在自身强大重力吸引下,太阳中心区处于高密度、高温和高压状态。是太阳巨大能量的发源地。 太阳中心区产生的能量的传递主要靠辐射形式。太阳中心区之外就是辐射层,辐射层的范围是从热核中心区顶部的0.25个太阳半径向外到0.71个太阳半径,这里的温度、密度和压力都是从内向外递减。从体积来说,辐射层占整个太阳体积的绝大部分。 太阳内部能量向外传播除辐射,还有对流过程。即从太阳0.71个太阳半径向外到达太阳大气层的底部,这一区间叫对流层。这一层气体性质变化很大,很不稳定,形成明显的上下对流运动。这是太阳内部结构的最外层。

太阳光球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层位于对流层之外,属太阳大气层中的最低层或最里层。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截止到2013年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太阳色球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绚丽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它的化学组成与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层内的.物质密度和压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离热源越远处温度越低,而太阳大气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光球顶部接近色球处的温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顶部温度竟高达几万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区温度陡然升至上百万度。人们对这种反常增温现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们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一次完整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烟雾,有的似飞瀑喷泉,有的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丛,真是不胜枚举。天文学家根据形态变化规模的大小和变化速度的快慢将日珥分成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三大类。最为壮观的要属爆发日珥,本来宁静或活动的日珥,有时会突然“怒火冲天”,把气体物质拼命往上抛射,然后回转着返回太阳表面,形成一个环状,所以又称环状日珥。

太阳日冕

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2010年10月在不同黑子上方看见的日冕构造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在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冷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日冕: 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里的物质更加稀薄,它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热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太阳黑子:通过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观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的活动。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

天文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11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11的活动周期,这也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天文学家把太阳黑了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太阳质量体积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知道了日地距离,再从地球上测得太阳圆面的视角直径,从简单的三角关系就可以求出太阳的半径为69.6万千米,是地球半径的109倍。由此可以算出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

天文学家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的第三定律,利用地球的质量和它环绕太阳运转的轨道半径及周期,还可以推算出太阳的质量为1.989×10千克,这个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并且集中了太阳系99.86%的质量。但是,即使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茫茫宇宙之中,却也不过只是一颗质量中等的普通恒星而已。

由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可以计算出太阳平均密度为1.409克/厘米3,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0.26倍。太阳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等于273.9810米/秒2,约为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8倍,如果一个人站在太阳表面,那么他的体重将会是在地球上的20倍[3]。太阳表面的逃逸速度约617.7公里/秒,任何一个中性粒子的速度必须大于这个值,才能脱离太阳的吸引力而跑到宇宙空间中去。

旋转

公转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公转,绕银河系中心公转周期约2.5×10年。银河系中心可能有巨大黑洞,但它周围布满了恒星,所以看上去象“银盘”。这些恒星都绕“银核”公转。与地球公转不同,这些恒星公转每绕一周离“银核”会更近。

自转

太阳和其它天体一样,也在围绕自己的轴心自西向东自转,但观测和研究表明,太阳表面不同的纬度处,自转速度不一样。在赤道处,太阳自转一周需要25.4天,而在纬度40处需要27.2天,到了两极地区,自转一周则需要35天左右。这种自转方式被称为“较差自转”。

太阳圈

太阳圈,从大约20太阳半径(0.1天文单位)到太阳系的边缘,这一大片环绕着太阳的空间充满了伴随太阳风离开太阳的等离子体。他的内侧边界是太阳风成为超阿耳芬波的那层位置-流体的速度超过阿耳芬波。因为讯息只能以阿耳芬波的速度传递,所以在这个界限之外的湍流和动力学的力量不再能影响到内部的日冕形状。太阳风源源不断的进入太阳圈之中并向外吹拂,使得太阳的磁场形成螺旋的形状,直到在距离太阳超过50天文单位之外撞击到日鞘为止。

在2004年12月,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穿越过被认为是日鞘部分的激波前缘。两艘航海家太空船在穿越边界时都侦测与记录到能量超过一般微粒的高能粒子。

太阳光

阳光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常数是在距离太阳1天文单位的位置(也就是在或接近地球),直接暴露在阳光下的每单位面积接收到的能量,其值约相当于1,368W/m3(瓦每平方米)。经过大气层的吸收后,抵达地球表面的阳光已经衰减——在大气清澈且太阳接近天顶的条件下也只有约1,000W/m3。

有许多种天然的合成过程可以利用太阳能-光合作用是植物以化学的方式从阳光中撷取能量(氧的释出和碳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加热或使用太阳电池转换成电的仪器被使用在太阳能发电的设备上,或进行其他的工作;有时也会使用集光式太阳能(也就是凝聚阳光)。储存在原油和其它化石燃料中的能量是来自遥远的过去经由光合作用转换的太阳能。

对流层

太阳的外层,从它的表面向下至大约200,000公里(或是70%的太阳半径),太阳的等离子体已经不够稠密或不够热不再能经由传导作用有效的将内部的热向外传送;换言之,它已经不够透明了。结果是,当热柱携带热物质前往表面(光球)产生了热对流。一旦这些物质在表面变冷,它会向下切入对流带的底部,再从辐射带的顶部获得更多的热量在可见的太阳表面,温度已经降至5700K,而且密度也只有0.2公克/立方米(大约是海平面密度的六千分之一)。

在对流带的热柱形成在太阳表面上非常重要的,像是米粒组织和超米粒组织。在对流带的湍流会在太阳内部的外围部分造成“小尺度”的发电机,这会在太阳表面的各处产生磁南极和磁北极。太阳的热柱是贝纳得穴流因此往往像六角型的棱镜。

趣味的天文知识

1、行星

行星是宇宙空间中最基础的星体,本身能发亮,由炙热汽体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

太阳是由炙热的汽体构成的球形星体,关键成分是氢和氦。太阳的容积约为地球容积的130亿倍。太阳的空气构造即是太阳的外界构造,从里向外分成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主题活动的周期时间为十一,关键标示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主题活动对地球的危害:

(1)搅乱地球空气的电离层;

(2)造成“磁暴”状况;

(3)造成流星。

3、大行星

大行星是在椭圆形路轨上绕太阳运作的、类似球型的星体,他们不发亮,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现阶段己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到远先后为:水星、天王星、地球、火花、木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作约成一平行线时,月球黑影划过地球,会导致日食。依看着太阳被月球遮盖的是多少,可分成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全食

当太阳、地球、月球运作月成一平行线时,月球运作到地球黑影内,则会产生月全食。依地球遮掩太阳照射到月面的是多少,可分成月偏食和月全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文不包括什么地文人文物文天文

全文共 1066 字

+ 加入清单

类行星天体是天文学专有名词,来自中国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发布的天文学专有名词中文译名,词条译名和中英文解释数据版权由天文学名词委所有,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文不包括什么地文人文物文天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文台有哪些用途

天文台就是人们建设来进行专业的天象观测和天文学研究等科研工作的建筑物,天文台中的建筑和仪器设备,都是根据天文工作的需要建设和配置的,是天文探测工作进行的重要地点和场所。

按照科研用途的不同,天文台又分为光学天文台、射电天文台和空间天文台三种。光学天文台的主要设备是各种用于光学天文测验的仪器,如太阳镜、光学天文望远镜等,这种仪器主要用于方位天文学或天体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射电天文台主要是由各种巨型甚至超巨型的无线接受设备和基站等构成的,如装备射电望远镜,这些仪器主要是用于射电天文学等方面的研究;空间天文台主要是由先进的光学观测系统组成的,主要用于和空中的人造卫星共同合作,组成先进的空间观测平台。

文不包括什么地文人文物文天文

文不包括物文,包括:地文、人文、天文。地文景观是指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形成、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并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

天文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自有人类文明史以来,天文学就有重要的地位。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简而言之,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

被称为现代宇宙之父的是谁

美国著名天文学家,研究现代宇宙理论最著名的人物之一,河外天文学的奠基人和提供宇宙膨胀实例证据的第一人。 他发现了大多数星系都存在红移的现象,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认为是宇宙膨胀的有力证据。同时,他也是星系天文学的创始人和观测宇宙学的开拓者,被称为星系天文学之父。

什么叫类星体

类星体是类似恒星天体的简称,又称为似星体、魁霎或类星射电源,与脉冲星、微波背景辐射和星际有机分子一道并称为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类星体是人类观测到的非常遥远的天体,高红移的类星体距离地球可达到100亿光年以上。类星体是一种在极其遥远距离外观测到的高光度天体,80%以上的类星体是射电宁静的。

为什么有的星系不存在暗物质

暗物质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大量天文学观测中发现的疑似违反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可以在假设暗物质存在的前提下得到很好的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天文摄影需要哪些条件?具体有哪些?

全文共 436 字

+ 加入清单

天文摄影需满足基本装备、摄影技巧、天文知识等条件,以下做具体分析:

基本装备

选择望远镜时,可选择反射望远镜或折反射望远镜,其焦距长,口径大,价格适中,用来做日面、月面、行星摄影皆是不错的选择;某些天文摄影其实对赤道仪的需求不高,因此不必执着于一定要拥有一台赤道仪,毕竟价格较为昂贵,新手可选择暂不入手;如果对于日月面及行星摄影有很高的兴趣,摄像头、相机则是必不可少的配备。

摄影技巧

拍摄日面时,需使用减光滤镜,如果没有滤镜,可在日出及日落时期利用低空大气的减光效果来拍摄。月面摄影适合使用相机,长焦折反射望远镜亦可拍出想要的效果,拍摄时,需避开满月期,大气透明度及可视性均是需要满足的条件;行星摄影可采取拍摄AVI视频的方式,拍摄时应选择可扩大倍率的设备,精细调焦,即可拍出理想的照片。

天文知识

天文摄影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摄影,摄影者需具备基本的天文知识,至少熟知常见的标志性的星座及其具体方位,同时对于常见天象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新手可在出发摄影前安装电子星图,以备不时之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秋分的天文历法及习俗

全文共 3032 字

+ 加入清单

秋分天气很明显的有入秋后的凉意,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在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的天文历法习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秋分节气的农谚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有雨来年丰的意思是说秋分节气的时候若下雨,第二年会有一个好收成。民间这样的俗语有很多,都是经过历年大家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因上口好记而流传至今。

相反如果秋分节气这天没有下雨,那么第二年的收成就不怎么好。这是古人长期经验的总结,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是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农村的老人都是比较相信的。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从俗语字面的意思是说在秋分前后如果是大晴天,或者是秋分没有降雨,那么接下来就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降雨,也就是说会是在冬季出现旱情。

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凉,降雨量也不太大,秋分的时候如果是晴天的话,那么很久的时间都会是干旱,所以后边万物可能不生。

这一句农村俗语就是针对农作物收获的,说的也是过去人们没有天气预报,根据一些经历总结而得出的一些生活经验,也蕴含着一些生物地理的知识。

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例如“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是宜雨不宜晴的,如果秋分节气这天下雨了,那预示着这一年的年景很好。

另外还有“秋分半晴又半阴,来年米价不相因(米不贵)”,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在秋分节气如果是阴雨天,那么来年的粮食就会大丰收,自然米价也就不贵了。

其实古人期盼在秋分节气的时候下雨,并不是说来年就一定会是风调雨顺了,这不过是把秋分节气下雨当作是一个好兆头,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渴望。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这句俗语就是说如果在秋分之时就下起了雾,那么大家就要提前注意了,天气会急剧变凉,冷天会到来早很多,而且三九之前就有可能会下雪。

所以在秋分之时,有起雾的地方,就需要提前留意了,说明会高当年的冬天会来的早,在三九之前就开始进入严冬,提醒人们注意御寒,而且要预防感冒。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这同样是一句很简单的民谚,不过主要是在山西地区流传。其意思是说在秋分的时候降雨又有雷电,那么在冬季的时候一般雨雪天气不会太多。

秋分响雷,遍地生贼

有些地区的人应该都听到这么一句农谚“八月响雷,遍地生贼”说的是农历八月如是巨雷大雨,不是好兆头。而“秋分响雷,遍地生贼”的道理估计也是寓意不好的意思。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

“秋分西北风,腊月冬不净”说的就是秋分日的天气状况对以后的天气的影响很重大。这里的“腊月冬不净”指的是腊月会出现多雪的天气,冬腊月下雪多是好兆头,在西南地区,人们皆开年小麦收成好。

秋分不露头,割了喂老牛

这是在南方地区流传很广的一句谚语,在过去南方种植水稻都是双季的,即早稻和晚稻。在秋分的时候正是南方的双季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刻,而早来的低温阴雨很容易形成“秋分寒”天气,这也是晚稻开花结实的主要威胁。如果在秋分的时候还没有抽穗扬花,那注定当年的水稻产量也不高,很难有收成。

秋分的天文历法

秋分这天太阳光直射点到达黄经180°(秋分点),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的折射与晨昏蒙影)。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即一天之内白昼开始短于黑夜;南半球相反。故秋分也称降分。而在南北两极,秋分这一天,太阳整日都在地平线上。

秋分节气问候祝福语

1、秋分总会来,天会变,地会变,日常气温都会变,生活总是匆忙,梦会变,事会变,工作心情也会变。祝福不变,诚意不变,朋友快乐不会变,秋分快乐!

2、秋分时节温度降,天凉保暖添衣裳;生活工作虽然忙,朋友其实不会忘;一条短信诉衷肠,愿你平安又健康,幸福永远在身旁。

3、在日夜平分的日子里,日不短来夜不长,爱情事业两兼顾,财富人生两打拼,健康亲人两呵护。愿快乐秋分!

4、秋分送祝福,身体要健康。恭喜你一叶知秋,添衣从不落人后,祝贺你闻一知二,秋冻知道要适当。先要爱自己,才能爱别人。有人在等你来爱,记得回复哟。

5、今天是个好日子,一年一天哦!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祝愿你秋天收获特别多,分秒开心喜颜开,快意江湖恩怨少,乐享此生逍遥过。

6、一到秋分,二话不说,三五成群,四处旅游,五尺之躯,六神大喜,七情舒爽,八面威风,九转功成,十分满意;秋分祝福,万般顺畅!

7、秋分是日月交合同辉同映的日子,神灵赐予人间这条带着神奇梦幻般短信,收到的人将会一生幸福,储存的人快乐一生,转发给好友吧,将好运传递吧!

8、秋分到了,祝我尊敬的各位老奶奶三十六圈的比赛气不喘面容不改,我祝三叔公的买卖生意扬名四海,祝收到短信的身体健康,天天开心。

9、秋分节气到,秋忙开始了,秋天天气凉,秋意挡不了,秋风飘飘来,秋叶飘飘落。秋收结束了,秋种少不了。愿农民朋友大丰收!

10、秋分棉花白茫茫,蓝天白云送吉祥。秋分花生沉甸甸,高山流水好运传。秋分短信情绵绵,海阔天空送祝愿。祝秋天快乐!

11、秋分时节,冷月共霞光一色,祝福悄悄送上。天气一天比一天凉,出门在外多添衣裳,一日三餐,搭配仔细。愿你一生幸福,好运绵长。

12、秋分来,落叶归,雁儿南飞列成队。早晚凉,添暖衣,健康身体不遭罪。常吃红枣炖雪梨,气色红润好身体。知己一言三春暖,朋友情谊永无边。

13、秋分到,风儿紧,多穿衣服少着凉,多多锻炼身体好,一分祝福来报告:你我友谊似秋风,刮遍东西南北中,一年秋分来证明!

14、秋天长又长,“秋分”分两半,分给晚夏一半,延续夏的温暖;分给早冬一半,铺垫冬的寒冷。秋分来临,注意保暖防寒哦!

15、秋风习习,夜变长;秋雨绵绵,问候忙;秋意深浓,要安康;秋分来到,别心慌;温馨贴士,来帮忙:喝多水添衣勤,早晚冷别着凉,保重身体心舒畅!

秋分的习俗

一、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

二、竖蛋,“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

三、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

四、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秋分的养生方法

从气候上讲,秋分是一年中的冷热交界线,是冬天的前奏,一过秋分,就意味着夜晚慢慢变长,天气逐渐寒冷起来,养生保健也要格外重视起来。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因而在精神和饮食上要注意调和。

俗话说“伤春悲秋”,也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在精神养生方面,由于秋季天气的变化,人们的情绪也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悲秋”之感。所以秋分过后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以适应深秋容平之气。此时正值天高气爽,也较宜进行户外活动,不妨开展一些运动量不是很强烈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慢跑、散步也都是不错的运动之选。

在饮食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除了使用必备的护肤品来预防口唇和皮肤干燥之外,也应多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秋梨、芝麻、藕等。诸如老鸭汤、鲫鱼汤、猪肝汤等汤品也是秋季居家养生之佳品。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天文望远镜选购的窍门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一个从未接触天文望远镜的初学者还说,我们简单为其恶补一课如何选购天文望远镜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天文望远镜选购窍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文望远镜选购之放大倍数

天文望远镜的放大倍数主要看2个焦距,即物镜焦距和目镜焦距。一款天望,物镜焦距是不变的,但目镜焦距可以灵活组合的。计算公式是: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倍数。其中:物镜焦距/目镜焦距*几倍巴罗夫倍数=最大倍数。

天文望远镜选购之关于赤道仪

另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EQ,EQ表示赤道仪。

因为天体是不断运动的,所以配上赤道仪可以使望远镜能跟随星体一起移动,方便观察。

同种型号,带赤道仪和不带赤道仪的价格相差也很大,各位可根据自身的心理价位和实际需求选购。

天文望远镜选购之基础参数

型号选择的标准就多啦,有口径、焦距、焦比、倍率、镀膜、寻星镜、赤道仪等参数。

各种参数看的让人眼花,对于初级入门者来说,不要怕,我们抓住主要矛盾即可:一是焦距,二是口径。

而天文望远镜的型号正是以这2个参数命名的,一般:焦距/口径:如750/150、1500/127;口径/焦距:150/750、127/1500等。

即焦距和口径越大越好越贵,换句话来说,就是那个筒越粗越长越好越贵。

小贴士分类:

天文望远镜一般分为三种:折射镜、反射镜和折反射镜。

第一,折射镜。

初学者的首选,也是大家心目中的望远镜。折射镜一般分为普消色差和复消色差,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不学习天文摄影,买普消色差的就很好。因为复消色差的镜子太贵,对于初学者来说没必要。我们推荐SK1201。1000元一下的望远镜都是垃圾镜,效果都差不多。

第二,反射镜

业余级的选择都是牛反,2000元以下的牛反,大部分是球面镜,有球差。所以推荐2000元以上的镜子。我们推荐信达小黑,实惠性价比高。如果需要轻巧携带和装卸等方面来说,我们推荐道普森DOB,总体是非常不错的。

第三,折返镜。

它分为马卡和施卡俩种。比较适合初学者,我们推荐性价比也不错的一款艾卡特MAK102。相对携带也比较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火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全文共 4835 字

+ 加入清单

火星是很多人都熟悉的星球,我们经常可以电视上看到火星的身影,那是一颗全是沙漠的星球。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火星的天文科学小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关于天文的科普知识

1、恒星

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

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份是氢和氦。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

(2)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

3、行星

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

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

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月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蔽阳光直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什么是宇宙?

答: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它既没有边际,也没有尽头,同时也没有开始和终结。

7、银河系有多大?

答: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8、为什么白天看不见星星?

答:因为白天部分阳光被大气中的气体和尘埃散射,把天空照得十分明亮,再加上太阳辐射的光线非常强烈,使我们看不出星星来了。

9、太阳系里有哪些天体?

答:太阳系中有9大行星。它们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另外,太阳系里还有许多小行星,彗星和流星,已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2958颗。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

10、为什么星星有不同的颜色?

答:星星的颜色决定于它的温度。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表面温度:发蓝的星星表面温度高,发红的星星表面温度低。

11、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12、怎样找北极星?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13、蓝天有多高?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14、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15、为什么日落时天空是红的?

答:因为日落时阳光在大气层中走的路程特别远。除了红色光外,其他几种颜色的光传播不了那么远,还没到我们眼睛之前就都散失掉了。只有红色光线跑得最远,能传到我们眼睛里,所以我们看到日落时的天空的颜色就成了红色的。

16、月亮会发光吗?

答:月亮不是恒星,它不能发光,但它能反射太阳光。虽然它反射的光只有百分之七能到达地球,但足够照亮我们地球上的黑夜。

17、我们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答:用我们的肉眼从地球上能看到7000颗星,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不论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边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们用肉眼实际上只能看到大约3000颗星。

18、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答: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92,000,000℃,表面温度为6000℃。但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有1.5亿公里,所以,我们就不觉得那么热了。

19、地球为什么会转圈?

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地球正是由于这种引力的作用才转圈的。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1700公里,合每秒470米;公转的速度大约每秒种29.8公里。

20、中午的太阳为什么是白色?

答:因为中午时,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的东西(如高山、林木、楼房,以及混浊空气)的阻挡,所以,它仍然是原来的白色光,刺激得人不敢睁眼睛。

21、在月球上走路为什么费劲?

答:因为月球上的吸引力很小,走路很容易滑倒,一分钟只能走20步。如果走急了,就容易飞起来,一飞起来,就好长时间站不稳,所以,在月球上走路就很费劲。

22、地球为什么不发光?

答:因为地球的温度比较低,最热的地方(地核心)才二三千度,不像太阳温度那样高,能引起热核反应,所以地球不会发光。

23、人为什么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

答:因为地球很大,转得又很平稳,我们也在同地球一起转动,我们以自己为参照物,所以就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

24、打雷是怎么回事?

答:这是阴电和阳电碰到一起发生的自然现象。下雨时,天上的云有的带阳电,有的带阴电,两种云碰到一起时,就会放电,发出很亮很亮的闪电,同时又放出很大的热量,使周围的空气很快受热,膨胀,并且发出很大的声音,这就是雷声。

25、流星雨是怎么回事?

答:宇宙中有许多小天体按着自己的轨道和速度飞行。有的自己炸碎了,有的和其他天体撞碎了。但它们继续向前飞行。当它们的轨道和地球轨道碰到一起时,像雨点一样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就叫流星雨。

26、云为什么会走?

答:云是浮在空中的水蒸气。空气在空中也是不停地流动着的。空气的流动就是风,就把云彩吹走了。空气流动得越快,云就走得越快。

火星的科学小知识

火星是一颗铁绣红色的行星,直径为6794千米,质量是地球的1/9,体积大约为地球的 1/7,距离太阳22790 万千米,绕太阳一周为687天,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平均温度为摄氏 -23℃。

火星表面的岩石含有较多的铁质。当这些岩石受到风化作用而成为砂尘时, 其中的铁质也被氧化成为红色的的氧化铁。由于火星表面非常干燥,没有液态水的存在,这使火星上的砂尘极易在风的吹动下到处飞扬,甚至发展成覆盖全球的尘暴。1971年,当“水手9”号空间探测器飞临火星上空时, 就曾观测到一次巨大的尘暴。正是这种反复发作的尘暴,使火星表面几乎到处都覆盖着厚厚的氧化铁砂尘,从而呈现出红色的面貌。

火星(Mars)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天文符号是♂,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我国古书上将火星称为“荧惑”,西方古代(古罗马)称为“战神玛尔斯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前不久,美国宇航局公布火星上有少量的水)。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火星两极皆有水冰与干冰组成的极冠会随着季节消长。

与地球相比,火星地质活动较不活跃,地表地貌大部份于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陨石坑、火山与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最高亮度可达-2.9等,八大行星中比木星、金星暗。2015年9月2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火星存在流动水。

火星的知识科普

火星的基础资料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的第四颗行星。

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15%,质量为11%,表面积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密度则比其他三颗 类地行星(地球、金星、水星)还要小很多。 以半径、质量、表面重力来说,火星约介于地球和月球中间:火星直径约为月球的两倍、地球的一半;质量约为月球九倍、地球的1/9,表面重力约为月球的2.5倍、地球的2/5。

火星是太阳系由内往外数第四颗行星,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 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 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 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 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 赤铁矿( 氧化铁)覆盖,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 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 尘暴发生。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 地表地貌大部份于 远古较活跃的时期形成有密布的 陨石坑、 火山与 峡谷,包括太阳系最高的山: 奥林帕斯山和最大的峡谷: 水手号峡谷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 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 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 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火星与地球的距离

近距离约为5500万公里,最远距离则超过4亿公里。两者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大约每15年出现一次。1988年火星和地球的距离曾经达到约5880万公里,而在2018年两者之间的距离将达到5760万公里。但在2003年的8月27日火星与地球的距离仅为约5576万公里,是6万年来最近的一次。

不过据天文学家推算,在从公元1600年到2400年这800年间,火星与地球的`近距离只能排在第三位。根据推算结果,到2366年9月2日,两者之间的距离将为约5571万公里。而到2287年8月28日,两者将更为接近,距离为约5569万公里。

一般来说,火星和地球距离近的年份是最适合登陆火星和在地面对火星观测的时机。

火星的环境

火星温度

火星的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16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 开尔文,温度单位,即从 绝对零度-273.15℃开始的摄氏度)(-55℃,-67℉),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 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火星大气

火星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非常干燥,温度低,表面平均 温度零下55℃,水和二氧化碳易冻结。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遗留下的 二氧化碳(95.3%)加上 氮气(2.7%)、 氩气(1.6%)和微量的 氧气(0.15%)和 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 奥林帕斯山脉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 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 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 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 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 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 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但是通过 哈勃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 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如何使用卷笔刀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成年人来说,使用卷笔刀无需任何说明,只要有动手能力就可以使用,只是对于小孩子来说会需要一个详细的使用卷笔刀的说明哦,那就看看这篇指南吧!

操作方法

1

卷笔刀有好多种类,有的是那种很简洁型的,而有的属于超大个的卡通形状,不管哪一种,使用之前准备好铅笔和打开包装的卷笔刀。

2

铅笔盒卷笔刀准备好之后,拿出来铅笔,对准卷笔刀的卷刀处,然后放进去,注意一定要放到底,不然卷笔刀不起作用的。

3

有些卷笔刀需要先打开后盖,然后往外拉一下才能放铅笔,这种卷笔刀属于“高级一些”的了,安全性比较好,比较适合小孩子。

4

放好铅笔之后,一只手拿着铅笔,一只手拿住卷笔刀,如果是小型的卷笔刀,拿住卷笔刀转铅笔,如果是稍微高级一些的,会有一个摇的把手,直接摇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小学生必知的天文科学小知识

全文共 1722 字

+ 加入清单

当孩子第一次把眼光投向天空,就想知道这浩翰无垠的天空以及那闪闪发光的星星是怎样的。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小学生必知的天文科学小知识,欢迎阅读!

小学生天文常识

1、最亮的星是什么星?

答:天空中最亮的星是大犬座里的天狼星,星等为1.46等。距地球8.7光年。

2、怎样找北极星?

答: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3、蓝天有多高?

答:“蓝天”其实是地球的大气层。大气层是包围着地球的空气,根据空气密度的不同分为5层,总共有2000-3000公里厚。但绝大部分空气都集中在从地面到15公里高以下的地方,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大气层有多厚,蓝天就应该有多高。

4、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

答: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的大气层时,蓝色光最容易从其他颜色中分离出来,扩散到空气中再反射出来。而其他颜色的光穿透能力很强,透过大气层照到地球上,于是我们看天空只能见到日光中的蓝色光。

5、为什么日落时天空是红的?

答:因为日落时阳光在大气层中走的路程特别远。除了红色光外,其他几种颜色的光传播不了那么远,还没到我们眼睛之前就都散失掉了。只有红色光线跑得最远,能传到我们眼睛里,所以我们看到日落时的天空的颜色就成了红色的。

6、月亮会发光吗?

答:月亮不是恒星,它不能发光,但它能反射太阳光。虽然它反射的光只有百分之七能到达地球,但足够照亮我们地球上的黑夜。

7、我们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答:用我们的肉眼从地球上能看到7000颗星,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不论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边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们用肉眼实际上只能看到大约3000颗星。

8、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答: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92,000,000℃,表面温度为6000℃。但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有1.5亿公里,所以,我们就不觉得那么热了。

9、地球为什么会转圈?

答:因为地球有引力,地球正是由于这种引力的作用才转圈的。地球自转的速度每小时1700公里,合每秒470米;公转的速度大约每秒种29.8公里。

10、中午的太阳为什么是白色?

答:因为中午时,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在地面上,不像早晚要受地面上的东西(如高山、林木、楼房,以及混浊空气)的阻挡,所以,它仍然是原来的白色光,刺激得人不敢睁眼睛。

小学生科学常识

泰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山东泰山市)

亚马逊河在哪里? (巴西)

伊洛瓦底江在哪里? (缅甸)

界上最宝贵的五大宝石叫什么? (猫眼石、祖母绿、金刚宝石、蓝宝石、红宝石)

鱼类的祖先叫什么? (文昌鱼)

世界上最毒的蜘蛛叫什么? (狼蜘)

世界上会发光的动物叫什么? (电鳐和电鳗)

巧克力是从哪里来的? (是从可可树上果实里的种子成的)

为什么叶片里有“筋” (“筋”可以让叶收到阳光,让根部吸收水分给叶)

人有多少块肌肉? (一共有600多块肌肉)

小学生天文小知识

我们能看到多少颗星星?

答:用我们的肉眼从地球上能看到7000颗星,但是因为地球是圆的,不论我们站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都只能看到半边天空,而且靠近地平线的星星又看不清楚,所以我们用肉眼实际上只能看到大约3000颗星。

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答: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92000000℃,表面温度为6000℃。但由于太阳离我们非常远,有1.5亿公里,所以,我们就不觉得那么热了。

地球为什么不发光?

答:因为地球的温度比较低,最热的地方(地核心)才两三千度,不像太阳温度那样高,能引起热核反应,所以地球不会发光。

人为什么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

答:因为地球很大,转得又很平稳,我们也在同地球一起转动,我们以自己为参照物,所以就感觉不出地球在转动。

流星雨是怎么回事?

答:宇宙中有许多小天体按着自己的轨道和速度飞行。有的自己炸碎了,有的和其他天体撞碎了。但它们继续向前飞行。当它们的轨道和地球轨道碰到一起时,像雨点一样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就叫流星雨。

云为什么会走?

答:云是浮在空中的水蒸气。空气在空中也是不停地流动着的。空气的流动就是风,就把云彩吹走了。空气流动得越快,云就走得越快。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