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考语文选词填空真题通用20篇

复习中同学们是否有一种无法记忆、似乎“饱和”的感觉,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几招小妙招,一起来看看吧!

浏览

7368

文章

1000

中考英语知识点:if 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if引导条件状语从句

1.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最常用的连词是if,意为“如果;假如”,表示在某种条件下某事很可能发生。如:

Ifyouwanttogo,pleasetellme.

Ifyouwanttoknowmoreaboutit,pleasetelephoneourteacher.

Iftheredlightison,waitaminute.

2.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if和条件句位置灵活,可放在句首,也可直接放在主句后面,若if条件句放句首,从句后面要加逗号,和主句隔开。如:

Printthetextifyoulikeit.

Ifyoulikethetext,printit.

Lookattheblackboardifyoucan’trememberthewords.

Ifyoucan’trememberthewords,lookattheblackboard.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西湖即景》

全文共 4133 字

+ 加入清单

西湖即景

于敏

上次来杭州,有一天碰上阴雨。“冒雨游山也莫嫌,却缘山色雨中添”,想起这两句诗,就去攀玉皇山。拾级而上,路湿苔滑,一会儿浑身汗漉漉的了。美好的事物要辛勤地探索,果然!云气翁翁蒙蒙,一派淡灰色的调子。衬托着这个背景,挂了万千水珠的竹子格外青翠。站在山顶上,一边可以俯瞰钱塘江。江水浩浩渺渺,从雾迷云封的天边曲折而下。对面的萧山只是一抹淡淡的背影。

山顶上风大雨大,只好在茶榭里避雨。窗外翠竹摇曳,从这里远望,一种奇特的、出乎意想的美景使我惊呆了。西湖宛如墨染了一般,完全变成浓黑的了。“波漂菇米沉云黑”,信然!“沉云黑”三字出自胸臆,也还是得于自然。中国画里有一派米点山水,用饱墨浑洒大大小小的点子,或疏或密,或浓或淡,用来表现山雨空溟的景色。我一向以为这种技法写意太甚,用处是不大的。不想一个偶然的机会纠正了我的看法。湖水是浓黑的,而苏堤则是一条白色的带子,堤上的六桥竟宛如汉白玉雕刻的了。变幻的天工造成奇特的黑白对比,这美是我生平未见的。要在画面上传神地写实,似乎非米点的技法莫办。

这次来杭州,一下火车,碰巧又是个雨天。“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两句诗提起我的兴致,又冒雨去泛湖。苍茫的湖上只有我一叶扁舟,可见象我这样的疯子原是不多的。虽然全身淋湿,我丝毫也不后悔。上次雨中登山,领略了非常的湖景,这次乘雨泛舟,又欣赏了出奇的山色。雨中的山色,其美妙完全在若有若无之中。若说它有,它随着浮动的轻纱一般的云影,明明已经化作蒸腾的雾气。若说它无,它在云雾开豁之间,又时时显露出淡青色的、变幻多姿的、隐隐约约、重重叠叠的曲线。若无,颇感神奇;若有,倍觉亲切。要传神地描绘这幅景致,也只有用米点的技法。

“行万进而路,读万卷书”,这是清代学者顾亭林的主张。这个“万”个字很有意思。美是无穷的,正象宇宙是无穷的,人生是无穷的。要在无穷中有一得之见,真得在“万”字上下功夫。为了认识一个客观事物,不怕探索一万次,这种勇气本身就是美的。

我这个怪人引起船娘的好奇,而她的身世却也唤起我无限的同情。她叫柳阿巧,八岁就划船,朝朝暮暮,伴着一支桨儿,度过了二十二个年头。她是一部西湖的活历史。日本兵,国民党,达官,权吏,阔老,贵妇,给船户带来灾难,给西湖带来荒废。阿巧和她的伙伴,天蒙蒙亮就站在高大的台阶下边,向门深似海的宅邸里窥探,心情紧张得气也出不来了。能揽到一个顾客么?能得到一天的口粮么?有时揽到顾客,也不一定得到报酬,因为还有船租和把头的剥削。苏堤荒芜了,任是莺歌三月,它也没有春晓。湖水淤塞了,一湾浊流,怎能映出清朗的月色!柳浪闻莺辟为杀人场,黑夜传出凄厉的枪声。在一带山坳里有一处碧瓦的高楼,据阿巧指点,原是杨虎的别墅。我记起来了,在国民党罪恶统治的年代,杨虎是淞沪警备司令,而上海国民党的头子叫陈群,所以统名为“虎群狗党”。这些野兽的爪牙,曾经沥下多少革命先驱者的血,其中也有左翼文学先驱者的血。为了这事,鲁迅曾经写过《为了忘却的纪念》,其中一首七言律诗我至今还牢牢地记得:“……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好一个“怒”字!怒不可遏的中国人民赶走了虎群狗党,夺回了全中国,也夺回了西湖的美。

编辑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汇编

可是我何必缅怀往事。柳阿巧坐在船头,正从回忆里醒过来。她展眉而笑,宛如轻风指起湖面的涟漪。既然现在生活在幸福中间,她怎能不笑。对于最近两年的灾荒,她没有悲叹,没有惊慌,没有失望。她当前的生活不算富裕,但是有了确实的保证。她是西湖公社的一员,得的是月薪,不怕淡季,不怕风雨,也不怕生活中有什么变故。她不久以前生了个婴儿,在公社的托儿所里喂得胖胖的了。她的大儿子正在上海读中学,提到这一点。她心里的狂喜不禁满溢在脸上。几时见过船娘的儿子读中学呢?她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她满心欢畅地驾起轻舟,把游客送到这里那里。她在挨乃声中送走了屈辱,迎一了幸福,也在挨乃声中展望更好的明天。她是西湖的主人,而幸福的主人都是好客的。她热情地为我指点,为我解说,很怕我忽略了她从小就熟悉的西湖的美。

这里细雨霏霏,水天一色。阿巧送我到三潭印月,我就弃舟登岸。正是红瘦绿肥的暮春时节,但是西湖的花卉四时不断。我走过曲折的石桥,桥下的睡莲正沉睡未醒。杜鹃正盛开,白的如棉如雪,红的如火如血,一丛丛点缀在绿树修竹中间。杜若生在水边,很象兰花,但是不象兰花那么娇气;它繁茂得很,茁壮得很。醉人的香气扑面而来,很难分清这是哪一种花的香气。在这个天地里,那绿茸茸的细草,那碧莹莹的苔藓,似乎也都散发出清香。三潭在湖的中心,从这里引领四望,南北双峰早已裹在层云里,看不清了。柳浪和花港隐没在浓绿里,偶尔露出影子似的飞檐。南屏山下闪烁着点点金色,这是净慈寺的琉璃瓦。所有这一切都披上细雨的网。雨丝时疏时密,景色因而瞬息变化。如今勉强地见诸文字,自然无法捕捉那种空灵的意境。

细细想来,若论水,西湖不及太湖,不及洱海;若论山,双峰不及雁荡,更不及黄山。为什么西湖的声名特高,吸引着特多的游人?是因为湖山掩映,相得益彰么?是因为阴晴明晦,湖山的变化四时无穷么?后来游灵隐,我才想通了这个问题。这里峰峦挺秀,树木参天,流水潺媛,正是“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山名飞峰,下有许多石洞,最大的曰“龙弘”其中倒悬着许多冰柱一般的石钟乳。石壁上有千年以来历代的石刻佛像,其中不少艺术珍品。在洞的深处,有自然形成的裂隙,仰首窥视,可以看见一线苍天,所以名曰“一线天”。这么清幽的地方,谁见了能不惊叹!但是人们流连不去,不只因为有这山、这树、这泉、这洞、这石刻,还因为有一座庄严的庙宇;又不只因为有这庙宇,还因为与这庙宇相关的有一个为人民所喜爱的人物,他对权贵嘻笑怒骂,对平民扶危济困,就是在传说中被神化了的济颠僧。自然的美,人工的美,伦理的美,这一切综合为美的极致。

后来游庙,我的想法更得到证实。从建筑艺术上着眼,岳庙并无特色;从造型艺术上看,岳飞的塑像更是不伦不类。但是这里的游人四时不断。有谁到西湖而不来瞻仰岳庙的呢!我想是很少的。如果西湖只有山水之秀和林睿之美,而没有岳飞、于谦、张苍水、秋瑾这班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没有白居易、苏轼、林逋这些光昭古今的诗人,没有传为佳话的白娘子和苏小小,那么可以设想,人们的兴味是不会这么浓厚的。我们瞻仰岳庙而高歌岳飞的《满江红》,漫步南屏而暗诵张苍水的《绝命诗》;我们流连在苏堤上而追忆苏东坡的“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登孤山和放鹤亭而低吟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这里,自然与人的功业与人的创造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不只山和水,还有自然和人。

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正如人和人的关系,日夕相处后情谊弥笃。我的信所距花港很近,每天早晚在这里散步,每天都更觉得不忍离去。一带屏障的蔷薇架是入门的地方。蔷薇正盛开,吐出清洌香气。入门以后,夹道是婆娑的修竹,是亭亭直立的雪松,是含苞未放的玉兰。一堵湖石山遮住去路,沿鹅石的曲径而上,见一古朴的敞亭,周围的色彩丰富极了。有什么大画家能区别这千差万别的绿和红么?我不知道。杜鹃早已零落,芍药正在况芳。湖石根下,曲径两旁,一丛丛,一球球,丹红的,绛紫的,米黄的,雪白的,都在笑靥迎人。你捧一朵花在手里,你会觉得她战战兢兢,似乎不胜娇羞。花气袭人,特别在艳阳天气是如此。浓香沁入肺腑,你好象就要醉倒在花下。下山,步过绿毡一般的草坪。在几行垂柳外边,就是曲折的石桥和鱼池,其中有几万条金色的鲤鱼。你拍拍手,它们就成群结队而来,张口和你寒暄。更向前走,沿着曲折的石栏,绕过一幢画楼,进入一个幽静的竹院。走出花墙,一带长堤横在面前,这正是绿阴婆娑的苏堤。苏堤外边,豁然开朗的是绿水平的西湖。站上映波桥,你最好极看那湖中的倒影。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历历在目,而在远方的对岸,是秀丽的孤山,是长虹般的断桥,是伫立在宝石山上的庄严的保叔塔。

一般人都喜欢在晴朗的日子出游。我偏爱在非常的时间寻访非常的美。有一个浓雾的早晨,我来到堤边。四处迷迷茫茫,山和湖都不见了。面前只有看不透的乳白色的混沌。埃乃之声由远而近,和悦耳的鸟声相应和。白色的空洞里隐隐约约有一个点子,而后,一只船的轮廓渐渐显露出来。这是这一天最早的一只游艇。又有一个月夜,我坐在苏堤的长椅上。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开浮动不定的光,好似无数的银鱼儿在那里跳动。周围很静,鱼儿也就大胆了,都悄悄地来到水边,不时一翻身子,跃出水面,好象要窥探人间的奥秘。听到溅水声,一个银亮的物体在水面上一闪,转眼又不见了。

初来的进修,看见树木花卉特盛,以为这地方得天独厚。住久了才知道也不尽然。游客一到这里,时时会发出惊叹。“这石径多么清洁,简直是纤法不染!”他未必知道,每天清早,有许多园林工人掌起长柄竹柄竹帚,在扫除枯枝败叶。“这蒙茸茸的草坪多么碧绿,好象铺上了绒毯!”他哪里知道,哪怕是烈日当空,也有女工戴起竹笠,蹲在地上,一棵棵拔掉那杂草。不经过几天的观察,谁能知道,时时有园林工人,提着唧筒,向树木花哉喷射药水;推起沉重的车子,移植盛开的花卉,剔除那些衰败了的,使一片姹紫嫣红永远娇艳;扛起高梯和竹竿,一棵棵扶正雪松,使它们永远保持亭亭直立的身姿。知道了这一切,我每次看见一花一叶落地,都觉得非常可惜。因为一花一叶里正不知包含了多少劳动。想到这些花和叶混合在泥土里,成为新的养料,培育出新的美,又只好释然于怀。我记得上次来时,夜里听见丁丁冬冬的响声。问起来,才知道是吸泥船在昼夜不停地工作。吸泥工人早已不知去向,但是留给我们清朗的湖水。啊,千千万万人付出劳动,我们才能享受到西湖的美。

西湖的美是不朽的,因为劳动是不朽的,劳动者是不朽的。

我常常在湖滨遇见柳阿巧。她每次见了我,圆圆的晒红的脸上总是浮起纯真的亲切的笑。她会忘记我这个游客,因为我不过是千千万万游客中的一个。但是我可永远不会忘记柳阿巧。每次远望湖上的船影,已经在我的眼网上成为永久的视像。柳阿巧们和园艺工人们启发了我,使我接近一条真理:劳动人民最懂得美,最能保护美,也最能创造美。只是在这个意义上,西湖的美才是永久的。

一九六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考英语知识点: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引导的宾语从句

全文共 68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连接代词和连接副词引导宾语从句

这样的宾语从句实际上是由特殊疑问句变化而来的,宾语从句要用陈述句语序。用于这种结构的动词常常是:see,say,tell,ask,answer,know,decide,show,findout,imagine,suggest,doubt,wonder,discover,understand,inform,advise等。

②连接代词:who,whom,whose,which,what,在句中担任主语、宾语、定语或者表语。

连接代词一般指疑问,但what,whatever除了指疑问外,也可以指陈述.

DoyouknowwhohaswonRedAlertgame?

你知道是谁赢得了红色警报的游戏么?

ThebookwillshowyouwhatthebestCEOsshouldknow.

这本书会告诉你最好的执行总裁该了解什么.

Haveyoudeterminedwhicheveryoushouldbuy,aMotorolaorNokiacellphone?

你决定好是买诺基亚还是摩托罗拉的电话了吗?

③连接副词有:when,where,why,how,在句中担任状语的成分。

Hedidn’ttellmewhenweshouldmeetagain.他没有告诉我什么时候我们能再见面.

Couldyoupleasetellmehowyouusethenewpanel?

你能告诉我怎么用这个新的操作盘吗?

Noneofusknowswherethesenewpartscanbebought.

没有人知道这些的新的零件能在哪里买到.

展开阅读全文

篇3:语文文学常识填空题

全文共 212 字

+ 加入清单

5.朱自清,我国著名的散文家,被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散文代表作有《绿》、《荷塘月色》等;散文集有《背影》、《欧游杂记》;散文诗集有《踪迹》。13

7.叶圣陶,原名_叶绍钧__,字__秉臣__,著名教育家,作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10.巴金,原名_李尧棠__,字__芾甘__,现代著名作家。小说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

全文共 4865 字

+ 加入清单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整体阅读

这种方法是从教材的整体出发,采用“从整体入手--分解导读--再回归整体”的三段式教法。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课堂结构可分“整体感知--具体分析--总结深化”三个环节。第一步,要着眼于整体,开讲后通过 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梗概,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懂得学习的基本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读课文,剖析重点词、句、段的内涵,使其为 突出文章中心这个“整体”服务。与此同时,又要从文章中心这个高度来探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布局谋篇 的,从中领悟其表情达意的写作方法。第三步再回到整体进行强化训练,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成知 识向智能的转化。

这种讲读方法,既体现了小学语文教材(一课一事)的特点,也符合儿童由“整体--部分--整体”的 认识规律。如《伟大的友谊》(第9册)便可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解题明确中心,初知这篇文章是赞扬马克 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继而,逐段分析课文内容,弄清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

┌ 生活上全力帮助 ┐ 伟大的

好朋友 ―│ (第二层) │― 友谊

(第一层) │ 事业上亲密合作│ (第四层)

└ (第三层) ┘

最后,联系首尾段落,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样教学,能与该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循序渐进地领会什么是中心思想,基本掌握概括中心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学导式

这种教法的特点是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其教学基本结构是“自学--解疑--精讲--演练”。让学生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学习实践中学 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自学”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内自学;“解疑”包括提出问题、互相探讨、教师辅导;“精讲”包括对重点 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和示范;“演练”包括课堂复习、作业练习或实际操作训练。以上四个环节之间紧密联系 ,相辅相成,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有人将它称之为“四步阅读指导法”,即“设疑初练--划批细读- -议思研读--作练熟读”;也有人称之为“四步自读法”,即“初读、细读、精读、评读”。

例如,用此法教学《落花生》(第11册)一课,第一步初读课文,要求学生围绕课后作业第一题默读课 文,复述课文大意。第二步细读课文,提出以下自学提纲思考讨论:①这篇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简略?(种花生 、收花生)②哪些地方写得详细?文章的重点是什么?(过收获节、议花生)③父亲的话中包含了哪两层意思 ?④花生的哪一点是最可贵的?⑤父亲所说的花生像生活中的哪一种人?桃子、石榴、苹果又像哪一种人?⑥ 父亲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的?第三步围绕重点精记,教师做提示点拨:①父亲作了几次议论?(第 一次用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引申说明做人的道理。)②作者借花生的特点象 征什么?(象征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炫耀自己,乐于奉献的人。)③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生活中“只讲体面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第四步练习巩固:①完成课后作业;②选择一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短文,要求 学生阅读后说说它的主要内容。

学好语文的方法

1、兴趣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2、自主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3、多写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4、多读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5、积累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情境

它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 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其分类有:

1.实体情境--即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此法尤 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涉及的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教学内容。如有条件 ,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和录音带,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 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 身临其境之感。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3.语感情境--指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培养学生正确敏锐的语感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联 想,体会其情境。这里所说的;“语感”,是指对语言的内容、感情和表现方法等的感悟。语感越强,对作品 的艺术形象感受越深,也就越能体味作者的情感。

4.想象情境--即运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揣摩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关注人物的命运 ,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强化感受,由“动情”到“悟理”。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第11册)时, 篇末可设问:①为什么扬科被活活打死后,还睁着眼睛?②如果他还能说话,想说些什么?③假如扬科活着, 生活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这样诱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把感情体 验上升到理性认识。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单元整体

1.视单元为整体进行备课。教学之前,应从全册教学总目标出发,通览全组教材,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 点和它在本册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本单元训练重点在各篇课文中的教学要求和要达到的教学目的。

2.弄清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类课文的特点,设计好教学结构。如第十二册第五组课文的训练 重点是“观察要细致”,这是侧重于写的训练,它与第四组侧重于读的训练“要注意文章的细节”紧密联系。 此外,它与前几册内容(如第八册中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第十册中的“静态和动态”)也有内在联系 。因此,教学时,既要注意全册读写训练项目之间的横向联系,也要注意与前几册读写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纵 向联系。做到前后的知识内容逐步深化,不断提高。

3.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语文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一个单元各类课文的教学,如果在学完之后不从整体上 加以总结概括,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则是零散的。这不利于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功能。因此,应在教完一个单元 的课文之后,以“读写例话”的内容为线索,复习该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加深印象,提高运用的能力。

4.知识迁移,课外延伸,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除在课内抓好各单元的读写重点训练外,还可开展丰富 的学科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写作素材。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快乐学法

这种方法是遵循人的认识心理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使儿童在愉悦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它是根 据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94年提出的“快乐教育”思想而创造的。

近些年来,我国许多语文教师积极实践,他们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的特点,注重挖掘教材自身 蕴含的快乐因素,把“快乐教育”引进课堂。教学中可借鉴如下的做法:

1.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题或课文内容,通过音乐、图画、录相、表演、游戏、实物道具以及绘声绘色 的教学语言,创设气氛,以趣激学,使学生感到“课伊始,趣即生”,增强求知欲,激发学习的兴趣。

2.针对儿童注意力不稳定,易动好玩的年龄特点,可做做“猜字谜”、“找朋友”、“打扑克”、“击 鼓传花”、“开火车”、“送信”、“添笔组字”等教学游戏。课堂中有动有静,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 。

3.结合学生好胜心强、勇于进取的特点,可开展“比一比”、“赛一赛”、“争上游”、“插红花”、 “夺红旗”、“当医生”、“看谁先到知识宫”等课堂学习竞赛,诱发学生的情趣,让他们感受攀登之乐、成 功之乐。

4.小学生大都善思好问,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收 集标本、集邮、参观访问、科学小实验、小制作、歌咏、舞蹈、器乐、绘画、棋类、球类等课外活动,使学生 将课内学到的知识在课外得到补充和延伸,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法之变序

这种教法不是按教材内容结构的先后顺序进行讲解和分析,而是采用“切入式”、“逆推式”(倒置法) 等变序形式教学。其特点是单刀直入、直奔文章的中心,克服平均使用力量的弊端。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运用时,要从课文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出发,抓好以下几 点。

1.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变序讲读,返析前文,悟出其中的道理。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11册) ,先让学生找出最能表现他严守纪律的中心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样,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 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①邱少云在什么情况下“一动也不动”?②他为什么要“一动也不动”?③这表 现了邱少云的什么品质?

2.从文章的总结句或篇末总结性词语入手,追根溯源,弄清前因,理解全文。如《草原》(第11册) 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学时可紧扣诗句,逆向寻因,将各部分内容与结尾的诗句进行联系,弄清作者布局谋篇的思路,体会其诗句“牵一发而动全篇”的妙用,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语文文学常识填空题

全文共 272 字

+ 加入清单

9、《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舌战群儒、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10、《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锏的刘备,使丈

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1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12、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5个):锦囊妙计、张飞当阳一声吼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成事在天,谋事在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登古长城记》

全文共 4859 字

+ 加入清单

登古长城记

峻青

我曾多次登过八达岭长城。每次登临,我都为这举世闻名的伟大古迹,感到骄傲,感到自豪,感到心胸开阔,心旷神怡。但也常常觉得,这长城,固然雄伟,但经过修整之后,现代化的痕迹似乎太明显了一些,好象是一个梳装打扮起来的陈列品,清洁整齐有余,而古朴野趣不足。

很希望能看到那没经现代化人工修整过的长城,那残破的城垒,那衰败的墙垣,那荒芜的山野,那纵横的乱石……

也曾乘北京到承德的列车,在经过兴隆县境时,从车窗中望见远处山岭上逶迤起伏的长城的影子,但因火车跑得快,而距离又远,看不真切,只好望城兴叹。

来到承德以后,朋友们就告诉我说:在河北省滦平县巴克什营和古城川之间的金山岭一带,有一段长城,非常壮观,有“第二八达岭”之称,但与八达岭不同的是它没有经过重新修建,保持着原有的样子。

于是,我们决定到那儿去一睹为快。

荷叶上滴着露水珠的清晨,我们一行三人——承德地区文联主席燕迅和文化局周修(小说家)从承德出发了。这时虽是盛夏季节,但是塞外的气候却十分凉爽。汽车沿着承德到北京的公路,在群山峡谷间飞驰向前。阵阵凉爽的晨风,从车窗外面吹拂进来,公路两边的树上,山坡上,鸟语啾啾,蝉声阵阵,使人觉得宛似江南的初秋。

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古北口。这古北口,从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重关要隘。在这儿,可以看到东西两边的山上,连绵不断的长城,从山脊上一直伸展到山脚下面,山脚下,峭崖耸立,滚滚潮河,穿山而入,形成了一个十分险要的关口。

我们在这个著名的塞外小镇上的一家名叫“客乐”的饺子馆里,吃了一顿别有风味而又有愉快欢乐的家庭气氛的午餐后,继续驱车前进。不大一会儿,汽车离开公路转入一条未经作整的山间土路,据说,这条路,就是当年慈禧从承德护送着咸丰皇帝的遗体返回北京的御道。前不久,电影《垂帘听政》的那些慈禧返京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的外景。

我们的汽车,沿着这条御道,在深山峡谷中奔驰了二十多华里,便来一到金山岭下。一抬头,那长城就高高地耸立在金山岭上面的山脊上。

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庄东头住着滦平县文物管理所的几个同志。我们把车停在山脚下,就由文管所的一位老梁同志陪同,向金山岭攀登了。

这金山岭,是燕山的支脉,位于北京东北二百五十华里的古承德通住北京的要道,进出塞内外的咽喉地带。

这儿山势很陡,山坡上,荒草蔓蔓,乱石纵横,根本没有八达岭那样通住长城上边的大路,只有一条牧羊人走出来的崎岖难行的羊肠小路,而且时断时续,十分难走,我们不得不用手扯着山草和灌木枝条,吃力地向上攀登,爬了一会儿,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连那常来攀登的老梁和司机小刘,也都显得十分吃力,于是,我们就在山坡上坐下来休息。山坡上,开着各种各样不知名的野花,有黄色的,淡蓝色的,粉红色的,真个是锦簇一般,十分好看。一群群野蜜蜂,在山花中飞来飞去,发出一片嗡嗡声。山野间,非常寂静,看不到一个人影,听不到一点儿人马车辆的噪声,只听见那掠过古长城的飒飒的风声,和在山花间飞舞着的野蜜蜂的嗡嗡声。偶而,在不远处的深草丛中,有一只山鸡,嘎嘎地叫了几了几声,立刻,山谷间,就响起了一阵阵经久不息的回音。

几经休息之后,我们终于攀登到了长城脚下。

编辑推荐:2017年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汇编

城墙很高,那青灰色的砖墙上,有的地方长着绿苔,有的砖缝里长上了野草和荆棘。有的地方已经塌了,残砖碎石倾泻在荒草野蔓的山坡之上。我们找到一处倒塌的地方,踏着碎砖乱石,爬上了城墙。这城墙大约高七、八米,宽约五、六米,都是用条石筑基,青砖砌面,坚固异常。墙顶部约有四米多宽,用大方砖铺地。墙垛口有两米多高,呈方齿形,每个垛口上,都有望孔和箭孔,垛口之间,还有旗孔,现在,这城墙通道的残破路面上,长满了蓬蒿和野草,我们沿着城墙顶上的通道,向上攀登。因为山势很陡,这城墙也爬山而上,直达顶峰。我们爬起来非常吃力。我们爬到一处险要的地方,一座高大的方形建筑,耸立在我们面前。老梁告诉我们:这叫敌楼,也称战台。这一段的长城敌楼特别多,都是设在地势险要之处,差不多一两百米左右,就有一座。它的建筑坚固,构造巧妙,结构也因地势不同而各异。有的是双层木结构楼,有的是砖石结构楼、五眼楼、六眼楼。还有方形楼、扁形楼、圆形楼。不有拐角楼、库房楼、铺房楼。这些敌楼都是空心的,可以居住士兵和存放粮草。

我们爬进了敌楼,这座敌楼,是一座砖石结构的双层楼,它高耸在山峰拐角的险要之处,下临悬崖,上插蓝天。敌楼里面,用砖石砌成的一道道错综复杂的高墙和通道,简直象迷宫一样,我们在里面转来转去,还是转到了原来的地方。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上楼的门。还是燕迅机灵,真不愧是燕山的儿子,长城脚下的好汉,是他,找到了通住楼上的秘密通道。原来那是一个很不被人注意的小孔道,我们几次从它旁边走过,都没有注意到它。由此可见,敌楼构造之巧妙,是有着很高的实战价值的。完全可以想象:来犯敌人,要从悬崖下攻上敌楼,谈何容易,即使攻进了敌楼,也难以找到通住上层的入口;而上层的守军,仍然可以卡住这小小的孔道,继续守垒战斗。

还有更巧妙的构造:为了防止敌军在攻上城墙后直接威胁敌楼,在由城墙通往敌楼的通道上,又建立了许多障墙。这些障墙上面,都有□望孔和射击孔,它结构严谨,居高临下,能攻能守。凭着这些障墙,可以步步为营,寸土必争。而有些敌楼的入口,不是开在面对城墙的通道上,而是经过障墙,在城墙内侧开一小门出城,再绕过敌楼内侧的狭窄小路,才能登城进入敌楼,这样,即使敌军攻上了城墙,也必然受到这重重叠叠的障墙后面守军的阻拦,而难以攻上敌楼。

多么坚固的防御工事啊。

真可算是金城汤池了。

老梁告诉我们:这一段长城,从北齐、五代时期就已经修建起来了,但那时的城墙,多是石头砌成,单薄矮小,而且没有敌楼,防御能力很差。到了明朝,蒙古族统治者屡次率军南犯,京畿受到很大威胁,于是决定修筑这一段在军事上有着重大作用的金山岭长城。这样,隆庆二年(1567),穆宗皇帝就把在南方闽浙一带的抗倭战斗中屡建奇功的名将戚继光,调来北方戌边,任命他为蓟辽总督和蓟镇总兵。戚继光上任后,立即率领他从江浙带来的三千人马以及当地的士卒民□,在东起山海关,西到镇边(昌平县境)的两千华里长城线上,重新改建加固了原有的城墙、边墙,城体加宽加高,墙上砌筑垛口,要冲地区筑重墙,并在全线增修了一千零一十七座具有重大实战价值的敌楼。此外,还在长城沿线的一些距离城墙不远的山头上,筑起了许多峰火台,这些峰火台,一个连着一个遥遥相望,一旦发现敌情,即举火报警。这样,千里防线,狼烟迭次升起,警报很快地就传到了各处。

听着老梁的介绍,我不由得抬起头来,望着那连绵不断的万里长城和密如林立的敌楼战台,缅怀起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来了。戚继光,他不止是一位英勇善战的抗倭名将,而且是一位才能卓越的军事家,他在长城线上设计建筑的敌楼战台,是如此坚固巧妙,是前所未有的。由此,我又想到了蓬莱。我曾在蓬莱阁下,看到了一座水城,那也是戚继光在前人的基础上改建的,构造也是十分坚固巧妙的。它既可以训练水师,又可以守城攻敌,是一座因若金汤的古代海军基地。

对于戚继光,象对其他民族英雄一样,我是怀着深深的敬意的,而且,除此敬意之外,还有一种亲切之感,那是因为他是蓬莱人,我荣幸与他有同乡之谊。我经常以我们胶东半岛能有这样一们伟大的民族英雄而自豪。

这位战功卓著的爱国将领,他的戎马一生,全是在戌边守疆抵御外侮的征战中度过的。从山东、浙江、广东的漫长海岸线上,到河北、辽宁的苍苍茫茫的幽燕群山之中,到处都有着他的汗马行踪,到处都有着关于他的动人传说。如今,当我站在这敌楼之上,手抚着这高大坚固的城墙时,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位英雄率领士兵在这儿开山采石破土烧砖修筑长城的景象;又仿佛看见他指挥着他的戌边猛士,在冰天雪地之中,月黑风高之夜,秋风萧瑟之时,胡笳阵阵之际,冲锋陷阵,守关斩将捍卫神圣的祖国疆土。

我的感情,不禁强烈地激动起来了。仰起头来,纵目四眺,但见四面山峦连绵,群峰耸立,长城象一条灰色的长龙,沿着那绿色的山岭,蜿蜒起伏,由西面苍茫的群山丛中,奔腾而来,又向着东面的苍茫群山丛中,逶迤而去。消失在关山苍茫云岚迷□的远方……

这情景,不禁使我想起了戚继光的一首诗:

辛亥年戌边有感

结束从远征,辞家已万程。欲疲东海骑,渐老朔方兵。并邑财应竭,藩篱势未成。每经霜露候,报国眼常明。

多么感人的伟大情怀,火辣辣的爱国热肠!

藩篱未成,边防不固,他那报国御侮之心就特别强烈,特别迫切。尤其在那凉秋九月白露为霜的敌骑纵横季节,更是夙夜匪懈寝食难安。那深更加的笳声,黑夜的马鸣,烟墩的烽烟,塞外的火光,时刻都在牵动着他和戌边将士的心。

啊,没有这样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没有这样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怎的能修筑起这样伟大坚固的工事,创立出这样流传万世的业绩!

我们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不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象戚继光这样的优秀儿女,它才能历万劫而不灭,经百折而不挠,始终英勇地屹立于东方大地之上,辉耀于世界万国之林吗?

燕迅和周修,也许为这种情感所激动,他们站在城墙之止,手扶着垛口,默默无语地眺望着远方。他们脸上的神色,是那么严肃、庄重。这时候,太阳已嗑着西面的山岭了。那落日的红光,把千山万壑,映照得一片通红。燕山的峰峦,象大海吕的波涛似的,苍苍茫茫,无边无际,真个是:苍山如海,夕阳似血。万里长城,就象那大海中的一条巨龙,披着夕阳的红光,在那辽阔无际的波涛中翻腾起伏……

“啊,伟大,伟大的长城,伟大的历史。”燕迅象吟诗似的抒发出了他心中的情感。

“还有,伟大的中华民族!”周修也感情激动的补上了一句。

这一句,补得好,真是画龙点睛。是的,只有我们这样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修筑这样雄伟无比的万里长城;如今,这长城虽然残破颓败,成了历史陈迹,但是,它那雄伟的气魄,依然不在感召着们,激励着我们。正如岳飞、戚继光等这样一些民族英雄一样,他们的伟大气魄和精神,将永远感召和激励着我们的子孙万代!。

这天晚上,返回了避暑山庄之后,在畅远楼的住处,我很久都睡不着。后来索性爬起来,走到院子外面的松林里。这时候,夜已经很深了,一轮光辉四射的圆月,悬挂在高大的松树上空。夜,很静,听得见下面塞湖里鱼儿跃出水面的泼剌声,听得见松林中的睡鸟被脚步声惊醒飞起的拍翅声……

一阵阵清凉的夜风,从南山上顺着峡谷吹来。月光下,我又看到了那素有小长城之称的离宫城墙,它那顺着山势蜿蜒起伏的黑黝黝的影子,又使我想起了那金山岭长城,也想起了八达岭。这时候,我所想的已经不再是这两者之间古朴与野趣的比较了,我的思绪,飞到了很远很远,又很近很近。

我想起了宋朝岳飞率领岳家军屡败敌兵时,人们称赞这岳家军的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由此,我又想起了另外的一句古语:众志成城。

是的,事情正是如此。

这土石筑成的长城虽然坚固,但如果没有那万众一心的团结战斗,任是再坚固的长城,也是等同虚设。

为什么撼山容易撼岳家军难?正是因为那岳家军能够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同仇敌恺,勇往直前,所以它才能所向披靡锐不可当,比泰山还要坚固难撼。

这土石筑起的长城,虽然已经颓倒衰败,但是,一座新的长城,却在我们这辽阔伟大的国土上,高高地耸立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

在战争的年代,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蹂躏着我们的神圣疆土的时候,就凭着这新的钢铁长城我们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把侵略者赶出了鸭绿江边,夺取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建国以后,我们同样凭着这新的钢铁长城,夺取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现在,当我们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时候,我们同样凭着新的钢铁长城,夺取了并正在夺取着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胜利!

这新的长城,不是用什么砖石土木建筑起来的,而是用亿万中华儿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团结一致的心,和勇往直前的钢铁意志建筑起来的。

这才是真正坚不可摧的的长城!

威力强大的长城!

永不颓倒衰败的长城!

无往不胜的钢铁长城!

啊,长城!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追记于上海之晨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天池探胜》

全文共 1447 字

+ 加入清单

新疆的天池,向以奇秀迷人名扬中外。天池古称瑶池,相传是西天王母居住的仙境,《穆天子传》上就有“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的记载,唐朝诗人李商隐也有“瑶池阿母依窗开”之句,而神话小说《西游记》里更进一步把它描绘成了群仙云集、岁岁大摆蟠桃宴会的对地。我们从这些富有神话传奇色彩的记述中,不难想见天池的俊秀姿色了。

天池在天山的第二主峰——博格达峰的山间,距乌鲁木齐市约一百多公里。过去,从阜康城出发向东,车经板厂驿,到草木繁茂的天棚树窝子附近,因沟窄水急,只有下车骑马,才能登山。1958年天池公路竣工了。车子一直开进三工河谷,奔腾喧闹的三工河由丛山夹峙的沟壑里流出,公路两侧,奇峰峥嵘,浮云缭绕,眼看山横路绝,等走到跟前,驾驶员扭转方向盘,却又是河宽谷阔,水长路远。人们不禁惊叹天一之巧,造就了一幅如此壮丽的图景。山谷深处,有天池门户——石峡,这是去天池的必经之地。石山矗立,峡缝中裂,河流和道路由此通过,路面狭窄,仅容单车往返,头顶上的石峰斜插天空,两峰紧夹一线蓝天,十分险要。向前看,一道清溪由远方奔来。它从陡峻的河谷直泻而下,在不见天日的黑苍苍的深涧中曲折回旋,或者在宽敞的平川上缓缓畅流。转过山头,河流尽头,就是“小天池”了。传说小天池是由王母洗脚的地方。池水清澄透澈,浅处一望见底,深处一片碧绿。由小天池再盘山而上,爬至山顶,前去不远,著名的天池便函豁然呈现在面前,只见一池绿盈盈的清水,被青山紧紧环抱。轻风徐来,水波涟涟。游客们泛舟湖心,悠然自得。我们踏着池边草坡,仰视覆盖山峦的塔松,郁郁葱葱,林海浩荡。国家在这里设有林场。池西山坡比较平缓,红墙白栏的天池疗养院依山临水,掩映在万绿丛中。池东南是皑皑雪山和石峰,它犹如冰肌雪肤的仙女,亭亭玉立,顾影梳妆。置身此地,恍入蓬莱仙境。

登高鸟瞰天池,池面浩瀚辽阔。据测量,它横宽三千米,纵深五千米有余,池心深不可测。它是由四周高山上的冰雪,消融后汇集到这里,形成了这样一个天然的储水库。水从山口下泄,灌溉着阜康、乾德、乌鲁木齐等地的农田。但在旧社会,有时它竟这样的无情:当庄稼久旱,牛羊踯躅在干涸的山溪旁,它往往迟迟地不下山;而在辽阔的绿洲正准备着收获时,它却常常汇成洪峰,滚滚袭击来,给人们带来灾难!

今天,在党的领导下,天池的水被人民完全制服了。天池成了永远为群众造福的天然水库。

天池周围,还有许多古刹旧庙,池下有无极观,池西北角是福寿、东岳庙的所在,池东山腰有达摩殿,观音洞。福寿藏在翠林幽处,寺院是用青砖铁瓦建成,故又名铁瓦寺。人传,当时修寺用的砖瓦因山路崎岖,是缚在羊背上驮上山的。

由福寿出来,再往西南走,过宛若一只香炉的“香炉台”和状如马牙一般的“马列牙山”,一片芳草萋萋的牧场向四面伸展,维吾尔族人民管这里叫“群果”,意思是锅底坑子。坡上散布着几座牧民的白色帐房,好似玉兰花绽开在草原上,羊群簇拥,又象白云在绿茵上滚动。原来这就是天池人民公社的夏季牧场。灯杆山更是奇态引人。平平的草地上,一座古峰突兀挺立,高出附近群山。听一长者说,当年山上曾有一盏长明的“天灯”,远在百里的乌鲁木齐都可望见,故得“灯杆”之名。

红日抛西了,我们的游兴依然很浓,当我们留恋地顺着开满金色的腊梅花和艳丽的蔷薇、金银花的山径,刚走近一处丛林,忽然,一只受惊的雪鸡“扑楞楞”展翅飞去,不等我们发问,向导便兴奋地告诉我们,这里还有黄羊、大头羊、梅花鹿等出名的兽类。天池的美景,使多少游人赞不绝口,它真不愧被称为世界名画,古今奇观。

摘自:《民族团结》1962年第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全文共 1343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

1)两者之间进行比较用比较级。其常见句子结构为:A+谓语动词+比较级+than+B。

例如:Thistreeistallerthanthatone.这棵树比那棵树高。

LilyhasmorefriendsthanI.莉莉比我朋友多。

TomrunsfasterthanJim.汤姆比吉姆跑得快。

注:可以用程度副词alittle,alot,abit,much,even,still,far等修饰比较级,表示比较的程度差异。

例如:ItismuchhotterinChangshathanthatinBeijinginsummer.长沙的夏天比北京的夏天热得多。

HestudiesEnglishalotharderthantheotherstudentsinhisclass.他学英语比班上其他同学努力得多。

2)在三者或三者以上的人或物之间进行比较时用最高级,形容词最高级前必须加定冠词the,副词最高级前the可加可不加,句子中常有in或of短语来表示比较的范围。其常见句子结构为:A+谓语动词+the+最高级+比较范围。

例如:ChangjiangisthelongestriverinChina.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

Rrucerunsfastestofthethree.布鲁斯是三个人中跑得最快的。

3)表示A和B在某一方面相同或不及时用同级比较。其常见句型为:A+谓语动词+as+原级+as+B。其否定结构为:A+谓语动词(not)+as/so+原级+as+B。

例如:EnglishisasimportantasChinese.英语和语文一样重要。

MathisnotasinterestingasHistory.数学不如历史有趣味。

HespeaksEnglishaswellasChinese.他英语和汉语说得一样好。

Shedoesn’tdoherhomeworkascarefullyasherbrother.她做作业不如她哥哥细心。

4)选择疑问句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句型分别为:“疑问词+谓语动词+比较级,AorB”和“疑问词+谓语动词+最高级,A,BorC”

例如:Whichisbigger,thesunortheearth太阳或地球,哪个更大

Whichisthebiggest,thesun,theearthorthemoon太阳、地球或月亮,哪个最大

Whoplayssoccerbetter,DavidorMartin戴维或马丁,谁足球踢得更好

Whoplayssoccerbest,David,MartinorBill戴维、马丁或比尔,谁足球踢得最好

5)表示“越……就越……”时,其句型为“the+比较级,the+比较级”。

例如:Themoretrees,thebetter.树木越多越好。

Theharderyoustudy,thebettergradesyouwillget.学习越努力,成绩就越好。

6)表示“越来越……”时,用比较级的叠加形式,即:比较级+and+比较级。

例如:It’sgettinghotterandhotter.天气越来越热了。

Thecityisbecomingmoreandmorebeautiful.城市越来越漂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从“桨声灯影”说起》

全文共 3754 字

+ 加入清单

1923年8月某天的晚上,朱自清与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其时俞平伯在浙江做视学,朱自清在温州教书;更为我们所熟知的,则是二人都已在新文学的舞台上扬名立万,是用白话做“美文”的名家了。此次同来南京,似乎是参加教育方面的什么会议。既到南京,荡漾了六朝金粉的秦淮河似乎不可不游(尤其俞平伯还从未去过);既游秦淮,身为文人似不能无作。二人遂相约各做一文,以志其事。

于是便有了新文学中的两篇散文名作,——这是二人自己命题的同题作文,都叫《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名虽相同,二人写来却是各有侧重:朱自清偏于纪事写景,游河的过程,舟中岸上的景致,娓娓道来,交待得清清楚楚,更像一篇中规中矩的游记;俞平伯则偏于述感说理,最用力处在于捕捉到秦淮河上艳异的气氛,和他此行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与朱文相比,似乎是更多几分诗的空灵了。新文学尚在争取合法性的阶段,落实到散文上,便是要竭力做得美仑美奂,以证明白话文可以写得像古文一样漂亮。这两篇也颇在文字的精致光润上用力,虽说相比之下俞平伯更浓艳华丽,朱自清则要清淡一些。要之是一样的留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吧。不过这里提起两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倒不是想评品文章的得失,我感兴趣的是文章的内容:两个经过新文化洗礼的年轻文人到了这颇多色情意味的地方,有何异样的感觉?秦淮河之为温柔乡、销金窟,早已闻名遐迩;梦里繁华,旖旎风光,其实都与一个“色”字缠绕。

虽无折戟沉沙,然脂粉坠钗,也可认出前朝。朱、俞二人上了河中的小舟,闲闲说起《桃花扇》、《板桥杂记》描摹的秦淮艳迹,一种历史的氛围也就于桨声灯影里在身边弥漫开来。可秦淮河并非全然是发思古之幽情的场所,对于他们,它也是色香俱全的“现在”,耳边是曼妙的歌声,触目是倚栏美女,扑鼻是脂粉香气,身历其境,能无所感?有何感受是来了之后的事,先要问的似乎应该是跑到这里来的动机。朱自清从前同朋友来听过两回歌,都是在茶舫上,扰囔声里,颇不适意,后听说歌妓被取缔,无端地有“怅怅”之感,——那么这一回大约是要好好听一回歌吧?俞平伯是初到,每到一地,搜奇揽胜,在文人似是题中应有,何况秦淮河之奇又更在一种暖昧不明的情调呢?猎奇的心理可以说人皆有之,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色情场所即算得上一奇。现而今出国的人每不忘看上一回夜总会、红灯区,未必是有心或有胆要去做嫖客,为的是要一睹西洋景,其情形就像刘姥姥逛大观园。在“旧社会”这用不着出国,从乡下跑到“娼”盛的都市,做主人常要将领着看看妓家风光当作略尽地主之谊。

《知堂回想录》里周作人记他1901年头一次到上海,就曾随了人一道去四马路的青莲阁喝茶,四马路是上海妓女最集中的所在,青莲阁则是集散地,据周作人说,“凡往上海观光的乡下人,必定首先到那里去……那里茶本来颇好,不过‘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乃是看女人;你坐了下来,便见走着的全是做生意的女人,只等你一句话或是示意,便兜搭着坐下了。”周作人看出了什么名堂,他没说,印象不佳是肯定的,因为那里都是“野鸡”一流的下等妓女,去街头拉客也就一步之遥,实在恶俗不堪。相比起来,秦淮河上似乎要风雅得多了,月色下明灭的波光,画舫灯影中姑娘的靓妆,花的香气,脂粉的香气,都让这销金窟有了醉梦的诗意,以致俞平伯的意识中,眼前朦胧的一切都幻化为“一个如花的笑——这么淡,那么淡的倩笑。”所以二人躺在小艇的藤榻上观望闲谈,心下倒也并无不快和罪恶感,虽说俞平伯承认,诱惑是有的,“且于我已留下不易磨灭的印记”。可以证明诱惑为实有的是俞平伯自觉“怦怦而内热”,而据他的衬度,“自认曾经一度摆脱了纠缠”的朱自清也不是止水不波。毕竟是年轻人初出茅庐,“情景是颇朦胧,滋味是怪羞涩的”,好在不像《儒林外史》中那位道学气的马纯上,西子湖边一路逛来“他不看女人,女人也不看他”,只知道“眼观鼻,鼻观心”,朱、俞二人还有看景致,看靓妆的余裕。

假如不是后来卖唱的逼上前来拉生意,二人的秦淮之游也许由开始的紧张“羞涩”到渐渐放松自在,也就这么过去。可待卖唱的逼上身来,事情似乎一下变得严重:在先他们是观光客,虽有动于中,眼前的一切也是云里雾里有着距离,与己不生干系,现在却好像真与这风月场有了实质性的牵连。这一幕委实有几分戏剧性,在二人的文章里也都是“文眼”:歌舫拢到他们的船边,伙计跨过来递上歌折让点歌。俞平伯来得干脆,扭过头连说“不要”;朱自清长俞两岁,来过两回,要在老弟面前显大方,接过歌折视而不见扫一遍,又还对歌妓看两眼,想要拒绝得不那么生硬,结果还是窘到脸红耳赤地说不要。那景况,要以俞平伯的记述更有趣:好!自命超然派的来看榜样!两船挨着,灯光愈皎,见佩弦的脸又红起来了。……老是红着脸终久不能打发人家走路的,所以想个法子在当时是很必要。说来也好笑,我的老调是一味的默,或者干脆说个“不”,或者摇摇头,摆摆手表示“决不”。

佩弦便进了一步,他嫌我的方术太冷漠了,又未必中用,摆脱纠缠的正当道路惟有辩解。好吗!听他说:“你不知道?这事我们是不能做的。”这是诸辩解中最简洁,最漂亮的一个。可惜他所说的“不知道?”来人倒真有些“不知道!”辜负了这二十分聪明的反语。他想得有理由,你们为什么不能做这事呢?因这“为什么!”佩弦又有进一层的曲解。那知道更坏事,竟只博得那些船上人一哂而去。……——“你不知道?这事我们是不能做的。”答得真妙,伙计回说“不知道!”追问“为什么”更是十二分的妙。一问一答加在一起,幽默到妙不可言。不过,当事人没有一点制造幽默的意思:辩解者十二分的严肃,追问者则是十二分的不解加不满。答者那句话的重音显然在“我们”上,“我们”里隐含了朱、俞二人对自我身份特异的定位。那么,“我们”是谁?——读书人?那是说不通的。走马章台,醉卧花丛,历来被文人视为风雅事,唐代的孟郊中了进士,“春风得意马蹄疾”,要“一日看尽长安花”,还写进诗里,硬是骨头轻得不行,哪里会有什么心理障碍?

“我们”是指未经历练的新手?初涉风月场者临阵露怯落荒而逃者自是不少,却没有几个这般郑重搬出“我们”做辩解的。所以说“我们”,只能是指“新文化人”——像他们那样的知识分子新近获得的身份。新文化人有新的道德标准,新文化之为“新”是全般的,其中就包含了对性的严肃态度,对妇女人格的尊重。可惜他们脸上并未写着“新文化人”的字样,这里的伙计想来阅人无算,那份世故练达却并不能助他看出眼前这两位与寻常客官有何相异处。不知朱自清“进一层的曲解”是何内容,若是朱自清在那里认真地向伙计阐述新文化,这颇富喜剧性的一幕就更令人绝倒了。事情还未结束,——二人终于将不断上来纠缠的歌艇打发走之后,开始认真地进行自我反省。这里有两问,其一,怎么会跑到这里来?起先未尝追究,就这么来了,经了方才尴尬的“短兵相接”,不由就要扪心自问一番。

其实归于游客的心理也就可以将自己敷衍过去,但“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结果二人都认定,“欲的胎动是无可疑的。正如水见波痕轻婉已极,与未波时究不相类。”其二,既然有“欲的微炎”,何以卖歌的找上前来却又避之唯恐不及?二人说法不一,朱自清说他是受到道德的制约,俞平伯则说他是因为一种“似较深沈的眷爱”,他且背诵周作人的诗句来说明这立场:“因为我有妻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女人,因为我有孩子,所以我爱一切的孩子”。后者是人道主义的态度,究其实还是一种道德感,不过是由内向外推己及人而已。在桨声灯影的秦淮河上,如此一本正经地讨论这等问题,若过去的风流文人有知,一定要大呼“煞风景”。其实过去的人对出入风月场,也不是全无顾忌,在一般人眼中,接近妓者总算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

但在旧时的人,那或许是担心会于个人的前程有碍,通俗文学中叙述因沉醉勾栏而败家或自毁前程的劝惩故事,委实不少;要不即是对欲望本身怀有罪恶感,声色之乐则正是欲望也即罪恶的证明,至于是否是对女性的侮辱伤害,非其所计。在朱自清、俞平伯,问题则在于“妓是一种不健全的职业,我们对于她们,应有哀稔勿喜之心,不应赏玩的去听她们的歌。”同情歌者的不幸,古代文学里并非没有,君不见浔阳江头,“江州司马湿青衫”?可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叹,大半倒是对自己宦途多舛的自怜,即或怜惜瑟琶女,也是怜其个人的遭际,不像朱自清,其对“赏玩”态度的自责,乃是基于现代的人格平等的意识,具有更多道德原则的意味了。人格平等,似应是现代人共有的意识。

不过我相信,后来的人未必会像朱自清、俞平伯那辈人将事情看得那么严重。毕竟是启蒙时代的人,人生的种种都可以成为事关原则的“问题”,什么事都要来一番“为什么”的追问,且要得到理性上的彻底解决,而对于他们信奉的新道德,他们又自有一份后人所不及的执着与虔诚,——这才有朱、俞二人口问心,心问口的自我审视,他们也才会从一次游玩的尴尬中“升华”出如此严肃的讨论,而且郑重其事地宣示于众。幼稚可笑么?有点。大约只有未经世事的年轻人才会这样“小题大做”煞有介事,玩世不恭的人甚至要怀疑他们在那里“为文造情”,因为太不自然,太像做文章。然而游记里夹上那样一通议论有硬“做”的味道是不假,生硬笨拙里投射的却恰恰是作者情感态度的诚与真,——那似乎是五四文学的典型特征。幼稚也罢,可笑也罢,那里实有五四一辈人的不可及处。试想求之于今日,求之于我辈,那份认真岂可得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语文名句默写:《爱莲说》

全文共 508 字

+ 加入清单

爱莲说》周敦颐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全文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三方面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9.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0.写君子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语句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1.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考物理知识点:机械能转化

全文共 360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机械转化

1、机械能: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势能是存储着的能量。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也就是说机械能是守恒的。

2、动能和重力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加速下降,则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②质量一定的物体,如果减速上升,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动能与弹性势能间的转化规律:

①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减小,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增大,则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②如果一个物体的动能增大,而另一个物体的弹性势能减小,则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4、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利用的机械能源有水能和风能.大型水电站通过修筑拦河坝来提高水位,从而增大水的重力势能,以便在发电时把更多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中考英语知识点:another/other/the other

全文共 417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another/other/theother

⑴another+单数名词表示不定数目中的“另一个”,“再一个”,表泛指。

Idon’tlikethiscoat.Showmeanotherone,please.

another+基数词+复数名词=基数词+more+复数名词

anothertenapples=tenmoreapples

⑵other+复数名词=others,表示泛指“其他的,其余的”常用于some....,some.....,others........结构中,

⑶theother后面可接单数名词常用于one.......,theother.....结构中,指两者中“一个……。另一个……”

还可接复数名词theother+复数名词=theothers,特指在某一范围内“除去一部分,其余的全部”,

Inourclass,JimandJennyareAmericans,theothersareallChines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考物理知识点:内能

全文共 368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内能

1、扩散:两种不同物质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2、分子动能: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

3、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

4、分子势能:分子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势能。

5、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7、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8、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外界对物体做功,或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反之,物体的内能将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精练

全文共 577 字

+ 加入清单

还原善意的本来模样

①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一个小城。

②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寒冷和积雪让往日川流不息的马路变得静谧而安详。在风雪的簇拥中,一辆白色的轿车像年迈的老人慢慢地向前蠕动,车上的鲁尼兹小小翼翼地驾驶着,他接到了儿子高烧住在医院的电话,作为父亲他必须赶到医院,守候在儿子身边。他心急如焚又全神贯注。

③走出不远,鲁尼兹便看到在前边不远处,有一个蹒跚的身影在晃动。善良的鲁尼兹似乎连想都没想,就把车子缓缓地停在那个身影旁边。“请问,需要我的帮助吗?”他探出头大声地问道。

④上车的是一个约有六十开外的老者,说前面不远处的农场就是自已的家,上午出来办事,没有想到回来时,公交汽车因雪大停运了,只好徒步走回去。

⑤主动搭载与人方便对鲁尼兹来说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了,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的善举却非比寻常。

⑥车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上滑行,迎面有一辆矫车喘息着踉跄驶过来,鲁尼兹下意识的开始踩刹车,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车像醉汉一般,固执地调转车头,向路边撞去,一头撞在一棵大树上。

⑦等鲁尼兹醒来,他已经躺在医院里,所幸,他只是断了两根肋骨,脑部受到震荡。他急于知道老人的情形,护士告诉他,老人做了开颅手术,还在昏迷中。鲁尼兹心里猛地一沉:他的好心,竟会给老人带来如此深重的重创,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他又想起自己不太富裕的家庭,他不知该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中考英语知识点:简化宾语从句常用六法

全文共 1346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英语知识点:简化宾语从句常用六法

方法一:当主句谓语动词是hope,decide,wish,choose,agree,promise等,且宾语从句的主语与主句主语一致时,宾语从句可简化为不定式结构。例如:

LiMinghopeshewillbebackverysoon.→LiMinghopestobebackverysoon.

Wedecidedthatwewouldhelphim.→Wedecidedtohelphim.

方法二:当主句谓语动词是know,learn,remember,forget,tell等动词,且主句主语与从句主语一致时,宾语从句可简化为“疑问词+不定式”结构。例如:

Shehasforgottenhowshecanopenthewindow.→Shehasforgottenhowtoopenthewindow.

注:当主句谓语动词是tell,ask,show,teach等动词,且后带双宾语,从句主语和间接宾语一致时,宾语从句可简化为“疑问词+不定式”结构。例如:

CouldyoutellmehowIcangettothestation?→Couldyoutellmehowtogettothestation?

方法三:当主句的谓语动词是order(命令),require(需要)等时,如果主句和从句的主语不一致,宾语从句可简化为“名词(代词)+不定式”结构。例如:

Theheadmasterorderedthatweshouldstartatonce.→Theheadmasterorderedustostartatonce.

方法四:某些动词后的宾语从句,可以用介词加动名词(短语)等其他形式简化。例如:

Heinsistedthatheshouldgowithus.→Heinsistedongoingwithus.

Thepoorboydoesn’tknowwhenandwherehewasborn.→Thepoorboydoesn’tknowthetimeandtheplaceofhisbirth.

方法五:某些动词后面的宾语从句可转化为“宾语+V-ing形式(作宾语补足语)”结构。例如:

LiuPingfoundthattherewasawalletlyingontheground.→LiuPingfoundawalletlyingontheground.

方法六:动词seem后的宾语从句,也可以用不定式(短语)来简化,但句型需要进行适当的变化。例如:

Itseemedthattheboysweregoingtowin.→Theboysseemedtowin.

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式的转化。例如:

IfoundthatitwasdifficulttolearnEnglishwell.→IfounditdifficulttolearnEnglishwell.

Soonwefoundthatthegroundwascoveredwiththicksnow.→Soonwefoundthegroundcoveredwiththicksnow.

Theyfoundthattheboxwasveryheavy.→Theyfoundtheboxveryheavy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北平的春天》

全文共 1655 字

+ 加入清单

北平的春天似乎已经开始了,虽然我还不大觉得。立春已过了十天,现在是六九六十三的起头了,布袖摊在两肩,穷人该有欣欣向荣之意。光绪甲辰即一九0四年小除那时我在江南水师学堂曾作一诗云:

“一年倏就除,风物何凄紧。百岁良悠悠,向日催人尽。既不为大椿,便应如朝菌。一死息群生,何处问灵蠢。”但是第二天除夕我又做了这样一首云:

“东风三月烟花好,凉意千山云树幽,冬最无情今归去,明朝又得及春游,”这诗是一样的不成东西,不过可以表示我总是很爱春天的。春天有什么好呢,要讲他的力量及其道德的意义,最好去查盲诗人爱罗先河的抒情诗的演说,那篇世界语原稿是由我笔录,译本也是我写的,所以约略都还记得,但是这里誊录自然也更可不必了。春天的是官能的美,是要去直接领略的,关门歌颂一无是处,所以这里抽象的话暂且割爱。

且说我自己的关于春的经验,都是与游有相关的。古人虽说以鸟鸣春,但我觉得还是在别方面更感到春的印象,即是水与花木。迂阔的说一句,或者这正是活物的根本的缘故罢。小时候,在春天总有些出游的机会,扫墓与香市是主要的两件事,而通行只有水路,所在又多是山上野外,那么这水与花木自然就不会缺少的。

香市是公众的行事,禹庙南镇香炉峰为其代表。扫墓是私家的,会稽的乌石头调马场等地方至今在我的记忆中还是一种代表的春景。庚子年三月十六日的日记云:

“晨坐船出东郭门,挽纤行十里,至绕门山,今称东湖,为陶心云先生所创修,堤计长二百丈,皆植千叶桃垂柳及女贞子各树,游人颇多。又三十里至富盛埠,乘兜桥过市行三里许,越岭,约千余级。山中映山红牛郎花甚多,又有蕉藤数株,着花蔚蓝色,状如豆花,结实即刀豆也,可入药。路皆竹林,竹吻之出土者粗于碗口而长仅二三寸,颇为可观。忽闻有声如鸡鸣,阁阁然,山谷皆响,问之轿夫,云系雉鸡叫也。又二里许过一溪,阔数丈,水没及肝,界者乱流而渡,水中圆石颗颗,大如鹅卵,整洁可喜。行一二里至墓所,松柏夹道,颇称闳壮。方祭时,小雨籁籁落衣袂间,幸即晴雾。下山午餐,下午开船。将进城门,忽天色如墨,雷电并作,大雨倾注,至家不息。”

旧事重提,本来没有多大意思,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说明我春游的观念而已。我们本是水乡的居民,平常对于水不觉得怎么新奇,要去临流赏玩一番,可是生平与水太相习了,自有一种情分,仿佛觉得生活的美与悦乐之背景里都有水在,由水而生的草木次之,禽虫又次之。我非不喜禽虫,但它总离不了草木,不但是吃食,也实是必要的寄托,盖即使以鸟鸣春,这鸣也得在枝头或草原上才好,若是雕笼金锁,无论怎样的鸣得起劲,总使人听了索然兴尽也。

话休烦絮。到底北京的春天怎么样了呢,老实说,我住在北京和北平已将二十年,不可谓不久矣,对于春游却并无什么经验。妙峰山虽热闹,尚无暇瞻仰,清明郊游只有野哭可听耳。北平缺少水气,使春光减了成色,而气候变化稍剧,春天似不曾独立存在,如不算他是夏的头,亦不妨称为冬的尾,总之风和日暖让我们着了单抬可以随意倘佯的时候是极少,刚觉得不冷就要热了起来了。不过这春的季候自然还是有的。第一,冬之后明明是春,且不说节气上的立春也已过了。第二,生物的发生当然是春的证据,牛山和尚诗云,春叫猫儿猫叫春,是也。人在春天却只是懒散,雅人称曰春困,这似乎是别一种表示。所以北平到底还是有他的春天,不过太慌张一点了,又欠腴润一点,叫人有时来不及尝他的味儿,有时尝了觉得稍枯燥了,虽然名字还叫作春天,但是实在就把他当作冬的尾,要不然便是夏的头,反正这两者在表面上虽差得远,实际上对于不大承认他是春天原是一样的。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春天总是故乡的有意思,虽然这是三四十年前的事,现在怎么样我不知道。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瘃,半夜里醒过来像是悬空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就不会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作事:手不僵冻,不必炙砚呵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

甘五年二月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中考语文经典现代文选读—《废园外》

全文共 1227 字

+ 加入清单

废园外

巴金

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又到了这里来了。

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倒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中年的。是的,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因为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八月十四日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还是几天前,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楞。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吧。那个中年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地痛起来。

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宽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习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吧。

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脸颊上一点冷,—滴湿。我仰头看,落雨了。这不是梦。

我不能长久立在大雨中。我应该回家了。那是刚刚被震坏的家,屋里到处都漏雨。

1941年8月16日在昆明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全文共 46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器材: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刻度尺火柴。

二步骤:⑴记录凸透镜的焦距f。

⑵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⑶点燃蜡烛,调节三者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大于2f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呈清晰的像,记录像的位置和像的性质,填入表格。

⑷改变物距(表格),多做几次。

综上所述: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与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决定的。

①两个分界点: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③成实像时:u>v成的是缩小的像,u=v成等大的像,u

④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却得不到像的原因可能有:蜡烛放在焦点上。蜡烛在焦点以内,蜡烛、凸透镜的中心没在同一高度。光具座太短或f太大。

⑤实验若把透镜上部挡住,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暗一些。

⑥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若使像仍成在光屏中央,应向上移动光屏或像上移动蜡烛。

⑦当u>2f时,u减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也减小。

当2f>u>f时,u减小时,物像之间的距离变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孙权劝学》

全文共 929 字

+ 加入清单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通“无”,不足④懿,美好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见往事耳(了解)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D.遂七年不返(才)

10.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12.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何异断斯织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D;10.B;11.A12.

⑴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⑵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编辑推荐:中考语文真题之文言文阅读理解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语文标点符号常见错误解析

全文共 267 字

+ 加入清单

含有疑问词的句子都要用问号吗?

1、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到?但是我一定会去接他。

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才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就不应该用问号。本句是陈述句,毫无疑问,句中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2、双休日,我们是出去旅游呢?还是在家复习功课呢?

选择性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间各项之间用逗号,即"双休日,我们是出去旅游呢,还是在家复习功课呢?"

提示:虽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