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国孩子是最累的吗汇编15篇

浏览

6770

文章

15

篇1:中国孩子长高的速度越来越快!儿童票标准为什么不见动静?

全文共 1476 字

+ 加入清单

张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儿,女儿今年11岁,按理说可以使用儿童票,但是孩子个子两年前就蹿过了1.5米,上网给孩子订火车票,有好几次,系统默认儿童身份证自动出半价票,可是到了火车站,因为女儿个子超高,检票员又让家长补全票。记者经查询发现,铁路部门、航空公司、公交集团、各大公园以及电影院等制定的儿童购票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同行业的标准也都不一样。为此,有关专家也呼吁,能否出台统一标准。

案例:系统默认儿童票

张女士告诉记者,不久前,她带着11岁的女儿从北京西站乘车,前往河南鹤壁。当时,女儿的身高已经达到1.6米了,于是检票员在进站口时拦住了她,称孩子身高超出1.5米上限,必须要补全票。

张女士赶紧跟检票员解释说,女儿的火车票是从12306火车票订购官网上预订的,当时她输入孩子的身份证,系统默认出的半价票,并不是她有意要逃票。张女士只好一路小跑到北京西站北二出口处的补票口,为女儿补办了一张全票。

另一名读者彭女士说,此前她也遇到过同样的烦恼。孩子12岁,身高超过了1.5米,乘坐火车时,必须购买全票。可是,此前她在12306官网给孩子订票时,也是因为系统默认儿童身份证出半价票,没有买成全价票。彭女士和孩子乘坐的是高铁,当时检票员拿着一份名单,核对每个孩子是否超高,然后在列车上为其办理了补票手续。尽管如此,彭女士还是希望直接能为超高的孩子购买全价票,这样能省去不必要的麻烦。

针对两位家长的困惑,记者咨询了12306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一名成年旅客可以携带一名16岁以下的儿童免票乘车,如果这名儿童身高在1.2米至1.5米之间,须购买儿童票,一旦超过1.5米,须购买全价票。目前在12306官网上,可以将儿童的身份证添加到“常用联系人”一栏,然后将此栏下方“旅客类型”更改成“成人”,即可为超高的儿童购买全价票。听到这个消息后,彭女士当即尝试,果然解决了之前的问题。为此,她立刻将这个消息转发到朋友圈里,告诉给其他的母亲。“现在孩子普遍营养好,个头超高的现象很常见,所以这个新办法太重要了。”彭女士说。

调查:各种标准让人犯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虽然规定身高和年龄是为了照顾儿童,但是标准并不统一,有的是按照年龄,有的是按照身高。甚至同样是按照身高购票,各单位的标准也并不相同。

记者发现,中国科技馆、北京动物园以及本市的各大公园,实行的都是“低于1.2米的儿童免票”.北京公交集团以前也是1.2米以下儿童免费,但去年底改为1.3米以下儿童免费。

孩子要是去看场电影,享受优惠的标准又各不相同。UME华星国际影城是1.4米以下的儿童半价;其他不少电影院多为1.3米以下儿童半价。市民王女士的孩子5岁了,个头在1.2米与1.3米之间,每次带孩子出门时,她就有点犯晕。不知道孩子到底能不能享受优惠。

专家呼吁:应施行年龄与身高相结合的双轨制

目前的儿童票价优惠标准,基本上都是各家单位自己定的。有法学专家就表示,最好政府部门能研究制定统一的优惠票价标准,这样更有利于执行。

专家还表示,在制定政策时要以儿童的福祉最大化为出发点。身高和年龄两个优惠标准可以同时并行。儿童只要符合其中一个就能享受优惠,选择对儿童有利的标准。

儿童优惠一览

火车 一名成年人旅客可以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米的儿童。超过1.2米且低于1.5米的儿童则须购买儿童票;超过1.5米的,须购买全价座票。

飞机 2岁以下买婴儿票;2岁至12岁买儿童票。

公交车 1.3米以下儿童免票。

公园 1.2米以下儿童免票。

电影院 有的电影院是1.4米以下儿童半价优惠;有的电影院是1.3米以下儿童半价优惠。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如何收养叙利亚孤儿 中国人可以去叙利亚领养孩子吗

全文共 614 字

+ 加入清单

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正当的途径,办理相关的手续领养叙利亚孤儿,如今叙利亚的局势异常紧张,在各种冲突中出现了很多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这些孤儿将会面临十分冷酷的生存环境,为了确保叙利亚孤儿的安全和健康,很多中国人想要领养这些孤儿。

境外收养的程序

因为所有国家制定的法律都具有一定的地域性,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境外效力的,而发生的国际收养关系,需要涉及不同的国家,所以各个国家都必须遵守本国的法律规定,虽然针对这种情况,个别国家之间签订过许多的双边协议,但是并没有明确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假如我国的公民想要收养叙利亚的小孩,而对方属于《海牙国际收养公约》的其中一各缔约国,那么就需要向我国民政部下属的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提出申请,并且办理相关的手续。

如何入境

当所有的收养手续办理完成,至于该怎么带被收养人入境,成为了另外一个难题,因为我国的《国籍法》从来没有对这种情况有过规定,在具体的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只要完成了相关的登记手续,被收养人就可以获得中国的国籍,另外一个观点则是,哪怕亲生父母,也可能和自己的儿女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国籍,在我国的法律上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被收养人可以自动的获得我国国籍,所以需要做出相关的申请。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在国际之中的交往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国家作为《海牙国际收养公约》的缔约国之一,应当尽快地对相关的收养法律法规作出详细的梳理,以便为收养人办理相关的手续提供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3:为何中国人生完孩子必须“坐月子” 医生给出解释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每个女性在怀孕和分娩后都需要适当的休养和恢复。坐月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妇身体得到恢复,确保母婴的健康。然而,在坐月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摒弃一些误区,根据科学的原理进行适度的活动和饮食调整。

1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产妇需要注意清洁,勤换衣物和被褥,保持身体干燥。刷牙、洗脸、洗头等行为并不会对产妇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保持口腔和身体的清洁有助于预防感染。

2、合理的饮食搭配

坐月子期间,产妇需要摄入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并非只靠汤类食物就能满足需求。均衡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油腻食物,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2

3、适度的运动

产妇应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的恢复。长时间卧床不仅会增加血栓的风险,还可能导致便秘等问题。然而,活动时应避免过度用力和增加腹压的动作,以保护子宫和盆底肌肉。

此外,产后抑郁是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家人和社会支持对于产妇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关注产妇的情绪变化,给予关爱和支持,有助于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4、选择适合自己的月子中心

但要慎重考虑。月子中心可以提供专业的照顾和协助产妇进行产后修复,但选择时应注意其信誉和服务质量,确保给予产妇和宝宝最好的关怀。

3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坐月子。尊重产妇的需求和个人情况,根据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适当的休养和恢复。坐月子不应成为束缚,而应成为帮助产妇度过这个特殊阶段的方式。通过科学的坐月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妇的健康,为母婴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国家长该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全文共 603 字

+ 加入清单

注重道德和品德教育、注重孩子的文化素养等。中国是一个注重教育的国家,家长的作用被视作非常重要。在中国,许多家长都能以不同的方式、技巧和方法去教育他们的孩子。

1、注重道德和品德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注重引导孩子的道德和品德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情感表达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教育课程、亲身表率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品德水平。

2、注重孩子的文化素养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中国的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多加了解中国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3、引导孩子科学学习

家长应该合理引导孩子的学习方向,避免偏科,利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来培养孩子的科学学习能力,让孩子可以在学习上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状态,同时也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活休闲。

4、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阅读

通过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和人际交往,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增加自信和交际能力。同时,在阅读教育方面,更应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建立家庭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等方式来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

5、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并鼓励孩子养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孩子的成长。

中国的家长教育孩子需要注重多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逐步塑造出成熟健康的人格;同时,家长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教育水平,与孩子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中国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全文共 63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孩子需要教育有哪些

中国孩子最需要的教育是平等对待孩子,家长如果犯了错就要对孩子道歉。对我们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家长可能都是这样的,孩子犯了错就必须要道歉或者接受惩罚,而家长犯了错,只是一笑了之,尤其是对待孩子的问题上,有时候误会,了孩子对于孩子来说家长就是错的,然而家长这种错误却还高高在上的姿态,从来没有和孩子说过误会他了,让他原谅的话,这样孩子的内心是非常不舒服的。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是毫无底线的熊孩子,背后肯定是有熊家长的支持支持中国传统教育中比较常见的教育方式。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有各种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如果一点底线都没有,家长还无限的支持孩子,那么将将来这样的孩子只能是一个熊孩子,长大了之后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毫无底线的溺爱孩子,只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

中国孩子比较需要注重爱心的培养。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他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感情,生活以及孩子情商的培养,和孩子和同龄人相处的能力,这些都是和孩子成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是和爱心以及能够达到情绪共鸣,存在直接的关系,所以培养孩子的时候要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

培养孩子的时候也要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打骂,其实孩子的自尊心特别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家长总是打骂孩子,孩子明明能做到的事情可能也不会去,好好做就想和家长对着干,如果家长总是鼓励孩子,即使他做不到的事情,他也会努力的去尝试一下,这样孩子慢慢的就会越来越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6: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

全文共 1510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人丧失了教养”,在国内是一个尖锐的问题。那么现在中国孩子面对着什么教育危机呢?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教育背景

现在国人谈话的时候,有个人人热衷的主题:土豪。中国人有多土豪,买空了整个店;中国人有多土豪,买断了整个岛;中国人有多土豪,买下了整条运河……

中国用了三十年赶上了欧洲一百年的经济发展步伐,可是中国的孩子,还是高声尖叫、推搡粗鲁,完全没有意识到除了自己,原来还有别人待在旁边。

也许你会说我苛刻,他们只是孩子,何必计较?就是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聪明,他们优秀,他们可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作为成年人,如果选择了要孩子,请你承担自己的责任。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被关注,被抱在膝头温暖地呵护。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尽可能地接受高等教育,成为有用之人。

而每一个孩子在成人之前,更需要让他明白人类社会的礼仪习惯和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让他遵守规定、友好待人。

有教养可以离幸福更近。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达到静待花开的美好的前提是,有人已经剪过枝,施过肥,浇过水。一切就绪,方能静待花开,否则就变了守株待兔。

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所谓的教养

所谓的教养,其实是和社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的。“三代培养出一个贵族”,在饭都吃不上的年代,扯什么贵族?

20世纪70年代的夏天,小舅舅扒着火车从济南到章丘同学的村里,偷偷地收一篮子卤水泡过的鸡蛋。妈妈一个一个地蒸给只有几个月大的我吃,掉在地上一点儿渣儿,也被爸爸捡起来吃掉。

90年代,我每天要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去上学。公交车挤到令人窒息的状态,饭盒被挤扁了,书包带被扯断了,这都不足为奇。

战争、疾病、贫穷,吃不饱、穿不暖,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时候,我们没有资格谈教养。所以,虽然我不认同,但是我可以理解大爷大妈旅行团在国际机场里面高声大叫,在星级酒店吃自助餐,拿自己饭量几倍的食物,在人人排队的景区门口随便插队、勇争第一。人无法超脱自己的时代和教育,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固化了的行为和态度。

中国孩子的教养危机:子不教,父之过

现在我们去国外旅行,很多都是自由行。遇到的中国旅客,大多是安安静静、彬彬有礼的,英文流利,相处愉快,除非他们带着孩子。

有个七八岁的中国胖小子,平日估计上过英文课。见到外国人,一个箭步冲过来拦住我们的路,超高分贝喊:“Where are you from?”后面的父母满脸的欣慰——英文班的钱付得真值,儿子敢大胆开口和外国人说英语。中午吃自助餐,他跑过来插队,用没有变声的童音尖声地喊:“Bananas,Bananas。”服务员给他拿了香蕉,他端着就走了,原来他不会说英文“Thank you”。

国庆节期间,坐着飞机来星级海滨度假酒店消磨时光的父母们,在国内肯定不是没有受过教育、挣扎在贫困线上的贫民。这些父母肯付每小时一百块甚至两百块的高价,逼孩子们去学习英语、国学、奥数、钢琴、芭蕾舞。可是为什么没有父母可以言传身教地让孩子学习一下教养?

要教孩子在和别人讲话之前,先说“Hello”;自己独立安静地坐着吃饭;不要拿自己吃不完的东西;不要在公众场合尖叫着奔跑;不要插队;用每个周末花了大价钱学的英语,对着为你微笑服务的员工说声谢谢和再见。

这比奥数还难吗?这比五线谱还复杂吗?这比英文语法还烦琐吗?现今中国,没有教养的熊孩子比比皆是。每次说到这个话题,都会有人跳出来,摊着手、耸着肩说:“这就是老人带出来的孩子,我痛心至极,却无可奈何。”

是的,现今中国社会有一个畸形的现象:孩子是父母生,祖父母养。可“子不教,父之过”。没有人说过,养不教是爷爷奶奶的错。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养孩子都是一个耗费体力、精力、财力的事情。有老人可以帮忙,是分担辛苦,但是不能因为有老人帮助,就放弃了自己做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国成养育成本第二高国家 养大一个孩子要花多少钱?

全文共 60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目前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来说,养育一个孩子到18周岁的话,大概是GDP的6.9倍。也就是说,如果按照人均GDP10万元来计算的话,养大一个孩子到成年需要69万。近年来,中国的养育成本逐渐上升,成为全球养育成本第二高的国家,仅次于韩国。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迅猛,但作为一个日益老龄化的国家,养育孩子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养育成本指的是从孕期开始到成年期结束,父母为孩子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它包括待产准备、出生费用、抚养费用、教育费用等。城市化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加,养育成本不断上升。据统计,一个孩子从出生到18岁,如果要算上买房结婚的花销,全家总花费将近300万元人民币。而且房价还会不断上涨,时间的推移之下,这笔成本也会越来越高。

房价是造成高养育成本的重要原因之一,房价与养育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份报告指出,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购买一套房产所需的资金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收入的20倍以上。为了让孩子能够生活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很多家庭不得不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置房产,这也导致了养育成本的上升。

教育是另一个造成高养育成本的重要因素,教育一直被看作是投资未来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来给孩子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资源不足以满足庞大的需求,加上竞争日益激烈,进入优质学校也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这进一步增加了养育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用一颗糖丸守护全中国所有孩子的病毒学家顾方舟走了

全文共 1380 字

+ 加入清单

1月2日,著名医学家、病毒学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原院长顾在北京病逝,享年92岁。

顾原籍浙江宁波。他于1926年6月16日出生于上海,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他一生致力于脊髓灰质炎的防治,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顾主持研制了小儿麻痹症糖丸,许多人年轻时就吃这种糖丸。

当时我们不知道的是,糖丸疫苗的推广将“小儿麻痹症”的年平均发病率从1949年的每10万人中4.06人降至1993年的每10万人中0.046人,从而防止了无数儿童成为残疾。

2000年,世卫组织宣布中国无脊髓灰质炎。为了这一天,顾奋斗了40多年。

为了研制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他和刚满一个月的儿子一起测试了这种药物。

脊髓灰质炎在中国通常被称为脊髓灰质炎。这种疾病在7岁以下的儿童中更为常见,可导致不同程度的瘫痪。儿童可能会终身残疾,并可能因无法自主呼吸而窒息死亡。

1955年,中国爆发了脊髓灰质炎。起初,江苏省南通市有1680人(主要是儿童)突然瘫痪,其中466人死亡。然后它迅速蔓延。青岛、上海、济宁和南宁...当时,整个国家都震惊了。

1957年,31岁的顾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领导的研究小组,正式开始脊髓灰质炎的研究。

当时,美国和苏联都开发了脊髓灰质炎疫苗。疫苗分为活疫苗和死疫苗。死疫苗是安全的,但效率低且昂贵。活疫苗既便宜又有效,但是它们的安全性仍然值得怀疑。根据顾的判断,根据中国的国情,只能使用活疫苗。1959年12月,经原卫生部批准,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协商成立了以顾为组长的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研究协调小组。

《顾传》记载,在疫苗研制的一期临床试验阶段,为了检验疫苗是否对人体有副作用,顾冒着瘫痪的危险拿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后,他发现自己的生命体征没有异常,于是他做出了另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让他刚满一个月的儿子接种疫苗,以证明疫苗对儿童也是安全的。

受顾的启发,同事们也给自己的孩子接种了疫苗。在测试期结束时,孩子们的笑脸依然灿烂,顾和他的同事们喜极而泣。

1960年春,顾对正在昆明访问的说:“周总理,如果我们的疫苗生产出来,给7岁以下的儿童接种,就可以消灭脊髓灰质炎。”

今年12月,第一批500万疫苗成功生产并在全国11个城市推广。调查结果显示,接种疫苗的城市的脊髓灰质炎流行高峰已经降低。

他用一瓶糖丸在中国消灭了小儿麻痹症。

这个好消息不停地传到顾和他的同事们那里,但他并没有大意。顾周放意识到疫苗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冷藏和储存,而且它们是液态的。用试剂瓶运输很不方便,许多孩子不想吃。

一年多以后,顾和他的同事研制出了世界闻名的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可以在室温下保存许多天,大大加快了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全国的推广。1965年,疫苗在全国农村地区逐渐普及。自那时以来,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口服活疫苗保护了无数儿童免于残疾,并使小儿麻痹症在中国成为历史。

2000年,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认证委员会确认,中国已经阻止了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确认报告签字仪式”上,74岁的顾作为代表签字。

1月3日,谷之死的消息传来,网民们错过了儿童糖丸的味道。

这位老人一生致力于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和治疗,他在自传中把自己的一生总结为“一生只做一件事”这个就够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产妇生完孩子看一眼大哭 婆婆说一句话 众人夸中国好婆婆

全文共 818 字

+ 加入清单

许多人希望拥有懂事、理解人的好婆婆,尤其在现代社会,家庭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冲突常常导致婆婆与儿媳之间的摩擦。在一些幸运的家庭,像中国河南的莉莉的婆婆一样,婆婆的善解人意和理解让人称道。

莉莉年仅22岁,结婚已经三年,育有一名两岁的女儿,现在又怀孕了。莉莉非常希望这次能生一个儿子,这样就不必再考虑要第三个孩子了。在怀孕期间,莉莉多次考虑花钱做胎儿性别的B超,但每次都遭到婆婆和丈夫的反对。特别是婆婆,她认为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欣然接受,而不必去做B超。她担心如果性别不符合期望,整个怀孕期都会心情沮丧,对孩子不利。

婆婆的劝解渐渐使莉莉放弃了性别的念头,尽管心里仍然希望生儿子。莉莉决定不再坚持做性别B超。她度过了怀孕的日子,期待着孩子的到来。莉莉迎来了分娩的日子,婆婆决定陪同她前往产房,以确保她的顺利分娩并提供支持。

莉莉的二胎分娩过程非常迅速,仅仅半个小时,她就成功生下了孩子。当她看到新生女儿后,情不自禁地大声哭泣。在场的医生都感到不解,以为莉莉的身体出现了异常情况。莉莉的哭泣引起了医生的关切,他们迅速询问她是否感到不适。

莉莉回答说:“我怎么又生了一个女儿?我不想要女儿!”医生们尝试安慰她,告诉她女儿同样珍贵,以后会有很多幸福的时光。医生还叫来了婆婆,希望她能安慰莉莉。

婆婆见到莉莉情绪低落,她紧紧握住莉莉的手,说:“闺女啊,无论你生儿子还是女儿,我们都会接受和珍惜。不要因为孩子的性别而担心和沮丧。我从来没有将你视为儿媳妇,而是看作是自己的女儿。不要有压力,如果以后你决定要儿子,我们会全力支持你。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会珍惜和爱护这个女儿。你和孩子爸爸都不是传统的人,尤其是你爸爸,他很喜欢女孩。现在我们有两个可爱的女儿,让别人来羡慕吧!”

莉莉听到婆婆的话后停止了哭泣,她感到异常温暖。她没有想到婆婆会如此理解和支持她。这也让她下定决心要好好孝顺婆婆,她愿意再次努力生儿子,为了自己,也为了这位善良的婆婆。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BBC记录片结局:中国班成绩高 应试教育之殇孩子只善长考试

全文共 1268 字

+ 加入清单

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国式教学》大结局当地时间18日夜间播出,在最终的成绩较量中,中国教学实验班以高出英国传统班10%的成绩胜出。对此结果,人们都表示的十分平静。这似乎是一件早已注定的结局。这个中原因自是不必多说,中国孩子善于考试,这是人们都知晓的一件事情。提到这各种原因大家都会先到我国的教育体制问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孩子们善于考试似乎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过应试教育之殇也使得学生们只善于考试。

中国教育模式考试取胜属情理之中

曾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做过一项世界范围学生的考试成绩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远东地区的同龄人,最富有英国家庭子女的考试成绩也比不过中国贫困家庭的孩子。

报道说,这项调查考察了世界各地65个国家的大约50万名15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询问了他们的家庭状况。调查结果显示,远东地区许多国家特别是中国包括清洁工在内的体力劳动者子女的学习成绩都会优于英国律师和医生等职业人士子女的学习成绩。

之所以中国的孩子善于考试,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自是不可忽视。但是其存在的弊端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

应试教育之殇:细数应试教育的弊端

一、“应试教育”模式是道德教育的灾难

“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是灾难性的。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升学率成为了各个中小学做追求的目标。更为夸张化的是为了可以进入一个好的大学,jo阿玉从幼儿阶段就开始抓起,面对每一次的升学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考试成绩也成为老师衡量学生好坏的一个甚至唯一标准。中、小学里的优秀师资主要用在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身上。说起与英国的精英教育剖有相似性还是有一定依据的。

就像外国老师曾以怀疑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成绩排名制度,“排名靠后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当成绩做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后,多余他们道德等方面的考察,无疑是一种偏废。这也是中国学生所反映的综合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应试教育”导致家庭教育扭曲

应该强调的是,形成中国目前顽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其原因不仅仅在于学校,还有很多其他社会因素。限于篇幅,本文略谈一点:狭隘的“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也为“应试教育”模式推波助澜,使之愈演愈烈不可遏制。

人们常常将考学做为孩子今后的唯一出路,常常严抓学习。即便是在一些生活水平较为低下的农村,家长也会讲此种观念灌输给孩子。

同时独生子女政策更让众家长将希望附加于孩子身上。强化的“望子成龙”的观念,导致家庭教育观念极度扭曲。中国几千年优良的家教传统,例如教育孩子节俭、勤劳、忍让等,今日已经所剩无几,或可谓荡然无存。只有那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才能夸赞中成长,而那些学习较差的孩子常常会在父母的高压之下而变得悲观消极,进而导致更深层社会问题的出现。

就像是纪录片中,校长斯托格所说的那样;“英国学生真的要向中国学生多学点东西”但他并不会要求孩子加长学习时间,在学校呆十五六个小时。那听上去不像是童年,像是坐牢。我们的应试教育问题应当适时改善了。

更多教育问题安全常识,尽在本安全网站人身安全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中国孩子最常喝的三种鸡汤

全文共 2024 字

+ 加入清单

素质教育是快乐的,孩子的天性是要顺从的、自由发挥的,前途是必定能够成功的。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国孩子最常喝的三种鸡汤,欢迎大家参考:

第三碗鸡汤:快乐教育

最近几年,中国的初等教育被快乐教育来个大洗脑。请看:小学好轻松,四点半就皆大欢喜的放学了;低年级数学课取消,英语高考不考;孩子要时常表扬,批评也不能使孩子难堪;孩子只管快乐与玩,这教育,听起来真美好呀。

教育,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艰苦智识的挑战。可这种“快乐教育”的结果是:光玩了六年,基本礼貌、知识、能力和视野一个都没有,还一个个心比天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受不得管、吃不了苦、听不得骂、学不会基本加减乘除。我就想问问那些由着孩子减负的家长,你家存款后面究竟有多少个零,就这么有底气让孩子在基础教育的阶段,没头没脑的玩?

那个最先给孩子端出“快乐教育”鸡汤的究竟是谁?真应该逮住好好打一顿。看看日本教育、看看韩国的高考,再看看欧美精英们提前学大学课程,说国外教育轻松的,是没有认清其通过教育的商品化完成淘汰的本质。平民家小孩四点下课高兴玩儿去了,精英阶层的孩子们要付出额外的金钱精力购买教育,学乐器、学法文,以此作为大学精英教育的敲门砖。中国的教育系统只看到人家快乐,背后的机制却没考虑过。本来中国教育也就基础教育还算扎实,这一下,自废武功了。

当年我还是教育系小研一枚,旁听教育界元老们讨论素质教育改革。犹记一位老教育家,梗着脖子倔着脸说:“我不同意降低教材难度。这点难度都接受不了,孩子们将来还能干点啥?四点半就放学也是胡闹,会教育的家长把孩子接回家辅导,不会辅导的家长呢?让孩子回家看电视?这哪是减负?这是拉大教育不公!”

毕业多年,方知这才是真理,是良心话。

第一碗鸡汤:成功和学历没关系

中国孩子还常喝这样一碗鸡汤:大学生都在给初中同学打工,小学毕业的都给博士当老板了——所以,学历高没用,将来给人打工妥妥的。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将来总会成为管理界的奇才。

我一直很好奇这碗鸡汤是哪个庙里端出来的,直到我看见一则类似的励志帖: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棠、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李渔、洪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但现在默默无闻。后者落榜,但都流传千古。结论是:成功和学历并没有半毛钱关系。

来做个基本算术:初中毕业管理大学生的,有多少人?算几万好了。初中毕业的人又有多少?上亿。所以前者是不是凤毛麟角?学历高低和成功呈正相关,毫无学历却功成名就,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初中毕业就能打拼天下,这种人必定是人中龙凤,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能力和眼界,而绝大多数的孩子资质一般。以这种小概率事件告诉孩子“不上大学也没关系”,不是耽误孩子前途是什么?

我有个同学,就受了这样的蛊惑,高中毕业只读了两年专科便去应聘,处处碰壁。每家HR都告诉他招聘底线是本科。他那时才明白,学历也许不决定未来的高度,但绝对能大幅度提高奋斗的起点。

喜欢用“我的孩子学历不高,但是将来能管大学生”这样罕有事件来自我安慰的父母,还请细细体味这样一段话:“在大道上辛苦前行的人往往羡慕另辟蹊径者的迅速登顶,抱怨自己太累太慢,却从来不去想那条小路上布满了多少荆棘和凶险,以及多少人在那里摔得粉身碎骨。”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孩子(当然也包括我的孩子毛豆)而言,有个学历护身,已经是普通人的幸福坦途。不读大学,不见得能做成老板,但肯定给别人打工都困难。鸡汤喝的微醺的,醒醒好吗?

第二碗鸡汤:充分释放天性

某一年,和毛豆爸在餐厅吃饭,隔壁的三岁孩子没有一秒消停的时候,奔突吵闹,破坏了静谧美好的气氛。我看不过去,对那位妈妈悄声说:“让孩子小点声好吗?大家都觉得很吵。”

那位孩妈一脸无辜的说:“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泼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呃,好吧, 我带着“你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的表情默默退下。毛豆爸对这位妈妈没有客气:“这样的孩子已经不是解放天性,而是侵犯他人”。

这年头常见有人把孩子的大声尖叫、粗鲁没礼貌、抢人东西、随地大小便这种没教养的行为,当作孩子天性。更自恋的父母,还会把这当成孩子真性情。但是别忘了,除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父母的更要教会孩子在公众场合遵守基本底线。既是这个社会的一员,就必须遵守社会准则。一味的放纵自由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自由永远是和规则伴随的。

再说,别老听鸡汤里说“天性与自由”,教养该教就得教。教养不光是恪守公共底线,往高层次说,还是发自内心的温暖、坦荡,是替人着想,是予人予己最大的善意。孩子有权利活泼,周围人也有权利享受安静、舒适和不被打扰的旅程。一个把天性凌驾在社会规则上的熊孩子,父母首先该醒醒了。

又一年,我独自带毛豆坐飞机回老家,旁边落座的男子一看这个一两岁的孩子,立刻面色一紧,以为旅程又要被熊孩子虐惨了。行程过半,看到我准备充分,毛豆举止有规矩,没影响别人,才释然下来。只图孩子释放天性,那叫任性,不给周围的社会人添麻烦,才叫为人父母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二孩政策放开中国人如何投资养孩子

全文共 639 字

+ 加入清单

十八届五中全会已通过全面二孩政策,那么中国人应该如何投资孩子呢?

1种情况能生“二胎”

⒈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4] ;

⒉双方均为少数民族,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⒊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来本省定居不满6年的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只有一个子女在内地定居的;

⒋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

⒌婚后不育,夫妻双方均满30周岁,依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⒍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⒎夫妻一方为一级至六级的残疾军人;一级至五级因公(工)致残人员,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⒏矿工井下作业连续5年以上,并继续从事井下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⒐农村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⒑男方到女方家落户且女方没有兄弟的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的(仅适用女方姐妹中一人);

⒒农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⒓大山区的乡,女方在农村,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先来科普:为什么这么迫切的要放开二孩政策

到2020年,中国将面临这些人口问题

“单独二孩”实施后效果并不显著

从单独二孩政策实施起到2015年5月

人口优势正在消失,增加青少年占人口比已是迫在眉睫,“十三五”可正是人口政策调整的关键期哦!

最后支招:如何才能生得起?

上面说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各位想生二胎的亲们能够通过合理的投资把孩子的奶粉钱衣服钱甚至是学费赚够!

关注医疗和消费,别只跟政策要学会从中获益

跟着政策关注消费大类

如果按照每个孩子每年带来3万元的消费计算,那么每年新增的消费就是750亿元。加上人口结构调整、促进经济消费等多重利好,消费板块有望再次上扬,投资者应把握机会,提前布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中国孩子必知的25位中国历史人物

全文共 1382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儿童的成长是理解世界的过程,而阅读历史是从时间维度理解世界的过程。人们可以知道5000年的历史和300年的历史。自古以来,王子和王子、学者和学者都是读过历史书的人。父母珍惜他们的孩子,他们应该让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多读历史书,这样孩子就可以了解生活,在历史中增长智慧。

儿童阅读历史的第一步应该是认识到阅读历史的乐趣,所以从一开始就从名人传记中寻找乐趣是恰当的。历史名人对儿童的积极影响就像一座照亮生活的灯塔。每一位历史名人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后代学习的榜样。"靠近朱者赤,靠近墨西哥是黑色的."如果一个孩子是在这些历史人物的影响下长大的,他怎么会失败呢?

几天前,一个朋友让我给他的孩子推荐一些书。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我决定推荐这一系列的小书《儿童名人故事》,希望能给他的孩子带来积极的影响。

这套书是中华民国的一位伟大作家张毅平写的。张毅平一生的主要成就与教育有关。张毅平在陶行知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创办的教育促进会中编辑教育杂志,担任上海大东图书公司总编辑,与鲁迅共同组织《语丝》月刊,并在暨南大学和成都大学担任教授。张毅平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其中《名人写给儿童的故事》是她为儿童创作的代表作。

张毅平写了这套书,因为市场上大多数名人故事都是外国名人写的。华盛顿、牛顿和爱迪生的故事当时很受欢迎。张毅平决心专门为中国儿童写一套中国名人传记。这是“儿童名人故事”。

这本书写得用心良苦。共有25位中国历史人物入选:孔子、孟子、管仲、马援、班超、关云长、诸葛亮、陶渊明、花木兰、玄奘、杜甫、包拯、王安石、苏东坡、岳飞、朱子、文天祥、郑和、王阳明、杨焦山、戚继光、史可法、郑成功、纪晓岚和林则徐。

张毅平写了这套书,希望孩子们能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学到东西。孔孟教导子女仁义道德,管仲和诸葛亮教导子女智慧和谋略。花木兰出于孝顺,代表父亲参军。玄奘的“宁往西走一步,不往东走半步”是耐心和毅力。岳飞、关云长的忠义、包拯的清廉和王阳明的知事。除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外,这些性格还具有许多共同的品质,如善良、慈悲、正直、无私、智慧、勤奋、忠诚、孝顺等等。这些优秀品质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注入他们的内心。

张毅平以讲故事的口吻叙述。每一个历史人物前面都有一个专门为儿童写的序言,评论将要讲述的历史人物。然而,张毅平会用他哥哥的语气来引导他的孩子思考名人的优点和特点。这些都是张毅平特别关注的地方。当父母和他们的孩子一起读这些单词时,他们也应该记住利用这个情况来帮助他们的孩子加深他们对这个历史人物优点的印象。

在孩子12岁之前,他主要受家庭的影响,他的性格和行为也在家庭教育中得到发展。现在,大多数学校已经成为知识灌输的地方。因此,父母需要在孩子满12岁之前特别注意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培养孩子的行为和性格。为孩子成为人和做事打下基础。

高大繁茂的树木依赖于它们的根,建筑的宏伟依赖于它的基础,生活的成就依赖于美德和智慧。名人的美德和智慧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当孩子们很小的时候,他们将会接触到这些名人的故事,并且会受益于一生的良好熏陶和指导。在孩子性格和行为的形成阶段,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积极成长。

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张毅平的《写给孩子的名人故事》就是这样一套小丛书。作者写了25部名人传记,讲述了25位中国儿童必须认识的历史人物,解释了他们的生活、美德、思想和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

全文共 2309 字

+ 加入清单

教育关于孩子的成长,下面随小编总结的关于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欢迎大家的阅读!

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1

1. 多多了解孩子: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 .吸收教育知识: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3. .耐心倾听孩子: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 真正放下身段: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特别建议,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5. 跟孩子讲道理: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 让孩子去体验: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 同孩子做协商: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 盛怒时不管教孩子: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 修正对孩子的期望: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来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10. 真诚对待孩子: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中国人教育孩子的方法2

1、培养孩子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这对任何一种劳动,尤其是脑力劳动具有很大的意义。能做到注意力集中的儿童,不但完成作业比较快,而且完成得比较好,效率高。那些作业马虎、粗心大意的孩子主要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没能仔细地看准习题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而且,善于集中注意力的孩子学习起来比较省劲,效果比较好,也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休息和娱乐。

2、给孩子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孩子的书桌上除了文具盒书籍外,不因该摆放其他物品,以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抽屉柜子最好上锁,免得他们随时都有可能打开,在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写去整理抽屉。书桌前方除了张贴于学习有关的如地图、公式、拼音表格外,不应该张贴其他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女孩子的书桌上也不应该放置镜子,这回使她们有时间顾影“自美”或“自怜”。更不能允许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做作业。

3、集中注意力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如果作业太多,可以分段完成。有的父母因为孩子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在旁边“站岗”,这不是长久而行之有效的办法,因为长期这样,会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此外,孩子的注意力跟孩子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父母因该创造一个平和、安宁、温馨的学习环境。声音嘈杂的环境,杂乱无章的屋子,不正常的家庭生活,所有的这一切都严重的影响着孩子的注意力。同时,父母因该了解,能否集中注意力也与孩子的年龄有关。研究表明,注意力稳定的时间分别为:5--10岁的孩子是20分钟,10-12岁的孩子是25分钟,12岁以上的孩子是30分钟。因此,如果想让10岁的孩子60分钟坐在那里去专注地完成作业几乎是不可能的。

4、让孩子在一定的时间内专心做好一件事

常听有些父母说:“我的孩子做事效率低,做作业动作慢,一边写一边玩。”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在某一时间内做好一件事的能力。对于家庭作业,父母要帮他们安排一下,做完一门功课可以允许休息一会儿,不要让孩子太疲劳。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动作慢,不允许孩子休息,还唠叨没完,使他们产生抵触心理,效果反而不好。

5、对孩子讲话不要总是重复

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心,一件事总要反复讲几遍,这样孩子就习惯于一件事反复听好几遍。当老师只讲一遍时,他们似乎没有听见或没听清,这样漫不经心地听课常使得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无法遵守老师的要求,自然也就谈不上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父母对孩子交待的事情只讲一遍,是培养孩子注意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6、训练孩子善于“听”的能力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来源。会听讲对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老师多半是以讲解的形式向孩子传授知识。父母可以通过听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听音乐、听小说,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听到的内容,从而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这届中国孩子 活得到底有多痛苦 这样养孩子不疯才怪

全文共 762 字

+ 加入清单

当代我国的孩子生活在既有亲情滋养又面临束缚的现实中。家长们疼爱孩子,但有时却限制了他们的自由成长。

一、亲情与束缚:孩子的现实困境

现代孩子的生活,除学校学习,90%的闲暇时间都被固定在家中度过。他们要完成大量的学业任务,晚上常常要写作业到很晚。这种现象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时间,让他们感到生活被束缚。

二、家长的过度关注与孩子的自由

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与担忧。这种过度关注可能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和探索,使他们缺乏自主性和决策能力。一个小男孩在公园受到母亲的各种担忧与限制,最终导致他无法自由地玩耍。

三、警觉与自由的平衡

虽然父母的任务是保护孩子,但需要注意不要过度。过多的警觉和控制会限制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失去自主性和自信心。一个父亲因为儿子在课间跑动而责备他,最终才知道原因是学校规定禁止在走廊内奔跑。这种过度的警觉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行动和自由。

四、孩子的运动与自然体验

孩子的身体需要运动,而与自然亲近可以培养他们的智慧。户外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建立自己的自我认知。与自然亲近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通过户外活动和自然体验,孩子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

五、释放孩子的潜力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家长需要找到亲情与束缚的平衡点。应该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让他们与自然亲近。同时,父母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做决策和承担责任。通过释放孩子的潜力,他们可以更自信、更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孩子的成长需要亲情的滋养,也需要自由的空间。父母应该关心孩子,但不要过度限制他们的行动和思考。通过鼓励户外活动和自然体验,释放孩子的潜力,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加自信、独立和健康的下一代。与天下父母共勉,给孩子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像鲲鹏一样翱翔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