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石峡遗址陶器(20篇)

狮山海蚀遗址位于广东中山市沙溪圣狮村西面,据中国科学院广东地理研究所已故中山籍地理专家何大章等考证,该遗址是中山境内尚存二处海蚀遗址之一,属5000年前地壳变化而形成的古海地貌。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峡遗址陶器,供大家参考!

浏览

2077

文章

1000

篇1:美国飞虎队遗址

全文共 244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飞虎队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位于桂林市临桂县的中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项目——美国飞虎队桂林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前已经开园。据介绍,遗址公园由中美双方共同建设。分三期完成。一期建设抗战纪念馆,抗战英雄纪念碑以及营房、指挥所等;二期建设高科技航空航天体验区、直升机空中旅游项目;三期建设包括星级酒店在内的旅游配套设施。虎队遗址公园建成后有望成为有文化、有档次、有影响、有效益的精品景区,实现临桂旅游业的新突破,也为增进中美友谊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临桂人们新添了一个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大波那遗址

全文共 483 字

+ 加入清单

大波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祥云大波那遗址,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的四壁,上盖两块人字形坡面屋顶,棺底垫一块铜板,铸有12只脚。棺的两侧壁及屋顶铸几何形花纹和云雷纹。两头横壁铸鹰、燕、虎、豹、野猪、鹿、鳄鱼等动物。随葬品丰富,铜器有锄、锛等农具和纺织工具;陶器有豆、罐等;兵器有矛、剑、啄、钺等;-用具有釜、杯、尊、勺、豆、匕、箸(筷)等;乐器有铜鼓、葫芦笙、环钮圆筒钟;还有房屋模型和猪、牛、羊、鸡、狗六畜模型及各种饰物。经测定为公元前465±75年,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从遗物判断,墓主的族属应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椎髻、耕田、有邑聚”且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农耕民族。其随葬品中象征权力的铜鼓和铜“权杖”说明,墓主不仅是一个奢华的大贵族,亦是当地民族的领袖。该墓葬是研究云南民族史和民族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2019年,祥云大波那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威虏城遗址

全文共 224 字

+ 加入清单

威虏城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威虏城遗址位于酒泉市金塔县古城乡头号村西北1.7千米处。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57米,东西宽287米,面积170313平方米。城墙为夯土版筑,夯层厚0.16-0.18米,墙基宽12.8米,顶宽4米,残高2.5-4.5米不等。城四面开门,有瓮城,进深10米。据《金塔县志》记载,故城初建于元代,明代重建后曾置威虏卫。现遗址内外已开辟为农田。该遗址为研究河西地区历史提供了实物依据。1995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任家崖遗址

全文共 231 字

+ 加入清单

任家崖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任家崖遗址位于临夏县黄泥湾乡五一村西100米。内涵分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白灰面房址1处。采集有泥质和夹砂红陶片及少量泥质黑、灰陶片。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片纹饰主要为绳纹、附加堆纹,彩陶纹样多见漩涡纹、网格纹、带纹,器形有喇叭口尖底瓶和钵、壶、罐等。齐家文化的陶片多饰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器形双耳罐、侈口罐和碗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篇5:阳屲圈遗址

全文共 280 字

+ 加入清单

阳屲圈遗址为景泰县文物保护单位。

阳屲圈遗址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2009年7月6日,阳屲圈遗址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遗址四周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遗址四周200米。

芦阳镇:芦阳镇地处甘肃景电一期灌区腹地,原属景泰县城旧址,东濒黄河与 芦阳镇靖远相望,南依米家山与中泉分野,西环景泰县城,北连兰化农场。地下地表水丰富,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星罗棋布,是景泰县最大的工业、建筑和养殖大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0公里。芦阳镇总面积354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6386户,27243人。芦阳镇有干部职工73人。有基。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斗蓬冲战斗遗址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斗蓬冲战斗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斗蓬冲战斗遗址

斗蓬冲座落在长顺县睦化乡北境,距县城30多公里,地处东经106°25′15〃,北纬25°51′,海拔1100米。地处鼓扬、睦化两乡交界。置于群峦迭峰之中,山上林木幽深,中间低凹,型始倒置锅底,整个地形为300余米长的山沟,南北环山,东西走向,南面山有一条险峻的山凹口。进出仅有三个山垭口能通行。

1950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军区下达了合围长(顺)紫(云)惠(水)的剿匪命令,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三八团、一四0团、一五一团、十七军随校、十六军侦察营、贵阳军分区部分部队等三个整团及五个营的兵力,还有2000多农民自卫队员配合。

斗蓬冲战斗却只有78名武工队员,总计歼匪337名(以曹绍华为首),缴获轻重机枪1挺,轻机枪3挺,冲锋枪1支,七九步枪168支,短枪8支,各种子弹9000多发,人民解放军牺牲副班长以下6人,伤班长以下12人,共伤亡18人。肖国宝烈士由于功绩突出,被省军区授予“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光荣称号。斗蓬冲战斗创迨了人民解放军剿匪以来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是一次干净利落的漂亮仗。

在遗址上,留给我们的是历史的回音和葱葱郁郁的翠竹,依旧诉说着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事。

1992年4月29日长顺县人民政府以长政办(1992)12号文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中山图书馆遗址

全文共 672 字

+ 加入清单

中山图书馆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文化沟村。

中山图书馆始建于1937年5月,由毛泽东亲笔题写馆名,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座公共图书馆。

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为适应干部学习研究需要,经对该馆予以整顿、重建,使该馆成为当时延安较大的公共图书馆。重建该馆时聘请林伯渠等为理事,并由林伯渠任馆长,李昌为馆务主任,着手募集图书、整理藏书、重建新馆。1940年7月正式开馆。馆内设图书、材料、读书顾问、编刊4部,有图书室、参考室、阅报室杂志室和馆外阅览室少年图书部等服务部门。馆藏有政治、经济、哲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书籍,以边区出版物和苏联版中文俄文书籍为其特色。1940年7月,藏书达5000余种约计1万册,报刊约100种。

图书馆贯彻解放区的文化教育方针政策,积极为抗日战争服务,为边区政治建设服务。中山图书馆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及边区党政机关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毛泽东曾为图书馆捐款,周恩来也千方百计从国民党统治区采购图书来扩充藏书。

1949年6月,边区政府向西安迁移时,将该馆图书大部分移交陕北行署,现收藏于延安中山图书馆。

原建筑现已损毁无存,仅竖立有标志碑一通。

桥沟街道:延安市宝塔区辖乡。1972年设桥儿沟公社,1984年改乡。环绕延安市一周,面积167平方公里,人口1.4万。辖白坪、刘万沟、二十里铺、柳树店、北关、王家坪、文二村、南寨砭、黄蒿瓜、炭窑沟、王岔沟、小王庄、常兴庄、张家河、烟洞沟、高家园则、市场沟、薛场、下咀、枣园、方塌、麻塔、野狐子沟、东胜、一里坡、进塔、十里铺、杨家湾、任家窑则、杨家岭、文一村、七里铺、罗家。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唐朝墩古城遗址

全文共 779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朝墩古城遗址

古城位于奇台县城东北角,与县城紧紧相连,东临水磨河,西南方紧连居民区,北靠菜园子(蔬菜生产基地)。该古城东西宽315米,南北长490米,为一长方形城郭,四面有城门、城垛,北城墙上有烽火台,目前,残存北面城墙。解放前,人们常从遗址中拣到唐朝时代的器皿,解放后,且文物管理所陆续从遗址内采集到红陶侈口平底盆,灰陶平底三耳大瓶,灰陶单耳罐,宋青瓷器残片,元代双鱼镜,元代察合台银币……,奇台县城得名—古城。196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朝墩古城久远,据史料记载,此城为唐代北庭都护府属轄的四个县中的蒲类县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县于唐长安二年(702年),是北庭都护东路的咽喉重镇,丝绸北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长安至碎叶城的国际通道。元代归别失八里元帅府所轄,是其属下的五城之一,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蒙古迁徙伊犁,蒲类城与别失八里同时废弃。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西进,成为天山北麓重点军屯兵之处。现代人据其唐代城墙高大,远望似墩的特征,称之为唐朝墩。

据老人回忆,清代末年该城还比较完整,方圆几十里都可看到城郭,人们都以贯为地物标志来辨别方向,解放后,在此建立硝厂,刮故城里的土炼硝,爽直了古城原貌,六七十年代人民公社在城内挖土积肥,再一次破坏古城。

目前,从东北角看,昔日的雄关威姿依稀可见,它的北墙高8米,厚4米可辩板筑层,2007年沿西载了一道树林做为隔离带,东门尚存轮廓。

解放后,县文管所采取了各种保护措施,由于该城与县城紧连,被居民区所包围,人们不断抽古城靠近,古城保护与市建设难以调解的矛盾。加之保护经费不足,所以保护不利,千年古城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潜力,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人们已经到保护古城的深远意义,文管所拟定以下几个方面的开发利用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秦直道遗址安塞段

全文共 234 字

+ 加入清单

秦直道遗址安塞段)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遗址安塞段:

保护范围:l、秦直道(南起鹰嘴,北至宋家坬)长约55公里,路面两边外延50米。

2、秦直道沿线13处附属遗址:曹嘴遗址(6500㎡)、红花园行宫遗址(100000㎡)、毛塌台遗址(80000㎡)、罗居遗址(30000㎡)、瓦碴梁遗址(3000㎡)、鸦巷山遗址(15000㎡),以及堡山、东里畔、贺庄、阳山梁、高山峁、新庄、宋家坬等7处烽燧遗址(每处200㎡)。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或两侧)外延100米。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杨家湾陕北公学遗址

全文共 634 字

+ 加入清单

杨家湾陕北公学遗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湾村。

旧址东临村民常根亮院子,西临村民张明亮院子,南临杨家湾村一组,北依槐树疙瘩。旧址院子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30米,面积约600平方米。旧址现存土窑洞2孔,坐北面南,一孔坍塌严重,另一孔残高2.7米,宽2.5米。院内杂草丛生,无人居住,保存较差。

陕北公学校址初在清凉山下。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后搬往北门外的小沟坪。后来学员猛增,又迁到杨家湾后沟这个僻静宽敞又能防空的地方。

陕北公学是中共中央在延安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许多优秀青年投奔延安,追求革命真理。他们中间有出身贫苦的青年学生、教职员、工人、农民、公务人员、南洋华侨等,还有地主、资本家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子女。为了培养这些青年,于1937年7月建立了陕北公学,校长成仿吾(李逸民、李维汉也曾任过校长)。全校教职学员最多时达3000余人。学校设有社会学系、师范学系、农-动系、日本研究系、国防工程系。除各系的专业课程外,还有政治经济学、社会科学、中国问题、游击战争及军事常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公共课。陕北公学的宗旨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原则下,吸收各阶层努力救亡的青年,实施国防教育,培养抗战干部。学员经过6个月至两年的训练,分配到前方工作。

1941年8月,该校与女子大学及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

1995年9月,被公布为延安市(今宝塔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9月,被公布为延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

全文共 800 字

+ 加入清单

咸阳遗址博物馆为文化旅游景点。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位于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北,距咸阳市13公里,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个以文物遗址和历史地段构成的全面反映秦代社会文化的综合性遗址博物馆。该馆占地面积3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20平方米。1992年成立文管所,1995年建成博物馆并对外开放,是以收藏和展示秦咸阳城遗址为主的专题性历史博物馆。

1988年秦咸阳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馆现收藏文物316件,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18件,一般及未定级文物295件。现有三个陈列室,陈列面积约350平方米。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外形设计上小大下,平顶四阿的覆斗形,风格独特,古朴独特,整个馆内环境优雅。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主要反映秦代的辉煌历史,展示秦代文化物精品,再现秦城昔日风貌。向人们展示了秦咸阳宫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的发展前景。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都城从栎阳迁至今窑店镇附近的咸阳大地上,直至公元前207年秦王朝灭亡,在长达140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对东到柏家嘴,西至任家嘴,南临草滩农场,北达-渠,东西9.60公里,南北7.50公里,面积达72平方公里的秦咸阳城遗址进行了测绘,发现了以窑店地区为中心的秦宫殿建筑遗址、作坊遗址以及其它遗迹230多处。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面积约15000平方米的秦咸阳一、二、三号宫殿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各类文物5000多。

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共分为三个陈列室:

第一陈列室主要陈列秦咸阳城沙盘模型,集中反映秦代咸阳周边及关中地区宫室、城市、苑囿星罗棋布的壮观景象。

第二陈列室主要介绍秦咸阳城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展出宫殿遗址出土地的部分珍贵文物,其中龙凤纹空心砖、秦诏版、秦壁画等都是秦咸阳城出土的精品。

第三陈到室主要为秦咸阳宫遗址保护规示意沙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古炮台遗址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炮台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古炮台遗址

古炮台遗址位于河口县城东南隅炮台山上。与越南隔河相望,始建于清光绪年间(1857-1908年),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圆桶形两层钢混结构碉堡式建筑,高11米,直径125米,设炮位三个对准不同方向,楼上三个窗口用于观察了望。底层有长4米、宽3米、深1米多的地下室。原英国铸造的两门铁炮和一件铜铳,保存在县文物管理所。1991年1月,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河口县城东南隅炮台山上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白河石长城遗址

全文共 651 字

+ 加入清单

白河长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世界文化遗产。

白河石长城遗址

白河县境,发现多处石长城遗址,从旬阳县延续而来,婉蜒于崇山峻岭间。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如卡子乡三双村与湖北茅塔界岭沟交界的山脉中峰上,有石垒城墙,有城门,门宽2.2—3米,石门坎高O.33米,石门转窝直径0.14米,深O.02米,转窝靠陕西一边。墙高1.62米,厚2.84米,石头风化严重。朝湖北方向有石板构筑成的“娘娘庙”一座,建于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门上有一对联:“威扬秦楚神通大,福庇山河显峦高。”

卡子乡和平村的界岭处,今秦楚交界汉白公路旁,山脉中峰处,有毛石头垒砌的城墙,高处1.5米,低处0.5米,墙厚l米,少数地方有垛。四新乡晏家扒以南,有石城沿山岭而上,沿秦楚分水岭东西向延绵约0.5公里,墙厚约3米,有门宽2米,起伏于林莽深处。

南岔乡小界岭,有城门洞,城门以西有城墙数里,城门空宽1.4米,西边墙高2.45米,厚3.6米,门上无顶。城门两边层峦叠峰,地势险要。

自歌风乡韩家山经梭山沟墒、铁炉沟墒、溪莱沟墒、半天云、回水沟垴、迄汝花沟墒,沿秦楚两省界岭约15公里,石城墙清晰可辨,大部分地段保存较好。其间有城门洞四处,箭楼五处。梭子沟墒城门洞有石门槛等。门洞高均1.72米,宽2.33米。箭楼高2.4米,宽4.08米,其中一箭楼内有台阶,砌城门和箭楼的最大石头长2.38米,厚0.25米,宽0.5米。

白河(包括旬阳)石长城遗址,有别于陕北,关中地区的土夯、砖砌长城,为研究战国时秦楚争霸和中国古长城史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吉挹城古战场遗址

全文共 316 字

+ 加入清单

吉挹城古战场遗址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吉挹城古战场遗址

时代:东晋

地点:安康市汉滨区吉河镇吉河坝村

保护范围:北至安岚公路,东临进镇路口,西南与相临山脉相距约10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周边各外延50米。

2008年,吉挹城古战场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吉河镇:吉河镇位于汉滨区西南部,汉江南岸,东临城区,南接田坝乡,西临瀛湖镇,北与建民镇隔江相望,距安康市区五公里。辖21个行政村、142个村民小组、1.7万人,总面积为79.7平方公里。有耕地1.8万亩,林地1万亩,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低浅山区。 吉河经济作物以油菜、蚕桑、板栗、茶叶、油桐籽为主,是汉滨区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板栗产量约30万公斤,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2012年7月1日,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讨论并通过将“加泰土丘新石器时代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安纳托利亚高原南部,由两座山丘所组成,占地34英亩。

加泰土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东边的山丘较高,展示了公元前7400年至公元前6200年之间新石器时代居住地的18个发展级别,包括壁画、浮雕、雕塑和其他具有象征性、艺术性的特质。它们一起见证了人类为了调整自身适应定居生活而在社会组织和文化实践方面的演变。西边山丘则展示了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铜石期间的文化习俗的演变。加泰土丘遗址反映了两千年的时间中,同一位置的定居村落如何向城市聚居地转变。定居点一项独特是这里没有街道,房屋与房屋背靠背连成一个集群,房子的入口则设在屋顶。

Neolithic Site of Çatalhöyük

必去理由:土耳其于2012年最新增加的世界文化遗产

景点所在大洲: 亚洲【Asi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土耳其[turkey]

景点所在省、州:科尼亚省 [Konya Province]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和田约特干遗址

全文共 232 字

+ 加入清单

和田约特干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和田约特干遗址位于和田市西11公里处的巴格其乡艾拉曼村境内,北为海力其崖,东为阿拉勒巴村和亚兰干村,平均拔1362米,该遗址是古代于阗地区重要聚落遗址,从现代遗址的分布看,遗址无任何古建筑痕迹,城池轮廓不详,历代出土文物均来自于距地表5米以下的文化层,文化层厚达3米左右,在遗址的东北角有一处裸露于地表的文化层,陶片密集分布,历代出土的文物有陶俑、陶器残片、古钱、玻璃片、珠子、金质铸像、画押、玉块、骨头等文物,陶俑多为人物、动物等。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南佐遗址

全文共 390 字

+ 加入清单

南佐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佐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甘肃省西峰市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乡南佐村,是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的遗址。

南佐遗址现存9处大型夯土台基,北部1处大型建筑一号基址已发掘。一号基址为地面建筑基址,长方形,长33.5、宽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墙。房址中央有东西向隔墙,将房址分为两部分,墙体开三个宽1.6米的门道,通连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结构。后室近隔墙有大灶,墙上抹草拌泥,并经烧烤。房址地面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台,台外还有排水沟,台、沟均经烧烤。在一号房基周围分布着若干小型房址。

南佐遗址发现的大型建筑基址,结构宏伟,与秦安大地湾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泾、渭地区又一处高等级的中心遗址,对研究中国仰韶文化的社会形态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地址: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后官寨乡南佐行政村

门票:

5元

开放时间:

8:00---19:00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黔西观音洞遗址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黔西观音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黔西观音洞遗址位于贵州省黔西县沙井乡井山村,为旧石器时代遗址,时代约从距今20万年到4万年。

洞穴堆积厚达9米,分为上、下两部分。已经发现石制品3000多件,种类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尖状器、石锥、雕刻器等多种。石器的原料、制作与类型组合都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反映了西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特点。已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20多个种类,其中尤以剑齿象、犀牛等的数量为多,与早期人类的狩猎活动密切相关。这些发现为研究早期人类在西南地区发展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

黔西沙井观音洞的出土文物,经中国古人类学家鉴定,是长江以南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典型代表,证明早在五、六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古人类活动,是中国古人类发祥地之一。(国家文物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晋家坪遗址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晋家坪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

晋家坪遗址位于漳县新寺镇晋家坪村北600米。是一处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和齐家文化共存的遗址。面积约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3米,暴露有灰坑、白灰面居址、陶窑等。采集有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遗存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彩陶纹饰有黑彩宽带纹、曲线纹、同心圆纹、弧线三角纹,器形有瓶、钵、盆等;齐家文化泥质红陶和夹砂红、灰陶片,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折肩罐、双耳大口罐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马家窑和齐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晋家坪村:晋家坪村。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弥勒勒营盘山遗址

全文共 205 字

+ 加入清单

弥勒营盘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弥勒勒营盘山遗址位于丘北县曰者镇新寨村民委弥勒勒村东向营盘山顶上。营盘山,孤峰陡峭,可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遗址用毛石沿山顶砌筑,周长111米,高3米,宽2米,形状近似长方形。北面开1米宽石门1道。遗址残存黒釉土陶碎片,可能是当时修筑工事和戊守人员盛水用具。据考证,遗址为明末清初昂氏土司修筑的防御工事。.遗址对研究明末清初土司制度及军事提供了实物证据,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