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00G技术(推荐20篇)

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一台汽车了,几乎很多人都已经拥有了一本驾照,但是对于汽车的维修检修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那么你知道汽车维修的知识技术有哪些吗?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你整理的汽车修理技术的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浏览

6299

文章

1000

篇1:为什么区块链技术值得重视?

全文共 1077 字

+ 加入清单

CoinTelegraph的最新报告表明,区块技术是支持加密货币世界的去中心化分类账系统,可能是自互联网至今最重要的发明。的确,在对人类迄今为止最杰出的发明开展回顾的全过程中,包含印刷机,电动设备和收音机,发觉区块链具备这类以前的划时代发明的众多特征。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当中某些相似之处,并探讨这类区别将会对区块链技术产生什么影响。

依据《大西洋》的杰出发明目录,某些历史上最具创新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和思想具备共同的特征。尽管不太可能列出一个真正客观的清单,但创建目录的方法是记录多位专家的意见,每位专家都可以依据自己的辩护来对顶级发明开展排名。

通常将最重要的发明视为具备通过新的和创新的创造力和表达力来扩大人类智力的能力的发明。印刷机,纸张和互联网等改变世界的发明为个人交流和表达自我开辟了新途径。对于某些人来说,区块链技术具备相同的前景,因为它还可以允许在世界各地开展新形式的安全,匿名通信。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众多对人类影响最大的发明已经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这导致我们现在几乎不认为它们。专家们将水泥和卫生系统等发明以及电力归入当中。区块链肯定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可是,数字货币社区中的许多人认为,有朝一日法定货币将被加密货币取代。鉴于区块链是所有加密货币交易的基础,这类转变将意味着区块链将在几乎所有发生的货币互动中发挥作用。

健康长寿

其他最重要的发明是青霉素和疫苗接种等有助于根除疾病和延长寿命的发明。与之前的示例相比,区块链技术将会不太直接适用于此类别,但它仍然具备通过改善医疗保健来改善健康的潜力。在美国,人们普遍认为医疗保健系统已经过时了,医生们仍然依靠相对落后的技术,例如传真机和传呼机。假如像某些项目旨在完成的那样将区块链整合到医疗保健系统中,不难想象它将直接改善各种患者的生活和治疗计划。

人和货物运动

区块链可用于以令人兴奋且功能强大的新方式跟踪货物的移动。只需查询某些公司的示例,这类公司发觉区块链使他们能够以比传统模型高得多的效率来跟踪产品的发货,以查询其证据。通过这类方式,假如选用一类不太直接的方式,区块链还可以与蒸汽机,汽车和飞机等激进发明并列。

众多应用

迄今为止众多最有影响力的发明都有如此广泛的应用,这导致难以对它们开展正确分类。自1990年代逐渐广泛使用至今,互联网已几乎影响了企业和个人生活的每个领域。尽管区块链是一个较新的场景,但众多支持者认为区块链的应用实际上是无限的。

就区块链技术而言,很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使任何人有说服力地认为它已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可是,伴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增多的人逐渐相信它具备这类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华为成立无线医联网SIG,实现医辽技术全联接

全文共 999 字

+ 加入清单

据报道,华为又进一步扩大了在医疗领域的面积占领,华为旗下的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在上海成立了无线医联网特别兴趣组(SIG),专门为医疗界提供技术交流,技术分享的一个资源平台,线医联网SIG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愿意吸纳更多医疗行业的合作伙伴参与,共同实现医疗行业的全联接

华为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Wireless X Labs今日宣布成立无线医联网特别兴趣组(SIG),并在上海召开首届无线医联网SIG启动会议,为医院和医疗设备的全联接贡献力量。会议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指导,华为Wireless X Labs主办,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协办,华为Wireless X Labs、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华大智造、复星集团、麦迪克斯、苏州大学、依图科技参加会议。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致辞。

随着全球老龄化大趋势的进程,医疗资源变得越发紧缺:2014年底我国65岁老人已经超过1.3亿,比例达到10%;而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更让老百姓的就医体验下降。无线医联网SIG的成立,旨在通过新技术手段,研究新方案,使群众增加获得医疗服务和医学教育的可能,减少因地区差异、贫富差别、种族差异等造成医疗水平的不平等,使患者获得高水准且可负担的医疗服务。

无线医联网SIG成员共同就无线医联的应用需求、合作项目、联网规范和标准及医疗新模式和市场进行充分讨论并落地。目前研究领域包括:通过无线技术实现对底层设备状态的实时诊断和维护,实现患者的远程诊断信息及时获取,提供医生远程诊疗协助的可能,以及对病房提供无人陪护与监控等。

在无线医联网SIG的成立会议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表示:“当前,移动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发展;5G技术作为国家新一代信息通信的发展方向,通过和医疗领域的研究和结合,将带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兴趣小组的成立是实现5G技术和医疗跨界组织融合特别有效的推进手段,我们期待兴趣小组找到更多医疗应用案例,产生更好的医疗产品和服务”。

华为Wireless X Labs总裁王宇峰谈到:“Wireless X Labs旨在搭建一个无线应用创新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合伙伙伴们能够共同研究行业场景,创造新的应用,拓展新的市场,最终实现共同成功。5G技术的高带宽和低时延将使能众多方向创新,而医疗是我们下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我们将和行业伙伴携手一道共同探索医疗领域的需求和新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3:智能公交安防技术剖析及车载视频应用

全文共 1933 字

+ 加入清单

智能公交就是运用当下最先进的GPS定位技术、3G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公交车辆的运行特点,建设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对线路、车辆进行规划调度,实现智能排班、提高公交车辆的利用率,同时通过建设完善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内、站点及站场的监控管理。

智能公交安防技术剖析

近年来,美国在公共交通的车队管理方面,以车辆、提高服务(供给)效率与质量和乘客安全为核心,积极吸取各种基于车辆的APTS技术以及车辆和车队调度营运的新理念,提高公共交通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使公交方式对潜在的乘客和服务区更具吸引力。

定位技术:车辆自动定位系统是智能公交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技术之一。车辆自动定位(AVL)系统(有时也称作车辆自动监控系统或车辆自动定位控制系统)以计算机为依托,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客运、货运、警车和救护车等各种民用和军用车辆的定位与控制。随着AVL应用的不断推广,给各个部门带来了可观的效益。车辆自动定位系统监测每辆车的实时位置,并把信息传送到控制中心。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公交系统的需要和技术选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监测和信息传送技术,包括(可能采用其中一种或同时采用多种技术):陆基无线电技术、路标技术、里程表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

地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近年来GIS在公共交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最常见的应用是在城市公交路线管理、调度管理及相应的信息、传送等,此外还用于路线服务质量评价、线路调整优化和路线规划等领域。随着可获得的(公共或个人)数据资料的不断增多,GIS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毫无疑问,当计算技术和通讯能力进一步提高、获得的空间数据更加精确时,GIS在公共运输系统中的应用和影响将会更为广泛和深刻,尤其是对特殊运输方式和有特殊交通需求的地区。

乘客自动计数系统:乘客自动计数(APC)系统是自动收集乘客上下车时间和地点数据的有效方式。乘客自动计数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乘客数统计的方法、定位技术和数据管理系统。计数系统最常见的类型是踏板感应式和红外线式。APC数据可应用于在公交系统的实时和后期管理工作中,如:辅助作出合理的发车计划、实时乘客信息系统、全国范围的公交运营数据统计报告、调度规划、站点规划、车队管理计划等方面。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APC系统还将发挥更多的作用,通过该系统可以减少数据采集费用,获得更多种多样、更为广泛的数据,减少地理数据信息的处理时间,制定更合理的运营计划,提高营运效率。

公交运营软件系统:通过公交运营软件系统可以实现多种公交方式和多种公交运输功能的自动化、流水线化和一体化运营。运营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如计算机辅助调度服务监控、管理控制和数据采集(以及提供数据的APTS技术)等,能够使营运调度、线路规划、乘客服务等部门具有更高的效率,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通信号优先系统:交通信号优先控制系统在公交车辆通过交叉口时,让交通信号(提前)变成绿灯,从而让车辆更快通过交叉口。这种技术很早就已用于救护车的信号优先控制。在公交优先技术中,在信号交叉口让公交车或轨道交通优先通行,可以保证其调度运行的准时性。

一、视频客流统计技术

公交公司对客流统计有迫切需求,尤其希望了解各线路、站点的客流量数据。传统公交客流统计采用踏板方式或红外对射方式,这两种采集模式准确率低,且对乘客上下车不能做出正确判断。视频客流统计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方式,且可根据人员运动模式判断是上车还是下车,相关智能应用未来可以公交一体机上实现。

二、人脸识别比对技术

公交车辆作为流动的公共场合,其每日人流量非常大,如能将每日乘客的人脸图片上传至监控中心并进行比对,可及时发现在逃的通缉犯人或小偷惯犯,并在发生民事、刑事案件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图片。

三、高清相机接入技术

公交一体机可实现高清数字摄像机接入,通过高清摄像机可以采集到更多的清晰素材,如可对占用公交车道的车辆进行拍照及对比,上报违章车辆牌照等功能。

四、车联网应用

车联网系统是指是利用先进传感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车辆情况、道路交通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汽车和道路进行监控管理,以提高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为主的网络与应用。

公交一体机作为车辆与中心平台互通的核心设备,将来实现车联网相关技术的应用,如上报道路拥堵信息、乘客滞留信息,获取车辆诱导信息等。通过车联网相关技术可通过路况信息进行车辆的实时智能公交调度管理。并随着4G技术推广,可实现乘客在乘车时利用一体机的WIFI网络和4G网络能够上网。提供远程驾驶行为规范监控,远程车辆状况实时查询,及远程车辆故障报警及诊断等中心平台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多粒度光交换技术,多粒度光交换技术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1189 字

+ 加入清单

粒度交换技术,多粒度光交换技术原理是什么?

常规的光交叉连接设备(OXC)想在单一波长粒度下解决光的交叉连接及波长变换等问题,尽管节点的交叉连接能力很强,但是交叉规模受限、成本高、灵活性差、扩展比较困难。多粒度光交换技术则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通过带宽容量在不同粒度层面上的灵活分配,在满足整体容量需求的同时借助对节点传送结构的优化设计简化了设备功能,降低了成本,更加符合未来光网络应用的实际特点。多粒度光网络采用物理层面的绑定机制,降低了网络成本和节点规模。但是这种物理结构上的改变也为控制层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IETF的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采用基于标签交换路径(LSP)的控制机制,并且定义了多种粒度的光层业务流。基于GMPLS信令机制的控制平面和多粒度光节点相互结合,支持与IP/MPLS相类似的路由和信令实体,是目前多粒度光网络的主要特点。但是GMPLS协议体系中并没有给出与多粒度光网络相对应的信令控制流程,同时多粒度标签和本地节点资源的映射问题也有待解决。

多粒度交换将能够提供从分组、帧(信元)、时隙、波长、波带以及光纤等多种带宽粒度的交换。多粒度交换节点直接在光层上按需动态分配资源,通过公共的控制平面灵活地提供服务,而且,可根据网络和相关服务的需要提供各种服务等级和保护机制。多粒度交换技术除继承了光传送网的主要特点外,还具备以下突出优点:(1)简化节点结构,简化控制系统,降低成本;(2)支持流量工程,支持业务疏导,可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3)恢复和复原能力,使网络在出现问题时仍能维持一定质量的业务,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恢复:(4)将光网资源与数据业务分布自动联系在一起,可根据用户需求动态分配带宽;(5)可以支持新的业务类型,诸如按需带宽业务和光层虚拟专用网(OVPN)等。

目前多粒度光节点结构主要分为反馈式和串行式两种不同的方案加以实现,本部分将对这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下面分别给出串行式和反馈式多粒度光节点的结构。为了比较的方便,这两种结构的输入输出光纤数目一致,各个粒度层次的交换能力也一致。

图1和图2给出了反馈式和串行式的多粒度光节点结构图。反馈式多粒度光节点结构主要由光纤交叉连接(FXC)、波带交叉连接(WBXC )、波长交叉连接(WXC)以及波长上下路模块组成。其中FXC和WBXC基于全光交叉连接模块实现,WXC可以采用全光方式实现,也可以采用O-E-O方式实现。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输入光通道经过逐级解复用到小粒度的交叉连接模块进行交换以后,然后返回底层的大粒度交换模块。串行式的多粒度光节点结构由输入/输出级光纤交叉连接、输入/输出级波带交又连接、波长交叉连接和上下路模块组成。这种结构的特点是输入光通道依次经过各个粒度的交换模块,不需要再返回原先大粒度的交换模块。

图1 反馈式多粒度光节点结构

图2 串行式多粒度光节点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和应用操作员是做什么的?

全文共 1108 字

+ 加入清单

人民网7月6日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6日消息,为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就业拓岗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近日正式向社会发布一批新职业,包括:“区块工程技术人员”“城市管理网格员”“互联网营销师”“信息安全测试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社群健康助理员”“老年人能力评估师”“增材制造设备操作员”等9个新职业。这是我国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颁布以来发布的第三批新职业。此外,此次还发布了“直播销售员”“互联网信息审核员”等5个工种,同时将“公共卫生辅助服务员”职业下的“防疫员”“消毒员”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员”等3个工种上升为职业。

此批新职业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开征集,组织职业分类专家严格按照职业分类原则、标准和程序进行评估论证,并通过网络媒体等向社会公示后确定的。此批新职业主要涉及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域、适应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需要的新业态领域以及适应贫困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需要的促进脱贫攻坚领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凸显了相关职业的重要性;二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催生了多样化的创业就业模式;三是信息技术发展,对网络信用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新增的两个区块链职业是做什么的?

在人社部网站《关于发布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等职业信息的通知》中,明确了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区块链应用操作员具体定义和主要工作任务。

区块链工程技术人员,是指从事区块链架构设计、底层技术、系统应用、系统测试、系统部署、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分析研究分布式账本、隐私保护机制、密码学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2.设计区块链平台架构,编写区块链技术报告;3.设计开发区块链系统应用底层技术方案;4.设计开发区块链性能评测指标及工具;5.处理区块链系统应用过程中的部署、调试、运行管理等问题;6.提供区块链技术咨询及服务。

区块链应用操作员,是指运用区块链技术及工具,从事政务、金融、医疗、教育、养老等场景系统应用操作的人员。主要工作任务:1.分析研究在区块链应用场景下的用户需求;2.设计系统应用的方案、流程、模型等;3.运用相关应用开发框架协助完成系统开发;4.测试系统的功能、安全、稳定性等;5.操作区块链服务平台上的系统应用;6.从事系统应用的监控、运维工作;7.收集、汇总系统应用操作中的问题。

据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加快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开发,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可视化技术有哪些

全文共 3340 字

+ 加入清单

可视化概况

完整的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概念主要包括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技术的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空间信息直观的、可交互的可视化环境。

什么是可视化?

种类繁多的信息源产生的大量数据,远远超出了人脑分析解释这些数据的能力。由于缺乏大量数据的有效分析手段,大约有95%的计算被浪费,这严重阻碍了科学研究的进展。为此,美国计算机成像专业委员会提出了解决方法——可视化。可视化技术作为解释大量数据最有效的手段而率先被科学与工程计算领域采用,并发展为当前热门的研究领域——科学可视化。 可视化把数据转换成图形,给予人们深刻与意想不到的洞察力,在很多领域使科学家的研究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可视化技术的应用大至高速飞行模拟,小至分子结构的演示,无处不在。在互联网时代,可视化与网络技术结合使远程可视化服务成为现实,可视区域网络因此应运而生。它是SGI公司在2002年3月提出的新理念。它的核心技术是可视化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科学可视化的主要过程是建模和渲染。建模是把数据映射成物体的几何图元。渲染是把几何图元描绘成图形或图像。渲染是绘制真实感图形的主要技术。严格地说,渲染就是根据基于光学原理的光照模型计算物体可见面投影到观察者眼中的光亮度大小和色彩的组成,并把它转换成适合图形显示设备的颜色值,从而确定投影画面上每一像素的颜色和光照效果,最终生成具有真实感的图形。真实感图形是通过物体表面的颜色和明暗色调来表现的,它和物体表面的材料性质、表面向视线方向辐射的光能有关,计算复杂,计算量很大。因此工业界投入很多力量来开发渲染技术。

可视化硬件

可视化硬件主要是图形工作站和超级可视化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广泛采用RISC处理器和UNIX操作系统。具有丰富的图形处理功能和灵活的窗口管理功能,可配置大容量的内存和硬盘,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输出和网络功能完善,主要用于科学技术方面。 1997年SGI推出了不用总线的UMA结构O2工作站。它采用高带宽的存储器系统,取消了视频卡、图形卡、图像卡。图形处理、图像处理、视频处理、存储器和主存储器用一个统一的存储器系统代替,带宽可达到2.1GB/s。CPU和视频显示可直接访问统一的存储器系统。此外,它还有一个单独的窗口界面,能让用户通过该窗口访问Web站点,而一个文件列表在窗口顶部,方便用户对媒体资源进行管理。 2000年SGI推出强力台式工作站Octane2。Octane2把具有突破性的新一代Vpro3D图形系统、先进的交叉开关(Crossbar)结构和最新的MIPS RISC处理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了Octane2及其空前的精确性、交互性和快速的图形功能,用户可以解决最富有挑战性的三维造型、可视化及图形处理问题。 Octane2含有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OpenGL 1.2的核心功能及图像扩展的部分硬件加速功能。可用硬件实现镜面光照计算、能够快速准确地展现曲面,并具有48比特RGBA功能。它是当今高水准的可视化台式工作站。它可为用户提供双通道的双头显示。

2000年7月SGI推出了可视化与超级计算完美结合的Onyx 3000系列超强图形系统。 Onyx 3000在模块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系统硬件由7种模块构成:图形扩展模块G-brick,基本输入/输出扩展模块I-brick,PCI扩展模块P-brick,高性能I/O扩展模块X-brick,路由器互连扩展模块R-brick,CPU扩展模块C-brick和磁盘扩展模块D-brick。全机采用NUMA3体系结构。高性能的模块化连通性有利于把超级计算能力和可视化处理无缝集成。全机可由2个CPU扩展到512个CPU。Onyx3000采用InfiniteReality3图形处理流水线,可实时地对三维形体进行渲染。其中包括色彩、透明、纹理、光照等功能。 2002年2月SGI推出Onyx3000IP机,采用性能更好的Infinite Performance图形处理流水线,速度更快、图形更精致。Onyx3000其卓越的性能和灵活性可使用户得到惊人的视觉真实效果,并充分保护用户的投资。

可视化软件

可视化软件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操作系统,该层的一部分程序直接和硬件打交道,控制工作站或超级计算机各种模块的工作,另一部分程序可进行任务调度,视频同步控制,以TCP/IP方式在网络中传输图形信息及通信信息。 第二层为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它用来帮助开发人员设计可视化应用软件。 第三层为各行各业采用的可视化应用软件。

大多数可视化工作一般都在图形工作站上进行,少数大型的、需要协同工作的可视化工作在超级图形计算机上进行。 SGI是视算技术的先驱之一,在强有力的高速图形硬件支持下,SGI推出了一系列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如IRISGL(图形库)、IL(图像库)、VL(视频库)、ML(电影库)、CASE Vision(软件工程可视化开发工具)等,其中IRISGL后来被工业界接受,成为业界开放式标准,称为OpenGL。 OpenGL支持一种立即方式的接口,信息可以直接流向显示器。SGI还开发出许多OpenGL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如OpenGL OpTImizer是一种多平台工具箱,提供高层次的构造、交互操作,在CAD/CAM/CAE和AEC的应用中提供最优的图形功能。OpenGL Volumizer是体渲染的突破性工具,便于对基于体素的数据集可视化。OpenGL Performer是实时三维图形渲染工具。OpenGL Inventor是三维视景处理工具。Open GL VizServer是一种提供远程可视化服务的工具。 自从OpenGL推出以来,已有两千多个三维图形应用软件在其上开发出来。如A/W公司的三维动画软件Maya、PTC公司的CAD/CAM/CAE应用软件Pro/Engnieer。Landmark公司的石油勘探与开发软件R2003,MulTIGen公司的视景仿真软件Paradigm等。

数据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 ,关于数据表现形式的科学技术研究。

可视化区域网络

当前推动图形技术进步的动力是:·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能提供商品化的图形渲染产品; ·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能经济地提供大量数据的宽带网络; ·为了加强协作,要求为全球性的团体提供全球化的数据。 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核心技术是:采用可扩展的图形计算机,例如Onyx3000和采用OpenGL VizServer远程可视化服务器软件。采用OpenGLVizServer后,可以使通用的客户机设备通过网络访问先进的可视化计算资源。 以Onyx超强可视化计算机和远程可视化服务器软件OpenGL VizServer为核心的可视化区域网络(VAN)可供全球性的群体利用一般的客户机通过互联网访问放置在某处的超强可视化计算资源。

为什么VAN现在可行?

五年前,由于技术上的原因,人们集中在开发先进的图形渲染技术。而当前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使图形渲染产品变得更便宜。今后五年内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图形渲染结果能供任何地方的群体和个人使用。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采用VizServer 2.0软件,这可以使全球任何地方的团体和个人得到图形渲染的结果,这是实现可扩展的、协同式的、全球可得到的图形关键。VizServer消除了要和先进的图形渲染系统必须有形连接的障碍,使得协同研究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应用透明的协作。

VizServer如何工作?

·图形渲染完全在超强的可视化计算资源(如Onyx3000)上实现; ·图形渲染结果一帧一帧地通过网络传送给客户端; ·客户端对图形渲染结果解压缩。 客户端只要发送控制流,而后端的可视化资源根据客户要求发送数据流(见附图)。在VAN中首先要有先进的可视化结点,例如可采用机构级的Onyx3000或部门级的Onyx300或个体级的SiliconGraphicsFuel工作站或Onyx3000先进可视化计算机,其次要采用远程可视化服务器软件OpenGLVizServer2.0。VizServer的应用性能、带宽均能满足在当前现有网络上经济地传送图形渲染结果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什么是区块链技术?未来的情景怎么样?

全文共 1020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链一词在近两年可以说是非常火爆了,早在去年,习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就明确表示,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口,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要了解区块链,就要先知道什么是区块链的通俗解释,那么什么是区块链的通俗解释呢?区块链的概念其实也是非常好理解的,它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数据库。通俗一点来说,区块链是一种新型的记账方式,以往我们在用货币进行交易时,通常是由一个中心来记录的,例如银行或者权威机构,而区块链之所以被称为一种新型的记账方式,就是因为在区块链中,是没有固定的记账中心的,每个人都有一个账本。换句话说,每个人的交易记录都将面向大众,也就是所谓的去中心化。

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系统中,每条交易记录都要公示给大众,所有人都要对新产生的交易记录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就会把交易记录同步在各自的账本上。也就是说,所有人的账本在整体上具有一致性,如果谁想篡改交易记录,那么他就要篡改每个人账本上的交易记录,否则是不会被大家所承认的。而要想更改每个人账本上的记录,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区块链对于信息传递的安全性有着极大的保障。知道什么是区块链的通俗解释后,有人可能会有疑问,那就是人们为什么要记账呢?事实上,在区块链中人们不会无缘无故地记账,而是因为记账会有一定的奖励,谁第一个完成记账,谁就能获得奖励。在区块链中,在交易记录被公示时,里面会含有一串经过加密的数据,谁能率先将这个数据解密,谁就能成为记账人。所谓“区块”,其实就是指记账人打包的交易记录,而“链”则是将每个区块串联起来的一些节点。这些节点可以是时间,也可以是别的串联区块的方式。比如在区块链中,可以规定每10分钟打包一个区块,区块中包含了一定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的区块串联起来。

经过这么多的论述,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明白了什么是区块链的通俗解释。事实上区块链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就是共识机制,也就是说区块链中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查看,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是否确认这些信息。共识机制给区块链提供了非常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之前人们认为信息不公开可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而在区块链产生后,人们也开始明白,当信息公开到一定程度时,也可以具有很高的安全性。以上就是对于“什么是区块链的通俗解释”这个问题的回答,现如今区块链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技术上的竞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了解区块链,甚至去尝试研究区块链,毕竟区块链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技术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8:LTE介绍及技术特点

全文共 1487 字

+ 加入清单

LTE是英文Long Term 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具有100Mbps的数据下载能力,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的研究,包含了一些普遍认为很重要的部分,如等待时间的减少、更高的用户数据速率、系统容量和覆盖的改善以及运营成本的降低。

3GPP长期演进(LTE)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这种以OFDM/FDMA为核心的技术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3GPP LTE项目的主要性能目标包括:在20MHz频谱带宽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改善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降低系统延迟,用户平面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支持100Km半径的小区覆盖;能够为350Km/h高速移动用户提供>100kbps的接入服务;支持成对或非成对频谱,并可灵活配置1.25 MHz到20MHz多种带宽。

LTE的主要技术特征

3GPP从“系统性能要求”、“网络的部署场景”、“网络架构”、“业务支持能力”等方面对LTE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链路2.5(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LTE的应用发展

目前,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DPA演进至HSDPA+,进而到LTE;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最终到UMB(Motorola最近提出的新方案是,CDMA2000也通过一定方式演进到LTE,3GPP2也基本放弃了UMB的计划);三是802.16m的WiMAX路线。这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WiMAX次之。

LTE是由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华为等世界主要电信设备生产商开发的技术,CDMA阵营的阿尔卡特朗讯和北电网络也有投入。CDMA近年来日渐失势,阿尔卡特朗讯已经在上周冲减了37亿美元与CDMA技术标准相关的资产,并将和日本NEC建立研发LTE的合资公司。

由于美国高通公司在3G时代占据了技术的核心专利,LTE阵营处心积虑搞OFDM绕开高通主要技术,可以肯定高通的地位会比3G时代有所削弱;同时,尽管高通的UMB技术乏有问津,该公司在巴塞罗那也宣布将于2009年推出多模LTE芯片组,高通在该领域仍将保持收益。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为哪些?区块链技术未来发展前景不可估量!

全文共 820 字

+ 加入清单

尽管区块技术越来越火爆,很多对区块链技术的突然火爆并不了解。区块链技术的火爆主要是源自于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为哪些?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为什么直接决定了区块链技术如今的发展地位,同时也为各国的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未来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根据在OKLink上查询后,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为何各国都看重区块链技术?

什么是区块链?区块链是一个共享的、容错的分布式数据库与多节点网络组合而成的,恰恰是因为区块链分布式数据库设置基础让区块链技术有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分布式数据库能够达成数据的一致性和不可篡改性,为使用区块链技术的用户提供了资产安全保障性,促进区块链的涉及领域的不可限制性。

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为哪些?了解过区块链技术的小伙伴们都清楚,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去中心化和智能合约。同时,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为后面的区块链的优点提供一定的运行保障。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能够让数据以共识算法的形式增加,从而使数据不可篡改,不能对数据进行删除或修改。投资过数字货币的小伙伴应该都清楚,在进行数字货币时是需要交易双方签名的,防止双方出现抵赖现象,也是保障交易的公平性。

正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为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优势,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且区块链技术涉及领域广泛,目前已涉及到金融、教育等等行业,在市场得到的反响都还不错。如阿里巴巴的云计算和腾讯的电子发票,在国内外都受到不少人的支持和喜爱。证明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现在不可估量的。

综上内容所述,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点为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大家若是对这个问题还有疑惑的话,可以通过OKLink浏览器上查询有关区块链技术的内容。除此外,大家还可以直接用OKLink投资区块链,同时也可在上面直接调研区块链方面的投资数据。建议大家直接下载OKLink浏览器,在使用时更加的方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区块链技术对于网约车有什么作用

全文共 652 字

+ 加入清单

区块技术具有可追踪、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的特点,对于人们的数据信息能够起到很好的保存作用。那么对于现在网约车存在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呢?

1、弥补审核漏洞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网约车平台,能够对于司机的身份信息进行详细的审核。对于一些信用比较差,没能够达标的车主,滴滴平台可以拒绝拒绝车主的上报。

不仅是对于车主的身份审核,还可以对于车牌进行追查,在区块链平台上面可以直接查到这两车辆所有的行车轨迹和车辆的注册信息,车辆完全没有办法作假。

对于一些信用指数比较差的乘客,平台也会对于乘客的资质进行评级,司机可以拒绝乘客乘坐车辆。

2、司机和乘客之间建立信任

利用去中心化技术,司机和乘客的信息都能够记录在链上,两人之间的信任可以加深,对于之前这一组陌生人关系来说,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是改善的良方。

利用区块链技术之后,在这个订单中,双方的信息就可以直接提供在两人面前,区块就这样形成了,这个区块当中包含的信息包括乘客的身份信息、司机的身份信息、车牌号、行程信息、大约所用时间等,只需要输入密码就可以看到两人所有身份信息以及行车轨迹,全网都能看到这笔交易信息的运行,便于滴滴公司的监查。

3、隐私保护作用加强

车主和乘客双方的信息都被做加密处理。利用匿名技术保护车主和乘客之间信息,如果你没有区块上面的密钥,那么这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你是没有办法看到的。

乘客结算后,对车主不满意,给车主打了比较低的分数,车主无法得知是谁给出的评价,乘客为自己维权的权利都到保障,不会受到司机的不断骚扰,提升了乘车服务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什么是开放艺术?探讨融合区块链技术的新艺术范式

全文共 2393 字

+ 加入清单

开放艺术是一种依托密码学、分布式账本、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以创作、流通、收藏等领域的开放为特点的数字艺术。

相较于传统的实体艺术品,开放艺术具有产权明确、可溯源与流通性强的优势。此外,通过引入更具开放性的价值发现机制和交互功能,开放艺术拥有更多的潜在藏家与更为丰富的收藏体验。

我们将从创作、市场、收藏三个方面浅述对开放艺术的思考。

一种大胆的设想:超越艺术史

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范式,开放艺术其最基本的理念之一,就是要以打破艺术史式的发展眼光来思考艺术作品。

艺术史所采取的分析思路,是以一种基于时间先后关系的发展视角去审视艺术品。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分析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弊端——让艺术品被矮化为了时代的标本和参考。它为某些缺乏生命力的所谓「艺术品」找到了被推崇的合理性,阻止公众以自己的感受去评价艺术品。

而在开放艺术中,所有无关于作品本身的预设立场被通通摒弃。传统不意味着陈旧,而现代也不代表着先进,任何风格都被「静置」为表现的手段。一切为内容服务,为表达服务。

同样地,为了服务于表达,开放艺术的呈现形式自由而多样:它可以是绘画、音乐、视频,也可以是文档,甚至是种种形式的结合。一切能被数字化的表现手段,都可以囊括在开放艺术之内。而在题材上,开放艺术也将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它不仅可以是安放在富人豪宅中的电子画像,也可以是一段脍炙人口的视频、一部爆款网文、一幅同人作品……

创作者的开放

基于这一理念,艺术家的身份也获得解放。在开放艺术中,不预设学院派与大众派的分野,不区别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分歧。专业与业余,女性与男性,甚至是人与 AI,一切的身份标签都被抹去。艺术家被「创作和表达」统合在一个场域之内,一切由作品本身说话。

我们尤其要强调开放艺术对 AI 的接纳与包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 AI 已经 「入侵」了艺术圈,AI 协作的艺术创作也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争议。我们认为,这股潮流是不可避免的、无法阻止的。因此,与其不断放大它的消极面,不如阐释它的积极面。

AI 可以实现一件作品跨风格体裁的转化,也可以基于对某一画家风格的「学习」而创作「伪作」……某种程度上,AI 实现了抛开艺术史发展叙事的、针对时间的「纵向开放」,同时也更进一步打破了艺术创作风格界限与体裁藩篱,实现「横向开放」。对于 AI 创作,我们翘首以盼并乐见其成。

总而言之,对「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开放艺术在创作理念上采取的是一种开放性回答。开放艺术不对作者和作品进行任何预设,只对其原创性做要求。在开放艺术运动中,创作者失去的只有枷锁,而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艺术品市场的开放

得益于区块链领域 NFT 技术的出现,开放艺术能够构建一个比传统艺术领域更为开放的交易市场。如果没有牢固的产权关系,一件电子艺术品的流通只能伴随着任意地复制与不可阻挡地贬值;而 NFT 的产权,则被由分布式账簿技术所产生的持续而机械性的共识牢固确认了。正基于此,每一件开放艺术品的独一无二性才得以在技术上成立从而变得颠扑不破,进而为开放性市场奠定基础。

尽管技术解决了(或者说搁置了)许多原本存在于交易过程中的问题,我们仍需要更为丰富的价格发现机制来与之配套。目前的「限量多版」、「分图层售卖」等模式是非常好的尝试,它们使一件作品同时为多人持有成为了可能,我们试图沿着这些思路继续。

上面提到的两种模式是对艺术品基于实体(版本、图层、区块)的有限分割,那么能否更进一步,对艺术品进行无限(一定时间内)而抽象的分割呢?换言之,我们希望找到一系列更开放的价格发现机制,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开放艺术品的市场中来。

对此,我们构想了三种艺术品售卖原型:

添柴式

无损式

尺棰式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具体阐述这三种机制的流程和原理,他们虽然各有特点,但都依赖对艺术品股权式的分割,其应用的场景仅限于作品上链后的第一次售卖,而在以此为基础的开放艺术品二级市场中,玩法只会更为多样与有趣。

藏家的开放

在实现创作与市场的开放后,收藏活动的开放性便有了物质前提。作品以股份制的形式在市场中流通,使一件作品被多人同时持有变为可能。而基于我们设想的新的「初售」方式,藏家的门槛也得以大大降低。一个在传统艺术品市场中暂时不具有较强叫价能力,却对某件作品抱有极大热爱的人,仍能成为一件开放艺术品的藏家。

而在收藏活动中,我们需要找到更多藏家与作品交互的手段,发现更多的「非财产性权利」,以适应艺术品本身「财产性权利」的变迁。旧有的交互模式所依托的是作品具象的某一部分(比如:展示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图层或版本),而这种交互的前提在开放艺术中已不复存在了。换言之,发现新的与艺术品交互的手段,既是开放艺术本身的追求,也是新的市场与产权模式所提出的要求。

这种新的交互方式,一方面要带给藏家以作品的归属感(收藏的乐趣),另一方面还需要具有差异性以与产权的差异相匹配,同时还不能破坏作品本身的整体性(因为作品只是被抽象地分割了)。

我们认为,基于作品可编程性而来的「电子题跋」与「电子印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 题跋印鉴是中国文化圈所独有的藏家与藏品交互的方式。题跋是指藏家(或由藏家指定的人)在原作留白处或另附一纸题写的品评与感悟,印鉴则是藏家艺术化的个人符号,它们都是对原作内容的扩展。

在我们的设想中,每一位藏家都拥有「电子题跋权」与「电子钤印权」,但这些题跋与印鉴的呈现则是根据藏家持有的股份比而具有差异的。

这些来自于藏家的题跋印鉴,将一如在中国传统中所表现的那样,为作品的溯源与传承提供可视化的呈现,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以「二次创作」的形式暗合着开放艺术的主题。 伴随着题跋功能,藏家也以藏品为核心凝结成一个一个的小社区——或者说,一件开放艺术品由于具有了题跋功能,它本身也就成为了一个社区。

进一步需要讨论的细节是:题跋的形式可以是哪些?来源不一数量繁多的「收藏痕迹」如何与原作进行有效的结合以实现更有效的最终呈现?这些仍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区块链技术帮助阿联酋进行新冠病毒防控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各国正在采用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控制疫情。

在新冠病毒期间爆发期间,许多基于区块链的国际解决方案被用于应对预防疫情进一步爆发的挑战。阿联酋最近则拟用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解决方案。

据《阿联酋通讯社》3月25日的报道,阿联酋社区发展部已经开始使用数字渠道来提供政府服务。

阿联酋社区发展部优先选择“居家办公”

阿联酋社区发展部将通过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和聊天系统,使用数字身份来对官方证书和其他文件进行数字认证,此举可让用户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任务。

据当地媒体报道,到目前为止,已实施的区块链系统能够处理2919种类型的文件,这将让该部门能够监管客户的流动。

对此,阿联酋社区发展部长布胡麦德表示:“这一举措让部门实现了承诺,在政府要求减少新冠病毒的传播的明智指示下,确保了所有政府服务的连续性和灵活性。”

这些服务是通过该部门和智能应用的官方网站提供的。

危机期间其他国家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在其他国家,一些企业也开始将区块链整合到他们的新冠病毒解决方案中。

支付宝与浙江省卫健委,以及经济与信息技术部联合推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平台,该平台的用户能够在疫情危机期间追踪医疗用品的需求和供应链。

美国国土安全部于3月19日公布了一些控制新冠病毒扩散的指导方针,其中列出了食品和农业分销领域中的,基于区块链的管理人员。国土安全部强调,该清单旨在帮助地方政府在因疫情导致的八个州的封禁情况下维持全国范围内的服务活动。

Cointelegraph在3月14日也报道过,意大利红十字会和科利阿尔巴尼委员会正用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筹集捐款。该捐款在区块链初创公司Helperbit的协助下完成,筹集到的资金现已被用来建立预检分诊医疗站。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物联网加区块链技术后,带来了哪些改变?

全文共 836 字

+ 加入清单

联网虽然比互联网升级了,可它仍然存在弊端,所以有人想将物联网加区块技术去改善现状。区块链是当前比较火的一项技术,要是将物联网加区块链技术会得到什么样的效果呢?区块链不同于其他技术,它具有几种明显的特性,比如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和防篡改性。而将区块链的这些特性运用到物联网上,正好可以弥补物联网现在的不足,所以才有人大胆想到将物联网加区块链技术,看看两者结合之后可以带来一些什么改变

一、物联网加区块链改变支付物联网经常需要运用到跨境支付,以前的跨境支付需要第三方的信用机构,每次跨境转账既麻烦有很耽误时间。但是将物联网加区块链技术之后,跨境支付不再需要第三方机构,直接就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支付。这样不但省去了第三方支付的费用,而且还节约了转账的时间。而且区块链技术创造了加密货币,物联网可以采用加密货币来进行小额支付,这样既方便又会更迅速。所以将区块链融入物联网是一个不错的提议,也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二、物联网加区块链更加安全另外物联网一直存在安全性问题,当所有的设备同联一个网络时,就会存在安全隐患。而且物联网的安全隐患已经存在多年,始终未能得到解决。不过现在有了物联网加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安全问题解决。 区块链是去中心化且分布式记账的技术,任何人都可以访问各个节点,却不可以篡改上面的数据。另外区块链技术没有中心服务器,不用担心被黑客攻击。哪怕是被攻击了小部分的节点,依然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的运行。所以为了物联网的安全着想,可以将区块链技术融入其中。

其实区块链3.0技术早已发展到金融圈以外的各个行业,除了我们知道的物联网,还运用到了交通和电力等多个领域。现在物联网加区块链技术已经进入研究运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全面实现。作为普通人若是想了解区块链技术,可以下载OKLink浏览器学习。现在有不少人在OKLink浏览器上学习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然后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做投资。我国已有不少人投资区块链和数字货币赚了钱,若是你也想分一杯羹,那就现在开始努力吧!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区块链技术正在改变货币方式

全文共 604 字

+ 加入清单

货币的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物品交换—贵金属货币—纸币—电子货币—加密货币五个阶段。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的定义,广义的电子货币是指通过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网络支付的储蓄价值和预付制度,广义的电子货币包括虚拟货币和加密货币,但现在以狭义的电子货币定义为主。

2008年至2010年,比特币市值超过100万美元的2012年首次出现比特币支付,实体经济供应商在接受BTC支付的2013年因比特币监管等原因首次出现分歧,比特币的价格在开始下跌的2015年1月中旬下跌了152美元,2016年比特币受内部收缩量的外部经济变动等影响价格持续上涨,2017年价格上涨的2018年监督进一步完善,比特币价格再次下跌。

根据区块技术发展的加密货币目前已衍化出多种形式,其中按市值排名,全球前十加密货币分别为比特币、以太币、瑞波币、比特现金、莱特币、币安币、柚子币、ChainLinkb币和Tezos币。截至2020年4月,比特币流通市值约为1256亿美元,占加密货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产业链市场竞争激烈,国内企业蓬勃发展。据IPRdaily与incoPat联合发布的《2019年全球区块链企业发明专利排行榜(前十)》显示,与2018年相比,企业整体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明显。从地区层面来看,企业市场份额高的企业、中国企业市场占63%、美国占19%、日本占7%。其中,阿里巴巴以1005件专利位列第一,中国平安以464件专利排名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区块链技术对于金融的三个作用

全文共 473 字

+ 加入清单

监管报告和合规性

对监管者来说,区块链可以是完全透明和合适的记录系统。经过编码,它们也能被用来对符合监管申报的交易进行授权。

举例来说,银行对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Financial Crimes Enforcement Network, FinCEN)等机构具有严格报告的义务。只要银行批准任何超过 10,000 美元的交易,都需要向 FinCEN 报告,而 FinCEN 会存储信息,以作为反洗钱数据库。

清算和结算

对于纸本世界的交易,清算与结算的交易的时间架构通常是 ‘T+3’──也就是交易后的三天进行结算。

通过区块链技术,整个交易周期──执行、清算与结算──都可以在同一步骤发生。数字资产下,交易便意味着结算,并且对加密密钥和数字所有权的掌握,使其能降低交易后的延迟(post-trade latency)与对方不履约的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

会计与审计

尽管多数数据库都是某个时间点的快照,但区块链数据库是根据自己的交易历史来建构的,它们是一个具有前后关系、自身历史和独立纪录的数据库。

这对会计和审计的影响是深远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中国量子通信技术领跑全球 未来十年拟构建量子互联网

全文共 2273 字

+ 加入清单

最开始,人类结绳记事;然后,我们用语言和文字沟通;再后来,手机、网络成为必需品。信息传输,早已从如何传输,走入了“如何安全传输”的年代。而在这场比电影更精彩的现实大戏中,有两个人贡献了两幕高潮。

斯诺登说,有人在监听。

潘建伟说,他们听不懂。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发射成功,有望让量子通信真正进入广域传输时代;其“测不准”“不可克隆”等特性,使得其传输的信息在理论上永不会被解密。

不过,发射卫星只是一个起点,在“宏伟量子大厦”中,量子京沪干线正在飞速搭建,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网络倚马可待,市场应用不断突破。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中国正在领跑。

十年磨剑,量子通信从“三点一线”走到“洲际传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杏林苑和滨湖新区……2008年10月,这三个合肥市内本不相干的点,因为一次实验连接在了一起。它们仨因为组成了三节点可扩展的量子通信网络,实现了全球首个量子保密电话系统建设,而被永久载入史册。

随后,五节点,四十六节点,合肥、济南城域网,“京沪”城际网……量子通信网在不断扩展。将近十年后,随着量子卫星的发射成功,量子通信网络真正可能升至 “广域”“洲际”传播,为信息保密传输画上了“天地一体”的注脚。

提 起量子通信这一“永不被解密”的安全传输方式,很多人觉得晦涩,而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一技术已经在市场上得以产业应用。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团队为技 术依托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把量子通信带到了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以量子密码通信终端设备、网络交换/路由设备为核心的量子信息安全系统整体解 决方案。

目前,工商银行、北京农商行等多家银行率先试用了量子通信加密技术。作为首批用户之一,工商银行数据中心(北京)网络部总经理任长 清曾在接受采访时介绍,现在工行试点的部门,就是通过国盾的量子加密技术,将数据从数据中心传输到同城的另一个机房内。“从理论上讲,通过设备产生量子密 钥,再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是不会被窃取的,这对金融数据传输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将在今年年底贯通的量子京沪干线,总长2000多公里,建成后,目标应用于军事、金融、政务等领域信息的安全传输。金融机构、媒体、大型企业,都可以成为量子通信的用户。

竞争加剧,“第二次量子革命”我们如何领跑?

量子信息技术方兴未艾,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今年以来,欧美纷纷提出“第二次量子革命”计划,加大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投入。

今 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量子宣言(草案)》,计划于2018年启动10亿欧元的量子技术项目。其中在量子通信方面,规划5年内突破量子中继器核心技术, 实现点对点安全量子通信。10年内实现远距离量子网络、量子信用卡应用等,目标融合量子通信与经典通信,“保卫欧洲互联网安全”。美国更是将“量子跃迁” 作为“6大科研前沿”之一,认为人类正站在下一代量子革命的门槛上,量子力学正在导致变革性技术,必须加大投入促进交叉性基础研究。

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张强教授告诉记者,他受邀参加了今年5月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的欧洲量子会议,这次会议上有参会者明确提出,欧洲要成为世界量子技术发展竞争中的领导者,并提议建设类似于中国“量子通信京沪干线”的项目。

发射全球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无疑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通信研究中的领跑地位。根据我国量子通信发展规划,量子卫星发射以后,今年底建成“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国内初步形成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到2030年左右,中国率先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网络。

今 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也为量子通信的实用化勾勒了蓝图。其中提出,加快城市群主要城市域量子通信网构建,建成长三 角城市群广域量子通信网络。积极建设“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工程,推动量子通信技术在上海、合肥、芜湖等城市使用,促进量子通信技术在政府部门、军队和金融 机构等应用。

“我们的打算是在未来十年内,形成天地一体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础设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来互联网,也就是‘量子互联网’。”潘建伟说。

把握先机,让产业应用走得更快更健康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全球量子通信竞争中能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对量子信息领域发展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依靠科研工作者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然而作为一项新兴技术,即使技术积累和产业化方案都更成熟的我国,也同样面临着市场培育的困难。目前我国量子通信产业的主要应用在军事方面和政府部门,商业市场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

“保密传输是减少损失,而不是带来价值,或者说它带来的价值是隐性的,用户很难显性察觉得到。”科大国盾量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何炜说,目前绝大多数合作伙伴都是在政府部门指导下,示范使用产品,真正花钱购买、进入商业化还需要一定的市场培育时间。

记者调研也发现,虽然量子通信产业化还在初期,一些“山寨”公司已经开始借量子的名头,为了提升股价或尽快上市,甚至只是买了两套设备,就拿着正牌企业的资料和PPT到处宣讲,炒作自己的量子概念。这些企业的不良行为,将会影响量子通信产业化的正常推进。

业内人士认为,应尽早启动国家量子科研重大专项、组建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以保持我国的量子科研优势地位,推动量子通信加速形成产业化。

“我们希望能和运营商、广电系统等一起去推进网络的建设。这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合纵联盟,合作伙伴中有用户、网络运维方、云服务器提供商、设备供应商等。基础设施的加快推进,是未来走向产业化的必经之路。”何炜预计,量子通信产业在五年内会爆发式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室内定位技术应用与功能盘点

全文共 2688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对“定位”的追求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在古代,人类希望在迷失的时候知道自己在哪,成为那个时代的社会性问题。于是人们学会依靠日、月、星、植物、动物、河流之类的自然界的物体,来估算自己大致位置形成一套经验化的方法,指南车、司南、罗盘,发展到后来的指南针。这些科技上的进步,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过于粗略的定位(定向)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类探索世界的精细化需求,催生出GPS这种定位系统。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室内位置技术的创新,室内定位技术在今天市场需求下应运而生。除了满足基本的室内定位需求外,基于室内定位的技术进步,为给其他行业发展带来突破性的改变。

室内定位技术不同场景技术不同

目前有几种主要的室内定位技术,各种技术都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也都有相应的代表性产品,而对于不同的场景的定位需求,用到的定位技术也不一样。

蓝牙定位

这个就是目前比较火的iBeacon在iBeacon定位设备的帮助下,智能手机的软件能够实现定位、导航。iBeacon技术采用了低功耗蓝牙可以实现iBeacon设备仅靠纽扣电池运行很长时间。现在的iBeacon应用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进入iBeacon区域后,进行消息推送;另一种是部署好基站,利用信号强度进行定位。这两种都与位置感知有关。

iBeacon进行位置感知的依据是其信号强度RSSI,通过RSSI值的变化来判断用户距离iBeacon设备的远近。如已知某距离(1米)的RSSI,那么大于该值则距离小于1米,小于该值则距离大于1米。通过部署多个基站,则可以通过与两个或多个基站的相对距离来找到用户的位置大致区域。基于蓝牙的室内定位优点在于设备体积一般比较小,功耗低,建立连接时间短,主要可以应用于小范围的定位。缺点是需要引导用户打开蓝牙,目前这些问题在一些场景已经不算太大问题。

惯性传感器定位

惯性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等,可测量加速度和角速度。通过对运动传感器的信息进行整合计算,不断更新待移动点的位置和速度。通过对加速度进行积分,可以知道待移动点的位置变化、速度变化,通过对角速度进行积分,可以得到移动点的方向变化。

惯性传感器定位于其他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需要事先布置基站或对室内情况有预先了解,所以在救援人员追踪方面有重要应用,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室内的无线信号可能受到强烈干扰、基站可能无法正产工作、或救援环境未知。在无线信号难以正常运行时,惯性传感器定位则成为最优选择。另外,由于现在手机中多带有惯性传感器,所以惯性传感器定位也有易于普及的硬件条件。

Wi-Fi定位

基于Wi-Fi技术的室内定位主要也依据RSSI强度信息来判断用户位置。一类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在已知各个AP位置的前提下,用信号衰减模型计算移动设备与各个AP的距离,用三角定位法确定移动设备的大致位置。另一类方法则类似于机器学习算法,首先将待检测的室内区域按特定面积进行网格划分,然后获取每个网格内的Wi-Fi信号强度信息,这实际上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在训练阶段得到每个网格的信号强度信息,在定位时,通过实时检测信号强度,将与当前信号强度匹配度最高的网格作为移动设备当前的位置。

Wi-Fi方法的优势在于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大,易于安装,成本低,但其也仅能用于事先了解Wi-Fi环境的建筑或场地内。

UWB

UWB是超宽带的缩写,最初用于军事用途,2002年才发布商用化规范。UWB主要采用极短脉冲信号传送数据,能保证高速通信的同时,发射功率却非常之小。

超宽带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有极大差异的通信新技术。它不需要使用传统通信体制中的载波,而是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从而具有GHz量级的带宽。超宽带系统与传统的窄带系统相比,具有穿透力强、功耗低抗多径效果好、安全性高、系统复杂度低、能提供精确定位精度等优点。因此,超宽带技术可以应用于室内静止或者移动物体以及人的定位跟踪与导航,且能提供十分精确的定位精度。

除了上述这些定位技术,还有其他基于光跟踪定位、磁场、红外线、超声波等室内定位技术,但是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才是人们对其研究开发的价值所在,将其大规模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许多行业的需求所在,帮助解决行业的痛点。

室内定位功能显著

在智慧工厂中,室内定位为工厂工业提供自己的解决方案,助力工厂实现智能化、物联化。传统工厂面对的问题,可以概括性理解为:对人定位,实时掌握动态;对物定位监管以及如何实现安全预警管理,目前,这些都是室内定位可以解决的,室内定位能够把行业领域的室内位置、用户和服务相结合,实现其用武之地。完善的室内定位系统可以实现工厂环境中高精确定位人员、设备、资产,并在定位基础上实现轨迹追踪、区域报警等。

四大功能

货物监控:可对全厂范围内的仓库、货物进行定位监控,货物总数、消耗的数量、剩余的数量,具体对应的是哪个仓库,在后台皆可一目了然,其中还可查看货物进出的详细数据列表,包括种类、所属仓库、时间等,提高货物的调度使用。

员工监管:可对全厂范围内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定位监管,在后台实时查看其位置,是否在岗,工作时间,追踪其活动轨迹,有助于优化其作业流程,提高工作管理效率。

智能巡检:管理人员可通过PC后台直接下发巡检任务给相关人员;相关人员通过手机APP接收后,可查看需要巡检的物品位置、完成程度、是否漏检等状态,实现高效、快速、智能化巡检。

安全预警:对于特殊行业、特殊厂房,加强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保障势在必行。通过对特殊物品的定位监控,可在后台实时查看其状态和轨迹,通过电子围栏的设置,其一旦出了设定的范围,第一时间进行警报,确保安全,杜绝隐患。

其实,不仅仅是在智慧工厂中,在高度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室内空间越来越庞大复杂,停车场反向寻车、导购导览、资产管理、等变得越来越困难,室内定位的需求前所未有高涨。加上传统线下商业形态近两年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逐渐认识到线下与线上结合的重要性,开始重视室内位置服务价值,主动寻求新的线上线下流量入口整合转型方式;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智慧医疗,智慧场馆,智慧安防等,其位置服务成为其室内数字化运营的必经之路。根据诺基亚提供的数据,人们87%-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数字消费和智慧体验时代,室内定位成为刚需。

结语:随着出行导航、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服务等行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室内位置服务的价值。室内位置服务是真正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据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室内位置服务将成为下一个千亿美元级蓝海市场,涉及的技术层面的变革也将助推政府产业升级。室内位置服务行业技术、市场的和政策日益成熟的趋势下,将促使一个全新的产业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中央空调全自动清洗技术怎么样 中央空调全自动清洗技术介绍

全文共 694 字

+ 加入清单

中央空调因为它的功能强大,制冷效果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商场选择安装上它了。中央空调的技术比一般的空调更加的高,所以它的安装也比较复杂,那么在需要清洗的时候也不像一般空调那么的方便,这时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就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新技术吧。

中央空调全自动清洗机

适用范围: 建筑行业各种建筑楼宇及工业厂房所有的水冷式 中央空调 热交换器均可通用。

能耗及碳排放现状: 目前,全国约有250万台 大型中央空调 。预计到2020年,中央空调全自动清洗节能系统技术推广率达到10%,约有25万台中央空调可进行改造,总投资64亿元,年节能能力约400万tce,预计CO2减排能力1056万t/a,同时减少5000万t高浓度有害污水排放。

技术原理: 将软质特殊球送入冷凝器,对冷凝管道进行固定频率地自动反复擦洗,确保冷凝管壁始终处于无任何结垢的干净状态下运行,以达到节能目的。

关键技术:

1、利用中央空调冷却循环水的自身动力,将具有擦洗功能的特殊球自动送入空调冷却系统中,对冷凝管壁进行自动擦洗。

2、完成擦洗的特殊球从冷却系统中送回系统外的球注入器中作自我清洗动作,并自动排除出脏水。

3、采用全物理方式36次全自动清洗冷凝管道。

1、电脑程序控制器启动清洗循环,将注射阀门打开,控制特殊球进入冷凝器循环系统;

2、尺寸比管道稍大的软质材料制成的特殊球通过冷凝器,将冷凝器管壁上的水垢和污垢带走;

3、特殊球通过冷凝器后,被回收器接收;

4、电脑程序控制器打开排水阀门,球自动回到球注入槽,槽中的水自动将特殊球进行清洗、排污、排水阀门关闭,完成一次循环。遵此电脑程序每天进行36次循环清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深度解读通信系统中的CDMA多用户传输仿真技术

全文共 3412 字

+ 加入清单

多址技术使众多的用户共用公共的通信线路。为使信号多路化而实现多址的方法基本上有三种,它们分别采用频率、时间或代码分隔的多址连接方式,即人们通常所称的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三种接入方式。着重研究了通信系统仿真过程,首先在同一信道下比较调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接着比较在相同的调制方法下不同信道系统的性能。在仿真出基本通信系统后,对CDMA多用户传输系统进行仿真,研究CDMA 系统抗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的能力。最后得出CDMA通信系统抗多址干扰和抗多径干扰能力与系统扩频码正交性能之间的关系。

论文关键词:CDMA,扩频通信MATLAB,通信系统

一、MATLAB完成一个简单通信系统仿真所需的基本工作

1.1、信道调制

首先完成的是信道调制的工作,其调制结果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经过BPSK调制的系统性能较直接发送数据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原因是经过BPSK调制之后,在接受端的判决电平就由原来的0.5变为0,其判决电平的变化直接使得系统的抗噪声性能有了大大的提高通信系统,所以其误码率跟没有调制之前比较,下降了很多。

ber =(没有经过调制直接发送数据的误码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1967 0.14500.1733 0.1400 0.09500.0771 0.0567

Columns 8 through 10

0.03640.0189 0.0147

ber =(经过BPSK调制再发送数据的误码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06880.0340 0.0179 0.01250.0056 0.0024 0.0009

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20.0000 0.0000

1.2、不同信道比较

上面进行的是在相同的信道下,未经过调制直接发送与经过BPSK调制后再发送两种情况下系统的性能比较。接下来要进行的是经过BPSK调制以后,不同信道下系统性能比较。比较结果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是在BPSK调制下,信号在AWGN信道模型和瑞利衰落模型条件下产生的,从图中可以看出,瑞利信道要比AWGN信道恶劣的多,在SNR提高到30dB下,系统性能还比AWGN信道下差了好几个数量级论文格式模板。

ber =(GAUSS信道下的误码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06000.0385 0.0196 0.01040.0069 0.0026 0.0007

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20.0000 0.0000

ber =(瑞利信道下的误码率)

Columns 1 through 7

0.12330.1420 0.1425 0.05000.1667 0.0967 0.0340

Columns 8 through 14

0.03930.0286 0.0134 0.03840.0125 0.0178 0.0098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0590.0043 0.0090 0.00430.0030 0.0015 0.0016

Columns 22 through 28

0.00590.0047 0.0011 0.00090.0005 0.0005 0.0002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20.0001

二、CDMA多用户传输系统

2.1、实现多用户抗多址干扰传输,研究扩频序列互相关性与系统性能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看出通信系统,多用户传输系统的性能会比单用户的性能差,表现为在同等SNR条件下,误码率较单用户高。同时系统的性能也跟扩频码的相关性有关,当扩频码相关性提高时,误码率却随之下降。这是因为在接收端解调时是利用扩频码的自相关性。在接收端利用每一个用户唯一的扩频码进行接收解调,由于该扩频码与其他用户的扩频码为近似正交,所以其他用户的信号会被当作噪声而去除。可见,系统的性能和扩频码的相关性是成正比关系的。

ber =(单信源)

Columns 1 through 7

0.05100.0301 0.0237 0.01480.0063 0.0023 0.0007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20.0000 0.0000

ber =(正交扩频码双信源)

Columns 1 through 7

0.08450.0773 0.0478 0.02290.0106 0.0053 0.0013

Columns 8 through 10

0.00030.0001 0.0000

ber =(相关系数为0.5的扩频码双信源)

Columns 1 through 7

0.21650.1672 0.1730 0.15580.1099 0.0871 0.0656

Columns 8 through 10

0.04780.0211 0.0108

2.2、研究扩频序列自相关性抗多径干扰的能力

从图中和下面的ber数据可以看出,在抗多径干扰方面,扩频码的自相关性是很重要的通信系统,随着自相关性的提高,系统的性能也越接近单径传输的性能。因为宽带信号的传输中是受到频率选择性衰落的,而进行扩频后的信号在很宽的频谱上有着相同的能量,任意给定时间只有一小部分频谱受衰落的影响。在时域上分析,多径干扰是因为在不同的信道中传输,到达接收端的时间有延迟,不同时间到达的信号相互叠加而造成影响。而对于扩频后的信号而言,由于经过延迟到达的信号其自相关性变差,将会被当成不相关的别的用户信号而被滤除。而当扩频码的自相关性不好的时候,就会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论文格式模板。

ber =(单径)

Columns 1 through 7

0.13230.0958 0.0903 0.06980.0497 0.0491 0.0317

Columns 8 through 14

0.04310.0345 0.0257 0.02130.0222 0.0129 0.0086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0740.0062 0.0057 0.00390.0032 0.0025 0.0019

Columns 22 through 28

0.00150.0015 0.0009 0.00090.0006 0.0005 0.0003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40.0002

ber =(双径相关系数为1.0)

Columns 1 through 7

0.14370.1131 0.1344 0.09360.0832 0.0725 0.0497

Columns 8 through 14

0.03690.0302 0.0300 0.02900.0197 0.0155 0.0113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0860.0062 0.0061 0.00360.0045 0.0033 0.0024

Columns22 through 28

0.00150.0017 0.0011 0.00070.0007 0.0005 0.0004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40.0002

ber =(双径相关系数为0.6)

Columns 1 through 7

0.19840.2165 0.1818 0.17860.1312 0.1244 0.0787

Columns 8 through 14

0.06800.0540 0.0620 0.04010.0358 0.0258 0.0282

Columns 15 through 21

0.02000.0138 0.0148 0.01280.0082 0.0089 0.0050

Columns 22 through 28

0.00460.0031 0.0029 0.00210.0017 0.0016 0.0013

Columns 29 through 30

0.0009 0.0006

2.3、实际系统的模拟

在实际的CDMA系统中通信系统,目前采用的是用M序列作为扩频码。因此在实验中我们用32位的M序列和GOLD序列作为对实际系统的模拟,按照M序列的性质,该模拟系统总共可以容纳32个用户同时传输。

三、结论

1.经过调制后的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比直接将信号进行传输的系统性能要好的多。

2.CDMA系统的抗多址干扰性能很好,并且跟扩频码的正交性呈现正相关关系,即扩频码的正交性能越好,系统的抗多址性能也越好。

3.CDMA系统的抗多径干扰性能也很好,同样地,系统的抗多径性能也跟系统的扩频码的正相关性有关 。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5G技术的渗透注定改变人们的生活

全文共 371 字

+ 加入清单

有人笑称,4G时代你一觉醒来可能是房子没了,但是5G时代,你发现一觉醒来是负债累累。根据5G的协议描述,5G可以提供1Gbps用户体验速率、数十Gbps峰值速率,对比4G,在峰值体验可提升约20倍。

不止是在速率方面比4G快,5G将满足人们在居住、工作、休闲和交通等各种区域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即便在密集住宅区、办公室、体育场、露天集会、地铁、快速路、高铁和广域覆盖等具有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超高移动性特征的场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在线游戏等极致业务体验。

与此同时,5G还将渗透到物联网及各种行业领域,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有效满足工业、医疗、交通等垂直行业的多样化业务需求,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可以说,5G已经不单纯是在速率方面远超4G,它将是一场“革命”,注定改变人们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