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传输

传输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传输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传输问题。

分享

浏览

5202

文章

241

微信中如何关闭文件传输助手?

全文共 165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微信中如何关闭文件传输助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操作方法

1

首先在我们的手机桌面上找到微信并点击它,如下图所示。

2

然后点击文件传输助手,如下图所示。

3

接着点击屏幕右上方的三个点,如下图所示。

4

然后点击文件传输助手图标,如下图所示。

5

接着点击屏幕右上方的三个点,如下图所示。

6

然后点击删除,如下图所示。

7

最后点击删除联系人就可以了。

展开阅读全文

Navicat中如何应用数据传输功能

全文共 44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使用Navicat管理MySQL数据库的时候,使用传输功能可以快速的将一个数据库中的信息复制到另一个数据库中。那么如何使用Navicat的数据传输功能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

工具/材料

Navicat For MySQL

操作方法

1

首先打开Navicat,找到一个数据库,右键单击选择数据传输选项,如下图所示

2

接下来会弹出数据传输界面,设置一下数据源的内容,小编这里选择了一个数据表作为传输数据源,如下图所示

3

然后在右侧设置一下目标接收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就是源数据传输到哪个目标数据库,如下图所示

4

接着切换到高级选项界面,注意勾选右下角的两个创建选项,如下图所示

5

设置完以上的传输信息以后,点击顶部的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给传输过程起一个名字,如下图所示

6

接着点击右下角的开始按钮进行传输,这时会弹出传输确认的对话框,我们点击确定即可,如下图所示

7

当传输日志中出现Finished字样的时候则代表数据传输已经完成了,如下图所示

8

最后我们打开目标数据库,你会看到我们选择的数据表已经被传输到目标数据库了,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手机与U盘之间怎么传输文件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有时候自己没有带电脑,但有需要读取U盘上面的文件数据,这时候要怎么做呢,以前是没有办法的,但是现在手机也可以读取U盘里面的数据文件的,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手机与U盘之间怎么传输文件。

工具/材料

手机、OTG线、U盘

操作方法

1

我们先设置自己的手机可以OTG连接,在设置中的常规里面点击打开更多,再点击打开OTG连接。

2

准备OTG线、需要传输文件的U盘。

3

把U盘连接到OTG接口上面,再用另一端连接手机。

4

在连接手机后手机上面会显示“USB储存设备已连接”。

5

在打开手机的文件管理,找到连接的U盘。

6

这时就可以复制或者移动文件数据了,也可以新建文件夹来储存。

7

当然也可以管理U盘上面的文件,比如删除。

8

在不需要连接U盘的时候点击一下“USB设备储存已连接”,显示“USB储存设备已卸载”就可以拔出U盘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两台手机如何使用蓝牙传输文件

全文共 259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手机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上的蓝牙功能也愈发强大,学会熟练运用蓝牙的各项功能是很重要的,接下来就介绍一下两台手机如何用蓝牙传输手机文件的具体方法。

操作方法

1

打开手机设置,点击“蓝牙”,打开蓝牙。

2

可以看到配对框下有有一个iphone(2)。

3

与该设备进行配对,可以看到来两个设备已成功进行匹配。

4

然后到自己的相册,打开自己想要传输的照片,点击分享按钮。

5

选择通过蓝牙分享。

6

可以看到系统显示“正在向iphone(2)发送文件”。

7

然后只需要iphone(2)的蓝牙设备接收到图片,点击接受后,图片将接收成功,并且保存在相册中,如下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苹果手机怎么互相传输数据 苹果手机怎么备份数据

全文共 870 字

+ 加入清单

苹果手机系统设定了4种互相传输数据的方法,分别是:“快速开始”迁移数据、iCloud 迁移数据、iTunes 迁移数据、易我手机数据传输软件迁移数据。为了保证数据完整,苹果手机备份数据可以用icloud备份和iTunes整机备份。苹果手机作为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手机之一,拥有多种互相传输数据的方法,方便用户在更换设备或者备份重要数据时使用。

第1种方法是“快速开始”迁移数据的方式。当两台苹果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时,可以使用“快速开始”功能快速迁移数据。只需在旧设备上选择使用“快速开始”,然后使用新设备扫描即可完成。仅需几步操作即可传输数据,包括照片、联系人、信息等。

第2种方法是使用iCloud迁移数据。iCloud是苹果提供的云存储服务,可以轻松备份和恢复苹果设备上的数据。要使用iCloud迁移数据,首先在旧设备上打开iCloud并确保打开了自动备份功能。然后,在新设备上登录您的Apple ID,并选择从iCloud备份恢复数据。这种方法非常方便,可以迁移几乎所有类型的数据,如照片、通讯录、日历、备忘录等。

第3种方法是使用iTunes迁移数据。iTunes是苹果官方提供的设备管理软件,可以将您的苹果设备与电脑连接并传输数据。要使用iTunes迁移数据,首先确保您的旧设备已经备份到iTunes中。将您的新设备连接到电脑上并选择从iTunes备份恢复数据。这种方法对于那些不想使用云服务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可以快速地将数据从旧设备迁移到新设备。

最后一种方法是使用易我手机数据传输软件迁移数据。易我手机是第三方软件,提供了可靠而高效的手机数据传输功能。该软件允许您以多种方式传输数据,包括从一个设备直接传输到另一个设备,或者从设备传输到电脑,然后再传输到另一个设备。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需要跨平台迁移数据的用户,如将数据从苹果设备传输到Android设备或反之。

苹果手机用户可以方便地传输和备份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苹果手机备份数据可以利用iCloud进行备份,也可以使用iTunes进行整机备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展开阅读全文

网络信息传输过程中三种安全机制

全文共 3137 字

+ 加入清单

随着TCP/IP协议群在互联网上的广泛采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安全风险问题的急剧增加。为了保护国家公众信息网以及企业内联网和外联网信息和数据的安全,要大力发展基于信息网络的安全技术。

信息与网络安全技术的目标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连通性和自由性,用户在享受各类共有信息资源的同事,也存在着自己的秘密信息可能被侵犯或被恶意破坏的危险。信息安全的目标就是保护有可能被侵犯或破坏的机密信息不被外界非法操作者的控制。具体要达到: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等目标。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基础上,于1989年制定了在OSI环境下解决网络安全的规则:安全体系结构。它扩充了基本参考模型,加入了安全问题的各个方面,为开放系统的安全通信提供了一种概念性、功能性及一致性的途径。OSI安全体系包含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在各层次间进行的安全机制有:

1、加密机制

衡量一个加密技术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解密过程的难度,而这取决于密钥的长度和算法。

1)对称密钥加密体制对称密钥加密技术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发送者和接收者用相同的密钥。对称密钥加密技术的典型算法是DES(DataEncryption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DES的密钥长度为56bit,其加密算法是公开的,其保密性仅取决于对密钥的保密。

优点是:加密处理简单,加密解密速度快。

缺点是:密钥管理困难。

2)非对称密钥加密体制非对称密钥加密系统,又称公钥和私钥系统。其特点是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

非对称加密系统的关键是寻找对应的公钥和私钥,并运用某种数学方法使得加密过程成为一个不可逆过程,即用公钥加密的信息只能用与该公钥配对的私钥才能解密;反之亦然。

非对称密钥加密的典型算法是RSA。RSA算法的理论基础是数论的欧拉定律,其安全性是基于大数分解的困难性。

优点:

(1)解决了密钥管理问题,通过特有的密钥发放体制,使得当用户数大幅度增加时,密钥也不会向外扩散;

(2)由于密钥已事先分配,不需要在通信过程中传输密钥,安全性大大提高;(3)具有很高的加密强度。

缺点:

加密、解密的速度较慢。

2、安全认证机制

在电子商务活动中,为保证商务、交易及支付活动的真实可靠,需要有一种机制来验证活动中各方的真实身份。安全认证是维持电子商务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它涉及到安全管理、加密处理、PKI及认证管理等重要问题。目前已经有一套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应用。采用国际通用的PKI技术、X.509证书标准和X.500信息发布标准等技术标准可以安全发放证书,进行安全认证。当然,认证机制还需要法律法规支持。安全认证需要的法律问题包括信用立法、电子签名法、电子交易法、认证管理法律等。

1)数字摘要

数字摘要采用单向Hash函数对信息进行某种变换运算得到固定长度的摘要,并在传输信息时将之加入文件一同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收到文件后,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变换运算得到另一个摘要;然后将自己运算得到的摘要与发送过来的摘要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可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

2)数字信封

数字信封用加密技术来保证只有特定的收信人才能阅读信的内容。具体方法是:信息发送方采用对称密钥来加密信息,然后再用接收方的公钥来加密此对称密钥(这部分称为数字信封),再将它和信息一起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先用相应的私钥打开数字信封,得到对称密钥,然后使用对称密钥再解开信息。

3)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是指发送方以电子形式签名一个消息或文件,表示签名人对该消息或文件的内容负有责任。数字签名综合使用了数字摘要和非对称加密技术,可以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同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

4)数字时间戳

数字时间戳服务(DTS)是提供电子文件发表时间认证的网络安全服务。它由专门的机构(DTS)提供。

5)数字证书

数字证书(DigitalID)含有证书持有者的有关信息,是在网络上证明证书持有者身份的数字标识,它由权威的认证中心(CA)颁发。CA是一个专门验证交易各方身份的权威机构,它向涉及交易的实体颁发数字证书。数字证书由CA做了数字签名,任何第三方都无法修改证书内容。交易各方通过出示自己的数字证书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在电子商务中,数字证书主要有客户证书、商家证书两种。客户证书用于证明电子商务活动中客户端的身份,一般安装在客户浏览器上。商家证书签发给向客户提供服务的商家,一般安装在商家的服务器中,用于向客户证明商家的合法身份。

3、访问控制策略

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防范和保护的主要策略,它的主要任务是保证网络资源不被非法使用和非常访问。它也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网络资源的重要手段。各种安全策略必须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起到保护作用。下面我们分述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策略。

1)入网访问控制

入网访问控制为网络访问提供了第一层访问控制。它控制哪些用户能够登录到服务器并获取网络资源,以及用户入网时间和入网地点。

用户的入网访问控制可分为三个步骤:用户名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口令的识别与验证、用户帐号的缺省限制检查。只有通过各道关卡,该用户才能顺利入网。

对用户名和口令进行验证是防止非法访问的首道防线。用户登录时,首先输入用户名和口令,服务器将验证所输入的用户名是否合法。如果验证合法,才继续验证输入的口令,否则,用户将被拒之网络之外。用户口令是用户入网的关键所在。为保证口令的安全性,口令不能显示在显示屏上,口令长度应不少于6个字符,口令字符最好是数字、字母和其他字符的混合,用户口令必须经过加密,加密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有:基于单向函数的口令加密,基于测试模式的口令加密,基于公钥加密方案的口令加密,基于平方剩余的口令加密,基于多项式共享的口令加密,基于数字签名方案的口令加密等。用户还可采用一次性用户口令,也可用便携式验证器(如智能卡)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2)网络的权限控制

网络的权限控制是针对网络非法操作所提出的一种安全保护措施。用户和用户组被赋予一定的权限。网络控制用户和用户组可以访问哪些目录、子目录、文件和其他资源。可以指定用户对这些文件、目录、设备能够执行哪些操作。我们可以根据访问权限将用户分为以下几类:(1)特殊用户(即系统管理员);(2)一般用户,系统管理员根据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分配操作权限;(3)审计用户,负责网络的安全控制与资源使用情况的审计。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权限可以用一个访问控制表来描述。

3)目录级安全控制

网络应允许控制用户对目录、文件、设备的访问。用户在月录一级指定的权限对所有文件和子目录有效,用户还可进一步指定对目录下的子目录和文件的权限。对目录和文件的访问权限一般有八种:系统管理员权限(Supervisor)、读权限(Read)、写权限(Write)、创建权限(Create)、删除权限(Erase)、修改权限(MOdify)、文件查找权限(FileScan)、存取控制权限(AccessControl)。用户对文件或目标的有效权限取决于以下二个因素:用户的受托者指派、用户所在组的受托者指派、继承权限屏蔽取消的用户权限。一个网络系统管理员应当为用户指定适当的访问权限,这些访问权限控制着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八种访问权限的有效组合可以让用户有效地完成工作,同时又能有效地控制用户对服务器资源的访问,从而加强了网络和服务器的安全性。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将日益成为工业、农业和国防等方面的重要信息交换手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认清网络的脆弱性和潜在威胁,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策略,对于保障网络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将变得十分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手机没wifi和流量时如何传输文件

全文共 543 字

+ 加入清单

手机没wifi和流量时如何传输文件?你还在用蓝牙传文件吗?那就太OUT了,蓝牙传文件速度太慢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如何快速传文件呢?随小编一起看看吧。

小编今天要推荐的是百分之90的人都会用到的软件,它就是手机QQ里的面对面互传功能,以下是操作步骤。

1、首先登陆上QQ,如果没账号之类的,那么可以自行注册,相信基本会上网的人都会使用QQ。

2、打开头像右边的位置,会弹跳出下拉菜单,找到如图中的“面对面快传”,然后打开。

3、打开“面对面快传”后会出现如图中的“发文件”和“收文件”两个选项,如果现在你是发文件,那么就选择“发文件”然后进入下一个操作界面。

4、”发文件“界面中有;你想要传的文件类型是什么,比如现在小编传的是相片,那么现在选择的是“手机相册”,找到相片存储的位置,项目。记得双方的手机别离太远。选择好你要发送的文件后点击右下角的“发送”,会弹跳出下个界面。

5、当选择好的文件发送后会跳出如图中的对话框,就是个二维码,此时对方打开的是第3步中的“收文件”然后进行扫描“发文件”的手机二维码。

最后,提醒大家,这些都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操作的哦,千真万确的,您不信的话,可以关闭手机网络尝试一下哦。更多通讯安全小知识,比如手机传输数据时怎样避免病毒隐患,接下来会继续介绍哦,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手机使用热点传输数据安全吗

全文共 899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很多智能手机都可以开启热点WiFi来实现网络共享,那么,手机使用热点传输数据安全吗?

wifi热点是指把手机的接收GPRS、3G或4G信号转化为wifi信号再发出去,这样手机就成了一个WIFI热点。手机必须有无线AP功能,才能当做热点。有些系统自带建热点这个功能比如IOS(比如iPhone4s)。

手机开热点很容易中病毒,而且如果热点的密码太简单,不怀好意的人或者黑客很容易破解,那么您的隐私可能会遭泄露,那么,传输数据更是不安全了。

下面我们来谈谈移动热点的不安全性,移动用户小心了!分享热点等于让别人用你的号消费。

据FreeBuf报道,漏洞盒子技术团队近日在中国移动手机热点分享功能里,发现一个安全漏洞,利用该漏洞,任何连接你手机热点的人,都可以随意登录并操作你的移动139邮箱和移动梦网。

中国移动作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运营商,用户量多达八亿,这也意味着大量的移动用户陷入安全危机。

在漏洞盒子发布的测试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手机在接入非移动网络环境中,登陆139邮箱,是一个普通的登陆页面,需要密码进行登陆。而在接入移动WiFi热点后,再次登录,则无需密码直接登陆成功。而且,在进入邮箱后可进行任何操作,不仅可以查看网盘和通讯录,还可以进行消费。

同样,在对移动梦网的登陆测试中,情况一致。

为什么是移动139邮箱和移动梦网。这是因为移动方面为了用户操作方便,为移动139邮箱及移动梦网提供了“免密码直接登陆”的功能设置,当用户进行了这一设置后,使用手机通过移动GRPS、3G、4G上网方式时,可直接登陆简版、酷版的139邮箱。只有手机处于非运营商网络中如WLAN中,139邮箱才需要账号密码进行手工操作。

不过这样的操作便利如今成为安全隐患,用户的手机很容易受到攻击。据漏洞盒子团队介绍,该漏洞本身技术含量并不高明,也很容易修复,但因为该漏洞涉及海量用户,可以造成大量的个人信息泄露,隐患巨大。目前,漏洞盒子已积极联系中国移动,希望可以尽快修复该漏洞。

由此可见手机使用热点传输数据并不安全,建议大家重要数据或者隐私不要通过手机热点传输。更多通讯安全小知识,比如手机传输数据时怎样避免病毒隐患,欢迎来查阅。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信息传输

全文共 568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步入21世纪的今天,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知识则是无形的财富。那么,什么是信息传输那?就让的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信息传输:

信息传输是从一端将命令或状态信息经信道传送到另一端,并被对方所接收。包括传送和接收。传输介质分有线和无线两种,有线为电话线或专用电缆;无线是利用电台、微波及卫星技术等。信息传输过程中不能改变信息,信息本身也并不能被传送或接收。必须有载体,如数据、语言、信号等方式,且传送方面和接收方面对载体有共同解释。

信息传输特点:

(1)涉及的数据量大。数据一般需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中,内存中只暂存当前要处理的一小部分数据;

(2)绝大部分数据是持久的,即不随程序运行的结束而消失,而需长期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中;

(3)这些持久数据为多个应用程序所共享,甚至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

(4)除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管理等基本功能外,还可向用户提供信息检索、统计报表、事务处理、规划、设计、指挥、控制、决策、报警、提示、咨询等信息服务。

光纤信息传输运用领域:

光纤通信可以传输电话、电传、传真、彩色电视和计算机数据通信。除进行各类传统电信业务外,它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军事部门,应用于局部地区、城市、工厂和办公楼。例如可供电力系统、石油化工、钢铁冶炼等企业和机关内部的通信联络,数据传送,生产管理,调度指挥,监视控制之用。

展开阅读全文

IDE数据传输模式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IDE数据传输模式

随着技术的发展,产品对数据传输速度要求的提高,IDE接口硬盘的数据传输模式,经历过三个不同的技术变化,由最初的PIO模式,到DMA模式,再到Ultra DMA模式。

PIO模式PIO的英文拼写是“Programming Input/Output Model”,PIO模式是一种通过CPU执行I/O端口指令来进行数据的读写的数据交换模式。是最早先的硬盘数据传输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低下,CPU占有率也很高,大量传输数据时会因为占用过多的CPU资源而导致系统停顿,无法进行其它的操作。PIO数据传输模式又分为PIO mode 0、PIO mode 1、PIO mode 2、PIO mode 3、PIO mode 4几种模式,数据传输速率从3.3MB/s到16.6MB/s不等。受限于传输速率低下和极高的CPU占有率,这种数据传输模式很快就被淘汰。

DMA模式DMA的英文拼写是“Direct Memory Access”,汉语的意思就是直接内存访问,是一种不经过CPU而直接从内存了存取数据的数据交换模式。PIO模式下硬盘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是由CPU来控制的;而在DMA模式下,CPU只须向DMA控制器下达指令,让DMA控制器来处理数的传送,数据传送完毕再把信息反馈给CPU,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减轻了CPU资源占有率。DMA模式与PIO模式的区别就在于,DMA模式不过分依赖CPU,可以大大节省系统资源,二者在传输速度上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DMA模式又可以分为Single-Word DMA(单字节DMA)和Multi-Word DMA(多字节DMA)两种,其中所能达到的最大传输速率也只有16.6MB/s。

Ultra DMA模式Ultra DMA的英文拼写为“Ultra Direct Memory Access”,一般简写为UDMA,含义是高级直接内存访问。UDMA模式采用16-bit Multi-Word DMA(16位多字节DMA)模式为基准,可以理解为DMA模式的增强版本,它在包含了DMA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码校验)技术,提高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安全性得到保障。在以往的硬盘数据传输模式下,一个时钟周期只传输一次数据,而在UDMA模式中逐渐应用了Double Data Rate(双倍数据传输)技术,因此数据传输速度有了极大的提高。此技术就是在时钟的上升期和下降期各自进行一次数据传输,可以是数据传输速度成倍的增长。

在UDMA模式发展到UDMA133之后,受限于IDE接口的技术规范,无论是连接器、连接电缆、信号协议都表现出了很大的技术瓶颈,而且其支持的最高数据传输率也有限。同时在IDE接口传输率提高,也就是工作频率的提高,IDE接口交叉干扰、地线增多、信号混乱等缺陷也给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被新一代的SATA接口取代也就在所难免了。

展开阅读全文

AirFuel高层出席台北ITRI“无线电能传输结合5G新应用研讨会”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2018年10月30日,部分重要技术、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齐聚台北,参与“无线电传输(WPT)结合5G新应用研讨会”,提高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的认知度,推动无线充电在5G通讯和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技术和自助设备等新兴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AirFuel无线充电联盟成员企业和组织高层在内的产业界各方嘉宾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共同探讨新一代谐振解决方案的开发,分享消费者和商业用例以及台湾发展下一代无线充电的规划蓝图。

AirFuel无线充电联盟主席Sanjay Gupta

台湾是布局无线充电的创新者和领导者,也是部署谐振技术的先行者,与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和标准的权威——AirFuel无线充电联盟共同创建了支持更广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例如:

• 桃园捷运特快列车和车站已经部署了AirFuel谐振技术;

• AirFuel成员NewVastek和 Maxlinearjust通过坚固墙壁和低辐射玻璃为5G固定无线宽带接入应用提供数千兆位数据吞吐量和高达60瓦的无线功率;

• AirFuel成员以及Misty Robotics的合作伙伴jjPLUS使用AirFuel谐振技术共同推出了Misty机器人;

• AirFuel和台湾信息通信标准协会(TAICS)正在开发包括互操作无线充电产品和基础设施在内的无线充电生态系统。

为期一天的活动将由ITRI区域和两岸合作办公室主办,相关政府部门、中兴大学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以及台湾电磁产学联盟协办。议题涉及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和AirFuel标准概述、适用5G的中高功率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和应用、无线充电方案的设计规则和难点,以及机器人技术、可穿戴设备以及生物医学和能源的用例等等。

下一代谐振和射频技术对全球的无线充电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基于AirFuel谐振标准的无线充电可实现空间自由、多设备充电、高功率充电以及低成本配备——这是第一代电磁感应解决方案所不具备的优势,能够消费者和企业实现理想的无线充电终端用户体验,推动其在当下和未来5G世界的广泛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蓝牙传输的原理 蓝牙耳机怎么连接手机

全文共 881 字

+ 加入清单

蓝牙的概念

蓝牙技术是一种无线数据和语音通信开放的全球规范,它是基于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固定和移动设备建立通信环境的一种特殊的近距离无线技术连接。

蓝牙的作用

蓝牙使今天的一些便携移动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能够不需要电缆就能连接到互联网,并且可以无线接入互联网。

蓝牙传输原理

1、主从关系:

蓝牙技术规定每一对设备之间进行蓝牙通讯时,必须一个为主角色,另一为从角色,才能进行通信,通信时,必须由主端进行查找,发起配对,建链成功后,双方即可收发数据。理论上,一个蓝牙主端设备,可同时与7个蓝牙从端设备进行通讯。一个具备蓝牙通讯功能的设备,可以在两个角色间切换,平时工作在从模式,等待其它主设备来连接,需要时,转换为主模式,向其它设备发起呼叫。一个蓝牙设备以主模式发起呼叫时,需要知道对方的蓝牙地址,配对密码等信息,配对完成后,可直接发起呼叫。

2、呼叫过程:

蓝牙主端设备发起呼叫,首先是查找,找出周围处于可被查找的蓝牙设备。主端设备找到从端蓝牙设备后,与从端蓝牙设备进行配对,此时需要输入从端设备的PIN码,也有设备不需要输入PIN码。

配对完成后,从端蓝牙设备会记录主端设备的信任信息,此时主端即可向从端设备发起呼叫,已配对的设备在下次呼叫时,不再需要重新配对。已配对的设备,做为从端的蓝牙耳机也可以发起建链请求,但做数据通讯的蓝牙模块一般不发起呼叫。

链路建立成功后,主从两端之间即可进行双向的数据或语音通讯。在通信状态下,主端和从端设备都可以发起断链,断开蓝牙链路。

3、数据传输

蓝牙数据传输应用中,一对一串口数据通讯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蓝牙设备在出厂前即提前设好两个蓝牙设备之间的配对信息,主端预存有从端设备的PIN码、地址等,两端设备加电即自动建链,透明串口传输,无需外围电路干预。

一对一应用中从端设备可以设为两种类型,一是静默状态,即只能与指定的主端通信,不被别的蓝牙设备查找;二是开发状态,既可被指定主端查找,也可以被别的蓝牙设备查找建链。

蓝牙耳机怎么连接手机

1、首先按住蓝牙耳机开机键十秒左右,直到看到信号灯闪烁

2、打开手机蓝牙

3、开启蓝牙,搜索附近的蓝牙设备

4、找到蓝牙耳机的蓝牙名称,点击连接,连接成功后就能使用了

展开阅读全文

100G传输技术介绍

全文共 3228 字

+ 加入清单

100G传输技术介绍

2008年,基于40Gbps速率的WDM系统已经规模商用,许多运营商和设备商都把眼光投向100G WDM系统。其中随着100GE路由器接口标准化的完成,100G的长途传输也进入了议事日程。与40Gbps WDM系统相比,100G传输的商用化需要解决四大关键技术:100G线路传输技术、100GE接口技术、100GE封装映射技术和100G关键器件技术,下面分别概述其最新进展。

100G线路传输技术

现有100G线路传输技术主要有两种方案:多波传输方案和单波传输方案。

在100G多波传输方案中,100G信号反向复用为多波长的10Gbps/40Gbps OTU2/OTU3信号。这种方案不会对现有的10G或40G光传送网络产生影响,并可以在现有的器件技术下实现,因而是现阶段可实现的方案。但这种方案的波长利用率较低,也存在波长管理及多个波长间时延差的控制问题,所以这种方案不是100G线路传输技术的最终商用方案。

100G单波传输方案可做到“一个业务,一个波长”,可以简化网络的管理。从器件发展及降低OPEX的角度来看,该方案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业界所讨论的100G传输基本上是讨论100Gbps 单波的长途传输。

由于波特率的提升,100G单波传输信号所受到的各种物理损伤较为严重。业界研究了新的码型以降低物理损伤对100G信号的影响。表1显示了目前业界采用不同码型的100G传输系统相关性能指标的对比。

40G速率提高到100G,光信噪比OSNR需要增加4dB左右,为了降低光信噪比OSNR的要求,在现有的光网络上传输单波100G信号,需要采用特殊的调制技术来降低波特率。例如PDM-DQPSK由于采用了偏振态、相位的双重调制,就可以把100Gbps的信号速率降低到25G波特率,从而保证在50GHz间隔的波长区传输。为更好地提高接收灵敏度,有时需要采用相干电处理的技术,也就是采用电处理来解决光波长的相干接收。

100G WDM的调制技术,目前有多项选择,无论是哪种方案,业界已认识到100G码型必须归一到(D)QPSK码型上。这是由于(D)QPSK码型的准恒包络的特性可以使得DWDM传输中的交叉相位调制(XPM)效应十分小,同时有效提升了频谱利用率。100G线路传输技术的研究将会集中在增加频谱利用率和降低信号的物理损伤两方面。运营商的100G传送网络会选择一个在这两方面性能都较好的码型作为成熟的商用码型。从现在的发展情况看,业内相信PDM-(D)QPSK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以实现50GHz的间隔和1000公里以上的无电中继传输,相干光检测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色散容限和PMD容限。缺点是发射机光学结构复杂(PolMux),相位调制效应容限低(XPM尤甚),另外需要复杂的DSP 处理,用于后处理的高速DAC和ASIC芯片目前较少。目前,该方向的研究还处于实验室阶段。

从系统来看,考虑到100GHz的速率只比40GHz 提高2.5倍,在C波段传输的波长数目应该保持与现在的WDM 系统相同,因此100GHz WDM系统应该基于50GHz间隔,以提高系统容量。

100GE接口技术

100GE接口技术要解决100GE物理端口的高可靠性,并支持完善的监控和保护功能。100GE物理接口主要有以下三种:10×10G短距离(100m)互联的MMF LAN接口;4×25G中短距离(3km/10km/40km)互联的SMF LAN接口;10G铜线铜缆接口。

在接口架构方案上,100GE接口架构目前有MLD&CAUI(Multi-lane Distrubtion & 100 Gigabit Ethernet Attachment Unit Interface)、APL(Aggregation at the Physical Layer)和PBL(Physical Bundling Layer)三种方案:

MLD&CAUI方案能很好地实现对10×10G和4×25G光模块的统一接口支持。但是由于CAUI接口采用比特复用方式,打乱了数据在多个通道上的分配和排列方式。当需要针对每个通道进行独立处理,或需要通道内的数据保持特定顺序时,CAUI方案在接口处理上会有一定的困难。

APL方案提供字块到多通道的分发方案。在基于通道处理的应用上,可以借用现有技术。这种方案采用了切片技术,需要考虑切片大小带来的传输效率问题。另外,添加帧头、帧尾的操作,增加了器件处理的复杂度。PBL方案提供字块到多通道的分发方法。在基于通道处理应用上,可以借用现有技术。该方案的分立PCS(Physical Coding Sub-layer)处理技术降低了芯片的设计难度。

VL&CTBI、APL、PBL方案分别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而提出。这些方案将会于近年内在IEEE进行广泛讨论,并最终给出最佳方案。

100GE封装映射技术

100GE适配到OTN时,可映射到OTU4中,也可反向复用到OTU2/3之中。根据100GE接口的具体实现形式,存在多条封装映射路径。

第一,100GE串行信号映射到ODU4。

ODU4/OTU4的具体速率正在讨论中,有130Gbps和112Gbps两种选择。由于ODU4/OTU4的速率目前还没有最终形成标准,因此将100GE映射到ODU4的方案还没有最终确定。

第二,100GE串行信号反向复用到ODU2e、ODU2、ODU3。

主要有ODU2e-10v反向复用和ODU2-11v或ODU3-3v反向复用两种方案。ITU-T Q11已经明确将对这两种封装映射路径进行标准化。采用GMP(General Mapping Protocol)映射方法在技术上可以实现,但标准还不成熟。

第三,100GE信号反向复用到10×10G或4×25G。

这种方案将高速串行的100GE信号反向复用为10G或25G低速并行的信号。目前,ITU正在讨论承载Multi-lane 100GE的问题,主要有Multi-lane PCS层汇聚再映射到OTN,以及比特透明独立映射两种解决方案。

以上三种映射方案目前正在ITU-T讨论,标准都还不成熟。100GE相关标准将在2010年中完成。对于单波长传输,如何定义一个增益满足要求、又不增加许多开销的FEC是一个重要问题。目前的焦点在于7% 的开销还是25% 的开销。

100G关键器件技术

业界初步估计100G关键器件将于2010年左右开始生产,于2011/2012年开始规模商用。100G传送解决方案所需的关键高速光器件和预计的成熟时间(规模商用时间)如表2所示。

其中光模块和高速DSP影响最大。只有高速光模块才能实现100Gbps 速率的调制。DSP则对于相干电接收至关重要,只有在100G高速率数字处理技术取得突破时,才能实现软判决、相干电接收的复杂电处理,从而提高接收灵敏度,加大100G 的传输距离。

小结

光通信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具有几乎用不尽的带宽资源。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根据中国电信预测,在未来5年之内,带宽将以每年5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干线带宽流量将达到50Tbps以上。

100Gbps WDM系统是一个重要方向。现在多个制造商都在开发100GHz WDM产品,其中华为是积极的参与者之一。2008年,华为开发出了100GE以太网样机与100G DWDM样机。

PDM-QPSK是目前最主流的调制技术。要实现100G WDM系统1000公里以上的传输,还需要在FEC方案、相干接收、软判决等方面为OSNR带来更大的增益。相干接收需要很强的电处理能力,强大的DSP处理能力是相干接收、超强FEC、高速光接收的重要支撑。100G WDM系统应该在2012年左右开始商用,刚开始可能在北美,以后逐步进入规模应用。

表1 采用不同码型的100G系统相关性能指标的对比

表2 100G关键器件规模商用时间表

展开阅读全文

同步传输,同步传输工作原理是什么?

全文共 1839 字

+ 加入清单

同步传输,同步传输工作原理是什么?

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步无间隔的。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

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同步传输通常要比异步传输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对每个字符进行开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检测到帧同步字符,它就在接下来的数据到达时接收它们。另外,同步传输的开销也比较少。例如,一个典型的帧可能有500字节(即4000比特)的数据,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开销。这时,增加的比特位使传输的比特总数增加2.5%,这与异步传输中25 %的增值要小得多。随着数据帧中实际数据比特位的增加,开销比特所占的百分比将相应地减少。但是,数据比特位越长,缓存数据所需要的缓冲区也越大,这就限制了一个帧的大小。另外,帧越大,它占据传输媒体的连续时间也越长。在极端的情况下,这将导致其他用户等得太久。

同步传输:字符打包成数据帧,帧的第一部分有比特组合,用于通知帧的到达以及告知接收方采样速度和速度,最后一部分帧结束标记。同步传输通常比异步传输快得多,比如500字节(4000比特)打包数据帧,可能包含100比特的开销,占2.5%;数据帧打包越大,则传输频率降低,掉包损失也更大。

在网络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要交换数据,需要高度的协同工作。为了正确的解释信号,接收方必须确切地知道信号应当何时接收和处理,因此定时是至关重要的。在计算机网络中,定时的因素称为位同步。同步是要接收方按照发送方发送的每个位的起止时刻和速率来接收数据,否则会产生误差。通常可以采用同步或异步的传输方式对位进行同步处理。同步传输方式中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是统一的、字符与字符间的传输是同步无间隔的。

同步传输(Synchronous Transmission)

同步传输是以同步的时钟节拍来发送数据信号的,因此在一个串行的数据流中,各信号码元之间的相对位置都是固定的(即同步的)。接收端为了从收到的数据流中正确地区分出一个个信号码元,首先必须建立准确的时钟信号。数据的发送一般以组(或称帧)为单位,一组数 据包含多个字符收发之间的码组或帧同步,是通过传输特定的传输控制字符或同步序列来完成的,传输效率较高

同步传输的比特分组要大得多。它不是独立地发送每个字符,每个字符都有自己的开始位和停止位,而是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发送。我们将这些组合称为数据帧,或简称为帧。数据帧的第一部分包含一组同步字符,它是一个独特的比特组合,类似于前面提到的起始位,用于通知接收方一个帧已经到达,但它同时还能确保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

帧的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帧结束标记。与同步字符一样,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比特串,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停止位,用于表示在下一帧开始之前没有别的即将到达的数据了。

同步传输通常要比异步传输快速得多。接收方不必对每个字符进行开始和停止的操作。一旦检测到帧同步字符,它就在接下来的数据到达时接收它们。另外,同步传输的开销也比较少。例如,一个典型的帧可能有500字节(即4000比特)的数据,其中可能只包含100比特的开销。这时,增加的比特位使传输的比特总数增加2.5%,这与异步传输中25%的增值要小得多。随着数据帧中实际数据比特位的增加,开销比特所占的百分比将相应地减少。但是,数据比特位越长,缓存数据所需要的缓冲区也越大,这就限制了一个帧的大小。另外,帧越大,它占据传输媒体的连续时间也越长。在极端的情况下,这将导致其他用户等得太久。

展开阅读全文

SDH/WDM传输设备的功能有哪些?

全文共 5214 字

+ 加入清单

SDH/WDM传输设备功能有哪些?

最近,光通信发展处于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已从过去纯粹满足骨干网长途传输的需要向城域网、接入网拓展,并出现了长途、城域、接入系列传输。除了速率上差别较大外,各种产品在接口类型、支持的业务种类也有很大差别。而在长途传输上,也从单纯满足话音业务的传输向满足IP等多业务过渡,WDM 系统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随着RAMAN 放大器的出现和前向纠错FEC技术的应用,光电再生距离已延伸到2000公里以上,大大加快了全光网的进程。整个传送网正在努力成为一个高速、高质量、具有较高网络生存能力和统一网管的多业务传送平台。

一、SDH 设备新发展

由于电信市场的放开和竞争的加剧,几家运营公司分别建设长途传输网,出现了技术方案的多元化趋势。IP 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对SDH 设备提出了新要求,在SDH 组网技术和设备功能上都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比如TDM 40Gbit/s、 超长复用段MS-Spring保护环、VC-4级联技术、对GE 接口的支持等。

1.TDM 40Gbit/s产品将在年底推出

Lucent 在实验室实现了40 ×40Gbit/s 400公里传输,并宣称将在今年9月份推出产品。许多公司也开展了类似实验。但真正按照G.707规定开展SDH 端机开发的并不多,许多厂商的重点只是放在40Gbit/s传输上,而不是在40Gbit/s复用器上。在过去人们的观念中,10 Gbit/s TDM 是电信号传输的最高速率,再向上必须采用N ×10Gbit/s 的WDM 系统。随着分布式RAMAN放大器和PMD色散补偿器在实验室的实验成功,给 40Gbit/s商用化带来了光明前景。RAMAN 放大器可以大大降低噪声系数,减轻了对40Gbit/s传输对光信噪比的要求。即使采用带外FEC,40Gbit/s系统对OSNR 要求仍然在26dB以上,这对长距离传输仍是很困难的。而RAMAN 放大器的低噪声系数可以确保系统在经过长距离传输后,光信噪比OSNR 劣化不明显,能满足系统要求。

光纤的偏振模色散PMD 一直是运营商和制造商都关心的问题。在人们的眼中,0.5ps/sqrt(km)足以保证10Gbit/s 系统400公里的传输,光纤指标是定义为0.5ps/sqrt(km)。但是对于40Gbit/s系统来说,要保证系统传输400公里,光纤的PMD链路值应该下降到0.125 ps/sqrt(km)以下。而目前敷设的光纤很难达到这种要求,必须采取PMD补偿措施,由于光纤PMD是一种动态效应,不像色度色散是一个稳态值,其补偿技术比较复杂,而且必须对每个波长分别补偿。只有在出现了成熟的PMD 色散补偿技术后,TDM40Gbit/s才能大规模在长途传输上应用。从发展上看,TDM 40Gbit/s 可能先在城域网上应用。在长途网的应用前景尚需要观察。

2.VC-4级联技术

在可预见的将来,IP 业务将超过话音业务成为主要业务。而SDH 是基于话音传输的体制,为了传送IP等数据业务并提高效率,SDH 设备的级联特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过去ITU 虽然定义了VC-4相邻级联技术,但是过去基本上没有厂家支持这一功能。反而是路由器厂家,例如Cisco 率先在路由器中支持VC-4-16C。IP 信号直接映射入VC-4-16C 的虚容器,然后再加上SDH 段开销SOH,成为标准的SDH 信号。为了因应这种技术需求,从许多公司SDH 系统都开始开发支持VC-4-16C 功能,从各公司的产品看,10Gbit/s产品基本上都支持VC-4-4C、VC-4-16C技术,而在2.5Gbit/s速率设备上,则很少有厂家支持VC-4级联。从级联技术上看,大多数都采用了相邻级联技术,因为相邻级联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并且虚级联只是在去年才标准化。

如果10Gbit/s系统支持VC-4-16C级联,则2.5Gbit/s 的路由器POTS 接口就可以直接连接到10Gbit/s支路口,充分利用SDH 所提供的各项功能进行保护恢复。如果设备不支持VC-4-16C交叉,IP路由器信号就无法顺利接入到10Gbit/s高速环中,IP 信号在SDH层面上无法实施有效的保护。

3.SDH 设备开始支持GE 接口

由于以太网所支持的简易网络升级,以及对新应用和数据类型处理的灵活性、网络的可伸缩性,使得以太网在城域和接入层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过去的10Mbit/s以太网向100Mbit/s、1Gbit/s发展。随着多业务节点概念的提出,作为长途/城域传输的SDH系统,对以太网接口就更为重要。

目前,2.5Gbit/s SDH 设备开始支持100Mbit/s 以太网接口。由于GE 进行长途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还需要封装在SDH 帧结构中,10Gbit/s系统对GE的支持更是成了各厂商的竞争热点。从目前技术看,一种是采用VC-4-8C相邻级联技术,采用8个相邻的VC-4传输,这种方式占用的带宽是固定的,由于GE 的带宽最多才是1Gbit/s,至少会造成 1个VC-4 浪费,而实际上以太网的带宽是动态的,平均带宽可能远远低于1Gbit/s ,可能造成带宽更大的浪费。另外一种技术是采用VC-4虚级联技术,大多数厂商是采用VC-4-7V,7个VC-4提供的带宽刚好是1Gbit/s,由于是虚级联,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参与虚级联的VC-4数目。有些厂商还可以实现根据GE 口实际的数据流量动态地决定级联VC-4的数目。从两种方式看,虚级联要灵活一些,带宽利用率更高,但实现技术较复杂。

4.G.841越洋海缆复用段保护方式

在北美SDH 网络中,超长复用段保护环MS-Spring 几年前就有应用。其中某些环网的周长超过了5000公里。现在包括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许多运营商开始采用。一般相信超长复用段保护环倒换时间(16个节点以内)不会因环的周长增加而增加很多,主要增加的是传输时延,5000公里的环倒换时间会在100ms左右, 对话音业务不会造成很大影响,有可能对TCP传送的语音或其它对时延要求严格的业务造成影响。

许多厂家采用了G.841附录中的复用段环倒换模式,该附录主要针对越洋海缆中规定了倒换模型。这种保护虽然也采用复用段K1、K2 字节 ,但是保护和倒换确是基于VC-4,即只有受影响的VC-4进行倒换,在线路切断的两节点上,系统并不进行环回。对于2000公里以上的复用段环,系统出现故障时,由于系统环回,端到端的时延增加。海缆保护机制由于没有系统环回,减少了端到端的时延,并且在开通低等级业务时,出现故障倒换只对部分低等级业务产生影响,不会对开在其他VC-4通道上的低等级业务产生影响。但是该保护机制由于在每个节点都必须进行逻辑连接的处理,倒换时间较长,一般在200~300 ms。综合比较:海缆保护机制的缺点是倒换时间长,但倒换后端到端业务时延比较短。普通复用段倒换环的倒换时间短,但倒换后端到端信号时延大,对某些时延要求严格的业务,应该采用G.841附录A 规定的倒换模型。

二、WDM 设备的新特点

随着新光纤的敷设,基于10 Gbit/s 的WDM 将逐渐成为产品的主流。其中一些厂商已经拥有160 ×10Gbit/s 的商用化产品,成为现在商用化速率最高的系统。但在10Gbit/s WDM 系统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1. TMUX 4:1透明复用器的应用

现在大规模建设的是基于10Gbit/s速率的WDM 系统,而过去建设了大量的2.5Gbit/s系统。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光纤资源,有时候我们需要把正在运营2.5Gbit/s系统的光纤腾置出来开10Gbit/sWDM系统,而过去2.5Gbit/s系统必须接入到新建的WDM系统中。如果新建WDM系统每个波长支持1个2.5Gbit/s传输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在经济上是不划算的,因为新建WDM系统都是按照10Gbit/s设计的,增加了色散补偿模块等,传输2.5Gbit/s速率成本高。而如果只是将几个2.5Gbit/s 设备复用到10Gbit/s SDH 端机中,则2.5Gbit/s开销将被全部终结,原来已有的网络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也无法实施。现在厂商开发的所谓TMUX 设备,支持将4个2.5Gbit/s信号透明复用为一个10Gbit/s信号,2.5Gbit/s开销信息将被写入10Gbit/s开销未采用的字节中,保持开销传输透明,各个2.5Gbit/s可以继续实施自己已有的功能,保证2.5Gbit/s信号的透明传输,TMUX类似于 4×2.5Gbit/s WDM 功能。输出端具备标准WDM 工作波长,可以提高单个波长的利用率。

另外一些厂商在开发TMUX 的同时,还开发了反向TMUX ,即把10Gbit/s速率信号解复用到4个2.5Gbit/s进行传输,并且保持10Gbit/s开销信号的透明性,10Gbit/s开销信号将会被写入某个2.5Gbit/s的未用开销中,在复用处再被取出来。对于一个超长复用段保护环,在某一个段落可能由于光纤PMD值偏大而不能开通10Gbit/s WDM ,而其他段落采用的都是10Gbit/s 系统。在该段落可以先采用2.5Gbit/s WDM 系统,加上反向TMUX复用器,10Gbit/s 系统在该段落将以4个2.5Gbit/s运行,并且能够保持10Gbit/s开销的透明传输和APS倒换协议的正常工作,整个大环依然可以实施10Gbit/s 速率的复用段保护环技术,而不至于一段不合格的光纤影响整个网络规划。

2. RAMAN 放大器在WDM应用大量出现

RAMAN 放大器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激拉曼散射效应,当一定强度的光入射到光纤中时会引起光纤材料的分子振动,进而调制入射光强产生了间隔恰好为分子振动频率的边带。低频边带称为斯托克斯线,高频边带称为反斯托克斯线,前者强于后者。当两个恰好分离斯托克斯频率的光波同时入射到光纤时,低频波将获得光增益,高频波将衰减,其能量转移到低频波上去,也就是短波长光能量将转移到长波长信号,这就是受激拉曼散射(SRS )。RAMAN 放大器的最大特点是噪声系数小,正常EDFA的噪声系数为5~7 dB,而RAMAN 放大器一般利用干线光纤做为其工作的媒质,其等效噪声系数很小。 RAMAN 放大器典型噪声系数为0 左右,以EDFA 的噪声系数6dB计算,则RAMAN 放大器要小6dB,而达到同样的光信噪比,则可以实现4倍距离的传输,意味着从目前500~600公里延伸到 2000~3000公里。目前好几个公司都进行了现场试验,混合的RAMAN放大器和EDFA可以传输3000公里以上。这将有可能在一个国家内实现全光传送,即一个国家内的全光子网。从厂商提供的设计原则看,采用RAMAN 放大器系统,可以达到20个以上的光放段传输。目前的RAMAN 放大器增益还比较小(10 dB左右),还必须与EDFA 共同工作才能达到25dB以上的增益。大部分厂商采用的都是采用EDFA+RAMAN的策略,也有厂商声称自己的40Gbit/s WDM 只采用RAMAN 放大器技术,采用双向喇曼泵浦技术,同时利用DCM 色散补偿模块非线性强的特点进行喇曼泵浦放大,从而提高喇曼增益,可以达到 25 dB左右。

3.FEC 功能对于10Gbit/s速率以上WDM 系统成为必需

在基于10Gbit/s 的WDM 系统中,大部分公司都采用前向纠错技术 FEC。WDM 系统一般在OTU内配备带外FEC功能,带外FEC技术可以利用更多的字节,获得较高的增益。目前广泛采用的是G.975规定的海缆Reed-Solomon 编码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使开销增加了7% ,但可以使OSNR 增益提高5~7dB,由于OTN 系列建议的光网络节点接口 G.709也确定了采用Reed-Solomon编码作为带外FEC 方案,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制造厂商的WDM 系统都选用Reed-Solomon 编码,OTU输入端的线路速率为 10Gbit/s,输出速率则为10.7Gbit/s ,有些公司如Intel 还推出了ASIC 芯片。由于OTU采用带外FEC,信号速率从10Gbit/s提高到10.7Gbit/s ,带来了时钟的变换,一般内部有时钟14/15的变换,所以抖动传递函数超标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设备制造设计不当时会引起OTU抖动转移函数超标,在多级OTU级联时会导致系统输出抖动严重超标。

为了应对40Gbit/s更高速率和超长距离的传输,一些公司新近提出了Super-FEC 方案,即占用开销由R-S 的7% 提高到25% ,对光信噪比的改善能力也将提高到7~9dB,比G.975规定的R-S提高2dB 左右,该编码方案正在标准化组织中进行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Modem的分类和传输模式有哪些?

全文共 3041 字

+ 加入清单

Modem分类传输模式有哪些?

一般来说,根据Modem的形态和安装方式,可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外置式1、外置式Modem 外置式Modem放置于机箱外,通过串行通讯口与主机连接。这种Modem方便灵巧、易于安装,闪烁的指示灯便于监视Modem的工作状况。但外置式Modem需要使用额外的电源与电缆。 2、内置式Modem 内置式Modem在安装时需要拆开机箱,并且要对中断和COM口进行设置,安装较为繁琐。这种Modem要占用主板上的扩展槽,但无需额外的电源与电缆,且价格比外置式Modem要便宜一些。 3、PCMCIA插卡式Modem 插卡式Modem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体积纤巧。配合移动电话,可方便地实现移动办公。 4、机架式Modem 机架式Modem相当于把一组Modem集中于一个箱体或外壳里,并由统一的电源进行供电。机架式Modem主要用于Internet/Intranet、电信局、校园网、金融机构等网络的中心机房。 除以上四种常见的Modem外,现在还有ISDN调制解调器和一种称为Cable Modem的调制解调器,另外还有一种ADSL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利用有线电视的电缆进行信号传送,不但具有调制解调功能,还集路由器、集线器、桥接器于一身,理论传输速度更可达10Mbps以上。通过Cable Modem上网,每个用户都有独立的IP地址,相当于拥有了一条个人专线。目前,深圳有线电视台天威网络公司已推出这种基于有线电视网的Internet接入服务,接入速率为2Mbps-10Mbps! [3]5、USB接口的调制解调器USB技术的出现,给电脑的外围设备提供更快的速度、更简单的连接方法,SHARK公司率先推出了USB接口的56K的调制解调器,这个只有呼机大小的调制解调器确给传统的串口调制解调器带来了挑战。只需将其接在主机的USB接口就可以,通常主机上有2个USB接口,而USB接口可连接127个设备,如果要连接多设备还可购买USB的集线器。通常USB的显示器、打印机都可以当作USB的集线器,因为它们有除了连接主机的USB接口外还提供1-2个USB的接口。【传输模式】Modem最初只是用于数据传输。然而,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厂商之间的激烈竞争,目前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出现了一些“二合一”、“三合一”的Modem。这些Modem除了可以进行数据传输以外,还具有传真和语音传输功能。 1、传真模式(Fax Modem) 通过Modem进行传真,除省下一台专用传真的费用外,好处还有很多:可以直接把计算机内的文件传真到对方的计算机或传真机,而无需先把文件打印出来;可以对接收到的传真方便地进行保存或编辑;可以克服普通传真机由于使用热敏纸而造成字迹逐渐消退的问题;由于Modem使用了纠错的技术,传真质量比普通传真机要好,尤其是对于图形的传真更是如此。目前的Fax Modem大多遵循V.29和V.17传真协议。其中V.29支持9600bps传真速率,而V.17则可支持14400bps的传真速率。 2、语音模式(Voice Modem) 语音模式主要提供了电话录音留言和全双工免提通话功能,真正使电话与电脑融为一体。这里,主要是一种新的语音传输模式—DSVD(Digital Simultaneous Voice and Data)。DSVD是由Hayes、Rockwell、U.s.Robotics、Intel等公司在1995年提出的一项语音传输标准,是现有的V.42纠错协议的扩充。DSVD通过采用Digi Talk的数字式语音与数据同传技术,使Modem可以在普通电话线上一边进行数据传输一边进行通话。 DSVD Modem保留了8K的带宽(也有的Modem保留8.5K的带宽)用于语音传送,其余的带宽则用于数据传输。语音在传输前会先进行压缩,然后与需要传送的数据综合在一起,通过电话载波传送到对方用户。在接收端,Modem先把语音与数据分离开来,再把语音信号进行解压和数/模转换,从而实现的数据/语音的同传。DSVD Modem在远程教学、协同工作、网络游戏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在目前,由于DSVD Modem的价格比普通的Voice Modem要贵,而且要实现数据/语音同传功能时,需要对方也使用DSVD Modem,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DSVD Modem的普及。【传输速率】Modem的传输速率,指的是Modem每秒钟传送的数据量大小。通常所说的14.4K、28.8K、33.6K等,指的就是Modem的传输速率。传输速率以bps(比特/秒)为单位。因此,一台33.6K的Modem每秒钟可以传输33600bit的数据。由于目前的Modem在传输时都对数据进行了压缩,因此33.6K的Modem的数据吞吐量理论上可以达到115200bps,甚至230400bps。 Modem的传输速率,实际上是由Modem所支持的调制协议所决定的。在Modem的包装盒或说明书上看到的V.32、V.32bis、V.34、V.34+、V.fc等等,指的就是Modem的所采用的调制协议。其中V.32是非同步/同步4800/9600bps全双工标准协议;V.32bis是V.32的增强版,支持14400bps的传输速率;V.34是同步28800bps全双工标准协议;而V.34+则为同步全双工33600bps标准协议。以上标准都是由ITU(国际通讯联盟)所制定,而V.fc则是由Rockwell提出的28800bps调制协议,但并未得到广泛支持。 提到Modem的传输速率,就不能不提时下被炒得为热的56K Modem。其实,56K的标准已提出多年,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以Rockwell为首的K56flex和以U.S.Robotics为首X2的两种互不兼容的标准,使得56K Modem迟迟得不到普及。1998年2月,在国际电信联盟的努力下,56K的标准终于统一为ITU V9.0,众多的Modem生产厂商亦已纷纷出台了升级措施,而真正支持V9.0的Modem亦已经遍地开花。56K有望在一到两年内成为市场的主流。由于目前国内许多ISP并未提供56K的接入服务,因此在购买56K Modem前,最好先向你的服务商打听清楚,以免造成浪费。 以上所讲的传输速率,均是在理想状况的得出的。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Modem的速率往往不能达到标称值。实际的传输速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电话线路的质量 因为调制后的信号是经由电话线进行传送,如果电话线路质量不佳,Modem将会降低速率以保证准确率。为此,在连接Modem时,要尽量减少连线长度,多余的连线要剪去,切勿绕成一圈堆放。另外,最好不要使用分机,连线也应避免在电视机等干扰源上经过。 2、是否有足够的带宽 如果在同一时间上网的人数很多,就会造成线路的拥挤和阻塞,Modem的传输速率自然也会随之下降。因此,ISP是否能供足够的带宽非常关键。另外,避免在繁忙时段上网也是一个解决方法。尤其是在下载文件时,在繁忙时段与非繁忙时段下载所费的时间会相差几倍之多。 3、对方的Modem速率 Modem所支持的调制协议是向下兼容的,实际的连接速率取决于速率较低的一方。因此,如果对方的Modem是14.4K的,即使用的是56K的Modem,也只能以14400bps的速率进行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什么是动态同步传输模式

全文共 1723 字

+ 加入清单

什么是动态同步传输模式

DTM是以新方式采用TDM(时分复用)的光纤网络进行电路交换的一种形式,即,将可用的带宽动态重新分配给需要带宽的用户。它能够满足多媒体业务的传输需求,同时又能通过光纤将传统的语音和Internet业务汇聚到统一的平台上。DTM是一种时分复用技术,它扩展和提高了SDH/SONET业务以适应数据通信和多媒体应用的需求。

DTM设计用于消除光纤网络接入点的瓶颈。这些瓶颈通常是由于需要处理以及缓冲基于包的大量数据而引起的。DTM寻求限制复杂性并更有效地使用传输容量。尤其是,DTM可完全支持高比特速率、实时通信和多播;而且当用做IP网络的链路层时,它可支持严格的QOS。

与GB以太网和Cisco DPT(动态数据分组传输)一起,DTM被视为一种在新的光纤接入城域网中使用的技术。

电路交换始终比数据分组交换更可靠,并且提供无阻塞数据传输系统(它是可预测的,因为您获得您为之付费的所有带宽)。同时,数据分组交换也具有许多优点,其中包括有效地使用带宽(通过在网状拓扑链路上多路复用许多用户的传输)的能力。全球因特网是数据分组交换的优点的实证。但是,虽然网络容量由于有了光缆而增大,而同时实时通信(如话音和视频)对带宽要求也增加了,所以对电路的需要还是现实的。

正如所提到的那样,DTM是一种使用TDM的电路交换方案。因此,DTM可保证系统用户的带宽要求。DTM使用SONET/SDH帧方案,但是用动态重新分配机制(可将一个用户未使用的带宽重新分配给需要它的另一个用户)扩展了该方案。DTM基本上按需将任何可用的带宽分配给其他用户。新的信道可以以很高的速度(小于一毫秒)建立起来。

可以根据几种方案将带宽分配给用户。最佳方案是保证的带宽,它将一定量的时隙分配给某用户,从而确保该用户得到所需的带宽。按需带宽方案在用户要求时为用户提供带宽(需要支付额外费用)。最后,第三种方案是尽力按需带宽方案,该方案在用户请求时为用户提供带宽,但只有在带宽可用时才提供。

DTM相比于SDH/SONET的优点:

(1)任意大小的通道:通道可以是任意大小,可以是对称或非对称的,这极大提高了带宽利用率;

(2)灵活的拓扑结构:数据链路的拓扑结构可以是环形、总线或点对点/网状结构等;

(3)无等级交换:通道可以在网络链路间无等级地任意交换;可以构筑大型的网络结构;

(4)信令控制的端到端信道分配:信道被分配后可自动找到路径,并且仅需识别目的节点。使用带内信令协议控制接续;

(5)组播:DTM信道可以是点到多点的,非常适用于发送有大量接收者的高质量多媒体业务,例如基于IP的有线电视。

DTM技术被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委员会)所标准化。这个标准不仅包括DTM本身的特征,还包括与其他技术(例如DWDM、SDH/SONET、PDH和以太网)的互通性。因此不仅新建的网络可以使用DTM技术,现存的电信和数据网络也可以升级从而支持多媒体业务组网。

Dynar和NetInsight是提倡DTM的两个主要供应商。Net Insight开发了一个8个端口的、单芯片的DTM交换芯片,其他供应商正使用该交换芯片来构建DTM设备。

DTM网络业务

DTM网络为各种类型的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通用的平台。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将不同特征的话务量映射到DTM信道上,DTM在具体应用和实际传输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例如,PDH传输与IP包传输有着很大的不同,PDH是一种固定速率的双向业务,对抖动和数据丢失很敏感。而“尽力而为”型的IP话务量则是速率波动的,对抖动不敏感,也能容忍一些数据丢失。

在DTM网络中,虽然采用同样的物理通道,但不同的话务量被分成了不同类型的业务进行处理。一般分为两大类业务:流业务(通过网络透明传输)和数据业务(使用包交换汇聚话务量)。

DTM网络结合了两种传统技术的优点:借鉴了电路交换的特点,能够为流业务提供高质量的高利用率的传输;借鉴了分组交换的优点,可以有效地传送“尽力而为”型业务并能与目前所有的IP应用互通。

DTM的网络管理也是简单而强大的,很多功能既可以手工操作也可以自动完成。

DTM使得真正的多媒体业务进入光纤网络,并将最终带我们进入下一代Internet。

展开阅读全文

异步传输模式工作原理简介

全文共 7237 字

+ 加入清单

异步传输模式工作原理简介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建立在异步时分复用基础上,并使用固定长度的信元,支持包括数据、语音、图象在内的各种业务的传送。

ATM是一种高速网络技术,设计用于LAN、WAN、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网络以及因特网核心网络。相对于无连接技术(如IP)而言,它是面向连接的交换技术。通过光纤线路ATM在源和目标之间创建虚电路(专用路径)。这些电路可使带宽和服务质量得到保证。

ATM可以与同步T1线路做一对比。在T1线路中每125us都有一个T1帧生成,该速率由主时钟控制,每帧的第k时隙中有从相同源来的1字节数据。T1是同步的。而ATM不严格要求信元交替地从不同的源到来,每一列从各个源来的信元,没有特别的模式,信元可以从任意不同的源到来,而且,不要求从一台计算机来的信元流是连续的,数据信元可以有间隔,这些间隔由特殊的空闲信元(idle cell)填充。

ATM的固定信元提供性能和可预测的业务流。这很像一个繁忙交叉路口的情况。假设一个二轮半拖车正试图急转弯。每当发生这种情况时,交叉路口的其余交通都得停下来。现在想象一下如果在这同一交叉路口动将很平稳,甚至是可以预测的,这是因为没有发生交通堵塞。

ATM信元以相同的效率与ATM交换机协商,从而提供几种好处:

•信元交换既高效又快速。

•业务流是可预测的,因为信元大小固定。

•时间敏感通信量的传输可得到保证(现场语音和视频)。

•ATM包含QoS(服务质量)特性,可用于保证某些类型的通信业务的带宽。

对于ATM和IP这两者哪一种更好这一问题,一直进行着激烈地辩论。很多人发现这种辩论实在是很奇怪,因为这两种技术完全不同,甚至不在同一协议层中。争论的内容实际上是网络究竟应该是面向连接(ATM)的还是尽力传输(IP)的。ATM的固定信元大小和虚电路能力使它成为实时多媒体的最佳选择。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在他们的核心网络中使用ATM,这是因为ATM使他们能够为用户提供服务保证。但是,IP的简单数据分组转发模型已在因特网上证明为非常有用,因为因特网上的业务流量为突发式而且无法预测。这种模型允许数百万人共享因特网的带宽而无需事先建立虚电路。但是,IP模型在通信载荷和拥塞下开始垮塌了。另外,由于IP网络延迟无法预测,因而给实时通信业务带来了问题。

ATM最初由电话公司定义,并且电话公司曾经把它作为端到端网络技术和话音技术大力推崇。从这一点来说,ATM既是LAN技术也是WAN技术,它有可能允许用户使用单个网络来替换他们独立的声音和数据,以同时处理话音和数据以及其他多媒体内容(如视频)。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们普遍认为ATM是下一代网络技术,并且它会一直延伸到桌面。但是,当时广播LAN的地位已经在大多数组织和爆发出现的因特网技术中确立。而ATM则是以它的速度吸引人,吉比特以太网(lOOO Mbit/s)(现在是lOG bit/s以太网)可提供更便宜且更易管理的服务。

而且,AFM是一种可行的主干网技术,甚至是在本主题结尾所讨论的吉比特以太网环境中。ATM很易于升级,并且可与大多数现有技术结合。

最近,一些新技术(如DWDM(密集波分复用))和光网络可能会取消ATM甚至SONET)。DWDM将数百个并且可能是数千个波长的电路放入单个光纤中。这意味着核心网络将支持很高容量的交换光电路,从而减少对分组交换核心网络的需要。想象一下,有整个光束(波长)分配给您个人使用,需要时它将切换到位,操作结束后它将断开。这就是新的光网络所能够提供的。有关更多信息,请参阅“光网络”。对这些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下面各节将提供ATM技术的概述。

ATM网络设计

AFM网络可以分为专用和公用。专用ATM是某个组织内的ATM网络,而公用ATM是由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广域网络服务。当一个组织实现ATM时,公用ATM和专用ATM之间的分界线会不断变化。例如,图A-11说明了各个阶段的ATM用途。在第1阶段(图A-11的上部),用户将运营商的ATM网络用于广域链接。请注意,来自用户站点的数据帧和话音业务量通过传统的租用线路传送到运营商的ATM交换机。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将帧转换为ATM信元。

在第2阶段(图A-11的下部),用户在其站点内安装ATM边缘设备以处理帧到信元的转换和传送。运营商可能提供这种设备。更有可能的是,用户安装ATM作为中枢或核心网络技术,然后在它的站点和运营商之间使用ATM到ATM连接。

一般来说,各组织分阶段来建立专用ATM网络以适应其现有的、基于帧的网络。图A-12说明了初始阶段和随后各阶段。在图的左边,ATM交换机作为中枢安装,可能替换现有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或快速以太网中枢。路由器将每一个现有网络连接到此中枢。在下一阶段,将交换设备添加到网络层次中的各个级别。另外,服务器也被移到中枢,在此处用户能够更方便地对它们进行访问。请注意,这样信元交换离终端用户更近了。在本主题的结尾处,介绍了一个混合ATM/吉比特以太网网络的设计。此设计充分利用了贯穿整个企业的高速以太网网络的优点,并在核心处使用了ATM交换技术。ATM交换机可配置为网状拓扑,其中有多个冗余的载荷分担链接。这种可升级的网状设计优于吉比特以太网中枢,后者可能会因通信量太大而瘫痪。另外,ATM核心可以提供QoS。

图A-11 运营商/用户广域ATM配置

图A-12内部专用ATM网络结构

ATM模型AFM最初是作为B-ISDN(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标准的一部分提出的。B-ISDN是公用数字通信网络标准,设计用于为公司和家庭用户提供高端多媒体、电视、CD品质音乐、数据网络和其他服务。ATM是使B-ISDN成为可能的基础网络技术。

ITU-T是制定ATM标准的国际组织,但是它实施ATM论坛作出的建议。ATM论坛是电话公司和ATM设备销售商聚在一起讨论ATM用途的协会。

图A-13显示了ATM的参考模型,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请注意,该参考模型是与OSI参考模型相比较而言的,中两个ATM顶层等效于OSI数据链路层的下层。

图A-13 ATM参考模型

•ATM适配层(AAL) 此层根据信息需要的传送服务类型定义信息从上层转换为ATM信元的过程。从上层收到信息后,AAL将数据分割成ATM信元;从ATM层收到信息后,AAL必须重新组合数据形成一个上层能够辨识的格式。上述操作称之为分段与重组(SAR),它是AAL的主要任务。此外不同的AAL支持不同的流量或服务类型,将在稍后讨论。

•ATM层 ATM层位于ATM参考模式的第二层,提供了ATM适配层AAL和物理层之间的接口界面。它建立、维护以及终止虚电路,并且通常控制ATM网络上的信元传送。ATM层能够决定导入信元应该被转发至哪里、重新设置通讯连接标识符以及转发信元给下一个链接、缓冲导入/导出信元及处理各种流量管理功能,如信元丢失优先权标记、拥塞标注和通用流控制接入。此外ATM层还负责服务合同(流量政策)的监控传输率和一致性。

•物理层 物理层由传输汇聚子层和物理介质相关层组成。它与支持ATM的物理介质连接,包括SDH(SONET)、DS-3/E3、光纤通道和FDDI。该层负责将传出信元转换为比特以及将那些比特转换成所用网络的帧结构。传入比特被转换为信元。

传输汇聚子层的功能是实现物理层汇聚协议(PLCP)。PLCP负责确保整个物理链路上信息的适当传输和接收。物理介质相关(PMD)子层负责物理介质性质、bit定时及线路编码。 ATM物理层不定义任何一种特定的介质。SDH(SONET)通常与ATM相关联,因此很多人认为SDH(SONET)是ATM规范的一部分。

ATM信元在ATM头字段定义了ATM层函数。ATM信元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UNI(用户网络接口),用于由用户发送的信元中,另一种类型是NNI(网间接口),由交换机将其发送到其他交换机。图A-14对UM和NNI信元进行了描述。NNI信元不具有GPC(一般流量控制)域。后面将在“ATM接口”下讨论UNI和NNI。ATM信元的长度为53个字节:48个字节用于有效载荷,5个字节用于信元头信息。请注意,头信息几乎占信元的10%,在远距离传输时这一部分的开销会很大。ATM信元是包含“有效载荷”(数据)和信元头信息的信息包,其中信元头信息将信元引领至其目标的通道和路径信息。信元头中每个域所保存的信息解释如下。

图A-14 ATM信元布局(按字节次序:高、中、低)

•GFC(一般流量控制) 此域仅出现在UNI信元头中,用于控制用户接口上的拥塞。此域将4bit的VPI域内容用于NNI信元中。

•VPI(虚拟路径标识符) 标识用户间或用户与网络间的虚拟路径。此域在UNI中为8bit,在NNI中为l2bit。

•VCI(虚拟通道标识符) 标识用户间或用户与网络间的虚拟通道。

•PTI (有效载荷类型指示符) 指示有效载荷区域中信息的类型,如用户、网络或管理信息。

•CLP(信元丢失优先级) 定义当发生网络拥塞时如何放弃某些信元。此域保存优先值,O表示信元具有最高优先值。

•HEC(信元头差错控制) 一个8bit域,可提供FEC(正向纠错),FEC是一种在单元中发送可用于修复差错的信息的技术,但是仅当错误为单个比特时才能使用此技术。

AAL(ATM适配层)

AAL将数据分组从上层会聚到ATM信元中。例如,假设有数据分组为1000字节,则AAL会将它分为约21个段,并将每个段放入一个信元中以供传输。

ATM将分为许多小信元并向每个信元添加一个头信息,这是它的一个重大缺陷。正是所有这些附加的头信息比特耗尽了带宽!

再看一看图A-13。AAL层被分为会聚子层(CS)和SAR(分段和重组)子层。会聚子层根据传输所需的TM服务类别准备消息。这些服务类别称为AAL类型,接下来将对其进行介绍。然后,SAR子层将信息分成适合ATM信元有效载荷区域的段。

SAR子层完成在发送端将可变长度的AAL协议数据单元(PDU)分解为固定长度的ATM信元和在接收端将ATM信元组合成AAL协议数据单元的工作;汇聚子层(CS)又可分为两个子层,其中CPCS子层完成差错检验、同步信息提取和重组长PDU等功能,不同的AAL有不同的CPCS机制;SSCS子层完成直接与具体业务有关的功能,譬如检查QoS参数、定义如何从高层提取不同协议信息等功能。

可以将ATM服务类别看作TCP和UDP服务。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而UDP提供无连接服务。但ATM服务类别广泛得多。它们考虑到对定时和固定或可变比特率的需要(如表A-1所描述)。下面将提供这些参数的说明。

表A-1 ATM适配层的服务类别

服务类别选择的根据是:应用类型(话音、视频、优先级高的数据和优先级低的数据等)、所需的服务质量和服务合同等。此处对服务类别进行了概述。请注意,AAL-3/4科是AAL—3和AAL4结合的结果。最初,AAL-3是为面向连接的服务(如X.25)所定义,而AAL4是为无连接服务(如IP)所定义的。但由于差异太小,因此把它们结合了起来。然而,AAL-3和AAL4结合后,技术人员还是不满意,因此他们创建了AAL-5以获得其他类别中不可用的附加功能。

•AAL-1 一种面向连接的、模仿TDM电路(作用与T1或T3租用线路类似)的服务。也就是说,不管是否使用带宽,都要对其进行分配。这种服务对于实况流播音频和视频的应用非常有用。从带宽方面来说,这种服务比较昂贵,因此只能在必要时使用。AAL-1向用户提供恒定比特率的数据传送能力、并提供定时信息和结构信息的能力。在必要时还能提供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报错的能力。AAL-1支持A类业务。

•AAL-2 AAL2的目的是支持可变比特率,譬如新闻广播或足球比赛,前者的数据可以以较低速率进行传递,而后者则可以采用较高速率进行传递。AAL-2用于支持可变比特率的面向连接的业务,适用于传送音频和视频,但它不像AAL-1那样模仿电路,因此使用带宽的效率较高(仅当有要发送的信息时才使用带宽)。UNI版本4.0取消了此AAL,这样会有利于该版本支持AAL-1和AAL-5。

•AAL-3/4 AAL3最初是为了支持面向连接的数据服务,AAL4是为了支持无连接的数据服务。AAL-3/4是一种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用于非实时应用。它具有分段与重组服务,用于以固定长度信元传输可变长度数据分组(如IP数据分组)。AAL-3/4只将目的地用来排序和重组数据分组的信息插入每个信元。这种服务允许来自不同信源的数据分组的多路复用传输。AAL3/4的汇聚子层可以接收小于65535字节的数据,然后增加报头和报尾,其集合应该是44字节的整数倍。如果不够,还要增加填充比特。总之,汇聚子层要向SAR子层提供或接收44字节整数倍的数据。UNI版本4.0取消了AAL,这样会有利于该版本支持AAL-1和AAL-5。

•AAL-5 一种面向连接和无连接服务,用于将帧分成段以便以信元进行传送,而它这样做的效率高于AAL-3/4。这种服务的缺点是不允许多路复用传输。AAL5采用了SEAL技术,并且是目前AAL推荐中最简单的一个。AAL5提供低带宽开销和更为简单的处理需求以获得简化的带宽性能和错误恢复能力。下面的讨论将进一步对这一点进行解释。

AAL-3/4和AAL-5之间的差别很重要。当AAL-3/4将数据分组分成段时,在将段插入信元之前,它向每个段添加排序和重组信息。这样,每个信元中可以放入的实际数据量将因为此信息(该信息不会进入ATM信元头)的存在而减少。许多ATM设计人员认为这是数据区域中空间的浪费。

AAL-5设计为将几乎整个TDM信元有效载荷用于数据。这种服务不允许来自不同信源的复用(交错)传输。AAL-5的支持者说服了TDM论坛在TDM信元头中分配单个比特,用于分段和重组方案。基本上是当数据分组的最后一个段发送后,该比特设置为1。当接受者接收到此最后段时,它知道下一个信元将是新段的开始。

AALL-5的缺点是:不能在单个电路上复用传输来自多个信源的信息。虽然按需要在内部网络建立电路可能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在运营商网络上建立电路可就贵多了,这是因为在运营商网络上必须支付电路费用。另外,任信元的丢失都需要重新传输整个帧。

ATM接口

连接ATM有多种方式(如图A-15所示)。下面介绍图中显示的每个接口

图A-15 ATM接口

•UNI(用户网络接口) 它定义了位于私有网络上的ATM网络产品(路由器或ATM交换机)与在公共电话网络上的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的互操作性标准。也用于帧中继中相似的连接。与ATM WAN连接时,UNI是用户站点和运营商接入点之间的链接。它可能是T1线路或ATM FUNI(帧UNI)。后者将帧传输到ATM网络,在此处运营商将帧转换信单元。FUNI可降低硬件成本。

•NNI(网间接口) 定义两个同时位于专用网或同时位于公共网的ATM交换机之间的接口的ATM论坛标准。公共交换机和专用交换机之间的接口是由UNI定义的。同时,两个帧中继交换机之间的标准接口也必须符合同样的原则。请注意, ATM论坛将同一网络中设备之间的NNI连接称为PNNI(专用网间接口)。

•ICI(运营商间接口) 此接口设计用于互联不同的公用网以及在中间网上(过渡)发送通信业务。

•DXI(数据交换接口) DXI是一种ATM接口,可将可变长度的网络数据帧转换为固定长度的ATM信元。ATM DXI将局域网数据帧转换为可变长度的DXI帧格式。然后ATM CSU/DSU再将DXI帧转换为定长ATM信元。这种两步转换的方法简化了ATM CSU/DSU处理,因为ATM CSU/DSU只需处理一种类型的帧即可。它为使用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帧结构将遗留设备(如路由器)接入ATM提供接口。数据分组(而不是信元)被传输到AIM接口。 重要的一点是,NNI研组件提供了一种方式,用于在专用和公用网的中枢中自动构造全网状PVC连接的网络,而UNI组件允许端系统通过ATM网状网中的交换机建立SVC。 UNI是一种定义恰当的接口。UNI版本4.0包括SVC的呼叫设置功能。UNI的早期版本仅支持PVC。UNI的信令规范以ITU-T公用信令协议(称为Q.2931)为基础,Q.2931等效于窄带ISDN所使用的信令标准。NNI信令以No.7信令系统为基础。

PNNI(专用网间接口)是一个路由选择协议,主要提供了一种机制――支持基于 QoS 的可升级 ATM 路由和交换到交换的交换虚拟连接 SVC 间的协作性。ATM交换机用它来映射网络拓扑以及确定当建立连接时要使用的最佳路径。它映射网络拓扑,这样可快速建立连接而无需人工帮助。它的互联功能允许交换机之间有多个链路,从而提供负荷分配和冗余。此外,多个连接允许在交换机之间建立网状拓扑。

PNNI支持大规模的网络。PNNI 协议通过 VPI/VCI 0.18 实现其信息传输过程。此外在多重网络情况下,PNNI 通过信令信息建立网络连接。PNNI 基于 UNI 4.0 和 Q.2931,UNI 4.0 中加入某指定信息元素后即可支持 PNNI 的路由选择过程。PNNI 信令包括在2个 ATM 网络或2个 ATM 网络结点间的专用网间接口或网络结点接口上动态建立、维护和清除 ATM 连接程序。PNNI 信令协议建立在 ATM 论坛 UNI 规范和 Q.2931 上。

PNNI 信息包括:发信号、呼叫进行、连接、安装、释放、完全释放、通报、状态、状态查询、请求、请求承认响应、状态、添加部分、添加部分承认响应、部分发信号、添加部分拒绝、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承认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秒懂FSK技术及基于CC1000的射频光传输设计

全文共 3466 字

+ 加入清单

在本文中,小编将介绍什么是fsk,它的原理又是什么?基于CC1000的射频光传输设计又该如何实现?下文都有解释,还有相关的设计程序图。

1. 引 言

射频光纤传输模块(也称光端机)与移动通信直放站设备相配合可以构成移动通信光纤传输直放站系统。早期射频光纤传输模块仅能完成射频信号到光信号的转换,没有其它功能。

随着移动运营商要求的提高,光纤直放站都需要有监控功能。因此,模块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FSK通信功能,可方便直放站系统的监控数据传输。本文讲述了一款基于射频收发芯片CC1000的FSK数据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2. 光模块工作原理

直放站天线收到的上行信号经过放大器将其调整到一定的电平,送入光发送端机,射频光传输模块(以下简称为光模块)把上行信号和经过FSK调制的监控信号一起进行光调制,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在收端光接收机将光信号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送至基站。监控信号通过滤波器选频从上行信号中分离出来,再通过FSK解调还原成数字信号;同理,由基站来的下行信号,送至光模块进行光调制,并通过光纤进行传输。在收端光接收机将光信号转化成相应的电信号,该信号经直放站放大器变为所需的功率电平信号,并通过双工环型器由天线发射出去,从而构成由光纤作为传输介质的直放站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

3. FSK 电路设计

3.1 FSK技术

FSK即“频移键控”,它的英译为“Frequency Shift Keying”。二进制移频键控记为2FSK。

它是数据通信中使用较早的一种通信方式。由于这种调制解调方式容易实现,抗噪声和抗衰减性能较强,因此在中低速数据传输通信系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根据国际电报和电话咨询委员会(ITU-T)的建议传输速率低于1200波特以下的设备一般采用FSK方式传输数据。在衰落信道(短波通信)中传输数据。

FSK调制信号的产生的工作原理是用载波的频率变化来传送数字消息。在2FSK中载波频率随着调制信号1和0而变化,1对应f 1,0对应f 2即:

其中: 1 w = 1 2π f , 2 w = 2 2π f 。

二进制里只有两个数0和1,传送1的时候用一种频率,传送0的时候用另一种频率,这就是FSK的实质。

3.2 硬件电路设计

在此设计中采用的是无线FSK收发芯片,但采用光纤传输的方式,因为光纤传输受外界影响小,并且在传输过程中光损小,传输距离远远大于无线传输距离。由于无线收发芯片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选择无线收发芯片时应考虑需要以下几点因素:功耗、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收发芯片所需的外围元件数量和芯片成本等。CC1000是基于ChipcON公司的SmartRF技术制造的可编程、半双工超高频单片收发器芯片, 它主要是为315、433、868和915MHz的ISM和SRD设备所设计,可以编程工作在300~1000MHz范围之间的任一频率上。同时其灵敏度可达-109dBm , 可编程输出功率-20 ~10 dBm ,FSK调制数据率最高可达76.8kBaud ,可在2.7~3.3V低电源工作,具有250Hz步长可编程频率能力,适用于跳频协议。主要工作参数都能通过串行总线接口编程改变,使用非常灵活。

在此设计中在本系统中对CC1000 的性能要求如下:

① 调制速率:9.6Kbps② 编码方式:NRZ 码③ 传输模式:异步传输 UART 模式④ 频率设置:发射中心频率 433.916MHz,“1” 433.948MHz “0” 433.884MHz接收本征频率 433.766 MHz⑤ 调制频偏:±32KHz⑥ 载频频率稳定度:±25ppm(即±10KHz)⑦ 接收灵敏度:≤-90dBmMCU与CC1000 的硬件接口电路如图2 所示。MCU使用3 个输出管脚用于接口(PDATA、PCLK、PALE),PDATA 必须是双向管脚用来读回数据,另一个双向管脚用于待发送的数据DIO 和接收数据,提供数据定时的DCLK 应与微控器输入端相连,本文中CC1000 采用异步传输UART 模式,DIO 用于数据输入与MCU 串口TX 连接,DCLK 用于数据输出,与MCU 串口RX 连接。其余管脚能用来监视LOCK 信号在管脚CHP_OUT,当PLL 锁定时该信号为逻辑高电平。当使用一个外接终端电阻时,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电压能通过A/D 测量出,可以检测接收信号强度。在设计印制电路板时应注意:要求使用双面PCB 板,地平面放在底层以减少射频信号的辐射和串扰,接地管脚应使用单独的过孔,尽量靠近封装管脚接地,去耦电容也应尽量靠近电源脚放置,并通过单独的过孔与接地层相连,外围元件越小越好最好使用表面固定装置。

4. 软件设计

整体系统数据的发射和接收如框图 3 所示。MCU 通过串口0 把上位机的数据存储,组帧后,由串口1 传给CC1000,通过射频发射机传出,远端MCU 依据接收到的数据,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重新组帧,传给近端的上位机。

4.1 数据帧结构

为了区分噪声和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数据帧的格式如下:

① 同步码:这是一个连续的“0”和“1”(二进制)交替信号(按字节,0x55),比特数由CC1000 中寄存器MODEM1 中的SETTLING[1:0]来设置,其对应关系如下:

这个信号的作用在于减少与真实的载波信号类似的信号的干扰,并实现接收端和发送端帧同步,CC1000 接收端只有正确接收到这个信号,并锁定均值滤波器(LOCK_AVG_IN=1),后续信号才会有效。在此设计中SETTLING[1:0]为00,即11bit。

②前导码:0xFF(即“1”持续高电平)。

③有效数据:需要传送的监控数据。

④结束码:0xFF(即“1”持续高电平)。

4.2 数据收发程序设计

在通信过程中 CC1000 具有3 种状态:IDLE(空闲)、RX(接收数据)、TX(发送数据)。整体上看,这是个具有3 种状态的状态机模型,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见图4。由于CC1000 为半双工通信模式,因而RX 和TX 两个状态具有互斥性。

串口数据的接收由中断完成,串口0 收到数据触发接收中断,并将接收数据缓存到缓冲区Buffer0。串口1 接收中断根据同步码,前导码和结束码来判断并缓存有效数据,其流程见图5。只有当接收端收到5 个同步码之后,才可将接收数据保存到缓冲区内。为了防止突发的乱码,当接收的有效数据超过900 时,仍为收到结束码,则判定此帧数据无效,因而在使用中应当避免数据帧长度过长。

数据的发送分为两部分:CC1000 发送数据和向上位机发送数据。CC1000 发送数据的过程中应该考虑CC1000 收发的互斥性以及前导码和结束码的发送时间。CC1000 发送数据流程图见图6。程序中设置为每次发送三次前导码和结束码,因此在向上位机发送数据的过程中要剔除掉缓冲区中多余的前导码和结束码,实现数据的透明传输。

4.3 数据环形缓冲区

MCU 程序的重要部分为数据的存储和转发。缓冲区数据队列示意图如图7 所示,可以把数组想象为一个环形,而不是直线形,采用这种方式,当从队列中添加或删除记录项时,对首将持续沿着数组追逐到队尾,因而可以无限制的前行,但是仍呆在一个限定的圆圈内。

在不同的时间,队列将占用数组的不同部分,但永远都不用担心会超过这个空间之外,除非数组被彻底的占满,在这种情况下,称为溢出。在本设计中采用*BufferHead 和*BufferTail跟踪出队(即数据的发送)和入队(即数据的接收)的数据,当两个指针指向同一位置时,表示缓冲区空,即数据已发送完。

5. 结 论

FSK 通信的稳定性是射频光模块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直放站工作的可靠性。此系统的测试方法如下图8 和图9 所示。测试中所用的光衰作用是模拟实际工程中,光纤的长度所产生的光损。测试方法1 要借助PC 机的两个串口COM1 和COM2,通过PC机上的COM1 连续发送有规律的数据包,在另一端COM2 接收;同时COM2 发送数据包,COM1 接收。统计发送数据包和丢失数据包的数量,测试数据量不小于1000 帧,即可计算误帧率。

测试方法2 和测试方法1 有所不同,方法2 只需要1 个PC 机串口,直接把光模块2 的串口0 的RXD 和TXD 短接。这种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本系统可以实现在18dB光衰时,误码率≤10的负3次方,通信效率高和可靠性高的特点,并且已在实际中使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无线传输是什么

全文共 918 字

+ 加入清单

无线传输是什么

很多朋友不了解无线传输是什么?其实无线图像传输作为一个特殊使用方式也逐渐被广大用户看好。无线传输可分为:模拟微波传输和数字微波传输。它安装方便、灵活性强、性价比高等特性使得更多行业的监控系统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建立被监控点和监控中心之间的连接。现在,无线监控技术已经在现代化交通、运输、水利、航运、铁路、治安、消防、边防检查站、森林防火、公园、景区、厂区、小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线传输的分类介绍

一、模拟微波传输

模拟微波传输就是把视频信号直接调制在微波的信道上(微波发射机,HD-630),通过天线(HD-1300LXB)发射出去,监控中心通过天线接收微波信号,然后再通过微波接收机(Microsat 600AM)解调出原来的视频信号。

如果需要控制云台镜头,就在监控中心加相应的指令控制发射机(HD-2050),监控前端配置相应的指令接收机(HD-2060),这种监控方式图像非常清晰,没有延时,没有压缩损耗,造价便宜,施工安装调试简单,适合一般监控点不是很多,需要中继也不多的情况下使用。其弱点是:抗干扰能力较差,易受天气、周围环境的影响,传输距离有限,已逐步被数字微波、COFDM、3G、CDMA等取代。

二、数字微波传输

数字微波传输就是先把视频编码压缩(HD-6001D),然后通过数字微波(HD-9500)信道调制,再通过天线发射出去,接收端则相反,天线接收信号,微波解扩,视频解压缩,最后还原模拟的视频信号,也可微波解扩后通过电脑安装相应的解码软件,用电脑软解压视频,而且电脑还支持录像,回放,管理,云镜控制,报警控制等功能。

存储服务器,配合磁盘阵列存储;这种监控方式图像有720*576、352*288或更高的的分辨率选择,通过解码的存储方式,视频有0.2-0.8秒左右的延时。数字视频监控价根据实际情况差别很大,但也有一些模拟微波不可比的优点,如监控点比较多,环境比较复杂,需要加中继的情况多,监控点比较集中它可集中传输多路视频,抗干扰能力比模拟的要好一点,等等优点,适合监控点比较多,需要中继也多的情况下使用,客观地讲,前期投资较高。总结,模拟微波传输和数字微波传输,各有千秋,主要看你的实际工程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