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都城

都城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都城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都城问题。

分享

浏览

296

文章

35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是

全文共 238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都城是陕西咸阳。

咸阳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是中国大地原点的一个所在地,东边是跟西安相邻,西北边是跟甘肃相接壤。该市是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的都城,也就是秦帝国,身处于华夏历史文化长河的一个发端,也是秦汉文化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发祥地。

咸阳不仅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的一个城市,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的一座名城,还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的一个城市。该市在2017年的11月,曾获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而且还在2018年的时候,咸阳市被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元朝都城在哪里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元朝都城在北京,由蒙古族建立于1271年,定都大都,也就是现在的北京,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其疆域东起日本海,南临南海,西达天山、北至贝加尔湖,而其藩属国则包括高丽、缅甸、安南、占城以及四大汗国,其中高丽王朝和蒲甘王朝则属于两个直属的藩属国,主要民族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以及南人等。

元朝的思想与文化兼容并包,对一切思想都一视同仁,崇尚理学为首学,并恢复科举,同时,由于元朝由蒙古人统治,汉族士大夫与异族的文化与思想多分为合作与抵抗两派。

展开阅读全文

明朝的都城在哪里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都城分别在北京和南京。

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其初期建都于南京,后明成祖时期迁都至北京。

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建立健全各种政治制度,恢复和主要发展社会经济,还制定了酷刑,严惩贪官污吏,开创了“洪武之治”,后又罢除中书省及丞相,由皇帝总揽大权,集中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在政治方面,明朝开国不久,明太祖大肆分封子嗣和开国文臣武将。明太祖的后代其中有大部分还授以兵权,同时,明太祖在奉天殿举行仪式,大封功臣。虽然封子为王驻守各地对明初统治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为以后的“靖难之役”埋下了伏笔。

展开阅读全文

北宋都城是开封还是东京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大宋的都城既是开封也是东京,开封和东京原本指的就是一个城市,东京是古代的称呼,而开封是现代的称呼。

北宋时期,人们将汴梁之地作为当时的都城,名东京,并正式地将首都命名为开封府,名开封府。开封府侧重于行政区划,而东京则侧重于都城的地位以及方位。

东京是指该地的地理位置,位于四京中比较靠东的位置,“东”最初仅仅表示的是一个方位;而开封只是一个府名,是行政区划,相当于现在的市,此外,宋朝还有更高级的区划,名为“路”,它类似于东汉时期的州,是一个监察区,并不是行政区。

展开阅读全文

北魏都城在哪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北魏时期共有三个都城,分别是盛乐、平城和洛阳。盛乐也就是今天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平城指今天的山西大同。

盛乐:又称盛乐古城,是拓跋鲜卑代时的北都。经考古证明,是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之北的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盛乐古城穿越多个朝代,承载着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曾为北魏中期都城。北魏平城是在汉朝的平城县之基础扩建而成。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经历道武帝、孝文帝等共六位皇帝,成为当时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洛阳:北魏洛阳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都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对汉魏故城进行大规模扩建和改造,直到宣武帝时才得以建成规模宏伟的北魏洛阳城。

展开阅读全文

陈朝的都城在哪里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陈朝都城在建康,即现在的江苏省南京市。陈朝,历史上称为南陈或者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皇帝姓氏和国号相同的正统王朝,陈霸先被梁敬帝封为陈公、陈王,陈霸先号称是颍川陈氏之后,春秋陈国之裔,所以立国后建国号为“陈”。

陈朝的开国皇帝是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是吴兴长城下若里人,即现在的浙江省长兴县,小的时候虽然家境贫寒,但是胸怀大志,等到成年之后,涉猎史籍,特别喜欢阅读兵书,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明达果断,拥有帝王之相。

展开阅读全文

明朝的都城

全文共 281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总共有两个都城,一个是南京,一个是北京。

元末天下大乱,朱元璋趁势发动起义,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也就是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明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永乐元年1403年,下诏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修建北京。

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正式修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都城,正式迁都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见百官,迁都大政到此基本完成。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了多民族国家。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展开阅读全文

楚国都城是现在的哪里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楚国都城是郢,是现在的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

郢字来源在郧,郧地是楚国的故土,楚国先祖在此生息立国,此后迁都之地均称作郢。楚国又称荆、荆楚,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人立国之初,在鄀国盗牛祭祀一事 ,说明建国之初的贫弱状况;经过几百年发展,楚国在春秋时楚成王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不断兼并周边各小诸侯国,周天子赐胙,命楚国镇守中南。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哪里?

全文共 717 字

+ 加入清单

开封

北宋都城东京今天的开封,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故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开封。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在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而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开封,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故北宋的都城东京是今天的开封。

开封,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是河南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原城市群核心区的中心城市之一、文化旅游城市。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河南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西与郑州毗邻。开封自贸区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之一。[2-3]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开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东京城是当时世界第一大城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多为粘土、壤土和沙土,适宜各类农作物种植。开封境域内,因黄河泥沙淤积使黄河河床不断抬高,形成了河高于城的“地上悬河”。开封地下则因历次黄河水患使开封数座古都城、府州城池深深埋于地面之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其中包括3座都城、2座省城及1座州城,构成了中国罕见的城摞城奇特景观。

展开阅读全文

曹魏的都城在许昌还是邺城

全文共 301 字

+ 加入清单

曹魏的都城许昌。许昌古称许州,是河南省地级市,河南省政府批复确定的中原城市群地区性中心城市、中原经济区交通和物流枢纽城市、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汉魏历史文化名城。

许昌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许昌古文化有史前文化系列、汉文化系列、三国文化系列、寺庙建筑文化系列、钧瓷文化系列等。

许昌市区距河南省省会郑州80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50公里,国道311、地方铁路横穿东西;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国道107纵贯南北;许昌是豫中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12月19日,许昌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展开阅读全文

我国古代都城为何大多数定都在北方呢?为何不在南方定都?

全文共 688 字

+ 加入清单

我国古代史比较了解的小伙伴们肯定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古代历代王超在建立都城的时候,往往都会把都城选址在北方地区,就比如洛阳城、西安城、北京城等等,在南方建立都城的情况很少。那么为什么封建帝王喜欢在北方建都呢?

这其中不乏风水学说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这些封建帝王一旦坐上皇位,就想让自己的子子孙孙永远当皇帝,因此他们非常相信风水,如果风水说在北方建都好,他们是不会反对的。风水学中有一种讲究叫“龙脉龙穴”,而龙脉指的就是山脉,山就是龙的势,水就是龙的血,土就是龙的肉,石就是龙的骨。在我国地形中,北方多山脉,而且在风水学中,龙脉的走向和山脉的走向非常相似。因此皇帝都会在北方建帝都。

另外,古代的帝王在北方建都,经济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因素也对其有影响。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地势较高,山脉比较多。而东部和南部则平坦一些,都是平原。按照地形来说,平坦的地方不是更适合人们居住吗?但建都和居民住宿是不一样的。建都要考虑战略位置,都城在北部高大山脉的掩护下位于易守难攻的状态,其安全性大大提高了。

南方的气候是多雨多潮湿,而北方的雨量没有南方那么多,人居住也比较舒适一些。再加上北部的高大山脉能阻挡一部分的冷气流,所以在冬季也稍微暖和一些。另外就是水患的问题了。南方雨水多,而且水网稠密,经常有决堤的现象发生。北方的地势较高,水患发生的要少一些。

最后一点就是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古时候,农业经济的税收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北部黄河流域是古代农业的起源,因此北方的农业发展要比南方强。再加上当时的主要敌人都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皇帝把帝都建在北方,就能更好的防御外敌,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南京是几朝古都?为何南京作为都城的时间都很短?

全文共 1062 字

+ 加入清单

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建城史约有2500年。南京有一大特点是它的旧称特别多,据统计南京曾有44个名字。当然南京还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曾是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的都城,史称六朝。不过南京还有“十朝都会”的说法,这两种叫法实际上都没什么毛病。但南京作为都城的时间都不算长,这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来解析下其中的缘由,一起来了解下吧。

说起南京,很多人对这个城市并不陌生。都知道这座城市很古老,历史悠久。有六朝古都之称。不过也有人说是十朝古都。不管是哪一种都是有一定的依据。这个没有必要计较,毕竟南京在历史上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南京虽然在历史上成为很多政权的首都,但定都在这里的政权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短命。这个是任何一个定都在这里的王朝都无法避免的。那么,南京为什么会有这个奇怪的现象呢?

首先看一下地理位置。如果只看局部的位置话,南京确实是易守难攻,有长江作为天险,一般状况下难以攻打进来。不过放在整体大局来看的话,南京有很大的缺点,其中一个就是不能进行战略撤退。天下没有不灭的王朝,历代统治者都是知道的。试想一下,万一南京被被人贡献的话,南京的统治者能往什么地方去。

北上是不可能的,只有往西了,往西只能走长江,往上游走更麻烦。还有就是往东,就到了大海。如果进入大海的话和亡国没有区别。这一点,南京远远不能和北京还有西安相比。如果这两个地方出事,北京可以往南京跑,可以往西安跑。而西安可以往四川跑。这都是战略撤退,而南京没有这个优势。真的算是死路一条。

其次就是定都南京的政权一般都不是很强大。中华文明从兴起的起,政治中心都在北方,总的来说,政治中心是从西北往北方迁移,不过从来没有到长江以南,都是北方。南方一直不是政治中心。虽然到了宋朝之后,经济中心到了南方,但是政治中心却没有改变。

定都南京的话,一般状况下都是被迫的选择,那就是实力弱小。实力强大的话绝对会定都北方。既然实力弱小,定都南方,所以一旦北方有新的政权兴起,南方的政权也就很容易就被灭掉了。这也是南京政权时间短的另一原因。

最后就是南方山地众多,这个地形有优点也有缺点。在古代的科技状况下。这个地形一般易守难攻,不过也容易出现交通不便。而且更容易出现地方割据,毕竟关起来也比较麻烦。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地方的人更愿意待在自己家,不愿意到其他地方。所以定都南京之后,想要再往北发展,统一北方的话真的是难上加难。一旦错过时机之后,北方强大之后,南京的政权也就只有被灭的份了。

不过有时候也有例外,明朝初期定都南京,立国两百多年。不过也是后来迁都到北京了。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城介绍 各朝代都城完整列表

全文共 4604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总共经历了20个朝代。其中作为都城的地方更是数不胜数,毕竟有些朝代还不止立过一个都城。其中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安阳被称为是六大都城,当然除了这六个地方,还有很多城市也曾被选为首都。所以这次就帮大家整理出了历朝历代完整的首都列表,其实从这个列表中就能发现选址都城的规律是怎样的,南北方的都城又有什么差异,感兴趣的话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河南郾城)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

『杞』:杞(今河南开封杞县)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阳 (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 (今江苏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 (今广东广州)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前8年)

洛阳 (今河南洛阳东)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栎阳 (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长安 (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长安 (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8年—公元23年

『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阳 (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24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190年—公元19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220年—公元221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21年—公元265年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 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29年—公元265年;武昌(今湖北武汉)公元265年—公元267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267年—公元280年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

『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

『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

『夏』 (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今辽宁朝阳)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安阳滑县)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 建康 (今江苏南京)公元502年—公元552年;江陵 (今湖北江陵)公元552年—公元554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公元554年—公元557年

『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 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河南安阳东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公元581年—公元619年)

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605年—公元619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西京长安(陕西西安)公元618年—公元904年

东都洛阳(河南洛阳)公元657年—公元736年(与西京并重时期)

【少数民族政权】 公元904年—公元907年

『吐谷浑』 (公元4世纪初—公元663年约350多年 伏俟城(今青海湖西22.5公里)

『吐蕃王朝』(公元6世纪—公元9世纪(877年)约300年 匹播(今西藏琼结县);逻些城 (今西藏拉萨市)

『渤海』(公元669年—公元926年) 东京龙泉(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

『南诏』(公元738年—公元902年 羊咀咩城 (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长和』(公元902年—公元928年)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大义宁』(公元928年—公元937年) 羊咀咩城(云南大理太和村)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

开封 (今河南开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

洛阳 (今河南洛阳)公元909年—公元913年

开封 (今河南开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

洛阳 (今河南洛阳)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

洛阳 (今河南洛阳)公元936年—公元937年

开封 (今河南开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

开封 (今河南开封)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

开封 (今河南开封)

[十国]

『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后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楚』潭州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南汉』广州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闽』福州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吴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

『吴』扬州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唐』西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平』(荆南):荆州江陵府(今湖北江陵)

『北汉』太原(今山西太原)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河南商丘)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临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少数民族政权】

『辽』 (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云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兴庆府(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金』 (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西辽』(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即唐代碎叶城)

【元】(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大都(元冬都,今北京)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

上都(元夏都,今内蒙锡林浩特南)公元1263年—公元1368年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今江苏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16年—公元1912年)

兴京(今辽宁新宾西)公元1616年—公元1621年

辽阳(今辽宁辽阳)公元1621年—公元1625年

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25年—公元1644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644年—公元1912年

展开阅读全文

唐朝之后西安为何就很难再成为都城了呢?

全文共 2468 字

+ 加入清单

对于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着很多种说法。有人说五大古都分别是: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也有说是6座孤独,还得加上一个杭州,当然也有说7个的,还加个安阳。但是不管怎么说,前5个古都是石锤了的,他们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撼动的。今天,我们要着重说一下西安。

那么,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哪些朝代以西安作为首都呢?后来,西安又是怎么被放弃的呢?

历史上的周朝、秦朝、汉朝、隋朝、唐朝都选择将西安作为国家的首都,有时候还会增加洛阳,形成“东都洛阳,西都西安”的局面。但是,在隋朝的时候,洛阳就已经不是首都的最佳选择了。

中国本土近四千年的气候变化,主要是从中原期向近海期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宋朝正好处在这个转折点上。根据气候学家的研究,这四千年里,我们的气候变得越来越干燥、越来越寒冷,特别是处于中高纬度的地区。

西北地区由于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干燥,且水资源非常匮乏,使这些地方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环境越来越差。所以,总体来说,汉朝和唐朝是属于温暖湿润的王朝。而当时的西北地区,环境相对较好,以至于,长安才能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

可以说,长安这座古都是大环境造就的结果,人们都愿意生活在这里,自然就成为了人群的聚集地,而相对应的政治、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好。

隋朝和唐朝都把首都选定在了长安,但是,西北地区由于气候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干燥,这就导致田地里的粮食产量出现了不稳定的情况,所以,这里已经不能够自给自足了,使得他们不得不从外边运粮食进来。为了能够顺利的将外边的粮食运到长安,隋朝修建了大运河,方便将江南一带的粮食运到长安。

但是,这项工程并没有起到如期的效果,来自江南的粮食只能够运到洛阳,还到不了长安。所以,有一段时间,唐朝的皇帝只能到洛阳去,而为了方便,他们就在那里建立了一座皇宫。之后,唐朝便形成了两座都城,即“左都洛阳,西都长安”。

那么,为什么粮食到不了长安呢?

这都是地形的不同造成的,从河南或者湖北进入陕西,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过程,河运的行驶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船只不能逆流而上,而且,那些运粮食的船只说翻就翻,危险系数很高。一旦船翻了,那些粮食不仅没了,船家还有可能倾家荡产,所以,他们一般不会去冒这个险。

那么,是不是可以走陆路呢?

答案也是否定的。

走陆路需要用牛马来拉,一车拉不了多少粮食,而且,陆路并不好走。因为,运输速度慢且常常会遇到盗贼,所以,走陆路也不是一个好的方案。

秦汉时期,关中的粮食基本能够自给自足,长安百姓能够种出足够的粮食,只有其它的物资需要关外或江南地区供应。而这些物资的运输也花费不了多少银两,是国家财政完全可以承担的。但是,到了唐朝就不一样了,长安需要大量的粮食,而运输这些粮食的开销巨大,国家财政都快支撑不起了。

以至于,到了宋朝的时候,长安就已经彻底失去成为首都的优势,统治者被迫把国都迁往东边,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粮食供给。到了五代时期,开封逐渐成为了国家的政治中心,在五代的国家中,除了后唐在洛阳定都之外,其它的四个国家全部都定都在了开封。

那么,定都开封就好吗?

开封的优势就是交通方便,开封位于汴河附近,是大运河漕运的中心点,运输的船只可以直接开到这个地方,为这里带来所需物资。但是,开封也有自己的劣势,那就是它离黄河太近。一旦黄河泛滥,开封必然受到影响,且黄河泛滥是常有的事。还有一点最重要,那就是开封不适合进行防御,一旦有敌军攻打开封,城内则不好设置防御战术。

因此,开封也不适合作为国家的首都。

到了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当时,朱元璋在选都城的问题上,还是挺犹豫的。他考虑过几个地方,分别是:长安、洛阳、开封、北京等地,并和大臣们商量这个问题。原本,朱元璋想把都城放在自己的老家凤阳,但是,对于这一决定很多大臣都不认可。最后,在刘基的劝说下,朱元璋决定将都城放在了南京。

南京作为大明朝的国都,还是有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因为,南京地处沿海且位置偏南,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是无法顾及到全国防御的,而且,还有偏安一方的嫌疑。

并且,北方的游牧民族对中原的物资丰富垂涎已久,所以,明朝一方面要在长城一带布置防线,防止游牧民族来袭;另一方面,他们还要将一部分兵力布置在南京城周边,保卫皇室的安危。这样的结果,使得军事力量分散两头,一旦手握重兵的边关将军举兵造反,那么,南京城将是非常危险的。

朱棣能够发动围攻南京城的战役,就是因为他掌握了边关的兵权手握重兵。所以,这样的设置并不合理,需要进行调整。后来,朱元璋计划跟汉朝和唐朝一样,把首都迁到西安。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去现场考察,为迁都西安做准备。太子朱标来到长安城,发现这里已经不是以前那个长安城了。

对于现在整个大明来说,这里的位置偏西,离那些富饶的地区很远,且漕运困难。虽然,长安有战略优势,但是,却没有经济优势,以此,定都这里是无法长久发展的。之后,朱标将这里的情况禀报给了朱元璋,朱元璋只好打消这个念头,继续在南京待着。

后来,朱棣起兵造反,夺取了侄子的大位,便将都城迁到了北京城。北京虽然也需要漕运,但是,相对于长安来说要好很多,而北京与江南的地势相差不大,漕运也不是十分费力。最主要的是,北京城偏北,驻守北京城的将士可以随时出动,抵御边境游牧骑兵的攻击。

到了1391年的时候,是西安能够成为首都的最后一次机会,没想到这座城市还是落选了。如果,西安后来能有很好的建设,那么,它还是有机会成为首都的,毕竟,绵延千里的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是天然的生态屏障。并且,它的位置有利于统治全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最后,再说一点,宋朝以后,如果全国统一,首都只能是北京,因为,长安养不活都城了。洛阳、开封还不如北京,南京、杭州都短命。但是,北京的地利肯定不如长安。

为什么这么说呢?

北京最大的致命地方是北京到东北有一个平原的绿色通道,守北京必须守锦州,守锦州必须守辽东。而吉林打辽宁从上往下打,很轻松,守辽东难守,没了辽东,锦州很难守,没了锦州北京危在旦夕!所以,后来的军队都选择围点打围,而且,都成功了,南方政权没任何选择,战略很被动!

展开阅读全文

北宋的都城是汴梁在现在河南的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 北宋的都城是汴梁在现在河南的开封南宋的都城临安是哪里

全文共 348 字

+ 加入清单

北宋都城叫东京汴梁,也叫汴京,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市,而南宋的都城叫临安,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市。在宋朝一共有四个都城,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杭州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开封府,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狭义的讲是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明朝、清朝时期对河南省开封市的称呼。北宋时期,开封历经九帝168年,人口逾百万,富丽甲天下,繁荣兴旺达到鼎盛,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

公元1127年,金灭北宋后改东京为汴京。临安府,杭州在南宋时期的府名,南宋都城。建炎三年(1129年)闰八月,宋室南迁杭州为行在所。南宋朝廷感念吴越国王钱鏐纳土归宋对宋朝的功绩和对杭州的历史贡献,以其故里临安为府名升杭州为临安府。

展开阅读全文

西汉的都城在哪里 汉朝都城位于现在的哪里

全文共 230 字

+ 加入清单

西汉都城是长安,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西汉时期,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东西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长安面积约36平方公里,城平面近方形,四面筑有夯土城墙,城墙外侧宽约8米、深约3米的城壕,因河道和原有宫殿而使南墙曲折似南斗六星,北墙曲折似北斗七星,故又有斗城之称。城内的主要建筑有长乐宫、未央宫、桂宫等。城西墙外有建章宫,城南有礼制建筑群。各个建筑遗址内部都发现有大批的建筑材料遗物,如绳纹板瓦、筒瓦、脊瓦、云纹瓦当等。

展开阅读全文

明朝的首都叫什么 明朝都城是什么

全文共 209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首都开始是南京,后来迁到了北京。朱元璋称帝之后,以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改北平为北京,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在北京,增设北京周围卫所。

公元1409年,明成祖开始在北京营建天寿山长陵,以示立足北方的决心。公元1416年,明成祖开始在北京修建宫殿,也就是紫禁城。公元1421年,明成祖正式迁都北京,南京为陪都。从此,北京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延续至今,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金国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

全文共 414 字

+ 加入清单

金国都城上京会宁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阿城市区南2公里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金朝1115年至1234年间的都城,也是迄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唯一一处金代都城遗址。皇城午门及宫殿建筑遗址至今均保存完好,外城城墙、瓮城、马面、角楼及护城河遗址尚存。交通由哈尔滨市乘火车、长途公共汽车至阿城市下车,步行10余分钟即可达。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城南2公里。金上京南北二城现有城门遗址28处,其中北城北垣1门,东垣1门,西垣1门,腰垣2门,南城南垣2门,除腰垣东侧门址处,均带有瓮城遗迹。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俗称白城,位于阿城区南郊2公里,张广才岭西麓大青山脚下,阿什河左岸,依山傍水。是女真族建立的金帝国的早期都城,历经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达38年之久。因其又是金上京路和会宁府的治所,故称。

黑龙江哈尔滨市

展开阅读全文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

全文共 219 字

+ 加入清单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位于玄武区汉府街、大行宫南京图书馆、白下区游府西街小学,时代为东吴—南朝。

六朝建康都城遗址是六朝时期建康城的遗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朝建康都城遗址于2012年3月20日,公布为第四批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548年,侯景之乱时,侯景入台城,南梁的前朝宫阙,大都成为灰烬。南陈时,加以修葺。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后,下诏将建康城的宫殿、陵园及城垣庐舍皆数荡平。六朝旧迹,无一幸存。

展开阅读全文

卫国都城遗址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卫国都城遗址为文化旅游景点。

卫国都城遗址

位于今八里营乡殿上村,故称楚丘。卫懿公当政时,懿公穷奢极欲,喜好仙鹤,不理朝政。后北狄入侵,卫国战败,卫懿公兵败被杀,被北狄人吃掉,只剩一肝。当时一位旧臣怀抱君王之肝痛哭不已,最后竟然剖腹,将君王之肝放入自己腹中,自己做了陪葬,这也就是剖腹葬肝的来历。卫国经历此次浩劫,几乎灭国,后经齐桓公帮助卫文公才得以复国,迁都楚丘(也就是今八里营殿上村),卫国的首都也从淇县迁到了滑县。后因黄河泛滥,卫国国都又北迁濮阳的帝丘。虽然卫国国都在楚丘不长,但是留下了不少遗迹,比如卫国的都城遗址(大跃进中被毁),并且出土了大量陶器物品、人殉和墓葬。但是因疏于管理,这些出土的文物大多流落于民间,更有甚者竟有盗墓者明目张胆地掘墓,无址可寻。可以说遗迹被破坏殆尽。据传卫庄公死后,其陵寝建在周围,但是年代久远,已无据可考。至今周围农村农家还能见到古砖,陶器等文物。如能收集,也是一个补救的机会,相信会对研究卫国乃至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原文化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