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蒙古人

蒙古人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蒙古人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蒙古人问题。

分享

浏览

5551

文章

23

蒙古人长相特点

全文共 336 字

+ 加入清单

历史上的多次迁徙以及各地气候、生活习惯的差异,造就了各地中国人不同的面貌特征。蒙古人长相也是有地域差异的,那蒙古人长相特点是什么呢?

蒙古人长相特点

1、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

2、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轻微的卷发;少数为浅色发。

3、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

4、颧骨突出。鼻宽度中等,鼻梁不高;唇厚适中,大多略向前突出。

5、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

蒙古人种,即一般所谓黄种人的主体。其眼部多有一明显的种族特征:上限睑皮挟在眼内角向下延续褶皱形成了内眦褶,亦称内眦皱襞或蒙古褶。内眦褶或多或少地遮盖着泪阜,并使得眼裂显得较狭并向外上稍斜,形成“丹凤眼”。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长相特点

全文共 418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

蒙古人的肤色在世界所有人种中居中,呈黄色或黄褐色。头发大多色黑且直而硬,部分人有轻微的卷发;少数为浅色发。胡须和体毛不甚发达;脸型有扁平的,还有窄长的。下巴不凸出,但是有些人较尖,有些则为较扁,颧骨突出。鼻宽度中等,鼻梁不高;唇厚适中,大多略向前突出;眼裂中等,眼球呈褐色,上眼睑褶发达,大多有内眦褶遮盖泪阜,眼外角一般高于眼内角。

另外蒙古人,头骨上表现的特征是鼻尖点指数中等,眼眶较高。美洲印第安黄种人面部不象亚洲的蒙古人种那样扁,鼻子的突出度也稍大,所以鼻子是分别亚洲黄种人,和美洲黄种种人的重要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为何不过中秋节

全文共 1530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你知道蒙古人不过中秋节原因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蒙古人不过中秋节原因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蒙古族民歌的特点与风格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蒙古地区又被称为歌的海洋,不论你走到什么地方,都能听到优美动人的歌声。蒙古族民歌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经过世代相传和积淀,给后人留下的不仅是艺术,而且是灵魂和精神,是智慧和聪明。

长调民歌: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高亢悠远、且拖腔悠扬、舒缓的歌曲。长调歌曲在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气势连贯,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

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可任意发挥,强弱的关系也不明显,歌曲虽有小节线划分,但实际演唱起来并不受限制,往往在一些地方运用延长音,使音乐更加连绵不断,意韵更浓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短调民歌: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

猜你喜欢:

蒙古人不过中秋节原因

第一个传说:相传,远在元朝末年,番人入侵,被占区的百姓受残酷迫害。朱元璋想出一个妙计,发动千千万万民众,在统一时间内突然群起而攻之,让番人在毫无防备情况下,一举消灭之。在百姓中大造议论称:他制有一种能治百病,长命百岁的长寿饼,一定要在八月十五日晚上八时正点,准时吃下,不能提前或推迟,否则会无效。

实际上,月饼内已藏有一份发动民众起义的号召书,到时各家各户将月饼切开,探得内情,义愤填胸,拿起刀棒,杀声震天,当晚就将番人斩尽杀绝。为纪念朱元璋起义成功,推翻元朝残酷统治,为民众获得自由,后人每逢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做月饼,吃月饼,庆祝当年胜利,争取自由民主。

第二个传说:蒙族人不过中秋节的,在北宋抗金时期,岳飞曾经发动过中秋夜攻击金人的战役,老话有“八月十五杀鞑子”之语,就是缘于此。今天,大部分蒙族人和满族人生活习惯都已经汉化了,已经忘记了祖先的伤痛和民族的仇恨。

这是中国现在政府民族政策的胜利,也是民族大融合的结果。这是一种时代的进步。不过,在宁夏(或是甘肃)有一个地方,这里的居民是金代大将兀术的后代,至今,他们还是坚持不过中秋节的,他们也不接受对岳飞任何形式的歌颂。是事实。他们要围着火堆唱歌跳舞,有些要吃月饼,有些要烤羊肉。

蒙古族禁忌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病忌: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产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忌讳。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

忌蹬门槛: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成吉思汗是不是蒙古人?为什么说成吉思汗不是蒙古人?

全文共 856 字

+ 加入清单

成吉思汗现在也可说是有些争议的,他最大的成就就是创立了元朝,而关于他的争议也就在于此。很多人对于成吉思汗到底是哪国人是分不清楚的,而且在不同的资料上面也有不同的介绍。我们暂且先只说一说,在古代宋元时期的大背景之下,成吉思汗算是哪一国的人。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他是蒙古国的人,但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成吉思汗并非是蒙古国人。

成吉思汗,原名孛儿只斤·铁木真,成吉思汗是他的尊号,意思是“拥有海洋四方”。如果从他的出生地来看他是哪国人,那么应该归为蒙古国,他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蒙古国肯特省,不过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些,所以对于从现代意义上来讲,成吉思汗的国籍,本文不做太多叙述。

铁木真生于1167年,卒于1227年,从大环境下来看,这段时间宋朝还没有灭亡,只不过南宋的国土已经严重缩水,铁木真所在的地方并不是南宋朝廷能够管辖的区域,他自然不算是汉人。然而为什么认为,他同样不是蒙古国人呢?这当然就得说说大蒙古国创立的时间,以及元朝的创立时间了。

说成吉思汗创立元朝,其实也是有些不够严谨,因为成吉思汗所创立的,并非是元朝,而是大蒙古国,元朝的创立时间是1271年,是由蒙古族建立,建立者忽必烈。在此之前存在的是大蒙古国,忽必烈正是大蒙古国的最后一位可汗,而大蒙古国的第一位可汗,正是铁木真。

1206年,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诸王和群臣为铁木真上尊号“成吉思汗”,这件事情,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值得注意的是,“大蒙古国”和“蒙古帝国”是两个概念,简单来说,大蒙古国是一个内部统一的国家,而蒙古帝国是对在1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等蒙古政权的统称。

这也就意味着,大蒙古国是成吉思汗所创立的,因此认为他并不是蒙古人。如果要认为成吉思汗是蒙古人,那么前提条件自然是在他出生之前,大蒙古国已经存在,而他的子孙后代之所以是蒙古人,原因也正是如此。

成吉思汗也不是元朝人,元朝是忽必烈所建立,时间是1271年,这个时候成吉思汗早已经去世几十年,他也没有攻打过宋朝,同样因为早已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为何憎恨忽必烈?忽必烈不是蒙古英雄吗?

全文共 1284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都知道,外蒙人对蒙古帝国是非常崇拜的,对于蒙古帝国的建立者成吉思汗也是崇拜到了极致。只要去过外蒙人都会知道,外蒙到处都有着各式各样大大小小关于成吉思汗的雕塑或是铜像以及纪念碑。各种歌颂成吉思汗丰功伟绩的电影、小说和舞台剧;也能品尝到以成吉思汗命名的各类产品。

成吉思汗,俨然成了外蒙的象征。可是,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外蒙却是另一番待遇。外蒙人对其不仅不尊崇,反而将他视为叛徒和异类来加以批评,对他建立的功绩也加以诋毁。那么问题来了,忽必烈建立了大元这样一个大帝国,明明是蒙古人英雄,可为何外蒙人还讨厌他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忽必烈靠武力夺了不属于他的汗位,导致大蒙古国逐渐分离,是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虽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事实并不是这样。可是,在当时的蒙古人,和现在的外蒙人眼里,忽必烈这个乱臣贼子的身份早已坐实。

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继承蒙古帝国汗位的应该是阿里不哥,而不是忽必烈。1259年8月,当蒙哥汗被南宋军队打死的消息传开后,远在漠北守卫老家的阿里不哥(蒙哥、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弟弟)当即通知在亚欧大陆各地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让他们前来参加忽里勒台大会(也称作库里台大会)。

最终,在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支持下,阿里不哥于和林坐上了蒙古帝国的汗位。而忽必烈这边,当听到大哥蒙哥去世的消息后,在汉臣的支持,抢在阿里不哥前头,于开平登基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当然了,与阿里不哥相比,忽必烈只得到了弟弟旭烈兀和他的伊利汗的支持。

在民心方面,处于劣势。其实,就连旭烈兀,也在亲哥忽必烈和亲弟阿里不哥之间摇摆,态度极为暧昧。可以说,阿里不哥做蒙古大汗,是众望所归。既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都登上了汗位,那就出现了两大汗相抗衡的局面。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内战,历时4年之久。

最终,忽必烈依靠汉地丰厚的人力物力,战胜了阿里不哥,夺得了大汗这个位子。可是,这种结果肯定不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愿意看到的,于是他们纷纷不承认忽必烈这个大汗。就这样,蒙古帝国彻底分裂了。也是因为这点,让外蒙人对忽必烈没啥好感,并产生了厌恶之情。

因为此前虽然蒙古各汗国自主性极大,但名义上还是服从漠北蒙古中央,在名义上也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可忽必烈的这种用武力夺取汗位的行径,让蒙古帝国连名义上的统一也做不到,这是外蒙人最不能容忍的。除了以上那点,还有第二点,让外蒙人讨厌忽必烈,那就是汉化。

此前,阿里不哥之所以能得到那么多人的支持,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坚持恪守蒙古人原有的一切,极力反对汉化,还说要杀光汉人,把中原的田地都种上草,在上面放牛羊马。而在忽必烈之前,蒙古各汗国的君主虽权力极大,但也不敢违背祖宗所留下来的传统,一直遵行着蒙古人原有的一切。

可是,自从忽必烈开始实施汉化政策后,一切都变了。蒙古各汗国的蒙古人,自上而下,也开始有样学样,跟着改变。于是乎,有的伊斯兰化了,有的成了基督教徒,完全没有了蒙古人原有的样子。而忽必烈,也成了罪魁祸首,被扣上叛徒和异类两顶帽子。

为此,外蒙人都说忽必烈带坏了一帮蒙古人,说他是背弃祖宗之人,因此讨厌他也说得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元朝建立后蒙古人为什么要拆那么多城墙?是为了报复宋朝么?

全文共 1170 字

+ 加入清单

忽必烈入侵中原建立元朝后干了一件非常令人难以思索的事情,就是拆掉了很多宋朝建立的城墙。当时蒙古人进攻中原城墙就是一道非常好的防守,在古代几乎就是无解的存在,毕竟能占领制高点的一方就掌握了主动权。但是蒙古人好像发泄一般拆毁了很多城墙,但是留下了一些比较修建奇特的墙。看来当时蒙古人渐渐也学会了对物品要由欣赏的美感。

古代人注重防御工事,冷兵器时代防御跟进攻一样重要,当敌人人数占优势,守城方只要加固城墙,就可以为后续的援军争取到时间,从而获得解围。

在防御力量中最重要的是对城墙的加固,坚固的城墙是一座城池很重要的部分,也是很坚固的军事要塞,两军交战时,坚固的、好的防守等于成功的一半,大家都希望加固城墙来达到城池的无坚不摧的目的。

同样进攻方也非常痛恨坚固的城墙,会消耗他们的军队,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而汉人最擅长建筑防御工事,这让蒙古人十分痛恨。

当年蒙古攻打南宋有了四十多年,是时间最长的,为什么?南宋人擅长建筑城墙,这让蒙古骑兵吃尽了苦头,即使架着梯子上去,滚石落下来也会砸死士兵,可想而知蒙古骑兵所承受的伤亡。

成吉思汗的后人都骁勇善战,却唯独对小小城墙裹足不前,所以蒙古灭掉南宋后,到全国拆城墙,将中国各大城市的城墙都拆了。

元朝是拆城墙最牛的朝代,《元史》中记载了元朝的暴力行为,破坏了中国的建筑和文物,不计其数,十分残暴。

这场拆墙风波蔓延到南方,被毁掉的建筑物太多了,但拆墙也有终结的时候,元朝官员虽然热衷于拆墙,但拆到浙江一小城的时还是不敢拆了,因为城墙修建得十分奇特。

这座城墙在浙江临海古城墙,历史悠久,地理位置很重要。城墙三面环山,一面环海,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不过仅凭这一点不能解释为什么残暴的元朝统治者和走狗官员们,会对城墙望而却步?其实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他们叫嚣着要拆除汉人建造的所有城墙,而到浙江一临海小城却裹足不前,这是为什么呢?

当然与他们自身的经济利益有关,这座城墙建筑在危崖之上,不仅具有御敌功能,还有防洪功能,这座城墙有一半是沿着灵江修建的。

府城的位置正好在灵江入口,江水起伏不定,还有潮汐,很容易让海水淹没古城,但如果有古城墙这样一道天然堤坝守着,海水就蔓延不上来。

史载,历史上这座古城经常有山洪爆发,尤其是夏秋换季的时候,山洪暴发,水会蔓延上来,临海的古城墙是整个古城的守护神。

这座古城墙还有8个瓮城,都是圆弧形,能缓解水流的冲击,设计整个古城墙的人必然是个天才。说明汉人是聪明的,能工巧匠也比较多。

所以说元朝虽然痛恨汉人的聪明头脑,但最后还不得不使用汉人建筑的东西,用汉人造的文字,读汉人写的书,用汉人的思想治国,所以元朝无论如何都是一个被汉化的王朝。

一切征服的背后都是被征服。

如果你想要征服一个东西时,你首先已经被它所征服了,所有的力量都是相对的,元朝的征服和奴役最终驯化和改变的是他们自己,而不是汉人。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蒙古人到底有多残暴?这件事将告诉你

全文共 1259 字

+ 加入清单

在欧洲历史上,让他们最忌惮的名族就是古代的蒙古族。因为他们西征欧洲的时候,造成了历史上最大的惨案,蒙古大屠杀。蒙古人的所过之处生灵涂炭,杀光抢光烧光,在整个西征的过程中造成2亿多人遭到了屠杀,这次大屠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么蒙古人到底有多残暴?在历史上,有这么一次事件,而这次时间将告诉你,蒙古人有多残暴。

锡瓦斯是位于土耳其中部的一个古老的城市,有着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在塞尔柱帝国时期,锡瓦斯更一度成为过塞尔柱帝国的国都。不过现在的锡瓦斯古城,却很难找到十五世纪之前的建筑,因为在公元1400年的时候,这座千年古城被中亚之王帖木儿率领的突厥化蒙古大军彻底摧毁。

公元1400年的8月,帖木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因为领土问题发生了矛盾,两个国家的君主帖木儿和巴耶济德一世开始进行交涉。就在这个时候,不知天高地厚的巴耶济德一世给帖木儿送去了一封带有蔑视和嘲讽意味的国书,帖木儿在看完这封信后顿时勃然大怒,一个月后,他便亲自率领十四万大军来到了奥斯曼帝国的边境。

当时的锡瓦斯古城便是奥斯曼帝国边境的一个军事要塞,锡瓦斯城堡的防御工事十分完善,城内驻扎着大约一万多名士兵,大部分都是土耳其骑兵和亚美尼亚雇佣军,这些久经沙场的战士在面对帖木儿的大军之时,都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帖木儿的军队对锡瓦斯城堡进行了一个多星期的围攻,让这位征服者没有想到的是,城中的居民仿佛已经得知了帖木儿喜欢屠城,他们开始自发组织起来,登上城墙和帖木儿的攻城军队进行激战。锡瓦斯的居民都深知城破之后自己会痛饮死亡之杯,因此他们都悍不畏死的和入侵者进行决战,导致帖木儿的攻城士兵死伤惨重。

锡瓦斯城只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军事要塞,帖木儿并不想在这里逗留太长时间,因为他此次远征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教训叙利亚的马穆鲁克骑兵,马穆鲁克王朝的苏丹已经多次对帖木儿不敬,帖木儿打算在收拾完马穆鲁克苏丹后再去和巴耶济德一世决战,可是没想到却在锡瓦斯城碰了钉子。

在围攻锡瓦斯城二十多天后,帖木儿的士兵仍然无法突破锡瓦斯的城墙,奥斯曼帝国的援军也随时都会抵达,于是帖木儿便派出使者对锡瓦斯的守军进行劝降,帖木儿给他们开出了十分“优厚”的条件,并且声称只要锡瓦斯的居民愿意投降,他承诺绝对不会让参与守城的人流一滴血。

当时城内的守军也在帖木儿军队的打击下伤亡惨重,他们也明白凭借自己这些人根本无法长时间坚守要塞,锡瓦斯早晚会陷落,还不如接受帖木儿的优厚条件,在帖木儿使者的劝说下,他们打开了城门,在街道上列队欢迎帖木儿入城。

锡瓦斯城就这样被帖木儿的大军攻陷了,帖木儿骑着战马在城内游览了一圈,反复无常的他随后便对身边的将领下达了一个命令:“将锡瓦斯的所有守军和居民都活埋,然后一把火将城堡烧毁。”

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帖木儿确实履行了他的承诺,他确实没有让锡瓦斯城的居民流一滴血,四千多名亚美尼亚士兵被活埋,剩下的一些居民则被士兵推入河中溺毙,在屠城完毕后,锡瓦斯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帖木儿的军队离开锡瓦斯城后,便南下击垮了马穆鲁克骑兵,并且在两年后和巴耶济德一世的决战中取得了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为何怕朱棣?朱棣杀尽蒙古人,这样打仗的皇帝谁不怕?

全文共 1466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初年,朱棣为了能够扫除边境的威胁,于是便亲自率兵远征蒙古。不过由于蒙古首领阿鲁台采用游击战术,方位变幻不定,和明军玩起了捉迷藏,然而明军的军粮已经是快接济不上了,无奈之下就只好班师了。在班师的途中,经过阔滦海子(今呼伦湖)的时候,好巧不巧的撞上了在这里闲逛的阿鲁台。这简直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闯进来!

朱棣立刻命令军队摆好阵势,五十万大军随时准备发起攻击。此刻的阿鲁台吓得魂不附体,朱棣抓住了阿鲁台的这一心理,派使者传话,要阿鲁台立刻投降,否则后果自负。

阿鲁台十分想投降,他很清楚明军的实力,如果要强行对抗,只有死路一条,但部下们却死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阿鲁台急得跳脚,却又无计可施,在这情况下,阿鲁台和部下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阿鲁台以需要考虑的时间为理由,把使者打发走了,然后他接着回去和那些部下们讨论对策,会议中,有人提出趁此机会可以偷偷逃走,明军必然追赶不及。这个观点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阿鲁台也认为不错,便决定派遣部分军队先走。

然而就在他们调遣军队之时,外面突然传来了巨大的喧哗声和马鸣声!阿鲁台立刻意识到,明军开始进攻了!

然而此刻的明军大营也并没有接到发动总攻的命令,掌管中军的副将安远伯柳升听到外面乱成一片,大为吃惊,马上出营察看。他惊奇地发现有数千骑兵已经奔离营区,杀向敌军。柳升大为恼火,认为是有人违反军纪私自出战,但当他看清那支骑兵的帅旗后,就立刻没有了火气。

因为那是皇帝陛下的旗帜。

这可了不得,万一出了什么事情不是闹着玩的,柳升立刻命令大营士兵不必列队,立刻紧跟皇帝,发起总攻!

这一幕混乱的发起者正是朱棣,自从他派遣使者前往阿鲁台军中后,便一直注视着对方的动向,而阿鲁台的缓兵之计自然瞒不过他的眼睛,要知道,他自己就是搞阴谋诡计的行家里手,当年为了争取时间,还装过一把精神病人,在这方面,阿鲁台做他的学生都不够格。

而当他发现敌军迟迟不作答复,阵型似乎有所变化时,他就敏锐的判断出,敌军准备有所动作了,至于是进攻还是逃跑,那并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要立刻抓住时机,痛击敌军。

于是他顾不得通知后军,便亲率数千骑兵猛冲对方大营!在他统率下的骑兵们个个英勇无比,以一当十,要知道,带头冲锋的可是皇帝啊!那可不是一般人,平日神龙见首不见尾,贵为天子的人,现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冲锋,还身先士卒,冲在前面,领导做出了这样的表率,哪里还有人不拼命呢?

跟着皇帝冲一把,死了也值啊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朱棣的鼓舞下,明军如下山猛虎般冲入敌阵,疯狂砍杀蒙古士兵,朱棣更是自己亲自挥刀斩杀敌人,士兵们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得更好一点,自然更加卖命。经过两三次冲锋,阿鲁台军就彻底崩溃,阿鲁台带头逃跑,而且逃跑效率很高,一下子逃出去上百里地。他本以为安全了,可是明军却紧追不舍,一直跟在他屁股后面追杀,阿鲁台精疲力竭,跑到了回曲津(地名),实在跑不动了,便停下来休息,可还没有等他坐稳,明军就已赶到,又是一顿猛砍,阿鲁台二话不说,扭头就逃,并最终以其极强的求生本能再次逃出生天,但他的手下却已几乎全军覆没。

获得全胜后,朱棣班师回朝,经过这次打击,鞑靼的势力基本解体,大汗被杀,实力大大削弱。阿鲁台被明朝的军事打击搞得痛苦不堪,手忙脚乱,四处求援却又无人援助,无奈之下,他于永乐八年(1410)冬天正式向明朝朝贡,表示愿意顺服于明朝。

此战过后,北方各蒙古部落无不心惊胆战,因为明朝的这次军事行动让他们认识到,这个强大的邻居是不能随意得罪的,说打你就打你,绝对不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鞑靼人是蒙古人吗?实际上并不一样

全文共 1326 字

+ 加入清单

鞑靼,是我国历史上明朝时期,对于一个非汉族的民族的称呼,而这个民族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称呼,其中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蒙古”,而且明朝时期,鞑靼的确是官方对东部蒙古的统称,所以很多人会认为,鞑靼就是蒙古。但实际上,鞑靼和蒙古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等于。

“鞑靼”最初是蒙古高原东部一个部族的名称,后因其打败草原霸主回鹘,“鞑靼”一词就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包括后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也被称为“黑鞑靼”。

自清军入主中原后,“鞑靼”这个带有显著民族歧视的词汇就在中国绝迹了,然而在遥远的欧洲,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铁木真打败了塔塔儿部,也就是鞑靼,逐渐统一了蒙古后,鞑靼人就成了蒙古人的一部分。蒙古西征时,他们也跟着来到了东欧平原。

欧洲人分不清鞑靼人与蒙古人的区别,索性统称为“鞑靼人”。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与纯正的蒙古人有很大区别,他们是鞑靼人与更早来到的突厥人,以及当地民族混合而成的新民族。

15世纪时,克里米亚鞑靼人脱离金帐汗国,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但很快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国。

因为信仰和民族的问题,奥斯曼帝国与莫斯科公国,以及其背后的拜占庭帝国长期保持敌对状态。以能征善战著称的鞑靼人自然是打击俄罗斯人的急先锋。

游牧民族缺少生活必须的手工制品,鞑靼人把骚扰莫斯科公国当作一门生意,不但大肆掠夺财富,还掳掠俄罗斯人口,将他们贩卖到欧洲为奴。

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鞑靼人与俄罗斯人进行了无休止的战争,而鞑靼人总是胜多败少。转眼间到了17世纪,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

奥斯曼帝国日薄西山,但莫斯科公国在伊凡雷帝,以及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手中已经成为强大的俄罗斯帝国。

俄土双方多次大打出手后,克里米亚地区终于被俄国纳入版图。被鞑靼人奴役千年后,俄罗斯人终于出了一口恶气。沙皇通过一些列强硬政策,掠夺了鞑靼人大量土地,并使其成为农奴。

在并入俄国的前十年,约有30万鞑靼人被迫逃亡土耳其。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因强行内迁伊斯兰教居民,以致流亡土耳其的人数达到了顶峰。

直到十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为鞑靼人解开了压迫的锁链,并建立了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后,鞑靼人的政治地位才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两个民族的上千年的仇恨和宗教敌视仍旧无法完全消除。鞑靼人对当局推行的“世俗化”教育非常抵制,尤其是强制推行俄语。这也为日后鞑靼人的悲剧埋下祸根。

苏德战争爆发没多久,德军就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希特勒以建立鞑靼人独立的国家为诱饵,策反了部分鞑靼贵族,并建立了亲德政权。

1944年4月,俄罗斯人重新收复克里米亚地区后,为防止投降德国的鞑靼人继续在敌后捣乱,同时也为了给“整个民族集体背叛”一个必要的惩罚。

1944年5月11日,克里米亚的所有鞑靼人被荷枪实弹的军人强制塞进闷罐车厢中。他们被拉到乌兹别克斯坦,从事采矿、伐木等重体力劳动。十年后,克里米亚又被当作礼物送给乌克兰,以纪念俄乌合并三百年。

鞑靼人认为如果少部分人背叛就要惩罚整个民族,战争中出现叛徒最多,最该被流放的应该是俄罗斯人。中亚恶劣的环境让鞑靼人无时不刻不在为回家而奋斗,但他们在克里米亚的所有印迹都已经被抹掉,回家又谈何容易。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统治俄罗斯地区长达240年,为何如今的俄罗斯194民族中没有蒙古族?

全文共 725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成吉思汗,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他是人类历史上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的铁骑一直冲到了欧洲的多瑙河沿岸,彻底的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并且对俄罗斯地区进行了长达240年的统治。相信很多朋友们都会思考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蒙古统治俄罗斯长达两个多世纪,但是在如今俄罗斯的194个民族中却没有蒙古族,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不得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一:金帐汗国是公元13世纪上半叶由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以及他的儿子拔都所建立的。因其统治者的帐顶是金色,故此得名金帐汗国。

纵观金帐汗国的蒙古人对俄罗斯的统治无非不过两件事,那就是征兵和征税。由于金帐汗国地域广大,蒙古人又过于稀少,很多地域无法形成有效控制。

随后金帐汗国内部便出现了争权现象,正是这次内讧才让弱小的俄罗斯有了发展的机会。后来莫斯科大公国伊万雷帝进攻金帐汗国,并且取得了胜利。

俄罗斯为了彻底摆脱了蒙古帝国的控制,开始独立发展,日渐强大。1502年莫斯科人与克里米亚人联手进攻金帐汗国,使得它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1502年金帐汗国彻底灭亡后,蒙古族的后裔并不甘心,纷纷另建他国。但他们建立的阿斯特拉罕汗国、克里米亚汗国、西伯利亚汗国都相继被俄罗斯帝国征服。

胜利的俄罗斯人怕蒙古人卷土重来,开始大肆屠杀曾经奴役他们的蒙古族,幸存的蒙古族,为了自保,不得不融入其他的民族,因此这些幸存下来的蒙古族也不敢声张自己的民族身份。

不过俄罗斯虽然没有蒙古族,但有与蒙古族一起征服俄罗斯的鞑靼族。这个民族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人口繁衍快速,再加上大量蒙古人的加入,如今的鞑靼族已经成为俄罗斯的第二大民族。

所以,俄罗斯现在不能说完全没有蒙古族人,而是很多融入到俄罗斯的其他民族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北欧维京人与蒙古人作战谁更厉害?地形决定输赢

全文共 1141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在人类的历史上,维京人与蒙古人都是极其彪悍的存在,不论是哪一个都给当年的欧洲带来了一场腥风血雨。一个是海盗出生的,一个是游牧名出生的,双方的相同点就是战斗力都非常的强大。那么在古代,若是维京人与蒙古人对战的话,哪一方会更加强大呢?

成吉思汗的蒙古族部队,战斗是非常强的。为啥强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蒙古人几乎是全民皆兵,军队战斗素质高

2.蒙古马虽不及欧洲、阿拉伯马高大快速,但吃苦耐劳,持续作战能力强

3.蒙古骑兵,人、马几乎不需要任何后勤补给,可以说是打到哪、吃到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一句话————弓箭射的着猎物都能吃。

4.蒙古民族以游猎为生,弓马娴熟,特别能发挥轻骑兵快速灵活的优势。

5.蒙古军队将中原战争中俘获的金、宋守城、攻城器械和大部分工匠派往欧洲,火药武器、复合弓在欧洲战场上大发神威。

6.蒙古军队军事指挥灵活多变,重视战争军事情报的侦查和收集,往往出奇制胜。

不过,与蒙古铁骑相比,维京人也不逊色。

维京人是海盗出身,最开始他们居住在在瑞典的纳维亚半岛,靠着农耕生活。不过,陆地却是山壑纵横,交通不便。耕地面积更是相当有限,在这样的土地上种庄稼、养牲畜无法完全满足维京人的生存需求。纳维亚半岛的海岸线十分有利于海上交通,于是在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维京人不得不开始了海盗生涯。

之所以能做海盗,主要是因为维京人战斗非常强。他们从小时候,就接受残酷的训练,所以多数人体格健壮。在战术上,维京人的突击活动分成两节,先在远距离上投掷长矛,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了断。

此外,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的将船系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

这些综合到一起后,就显着维京人的战斗力很强了。不过,维京人擅长的是海上作战,当他们遇到陆路作战的时候,就不是蒙古人的对手了!

维京人与蒙古人的第一次交锋是在十二世纪。

862年,维京人留里克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不过到了12世纪时候,留里克王朝政治腐败,这个时候蒙古人来了。

十二世纪初期,成吉思汗子孙西征,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尔(保加利亚)、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

在这次战役中,维京人完败。他们建立的留里克王朝成为了蒙古帝国的藩属国,成为了奴才。然而,维京人一直在寻找机会,打算背水一战。就这样,在蒙古人统治俄罗斯200多年后,一举将金帐汗国打败,维京人胜了蒙古人。

那么,蒙古人和维京人究竟谁更厉害呢?其实,维京人擅长海上作战,蒙古人擅长水上作战。不过,他们较量的场地都在陆地,所以维京人最先失败。不过,维京人也善于研究总结,最后胜了蒙古人。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大战维京人谁会赢?历史上蒙古人与维京人交战过吗?

全文共 1153 字

+ 加入清单

在世界历史当中,欧洲的维京人和亚洲的蒙古人,都是两个相当厉害的存在,一个给欧洲造成了长达数百年的黑暗时期,一个驰骋在欧亚大陆上打造出了空前庞大的帝国。海盗出生的维京人与游民民族出生的蒙古人绝对两个最强的存在。那么,维京人和蒙古人到底谁厉害呢?这场战争,就看出来了!

成吉思汗的蒙古族部队,战斗是非常强的。为啥强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蒙古人几乎是全民皆兵,军队战斗素质高

2.蒙古马虽不及欧洲、阿拉伯马高大快速,但吃苦耐劳,持续作战能力强

3.蒙古骑兵,人、马几乎不需要任何后勤补给,可以说是打到哪、吃到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一句话————弓箭射的着猎物都能吃。

4.蒙古民族以游猎为生,弓马娴熟,特别能发挥轻骑兵快速灵活的优势。

5.蒙古军队将中原战争中俘获的金、宋守城、攻城器械和大部分工匠派往欧洲,火药武器、复合弓在欧洲战场上大发神威。

6.蒙古军队军事指挥灵活多变,重视战争军事情报的侦查和收集,往往出奇制胜。

不过,与蒙古铁骑相比,维京人也不逊色。

维京人是海盗出身,最开始他们居住在在瑞典的纳维亚半岛,靠着农耕生活。不过,陆地却是山壑纵横,交通不便。耕地面积更是相当有限,在这样的土地上种庄稼、养牲畜无法完全满足维京人的生存需求。纳维亚半岛的海岸线十分有利于海上交通,于是在在人口增长的压力下,维京人不得不开始了海盗生涯。

之所以能做海盗,主要是因为维京人战斗非常强。他们从小时候,就接受残酷的训练,所以多数人体格健壮。在战术上,维京人的突击活动分成两节,先在远距离上投掷长矛,然后用剑和战斧做近距离的了断。

此外,海盗遵守古老的传统,一声不吭的将船系一起。在船头搭上跳板,然后依次上场单挑,每个走上跳板的人都面临这样的命运:或者将对方统统杀光,或者自己战死,由后面的同伴替自己复仇。

这些综合到一起后,就显着维京人的战斗力很强了。不过,维京人擅长的是海上作战,当他们遇到陆路作战的时候,就不是蒙古人的对手了!

维京人与蒙古人的第一次交锋是在十二世纪。

862年,维京人留里克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不过到了12世纪时候,留里克王朝政治腐败,这个时候蒙古人来了。

十二世纪初期,成吉思汗子孙西征,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到打耳班)、保加尔(保加利亚)、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

在这次战役中,维京人完败。他们建立的留里克王朝成为了蒙古帝国的藩属国,成为了奴才。然而,维京人一直在寻找机会,打算背水一战。就这样,在蒙古人统治俄罗斯200多年后,一举将金帐汗国打败,维京人胜了蒙古人。

那么,蒙古人和维京人究竟谁更厉害呢?其实,维京人擅长海上作战,蒙古人擅长陆上作战。不过,他们较量的场地都在陆地,所以维京人最先失败。不过,维京人也善于研究总结,最后胜了蒙古人。

展开阅读全文

莫卧儿王朝是成吉思汗后代吗?揭秘蒙古人建立的21个国家

全文共 8018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蒙古,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蒙古人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建立国家最多的族群。大多数人都非常清楚蒙古人在13世纪的时候崛起了,建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空前庞大的蒙古帝国。不过到了1634年蒙古帝国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与满清争战,因蒙古科尔沁等部与满清勾结,林丹汗一时寡不敌众,退守甘肃,欲与喀尔喀和卫拉特会师后进行反击,不幸死于天花,满清乘机占领内蒙古,1635年蒙古帝国灭亡。甚至有些人还以为元朝灭亡就是蒙古帝国灭亡。很多人除了蒙古帝国、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国外一无所知。其实蒙古人在历史上建立国很多国家。1.KhamagMongolUls(意为大蒙古国)(公元10世纪末-1161年)

海都是成吉思汗家族中第一个获得汗位(即王位)的人。有些人甚至称他为可汗,即皇帝。但是,海都的可汗之称显然是后来追赠的。成吉思汗家族也是从海都时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蒙古黄金家族的。公元11世纪,海都打败了札刺儿部而出名,被推举为海都汗。这就是后来的蒙古帝国的原型。

海都建立的政权到了其曾孙合不勒汗时已经称之为KhamagMongolUls(意为大蒙古国)合不勒汗一直与强大的女真人抗衡,保卫自己的政权。金朝于1135-1139年和1147发动了征服合不勒政权的战争,金将胡沙虎深入草原后被打败,不得不于1147年向合不勒的第四个儿子忽图刺汗(熬罗孛极烈)求和。被迫将边界地区的几个州让给了蒙古人。但到了合不勒汗的继承者俺巴孩汗时期,俺巴孩汗不慎被塔塔儿人捉住后,引渡给金朝,金人将他们钉死在木驴上。新的可汗忽图刺汗为报仇,攻掠金地。金帝于1161年与塔塔尔联合进攻蒙古,摧毁了第一次蒙古王权。蒙古没有了可汗,也速该只是蒙古首领而已。{完全是汉语的意译,蒙古语言的可汗可中文翻译为首领和皇帝}但是时隔28年,到了1189年,年仅28岁的铁木真重新建立起蒙古政权。人们总以为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后才被称为成吉思汗的,实际上1189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后就已经被称呼为成吉思汗了。2.大蒙古帝国(1206年-1635年)

经过多年征战成吉思汗打败了乃蛮、塔塔儿、克烈...诸多强大对手后终于在1206年建立了蒙古帝国。成为这个强大帝国的君主。

1205年、1207年和1209年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西夏不得已,纳女请和。

1211年,又率领大军南下攻金。1215年,蒙古军占领中都,在辽西消灭金守军,攻占金北京(在今内蒙古宁城西)。

1218年,派大将哲别灭西辽。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亲自率领其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和大将速不台、者别,向花剌子模发动了侵略战争。他几路进兵,分割包围了各战略重镇,各个击破。战场上的主动权全在蒙古一方。1219年,蒙古军围攻讹答剌城,次年攻克。

1220年,成吉思汗攻下不花剌、花剌子模新都城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等城,术赤、窝阔台、察合台率兵攻克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拖雷一军进入呼罗珊地区。哲别、速不台奉成吉思汗之命穷追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算端,后者逃至里海孤岛病死。哲别、速不台率军继续西侵,远抵克里木半岛。

1221年,拖雷占领呼罗珊全境。成吉思汗追击新算端札阑丁至印度河,不获而还。

1222年,在占领区置达鲁花赤监治。1223年,还撒麻耳干驻冬,次年起程还国。

1226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西夏亡。

1227年夏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西夏亡。临终提出联宋灭金的战略。大皇后孛儿台生子四人:长子术赤,为钦察汗国诸汗之祖;次子察合台,为察合台汗国诸汗之祖;第三子窝阔台,蒙古第二代大汗(元太宗);第四子拖雷,后人为元代和伊利汗国皇室。忽兰皇后生一子阔列坚,后裔入元封河间王。1635年蒙古帝国被后金后金灭亡。

1234年,蒙古皇帝窝阔台召开诸王大臣会议,决定继承成吉思汗的事业,继续西征。窝阔台派兵分别攻打波斯(今伊朗)和钦察、不里阿耳等部,基本上征服了波斯全境。公元1235年,由于进攻钦察的军队受阻,窝阔台决定派强大西征军增援,术赤之子拔都、察合台之子拜答儿、窝阔台之子贵由、拖雷之子蒙哥以及诸王、那颜、公主附马的长子参加这次远征,由拔都总领诸军。次年,诸军会师西征,进攻位于伏尔加河中游的不里阿耳,大将速不台征服不里阿尔。公元1237年,蒙古诸军进攻钦察,蒙哥斩杀其大将八赤蛮,里海以北地区被蒙古军队占领。拔都率军大举入侵俄罗斯,公元1237年底对占梁赞、莫斯科等14城,公元1238年2月攻陷弗拉基米尔,次年又攻陷基辅。公元1240年,蒙古军队进攻孛烈儿(今波兰)、马扎尔(今匈牙利)。公元1241年4月,蒙军攻占克拉科夫、里格尼察等城,大掠摩拉维亚等地。拔都亲统三路大军大败马札儿军,其国王逃走,蒙古军队攻掠亚得里亚海东岸及南欧各地。这年年底,窝阔台死讯传到军中,拔都率军从巴尔干撤回伏尔加河流域。拔都率本部以撒莱为都城,在伏尔加河畔建立了钦察汗国。3.元帝国(1271年-1368年)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建立起元王朝,从此,北京才逐渐成为中国此后近七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公元1276年,元朝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占领中国全境。

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安南(今越南北部)、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朝鲜)、缅甸、占城(柬浦寨)、安南(越南)等地成为元的属国。

由于元朝的疆域扩展到了西亚地区,使得欧洲与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经济的起步带动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在元朝年间,中国的棉花种植已非常普遍,所以纺织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使当时的棉纺织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此外,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元世祖年间,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曾到过中国,在它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详细的记载了当时元朝大都的繁荣景象。

1351年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席卷了整个中国,在起义军中,朱元璋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并在六、七年的时间里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部。1368年朱元璋军队逼近元大都,蒙古统治者退出了中原,元朝灭亡。但蒙古帝国仍然在塞北继续维持到1634年。4.金帐汗国(1243~1502)

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在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1243年,拔都西征后回到伏尔加河畔,建立了东起额尔齐斯河,西到俄罗斯,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北到北极圈附近的辽阔广大的钦察汗国。建都于伏尔加河下游的拔都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在汗国内,拔都的十三个兄弟及其后裔各有世袭封地,拥有军队。蒙古军事贵族统辖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既是行政单位,又是军事单位。1255年,拔都去世。

月即伯在位时,汗国达到极盛时期。迁都到别儿哥萨莱城(今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与伊儿汗国、埃及等国通好,对外贸易兴隆。伊斯兰教在伏尔加河下游广泛传播,此后钦察汗都信奉伊斯兰教,部分蒙古牧民也伊斯兰化。

十四世纪后期,蒙古贵族对外不断进行掠夺战争,内部又互相争斗,使汗国走向衰落和瓦解。十五世纪二十年代初,钦察汗国只剩下有限疆土,被称为大帐汗国。1502年,大帐汗国灭亡。5.白帐汗国

拔都的兄长斡儿答及其后裔据有今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形成了白帐汗国。

14世纪90年代后期起,白帐汗国那颜也迪古操纵傀儡汗把钦察汗国大部分疆土统一起来。他于1399年打败立陶宛,遏止了立陶宛的扩张。1408年,进攻斡罗思,毁掉了许多城市,但没能攻下莫斯科。1410~1412年内讧时,他丧失权力逃走。6.青帐汗国

蒙古第二次西征后拔都的弟弟昔班,西征一路主将,征服了匈牙利,西征有功,拔都将南乌拉尔封给他,建立蓝帐汗国。7.窝阔台汗国(1225--1310)

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领有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潮以东地区。建都叶密立(今新疆额敏县).

1229年窝阔台继帝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1251年蒙哥汗即位后,以窝阔台系诸后王屡与作难,将封地分割,分授诸王,以去其势。窝阔台子合丹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灭里领额尔齐斯河之地,窝阔台孙脱脱领叶密立,海都领海押立(今伊犁西)。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海都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先后联合阿里不哥、乃颜、笃哇争夺帝位。1301年(大德五年)兵败走死,汗国势衰。1310年(至大三年),窝阔台汗国海都子察八儿为察合台系后王怯伯所败,封地并入察合台汗国。8.察合台汗国(1227年-1369年)

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所建。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

1314年察合台汗国开始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以阿力麻里为中心,包括喀什、吐鲁番一带;西部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在秃黑鲁帖木儿死后不久,便被自己的将军帖木儿夺取了政权。9.东察合台汗国(1348年-1514年)

1348年,秃黑鲁帖木儿在阿克苏拥立为汗。历史上把秃黑鲁帖木儿统治的地区称为东察合台汗国。

一度与西察合台汗国并存。1389年,秃黑鲁帖木儿的幼子黑的儿火者即汗位,建都于别失八里;1418年,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汗,又把国都迁到亦力把里(今伊宁市),所以东察合台汗国也称“别失八里国”和“亦力把里国”。东察合台汗国从1348年建立,历经8代、15位汗主政,到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取代。10.叶尔羌汗国(1514年-1680年)

1514年,东察合台汗国秃黑鲁帖木儿汗后裔萨亦德汗创建叶尔羌汗国,都叶尔羌(莎车),领有西域大部分地区,1680年被噶尔丹打败,并入准噶尔汗国。11.伊尔汗国(1253年-1353年)

又称伊利汗国,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是东滨阿姆河,西临地中海,北界里海、黑海、高加索,南至波斯湾的大国。今伊朗、伊拉克、南高加索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都由伊尔汗直接统治;阿富汗斯坦西部的赫拉特王国是伊尔汗的属国;小亚的罗姆素丹国名义上是属国,实际上由伊尔汗派官治理。

1253年,拖雷之子旭烈兀率军第三次远征,蒙古军队进军西亚。10月,旭烈兀率兵侵入伊朗西部,进抵两河流域,目标首先指向了木剌夷国(今伊朗境内)。旭烈兀率军携带大批石弩和火器,途经阿力麻里、撒马尔罕、到波斯碣石城,告谕西亚诸王协同消灭木剌夷。

公元1256年,旭烈兀统帅蒙古大军渡过阿姆河,6月到达木剌夷境内。蒙古先锋将领怯的不花攻占木剌夷多处堡寨,给予了沉重打击。木剌夷首领鲁克那丁在蒙古大军压境的形势下,派遣他的弟弟沙歆沙向旭烈兀求和,旭烈兀要求鲁克那丁亲自来投降,但鲁克那丁迟疑不决。11月,旭烈兀命令蒙古军队发起猛攻,鲁克那丁被迫投降。蒙古军队占领其都城阿剌模式堡(今里海南)。1257年初,鲁克那丁被蒙古军队杀死,他的族人也都被处死,木剌夷被完全平定。

公元1257年3月,驻守阿塞拜疆的拜住来到军中,旭烈兀偕同拜住等继续西征,直指黑衣大食首都巴格达。当时阿巴斯王朝哈里发漠思塔辛执政,既直接统治黑衣大食,又管辖整个伊斯兰教世界,是两河流域的强国。公元1257年冬,旭烈兀、拜住等率军三路围攻巴格达,第二年初,三军合围,向巴格达发动总攻,蒙古军队用炮石攻打巴格达城,城门被炮火击毁。2月,谟思塔辛哈里发率众投降,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蒙古军队在城中大掠七天,谟思塔辛被处死,阿巴斯王朝灭亡。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兵进叙利亚,直抵大马士革,势力深入到西南亚。由于蒙古军队被埃及军队打败,旭烈兀才被迫停止了西进,留居帖必力思,建立了伊儿汗国。

在合赞汗(1295-1304年)在位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295年6月19曰,他率领将士改宗伊斯兰教,当年11月3曰即汗位,取名穆罕默德,自号素丹。此后,蒙古贵族和伊朗贵族曰益合流,伊尔汗国组建成为一个伊斯兰国家。

在合赞汗死后不久,伊尔汗国便陷入混乱,1335-1378年的四十多年间,先后八个伊尔汗,在争权夺利的混战中,建立了各自的封建王朝。12.贾拉尔朝(1336-1411年)

1340年建立,据有伊拉克、阿塞拜疆、摩苏尔和迪亚巴克儿;克尔特朝(1245-1389年),1342年独立称王,据有赫拉特和呼罗珊部分地区。后被铁木儿帝国灭。13.穆札法尔朝(1313-1393年)

1353年建立,据有法尔斯、克尔曼和库尔德斯坦,称臣于开罗。后被铁木儿帝国灭。14.赛尔别达尔国(1337-1381年)

1353年建立的政权,据有呼罗珊北部。1380年以后,在伊儿汗国废墟上建立的各王朝,先后被铁木儿帝国灭亡。15.帖木儿帝国(1370年-1506年)

帖木儿帝国开国大帝帖木儿出生于西察合台汗国的撒马尔罕以南的渴石城附近的蒙古巴尔拉斯部区,这个部落在十四世纪韧来到卡什卡河流域居住。他们的氏族虽然还过着游牧生活,但是已经部分地开始向定居过渡,帖木儿的妻子是西察合台汗国合赞汗的女儿,因此《明史》称帖木儿为元驸马。

1370-1405年间帖木儿打败埃及马布留克王朝,占领叙利亚,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活捉巴耶塞特苏丹,消灭印度德里苏丹国。开创了一个大帝国,以今天的乌兹别克为中心。在其鼎盛时期横亘从格鲁吉亚到印度的西亚、中亚、和南亚。首都为撒马尔罕,后迁都到今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1405年帖木儿率兵东征明朝,途中病死,明朝与一次灾难檫肩而过。

帖木儿帝国文化得到巨大发展。这个时期被誉为“帖木儿文艺兴”、“波斯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15世纪中叶,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后裔昔班在中亚草原兴起,1500年攻占布哈拉和撒马尔罕,建立乌兹别克汗国,1506年灭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者们无奈转而去印度开创莫卧儿王朝去了。16.莫卧儿帝国(1526~1858年)

1526年,帖木儿的五世孙——巴布尔入侵印度,宣布为印度斯坦皇帝,标志着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开始。之后,巴布尔又经过1527年的坎努战役和1529年的戈格拉战役,统一了北印度。1530年,胡马雍继位(1530~1556)。1540年,胡马雍在曲女城战役中为比哈尔阿富□酋长舍尔沙击败,流亡波斯和阿富□,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暂告中断。1555年,胡马雍重征印度平原,占领德里和亚格拉,恢复了莫卧儿王朝在印度的统治。1556年,阿克巴继位,实行了进步的内政改革,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扩大了莫卧儿王朝统治印度的社会、政治基础。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开疆拓土,统一了次大陆广大地区,推动了印度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到查罕杰(1605~1627在位)和沙·贾汉(1628~1658在位)时代,莫卧儿王朝国势曰盛。文化艺术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艺术特点,是民族传统与中亚及波斯艺术相结合,举世闻名的泰吉·玛哈尔陵,可以作其典型代表。

1858年莫卧儿王朝沦为英国殖民地。17.希瓦汗国((1512年-1785年)

十六世纪,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后裔阿不海汗建立强大的乌兹别克汗国。位于阿姆河下游的花拉子模绿洲,统治范围西及里海,南达呼罗珊北部。虽然统治阶级和贵族阶层是蒙古人,但主要居民为乌兹别克人,次为土库曼人、卡拉卡尔巴克人和哈萨克人。

16世纪初,花拉子模被昔班尼汗征服。他死后,暂归伊朗统治。约1512年,当地居民在伊斯兰首领鼓动下赶走伊朗总督,拥立乌兹别克王族伊尔巴尔斯(1512~1525在位)为汗,建立独立的国家。首都最初在乌尔根奇,16世纪末迁至希瓦(今咸海南之基发)。建国初期,政局动荡。1593年被布哈拉汗征服。1598年,恢复独立。阿布勒哈兹·巴哈杜尔汗即位后,国势转强,他和他的儿子阿努沙(1663~1687在位)曾多次侵入布哈拉汗国境。1740年,希瓦被伊朗纳迪尔沙征服。纳迪尔沙死后,希瓦摆脱伊朗的控制,但内乱日甚。穆罕默德·拉希姆汗时期(1806~1825)汗国实现政治统一,国势日益强盛。汗国沦为俄国的保护国。1920年2月,在当地人民和苏俄红军的攻击下,汗国覆亡,建立花拉子模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24年并入乌兹别克和土库曼。18.哈萨克汗国(1456年—1718年)

十五世纪中期,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术赤后裔巴拉克之子克烈汗,乘希瓦汗国阿不勒海尔汗败于瓦刺之机,与贾尼别克汗一起,率领部分游牧部落向东迁徙,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察合台后裔政权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在楚河、塔拉斯河广阔的土地上建立了哈萨克汗国。统一的哈萨克民族从这个时候形成。一个新的民族从此诞生。

1628年,额斯木汗卒后,江格尔汗继位。其东部准噶尔强盛起来,常攻打哈萨克汗国。江格尔与布哈拉汗及叶尔羌汗联合,共同反击准噶尔贵族的进攻。1652年,江格尔汗在与准噶尔战争中阵亡后,哈萨克汗国内部统治集团间争权夺利,较有势力的苏丹自立为汗,各霸一方。

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头克汗逝世后,哈萨克汗国逐渐衰落,各玉兹的小汗不服从大可汗的管辖,各自为政。1755—1757年(清乾隆二十年-二十二年),清朝,解除了哈萨克汗国来自准噶尔贵族的威胁。部分牧民迁回阿勒泰、塔城、伊犁地区放牧。

18世纪中叶起,沙俄势力加紧侵入哈萨克草原和原属清伊犁将军管辖的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1863年(清光绪九年),哈萨克黑宰部落3000多户迁入伊犁和博尔塔拉地区。划界后,又有不少哈萨克族迁入新疆。19.克里米亚汗国(1430年-1783年)

克里米亚汗国约建于1430年,由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来所建。他统治时期发行的第一批钱币注明年代是1441-1442年,现已知道他一直统治到1466年。他所建的汗国东以顿河下游为界,西至第聂伯河下游,向北延伸到耶列兹城和坦波夫。1454年,哈吉·格来把克里米亚河南岸的巴赫切萨拉伊,即原奇尔克耶城定为都城。由哈吉建立的格来王朝一直延续到1771年俄国征服时期,1783年最后并入俄国。20.喀山汗国(1445年-1552年)

喀山汗国,1445年由拔都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乌鲁·穆罕默德与其子马赫穆提建立。乌鲁·穆罕默德于1446年被其子马赫穆提克暗杀。在马赫穆提克统治期间(1446-1464年),新开国的创建最终完成。领土范围为伏尔加河中游和卡马河流域的原保加尔王国。马赫穆提克之子和继承者喀山汗易不拉欣1468年他征服了维亚特卡。易不拉欣之子阿明于1506年打败打败莫斯科公国的军队。

1552年6月,沙皇伊凡四世派兵用大炮围攻喀山城。10月2日攻占该城,喀山汗国被俄罗斯吞并。喀山汗国的灭亡标志着俄国人与蒙古人之间统治和被统治关系发生改变。21.阿斯特拉罕汗国(1466年-1783年)

建于1466年,是由金帐汗库楚克·马哈麻的孙子、也叫卡西姆的宗王创建。定都于阿斯特拉罕城,疆域包括伏尔加河下游及南高加索草原地带,北邻喀山汗国,西接克里木汗国,东与诺盖汗国为界。居民主要从事牧业、渔业,农业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手工业较发达,毛皮、制革等享有盛名。地处交通枢纽,通过陆路和水路可联接高加索、黑海与里海,内外贸易颇为发达。

1554年伊凡四世派3万俄军进攻阿斯特拉罕汗国,推翻了雅姆古尔切伊汗,扶持捷尔维什·阿里上台,汗国变为俄国的属国。1556年伊凡四世派兵驱逐阿里汗,正式吞并阿斯特拉罕汗国。

欧亚草原东端的蒙古高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以往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是游牧民族兴衰起伏的舞台。随着蒙古帝国的扩张,它的首都也几经变迁。今天,我们追随着历史的痕迹,来探访蒙古帝国五大首都,感受这些凝聚着古代蒙古人英勇和智慧的都城,感受这些以“遗址”的形式向世人继续展示游牧文明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都城,感受人类历史的重要阶段,感受游牧文明的博大精深,见证昔日的辉煌。很久以来有这样一个共识,谁控制了欧亚草原,谁就等于控制了大半世界。13世纪蒙古人的崛起,印证了这个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蒙古人和韩国人长得像?

全文共 613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在说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蒙古人韩国人好像长得比较的像,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个问题也比较的好解决了,分析分析下他们人种的构成就好了,下面一起来仔细分析看看!

蒙古人、韩国人还都跟中国人长得像呢。

看脸识国家是最没根据的。给你一张欧美人的照片,你能轻易分清谁是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吗?

在种族主义横行的时代,像是汉人、满人、日本人、朝鲜人、爪哇人、卡尔梅克人、爱斯基摩人等,都被算作蒙古人种(Mongoloid)的范畴内。

所谓的蒙古人种,其实就是黄种人的代名词。

这个分类在1795年被德国人布卢门巴赫(Johann Blumenbach)所提出。他认为全世界一共存在五个种族:

他们是高加索人种(Caucasus)、蒙古人种(Mongoloid)、马来人种(Malayan)、埃塞俄比亚人种(Ethiopian)、亚美利加人种(American)。

所以,无论是蒙古人、韩国人还是中国人,都被粗暴地划入了蒙古人种的范畴。

就像你分不清欧美人谁是谁一样,他们也分不清谁是蒙古人、韩国人或中国人。在他们眼中,大家没有区别。

回归到这个问题:

很多人胡说八道,举出蒙古人征服过韩国,或者阿尔泰语系的问题。

这种理由随便就能反驳了——

蒙古还统治过中原,怎么没见你说自己长得像蒙古人?

蒙古语和满语也属于阿尔泰语系,甚至这两种语言的相似性还高于韩语,怎么没见有谁说满族人长得像韩国人、蒙古人?

总而言之,都不要胡说八道了,很可笑。

展开阅读全文

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何蒙古人却很讨厌他?

全文共 2350 字

+ 加入清单

在很多人看来,我国古代每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可以说都是大英雄级别的人物。但是历史上却也总有一些人物是例外,尽管他们可能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甚至在后世人的眼中也非常有名,但是却总有一些人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而不承认这个人的地位。在很多人看来,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建立者,当然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厉害的大人物。但其实在很多蒙古人的眼中,对于忽必烈却是非常厌恶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忽必烈建立元朝对他们来说难道是一件坏事吗?他们为何会如此厌恶忽必烈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来一起了解一下吧。1.忽必烈简介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庙号世祖。2.蒙古人为何讨厌忽必烈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东方的草原上兴起了一支强悍的军事力量——蒙古大军。他们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从蒙古草原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畔,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也是世界历史上,人类最接近于统一的时期。开创了这个成就的,就是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们。

在蒙古人心中,成吉思汗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对于成吉思汗的亲孙子,蒙古第四任大汗忽必烈。蒙古人则是嗤之以鼻,甚至于斥责他是叛徒。忽必烈创立了大元朝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并让蒙古人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那为什么蒙古人却看不上这样一个大汗呢?

专家说,因为在蒙古人心中,忽必烈确实是一个妥妥的叛徒。他虽然创立了大元朝,但那是踩在蒙古帝国的尸体上建成的。自忽必烈之后,蒙古帝国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而蒙古人也就失去了最辉煌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牵涉到忽必烈汗位的正统性。按照蒙古人的惯例,新的大汗要在忽里台大会上选举产生。当蒙哥汗死了之后,当时呼声最高的其实是阿里不哥当选新的大汗。而且阿里不哥得到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支持。而忽必烈也就得到了旭烈兀的支持,以及他经营多年的中原地区汉臣的支持。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战争便无可避免了。最终,忽必烈依靠中原丰富的财力、人力、物力打败了阿里不哥,成为了新的大汗。但是,从道理上来说,忽必烈的汗位是抢来的,不是选举来的。所以,当时的中亚三大汗国都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职位。蒙古帝国出现裂痕。

而且,忽必烈大力推行去蒙古化,和汉化。于是,其他地区的蒙古人有样学样,渐渐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有的伊斯兰化,有的基督化。所以,忽必烈被看作是蒙古人的叛徒。3.为什么说忽必烈是叛徒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尊汗号为“成吉思汗”。之后几十年时间里,大蒙古国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的时候,他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国。他去世之后,新可汗又进行了2次大规模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成吉思汗之孙)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领包括漠北、华北、东北、吐蕃(西藏)、西域、中西亚、北亚(南部)、东欧(大部分区域)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在蒙古人心中,成吉思汗的地位至高无上,然而,对他的亲孙子——忽必烈(蒙古第4任大汗)却嗤之以鼻,甚至称他为“叛徒”,这是为什么呢?忽必烈不仅建立了元朝,首创省制度,开凿大运河,还大幅提升了蒙古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水平。这么一位功绩卓著的大汗,为何蒙古人会称之为叛徒呢?答案其实但简单。

专家表示,蒙古人将忽必烈视为“叛徒”确实是有原因的。1260年,由于他和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争位,蒙古帝国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获得汗位,原本属于蒙古帝国的四大封地已经取得了实际独立地位,成立汗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直至1304年,四大汗国才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地位。简单说来,自忽必烈之后,蒙古帝国已名存实亡,蒙古人最辉煌的时代已逝去。

按照蒙古的规矩,新可汗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蒙哥汗去世后,呼声最高的新可汗是阿里不哥。当时,阿里不哥得到了三大封地的支持,而忽必烈则得到了一大封地及中原地区汉臣的支持。

两位王子夺位,战争避无可避。最终,忽必烈依靠中原的力量,战胜阿里不哥,继任大汗。由于忽必烈的汗位是抢来的,而不是选举出来的,原先不支持他的封地及蒙古人并不承认他的大汗之位。

忽必烈建国(元朝)后,大力推行“去蒙古化”、“汉化”,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学习汉文化,行汉礼,着汉服……渐渐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还有些不愿意被“汉化”的蒙古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使得蒙古文化进一步被稀释。因此,在不少蒙古人眼中,忽必烈是民族的罪人,是“叛徒”。

展开阅读全文

外蒙古人后悔吗?外蒙古回归中国的可能性大吗?

全文共 896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小编想给大家来说说这个外蒙古和内蒙古的事情,当然了不涉及任何的不该涉及的,我们只是站在一下历史爱好者的角度来分析讨论这些话题,不具备真实性科学性,所以大家看看就好了。最近很多人在问的这个外蒙古人现在是不是后悔的,也就是说他们以前独立出去了,现在是不是后悔了,而且假如的话,现在想回归这个中国是不是有可能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外蒙古人后悔不后悔只有他们知道,如果他们过得好,那还是不会后悔的,如果过得不好,那也是他们的祖国啊,有什么好后悔不后悔的,不存在的。

外蒙古回归中国的可能性

外蒙古还能不能回归中国?说出来你都不信,清廷根据其对蒙古地区统治政策的需要,将蒙古地区分为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外蒙古总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包括今日的蒙古国占地156.65万平方公里和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占地16.8604万平方公里等地区。不了解外蒙古的人,常常觉得那是一大片宽阔无垠的浩瀚沙漠、除了苍茫沙野、骆驼刺和荒原孤烟等混合而成的一幅雄浑、古朴和静寂的景象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人的景致,置身其中,难生激荡的情怀。

这里的地形风貌,和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的民族,都有一种奇异的迷人风采,一种与众不同的超凡情调,令人神往,令人忘返。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的多次战争,在清代文献中通称为平定准噶尔。

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的逐渐瓦解,外蒙古在沙皇俄国驻库伦领事的策动下建立大蒙古国政府,外蒙开始独立。外蒙古10年之后宣布脱离中华民国独立,在中国民间有人用外蒙古一词称呼现代的蒙古国,作为非官方称呼该词实际并不准确。

蒙古国地下资源丰富,其中石油、天然气、黄金、铜的储量列入世界前十位,已经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3家国际公司投资,蒙古国的人口约为300万人,国内GDP还不及内蒙古一县,长期的经济维持靠外债来度日,但对日益强大的中国估计蒙古国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外蒙古还能不能回归中国?说出来你都不信。中国在建国之后对于蒙古国的援助就很少了,虽然蒙古国的经济不行但是出于草原人的自由天性,以及蒙古国现在是联合国的一员,外国的干涉估计外蒙古能不能回归中国的可能性很小。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为什么恨忽必烈?揭秘蒙古人为什么讨厌忽必烈

全文共 121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这个蒙古人不知道大家怎么想的,小编觉得他们也是非常非常厉害有实力的一个名族了,在历史上也是称霸了不知道多久了,所以还是给力的。但是今天我们不说这个称霸不称霸的问题,我们来说说这个蒙古人的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话说这个蒙古人非常的恨这个忽必烈,这个小编还是第一次听说了,那么为什么有这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蒙古人为什么讨厌忽必烈?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如果去过蒙古旅过游的人是一定知道的,蒙古人其实不能说讨厌了,要说恨了,所以这个就非常的严重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来听听蒙古人自己的看法吧。

其实恨要从历史说起,也就是从忽必烈的权位之争说起,看到这想必大家应该知道了吧,其实就是因为夺权的原因,具体怎么说,下面继续看。

话说忽必烈的父亲是拖雷,爷爷是成吉思汗铁木真,这些没有问题的。当时在他们家这个忽必烈是排行老二的,大哥是蒙哥,老三是旭烈兀,老四是阿里不哥,这几个人在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各个实力不俗。这是一些基本的情况。

后来成吉思汗死了之后,故事就要发生变化了,话说当时汗位由这个窝阔台继承了,但是窝阔台资质一般很多事情都考虑不周全,所以他死了之后的事情就没有安排,本来说要把汗位穿给孙子失烈门的,但是又没有留下什么遗诏这类的东西,但是窝阔台的老婆又有别的想法,想把这个汗位传给大儿子贵由。

贵由的实力不行啊,根本就不是当汗王的料,当时把国家治理的乱七八糟的,贵由死了之后,窝阔台家族又乱成一锅粥了,这国家如此混乱,当时比较有话语权的黄金家族就建议,让这个蒙哥继位,所以汗位就到了拖雷这家来了,这拖雷也是没这个汗命,没过多长时间就死了,好吧,汗位之争又要上演了。当时的候选人物就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结局大家也知道了,大哥阿里不哥败了,这个忽必烈胜利了,忽必烈就继承了汗位。

那么有人说了,这是他们之间的汗位斗争,只要为了当时的百姓好,谁当王不一样吗?怎么就恨这个忽必烈呢?其实这其中有3种核心的原因:

1、忽必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

其实蒙古人恨这个忽必烈的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忽必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当时拖雷死了之后,其实阿里不哥是主张让亚欧大陆各地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回来,参加这个忽里勒台大会,但是遭到了忽必烈的拒绝,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

2、汉化

忽必烈由于生活的地方在漠南,所以比较的喜欢汉文化,但是阿里不哥却恰恰相反,所以当时的蒙古人肯定都喜欢阿里不哥啊,结果忽必烈下毒把阿里不哥给毒死了,这事给谁谁不答应啊。

3、民族信仰

当时忽必烈上台后,就开始实行了汉化政策,各种教派信仰也出现了分歧,这样不团结的蒙古帝国综合实力越来越低,慢慢就开始出现分裂,蒙古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糟。

所以为什么恨忽必烈想必大家清楚了吧,要是阿里不哥继位,蒙古人民的好日子依旧会继续的好过下去,但是忽必烈用毒死自己的亲哥哥卑劣的手段上台之后,带着蒙古人民进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这样的人的的确确应该遭人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汗血宝马日行千里,为何蒙古人看不中汗血宝马?

全文共 1435 字

+ 加入清单

要说我国最有名的骏马是什么马?那首当其冲的就要属于汗血宝马了,这种来源大宛的骏马,在金庸的小说中可是能够日行千里的神驹,而且背上出的汗像血一样的颜色,因而被称为汗血宝马。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汗血宝马确实是非常出色的骏马,但日行千里显然是夸张了。即使是汗血宝马,一天的奔跑距离也最多200多公里,相当于4、500里。

曾经有过这样的纪录,汗血宝马用84天跑完4300公里,平均一天也就100里多一点。如果超过这个速度,就算能跑出来,对马的伤害也是很大的。如果真的日行千里,马基本上会被累死。

对于古代中国来说,汗血宝马是最好的骏马,汉武帝第一次见到它便惊为天马,这才决定派使者去汗血宝马的产地大宛,用纯金马去换回汗血宝马。

大宛是葱岭以西的一个国家,位置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拥有30万人口,军队6万人。古希腊的亚历山大东征时,打到大宛国的边境,但没有深入。因此大宛的建筑和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了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大宛由于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变得愈发繁荣起来。本来大宛距离汉朝有上万里远,没有什么利害冲突,但大宛王的贪婪使两国刀兵相见。

汉武帝听说大宛出产的汗血宝马非常神骏,便命令使者带着纯金的马匹,还有许多值钱的礼物前往大宛,换购汗血宝马。汉武帝喜欢马是不错,但更重要的是,汉朝需要优良马种来改良本土马,培育出更多的优秀战马。

大宛国王见到汉朝的礼物非常高兴,一开始表示愿意出售汗血宝马。但是大臣提醒他,汉朝有了汗血宝马,恐怕会训练出更厉害的骑兵,将来对大宛不利。国王觉得有道理,便拒绝了汉朝买马的要求。

既然生意做不成,汉朝使者带着礼物回国了。大宛国王又舍不得放弃这些贵重的礼物,便命人截杀汉朝使者,把礼物抢了过去。他以为汉朝远在万里之外,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可惜他错了,汉武帝岂容他人如此欺辱自己,他命李广利率数万人马远征大宛。第一次西域各国都不看好汉军,拒绝提供支援,李广利打了败仗。

汉武帝一发狠,增兵十万继续打,这回成功了,夺取3000匹汗血宝马。但汉军也损失惨重,近十万健儿血洒西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汗血宝马之战”。

有史学家认为汉武帝穷兵黩武,为了一些宝马,白白浪费了大批将士的性命。有人甚至说,之所以叫汗血宝马,是因为别人问李广利马的名字,他说这些马是用大汉士兵的汗血换来的,就叫汗血马吧。

不过,事物总是辩证的。大宛之战虽然代价高昂,却奠定了汉朝在西域的地位。从此,西域各国再也不敢违背汉朝的命令,汉朝使者只带着几十人便可在西域发号施令,废立国王或者调动西域军队。这一切都是大宛之战带来的红利。

另一方面,汗血宝马真的有那么神奇的作用吗?汉武帝得到汗血宝马后,也没有听说汉军骑兵便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事实上,现代科学已经证明,汗血宝马并不完全适合古代的战争使用。

汗血马固然跑得快,爆发力强,但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负重能力不够。战马毕竟不是在跑马场里比速度,而是需要驮着一个全副武装、盔甲齐全的战士进行冲锋陷阵的。

除了战士本身的重量外,盔甲武器加起来也有七、八十斤重,精锐的骑兵还要给马披上铁甲,才能防止马匹受到弓箭的伤害。这样算下来,一匹战马要负重二百五十斤左右。

负重奔跑并不是汗血宝马的强项,反而是矮小的蒙古马,粗壮结实,耐力好,更适合行军打仗。蒙古大军靠着不算很强的蒙古马,征服了大半个世界。

当时汗血宝马的产地也被蒙古人占领了,因此蒙古人应该见识过汗血宝马,但没有发现蒙古人有使用此马的记录,可能他们也认为战场上更需要的是蒙古马吧。

展开阅读全文

俄罗斯人如何推翻蒙古统治的?俄国独立杀了多少蒙古人?

全文共 2930 字

+ 加入清单

1480年,莫斯科公共的实力大增,有了能够挑战蒙古宗主的实力和底气。然而当年的伊凡三世却将目光主要放在整肃内部上。直到重新执掌金帐汗位的阿合马汗上门来,双方才终于在乌拉格河两岸爆发冲突。结果,蒙古人的必然退缩,终结了他们对俄罗斯地区的统治。莫斯科的优势至此不可阻挡,而金帐汗国则进入分崩离析的状态。

在占领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后,伊凡三世又开启了对内部贵族的打压和清洗。除了没收死去兄长的封地,还将其他几位兄弟的权力也大位压缩。同时,国内的传统波耶尔贵族也因为感到大权旁落而陷入不满。但俄罗斯传统社会的封建力量较为薄弱,大公本人也非常明智的推行联合教会政策,让自己在内部斗争中保持优势。最后,少数控制诺夫哥罗德的不满者掀起叛乱,也被大公的亲兵给迅速弹压。

此时的金帐汗国,也刚刚从内乱中稍稍平息过来。作为获胜者的阿合马汗,需要像所有的成功前任那样重申汗国权威。尤其是地区内占比最多的东正教斯拉夫人口,是提供汗国经济收入的重要补充。如果统治者连俄罗斯人都不能控制,就没法维持收支平衡,更不能靠权势压制其他部落的领袖。因此,阿合马派使节要求伊凡恢复向金帐汗国纳贡。等到对方将国书当众撕毁,便立刻动员起庞大的军队进行惩戒打击。

1480年5月,蒙古人动员大军的消息传到莫斯科,伊凡三世却忙着和自己的兄弟争吵。在否决了投降派跑路提议后,他还是让人将国库逐步转移出城,并疏散了部分居民。此外,少量军队开始奉命南下,准备在具有边界性质的乌拉格河沿线进行监视。但要让公国的所有武装力量动员起来,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在得不到国内所有贵族支持的情况下,这项工作也显得困难重重。

作为预防措施,另有2支部队被分别派往南部与东方。前者的任务是袭击克里米亚半岛,预防当地的鞑靼骑兵加入金帐阵营。后者则需要劫掠阿合马汗的领地,分散蒙古领主们的注意力。

在两支小分队的干扰下,阿合马汗的动员速度也受到了延缓。为了能够一战拿下莫斯科,他从依然认可自己权威的伏尔加河流域、克里米亚、南西伯利亚与高加索山区招募军队。其数量超过50000,并被莫斯科人称为该世纪最大的鞑靼大军。

作为代价,蒙古人不仅需要大量时间集结,在行军速度与隐蔽性方面也没有优势。更要命的是,大部分地方首领加入是为了能分到战利品。他们为大汗的雄心壮志而耗费个人资产,并从自己的畜群中抽出大量牛羊作为军粮。若最后的结局不能如愿,怨恨就将全部全部发泄到阿合马头上。

1480年9月,超过半数的莫斯科军队已在乌拉格河沿岸集中,伊凡三世也亲临前线进行视察。由于阿合马的部队一直在不停的进行移动,让守军很难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但无论蒙古人如何转进,都需要越过水域宽阔的乌拉格河。因此,俄罗斯人也在北岸定期转换营地,并确保对方的主力没有脱离自己的视野。

最后,还是金帐军队首先支持不住,开始扎营并进行休整。莫斯科人也如法炮制,为自己建立相对稳固的阵地。伊凡更是忙里抽闲的回了次都城,与包括自己兄弟在内的反对者达成临时协议,再将更多人马派往前线。

历史上的蒙古人,向来不害怕河流阻隔自己的进攻线路。南征北战的骑兵大军,不止一次的突然翻越,将严阵以待的对手防线瓦解。这也是蒙古帝国得以在世界各地称雄的原因,让所有抵抗者都无法凭借地理条件掩护防御弱侧。但在15世纪的欧洲边缘,蒙古人的这个传统优势还是难以为继。这到不是他们自己的军事水准有多大退步,而是武器技术进步给莫斯科军队以更强的抵抗实力。

10月8日,金帐军队终于不能忍受继续等待,催促着阿哈马汗下令发起渡河强袭。首支骑兵部队在下午1点策马踏入水中,艰难的尝试越过宽广的乌拉格河。同时还有数个分队也从提前侦测到的浅湾和渡口行动,准备在长达5公里的战线上同时出击,包围数量远不如自己的莫斯科人。

伊凡的军队却不像过去的欧洲军队那样被动。应征召赶来助战的波耶尔贵族,有着类似蒙古人的骑兵战术与习惯。他们也分散巡弋在各个附近的渡口,很容易就察觉到金帐骑兵的风吹草动。大公的直属部队也不乏专业炮兵,在提前构筑好的野战工事背后释放枪炮。加上普通封建士兵也拥有大量弓弩,构成了让渡河者难以招架的防御火网。

蒙古人甚至恐怖的发现,莫斯科炮兵完全可以将加长射程,将炮弹打到河对岸的阵列当中。只是由于早期射石炮的精准度不高,才没有让金帐军队遭受严重的损失。

虽然受南方的意大利人影响,不少蒙古城镇也有列装火药武器,但数量始终较少,也没有被将领尝试用于野外决战。如今,骑兵们就只能哀叹自己的复合弓射程太短,无法同莫斯科步兵形成有效对射。

阿合马汗面对重大挫败,不得不将大军向南后撤2公里,做出一副准备回程的架势。实质不过是想进行大范围机动,寻找莫斯科人没有设防的地段渡河。然而,这个举动也很快被四处探测的俄罗斯侦察兵发现。每当金帐军队准备渡河,波耶尔贵族就会带着麾下的封地武装感到。随着新渡口遭到封锁,蒙古骑兵也就知趣的留在了乌拉格河南岸。

晚些时候,阿合马汗开始派人同伊凡进行谈判。但除了完全对立的诉求和虚张声势的恐吓,双方都不能说服敌军放弃武力对抗。于是,原本计划中的速战速决,就成为两军间的无止境拉锯。阿合马汗甚至希望引诱莫斯科人渡河追击,但后者始终不为所动。

进入11月后,无论伊凡还是阿合马,都对局势的走向感到忧心忡忡。由于莫斯科军队规模较小,所以只能依靠河岸回避自己的数量劣势。然而,若是河水在马上开始的冬季结冻,蒙古人就可以直接从冰面发起进攻。分散在数个渡河的守军,将面临被各自分割包围的不利局面。但金帐汗国也有自己的困难。战场距离他们各自的基地较远,以至于补给线更长而运输效率更低。大大超过地区承载能力的军队规模,又因多数是骑兵而更加剧了后勤压力。当随军带来的口粮和羊群即将耗尽,所有领主的部队都陷入士气低沉。

最终,伊凡三世为了万无一失而撤出河岸阵地,将全军集中到东北方驻守。新的营地距离莫斯科城更近,还能监视通往都城的所有主干道。如果阿合马汗在蒙古人过去非常喜爱的冬季北上,将无法绕开守军的阻击。但金帐军队的后勤和凝聚力已因为对峙而消磨殆尽。许多封臣都不愿意继续为大汗服役,阿合马自己也对能否战胜有不少火器的军队感到疑虑。

11月8日,也就是在乌拉格河战役打开的1个月后,权衡再三的金帐大汗正式下令撤军。作为补偿,他带人劫掠了河岸以南的俄罗斯村庄,并波及附近的立陶宛边境地区。

然而,这个决策不仅使蒙古势力丧失了对俄罗斯的200多年宗主权,也让阿哈马自己的权威受到无可挽回的质疑。他的军队不乏乌克兰大平原出产的良马,也有许多突厥-伊斯兰风格的人马甲胄,却终究没能奈何装备更多枪炮的东欧边缘国家。这也为蒙古帝国遗产的全面丧失,敲响了最后丧钟。

第二年春季,当阿哈马准备卷土重来之时,被心怀不满的附庸刺杀。金帐汗国的中央权威也就彻底化为虚无。

至于获胜的莫斯科,距离真正的强国地位还有很长的路要摸索。但他们将在日后保持500多年的复合属性,已经在1480年前后显露无疑。

当遭遇典型的西方文明,莫斯科人往往会以东方式的鞑靼作风应对,使得对方感到厌恶而恐惧。当对手换成通常意义上的东方国家,莫斯科人又会利用输入的欧洲技术和自己长期积累的游牧习性,让敌方处于劣势而没有回旋余地。今天,当我们需要不断审视俄罗斯时,同样的原理依然在发挥效应。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过春节吗 蒙古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现在很多网友对蒙古族的生活依然不是很清楚,还以为蒙古朋友依然生活在草原上,晚上住在蒙古包里,实际上这些都是误解。城市现代化以后,其实大爱都过着一样的生活,在这点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那蒙古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有自己长期保持的习俗,不少网友好奇蒙古族是否过春节?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这方面的内容,想了解的话就不要错过啦。

1、小年的习俗

常常有外地朋友问起有关蒙古族的事情,比如是不是穿蒙古袍?还在游牧吗?每天骑马在草原上驰骋?比如是不是饮食习惯特别,每天吃肉,喝牛奶等等。

其实我们与当代国人都是一样的,早就不住蒙古包,也不再游牧,只有在节日与特殊场可,才会穿蒙古袍,但保留着一些蒙古人的古老/习俗。

临近春节,发了一篇有关历史上契丹人过春节习俗的文章,又有好奇的朋友问蒙古人过春节吗?

今天就为你聊聊蒙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有关蒙古族春的来历,说法不太一致。正月蒙语称之为“查干萨日”,汉译“白月”的意思,这与蒙古族传统饮食奶食品,崇尚白色的纯洁有关,还有一个传说认为,古老的蒙古族本来生活在大山里,由于”化铁出山”,令蒙古人兴盛起来,于是,为了纪念,便把这一传说看作民族的起源之一,并逐渐与春节联系到一起。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与“迎新”,送旧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民俗中的小年这一天,清洁卫生,收拾房屋,到了傍晚要“祭火”。

据说这是从古朴的萨满教传承下来的,是对火神、灶神的崇拜。

这天,把羊胸脯肉联通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祭品,由长辈点燃九盏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中颂赞词,祝福家人幸福安康。

火神是上苍赐予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人对火十分尊重,无论大人小孩都不许跨越火堆。

过了腊月二十三,要炸果子,做奶食,准备过年。

2、春节的习俗

除夕之夜,举行祭祖仪式,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祭火、敬茶,也同汉族一样吃年夜饺子。

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鞭炮,叫“开门炮仗”,预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蒙古人的拜年比较隆重,从正月初一的晨曦时分就已经开始全家人都穿上节日盛装,叩贺新年。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要衣帽端庄,手捧哈达,恭恭敬敬地来到长辈面前,孩子要向长辈磕头,老人需要摸着孩子的头,送祝福。

晚辈向长辈磕三个头,然后右腿向后,将准备献的哈达,哈达口需向着长辈,当长辈接过哈达,换个哈达口的朝向,再还给晚辈。

平辈之间相互问候拜年。

正月初一为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又因饺子的形状像元宝,煮熟端上来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要夫婿同行,并且给娘家人大人小孩每人准备一份礼物,所以俗称“迎婿日”,蒙古人称女婿为“姑爷”。

如今,蒙古族在保留一下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许多方面都与汉族过年大同小异,比如贴春联,贴福字,挂挂钱等等。

作者:陈二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