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蒙古族

蒙古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蒙古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蒙古族问题。

分享

浏览

3391

文章

87

去蒙古族做客要注意什么,有哪些有趣的风俗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有很多的风俗,下面给大家具体说一下蒙古族的风俗,让大家对于蒙古族的风俗有更多的了解。

1、献哈达

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一种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去蒙古旅游经常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2、唱歌

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是一种蒙古传统风俗。

3、递鼻烟壶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

蒙古族的风俗有很多,像献哈达、唱歌、递鼻烟壶只是其中一部分风俗,还有摔跤、射箭、那达慕等风俗。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节日

全文共 683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

1、那慕达大会(农历七到八月):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在七月到八月期间会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那慕达多个草原同时举行。它以赛马会、嘛尼会、鄂尔多斯婚礼、祭奠成吉思汗陵等活动为主。

2、成吉思汗纪念节(农历三月十七):是为了纪念成吉思汗显示卓越的军事才华,建立赫赫战功的日子。成吉思汗的遗物苏鲁锭”(长矛)的祭奠仪式就在这天举行。成吉思汗纪念节也叫做祭祖节,这一天,蒙古族人会在成吉思汗陵的雕像前,献上蜡烛、香柱酥油和马奶酒等祭品,寄托对他的无尽哀思。

3、敖包节(农历七月十三):敖包在蒙古语里,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当地人会找一个丘陵,用石头堆成一个小的圆锥形的实心塔,自备酿造的奶酒和烤肉聚集在一起,举行赛马、摔跤、射箭等体育活动之后,全村男女各分一堆,围坐在一起,享用奶酒、烤肉等食品,欢度节日。

蒙古族的待客忌讳

1、蒙古人不怕不别人吃得多,食用越多,主人越高兴。接受主人的茶饭后,忌讳一点也不吃;忌讳用筷子食用奶食和站着喝奶和吃奶食品;忌讳随便撒倒奶子;遇到别人端奶走过时,不能视而不见,必须尝一尝再走。

2、喝茶的忌讳:敬茶时忌讳满杯;忌讳用左手倒茶;忌讳从门里向外倒茶水;吃饭喝茶时忌讳长吁短叹。

3、食用红食禁忌:在品尝德吉和食用羊背子时,忌讳衣冠不整,除无名指外,其他手指禁止弹洒水;啃骨头时忌讳残留肉屑;在食用肩胛肉时,忌讳咬着吃,应该用刀或用手撕着吃;食用完的骨头,忌讳用相互敲击;平时的肉食品中,忌讳食用牛胆囊和狐狸肉,狗肉、猫肉。

4、吃饭禁忌:忌讳给客人食用无盐的茶饭;吃热饭时忌讳用嘴吹气;忌讳倒撒食物;饭后忌讳伸懒腰。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那么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呢?

1、在交通习惯方面,蒙古人的传统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有役畜和车辆两种。役畜以马和骆驼为主,车辆则为勒勒车。

2、饮食方面:主要分为肉食、奶食和粮食三大类。

3、婚姻方面,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姻制度。抢婚是奴隶制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聘婚是封建社会的一种婚姻形式。

4、居住方面:传统蒙古族的住房是蒙古包。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特点是什么

全文共 226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特点有: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被视作蒙古族的标志;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上比较发达,而且音乐、舞蹈也在艺术上居于相对显赫的地位;蒙古人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科尔沁四种方言。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同时也是蒙古国的主体民族。蒙古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鄂温克族和土族也有时被认为是蒙古族的分支。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礼仪习俗与禁忌以及传统色彩习俗

全文共 3422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那么你们知道蒙古族礼仪习俗禁忌有哪些吗?下面小编为你解答。

蒙古族的礼仪

敬献哈 达: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哈达的礼节随处可见,家中会客、野外路遇、探亲访友、求人办事.....双方一见面,为了表达亲善友好、互相尊重和祝福之意,彼此从腰中的褡裢里取出哈达来进行对接、交换鼻烟壶行请安之礼,然后再谈正事。现在,到民族地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蒙古人向客人敬献哈达,表示对客人尊重和祝福,属于蒙古民族的最高礼仪。所以,使用哈达就有了许多 讲究和规矩:首先哈达必须是崭新的,要将哈达横端折三层,折叠口向外,用双手将哈达平展捧起,恭恭敬敬地将哈达献给来宾。来宾要体会这崇高盛情的敬意,以感激的姿态伸出双手将哈达接过去自己戴在脖子上。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诗配以乐,歌含有诗,诗歌并存。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浩瀚,按地域可分为东蒙民歌和西蒙民歌,按歌种可分为长调、短调、潮日、叙事歌、酒令、儿歌、摇篮曲、宗教歌曲“博”、歌舞曲“安代”、“浩都格沁”等。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蒙古人起名习俗: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

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点有:

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叶子) 、海棠等;

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

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丽聪颖)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还可以分出很多种。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点是不带名字前缀,因而它只是名字,不应理解成姓名,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那只是个别现象。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者就不应进门。点击下页查看>>>蒙古族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饮食有讲究

全文共 439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人民对客人敬酒、敬茶是很有讲究的。遇到尊贵客人时,敬酒要实行“德吉拉”扎节:主人拿来一瓶酒,酒瓶口上糊有酥油,先由上座客人用右手指蘸瓶口上的酥油往额头上一抹,客人依次抹完,主人才拿杯子斟酒敬客。客人这时一边饮酒,一边说些吉祥话或唱歌。牧民招待客人喝茶叫“浅乌”,当主人给客人敬茶时说声“浅乌”,客人如客气说不喝,主人则以为客人不喝或不好喝,就不再给了。因此客人要尊照蒙古法族习惯,主人敬茶时要少喝点,停会儿再喝,不必客气。此外,敬客人酸奶子时,主人要放在客座中间,先由长者端起来喝,碗内喝完,主人再斟满,依次轮番饮用。但第二次轮饮时要表演一个文艺节目,之后主客才共同进餐。

蒙古族人民吃肉不剔骨,招待客人时,羊肉要敬献一条琵琶骨,配上四条长肋骨;牛肉要敬献一只脊椎骨,配上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姑娘出嫁时,要煮羊胸脯吃,表示送行,而羊的小腿骨,下巴、脖子肉则是留给晚辈的。蒙古族人民在入冬之后要集中宰杀一批牲畜,冷藏或者晾干,直吃到来年夏初,而夏季则多吃羊肉,也就是“汤羊”。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餐桌礼仪

全文共 1373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好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假如你有机会来蒙古包里作客,立即被好客的牧民拥着进入蒙古包。蒙古包里铺着毡子或地毯,大家都席地而坐,在毡子上坐着是可以不脱鞋的,这不算失礼。但待主人让座后放可就坐,然后要顺次向主人全家致以问候。见面礼仪过后才开始说明来意谈正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蒙古族餐桌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蒙古族的餐桌礼仪

一、客来敬茶

客来敬茶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当主人请你品尝时不要拒绝,否则要伤主人的心,使主人感到遗憾。但这些奶食品都是很饱人的,所以如你不便多吃,掰一小块奶豆腐或舀一点奶油表示品尝就行,这同样使主人高兴。

二、奶酒敬客

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要是你表现出几分客气的样子,大家就唱起感人肺腑的敬酒歌,主人则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精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当你接受主人的盛情,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时,主人会感到极大的愉快。因为你尊敬主人并接受了主人象奶酒一样纯洁的友情。这时候,好客的主人遇到知心朋友,和你对酌,多喝几盅酒。确实也有那种“相逢意气为君饮” 的豪迈气概。只有在这时你才真正置身于蒙古“酒文化”的欢乐气氛中。

三、献哈达

献哈达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传统礼节。哈达是一种礼仪用品,拜佛、祭祀、婚丧、拜年以及对长辈和贵宾表示尊敬等都需要使用哈达。哈达以丝绸为料,一般为白色、浅蓝色和黄色。长度通常为五尺左右,宽度不等。有的绣有“云林”、“八宝”等民间花纹图案。对长辈献哈达时,献者略弯腰向前倾,双手捧过头,哈达对折起来,折缝向着长者;对平辈,双手平举送给对方;对小辈,一般将哈达搭在脖子上。

四、祭敖包

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的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方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边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祭祀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求神降福。

五、祭成吉思汗陵

祭成吉思汗陵,这是蒙古民族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活动,简称祭成陵。成吉思汗是蒙古民族崇敬的民族英雄,他在13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震撼世界,成为“一代天骄”。蒙古民族祭祀成吉思汗的习俗,最早始于窝阔台时代,到忽必烈时代正式颁发圣旨,规定祭成吉思汗的各种祭礼,并使之日臻完善。现今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成陵的成吉思汗祭典,就是沿袭古代传说的祭礼。祭礼一般分为日祭、月祭和季祭,都有固定的日期。祭品齐全,皆供整羊、圣酒和各种奶食品,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每年阴历三月二十一日为春祭,祭把规模最大、最隆重,各盟旗派代表或个人前往伊金霍洛旗的成陵奉祭。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春节还叫什么名字

全文共 2113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也过春节,你知道蒙古族的春节的叫法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蒙古族春节的叫法,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其他节日

那达慕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大会第一项一般是摔跤比赛,摔跤手脚登高筒马靴,下身穿宽大的绸缎摔跤裤,上身穿“昭得格”(一种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颈上围有五彩缤纷的饰物“江戈”,仿古代骑士跨着大步,绕场一周。赛马也是大会上重要的活动之一。比赛开始,骑手们一字排开,个个扎着彩色腰带,头缠彩巾,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赛马的起点和终点插着各种鲜艳的彩旗,只等号角长鸣,骑手们便纷纷飞身上鞍,扬鞭策马,一时红巾飞舞,如箭矢齐发。先到达终点者,成为草原上最受人赞誉的健儿。射箭比赛也吸引着众多牧民。技艺高超者可百发百中,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马奶节

蒙古族传统节日,以喝马奶酒为主要内容,故名。流行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和鄂尔多斯的部分牧区。通常在农历八月下旬举行,日期不固定,为期一天。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据传,那达慕盛会即源于此。

燃灯节

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娱乐活动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有赛马、赛骆驼、摔跤、射箭射击、拔河、民间歌手弹唱,马头琴演奏《江格尔》演唱、民间舞蹈。土尔扈特蒙古族舞蹈有群舞、独舞、男女对舞,还有随歌伴舞,舞姿飘逸豪放,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春节的叫法

春节在蒙古语中称“查干萨尔”,意为“白色的月亮”,因此有人习惯称蒙古族的春节为“白月节”。

白节(白月,查干萨日)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内蒙古蒙古族的节日时间与汉族春节时间大致相符。比特翁(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把肉,也要包饺子、烙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拜祭,敬奶茶,敬酒。

查干萨日,在蒙古语中,意思是白节。是蒙古族的“春节”。

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白色为纯洁、吉祥之色,他们最崇尚的是白色,故称春节为白节。与国内其它民族一样,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蒙古族也十分注重过春节。但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和客观环境的不同,蒙古族过春节,草原游牧文化特色十分浓厚。

农历正月在蒙语中称为“查干萨日”(意为白月)。蒙古族崇尚白色,称岁首正月为“白月”,故称正月初一春节为“白节”。它又称席尼吉勒,意为新年、春节。

白月是蒙古族一年一度最为隆重而盛大的节日。这一习俗可以追溯到元朝初年。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时,就非常重视过白节。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对此作了非常详细的描绘。

据《马可波罗行纪》所载:“其新年确始于阳历二月,届时大汗及其一切臣属复举行一种节庆……是日依俗大汗及其一切臣民皆衣白袍,至使男女老少衣皆白色,盖其似以白衣为吉服,所以元旦服之,俾此新年全年获福。……臣民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大事庆祝,俾使全年纳福。”

白月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大法及臣民穿吉服白袍。所属各部、州群、属国、邻国均向大汗敬献白马、白驼或白象及金银珠宝等。民间也互赠白色礼物。佛教传入后又敬献洁白的哈达等。待续至今,节日间,人们互相拜年,敬酒,聚餐、纵情歌舞、赛马,娱乐。祝贺全年纳福、吉祥如意。

民俗民风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盛装,先给家族中的长者拜年祝寿,节中还有给儿童压岁钱,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祭祖等活动。

春节这一天真的可以说的上是普天同乐,快乐的气氛不仅体现在各家各户上,也充满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还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习俗。这期间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热闹非凡,盛况空前,直要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真正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马背上驰骋的民族,蒙古族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全文共 222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在马背驰骋民族,那大家肯定就会想到蒙古族了。在蒙古族的神话中,图腾是蒙古族最重要的一种文化产物。今天小编要介绍的蒙古族神话故事就与这些图腾有着关系。那么大家对图腾这个东西了解多少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看看这些蒙古族的图腾有着怎样的神话传说吧。

狼图腾

狼养育幼儿长大成为伟人者,除北方民族史有记载外,蒙古民间也流传着狼童的传说。其故事如下:从前,一群猎人在克鲁伦河畔狩猎,发现一只母狼带领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奔于荒野,猎人们赶走了狼,带回了男孩,不知他为何人所生,便起名为“沙鲁”。及其能言,沙鲁能听懂各种动物语言;及壮应征入伍,随成吉思汗征战。

一次宿营,沙鲁听到狼嚎,便告诉头领有洪水之灾,必须易地扎营。果然夜间风雨交加,原营地被洪水淹没。从此,凡夜间宿营,头领问沙鲁便知吉凶。从上述历史记载和民间流传的狼童传说看,蒙古人存在着狼图腾崇拜的观念显而易见。

鹿图腾

鹿,柔顺而善于奔驰,和美而具有神力,古代人自然对其产生祟拜之情,此点史书不乏记载。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内蒙古巴尔虎、察哈尔、科尔沁等地区萨满巫师(博)所戴的帽子都用铁皮制成鹿角加以装饰,所用的青铜镜和法鼓也都刻画着鹿的形象,说明蒙古先民、特别是森林狩猎民曾以鹿为图腾神灵。

所以“苍狼白鹿”这一对蒙古先民曾经起过巨大凝聚力的图腾神话,在《蒙古秘史》中被记载下来,弥足珍贵。从图腾制的发展来看,最古老的图腾是“原生态图腾”,每个氏族只有一个,而且是存在于他们周围环境的实有之物,如狼、鹿这样的图腾实体。

“在两种生产(物质生产和人的自身繁衍)都不断有所发展的情状下,氏族之间必然发生冲突、和盟、交往、婚媾和混血。……血缘家庭受到极大冲击,终至瓦解。族外婚导致图腾崇拜发生变化,准原生态图腾应运而生。”准原生态图腾实际是氏族由单一图腾向母系图腾和父系图腾两峰对峙的过渡,开始后者不占重要位置,等到人们更重视父系图腾时,便迈入了原始社会后期,即父系氏族公社时期。“苍狼白鹿”双峰对峙而又以夫携妻的形式出现,可见是蒙古社会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存在的图腾形式。

天鹅图腾

布里亚特蒙古人中还流传着天鹅图腾神话,《霍里土默特与霍里岱墨尔根》(以下简称〈霍里土默特〉)便是这类作品。作品标明为两人,但实际只讲述了霍里土默特一人之事。

相传霍里土默特是个尚未成家的单身青年。一天,他在贝加尔湖湖畔漫游时,见从东北方向飞来九只天鹅落在湖岸脱下羽衣后变成九位仙女跳入湖中洗浴,他将一只天鹅的羽衣偷来潜身躲藏。浴毕,八只天鹅身着羽衣飞去,留下一只作了他的妻子。当生下第十一个儿子后,妻子想回故乡,求夫还其衣,夫不允。

一天,妻子正在做针线活儿,霍里土默特拿着“抓手”(即两片防止烫手的毡片)做菜烧饭。妻子说:“请把鹅衣给我吧,我穿上看看,我要由包门出进,你会轻易地抓住我的,让我试试看吧!”霍里土默特想:“他穿上又会怎么样呢?”于是从箱子里取出那件洁白的鹅衣交给了妻子。妻子穿上鹅衣立刻变成了天鹅,在房内舒展翅膀,忽然,喇的一声展翅从天窗飞了出去。

“嗬唷,你不能走,不要走呀!”丈夫惊讶地喊叫,慌忙中伸手抓住了天鹅的小腿,但是,最后天鹅还是飞向了天空。霍里土默特说:“你走就走吧,但要给十一个儿子起名再走吧!”于是,妻子给十一个儿子起名为呼布德(xubud)、嘎拉珠德(GalJud)、霍瓦柴(xowaCai)、哈勒宾(Qalbin)、巴图乃(Batunai)、霍岱(xodai)、呼希德(xusid)、查干(caYan)、莎莱德(saraid)、包登古德(Budunggud)、哈尔嘎那(xarYana),成为十一位父亲留了下来,还祝福说:“愿你们世世代代安享福份,日子过得美满红火吧!”说完之后,便向东北方向腾空飞去。这种"人鹅相配"的故事主要在布里亚特和巴尔虎地区广为流传。

其中还有同一母题的变体故事。天鹅化作女子与青年婚配生子繁衍成为霍里、巴尔虎等布里亚特部族,从而天鹅被认定是这些部族的始祖母。这里既反映了蒙古古人对主宰神“腾格里”(天)的崇拜,也留有母系社会对女性崇拜的痕迹。他们认为本部族祖先均是上天的恩赐,与神有血缘上的联系,而这种观念却又是通过对现实事物的感知、联想折射出来的。这里的现实事物是什么?就是眼前飞来飞去的天鹅。

按地理条件来看,贝加尔湖一带有山有水,很适于各种鸟类栖居繁殖,天鹅又特别繁多,因此湖岸山崖留下了丰富的天鹅岩画。霍里土默特是贝加尔湖东岸的一个部族,位于巴尔忽真河河口,是天鹅的故乡,所以对天鹅怀有崇敬之情。

为什么布里亚特蒙古祟奉天鹅,而居住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巴尔虎人也有此俗?这是因为巴尔虎人自称远祖来自斡难河上游及贝加尔湖一带地区,巴尔虎的部族名便是以“巴尔忽真”这一地名相称,可见巴尔虎人的远祖与豁里秃马惕基本住在同一地区,所以形成了共同的、来自远古的天鹅图腾崇拜观念。

新疆蒙古人中也流传着白天鹅是蒙古人的祖先之说,蒙古高原曾有许多民族或部落将白天鹅作为吉祥的象征,甚至奉为神鸟"翁衮"加以祭祀。布里亚特蒙古萨满在举行宗教仪式时,开始便要吟唱“天鹅祖先、桦树神杆”的颂诗。

当春季天鹅北归凌空翱翔时,巴尔虎和布里亚特人便要以洁白的鲜奶祭洒,表示祝福。如萨满的一首,《迎接春水鸟仓》这样吟唱:"天鹅飞来,冰雪消融,花骡马生驹,迎接福禄来。呼瑞!呼瑞!呼瑞!……他们对天鹅的崇拜以及禁捕、禁杀、禁食的严格禁忌习俗便是把天鹅作为祖先图腾神从远古一直沿袭下来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为什么不过中秋节 蒙古族不过中秋怎么回事

全文共 247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那你知道蒙古族为什么不过中秋节吗?

民间一直流传着“8月15杀鞑”的故事,传说那天蒙古人被汉族人砍下头颅,所以蒙古人不过中秋,其实这是清末民初为迎合反满情绪而被坊间人士编造加工出来的一个段子而已。蒙族族虽说本来并无庆祝汉式中秋和吃月饼的习俗,但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依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作为一个节日来庆祝。后来随着蒙古族人与汉族人的关系日渐密切,也会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甚至将蒙古族的饮食文化融合到月饼里,创造出了奶皮子月饼,酸奶月饼等美食。

展开阅读全文

青海蒙古族文化的历史发展与变迁

全文共 1155 字

+ 加入清单

青海省接壤西藏、新疆和内蒙古,在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由于蒙古族人游牧的习性,有部分蒙古族人民迁徙到了青海境内,繁衍生息,而内蒙和青海在地理上的差异,造就了两地蒙古族人不同的民风民俗,所以青海蒙古族是青海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蒙古族进入以前青海社会状况

在公元13世纪初叶蒙古部众进入今青海省以前,这里已经有了悠久的历史。这个地区的原住居民,对青海蒙古族的历史发展以及青海蒙古族对他们的历史发展,民族间相互关系,都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为便于了解蒙古族进入这里以前的历史背景,下面叙述一下历史概貌。

在公元1227年以前,今青海省广大土地基本上归三方管辖。其中广大牧业区为吐蕃族即藏族活动地面,其中今玉树州衷谦县一带属南宋的羁縻州诺筰州,由黎州代管。当时青海土地上的主要居民,除藏族以外,有土族的先民,有撒里畏兀儿人裕固族先民,有一定数量的汉人,在西宁城内还有一些回纥人等。

蒙古族进驻青海,统一青海各地并进而统一青茂高原各地,是在上述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民族成分为蒙古族。

自公元16世纪以后,整个蒙古地区处于分裂状态。以大漠为界,分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又有若干各具界守的游牧集团。1636年,漠南蒙古十六部49年封建主聚会于盛京,承认皇太极为蒙古可汗大统位,改国号为清,改元崇德。意味着清朝征服了漠南蒙古。也在同年秋,在中国西部地区,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率部移据青海。

礼俗风尚

礼俗风尚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表现的一种形式。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以及情趣、愿望、习惯等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的综合表现。在历史传承发展中,受时空制约,也受周围弟民族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上,青海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特色的礼俗风尚。

居住和行

逐水草而居的蒙古人住圆形白色毡帐,称作“蒙古包”。蒙古包具有便于迁移和抵御风寒烈日,冬暖夏凉,适宜于游牧生活的特点。贵族和王爷等上层人士,又有专门分作卧室、客厅、办公、佛堂、厨房、储藏室用的蒙古包。

蒙古包外近处堆放驮鞍、羊毛、皮张,不远处堆放干牛羊粪(燃料),再前有整齐地钉着几个连成长方形的铁桩和木桩,在所系绳子上既可栓牛羊以挤奶,也可用以拴马。依地形特点,有的设置羊圈,也有的不设羊圈而在夜晚由牧羊犬守护。冬季居住点,在蒙古包附近也有的建有土木结构的平顶小屋(板升),但蒙古人仍多喜欢住蒙古包。

蒙古族“平时逐水草而居者,论其暂则数迁其地,论其常则四时有一定之地,夏日所居日夏窝子,冬日所居日冬窝子”。无论放牧牲畜,或草场搬迁,或出门访亲会友,蒙古人都离不开马,故家家都有几匹走马和几峰骆驼,男女老少都善骑马。蒙古人是马背上长大的,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人人都以有一匹骏马良骥而自豪。

你可能也喜欢:

历史悠久的青海酒文化

极具海南民族文化的“槟榔谷”

台湾的“西湖”澄清湖

曾经的台湾号令中心:赤崁楼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忌食什么食物 蒙族人对食物有忌口吗

全文共 261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明。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驴肉、狗肉、白马肉、虾、蟹、鱼、海味等。此外,蒙古族也不能猎取怀孕、体瘦幼小和正在哺乳的动物,不破损飞禽蛋。

骑马或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快速行驶,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蒙古人崇拜火,忌在火盆上烘烤衣物,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忌讳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村

全文共 1390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村主要由云南通海兴蒙蒙古族乡代表性的合院系“一颗印”式的建筑、蒙古包及跑马场等组合而成,既表现了大草原游牧民族的祖风特征,又展示了云南蒙古族独特的建筑风格。蒙古族在云南有2.8万人,主要居住在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

民居建筑: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体积便缩小,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宗教信仰:

蒙古族信奉多神,所谓万物有灵万物有神。家内堂屋楼上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和祖先牌位,厨房供奉灶王爷,每个族姓有宗词。早期信仰萨满教,元代以后普遍信仰-教。

礼仪习俗: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语言: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

婚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开始谈婚论嫁。小伙子的父母委托信赖的说亲人,择个好日子带上儿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说亲。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就收下献上的哈达和一盘饼食,这事就此定了下来。冬天是举办婚礼的好日子,经双方选定日子后,新郎家于傍晚时分到姑娘家接亲,民族风格浓厚、趣味横生的各种婚礼节目连续上演,一直到东方发白;接亲的队伍才跨上骏马,同送亲的队伍一道往新郎家进发。在离新郎家不远时送亲的队伍停下,迎亲的队伍到家后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亲人前来第二次迎接。在婆婆为儿媳妇掀开盖头后,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亲戚们一一行磕头礼并敬酒。众人也会兴奋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欢乐在草原上荡漾。

服饰:

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制成。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仍与蒙古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为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文化

蒙古族的民间文学主要有民间传说、民歌民谣、故事等,具有代表性的是民间长篇故事《阿扎拉的故事》。

饮食: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如烤羊、手把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奶皮子、菜羊肉卷、新苏饼、烘干大米饭。

歌舞:

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他们最喜欢的舞蹈叫“跳乐”,即众人围成一圈,一边舞蹈,一边击掌高歌。

节日: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打鬃节等。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传说与奶食的洁白有关,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云南民族村怒族寨满族院苗族村拉祜族寨景颇族寨壮族村僳僳族寨哈尼族寨回族村布朗族寨佤族寨独龙族寨基诺族寨阿昌族寨白族村布依族寨德昂族寨瑶族寨水族寨藏族寨纳西族村彝族村云南民俗博物馆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有哪些禁忌

全文共 845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大草原是很多人的向往,蒙古草原上大部分居住的都是我们蒙古族的人民,蒙古族人天性豪放不羁,热情好客,但是毕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所以我们去蒙古旅游前还是了解一下蒙古族人民的禁忌比较好。那么蒙古族有哪些禁忌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一景区安全知识。

1、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2、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3、病忌牧民家有重病号或病危的人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说明家里有重患者,不待客。

4、产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时的忌讳。各地习俗大同小异。蒙古族妇女生孩子不让外人进产房。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一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子挂弓箭,生女孩则挂红布条。客人见标志即不再进入产房。

5、忌蹬门槛到牧民家作客,出入蒙古包时,绝不许踩蹬门槛。农区、半牧区的蒙古人也有此禁忌。在古代,如果有人误踏蒙古可汗宫帐的门槛,即被处死。这种禁忌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6、忌摸头蒙古族忌讳生人用手摸小孩的头部。旧观念认为生人的手不清洁,如果模孩子的头,会对孩子的健康发育不利。

7、忌打狗到牧民家作客时,要在蒙古包附近勒马慢行,待主人出包迎接,并看住狗后再下马,以免狗扑过来咬伤人。千万不能打狗、骂狗,在蒙古族中认为狗是人类的朋友。

8、作客忌讳牧民虽好客,但作客的忌讳也比较多。客人进蒙古包时,要注意整装,切勿挽着袖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也不可提着马鞭子进去,要把鞭子放在蒙古包门的右方,并且要立着放。进蒙古包后,忌坐佛龛前面。否则主人就会冷待客人,并认为客人不懂礼俗,不尊重民族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生活禁忌有哪些

全文共 755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族逐草而居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对水产生了崇敬之心,忌讳在河水里洗澡,不能在河水里洗脏东西、倒垃圾等,保护水资源成了蒙古族人的共识。那么蒙古族的生活禁忌有哪些?

蒙古族人重礼仪,但生活中也有名目繁多的禁忌习俗。蒙古族人认为,快马跑到蒙古包前是报丧消息,所以非报丧消息则绝对忌讳快马前去。必须在接近蒙古包勒马慢行,绕过蒙古包的左侧到右侧下马。进蒙古包前要将马鞭子挂在马鞍上,如果带有枪支等物,也要取下来,轻放在包外。客人进门要从左掀帘进入,不可从右进。在饮食上,最忌讳的是禁止浪费食物,吃到嘴里的食物不能随意吐出来,不能把任何饮品及食物倒在地上。待人接物时,衣冠要整洁,如将袖子挽起,被认为是一种不懂礼貌的举止。忌讳用手指头指着别人的头说话,因为牧人查点牲畜时才用手指头指畜头。在给客人斟酒时,忌讳瓶口朝门,否则会把家人的福分给流失。严禁往火里扔进不净之物,更不能从火上面迈或踩过去,还特别忌讳踩门槛。对死人的禁忌也很多。忌讳将死者从门口抬出,可由蒙古包拆开一边围架移出;土屋则从窗子抬出。服丧期间,子孙49日内不剃头,100天内不饮酒作乐,一年内不能嫁女儿。

在生活中,蒙古族还有其他很多禁忌:吃肉时须用刀,给人递刀时忌刀尖冲接刀者,应反之;忌用碗在水缸、锅中取水;忌碗口朝下扣放;忌从衣、帽、碗、桌、粮袋、锅台、磨台、井口、绳上跨过;忌以鞋、袜、裤为枕。忌乱摸乱动有宗教意义的法器、经典、佛像、佛阁;敖包上的石头、树枝忌随便拿走等等。人们在生产过程中,语言、行动、日期的选择,无不折射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对大自然的感谢,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蒙古族人千古不变的选择。

上述就是蒙古族生活禁忌,了解不同少数民族的禁忌是很重要的,像民族有需要注意哪些风俗习惯等都需要关注和了解,通过来了解这些景区安全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饮食礼仪有哪些

全文共 2131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那蒙古族饮食文化有哪些呢?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这种对食物的称呼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饮食礼仪有哪些吧?

1.德吉礼

“德吉”为蒙古语,意指“上、初”。德吉礼是蒙古族饮食习俗中强调进餐顺序的一项礼节,或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日常习俗。此种传统的进食礼反映了蒙古人对于食物的远古认知与其纯朴的人生观、宇宙观。在平时,熬好早茶后将第一杯茶,即早茶之德吉敬献于天地、诸神及祖先,忌讳任何人在献礼前品尝早茶。在家中进餐时把饮食的德吉献给长辈、老人和父母,以此表达自己的恭敬之意。在祭典、婚庆、聚会等重大宴席上严格执行德吉礼,必须以年龄的长幼和地位的高低敬献茶饭。进行德吉礼时,敬献者整理衣帽之后用双手把茶饭献给客人,受礼者也应该整理衣帽之后双手接纳。德吉礼是蒙古饮食中必须遵守的礼节,在日常生活中很早便已习俗化,成为蒙古人的传统美德。

2.萨察礼

“萨察礼”为蒙古语,意指“向诸神祭洒的奶子或其它食物”。而萨察礼则指进食前或进行祭祀仪式时,向天地诸神祭洒饮食,即萨察礼,感谢神的赐予,并祈求神赐予其幸福安康的一项祭祀礼仪。蒙古人认为,所有饮食都由天地、祖先所赐,因此在食用饮食前进行萨察礼,以表感恩之情。萨察礼因礼仪或筵席的等级、性质,又因区域、民众的不同而具体细节上有所不同。例如在有些区域,饮酒时用右手无名指沾杯中酒向天地弹3次;食肉时切三小块抛向天空;喝茶前用勺把奶茶洒向天空3次。其解释为“三次”,意指首先敬献苍天,其次敬献大地,再次敬献祖先。进行萨察礼的人必须衣冠端正,用右手虔诚地举行此礼,表达对天、地祖先的真诚。在祭天时,需要向苍天祭洒九九八十一次萨察礼,蒙古人在其专门用于祭祀的木勺上刻上9个孔,因此行礼时用此勺祭洒九次便成为九九八十一次萨察礼了。在多数地区,行礼时只需祭洒一次。

3.迷拉礼

“米拉呼”为蒙古语,意指“将少许奶油或其它食物涂抹于某种东西上”。迷拉礼是将饮食品涂抹在一些需要祝福的新生事物上,以此祝愿吉祥如意的礼俗。该礼通常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完成并多用奶食品中的黄油、奶油行礼。因为黄油、奶油乃是奶食品中的上品,并且富有油脂,适于涂抹。行礼者用右手无名指把食物涂抹在被祝福的物体上,同时口诵颂祝词。大年初一行迷拉礼,长辈在晚辈的额头上涂抹鲜奶,祝福其在新的一年里美满幸福。对每年的第一场春雨和第一声春雷进行迷拉礼,把奶茶洒向天空,诵祝颂词,祈求风调雨顺。长者对新生儿进行米拉礼,把奶油涂抹在婴儿的额头上,祝福其茁壮成长。当孩子穿上新衣拜访长辈时,老人将少许奶油象征性地涂抹于其衣领上。当孩子始学骑马时,对孩子和坐骑都进行米拉礼,祝福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骑手。当孩子初学打猎时,同样进行迷拉礼,祝福他成为一名好猎手。迷拉礼的内容特别广泛,迷拉礼是蒙古人通过饮食品表达自己对新生事物美好祝愿的崇高礼节。

4.敬酒

酒是蒙古族饮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很早就开始酿酒、饮酒。从而形成了与其相适应的敬酒的礼俗。敬酒时要在杯或银碗中斟满酒,晚辈为长辈敬酒时要轻轻地磕一下头,以表对长辈的尊重。接酒者也有遵守的礼俗,通常接下酒后要说几句吉祥话。蒙古人在接酒时也有一种独特的礼俗。他们用无名指蘸一下酒向天、向地、向火炉方向各点一下,然后才把酒喝下去,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或者不能饮酒者则可以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的情意。蒙古人敬酒的用具与其他民族比也有所讲究,通常将美酒斟在银碗、银杯或牛角杯中敬人。在较隆重的场合,也有将酒杯托在哈达上,唱着歌敬酒的情况。

5.敬茶礼

注重饮料是蒙古族的一个饮食习俗,而蒙古族的饮料中,奶茶占有头等地位。茶对蒙古族来说,不但是一日三餐必须有的饮料,也是上敬客人时重要的款待物。不管什么时候,蒙古族家里有客人来,第一件事就是为客人熬茶。倒茶,必须要倒满,一般盛满碗内的八分。之后要双手献给客人,表示对客人的敬重。若用左手递碗或直接放到桌子上则被视为失礼。另外为客人倒茶时不能坐着满茶,要站着满茶。

6.祝福礼

祝福礼是在食用饮食过程中赞美食品的同时祝福主人,以此表达自己感谢之情的礼俗。蒙古人的饮食祝福礼中有饮茶祝词、饮酒祝词、喝汤祝词、全羊席祝词等诸多内容。饮茶祝词是客人喝完茶之时,客人中的长者代表大家向主人祝福。祝词的主要内容为赞美主人的茶,祝福主人身体健康、家庭美满。喝汤祝词是客人吃完肉喝肉汤时,客人中的年长者代表所有客人向主人高声祝福,祝词的主要内容为赞美主人的鲜汤,祝福主人的五畜兴旺。喝汤祝词同时具有宣告宴席结束之意。饮酒祝词要在接受敬酒但未饮之前对敬酒者祝福,饮酒祝词内容要根据敬酒者身份因人而异。胛骨祝词是吃胛骨肉时,客人中的年长者向主人祝福。全羊席祝词最为隆重,由长者主持并高声朗诵祝颂词,赞美五畜,感恩天地,祝福大家。祝福礼是蒙古民族饮食习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一种客人接受主人的招待时,用美好言词赞颂饮食品和祝福主人,取众人之心,以此营造欢乐、轻松、友好、高雅氛围的文化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饮食有哪些

全文共 1467 字

+ 加入清单

蒙古人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那蒙古族饮食文化有哪些呢?蒙古族传统饮食分为红食、白食两种,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意为“红食”,这种对食物的称呼富有色彩感和生动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蒙古族的饮食有哪些吧?

1、奶茶:

民族习惯是咸味的,为照顾来往的游客,也有了甜味的。现在市场上主要是粉装的包装产品,直接用开水冲调,味道会比熬制的要重。但在家里还是会用砖茶对牛奶慢慢的熬。游客到了正宗的奶茶馆还是会喝道熬制的。喝奶茶时有很多相搭配的东西:黄油、炒米、奶皮、奶豆腐、牛肉干、果子。可以把它们全放到熬好的奶茶里,每一种都和单独品尝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外地人不习惯可以当佐餐吃,建议除黄油外每样都放到碗里一点更好喝。

2、牛肉干:

一般超市和特产店都内买到,但不要买像糖一样包装的肉粒,那些不是正宗的。即使买袋包装的也要买程长条状,很干很硬的那种。多是原味(咸),很少有其他口味。由于牛肉干的制法对肉的质量要求很高,因此好一点的牛肉干都上百元一斤。饿时吃一条比巧克力营养多了。

3、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4、烤全羊:

烤全羊是蒙古民族的餐中之尊。《达斡尔蒙古考》中载道:“餐品至尊,未有过于乌查(即烤全扬)者”。烤全羊蒙语称“昭木”。据史料记载,它是成吉思汗最喜爱吃的一道宫廷名菜,也是元朝宫廷御宴“诈马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蒙古族这种传统而古老的风俗,至今还保留着,以前只供蒙古贵族享用,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的烤全羊。现如今,烤全羊已成为内蒙古草原饮食文化中一枚璀璨绚烂的明珠。

5、驼掌:

骆驼全身都是宝,尤以驼掌最名贵。驼掌即四只大似蒲团的软蹄。因为它是骆驼躯体中最活跃的组织,故其肉质异常细腻富有弹性,似筋而更柔软。

驼掌营养丰富,历来就与熊掌燕窝猴头所齐名,是中国:四大名菜:之一。古代宫廷御膳用的“北八珍”,驼掌即为其中一珍。由于驼掌珍贵,均被内地星级宾管订购,即是被誉为“驼乡”的额济纳豪华宴会上,也是很少能够品尝到的。

6、马奶酒:

当您在额济纳草原,作为尊贵的客人,应邀参加重大的节日活动,礼仪小姐唱着动人的祝酒歌,给你敬献上银碗装满的美酒时,您不要犹豫更无需自愧酒量的不足,您一定要将这千杯万盏也不醉人的美酒饮不。因为,这就是草原是最享有盛名的奶酒,这是就是装潢蒙古民族情深似海的奶酒。酿制奶酒的历史由来已久,也是蒙古族的拿手技艺。它醇香浓烈,营养丰富,饮之兴奋不易醉,可谓酒中之绝品。

7、羊杂碎:

特色早点之一,是清真食品,由羊的内脏制成,偏辣。和馒头、焙子一起吃。

8、焙子:

特色早点之一,面食,和饼很相似。好的焙子多层、有酥油香。种类有:牛舌(形状相似)、油旋、咸味、白糖、红糖、酥焙子、白焙子。别的地方吃不上啊。

9、烧麦:

与其他地区也有很大区别,正宗口味是纯羊肉馅,不像饺子馅种类繁多。蘸醋和辣椒末吃。

10、焖面:

菜快出锅时把面放在菜上焖熟。比较干,也是特色之一。一般卖烩菜的地方也买焖面。口味很多,油比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过春节吗 蒙古人过春节有哪些习俗

全文共 1182 字

+ 加入清单

其实现在很多网友对蒙古族的生活依然不是很清楚,还以为蒙古朋友依然生活在草原上,晚上住在蒙古包里,实际上这些都是误解。城市现代化以后,其实大爱都过着一样的生活,在这点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那蒙古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他们有自己长期保持的习俗,不少网友好奇蒙古族是否过春节?那今天就借此机会跟大家讲讲这方面的内容,想了解的话就不要错过啦。

1、小年的习俗

常常有外地朋友问起有关蒙古族的事情,比如是不是穿蒙古袍?还在游牧吗?每天骑马在草原上驰骋?比如是不是饮食习惯特别,每天吃肉,喝牛奶等等。

其实我们与当代国人都是一样的,早就不住蒙古包,也不再游牧,只有在节日与特殊场可,才会穿蒙古袍,但保留着一些蒙古人的古老/习俗。

临近春节,发了一篇有关历史上契丹人过春节习俗的文章,又有好奇的朋友问蒙古人过春节吗?

今天就为你聊聊蒙古人过春节的习俗。有关蒙古族春的来历,说法不太一致。正月蒙语称之为“查干萨日”,汉译“白月”的意思,这与蒙古族传统饮食奶食品,崇尚白色的纯洁有关,还有一个传说认为,古老的蒙古族本来生活在大山里,由于”化铁出山”,令蒙古人兴盛起来,于是,为了纪念,便把这一传说看作民族的起源之一,并逐渐与春节联系到一起。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与“迎新”,送旧也就是腊月二十三,民俗中的小年这一天,清洁卫生,收拾房屋,到了傍晚要“祭火”。

据说这是从古朴的萨满教传承下来的,是对火神、灶神的崇拜。

这天,把羊胸脯肉联通白“哈达”、肉米粥、黄油、酒等祭品,由长辈点燃九盏小灯,并将祭品投入旺火里烧,口中颂赞词,祝福家人幸福安康。

火神是上苍赐予人们幸福与财富的,所以蒙古人对火十分尊重,无论大人小孩都不许跨越火堆。

过了腊月二十三,要炸果子,做奶食,准备过年。

2、春节的习俗

除夕之夜,举行祭祖仪式,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团圆。祭火、敬茶,也同汉族一样吃年夜饺子。

初一早晨,开门大吉,先放鞭炮,叫“开门炮仗”,预示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蒙古人的拜年比较隆重,从正月初一的晨曦时分就已经开始全家人都穿上节日盛装,叩贺新年。

晚辈向长辈拜年时,要衣帽端庄,手捧哈达,恭恭敬敬地来到长辈面前,孩子要向长辈磕头,老人需要摸着孩子的头,送祝福。

晚辈向长辈磕三个头,然后右腿向后,将准备献的哈达,哈达口需向着长辈,当长辈接过哈达,换个哈达口的朝向,再还给晚辈。

平辈之间相互问候拜年。

正月初一为扫帚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初一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又因饺子的形状像元宝,煮熟端上来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

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要夫婿同行,并且给娘家人大人小孩每人准备一份礼物,所以俗称“迎婿日”,蒙古人称女婿为“姑爷”。

如今,蒙古族在保留一下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许多方面都与汉族过年大同小异,比如贴春联,贴福字,挂挂钱等等。

作者:陈二虎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梳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全文共 361 字

+ 加入清单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政权建立: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铁木真被拥立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

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1、蒙古灭西夏:成吉思汗率领军队进攻西夏,1227年西夏灭亡。

2、蒙古灭金:蒙古和南宋结盟并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

3、金朝灭亡后,蒙古和南宋直接对立局面形成,双方战争持续40多年。

二、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继位:1260年,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2、元朝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元灭南宋统一全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出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英雄文天祥。1279年元朝全国统一。

4、统一的意义: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族的礼仪风俗

全文共 3157 字

+ 加入清单

假如你有机会来蒙古包里作客,立即被好客的牧民拥着进入蒙古包。鄂尔多斯蒙古族礼仪是有客必待,不分远亲还是近亲,不管常客还是初来的人,均以满腔热情,真诚相待。那么你自己要注重什么礼仪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蒙古族的礼仪风俗,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蒙古族的礼仪风俗

敬献哈 达: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哈达的礼节随处可见,家中会客、野外路遇、探亲访友、求人办事.....双方一见面,为了表达亲善友好、互相尊重和祝福之意,彼此从腰中的褡裢里取出哈达来进行对接、交换鼻烟壶行请安之礼,然后再谈正事。现在,到民族地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蒙古人向客人敬献哈达,表示对客人尊重和祝福,属于蒙古民族的最高礼仪。所以,使用哈达就有了许多 讲究和规矩:首先哈达必须是崭新的,要将哈达横端折三层,折叠口向外,用双手将哈达平展捧起,恭恭敬敬地将哈达献给来宾。来宾要体会这崇高盛情的敬意,以感激的姿态伸出双手将哈达接过去自己戴在脖子上。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客来敬茶是一种高尚的蒙古族传统礼仪。在蒙古历史上不论是富贵之家还是贫穷之家,不论是上层社会还是平民百姓,也不论在交际上或在家里,在旅途,或在其他一切场合,莫不以茶为应酬品。家中有客来,茶是必不可少的款待物。因此,牧民们招待客人,照例是先向贵宾献上一碗奶茶,接着主人又端上来炒米和一大碗一大碗的奶油、奶豆腐和奶皮子等奶制品。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接着穿戴民族盛装的家庭主妇端来清香扑鼻的奶酒款待客人,这也是蒙古族的传统礼节。主人会用诗一般的语言劝酒:“远方的客人请你喝一杯草原佳酿,这是我们民族传统食品的菁华,也是我们草原人民的厚意深情”。

敬神:蒙古民族的礼宴上有敬神的习俗。据《蒙古风俗鉴》描述,厨师把羊割成九个相等的肉块,“第一块祭天,第二块祭地、第三块供佛、第四块祭鬼,第五块给人,第六块祭山,第七块祭坟墓,第八块祭土地和水神,第九块献给皇帝”。祭天则把肉抛向蒙古包上方;祭地则抛入炉火之中;祭佛置于佛龛前;祭鬼置于包外;祭山则挂之于供奉的神树枝上,祭坟墓即祭本民族祖先。置于包外,祭水神扔于河泊,最后祭成吉思汗,置于神龛前。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萨满教,其崇拜多种神祗,尔后蒙古族信仰的喇嘛教又吸收了其古老的民间信仰,把众多的神祗入了喇嘛教的轨迹。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热情好客:蒙古民族有重情好客的传统美德,这种习俗从古代一直流传到现在。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发展与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学的发展紧密相连,诗配以乐,歌含有诗,诗歌并存。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数量浩瀚,按地域可分为东蒙民歌和西蒙民歌,按歌种可分为长调、短调、潮日、叙事歌、酒令、儿歌、摇篮曲、宗教歌曲“博”、歌舞曲“安代”、“浩都格沁”等。

选猎狗:蒙古族有猎狗打猎的习俗。因此,他们非常重视选留一只好猎狗——“台格”,也就是经阉割的短毛细狗。选留猎狗要注重好的品种,即从良种小狗崽中挑选腰身长,尾巴长而匀称,听觉灵敏,视力敏锐,动作敏捷,跑起来快的小狗作猎狗。

问候: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

款待行路人,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蒙古人起名习俗: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

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

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 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

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

女子起名的特点有:

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

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叶子) 、海棠等;

以珠宝玉器为名,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

以理想为名,如:斯琴(聪颖)、 乌云(智慧) 、高娃(美丽)、 斯琴高娃(美丽聪颖)等。

按此方法,蒙古女子的名字还可以分出很多种。现代蒙古人的名字,最大特点是不带名字前缀,因而它只是名字,不应理解成姓名,有极个别带姓氏前缀的,那只是个别现象。

蒙古族人骑马、驾车接近蒙古包时忌重骑快行,以免惊动畜群;若门前有火堆或挂有红布条等记号,表示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忌外人进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时忌红色和白色,办喜事时忌黑色和黄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脚、鞋、袜和裤子等;禁止在参观寺院经堂、供殿时吸烟、吐痰和乱摸法器、经典、佛像以及高声喧哗,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猎。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认为火、火神或灶神是驱妖避邪的圣洁物。所以进入蒙古包后,禁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子。不得跨越炉灶,或脚蹬炉灶,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能用刀子挑火、将刀子插入火中,或用刀子从锅中取肉。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讳在河流中洗手或沐浴,更不许洗女人的脏衣物,或者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草原干旱缺水,逐水草放牧,无水则无法生存。所以牧民习惯节约用水,注意保持水的清洁,并视水为生命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