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自相矛盾

自相矛盾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自相矛盾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自相矛盾问题。

分享

浏览

6239

文章

13

自相矛盾的寓意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寓意

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寓意是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的道理

全文共 253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道理

自相矛盾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

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矛盾是事物存在的普遍形式,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的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全文共 514 字

+ 加入清单

简要回答

自相矛盾”主要讲了一些人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即便是极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也没能完全参悟古人遗留下来的问题。而古人的文章也蕴含着很多道理,所以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就是古代文献《韩非子》中的“自相矛盾”一起来看看吧!

详细内容

1

比喻言行不一或互相抵触。韩非子在批评儒家之徒称颂尧舜而其立论却自相矛盾时讲了一个故事。故事说,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硬,没有任何东西能刺穿它。又夸自己的矛,我的矛锋利无比,任何东西都能刺穿。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将会怎样?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回答不上来了。

2

原文:《韩非子·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今尧舜之不可两誉,矛盾之说也。”

3

例句:北朝·北齐·魏收《魏书·李业兴传》:“卿言岂非自相矛盾。” 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观孟坚纪、志所言,前后自相矛盾者矣。” 宋·王观国《学林》7《言行》:“圣贤言行,要当顾践,毋使自相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寓意

全文共 203 字

+ 加入清单

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也指同伙间的相互争吵或冲突。矛,长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出自于《韩非子》,讲的是:有一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说他的盾坚固得很,随便用什么矛都戳不穿,说他的矛锐利得很,随便什么盾都戳的穿。有个围观的人问道:“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时,此人无以对答。后因以形容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因以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的意思是什么?自相矛盾是成语吗?

全文共 331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是用来比喻一个人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相互矛盾。在一定的语境中,也可以解释为:团队或组织之间的观点有冲突。“矛”是指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指保护自己的盾牌。

“自相矛盾”这一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主要释义为:一位楚国人卖矛又卖盾,自称自己的盾十分坚固,不论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同时又说他的矛十分锐利,不论什么盾都戳不穿。一位围观的人问:“用你自己的矛刺你自己的盾会怎么样?”此时卖货的人无以应答。

后来,随着这个典故不断的流传,逐渐用以形容别人或自己行事或言语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的故事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古时候,楚国有一位卖兵器的人,他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他为了尽快卖出自己的东西,便敲打着锣吆喝,人们听到声音后都来围观。他就举起他的盾,吹嘘的说道:我的盾是用最好的材料制成,任何锋利的兵器都无法击破;他又拿起矛,肆无忌惮的说道:我的矛非常的锋利,无论你用什么盾都抵挡不了。随后他又吆喝着让人们来买他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

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站出来,指着商人说:如果用你无坚不摧的矛攻击你坚不可摧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商人觉得很不好意思,灰溜溜的拉着兵器就走了。

后来就有了成语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得到的启示

全文共 376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不能自我矛盾、相互抵触。“自相矛盾”常用来比喻自己的言行相互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自相矛盾》的故事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接着,这个卖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无论怎样牢固坚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马上就会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呀,快来买呀,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

这时,一个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这矛去戳这盾,会怎样呢?” “这——” 围观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便都散了。 那个卖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着矛和盾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的寓意 自相矛盾的意思

全文共 254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寓意是: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

古时候,楚国有一位卖兵器的人,他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他为了尽快卖出自己的东西,便敲打着锣吆喝,人们听到声音后都来围观。他举起他的盾,吹嘘的说道:我的盾是用最好的材料制成,任何锋利的兵器都无法击破;他又拿起矛,肆无忌惮的说道:我的矛非常的锋利,无论用什么盾都抵挡不了。随后他又吆喝着让人们来买他矛和盾。

这时,人群中有一个人站出来,指着商人说:如果用你无坚不摧的矛攻击你坚不可摧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商人觉得很不好意思,灰溜溜的拉着兵器就走了。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自相矛盾得到的启示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不能相互抵触这个道理。自相矛盾是指的是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出自《韩非子》。

《自相矛盾》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先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市场上就有人质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们又会怎么样呢?”,那个人无法回答。众人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自相矛盾》的启示

1、一个人夸自己的东西要有限度,不要夸得无边无际,最后无法自圆其说。

2、说话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只有这样,最后才不会像楚国人那样说话前后相互抵触、自相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译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的译文

全文共 330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的译文:楚国有一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盾和矛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东西能够穿透。”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锋利极了,没有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人没办法回答。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世界上。

《自相矛盾》的原文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的作者

《自相矛盾》的作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自相矛盾的译文是什么 自相矛盾的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自相矛盾”的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一开始就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使用什么样子的矛都没有办法去刺破它,因为它坚不可摧。”接着他又开始夸赞自己的矛说:“我的矛也很锐利,不管用什么盾也不能不被它被它刺破。”于是就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楚国人就一句话都没有说了。大家都开始嘲笑他。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原文: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要实事求是,你要是做事情或者说话都前后抵触,自圆其说,是很难交到朋友的,在生活中也是寸步难行。

展开阅读全文

大数据时代的利与弊让我们自相矛盾

全文共 3438 字

+ 加入清单

近日,美国好莱坞爆发“艳照门”事件,黑客利用苹果手机i-Cloud云端漏洞,窃取影星、歌手和名模裸照。这次事件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生活在大数据时代,要时时刻刻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隐私泄露真是无处不在的。虽然事后苹果回应称此次事件并非由iCloud漏洞造成,但这个说法遭到了很多用户的质疑。9月10日,苹果公司召开iPhone6的新品发布会,虽然它的性能更加出众,但是经过好莱坞的“艳照门”事件,人们还会信任苹果手机吗?其实不只是苹果手机,所有高性能的智能手机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都有泄密的可能。

以无数个智能手机为用户终端,共同打造的大数据平台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快捷,智能网络的战车已经隆隆开动,这是历史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规律,人类文明不可能再开倒车。现代人越来越热衷于将个人资料存储在电脑、手机、网络空间内,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但是大部分人对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又不太了解,由此造成了不良网站肆意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给网民的隐私安全埋下隐患。很多人由于隐私泄露而不得不面对诈骗和骚扰、金融风险和财物损失、个人声誉的损失等多方面的危害,严重的还会危及到生命安全。如果网络安全得不到保护,将会导致现实社会的犯罪率大大提高,大家将生活在不安全感中。

填表、电脑、手机,泄露渠道有很多

个人信息泄露泛滥,原因首先在于泄密渠道无处不在,防不胜防。随着时代的发展,隐私泄露的方式也在不断升级。从以前上学买房时手工填写个人信息到后来的电脑网络,再到手机的移动网络、社交网络,有些方式甚至都不易被人们察觉。

李泽(男,45岁,会计):常有一些事情需要填写详细的个人资料,比如找工作投简历,办理银行卡,手机卡等,都需要留下详细的个人信息。可是一旦填写了,很快就会收到各种推销电话和垃圾短信,像苍蝇一样甩都甩不掉。还有买房或买车时,刚一买下,马上就会收到各种推销装修的电话,或者是询问你是否需要购买车险的电话,让人不堪其扰。好在现在大部分人对于这种手写的个人信息都已经有了很高的警惕性,如果不是实在必须填写,一般人是不会留下真实信息的。

张莉(女,32岁,高中老师):如果不注意保护电脑安全,上网记录被窃取,人们的个人信息就会被泄露,进而影响到个人声誉或威胁到个人安全。从陈冠希的艳照门事件开始,网络隐私泄密事件便时有发生。受害者也从最初的明星到普通人,个人隐私不断被泄露,包括家庭住址、工作单位、银行卡号等各种详细的个人信息。不过在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后,现在人们已经逐渐重视起电脑网络所涉及到的隐私泄露问题了。

王羽(36岁,网络编辑):这两年移动网络发展迅速,从3G时代进入4G时代,智能手机的功能和应用也越来越多。人们热衷于智能手机给他们带来的新鲜和便利,却很少有人知道个人隐私更易泄露。曾经看过这样的新闻,某些品牌的手机会详尽记录用户的行踪数据,即便使用者把定位功能关闭,仍然可以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此前发生的好莱坞女星裸照被泄露事件,就充分证明了哪怕你是多么的小心谨慎,只要拍了照片就有可能泄露出去。在这个隐私趋于透明的大数据时代,手机的隐私安全更是不容忽视的,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警惕。

你都有哪些隐私被泄露了呢

那么,普通人都有哪些信息容易被泄露呢?人们纷纷表示:因为个人信息泄露,受到了不少诈骗短信或者推销电话的骚扰,而且他们都是有备而来的,了解你的所有信息。

孙璐璐(女,20岁,大三学生):我平时上网经常和一些同学、朋友聊聊天,有时候也跟我爸妈聊一会儿。有一次,我妈突然打电话过来问我:“你们学校报什么培训班要交2000块钱啊?”我愣了一下,“没有啊。”我妈就说是跟我聊天的时候“我”说的,“我”说的专业信息、学校都很准确。

这才发现原来我的聊天账号被盗了,骗子还通过聊天记录和备注名称把我的所有好友筛选了一遍,专挑我的家人和亲戚行骗。还好我妈给我打电话核实一下,不然的话就让骗子得手了。那次号码被盗感觉就像丢了家门钥匙一样,轻则可能丢失一些财物,严重的就不可想像了。

王羽:由于上班忙,平时很少有时间出去逛街,大部分东西都是网购来的,确实很方便。可是有一点不太好,个人信息容易被泄露。有一次我就接到自称卖家的电话,说我的订单异常要重新处理。他先报我的物品,包括我的姓名和收货地址,甚至订单号。准确无误,一字不差。核对完信息后,我就放松了警惕。他给我一个网址,我打开一看,竟然要让我填写这么完整的信息,除了银行卡号,还有查询密码和取款密码。我就起了疑心,赶紧联系所购网店的客服,对方说卖家是不会打电话的,而且这个号也不是他们的。幸亏多了个心眼,要不惹上大麻烦了。

是谁泄露了我的信息

这些个人信息如果被泄露,后果严重的会大大增加入室抢劫的发生率,因为犯罪分子根据购物信息,假扮成送快递的敲门,肯定不会引人怀疑的。这就不仅是我们自己要有防范意识,还要各类拿到我们信息的行业严于律己,不贩卖顾客信息。

张莉:现在社会真是没有隐私可言了,自从我怀孕后,各种婴儿用品店奶粉商就知道我的手机号码了,不断地打骚扰电话来推销他们的产品。生完孩子后,卖保险的、早教机构的、婴幼儿摄影的电话就打来了。尤其是保险公司的,真是不厌其烦,隔几天就要打一个电话,不论我是在开会还是休息,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过仔细想想,还好他们只是一些推销商品的,而不是一些心存恶念,想拐卖儿童的犯罪分子,如果我们的预产期、生产医院、出院时间等等都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知道的话,将会带给我们的孩子多大的危险啊。

陈浩(男,27岁,私企职员):我自认为是一个很小心谨慎的人了,平时在网上或者其他地方,只要是需要我填个人信息的地方,我一概回避或者乱写一通。可即便这样,信息的泄露仍是防不胜防。事情是这样的,去年我在报考公务员考试后,就经常收到“卖答案”的助考短信。这些骗子怎么这么快就知道我报考了呢?肯定是从报考网站上得知的。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我在报考网站上留下了详细的个人信息,包括我的姓名、电话、家庭地址,还有我父母的工作单位等所有家庭情况都有登记。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骗子掌握,隐患就大了,即使我自己不上骗子的当,也难保父母亲不会被骗。

大数据的利与弊让我们自相矛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尤其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现在人们已经在享受一些大数据所带来的便利,未来大数据如何发展,目前无法判断,它可能给人类造福无数,也可能像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后患无穷。

它会让生活越来越方便

王羽:我相信在未来,人们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就像电视剧《魔幻手机》中的剧情一样,虽然手机不一定能幻化成人型,但它也可以随时扫描人的大脑,知道你此刻在想什么,然后根据你的所处情况和云网络中你的个人信息主动为你提供各种当下需要的信息。比如说如果你正处在危险中,手机就会自动报警。手机还可以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主动相连,比如你看中了一条小狗,不用问老板,你的手机就会告诉你,它的价格,多大了,是否纯种等等信息。

孙璐璐:事实上现有的数据收集、分析和使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功能的日益强大和连接性提升,一切都会改变。

未来某一天,大数据也许能帮助重审过去的犯罪案件,复核纳税申报表,追踪腐败,查清谁是好人谁是恶棍。人工智能网络警察通过扫描每个国家每个公民的相机数据、通话记录、电子邮件、银行账户、信用卡数据、医疗数据来破案。

它以后会变成恶魔吗

李泽:虚拟的网络世界可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但是同时也会将个人隐私暴露于人前。你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家人朋友等信息都可能被别人掌握,人人都可以当警察,但是并不是说你做了违法的事,只要是不道德的事,马上就会被网络平台通过人肉搜索找出来,然后受到众人的谴责。想象一下,你在网上的一举一动,都可以被监测到,并还原出你的“人物画像”,然后更恐怖的是,你和家人、朋友、同学等各种相关人员的关系能够被机器识别,并分析出来。那么你我将面临什么样的潜在风险?

张莉:在网络社会,我们都是透明人,所有的个人隐私别人都能轻而易举地知道,那么我会不会被人“冒名顶替”?比如说有人用我的身份证号挂了失,我的东西岂不就成了别人的?这种现象目前还不是很严重,如果像电影一样,未来的克隆技术普及了,那后果才恐怖呢,整个人都会被一个知道你所有信息,跟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来取代。你无声无息的就消失了,而你的家人可能都不知道,那得多可怕啊!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病句复习指导学案之自相矛盾

全文共 429 字

+ 加入清单

病句复习指导学案

学习的原则是:先易后难;从典型语病突破;注重语感;成分分析

自相矛盾

尤其注意时态助词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

1、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日前"即"前几天",指的是过去,它不能与表现在的"正"连用,应将"日前"改为"目前"。)

2、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表现在的"正"与表过去的"了"混用在一句子中,造成时态的混乱,应将其中的一个删除。)

3、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我国煤炭出口,同时也将对国内正在实施的煤炭走向市场的战略举措起到了极好的推动作用。

(将。。。。了,时态矛盾)

4、“不抛弃,不放弃!”“有意义就是好好活!”一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的经典台词,将引发越来越多青少年的共鸣,成了他们的人生坐标。

(“将”与“了”时态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