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美洲

美洲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美洲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美洲问题。

分享

浏览

3073

文章

50

美洲大蠊虫是什么虫

全文共 378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大蠊虫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成虫体长29到40毫米,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

美洲大蠊原产于非洲北部,公元17世纪前后经由船只带到美洲,并于18世纪被人在美洲发现。食性广泛,喜食糖和淀粉,污染食物、传播病菌和寄生虫,是世界性卫生害虫。在南方地区为室内优势品种,主要生存于下水道、暖气沟、厕所、浴室及酿造厂、酱品厂等阴暗潮湿的环境,善爬行,飞行能力差。

美洲大蠊喜好黑暗、隐蔽的环境,白天多隐匿在避光的缝隙、墙角等阴暗场所,夜间出来活动,在美洲大蠊生活的场所,夜晚突然开灯,就可看到它们四处逃逸。所以我们在饲养美洲大蠊时,在饲养缸中放置一些折叠纸板、纸筒以便遮光并供其栖息。美洲大蠊喜好聚集,尤其是低龄若虫常常群聚在一起,这可能与分泌的信息素有关。栖息时往往栖息在生活空间的最下层。

展开阅读全文

被美洲欧洲非洲围绕的大洋是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欧洲非洲所环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大西洋也是地球上的第二大洋。

大西洋南北延伸,赤道横贯中部,气候南北对称和气候带齐全是鲜明特征。同时受洋流、大气环流、海陆轮廓等因素影响,各海区间气候又有差别。

大西洋东西两侧岸线是互相平行的。南部岸线平直,其中内海、海湾较少,北部岸线曲折,沿岸岛屿众多,海湾、内海较多。岛屿和群岛主要分布于大陆边缘,多为大陆岛屿。大西洋赤道带是低气压带,风力微弱且风向不定,称为无风带。大西洋地带的上升气流强盛、多形成对流性云系降水,年降水量很丰富,为大西洋中部的多雨带。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的全称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全称是“亚美利加洲”,美洲也是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合称,又被称为新大陆。

美洲这一名称,是为了纪念意大利的一位著名航海家亚美利哥·维斯普奇。1499年,亚美利哥随葡萄牙人的船队沿着哥伦布走过的路线航行,历经艰辛终于到达美洲大陆。到达之后,他对其东北部沿岸进行了详细考察,并编制了新地图。后来,他出版了《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让许多人认识了这片新大陆。于是,人们为了纪念他,将这片大陆命名为“亚美利加洲”。

美洲也被人们分为北亚美利加洲和南亚美利加洲,是唯一一个整体在西半球的大洲。这片大陆位于太平洋东岸,大西洋的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与南极洲的德雷克海峡相望。美洲横跨了多个气候带,气候类型丰富,南北环境差异大,森林覆盖面积广。美洲的人口也比较多,包含了多个国家,矿产资源丰富,人们主要发展工业、农业、制造业等。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大蠊与蟑螂的区别

全文共 298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大蠊与蟑螂的区别是,体态差异,体色差异,前胸背板差异。

1、前胸背板差异。蟑螂前胸背板有2条黑褐色纵条,美洲大蠊前胸背中部有黑褐色蝶斑,中线向后延伸似小尾,前缘有黄色“T”形小斑,后边缘呈黄色,色斑较宽。

2、体态差异。蟑螂体长约10-15mm,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小蟑螂,差不多跟人的尾指般大小。美洲大蠊体长约为27-40mm,也就是常见的大蟑螂,它跟我们人的大拇指般大。

3、体色差异。蟑螂体色为茶褐色,雌虫色略深,美洲大蠊为红褐色。

蟑螂的生命力比美洲大蠊的顽强,也是最难杀灭的蟑螂种类。一般蟑螂在北方出现的比较多,美洲大蠊在南方比较多见。对于如何杀灭这些蟑螂,要根据具体的场所采用不同的灭蟑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2019美洲杯小组赛赛程时间安排表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2019巴西美洲小组赛的比赛将于6月正式展开决赛,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它的赛程时间安排表吧!

操作方法

1

2019巴西美洲杯分组球队:

A组:巴西、秘鲁、委内瑞拉、玻利维亚

B组:阿根廷、哥伦比亚、巴拉圭、卡塔尔

C组:乌拉圭、智利、日本、厄瓜多尔

2

2019年美洲杯小组赛A组赛程时间安排表:

美洲杯小组赛第1轮 2019.06.15 8:30 玻利维亚vs巴西

美洲杯小组赛第1轮 2019.06.16 3:00 秘鲁vs委内瑞拉

美洲杯小组赛第2轮 2019.06.19 5:30 秘鲁vs玻利维亚

美洲杯小组赛第2轮 2019.06.23 8:30 委内瑞拉vs巴西

美洲杯小组赛第3轮 2019.06.23 3:00 玻利维亚vs委内瑞拉

美洲杯小组赛第3轮 2019.06.23 3:00 秘鲁vs巴西

3

2019年美洲杯小组赛B组赛程时间安排表:

美洲杯小组赛第1轮 2019.06.16 6:00 阿根廷vs哥伦比亚

美洲杯小组赛第1轮 2019.06.17 3:00 巴拉圭vs卡塔尔

美洲杯小组赛第2轮 2019.06.20 5:30 卡塔尔vs哥伦比亚

美洲杯小组赛第2轮 2019.06.20 8:30 阿根廷vs巴拉圭

美洲杯小组赛第3轮 2019.06.24 3:00 阿根廷vs卡塔尔

美洲杯小组赛第3轮 2019.06.24 3:00 巴拉圭vs哥伦比亚

4

2019年美洲杯小组赛C组赛程时间安排表:

美洲杯小组赛第1轮 2019.06.17 6:00 乌拉圭vs厄瓜多尔

美洲杯小组赛第1轮 2019.06.18 7:00 日本vs智利

美洲杯小组赛第2轮 2019.06.21 7:00 日本vs乌拉圭

美洲杯小组赛第2轮 2019.06.21 7:00 智利vs厄瓜多尔

美洲杯小组赛第3轮 2019.06.25 7:00 日本vs厄瓜多尔

美洲杯小组赛第3轮 2019.06.25 7:00 智利vs乌拉圭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驼和羊驼有什么不一样的,你分得清楚吗?

全文共 374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驼和羊驼是有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大小不同、耳朵不同、背部不同、别称不同、体色不同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大小不同

美洲驼和羊驼的大小相比,一般美洲驼要比羊驼大很多。

2、耳朵不同

美洲驼的耳朵比较长,有点弯,而羊驼的耳朵比较短,是直的。

3、背部不同

美洲驼的背部是直的,适合运输,而羊驼的背部是弯的,不适合运输。

4、别称不同

美洲驼的别称是无峰驼,而羊驼的别称是草泥马。

5、体色不同

美洲驼的体色一般为白色,也有纯黑色、褐色和白色中杂黑或褐色斑点的,而羊驼的体色比较多,有白色、黑色、棕色等颜色。

羊驼为偶蹄目、骆驼科、羊驼属动物,一般栖息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每群羊驼有十余只或数十只,由一只健壮的雄驼率领一起生活。它们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高山上的棘刺植物为食。而美洲驼生长在安第断山脉高原地区的一种偶蹄类动物,被人们驯养来驮运东西,也是草食性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2020年美洲杯吉祥物是什么?有什么象征意义?

全文共 367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吉祥物的名称叫做“Pibe”,意思是一只可爱的小狗。这一吉祥物的寓意是:在比赛过程中,那些闯入比赛现场的小狗。

2020美洲杯相关信息:

第47届美洲杯原定于2020年由阿根廷和哥伦比亚联合主办,受不可抗力影响延期至2021年举行,赛事名称也更改为2021年美洲杯,赛期为2021年6月13日至7月10日。

2021年2月24日,卡塔尔足协和澳大利亚足协先后发布消息,因赛程冲突决定退出2021美洲杯。

2021年5月11日,南美洲足联推出了2021年美洲杯的主题歌《派对》。

2021年5月31日,南美足协官方宣布,暂停在阿根廷举办美洲杯。

2021年6月1日,巴西政府正式确认“接手”举办2021年美洲杯。

2021年6月10日,巴西联邦最高法院正式通过了美洲杯的举办决定。最终,阿根廷夺得该届赛事冠军,巴西队和哥伦比亚队分列亚军、季军。

展开阅读全文

历届美洲杯冠军有哪些?美洲杯第一届在哪举办?

全文共 84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届美洲杯于1916年7月2日至7月17日在阿根廷举行。美洲杯历届冠军有1916年阿根廷美洲杯——乌拉圭,1917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等,美洲杯是一项由南美足联成员国参加的最重要国家级足球赛事,赛事前身为南美足球锦标赛亦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足球赛事。其历届冠军如下。

1916年阿根廷美洲杯——乌拉圭

1917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

1919年巴西美洲杯——巴西

1920年智利美洲杯——乌拉圭

1921年阿根廷美洲杯——阿根廷

1922年巴西美洲杯——巴西

1923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

1924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

1925年阿根廷美洲杯——阿根廷

1926年智利美洲杯——乌拉圭

1927年秘鲁美洲杯——阿根廷

1929年阿根廷美洲杯——阿根廷

1935年秘鲁美洲杯——乌拉圭

1937年阿根廷美洲杯——阿根廷

1939年秘鲁美洲杯——秘鲁

1941年智利美洲杯——阿根廷

1942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

1945年智利美洲杯——阿根廷

1946年阿根廷美洲杯——阿根廷

1947年厄瓜多尔美洲杯——阿根廷

1949年巴西美洲杯——巴西

1953年秘鲁美洲杯——巴拉圭

1955年智利美洲杯——阿根廷

1956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

1957年秘鲁美洲杯——阿根廷

1959年阿根廷美洲杯——阿根廷

1959年厄瓜多尔美洲杯——乌拉圭

1963年玻利维亚美洲杯——玻利维亚

1967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

1975年美洲杯——秘鲁

1979年美洲杯——巴拉圭

1983年美洲杯——乌拉圭

1987年阿根廷美洲杯——乌拉圭

1989年巴西美洲杯——巴西

1991年智利美洲杯——阿根廷

1993年厄瓜多尔美洲杯——阿根廷

1995年乌拉圭美洲杯——乌拉圭

1997年玻利维亚美洲杯——巴西

1999年巴拉圭美洲杯——巴西

2001年哥伦比亚美洲杯——哥伦比亚

2004年秘鲁美洲杯——巴西

2007年委内瑞拉美洲杯——巴西

2011年阿根廷美洲杯——乌拉圭

2015年智利美洲杯——智利

2016年美国美洲杯——智利

2021年美洲杯——阿根廷

展开阅读全文

内马尔为什么不参加美洲杯压力过大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内马尔为什么不参加美洲

巴西足球协会副主席也表示内马尔因为无法承受强奸案的压力,可能内马尔是无法从心理承受,来自媒体及舆论带来的各种压力,当时内马尔与巴西队主帅迪特交流时还流泪了,再加上在训练当中伤到了左膝也是他退赛的原因,所以在美洲杯的比赛当中,内马尔几乎没有可能进行参加的,而巴西足协仍然是非常希望内马尔继续参加比赛。

对于内尔马尔不参加美洲杯的做法,很多巴西球迷对内马尔也是表达了很失望的情绪,曾经也认为内马尔是梅罗的接班人,不过现在看来他现在连小罗的边儿都够不着,还有一些球迷认为,内马尔是巴西国家历史上最令人失望的领袖,更令人尴尬的是,在没有内马尔出战的情况下,在2019年的美洲杯当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是拿到了美洲杯的冠军。

内马尔卡塔尔世界杯

而这次2022卡塔尔世界杯也是年仅30岁的内马尔,可能是最后一次冲击世界杯的冠军,而在赛前他也曾表示这次卡塔尔世界杯是他最后一次参赛,不过从本次世界杯小组分组当中,巴西的晋级之路是相对比较轻松的,而事实也是如此,巴西在小组赛当中是拿到了2胜1负的成绩,在小组当中拿到了6个积分,排在小组第一,晋级到了下面的1/8决赛,而进入到1/8决赛之后巴西球队是遇到了亚洲强队,韩国队最终是以4:1大比分战胜了韩国队,也是相对比较轻松的,而内马尔由于第1场的比赛当中被对手侵犯了9次,所以之后的两场小组赛都未上场,而是在1/8决赛当中,内马尔又再次打了止痛针上场比赛,这对于内马尔巴西队来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本色的卡塔尔世界杯也已经过半,巴西,法国,葡萄牙跟廷这些足球强队也是相继进入到了世界杯的八强行列当中,那么在接下来的1/4决赛当中,巴西球队将会迎战曾经夺得过世界杯亚军以及季军的克罗地亚球队,这场比赛将在12月9日晚上11点举行,那么克罗地亚球队曾经在1998年第1次参加世界杯就夺得了季军的成绩,所以这支球队的实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杯起源于什么时候?首届在哪里举办?

全文共 364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起源于1916年,当时南美足协还没有成立,东道主阿根廷为了庆祝国家独立100周年组织了这一赛事,当时参加这届杯赛的还有巴西、乌拉圭和智利,但最终夺冠的却是乌拉圭,组织举办这项赛事的阿根廷只获得亚军,巴西则只拿到了季军。就是在这届美洲杯举办期间,参赛四国与南美其他国家联合成立了南美洲足联。

1916年7月9日南美足联成立,1年后他们就接管了这项赛事,随后也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在1930年以前,巴拉圭、玻利维亚和秘鲁也都在美洲杯上首次亮相。然而,由于南美各国足协之间矛盾频生,这项本来一年一办的赛事,在上世纪30年代却仅仅举办了3次。自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尽管美洲杯举办的次数有所增加,但举办时间却并不确定,有时候1年一次,有时候2年一次,有时候则是4年一次,甚至1959年还举办了两届,地点分别在阿根廷和厄瓜多尔。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杯举办时间在什么时候?2021美洲杯在哪举办?

全文共 446 字

+ 加入清单

第47届美洲杯原定于2020年由阿根廷和哥伦比亚联合主办,由于特殊原因延期至2021年举行,赛事名称也更改为2021年美洲杯,举办时间为2021年6月14日至7月11日。下届赛事仍然在2024年进行。

什么是美洲杯?

美洲杯(Copa América)是一项由南美足联成员国参加的最重要国家级足球赛事,赛事前身为南美足球锦标赛(Campeonato Sudamericano de Selecciones),亦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足球赛事。美洲杯赛事举行的时间不固定。由于南美足协只有10支球队,所以本赛事也是仅有的不举行资格赛的洲际赛事。同时南美足协会邀请两支非南美足协球队参与赛事。截至目前,美洲杯赛事已成功举办46届。

2021美洲杯在哪里举办?

2021年5月31日,南美足协官方宣布,由于特殊原因,暂停在阿根廷举办本届美洲杯赛事。同日,南美足联官方宣布该届美洲杯将在巴西举行。 6月1日,巴西政府宣布接受南美洲足联指定巴西为2021年美洲杯新举办地的决定,并批准该赛事在巴西境内举行。

展开阅读全文

奥尔梅克文明是怎样的?为何说奥尔梅克文明是美洲文明之母?

全文共 6250 字

+ 加入清单

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地区已知的最早文明,它的出现为其他中美地区的印第安文明奠定了基础。就比如说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托儿泰克文明等等,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奥尔梅克文明、艺术以及宗教的影响。在公元前25世纪,奥尔梅克文明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了,直到公元前16世纪-15世纪早期的奥尔梅克文明出现,主要集中在维拉克鲁斯东南海岸附近的圣洛伦索特诺奇蒂特兰遗址。

奥尔默克文明直到19世纪中叶还不为历史所知。在1869年,墨西哥的古文物家旅游者José Melgar ySerrano发表文章第一次描述了一个奥尔梅克纪念石像的发现现场,这是最早的关于奥尔梅克文化的记录,这座石像现在标记为三个扎波特巨型头像之一,它最早是1850年一位农民在维拉克鲁斯的哈西恩达(haciendain Veracruz)农场清除森林时所发现。José Melgar y Serrano于1862年首次访问这里并于数年后发布了报告。

在19世纪的后半期,奥尔默克的艺术品开始被关注,被确认属于一种独特的艺术传统。而此时考古学家大多认为奥尔梅克是与玛雅人同时代的文明。史密森学会的MatthewStirling在1930和1940年代开始主导了对奥尔梅克遗址的最早的科学发掘,证实了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社会最早的文明。

“奥尔梅克”这个名字在阿兹特克人的纳瓦特语(Nahuatl)中是“橡皮人”(rubberpeople)的意思,是指15世纪和16世纪生活在海湾低地的阿兹特克人的名字,该地区的人从公元前1600年前就开始使用这种乳胶制成橡胶。

早期的现代探险家和考古学家错误地将“奥尔梅克”这个名字应用于在中心地带重新发现的遗址和文物,直到几十年前人们才知道,这些文物不是阿兹台克人所知道的“奥尔梅克”所创造的,而是一种2000年前的文化。尽管身份有误,但这个名字还是留下来了。我们不知道古代奥尔梅克人如何称呼自己。一个表示奥尔梅克文化的当代词汇是”tenocelome”,意思是“美洲虎之口”。

奥尔梅克人进行仪式化的放血,崇拜玉米神、美洲豹等神灵,玩中美洲的球类游戏,这几乎是后来所有中美洲社会的标志。1. 奥尔梅克文明概述

奥尔梅克中心地带在海湾低地地区,在经过维拉克鲁斯的索科努斯科早期开发后,开始进行扩张。该地区以沼泽低地为特征,低矮的山丘、山脊和火山点缀其间。图克斯特拉斯(Tuxtlas)山脉在北部沿着墨西哥湾的坎佩切湾急剧上升。

在这里,奥尔梅克在圣洛伦佐-特诺奇蒂特兰、拉文塔、特雷斯-扎波特和拉古纳-洛斯塞罗斯建造了永久性的城市和寺庙建筑。在这个地区,第一个中美洲文明出现并统治于公元前1400-400年。起源

传统上认为奥尔梅克文明的崛起是在公元前1400年到1200年之间。后来在圣洛伦佐附近的ElManati发现的奥尔梅克遗迹,至少在公元前1600-1500年。

考古上推断,奥尔梅克文化起源于公元前5100-4600年间的塔巴斯科(Tabasco)早期农业文化。因为它们共享相同的粮食作物和农业技术。

今天所说的奥尔梅克文明首次完全出现在圣洛伦佐-特诺奇蒂特兰,公元前1400年左右在那里出现独特的奥尔梅克文化特征。奥尔梅克文明的兴起得益于当地的富水冲积土壤生态,以及由科茨夸尔科斯河(Coatzacoalcos)流域提供的交通网络。这种环境可以与其他古代文明中心相比:尼罗河、印度河、黄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亚。

高度丰产的环境促进了人口的密集,进而引发了精英阶层的兴起,精英阶层创造了象征性产品和复杂奢侈品的需求,这些奢侈品和象征符号定义了奥尔梅克文化,许多奢侈品是由玉石、黑曜石、磁铁矿等材料制成的。

这些矿石来自遥远的地方,表明早期的奥尔梅克人在中美洲具有广泛的贸易网络。最有价值的玉石来源于危地马拉东部的Motagua河谷,Olmec黑曜石来源于危地马拉高地,距离达到几百公里。圣洛伦索和拉文塔

第一个奥尔梅克文明的中心-圣洛伦索,在公元前900年被遗弃,同一时间,Laventa崛起。许多圣洛伦佐的纪念碑建筑在大约公元前950年遭到破坏,这可能表明内部的动乱,或者遭到入侵。另外也可能是环境的变化,比如重要河流的改道。

圣洛伦索衰落后,拉文塔成为olmec文明的中心,持续时间从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400年左右。拉文塔延续着Olmec人彰显权力和财富的文化传统,大金字塔是中美洲同时期最大的建筑结构。即使在今天,经过2500年的侵蚀,它仍然有高于地面面34米的高度。金字塔下面埋藏着很多耗费人力的装饰物品,上千吨的蛇纹石,大型的马赛克镶嵌,经过抛光的玉器祭品,陶器、塑像和金属镜等等。衰落

奥尔梅克文明在公元前400-350年间突然衰落,没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因。奥尔梅克核心区东部的人口急剧减少,这个地区只有稀疏的居民,一直到19世纪。

考古学家认为是环境的改变使这个地区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农业人口,特别使河流环境的改变影响了奥尔梅克人的农业、狩猎、运输等活动。这些环境变化可能是由于地壳变动或河流淤积。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使火山活动迫使奥尔梅克人移居别处。

最后的奥尔梅克城市被遗弃几百年后,后继的文明在此地开始建立,特雷斯萨波特斯遗址(Tres Zapotes site)位于奥尔梅克核心区的西部边缘,在公元前400年后一直被占据,但这里没有奥尔梅克文化的特征,它与距此550公里的伊萨帕(Izapa)遗址有相同文化特征。2. 奥尔梅克艺术

奥尔梅克文化的艺术特征主要通过玉、粘土、玄武岩、绿石等艺术制品表现,一些奥尔梅克艺术是自然主义风格,比如摔跤手,另外有一些充满想象的拟人化作品,常常是高度程式化的,使用象征手法表达某种宗教含义。

奥尔梅克文化的一些代表性艺术品包括巨型石雕头像、玉石面具、方形祭坛、变形人物雕像等等,其中巨型石质头像是奥尔梅克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除了表现人物,奥尔梅克艺术家擅长动物肖像,比如鱼型或鸟型器皿。巨型头像Colossal heads

奥尔梅克文明最著名的形象是巨大的有头盔的头像,如哥伦布以前的文献所解释,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碑一直是充满神秘的谜团,人们现在普遍认为,这些头像是统治者的肖像,可能是穿成球手的样子,这些头像都是个性化的,没有两个头像是一样的,头盔状的头饰具有独特的装饰元素,暗示某种个人或群体的象征。迄今为止,共出土了17个巨型头像。遗址 数量 名称编号

San Lorenzo 10 Colossal Heads 1 through 10

La Venta 4 Monuments 1 through 4

Tres Zapotes 2 Monuments A & Q

Rancho la Cobata 1 Monument 1

石雕头像的大小从1.47米到3.4米之间,重量在25到55吨之间。由在Tuxtlas山脉发现的火山玄武岩的单个石块或巨石雕刻而成。估计移动一个这样的石头需要1500人工作三到四个月。

奥尔梅克头像扁平的、厚嘴唇的特征与非洲的一些面部特征相似,据此有人猜测奥尔默克人是移民到新大陆的非洲人。但绝大多数考古学家和其他中美洲学者都否定了哥伦布时代之前与非洲接触的可能。

除了宽阔的鼻子和厚厚的嘴唇之外,头像的眼睛经常显示出内眦赘皮,这些是亚洲蒙古人种普遍具有的特征,而且仍然可以在现代中美洲印第安人中找到。

在20世纪40年代,艺术家/艺术史学家米盖尔·科瓦鲁比亚斯(MiguelCovarrubias)出版了一系列奥尔梅克艺术作品的照片,以及具有非常相似面部特征的现代墨西哥印第安人的脸的照片。玉面具

奥尔梅克人使用硬石雕刻玉石面具,有些面具还带有纹饰。玉石是一种特别珍贵的材料,它被统治阶级用作等级标志。到公元前1500年,早期的奥尔梅克雕刻家掌握了人类的形态。在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能够确定奥尔梅克作品的确切年代之前,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学家已经注意到了各种艺术品中独特的“奥尔梅克风格”。

很多面具是从其他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包括一个特诺奇提兰遗址发现的阿兹特克人所埋葬的面具,它大概有2000年的历史了,这表明这种面具的价值和意义被中美洲后继各文明所继承。方形祭坛

祭坛可能是奥尔梅克统治者的王座,或者是王权的象征,王座正面是坐在壁龛里的王的浮雕像,壁龛后面可能是代表通往地下的洞穴入口,象征某种超自然力量。奥尔梅克风格

深陷的眼睛、鼻孔、强壮而嘴角下沉的嘴,这些特征的组合构成了“奥尔梅克风格”,它结合了人类和美洲虎的面部特征,或许还有鹰的鸟类特征,中美洲人观念中认为鹰和太阳的力量有关联。奥尔梅克的艺术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奥尔梅克的宗教具有显著的萨满和美洲虎特色。

奥尔梅克人相信,在遥远的过去,美洲虎和女人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是美洲虎”(were-jaguars)的种族。一个显著的“是美洲虎”的特征可以在很多奥尔梅克艺术品中发现,许多人的额头上有锋利的裂缝,这种尖锐的裂口或许与婴儿头顶凹陷和美洲虎头顶天生凹陷的头部有关。3. 重要的文化创造

作为中美洲的第一个文明,奥尔梅克人被认为是许多中美洲文化的首创者,包括放血和的人祭、文字和碑铭、爆米花的发明、数字零和中美洲历法,以及中美洲的球艺运动。一些研究表明,是奥尔梅克人塑造了诸多中美洲神祗的原型。放血和祭祀 Bloodletting and sacrifice speculation

尽管没有确切的考古记录,但研究人员发现了其他证据证明奥尔梅克在仪式上实施放血行为。例如,在奥尔梅克遗址发现了大量天然和陶瓷黄貂鱼刺和马圭刺,一些文物被鉴定为放血物品。

在后期的玛雅人文化中,贵族和统治者也普遍施行这种仪式上放血行为,或许是向神祗进行献祭的一种方式。

奥尔梅克人的献祭具有推测性,没有证据表明奥尔梅克人实施人祭;没有奥尔梅克或奥尔梅克影响的艺术品明确展示祭祀受害者或人类祭祀场景。但有发掘墓葬中存在殉葬现象。文字

奥尔梅克文明可能是西半球第一个发展出书写系统的文明。

2002年在圣安德烈遗址(San Andrés site)的发现了一种象形文字,类似于后来的玛雅象形文字,被称为卡斯卡哈尔块(CascajalBlock),时间在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900年之间。

2006年在圣洛伦佐(SanLorenzo)附近的一个遗址发现了62个符号,其中28个是独特的,刻在一个蛇形石块上。许多著名的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前哥伦布时代的文字”。中美洲长纪年和数字“0”的使用

碑文上刻有奥尔梅克数字7.16.6.16.18,翻译为公元前32年9月3日(朱利安)。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二个最早的长计数日期。围绕数字的铭文是现存为数不多的后奥尔梅克文字。

许多晚期中美洲文明使用的长历法和零的概念,都是奥尔梅克人发明的。因为最早的六件长历法日期的文物都是在玛雅人居住地之外发现的,有三件发现于OLMEC中心地带。这个日历早于玛雅,推测是奥尔梅克人的发明。

来自特雷斯·扎波茨(Tres Zapotes)的石碑C,背面数字和文字

长计数日历要求在其二十进位数字系统中使用零作为占位符,被用作这些长计数日期的零符号,其中第二长的是在特雷斯·扎波茨的石碑C上,日期为公元前32年。这是零概念在历史上最早的应用之一。中美洲球戏

奥尔梅克人很可能是流行于中美洲的球赛的创造者,球赛并被用于娱乐和宗教目的。在圣洛伦佐-特诺赫蒂兰以东10公里的沼泽地ElManat_发现了十多个公元前1600年前的橡胶球。这些球早于公元前1400年在Paso de la Amada发现的球场,不确定它们是否被用于球赛。奥尔梅克核心地带和周边

奥尔梅克风格的艺术品、设计、形象、纪念碑和图案在奥尔梅克核心区外几百公里范围都有发现。4. 语言族属

奥尔梅克语的实际民族语言归属尚不清楚,但人们提出了各种假设。例如,1968年,Michael D. Coe推测奥尔梅克人是玛雅人的先辈。

1976年,语言学家Lyle Campbell和TerrenceKaufman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认为许多中美洲语言一些核心借来词显然是从Mixe–Zoquean语传播而来。奥尔梅克人说的可能是一种Mixe–Zoquean语的早期语言。随着这些词汇的传播,奥尔梅克文化和艺术出现在其他中美洲社会的考古记录中。5. 宗教和神话

奥尔梅克的宗教活动由统治者、专职牧师和萨满组成。统治者似乎也是最重要的宗教人物,他们与奥尔梅克神灵的联系为他们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在奥尔梅克考古记录中有大量证据表明萨满的存在。

这些萨满具有沟通神灵的能力,他们很可能通过吸食麻醉品让自己进入癫狂状态,幻想自己化身神灵获得超能力。一些奥尔梅克的“变形人物”雕像表现了这种萨满的变形。下图可能是表现正在变形的萨满,面部呈现美洲虎的特征,四肢在用力,巨大的手和脚似乎象征美洲虎爪子的力量。

由于奥尔梅克神话没有留下任何可与玛雅神话中的波波尔乌(PopulVuh)类似的文献,关于奥尔梅克神话都是基于对现存的纪念物和艺术品的解释,以及与其他中美洲神话的比较。奥尔梅克艺术表明,在奥尔梅克时代,中美洲的万神殿中已经存在着羽蛇神和雨神等众多的神灵。

奥尔梅克人的神灵包括:龙、鸟神、鱼神、玉米神、水神、美洲虎、羽蛇神、地狱之神。6. 社会和政治组织

目前对奥尔梅克的社会和政治结构知之甚少,很多研究人员认为巨大的头像和其他一些雕塑代表统治者,但没有发现像玛雅石碑这样的东西,它命名了特定的统治者并提供了他们统治的日期。

考古学家根据各种考古现场调查判断奥尔梅克地区的社会集中度相当高,奥尔梅克社会本身是等级制的,首先集中在圣洛伦佐,然后在拉文塔,精英们能够利用他们对水和巨石等物质的控制来行使指挥权,使他们的政权合法化。

奥尔梅克社会被认为缺乏许多后期文明的一些制度,例如常备军或祭司阶级。没有证据表明圣洛伦佐或拉文塔控制了奥尔梅克中心的所有地区,即使在全盛时期也是如此。7. 贸易

奥尔梅克文物和图案在中美洲大部分地区的广泛传播表明了广泛的远程贸易网络的存在。 外来的昂贵材料,如绿岩和贝壳,被大量地交易到很远的地方。

一个重要的贸易品是奥尔梅克人缺乏的黑曜石,奥尔梅克人在许多工具中使用黑曜石,因为加工后的边缘非常锋利和耐用。大部分发现的黑曜石可追溯到危地马拉。

奥尔梅克时期在区域间贸易路线上有了显著的扩张,交换的物质货物种类更多,来源也覆盖广泛的地区。8. 农业生活和食物

圣洛伦佐和拉文塔的城市经过精心设计并且规模巨大,它们被其他中心所复制,这些城市大部分都是仪式中心,而大多数奥尔梅克人居住在与现在塔巴斯科和韦拉克鲁斯(Tabascoand Veracruz)村庄相似的村庄里。

这些村庄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由一些分散的房屋组成。较大的村庄可能建有朴素的寺庙。单独的住宅将包括一个房子、一个或多个倾斜的储存窖。附近建有花园,用来种植草药和食用植物,也被用来种植小规模的农作物,如向日葵。附近种有果树,如鳄梨或可可树。

河岸在洪水期间被用来种植作物,奥尔梅克人可能还实行烧荒,以清除森林和灌木,在旧田地耗尽肥力后提供新的田地。

田地位于村外,用于种植玉米、豆类、南瓜、木薯和甜土豆。根据对Tuxtlas山脉两个村庄的考古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种植对奥尔梅克人变得越来越重要,饮食种类仍然相当多样化。

奥尔梅克人食用河流中的鱼、龟、蛇和软体动物,沿海地区的螃蟹和贝类,鸟类也作为食物来源,水果和蔬菜做为营养补充,另外还有山核桃、负鼠、浣熊、兔子和鹿。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印第安人的诅咒是怎样的?揭秘印第安人恐怖诅咒背后的故事

全文共 3215 字

+ 加入清单

“哈里森将在第二年获得伟大的胜利,成为总统......但是他会死在自己的任期之中......自从他死亡之后,每隔20年就将有一位美国总统死在自己的任期上。而每一任总统的离世都将使得所有人铭记住我族人的牺牲。”这一段话就是在美洲印第安大屠杀期间一位印第安人所下的诅咒,被称之为特科抹人诅咒,或被称之为总统诅咒。然而这段看似完全不靠谱的诅咒却是完全的应验了......

1840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就感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就职典礼后不久就去世了。

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1865年林肯遭遇刺杀身亡,死在了第二任上。

1880年,加菲尔德当选美国总统,1881年7月2日被暗杀。

1900年,威廉·麦金莱当选美国总统,第二年遭遇暗杀身亡。

1920年,共和党人哈丁成为了第29位美国总统,1923年他死于食物中毒。

1940年,罗斯福继续连任总统,直到1945年4月中风而死。

1960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1963年被暗杀。

1980年,里根当选美国总统,结果1981年3月30日遭遇刺杀。幸运的是,他大难不死,被司机紧急送往了附近的一家私人医院,保住了性命。

2000年,乔治·沃克·布什当选美国总统,他遇到过一次企图暗杀的事件,但是安全的度过了任期。

所以,有人说从里根开始,印第安人的诅咒就已经被打破了……我们已经无法查证,这个所谓的诅咒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不过所有的传说都指向了一个叫做特科抹人的印第安部落首领。

这位印第安人认为,所有印第安人部落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对抗欧洲殖民者的入侵。于是,他们开始了和美国当局的对抗。

1811年,威廉·亨利·哈里森带领部队打响了蒂铂卡努战役,沉重打击了特科抹人部落的武装力量。特科抹人对白人的仇恨,让他做出了这个著名的诅咒,从哈里森开始的诅咒。

当然,有很多人其实并不相信这个诅咒,十有八九这是现代人编造的都市传说——拿一串数字上的巧合,编造一个神奇的故事。

事实上,美国总统从来都是一个高危职业,不断遭遇暗杀,也成就了印第安人的诅咒。

其实,印第安人是绝对有理由痛恨这些殖民者的。因为,美国人对待印第安土著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先灭你,再纪念你。

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这上面的印第安领袖叫做杰罗尼莫,他曾经领导印第安人武装反抗美国当局,声名显赫。

杰罗尼莫30岁的时候,400名墨西哥士兵突袭了他们的部落,杀死了他的母亲、妻子以及3个孩子,整个部落一片狼藉。仇恨在杰罗尼莫心中燃烧了起来,他立刻组织了一批人,追上墨西哥人大肆砍杀,为自己的家人和族人报了仇。

后来,美国人开始入侵印第安人的地盘,谈判和武力驱赶并用,让印第安人不得不迁徙到贫瘠干旱的荒原地区,艰难生存。无可奈何之下,杰罗尼莫开始率领族人,用简陋的武器,不断的偷袭对抗美军。

杰罗尼莫就这样带领着族人不断的和美国人抗争,一直到1886年3月25日,他身边只剩下19名战士了。无奈之下,只好投降。

而上面那张照片,就是杰罗尼莫被俘后拍摄的——美国当局把他的数百名族人关进了监狱,任由他们不断的死亡。而首领杰罗尼莫则成了“明星”,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国人来到监狱,像逛动物园一样欣赏这位印第安首领的“风采”。

当然,美国人后来也通过另一种方式表现了对杰罗尼莫的“尊敬”:杰罗尼莫的所属的“阿帕奇族”,成了美国著名武装直升机AH-64的名字,名扬世界。

还有著名的“黑鹰直升机”,也是来自北美印第安人首领的名字:黑鹰。

黑鹰作为一位优秀的部落首领,曾经带领印第安人在斯蒂尔曼溪战役中打败了联邦军,声名远扬。如今,他又通过另一种方式,永远活在美国人民的心中。

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的恩怨情仇,从感恩节当中就能体现出来。

感恩节是美国人的一个独特节日,我们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节日就是感谢生命中遇到的美好的人和事——但实际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关系很密切。

大多人美国人都认为,感恩节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对“五月花号”移民的帮助而设立的。这个故事,也似乎是满满的正能量。

1620年,“五月花号”载着102名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他们希望能在这里重新安家,过上幸福的生活。结果,他们高估了自己的生存能力,这一年冬天,移民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来了,他们带来了粮食和必要物资,还教会了移民怎么狩猎和种植玉米和南瓜。正因为这样,可怜的移民才终于摆脱了饥饿。在丰收的日子,他们不忘印第安人的帮助,于是把他们请到自己的营地,准备了丰盛的大餐,载歌载舞,共同庆祝。

这第一届“感恩节”非常的成功,于是就这么流传了下来。1789年,华盛顿总统宣布,感恩节是一个全国庆祝的节日。1863年,林肯总统再一次宣布,感恩节是美国人民的全国性节日。1941年,罗斯福总统进一步宣布,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感恩节,大家要共同庆祝这个节日。

不管怎么样,感恩节就这么流传了下来。“五月花号”的移民和印第安人的传统友谊,也随着这个节日不断的被人提起……

但“五月花号”的故事,并没有想象当中的这么美好。

早在这批可怜的移民到达之前,已经有很多欧洲人来到美洲大陆,和印第安人打交道。不过印第安人显然不喜欢这些外来人,杀掉欧洲移民成了很多印第安部落的正常操作。

在“五月花号”到达美洲之前一年,也就是1619年,就发生了两起针对移民的屠杀。一艘帆船在海面倾覆,侥幸逃上岸的5名英国船员,3人直接被印第安人杀死,另外2人被围困在荒岛上活活饿死。另一只英国探险队登陆之后,就遭到了印第安人的伏击,除了队长幸运的逃走之外,前他人全部被杀了……

“五月花号”移民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完全是“运气”太好了。

最初,这艘船是要驶向纽约哈德逊河流域的,不过他们遇到了大风天气,不得不折返,停靠在马萨诸塞的科德角海湾——他们想不到的是,如果提前半年来,这里的印第安人一定会把他们杀个片甲不留。

“幸运”的是,从1616年到1619年,北美发生了大瘟疫,印第安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五月花号”移民登陆的地方,本来有一个印第安部落,但是被瘟疫灭绝了。

也就是说,本来应该杀死他们的印第安人,提前被瘟疫杀死了……

不过,周围其他的印第安部落,也不是好惹的。建立营地之后的移民,赶紧把船上的大炮运过来,以防御印第安人的袭击。

第一个冬天,这些移民们是在饥寒交迫中,担心着印第安人的袭击,战战兢兢中度过的。而印第安人之所以没有袭击这些移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地本身就有部落冲突,他们也无法确定能不能打得过新移民。

就这么,熬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双方试探性的开始了接触。旁边的印第安部落万帕诺亚格人,在那个冬天并没有帮助欧洲移民,现在确定了对方的实力之后,双方才达成协议:互相合作,彼此帮助,应对来自其他印第安部落的威胁。

能有当地的印第安部落作为“合作者”,新移民们的安全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虽然他们要经常给部落首领送一些奶酪、奶油之类的食品,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是想想第一个冬天就饿死病死了50多人,如果和印第安人的关系不好,那以后的日子会更加艰辛。

这就已经不错了,这个万帕诺亚格部落,已经算是很好的合作者了。1621年的秋天,收获的季节,移民们邀请印第安人来到营地,大家共同吃吃喝喝,玩了3天——所以,这次的庆祝活动并非是感谢印第安人,而是感谢移民们熬过了艰难的冬天,活了下来。

其实,印第安人和欧洲移民的冲突一直没有停止,“五月花号”是极其幸运的找到了一片相对安全的地区,找到了相对靠谱的合作者。而源源不断的其他欧洲移民,并非都有这样的好运气,流血冲突是很自然的事情——移民者不会对印第安人手软,印第安人也不会欢迎这些入侵者。

不过,随着美国人的不断征服,随着印第安人不断失去自己的土地,随着“现代文明”的来临——那些黑暗的过去都成了历史,仇恨也被慢慢淡化甚至美化。感恩节附带着纪念一下印第安人的“帮助”,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现在,印第安人的“恐怖诅咒”已经成了网络段子,几乎没有人还在乎那些仇恨。历史就是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事情都会变。

展开阅读全文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3000年前甲骨文?难道古人早就发现了美洲?

全文共 2502 字

+ 加入清单

甲骨文在我国境内被发现的话,并不稀奇,人们的关注点或许都会在对甲骨文的解读上面,但是如果在中国之外的地方发现甲骨文,那就真的很稀奇了。我们知道,甲骨文一般是商朝时期的文字,而商朝的范围并不大,怎么样也大不过现在的中国国土,所以出现甲骨文的地方一般都在商朝范围之内,可是前些年却在美国发现了一些甲骨文,这都是怎么来的,难道说早在3000年前我国古代的古人就已经发现了美洲吗?

几年前,美国考古学家在新墨西哥州、加利福尼亚州等地岩石壁画上,发现多处商朝甲骨文,其篆刻时间距今3000多年。此发现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引发考古学界、历史学界的巨大震动,并很可能改写美洲大陆的古代文明史。

为何美洲,会出现甲骨文?这与中国的商朝,又有何关系?难道商朝人真的是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发现美洲大陆的第一人吗?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出现,我们正不断地接近历史的真相。

“殷人东渡美洲”这一观点事实上并不是中国人提出的。早在1761年,法国学者金勒根据南朝典籍《梁书》,提出中国古人东渡美洲的看法,并认为书中记载的扶桑国,指的就是现在的墨西哥。

3000年前的石锚

1975年,美国地质局的“先锋号”调查船在加州帕拉斯维德半岛的附近海域,发现两件3000年前(据锰积聚率检测)的石锚,一件为圆柱形,一件为正三角形,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的材料为灰岩,非产自本土,而是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国海岸。无独有偶,科学家又在加州南部相继发现十几件类似的石块,它们无疑都是中国古船遗留下来的石锚和附件。

古代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引领世界的航海大国,我们也许不是最早远洋航海的民族,但一定具备远洋航海的能力,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石锚的出现,很有可能与中国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民族——商人有关!

历史记载,在武王伐纣前,纣王曾派遣十万人马远征东夷(山东一带),牧野之战后,纣王兵败自杀,商朝灭亡,这十万军民却不见踪影。有人推测,其中一部分,由于不愿归顺周朝,选择东渡,经过数年海上漂泊,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到达美洲。这就是“商人迁移说”的由来。

那么,除了这些石锚,还有哪些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呢?

美洲甲骨文

另外一个有力的证据,就是在美洲大陆发现的甲骨文。文章开头也提到了,美国人在境内发现了多处刻有类似甲骨文的岩画。这些文字不仅与甲骨文极其相似,而且也是按照中国古人自右至左的书写习惯刻画的;此外,里面还出现一种特殊的祭品——狗,这与商人用狗祭祀/殉葬的习俗也相同;在加州的一处岩画中,还出现了甲骨文中的“五”和“船”。

除了美国,在距今2900年的墨西哥奥尔梅克文化遗址的一处祭台上,考古学家发现了6片玉圭——熟悉中国文化的朋友都知道,玉圭是中国古人祭祀的礼器之一,更重要的是,人们在这些玉圭上,竟然也发现了甲骨文!

其中5号玉圭上,清晰可辨地写着:十示二,入三,一报。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也许要结合考古现场进行推断:在六件玉圭旁边,还摆放有16具玉人,其中有12具为绿玉,3具为白玉,1具为红玉。

专家推断,“十示二”应该与12具绿玉人相对应,而商朝的帝王,从盘庚到纣王,恰好就是12位;同理,“一报”与唯一一具红玉人相对,它代表的应该就是商朝的第一代王——成汤,史书记载,成汤又名帝乙或帝一,“一报”中的“一”与“乙”相通;

那么,“入三”又指代什么呢?“入”有从外面进来之意,结合历史,这两字指得很有可能正是商朝遗民的三次东迁:第一次,国破家亡,殷人迁到辽西(青铜器“入父甲簋”可证);第二次,迁徙到黑龙江肃镇一带;第三次,远洋东渡,来到美洲。

这与该遗址的建造时间也完全吻合!三具白玉人,代表正是三代迁徙的商人先祖。不仅如此,在其他玉圭上,人们还发现了“妣辛”、“蚩尤”、“俎娀茧翟”等三皇五帝时期的人物名字,这显然不是巧合。

这个祭台,很有可能就是远在美洲的商朝后人祭祀先祖的地方!奥尔梅克文化,就是商人创造的文明。

其他证据

不止美国和墨西哥,在南美的智利与秘鲁,也发现商人的蛛丝马迹。上个世纪30年代,中华民国驻智利大使欧阳庚在当地发现产自福建的涕竹,多方打听,才得知,涕竹是印第安人祖传的药草之一,据印第安族的传说,它是3000年前由先祖Hosi王带到这片土地上的。

Hosi王是谁?查阅文献后发现,商纣王远征东夷的军队首领,其名为攸候喜,他是商朝宗室子弟,也是商末一位重要的诸侯,纣王死后,再也不见其踪影。候喜,与Hosi读音非常接近,他会不会就是印第安人传说中的Hosi王呢?

在秘鲁,人们也有很多有趣的发现。比如:秘鲁33种土著语中,最主要的一支是克丘亚语,与汉语一样,它也是单音节语言,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词汇,与汉语不仅发音相似,词意也一致,比如娃娃(wawa)、嬢嬢(nana)、瓦罐(Huaco)等等;在查文遗址中,人们还发现一件方型石碑,碑上竟刻有一条酷似中国龙的神兽形象——同样也具有马头、龙面、蛇身和龙爪。

除了文字和语言,现代科学也从基因上去找到了两者之间的联系点:1993年,通过基因检测,科学家发现印第安人的部分DNA与亚洲人相同。当然,事实上不用看基因,仅从美洲众多土著人的外貌上,就能看出他们与亚洲黄种人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血缘关系。

技术上很难实现?

尽管种种证据表明,美洲的古代文明很有可能与中国商朝遗民有关,但仍然有一部分学者坚决反对这一观点,认为这实为牵强附会、主观臆测。他们最主要的依据就是,3000年前的商人,造船技术太弱,不可能实现远洋航行。

3000年前的中国古人造船技术到底如何,由于文献资料匮乏,我们很难判断。但是,没有先进的航海技术,就真的无法跨洋远行吗?2010年,6名来自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岛的勇士,驾驶一艘仿古独木舟,从波利尼西亚大溪地出发,在漂泊了4个多月,航行1.6万海里后,成功抵达中国福建,完成一次“南岛语族寻根之旅”!

他们用事实告诉那些只会动口不会动手的学者们,只靠独木舟,一样可以横渡太平洋!

或许,人类到达美洲大陆的时间最早要追溯到万年前的冰河世纪;或许,古代美洲的灿烂文明也不是仅仅依靠一个民族创造出来的。但是,我相信,古代的美洲,一定与中国先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先祖留下的更多奇迹,正等待着我们一一去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野猪被驯化了,美洲野牛为啥没有?

全文共 2193 字

+ 加入清单

人类驯养的14种大型动物(平均体重45公斤以上)中,牛亚科有5种,占大型驯养动物的35.7%。各种各样的现代家养牛,如黄牛、水牛、牦牛、巴厘牛和白肢野牛,都是从野生牛驯化而来的。他们的祖先过去凶猛好斗,但经过多年的繁殖,这些奶牛在体型、性情、产肉和产奶量上都与他们的野生祖先大不相同。它们被人类驯化,成为温顺的家畜,为人类提供奶、肉、皮和动物的力量。

可以说,在驯养过程中,牛亚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曾经广泛分布在北美的野牛和遍布东欧的欧洲野牛也是亚科动物。为什么古代人不驯化它们?

美洲野牛(上)和欧洲野牛(下)

美洲野牛和欧洲野牛外表相似,但基因差异很大。然而,它们的杂交可以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后代。

“驯服”和“驯服”的区别

在古代,野牛是丰富的,人类驯化的机会并不罕见。但到目前为止,所有驯养野牛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有些人可能会说,北美的印第安人有过饲养野牛、挤奶和吃牛肉的经历。这不是驯化的结果吗?然而,如果我们比较野猪和家猪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印第安人饲养的水牛在身体和性情上与他们的野生同行几乎没有区别。它们远不是温顺的家畜。它们只是被人类“驯服”,而不是被“驯服”。

自古以来它也是一种常见的野生动物。为什么野猪是家养的,而水牛不是?水牛驯化的技术难点是什么?

第一个绊脚石是它们巨大的体积。

野牛长约2.5米,肩高1.7米,体重超过600公斤。欧洲野牛(低地的亚种)体型较大,长约3米,肩高1.8米,重达1000公斤。它是欧洲最重的陆地动物。巨大的体型对来自野牛的大多数食肉动物来说是一种威慑。为了捕获并囚禁这些巨大的动物,没有必要说在古代刀耕火种的时代,即使在现代枪实弹的时代,这也是相当危险的。

即使你开始饲养一头新生的小牛(出生时体重约为20公斤),你也会很快发现水牛不是一个省油的灯。出生三个月后,野牛的体重将增加一倍,并在大约4年内达到性成熟。它们的重量将飙升至400多公斤。水牛的食欲也随着体重增加。一只成年雄性野牛每天吃32公斤的饲料,比一头家养的牛多得多。在野外,野牛会占据广阔的领地以保证充足的食物(领地可能会互相重叠)。饲料是人工驯化必须考虑的成本之一。

野牛的骨骼轮廓(来源:维基百科)

野牛有惊人的速度和敏捷,这是驯养的另一个障碍。

野牛重近100吨,身材魁梧。在肩胛骨之间,有肌肉束缚的胸椎突起,这使得他们的背部看起来异常高。前半部分比后半部分大,相比之下,四个牛腿看起来很瘦。然而,如果你仅仅从侧面看野牛就断定它是胖子,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野牛的身体是“扁平的”,从正面面对面看,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们的身体左右都很窄,比想象的要瘦得多。这种侧面和正面的视觉差异是一种进化策略,它不仅保留了野牛的巨大轮廓以威慑侧面的掠食者,还极大地保留了野牛的速度和敏捷。

生活在森林中的欧洲野牛长期以来一直在植被茂密、地形复杂的环境中进化。他们可以在“立定跳跃”的条件下跳过3米宽的河流和1.8米高的障碍物。普通牛羊使用的短栅栏无法阻挡它。野牛生活在北美的大平原上,主要生活在草原和灌木丛中。为了躲避捕食者,它们可以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奔跑。如果铁丝网没有加固,很难抵抗它们的冲击。在没有钢栅栏的古代,捕捉和饲养水牛很困难。

欧洲野牛的身体(正面视图来源:arkive)

欧洲野牛和美洲野牛的脾气每天都不一样。它们会攻击任何不好看的东西,这使得驯化更加困难。

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野牛是一种冷静、冷静、慢节奏的动物。但是一旦有什么东西触动了它们敏感的神经,这些庞然大物就会毫无预警地发动攻击。从1980年到1999年,在黄石公园,野牛杀死的人比熊还多。一些伤者伤势严重,有角刺伤或骨折。

一位博物学家曾经描述道:“野牛是好斗的、危险的、野蛮的动物。”尤其是在炎热的季节,每年从夏天到秋天,雄性和雌性组成一个群体,公牛摩擦着它们的手,蠢蠢欲动。雄性之间不时会发生激烈的争斗。无论是斗牛还是爆头,力量都是巨大的。此时接近暴躁的野牛群是不明智的。当野牛攻击时,两个角可以像沙袋一样轻易地把人举起来。

野牛与马鹿搏斗(来源:维基百科)

此外,在水牛驯化中,更长的出生周期也是一个问题。

虽然理论上,野牛的怀孕期约为9个月,但雌性野牛每年可以产下一只小牛(每个孩子一只)。然而,从现场观察的结果来看,一般的生长周期为3年,比家畜的生长周期要慢,因此繁殖周期必须延长,繁殖成本必须提高。

再加上一系列的负面因素,不难看出野牛虽然体型庞大、强壮,却是一种潜在的肉食和服务动物,但它们的驯养成本非常高。在古代,野牛是丰富的,肉和皮可以通过狩猎获得,而驯化则不那么迫切。此外,还有其他容易驯化的亚家族作为替代。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野牛作为狩猎的对象,这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很多证据。然而,我们也可以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正在提高管理和饲养野生动物的能力。古代水牛驯化在现代能成功吗?现在,科学家们正积极尝试将美洲野牛与欧洲野牛杂交,将野牛与家畜杂交,希望能改善野牛的体型和习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对野牛的利用和繁殖将迎来进一步的发展。

钢架围栏中的野牛(来源:arkive)

参考:

[1]德斯蒙德·莫里斯。野牛。[·M]。英国:格兰瑟姆图书服务,2015:224。

[2]马日戈扎塔克拉舍斯卡,兹比格涅夫克拉舍斯基。欧洲野牛:自然专论[M]。德:斯普林格-弗拉格,2013:8-15。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野牛涧地带

全文共 435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野牛地带又名“牛急跳崖处”、“野牛涧”,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麦克雪奥德堡(FortMacleod)西北18公里处,坐落于落基山脉山麓,这悬崖伸延约300米,最高点离崖底约10米,是一个原住民为狩猎野牛专用的野牛跳崖。

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土著人的营房和坟地,里面存有大量的野牛骨骼,展示了近六千年前的北美土著人的习俗。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和对野牛习性的了解,将牛群追赶到悬崖上杀死,然后在下面的营房里分割尸体。野牛涧地带曾经是史前印第安土著居民最大的围猎场之一,是古代北美土著人的一个重要居住区。

它反映了人类在社会早期创造的伟大的原始文化,这让每一个到过野牛涧地带的人都为古代土著人巧妙地利用大自然提供的一切有利条件,求得生存的智慧和高超技能惊叹不已。

Head-Smashed-In Buffalo Jump

必去理由:最具特色的屠牛崖

景点所在大洲: 北美洲【North America】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加拿大[Canada]

景点所在省、州:艾伯塔省 [Alberta]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博物馆

全文共 452 字

+ 加入清单

美洲博物馆坐落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立于1941年,是一个专门收集、保护和展出与美洲相关的艺术品、考古文物和民族学物品,收藏有从旧石器时代至今的各种物品,是在西班牙了解美洲历史、文化、宗教、生活的最理想之处。

博物馆内的收藏可达25000多件,收藏美洲各个国家和各个民族的相关物品,丰富多彩,让人赞叹不已。馆内的永久性展览分为五大部分,即美洲意识、美洲现实、社会、宗教和通信,从这五方面讲述了美洲的历史、文化和宗教。博物馆的特色在于收藏了许多来自美洲的考古遗物及史前时期以来的人类骸骨,收藏有秘鲁的陶瓷容器、玛雅骨灰坛、契姆容器、18世纪特林吉特人的头盔、16世纪西班牙战士的青铜头盔、秘鲁古时的艺术品等。

Museum of the Americas (Madrid)

必去理由:西班牙了解美洲的最佳博物馆

景点所在大洲: 欧洲【Europe】

景点所在国家/地区:西班牙[Spain]

景点所在省、州:马德里自治区 [Madrid Autonomous Community]

景点所在城市:马德里 [Madrid]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兽类灭绝物种有哪些

全文共 644 字

+ 加入清单

每当人们谈起野兽时,很自然想到豺、狼、虎、豹这一类大型食肉动物,他们可能还没有想到像老鼠、蝙蝠、刺猬、鼩鼱等这些小型动物也是兽类,然而美洲兽类灭绝物种有哪些?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

生态破坏小知识:

1.邓氏鱼

邓氏鱼出现在晚泥盆世时期,在地球上生活了5000万年。它们的身长能够达到8米,体重超过4吨。它的嘴边有两对尖锐的喙来代替牙齿,成为主要的攻击器具。据说它这独特嘴的咬合力是世界上最大的,能够达到55兆帕斯卡。和它大平的也只有霸王龙和鳄鱼了。

2.旋齿鲨

其实我不太相信这种动物曾经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据说旋齿鲨生活在3亿年前。它就是一个带有‘圆形电锯’的鲨鱼。根据古生物学家推测这种鲨鱼的牙齿会不断的长出,同时新的牙齿会把之前的牙齿推到前端。但似乎咬合度真的很成问题呀,除非那个前轮真的能转起来。不然,岂不是会割伤自己?

3.上龙

世界上最凶猛的生物,他生活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代,以捕食鱼龙和蛇颈龙卫生。身长15米,重12吨。被研究人员戏称为海底食品仓库。蛇颈龙在它面前就像小猫一样。从外貌看上去上龙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古怪,没哟犄角、没有储蓄、不像科幻电影中的任何海怪。实际上上龙长得就想是一条巨大巨大超级大鳄鱼。游泳跟鳄鱼一样强壮的颚和矩形牙齿,任何动物在它面前都只能是早餐了。

提醒您:物种灭绝后会导致很多珍贵动物永远消失,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类的猎杀和生存环境,因此为了治理环境,我们一定要多了解一些生态破坏知识和环境污染知识。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收藏本网站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美洲鸟类灭绝物种有哪些

全文共 1331 字

+ 加入清单

灭绝动物指的是已经消失的动物。它们中有:世界上最大的海雀、毫无防御能力的史德拉海牛、地球上最大的狮子、世界最南端的狼、唯一生活在非洲的熊、世界上仅有的纯白色豹,然而美洲鸟类灭绝物种有哪些?面对物种灭绝我们能做什么?

生态破坏小知识:

•PassengerPigeon旅鸽1914年

•EskimoCurlew爱斯基摩勺鹬1970年

•GuadalupeStorePetrel瓜达卢佩海棘1911年

•Quelili风头卡拉鹰1900年

•PaintedVulture佛罗里达彩鹫1800年

•BurrowingOwl穴鹗1900年

•CarolinaParakeet卡罗莱纳鹦鹉1914年

•CubanRedMacaw三色鹅鹎1765年

•Yellow-HeadedMacaw黄头鸫鹎1765年

•Green&YellowMacaw绿黄鹅鹎1842年

•DominicanMacaw多米尼加鹅鹎1800年

•Labat’sConure拉氏锥尾鹦鹉1722年

•PuertoRicanConure波多黎各锥尾鹦鹉1892年

•MartiniqueAmazon马提尼克绿鹦鹉1750年

•GuadeloupeAmazon瓜达卢佩绿鹦鹉1750年

•CulebralslandAmazon库莱布拉绿鹦鹉1899年

•KittlitisRail启利氏秧鸡1850年

•JamaicanWoodRailOrUniformRajl牙买加纯色秧鸡1881年

•SandWithRail夏威夷萨氏田鸡1944年

•LaysanRailOrSpottessCrake夏威夷绿雀1900年

•Kioea鬓吸蜜鸟1850年

•GreatAmakihi夏威夷绿雀1900年

•Alauwahios夏威夷管舌鸟1970年

•OahuAkepa猩红管舌鸟1900年

•Akioloas长嘴导颚雀1890年

•temignathusProcerus亢爱岛导颚雀1969年

•Nukupuns短嘴导鹗雀1890年

•HawaiianFinches夏威夷海岛雀

•Apapane白臀蜜鸟1925年

•LaysanMillerbird米尔苇莺1894年

•HawaiianThrush夏威夷暗鸫1920年

•Saintkitt’SPuertoRicanBullfinch波多黎各灰雀1900年

•6uadaLupeRufous-SidedTowhee棕胁唧?1900年

•GuadahpeWren瓜达卢佩异鹩1892年

•WestlndianWren西印度群岛异鹩1971年

•HeathHen新英格兰黑琴鸡1932年

•LabradorDuck拉布拉多鸭1875年

•Americanlvory-BilledWoodpecker象牙啄木鸟1951年

•ImperialWoodpecker帝啄木鸟1950年

•GuadahpeFlicker瓜达卢佩扑动?1906年

•JamaicanPauraque小帕拉夜鹰1859年

•QuiscalusPalustris墨西哥拟八哥

提醒您:以上就是美洲鸟类的灭绝物种,为了避免更多的物种灭绝,我们一定要找到灭绝原因,并且保护好它们的生产环境,可以学习一些环境污染知识和生态破坏知识来帮助自己。最后要了解更多环境污染小知识可继续关注本网站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yeezy 350美洲限定货量 椰子350美洲限定配色

全文共 928 字

+ 加入清单

yeezy350v2美洲限定款的货量预计是在8-10w左右的,其实根据之前的椰子350亚洲限定货量,大概可以推算一下,并且这双鞋子只在美洲发售,国内入手更难了。

椰子350美洲限定货量

yeezy350v2美洲限定现在看量上不清楚,如果按亚洲来推断,china60个city,之前厦门给出的1000双,光是中国6w双,那么整个亚洲可能8-10w吧,那么美洲也可能8-10w的量。

现在基本预售价2399正常码,闲鱼上的价格也差不多,总之我觉得如果买预售2400还是比较正常的价格,美国的货到了要4月底了,所以要看清真正的波动还是要等五月,过完劳动节再说。

椰子350美洲限定发售信息

目前的消息称,YeezyBoost350V2“Clay”将于3月30日发售,不过仅将在北美与南美地区限定发售。所以大家只能找国外的朋友或者是代购购买了。

椰子350美洲限定实物细节

上周末发售的亚洲、欧洲限定YeezyBoost350V2,在发售后直接起飞,女码更是高攀不起。其实该系列中还有一双美洲限定Yeezy350V2“Clay”,临近发售却迎来了官方跳票。不过最新消息称,这双YeezyBoost350V2“Clay”将于3月30日,也就是本月底迎来正式发售。

知名球鞋账号@yankeekicks也晒出了一组美洲限定的YeezyBoost350V2上脚效果,看完恐怕你就与小编一样被种草了。这双鞋在设计上依旧以Static同款半透明鞋身打造,独特的鞋面纹路十分彰显个性。配色方面,大地色搭配年度流行色“珊瑚橙”装扮整个鞋身,颇具兵马俑AirJordan13Low的既视感。相比国内发售的“Hyperspace”更加耐脏,夏天上脚也是十分抢眼,想必不少朋友已经攒好钱准备入手了。

椰子350怎么保养

1、首先个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走路习惯,克服自己过去的不良走路方式,尽量用脚后跟到脚掌着地次序的走路方式,可使鞋的受力面均衡就能大大减轻鞋的磨损,这样既养成了一个良好的走路习惯,又能保持一个好的身姿何乐而不为呢。

2、最好有两到三双鞋倒着穿,鞋子也是需要休息的。如果经常走路的话,应选择平整光滑的路面行走,不易磨损鞋底,如果你在商场或是地铁站里的大理石地面走路,鞋底是最不容易磨损的。以后你在选择鞋子的时候不能只考虑外形了,应该多注意鞋底的材质,尽量选择硬度适中鞋底厚实点的鞋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