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显微镜

显微镜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显微镜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显微镜问题。

分享

浏览

1217

文章

73

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直到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其次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并且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现在的光学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1600倍,人类利用显微镜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

显微镜是谁发明

显微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是由荷兰的亚斯·詹森发明出来的,他的显微镜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制作水平较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却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全文共 352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发展历史: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显微镜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全文共 475 字

+ 加入清单
1

显微镜使用方法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取镜和安放 ,第二步是对光,第三步是观察,第四步为整理。

2

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对光: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2.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4

观察: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也可以用印有“6”字的薄纸片制成)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3.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

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展开阅读全文

光学显微镜如何使用?

全文共 295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是做实验经常会用到的一个仪器,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光学显微镜如何使用

操作方法

1

首先打开显微镜调整光源的位置和亮度,转动旋钮将光源对准通光孔,打开光圈,然后双眼看着目镜,感受亮度,调整到柔和不刺眼即可。

2

接下来将需要看的玻片放到载物台上,先看低倍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升至最高部,再慢慢旋下去,直到视野中可以看到目标物体停止转动粗准焦螺旋。

3

然后保持粗准焦螺旋不懂,缓慢转动细准焦螺旋:左眼向目镜内看,直至视野目标物体清晰可见随即停止转动细准焦螺旋。

4

最后可以看高倍镜视野和油镜视野,也是保持粗准焦螺旋不懂,缓慢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完后取下玻片,关闭光圈,关闭光源开关,关闭显微镜,套上外罩防止落灰。

展开阅读全文

怎样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正确步骤

全文共 387 字

+ 加入清单

只需六步教会你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工具/材料

载玻片、针、盖被片、吸水纸、滴管、纱布、洋葱、镊子、显微镜、水。

操作方法

1

找一块干的小纱布将载、盖玻片擦拭干净。

2

用准备好的滴管在载玻片上滴一到两滴清水。

3

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大小一厘米左右就可以

4

将撕下的洋葱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解剖针或者小镊子将其展开。

5

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然后将一边慢慢放入水滴中,在水中放平,然后慢慢放下另外一边,使盖玻片完全进入水滴中。

6

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边,用粗细焦螺旋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一只眼通过镜筒观察。如图是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

特别提示

1.洋葱表皮临时切片,要在课前制成,所以要经常补充水分,保持盖玻片下面有充足的水分.

2.要尽量选薄的新鲜一些的洋葱表皮,制成临时切片.

3.可用红墨水染色.将一滴红墨水滴到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水.红墨水通过洋葱表皮就被染色,更便于观察。

展开阅读全文

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在做各种实验的时候,显微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那么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的几点建议。

操作方法

1

防止压碎标本:我们在使用显微镜的时候,切记要让标本和低倍镜的距离在两毫米内,不然容易造成标本的损坏。

2

我们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无色标本的时候,应该将显微镜的聚光镜光圈关小一点,关小之后,观察物的明暗对比度就提高了,就可以很好的观察了。

3

当我们使用完毕显微镜之后,切记一定要及时用镜纸擦净镜油,防止镜面上的污渍干了,影响观察

4

使用完显微镜后,要将其载物台调整至最低处,从而防止镜台下滑,破坏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显微镜的部分名称及作用

全文共 754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下面教大家认识显微镜组成部分名称作用

操作方法

1

目镜:

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

镜臂:

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3

物镜:

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4

载物台:

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5

电源:

顾名思义是给显微镜提供电源让其正常运作。

6

亮度调节旋钮:

调节目镜中的光亮程度。

7

微调手轮:

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8

底座:

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9

聚光器:

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10

光圈:

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11

粗调手轮:

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12

光源:

为目镜中的可见范围提供亮度。

13

显微镜以显微原理进行分类可分为偏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和数码显微镜,但使用最广泛就是上面为大家介绍的光学显微镜。

展开阅读全文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全文共 1171 字

+ 加入清单

光学显微镜由目镜,物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压片夹,通光孔,遮光器,转换器,反光镜,载物台,镜臂,镜筒,镜座,聚光器,光阑组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必须轻拿轻放显微镜。拿时须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放时让镜座的前端先接触桌面,然后轻轻放下整个镜座,避免镜身受到震动。 为了防止透镜被污染,应做到:

1、不要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汗液沾污;

2、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边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片,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

3、当观察新鲜的标本时,一定要盖上盖玻片,并吸去玻片上多余的水或溶液等;

4、每次用完显微镜后,应用擦镜纸将目镜、物镜擦干净。 不要随意转动准焦螺旋,观察时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节焦距,看清物像后再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由于细准焦螺旋转动有一定的范围,当旋转不动时,应将粗准焦螺旋向相反方向转动,然后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切不可硬行转动,以防损坏齿轮。 观察完毕,将玻片从载物台上取下时,必须先升高镜筒,以免玻片碰击物镜。然后转动转换器,将物镜转到正前方,呈“八”字形。

显微镜的用途 显微镜被用来放大微小物体的图像。一般应用于生物、医药、微观粒子等观测。

(1)利用微微动载物台之移动,配全目镜之十字座标线,作长度量测。

(2)利用旋转载物台与目镜下端之游标微分角度盘,配全合目镜之址字座标线,作角度量测,令待测角一端对准十字线与之重合,然再让另一端也重合。

(3)利用标准检测螺纹的节距、节径、外径、牙角及牙形等尺寸或外形。

(4)检验金相表面的晶粒状况。

(5)检验工件加工表面的情况。

(6)检测微小工件的尺寸或轮廓是否与标准片相符。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

1、取用和放置使用时首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必须一手握持镜臂,一手托住镜座,保持镜身直立,切不可用一只手倾斜提携,防止摔落目镜。要轻取轻放,放时使镜臂朝向自己,距桌边沿5-10厘米处。要求桌子平衡,桌面清洁,避免直射阳光。

2、开启光源打开电源开关。

3、放置玻片标本将待镜检的玻片标本放置在载物台上,使其中材料正对通光孔中央。再用弹簧压片夹在玻片的两端,防止玻片标本移动。若为玻片移动器,则将玻片标本卡入玻片移动器,然后调节玻片移动器,将材料移至正对通光孔中央的位置。

4、低倍物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应先用低倍物镜找到物像。因为低倍物镜观察范围大,较易找到物像,且易能找到需作精细观察的部位。

其法如下: (1)转动粗调螺旋,用眼从侧面观望,使镜筒下降,直到低倍物镜距标本0.5厘米左右为度。

(2)用左眼从目镜中观察,右眼自然睁开,用手慢慢转动粗调螺旋,使镜筒渐渐上升,直到视野内的物像清晰为止。此后改用微调螺旋,稍加调节焦距,使物像最清晰。

(3)用手前后左右轻轻移动玻片或调节玻片移动器,便可找到欲观察的部分。要注意视野中的物像为倒像,移动玻片时应向相反方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全文共 1816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作为生物实验中最常用的仪器,能否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许多生物实验的成败。指出学生使用显微镜的一些错误,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应是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笔者在生物教学实践中,通过对学生使用显微镜操作过程的观察,以及学生实验考查时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觉得以下几点教师在讲课时有必要重点强调。

1、正确使用准焦螺旋的问题

使用准焦螺旋调节焦距,找到物象可以说是显微镜使用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学生感觉最为困难的一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出现以下错误:一是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二是不管镜筒上升或下降,眼睛始终在往目镜中看视野;三是不了解物距的临界值,物距调到2~3厘米时还在往上调,而且转动准焦螺旋的速度很快。前两种错误结果往往造成物镜镜头抵触到装片,损伤装片或镜头,而第三种错误则是学生使用显微镜时最常见的一种现象。针对以上错误,教师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调节焦距一定要在低倍镜下调,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但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在这个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物镜,然后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并慢慢反向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同时向学生说明一般显微镜的物距在1厘米左右,所以如果物距已远超过1厘米,但仍未看到物像,那可能是标本未在视野内或转动粗准焦螺旋速度过快,此时应调整装片位置,然后再重复上述步骤,当视野中出现模糊的物像时,就要换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寻找范围,提高找到物像的速度。

光学显微镜的维护要点

(一)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使用规程。

(二)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住弯臂,另一手托住底座。显微镜不能倾斜,以免目镜从镜筒上端滑出。取送显微镜时要轻拿轻放。

(三)观察时,不能随便移动显微镜的位置。

(四)凡是显微镜的光学部分,只能用特殊的擦镜头纸与溶液一同擦拭,不能乱用他物擦拭,更不能用手指触摸透镜,以免汗液玷污透镜。

(五)保持显微镜的干燥、清洁,避免灰尘、水及化学试剂的玷污。

(六)转换物镜镜头时,不要搬动物镜镜头,只能转动转换器。现在显微镜有电动转换,使用也很方便,是一个发展方向。

(七)切勿随意转动调焦手轮。使用微动调焦旋钮时,用力要轻,转动要慢,转不动时不要硬转。

(八)不得任意拆卸显微镜上的零件,严禁随意拆卸物镜镜头,以免损伤转换器螺口,或螺口松动后使低高倍物镜转换时不齐焦。

(九)使用高倍物镜时,勿用粗动调焦手轮调节焦距,以免移动距离过大,损伤物镜和玻片。

(十)用毕将光源调到最小,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显微镜的使用或操作错误,是生物实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只要认真地对待,有意识地去纠正它,克服它,熟练而正确地使用显微镜是完全可以做的。

3、正确用眼的问题

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应双眼同时睁开,左眼往目镜内注视。但有不少学生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喜欢用手捂住右眼或干脆闭上右眼,这是不符合实验的观察要求的,这种不良习惯会造成左眼疲劳,同时也不能做到边观察边画图。教师在指出学生这一毛病的同时,应具体示范,告诉学生左眼要尽量贴近目镜,右眼试图向视野内注视,如此反复训练,就会达到双目同时睁开观察的要求。或者也可以通过做以下练习:睁开双眼,用一张纸或手掌竖立在两眼之间,鼻子跟前,使左右眼不能互看对侧一边,然后有意识地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如此3~5次,每天早晚各做一遍,不到一星期便可学会。

4、正确对光的问题

对光是使用显微镜时很重要的一步,有些学生在对光时,随便转一个物镜对着通光孔,而不是按要求一定用低倍镜对光。转动反光镜时喜欢用一只手,往往将反光镜扳了下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强调用低倍镜对光,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而光线较弱时则用大光圈、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当看到均匀光亮的圆形视野为止。光对好后不要再随便移动显微镜,以免光线不能准确地通过反光镜进入通光孔。

5、正确安装的问题

使用显微镜前,首先要把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安装上去。目镜的安装较为简单,主要的问题在于物镜的安装,由于物镜镜头较贵重,万一学生安装时螺纹没合好,易摔到地上,造成镜头损坏,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强调学生在安装物镜时要用左手食指和中指托住物镜,然后用右手将物镜装上去,这样即使没安装好,也不会摔到地上。

6、物镜转换的问题

使用低倍镜后换用高倍镜,学生往往喜欢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认为这样比较省力,但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原因是转换器的材料质地较软,精度较高,螺纹受力不均匀很容易松脱。一旦螺纹破坏,整个转换器就会报废。教师应指导学生手握转换器的下层转动板转换物镜。

展开阅读全文

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

全文共 1826 字

+ 加入清单

"连续三次射精都没有精子,这就是无精子症."作为最棘手的不孕症之一,无精子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医生带来了诸多麻烦。无精子症约占男性不育患者的15%-20%。原因很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睾丸功能障碍,称为原发性无精子症或非阻塞性无精子症。第二,睾丸生精功能正常,但由于输精管阻塞,精子不能排出体外,称为梗阻性无精子症。其中,梗阻性无精子症约占无精子症患者的40%。

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医生经常建议患者放弃治疗,在显微手术前采用同种异体精子试管婴儿。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和家属往往难以接受,但不得不面对现实。显微输精管结扎术和附睾吻合术将直径为0.4毫米的附睾管在手术显微镜的辅助下以20倍的放大率与输精管吻合。手术对外科医生和手术器械的要求极高,但它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方法,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目前,我院已成功开展了数十例此类手术,引起了患者朋友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也有大量患者就手术相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常见问题现解决如下:

1、在试管婴儿流行的时代,手术是否有临床意义?

答案显然是肯定的。许多研究表明输精管和附睾的显微重建比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方法有以下优点:

1.患者可以通过自然受孕获得后代,从而避免可能出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降低多胞胎的风险;

2.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对女性生理有很大的影响,但手术只需要男性参与,这大大减轻了女性的痛苦。

3.高成本效益,即获得每个后代的低成本。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很大,经济承受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2.费用和住院天数?

手术需要很高的设备,并且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医生的配合。因此,相对成本相对较高。目前,我们将把费用控制在13,000元左右,这将因患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住院8-10天(主要是术后7天,尽量减少运动)。

3.总体成功率?

目前,手术总成功率为60%-70%(即精液中检测到精子),配偶妊娠率为30%-40%。然而,这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取决于病人的附睾液状况。如果流出液和精子较多的患者不太可能失败,相反,如果流出液和精子较少或在手术过程中只有附睾管切开后才能见到,则手术的成功率会较低。

4.手术后多久会有精子?

一些不耐烦的病人在手术后20多天发现了精子。当然,我反对这样的早期检查,因为我们建议性行为应该在一个月后才开始,有些病人可能要到一个半月后才恢复性行为。如果最迟在手术后一年半才发现精子,一般建议术后每月检查一次精液常规,并向我报告结果,以便进一步治疗和改善精子功能。如果连续检查一年半没有发现精子,手术将被视为失败。

5.手术前你检查睾丸活检和输精管吗?

通常不进行血管造影术,因为它会导致继发性梗阻。目前,这种考试方法已经被淘汰。详细分析了睾丸活检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术前可根据精液常规、性激素和生殖b超来评估睾丸的生精功能。手术前应探查睾丸,吻合前应通过睾丸组织涂片检查精子。

6.有什么不匹配的吗?

是的,例如,一些病人有输精管结扎术阻塞和导丝扩张不成功,这在手术前很难预先知道。有些病人找不到吻合的附睾管,总的来说,术前要进行综合评估,这种情况很少见。然而,有些事情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或者是不情愿做的。美国康奈尔大学的李世华教授说,输精管附睾导管吻合术不知道手术完成后的结果。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补充说明,在中国,由于梗阻主要是由感染引起的,我们不知道是否可以在手术前进行吻合。

手术后精子活力很差,自然妊娠很低吗?

事实上,由于长期的阻塞或抗体,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早期检查中表现出虚弱和尸检。然而,由于生殖道通畅,大多数患者会逐渐好转。当然,在这个时候使用一些药物来辅助这个过程通常会更快。在这方面,我们进一步建议患者采用中药进行调理。事实证明,中药对精子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手术后患者配偶自然怀孕的概率为30%-40%。

8.如果手术后精液中有精子,但配偶不能自然受孕,这是否等同于手术失败?

当然,这并不等同于操作失败。即使配偶手术后不能自然受孕,从精液中提取精子进行体外受精的成功率也远高于从睾丸或附睾中提取的精子的成功率(精子通过正常的生精和生精排出通道注射出体外后,精子的运动性和成熟度明显高于睾丸和附睾中的精子),避免了男性多次从睾丸或附睾中提取精子所带来的身心痛苦。

9、手术风险?

所有手术均由风完成,主要包括阴囊不适和术后疼痛。睾丸萎缩;生殖道感染如附睾炎都是小概率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新冠病毒显微镜彩照首度公布!与MERS和SARS相似

全文共 426 字

+ 加入清单

当地时间2月13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位于蒙大拿州汉密尔顿的NIAID落基山实验室(RML)于2020年2月11日在其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上拍摄了新型冠状病毒(非典-CoV-2)的图像。

据报道,RML研究员埃米·德·维特博士提供了病毒样本,显微镜师伊丽莎白·菲舍尔制作了图像,RML视觉医学艺术办公室对图像进行了数字着色。

NIAID表示,从显微图像来看,新型冠状病毒(非典冠状病毒-2型)和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与最初的非典冠状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没有太大区别。

当然,这并不奇怪。冠状病毒表面的峰赋予了病毒家族一个名字——冠状病毒,拉丁文为“冠状病毒”。大多数冠状病毒都有冠状外观。

以下是新型冠状病毒(非典-CoV-2)的显微图像:

这张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显示的是从美国一名患者身上分离出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CoV-2(黄色),它是导致COVID-19(新发肺炎)的病毒。

展开阅读全文

把手机变成DNA显微镜

全文共 663 字

+ 加入清单

这款手机显微镜设备可以将智能手机变成一款廉价便携的荧光显微镜。这种显微镜利用紫外光激发有机样品中的荧光分子,对于研究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包括脱氧核糖核酸,非常有用。

显微镜的所有原始部件都包裹在3D打印外壳中,包括透镜、过滤器、样品台和激光二极管。研究人员说,要扫描dna,首先必须对DNA进行纯化,并用荧光标签进行标记。扫描的数据将通过应用程序传输到服务器。分析数据后,分子信息将在10秒内返回。

为了验证该设备的准确性,他们对一段DNA进行了成像,结果显示它可以精确测量长度为10,000个碱基对或更多的DNA,许多重要基因的长度都在这个范围内。对于长度小于5000个碱基对的DNA,测量结果不太可靠,但这个问题可以简单地通过更换外部透镜来解决。

研究人员说,有了这个设备,科学家可以诊断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并检测耐药性。该校负责移动显微镜项目的工程学教授艾多根·奥兹坎(Aydogan Ozcan)说:“一段DNA大约有2纳米宽,相当于头发粗糙度的1/5万。目前,对单链DNA成像需要昂贵而笨重的光学显微镜仪器,而这些仪器基本上只能在先进的实验室中使用。”

奥兹坎说,他们的设备便宜得多,而且可能在无法购买成像设备的偏远地区有用,为实验室提供了价格合理的工具来改进诊断过程。

这不是第一个将手机变成显微镜的设备,但却是第一个分析单链DNA的设备。2009年,奥兹坎首次展示了一种硬件,它可以将移动设备变成显微镜,通过检测血液来筛选疾病。

该设备仍是一个原型,但该大学表示,它最终将在实验室外进行测试,希望能用于检测疟疾相关的耐药性。

展开阅读全文

快速观察三维结构的新型光学显微镜

全文共 278 字

+ 加入清单

动画展示了一个转移模型:肿瘤细胞(绿色)在原发肿瘤(橙色蜘蛛网)中爬行

这种新型光学显微镜被称为点阵式光学显微镜。它从侧面将光束照射到含有荧光分子的样品上,使非常薄的部分发出荧光。然后,它观察样品在垂直于光束的方向上发出的光。通过移动光束可以获得样品在不同位置的二维图像,并且通过叠加这些图像可以获得样品的三维结构。这种新的显微技术对生物医学研究特别有帮助,因为研究人员可以观察活体生物组织的三维结构,并在短时间内跟踪其变化。

用新显微镜观察细胞:一个带有橙色荧光的免疫细胞接触另一个标有蓝色的细胞。这台显微镜不像以前的显微镜那样损坏细胞。这个刻度有4微米长。

展开阅读全文

显微镜怎么用 显微镜的用法

全文共 601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用法:将接物镜转到镜筒的正下方,距载物台约1厘米。把聚光器升到最高,光圈放到最大,一面从接目镜观察,一面转动反光镜,使光源的光尽反射到聚光器;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放在低倍镜正下方,慢慢下降镜筒,使镜头间隔载玻片约0.3厘米,收小光圈,下降聚光器。

显微镜的用法具体分成八步:

1、 调节亮度:由暗调亮,可以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反光镜的角度。

2、 固定临时装片: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适当位置固定好。

3、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粗准焦螺旋将镜筒自上而下的调节,眼睛在侧面观察,避免物镜镜头接触到玻片而损坏镜头和压碎玻片。

4、左眼通过目镜观察视野的变化,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移,直至视野清晰。

5、如果没有看到观察对象,可以移动装片,原则为欲上反下,欲左反右。

6、如果不清晰,可以用细准焦螺旋进一步调节。

7、如果需要在高倍物镜下观察,可以转动转换器调换物镜。如果视野暗,可通过1的方法调节;如果不够清晰,可通过6的方法调节,但是不可以用4的方法。

8、 用完后,调节转换器,使空镜头孔对着通光孔,使反光镜竖起来,将镜筒调至最低后装箱。

使用显微镜注意:

持镜时必须是右手握臂、左手托座的姿势,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它地方。

轻拿轻放,不可把显微镜放置在实验台的边缘,应放在距边缘10cm处,以免碰翻落地。

保持显微镜的清洁,光学和照明部分只能用擦镜纸擦拭,切忌口吹或用布擦,机械部分用布擦拭。

展开阅读全文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怎么用

全文共 300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是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

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

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

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

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

展开阅读全文

医用显微镜常见问题有哪些

全文共 943 字

+ 加入清单

显微镜在众多领域都有很强的运用价值,对于医用显微镜的的常见问题,其实很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上手修理,下面是对医用显微镜常见问题进行的分析,有兴趣的都来看看吧!

显微镜常见问题:反光镜的插脚在插座内过松或过紧

反光镜插脚结构常见有二种:一种是在插脚上开条槽,依靠槽的宽窄来调节插脚在插座中的松紧一输脚在插座中过松时,可用一字螺丝刀插入插脚的槽内,使槽的开口增大,从而使插脚在插座内的松紧合适。反之,当插脚过紧,可用钢丝钳把插脚上槽的开口收小。另一种是依靠止紧螺钉来调节插脚在插座内牙将紧,当插脚在插座内过松时,可用螺丝刀拧紧止紧螺钉。如果插脚在插座内过紧,当转动反光镜时、易把插脚扭断,可用螺丝刀把止紧螺钉拧松即可。

显微镜常见问题:集光器不能定位或卡死

常见的集光器是圆盘或光栏,在圆盘卜有大小不等的圆孔。这种光栏是依靠载物台下面的定位弹簧和滚珠卡在圆盘的定位孔中来定位的。当滚珠遗失或弹簧失效时都可能造成光柱不能定位。

还有一个常见的故障是遮光片上的小钢柱脱落,造成手柄卡死,光圈无法改变。

显微镜常见问题:粗调失灵

故障现象是当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不能随之升降。显微镜镜简的升降是靠齿轮带动因条来实现的,而齿轮固定在粗调旋钮的转轴上,齿条固定在镜筒上。当转动粗调旋钮时,齿轮带动条使镜筒升降。如果镜筒不能随之升降,说明齿轮与齿条没有吻合。常见的故障原因是齿杆套随粗调旋纽一起转动,即齿杆套上的二个止动螺钉没有把齿杆套固定在燕尾导轨上。

显微镜常见问题:倾斜关节过松

倾斜关节是指镜臂与镜柱连接处的活动关节,使用显微镜时,常将镜臂向后倾斜成便于观察的角度,期使用后,倾斜关节就可能松动,造成镜臂不能随意倾斜。

显微镜常见问题:镜筒自行下滑

故障现象是当焦距对准后,手松开准焦螺旋,镜简会自行下滑,导致焦距不准。显微镜粗调构造中,齿轮轴的松紧一般是用齿杆套与粗调旋钮间的摩擦力的大小来控制的,而齿轮轴与齿杆套之间的摩擦力是由与齿轮轴连接的两个粗调旅钮通过两个塑料垫圈紧压在齿杆套端面上而取得的。粮调旋或与齿杆套端面压得越紧,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镜筒自行下滑的原因是由于垫圈使用日久,磨损变形,导致齿轮轴与齿杆套之间的摩擦力减少,齿轮轴与齿杆套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力矩克服不了镜筒自身重力而产生的力矩而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和望远镜

全文共 311 字

+ 加入清单

中考物理知识点:显微镜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都是凸透镜。

2、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幻灯机)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折射式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成放大的虚像。。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物镜口径大,为了收集更多光线,目镜的焦距小是为了扩大视角得到视觉上更大的像。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5、利用反射的有: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利用折射的有: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显微镜使用中的几类问题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一、镜头的识别及放大倍数

例1.下图是显微镜的一些镜头,包括物镜和目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3号是目镜,4、5、6号是物镜B.1、2、3号是物镜,4、5、6号是目镜

C.1与6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D.3与4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

答案:B

解析:目镜即接目镜,无螺纹,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即接物镜,有螺纹,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

二、视野亮度调整

例2.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

A.反光镜B.光圈C.镜头D.通光孔

答案:D

解析:物像明暗程度取决于通光的多少,通光越多越亮;反光镜的凹面比平面反光多,光圈越大通光越多,镜头放大倍数越小通光越多;通光孔在正常观察时不影响通光量。

三、装片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

例3.将一透明纸片书写“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⑴视野内看到的将是

A.bB.dC.qD.p

⑵若观察到的图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其移动到视野的中间,移动方向应该是

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

答案:⑴C⑵A

解析: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其移动方面与希望移动的方向正相反,如本题物像在右上方,要移向中央,希望移动方向为左下方,实际应向右上方移动。总结

序号

1

2

3

4

希望移动方向

左下方

左上方

右下方

右上方

实际移动方向

右上方

右下方

左上方

左下方

四、正确的取放、使用方法与观察的基本程序

例4.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显微镜时,应左手握镜臂,右手托住底座

B.应养成两眼睁开,右眼通过目镜观察的习惯

C.观察的基本程序是对光→放置标本→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物镜接近装片→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看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移动装片进行观察

D.实验完毕,应擦拭干净,如需擦拭镜头应用擦镜纸擦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后,把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

答案:A

解析:取用显微镜时,应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A错。

五、污物位置的确定

例5.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观察。请你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在何处?

答案:可先轻轻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不动,可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污物应在物镜上。

解析:污物可能存在位置为:目镜、物镜或装片,判断时一般通过转动目镜或移动装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找到污物所在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练习使用显微镜

全文共 479 字

+ 加入清单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通光孔压片夹遮光器(光圈)反光镜转换器镜筒物镜目镜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遮光器: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

2、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

3、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注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观察细胞结构: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永久玻片和临时玻片)

1、常用玻片标本: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实验口腔上皮细胞实验

2、临时装片制作的一般步骤:净→滴→取→浸→展→盖→染

3、植物细胞模式图动物细胞模式图

展开阅读全文

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全文共 562 字

+ 加入清单

【例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在视野中出现气泡,用镊子轻压盖玻片时,气泡的变化是()。

A.不变形、不移动B.会变形、会移动

C.不变形、会移动D.会变形、不移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显微镜下对细胞和气泡的分辨能力。我们在制作玻片标本时,有时会留下气泡,只有了解气泡的特点,才能将细胞与气泡加以区分。气泡在视野中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有黑而粗的边缘,用镊子或解剖针按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移动;而植物细胞不会变形,也不会移动。

答案:B

【例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都未能把视野中的污点移走,则可以判定污点在()。

A.玻片上B.目镜上C.物镜上D.反光镜上

解析:迅速判断污点位置的方法:首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不动,说明污点肯定在物镜上,因为污点在反光镜上不会在视野中看到。

答案:C

练习:1.甲同学看清高倍镜下物像后,乙同学却看不清楚物像,乙同学应调节()

A.粗准焦螺旋B.细准焦螺旋

C.物镜D.反光镜

2.若要使位于玻片右上角的图像移到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应是()

A.右上角B.右下角

C.左上角D.左下角

3.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若在光线较强的情况下,应该选用()

A、较大光圈,平面镜B、较小光圈,凹面镜

C、较大光圈,凹面镜D、较小光圈,平面镜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