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希特勒

希特勒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希特勒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希特勒问题。

分享

浏览

5484

文章

80

希特勒为什么仇视犹太人

全文共 241 字

+ 加入清单

阿道夫·希特勒(德语: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出生于奥地利布劳瑙,奥地利裔德国政治家、军事家,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纳粹党党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仇视犹太人?

希特勒仇视犹太人的原因

因为他是犹太人和日耳曼人的联合产物,

其母亲是被一个犹太人士兵强奸后怀孕,

然后希特勒就出生了,

幼年的希特勒经常被骂做野种,

所以他比较狠犹太人,

另外估计还有政治因素,

犹太人比较有钱,

杀掉犹太人就可以得到犹太人的钱,

还可以操纵犹太人掌握的国家政权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的理由原因真相

全文共 1287 字

+ 加入清单

希特勒上台后大量屠杀犹太人,达到十分血腥的地步,那么到底这是为什么?那么,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希特勒杀犹太人的理由原因真相又是什么呢?希特勒杀犹太人其实对的吗?学者从多方面分析了希特勒,希望能找出其中的神秘原因。

谈希特勒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揭秘

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是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变本加厉,从排犹转向屠犹。在居住有全欧洲一半犹太人的波兰、立陶宛和乌克兰等地设立了许多犹太集中营。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后,党卫队就开始在侵占的苏联领土上开始灭绝犹太种族的行动。从1941年夏至1943年2月,有360多万犹太人被杀。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事物的根源,一切灾祸的根子,人类生活秩序的破坏者。为什么希特勒对犹太人有着如此大的仇恨,并做出了令人发指的野蛮行为?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4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宗教情结。基督__界上流传最广、信教人数最多的宗教。在欧洲,特别是西欧,人们普遍信仰基督耶稣。虽说基督__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但基督__认为,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的犹大为了30块银币而出卖了上帝之子,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了基督__情感上对犹太人的仇视。另外,早在14世纪,鼠疫在欧洲流行,欧洲有超过1/3的人死于这场瘟疫。这时就有人认为瘟疫是犹太人造成的,目的是要摧毁基督__。种种原因使得信奉基督__洲人在宗教感情上很难接纳犹太人。当政治借此大做文章时,多年来积蓄的仇恨感就会像火山一样喷发,成为一种疯狂的社会驱动力。

第二个原因:经济上的动因。犹太人历来善于经商,经济活动也都相当成功。如19世纪的犹太人罗思柴尔德家族对欧洲的经济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不仅使经济倒退,同时也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而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德国统治阶层理所当然的选择。

第三个原因:政治因素。在历史上犹太人参加革命是比较积极的,纳粹政权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是“国际犹太财团”的政治学说深信不疑,因而他们把反犹跟迫害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联系起来,以稳固其法西斯统治。

第四个原因:希特勒的个人经历。据说,希特勒在没有崛起之前,曾经吃了很多犹太人的亏或是受过其奇耻大辱。希特勒是一个有严重病态心理的政治狂人。有个别学者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分析了希特勒个人经历对屠犹政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比尼恩在所著《希特勒与德国人》中,根据为希特勒母亲治病的犹太医生布洛施的病历资料,以及为希特勒治病的医生所提供的材料,对“希特勒内心受到的创伤”进行分析。他认为,希特勒在一次大战曾因英国施放芥子气中毒,福斯特尔医生以催眠疗法治疗他的伤痛。希特勒治疗时在幻觉中想到他的患有癌症的母亲是被犹太医生误诊而痛苦地死去,于是,希特勒不自觉地把母亲的死归咎于犹太医生布洛施,同时他又在幻觉中把对一个犹太人的恨与对全体犹太人的恨联系在一起。

猜你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演说家是谁?希特勒是最杰出的演说家吗?

全文共 1261 字

+ 加入清单

在小编看来,人类历史上那些非常杰出的政治家或是军事家,他们往往都是一些非常出色的演说家。那么什么是演说家?所谓的演说家就是能够非常清楚的,准确无误的向大众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在听众当中获得广泛支持的人。那么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谁才是最杰出的演说家呢?

实际中,不管演说家的观点是中立的还是偏激的,他们的观点立意都很明确,目的性也非常强,他们演说的目的就是想在更多人的心中引发共鸣,从而达到自己其他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意图。他们的演说既充满了感染力,也充满了巨大的穿透力,甚至还有无限的诱惑力,他们可以凭着自己的一张嘴而让无数人陷入疯狂之中,如果这种“疯狂”被恶意利用,那么就会引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比如战争。

我们都知道,德国挑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死伤之大是世界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就是当时的德国总理希特勒

希特勒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那么这样一个思想偏激的种族极端分子是如何控制了德国,控制了德国七千万民众心甘情愿的加入到他的纳粹队伍中的?答案就是他那极具煽动性的演讲。

如果抛开一切政治观点不谈,希特勒的演讲水平非常高,对于演讲,他有自己的一套独特风格和理论,演讲的一开始,他语气平和,但随着演讲话题的深入,他的语气会逐渐变得高亢热烈,情绪激奋,讲到高潮的时候,他还会配合自己的手足肆意的比划像是舞蹈一般,到最后他的演讲会变成一场歇斯底里的呐喊,而他喊的往往就是日耳曼民族的伟大,血统的纯正,德国的复苏等一系列积极煽动性的话题。

希特勒很聪明,他知道德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德国民众一直迫切希望有一个人能带领他们再创辉煌,而不是一直被其他西方国家肆意的打压,尤其是宿敌法国。所以,他的演讲永远不会离开“民族与国家的崛起”这种话题,比如他曾在演讲中说过:

你们要记住,一个只懂得抗议的国家,是一个没有骨头的国家!一个只懂得抗议的政府,是一个没有骨头的政府!当我们的尊严、领土、生存的空间都遭受践踏的时候,还不知羞耻地抗议的政府,我们是不需要的!你们最后也会抛弃它们的。

只要阿尔萨斯和洛林上空一日还飘扬着法国的国旗,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那些法国人、英国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我们地尊严就不存在!只要在欧洲的版图上,这个叫德国的国家四分五裂积弱不堪。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只要其他国家的人,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德国这个字眼的时候会发出一声轻蔑的笑声,我们的尊严就不存在。

通过这些演讲,我们不难看出,希特勒说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非常契合当时德国民众的渴望心理,也正因为此,他通过一场场的演讲迅速得到德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最终一个拥有七千万民众的国家在希特勒的带领下走上了全民法西斯的道路。

如果说,日本全民法西斯是由他们的忠君思想与武士道精神结合而来的话,那么德国全民法西斯就真的是靠希特勒那一场场富有感染力的演讲而来的。

能通过演讲而令一个国家的全体民众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甘愿走上一条不归路,希特勒堪称世界演讲史上的一大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喜欢吸毒?希特勒对哪些药物上瘾?

全文共 1193 字

+ 加入清单

1940年的5月10日,希特勒的纳粹大军向西欧发起了“闪电战”,接连拿下了卢森堡、荷兰、不利时等国。5月12日德国进攻了法国的色当,在意大利军队的支持下,6月14日就轻易的攻取了法国首都巴黎。逼迫贝当政府22日签订投降停战协定。欧洲军事和经济强国法国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即匍匐于德军铁蹄践踏之下,其命运着实令人唏嘘,也引发了世人对其沦陷原因的无尽分析。

据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2016年9月26日报道,德国作家诺曼·奥勒在出版的专著《总攻》里面专门讲述了纳粹德国使用毒品问题。他在接受英国《卫报》记者采访时,语出惊人地提出一个观点认为,希特勒的第三帝国1940年之所以势如破竹地拿下法国,毒品在其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甲基安非他命(脱氧麻黄碱)又叫拍飞丁,世人俗称冰毒,是一种药效剧烈的人工合成的中枢神经兴奋剂,可以使人产生持续的依赖性。上世纪30年代第三帝国初创时期,由德国著名的泰姆勒制药公司研制生产。该药甫一问世,即受到德国各个职业、各种阶层的热烈欢迎,从办公室秘书到演员,人人争相服用。而且,这种毒品还成了糖果点心类食品的配料,比如有工厂把它添加进巧克力中,销售公司殷勤地建议女士们在做家务之前吃一块,声称借助其非同寻常的馥郁甜味,再令人头疼的家务活也都能一扫而光。

1938年,正当德国秣马厉兵、紧锣密鼓地准备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毒品开始在德国军队呈泛滥之势,品种包括拍飞丁、可卡因、吗啡和海洛因。在德军内部,从普通士兵到高级军官,官兵们系统性地服用拍飞丁,而且剂量很大。一种由拍飞丁毒品制成的药片甚至正式成为德军飞行员和坦克手“作战口粮”的组成部分。由于军旅生活紧张艰苦,士兵们最容易受到身心疲惫之苦,医生们认为,拍飞丁具备“提神”的兴奋作用,可以抑制食欲,能够有效驱除疲劳,快速恢复士兵体力,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不二法宝。

因此,1940年,德军入侵法国期间,军医们为官兵们开出药方,白天服用一片拍飞丁药片,夜里再服用3-4片。1942年,德国纳粹指挥部发布公报,就脱氧麻黄碱(拍飞丁)药片的剂量提供“指导”:“一次服食2片,可以令人清醒3至8小时;每次服食2片,共服食2次,通常可清醒24小时。”奥勒认为,正是依靠拍飞丁强大的强身健体作用,才帮助希特勒短期内迅速征服了法国,将维希法国政府臣服于脚下。

元首希特勒本人及其身边心腹也都是瘾君子,服食各种各样的毒品。希特勒遭受胃痛、躁狂抑郁症等困扰,长期依赖多种药物治疗,其中掺杂着不少成瘾性药物。1941年,希特勒生病。他的私人医生西奥多·吉尔伯特·莫雷尔开始给他开“优可达(二氢羟基可待因酮)”治病,这是一种具备袪痛以及激发精神愉快效果的物质。后来,希特勒每天2次注射这种针剂,他还把它与医生治疗其耳痛所开的高剂量可卡因一块使用,并注射公牛精液提取物以增进性欲。诺曼·奥勒称,希特勒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瘾君子。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的早年生活是怎样的?希特勒的早年生活有多惨?

全文共 1147 字

+ 加入清单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不过希特勒的一生却非常值得后世去研究的,因为希特勒的出生不是什么贵族,仅仅只是个小官僚家庭。而且希特勒的早年生活是非常悲惨的,跟我国历史上明朝开朝皇帝朱元璋非常的类似,可能比朱元璋还要惨上几分。那么希特勒早年都做过哪些事?他又是如何从乞丐,成为帝国元首的呢?

应该说希特勒出身还是不错的,他的父亲奥地利海关的一名下级官员,即使在父亲病死后,希特勒依然能够得到生活补贴。年轻时的希特勒非常喜欢艺术,他的理想并不是什么,成为帝国元首,而是想做一名画家。1907年,怀揣梦想的希特勒,来到艺术之都维也纳,但他先后两次被维也纳美术学院所拒绝。

落榜之后的希特勒依然沉湎于艺术,他去看歌剧,听音乐会,但欣赏艺术是需要花钱的,希特勒那微不足道的津贴,很快被他花光,即使他省吃俭用,也不不得开始过上流浪的生活。当他饿着肚子走在维也纳街头,望着那些灯火辉煌的大楼,年轻的希特勒变得越来越叛逆,在他看来,正是那些犹太人挤压了自己的生存空间。

由于没钱,希特勒只好搬出住所,他身无分文,晚上睡在公园里或是门廊下,有一段时间,维也纳多次降雨,希特勒只得把他的“家”搬到拱桥下面。刚到深秋,希特勒早已经把衣裳变卖干净,连唯一一件御寒的黑大衣也卖了。在维也纳的风雪中,希特勒走了两个小时,才到达难民收容所。

希特勒想到行乞,但他没有那份“勇气”,在收容所,希特勒遇到一个同仁,他的职业是专门变卖“软心肠者”地址,于是希特勒与他五五分成,将乞讨到的东西,与他平分。这是一段灰色的人生希特勒对此并不讳言,“抱歉地说,这事我生活中最苦难时期的活记忆”。在收容所,希特勒还遇到一个人,他建议希特勒利用天赋去画明信片,自己去卖。

从后希特勒的生活,才逐渐变得好转起来。生活的好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让希特勒重新燃起对政治热情。他广泛阅读书籍,对犹太人、雅利安人进行研究,后来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曾宣称犹太人是“冷酷无情,寡廉鲜耻,斤斤计较的娼妓老板”,这与在维也纳的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

不过希特勒依然对艺术的人生充满着向往,1910年秋,他试图再次考进美术学院,他带着自己的画作,找到切尔教授,希望他能帮助自己。教授承认,希特勒画的很精细,但他的作品未能使他产生深刻的印象。但希特勒依然坚持作画,直到1913年,他离开维也纳,来到慕尼黑,从这里走向一战的战场!

在维也纳参加考试落榜后,当时希特勒曾给友人写过一封信,“我未能考取艺术学院去学画,这对世界是个重大损失。或许命运决定我要去干点别的!”1933年,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第二年成为国家元首。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作为帝国元首,希特勒趾高气扬的重返维也纳,而在30年前,他曾在这里的街头流浪。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能够在世界历史上千古留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全文共 1536 字

+ 加入清单

俗话说的好,时势造英雄。这句话似乎能够完全权势了在乱世之中那些大人物为何会有如此作为的原因。事实上除了人物的资深能力之外,时代的趋势也会有着很大的影响,更多是来自于劳苦大众们的支持。不同的人对于德国能够发展壮大到今天,会有不同的思考。其实不可否认的是,它的壮大和统治者不断的启发民众思想意识是息息相关的。

当年一战后,各国萧条,德国更是需要赔偿大量的马克。刚上台的统治者实习的魏玛共和体制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德国的前途一片渺茫。加之世界经济萧条,德国的货币贬值,失业率普遍上升到百分之三十。

面对这一危险局面,德国党内并没有及时解决,而是将精力花在了各派斗争、争权夺利中。老百姓陷入了水生火热,难见希望的曙光。

纳粹却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他们凭借使德国富强,百姓工作由国家提供的承诺,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在1933年,顺利的登上了历史舞台。

纳粹党在位期间,提高民众福利,缩小了贫困差距,百姓的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但是百姓只是看起来自由而已,他们并没有公民的精神世界。可当时的民众,一心只关心物质条件,精神世界还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

纳粹党嚣张的实行自己的政权,一边理所应当的残杀犹太人,一边给公民工作福利。最不可思议的是,德国民众一直都认为犹太人是活该,犹太人太富有,应该和他们一样,才能公平。

美国记者在采访一位德国公民的时候,就发现德国公民对于犹太人抱有仇视心理。德国公民愤愤不平的表示,他的父亲就是犹太人残杀导致家族没落的,还有一些德国民众认为,犹太人偷去了祖上的宝贝,人人得而诛之。

其实纳粹政策也并非一无是处,它毕竟解决了德国民众的失业率问题,推动了德国的经济发展。但它治标不治本,物质基础不能一味的提高,公民没有了温饱问题,自然就会关注基本权利。纳粹不能满足,只能被历史淘汰,新的主角即将登场。

希特勒的上台,令民众看到了新的希望。他激发了民众的思想意识,积极的参与到党的建设中来。他使普通人有了和政府高官商谈政事的机会,满足了民众的好奇心。

从这方面看来,希特勒又像是位深谙大众心理的心理学家。面对一些问题,民众会拿不定主意,希特勒就会提供相应的选择,让其二选一。真正的做到了为人民服务。

希特勒认为,即便民众的生活水平不高,但有了基本权利心里也是满足的。他和纳粹党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做法,结果也是不同的。

纳粹剥夺了德国民众的民众意识,用物质福利来维系民众的忠诚。在开始的时候,纳粹党的做法,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德国内部矛盾,整顿了国内党派作风问题。而不是只知道一味的攀比和争权夺利。

纳粹给思想未达到一定的高度,不爱思考的人,戴了一顶忠诚爱国的帽子。真正找出路,思考的人却被推倒了对立面。民众像是被圈在围城里一样,完全封闭,看似自由,其实只能呆在自己的圈子,难有上升空间。

而希特勒的做法,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公民的物质生活普遍降低,每个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和选择,相比纳粹党而言,并不轻松。一些民众就有了意见,他们认为纳粹并没有骗他们。他们过得很好。

从开放的美国角度看,这并不是个好事。希特勒的思想完全超出了普通人,显得比较前卫,在保守思维的普通心里接受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对于长远的发展,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每个人对于相同的事物,往往看法是不尽相同的。纳粹党对于犹太人再残暴,德国民众都不会太埋怨犹太人的。毕竟在德国民众的心里,是纳粹党让他们找到工作,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再为一日三餐所愁。所以从某种角度可以看出,德国民众对于纳粹党的评价,更多的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的。

希特勒的做法,明显更理智、更有利于长远的发展。希特勒能在历史千古留名,能有所作为,更多的是依靠了民众的支持。如果希特勒没有发动战争,恐怕评价会更好一些。

纳粹党也应该反思,和希特勒的竞争,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它们失败了。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的祖先来自于哪里?希特勒家族有后代吗?

全文共 1888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德国国内永远禁止了任何关于纳粹物品的东西出现,对中小学生进行反纳粹教育膏药旗到处都是的。并且每当圣诞节来临的时候,所有当年受到德军所迫害的犹太人或是他们的亲属都会被赠予各种礼物。仅在中国免除了他的战争赔款后,向中国提供了尽可能的无息贷款,并承认了中国的合法性。所以,二战后的德国,它的反省相对于某些国家,还是非常彻底的。

那么,身为二战的罪人阿道夫·希特勒,在他身上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希特勒家族今何在呢?2013年9月1日的时候,比利时公布了一则消息震惊了世界。话说,此时纽约长岛的亚历山大先生已六十岁了,某日,外出办公的老亚历山大在一家快餐店享用午餐,在将盘中炸鸡吃光后,亚历山大先生用纸巾擦了擦嘴巴,随后,将纸巾丢在桌上便结账离开了。

亚历山大先生走出餐厅后,两个鬼鬼祟祟的比利时人费尔梅伦与米尔德斯趁着服务生尚未打扫卫生,悄悄的偷走了亚历山大丢在桌面上的纸团。这两个比利时人,从家乡千里迢迢来到纽约,目的自然不仅仅是偷团纸巾那么简单,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亚历山大的唾液样本,然后,通过医学分析提取样本中的DNA,解开亚历山大家族祖先的秘密。

亚历山大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与两个兄弟居住在美国。亚历山大先生之所以会引起比利时人的关注,完全是因为他的曾祖父。亚历山大的曾祖父名为阿洛依斯·希特勒,说起这个名字可能大家会觉得熟悉,因为,阿洛依斯·希特勒正是阿道夫·希特勒的父亲。因此,化名为“休斯顿”的亚历山大家族正是纳粹的阿道夫·希特勒的同宗后代

所有,从遗传学的角度讲,亚历山大先生与纳粹元首有相同的Y染色体。窃取唾液样本的两个比利时人,在亚历山大身上取得重要发现后,对外宣称:“已找齐全部三十九名希特勒的后代亲属,其中,有三十六名此前不为外人所知。”当然,因为种种原因,这些希特勒的后代大部分都改名换姓隐居在世界各地,他们与亚历山大先生一样都有着希特勒家族专属的Y染色体。

在希特勒的兄弟姐妹中,仅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活到成年。

相传,希特勒在一战期间受了重伤,丧失了生育能力,因此,不可能有直系后代。所以,在两名比利时人的发现中,所有希特勒家族的后代均属希特勒哥哥的后人。有趣的是,希特勒的兄弟出生于1882年,他的名字与父亲一样,都是阿洛依斯·希特勒。

年轻的阿洛依斯·希特勒离家后,进入社会闯荡。说起阿洛依斯离家的原因,如今已不可考,据传,是因为老希特勒另寻新欢,也就是阿道夫希特勒的母亲。阿洛依斯·希特勒在爱尔兰的一场马会中结识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少女布丽奇特,两人在聚会中一见钟情私定终生。

没过多久便一同私奔来到伦敦,阿洛依斯·希特勒与布丽奇特生了一个儿子威廉,儿子出生后没多久阿洛依斯·希特勒便返回祖国。在此期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战乱原因,阿洛依斯·希特勒未能回到伦敦与妻儿团聚,威廉与布丽奇特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等待丈夫归来。

阿洛依斯·希特勒在故乡又认识了一个漂亮姑娘,很快二人便坠入爱河,甚至,阿洛依斯·希特勒也将妻儿抛诸脑后。为了杜绝后患,阿洛依斯·希特勒请人向伦敦的妻儿捎了一段口信,说:自己已死在战火中......云云。

过了一段时间,阿洛依斯·希特勒重婚行为事发,面临起诉。布丽奇特生性善良,原谅了前夫的行为,撤销起诉不再追究。布丽奇特一生命途多舛,小叔子希特勒的军队将伦敦炸的满目疮痍,布丽奇特与威廉的家也在连番轰炸中被夷为平地。

为了维持生计,布丽奇特只能将她与希特勒家族的秘辛写成故事,赚取稿费养家糊口。作为希特勒的亲侄子,威廉并未在希特勒成为元首后获取任何援助(资料记载,除威廉母子外,希特勒亲属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据传,希特勒对阿洛依斯的儿子抱有偏见,并未给他安排一官半职,也没在生活中给予照顾。

亲叔侄二人一个贵为国家领袖,一个则仅为商场中的销售员,这样的反差使二人的关系逐渐恶化。在小威廉的心中,叔叔的做法非常不公平,时间一长威廉愈发憎恨希特勒。一个偶然的机会,小威廉给叔叔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威胁道:“如果你不帮助我和母亲,那我就会将你的犹太血统公诸于众,让德国人不再信服你,让你失去一切!”

希特勒自然不会被侄子的一番话吓到,反而在回信中向侄子表现得格外强硬。威廉在叔叔的回信中看到了杀气,与叔叔撕破脸皮后,威廉索性将希特勒的种种罪行公诸于众,并投身反法西斯组织对抗希特勒。

据报告:希特勒最早的先祖来自非洲,并且其家族的远古亲戚也的确高频见于北非族群,而犹太人中比例也偏高。威廉觉得,希特勒的姓氏就是一个耻辱,为了让希特勒家族绝种,威廉改掉了自己的名字,并向后代嘱托不要生育,意为彻底断绝希特勒家族的罪恶血统。

展开阅读全文

戈林到底有什么能力?为何会被指定为希特勒的接班人?

全文共 1909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戈林,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不会很陌生了,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一位非常重要的高层。在二战时期,可以说戈林是最“招黑”的德军将领了,而且没有之一。人们将戈林视为大腹便便、言语粗鲁、大大咧咧、憨头呆脑,靠着一路钻营起家的投机分子。包括戈林的职业生涯,也成了大伙找乐子的热点:愚蠢自大,祸害了整个帝国空军;只会挺着大肚子吹捧元首,捞取政治资本。在他身上找几个闪光点,简直太难了。

戈林真是那么一无是处吗?要知道他可是二战德军唯一的帝国元帅,在1939年甚至被希特勒指定为“第三帝国”接班人

抛开负面因素,单从用人上,希特勒眼光极其精到,二战德军将星云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等都是一时名将。能将“饭桶级”的戈林委以重任,难道是元首看走了眼?

答案是否定的,戈林的优点跟缺点相比,同样很突出,能长期在人才济济的帝国系统身居高位,没两把刷子肯定坐不稳。

年轻时代的戈林,不仅是拥有绝世容颜的偶像级帅哥,还是一位英勇的战斗英雄。他的标志性肥胖臃肿的身材,也是因战斗中负伤长期依赖吗啡止痛所致。

其父曾任德国驻海地总督,但因维护殖民地有色人种,被迫提前退休,全家住在戈林教父爱普斯坦提供的居所中。

爱普斯坦具有一半犹太人血统,戈林对教父的感情甚至好于生父,以至在作文中对其大加赞美。这触犯了当时歧视犹太人的传统,被学校严厉处罚。该段经历给他一生蒙上阴影:“当听到文化这个词,我就忍不住掏枪”。

进入空军后的戈林如鱼得水,一战中创造击落敌机22架的光辉战绩,也因此获得德皇亲颁最高等级勋章。无论是飞行技术还是战斗意志,都是德飞行员中最顶尖的,绰号“铁人”。

一战末期,戈林被任命为王牌“里希特霍芬”飞行联队长。在德空军飞行员队伍中,戈林战绩并不是最出色的,但他很快通过出色指挥才能赢得了全体队员的信赖。

然而随着战局不断恶化,德国投降,联队也被迫解散。在告别典礼上,戈林发表了一番热血激昂的演说,并与队友们挥泪而别。里希特霍芬飞行联队,也成了戈林最美好的回忆。每一位队友都被深烙心中从未遗忘,1943年在残害犹太人高峰期,甚至施以援手解救出被关押的前犹太队员,可见他是个重情之人。

如果就此打住,戈林会以英雄的名号载入史册,然而与希特勒的相遇,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战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严厉压榨,给纳粹党崛起造就了肥沃土壤。通过打手组织冲锋队,希特勒除掉一个个对手,逐渐窃取领导权。在戈林领导下,冲锋队急速扩张到44万人,达到正规军数量的四倍。

作为与希特勒并肩作战的元老级人物,戈林被视为“最亲密战友”。然而奠定其地位的,绝非局限于冲锋队时期的打砸抢和他的老资历。

他被任用于多个重要职能部门,简直成了希特勒最信任的“万金油”式人才。

1933年,戈林被任命为普鲁士邦总理,在此期间一手创建1A课秘密警察机构,后发展为盖世太保。在希姆莱接管前,戈林是掌管全德秘密警察的大头领。

1936年希特勒拟订“四年计划”,意图使德国经济在四年内,达到支持战争的水平,这一重任也被交给戈林。

在他积极运作下,德国转入战时经济体制,一切经济活动围绕战争展开。别国生产民生用品,德国制造飞机大炮,因此在二战初期,经过充分准备的德国军力,显得一骑绝尘,将别国远远抛在后面。

戈林任职涉及党政军各领域,如此重用必有其过人之处,否则很难博取对下属要求甚高的元首青睐。

高处不胜寒,执掌大权的戈林遇到诸多挑战,而他亦使用高超的手腕,多次击败竞争对手。

时任国防部长的布隆堡,不幸成了戈林的猎物,对这个职位他眼馋已久。布隆堡是位年过六旬的单身,迷上了自己年轻漂亮的女秘书,这让戈林发现了机会。

因女秘书一直受到其他男士的仰慕追求,这令布隆堡很苦恼,于是仗义的戈林将追求者发配到遥远的南美,玉成老部长的美事,还当上了证婚人。

不久,有人秘密举报布隆堡夫人生活作风问题,随后在警察局查到不良记录。此事曝光后一片大哗,这对保守而严谨的德国军界简直就是天大的耻辱,布隆堡部长无奈辞职。

随后戈林施展类似手段,爆出另一重磅,陆军部长喜好男风,这让陆军部长也出了局。连续搞垮两位对手的戈林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希特勒干脆利落地拒绝了他的请求,自任德军总司令。

身为空军司令的戈林,在管理上也颇有一套。他把大部分事务交给参谋长处理,自己则集中精力争取空军预算,他曾很得意地说道:

元首对于我们如此节约而感到意外,他以为我会要得更多,总之钱不是问题。

看,戈林元帅抓重点的能力就是这么强,除了搞钱,其他的事情别找我。

虽然飞行员出身的戈林,不重视雷达、不重视地勤,甚至在敦刻尔克因为过于自大向元首承诺“靠空军就能解决问题”,以至让30多万英法军队逃之夭夭。然而戈林仍然是德国有史以来军衔最高的人,他绝非表象上那般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当年为何会收到德国民众狂热的追捧?

全文共 6932 字

+ 加入清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希特勒凭借着自己优秀的演讲获得了许多人的追捧,一直走到了人生的巅峰,当上了德国的元首。那么希特勒到底以什么理由来获得了德国民众的追捧呢?难带真的仅仅只是几次优秀的演讲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二战结束后,驻德美军清查盖世太保的财务,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个曾经在纳粹时期权倾一时秘密警察组织,竟然没有贪污事件。联想起许多国家屡屡出现的腐败,不禁叫人感叹:管中窥豹,日耳曼民族的素质和教养由此可见一斑。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素养、自律廉洁的民族却如此拥戴希特勒这样一个制造种族灭绝的杀人犯,甚至不顾一切后果地跟从他,把整个欧洲,包括他们自己拖进了不堪回首的浩劫之中,成为毁灭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

1933年8月1日,星期一,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

德意志第三帝国总理办公厅的办公桌上,摆着一封从德国农村寄给总理希特勒的来信。写信的是一位普通的果农,名叫布鲁诺·科赫(BrunoKoch)。他在信中写到:“我终于如愿以偿,成功地研制出一个全新的珍贵草莓品种。为了展现对帝国总理的敬仰和爱戴,我恳求将这个新品种命名为‘希特勒草莓’。”信写得十分诚恳,情感也很真挚。看得出,这位农民非常实在,真心实意地希望帝国元首能够接受以他的名字命名草莓的请求。

像这样普通人所写的普通的来信,帝国总理办公厅每天都要收到成千上万。信以及邮寄来的包裹来自德国各地,有些还是来自欧洲其他的国家。写信的有男女老少,职业形形色色,有工人、农民、国防军士兵、知识分子、政府公务员,还有中小学生。而来信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参差错综。多数来信是表达对帝国元首的崇拜和感激之情:“阿道夫·希特勒,我们相信你,没有你,我们就是一盘散沙;有了你,我们就是一个民族。”“你递给我们你的手和你的目光,这目光至今仍使年轻的心荡漾;美好的幸福它永远将我们陪伴,这一刻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还有不少是写给希特勒本人的情书。从“坚决保证真正的爱情”,愿意与元首结为伉俪,到表示立誓要为领袖献身,奉献出自己的贞操。一些年轻的姑娘在信中写到:“亲爱的元首,听说您没有孩子,这令我难以平静”,“亲爱的元首,我想跟你生一个孩子,这是一位萨克森女人的愿望。”

希特勒的办公室里堆满了这些求爱者寄来的精心编制的五颜六色的毛衣和漂亮的袜子。当然,这些信件希特勒本人还没来得及拆看,就被手下人处理掉了。如果哪位崇拜者特别执著,一而再、再而三地写信“干扰元首”,对不起,自然会有人通知盖世太保去收拾他(或她)。当时的德国,有不少写信者被宣布为“精神有障碍”,被送进所谓“疗养院”。即便如此,仍有许多不明真相者继续不断地向领袖抒发情怀,表达情感。

在“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获得大奖的《普通的法西斯》这部纪录片中,曾真实地记录下了德国民众是如何狂热地追捧希特勒的。

在纽伦堡召开的纳粹党的大会上,庄严巍峨的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希特勒亲自设计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NSDAP纳粹)的党旗,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着一个黑色“卐”字,十分醒目。对于党旗的设计,希特勒自鸣得意。他在《我的奋斗》一书中说:“任何党都应该有一面党旗,用它来象征庄严和伟大……红色象征我们这个运动的社会意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思想,‘卐’字象征争取雅利安人胜利斗争的使命。”一只巨大的雕塑即普鲁士雄鹰,高高地悬在纳粹党旗的上端,桀骜不驯,睥睨一切。广场四周强烈的探照灯光柱,将整个夜空照射得如同白昼。数十万群众和军队聚集在广场,举旗列队,高举火炬,游行示威。震耳欲聋的口号声、鼓乐声以及瓦格纳的雄浑乐曲,与希特勒歇斯底里的演讲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令人震撼不已的第三帝国交响乐。成千上万的人们忘情地呼喊着,高唱着,向着主席台上那个大独裁者欢呼致敬,如醉如狂。

希特勒的演讲充满激情,让台下的群众更加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德意志民族是全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德意志的未来要靠我们的人民!只能靠我们的人民!德意志人民,神圣的德意志人民,必须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冷静、勇敢来克服一切困难!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前进,我们的民族才能振兴!”我想,任何一个德国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一定会激动得浑身颤抖,一定会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民族中的一分子而感到自豪万分,一定会为拥有希特勒这样最“伟大”的领袖而感到幸福无比,也一定会为德意志即将成为最强大的帝国而感到兴奋不已。任何一个德国人一旦陶醉于这样强烈的种族主义情感当中,一旦痴迷于如此盲目的个人崇拜以及极端的爱国主义情绪当中,自然会从理智走向疯狂,从善良陷入邪恶,从文明堕落为野蛮。

令人悲哀的是,此时此刻,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一直沉浸在一种崇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之中,真的以为要跟随伟大领袖投身到无比壮丽的革命洪流中,去创造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神圣事业。

面对这一切,正像西方学者所评价的,“摄影机不会撒谎,它把希特勒恶魔般的本质和把人类自制力丧失殆尽的情况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它所揭示的真相永远使人不寒而栗”。

面对这一切,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呢?黑格尔政治哲学中有一个极深刻的观点,至今未曾被人们恰当地理解——他说:国家不是建立在物质上,而是建立在精神上、思想上的。当1932年,已经成为纳粹党首领的希特勒曾踌躇满志地宣称“国家社会主义塑造了一个包括儿童和老人的群体,没有人能够使这部德国生活的庞大交响曲沉默”时,他的愿望实现了。希特勒所缔造的第三帝国就是一个建筑在纳粹主义精神上、建筑在那个时代的每一个德国人灵魂中的罪恶之国。

七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些珍贵的史料时,不能不感到愕然:这难道就是深受魏玛文化熏陶,产生过康德、黑格尔、歌德、马克思、爱因斯坦、巴赫、贝多芬等天才巨匠,充满理性的德意志民族?这难道就是被马克思誉为由于“高卢雄鸡的高鸣”和“思想的闪电”的射入从而得到复活的德国?

笔者曾由衷地感叹过德国人民的素质。在《留德十年》这本书中,季羡老回忆,二战后期,当年他寄居的德国小城哥廷根因燃料极为紧缺,市政府下令允许市民上山伐木,不过,仅限定在市政府做过记号的树木,其他树木仍旧不许砍伐。尽管德国冬季异常寒冷,当时的生活又十分困窘,可是哥廷根的市民无一例外,全都自觉地遵守政府砍伐的规定。我曾设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们国家将会怎样?会不会由于生活的艰辛出现乱砍乱伐?会不会为了执行政府的规定而派出军警去看管这些树木?

二战后期,美军攻入法国境内,俘虏了一批德国军官。一天晚上,美国军营举行晚会,也邀请了一些战俘营里的德国军官前来参加。一些美国军官上台表演节目,而德国军官则旁坐一边静静地观看。台下有一位名叫施密特的德国少校对表演不以为然。这种情绪被一位美国将军看出来了,他询问施密特少校:为什么?少校言道,你的乐师在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时有许多错误。

美国将军颇为自负,特别是作为战胜国的军人觉得颜面上受到羞辱。他趾高气扬地邀请这位战败国的俘虏去演奏。施密特有些迟疑,刚一起身就被美国人拉到了钢琴旁边。施密特整了整军服,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演奏。流淌、优美的音乐旋律伴随着高雅的演奏风度,使整个大厅一片沉寂。结束以后,爆发出一阵经久不息的热烈的掌声。

此时,美国将军尊敬地问起施密特,是不是从哪个音乐学院毕业的?少校颇感惊讶,回答道:我从没读过音乐学院,我只是从西里西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正规德国军官。

赵鑫珊《希特勒与艺术》一书也曾提到,二战结束后,驻德美军清查盖世太保的财务,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这个曾经在纳粹时期权倾一时、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秘密警察组织,竟然没有贪污事件。联想起许多国家屡屡出现的腐败,不禁叫人感叹:管中窥豹,日耳曼民族的素质和教养由此可见一斑。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高度文明素养、自律廉洁的民族却如此拥戴希特勒这样一个制造种族灭绝的杀人犯,一个毁灭世界的战争狂,甚至不顾一切后果地跟从他,把整个欧洲,包括他们自己拖进了不堪回首的浩劫之中,成为毁灭人类文明的罪魁祸首,这究竟是为什么?

1938年11月9日,在德国历史上发生了令人震惊的“水晶之夜”。这个极具浪漫色彩的名称,却是与最丑恶的迫害犹太人的暴行联系在一起的。从11月9日夜晚到10日凌晨的一夜之间,德国各地的一百九十一座犹太教堂变成了一片火海,超过七千五百间的犹太人的百货商场和商店被洗劫一空,数百幢的犹太人的居所被付之一炬,数千名犹太人惨遭侮辱、毒打,大约三万名犹太富人遭到绑架,被勒索的赎金高达十亿马克。劫难之后,四处都是残垣破壁,破碎的玻璃犹如呜咽哭泣的水晶,在惨白的月光下闪烁着晶莹的泪光。事后,为了补偿所谓“众怒”,犹太居民还必须掏出一百万帝国马克作为“赎罪金”。

据史料记载,希特勒当政时期,曾有数十万德国人参与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遭到纳粹杀害的犹太人高达六百六十万。参与迫害和屠杀的这些人并非全是希特勒的党卫军和盖世太保,不少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中下阶层民众。为什么这些“普通的德国人”会积极地、自愿地参与纳粹的大屠杀?为什么他们对自己犹太同胞如此残酷?甚至当希姆莱已经要求停止屠杀之后,许多人反而还不肯住手?

二战结束后,在德国的盟军占领区内曾开展了一次名为“去纳粹化”的清洗行动。除纳粹一级战犯必须在纽伦堡接受审判外,有四分之一的德国人口在盟军占领区内接受了“思想改造”。为此,美军专门成立了一个搜缉与甄别组织,叫做“智慧小组”,小组成员前后共有二万二千人之多。他们设计了一份详细的调查问卷,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的德国人都必须填写。问卷虽然只有两页,但却设计了一百三十二个问题。美国人希望借此筛选出具有危险倾向的德国人,清除纳粹势力在公共生活中,尤其是在政治、观念、司法制度方面的影响。

从1946年春天开始到1949年夏天,“去纳粹化”的清洗活动足足忙活了三年。在参与被调查的一千三百四十一万德国人当中,有六百五十万人曾是纳粹党员,这其中有将近五十万名教师。调查还显示,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公务员、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法官和律师都曾经是纳粹党党徒。

在英克·布罗德森和卡洛拉·施特恩所写的《他们为什么效忠希特勒》这本书中披露了一份资料,在希特勒统治时期,共有一千三百多万纳粹党徒,几乎占到当时德国整个人口的六分之一,如果加上少年队和希特勒青年团的人数,当时的德国,简直可以说就是一个“全民纳粹的国家”。

一个民族有很高的“文化教养”,有“行为严谨”、“举止自律”、“品质廉洁”的高尚品质确实是好事,也的确能使个人保持洁身自好。但这绝不能保证这个民族不会误入歧途,也不能保证这个国家在极权专制的体制下不会做出危害其他民族和国家的罪孽来。或许,能否正确地把握国家的自身发展方向,能否真正运用民主手段把握人民的自身命运,使之成为捍卫做人的权利,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素质。

卢梭曾斥责过历史上的那些“高贵的野蛮人”,尽管他们很“高贵”,高举着正义的标语,高呼着高尚的口号,但却干出了卑鄙无耻的行为。因此“人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恶魔;但人想做天使,却做出恶魔的行为”。由此,更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的是:纳粹罪恶的形成以及众人参与的根源;更值得我们进一步检讨的是永远将人类划分为敌人与朋友是否理智;更值得我们进一步诘问的是:“为什么人性中的丑陋与罪恶在极权专制的体制下会得到如此充分的表演和淋漓尽致的发挥”?

毋庸置疑,当生活在专制的体制下,每一个人都被灌输“国家利益至上”的时候;当每一个社会成员渺小到没有个人意志和权利,只能依附于国家机器的时候,机器上的每一个齿轮与螺丝钉也只能随着整个机器的转动而运转,丝毫无法摆脱这部机器的控制。

美国学者亚特兰认为,极权主义统治者认为最理想的子民并不是真心信服自己观念的人士,而是丧失分辨力、匍匐在观念脚下的民众。德国人民的悲剧告诉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谎言、暴力、恐惧的极权制度下,一切资讯来源受到封锁,或是只有经过筛选才能得到;一切教育受到歪曲与控制;一切文学、艺术被当作洗脑的工具,这时候,即使是一个文明和修养极高的民族,它也无法具有衡量善与恶的标准,也无法具有明辨真伪与判断是非的能力。这时候,人再不是作为个体的人而存在,而是作为物质的人而存在,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作为某个政党的工具、国家的工具、某个统治者的工具。

希特勒曾打算通过宣扬自己的学说,把它当作一种指导和团结人民行动的工具,来达到作为推行法西斯主义的目的。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设计了一个“理想的国度”,在德国,孩子出生后,并不能马上成为公民,而只是“国家的臣民”。只有在接受了为他设计的学校教育和体能训练,并在统一的军事系统中参加军事训练之后,“这个年轻人,如果他健康而且档案中没有污点,才会被授予公民权”。多么蛮横又多么霸道!任何一个德国人只要不接受希特勒的洗脑,不接受纳粹的党文化教育,即使是正常人,也不能算是公民,而只是“臣民”,是奴隶。

不客气地说,希特勒确实做到了。正如他自己所表述的:人们“常常是察觉不到坚决支持的是一种背弃人类社会价值的世界观。人性和人道主义的价值观从我们的头脑中完全排除了”。通过戈培尔指挥下的纳粹宣传机器喋喋不休地灌输,德国人民完全接受了纳粹专政具有历史及存在的合理性和具有合乎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观念;完全接受了为了“德意志民族的振兴”,“为了日耳曼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有理由将“不适合生存的个体、低劣的民族、堕落的阶级驱逐并消灭”;完全接受了纳粹文化对于各种词汇所赋予的新的注解,诸如“人民”、“民主”、“道德”、“正义”、“法律”、“善良”等等具有普世原则的本意全都给颠覆了的解释。

在这种情况下,难道还能期盼德意志民族有理性、有思辨能力吗?此时,对于他们来说,善良与残暴,有罪与无罪,正义与邪恶,这类名词已经变得没有任何意义,所谓“有罪”、“邪恶”就是任何阻碍他们实现“日耳曼人统治世界”的历史过程的行为。

1938年,希特勒几乎是用一种傲慢的口吻宣布:“除了以德国人的方式思维,以德国人的方式行动,他们(指德国青年)什么也不用学习。”正如这位独裁者所言,德国人十岁开始加入少年队,十四岁加入希特勒青年团,然后加入纳粹党,加入青年义务劳动军,加入德国国防军后,立即又被吸收进冲锋队和党卫军。他们不可能再是自由人了,他们的整个一生也都不再会有自由了。

在《希特勒时代的孩子们》这部书中,真实地记载了纳粹是如何通过教育将“法西斯精神”从小就灌输到每一个德国儿童心中的。

宣扬“雅利安人血统优良”与“犹太人血统低劣”,是希特勒种族主义的核心。为了达到“自然的、持久的、不矫揉造作的”宣传效果,纳粹分子在教科书中向孩子们讲述:在自然界中,同类物种与同类物种在一起,一群岩羚羊绝不会让一头鹿来领队,一只公椋鸟只跟一只母椋鸟交配。同类物种相互吸引,繁育同一物种。只有人类违反自然规律,进行干预,进行“人工杂交”。这样做的结果,会把最坏的特征集于一体,形成罪恶的杂种。接着,他们又将这样的谬论引述到“种族与犹太人问题”上。在当时的学校中,经常会有老师借题发挥,侮辱犹太孩子。鲁道夫·巴努什尔回忆说:老师把他叫到全班同学的面前,然后问道:“知道什么是杂种吗?”班上无人说话,孩子们只是在生物课上听说过这个词。沉默片刻,老师指着鲁道夫·巴努什尔说:“他就是杂种。他妈妈是犹太人,这就说明一切。”

为了煽动孩子们仇恨犹太人,纳粹分子还编造了许多儿童读物,像《毒蘑菇》、《不要相信绿色荒原上的狐狸》等来毒害污染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古德伦·宝泽旺说,她至今也忘不了这些卑鄙的文章。

《毒蘑菇》讲述的是,有一位女孩,她妈妈要她到牙科医院看病。她与另外一位女同学共同到了诊室,医生先叫那个女同学进去看病。当然,这个医生长着一张犹太人的脸,弯钩鼻子,吊吊的嘴唇,大大的眼袋。这时候,坐在外边的女孩忽然听到诊室里刚进去的同伴发出尖叫:“不,医生,请不要这样!”然后一点声音都没有了。后来医生出来示意要她进去,她吓得跑掉了。古德伦·宝泽旺回忆道,那时,作为孩子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犹太人对那个女孩究竟干了些什么?这个故事让我整个青年时代都无法摆脱噩梦。

在这样的教育和熏陶下,仇恨的种子就潜移默化地种下,并慢慢地开始发芽、开花、结果。当他们长大成人,参加冲锋队或是党卫军屠杀犹太人时,已经感觉不到有任何内疚,有的只是仇恨的发泄和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一个吃“狼奶”长大的孩子,不可能指望他具有人的善良品格。

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邪恶势力在干罪恶勾当的时候,会告诉世人他们的行为是邪恶的、见不得人的。如果邪恶势力公然以邪恶为招牌,恐怕世界上也就难有邪恶势力的存在了。任何邪恶必然与谎言相伴,只有掺杂了谎言的罪恶,才会显得高尚;只有披上正义外衣的邪恶,才会蛊惑人心。但邪恶势力本身对自己的罪恶是心知肚明的,他们知道如何才能让善良的人们甘心情愿地接受他们的罪恶。正因为如此,世界上才会有悲剧,而最大的悲剧就是被邪恶势力所欺骗,助纣为虐,却一直以为在维护正义和公理。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曾经有效地动员和利用了群众欲望的法西斯主义,存在于我们所有人中间。存在于我们头脑和日常行为中的法西斯主义是使我们爱慕权力,渴望被支配和被压迫的法西斯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都不是纳粹党成员,他们为何要听命于希特勒?

全文共 2117 字

+ 加入清单

德国二战时期最杰出的三位将领,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相信只要了解过他们三位的人都会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这三位将领全部都不是纳粹成员。那么既然他们都不是纳粹党成员,为何还要听命希特勒呢?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大家得明确一点,希特勒是通过魏玛共和国政府时代积累起的群众基础,在1933年,通过自下而上的选举,拿到了最多选票,依据德国宪法规定,正式上台组阁的。所以,纳粹党与希特勒的理论和行径再丑恶,那也是民选的执政党,合法的国家元首。

再看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他们是职业军人,军人的本职工作就是服从国家命令,效忠政府,况且,希特勒这套政府班子还是民选出来的,合法上台执政。

所以,出于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考虑,一个一战的下士,带着一群一战的军官发动了二战,而且,多数军官都坚定的效忠着这位下士,也不是特别让人意外。

即使有冯·施陶芬贝格团队的“女武神计划——720事件”刺杀希特勒,但并不代表主流认知。在二战的最后时刻,甚至一些国防军德国高层(注意,非党卫军)和其家人选择自杀给元首和第三帝国”殉葬“。比如,陆军元帅莫德尔、陆军参谋长克莱勃斯等等。还有,希特勒复兴国家虽然采用了“杀鸡取卵”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效果出奇的好。

魏玛时期的德国,经济几近崩溃,三分之一的失业率(还不包括妇女),马克贬值的如同卫生纸。后来的风云人物,纳粹二把手——戈培尔,响当当的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历,费大劲,托关系找熟人才搞到了一份银行出纳的工作........

而纳粹上台没几年,就业率竟然达到了接近100%(当然,还是不包括妇女),老百姓生活水平领先欧洲,一副蒸蒸日上的景象。

经济和民生的改善还带动了国际地位的提升,几乎所有的日耳曼人都沉醉在了“德意志帝国”崛起的荣耀下。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更是神一样的存在。

早年的一战,对德国的身心那是巨大打击。战败的德国犹如砧板上的鱼肉,被割的四分五裂。刚复国的波兰还趁火打劫,强行割了德国一条狭长的领土—但泽走廊和但泽自由港,这使得德国被一分为两半,中间没有任何的相连之地。

纳粹政府也在不断的放大、煽动仇恨——英法迟早要对德国动手;波兰霸占的波德走廊,践踏了德意志神圣的领土;捷克苏台德地区的日耳曼人被斯拉夫人践踏....等等。

隆美尔、古德里安、曼斯坦因这些将领,他们本身就经历过一战战败的耻辱。此时,元首给了他们一血旧耻的机会,提供了个大舞台,那可不是得抓紧了机会表现。

因此,希特勒通过一系经济改革、开疆拓土的军事手段,短时间就取得了神迹一般的成果,使得希特勒在德国军队中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地位和威信。所以,此时,德国军中的一大批优秀军事将领都视希特勒为德国的救世主。加上希特勒个人魅力和宣传术,国防军也开始大搞各种发誓效忠希特勒的仪式,这种氛围下,效忠元首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类似于本能的认知。

此外,还有个客观原因。纳粹党的反人道罪行(虐待战俘、屠杀无辜平民、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的种族灭绝等等)主要是党卫军实施的。

而且,整个战争当中,针对犹太人、吉普赛人的大屠杀是严格保密的,甚至大部分德国国防军都不知道所谓的“犹太人最终解决方案”是什么。

集中营的内幕也是德国战败后才被公开的,大部分德军和老百姓之前完全被纳粹政府蒙蔽,并不知道世界上有如此的存在。

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也证实了,这些国防军高层,虽然对一些反人类罪行影影绰绰的有所耳闻,但手段之残忍,数目之庞大也是他们所料未及的。这些丑恶面他们没有真正接触到,所以一直保持着职业军人的操守,效忠着自己的誓言。

最后,举两个例子。

隆美尔的多个下属卷入了“720”刺杀希特勒事件,由此,隆美尔被怀疑是同党。

1944年10月14日,隆美尔被登门到访的“元首特使”(盖世太保)告知,只要他按组织要求自杀,就不动他的亲属和他的幕僚,会被宣布死于重伤引发的疾病,还有体面的国葬,妻儿享受烈士家属待遇时,一下子就从了。

隆美尔在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说,“元首能够让我选择自杀已经是十分体面的了”,貌似还心存感激。

坦然赴死,也可以看作是下属隆美尔,最后一次执行领导希特勒的命令,拿生命在做最后的效忠。

还有,希特勒自杀前指定的接班人,国防军海军元帅邓尼茨。在接了希特勒两个多礼拜的班,处理好投降的烂摊子之后,马上被逮捕,送上了纽伦堡审判席,判了十年监禁。

而且,不同于大多数提前释放的德国高层(比如,古德里安就判了三年,还提前放了),邓尼茨扎扎实实的服满了10年,半天都没少关,直到1956年才给放出来。

此时,连“马尔梅迪惨案”的指挥官,因为屠杀战俘,犯了“反人道罪“的而被判终身监禁的约阿希姆·派普都被提前释放了。

邓尼茨之所以被”特殊照顾“,除了狼群战术中各色U-Boot击毁了盟军大小3500艘舰船这类罪证外,据说,还跟他老人家的一些言论有关。

与施佩尔等人祥林嫂般的高呼悔恨不同,邓尼茨多种场合表示,并不后悔自己的作为,对国家忠诚,没有错,自己作为军人,就应该在战争中对工作,对国家领袖尽心尽力。

结果,这言论一出来,就被直接定义成了“危险人物”。实际上,无论是在监禁中,还是回家后,这个所谓的“危险人物”丝毫没有表现出危险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莫德尔将军为何敢对希特勒发飙?莫德尔将军有何能耐?

全文共 2990 字

+ 加入清单

说起德国二战著名将军瓦尔特•莫德尔,相信大家多少都有听说过了,因为他是那个时候唯一一位敢对希特勒发飙的牛人。1891年1月24日莫德尔生于德国萨克森州马格德堡,他是一名音乐教师的儿子,性格倔强不屈,但是透过单片眼镜的却是坦诚的目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他曾数次负伤,1915年5月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1917年升任上尉,期间曾调入总参谋部工作。一战结束后,莫德尔加入魏玛国防军,1932年晋升为中校。那么莫德尔是有着何能耐敢对希特勒发飙呢?

希特勒上台后,莫德尔很快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的狂热支持者,经戈培尔介绍而受到希特勒接见,并得到赏识和重用。1935年,他从国防部陆军训练局局长之职调任陆军技术局局长,负责重整军备的技术问题,还曾到苏联访问,交流研究军备问题。1938年,莫德尔晋升为少将。

1939年,莫德尔担任第4军参谋长,参加了波兰战役。波兰沦陷后,调任第16集团军参谋长,随后参加闪击西欧的战役。1940年莫德尔因战功晋升中将,不久调任第3装甲师师长,驻扎东部边境准备进攻苏联。

苏德战争爆发后,莫德尔率部在中央集团军群的第2装甲集群编成内迅速突破布格河、别烈津纳河和第聂伯河,1941年7月因率部在第聂伯河的突出表现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之后参加了比亚维斯托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合围战。1941年9月14日,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作为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不顾跟进的步兵而大胆穿插,在洛赫维察(Lokhvitsa)与第1装甲集群先头部队第16装甲师会合,将60多万苏军封闭在基辅附近的合围圈内。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合围战,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Kirponos)阵亡。莫德尔在此战后升任第41摩托化军军长,并晋升为装甲兵上将,随后参加“台风”战役,从伏尔加河上游进攻莫斯科,但在莫斯科城下接连受挫。

1941年底,苏军在莫斯科城下实施局部反攻,中央集团军群北翼第9集团军有被围歼的危险。1942年1月,莫德尔接任第9集团军司令职务,这是他第一次受命于危难之时。到任之后,莫德尔极大地鼓舞了手下的士气。2月5日,他在奥列尼诺和勒热夫附近同友军一起从东西两面向企图包围他们的苏联第29集团军发起进攻,反过来包围该部并予以歼灭,同时重创苏联第39集团军。此役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中央集团军群北段的危机,莫德尔因而获得橡叶饰。

此次作战期间,莫德尔首次与希特勒发生正面冲突。1942年1月19日,在东普鲁士的“狼穴”,两人就第9集团军的反攻地点展开了争执。莫德尔对希特勒盲目干预集团军的行动很反感,他将目光直接与其对视,然后慢慢地、带着讥讽的语气说道:“我的元首,究竟是谁在指挥第9集团军?是你,还是我?”他自信比希特勒更了解前线情况,而后者只是依靠地图纸上谈兵。希特勒大为震惊,吃惊地看着莫德尔,沉凝片刻后终于做出让步,同意了后者的计划。莫德尔认为,一名指挥官如果失去自主权,被捆绑在上级的命令上,充其量只能打顺风仗,但永远不能打赢硬仗、恶仗。

1942年7月,莫德尔在瑟乔夫卡西部地区发起针对苏联第39集团军余部的行动,全歼该部,消除了德军的一大威胁。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朱可夫发起的“水星”作战在莫德尔的防守面前一败涂地,这是“苏军战神”在二战期间最大的一次失利,但是苏军中部战线的惨重损失却被全歼德国第6集团军的胜利光环所掩盖。防守勒热夫突出部的15个月时间里,莫德尔指挥的第9集团军挫败了苏军的无数次攻势。1943年1月,希特勒迫于南线的危急形势,终于同意放弃勒热夫突出部。莫德尔制定了代号“水牛”行动的作战计划,经过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从3月1日开始有序后撤。苏军发现德军的真实意图后全线追击,却为时已晚。莫德尔最终将第9集团军25万官兵毫发无损地撤了下来,他也因此为其骑士十字勋章增添上双剑饰。

1943年夏,为了夺取战略主动权,希特勒决定向库尔斯克发起代号为“堡垒”的夏季进攻战役,命令莫德尔的第9集团军从奥廖尔突出部向南进击,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从哈尔科夫向北进攻,歼灭库尔斯克突出部的苏军。战役发起前,莫德尔曾表示鉴于力量对比悬殊,对进攻的成败没有把握。不出所料,“堡垒”行动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此以后德军再也没有掌握东线的主动权。

1944年1月,苏军对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发起强大攻势,希特勒任命莫德尔为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后者采取有选择有目的地撤退,为将来反击争取时机,从而暂时稳定了列宁格勒方向的战局。莫德尔因此再度赢得希特勒的信任,被赞誉为德军的“防御勇士”,并于1944年3月1日晋升陆军元帅。3月30日,希特勒解除曼斯坦因南方集团军群(后改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职务,让莫德尔接任。莫德尔很快在喀尔巴阡山和东加里西亚成功地建立起一条连贯的防线,阻止了苏军在第聂伯河右岸的乌克兰进攻战役。

1944年6月,苏军实施代号“巴格拉季昂”的白俄罗斯进攻战役,突破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防线,希特勒急忙让莫德尔接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于是,莫德尔成为德军中第一个同时指挥两个集团军群的元帅,足见希特勒对他的信任。莫德尔果然不负所望,在援军的配合下,他再次暂时稳定了防线,将苏军阻挡在华沙城下。莫德尔被希特勒誉为“东线的救星”,在德军中以“元首的消防队员”而著称,1944年8月17日希特勒亲自授予他钻石饰,以表彰其卓越的功绩。

诺曼底战役打响后,盟军大踏步向法国腹地挺进。1944年8月,希特勒将莫德尔调往西线,身兼西线德军总司令和B集团军群司令两职,希望这位在东线立下奇功的战将能够改变西线的颓势。然而,面对盟军的巨大物质优势莫德尔也无力回天,9月3日他被免去西线德军总司令职务,留任B集团军群司令。“市场-花园”行动期间,莫德尔审时度势冷静指挥反击,使盟军遭遇了反攻西欧过程中最大的挫败,盟国空降兵伤亡达17000余人。

1944年最后的几个月里,莫德尔先是指挥了一系列迟滞作战,希望将盟军阻挡在德国本土之外,同时为德军的反攻争取时间。随后他又策划了阿登战役中德军的多项进攻计划,可惜这时德国的整体实力已经远远不及对手,最后莫德尔所有的努力都败在盟军强大的物质和兵力优势之下

阿登战役结束后,盟军推进极其迅速。莫德尔意识到德军败局已定,心情变得愈发悲观痛苦。1945年4月,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被盟军合围在鲁尔工业区,他既没有执行希特勒关于炸毁所有工厂的命令,也拒绝接受盟军要他投降的要求。莫德尔看着眼前的破壁残垣道:“历史会证明一切的。一名德国元帅不应该成为阶下囚。”他几次到前沿视察,想让对方子弹打死自己,不过都未能如愿。4月21日,莫德尔与副官来到杜伊斯堡附近的树林中,在要求副官对他开枪遭到拒绝后说:“我从来没有这样失望过,因为我忠于德国。没有任何事情比落入俄国人手中更为可怕。我已心力憔悴,需要休息……”然后他独自一人走进森林,将一发手枪子弹打进头部自尽。

莫德尔是德军在二战中后期最耀眼的帅才,他所指挥的部队给同盟国军队,尤其是苏军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总数数以百万计。他具有不次于隆美尔、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邓尼茨等人的能力,但受诸多原因影响名气却在他们之下。莫德尔对于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和希特勒本人都具有极高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他不能接受德国即将输掉这场战争的事实,更不愿看到他所热爱的德意志战后变得面部全非,所以最终决绝地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揭秘希特勒头盖骨之谜,希特勒尸体真的被换过吗?

全文共 677 字

+ 加入清单

1945年4月30日,苏联抵达希特勒隐藏的地堡的时候,发现希特勒与情妇爱娃的尸体已经弹坑中被烧焦,旁边还摆放着希特勒的忠实追随者格贝尔一家人的尸体。希特勒在开枪自尽之前已经吞下剧毒的氰化物,随后开枪自杀。当时也有人对这是否是希特勒的尸体表示质疑,尸体被送到柏林的一所战地医院做检查。

希特勒遗体的其他大部分在1970年被当时的俄情报部门克格勃从坟墓中挖出并焚毁,骨灰被撒到东德的一条河中。俄方之所以焚毁希特勒的遗骸,是因为担心他的坟墓可能成为纳粹日后参拜的圣地。

希特勒的牙医后来证实,这具尸体上的口腔状况与希特勒的相吻合。也有一些在掩体工作的目击者表示,希特勒的确开枪自杀了。

希特勒残存的下颌骨和一小块头盖骨被送到俄罗斯。目前,其下颌骨保存在俄联邦安全局档案馆,头盖骨保存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下颌骨还从来没有对外公开过。

不过,这个说法一直存有疑问。美国一些学者指出,DNA测试显示这些残骸属于一名女子而非希特勒。面对老对手美国的质疑,俄方官员是这样回应的:这些头盖骨绝对是希特勒的遗骸。

多年来,人们一直对希特勒下落存有不同猜测,例如有人怀疑他已从盟军围捕中逃脱,有人说苏联挖出的尸体可能不是希特勒的,尸体可能被人偷换过。

不过希特勒自杀的说法似乎有更多证据支持。希特勒的两名贴身随从曾在法庭上供述,希特勒和爱娃在1945年4月30日自杀,希特勒还多次叮嘱保镖,一定要将他们的尸体焚毁,因为他害怕自己遭遇到像墨索里尼那样的下场。墨索里尼和情妇被游击队处决后,尸体被示众。希特勒的保镖也不认为尸体曾被换过,因为希特勒从没有替身,也没有兄弟,没有人和他长得那么像。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自杀后他的尸体去了哪里?战胜国是如何处理希特勒的尸体的?

全文共 740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希特勒与自己的情妇爱娃在柏林总理府的地堡之中自杀了。在自杀之前,1945年4月29日,希特勒与自己的情妇爱娃在地堡志宏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婚礼,之后口述了自己的遗嘱。第二天30日下午2点30分,希特勒和爱娃进入到了他的私人书房之中,15点30分屋内一声枪响。几分钟后,众人都进入到了屋内,看到希特勒坐在那里,身体沉了下去,鲜血从右侧的太阳穴中流出,手枪就在脚下,爱娃则是倒在了希特勒的左边。

为了不让自己的遗体像墨索里尼与情妇那样被吊在广场示众,希特勒在自杀之前就曾嘱咐过希望自己与爱娃的尸体不被羞辱。于是众人就将二人的尸体抬到了地堡附近的弹坑之中,然后浇上了汽油焚烧。焚烧时间一直从下午4点到傍晚6点30。由于是在露天中进行焚烧的,热量分布很不均匀,最终尸体并没有被完全焚毁。

希特勒自杀后13小时,斯大林就已经得到了死讯。他当时就下令寻找希特勒死亡的确凿证据,尤其是寻找希特勒尸体。5月2日的傍晚,苏联士兵在弹坑内发现了希特勒与爱娃以及两只狗的遗骸,并且还通过了希特勒的牙医雨果·布拉什确认了遗骸就是希特勒的。当时苏联人除了将希特勒的下颌骨当做标本保存起来之后,遗骸埋葬于1946年2月21日在马格德堡的施密尔舒一处无名墓穴之中。

1970年期间,施密尔舒设施准备按照原本的计划将希特勒的遗骸移交给东德征服,但是当时克格勃主席以及安德罗波夫担心移交东德后希特勒的埋葬地点会曝光,担心会成为新纳粹主义的圣地。于是最终决议将希特勒的遗骸彻底摧毁。于是已经严重腐烂的希特勒遗骸又被挖了出来,彻底将其焚毁粉碎掉洒金了易北河的一条支流之中。目前关于希特勒的遗骸只有焚烧后残存的颚骨,以及当时被苏联当做标本遗留下来的下颌骨,目前还保存在俄国国家档案馆之内。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明知意大利不靠谱,为何还要选择意大利当盟友呢?

全文共 1452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意大利退出以英国和法国为主导的国家联盟,与自己臭味相投的纳粹德国形成了以柏林和罗马为轴心的轴心国阵营,意大利与德国正式合流。5月份,德国与意大利缔结了钢铁盟约,加强了柏林和罗马轴心,从此,整个二战期间,墨索里尼的意大利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一直是坚定的盟友

然而,与此同时,意大利的“猪队友”可谓响彻天下,甚至于在二战时期还流传过这么样一个笑话:说意大利如果能够保持中立,足以牵制10个法国师,如果意大利成为德国的对手,德国只需要5个师就能彻底击败他,但是,如果意大利成为了德国的盟友,德军却需要用20个师去保护他。

二战时期,意大利军队的种种令人瞠目结舌的表现,也无愧于猪队友的名声,无论是北非战场还是欧洲战场上,意大利屡屡坑的德国军队吐血。那么,希特勒为什么还要选择意大利这么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盟友呢?

首先,作为后起之秀,无论是德国还是意大利,都迫切希望打破英法控制的国际秩序,获得更多的利益,在这一方面,德国和意大利是具有天然的结盟优势。而且,德意两国由于实力比之英法等国更弱,因此,为了击败远比自己更为强大的对手,两国抱团取暖的必然选择。

其次,意得结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还是希特勒最先“主动”的。虽然意大利军队的表现如意大利面条一般软弱,但是,墨索里尼却是名副其实的法西斯前辈,就连“法西斯”这个名称,都是墨索里尼最先创造的。

早在1922年,当希特勒还是一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墨索里尼已经带着意大利法西斯党登上了意大利的政治舞台,并迅速成为意大利的独裁者。而墨索里尼与希特勒之间的交集也很早就发生了,而且还是希特勒先“追”的墨索里尼。

1928年,希特勒尚未上台之前,他希望拉拢墨索里尼同他并肩作战,1928年8月,希特勒派使者前往意大利,在希望得到墨索里尼支持的同时,也希望得到他对即将发生的政变的谅解。

1934年4月,为了与意大利建立联合战线,上台不久的希特勒甚至亲自到威尼斯会见了莫索里尼。很显然,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勾结早已发生,而且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漫长过程,因此,希特勒选择与墨索里尼结盟,其实是一个早有计划且深思熟虑的过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希特勒其实别无选择。四分五裂的欧洲大陆,虽然拥有高达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具有主导地位的国家并没有几个。细数下来,也只有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苏联这几个国家,即便是西班牙,由于早已没落,也并不具备多大的影响力。

那么,想打破旧有秩序的纳粹德国,能与谁结盟呢?法国是德国称霸欧洲大陆的最大障碍和潜在敌人,希特勒自然不可能与法国结盟。苏联面积更为广阔,资源更为丰富,但是,苏联却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叫嚣反共起家的希特勒天然上就处于对立地位,更不可能结盟。

希特勒最想结盟的,其实是位于英伦三岛的英国,日不落帝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遍布全球的殖民地,无论战争潜力还是现有实力都十分强大。但是,希特勒确实“旱烟锅子——一头热”。他想和英国结盟,英国却对这此毫不感冒,早就坐上世界第一大国地位的英国,既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参与纳粹德国的行动。

原因也很简单,假设英国和德国真的结盟,且不说谁是老大的问题,即便是掀起了第2次世界大战,英国能够获得什么呢?很显然,最优的结果也不过是维持现状罢了,精明的英国政治家自然不会做如此蠢事。

因此,遍数欧洲大陆,能够与德国结盟的,其实有且只有意大利一个国家。所以,即便知道意大利军队战斗力堪忧,知道意大利人十分不靠谱,为了防止孤军奋战,更为了防止将意大利推入对手的怀抱,希特勒依然不得不捏着鼻子与意大利结盟。

展开阅读全文

二战期间希特勒对华的军事援助有哪些?

全文共 2329 字

+ 加入清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援助中国并不是因灾难进行的无偿援助,而是援助交易。这样的援助交易是在建立在政府与政府之间,在经济利益基础上的互惠,是相互的,根本谈不上谁援助了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国利用稀有的金属等战略物资,以及矿山开采权向德国交换了工业产品和一些军火。这种互换所需,自古以来就有,发展成现在的易货贸易,政府之间、民间商贸都是如此。只不过军火交易比较敏感,往往牵涉第三国(方)利益,一旦时局和利益受到侵害或意识形态的影响及政权的更迭,就会出现限制或终止援助交易的可能,特别是成品军火和战略物资。德国来华顾问

从1928年起,德国军人就担任了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一职,其中包括人称“德国国防军之父”的汉斯•冯•塞克特陆军中将,德国装备和德式训练随之而来,与之相关的军火、重工业、生产设备制造商也纷纷与中国建立了密切的往来。从1930年开始,近十年间,先后共有135位德国顾问在华任职。他们帮助国民党政府训练军队、采购军火、出谋划策。到1932年,中国依靠德国的军事援助,军事上已经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良性道路。

希特勒上台后,两国间的军火贸易量逐年递增,大批军事顾问人员被派往中国。1934年,退休的德国陆军上将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来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总顾问。蒋介石醉心于德国的军事化、工业化、中央化,对领袖崇拜、个人独裁有浓厚的兴趣。蒋介石希望能从德国输入军队的管理方法、先进的战略战法、战术技能,尤其是让那种“德意志精神”能灌输到他麾下军队的脊髓,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对内捍卫其统治,对外抵抗侵略。军事装备

1934年,中国与德国在庐山签署了著名的《合步楼协议》,中国通过德商合步楼公司(HAPRO,即“工业产品商贸公司”德文的缩写),中国用钨、锑、锰等战略物资向德国换取工业产品和军火。除此以外,德国政府和德国国防部各还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无限期周转贷款,在湖南、湖北和江西筹建冶金、燃料、机械、电气、化工等17个重工业厂矿,兵工署理化研究所甚至还将在法本化学公司的协助下筹建一个芥子气工厂。

德国迅速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中国也成为德国军火的大买主。1936年德国向中国出口的武器占其武器出口总额的28.8%,为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提供了重炮、坦克、水雷、鱼雷快艇、机枪、轰炸机、钢盔和通讯器材等一系列作战物资。德国国防部还准备为国民政府新装备41个师,以及彻底重新装备一直以来受英国控制的中国海军。中国军队在1935年就得到了新制德式钢盔,而德国军队在1936年才大量装备一线部队。

当时到底有多少中国军队接受德式训练和装备,查找资料都不确定。但所知道的是,在“一•二八”抗战中,德国顾问训练和装备的87、88师打得威风八面。而参加“八•一三”抗战的中国军队,更被日军称为“德国式的战争”。

1937年4月,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前往英国,参加英王乔治六世加冕典礼。孔祥熙此次欧洲之行,实际上主要是购买军用物资。中国向捷克、波兰,以及英国、芬兰、瑞典、德国都订购了轻重武器,以及兵工材料、大小机器等,所购为数巨大。6月9日,中国代表团抵达柏林,于德国经济部长沙赫特、空军部长戈林、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以及希特勒本人进行了会谈。德国国防部再次向中国提供1亿帝国马克贷款,用于购买德国商品,主要是武器和军需品。中国用钨砂、锑砂、猪鬃和生丝(航空用)等战略物资偿还。德国立场

中日战争爆发初期,德国外交部希望采取完全中立的立场,既不得罪日本,也不疏远中国。虽然日本驻德国大使武者小路公开要求德国采取对华军火禁运措施,但在1937年7月仍有7艘德国商船离开汉堡前往上海,向中国运去大批军用物资,另有3艘商船准备起航。为稳住日本政府,德国外交部在7月25日谎称已对中国实施军火禁运,德国驻日武官奥特同时指责日本在华北的行动严重影响了德中经济关系。

由于害怕苏联恢复对华影响,德国的对日态度逐渐变得生硬。希特勒在7月28日指示驻日大使狄克逊,要求他设法通过外交途径阻止日本把中日冲突升级为战争。德国外交部要求狄克逊向日本政府表明,日本企图利用反共产国际协定来为其进犯中国找一个体面的借口是不合适的。德国认为“日本(对中国的)进犯违背反共产国际协定精神,妨碍中国稳定,促使共产主义在中国蔓延,并最终使中国投入苏联的怀抱”。同时表示拒绝终止对华军火输出,拒绝召回在华军事顾问。

8月21日《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尤其使德国震惊,冲击了德国外交部中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的传统势力。1937年10月中旬,戈林和里宾特洛甫要求德国国防部终止向中国供应军火,并要求外交部采取鲜明的亲日立场。这一要求引起了国防部和外交部的强烈不满。德国一旦调整其东亚政策,就将在中国失去许多重要的经济利益,而日本方面却不能保证德国在华贸易的优势。在这样的考虑下,戈林改变了立场,指示德国供应商可以继续向中国提供军火,但需由丹麦货船运送,并通过新加坡的一家英国公司中转。希特勒撤回德国顾问

1938年2月,希特勒公开宣布承认“满洲国”。并断绝对华武器装备的交易,当武汉会战打得正激烈时,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向中国外交部正式提出,召回德国在华的军事顾问。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在德国顾问团中引起强烈不满,顾问团团长法肯豪森将军带头向柏林提出,愿以个人名义留下,继续为中国抗战服务。但希特勒的态度非常强硬,警告法肯豪森等人,如不遵命按期回国,他们在国内的家属财产等,将面临严重后果。

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大多数成员被迫于6月底离华回国;7月8日,法肯豪森将军被迫离开中国,同时撤离还有在华军事顾问团20多名剩余顾问人员。

德国向中国提供的军火援助陆陆续续一直持续到1938年底。德国对华军火援助彻底终止。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为何要选择邓尼茨作为继承人?

全文共 1238 字

+ 加入清单

1939年9月份,纳粹德国对波兰发起了攻击,利用着闪电战迅速将波兰灭国,同时英法两国也向德国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全面爆发,一直到40年代初,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阴云密布的战争气氛当中。尤其德国海军以潜艇偷袭为核心战术后,盟国在北大西洋的战争形势急转直下。

次年6月,英军在法国沦陷后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损失惨重。失去海上军事屏障的英伦三岛,受到德国轰炸机空袭后,更是破坏严重。

德国将对英作战的重心,放在切断英国的生命线——大西洋海上运输线上。

其做法是,让德国海军利用潜艇集中攻击英国的海上运输船队,企图利用消耗英国船舰的“吨位战”实施围困封锁英国的“慢性绞杀战略”,最终迫使英国屈服。

于是,尽管英国为传统的海军强国,但是由于单独对抗纳粹德国,加上开战之初的轻敌思想,以及防务布置失当等原因,在战争初期遭受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英伦三岛形势十分危急。

实际上,德国海军在选择对英作战的方式时,就综合考虑了英国海军的传统优势,还参考了一战期间北大西洋水面作战的经验,最终选择避实就虚,利用潜水艇神出鬼没地袭击英国船队。

这时,德国潜艇司令卡尔•邓尼茨(Karl Doenitz)针对英国海军,发明了专门的所谓“狼群战术”(Wolf Pack)。

自此,德国海军进入自二战爆发以来的“黄金时代”。

在空军支持下,德国潜艇对英、美大西洋运输船队发动为期约四个月的不择手段的破坏性攻击。

卡尔•邓尼茨为“狼群战术”专门设计了具体的攻击模式:当一艘德国潜艇发现盟国运输船队时,先隐藏在水下尾随跟踪,同时将运输船队的航向、航速和编队组成报告给德国潜艇司令;之后潜艇司令开始实施战术指挥,命令“狼群”中的其余潜艇与跟踪艇取得联系;然后,海上指挥官接替指挥,协调各艇在夜间对敌舰实施水面攻击,首先吃掉护航舰,而后进一步消灭运输船队。

德海军“狼群战术”猎杀的首个目标是英国“雅典娜”号客轮。1938年9月,“雅典娜”号客轮行驶在大西洋上,船上旅客沉浸在平静安逸的旅行中。突然,他们听到几声巨响,并感到一阵强烈的震荡。瞬间,客轮上浓烟四起,船舱里涌进海水。几分钟后,“雅典娜”号客轮开始下沉并最终葬身海底。此后几年,盟国的大型运输船队屡次遭遇同样惨剧。

自1940年5月到10月,共计287艘英国舰船被德国潜艇共击沉,总吨位达到1450878吨;仅1940年10月一个月,就有63艘英国舰船被德国的8艘潜艇击沉,总吨位共计352407吨。

在整个作战过程中,邓尼茨对每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什么时候攻击都要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

德军运用“狼群战术”,到1943年5月,让盟军损失的舰船高达2491艘。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

赫赫的战功也让邓尼茨步步高升。1943年1月,邓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尔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甚至后来还被希特勒指定为元首继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蒙古人征服莫斯科是怎么做到的?为何希特勒跟拿破仑不行?

全文共 1168 字

+ 加入清单

在军事历史当中,莫斯科的存在似乎一直都是一个巨坑,不论是实力多么强劲的军队来攻打莫斯科,最终都是会落到个惨败的下场。在历史上诸多兵败莫斯科的案例当中,最为著名的就要属拿破仑希特勒了,他们麾下的军队在当年那个时代绝对是称得上无出其右,但灰飞烟灭的结局却让人不得不思考莫斯科是不是真的不可征服?不过我们把目光再往前推一点就会发现,蒙古人也曾经将兵锋直指过这里,不过他们成功了。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面积约2560平方公里,比起北京1.68万平方公里,还是小了点。但莫斯科常住人口约1230万,占到俄罗斯总人口1.46亿的约8.42%。我们北京虽然也是大都市,但占全国人口只有约1.55%。莫斯科在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分量,大概相当于我们北上广深的总和。总体上俄罗斯比中国人口密度小多了,但是莫斯科却非常拥挤,这个一个人口分布不均,高度集中在大城市的国家。

蒙古人之所以会与后来两位有所不同,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区别还是时代。如果回到蒙古帝国向东欧扩张的年代,我们会发现此时根本没有统一的俄罗斯,相反整个东欧平原上大大小小分布着无数个斯拉夫公国。这些宛如部落一般零散的公国基本上就是一盘散沙,而莫斯科公国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因此蒙古人在宣扬武力的过程中基本没有遇到什么有组织的抵抗。

时间跳转到19世纪和20世纪,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拿破仑时代的沙俄和希特勒时代的苏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这一时期的俄罗斯人不仅有着恐怖的人口基数,民族意识和组织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因此拿破仑和希特勒遇到的俄国与蒙古人遭遇的俄国完全不是一回事。甚至不客气地说,在欧洲有“野蛮人”之称的蒙古人在面对莫斯科公国的时候要比他们的对手“文明”得多,起码在军事技术方面是这样。

与拿破仑时代莫斯科坚固的城墙和希特勒时代的地雷阵、铁丝网相比,蒙古时代的莫斯科城防只能用“简陋”来形容。当时偌大的莫斯科城市基本没有像样的工事体系,城墙也只比栅栏好一点,而这在蒙古人的抛石器面前基本没有抵抗能力。再者就是后勤的区别,拿破仑和希特勒已经进化到热兵器时代,弹药、粮食、油料等物资需要依靠长长的后勤队伍来保障,任何一个作战链条的失误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

而蒙古人基本没有类似的烦恼,而且出于游牧民族的天性,他们的后勤保障极为简单有效。在各种记载当中,我们基本找不到有关蒙古后勤部队的记录,因为他们的单兵所需几乎完全依靠个人携带。一般情况下,每个蒙古士兵都配备两到三匹马,这样的运力足够保证作战和运输使用。而且在军粮的制作上,蒙古人也有自己的独创性,您肯定听说过“牛肉干”这个词。

没错就是牛肉干,蒙古士兵把风干的肉放在马背上,这样既便于保存,食用起来也方便。饿了吃肉干,渴了喝马奶,如果行军需要,屁股长在马背上都没有问题。拥有这样的军事代差,拔都的军队就是不想打胜仗估计都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为何要选择自杀?他不是有机会逃跑吗?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希特勒其实话题很多,故事也非常的多,最近不少的人也说了,话说这个希特啊其实在德国战败以后是有机会逃跑的,但是希特勒最后选择却没有逃走,那么有的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难道希特勒知道之后的结局更加惨烈?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来,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了,这个人就是二战的首犯,当时德国的最高统帅,极具美术天赋艺术造诣极高,特别喜欢小动物,以及性格脾气有些暴躁的希特勒了。很显然,作为二战的首犯,希特勒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尤其是他的发家史更是可以堪称为励志,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希特勒曾经作为一名是失意的艺术家,并且还曾流浪街头数月都吃不饱饭来看,他能够用仅仅20年的时间就可以成为德国元首,就足以证明他这个人到底是多么励志的一种存在。试问,当时的德国街头那么多流浪街头吃不上饭的呢?除了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之外,还能有谁呢?估计在整个德国历史上再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希特勒竟然那么厉害,那么他在二战德国战败之后,为何他会选择自杀,而不是选择逃跑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就比较大了,因为毕竟咱们不是希特勒,元首怎么想的也就只有元首自己知道,如果咱们能跟元首想的一样,那么咱们距离元首的道路也就不远了,所以说希特勒为什么不选择逃跑,还真就是一个历史性的未解之谜了。不过,咱们还是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形,以及希特勒的性格来稍微分析一下的,首先咱们需要说的就是,虽然希特勒是二战的首犯,但是咱们不管怎么说希特勒都不会包含任何立场,因为包含任何立场的说法都不具备任何实际性的意义。

其实,大家应该都知道,希特勒前前后后总共被刺杀了46次,当然也有说42次的,甚至还有说28次的,但是不管希特勒被刺杀多少次他都是安然无恙,难道希特勒的运气真的就这么好吗?很显然,并非如此,因为不管一个人的运气有多好,终究都会有被用完的一天,自然作为德国元首的希特勒也不例外。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希特勒最著名的一次被刺杀是在他的狼穴,当时他正在准备召开军事会议,结果会议还没开始多长时间,狼穴内就发生了大爆炸,当场死伤人数无数,然而希特勒却仅仅只是被擦伤?试问谁又能相信呢?同在狼穴的人被炸的血肉毛湖,然而他只是被擦伤?如果说这是运气的话,那么希特勒就绝对就是上帝了。

估计说到这里大家就会明白了,二战希特勒战败后,为何他会选择自杀,而不是选择逃跑呢?很显然,希特勒是没有自杀的,即便是苏军发现了希特勒的尸体,也并不具备任何的可信度,毕竟当时苏军对希特勒死亡的事情,可是左右隐瞒的,甚至直至现在都有人在流传希特勒去了南极躲了起来。当然,虽然流传并不可信,而且就算希特勒活到现在,他也将近有130岁的年龄了,那么他肯定也是翻不起什么大浪来的,如果他真活着,如果他在想卷土重来,那么他也就早就来了。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为什么要灭了犹太人 希特勒灭犹太人的原因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希特勒犹太人原因有很多,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再加上历史原因世仇、宗教原因、现实的经济危机与希特勒人个人对犹太人的仇视原因融合,从而导致了希特勒要灭了犹太人。

希特勒要灭了犹太人的原因

1、历史原因 犹太人在很长时间上都分散在欧洲各地,也被迫从事一些商业活动,并遭到封建地主的排挤和仇视。后来又出现了一些利益冲突,逐渐的也就形成了这种反犹太人的意识。

2、宗教原因 在宗教上,信奉基督教的欧洲人很难接纳犹太人,而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大众化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

3、经济危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此时是犹太人掌控了国家的主要财富,所以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希特勒就贪婪地伸向了犹太人,掠夺犹太人的财富来摆脱经济危机。

4、希特勒人个人对犹太人的仇视 希特勒本身就是一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还坚信日耳曼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犹太人是最“卑劣的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希特勒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 犹太人被纳粹灭族的原因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希特勒屠杀犹太人原因:1、希特勒信奉优胜劣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其早年流浪维也纳时,深受反犹主义的思想影响,认为雅利安人才是高贵的人种,犹太人是罪恶的民族。2、反马克思主义是希特勒反犹的政治原因,大多数国际共产主义思想家如马克思等都是犹太人。3、侵略扩张战争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掠夺犹太人的财富是希特勒反犹的经济原因。

希特勒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

1、宗教倾向和种族主义是其思想根源

在希特勒流浪维也纳的时候,曾阅读过大量宗教著作,他相信张伯伦所说的,耶稣不是犹太人,犹太人就是出卖耶稣的那个犹大的后裔,因而犹太人是一个罪恶的民族。

世界性的反犹原因大多缘于此。此外,希特勒在《我的奋斗》里还大肆宣扬可怕的种族优劣论,从而使德国走向了穷兵黩武和滥杀无辜的道路。

2、反马克思主义是希特勒反犹的政治原因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犹太人”和“马克思主义”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了。不仅马克思本人是犹太人,还有一大批革命家是犹太人,海涅、拉萨尔、伯恩斯坦、卢森堡、贝拉·库恩等都是犹太人。

苏联布尔什维克的大部分领导人是犹太人:托洛茨基、斯维尔德洛夫、捷尔任斯基、卡冈诺维奇、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拉狄克、明仁斯基等,苏共政治局常委24人中,一度有16人是犹太人。

所以,希特勒称其为“犹太――布尔什维克主义”。这样,犹太人便成了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希特勒要想奴役世界,必须铲除马克思主义,首先必须消灭犹太人。

3、经济掠夺和“雅利安化”是经济原因。

19世纪以来,犹太商人成了资本主义的代表。犹太人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新闻、医疗、金融、法律和教育,要想打好称霸全球的经济基础,必须迅速掠夺犹太人的财产。

仅1938年11月的“水晶之夜”,犹太人就被掠夺了10亿马克,这个数字相当于1938-1939年德国预算年度国民收入的1/82。

4、希特勒个人对犹太人的仇恶

一是希特勒的奶奶以前在一家犹太人家中干活,后来工钱都不要了回到家,生下了希特勒的父亲,而希特勒的爷爷是谁不明。

二是希特勒在维也纳报考艺术学院的时候,考官大部分都是犹太人,很不幸,都反对希特勒上学,认为希特勒的绘画技术不好。

三是希特勒曾经有一个情人,十分喜欢,结果被一个犹太男人勾引走了,从此希特勒异常憎恨犹太人。

5、现实的需要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德国,使其工业生产倒退到了上世纪末的水平,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

“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成为了他们的理所当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