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发射

发射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发射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发射问题。

分享

浏览

1112

文章

252

东方红卫星哪年发射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全文共 552 字

+ 加入清单

众所周知,东方红一号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由于年代稍稍久远了一些,使得后人都不清楚它是哪一年发射到太空的,那么东方红卫星具体是哪一年发射的呢?

1965年7月,在周恩来总理主持的中央专委会议上原则批准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发展中国人造卫星工作规划方案建议》,确定将人造卫星研制列为国家尖端技术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还确定整个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委负责组织协调,卫星本体和地面检测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载火箭由七机部负责,卫星发射场由国防科委试验基地负责建设,因为是1965年1月份正式提出建议,国家就将人造地球卫星工程的代号定名为“651”任务,这样,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事业从多年的学术和技术准备,转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程研制的时期,1970年4月1日,装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和1枚长征一号运载火箭的专列抵达中国泉卫星发射场,4月2日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听取即将发射的中国第1颗人造卫星及其运载火箭情况的汇报,4月24日凌晨,毛泽东主席批准实施发射。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着中国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21时48分进入预定轨道。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在哪里发射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并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58年提出预研计划,1965年正式开始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

为保证东方红一号卫星能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在长征一号火箭的第三级上试制安装了新研制的固体火箭。固体发动机有力一推使东方红一号卫星按照方案设计进入轨道,中国固体火箭从研制启动到发射成功,只用了3年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好奇号火星车是哪个国家发射的

全文共 284 字

+ 加入清单

好奇火星车是由美国研发和发射的,它是美国国家宇航局为了探测火星研发出来的探测器,在2011年11月的时候发射,2012年的8月成功登陆到了火星表面。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是美国第七个火星着陆探测器,它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使用核动力驱动的火星探测车。

好奇号火星车可以帮助科学家弄清楚火星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以及火星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等问题。火星是距离太阳第四远的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第二小的星球,第一小的是水星。因为它的外表看起来很像火焰,所以说人们就把这个行星称为了火星。因为火星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说在接受太阳照射和没有接触太阳照射的地方的温度差高达160摄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第一枚火箭发射的时间是在哪一年

全文共 381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上第一枚火箭发射时间是1926年,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时间是在1970年。在1926年3月16日,美国发明家戈达德在马萨诸塞州奥本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长征一号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研制的一型三级运载火箭,为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而立项研制。长征一号第一、二级采用液体燃料发动机,第三级采用固体燃料发动机。

该火箭于1965年启动研制,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入轨道,1971年3月3日第二次发射,成功将实践一号科学试验卫星送入轨道。

长征一号制导系统采用位置捷联补偿纵向制导加坐标转换横向导引和法向导引方案。在第二级火箭关机时,制导系统控制关机参数,使第三级火箭能滑行到预定的点火位置和具有精确的点火初速。制导系统由加速度计、数字计算装置、模拟计算装置、横法向仪组成。此外,制导系统还接收水平陀螺仪、垂直陀螺仪的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为什么电视发射天线如此高?

全文共 632 字

+ 加入清单

电视接收的图象和声音都是靠无线电波传送的,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被高大的物体挡住,电视接收信号就较弱。为了防止高大物体挡住电波,电视发射天线一般都架在户外比较高的地方。

通常电视接受到信号,要用到电视发射天线,而电视发射天线总是建设在高高的山丘或者城市的制高点上,为什么呢?

电视接收的图象和声音都是靠无线电波传送的,而无线电波要靠天线发射。电视节目的发射和接收用的电波只能按直线传播的。

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中间被高大的物体挡住,电视接收天线就接不到远方的电视节目。为了防止高大物体挡住电波,电视发射天线一般都有几百米高。

实际上,接收天线一般也是架在户外比较高的地方,其中的原因和刚才说的一样。所以接收天线越高,所接收的电视信号的来源越广,看到的节目数越多。但接收天线架高后,一定要防雷。

天线作为无线通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基本功能是辐射和接受无线电波。作用就是将电视台传来的电磁波转换成信号电压传给高频头。

电视天线工作原理就是电磁波向前推进中,碰到了金属天线,就等于导线切割了磁力线,于是产生了电动势,这就是信号电压。

天线作为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指标,用户在选择天线时必须首先注重其性能。

天线的主要指标之一增益,它是方向系数与效率的乘积,是天线辐射或接收电波大小的表现。增益大小的选择取决于系统设计对电波覆盖区域的要求,简单地说,在同等条件下,增益越高,电波传播的距离越远,一般基地台天线采用高增益天线,移动台天线采用低增益天线。

展开阅读全文

酒泉发射中心的位置在哪个省?

全文共 499 字

+ 加入清单

甘肃省

酒泉发射中心位于甘肃省酒泉市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阿拉善盟两市盟方圆2800平方公里范围,约95%的子基地位于酒泉市境内,5%的子基地位于阿拉善盟境内。为军事禁区(军管区),地区非军事行政隶属酒泉市管辖。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简称JSLC,是中国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隶属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现隶属于战略支援部队,是中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分布于酒泉市及阿拉善盟两市盟方圆2800平方公里范围,地区非军事行政隶属酒泉市管辖。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最接近的地级城市是酒泉市,酒泉发射中心于1958年开始建设。上世纪80年代中期,发射中心开始开放,需要取一个对外的正式名称,这个名字得体现发射中心大概的地理位置,又得是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而离发射中心最近的符合这些条件的城市无疑就是酒泉了,因此就取名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取名酒泉发射中心还有物资供应的现实考虑,基地长期以来的物资供应大多是由酒泉承担的,同时酒泉负责了基地生活区、军用、客运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基地的教育,医疗,公安均为酒泉市管辖。

展开阅读全文

抖音发射爱心怎么卡音乐

全文共 491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一段发射爱的视频在抖音上非常流行。许多朋友喜欢这个视频,想这样拍摄,但他们不知道如何拍摄抖音的爱情发射。以下是抖音发射爱的教程。

第一步:女孩拍摄开枪姿势的照片,男孩拍摄中枪姿势的照片;

第二步:打开美图秀秀或其他修图软件,导入女生照片。接下来,滤镜的滤镜和美容不会在这里重复。接下来,选择贴纸找到emoji系列贴纸,点击爱,放在枪口的位置,四周用涂鸦笔装饰;

第三步:导入男生照片,操作与上一步相同,添加美容滤镜,再加上美容滤镜,再加上美容滤镜,再加上美容滤镜emoji爱心贴纸,没有固定的格式,根据你的想象,完成一组非常有趣的爱心发射照片;

第四步:打开相册,找到刚刚完成的图片,点击屏幕,进入全屏浏览模式,然后打开我们的视频功能,如果没有,在手机上下载一个屏幕大师。最终效果的关键在于照片切换的时间。许多朋友说他们不知道如何卡音乐。我们可以用另一部手机播放背景音乐,并在音乐转折时迅速切换到下一张照片,以便录制视频。

第五步:打开抖音,搜索发射爱,点击视频,点击下面的音乐,然后选择拍摄相同的图片,点击上传视频,调整音量,在音乐转折点添加过滤效果,使图片看起来更好,最后点击发布。

展开阅读全文

在1971年3月3日 中国发射了什么卫星

全文共 626 字

+ 加入清单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实践1号卫星。在随着国家的发展图中,我国无论是科技或者是航天方面都有了特别大的进展。在我国科技的进展过程之中,也是经历了很多的部分。在1971年的时候,我国成功发射了什么卫星?为了能够让大家仔细的了解,下面则做了详细的调查。

1971年3月3日发射了什么卫星

在我国1971年3月3日的时候,成功发射的是10月1号卫星。这颗卫星是在1968年的时候就已经研制成功了,直到1969年年底才开始,魔装到了1970年5月份的时候,正式确定了最后的样子是什么样的,开始进入大量的实验,各分系统都进行了可多的实验。直到1971年1月3日的时候前往了发射试验场。在1971年3月3日则是由长征1号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证,正式发射出实践1号卫星。

实践1号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颗卫星相对于我国来说有着较强的重要性,主要就是为了能够实现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以及主动无缘温控系统和无线电路性能遥测系统设备长期工作的可能性能有多少,也会专门去探测一下其他太空的环境。这是我国第一科科学探索和技术实践的卫星发射。对于我国的科学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也对研发卫星电源打开了新的道路。

卫星能够活多久

在卫星升空过之后,所负责的工作是非常多的。一颗卫星的说明大约是在10年左右,具体的长短还是跟探索的位置,太空的环境,各种因素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卫星设计方案也会导致最终的寿命会有所不同,前为止说明最长的是我国非常著名的东方红1号卫星已经工作了50多年。

展开阅读全文

嫦娥六号正在研制,或于2023年发射

全文共 569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从北京举行的国际月球与深空探测研讨会上了解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正在组织嫦娥五号、嫦娥六号和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等重大工程任务。

国家航天局早些时候透露,中国正在计划嫦娥6号、7号和8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将以计划于今年年底实施的嫦娥五号任务为基础,取样返回将在月球前后南极附近进行。根据今年3月中法两国签署的探月计划意向书,嫦娥6号任务预计将于2023年至2024年实施。

月球和深空探测是当前和未来空间领域的发展重点之一。目前,中国已成功完成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高速再入试验和嫦娥四号五次探月任务。第五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和火星探测系统的总设计师孙泽洲在会上说,玉兔二号探测器的工作时间超过了预期寿命3个月。目前,“玉兔二号”已经在月球背面行走了178米,所有的科学设备运转正常。喜鹊桥接力星的使用寿命预计达到5年。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第五研究院将继续发挥自身在空间工程技术方面的优势,大力支持各级主管部门加快规划和实施一系列后续重大项目,如无人月球研究站、小行星探索、火星和木星系统探索、太阳系边缘探索和行星际探索等。

以“深化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月球与深空探测发展”为主题,370多位国内外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讨论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发展,并展望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猎鹰重型火箭完成第二次发射任务并回收3枚助推器

全文共 383 字

+ 加入清单

美国私人航天公司SpaceX完成猎鹰重型火箭的第二次发射,并首次成功回收了所有三个助推器

据报道,发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举行。发射后,两个辅助助推器成功着陆并成功回收,而较大的中央助推器成功着陆在大西洋的一艘驳船上。

此前,在第一次发射中,中央助推器因燃料耗尽而坠毁在水中。第二次发射成功回收三个助推器是完美的。

猎鹰重型火箭有27个发动机,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63.8吨,地球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26.7吨。它也是现役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猎鹰重型火箭在2018年2月几乎完成了第一次发射任务,并成功地将一辆红色的2008特斯拉跑车送入太空。这是第二次发射。每次发射的价格在9000万到1.5亿美元之间。

猎鹰重型火箭原定于2013年首次发射,但由于各种原因推迟到2018年。然而,太空探索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早在2011年就想到了在地面上搭载最强火箭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成功发射新技术试验双星

全文共 279 字

+ 加入清单

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利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两颗新技术试验卫星。

据了解,新技术测试双星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下属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开发的,包括新技术测试星a和新技术测试星b,主要用于开展星间链路组网和新地球观测技术测试。

长征2C是一种常温液体运载火箭,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2.5吨,可靠性非常高。它于1975年11月26日发射。这是它的第53次任务,成功率为97%,被称为“金牌火箭”。

张二兵还在中国的超高速飞机上进行了六次试验,都取得了成功,震惊了世界。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78次发射,也是2018年的第18次太空发射。

展开阅读全文

那颗发射异常的中星9A昨天成功入轨了

全文共 276 字

+ 加入清单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获悉,中国9A卫星依靠自身推进器成功进入轨道。

2017年6月19日,长征三号乙要28火箭发射过程中,中兴9A卫星运载火箭出现异常,导致卫星无法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与Xi安卫星测控中心密切配合,通过精确实施10次轨道调整,于2017年7月5日成功将卫星固定在东经101.4°赤道上方的预定轨道上。目前,卫星系统工作正常,转发器已投入运行。随后的在轨测试将按计划进行。

根据专家评审意见,长征三号乙姚28火箭的问题在于三级滑行阶段姿控发动机滚转控制推力器的异常。目前,这项技术已被削减到零,一个对另一个的工作已经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当今最先进的气象卫星发射成功,风云四号到底有多牛

全文共 1830 字

+ 加入清单

12月11日上午0时11分,中国新一代地球静止气象卫星风云4-01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42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4-01代表了当今先进的气象卫星水平,其整体性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欧美最新一代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

那么,风云四号有多少头奶牛?

新技术:“洞察秋天”36,000公里外

如果把太阳同步轨道比作绕地球旋转的“机动巡逻警察”,那么地球同步卫星就像“定点警卫警察”。风云四号的“标杆”位于地球上方36000公里处。由于高精度图像定位和配准、微振动测量和抑制、定量遥感等20多项关键技术的成功突破,它对地球在如此遥远的空间中的变化具有“洞察力”。,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精度图像定位和配准技术是各国静止卫星努力攻克的关键技术之一。这项技术使卫星的“眼睛”能够从数万英里外的太空中准确地看到地球上他们想看到的任何地方,并且在拼接图像时实现零误差。为了突破这一技术,美国花了11年时间,在不断改进5颗卫星后,在GOER-N上取得了突破。新发射的GOES-R卫星达到了1公里的定位精度。

经过十几年的技术研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八研究院风云四号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克服了卫星高精度姿态确定方法、热变形在轨识别与建模技术、姿态、轨道和热变形补偿技术等技术瓶颈。卫星图像导航配准精度达到“1像素”,即3.6万公里的空地摄影误差控制在1公里以内,补偿效率达到98.8%,相当于美国刚刚发射的GOES-R卫星。

一些专家给出了这样一个具体的说法:风云四号卫星需要测量赤道36000公里以外的湖水温度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度,同时,它可以准确地感应到湖水温度何时变化0.1度。

新平台:实现24小时盯着地球

未来,风云4号将接替风云2号,在其长达7年的设计寿命期间成为全球地球观测卫星序列的重要成员。在每天24小时的2555天“值班”期间,不能有任何错误,更不用说“因病离开”。这就对卫星的“物理质量”提出了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八研究院科研团队专门“定制”了一个高轨道三轴稳定卫星平台——角秒测控精度卫星平台SAST5000。该平台采用六面圆柱构型、单太阳翼和三轴稳定控制方案,采用双总线系统、高性能AOS技术、大功率电源、全卫星防静电技术和全卫星防污染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可实现24小时“凝视”地球。

太阳能电池翼是卫星的关键部件之一。传统卫星的太阳翼是双翼结构,分布在卫星的两侧,就像两个展开的“翅膀”。风云四号只有一面装有太阳能机翼。该研究小组专门设计了一个“T”型太阳翼,大大缩短了太阳翼的质心与卫星之间的距离。一旦太阳翼摇动或摇动,对卫星的干扰将大大减少。

风云四号上的数字计算机和数据处理器是卫星数据管理和数据处理的核心部件,相当于整个卫星的“心脏”,一刻也不能停止。然而,风云四号卫星具有高载荷成像精度和大量数据。如何保证数据处理器和数据传输系统的高速稳定运行,如何灵活配置数据路由,在关键时刻将大量数据及时送回地面而不被“干扰”,也是研究团队面临的一大难题。

经过不断的讨论和验证,最终采用了SpaceWire与高低速总线相结合的模式,突破了静止气象卫星大数据传输的瓶颈。同时,严格的空间防静电设计、光学元件的防污染设计、多运动元件的可靠性和寿命设计,大大提高了卫星的“物理质量”。

新载荷:将地面隔振平台送入太空

“风云四号”的“最佳”之处不仅在于搭载了许多先进的观测仪器,还在于与其他仪器一起搭载了对同一颗卫星上的观测环境有极其“严格”要求的仪器,即干涉大气垂直探测器。

干涉大气垂直探测器是一种类似于大气“CT”的先进仪器,但使用起来也极其“精巧”。微小的振动——即使只是卫星一侧的呼吸,也会导致无法识别或消除的谱线的产生,从而降低光谱性能。因此,当仪器在地面上使用时,应专门为其建造一个超静音的隔音地下室。为了在开放空间使用,为了防止来自其他仪器的振动和噪音干扰,欧洲计划专门为它发射一颗卫星。

在国际上,风云四号首次搭载了一颗卫星,即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大气垂直探测器。首次同时实现了二维成像观测和三维大气垂直分层观测,实现了两颗外来恒星实现的功能。

为了克服微振动的影响,课题组对风云四号上10多个旋转部件的振动特性和传递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测试,提出了一种测量和抑制微振动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国首次实施了振动源隔离装置和有效载荷隔离装置工程,将卫星平台对敏感载荷的振动干扰降低到0.1毫克,相当于将地面隔振平台直接“移动”到太空。

展开阅读全文

中国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4星,实现全球组网!

全文共 594 字

+ 加入清单

11月22日23时24分,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的助推下,天空之林1 04号进入了广阔的天空。它将取代中国的第一颗中继卫星,天空链接01,并实现中国中继卫星系统的升级。

该卫星的总设计师王殿军说,由于01号卫星的设计寿命是6年,现在它在轨道上的服务已经延长了2年多。04号卫星将取代01号卫星,以确保中继卫星系统从第一代顺利过渡到第二代。

记者从第五航天科学技术研究院获悉,由于01星处于良好轨道,04星进入预定轨道后,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四星共轨。

中继卫星曾被称为“卫星中的卫星”。其研发成果是20世纪全球空间TT&C通信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分别于2008年、2011年和2012年成功发射了航天一号的01、02和03号卫星,建立了中继卫星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中低轨道航天器全球覆盖中继卫星系统的国家。天空链接1 04是中国第一代中继卫星系统的备份卫星。它是由第五研究院通信卫星部利用东方红3号平台开发的。

该卫星的总设计师王殿军表示,目前,“天空链接一号”已经通过三星网络,完成了全球200多公里和2000多公里的全轨道覆盖,覆盖率接近100%。除了为中国的资源卫星提供数据中继服务和为TT&C的航天器发射提供支持外,Skylink-1中继卫星系统还为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提供数据中继和TT&C服务。

目前,中国中继卫星系统技术正在应用于后续中继卫星、导航卫星和长征五号运载系统的设计和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圆满成功!

全文共 1158 字

+ 加入清单

6月25日20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大约603秒后,有效载荷组件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394公里的椭圆形轨道。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发射第一次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的郑永春老师对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的首次试飞任务作了深入的讲解。

第一点:海南文昌发射场的优势

长征7号火箭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次发射。海南文昌发射场也是中国的第四个发射场。前三个分别位于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海南文昌发射场有三大优势。一个是在海上火箭的直径可以更大。第二个是靠近赤道和低纬度,所以它可以节省燃料和运输更多的货物。三是射击角度方向在南海上空,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2016年5月14日,王源21号运载火箭驶入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

该火箭由天津高新技术开发区研发、生产、组装,然后从黄海南部和东海经海路运输到南海,最后到达海南文昌发射场。以前它不需要受铁路和公路运输隧道直径的影响。

最突出的是这个集装箱有自己的空调。

第二点: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特点

长征七号火箭是我国载人航天实验室建设阶段的主要火箭。它也是未来将承担我国80%发射任务的主要火箭。这是一枚中型火箭,低地球轨道运载能力为13.5吨,大大提高了运载能力。

这种新型火箭采用了一些新的开发工艺,特别是一种新型液氧煤油发动机,它利用煤油和液氧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与以前的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燃料相比,这种新型火箭更环保,燃料成本更低。

老一代长征系列火箭使用了大量剧毒的肼氮四氧化物燃料。可以看到滚滚红烟中的四氧化二氮,它不仅毒性很强,还是臭氧层的破坏者。

这是一个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和垂直运输的“三垂直”火箭。

组装和测试可以在组装车间完成,组装和测试可以通过移动转移平台移动到发射塔架上,不需要在发射塔架上进行组装和测试工作,大大节省了发射前的测试时间,占用发射台的时间更短,有利于进行高密度发射。

工厂装配

提升负载

纵向转移

也就是说,多次发射任务之间的时间可以缩短,同一发射站可以发射更多次,这也是长征七号火箭的一大特点。

第三点:东风着陆场回收试验

火箭搭载的多用途航天器将缩短飞行时间约20小时,然后与末级分离,并将于今天下午以弹道模式返回东风着陆点。

多功能宇宙飞船的缩小返回舱是长征7号首次飞行时携带的载荷之一。它的总质量约为2600公斤,高度约为2.3米,最大外径为2.6米。它采用返回舱和过渡段的两室结构。

试验的主要目的是,首先获得再入过程中返回舱的气动力和气动热特性参数,为评估再入控制和热防护设计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二是验证返回舱结构再利用设计的正确性,验证和评估神舟飞船返回产品的再利用性能。三是通过飞行试验验证新金属材料的结构制造工艺和性能,为后续推广应用积累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之后,中国拟发射升空第二颗卫星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熟悉沸腾的热水和表面上的小水泡,但是这些水泡是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中形成、生长并最终消失的,以及它们内部存在什么样的传热规律,我们并不完全了解其内部机理。同样,对于一个使用煤的大国来说,尚不清楚典型煤的单个颗粒和煤粉颗粒群是如何着火、燃烧和产生污染物的。对于这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又无法明确界定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现象,探索其起源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已成为科学界追求的目标和中国科学院“实践10”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的重要使命。

据报道,“普拉西斯10号”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试点项目确定的首批五颗科学卫星之一。充分发挥中国返回式卫星技术优势,开展流体物理、燃烧科学、材料科学、辐射生物效应、重力生物效应和在轨生物技术等六大领域的科学实验,通过空间实验样品的返回,研究微重力环境和复杂辐射环境下物质运动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推动重大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可以说,“实践10”卫星是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一个高效、短期和全面的空间实验平台,也是继科学卫星系列的中继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之后发射的第二颗卫星。该项目包括6个主要领域和19个科学实验。有效载荷原型开发和环境测试已经完成,整个卫星已经交付。预计明年上半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据报道,“普拉西斯10号”卫星是单一的空间微重力和生命科学实验项目,也是迄今为止种类最多的卫星任务。八项流体物理测试将在卫星轨道保持舱中进行,其他11项科学测试将在回收舱中进行。回收舱的设计在轨运行寿命为12天。12天后,回收舱将返回地球,而剩余舱的在轨运行将持续3天。卫星的总设计寿命是15天。

值得一提的是,“实践10”卫星任务已加入中国科学院的11个研究所和中国的6所大学。除国内合作外,“实践10”卫星通过与欧洲航天局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合作研究,为中国与国际航天大国的密切合作搭建了交流平台,共同培育了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新发展和新突破。

在总共19项科学实验中,“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在各种星际剧本和外星人剧本都很受欢迎的时候,人们对宇宙中的空间和生命的好奇心倍增了。离开地球,进入外层空间,进行长期星际旅行,如何繁衍生命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微重力条件下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研究”项目的研究目标是利用可返回的科学实验卫星,以小鼠早期胚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空间环境对哺乳动物早期胚胎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空间环境条件下早期动物生命活动的规律,为今后长期空间飞行中保障人类生殖发育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实践十号”可回收科学实验卫星利用中国成熟的可回收卫星技术,紧紧围绕国家科技在能源、农业和卫生领域的战略目标,结合航天器防火等关键技术要求,推动地面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的突破,获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大科技成果。这对促进我国空间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猎鹰9号明天尝试再次发射

全文共 235 字

+ 加入清单

北京时间2月9日上午7: 10和东部时间2月8日下午18: 10,SpaceX将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40号发射塔使用猎鹰9号火箭为美国空军、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层管理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深空气候观测站”。这颗人造卫星将被发射到L1拉格朗日点,以监测太空环境和地球气候。

像猎鹰9号的最后一次发射一样,SpaceX将继续尝试第一级火箭在驳船上软着陆。根据推特上发布的图片,在第一级火箭最后一次回收过程中损坏的驳船已经修复,并且在外环上增加了一行字——只需阅读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获奖作品瞄准蚊子,发射!

全文共 3068 字

+ 加入清单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种你从未听说过的对抗疟疾的方法。

这个故事始于七年前的一次TED演讲。演讲者是纳森·梅尔沃德,微软前首席技术官,高智发明的创始人之一。演讲的主题是抗击疟疾的新方法。内森在演讲中提到,喷洒杀虫剂会同时杀死其他昆虫,污染环境,并导致蚊子产生抗药性。虽然便宜的蚊帐可以工作,但是贫困疫区的居民更喜欢用它们来捕鱼。

内森对此提出了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低成本高效率地消灭蚊子?然后他给出了他的答案:

“我们用一些家用电器吧...发射激光击落蚊子。”

用激光射蚊子真的可能吗?互联网上的图片

观众哄堂大笑。不是笑,而是我根本无法相信的笑,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怎么可能用激光打蚊子?

现在让我们看看内森和他的团队是如何创造奇迹的。

如果你想消灭蚊子,你必须首先找到蚊子在哪里。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研发团队一到达就设定了一个详细且非常重要的目标——找到蚊子,并且只针对蚊子,不伤害其他昆虫。为此,我们必须对蚊子进行全面的研究。通过研究蚊子的飞行特征来发现它们,这样它们就不会飞了。

内森说:“我们都是一群软件人,他们想制作一个程序来收集和分析他们所做的每件事的数据。”该小组收集数据的方法是独一无二的:将蚊子放在一个装满水雾的盒子里,一束绿光照射在蚊子身上,并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蚊子拍打翅膀时水滴溅到蚊子周围的情况,从而收集蚊子飞行动力学的各种数据,从而提炼出蚊子独特的“身份信息”,并将其与其他昆虫区分开来。

收集雌蚊的“身份信息”来源:智力冒险

在获得这些数据后,研发团队并不满意,需要更进一步的细节——仅仅消灭蚊子是不够的,还需要消灭雌性蚊子,因为只有雌性蚊子通过吸血传播疟疾。所以他们从收集的数据中提取了雌性蚊子的数据。

敌人已经做了彻底的研究。现在是制造激光灭蚊器的时候了。

由于灭蚊器将推广到不发达地区,成本必须尽可能低。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团队找到了在易趣上购买二手家用电器、蓝光影碟机、激光打印机、手持相机和其他设备的另一种方式。手持相机配有镜头,蓝色影碟机配有蓝色激光发射器,激光打印机的镜面检流计能准确灵敏地控制激光指向。这些在日常生活中被淘汰的过时的电子产品很快就会有第二次生命。

激光灭蚊源的早期模型:智力冒险

“废物利用”灭蚊器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激光发射器和一个反射膜。在第一步中,安装在激光发射器上的红外发光二极管灯向反射膜发射红外线。反光膜由反光材料制成,与交通标志所用的材料相同。反射膜将红外线反射回激光发射器,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红外幕墙。这种红外幕墙就像一条边界线。任何穿过它的东西都逃不出“卫兵”的眼睛。

“防护装置”是安装在激光发射器上的透镜。镜头捕捉任何时候穿过红外幕墙的东西,昆虫,人类,树叶...只要它穿过幕墙,就会被镜头拍摄下来。

“警卫”只负责寻找入侵者,但不识别对方。这项工作将委托给图像处理技术。现有的图像处理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可以识别穿过幕墙的东西是否是昆虫。如果是这样的话,激光发射器会立即向昆虫发射无害的低能激光,并使用光束控制技术,就像一个随时准备出发的狙击手,将激光固定在昆虫身上。

别忘了另一端的反光膜,它的工作还没有结束。昆虫追踪激光在反射膜上反弹,向激光发射器发回一组强反射光信号。这组光信号立即被发送到光电二极管,在那里它被“转换”成电信号,提供关于昆虫身份的信息——它的拍打频率、大小、头部、飞行速度等。

最后一步是决定是否“伤害凶手”。根据刚刚获得的昆虫识别信息,系统将确定这是只传播疟疾的雌蚊,还是无辜的蜜蜂或蝴蝶。如果它是一只雌蚊子,就会立即发射高能激光,“狙击手”会立即击落不受欢迎的入侵者。

蚊子被激光击中,不能再飞了。照片来源:智力投资

这就是激光灭蚊器的工作原理。在TED,内森展示了一段在实验室环境中用激光拍摄蚊子的高速视频。在视频中,激光直接烧掉了蚊子的翅膀。准确性是显而易见的。用内森的话说,只是看着它感觉很好!

但是研发团队并不满意,他们必须不断改进。

在最后一步发射激光之前,他们增加了一个额外的安全检查程序,以确保此时激光发射器和目标之间没有障碍物,特别是那些碰巧经过的人,然后在确认后发射激光。这样既保证了安全,又不需要专门的人员在附近操作和维护,节省了人工成本。

在此基础上,团队还考虑了需要改进的方面,以进一步降低成本。烧掉蚊子的翅膀很棒吗?不,那太耗能了。重要的是要知道,疟疾流行严重的地方都是电力资源非常少的地区。似乎多烧一只翅膀的能量很小,但积累的能量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切断灭蚊器的普及可能性。该团队的目标是只燃烧一只翅膀以减少能量损失。

在照片中,可以看到激光烧掉了蚊子的两翼。图片的来源是水印。

激光不可能射蚊子。他们真的做到了。当时,各大科技媒体纷纷报道。美国《时代》杂志将这种激光灭蚊器列入了2011年的“100大新科学发现”。在TED访谈视频底部的留言区,网民们一个接一个地留言。这种好东西是什么时候上市的,请大家来看看。

但是我不认为这种等待是七年。

七年后,疟疾仍在肆虐世界。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的数据显示,疟疾仍然是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杀手,特别是在疟疾高度传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人类对控制蚊子的需求并没有减少。为什么我们没有听到激光灭蚊器的消息?这是否意味着它像许多发明一样在昙花一现后很快就消失了?

激光灭蚊器怎么了?

围绕这个问题有很多猜测。最可能的原因是成本。公平地说,我们愿意为一个蚊子杀手支付多少钱,几十或几百,更多?高昂的价格会让大多数顾客敬而远之。即使我们现在还是这样,何况是第三世界国家?

这确实令人遗憾。然而,产品的最终测试是由市场决定的,公众买不起的产品只是空中楼阁。没有利润,没有人愿意投资。没有投资,成本就无法降低。这是一个僵局。有时,即使是伟大的工艺也不得不向商业利益低头。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创造激光灭蚊器的团队有着非凡的创造力,他们不会愿意停滞不前,甚至放弃。工匠的精神肯定会推动他们做出更多的改进。如果他们真的受到成本的限制,他们应该首先解决投资问题。

山重叠水流曲折,令人担心无路可走,柳树翠花突然出现一个山村。2017年2月,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网站上发布了一条新闻,标题是“能够射击昆虫的激光围栏将首次投入实战”。

新闻中提到的“栅栏”是七年前的激光灭蚊器!只是这一次,灭蚊器不是针对传播疟疾的蚊子,而是针对亚洲柑橘木虱,这是令美国水果种植者头痛的问题。这种害虫已广泛侵入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柑橘树,传播柑橘黄龙病,给果农造成巨大损失。美国农业部与内森的团队合作,首次准备将激光灭蚊器投入实验,以测试其消灭柑橘虱子的能力。

蚊子杀手已经变成了木虱杀手,实战领域已经从疟疾流行区变成了美国的柑橘园。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开发团队已经放弃了抗击疟疾的人道主义目标。据负责商业开发的团队成员称,激光灭蚊器首先投入商业试验,以证明其有效性,获得投资和订单,从而降低产品成本,最后投入第三世界国家。

更令人欣慰的是,这不仅仅是激光灭蚊器,研发团队的工艺精神也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他们升级了设备,将边长加宽了30米,高度增加了3米。优化激光武器,进一步降低能耗,比以前节省更多能源。在实验中,蚊子的尸体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甚至没有烧焦的痕迹。

虽然这个消息给了人们希望,但我们仍然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激光灭蚊器的普及。然而,只要它背后的人保持他们的独创性,我们应该相信,它最终将站在抗击疟疾的前线。因为不管有多难,工匠精神总是会推动创新,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经过改进,目前激光灭蚊器的图像来源是智能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卫星是怎么发射的

全文共 564 字

+ 加入清单

首先,当装有卫星的运载火箭耸立在发射台上,全部准备工作完毕,按照"倒计数程序"进入最后预备阶段。随着地面控制中心的发射指令:"9.8.7.6、5.4、3.2、1.发射,第一级火箭发动机点火,运载火箭开始脱离发射架上升,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就是加速度飞行段开始了。

运载火箭从地面发射到把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称为发射阶段。在这一阶段所飞经的路线就叫做发射轨道。运载火箭的发射轨道一般为三大部分,即加速飞行段。惯性飞行段和最后加速段。运载火箭垂直起飞后10秒钟数到0秒钟后,开始按预定程序缓慢地转弯。发动机继续工作约100多秒后,运载火箭已上升到70千米左右高度,基本达到所需的入轨速度和与地面接近平行的方向时,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分离,同时,第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继续加速飞行。此时,已飞行2-3分钟,高度已达150千米一200千米,基本已飞出稠密大气层,按预定程序抛掉箭头整流罩。接着,在火箭达到预定速度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分离,至此加速飞行段结束。

这时,运载火箭已获得很大动能,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开始进入惯性飞行段,一直到与卫星预定轨道相切的位置,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开始点火,进入最后加速段飞行。当加速到预定速度时,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关机,卫星从火箭运载器弹出,进入预定的卫星运行轨道。至此,运载火箭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前方连线:发射现场天气良好 神五模拟发射已完成

全文共 1183 字

+ 加入清单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举世关注,新浪网将连续推出各大媒体驻神舟五号发射区的记者及专家在前方的连线内容,及时向广大网友报道发射现场的最新动态。下面是14日下午新浪网与《华西都市报》的记者龙灿的连线实录:

主持人:龙灿,你好,请你先跟我们的网友打个招呼,作一下自我介绍。

龙灿:新浪网友们,大家好。我是《华西都市报》的记者龙灿,我现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主持人:龙灿,前方的情况现在怎么样?

龙灿:大多数人认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真正的卫星发射中心和东风航天城还有200多公里,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酒泉市。

主持人:现在酒泉市听说已经成为一个众人关注的焦点地区,当地情况怎么样?

龙灿:五天以前大量的记者已经到酒泉市,准备进入东风航天城,大多数记者都留在酒泉市区,因为从酒泉市区到东风航天城路途比较远,这几天已经戒严了,大约有200名左右的记者留在那儿,更多的记者都呆在酒泉市区。还有一小部分记者进入东风航天城,但是东风航天城根本得不到一些信息,基本上被困守在地面。

主持人:被困在酒泉市区的记者现在心情如何?

龙灿:从11号开始,几乎都得不到任何比较权威的说法,应该说现在我们从网上看到很多消息,都是一些记者通过一些渠道,或者其他什么招儿发来的消息,留守在东风航天城的人,他们的信息来源几乎没有。据我们现在所知,没有对外发布一些重要的消息,所有的信息现在还不是很准确。现在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了,中央电视台将不做现场直播。

主持人:龙灿,请你介绍一下前方的天气情况,听说前方的天气情况很冷,给我们描述一下好吗?

龙灿:我是昨天从酒泉出发进入东风航天城的,当时的气温到下午三点多的时候降到零度左右,傍晚的气温在零下4度左右。但白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

主持人:直观一点说,你们现在都在穿一些什么衣服来御寒?

龙灿:我穿一件毛衣,外面穿了一件厚厚的羽绒服,还戴了帽子。很多前方记者都已经“武装”到了牙齿.

主持人:这样的天气,现场有下雪吗?

龙灿:祁连山在下雪。

主持人:有没有听到一些信息,这种天气会不会影响发射?

龙灿:就目前我们向有关人士了解到,下雪的地方都是海拔比较高的地方。

主持人:也就是说不会影响明天的发射,是这样吗?

龙灿:目前还没有听说有影响发射的说法。

龙灿:原计划是15号到17号,在当地,所有的说法的都是15号上午9点。

主持人:龙灿,请你介绍一下我们火箭发射的进展情况现在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龙灿:根据我们这边了解的情况,模拟发射已经完成,估计是明天早上9点左右,但这一点没有得到权威人士的确认。也许是为了确保发射安全,发射场周边手机已经无法打通,在里面的记者已经无法通过手机同外界联系。现在大批记者从昨晚开始已经纷纷撤往酒泉市。酒泉已经成了记者的大本营和临时发稿中心。

主持人:这样的情况我们还会及时地跟你联系,作进一步的报道,再一次感谢龙灿,感谢《华西都市报》,今天连线就到这里,龙灿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