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县令

县令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县令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县令问题。

分享

浏览

3565

文章

14

唐朝最牛县令保下了唐朝的命脉

全文共 384 字

+ 加入清单

唐朝最厉害的县令

县令不仅是在唐朝,在这个历史的朝代中都是一个极小的芝麻官,对于朝廷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很微小的存在,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却有这么一位县令,可以说,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没有让唐朝灭亡, 这个人就是张巡。

张巡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人物,说到这里,肯定很多人都想到了,没错,张巡这位县令,发挥作用的确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原来的张巡就有很高的才能,因为从小熟读军事类书籍的缘故,但是因为不愿意亲近杨国忠,所以一直不被朝廷重用。

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张巡这个县令便是率领着城中的军队与叛军作战,不过因为实力相差悬殊的问题,所以选择了先行撤退,后来,张巡是在保护睢阳的时候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那时候睢阳被围攻,张巡率领着军队死守城内,所有的将士们宁死不屈,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虽然他们最后还是没有守下去,被敌军所杀,但是我方的军队也已经赶到,于是便是保住了睢阳,可以说是大功劳了。

展开阅读全文

慈禧赏赐小县令一对金镯

全文共 662 字

+ 加入清单

慈禧手镯下落之谜

晚清时期那个朝代皇宫的人有话语权,所以一不小心就会丢掉自己的性命。有一位父亲就因为自己儿子不小心撒了一个谎,不得不自杀。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都知道,晚清政府一直都不太平,并且还经常受到外国人的侵略,但是晚清实际统治者却还因此贪图享乐。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慈禧出逃,到了西安之后,她没有先解决八国联军的问题,而是让人们在她待的地方建立一个给她筹钱的机构。那时候国家已经处于危难之中,但是她还只顾自己的生活,在这一方面确实让人很生气。

当时西安有一个叫孙多祺的县令,听说慈禧建立机构的事情,就想要让自己能够进去做事,好有机会接触慈禧。于是他就花重金贿赂慈禧身边的人,让他在自己机构里面谋了个职位。终于,他等来了机会,因为他经常贿赂李莲英,所以得到慈禧要路过一个地方的消息,于是他提前在那里等待。等慈禧路过的时候,他大声问好。慈禧见她声音洪亮,于是问她名字以及她家庭情况。他当时可能为了表示自己可怜,于是又隐瞒父亲在世的事实,谎称家中只有一位老母亲。后来慈禧有一个事情就没有再问下去,就离开了。

但是后来慈禧生病送东西,觉得自己升官的机会来了,就为他送去一碗粥,这碗粥口味正好符合太后的心意,于是就问,这粥怎么做?他回答说这是他母亲半夜起来熬的,自己听说挺感动,于是,就让人给他家送去了一个有福和寿的一对手镯,所以说孙多祺得到赏赐很高兴,但是他父亲却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等问清楚之后就上吊自杀了。原来他父亲是聪明人,知道儿子欺骗太后,这是大罪,要是被太后知道自己还在世,自己儿子性命会不保,于是他为了儿子就自杀了。

展开阅读全文

县令把宰相小妾据为己有

全文共 692 字

+ 加入清单

县令竟把宰相的小妾据为己有

韩侂胄这个人是南宋宋宁宗在位时期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名门之后。他的祖父是北宋时期政治人物韩琦。韩琦这个人前后拥立过两位皇帝,所以很受尊敬。韩侂胄的母亲是宋高宗吴皇后的亲姐妹,所以他还算是皇亲国戚,这一层的关系让他的身份颇为尊贵,然后他就做了防御,是正式成为了朝廷的官员。不过这个人不满足在这里,或许是因为他家事原因,或许是自身原因,总之,他想跟自己的祖父一样做出一番大事业。

并且在赵国做了皇帝之后被封了家将,也因为这件事情在这些家中直接上升,后来被封为宰相。这些作为之后,他开始享受生活,此时他有权有势,所以他在自己的府邸中养了很多的小妾。每天歌舞升平,很是自在,当然其中有一个小妾真的很是好看,身材也很好,加上能歌善舞,深得她喜爱。不过这个女人被宠过了头,难免有些骄纵,一不小心就说了不讨喜的话,得罪了韩侂胄,一气之下就把她赶出了府邸。

失去了韩侂胄的庇护,小妾就变得无依无靠,还被人贩子倒卖,可能是碍于她曾是韩侂胄的女人。没有人敢买它,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县令,叫程松寿。他买到这个小妾,并没有对小妾怎么样,反而还好吃好喝伺候。他把自己的正房腾出来给小妾住,自己带着妻子住到偏房,每天还会给小妾送上丰盛的食物。虽然这个举动很奇怪,但是因为她是宰相身边带过的女人,所以她没有过多的过问。

小妾这边倒是过得很滋润,韩侂胄这边就不一样了。他把小姐赶出去之后,越是想心里对她越发想念,后悔自己的行为,派人去打点她的下落,想把她找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的人,被一个小县令给买走了,然后就要召见陈松寿问问情况。后来得知真实情况,就把陈松提拔为官员,最终到了二品官员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县令为讨好慈禧,让母亲做了一碗粥给慈禧,他的父亲为什么却自杀了

全文共 674 字

+ 加入清单

慈禧喝一碗县令母亲熬的粥,赏赐金镯子,父亲知道后却自杀

县令的父亲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居然如此的没地位,因此就选择上吊自杀,事情发生之后这位县令也非常的后悔,虽然升官发财,但是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父亲。

慈禧在逃亡的这条路上真的是吃尽了苦头,明天的生活和皇宫的生活相差太远,一路上也会遇到各种不一样的官员。在昌平的时候知州是一个不长眼的在看到眼前的阵势,根本就不愿意去相信慈禧太后的身份,结果这个人直接就被辞官,而且永远都不可以当官。有不长眼的自然也会有很多阿谀奉承的,在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之后,慈禧太后终于来到了西安,这里安全性还是非常不错的。

县令在发现自己太后胃口不好时,就特意找来一碗粥,慈禧太后觉得这碗粥味道有一些不错,就询问到底是谁做的。县令就开始讲述自己可悲的一生,说自己在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失去父亲,和母亲两个人只能相依为命,慈禧太后在听完之后忍不住的流下眼泪,觉得非常的感动。

不仅让县令过上了好日子,而且也给县令的母亲安了一个头衔,但是这个故事完全就是编造的。这一个县令,虽然那个时候日子有一些苦,不过就是因为吃了苦头才会拥有一种奋发图强的信念,而且父亲一直都健在,活得好端端的。回到家之后,县令的父亲看到自己夫人如此的开心,马上就询问原因,夫人马上就告知真相,孙老爷在听闻之后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接受,明明自己能跑能跳而且还健在,却不想自己的儿子和夫人为了一些名利就直接把自己说死。

因此也会觉得心中有一些难受,认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可没有想到居然活成这个样子,因此马上就选择上吊自杀,而这个故事的背后相信也会让大家看懂很多的细节吧。

展开阅读全文

知县和县令有什么区别?看完你就明白了!

全文共 303 字

+ 加入清单

知县县令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出现时期、职责范围和职位本质三个方面。

出现时期不同

知县比县令出现的时期晚。县在政区建制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时的秦、晋、楚等国在新兼并的边地设县,称县的行政长官为令,后来又推行到内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县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单位历时两千多年不变,直到今天;宋朝时将县令这个职务虚化,改由朝廷直接派遣官员到各县进行治理,这种由朝廷派遣下来的一县行政长官,被称之为知县。

职责范围不同

知县:自命僚属;选拔推荐人才;发布政令;赏罚、司法与监察;专之权;将兵之权;掌地方财政。

县令:坐堂审案;征收钱粮;劝课农桑。

职位本质不同

“知县”是朝廷委派到地方的官员。

“县令”是地方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明朝县令巧断偷鸡案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明朝时期,江西赣州的昌会县,有一个名叫金在衡的人,家中养了几十只鸡,其中还有一只颇受他钟爱的漂亮大公鸡。金在衡的家离其他人家很近,经常被邻居偷走鸡。其中,金在衡最心爱的大公鸡就被偷走了。金在衡十分气愤,于是写了张状子告到官府,请求官方缉拿盗贼。“枷号示众,惩十儆百。”

县令夏太尹看过状子后,觉得被偷鸡的人一定是女性,于是派捕快将金在衡所处九个邻居家中的所有妇女全部抓捕到县府。当所有妇女跪满了大堂时,夏太尹故意对另外一个案子进行审理,并对犯罪嫌疑人实施酷刑,让那些跪在那里的妇女受到极大的恐惧。

尽管有许多妇女感到害怕,但其中没有偷鸡的妇女心中还有点底,而那个偷鸡的女子,却非常害怕。夏太尹看到这个情况后,决定让所有没有偷鸡的妇女离开,留下偷鸡的女子卞氏。卞氏曾偷了金在衡家的公鸡,但她也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她家太穷了,无法让婆婆和丈夫吃得饱,便偷走了金在衡的公鸡,也从未舍得吃它。当夏太尹派来人抓捕卞氏的丈夫时,卞氏心中十分害怕,但也没有想过逃避责任。她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所以在县府大堂上向金在衡和夏太尹认罪,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并赔偿金在衡的损失。

金在衡听了卞氏的解释,深感她的良心和诚意,便主动请求官府宽恕卞氏。夏太尹也看到卞氏的真诚,于是决定宽大处理此事,放了卞氏回家,并且规劝金在衡不要再养太多鸡,以免引来偷盗。这件事情也在昌会县上下传为佳话,人们纷纷称赞金在衡宽容大度,夏太尹明理公正,卞氏悔罪认错的行为。

从此之后,金在衡和卞氏成了朋友,他还常常帮助卞氏家里,让他们渐渐地走出了贫困的困境。这件事情也让人们明白了,宽容和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在困难时相互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庞统官职为什么只是个县令?庞统真的比不上诸葛亮么?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卧龙”和“凤雏”相比可能还是“卧龙”更加出名一些,虽然庞统刚开始和诸葛亮齐名但是到了后面就慢慢不行了。庞统刚来的时候刘备只给他一个小县令当当,毕竟庞统属于中途叛变,需要一段时间来验证他的目的。诸葛亮的出山就风光多了,刘备亲子三顾茅庐直接就让诸葛亮担任重职,为什么庞统就是比不上诸葛亮呢?

庞统,字士元,号凤雏,东吴末年和诸葛亮齐名的大谋士。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可见庞统的本事之大。那为何庞统前来投奔刘备,刘备却把庞统发配到耒阳县担任县令呢?

庞统本是周瑜手下的谋士,周瑜在准备攻打西川的时候,突然暴病,死于巴丘。庞统在送葬了周瑜之后,转投刘备。刘备虽然听说过庞统的大名,一开始并没有重用庞统,而是只是让庞统做了一个县令。庞统上任之后,整日喝酒,不理公事。消息传到刘备的耳朵里,刘备很生气,便命令张飞和孙乾去调查此事。

刘备知道张飞性格粗鲁,担心张飞做出什么鲁莽的事情。所以在出发前嘱咐张飞,遇事多请教孙乾,多听听孙乾的建议。张飞果然很听话,听从了孙乾的建议,并没有急于拿下庞统,而是看庞统怎么解释这件事情。庞统说,自己整日喝酒并没有耽误了公事,还现场表演了一番,把半年多积压的公务,只用半天就给全部处理完了。自豪的说道:“曹操和孙权我都看作小事情,何况一个小小的县城呢”。

张飞看了庞统的现场演示之后,对庞统佩服的五体投地,并向庞统道歉:“先生是有大才能的人,在下失敬了,等我回去了一定向我的哥哥极力推荐先生。”而后庞统又拿出来鲁肃写的推荐信,说自己不想凭借鲁肃的推荐在刘备这里得到很高的官职,这下张飞更加的动容了。于是张飞回到荆州之后,大力的赞美和夸奖庞统是个有大本事,大能耐的人。

其实,刘备之所以这样做也是良苦用心的。首先刘备派张飞去调查此事,是为了给庞统一些压力,一个下马威,让初来乍到的庞统好好的表现。而派孙乾同张飞一起前去,是为了管制张飞,别因为张飞的一时鲁莽让自己错失一员大将。可以说是,先给了庞统一棍子,然后又给了个甜枣,让庞统对刘备忠心耿耿。其次,当年诸葛亮还没有得到张飞和关羽的认可,刘备便重用诸葛亮的时候,张飞和关羽非常不满。刘备不想重用庞统的时候重蹈覆辙,让关羽和张飞不满。所以才用这样的计谋,让张飞自己发现庞统的过人之处,让张飞向自己推荐庞统。刘备的这个计谋可以说是一石二鸟,不但得到了一位大谋士,而且还避免了关羽,张飞二人的不满。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的知县与县令哪个官职大?知县与县令有什么区别?

全文共 1102 字

+ 加入清单

知县县令都是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官职,不过受到历史剧和一些古代小说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知县与县令是同一种官职,都是一县之长。然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知县与县令是有着明显区别的,那么具体又有什么不同呢?两者之间哪个官职更大一些呢?

一听“县”,许多人会想起郡县制,认为这个官职起始于秦朝。其实并非如此,战国末期就有许多诸侯国推行了郡县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郡县制才在全国推行。在郡县制的体系中,朝廷只管到郡、县一级,其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但是,县以下还有“乡、亭、里”三级,其长官都由本地人推荐,朝廷并不干涉。

秦汉时期,一县长官称为“县令”或者“县长”,但两者也有微小区别。一般情况下,人口达到万户以上的县,长官被称为“县令”,俸禄从六百石到千石不等;人口万户以下的县,长官被称为“县长”,俸禄从三百石到五百石不等。

魏晋时期,因为战乱的关系,导致人口大减,所以县令和县长的衡量标准又有不同。《晋令》有记载,“县千户已上,州郡治五百已上,皆为令;不满此为长。”

南北朝时期,因为中原处于割据时代,每个国家的疆域并不稳固,总有大量人口的流失。这时,每朝每国取消了“县长”的说法,一县之长统称为“县令”,这在《宋书·州郡志》和《隋书·百官志》中都有记载。

到了唐朝,偶尔会出现县令空置,由县里其他官员临时代理县令的情况,这时,这个官员就被称为“知县事”,这也是“知县”一词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总的来说,从秦汉到隋唐,一县之长的称呼为“县令”。

值得说的是,因为中国自汉以来的强大,千百年一直是东亚诸国的宗主国,因此县令一词也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县令也是这些国家一县之长的称呼。直到宋朝,“县令”一词才发生改变,从唐朝中后期到宋朝初期,两百年的藩镇割据,引发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吸取前朝的经验,一方面重文抑武,一方面改变地方官员的权力。赵匡胤从唐朝的“知县事”受到启发,索性不再任命地方官员,而是由朝廷派遣官员代理地方事务,称为“知事”。因此,以前的刺史、太守和县令的称呼都变了,成为后人熟悉的知州、知府和知县。

值得注意的是,宋朝的“知县”比“县令”的职权还要大,不仅管理一县政务,还监管地方军事。

元朝不是汉人王朝,没采用汉制,一县之长既不是县令,也不是知县,而被称为“县尹”。明朝初期,为了掌控地方,朱元璋沿袭了宋朝的“知县”制。清朝虽然不是汉人王朝,但是大部分制度都是沿袭明朝的,“知县”便是如此。

那么,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呢?两者虽然都是一县之长,但“县令”是地方性官员,而“知县”却是朝廷选派的。从官职的高低来说,县令大多是“正五品”官员,而知县则是“正七品”官员。

展开阅读全文

县令书写的北京往事——《宛署杂记》

全文共 1407 字

+ 加入清单

明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湖南人沈被任命为顺天县万平县知县,并立即感到繁荣。你知道,这个万平县不同于其他县。它位于北京的首都。它位于帝都后门的殿门附近。它的管辖范围很广,涵盖了今天北京的西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和门头沟区。

店门老照片(网络地图)

申邦上任后,事事一丝不苟,勤于为人民服务。他很快就把该县的政府事务管理得井井有条。然而,当他想查阅万平古城的历史资料时,却常常因为万平没有县志而陷入困惑。当我以前是一名地方官员的时候,我在查找历史资料时没有遇到这么多麻烦。因此,他开始注意,收集历史资料,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万平县的政治、经济、历史、人文等进行考察。,一个接一个地记录下来。由于他所写的不是一部正式的编年史,所以写得比较生动,所以取名为《杂记》。

杂记不同于编年史,因为它不是全面的,而是个人经历。它是感性的,所以读起来有不同的味道。例如,民俗书用许多奇妙的笔记录了当地的民俗:它记录了农历七月初七的民俗,“七月漂巧针:在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初七,民间的妇女会用碗水用小针扎入水面。他们看着水底,太阳的影子像花一样散开,像云一样移动,像线一样细,像木槌一样粗,像占卜的女人一样聪明。它模仿各种形式的白天的阴影,并且有美丽的文字。记得中秋节吗,“八月给月饼喂食:普通人都用月亮做蛋糕,他们称之为不同大小的月饼。市场以水果为馅,有不同的名称和形状,一个蛋糕价值数百美元。”“巧合的是不同的名字”意味着主题派对增加了奇怪的形状,然后高价出售。这一幕与今天的“天价月饼”非常相似。至于买这个月饼的用途,作者没有说,大家都知道。

《广域网部杂记》(网络图)

《宛部杂记》共20卷,其中两卷以“基金”的形式书写,详细记载了当时宛平县的财政支出情况。由此可见,都城内寺庙和皇陵的祭祀费用和各级科举考试的组织费用分别由万平和大兴承担。例如,在祠堂祭祀仪式上,万平县的支出每月都非常详细。将要进行的项目包括新鲜蔬菜、水果、谷物、肉类和家禽、木炭、各种纸张等。在12个月内总共有450两银子。每年所有财政支出的总和确实是一个大数目。由此可见,在皇城脚下做官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光是提高这些费用就让人伤脑筋。

除了承担朝廷的赋税,万平县自己的财政支出也记录得非常详细:例如,在节日,几个门神张贴在县政府,几个桃符清楚地记录;通过检查后,会议期间的接待费用记录为几个馒头,几公斤肉,甚至几公斤花椒和几公斤盐。可以看出,当时财政支出管理相对较好,有支出规则。

太庙(网络地图)

该书还记录了万平的自然特征,如山川和河流,以及文化建筑,如潭柘寺和扎西:例如,西山,“是县的西部30英里。根据旧的记录,太行山从河内开始,向北延伸到幽州。八号位于燕。它的形状和力量都很强大,为最美的风景而奋斗。乌云从首都右侧的星星升起。每次开始下雪,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山峰和山谷堆积起来。如果画面如此清晰,那就是京城八景之一,叫做西山集雪。简而言之,人们都在现场。例如,坦哲寺,“在平原村,金大定建于13年,它的旧名是龙泉寺,它被称为卡夫吉。它记录了潭柘寺的历史和名称的变化。

经过400多年的变迁,书中记载的一些建筑仍然存在,一些已经消失。也很高兴带着一本《石湾杂记》去探索北京与世隔绝的仿古山。

潭柘寺(网络图)

《万书杂记》完成后,成为万平的重要史料,为后人了解和研究万平提供了方便。后来,沈邦又到各地做官,终于当上了户部尚书。他在官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

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

全文共 511 字

+ 加入清单

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坐落在临漳县城人民路东段,该馆于2015年11月16日建成开馆。主要包括中国·邺城县令廉吏文化展馆和廉政观赏园林。

古邺临漳,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风淳朴,清流辈出。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邺令西门豹投巫治邺、造福临漳,自春秋至中华民国的2000余年间,相继涌现出以史起、王猛、石璞、张浩源等为代表的著名清官廉吏40余人,他们嫉恶如仇、体恤百姓、严以修身、廉洁自律,留下了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廉政典故,成为临漳廉政文化的最宝贵资源。

展馆区:由主馆“天下第一廉吏”——西门豹馆、廉吏馆、明志馆、投巫池、清风苑组成,以西门豹为代表的邺下县令为主线,突出“廉政、勤政、爱民”主题,展示春秋战国至中华民国时期的我国县令级廉吏文化和新中国建立后的廉政建设成就;

园林区:由警世钟、成语典故园、廉吏名人雕塑园、廉石园、耻辱柱和园林南大门组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人物肖像塑造,人物事迹、诗词楹联、名言警句、廉政典故碑刻等,打造一座集文化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观赏园林,向受众展现一幅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县吏廉政文化画卷。

景区地址:河北省邯郸临漳县人民路东段

乘车线路:可在临漳县城内乘出租或步行至人民路东段即到。

展开阅读全文

县令告钦差

全文共 611 字

+ 加入清单

道光十九年年底,介休一位姓林的县令向省府递交了一份报告,告发一串高官的违法乱纪行为,并恳请将报告转奏皇上。林县令的揭发属于正式公文,不是可以随便扣压的告状信或匿名信,不能隐瞒不报;可是林县令的揭发实在叫人看了害怕。他揭发的内容共二十二项,其中最要命的一条是:在钦差大臣来山西的时候,比如前不久汤金钊大学士和隆云章尚书分别驾到,总要由太原府出面,以办公费的名义向山西藩司借二万两银子招待钦差。事后,再向下属摊派,每次摊派的数目都有三五万两银子。三五万两银子不是小数。当时福建一带家族械斗,雇人打架,一条人命不过赔三十两银子,这三五万两银子可以买上千条人命。当时在江南买一处有正房有偏房的院子,价格不过一二百两银子,这三五万两可以买二三百处院子。

藩台张澧中接到林县令的揭发,一连数夜睡不着觉。这些事都有他的份,奏到皇上那里,肯定没他好果子吃。可是擅自扣压给皇上的奏章,恐怕罪过更大,最终也未必捂得住。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权衡,不得已,张澧中向杨国桢巡抚请示汇报。

杨巡抚刚调到山西不久,正在雁北视察。看了张澧中的汇报材料,很是惊愕——不是为钦差费和使费惊愕,而是为山西官员的"不上路"而惊愕——连官场共同遵守的"陋规"都要告发,山西官员未免也太"生"了点。杨巡抚把张藩台的汇报给陪同他视察的朔平知府张集馨看了,问道:"山西的吏风怎么如此荒谬呀?如此平常的应酬之事居然这么大惊小怪!"最后,倒是这林县令落了个丢官罢职回家种地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乔县令设考场

全文共 1138 字

+ 加入清单

有个县令姓乔,他为官清正,生活简朴,言谈举止诙谐风趣。这天,乔县令把师爷叫到书房,拿出一张库房登记单,说:“库房昨夜被盗,你去看看少了些什么。”

师爷出去查看了一会儿,便回来向乔县令禀报:“其他东西都在,只是少了两个银元宝、三根金条。”

乔县令望了望师爷,问:“真是如此吗?”师爷回答:“是。”

这时,乔县令吩咐衙役:“把客人带进来。”

一会儿,进来了一个小伙子,乔县令指着小伙子对师爷说:“从现在起,你被辞了,由他接任。”

师爷一听大惊,打量了小伙子一眼,见他衣衫褴褛,还打着一双赤脚,便不解地问道:“他是谁?”

乔县令说:“他就是盗取库房东西的贼。”

“什么?”师爷一听如同堕入了云雾之中,“老爷,你……你为什么要辞退我、而让一个贼当师爷呢?”

乔县令捻着一撮长须,慢慢地说道:“奇怪吗?你听我讲个故事。”

于是,乔县令讲了这么一件事:昨天黄昏,乔县令在回府的路上,遇上了一个小伙子,他便上前搭讪起来,问小伙子到哪里去,小伙子憋红了脸,说他是个穷秀才,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想到有钱人的家里偷一点东西填肚子。乔县令感到很奇怪:世上做贼的人,谁会这么老实地告诉别人呢?于是他就试探着说:“我也是个无家可归的穷汉,我带你到一个地方去,你偷了东西我们平分好吗?”小伙子答应了。

这时,天色渐渐黑了,乔县令把小伙子带到了县衙后院,支开了看守的人,叫他偷库房里的东西。小伙子翻墙入院,过了很久,他才出来,他偷了两个银元宝,并把一个给了乔县令,乔县令问:“这库房里难道就这么一点东西?”小伙子说,里边的大箱子、大柜子里都装着东西,但他只开了一个小盒子,里面放着两个银元宝,还有三根金条,但他做贼只是因为饿,不得已而为之,不是为了发横财,所以只拿了两个银元宝,并按照先前说好的,把其中一个给了乔县令。乔县令和小伙子分手后,立刻进库房查验,见他说得一点不差。

师爷听到这里,顿时满头大汗,吓傻了眼,原来师爷为人狡猾而贪财,乔县令说库房被盗,要他前去查看,他心中大喜,便想乘机浑水摸鱼,把账记在盗贼的名下。谁知进去一看,大失所望,大箱子、大柜子都贴着封条,没有开启,贼只打开了一只小盒子,里面的两个银元宝没了,但三根金条还在,于是他就来个顺手牵羊,把金条揣进了怀里,可万万没有想到乔县令竟在这里设下了一个考场

这当儿,乔县令看了看一旁局促不安的小伙子,又望了望师爷,冷冷地笑着说:“师爷,你听了这个故事,你说我该任用谁当师爷呢?是任用他这个为人本分的贼呢,还是你这个浑水摸鱼、私吞公款的贪婪之徒呢?”

师爷哑口无言,乖乖地从衣兜里掏出三根金条,放到案上,灰溜溜地卷铺盖走人。师爷一走,乔县令笑眯眯地对那个小伙子说:“虽然你是事出无奈,但偷盗总是不轨之举,下次可不能如此了呀!”

小伙子一听,羞得低下了头,脸又憋红了……

展开阅读全文

姚县令审石头

全文共 750 字

+ 加入清单

清末年间,滕县有个名叫姚诗志的县令。他清正廉明,爱民如子。这位县令很有学问,写得一手好字。据说他是坐着二把手来滕县上任的。车子除了少量行李衣物外,全是书籍和字帖什么的。

滕县南门里有家卖粥的小市民,一天,五更头,两口子抬着粥缸子、碗架去摆摊儿卖粥。不巧,被一块大石头绊倒,摔烂了粥缸子和卖粥用的碗。小本营生,这一下,去了半个家当,两口子就坐在地上哭起来。

这天早晨,县令姚诗志,出了公馆,准备到南门城外游逛,正好碰上卖粥的两口子在痛哭。他看了看泼得满地的粥和碎缸,又问了问卖粥的家境,就对卖粥的两口子说:“这样办吧,你俩把这块石头抬到衙门里去,老爷我要审问这块石头,叫他赔你的粥缸子。”

卖粥的心里话:俺这就够倒霉的啦,您这位大老爷还开个什么玩笑?!可不抬不行啊,县太爷的命令,谁敢不听!没法,两口子就顺起扁担,用抬粥缸子的架,抬起那块石头,朝县衙门走去。

人们见卖粥的两口子抬着块石头,跟在县太爷后面,朝衙门里去,都感到很稀奇,有的说:“八成大老爷要审石头,这一叽咕,一街两巷的人都跟着去看稀罕,呼啦一下子就挤满了大堂前的院子。”

县太爷命令衙役,看守好衙门口,只许进,不许出。然后,他就站在大堂前开了腔:“乡亲们,今天本县令遇上这块石头绊了人,砸破了缸。害得卖粥的两口子哭哭啼啼。本打算审审这块顽石,估计它不会开口。可它毕竟引来了众乡亲,这算它将功补过吧。没说的,请大伙凑个份子,最少一文钱,多者不限,算是大伙周济卖粥的夫妇吧。”

听了县太爷这番话,看热闹的人,纷纷掏钱捐献,功夫不大,就凑了足足有二十多吊铜钱。县太爷让看热闹的人走了以后,自己又拿来五两散碎银子,连同二十多吊铜钱,一起交给了卖粥的,说:“这足够你的粥和粥缸子钱啦,回家去吧。”卖粥的千恩万谢回了家。

从此,姚县令为小民分忧的事,一直传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语文文言文县令挽纤

全文共 245 字

+ 加入清单

原文:

何易于,不详何所人及何所以进。为益昌令。县距州四十里,剌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民挽纤,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译文:

何易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和通过什么途径做官的。他担任益昌县令。益昌离州有四十里远,刺史崔朴曾经在春天带者宾客乘船路过益昌附近,让百姓挽纤拉船,何易于亲自挽纤拉船。崔朴惊讶地问情况,何易于说:“现在是春天,百姓都在耕种养蚕,惟独我没事做,可以担负那劳役。”崔朴惭愧,和宾客们急忙骑马离开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