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出身

出身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出身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出身问题。

分享

浏览

3045

文章

31

包衣出身是什么意思

全文共 354 字

+ 加入清单

包衣出身,是指自己的父辈或者自己为包衣。包衣一词出自满语,是包衣阿哈的简称,又被叫做阿哈。翻译成汉语既是家奴、奴才、奴仆的意思。清军入关后,包衣的身份也不同以往,尤其是出身上三旗的包衣,他们都属于皇帝的家奴,因此身份地位要比下五旗的包衣高很多。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出身包衣的,比如大学士高斌,就是上三旗包衣出身,他的才干深受乾隆的赏识,高斌之女更是受皇帝宠爱的慧贤皇贵妃。

包衣为满族上层统治阶级贵族所占有,被迫从事各种家务劳动及繁重的生产劳动,没有人身自由。他们来源主要是战争俘虏、罪犯或一些被卖的负债者,除了他们本身,他们的后代也依旧属于主家的奴仆。

相比之下,下五旗包衣就要惨很多了。下五旗包衣伺候的对象是各位宗室王爷,他们的粮饷也都是由各府的王公来支付。因此,他们从一出生开始,职业生涯就遭遇了“天花板”。

展开阅读全文

那些名字高大上的“土出身”水果与坚果

全文共 2524 字

+ 加入清单

坚果水果是中国人年货中不可或缺的,什么美国大杏仁、夏威夷核桃、巴西松子、加州开心果、斐济果,新西兰奇异果等等。这些带着产地的名字的干果或水果,听起来要比普通的坚果和水果就高档不少,其实,这些都是套路!已经深深地欺骗了我们多年。今天,让我们来好好扒一扒那些名字高大上,其实出身一般的水果和干果。

1、“巴西松子”——来自喜马拉雅山地

巴西人表示从没见过“巴西松子”这种果实,也就是说巴西松子从不长在巴西。整个地球所有的松属植物,其实都分布在北半球,换句话说,南半球连棵松树都没有。(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巴西有一种树,英文叫Brazilian pine,翻译过来的确也是巴西松,不过这种植物根本不是松属的,而是南洋杉属的。巴西松子的英文名叫chilgoza pine,这个chilgoza是个地名,来自于乌尔都语,是巴基斯坦的国语。巴西松子真正的名字叫西藏白皮松,是松科松属植物,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西北部从印度、巴基斯坦直至阿富汗的地区,在我国也有分布,主产于西藏西部扎达山地。

西藏白皮松的生长环境要求非常严格,虽口感一流,但产量不高。今天我们吃到的巴西松子,大都来自于喜玛拉雅山地国家的原始森林,这种松子是当地部落成员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西藏白皮松种子非常昂贵,售价可达20美元~53美元每公斤。

“巴西松子”是西藏白皮松的商品名。商品名字并不一定要准确,但一定要让它显得高贵,特别是松子这种要卖那么贵的东西,必须要让它有特别珍稀的异域感,于是在中国,西藏白皮松的松子被商家宣传成为了“巴西松子”。

2、加州开心果——来自中亚的旅客

“开心果”坚硬的果壳在成熟后前端会裂开,露出里面绿中带红的果仁,于是有了“开心果”这个很喜庆很吉利的商品名。开心果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显示它身份的白富美与高大上,它还有了另一个商品名,就是“美国开心果” 或“加州开心果”,以至于很多人以为开心果是美国加州的植物。

其实,能长出开心果的树本来并不产自于美国,而是来自于中亚。这种坚果很早以前就在中亚被栽培和食用,考古学表明“开心果”早在公元前6750年就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一种常见食物。在罗马时期,开心果从叙利亚一带进入罗马。直到今天,伊朗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开心果生产国。

1904~1905年,美国人从中国引进了有耐寒性的“开心果”至加州,并逐渐开始发展开心果种植业。美国种植开心果的历史实际上并不长,在上世纪50年代才在加州小规模种植。不过,开心果会成为一个干果产业,的确离不开美国商人的大力推广,加州种植者在二十多年很短的时间里,就将这种来自亚洲的坚果进行了推广并获得了商业上的极大成功。但无论如何,开心果的确是亚洲本土植物。

3、“夏威夷果”——原来产自澳洲

“夏威夷果”被称为世界上最好吃的坚果之一,不过,它原产地并不是夏威夷,而是澳大利亚。它本来的名字就叫澳洲坚果。这种植物最早是英国植物学家和探险家阿兰·坎宁安于1828年在澳洲布里斯班南部的雨林中发现的。虽说当地人一直都会采集这种坚果食用,不过鉴于澳洲有毒植物太多,坎宁安当时并没敢去尝试它的味道。

西方人发现“澳洲坚果”好吃、能吃并做了记录的,是在澳洲的布里斯班植物园。1858年,植物园里有个调皮的男孩,他开心地吃了植物园里引种的澳洲坚果后,一直活蹦乱跳,完全没有任何不良反应,于是大家就都知道了,这果真的很好吃。后来就在澳洲小范围试种。再后来,因为“澳洲坚果”曾在夏威夷广泛种植,渐渐的“夏威夷果”就取代了它本来的名字“澳洲坚果”畅销世界。

4、斐济果——都是中式翻译的锅

斐济果,好多人都不太熟悉。“斐济果”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因为由新西兰人进行了商业化品种培育,且果实香甜多汁,气味芳香,还被誉为“新西兰水果之王”。只不过,斐济果和斐济一点关系都没有,其原产地也不是新西兰,它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乌拉圭和阿根廷。之所以叫斐济果,是因为它曾经的拉丁文学名叫Feijoa sellowiana,因为这个Feijoa,望文生意,误读做了斐济。

斐济果还有个名字叫菲油果。菲油果在我国云南和华南都有栽培,作为一种小众水果,这种“果树”主要用在庭园绿化上。当然,比起平凡的菲油果,加上一个万里之外的地理名,其身价马上就不一样了。

5、美国大杏仁——实则是新疆巴旦木

美国大杏仁,这名字听起来就让人觉得这是用来自美国的杏生产出来的杏仁,其实美国过去还真没有这种能产“大杏仁”的植物。美国大杏仁植物的真身叫扁桃,它是蔷薇科李属桃亚属的植物,也叫巴旦杏,原产于小亚细亚、叙利亚、伊朗一带,我国的新疆地区也是原产地之一。扁桃仁在新疆俗称巴旦木或巴达木,波斯语中扁桃叫作badam,这个名称其实是来源于波斯语对扁桃的称呼。不过这种植物在北美洲并没有分布。同样,虽然这种干果的名字叫杏仁,但严格说来,它并不是杏。

扁桃是古老的传统干果树种,在西亚和中亚早有种植,是以取果仁为主的干果类果树。扁桃可食用的来自于它们的核果,由于长期栽培的结果,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不少食用、药用及观赏类型。

比起扁桃、巴旦木的名字,“美国大杏仁”更广为人知,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美国19世纪初由中东引种了扁桃后,通过选种育种和商业化地品种开发和栽培,到20世纪80年代形成了美国大杏仁这一产业,并且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扁桃仁的最大生产国。而商品化开发后,因此扁桃巴旦木有了一个很洋气的商品名“美国大杏仁”。

6、新西兰奇异果——来自中国山野的猕猴桃

在1904年以前,新西兰并没有后来享誉世界的水果“奇异果”。那一年,一位叫伊莎贝尔的新西兰女士,把湖北宜昌引种的美味猕猴桃带回了新西兰,从此开始了猕猴桃商业化栽培的历史。因为这种由新西兰园艺种植者开发的水果色泽棕黄,外皮上还有短短的绒毛,残留果柄酷似“鸟嘴”,因长相奇异而被称为奇异果,奇异果的大名就这样传遍了全世界。

猕猴桃的名字古已有之,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就写得非常清楚:“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猕猴桃从纯野生植物发展到如今备受喜爱的市场水果,有着重要的商业价值。从中国引进的猕猴桃在新西兰得到了商业化的开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为新西兰带来了财富。

当它再次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面对这种高大上的洋水果,大多数人误认为它起源于新西兰了。不过今天,猕猴桃在中国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栽培水果,我们更拥有无与伦比的猕猴桃资源,所以未来世界猕猴桃市场和品种开发,必然还是要回归到它的故土。

展开阅读全文

三国时期出身最好的人,为什么没能夺得天下?

全文共 983 字

+ 加入清单

在那个看中出身的东汉末年,如果要论起这个,你的第一反应谁是出身最好的人?是汉室子孙刘备?三世立于东吴的孙权?还是东汉丞相曹操?实际上,跟另一个人比起来,这三个人都还不算什么。那么,这个出身最好的人是谁?为什么他没能成为租后的赢家?

东汉末时,实行九品中正制度,用于选拔人才。这个制度的意思,就是以家族势力为基础,通过出身门第等条件,来选拔人才进入官府。这样的选拔人才的方式,就造成了当时名门望族成为备选官员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入仕根本看的不是个人的才能与品德,而是看出身。即便在东汉末年,出现了黄巾之乱等一系列危机,即便人才的缺口大大提升,但仍然没有改变人们心中的观念。

直到三国之时,各路军阀混战之际,若论手上的牌是否好,仍然要看出身门第。

那么,三国里面谁的牌最好呢?是人人称德的刘备吗?他说他是皇族之后,而那个王爷最不缺的就是子孙。所以他前期东奔西走,根本没有几个势力愿意接纳他。

相比较而言,孙权和曹操的牌稍微好一点。但是孙权虽然三世立于江东,可在其父辈孙坚那一代,仍然是颠沛流离。曹操可能比他俩都强,还是个官二代。可事实上,并不算真正的名门望族。

这样一看,三国里面谁的牌最好呢?答案就是被称为“四世三公”的袁绍。

袁绍是真正的名门望族,受各路军阀敬仰,不然联军攻打董卓之时,为何首推他做盟主?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东汉末期拥有绝世好牌的人,却不懂得把握机会。其中失去的三个机会,更是将天下拱手让人。

他的第一个机会就是诛杀宦官。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轮流控制皇帝。当时正是宦官把政的时候,而袁绍当时正好掌握着京城的兵马权。本来应该顺应人心,诛杀宦官,成就盖世功劳。但他却畏首畏尾,以至于后来招进董卓,反被后者逐出京城。

其第二个机会便要提及酸枣之盟。那时袁绍还是联军盟主,率领着各路诸侯,即将杀进京城。若是这一举成功,便可得天下,享万世不尽之荣光。但他这个盟主却像各路诸侯一样,心怀鬼胎,只贪图眼下利益。停军酸枣,并不进攻京城。而董卓便携帝离开,京城成了一座废城。错失了良机。

第三个错过的机会就是那成为转折点的官渡之战。其实在这场战役中,袁绍有着绝对的兵力和人才。而那曹操不过刚刚起步,无论从军力还是粮草等都远远不及。但袁绍总是有妇人之仁,幽禁田丰,鞭打许攸,给了曹操可乘之机。乌巢一把火,烧尽了他最后的时机。

所以有句话说的好:上天给每人一手牌,有好有坏,但如何打是自己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张飞是什么出身?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张飞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其实看起来武艺高强吧,但是就是在计谋方面还是差了一点,但是张飞在三国历史上的勇猛程度也还是有目共睹的,那么竟然厉害,那就是有人要问了,这个张飞到底是什么样的出身呢?有什么样的故事可讲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揭秘看看吧!

张飞什么出身?我先给大家看一段话,就知道了,因为里面的答案已经很明确了。

《三国志》注引《零陵先贤传》曰: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

这里已经指出张飞是武人、兵子也就是说张飞很可能就是行伍出身,加上张飞本就是猛将,如果不是行伍出身的话平常人怎么能独当一面?上阵杀敌?如果你们还不信那就用排除法,因为张飞的出身有争执,有屠夫、庄田富豪、书法家、画家的说法。

一是屠夫;这个说法也是现在很多人比较认可的,但是这是建立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的,艺术的创作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人物形象也是为中心思想服务的,为了渲染故事情节而已。

二是庄田富豪;这个说法更不可能了,张飞后来地位越来越高,刘巴都还看不起他,因为他知道张飞就是一介武夫。

三是书法家;这一说主要是来源于《张飞立马铭、《八蒙摩崖》,张飞酒性大发,用长矛在宕渠八蒙(也作蒙)山崖壁上凿成的。但是现在铭文已不可考,只能看到清光绪间的拓本。而有关人员鉴定之后认为这个不是汉代的碑刻,可能是后人所造。

四是画家;这也是后人为了添加色彩,凭空编造的文章,但是张飞确实喜欢画画写字,但绝对称不上书画家!

展开阅读全文

徐达、常遇春这些草根出身的人为什么会精通兵法?

全文共 1397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精通兵法这件事情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啊其实还是有蛮多的意思的,因为会这些的人一定都是很有学问的吧,那么最近不少的网友也说了,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因为话说徐达常遇春这样的草根他们也是非常的熟悉兵法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可一定别错过了!

这个问题的逻辑,本身就很有问题:谁说草根出身的人,就不能精通兵法?这个逻辑的可笑之处,也像极了职场上常有的一类风凉话:某某人不是科班出身,某某人学历不行,他凭什么这么成功?

回到问题里的两位“草根”身上,同是苦出身的徐达与常遇春,确实没机会接受任何专业军事教育,却多次打出载入史册的经典战役,其水准何止是“精通兵法”?简直是用兵得心应手的“兵法牛人”。为何会有如此神奇场面?明朝开国头号战将徐达的一生戎马,就是最好回答。

与从小一起放牛的“发小”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徐达也是百分百的农民出身,一直老实巴交种地到二十一岁,直到被元朝坑爹统治折腾得活不下去,这才愤然抄家伙跟着朱元璋造反。但莫说兵法韬略,就连马步武艺战阵这些“入门学问”,参军前他都半点不懂。完全是靠着惊人的天赋,在一次次惨烈大战里冲杀出来,成长为指挥千军万马的战将!

但是在成为名将的过程里,比运气和天赋更重要的,却还有徐达身上,这几样关键的素质,首先一条,就是原则。

无论是做一个苦农民,还是后来横扫天下的一代战将。徐达永远被人敬重的,就是他铁一般的原则。以《明史》的形容说,徐达带兵时,只要士兵吃不上饭,他也绝不吃饭。一生位极人臣,全家却常年挤在破旧小房子里。大军所过之处,严禁害民扰民。以明太祖的赞叹说,简直是“忠正无疵”。如此原则坚定的人,就像一块火热的烙铁,带着千军万马,都能跟他一起燃。多高深的兵法,当然都能正确打出来。

而比原则更叫人敬重的,更有徐达终其一生的好学。

虽然并非军事科班出身,但从踏上战场第一天起,出生入死的徐达,学习的热情就是从来拦不住。以《明实录》的形容,早年参军起,每次打完仗都要复盘,别管胜仗败仗,都要讨论明白才行。特别是败仗,教训更是记得十分牢。后来平步青云,好学精神更是飙升,军中养了大批儒生,但凡有时间,就跟人讨论兵法学问。每次打完打仗,更是经常“单车就舍”,召集谋士一谈就是一天。

这位早年书都没怎么读的战将,就是靠这样的笨功夫,把多少曾经晦涩难懂的谋略学问,记到烂熟于心。

但最重要的是,即使学得满肚子兵书后,徐达也绝不拘泥于兵法,特别是1368年,统领二十五万大军的徐达,开始那场改写中国历史的北伐大业后,他登峰造极的韬略水准,更是大放异彩:太原之战里,面对扩敦帖木儿十万铁骑的挑衅,他并未如元朝骑兵盘算的那样整军决战,相反出其不意夜袭,一战团灭敌军。后来的定西大战上,他更没像敌人以为的那样,会匆匆救援大都,反而调转枪口直扑定西,一场沈儿峪大战,彻底奠定北伐胜利!

每一战,这位“非科班”出身的战将,却以他扎扎实实的带兵用兵,还有关键时刻不按套路出牌的风格,把多少兵法智慧变成怒涛攻势,叫曾经天下无敌的元朝骑兵大败亏输。那些自诩长于马背上,却一次次被徐达揍得全军覆没的元朝贵族们,或许也心存这样抓狂的念想:没什么草根出身的徐达,这么精通兵法?

因为无论用兵,还是任何一个行业,学习,都不止是学堂里哪一节的事情,而是需要用一生的时间与坚定的原则,找准正确方向,时时苦学不辍的考验。徐达一生大师级的兵法韬略,正见证这个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刘邦真实出身是什么样的?刘邦靠什么起的家?

全文共 763 字

+ 加入清单

刘邦出身平民为什么能集结一帮能人和自己闯天下呢?其实刘邦并不是一般的平民家庭,刘邦所受过的教育就已经比很多人好上不少。而且刘邦家底也是非常的不错,当初刘邦能集结三千子弟兵起义也并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刘邦多年人脉的积累,所以最后刘邦战胜项羽后才会发现,刘邦身边的人几乎个个都能挑大梁,实在不可多得。

刘邦的故事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他身上有太多神奇的地方。一介平民率众揭竿而起,此时已经48岁,如果年龄能换算,就相当于现在的70岁。然而,仅仅8年时间,他不仅推翻了秦朝,还打败了项羽,建立起四百年的大汉王朝。

《史记》记载,刘邦是出生于沛县的平民,依大众的理解,应该是一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可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虽然史料记录不详,但是通过零碎的记载,还是可以推断出,刘邦并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地痞无赖。

如今的丰县,还留有“马公书院”的遗址,通过考证,这里就是刘邦少年时和发小卢绾一起读书的地方,老师为马维。由此可见,刘邦是读过书的人,而且还是位尊师重道的好学生。只是后来转投游侠,慢慢地瞧不起读书人。

关于刘邦的武力,史记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是能够斩白蛇,后来领兵作战,没武力说不过去的。另外,当游侠的时候,手底下有樊哙、卢绾等人,就算刘邦的性格能折服人,但是没有强大的武力,谁能信服你?

文武只是“才”,除此之外,刘邦还有“钱”。刘邦的家庭并非想象中那么穷,他的曾祖父刘清是魏国大夫,居住在魏国都城大梁。

到刘邦爷爷刘荣这一代,因为有功于魏国,魏王便让他负责丰邑的所有事宜,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为“丰公”。

到了刘邦父亲刘太公这一代,虽然因为战乱的原因,家世不在显赫,但是家底还算殷实,在乡村上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

也因为经济条件不差,刘邦的身边才慢慢聚集了许多沛县子弟。因此,刘邦不但有钱,而且还懂得积累人脉,这也难怪他日后能成大业了。

展开阅读全文

古代出身最低的皇帝是谁?不是刘邦也不是朱元璋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要说谁是历史上出身最低皇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这样两个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他算是个小混混,以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是个农民。然而实际上,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这两位还不能算是出身最低的皇帝,真正出身最低的另有其人,他曾经被人贩卖过,当做奴隶。那么这个人是谁,他又是如何成奴隶变成皇帝的呢?

中国古代皇帝都是继承制,或者凭着开国皇帝一步步打下来,但大多数皇帝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从屌丝逆袭成为皇帝的是极少数,最著名的就是朱元璋、刘邦等,他们都是从平民一路上奋斗而来,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更励志的皇帝,连平民都算不上,曾被别人贩卖沦为奴隶,却不甘命运的摆布,最终当上皇帝。他就是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石勒,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个奴隶皇帝。

石勒出生于一个少数民族——羯族,早年他的父亲曾为部落小头目,不过后来家道中落,石勒随乡里人四处流浪,后来恰好遇到并州史。东嬴公司马腾抓胡人到山东出卖以充军饷,石勒不幸中招,被卖到给茌平人师欢做奴隶。

成为奴隶的石勒常常给其他奴隶谈理想,后来被师欢知晓,师欢觉得石勒相貌奇特,于是免除了他的奴隶身份。后来恰逢西晋末年八王之乱,颠沛流离的生活让石勒厌倦,于是自己与好友成了一小支队伍号为十八骑,从此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他先投靠牧民首领汲桑,后来又投奔了当时晋朝的成都王司马颖军队,在司马颖的旗下,石勒开始慢慢崭露头角,建立了属于一支听命于自己的武装组织、此后,他又投奔汉国,他的军事才能获得了刘渊的赏识,名他率领军队一直镇守着前赵边疆,先后受到刘聪刘曜的重用,可是官至高位刘曜听信谋臣对他起了杀心,最后惹怒石勒,他揭竿而起自立为帝称赵王,亦后赵。

展开阅读全文

姜子牙身世背景吓人,姜子牙究竟是什么出身?

全文共 2792 字

+ 加入清单

姜子牙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了,不过很多人所熟悉的只是《封神演义》当中的姜子牙,对于真实历史上的姜子牙可能却并不是特别熟悉了。很多人认为,姜子牙其实一开始就是一个类似于乡野村夫之类的形象,出身不高,只是勤于学习,不然也不至于七八十岁还没有一点成就。但其实,姜子牙的真实的身世背景到底是什么,你真的了解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史书记载的姜子牙身世

作为商末周初风云人物,中国兵学奠基人,姜子牙一生充满了传奇,但也留下了无数谜团,其中之一就是姜子牙的身世之谜。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姜子牙的身世慢慢浮出水面,原来姜子牙果然不是平民,尽管这一结论违背我们的期望,却符合当时“王侯将相真有种”的历史事实。

根据史书记载,姜子牙出身极为低微,做过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贩,还被妻子嫌弃扫出家门。

《战国策·秦五》说: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尉缭子》说: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棘津。汉朝《韩诗外传》说:吕望行年五十,卖食棘津,年七十,居于朝歌。

这些文献虽然语焉不详,说法不一,但是大致都透露出姜子牙大约出生于齐地,垂暮之年还曾在棘津做过卖吃食的小贩,在朝歌当过屠夫,生活极为贫困。尤其是《战国策》记载的“齐之逐夫”四个字,是指姜子牙是夫入妇家的赘婿,后来因为不擅生计而被老妇逐出家门,遭人鄙视。

《史记》: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於吕,或封於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司马迁这一段记载略微详细,指出姜子牙是炎帝部落的一支——四岳之后,出生于齐地,结合姜子牙之后齐国君主以“吕”为氏,因此基本可以确定姜子牙为吕国之后。不过,尽管姜子牙家族显赫,但时光荏苒,数代之后,姜子牙却出身低微。所谓“金龙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姜子牙渭水垂钓,遇见了周文王姬昌,君明臣贤,两人瞬间擦出了火花,从此姜子牙扶摇直上九万里,不仅帮助周人灭商,而且还成为齐国开创者,留下一段超级励志的传说,享誉三千年。2、姜子牙的出身

关于姜子牙的信息,归纳一下大约有四点:一姜子牙出生于齐地,二姜子牙是炎帝之后、吕国之后,三是姜子牙七十岁还在商朝首都朝歌卖食,四是姜子牙曾被老婆逐出家门。商朝之际齐地属于东夷,肯定没有“齐地”之说,这里所说的齐地,是后人根据齐国而来。

这里有一个关键,即吕国在哪!历史上的吕国,开国者是伯夷——大禹治水的最强助手、传说《山海经》是其所著,因为“佐禹平水土甚有功”,于是被封在吕地。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人的同盟,后来吕国帮助周武王灭掉商朝,被周武王继续封于吕地。古代学者认为,吕国位于河南南阳,清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六》记载“当成周者,南有申、吕,是也”,认为上古之际吕国已于南阳建立。

南阳位于河南西南,到安阳殷墟大约450余公里,到山东大约700余公里,到西安大约420余公里,因此史书记载姜子牙祖籍南阳,出生于齐地,去过商朝朝歌,还在渭水钓鱼遇见周文王,大约也能说得通,毕竟这些距离不算过于夸张,以古代交通能力,勉强还是能够到达的。

然而,考古发现的诸多事实,却推翻了一些史书的记载,证明吕国并不在南阳,而是在山西。

1972年,在甘肃灵台洞山、姚家河、白草坡、吊街、西岭等地,考古专家发现了多处西周墓葬,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土于灵台县独店乡吊街村的一件西周初年的青铜簋(guǐ)引起专家高度关注,簋内作有铭文,两行四字,即“吕姜作簋”!

青铜簋铭文中出现“吕姜”两字,表明青铜簋主是一位夫人,吕为氏名,姜为姓。西周时代贵族妇女用名,最常见的便是这种氏加姓的形式,这源于古代有同姓不婚制度,妇女名字中必须显示其姓。灵台县,文献记载中的古须密国所在,这件青铜器的主人应该是嫁到了古须密国,可以看成古须密国与吕国联姻。因此,至少在西周初年,吕国所在地应该不在南阳,而在中国的北方才对,这两个诸侯国应该相距不会太远。

无独有偶,解密的殷墟甲骨文也说明了这一点。甲骨文卜辞中有不少关于“吕”的记载。

于吕,王乃田,亡灾。贞,吕不受其年,贞,吕……受其年。丙辰卜,谷贞曰,吉方及口方敦吕。

“吕”是商王田猎之所,且还占卜受年或不受年,因此应该是商朝藩属国之一,地理位置大概在商朝四境之内或边疆一带。尤为重要的是,从吕国经常遭受“吉方”或其他国家入侵来看,吕国与吉方国必然很近,而甲骨文卜辞中又记载“吉方亦侵我西鄙田”,因此包括李学勤在内诸多学者认为,吉方应该在山西西部,而吕国在山西西南部或西部。如今,山西中西部有“吕梁山”,西南部“吕乡”、“吕城”等名称,应该就是吕国留下的历史遗迹。3、姜子牙真的是贵族吗

根据考古发现,基本可以确定一点:至少在西周初期,吕国还位于山西,靠近陕西、河南的地区。换言之,姜子牙很可能就出生于这一地区,离朝歌、渭水相对较近。而姜子牙出生于齐地之说,以商朝交通条件,和姜子牙平民状况,还能往来于朝歌、渭水等地,实在过于惊人。

为何史书上记载吕国在南阳,原因很简单,学者结合考古发现考证认为,西周宣王时代,吕国的一支从山西迁徙到了河南南阳一带,在此建立了吕国。因此,春秋时期吕国至少有三个分支,即姜子牙建立的齐国,山西吕国旧部,河南南阳吕国。

这里又引申出另一个话题,如果姜子牙出生于齐地,远离吕国,那么以当时交通与通讯条件,必然属于不足一谈的吕国支系,甚至都不会被承认;但如果姜子牙出生于吕国,即便“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了,但总归还是吕国之后,贵族之后,无论是获取知识,还是毛遂自荐,都有了一定的身份基础,这犹如现在的名牌大学学历证书。

司马迁在《齐太公世家》中有一猜测:“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认为姜子牙曾在商纣王朝中担任过官职,因不满商纣王的暴虐无道而离开,过了一段游说和隐居生活,直到后来遇见周文王。可见,姜子牙身份应该不同凡响,辞官之后隐居过程之中,或许姜子牙为了生计,做过屠夫等工作,以至才被人误解身份低微。

姜子牙身世是不是低微,周武王给商纣王定下的一条罪状,反而可能证明姜子牙身份不同凡响。在《尚书》和《史记》中,周武王与姜子牙给商纣王定了四条罪状,其中一条是“遗其王父兄弟不用,乃唯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即不用兄弟亲戚治国,却用犯罪或奴隶。而在殷墟甲骨文中,又经常可以发现商纣王重用身份低微的小臣。如果姜子牙出身低微,周武王、姜子牙给商纣王的罪状岂非与之自相矛盾?结合吕国是商末时期的周人盟友,因此姜子牙身份呼之欲出,应该来历非凡。

其实,在“王侯将相真有种乎”的时代,如果姜子牙真的身份非常低微,血统不够显贵,估计即便周文王再重视他,也不会拜他为“太师”,让他成为首席智囊。先秦时代,除了陈胜吴广,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的名人,哪一个不是有着不凡的家世?

展开阅读全文

赵姬出身并不好,为何能成为秦国王后

全文共 3336 字

+ 加入清单

赵姬身为嬴异人的妻子,但在此之前她是吕不韦的姬妾,但在成为吕不韦姬妾之前,她还是赵国一个富豪家的女儿。但是这个富豪是谁却不得而知,但如果是和吕不韦一样经商的富豪,那么在当时来说他的地位就是非常低的。但赵姬在嫁给嬴异人的时候,身份是吕不韦的姬妾,原本就地位低贱,为何后来能够打败嬴异人的另一个妻子,成为秦国王后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吕不韦为嬴异人奔走

赵姬是秦始皇的母亲,秦庄襄王子楚的夫人,因其为赵国人,故名赵姬。赵姬是商人的女儿,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其出身是相当卑微的。古代的人们认为,商人不直接从事生产,其获利只靠投机取巧,因此为社会所看不起,往往会被执政者所拟制。所谓“士农工商”,即便是在民这个阶层,商人也是排在最后,仅仅比在籍的奴隶高一点点而已。民上一个阶层是大夫,大夫上一个阶层是诸侯,子楚当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也就是属于大夫这样一个阶层。像赵姬这样的人即便是嫁入豪门,也不可能显山露水,当上正夫人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

赵姬开始嫁的人是商人吕不韦,而且还是个妾,可见她的地位是多么的低。赵姬是秦庄襄王子楚在赵国做人质时向吕不韦要来的,也就是说,这桩婚姻开始不像王族间明媒正娶那样得到过最高执政及其父母的认可,是一种私自婚姻。这样的婚姻在王族间不是稀奇事,不过,所纳女子几乎没有人能够成为正夫人。就是这样一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赵姬是怎样变成可能的呢?或者说,赵姬是怎样成为王后,又是什么原因使他终生为后的呢?这主要基于吕不韦的游说和不断运作,其次就是和她的公爹、丈夫早死以及她生了一个儿子有关。

赵姬的丈夫子楚是秦昭王的孙子,太子安国君二十几个儿子其中的一个,生母是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被派去赵国当人质。本来,人质是表示两国不再打仗,友好相处的象征,但子楚在赵国当人质期间,秦国仍然数次攻打赵国,赵国人因此很不待见这个子楚。

子楚原来叫异人,是秦昭王庶出的孙子,在秦国也并不十分受重视,当人质期间连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窘迫,很不得意。阳翟商人吕不韦做生意来到赵国,见到子楚很是惊喜,说,这是一件奇货,可以囤集居奇。“奇货可居”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吕不韦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还是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由此可以看出,一个落魄的王族公子,也是看不起商人的,哪怕你是天下巨富。

吕不韦并不恼怒,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到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可见吕不韦知道自己地位的低贱。子楚知道吕不韦话里的意思,就坐下来和他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你的父亲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将来安国君继位为王,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排在中间,不受秦王宠爱,又长期被留在国外当人质,同那些长兄与长期留在安国君身边的其他兄弟相比,你没有任何优势,即便是安国君当上国王,你也很难当上太子。”

子楚同意他的看法,并问他怎么办?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和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跪下来给他磕头,说,如果能够实现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让他用于日常生活和结交宾客;又拿出五百金购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他首先拜见了华阳夫人的姐姐,通过她把带来的珍奇物品献给华阳夫人。在拜见华阳夫人的时候,吕不韦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宾客诸侯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华阳夫人听了非常高兴。

吕不韦又通过华阳夫人的姐姐劝说华阳夫人,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一旦色衰,宠爱也就减少。现在您侍奉太子,很受宠爱,却没有儿子,不如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又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这样一来,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的儿子继立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到那时就是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子楚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会受到尊崇了。华阳夫人认可吕不韦所说,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她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够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生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同意了,于是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并请吕不韦当老师。”2、赵姬嫁给嬴异人

至此,吕不韦的运作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事情还没有说到赵姬身上。

吕不韦有一个妾,非常漂亮而又善于唱歌跳舞,这是吕不韦在赵国娶的,所以这个女子日后被称之为赵姬。子楚既然因为吕不韦的运作而成为太子的世子,身处赵国,当然和吕不韦会有密切的来往。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饮酒,看到赵姬非常喜欢,就请求吕不韦把赵姬赏赐给他。吕不韦听了很生气,但又一想,自己把整个身家都压在了这个人身上,为的不就是借他来钓取奇货吗?于是就把赵姬送给了子楚。赵姬嫁给子楚十二个月以后,生下来一个儿子,取名叫政,因其生在赵国,所以叫赵政;又因为秦国王室姓嬴,所以史称嬴政。母以子贵,子楚就立赵姬为夫人。

吕不韦的运作还得继续。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这时的子楚已经在赵国做人质十年了,秦王派王龁(音he,亦称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人想杀死这个子楚。于是,子楚又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贿赂守城官吏,子楚得以出城,逃到秦军大营,然后回国。作为秦国人质,本身就是秦国保证不攻打赵国的承诺,违反了这种承诺,赵国杀人质就算不上不守信义。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子楚的命是由秦国当政者发动不发动对赵战争所决定的。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秦昭王为了秦国的利益,并没有把这个孙子的死活放在心上。

这时候的赵姬还留在赵国,赵国人又想杀死他们母子以泄愤。此后的事情《史记》是这样记载的:“子楚的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他去世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嬴政回到秦国。”

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看出这样一些事情的端倪,赵姬在赵国又生活了六年,子楚成为太子,赵国人就把赵姬和嬴政送回秦国,可见赵国人是知道赵姬母子行踪的,那么,所谓的隐藏也仅仅是限于开始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在这六年当中,赵国人是随时可以找到赵姬母子并把他们杀死的。可以想象,赵国人六年当中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情,一定是有人在当中上下疏通,那这个人只能是吕不韦。3、赵姬成为王后

对于赵姬来说,这六年还有一种危险存在,那就是回到秦国的子楚,又有了妻子,并且生了儿子,这就是后来被封为长安君的成蛟。假如说没有嬴政,假如说子楚忘记了赵姬,那么能够成为太子的可能就会是成蛟,一旦假设成立,赵姬也就休想成为王后。

赵姬到秦国以后,秦孝文王——她的公爹、也就是那个曾经的安国君死了。这个孝文王登上大位只有三天,实际上为王也不过一年不到的时间。子楚继位为王,这就是秦庄襄王,庄襄王正式继位以后,吕不韦被任命为丞相,封为文信侯。至此,赵姬成为王后,这时候的她,地位才真正巩固下来,因为子楚对吕不韦有承诺,“分秦国与君共之。”何况,当年在邯郸的时候,子楚就把赵姬立为夫人,那就是说,无论发生任何变故,只要嬴政活着,他就是嫡长子,继承顺序排在第一,无从改变。

但这种嫡长子不能继位为王的情况有很多,像前面两任秦王都不是长子,这个子楚甚至都不是嫡子。如果子楚能像他爷爷昭襄王那样执政五十多年,这当中会有什么变化仍然很难说,但这个庄襄王继位三年就死了,实际上只当了三年多几个月时间的国王。赵姬的儿子嬴政继位为王,赵姬也顺理成章成为王太后。嬴政为王第十九年(前228),赵姬去世,与秦庄襄王合葬与芷阳,后来谥号为帝太后。由此看来,赵姬这个王后当得还是有一番曲折过程的。

展开阅读全文

出身贵族的李密为何还要牛角挂书?

全文共 682 字

+ 加入清单

小的时候,我们大概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叫做牛角挂书,大致是说一个小孩非常刻苦地读书,即便是骑在牛背上的时候也不忘记读书,把书挂在牛的一只角上。也许是受到“骑牛”两个字的影响,很多人在不了解故事的主角的情况下,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个小孩应该是一个贫民,读书也是在他“放牛”的过程中进行的事,实则不然。具体情况如何,我们现在来看看。

故事中刻苦学习的主角名叫李密,是隋朝时期世代位居高位的贵族家庭,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分别是西魏、北周、隋朝的高官,李密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能生长得文武双全,以救世济民为己任。后来承袭了父亲蒲山公的爵位,从来不吝啬钱财,救济亲朋,收养门客。

李密好读书,尤其喜爱兵书,他曾经是国子助教包恺最好的弟子。后来,他凭借父亲的荫封,在宫中担任宿卫,隋炀帝见他左顾右盼,神态很不寻常,因此要求宇文述不要再让他留在宫里当宿卫。宇文述告诉他,他可以凭借自己的才学获得更高的职位,留在宿卫的工作上得不到什么成就。于是李密辞官,专心读书。

而故事中提到的“挂角”,就发生在他辞官之后,去拜访包恺的途中。他骑着一头黄牛,铺着一块蒲草在牛背上,把一套《汉书》挂在牛角上,边走边翻阅。某日,越国公杨素路过,看见李密,觉得很惊奇,追上去与他相谈。李密认得杨素,下牛向他行礼,两人聊得非常愉快,杨素还对自己的儿子说,李密气度非凡,你们都在他之下。后来,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被派监理军需的运输工作,杨玄感见天下动乱,准备起兵,派人去迎接李密来主持谋划的工作。

如此看来,李密之所以会牛角挂书,与放牛并没有关系,与他是不是贵族也没有关系,只是他喜欢读书,也只有他在骑牛的时候才会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安陵容为什么封鹂?有哪些由来?历史上安陵容出身如何?

全文共 1136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甄嬛传小编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这部电视剧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视剧,主要讲述的就是共同中的故事,当然了,这部电视剧主要讲述的就是宫廷中的你争我斗,尔虞我诈的场景,那么,这部电视剧中还是有非常多精彩的剧情的,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甄嬛传中安陵容这个人物,说到安陵容其实她还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安陵容最后封鹏,有哪些由来?历史上安陵容出身如何?

当初看《甄嬛传》的时候,许多人都说《甄嬛传》的故事其实就是女主角黑化的过程。但在后宫污泥漩涡之中,黑化的又何止甄嬛一人?

甄嬛初入宫的时候,正如一位天真的少女,安陵容也是如此。安陵容家世卑微,父亲只是一个捐钱得来的芝麻小官。没有见过都市繁华,初入宫的安陵容善良、卑怯、隐忍。

故事开始之初,因为一场误会,安陵容得以与甄嬛、沈眉庄结识,此后姐妹相称。但最后她却走向了与甄嬛背道而驰的道路,因为权利,因为嫉妒,也因为身不由己。

第一次侍寝,安陵容因为紧张而使得皇帝不喜,从此之后成为整个后宫的笑话。但是甄嬛和沈眉庄却能凭借宠爱而笑傲后宫,这让安陵容渐渐的心生嫉妒,再她自己都不知道的时候。

皇后看到了她的这份小心思,于是在安陵容父亲出事的时候,抛出橄榄枝,将安陵容收入麾下。

安陵容从投靠皇后的那一天起,就站到了甄嬛的对立面。经过父亲一事,她知道权利和恩宠的重要性,此后开始嫁渐渐黑化。

在皇后指使她屡次陷害甄嬛的时候,安陵容从初次的心惊,到后来的心生快感,让人感叹后宫真是个可怕的地方。

有人问安陵容为何会走到这一步?也许一句话最为适合“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而出身也可能决定性格。安陵容卑微的出生,注定了她在显贵颇多的后宫无依无靠,成为他人手中棋子。

而她从小生活的环境,也让她黑化的过程远比甄嬛来的轻易。安陵容是家中嫡女,但是却毫无自信,这是为何?

安陵容自幼看见母亲辛苦织布,攒了银子给父亲买官。等到父亲做官之后,却掉头娶了小妾,此后对小妾的宠爱远远高于她的母亲。而作为嫡女的她,过的却不如庶出。

因为她从小见惯了这些没有硝烟的争斗,所以才能迅速的正视后宫的黑暗。当然后院的小打小闹,远比不上后宫的诡谲多变,但人都是会成长的嘛!

所以安陵容能转头背叛甄嬛、沈眉庄,并且迅速的上位,随后甚至成为除皇后外,对甄嬛危害最大的后妃。

不过就算安陵容再怎么黑化,她也只是一只黄鹂鸟,不像甄嬛最终成为黑凤凰。

安陵容的结局,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注定了。她因歌声受宠,甄嬛带着羞辱意味的封号“鹂”,虽是羞辱却那么贴切。

安陵容就是一只逗乐皇帝的鸟儿,高兴了就宠宠,不高兴了就丢弃在一边。

她被囚禁在后宫这个精美牢笼之中,只踩着一根木枝,永远都站不住脚跟。站不住脚跟的她,只能任人摆布,成为皇后对付甄嬛的工具。

安陵容一开始就不该入宫,因为结局早已注定!

展开阅读全文

延禧攻略中令妃是宫女出身的吗?历史上令妃和富察皇后是什么关系?

全文共 869 字

+ 加入清单

c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名叫延禧攻略,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还是有很多非常精彩的剧情的,我们也是看到在这部电视剧中,有很多精彩的剧情都是有相关的历史原型的,那么,说到这部电视剧的剧情,就要说到清朝时期的故事了,清朝时期的宫廷剧还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延禧攻略中令妃是宫女出身的吗?历史上令妃和富察皇后是什么关系?

延禧攻略可以说是一部有剧情有逻辑的轻喜宫廷剧,女主太有头脑有心计真的好爽啊还没见吃过亏!套路也很不一样清新的很!皇上皇后恩爱不移,娴妃失去所有开始黑化,这些都可以是主角视角,却选了令妃宫女角色,独出心裁同时又兼顾其他角色的丰满。而很多人想知道历史上的令妃是怎么样的呢?让小编来告诉你们吧。

好期待后面皇帝和璎珞的感情戏~按照璎珞的个性,如果她决心去勾引皇上,估计都难以逃得过她的手掌心呀!不过看百家讲坛,令妃确实是个狠角色。

历史记载中令妃确实是宫女出身,但到底是不是富察皇后身份的宫女,记载就没有那么详细了,不过从乾隆的诗中可以看得出令妃和富察皇后的关系。乾隆一首《孝贤皇后陵酹酒》可以看得出富察皇后和令妃关系是比较亲密的。其中有一句用我们现在的话或许可以理解成,之前被孝贤皇后教导的令妃像往常一样在孝贤皇后身边。从这里看令妃当年应该是富察皇后身边的人,但具体记载资料倒是没有。

令妃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人物,虽然死后被追封为皇后,但这一点也影响不了她逆袭成就。令妃父亲是内管领,这个官职在后宫娘娘家世中根本算不上什么。按照惯例八旗女子进宫选秀可以直接获封,非八旗女子被皇帝看上就需要在宫中先学习规矩,然后进行册封。魏氏在非八旗中算是优秀的,被分给皇后封为贵人,而其他资历一般的秀女则分给其他妃嫔,随便封一个常在。从此之后魏氏开始不断打怪升级,一路从贵人到令妃畅通无阻。

比起身份晋升开挂,在生孩子方面也是开挂,从生下第一个孩子七公主之后,几乎连年有孕,七公主周岁生下十四阿哥,紧接着九公主,十五阿哥,十六,十七阿哥。从这里看的出这几个孩子都是连着出生,其他妃嫔在这期间没有一个生下孩子,可见乾隆对她的宠爱。

展开阅读全文

延禧攻略尔晴出身名门,为什么却只能当宫女?

全文共 793 字

+ 加入清单

我们知道,在古代,一个人的出身与他后来能够做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就像是延禧攻略当中的主角魏璎珞,也就是后来的令妃,因为出身低微,尽管受到乾隆的宠爱,她最终也只能成为令妃,不能做皇后,这一点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尔晴的祖父是尚书,也算是出身名门,但是为什么她进宫之后,也只能做一个宫女呢?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皇宫里的女人千千万,上到皇后、下至宫女,但所有的女人,都是从“旗人”中挑选来的。但是这个旗人又分三六九等。

简单来说,旗人分为“八旗”和“内务府包衣三旗”,前者是有地位的旗人身份;后者是皇家的奴才。

但是所有的旗人女子都要参加选秀,包括八旗和内务府包衣奴才。但是挑选的方法和在宫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1.“八旗”秀女。

“八旗”秀女是由“户部”选拔的,每3年选一次。目的就是充实皇上的后宫,选上来的最少也是个答应,然后按照“答应、常在、贵人、嫔、妃、贵妃、皇贵妃”的晋升路径逐步上升。

多说一句,八旗不仅只是满洲人,有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族八旗之分,但一旦成为八旗中人,地位再低、官职再小,也是主子。

比如《延禧攻略》里的纳兰淳雪,一进宫就被封为舒贵人;皇后富察氏,一进宝亲王府就被封为福晋;娴妃辉发那拉氏,一进宝亲王府就是侧福晋。

2.“内务府包衣三旗”秀女。

“包衣”秀女由“内务府”选拔,大家看到包衣就简单的理解为奴才就可以了,看到内务府就简单的理解成出卖劳动力的机构就可以了。这些秀女选上来就是承担后宫的杂役活计、使唤丫头。

比如《延禧攻略》里的尔晴,虽然她出身名门,爷爷是尚书,尚书我前面说了相当于部级干部,但是因为尔晴家是包衣奴才,所以尔晴进宫还只能是奴才,充当使唤丫头的宫女。

比如《延禧攻略》里的魏璎珞、魏婴宁,她们的父亲就是内务府的包衣奴才,更没有地位了,所以一进宫也是粗使宫女。

由于清朝的选修制度加上祖上是包衣出身,即使尔晴的祖父是尚书进宫也只能当宫女。

展开阅读全文

知否齐衡出身高贵,为何坚持要参加科考

全文共 1377 字

+ 加入清单

《知否》剧中的齐衡出身于齐国公府,本就身份尊贵,而且母亲还是平宁郡主,再加上家里就只有他一个孩子,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人物,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不为过,明明有这么好的条件,就算是科举落榜,也不是没有好的出路,可是他为什么一心只想要参加科举,赢得一个好的名次?科考对于齐衡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如此坚持?

《知否知否应是绿红肥瘦》中,朱一龙出演齐国公府的独子齐衡,家世显赫的他本可依靠恩荫继续享受荣华富贵,一世无忧。但他偏偏要靠自己的实力参加科考还闹得落败,害得母亲平宁郡主颜面全失。那之后他没有消沉也没有沉迷声色,依然靠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功名。若论起来小公爷这番努力背后的缘由,靠实力证明自己固然是很重要的部分,想以此求取功名另立门户给心爱的女人以庇佑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可惜最后却未能如愿。

齐衡屈尊到盛家的学堂跟着庄先生求学,和长枫、长柏、顾廷烨是同窗,也因此有机会认识盛家的三个女孩并钟情于平时不声不响的六姑娘明兰。第一次参加科考之际,小公爷本来信心满满,想一鸣惊人,但不曾想却意外名落孙山,让之前排场很大的平宁郡主颜面受损,灰头土脸离开。

后郡主去找主考官询问才得知缘由,这小公爷文笔自然了得,但却少了点内涵,想来和他平日里被宠溺和保护得很好有关,未能触及到生活的底层自然无法体味治国齐家的真谛。就像课堂上庄先生借着家庭的嫡庶之争影射立储选择,小公爷的回答一样,不是他真的想规避什么,有时候仅仅是以为他是家中的独子,被保护和安排的很好,很多事自然不会去多想,也就不会思考到更深入的层面。

其实对于小公爷坚持参加科考很多人是不理解的,因为以他的家世完全可以靠恩荫获得功名,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尊享荣华。为啥这么说?电视剧《知否》的背景被设定为北宋。宋朝当官的途径虽然科举是正途,但是恩荫也是官员一个很重要的源头。其实这种制度汉唐早已有之,但是到了宋朝,已经有了泛滥成灾的趋势。皇帝一高兴,根本就不管你老子多大官,直接让你当个官。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土豪,横竖权大钱多怎么都可以任性。这种方式当官可比考试容易太多了,所以很多官宦子弟如果自觉科考无门,会直接选择等待合适的时机求取恩荫。

北宋还有一大特点在历史教科书上就已经写明了,那就是冗兵冗员冗费。无论是军队里还是政府机构里,都有这一个共同的问题:人多。但不要担心这样的官儿当得没意义,这可是肥缺,因为北宋可以说是中国最有钱的朝代了,官员的薪酬足够让明朝的官员想要穿越。朝廷有钱,于是就有一种很神奇的稳定内部的方法,那就是撒钱。往军队里塞很多很多人,不管质量怎么样,通通养着;往机构里塞很多很多人,不管能力怎么样,通通养着。在这样两大背景下,小公爷一心靠自己的实力求得功名而不单考祖上和官家的隐蔽,也算是很励志的代表了。

虽说小公爷是个求上进的励志好男儿,但他却算不上情商在线,相思难耐的他居然靠母亲过生日的一些小把戏,就想以此打动父母来让他们答应门第相差悬殊的婚事,也难怪平宁郡主会使出认妹妹的狠招。为了兑现承诺,顺利将明兰娶回家,他也算是很拼了一把,第二次科考之后一举金榜题名。其实,小公爷之所以这么努力无非是希望自己能靠实力单立门户给心爱的女人更多保护,但奈何他生在嫡庶尊卑森严的宋朝,又有个强势且重门第的母亲,这个梦想最终还是落空了。可惜赵丽颖饰演的明兰一片真心错付,两个人终究还是擦肩而过了。

展开阅读全文

高渐离是哪个朝代的 高渐离出身于哪个朝代

全文共 248 字

+ 加入清单

高渐离,战国末期燕国人,擅长击筑,与荆轲关系很好。他们常常在燕国的闹市之中,喝酒唱歌,而高渐离就击筑活跃气氛。

后来,荆轲刺杀秦王,失败被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令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也隐姓埋名,在宋子当酒保。因一次击筑技惊四座,被秦王邀请到王宫为其击筑。刚到王宫就被认出是荆轲的好友,秦始皇下令将高渐离眼睛弄瞎,让他继续击筑。看着时机逐渐成熟,高渐离就往筑里灌铅。有一天,高渐离进宫击筑,一到大殿,就举筑扔向秦王,没有击中。嬴政怒不可赦,杀死了高渐离,终身不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展开阅读全文

抱怨年终奖太少?那是因为你的“出身”不好!

全文共 988 字

+ 加入清单

媳妇是个精打细算的人,平时对财务管的也比较严。这不,刚刚一发工资,这会又盯上了年终奖。我心想年终奖都还没着落呢!不过为了面子,便随口回了一句“还不确定有多少”。媳妇对我一笑,说要不要来比一比谁的年终奖发的多?我顿时吓了一跳,然后郑重地看着媳妇眼睛说道:“媳妇,不用比了,你赢了!”。

最烦的是,每年一到年底,就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出来晒自己的年终奖。前两天就一个在银行上班的同学对我述苦说今年没能拿到优秀,所以年终奖少了一小半,只拿到8万块。我一听顿时就乐了,被怂乐的。你们说要不要把他揪过来痛扁一顿?

众所周知,银行的福利待遇在所有行业中都是处在上游,所以年终奖发个8万、10万不足为怪,像咱这种不在银行工作的朋友那也只有羡慕嫉妒的份。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羡慕银行职员,就好比前段时间网传的《王者荣耀》开发人员年终奖可是100万,最近好像又涨到了200万!这样的数字对于年终奖还没着落的人来说,已经不能用“羡慕嫉妒”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了,只有一个字可以,那就是“恨”。

然而,无论是羡慕嫉妒,还是恨,还是不能改变你的年终奖比别人少的事实。年终奖发放的多少,恐怕还要取决于下面这些因素。如果你没能占据这些因素的有利条件,那就别再抱怨年终奖太少了,因为这就是命。

1、看单位的性质。国企待遇相对较好,所以年终奖自然不会少,一般员工最起码也是个一两万,多则可能十几二十万;民营企业差距就比较大了,好的民营企业(如腾讯、华为)年终奖可以甩过国企几条街,差的不倒扣钱就万事大吉了;外资企业也得看情况,一般欧美企业比较大气,年终奖相对较高,日韩企业就相对较低。

2、看职位和部门。一般来说职位越高年终奖也会越高,而不同的部门年终奖差别也会很大,如行政部的年终奖就很难跟销售部的比。所以即便在同一家公司,你的年终奖比别人的少也别不服气。

3、看工资和工龄。很多公司的年终奖都是按照月基本工资在加上一定的工龄来计算的,工资和工龄与年终奖一般是成正比的。所以想要拿更多的年终奖,就努力提高你的基本工资吧!另外也别整天都想着跳槽了。

4、看业绩和绩效。一个公司及其的每个部门一般都会有一定业绩或绩效指标,达成或超额达成自然可以为年终奖发放数额加分,否则想要抱怨年终奖太少也不会很有底气。

5、看跟了什么老板。大方的老板年终奖会给你大把的钞票,或者房子、车子。至于抠门的老板,还是先祈祷他能把你上一年的工资结清吧。

展开阅读全文

189 狄青不怕出身低

全文共 1271 字

+ 加入清单

韩琦、范仲淹刚到陕西的时候,有人向他们推荐,当地军官中有个狄青,英勇善战,有大将的才干。范仲淹正需要将才,听了这话,很感兴趣,要部下把狄青的事迹详细说一下。

原来,狄青本是京城禁军里的一个普通兵士。他从小练得一身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加上胆壮力大,后来被选拔做了小军官。

西夏的元昊称帝以后,宋仁宗派禁军到边境去防守,狄青被派到陕西保安(今陕西志丹)。

不久,西夏兵进攻保安。保安的宋军多次被西夏兵打败,兵士们一听说打仗都有点害怕。守将卢守勤为了这件事正在发愁。狄青主动要求让他担任先锋,抗击西夏军。

卢守勤见狄青愿意当先锋,自然高兴,就拨给他一支人马,跟前来进犯的西夏军交战。

狄青每逢上阵,先换了一身打扮。他把发髻打散,披头散发,头上戴着一个铜面具,只露出两只炯炯的眼睛。他手拿一支长枪,带头冲进敌阵,东挑西杀。西夏兵士自从进犯宋境以来,没有碰到过这样厉害的对手。他们看到狄青这副打扮,已经胆寒了。经狄青和宋军猛冲了一阵,西夏军的阵脚大乱,纷纷败退。狄青带领宋军冲杀过去,打了一个大胜仗。

捷报传到朝廷,宋仁宗十分高兴,把卢守勤提升了官职,狄青提升四级。宋仁宗还想把狄青召回京城,亲自接见。后来因为西夏兵又进犯渭州,调狄青去抵抗,不得不取消了召见的打算,叫人给狄青画了肖像,送到朝廷去。

以后几年里,西夏兵不断在边境各地进犯,弄得地方不得安宁。狄青前后参加了二十五次大小战斗,受了八次箭伤,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西夏兵士一听到狄青的名字,就吓得不敢跟他交锋。

范仲淹听了部下的推荐,立刻召见狄青,问他读过什么书,狄青出身兵士,识字不多,要他说读过什么书,他答不上来。

范仲淹劝他说:“你现在是个将官了。做将官的如果不能博古通今,只靠个人的勇敢是不够的。”接着,他还介绍狄青读一些书。

狄青见范仲淹这样热情鼓励他,十分感激。以后,他利用打仗的空隙时间刻苦读书。过了几年,他把秦汉以来名将的兵法都读得很熟,又因为立了战功,不断得到提升,名声更大。后来,宋仁宗把他调回京城,担任马军副都指挥。

宋朝有个残酷的制度。为了防止兵士开小差,在兵士的脸上刺上字。狄青当小兵的时候也被刺过字。过了十多年,狄青当了大将,但是脸上还留着黑色的字迹。

有一次,宋仁宗召见他以后,认为当大将脸上留着黑字,很不体面,就叫狄青回家以后,敷上药,把黑字除掉。

狄青说:“陛下不嫌我出身低微,按照战功把我提到这个地位,我很感激。至于这些黑字,我宁愿留着,让兵士们见了,知道该怎样上进!”

宋仁宗听了,很赞赏狄青的见识,更加器重他。

后来,因为狄青多次立功,被提拔为掌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一个小兵出身的人当上枢密使,这是宋朝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有些大臣嫌狄青出身低,劝仁宗不该把狄青提到这么高的职位,但是宋仁宗这时候正在重用将才,没有听这些意见。

狄青当了枢密使,有人总觉得他的出身和地位太不相称。有一个自称是唐朝名相狄仁杰后代的人,拿了狄仁杰的画像,送给狄青说:“您不也是狄公的后代吗?不如认狄公做祖宗吧!”

狄青谦虚地笑了笑说:“我本来是个出身低微的人,偶然碰到机会得到高位,怎么能跟狄公高攀呢。”

展开阅读全文

只因出身农村婆婆总在背后说我坏话

全文共 415 字

+ 加入清单

我和老公自由恋爱,农村的我们想努力的走出大山,不过婆婆一直认为我配不上老公,婆婆觉得老公应该找城里的女人,她不知道的是她自己儿子不也是农村人吗。

婚后婆婆也跟着我们来城里了,婆婆还是不喜欢我,婆婆总在外人面前说我的坏话,更可恶的是婆婆竟然要我老公要离了我再找,每每听到这些我都很难过,好在老公能给我安慰,他说婆婆就是嘴上喜欢说说,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要我不要计较这么多,可是有时真的受不了。

有一次老公工作失误了被领导训了,婆婆竟然跳起来指着我的鼻子说:看吧,不听我的话,如果找了个城里有钱有势的媳妇,肯定不会有这样的事发生,结果找了你这个没用的,一点忙都帮不上。我真是委屈极了,老公工作上的事跟我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啊,怎么这也扯上我了?

其实我的工资比老公高,最重要的是我家的条件比他家还好,结婚的时候我爸妈出的钱比他们家还多,房子是我们自己攒钱买的,但是装修是我爸妈出的,现在婆婆就住现成的,她还要说我。我知道怪只怪我是农村出身的。

展开阅读全文

马克西明身高有多高 揭秘罗马蛮族出身的皇帝马克西明

全文共 3850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罗马皇帝马克西明,公元173年出生于罗马的色雷斯行省,他与跟他同样来自这个行省的罗马皇帝韦帕芗、图拉真、塞维鲁等等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马克西明的出身是极其低微的,可以说连当时的骑士阶级都算不上,算是贫苦居民。他父亲米卡是个羊倌,马克西明长大后,自然也就成了个小羊倌。

羊圈显然不是小马的归宿,出人投地才是他的梦想。奈何没有受过教育,他只能选择从军。16岁时,小马告别了双亲,前往米西亚报名参军。因为没有罗马公民权,他只能加入辅兵。即便如此,他的年龄也小了一岁。

然而,小兄弟却用壮硕的体格,征服了征兵的军官。据说,马克西明身高2.6米,手指粗的能拿女人的手镯当戒指。他一天要吃50多斤肉、灌26升葡头酒,简直就是个膀大腰圆的超级饭桶。有这副身板还担心什么年龄,队长们当场大笔一挥∶录用!

在当年的新兵中,小马简直是鹤立鸡群。因为他不光口音独特,还力大无穷,不光能拉着马车跑,还能一拳打瘫马脸。战友们看的又兴奋又害怕,谁都不敢惹他,还给这个糙汉起了个外号——野兽!

189年,马克西明的好运来了。皇帝塞维鲁来军团视察,要士兵们组织搏击比赛,好好热闹热闹。作为新兵代表,小伙子很快干翻了一批战友,在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并获得了面见圣上的殊荣。

当着皇帝的面,16岁的少年用充满色雷斯口音的拉丁语表示,自己想跟正规军过过招,显摆显摆身手。

看到这个自信又莽撞的后生,塞维鲁龙颜大悦,马上安排几个老兵跟他比试,结果连上了16人,都被马克西明打的鼻青脸肿。小兄弟问还有谁?结果谁也不敢来了。比赛结束后,马克西明光荣夺冠,把所有奖品通通收进腰包。

两天后,塞维鲁正在军营中溜达,突然发现小马跟几个士兵吵架。皇帝本想叫手下过去说他两句,但小伙不听,还满脸受了委屈的样子。塞维鲁哭笑不得,想耍耍他,便起身上马,让少年在后面追,说追的上就不用受罚。结果塞维鲁围着基地跑了好几圈,硬是甩不掉在后面飞奔的大汉!

下马后,皇帝问道∶色雷斯的少年啊,跑了这么多圈,你还能跟人摔跤吗?马克西明连大气都不喘一下,直接说没问题。于是皇帝又挑了几个精锐跟他较量,小伙子再次上演奇迹,连续干翻了7个对手。

这下,连久经沙场的塞维鲁都服气了,他知道自己捡到了宝贝,就破格提拔这个后生,让他做了自己的亲兵。如此,参军不到一年,马克西明就凭一膀子力气,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

之后28年中,马克西明对塞维鲁、卡拉卡拉两代君主尽心侍奉、无比忠诚,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一个身经百战的百夫长。每逢作战,老哥们必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深得士兵爱戴。所以别看他官不大,在军队中的威望却高的很。

218年,卡拉卡拉遇刺身亡,弑君者马克西努斯成为了皇帝。44岁的马克西明忠臣本色不改,拒绝向这个“贼子”效忠。他直接辞职,回老家色雷斯种地去了。

一年后,马克西努斯玩完,卡拉卡拉的外甥埃拉巴伽路斯即位。在小皇帝前往罗马的途中,老哥们曾前往参拜,并希望自己能成为新君的警卫员。然而,鸟人埃拉却轻浮的说道∶马克西明,听说你打败二三十个汉子都不喘一口大气,不知你跟女人玩上30次又顶不顶得住呢?言毕,哈哈大笑。

这句话宛如一道晴天霹雳,把老哥们惊的目瞪口呆。他万没想到自己一片赤诚,竟换来如此的狼心狗肺之辞。拖着受伤的心灵退下后,马克西明已心灰意冷,他准备永远告别仕途,回家乡了此残生。

多亏皇祖母梅萨是个明白人,一定要皇帝重用这位忠臣,马克西明这才被起复为首席大队长,重新回到了战场。不过,在埃拉执政的四年间,他始终拒绝前往首都。

222年,淫帝埃拉也被刺杀。50岁的老同志高兴的像个300斤的孩子,他马上前往罗马,并得到了新君亚历山大的接见。之后,老马又在新兵教官的岗位上贡献了13年。眼看就要光荣退休时,他的命运发生了质的变化。

233年,高卢地区遭到了日耳曼蛮族的入侵,驻军不能抵挡,情况日益恶化。234年底,亚历山大亲临前线救火,各地援军也陆续就位。然而,正当热血沸腾的将士们准备好好干上一仗时,皇帝却突然不想打了,他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经济援助。

所谓经济援助,就是“花钱买和平”的委婉说法。听说要跟蛮族认输服软,战士们的热情瞬间被浇灭。他们大骂亚历山大是个没断奶的懦夫,对其十分鄙视。

如果在太平盛世,军人就算有牢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现如今,皇帝的无能却直接刺激了军团谋反的野心∶罗马的君权本身就不强,塞维鲁改革后,军队的势力更如日中天,大大提高了造反的成功率。受此激励,将士们一有机会就“废昏立明”,并趁乱大发横财。前面几位皇帝之所以活不长,都是这个原因。

不久后,几个军人找到了62岁的马克西明,表达了图谋不轨、并欲奉其为君的美好愿望,希望老头能站出来当老大。找他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人缘好,值得信赖。二是讲义气。

一听要造反,老马着实吓得不轻。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过后,当皇帝的诱惑终于压倒了一切。他不仅丢掉了40多年的忠诚,还慷慨承诺,事成之后要给兄弟们加工资、发奖金、升官发财,共享富贵。235年3月,一伙乱兵冲进了亚历山大的行营,将这位年轻的君主乱剑杀死,同时遇害的,还有太后梅娅。

事变发生后,马克西明堂而皇之的成为了皇帝,实现了出人投地的梦想。面对既成事实,元老院也只好照常“同意”。但老马的背景实在太糟糕,他既不是贵族,也不是罗马人,不要说总督,他连军团长都没做过。元老们难以掩饰对这个贱民的鄙视和厌恶,背地里称他为“蛮子”。

这一切,马克西明都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没关系没背景、难以服众。所以在回罗马前,他准备好好打几仗,用战功堵上元老院的嘴。

从235年开始,在新皇帝的带领下,罗马军队越过莱茵河,对蛮族展开了摧枯拉朽般的进攻。日耳曼人的大本营被连根拔起,被迫退出高卢。罗马军乘胜追击,直接突破了日耳曼长城,拿下了黑森林地区。

到238年初,开战三年的马克西明没打过一场败仗,他在所有的战线都大获全胜。莱茵河和日耳曼长城的防御功能全面恢复,罗马军队的前线阵地。也转移到了多瑙河流域的希尔米乌姆。消息传回罗马后,即便是元老院,也不得不对这位蛮子皇帝的赫赫战功赞叹不已。

但是,正当蛮子皇帝信心满满,准备将日耳曼蛮族彻底剿灭时,意外发生了。238年,为填补战争造成的巨额消耗,也为了给士兵们发放更多的赏赐,皇帝征收了一项“战时特别税”,强令各地行省摊派。其他行省倒还好,但到了阿非利加时,老百姓们不干了。

尤其是当地的一些大农场主,对这项突然多出来的税收抗拒不已,他们不仅拒绝缴纳,还杀死了不依不饶的财务官。流血事件发生后,抗议迅速演变成了暴动,一些年轻的农场主将手下的佃农武装了起来,带领他们浩浩荡荡的前往首府迦太基,准备找总督戈尔迪安“申冤”。

但到了迦太基后,不知谁出的主意,申冤居然变成了拥立,他们决定,推举戈尔迪安为帝!

北非这么一闹,元老院立刻精神抖擞,他们本来就看“蛮子”不顺眼,如今冒出来个出身名门的贵族,议员们求之不得。6月28日,元老院召开大会,当场通过了任命戈尔迪安为皇帝的任命,并同时宣布马克西明为国家公敌。他们希望,新皇帝能给帝国带来“美好的明天”,并将公敌“彻底消灭,一个不留”。

但80岁的戈尔迪安显然没能接住这天大的福分。驻扎在努米比亚的第三军团首先表示了不满,他们认为,废立皇帝乃是军队的特权,元老院凭什么插手?于是,没等马克西明下令,他们就进军迦太基,要为老皇帝“讨回公道”。当时的北非根本就没有驻军,戈尔迪安搜肠刮肚才凑出1000兵马。面对正规军,这1000人很快化为齑粉,绝望的戈尔迪安自杀身亡。此时,距离他称帝连一个月都不到。

刚听说戈尔迪安称帝的时候,马克西明非常恼火,他马上停止了对蛮族的军事行动、转身攻打罗马。结果没几天“反贼”就被平定了,老皇帝龙颜大悦,对军团的忠诚十分满意。他准备慢慢悠悠的回到首都,将暗算他的元老院一锅端掉。

但他确实低估了政客们的决心和能量,特别是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戈尔迪安虽然死了,但议员们毫不气馁,他们火速选出了两个新皇帝——普皮恩努斯和巴尔比努斯,还成立了一个由20名议员组成的防御委员会,一定要跟蛮子老头死磕到底!

议员们坚定的意志让马克西明十分震惊,而沿途居民不友好的态度,则直接砸了他的饭碗。因为元老院那份公敌通告,老马早就成了人人得而诛之的坏蛋。因此,当“王师”抵达阿奎利亚时,迎接他们的并非醇酒美食,而是锁死的城门、坚壁清野的郊区、和意大利人的咒骂。此举直接掐断了大军的补给线,军中发生了粮荒。

如果能一举拿下阿奎利亚,低迷的士气可能会在瞬间得到扭转。但一连串的意外和打击,动摇了老皇帝的信心。他成天唉声叹气、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区区弹丸之地,居然挡住了战无不胜的野兽,怎么都打不下来。

军人们察觉到了皇帝异常的状态,他们本能的感觉到,老头要玩完了。抱着这颗要死的大树,十有八九会被清算。不如早日反正、弃暗投明,说不定还能保住身家性命。

不久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士兵袭击了皇帝的行营,并摘下了他的头颅。四天后,色雷斯人的首级被送到了首都,元老们查验过后,直接把它丢进了台伯河。紧接着,新皇帝抵达阿奎利亚,军团官兵集体向其宣誓效忠。

马克西明并不适合做皇帝。他的确勇武过人,但又不懂如何跟权贵打交道,也无法在军队与政客间达成平衡。过度的倾斜,使他在遭遇危机时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最终身首异处。此外,元老院的突然崛起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谁也没想到,这个颓废了100多年的“最高立法机关”竟会跟皇帝死磕到这种程度,而且还大获全胜。但是,他们也高兴不了多久了,“色雷斯人”刚被解决,两位新皇帝就开始互相掐架了。

展开阅读全文

你知道孙宇晨的出身吗?如今的波场币为什么恶评如潮?

全文共 924 字

+ 加入清单

从去年三月份开始,孙宇晨这个名字一时间甚嚣尘上,但是很多朋友却并不熟悉孙宇晨的出身,只是知道他花了3000多万元请巴菲特吃饭。对孙宇晨的出身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是非常有必要做一个比较细致的介绍的。为什么要如此呢?因为通过对孙宇晨的出身的介绍,再对比孙宇晨如今在网络上的各种言行,或许能够更好的去理解这个如此“张狂的年轻富豪”。

1、孙宇晨的出身介绍

根据现有的资料查询,孙宇晨的出身并不是多么的高贵,1990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早年随父母到惠州定居。在高中及之前,孙宇晨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怎么好,只不过偏爱文学,最终凭借着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捷径被北大历史系录取,这被很多人视为一个奇迹;2011年孙宇晨从北大毕业,之后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直到学业结束。这就是孙宇晨的出身中非常经典的一幕。

之后的孙宇晨就进入了人生开挂阶段,先后在2013年创立了移动社交应用APP陪我,并且于2015年进入湖畔大学成为“马云弟子”;到了2017年,孙宇晨在新加坡成立了波场币基金会,并且于2017年底正式向全球发售波场币;2019年孙宇晨则以475万美元的天价拍下了巴菲特的慈善晚宴,一时间成为全球知名人物。从此之后,孙宇晨就开始在网络上各种蹭热点,包括王思聪、罗永浩等等,由此才引发了很多人对孙宇晨的出身的关注。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孙宇晨的出身,那就是出身一般,但是却善于自我营销和蹭热点,最终利用波场币割韭菜实现了财富自由之路。

2、如今的波场币为什么恶评如潮?

孙宇晨在美国高校毕业之后,利用其在硅谷实习的机会开始进行创业,创立了社交应用平台陪我APP等十余家公司。从这些公司的投资回报来看,真正让孙晨宇赚钱的也就波场币了。那么为什么如今的波场币恶评如潮呢?

虽然孙宇晨的出身一般,但是孙宇晨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几年时间当中,对于利己主义和财富的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于是他开始利用各种名义或噱头使自己出名,为自己赚钱。当他看到虚拟数字货币有机可乘时,果断的就在2017年推出了波场币并且利用其个人优势在全球进行众筹。当波场币圈到了足够的资金的时候,孙宇晨利用个人手中的筹码开始高位圈钱,最终导致波场币惨跌超过九成。至此,很多人才看清楚这就是一场割韭菜的骗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