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我们只有几个地球(精选20篇)

地球上寿命最长的动物是哪些?以下是问学吧小编为您整理的地球寿命最长的动物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浏览

6633

文章

1000

篇1: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竟然是水星!

全文共 761 字

+ 加入清单

根据外国媒体的报道,哪个行星地球最近?大多数人的答案是金星,但是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答案可能是水星

根据3月12日出版的《今日物理学》杂志上的一篇评论,尽管金星是轨道上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但水星是距离地球最近时间最长的行星。

阿拉巴马大学的博士生汤姆·斯托克曼、美国陆军工程研究与发展中心的机械工程师加布里埃尔·门罗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机械工程师塞缪尔·科尔德纳在他们的评论中共同指出,由于一些粗心大意、模棱两可或群体误解,科普人士根据行星间平均距离的错误假设传播信息,他们对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有偏见。

当人们计算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时,他们通常会减去两颗行星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但是这个算法会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当两颗行星保持最接近时,才能计算出两颗行星之间的距离。他们指出,由于金星和地球的转速不同,有时金星总是位于太阳的另一边。

斯托克曼和其他人在评论中说,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新的数学技术,称为“点圆法”,可以测量行星之间的距离。该方法对每个行星轨道上一系列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平均,从而将时间考虑在内。

当用这种方法测量时,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轨道周期中,水星与地球保持着最接近的距离。不仅如此,水星还是离土星、海王星和太阳系所有其他行星最近的行星。研究人员每24小时绘制一张行星在系统中的轨道位置图,持续10000年,以验证他们的发现。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同意“最近的行星”的新定义。空间科学实验室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天文学教授史蒂文·贝克威特说:“假设你住在一所房子里,你的邻居在其他地区住了半年,也许你住在威斯康星州,而你最近的邻居一年在佛罗里达住7个月。冬天,这个“远房邻居”住在你隔壁,但大多数人会认为他们最亲近的邻居是住在隔壁的邻居,冬天除外。这是重新定义“最近的行星”的一种有趣的方式,但它并不真正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篇2:这是一个人类带着地球寻找新太阳的故事——第三个太阳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基本信息:

1.标题:第三个孙

2.作者:银河行星

3.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4.价格:35元

5.对开:32页

6.同类畅销书:《三体》、《时间迁移》和《病毒时代》

作者信息:

代表作有《第三个太阳》、《病毒时代》和《清洁人类》。

《第三个孙》在首届和惠杯科幻大赛中获得“最佳科幻经典奖”。

《病毒时代》获得了第六届全球中国最佳小说流行明星云奖。

基本内容:

一颗速度惊人的黑矮星闯入太阳系,直指太阳。它沿途遇到的所有行星都被它的沉默吞噬了。90天后,两个同等质量的行星将在一次令人震惊的相遇中化为灰烬,人类也将难逃一死!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惊恐万状的人类陷入混乱。结果,一场关于地球命运的辩论在“地球救援委员会”紧张地进行着:是用热核武器轰炸黑矮星吗?还是你带着整个地球逃离了太阳系?故事的高潮围绕着平行交织在一起的“拦截”和“迁移”展开。最后,在“上帝”的“基因字母”的指引下,人类启动了行星推进器,开始了寻找新太阳的黑暗旅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地球周围的大气是变化的吗?

全文共 356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周围的大气有时是多还是少?

在离地面10公里的地方,大气的成分似乎没有变化。流星有时像闪电一样在1000米的高度经过,这表明在这个高度仍然有氧气。因为当流星飞入大气层时,它们与大气层摩擦产生热和光。

此外,在南极和北极可以看到由太阳发射的高速带电粒子激发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而产生的极光。它的高度一般超过100公里,最高可达600多公里,这可以证明在这个高度上有大气层。大气层只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存在。如果地球的引力和月球一样小,大气层就会消失。

大气最初是一种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氮气和地球内部火山爆发喷出的其他成分。水蒸气冷却后形成海洋,二氧化碳在海洋中融化。自从数亿年前绿色植物出现以来,氧气再次产生,这改变了大气的组成。然而,整个大气层的数量取决于地球的“大小”,所以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没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如果人类消失,地球将会怎样?

全文共 353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人类地球消失了会发生什么?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因为我们都被自己的生死和世界的未来发展所困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最终将被重置,人类存在的标志将消失。关于具体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更合理的推测:

人类消失几个小时后,世界上大多数的灯都会熄灭,因为大多数电站将无法继续运行(水电站仍将运行)。

10天后,宠物和农场动物将会死亡,而大狗将会组成组织并猎杀其他动物。

一个月后,核电站的循环冷却水将蒸发,这将导致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样的世界级灾难。

一年后,我们的卫星将会坠落。

25年后,一些城市将被废墟掩埋,植被将覆盖整个世界。

300年后,钢筋结构的建筑物、桥梁和塔将因腐蚀而倒塌。

在一万年后,像金字塔、长城和拉什莫尔山这样的石头建筑将成为人类存在的唯一证据。

蝌蚪君编译自gizmodo,译者Wynn,经授权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地球上的水都是“来自星星的水”

全文共 3747 字

+ 加入清单

水资源真的会越来越贫乏吗?从某个角度来看,答案应该是:永远不会。

美国作家查尔斯·费什曼所著的一本书《大水荒:水资源大战与动荡未来》中告诉我们:水只会在人们习惯找到它的地方慢慢消失,仍然会有大量的水存在于地幔中,比如存在于岩石中的水。而地球上的水几乎都来自于外太空。

1猎户座星云是个“造水工厂”

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有42.8亿年历史。这些年代久远的岩石,几乎与太阳系的年龄相近(据估计,太阳系已经存在46亿年)。可是你也许不知道,我们卫生间的水龙头里流出的水,极有可能比加拿大的岩石更为古老——它可能已存在了43亿、44亿或者45亿年。

尽管这个说法仍存在争议,但应该说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水,的确早已存在,并会永远存在下去。因为地球上的水的分子式一直都是H2O。这些水不仅来自太空,甚至也形成于太空。实际上,水本身就是宇宙的“体液”,比太阳系的形成还早数亿年,甚至数十亿年。

加里·梅尔尼克是美国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中心的资深天体物理学家,他也是1997年时通过欧洲航天局设计的红外线太空天文台,发现一个相当规模的“星际水源”的团队成员之一。多年来,他一直用轨道望远镜研究星体的形成和太空水。他发现猎户座的星体属于银河系,其旁边有一个亮闪闪的点,即猎户座“宝剑”上的一个小圆点,实际上它不是星体,而是一个巨大、明亮、由气体和尘雾形成的云团,即“猎户座分子云团”。氢气就在这种云团里凝结,正在形成新的星体。梅尔尼克说:“猎户座离地球最近,是大星体形成的区域。”这个氢气云团看起来像猎户座旁的一个小圆点,其实它规模庞大,可以产生成千上万个星体。

梅尔尼克在和同事们用望远镜观察猎户座分子云团时发现,那里“每24分钟产生的水,足以填满地球上的所有海洋”。这些星体结合或分解时会发出冲击波,冲击波穿过含有游离态的氢和氧的气体云,当冲击波冲击氢原子和氧原子使它们结合时,通常就会形成水。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氢是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而氧元素位列第三。因此,悬挂在猎户座腰部的“宝剑”其实就像一个造水厂,一直在源源不断地造水,每天制造的水量甚至是地球所需的60倍,其规模之大,令人难以置信。而这一片正在造水的区域,不过是银河系中一片不起眼的“沼泽”而已。

梅尔尼克说,宇宙之大,我们难以想象。“那些星云所造之水虽然很多,且密度很大,但我们仍不会说,若飘在太空,可能会被一大堆水打到。”所以尽管这块星云产水量如此巨大,但它是在相当于420个太阳系范围大小的空间内造水,它周围的温度相对于我们来说,也仍不算“潮湿”。即使在这块星云中微尘最多的地方,即粒子最集中的地方,也比人类在地球上能创造出来的任何真空都“空寂”。

梅尔尼克称自他们发现这块星云以来的14年里,它已经创造出了如地球一样湿润多水的30万颗星体上所有的水的总量。

2地球水的“第四种存在形态”

让我们回到地球上——地球上的水更大多数其实并不是以我们所熟知的冰、水、气三种形式存在。水还有另外一种存在形式,这种形式异乎寻常——那就是封存在岩石中的水。

可以说,这些岩石像一个巨大的水库,它的含水量至少与地球上所有河流、海洋和冰川中的水量加起来一样多,或许还是海洋水量的4倍、6倍或10倍。但它们一直被深埋在我们脚下410千米(约255英里)处。

这种奇特的“第四种形态”的水,还可能隐匿在你家的厨房中。如果你家厨房的绿石灶台是用蛇纹石做成的,假设一块蛇纹石的锅台面板重约90公斤,在这块石头中,就有约10公斤会是水,即石头中可能融入了10升水。但是,这种融合并不像把鸡蛋搅在稀面糊中那样,而是水融进矿石的每个分子中,即裹在构成蛇纹石的镁、硅和氧原子的点阵结构中。几乎地下410千米深处的矿石大都以这样的方式融进了水,当然这些水的存在形态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种——410千米厚的岩石叠加在一起所产生的重力,以及2000华氏度(约1093.33℃)高温加热的共同作用下,一个氢原子会离开水分子,留下一个羟基,而这个氢原子会融入矿石分子。科学家把这种融入水的矿石称为“水合矿物质”(即“水岩”)。

有一点难以理解之处:一旦把羟基和单独的氢原子注入岩石的晶体点阵,埋在地下近500千米的深处,这些原子若依然结合成水分子,将以何种方式存在?

美国西北大学的地球物理学家史蒂芬·雅各布森专门研究地球内部的热量、压力,以及人类几乎不能到达的漆黑世界。他用巨大的压力(用来锻造人造钻石的压力)模拟在地下约500千米深处的压力和温度,将水挤进岩石。他说:“如果去除压力和温度,氢原子和羟基会合成水分子。如果它不在岩石中,它就是水。如果它被融入岩石,它看起来就还是岩石。所以矿石是地球上大部分水的存在之处——水就在矿石中。”

可以这样形象地解释: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某种矿石的确将水吸入其分子结构中,就像海绵吸水一样。而水分子进入矿石就会分解,分解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羟基。所以矿石中绝对有水。

而且科学家至少从三方面得出了结论:水岩确实比没有水合状态时更柔韧,更易变形;科学家能用红外线分光镜测量出矿石分子结构中的水分子;最重要的是,当矿石承受的压力和温度以适当的方式被去除时,氢原子和羟基就会从矿石中脱离,以水的形式从矿石中流出。

科学家认为,他们已经弄清楚,这种水岩遍布地下400-650千米的深处,厚达240千米,比地球表面的水层还要厚。

雅各布森说,即使这种矿石的含水量只有1%,其水量也很大,实际上已相当于地球海洋水量的几倍。如今全球有成百上千名科学家正在研究地球深层水的物理特性和巨大作用。

我们也许看不见这种隐身在地球深处的水,而且这种水或许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009年在月球上发现的水的存在形式更难研究、更难理解,但地球的深层水与美国圣莫尼卡码头、英国多佛白崖的汹涌波涛,以及南非约翰内斯堡或上海的地平线涌起的风暴云其实都有关联。

3或许真正的水循环是这样的——

陨石-海水-深层水岩-火山云-海水-深层水岩

约瑟夫·史密斯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地质学家,致力于研究深层水的动力学和重要意义,也是该领域的先驱之一。他认为,地幔深处矿石中的水是从海洋中而来,而地球表面的水其实又来自于地幔深处的深层水。

史密斯解释说,海洋底部有一层叫橄榄石的矿物质。当橄榄石和海水发生化学反应时,会生成蛇纹石,即上面所讲过的、能当厨房灶台用的绿石。然后,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的地方,海洋底发生“潜没”,即在大陆漂移的作用下,这些矿石被猛地推入地球内部。因此,这些浸透了水的蛇纹石便进入了地壳。

而深层水又是如何回到地球表面的呢?“大部分深层水是通过火山返回地面的,当安第斯山脉的火山或圣海伦火山喷发时,形成那些铺天盖地的火山云的主要物质其实仍是水,里面夹杂着火山灰。”通常,火山喷出的火山云70%都是水,甚至更多。史密斯说,“事实上,正是岩浆里的水,引起了火山喷发。”

地幔中到底储存了多少水,仍然是个谜。科学家一直在苦苦探索。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表面所钻的孔最深的有12千米,由苏联人耗时24年时间、斥资1亿美元才得以完成。截至2008年,世界上最深的矿井,即人类实际探索地球内部的最深处,也只有3.9千米深。这两个深度就像“手指甲在地球表面的抓痕”,离地球真正的“内部”仍然遥不可及。

但科学家们肯定,地球内部深层水区的反应约发生在410千米深处。所有的研究均通过声波和地震学,以及模拟地球410千米深处的强压和高温进行。科学家这才得以创造出供其研究的地球深处的矿石样本。但模拟强压和高温的代价极大,要动用一架两层楼高的液压机。即使地幔中有相当于四五个海洋总水量的深层水,抽取它却不像勘探巨大的油田和天然气田那样容易。因为人类根本不可能直接取样,更不用说抽取它来灌溉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块土地。

不过史密斯认为,这种锁在矿石中的第四种形态的水,或许是地球上最初的水源。他说:“地球上的水大多是‘球粒状陨石’初期陨落时,以羟基的形式来到地球的——对于这一点,现在还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同。此外,也有些水则是以分子形式来到了地球。”

也就是说,水仍然首先是在太空中形成,然后通过陨石的陨落来到了地球。当然,至今仍有一种说法认为地球上的水也可能由地球上早期的火山活动而来。

不管怎样,毫无疑问的是,地球深处的水岩对地球地质构造极其重要。这种水降低了矿石的黏度,使其产生柔韧性,也使大陆板块能移动或重叠,而移动的板块造就了地球上的大部分地貌。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地球深层水或许是地球通体蔚蓝的唯一原因。雅各布森说:“追溯到至少5亿年前,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已经拥有了相对恒定的海水总量……虽然海平面的确在上升或下降,但也只是在几十米的范围内波动。”地质学家将海拔高于海洋的大陆称为“大陆超高”。如果你不太担心大陆的边缘(很不幸,大多数人就居住在大陆边缘),那么数亿年来,大陆超高的总量一直恒定,这令人称奇——地球内部可能储存着5倍于地球海洋总量的水,而海平面却一直稳定不变,这真令人迷惑。因为从地球深层即使释放出与现在地球海洋的水量相当的水,地球上的一切也都会被淹没。

雅各布森总结说:“或许,地幔中的深层水就是海洋存在的原因。我们目前仍无法开发饮用地幔中的水,但可能正是地幔中的水在维持着地球上海洋的总水量。”

展开阅读全文

篇6:这些年我们是如何计算地球年龄的? 科普贴请查收

全文共 2280 字

+ 加入清单

科学史

地球年龄是多少?”400年前,在欧洲,爱尔兰人詹姆斯·亚瑟是这个问题上公认的权威。有趣的是,他不是科学家,而是大主教。因为在科学革命之前,“地球时代”的问题是与创世神话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地球的时代是什么?”起初,这是一个神学问题,而不是科学问题。

詹姆斯·亚瑟曾担任爱尔兰天主教大主教,但对科学感兴趣。他用《圣经》年表来按时间顺序排列《圣经》中记载的主要历史事件。与此同时,他还查阅了许多非基督教的古代历史文献,并将同一事件一个接一个地用年份做了标记。经过反复比较和整理,吴学在他1645年的著作《吴学年表》中,根据当时流行的儒略历计算,认为整个世界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10月22日下午6: 00创造的。

启蒙运动后,基督教的权威已经崩溃。后来的学者采用了更科学的方法来计算地球的年龄。法国博物学家布冯收集了许多史前化石。根据这些化石的年龄,布冯估计地球已经超过75000岁了。英国地质学家赫顿提出了“均衡”理论,认为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我们只能解释和分析每个地质时期的具体变化,而不能推测起点和终点。这种地质渐变的观点后来被雷尔发展,成为当时的主流观点。博物学家达尔文推测,一些地质变化的过程至少需要3亿年,地球的真实年龄可能比这大得多。

当自然学家和地质学家束手无策时,解决这个问题的重担就落到了物理学家身上。19世纪5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和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分别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地球、太阳甚至整个宇宙都处于散热过程中。根据这一理论,地球在诞生之初是一个高热岩浆球,它的温度随着时间不断降低,直到热量完全消散,变得完全寒冷和死亡。这样,只要我们知道地球的初始温度(即岩浆的温度)、岩层的热导率和地热梯度,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式计算地球的年龄。

开尔文在1862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地球缓慢冷却”的文章。他把岩浆的温度设定在3870℃(实际上是700℃-1200℃),然后估算了热导率和地热梯度的平均值。开尔文的最终计算结果是9800万年。考虑到估算带来的误差,他提出地球的年龄大约在2000万到4亿年之间。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开尔文通过连续精确的参数不断修正他的计算结果。1897年,他最终确定地球的年龄应该是2400万年。

根据当时已知的物理理论,开尔文的计算方法是不可动摇的。不仅地质学家无法反驳开尔文的观点,就连像达尔文这样伟大的博物学家也曾怀疑过他的物种进化理论。然而,开尔文的计算方法基于两个基本假设。首先,地球内部没有其他热源。第二,地球内部是一个均匀的固体。只要这两个假设是正确的,开尔文的计算方法是无懈可击的。

科学史上的许多重大发现都来自意外事故。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雷尔意外地发现,铀盐可以使用厚黑纸包裹的底片感光,证明铀可以发出穿透光线。这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放射性。两年后,著名的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从沥青铀矿中提取了两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903年,居里夫妇进一步发现镭在辐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热量。与此同时,进入20世纪后,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地震波的折射发现,地球内部不是一个均匀的固体,而是分成地壳、地幔和地球中心。到目前为止,开尔文计算地球年龄的两个假设都被证伪了。

历史转折点发生在1904年。80多岁的开尔文勋爵参加了由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一次物理会议。他早已成为物理学的权威。他受到一位年轻物理学家的挑战,这位年轻物理学家是开尔文晚年最自豪的学生——当时33岁的卢瑟福。卢瑟福在会上做了一份关于放射性变暖对估计地球年龄的影响的报告,他认为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热量可以平衡地球自身的冷却。这对教师和学生代表了本世纪初发生的两种范式之间的转变。卢瑟福的研究从理论上推翻了开尔文的计算方法,为后来者打开了一个新的方法,即通过测量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过程来确定地球的年龄。1907年,美国化学家博尔特伍德认为铅是铀放射性衰变的最终产物,并提出了“铀-铅测定法”。同位素被发现后,科学家们进一步优化了这种方法,因为铀235和238将分别衰变为铅207和铅206,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我们知道岩石中铅与铀的比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岩石的年龄。

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与地球同时形成的岩石。地球表面的岩石经历了复杂的地质运动,陨石来自太阳中的小行星,它们与地球同时形成。在各种陨石中,陨石铁含有非常低的铀含量,这意味着铀衰变产生的铅非常少。因此,陨石铁中的铅和铀的比例几乎等于地球形成之初的比例。美国地球化学家克莱尔·帕特森(Clare Patterson)最终计算出地球的年龄在41亿至46亿年之间,将陨石中的铅铀比作为初始值,岩石中的平均铅铀比作为最终值。帕特森一直在进步,但他仍然对自己的测量结果不满意。他发现了另一个几乎与陨石铁性质相反的石头陨石,即最初的铅含量极低,所有的铅都来自铀衰变。结合这两项测量,帕特森最终在1956年得出结论,地球的年龄是45.5亿年。

科学研究终于结束了,但故事还没有结束。当帕特森研究地球表面铅的分布时,他惊奇地发现,进入20世纪后,自然界铅浓度的增加速度急剧上升,远远快于过去几十亿年的累积速度。工业污染,尤其是燃烧化石燃料,是这些铅的主要来源。意识到这一点,帕特森把余生都献给了环境保护。对整个宇宙来说,地球只是漂浮在宇宙中的一颗小行星,但对人类来说,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一个为保护环境而设立的节日。科学理论可以计算地球的年龄,但是地球作为我们的家园,需要人类用爱和良知来保护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7:保护地球的标语 保护地球的名人名言

全文共 210 字

+ 加入清单

1、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类自身。

2、树立环保理念,创建绿色家园。

3、人人参与环境保护,个个争当绿色天使。

4、请不要向天空吐烟,那是地球妈妈的笑脸。

5、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

6、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7、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8、别让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

9、保护地球,给后代一个蓝天、碧水、绿树的世界。

10、水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水源就是珍惜人类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8:世界地球日起源于哪里

全文共 2428 字

+ 加入清单

环境恶化在警醒着我们,必须保护环境,自然环境的恶化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的野生物种。如今全球12%的鸟类和四分之一的哺乳动物濒临灭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地球日起源于哪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世界地球日的活动推广

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从此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在第一个“地球日”成功举办后,各国的政府环保部门和民间环保组织纷纷成立,“地球日”也因此成为多个国家共同的环保纪念日。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成为第一个“国际地球日”,有全球141个国家、2亿人参与,成千上万的各项活动在全球各地展开。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据“地球日”国际协调员麦格拉尚说,140个国家的团体制定了与“地球日”有关的活动。这次活动的规模比20年前举行的首次“地球日”活动大得多,很多国家把星期日(1990年4月22日)定为举行一周活动的高潮。

世界地球日的日期确定

2009年第63届联合国大会 决议将每年的4月22日正式定为“世界地球日”。

这份决议由玻利维亚起草,得到了50多个国家的联署支持。决议说,地球及其生态系统是人类的家园,人类今后和未来要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需求之间实现平衡,必须与自然界和地球和谐共处。

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国际和地区组织、社会团体以及非政府组织等有关各方以适当的方式庆祝“世界地球日”,提高人类对保护地球及其生态环境的意识。

世界地球日的起源

由于环境保护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1990年第二十届地球日活动的组织者希望将这一美国国内的运动向世界范围扩展,为此他们致函中国、美国、英国三国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呼吁他们采取措施,举行会晤缔结关于环境保护议题的多边协议,协力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同时地球日的组织者还呼吁全世界愿意致力环境保护的政府在1990年4月22日各自动员国民开展环境保护运动。地球日活动组织者的倡议得到了亚洲、非洲、美洲、欧洲许多国家和众多国际性组织的响应,最终在1990年4月22日全世界有来自140多个国家的逾2亿人参与了地球日的活动,参与团体举办座谈会、游行、文化表演、清洁环境等活动来倡导“地球日”精神,并进一步向政府施压,期盼引发更多关注与政策的制定;从此以后世界地球日成为全球性的环境保护运动。

建立网络20世纪90年代,“地球日”的发起人创立了“地球日网络”组织,将全世界环保主义者联合起来推动“地球日”活动的开展。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但人类的活动却对地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生物赖以生存的森林、湖泊、湿地等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因过度开采而面临枯竭;能源燃烧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引发的极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等问题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保护地球资源环境、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已刻不容缓。倡导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向可持续模式转变。该计划呼吁公众维护三条核心原则:消除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性,致力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无碳”的未来;承诺个人消费习惯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符合;建立“绿色经济”,通过为贫困人群创造“绿色岗位”使其脱贫,并将全球教育体系转变为环保型。

世界地球日起源于美国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哈佛大学学生丹尼斯·海斯发起并组织的环境保护活动,犹如星火燎原。全美国共有2000多万人参加,约1万所中小学,2000所高等院校和全国的各大团体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一天就成了第一个地球日。 1972年全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成立,此后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地球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球日也成为了全球性的活动,我国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举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

由于自然地址作用和认为地址作用,地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从而把导致人类生命、物质财富损失的灾害事件,统称为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防治地质灾害,被我国确定为1999年地球日,也就是第三十个地球日的主题。 世界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母亲的忏悔日。 中国,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正在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爱家的人们,让我们从爱护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做吧!让我们在世界地球日里作一次深刻的反思。

世界地球日的意义

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它推动了西方国家环境法规的建立。如美国就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清洁水法和濒危动物保护法等法规;1970年的地球日还促成了美国国家环保局的成立,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的召开,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1973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国际性环境组织——绿色和平组织的创建,以及保护环境的政府机构和组织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活动是世界上最早的大规模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次运动催化了人类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已开发国家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并且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而1970年活动的组织者丹尼斯·海斯也被人们称为地球日之父。这次运动的成功使得在每年4月22日组织环保活动成为一种惯例,在美国地球日这个名号也随之从春分日移动到了4月22日,地球日的主题也转而更加趋向于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篇9:世界自然基金会对地球生态系统现状发出警告

全文共 698 字

+ 加入清单

世界自然基金会今天在日内瓦发出警告和呼吁,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出地球承载力的20%,地球生态赤字的增长速度现在已经达到人类无法偿付的地步。世界各国政府必须尽快采取措施,恢复地球的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摆脱困境。富裕国家特别是北美国家应对当前地球不堪重负的局面承担责任。

世界自然基金会“2004年地球生存环境”报告指出,从1970年至2000年,由于人类对食物、纤维、能源及水需求的不断增加,造成海洋及陆地物种总量下降了30%,50%的淡水生物发生退化。以保证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生态占用指标(要承载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需要多大的生态空间)计算,维持目前世界平均生活水平,每人约需占有2.2公顷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土地。目前,地球具有生态生产力的陆地和海洋总数约为1130亿公顷,以61亿人口计,人类现在每人仅拥有1.8公顷具生态生产力的土地。人类现在所消耗的自然资源已超过地球所能生产的20%,而1960年,人类消耗的自然资源仅占地球所能生产的50%。按照这种发展趋势,到2010年人类将无法扭转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状况。

增长最快的生态占用为能源消耗,自1961年至2001年,增幅已高达700%。人口最富裕地区的人均生态占用增长了8%。增长最迅猛的当属北美地区,其生态占用指标为欧洲的两倍,亚洲或非洲的七倍。以英国消费水平为基准,如果全球全部达到北美的生活水平,地球的自然资源将很快就会被耗尽,人类需要有三个地球才能维持。2004年地球生存环境报告的作者之一乔纳森认为,人类要想拥有更美好的明天,除了要控制人口增长外,还要停止浪费自然资源,依靠科技发展,特别是开发和利用更多的环境友好能源。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红地球草本散粉优点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主要成分

全文共 50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的粉底液好用大家都是知道的,他家不止是粉底液好用,他家的草本散粉也很好用的,那么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主要成分有哪些呢,来看看吧。

红地球草本散粉优点

全新草本养肤散粉,萃取六大珍贵草本精华,并结合保湿效果出众的氨基酸成分,定妆同时亦能养护沁润肌肤。利用日本先进的极细球状颗粒技术,打造轻柔的丝绒粉质,起到隐匿毛孔,遮盖瑕疵的效果,轻松打造滤镜级的柔焦妆效。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主要成分

养肤散粉,亦妆亦养,承袭了REDEARTH红地球养肤家族的核心理念,萃取人参根、赤芝茎、母菊花、东当归根、药鼠尾草及荔枝籽六大草本精华,上妆同时,亦能温和滋养肌肤,以自然之力,定格你的美丽。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有几个色号

共有三款色号,可以满足不同肤色的定妆需求,轻松定妆,一抹焕变,肌肤时刻隐匿毛孔细纹,呈现柔肤光采。色号选择:-P00珍珠白Pearl,打造匀亮白皙妆感-P40象牙白Ivory,打造活力气色妆感-P42自然白Natural,打造立体修颜妆感。

红地球亮彩明星草本散粉好用吗

与肌肤结构形似的特殊六角形板状结构,紧贴肌肤同时有效防止卡粉浮粉;蕴含的丰富氨基酸成分,给肌肤更温和长效的保湿,呵护底妆,远离暗黄。隐匿瑕疵,长效持妆优选高纯度透亮抗油脂分子,清爽透气同时有效吸附多余油脂,带妆肌肤从此亦可畅快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在太阳系中,地球的含水量算多吗?

全文共 788 字

+ 加入清单

信用:形象昆虫创意

从山顶到海底,地球似乎充满了液态水。在我们的印象中,地球是一个非常潮湿的星球。然而,在太阳系中,地球的液态水体积和水百分比(液态水体积/天体体积)并不突出——与一些天体相比,它就像一个沙漠。

最近,科学家们从20年前“航海家1号”的数据中发现证据,证明欧罗巴的液态水含量是地球的两倍。你知道,木卫二比月亮小。此外,小冥王星可能有一个巨大的海洋,其液态水含量与地球相似。

史蒂夫·万斯是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行星科学家。多年来,他一直密切关注着对天体水的研究。他通过估计冰层厚度和海洋深度来计算每个天体可能的含水量。我们把他的数据和其他数据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下面的图表。它显示了太阳系九个天体可能的液态水含量(不包括冰)。

(郑珍妮/商业内幕)

在图中,液态水和各种天体的体积单位是ZL,相当于1,000,000,000,000升,或10亿立方千米。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地球的液态水体积约为1.335兹尔

按照液态水的体积,九个天体的排名如下:(从小到大):土卫二、火卫一、土卫二、冥王星、地球、木卫二、木卫二、土卫六和木卫三。木卫二是木星最大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潮湿的天体,原因显而易见——液态水占总体积的69%。

此外,土卫二和谷神星(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可能也有海洋,但是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定它们的海洋体积,如果有的话。在做出任何推断之前,我们需要更多的太空任务。

目前,美国宇航局正在计划详细的木卫二探测任务,“木卫二快艇”预计将于2022年至2025年发射。到那时,它将仔细探索欧罗巴表面的水,科学家也许能够更好地估计它的海洋体积。此外,欧洲航天局正在计划一项类似的任务来探索木星的卫星——它预计在2022年发射,并在2030年到达木星的世界。他们会在遥远的外星世界找到什么?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的原始标题是“在太阳系中,地球的含水量并不多。”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科学家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地球的自转轴一直在漂

全文共 1164 字

+ 加入清单

地轴是一个假想的轴,它穿过地球的中心,连接南北两极和赤道面。地球总是绕着这个轴旋转。它一直在漂移,科学家们终于知道了原因。

浅蓝色表示极移,即地轴漂移的运动。粉色线代表格陵兰冰川融化(深蓝色)、冰后反弹(黄色)和地球地幔对流(大红色)的综合计算结果。这些线代表的是地球旋转轴漂移的方向,而不是数量,在20世纪,地球旋转轴漂移11码(10米)。照片:美国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学院。

与塑料球体不同,真实的地球不像圆形那样规则,它的旋转也不像圆形那样光滑。科学家早就知道地球的旋转轴会漂移。20世纪的测量显示,它每年漂移约4英寸(10厘米),通常朝向加拿大东北部的哈得孙湾。自1899年以来,地球的旋转轴已经移动了大约34英尺(10.5米)。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他们已经整合和量化了20世纪跨越100年的地轴观测和模型数据,并首次最终确定了地轴漂移的三个主要原因。

也就是说,冰川消融造成的质量差(主要是格陵兰岛),最后一个冰期(第四纪冰期)后冰盖融化后地壳的逐渐反弹(冰后反弹),以及从地球内部向表面传热造成的地幔中岩石材料的缓慢蠕变(地幔对流)。

来自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苏伦德拉·阿迪卡里说:“在此之前,关于地轴漂移现象的主流观点认为只有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冰后反弹。然而,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可能有其他现象和过程导致极移。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收集了一系列我们认为可能对地轴漂移有重要影响的自然过程模型,然后发现三组过程发挥了突出而重要的作用。20世纪以来全球冰冻圈的融化(尤其是格陵兰岛)就是其中之一。”

该团队补充道:“简单地说,地球表面和内部质量的重新分布肯定会影响地球的旋转,比如地球、冰帽、海洋和地幔流,就像陀螺仪的不同形状和重量分布会导致不同的运动一样。自20世纪气温逐渐升高以来,格陵兰岛的冰一直在减少。事实上,在那100年里,大约7500亿吨原本被锁定在格陵兰岛陆地上的水被重新分配到了海里,这比2000万个帝国大厦还要重。因此,格陵兰岛已经成为陆地到海洋物质转移的最大“供应者”,这将导致海平面上升和地球旋转轴漂移。事实上,冰川融化发生在世界各地,比如南极洲,但是格陵兰岛的地理位置如此特殊,以至于它成为了主要的促成因素。”

研究人员之一埃里克·伊文斯(Erik Ivins)解释道:“其中一个几何效应是,与北极和南极成45°角的区域质量对地轴漂移的影响大于地球极点的质量。例如,北极的格陵兰和南极的巴塔哥尼亚。”

先前的研究表明,冰川的反弹现象是地轴长期极地运动的主要原因。然而,新研究所使用的20世纪数据和对反弹的统计分析已经高度相关和依赖。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仍然发现冰后反弹的影响可能仅排在第三位。

前两个被格陵兰和地幔对流带走了。

蝌蚪工作人员从地球天空编译,翻译狗格格,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地球的形状如何?

全文共 2095 字

+ 加入清单

如果环顾一下四周,我们就会发现,地球表面并非是平坦的,其形态很难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来,即使我们将房屋及其他人造的景观排除在外,地球表面仍是凹凸不平的,它的表面布满了高高低低的岩石。

地球给人类的第一印象是:地球上布满了高山峡谷、陡壁悬崖以及深浅不一的沟壑。在科罗拉多、秘鲁、尼泊尔等地,一座座高达数英里的大山耸入云端。由此可见,地球表面的不平坦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有一些地区,如堪萨斯州、乌拉圭、乌克兰等地则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你看不到高山和峡谷。由此可见,地球表面是极不规则的。

如果你是在群山峻岭之中,会看到忽而隆起忽而陷下、起伏不定的奇山怪石,有些山谷和沟壑直上直下的如刀劈斧砍一样。你漫步在地球上,处处都是坎坷不平的,我们也只能说,从平均统计的角度来看,地球是平坦的。

假如你乘坐一叶扁舟漫游在一望无际的水面上,你能看到的是水的汪洋,四周根本见不到陆地。其实水面并非是平如明镜的,处处都涌动着浪花。无风的时候,浪花很小,几乎看不到起伏。从广义的角度来讲,水面是平静的,甚至比地球表面平坦得多。

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地球表面是“平坦的”,既然这种错觉没有给人类带来什么麻烦,又有谁愿意大伤脑筋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呢?

不知各位是否站在山顶鸟瞰过身下的景观,凡是看过的,必然发现山谷的地势比山峰平坦得多,掠过房屋、树林、河流等物你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只是距离越远,看到的景物越发地模糊不清。当我们在空气并非纯净,大地被渺茫雾气笼罩着的时候极目眺望,大地和天空就像是连成了一片。

人们的视线中,天地的连接处称为地平线,该词源于希腊语,意为“边界”。在地表平坦的地方看地平线,它是条直线,人称“水平线”。

假如从某一个方向眺望附近的一座山,我们是无法看到它的另一面的,原因在于我们的视线不能拐弯。因此,如果我们仰视山顶,只能看到一片蔚蓝的天空,而看不到背面山势下滑的一面。这时,你只能看到近处的一条将山体和天空分开的界线。如果你是站在一片平原上,你就会看到遥远的天边一条朦胧的地平线。若想看到近一点的地平线,就要站到山顶上去。

让我们想象一下,我们正站在一艘航行于海上的轮船的甲板上。此时,阳光明媚,万里晴空,海面上风平浪静。因为海上比陆地上的空气纯净得多,所以眺望远方,将发现一条海天仿佛融合的直线——地平线,同时也许看到一座座山峰。

其实,海上是没有山的。这是怎么回事呢?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即海面并非是平面,而是一个曲面。从你在甲板上所处的位置看去,可以看得非常远,直至视线碰到曲面的顶端。如果你再往高处站一站,视野将延伸得更广阔,直至曲面的顶端再次挡住视线。反之,若我们站在低层甲板上,那么,目力所及的范围将会变近。进而,我们站在某一点处向前后左右的四周望去,将在同样的距离上看到形状完全相同的地平线。由此可见,海面不但是曲面状的,而且沿各方向的弯曲程度是一致的,至少在我们视力所及的范围内是如此。

但海面为什么是弯曲的呢?原因在于,海面的形状应与海水下的地表形状吻合。因此,地球自身必然是曲面状的,而且在各个方向上的弯曲程度是一致的,只不过陆地上的起伏更严重而已,并且陆地上的空气更加浑浊。

既然已知地表的形状是曲面,那就有必要搞清曲面的具体类型。若地表在各个方向上的曲度都相同,那么地球的形状一定是个球体。因为,只有球体是各方向上的曲度一致的几何体,只需认真地观察思考一下,就可得出结论:地球是个球体。

各位也许要问,几千年来为什么从来没有人利用地平线的研究得出上述结论呢?问题在于,人们把地球表面简单地认为是平面,不给远古的人类带来各种疑问和麻烦。如假设地球是球体,就会引发出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许多问题,以至于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

你也许还有疑问:即我们能完全信任我们的眼睛吗?难道仅仅通过对地平线的观测和研究就能断定地球是球体吗?的确,若不对证据仔细地加以推敲,我们就有可能误入歧途,被我们的眼睛所迷惑。

比如,假如你是在海上,正注意观察一艘驶向远方地平线的船只,那么随着它越驶越远,船上的甲板由底层到高层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而只剩下喷烟吐雾的大烟囱。如果这是一艘帆船,你就只能看到它的风帆。直至最后,这艘船将完全消失在视野中。这不仅仅是距离远了看不清楚的原因。你可以借助一架望远镜,把这条船看得更大一些,更靠近我们一些。但上述现象依然存在,驶远的船依然由底到高逐层地消失在视野中。实际上,我们看到的船是由地球曲面的“这一侧”驶向了“另一侧”。

现在人们公认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位提出地球是球体的人,他于公元前 500 年就提出了这一假设。

除上述所说,还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例如,在地球的某些地方可以看到一些星体,而在其他地方就看不到;另外,每当月蚀发生时,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也像球体投影一样是圆形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 384 年列举过一些已发现的证据,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但在一段时间内,他的观点并未被世人所接受。没受过教育的人一直对其观点持怀疑态度。历史发展至今,人类进入了宇宙空间时代,人们通过从人造卫星在太空中拍到的地球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地球是球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探索地球

全文共 940 字

+ 加入清单

天飘着蒙蒙小雨,密密地斜织着。江南水乡迎来了春的洗礼——那满树的枝叶青翠欲滴,遍地不知名的野花多姿多彩。

美丽的春天,美丽的江南,美丽的地球。在细雨的陪伴下,在我们脚下这个地球的角落上,一个关于《地球的起源与演变》的讲座,带着我们了解并走近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微不足道,只是一个极小如沧海一粟的存在。但是它孕育出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和充满智慧的人类。它拥有蓝天、碧海、高山、深谷,它还有适宜的温度与氧气,可以说地球的形成完全是千万个巧合构成的,然而谁又能想到,约40多亿年前的地球是一个黑暗的、毫无生机的世界呢?地球开始形成,经过了分异、冷却、分层三个过程,渐渐有了水与大气,植物乃至动物才开始生长。随着时间的演变,人类也成为地球不可或缺的一员。

至于地球唯一的卫星月球,它的形成也是一个巧合。原来,在地球尚未冷却凝固时,正巧有一颗小行星撞了过来,把一部分撞离了地球,可是地球的地心引力使这部分被吸到轨道上,接着渐渐形成了月球。这可多亏了那颗小行星,不然地球就只能孤独地运行,神话故事也会少了多彩的一章,苏轼也无法望月思亲乘风归去了。

地球的深处有着许多已经被人类探知的秘密,但更多的是未解的秘密。这次,我们重点认识了地震波成像的秘密。由于地震波穿透力强,所以人们利用它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如地壳、地幔、地核。地震波可分为横波、纵波与面波,不同地震波的速度有快有慢,虽然只有几秒的差异,但人们通过科学计算和运用,设置了捕捉地震波的仪器,利用运动最快的地震波发出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那么,我们生活的大陆又是怎么来的呢?通过教授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魏格纳与他的“大陆漂移说”。在生动的讲解片中,我们仿佛亲身经历了千万年来地球大陆的分裂与聚散过程,还知道了地球上最高的喜马拉雅山脉原来是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那真可谓是一项伟大的改造工程。

讲座结束时,雨依旧下着,裹着世界的这个角落。我们恋恋不舍地走出讲堂。我想,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与认知将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但无论如何,人类探索地球的脚步是不会信息的。征服脚下的地球,虽是艰巨的挑战,但对于我们每一代青少年来说,要胸怀信念与理想,通过学习与创造,在未来的每一天中,总会一步一步战胜它,征服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地球的磁场正向西漂移,但没有人知道为什么

全文共 1332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磁场通过偏转带电粒子来保护我们免受太阳风的影响。出于某种原因,磁场一直向西漂移。资料来源:CLAUS LUNAU/Getty

在过去的400年里,人类一直在测量地球的磁场,但它无情地向西方漂移。现在,一个新的假设表明,地球外核的奇怪波动可能导致了这种漂移。

慢波,也称为罗斯贝波,是在旋转的流体中产生的。它们也被称为“行星波”,存在于许多大型旋转天体中,包括地球的海洋和大气,以及木星和太阳。

地球的外核也是一种旋转流体,这意味着罗斯伯格波也在其中循环。然而,海洋和大气中的罗伯斯庇尔波有向西移动的波峰,与地球的东转形成对比。在内核中,罗伯斯庇尔波“有点像大气中翻转的罗伯斯庇尔波,”英国剑桥大学博士生、罗伯斯庇尔假说新研究的作者奥普·巴尔兹利说。研究发现它们的山峰总是向东移动。

旋转的力量

地球核心中磁铁矿的旋转产生了地球的地磁场。地磁场反过来保护地球免受太阳辐射,这对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没有它,地球表面将受到来自太阳的带电粒子流的轰击,最终撕裂地球大气层。

当巴尔兹利试图理解波在地核中的传播时,他意识到这些波可以解释地球磁场的一个秘密。在过去的四个世纪里,科学家们已经测量了磁偏角,也就是当磁针静止时,北和真北之间的角度。(因为磁场中充满了小的区域性异常,指南针会根据你所处的位置而稍微偏离正北。)

在这四个世纪中,这些偏差测量显示的异常显示了地磁场向西移动的趋势。巴尔兹利在一份新的研究报告中进行了报道,该报告于5月15日发表在《皇家学会学报》上。

“向西漂移主要表现为大西洋赤道附近的一系列点,”巴尔兹利告诉野外科学,它们每年漂移约10.5英里(17公里)。

东方和西方

解释漂移的理论通常集中在外核的动力学上。巴尔兹利说,最流行的假设是,外核包含一个类似于大气射流的环流,它向西移动,同时也拖动地球磁场。巴尔兹利说,问题是没有具体的原因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流通。他说这很可能存在,但由于没有直接证据,其他解释仍然是可能的。

巴尔兹利说一种可能性是罗伯斯庇尔解释了地球表面磁场的奇异性。他认为这有点奇怪,因为内核中的罗斯贝波峰正在向东移动,与向西移动的罗斯贝波相反。但是峰值并不总是代表它们运动的总能量。

巴尔兹利说:“如果有一组波峰向东移动,但它们的总能量向西移动,这是完全可能的。”

类似的事情甚至可能发生在水波上。巴尔德尔说,它们的峰值通常与大部分能量方向相同,但它们的速度不一定相同。

巴尔兹利说,地球磁场的表面测量捕捉了大量的能量运动,但没有包括所有的小细节。因此,罗斯贝波具有大规模的向西运动趋势,这可以解释在大西洋测得的向西漂移。然而,小规模的细节,如向东移动的山峰,无法检测到。

向西漂移和罗斯贝波假说与磁场的一个更著名的问题无关:地球磁场翻转。在地球的整个历史中,磁性北极和磁性南极是相互交换的。巴尔德尔说,这不是主要问题。这个过程只需要大约10,000年。问题是这个过程会导致异常的增加和两极之间磁场的减弱。

减弱的磁场将导致更多的太阳粒子通过,从而破坏地球的电网,并给导航系统带来问题。然而,科学家不确定过去一两个世纪磁场的减弱是即将到来的大事件的信号,还是只是一个可恢复的暂时不稳定状态。

蝌蚪工作人员从space.com编译,翻译李同信,转载必须授权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地球“聋”人听到了引力波?

全文共 1192 字

+ 加入清单

在广阔的宇宙中,地球真的很棒。地球能进化出像人类这样的文明生物是一个奇迹。人类有眼睛,能看见光,人类有耳朵,能听到声音,人类有鼻子,能闻到气味,人类有手,能触摸物体。这些器官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周围的事物。然而,仅仅因为周围的事物,人类感知宇宙的能力显然是不够的。因此,人类发明了各种探测器来帮助自己了解环境。

望远镜的发明提高了我们眼睛观察宇宙边缘的能力。我们发明了能够感知各种波的雷达和无线电。我们甚至发明了中微子探测器,可以感知宇宙深处的巨大运动。然而,宇宙中还有一个我们仍然感觉不到的更大的运动,那就是引力波。

中子星碰撞

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产生重力。如果两辆车相撞,不仅会产生声音,还会产生引力波。然而,这样的引力波太小,我们听不到。我们不能像聋人一样感觉到引力波的存在。

如果汽车碰撞的能量太小,行星碰撞的能量足够大,引力波就不能被探测到。如果它更大,比如两个巨大的黑洞相撞,那么引力波就足够大了,我们应该能听到它们。为此,人们建造了各种引力波探测器来代替我们无用的耳朵,并倾听宇宙深处的巨大运动。

人们对这些充当耳朵的探测器寄予厚望。最有希望的引力波探测器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自2015年9月以来,有传言称它已经探测到了引力波。由于这个问题太大,无法进行严格的讨论和证明,谣言在科学界一直在流传,先是通过相关研究人员的博客,然后通过媒体。现在,这样的消息已经到处流传。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发现了引力波,这相当于告诉地球上的人们,我们聋人听到了宇宙中最大的噪音。宇宙中最大的运动要么来自中子星的碰撞,要么来自黑洞的碰撞。

广义相对论预言,当两个相距很近的大质量天体围绕彼此旋转时,距离会越来越近。起初,速度会很慢,然后会越来越快,直到它们最终相撞。这种碰撞会扭曲周围的空间和时间,产生引力波,并将扰动传播到各个方向。研究人员发布消息称,他们收到的是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

黑洞合并

LIGO干涉仪有一根4000米长的真空管,真空管中放置了一个反射器来反射激光。当引力波经过时,引力波拉伸并压缩了空间,使得真空管的长度略有变化,这可以通过激光干涉条纹检测出来。

然而,这种变化也可能是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测试的结果。他们会制造一个错误的信号来测试员工的工作态度。还有一种可能性是,错误是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例如什么在移动,导致设备振动等。还不清楚是否是其他原因导致了这个错误。

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在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2016年,相对论发表100周年,也许是为了迎接100周年。2015年,有消息称大爆炸期间产生的引力波被探测到。2016年,100周年纪念即将到来。相对论是否完美将取决于最后的测试,也就是说,是否能找到引力波。

当爱因斯坦提出他的相对论时,他认为引力波非常微弱,可能永远不会被探测到。我们地球上的“聋子”能永远听不到宇宙中最大的噪音吗?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大雾笼罩整个地球,我们如何抵抗它的危害?

全文共 1257 字

+ 加入清单

雾霾天气是自然和人为污染环境所形成的,面对这种恶劣天气,我们只有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避免其给人们正常生活和健康带来的危害。那么大雾笼罩整个地球,我们如何抵抗它的危害?

大雾天气易发呼吸道疾病

冬雾有“冬季杀手”之称,加上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空气中的灰尘、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等污染物,附着于这些水滴上,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出行中,这些物质会对人体的呼吸道产生影响,可能会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哮喘发作,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等。特别是小孩呼吸道鼻、气管、支气管黏膜柔嫩,且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间质发育旺盛,更易受到呼吸道病毒的感染。人长时间处于雾天中,可引起气管炎、喉炎、肺炎、哮喘、鼻炎、眼结膜炎及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对幼儿、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体质均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大雾天气空气质量差,抵抗力较差的糖尿病患者极有可能出现肺部及气管感染而加重病情。

阴霾天气比香烟更易致癌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某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我国公众吸烟率不断下降,但肺癌患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增加有一定的关系。不但浓雾缠绕、能见度非常低的天气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时而有雾时而多云的天气也会有同样的问题。

阴霾天气诱发心脑血管病

雾霾天对人体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很严重,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另外,浓雾天气压比较低,人会产生一种烦躁的感觉,血压自然会有所增高。再一方面雾天往往气温较低,一些高血压、冠心病患者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血管热胀冷缩,也可使血压升高,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的发生。所以心脑血病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小心应对。

长期雾霾天易诱发心理抑郁

专家指出,持续大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从心理上说,大雾天会给人造成沉闷、压抑的感受,会刺激或者加剧心理抑郁的状态。此外,由于雾天光线较弱及导致的低气压,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

如何应对大雾带来的健康危害?

为了防止雾害,首先应做到大雾天戴好口罩再出门,防止毒雾由口鼻侵入肺部,有晨练习惯的人,应停止户外活动。因为每天6点到11点是污染较为严重的时段,相对而言,晚间的空气较为清洁,有晨练习惯的市民不妨把锻炼放在晚间。

做好个人卫生。雾气看似温和,里面却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因此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大雾天气尤其要重视居室卫生。每天记得开窗换气,保证空气清新。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

调节情绪、饮食清淡。由于雾天日照少、光线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产生精神懒散、情绪低落的现象。建议大家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豆腐、牛奶等食品。

另外为防雾害,增加身体抵抗力,市民还可以自己制作生姜红枣汤(生姜5-6克,红枣10克,加两碗水放红糖)来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月球上看地球

全文共 385 字

+ 加入清单

那从月球上看地球,和从地球上看月球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人类究竟在恐惧些什么呢?毕竟是全人类生存了几百万年的地球,人类倒不觉得地球有哪里值得恐惧的地方?可是当人类登陆月球,才知原来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竟然是如此一颗质量体积极大,并且释放着璀璨光芒,不可直视的一颗星球。

地球和月球等太阳系内的很多行星一样,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之所以地球白天有光芒,乃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的光照,同样月球也是如此,但月球上能够反射光照的物体有限,不像地球上70%以上的面积都被海洋给覆盖了,这让地球更容易汇聚太阳的璀璨光芒。从月球上看地球,就像看到了一颗一直高速逼近月球,并快速旋转着的蓝色的,发着耀眼光芒的星球,给人极大的压迫感。

特别是月球的白天持续14天的时间。也就意味着人类从月球上看地球,至少有14天的时间都需要面对着巨型的地球。人类肯定没想到,原来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居然也有如此强大的压迫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全文共 95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什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希望有所帮助。

地球表面某点随地球自转所形成的轨迹,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meridian)和纬线(parallel)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纬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以赤道为0°纬线起始线,向南到南极之间平分为90份,每一份1°,记为南纬(S);向北到北极之间平分90份,每份为1°,记为北纬(N)。

赤道,叫做0°纬线,它是所有纬线中最长的一条。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其以北是北半球,以南是南半球,是划分纬度的基线。赤道是地球表面的点随地球自转产生的轨迹中周长最长的圆周线,通过地球中心划一个与地轴成直角相交的平面,在地球表面相应出现一个和地球的极距离相等的假想圆圈。

纬线也叫“纬线圈”。它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它与经线相对应。纬线圈的圆心位于地轴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上纬线与经线垂直;赤道纬线圈最长。两极的纬线圈则缩成一点。 纬线的长度不一样,每一条纬线就是一个圆圈,纬线分为南纬和北纬。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弧线,经线和纬线 都有无数条,为了区别每一条经线、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度数。在赤道的南北两边,画出许多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就是“纬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叫做纬线。相对的,从北极点到南极点,可以画出许多南北方向的与地球赤道垂直的大圆圈,这叫作“经圈”;构成这些圆圈的线段,就叫经线。纬度线投射在图上看似水平的平行线,但实际上是不同半径的圆。有相同特定纬度的所有位置都在同一个纬线上。赤道半径6,378.2km,赤道周长40075.7km。越靠近两极的纬线,越短;越靠近赤道的纬线越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北纬23°26纬线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纬线为南回归线。北纬66°34纬线称北极圈,南纬66°34纬线称南极圈。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如果地球上的冰全部溶化,海面会上升多少?

全文共 333 字

+ 加入清单

地球上88%的冰以大陆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南极大陆,11%存在于格陵兰岛,其余的存在于北冰洋、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的岛屿及其周围,这些岛屿被称为世界屋脊。

南极洲的冰川平均厚度为1.9公里,格陵兰岛为1.5公里。

如果所有这些冰融化,海平面将上升约66米。

据记载,在5000年前的太祖罗时代,海水进入日本关东地区中部,仅仅是因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2℃,而现在周围仍然有残存的贝类埋葬地。大约在那个时候,一些地方的海平面上升了将近5米。

根据过去地质时代的调查,从两亿年前的中生代到六千万年前的新生代开始,极地地区似乎没有冰。据说,如果南极洲的平均温度上升10℃左右,它将成为一个潮湿和温暖的气候类似的时间。

现在人们仍然不知道为什么温度会变化,因此,这也是一个需要你探索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