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年兽的来历和年兽的故事(合集20篇)

浏览

991

文章

1000

“弘农杨氏”的来历是怎样的?揭秘“弘农杨氏”的兴衰史

全文共 276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02年,楚汉之间的最后一场战争垓下之战打响了,楚军兵败如山倒,渐渐的落下了帷幕。一代英雄西楚霸王项羽面对着滚滚乌江,不远再过江东,毅然决然的自刎了,这也同时标志着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还有这样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

这里说的是,项羽死后,一共有5人分得了他的遗体,拿到汉王刘邦面前请功。

最后,其中一个叫杨喜的被封为了赤泉侯,封户1900户。此后,杨喜的子孙们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弘农杨氏”。

据此,有人说,是霸王之死,间接促成了这个家族的兴旺,然而这实在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那么,“弘农杨氏”到底是怎么崛起的?今天,我们作如下辟谣。一、“弘农杨氏”奠基人——杨敞父子

古今中外,一个大家族的确立,一般不是一代人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几代人艰苦的努力。

杨喜及其子、孙,虽然是汉初的军功之一,但无人担任朝廷大员、封疆大吏,更谈不上对西汉朝政产生影响。

在汉武帝时期,杨喜的孙子杨毋害甚至因犯罪被剥夺了封地、爵位,家道中落。

“孝景四年,侯杨毋害嗣,六年,坐诈给人臧六百,免。中五年,杨毋害复封,十二年,元光二年有罪,免。”(《汉书》)

不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人的出现,又为家族的兴旺燃起了星星之火,他就是杨毋害的曾孙杨敞。而杨敞之所以发迹,也并非沾了杨喜的光。

《汉书·杨敞传》记载:“杨敞,华阴人也,给事大将军莫府,为军司马,霍光爱厚之。”

原来,杨敞之所以能身居高位,靠的是大将军霍光的提携,官至丞相。

后来,霍光打算废掉昌邑王,立汉宣帝。杨敞在其妻司马氏(司马迁之女)的劝导下,举双手赞成。他后来也得到了汉宣帝的食邑封赏。

杨敞的两个儿子杨忠和杨恽,也是非常出色的人才。特别是杨恽,因为后来告霍光谋反有功,获封平通侯,迁中郎将。

虽然后来杨恽被罢官,也失去了爵位,但其为官清正、仗义疏财,在天下博得了美名。

地位、财富、名声,杨敞父子无疑为家族的振兴奠定了基础。二、“弘农杨氏”的崛起——杨震

在东汉时期,儒家曾出现了一位大人物,他有一个响当当的雅号——“关西孔子”。而他就是杨恽的重孙杨震。

杨震少时好学,师从精通《尚书》的大儒桓郁。而桓郁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还是东汉汉章帝、汉和帝的老师。

因为桓郁帝师的地位,而东汉又非常重视儒学,于是杨震较早进入仕途,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杨震最初在地方任职数年,进入朝廷以后,得到快速升迁,最后做到了司徒、太尉,位极人臣。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杨震有着极高的个人道德操守。

当时,有不少人向杨震暗中行贿,而他却坚持分文不受,并说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8个字,来告诫他们莫要贪赃枉法。

除了这句千古名言,《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杨震)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的子孙吃不起肉、骑不起马,有人劝杨震为子孙经营产业,而他却不肯,坚持以“清白”自处。因此,杨震的家族也获得了“清白门第,四知家风”的美誉。

当然,杨震为人正直,不愿与得势的宦官们同流合污,所以最后被他们排挤出朝堂,遣归弘农。

70多岁的杨震,最终选择用“饮鸩而卒”的方式,做了最后一次抗争。

杨震临死前,要求“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家次,勿设祭词”(《后汉书·杨震列传》),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三、“弘农杨氏”的鼎盛—“四世四公”

杨震去世一年以后,汉安帝病死,汉顺帝即位。朝堂上风云突变,开始对杨震清廉正直的一生大加赞赏,他的两个儿子皆入朝为官。

而杨震为官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也为“弘农杨氏”的兴旺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震有5子,其中有名可查的是3位,分别为杨牧、杨秉、杨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杨秉这一支。

杨秉历任州刺史、左中郎将、尚书等职,汉桓帝延熹五年官至太尉;其子杨赐,官至太尉,后任司空;杨赐之子杨彪,官至太尉、太常。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东汉末年,袁绍所属的袁氏家族,就以“四世三公”而名扬海内。

但袁家对比杨家,还是要差了一点。从杨震到杨彪,杨家四代人有四人位至“三公”,而且都是“三公”之中最高的太尉,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四世四公”。

所以,《后汉书·杨震传》中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四、“弘农杨氏”的复兴——“十一宰相”

东汉中后期,以杨震为首的四代人,让弘农杨氏成为世家大族。

但是,因为他们为官清廉、忠于汉室,不可能像袁绍、袁术兄弟一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所以,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杨氏一族必然没落。特别是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对世家大族有意打压。

杨彪之子杨修锋芒毕露,参与到曹丕、曹植的王储之争中,被曹操所杀。司马氏篡曹以后,杨氏子孙为了自保,也失去了祖先杨震身上那种直谏精神。

西晋时期 , 虽然有所谓的“三杨”,其中的杨骏还曾官至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但因为朝局动荡,加上不得人心,很快被诛三族。

东晋时期,杨氏一族由于渡江太晚,没能获得发展机会。虽然有个别人物另辟蹊径、弃文从武,但多下场悲惨,终究未能成为“王谢”那种大士族。

南北朝时期,杨氏一族不得已弃文从武,但这也不失为在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

其中,在北朝的西魏内部,“弘农杨氏”的一支,也依靠着兵强马壮,成为了“关陇世族”的核心成员,他们与“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京兆杜氏”,成为当时的北方大姓。

“关陇世族”跟随宇文家族对抗东魏、建立北周取代西魏、灭北齐统一北方。最后,“弘农杨氏”成员杨坚夺取皇位,建立了隋朝。

虽然隋朝国祚短暂,但与“关陇世族”关系密切的李渊(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妻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起兵,建立唐朝。

“弘农杨氏”的地位,并未因为隋朝的灭亡而就此衰落。李渊建唐后,采取与“关陇世族”合作的策略,采取联姻等多种方式,继续巩固杨氏家族的地位。

如唐太宗的杨妃就是出自“弘农杨氏”。

整个唐朝,虽然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大族对于仕途的垄断,但杨氏家族还是凭借着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先后有11 人拜相、近 90人登科,因此也被称为是“十一宰相”世家。

从东汉到唐朝,“弘农杨氏”虽几经沉浮,依然实现了千年不衰。

结语:一个家族,或许会因为一个大人物的出现,而辉煌两到三代,但要实现持续千年不衰,则一定因为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家风。

我想,被称为“四知先生”的杨震,用一句“天知,神知,我知, 你知”的名言,就已经给“弘农杨氏”

注入了这种基因。

因此,“弘农杨氏”也将杨震奉为“开基之祖”,取堂号“四知堂”。

因项羽之死而让一个家族千年不衰?这实在是一种博眼球的夸张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更多相似文章

篇1:小圆点奇遇记5角的来历

全文共 391 字

+ 加入清单

这个小点拽着太阳的胡子,在天空摇摆。非常不愉快。

然而,当他的手松开时,“啪”的一声从空中掉了下来,突然掉到了地上。两条光线被小点划破了。

“这个怎么样?”小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

"没关系,我们向圆规叔叔求助,让他把两条射线连接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微笑地指着罗盘说,罗盘在他身后很高,戴着一顶黑色的小帽子。

圆规叔叔弯下腰说:“是的,但是它们不一定是直线。”

“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小点问。

“让我们试一试。”圆规叔叔说,他拉起两条光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如何?(见照片)

“哎哟!”小点惊叫道,“这是什么?还有一个角落。”

“这是一个角落。”大铅笔博士笑着说,“光线交汇的地方叫做角的顶点,从角的顶点发出的两条光线叫做角的边缘。”

小点爬到角落的顶端,滚下一边,然后滚下另一边,一边滚一边高兴地唱着:

滚,滚,滚下来,

沿着射线快速滚动。

这条射线叫什么名字?

称之为角落“边缘”...

展开阅读全文

篇2:中秋节的来历传说有哪些故事

全文共 1125 字

+ 加入清单

中秋节来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寒露的来历和风俗

全文共 1989 字

+ 加入清单

关于寒露来历风俗

寒露是冬天的象征,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一个过渡期。寒露之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寒露的来历和风俗,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寒露的风俗

1、登高

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2、观红叶

寒露时节,秋风飒飒,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

3、秋钓边

因寒露时节,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寒露的来历

寒露,是干支历酉月的结束以及戌月的起始。夜晚,仰望星空,会发现星空换季,代表盛夏的“大火星”(天蝎座的心宿二星)已西沉。寒露一过,太阳高度继续降低,气温逐渐下降。寒露与白露节气时相比气温下降了很多,地面上的露水也更冷了,很可能成为冻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日带寒意,故名“寒露”。

寒露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节气,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属于秋季。

寒露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时间在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这一时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继续下降。华南日平均气温多不到20℃,即使在长江沿岸地区,水银柱也很难升到30℃以上,而最低气温却可降至10℃以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候(5天)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用气候学划分四季的标准衡量,已是冬季了。千里霜铺,与华南秋色迥然不同。

寒露吃什么水果身体最好

1、葡萄

农谚说,“白露打核桃,寒露下葡萄”。寒露前后是葡萄收获的季节。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葡萄既可帮助肺部细胞排毒,又具有祛痰作用,可缓解吸烟引起的呼吸道发炎、痒痛等症状。想保持身材健美的人们应知晓的是,葡萄是吃了不容易发胖的水果。

2、猕猴桃

盛产于秋天的猕猴桃,清热利尿、抗氧化成分丰富,可增强抵抗力、赶细菌及感冒病毒纠缠,还可增强心脑血管功能。猕猴桃中的维生素K也很丰富,它不但与凝血功能有关,还有益骨骼健康。

3、冬枣

俗话说,一日吃三枣,一生不显老。眼下,正是冬枣大量上市的季节。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的含量尤其丰富,达352mg100g,是苹果维生素C含量的70倍,梨的100倍,金丝小枣的20倍,有“活维生素丸”之美誉。

4、柚子

秋季是吃柚子的大好时节,中医认为,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补血健脾等功效。柚子属于水果,富含大量的水分。在干燥的秋冬季,人们容易缺水,吃柚子可以补充人体水分。而且柚子的热量低,不用担心长胖。

5、石榴

秋天是石榴成熟的季节,石榴的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石榴多酚和花青素等物质,具有很好的排毒和抗氧化功效。石榴还含有维生素C、亚麻油酸以及叶酸等,能够为我们的肌肤迅速补充水分。

6、梨子

秋天的果篮里,品种最多的就是梨。秋季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患高血压、心脏病、肝炎、肝硬化的病人,经常吃些梨大有益处。

7、橘子

橘子果肉和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苹果酸、拘椽酸、柠檬酸以及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橘子中的多种有机酸和维生素对调节人体新陈代谢等生理机能有好处,尤其对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更为相宜。

8、柿子

柿子的招牌营养素十分丰富,与苹果相比,除了锌和铜的含量苹果高于柿子外,其他成分均是柿子占优。外国俗语云“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但是,要论预防心脏血管硬化,柿子的功效远大于苹果,堪称有益心脏健康的水果王。所以“每日一苹果,不如每日一柿子”。

9、马蹄

中医认为,马蹄性寒凉,味甘,可清热生津、凉血解毒,还可舒肝明目、利气通化。在中医中,马蹄作为药材入药历史悠久,中医临床上常用马蹄配成“雪羹汤”来清热祛痰,达到降血压和治疗大便干硬。

10、甘蔗

甘蔗不仅是秋令佳果,而且还是防病健身的良药。有滋养润燥之功,适用于低血糖症、心脏衰弱、津液不足、咽喉肿痛、大便干结、虚热咳嗽等病症。甘蔗还有清热润肺,健入肝脾,生津解酒的功效。

寒露气候

寒露节气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结束,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有诗云:“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展开阅读全文

篇4:中元节是什么节_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全文共 1786 字

+ 加入清单

每年的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那么中元节是什么节?中元节的来历是怎样的呢?下面就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中元节是什么节_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祭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中元节的四个习俗

中元节习俗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河道开阔,水流平缓。每到七月十五夜晚,全城男女老少齐集黄河岸边的戏台前广场,竞观河灯。各色彩灯顺水漂移,小孩子紧盯着自家的灯能漂多远。老太婆嘴里念念叨叨,不断祈祷。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

中元节习俗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向先人汇报并请先人审视自己这一年的言行,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中元节习俗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习俗4:面塑

七月十五节前,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首先根据家庭实有人数(包括出嫁的女儿及女婿、外孙,另过的儿子及媳妇、孙子等等),给每个人先捏一个大花馍。送给小辈的花馍要捏成平型,称为面羊,取意羊羔吃奶双膝下跪,希望小辈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送给老辈的花馍要捏型,称为面人,意喻儿孙满堂,福寿双全;送给平辈的花馍,要捏成鱼型,称为面鱼,意喻连年有余。现在已经不那么严格讲究了,完全依据主人的,羊、虎、牛、鱼、兔、人各种造型的馍都有。人均一兽的花馍捏完以后,还要再捏许多瓜、果、桃、李、莲、菊、梅等造型的花馍,点缀以花、鸟、蝴蝶、蜻蜒、松鼠。个头较前要小,做为走亲戚,看朋友的礼品。这些面塑蒸熟以后,再经过五色着彩,看上去栩栩如生,每一件都可以称为绝佳的手工艺品。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是什么节

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

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的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会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是从慈悲和感恩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七月十五凌晨十二点是这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时候,喜欢夜市的朋友早点回家睡觉,以免看到不该看的坏东西。

中元节的来历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者孟兰盆会。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宫降下,定人间善意,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行动,举行超度法会,称为“屋兰玛娜”,用印度?说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事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篇5:西游记灵感大王有什么来历?观音为何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要去收他?

全文共 792 字

+ 加入清单

灵感大王”是《西游记》里面一个鲤鱼精,也就是 在通天河吃童男童女,最终被观音收服的那条金鱼精。但是在收服灵感大王的过程中,有一个情节可能很多人都还记得,就是观音出发和孙悟空去收妖的时候,孙悟空提醒观音换身衣服,因为观音穿的类似于是居家服或者睡衣就出门了,观音还说没必要换,这是为什么?究竟是不想换,还是根本就来不及换,要赶紧去收妖了呢?

观音此举的确是非常奇怪了,我们先看当时的情况。原本孙悟空是挺着急的,想要去催促观音赶紧抓妖怪,但是远远的看到她穿的非常简单朴素,甚至连鞋子都没穿,外衣也没穿配饰也没戴,梳妆也没有,还在用竹子做篮子,很明显就是非常随意的状态,或者可以说类似于是刚刚睡醒就在做事情的样子。孙悟空再着急也没用了,只能等着,但是后来终于等到观音出来了,孙悟空看见观音这样的形象,还提醒她说让她“着衣登座”。

但是观音却说“不消着衣,就此去也”。其实从观音以前的表现来看,从来都没有这个样子出门的,毕竟观音的地位也不低,当然还是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的,可是这次居然毫不顾忌,就很有意思了。我们知道,取经路上的一切,其实都是如来观音他们计划好了的,每一个妖怪都是他们安排的,妖怪就算是 本领高强,抓住了唐僧,却也从来没有下过手,嘴上说着要吃,实际上谁也不敢动。

如果是这样,观音本没有必要这样着急的去抓妖怪的,而她之所以连自己的形象都顾不上就直接出门,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灵感大王来历不简单,他很有可能会破坏取经计划。原文中观音说,灵感大王是她莲花池里面养大的一条金鱼,因为听讲经而修炼成妖,却在观音没注意的时候下界,观音也是看到海潮泛涨,来看池中的荷花的时候,却没见到金鱼精出来朝拜,掐指一算才知道他下界为妖了。

换句话说,灵感大王是在计划之外的一个意外,没人知道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观音得知之后,自然要赶紧把他收回来,以免破坏取经计划,否则唐僧一旦有什么意外,后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年的由来 过年的来历

全文共 416 字

+ 加入清单

最初的“年”含义来自农业,起源于周朝,到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然后延续至今。年的由来还有个传说,据说“年”是一种凶兽,危害民间,后来人们为了赶走“年”,采取放鞭炮、穿红衣服、敲锣打鼓、贴红对联等方式,这些由此演变成过年的习俗。

年的由来

最初的“年”的含义来自农业,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人们根据月亮圆缺的周期来判断月,后来将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然后延续至今。

关于年的由来还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据说“年”是民间的一种凶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危害人间。年本来是深居海底的,但每到除夕那一天,“年”就会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为了赶走“年”,人们绞尽脑汁。

后来人们发现年惧怕“光、红、声响”,于是采取在屋门上贴红对联,在屋外放着鞭炮,敲锣打鼓的方式来赶走“年”,果然奏效。后来,每逢过年,放鞭炮、穿红衣服、敲锣打鼓、贴红对联就成为了一种风俗习惯,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篇7: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那条狗是什么来历,竟然是全剧中最贵的演员?

全文共 1760 字

+ 加入清单

长安十二时辰》当中,除了各位人物演员之外,还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演员,那就是跟随在张小敬身边的一条狗。很多人经常说自己是某某狗,意在表达自己不同寻常的悲惨状态,但其实,这里说的狗,一定不包括剧中的这条狗,或者说这种狗。因为这条狗的报酬,可比剧中其他演员还要贵,堪称剧中最贵的演员,它到底是什么狗,为何会有这样的身家呢?

说实话,这部剧的走红完全在意料之中,因为大家好久都没看过制作如此精良的国产电视剧了!和其余那些粗制滥造、把观众当弱智的电视剧相比,长安十二时辰的确非常走心。

首先,作为一部电视剧来说,它的摄影非常优秀,每一集的质感就像部电影,镜头转换也异常流畅,让人大呼过瘾!另外,剧中演员的服装也极其精致,选角就更不用说了。

易烊千玺,360度无死角立体五官,长得好看就算了,跳舞也是一等一的高手,跳的好也不说了,人家演技也像模像样,把天才少年演绎的淋漓尽致。

雷佳音,啧啧,那就更不用提了,演技派中的偶像派,两个人一起搭档,让人觉得这对“CP”真的可以!再加上马伯庸的原著加持,紧张紧凑的剧情,毫无疑问会引爆收视率啊。

除了服装演员,长安十二时辰这部戏中的道具、布景也非常赞,据说,这部电视剧98%的场景都在宁波象山影视城拍摄,剧组也是壕无人性啊,投资了5000万建造了这座唐城。

啧啧,这么肯花血本的剧组,真不禁想让人点个赞啊,除了对布景的一丝不苟之外,剧组对戏中的细节也要求严格,其中最有看点的莫过于雷佳音身边的这条“其貌不扬”的狗了。

好多网友纳闷了,这不就一条普通的狗吗?有啥不一样的?大家不知道,这条狗远比你们想象中的金贵多了!也有些识货的网友,眼尖的发现了这条狗的与众不同。

其实,这条长相和普通狗子略带不同的狗狗叫陕西细犬,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这个品种,因为它实在太稀有,后来,长安十二时辰的官微也发微博称,雷佳音身边的这条狗子全世界也不超过十只!而且人家片酬还远超剧中任何一位演员,我的妈呀!这要是拍摄过程中出点什么差池,那估计把剧组卖了都赔不起吧……

好多网友内心都充满了疑惑,这条狗有这么贵??当然,陕西细犬是一种极具历史感的犬种,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猎犬,豢养历史久远,现在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渭南地区。

古代神话二郎神身边的哮天犬就是这个品种,哮天犬最早出现在《搜神记》中,在传说中哮天犬辅助二郎神狩猎冲锋,降妖除魔,是二郎神的得力助手,在封神榜中屡次协助二郎神。

在西游记里它还跟齐天大圣孙悟空一对一单挑过,啧啧,真想不到,这条神仙狗狗竟如此强悍啊!

陕西细犬的毛色有很多,基本以白、黑、红三色为主,耳朵尾巴有长毛,鼻子非常特别,从侧面看,就像头羊,看照片就能知道,“神仙”狗的体型线条优美,从头到尾,身上几乎没有多余的赘肉,而且头部小,腿长腰细,简直是网红追求的完美体型嘛,除此之外,陕西细犬的体型高大,气质高贵,有人会将其与西方的灵缇犬相提并论,但陕西细犬相比灵缇犬,捕猎能力更卓越,捕猎欲望也越高,而且陕西细犬的爆发力很强,同时也具备很好的柔韧性,是当今中国猎犬的猎兔能手。

陕西细犬除了出色的捕猎能力,对主人也是相当忠诚,对陌生人的防范心较重,所以一般人难以靠近,是集狩猎、护卫和伴侣功能于一身的高品质国犬,据史料考证西汉末年已有陕西细犬的相关文字记载,最为繁多的记载是唐、宋、明、清时期的宫廷诗画和皇家狩猎记录。

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陕西细犬一直被选做皇家御用猎犬,非寻常百姓家能养之,长久以来细犬一直是皇室和达官贵族们的玩伴,从清代郎世宁的传世画作《十骏犬图》来看,细犬被历代皇室追捧到封建末期。

同样也深受民间爱犬人士的喜爱,追根溯源陕西西安,咸阳地区至今还保留这细犬猎兔的独特民俗和拥有一定种群数量的纯正陕西细犬不得不说是受古代皇家狩猎传统的影响。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十三个朝定都于陕西、西安、咸阳,期间隋唐盛世时期享誉古今,中国的古文化和古文明也是积淀于此发扬于此。庆幸的是,泾阳,三原,高陵等县,近百年来纯种陕西细犬集聚地也都以这几个地方为主,上世纪九十年代更是把细犬发展到了空前规模。

那么为何后来陕西细犬会只剩全世界不到十只呢?一切可能要归罪于受利益驱使的狗贩子了,有很多人将细犬与国外灵缇犬交配,所以如今市面上已经很难找到纯种细犬了,目前,只有由细犬爱好者建立的私人细犬培养基地才有纯种血统的细犬。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八仙是哪八仙 八仙的真实来历

全文共 257 字

+ 加入清单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

八仙均来自人间,且都有多姿多彩的凡间故事。他们中有将军、皇亲国戚、叫花子、道士等等,并非生而为仙。“八仙”最早出现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到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其中,吕洞宾是八仙形成的核心人物,道教称之为“吕祖”。在一般道教宫观都有供奉八仙,或是专门修建的八仙殿。在民间,也经常上演《醉八仙》或《八仙祝寿》等所谓“八仙戏”。

展开阅读全文

篇9:紫薇圣人来历极大吗 揭秘紫薇圣人来历问题

全文共 4485 字

+ 加入清单

说到紫薇圣人其实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话说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毕竟大家也知道的,那就是话说紫薇圣人其实算下来的话,人人都是紫薇圣人了,你其实也算是紫薇圣人只不过你只是被封印了而已,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紫薇圣人已经明确了,什么耶稣,什么女娲等等,但是最近的紫薇圣人可就不一样了,话说2019年的紫薇圣人是来历极大的,那么到底有多大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回归无形还回道,虚无飘渺却吾家。

脱离有形弃轮回,无生无灭乘莲花。

了芸师父——2012年6月13号开示

人间多传紫薇圣人为紫微星下凡,对否?圣母星座先前是角,即角木蛟,是东方青龙之首,灵体兼值日星君。本次下世之时已有太阳星宫入命,所以此次才宣布了宇宙宙主的身份,那些星星都是圣母儿子的星座。

太阳至阳之气入圣母体,故而圣母要住中天月球,因月球是太阴体,函载的是至阴气,此方得阴阳平衡。宇宙历来没有神佛令太阳星入命,所以也就一直没有正式的宇宙主出现。太阳是最大的星体。圣母的儿子们现在天界穿着日月星标志的衣服,这也是中天的标志,即宇宙的标志,儿子们穿戴统一标志的中天服饰,无论走到三界哪里,神界或地界大家都会知晓他们宇宙王子的身份!

紫薇圣人名词来源于圣人身体有紫光环绕,另一个原因是紫薇圣人入住中天月球,因为紫微星也在中天,所以民间传紫薇圣人是紫微星下凡,人世间的众生只知道帝王星是最大的,不知道还有宇宙主,即宇宙之王存在。紫微星是帝王星,但不是宇宙级别的星座。在紫微斗数里紫微星是最吉之星,既然传说紫薇圣人是紫微星下凡,就预示着人们对最神圣的、给人们带来吉运的圣人的期盼之至的心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向往圣人的指引。但也仅仅是一个帝王级的星座,紫微星在中天,圣母的儿子紫薇道人在紫微星上修行,并非圣母就住在紫微星上,整个太阳系皆属中天,所以范围很大,包括很多星座。圣母是宇宙级的大星座。即太阳星座。

圣母住中天,月球琼山本圣母之根源,亦一切生命有形之源。伏羲女娲之仙源一文曾记载!所有的星星都围着太阳转,亦即围绕着圣母。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黄金点,几千年来圣母常在银河修行普度银河系众生。群星向阳,众星捧月,圣母居住中心,圣母的儿子们即天子都在大星球上,是每个大星球的星君。所以大家当明白中天有多大,中天在宇宙最大。

我给大家讲了大家要会给人家讲,如果信众不明白中天是什么概念,你们就可以给他解释,中天是高于西天的。西天的代表是佛陀,金星是佛陀的星座,中天是圣母的地方,代表星座是太阳。其实太阳上也有圣母的儿子居住,即大太阳神,太阳神儿子住在太阳中间的地方,实际那一块没火,是我们人类观看到的黑洞,太阳神儿子不让圣母告诉大家,说住在大家说的黑洞里不好听。那个黑洞曾经是十个太阳的时候穿太阳的轴子穿留下的洞,后羿射日是穿太阳的轴坏了后又一次出来的十个太阳,这里大家还需明白,后羿亦是圣母的儿子。后羿射日时候那个穿太阳的轴坏了,所以太阳就形成了一个我们现在看上去的黑洞。

太阳也是球,只不过上面的能量可以燃烧,宇宙初期没有太阳,宇宙母的一个儿子在太阳星上玩耍,不小心划出了火苗,引燃了太阳上的能量于是太阳就燃烧起来了,儿子吓得赶紧跑到中间那黑洞去了,黑洞那块实际面积很大,我们远距离看很小罢了。这一块地方没有燃烧。从此后才有了太阳。儿子就在这住下了。成了管理太阳的神。直到现在还在履行这个管理太阳的工作。

宇宙是先有冥虚祖才慢慢演变进化有形万物,有了有形时期才有了星球,有了星球后才有了肉体生命,所以星星也是圣母的孩子,那些会成长的宇宙固体生命。

太阳上有很多能量是一个时刻在燃烧的大火球,无私的向宇宙万物散发着热能。有形生命都是依仗太阳的能量来生存的,无形生命可以没有他,因无形相对有形,无形为阴,有形为阳。宇宙先有无形态的气。慢慢才有了有形状的气,有了有形状的气慢慢才形成固体物质,这个时候才有了星球,星球是宇宙母有形时期化生的固体孩子。宇宙之母化生万物不只是人类和动物还有这些星球,这些固体生命。

要完全理解我的话得把冥虚、元虚、虚无、无形、有形五个时期搞明白,大家好好去参悟天音文化,天音文化就是宇宙文化宇宙历史,是中天正法的根本,要不你们糊涂,理解不了,圣母的弟子要是不清晰怎么给人讲解呢?虽然是古文化但是相对来说这几个概念有些抽象,要弄明白首先还得懂得阴阳五行的关系,如果懂了这个就好理解了。

宇宙初期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这里的什么都没有是相对的,有无形的具备生命的气,什么叫无形的气,就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的气。这些气聚合在一起形成了冥虚祖师。就是宇宙万物母的雏形。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这个无形的气进化形成了另一种无形的气,也就是同样是无形但是分子结构不一样的气。(这里讲的的分子是用于说明宇宙原始微观世界构成的名词,与现代化学中的分子结构不可等论)。这第二个无形的气形成就是生命进化到了元虚时期,这个时候的万物母叫元虚阁祖。茫茫宇宙,生生不息,又经过亿万年的进化于是又形成了一股无形之气,这个时候生命进化到了虚无时期。此时的宇宙母称作虚无祖师。虚无时期仍然还是分子结构不同于冥虚和元虚的无形之气。肉眼观察不到。但是每个时期都有生命思维,再往下进入无形时期,就是距离有形时期最近的一次无形期,离我们人类的诞生最近的时期,此时的生命体存在形式其分子结构和以上三次又明显不同了。但是还是无形,我们现在肉眼还是看不到。

慢慢岁月,苍天未老。又进化演变亿万年后,生命开始进入有形生命时期了。无极态就是有形和无形的临界点。这个时候最初形成的是有形的气,我们现在肉眼可以观到了。就是说万物之母那块有形五彩石最初观是有形气体形式存在。(神界看是石头,肉眼看还是气)这个时期宇宙母开始繁育有形生命了,先是气体的动物和固体的球体。随着岁月的更替,有形万物母之气慢慢变成了石头,并且开始生化小石头,这些小石头就是现在我们观到的星星。因为星球是固体生命,于是星星在宇宙的摇篮里允吸母亲的乳汁,即气体能量,也在渐渐成长,直至长成大的星球。分散开来就成了我们看的见的星球了。

有形了就有黑白之分了,有了黑暗和光明的区分就要分阴阳了,所以这个时候演变出了太极,有了阴阳太极之分合,阴阳相交、相生、相制、开始产生有形万物,即我们肉眼看得见的物体。

这里牵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名词“阴阳”,为什么说有了黑暗和光明才要分阴阳?在传统文化里光亮的、向上的、炽热的为阳,黑暗的、向下的、阴冷的为阴,宇宙生命进化到距今九十一万年的时期才有了人类,宇宙之母的化身即宇宙第一个人——女娲始祖!所以人类为宇宙最后的生物种,但也是最高级的生命。因为演化到最后的才是进化最高的!从人类诞生后就没有再增添新的物种。

由此可知,宇宙星球是宇宙之母有形时期的固体孩子,是冥虚祖在演化到石头的时候生出的小石头,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石头生石头。母亲若不是石头还能分化出石头吗?所以万物有生命,万物有灵性。我们修行就是要善待万物,并且告知天下人,善待所有的一切,宇宙间的无形的和有形的,肉体的和固体的一切生命体。这就是度人向善。

修行人只知道神佛教诲不让伤害生命,要善待万物,不知道缘何要善待万物。这就是最佳的解释、答案。地球也是有生命的,人类若伤害了他,人类就有报应,有灾难。人类把他的五行破坏了他就有病了,有病了就无法承载人类了,人类就会出事。只要五行之气具备全了就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地球上有水、有火、有木、有土、有矿物质为金,所以地球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人体五行之气受损、偏激会生病,星球五行不全也会生病,所以就出事了,不是人出事了是球球出事了,人在他身上过活呢依赖他生存呢,地球病了,地球上的人是直接受益者也是直接受害者,所以末法千年来战争、原子弹、开采、现代化的建设毁了我的球球孩子,人类要有报应了。人类取煤挖了他的心脏,开山锯掉了他的臂膀,修库拦坝截断了他的柔肠,钻探抽油吸走了他的血肉!地球龙脉被破坏了,所有山脉都不全了。宇宙母的龙脉也被破坏了,宇宙母亲有形体就留在地球上,就是有形时期形成的五彩仙石,从月球玉琼山落到地球化成的昆仑山脉、万山之祖。如果昆仑被破坏一切生命之源就没了,那是源头,生命的源头。

这些球体就似出生的孩子,是慢慢长大的,不是宇宙母亲生下来就那么巨大的。他们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大生命体!但是现在的地球满目沧桑,不但不成长了,还在日渐消瘦、颓丧!时时受着创伤!

毁坏自然人类就有灾难所以人类不能过于追求物质的享受。要适可而止。多余的享受就减少吧,不追求享受就会减少地球的负担,我在写飞碟之谜的时候曾说过,木星和土星的居民,穿着树叶做得衣服吃着西瓜看着电视,也很好,人家衣服都减了,不用化学物品自然没有化工厂存在,他们很善于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星球的健全。木星的人有飞碟,物质文明高于我们至少五千年。但是他们出远门带的是馒头,走到哪里就吃馒头,不吃什么饼干、方便面。所以咱们人类看上去在享受生活,实际文明和他们差的还远,他们都多长寿。他们不修公路,担心破坏环境,是天然的路,但是他们那里的车会飞起来离开地面十米,却沿着路向行驶,不同于飞机还称作车。

他们星球能量也高,是翼龙的后代,翼龙也是圣母有形时期的孩子。他们不同人类是圣母捏出来的,他们是动物慢慢进化来的,从形体来说不美丽,但是因为地球先后自己毁掉过几个文明所以落后于他们了,故而木星现在的文明高于我们几千年。我们的人类正走在错误的发展时期,这个时候要有人带领走出迷途,回归正途,向真正的文明目标前行。如果无圣人神佛引领此时期的人类文明将会消寂于不久的将来!一百或二百年!不会在眼下那么快,地球和人类会被慢慢伤透,那个时候地球还有人存在,很少很少的人,但是文明已经化为灰烬,要从头开始进化了,就像原来的诺亚方舟和玛雅文明,还是有人存活下来的,但是极少,只不过是留了物种而已。那个时候的人类生产工具都没了,生产力也降低了,人类很难在短时期走进新的文明点,就又近乎回到远古时期了,这就是退化。进步到一定时期不回头修整就会物极必反,所以才有了宗教信仰和神佛搭救之说,实际是先知先觉的引领,因为大智慧的神佛早就看到了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不堪设想,所以来叫醒大家。众生看不到结果也不信因果,这样将会很难救助。神佛在天界救不了了,就下界来劝说大家回头,让大家不要继续走错误的道路。

所以我们要行辛苦度化,天界下来很多神仙、道童,就是来劝化大家的,圣母早期的弟子们就是这些小仙、小童,是先觉悟者。

如果不引导人类,再过多少年我的地球孩子可能都没脸、没胳膊、甚至没了腿了。甚或是生命!

只要人类都能认识到生命的根源,也就能解决人类的根结了。这生命的进化,生命的根源是科学家永远也推理不出来的,最起码以后几千年人类科学还没这个能力勘透宇宙、观到神佛。让众生明白宇宙历史比讲佛法更重要。所以中天正法包括宇宙历史,和以往佛法不同。人类争着享受到头一场空,人类争着修行最终得正果上天庭。

富贵烟云轻露现,来去匆匆无物华。

有形身受心却累,无形自在住佛塔。

回归无形还回道,虚无飘渺却吾家。

脱离有形弃轮回,无生无灭乘莲花。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九月九重阳糕来历

全文共 2241 字

+ 加入清单

重阳节这一天,还有吃“重阳糕”的习惯。你知道九月九重阳糕来历吗?下面小编精心整理了九月九重阳糕来历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重阳节的习俗英文短句精选

登高

People like to climb mountains on this festival, so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also called “Mountain-climbing Festival ”.The 9th lunar month, with clear autumn sky and bracing air, is a good time for sightseeing. So people, both ancient and present, love to go sightseeing this month.

阴历9月这天,正值秋高气爽,适合旅行观光。所以,一到金秋九月,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在此时旅行登高。

Apart from expelling bad luck and disasters, climbing mounting also indicates “climbing to a higher position”,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why ancient people pay much attention about this custom. Another reason that climbing mountains are valued by people, especially by the elderly is that is has a meaning of “climb to a longevous life”. Also for this reason people believe that climbing mountains can make people live a more longevous life.

登高可以驱除霉运,还意指“晋升高位”。这也是古人为什么很重视这一传统习俗。登高之所以受人重视,特别受老人重视,是因为人们认为登高还意寓“登顶长寿”。除此之外,人们还相信登山能使人健康长寿。

It is really refreshing to climb mountains and enjoy the beauty of nature at this bright and clear time in autumn. Climbing mountains on Double Ninth Festival was already prevailing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a lot of poems were devoted to this custom.

在九月登高既是件惬意放松的事,又是件可以欣赏到自然之美的幸事。重阳节登高,在唐代就开始盛行了,古时也有很多跟重阳登高有关的诗歌。

重阳节吃糕的来历

古时,重阳糕十分讲究,糕上嵌以蜜饯、枣脯。初起,风力正紧,又是放风筝的良好季节。故人们于此时,都纷纷出游到郊野放风筝。古代重阳节还是骑马练兵、讲武习射的节日。《礼记·月令》里就记载着古代帝王九月狩猎练武的制度。南北朝时,规定重阳节是军事操练的节日。据《南齐书》上说,宋武帝刘裕篡晋建立王朝前,在今徐州之地,重阳节骑马登项羽戏马台,即位以后就规定九月九日为骑马射箭、检阅军队的日期。相传,现在流行的重阳糕,就是从当年发给三军士兵的干粮演化而来的。唐德宗时,曾规定以“二朔”、“上巳”、“九月九”为岁时三节令。从那时起,重阳节的习俗活动,更是普及全国。在重阳登高的同时,唐德宗还鼓励人民讲武习射,锻炼骑术。此风一直沿袭到清代。直至民国,当时曾衍用重阳登高习武的意义,定九月九日为“体育节”。

过去,重阳节要接已出嫁的女儿回家过节,故又称“女儿节”。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与长久的“久”同音,是长寿的象征,所以我国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也称“敬老节”。在我国,尊老敬老蔚然成风,尊敬老人,孝敬老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美德也体现在节令风俗中。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重阳节的来历100字

农历九月初九,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8月15日中秋节的来历

全文共 1427 字

+ 加入清单

国人对于中秋节都是非常的不陌生的一个节日。你知道8月15日中秋节的来历吗?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8月15日中秋节的来历,欢迎阅读。

中秋节风俗习惯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2月15日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故事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地砍下去。到最后,也没能将那树木砍倒。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

全文共 2067 字

+ 加入清单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时间为4月1日,并未被任何国家认定为法定节日。愚人节快到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愚人节的来历意义,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

愚人节作文600字

又是一个四月一日,又是一个愚人节。

我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今天可不要做“愚人”啊。

上课前我问同学:“几何课用圆规吗?”“当然用,你没听老师说吗?”我不记得老师是否说过,便开始搜书包,找了半天也没找到,我急得要给家里打电话。这时,那个同学笑得前俯后仰地跑过来,说:“我骗你呢,哈,又一个愚人。”她说完便跑开了,气得我在原地七窍生烟。

到了第五节地理课,我才想起,我的地理课本在A同学那儿。我去管A要,A说:“没带。”我刚要去别的班借一本,便想到了今天是愚人节。“对,这次不能再当愚人了。”我对自己说。于是便返回去,和A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舌战,一直到上课铃响。这时,我才傻了眼,知道A同学真把我的课本搁在了家里:唉,我又一次成了愚人。

下午,上完第二节课,B生警告我,说:“今天别走学校后门,有人打架。”一听打架,我怕了,心想:这次一定不会假了。可又想到自行车放在后门,怎么办呢?放学后,我在教室里傻等了半个小时才出去。出了校门口,看和往日一样的平静。我不愿相信自己又被骗了。于是回去问传达室的老师:“刚才是否有人打架?”老师说:“今天和平常一样,没有打架的。”说完便用怪怪的眼神看了看我,弄得我脸都红了。又被骗了,气得我两眼发绿光。我第三次成了愚人。

回到家中,看到BP机上显示的:“小学同学,请回电话。”于是便急急忙忙地回电话。

“喂,毛竹吧?"

“对,有什么事快说吧。”

“咱们小学转到法国的同学C回来了。今天是她的生日,快点来参加生日聚会吧。”

我条件反射地想到了愚人节,便问:“真的?"

“真的。”

“今天可是愚人节,你真没骗我吗?”

“没有,放心吧,六年同窗,我还能骗你?”

“好吧,我现在就去。”

风风火火地跑到了同学C家,出来开门的是她奶奶。奶奶问:“你是谁?"‘℃的同学。”“同学?”“对呀,小学的。”“噢,C还没回国呢。”我傻了眼,知道自己又一次变成了愚人。在回家的路上,我气得居然笑出了声。

我一次次成为愚人。因为我对“愚人节”没什么感觉,因为我对愚弄别人役什么感觉。

这样的.愚人节,还是不过的好。

愚人节的由来

1、1582年,法国国王查理九世决定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高利历(即通用的阳历),以元旦为新的一年的开始,改变了过去以四月一日为新年的开端。但一些守旧派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的历法在这天送新年礼,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把守旧派这些做法大加嘲弄,给他们送假礼物,邀请他们参加假的聚会。从此,在这天捉弄人便流传开来。当人上当受骗的时候,捉弄他的人会大声叫:“四月之愚”(“POISSON D’AVRIL”),意为“四月恶作剧”。聪明滑稽的人在四月一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2、相传距人类始祖亚当之后约一千六百五十年间,上帝以洪水来毁灭世界,但仅留下亚当的第三个儿子慧德的后代诺亚,他以一条人造的大船保全了一家大小的生命。洪水稍退之后,诺亚便放出一只白鸽,想探求一块洪水消退之后的陆地,因为这一天正好是四月一日。所以后人认为,在这一天去做一种毫无意义的事,就好像一只白鸽做了白工一样,行为愚蠢,为“愚人节”之起源。

愚人节习俗有哪些?

愚人节时,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典型的传统做法是布置假的环境,可以把房间布置得像过圣诞节一样。也可以布置得像过新年一样,待客人来时,则祝贺他们“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令人感到别致有趣。

四月一日的鱼宴。也是别开生面的。参加鱼宴的请帖,通常是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餐桌用绿、白两色装饰起来。中间放上鱼缸和小巧玲珑的钓鱼竿,每个钓竿上系一条绿色飘带,挂着送给客人的礼物或是一个精巧的赛璐珞鱼,或是一个装满糖果的鱼篮子。不言而喻,鱼宴上所有的菜都是用鱼做成的。

在愚人节的聚会上,还有一种做假菜的风俗。有人曾经描述过一个典型的愚人节菜谱:先是一道“色拉”,莴苣叶上撒满了绿胡椒,但是把叶子揭开后,才发现下面原来是牡蛎鸡尾酒;第二道菜是"烤土豆",其实下面是甜面包屑和鲜蘑;此后上的菜还有用蟹肉作伪装的烧鸡和埋藏在西红柿色拉下面的覆盆子冰淇淋。饭后,客人还可以从药丸盒里取食糖果。

不过愚人节最典型的活动还是大家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有的人把细线拴着的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在暗处拉着线的另一端。一旦有人捡起钱包,他们就出其不意地猛然把钱包拽走。还有人把砖头放在破帽子下面搁在马路当中,然后等着看谁来了会踢它。小孩们会告诉父母说自己的书包破了个洞,或者脸上有个黑点,等大人俯身来看时,他们就一边喊着“四月傻瓜”。一边笑着跑开去。总之,每逢愚人节这一天,动物园和水族馆还会接到不少打给菲什(鱼)先生泰歌(老虎)先生的电话,常常惹得工作人员掐断电话线,以便减少麻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2023南方小年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全文共 1219 字

+ 加入清单

小年,被称为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同时也意味着一年的结束,新一年的起始。在小年将至之际,因南北地域文化差异,所以小年到来的时间,以及准备的活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南方小年的来历风俗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年的含义

小年的含义从字面的意思来说有三种。一是指农历腊月是二十九天的月份,二是指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第三种解释是指果树结果少,竹木生长慢的年份。 作为节日来讲,由于地域风俗的差异,小年在全国各地赋予的含义和习俗也是不同的,比如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很多地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也有少数的地方会把冬至当做小年。

南方小年怎么过

1、祭灶王爷。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这一年年来的善恶因果,让玉皇大帝决定对其的赏罚。因此在送灶王爷上天时,人们会在灶王像前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对联、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时乘坐的坐骑预备的料。

2、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这一天吃年糕是很多地方的传统。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意寓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变得更好。

2023南方小年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南方小年的历史由来

根据文献记载,由于传统文化差异影响,因此小年夜在南北方有不同的时间。北方地区小年时间通常为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地区小年时间通常为腊月二十四。在宋代和清代之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夜,也为祭祖,举行祭天大典的时间。由于北方为以前政治中心,因此受到的官气影响较深,随之跟随模仿,但是相对来讲,南方远离政治中心,因此南方小年一直固定为腊月二十四,这一__俗沿用至今。

南方小年的风俗传统

在南方小年到来之际,祭灶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在这一天之中,人们除了会给造神供奉糖瓜糕点之外,还要换一幅新的造神画像。根据民间传说,小年这天,灶王爷都会向玉皇大帝告知百姓们的善恶情况,从而玉皇大帝进行赏罚。因此在人们进行祭拜之时,为灶神准备好所需物品,以达到让灶神对玉皇大帝讲好话,让整个家庭新的一年,有更好的发展的目的。同时小年又被称为迎春日。迎春,旨在迎接新的一年,在这一天之中,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旨在扫除一切有阴霾,有不祥征兆的情况,辞旧迎新,以全新的一种状态,等待新年将至。

南方小年的饮食__惯

由于历史传统文化变化,因此南北方在小年到来之时,饮食方面存在差异变化。对于北方人来讲,饺子是每一个重要节日必须要存在的食物,相反,南方人在小年到来时,一般都会去准备粽子,又被称为年粽。因为年粽,有着新年新气象,吉祥如意的象征。俗语曰:“年粽年粽,年年高中。”同时在饮食方面,南方人以米类为主食,在小年到来之时,吃米饼和团子,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因为这两种食物,同时拥有着团团圆圆,一家生活幸福美满的寓意。而荸荠,对于福州人来讲,是小年必不可少的存在,寓意着新一年到来之后,从年头至年尾,好运连连,生活顺利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腊八粥的来历 原来是这样

全文共 1200 字

+ 加入清单

腊八粥来历是在上古时期,腊八粥的兴起原因是为了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吉祥,代表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腊八粥的来历

腊八节:祈求丰收和吉祥

自先上古起,腊八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

后来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遂附会传统文化把腊八节定为佛成道日。后随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与腊日融合,在佛教领域被称为“法宝节”。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吃腊八粥的意义

吃腊八粥的意义,除了有纪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开悟的意义,还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现在的腊八粥的配料是依个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绿豆、红豆、莲子等。其他还有自选辅料的扁豆、红枣、桂圆、山药、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类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盐。

家常腊八粥的做法

材料:糯米、黑米、花生、白云豆、赤豆、核桃、莲子、红枣、米仁、桂圆肉、白木耳。

做法:

1、难以煮烂的材料,如我用的材料中的白芸豆、赤豆、白木耳、米仁、红枣事先用温水泡分钟。

2、剩下材料洗洗,统统放电饭煲里。把泡好的材料也一并倒入。

3、加水,按我们平时煮粥的水量差不多就行。

4、电饭煲插上电,有煮粥功能的按下煮粥键,没有煮粥功能的按下煮饭键,锅里煮开后,继续煮分钟(期间要搅动几次防止粘锅),然后把电饭煲设置到保温档,煲过夜,这样做出来的粥会非常的香甜浓稠。一般腊八粥是甜的,所以吃前加糖拌匀即可。

腊八粥怎么做好吃

腊八粥在腊八时节很常见,不过具体是放什么材料才会好吃呢?腊八粥的做法那么多,哪一种做法才是好吃的,其实选择这一种就对了,发芽的蚕豆、白萝卜、肉骨头,核桃仁、芡实、花生米、栗子、青菜、糯米和金针菇等。肉骨头先洗净焯水,撇去浮抹,放在锅内先慢慢煮着。整个熬制的过程需要不断地用锅铲轻轻地搅拌,因为糯米会粘锅,很容易烧焦,影响口感和口味。

腊八粥里面含有大量的豆制品,适量吃还是很有效的,而且帮助身体补充蛋白质,不过豆制品不要一次性吃很多了,不好消化。豆类最不容易煮烂,所以煮粥是要最先煮豆类,如果有生的板栗,要和豆类一起加入。然后依次加入米类→坚果→果干→蜜饯。最容易熟的最后加入。选择压力锅,普通高压锅或者电压力锅都可以。高压焖煮20分钟左右。在高压下,豆类会焖的更加软烂。要想煮出香浓腊八粥,食材与水比例很重要,一般以1:10-15的比例比较合适,如果大米、小米或者糯米等没有浸泡的话,最好选择1:15的比例加水,这样煮出来的粥会比较粘稠。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九品中正制是如何选拔人才的?九品中正制来历介绍

全文共 3979 字

+ 加入清单

九品中正制是古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当时曹丕任命陈群制定此项制度,后来便一直沿用了400年之久。当然这也跟曹操唯才是举的理念有关,也正是因为曹操打破了以往对于挑选人才的方式,才让普通百姓也有了可以入仕的机会。作为古代三大选官方式之一,九品中正制的大致流程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分析下九品中正制,以及它的来历,赶快来看看吧。

九品中正制属于荐举性质的一种选拔人才方式。荐举制由来已久,《史记》一开篇就记载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尧帝年老,咨询四位辅政大臣(四岳)谁能继承他的帝位,四岳表示没有人可以当此大位。帝尧说:“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于是四岳“咸荐虞舜”。尧帝曰“可”,然后派了自己两个女儿和九个儿子随行虞舜左右,对他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考察,让他摄政八年,尧帝在舜帝摄政八年后死去,舜帝给尧帝守丧三年后登上帝位。

《论语》也记载了孔子关于这种人才选拔制度的论述。冉雍为季氏宰臣,向孔子询问如何为政。孔子告诉他,要举荐贤才。冉雍再问:“焉知贤才而举之?”孔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就是说,把你熟悉的人才全部提拔上来。那些你不熟悉的人才,自然有人会向你举荐。

秦汉以降,这种荐举人才的制度逐步完善,而且建立了以“经学、笺奏、试孝廉”等“经明行修”四项内容为客观标准的察举征辟制度,也就是我们通常熟知的“举孝廉”。自古领导用人,其实只要两条:一要放心,二要省心。于是要求下属一有忠心,二有廉心。为了尽量降低试错成本,所以不能在一个人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再考察其是否忠诚廉洁,因此就得从起跑线开始抓起。这个起跑线就是家庭,其核心考察标准就是“孝”。因为儒家所提倡的伦理秩序为由内而外,由亲及疏的扩展,将起点放在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上,然后推及乡党,这是汉时人物观察的基础。

这个制度的设计理念源于春秋时期的杰出政治理论家孔子,孔子认为,一个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去就会尊敬领导。在家勤劳肯干,出去就会忠于职守。很少有在家忠孝廉悌而出去犯上作乱的。因此一个人首先要“修身齐家”,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或曰,孝可以考察,那么廉怎么考察呢,他又没有官做。其实一个人廉洁与否跟是否出仕是两码事。廉主要要求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操守,而非职业操守。

《世说新语德行》篇记载了管宁和华歆的故事: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中锄草,忽然掘出一片金子。管宁一锄头就把这块金子锄走了,与除去瓦块石头没有区别。可是华歆却把这块金子拿起来看了看,然后才远远扔掉(捉而掷之)。两人又一起在一张席子上读书,门外忽有贵人的车队经过(有乘轩冕过门者),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废书出观。管宁遂割席分坐,说道:“你不是我的朋友”(子非吾友也)。时人由此看出管宁是个廉洁自律的人,而华歆心怀贪念,汲汲追求富贵。而国家也从他们日常的作为和人们的评价考核该人能不能用。

举孝廉的程序是这样的:一个基层孝廉,首先要乡里上报郡里。乡里有三个官:有轶,三老,游徼。大乡郡直接管辖,有轶为郡守安排,掌一乡人,也就是乡长。如果是小乡,县里置一蔷夫。三老掌管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禁盗,乡佐收税。郡守春天到各县调研视察,劝民农桑。秋冬派遣司法人员决疑审囚,以正国法。年终派人向州里汇报工作总结,并举孝廉。

孝廉比例为二十万举一人。黄仁宇先生分析过举孝廉的弊端:“这样的选举,无从全部公正无私。被举者也不是像代议政治下的议员那样参与政事,而是各授官职。其影响所及只有使被举而得官者终生与举者、辟者保持恩泽的关系,而将公事视为次要”。

这样一来,一个出身“乡里”的士人其政治生涯主要操纵在那些在乡里有“品鉴”威望的权威手里,“名定于横巷”。“由于士人们的道德水平不是可以用临时的测验就能评量的,而要有经常的观察,因此宗族乡党的批评成为选举上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凭借,失去这个环节,选举就无法进行”(唐长儒语)。因此宗族乡里成为士人权利的保障。那时的选人法皆“以土断定”“各由乡论”。

这种乡闾评议权往往掌握在本地大族出身、或者与本地大族有密切联系的名士手里,由少数人或一个人主持。每隔一个月,这样的评议会就会召开一次,称为“月旦评”。一个士人如果想在政治上获得地位便只有依附于若干主持清议的名士,如果能有幸获得优良评语,那么进可以入仕,退亦不失为名流。

如果不幸被这些名士下了不良评语,那么很有可能就被打入另册,仕途受到极大阻碍。如东晋时名士阮咸(阮籍侄儿)居母丧遭清议,“沉沦闾巷”。阮简(阮籍侄孙)居父丧遭清议,“废顿几三十年”。陈寿(《三国志》作者)在父丧期间生病,让婢女做了点丸药,还接见了前来探病的朋友,结果“乡党以为贬议,坐是沈滞者累年”。

史载:曹操年轻时行状不端,因此软磨硬缠想让品鉴大师许劭给他评价一下(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可是许劭看不起他的为人,坚决不给评价(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曹操于是耍出自己的流氓脾气,找机会劫持了许劭,并且以许的安全相威胁(操乃伺隙胁劭)。许劭没办法,给他下了个“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的评语。曹操大悦而去。这里许劭并没有在曹操的淫威下屈服,而是以曹操的出身(宦官集团,寒门子弟)和日常品行(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作出客观评语(清平奸贼,乱世英雄)。而曹操得此一语,“由是知名”。

值得指出的是,这些品鉴大师都是“体制外”人士,本身并无官职,即使身有官职,他们对士人的评语也只是个人意见,并非官方言论。他们对士人们的评语最终只是政府操用人之权的权力人士对该士人的参考而非定论。就是说,也可以不参考。可是到了魏晋时期,这些品鉴大师就都成了官方人士,他们的品鉴意见就成了官方意见,因为政府把这项工作收归官有,彻底制度化了。这就是我们要说的“九品中正制”。

“建安之时,天下兴兵,衣冠士族,播迁故土,欲证源流,遽难委悉”。就是说,东汉末年由于战乱频仍,士人们遍布天下,各方割据政权在用人时没法按照乡里评价这一标准来选用官员,只好由官方专门设立一个评议机构,评议权威由官方任命,然后将士人们分为一到九品不同等级,政府依据这些等级按规定给官。这个制度是魏文帝曹丕创立的。

为了保证中正制度的彻底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给予了中正们极大的权限,他们可以“取州里清议,咸所归服,将以镇异同,一言议”。而且为了提高中正权威,禁止自觉评品不公者诉讼冤屈“清平者寡,故怨讼者众,听之则告讦无已,禁绝则侵枉无极。与其理讼之烦,犹愈侵枉之害。”“今禁诉讼,培一人之势,使得纵横,无所顾惮,诸受枉者抱怨积直,独不蒙天地无私之德”。其实由于各种因素的左右,这种评品自难做到完全公正公平,毛主席就对评级有句名言:“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评级时”。只要能照顾到绝大多数,那就说明这个政策还是良性可持续的政策。

中正分大中正和小中正。州设“都大中正”,郡设“中正”,为了区别大中正,也称小中正。换言之,大中正为小中正的上级部门,条属管理,不归地方政府管辖。先由郡中正“评次人才之高下,各为辈目”,然后上报州都中正“总其议”。理论上而言,大中正对小中正报上来的人员信息有督查核实之权责,会不定时派员下去明察暗访该名单的真实性,防止郡里舞弊徇私之风,杜绝“冤屈诉讼”之事发生。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可行,因为信息渠道单一,也没有那么多人手,下去巡察会流于形式“一州阔远,略不相识,访不得知,会复转访本郡先达,此为访中正实决于郡人”。而且会做很多无用功“百郡立中正,九州置都士,州闾与郡县希疏,如马齿不相识面,何缘别义理”。换言之,一般而言大中正对各地小中正报上来的人员信息是认可的,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反对的。

东晋时大小中正皆为中央直接任命,由现任官员兼任,而且必须是中央政府官员。因为这样政府才易于控制,而且也易于吏部联系“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处人任。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小中正一般由大中正举荐,大小中正的属员称为“访问”。中正的主要任务为品第人物,以备政府用人的根据。

理论上所有官员的任用提拔,必须要经过中正审查这一道手续。“若吏部选用,必下中正”。就是说,中正主要任务为负责给相关人事组织部门提供备选干部的档案资料。“访问”的任务很明显,就是到备选士人所在的基层去走访查问,看看他的家世背景,是否孝廉,名声是否符合他的德行之类。然后将这些第一手资料汇总上报,供中正给该士人作出“品题”。

中正一般给吏部提供三项资料:家世、状、品。

家世也称“薄阀”,全称“薄录阀阅”,也就是该士人的家世档案,尤其对门族何处和父祖二代官职要具体掌握。“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

状即行状,即该士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先由访问到乡里明察暗访,将该士人的行状具体上报,然后由中正对该行状下个言简意赅的概括式评语。少则两三字,多则十几字不等。如“德优能少”“能清言明,理文义可观”等等。

品即定品。也就是根据该士人的家世和行状从一品到九品之间定一个品级。中正品第人物每隔三年调整一次。最上品为一品,可是一品只在理论上存在,徒有其名而已,无人可以得到,因此实际上二品为最高。理论上一到三品为上品,三品以下皆为卑品。实际上三品已经不受尊重,只有二品才是上品。“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一般而言,大中正皆由二品官员担任。二品官员之卓著出众者称为“灼然二品”或者“二品之精”等等,但是不升一品。二品身份的官员称为“清官”。

中正品第用黄纸写定,藏于司徒府,以备选用举人时候参考。如果该士人的品第发生变化,中正就要及时通知司徒府修正黄纸。如果司徒府觉得中正定品不当,也可以要求该中正重新定品。但是中正的责任很小,几乎没有。“以一国之重,无赏罚之防”。如果该士人被司徒府任用提拔,那么即使他的行为与品状不否,中正也不负任何失职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全文共 1076 字

+ 加入清单

五一劳动节是如何来的?五一劳动节设立有什么意义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以供大家参考!

古代劳动诗选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

悯 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 禾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蚕 妇

【宋】张俞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田园乐七首·其七

【唐】王维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劳动节的意义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劳动不仅有关人的健康和智慧,也有关人的快乐和美好。劳动使我们生活丰富多彩,劳动锻炼和造就了我们人类。人的伟大其实就在于会劳动、能劳动和爱劳动。没有劳动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能体现劳动的生活是充满幸福的。

劳动节的来历

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作出决定,将5月1日确定为劳动节。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关于劳动节的作文

“五一”长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一个公园玩。在公园里,我看见了两面哈哈镜。因为我从来没有照过哈哈镜,就好奇地跑过去,想看看镜子中的我是什么样的。

我来到一面向内凹陷的哈哈镜前一瞧,只见一个怪人出现在我的面前。这个怪人瘦长瘦长的,身子瘪瘪的,好像五脏六腑都没有似的。他的四肢瘦瘦的,简直就是皮包骨,一点肉都没有。头扁扁的,眼睛、鼻子和嘴巴都挤在一起了。我看到了这个情景,情不自禁地说:“这个怪人是谁呀?”爸爸忍不住说:“这就是你呀!”我惊讶地说:“那我回家要补充营养了。”爸爸妈妈都笑了。

看完了一面哈哈镜,我又来到旁边的哈哈镜旁。这个哈哈镜是向外凸出的。我一看,里面又出现了一个怪物。它矮矮的,头跟橄榄球一样大,眼睛、鼻子、嘴巴散布开了。身子胖胖的,好像吃多了肥肉似的。四肢更是这样,像一个大火腿。我又说:“哎哟!说补充营养,补多了。回家要减肥啰!”爸爸妈妈又笑了。

啊!哈哈镜是多么好玩!它让我们捧腹大笑,我喜欢哈哈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金银花的花语与传说来历

全文共 668 字

+ 加入清单

在夏季的时候,天气的炎热容易导致人么中暑,因此,人么总是会想要泡一些可以解暑的花茶,而此时,我们更多的是选择金银花,因为,金银花不仅美,而且它的药用也很有价值,是解暑花茶中的一种。那么,你可知,如此的金银花,它在花语大全里又有着什么样的花语呢?它又有什么样的神秘故事呢?一起来看看吧!

金银花的花语:有鸳鸯成对、厚道之意,诚实的爱、真爱

金银花,又名忍冬。是着名的庭院花卉,花叶俱美,常绿不凋,适宜于作篱垣、阳台、绿廊、花架、凉棚等垂直绿化的材料,还可以盆栽。若同时再配置一些色彩鲜艳的花卉,则浓妆淡抹,相得益彰,别具一番情趣。而“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在三月的时候开花,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因此又有鸳鸯藤之称。

本种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具有大形的叶状苞片。它在外貌上有些象华南忍冬,但那个种的苞片狭细而非叶状,萼筒密生短柔毛,小枝密生卷曲的短柔毛,与本种明显不同。这个种的形态变异非常大,无论在枝、叶的毛被、叶的形状和大小以及花冠的长度、毛被和唇瓣与筒部的长度比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所有这些变化看来较多地同生态环境相联系,并未显示与地理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着。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无心法师白琉璃的来历 无心法师白琉璃身份揭秘

全文共 697 字

+ 加入清单

最近很多人在看这个无心法师也还是非常非常好看的,最近这个白琉璃很多人还是比较关心的,那么有的人问了这个白琉璃到底是个什么来历啊,感谢非常的神秘啊,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白琉璃的真实身份吧,感兴趣的别错过了!

白琉璃身世

白琉璃,唐末生人,一族都是巫师,而他是这一族最后的血脉。他曾经是声名显赫的大巫师,高贵冷艳不可一世,却偏偏被无心在无意间摆了一道,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厄运,终至身败名裂。于是他恨的刻骨铭心,发誓在有生之年向无心报仇。

可是造化弄人,眼见报仇的机会终于到来,他却因形势所逼,和无心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不得不并肩作战。在同甘共苦中,一切的误会和仇怨竟就此消弭,两人成了生死之交。对待无心,白琉璃的态度傲娇又毒舌,总喜欢抓住机会欺负他老实,但如果无心真的有难,他又为了他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白琉璃结局

白琉璃最后留在了人间,他真实身份是西康著名巫师。

告别苏桃后,白琉璃和无心、猫头鹰回到地堡过了许久。之后无心受不了二人的欺负,尤其记恨猫头鹰的忘恩负义而出走,遇到史家姐弟并结下深厚感情,生活美好得让无心老想跟不在身边白琉璃显摆一二,却不料被岳绮罗抓住并受到虐待而逐渐失忆。

白琉璃与猫头鹰下山后在北京的快餐店内偶遇四处寻找无心的史丹凤并得知了无心被绑架的消息,白琉璃决定要去救他并替他报仇。白琉璃找到了自己逃出来的无心并向他道歉,失忆的无心隐约觉得对方很亲切、看见他很高兴。

白琉璃诅咒了岳绮罗,散尽几十年做鬼的修为差点魂飞魄散。最后岳绮罗被消灭了,虚弱的白琉璃附身到一只灰雀身上继续跟着无心并打发猫头鹰先回地堡。这次在人世间,白琉璃的趣味变成了看别人谈恋爱和玩手机游戏,或许也算是一种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元旦节的起源与文化来历

全文共 1698 字

+ 加入清单

元旦,即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元旦对我们而言,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节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元旦节的起源文化来历,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元旦节出行要注意什么

一、合理安排出游。通过权威渠道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交通情况、旅游景区开放情况、门票预约措施,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准备必要的常用药品,掌握自身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或其他不适症状时,建议停止游览,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二、做好个人防护。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准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参观游览时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避免扎堆,减少触摸公共部位,不触碰口鼻眼。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纸巾或手肘遮掩。不随地吐痰。

三、注意消防安全。入住宾馆饭店时,了解宾馆饭店消防疏散通道,不躺卧在沙发上、床上吸烟,不乱扔烟头,注意用电安全。参观游览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户外旅游注意防火避灾,不在野草较多、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烧烤或者使用明火。

四、关注出行安全。驾乘机动车途中系好安全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携带违禁物品。自驾出游做好车况检查,切勿带故障上路。驾驶机动车注意力集中,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控制车速,注意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带来的事故风险,做到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五、增强安全意识。冬季出游,做好防寒保暖。参加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时,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活动,并结合自身健康状况量力而行,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不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

元旦节的起源与文化来历

历法上,人们习惯称地球绕太阳转一周为一年。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转没有固定的起点和终点,所以一年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为规定的,这就造成了各种历法的不一致。相传“元旦”一词来自我国最早的皇帝之一颛顼,他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后来有的朝代对元旦的日期有所变更,但原则上还是以每年的第一天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而周代又以十一月初一为元旦,秦代以十月初一为元旦。直到西汉武帝时,大历史学家司马迁等人重新制定历法,规定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从此历代不改。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于是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新中国成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现在,大多数国家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因为他们多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但也有一些国家和民族由于本地的历法传统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季节气候等的不同,过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样,如,阴历的祖先埃及历,把天狼星和太阳一同升起的那天作为元旦;阿富汗把春分作为元旦;犹太人把秋分作为元旦;而寒带的爱斯基摩人则把第一次下雨作为元旦。这也使世界更多姿多彩,更显民族特色了。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也就是一年的头一天。“元旦”是合成词,“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的原意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升起。辛亥革命后,我国把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公历1月1日叫新年,不称元旦。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才又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中国元旦的风俗有哪些

一、屠苏酒

屠苏酒,是元旦的时候要喝的一种酒,故又名岁酒。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所以称为屠苏酒。在中国为数不多的历史文化名酒中,屠苏酒一枝独秀,文化内涵无与伦比。有些地方,还传为神话,认为屠苏酒不但能防治百病,而且可赐吉祥、降福祉。

二、胶牙饧

汉族岁时食品。流行于全国各地。“饧”即古“糖”字,历史悠久,受到老人和孩子的喜欢。

三、饺子

饺子是元旦必备食物,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为取“更岁交子”之意。饺子是中华美食的代表。

四、年糕

年糕有年年高的意思,在元旦吃年糕,寓意生活越来越来好,寓意日子越过越红火。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谷雨的来历和风俗

全文共 1842 字

+ 加入清单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这是清代著名诗人郑板桥对谷雨时节的描写,谷雨是我国的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是第六个节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谷雨的来历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谷雨的民间风俗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谷雨习俗

摘谷雨茶:南方有谷雨摘茶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

祭海: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谷雨时节海水回暖,百鱼行至浅海地带,是下海捕鱼的好日子。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因此,谷雨节也叫作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旧时海边,村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祭祀时刻一到,渔民便抬着供品到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走谷雨: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吃春: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人们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说成是“吃春”。香椿一般分为紫椿芽、绿椿芽,尤以紫椿芽最佳。

赏花: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雨生百谷,在这个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我们迎来谷雨,同时也要个春天告别,准备迎接热情似火的夏季。小伙伴们不妨抓住这个春天的小尾巴,趁着谷雨的习俗出去品品茶赏赏花!

谷雨的来历和风俗

谷雨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古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意思就是天气在过了清明之后就不会再下雪了,而过了谷雨,就再也不会有霜了。总的说清明谷雨气温回升,开始彻底脱离了冬天的影子,连爱耍回马枪的料峭春寒也不会再来了。

气温回升,便是耕种的好时节。清明谷雨前后雨水充沛,更适合种瓜种豆。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鸣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胜降于桑。”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但从字面意思来看,谷雨,就是谷子雨。那么,很容易让人联想满天下谷子的壮观景象。那么这个传说是怎么来的呢?传言当年仓颉造字,被皇帝奖赏了一座金人,他自觉领之有愧,便又送了回去。一日睡觉时,听见有人喊他:“玉帝赏你的金人你都不要,那你到底想要什么?”仓颉在睡梦中喊:“百姓艰苦,要是天下百姓都有饭吃就好了。”第二天,仓颉要出门时,却遭遇了异常突如其来的大雨。漫天都在下这谷子,密密麻麻地下了将近半小时,把整个村子都铺满了。仓颉既高兴有奇怪,想起梦中场景,知道是玉帝对自己的奖励,便赶紧去派人告诉黄帝。

黄帝感于仓颉功劳,就将下谷子雨的这天定为谷雨节,命令天下的人,美到了这一年都要欢歌狂舞来感谢上天,还有些地方甚至把这一天作为祭祀仓颉的节日。

谷雨还有喝茶的习俗。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梢芽叶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鲜活,香气怡人。谷雨茶除了嫩芽外,还有一芽一嫩叶的或一芽两嫩叶的;一芽一嫩叶的茶叶泡在水里像展开旌旗的古代的枪,被称为旗枪;一芽两嫩叶则像一个雀类的舌头,被称为雀舌;与清明茶同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价格比较经济实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逊色,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谷雨茶。

中国茶叶学会等有关部门倡议将每年农历“谷雨”这一天作为“全民饮茶日”,并举行各种和茶有关的活动。茶农们说,真正的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做的干茶才算是真正的谷雨茶,而且要上午采的。民间还传说真正的谷雨茶能让死人复活,肯定很多人听说过,但这只是传说。可想这真正的谷雨茶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高。茶农们那天采摘来做好的茶都是留起来自己喝或用作来招待客人,他们在泡茶给你喝的时候,会颇为炫耀地对客人说,这是谷雨那天做的茶哦。言下之意,只有贵客来了才会拿出来给你喝。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