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杨氏

杨氏知识专题栏目,提供与杨氏相关内容的知识集合,希望能快速帮助您找到有用的信息以解决您遇到的杨氏问题。

分享

浏览

7161

文章

16

杨氏被纳入李世民的后宫,她为何会愿意?

全文共 608 字

+ 加入清单

李世民为何纳入弟媳杨氏?杨氏又为何接受李世民呢?

首先是为了家族利益着想,一开始可能不答应,但是家里的长辈也同样会进行思想教育的改革,最终就会接受李世民。再者对于李世民也没有太大的仇恨,所以最终两人之间就会开启一段佳话。

杨氏自小生长在显赫的家庭中,所以和一般的女孩子比较显然,政治敏感程度比较高,当初选择李元吉这无非只是政治,联姻是为了自己家族利益考虑。如今李元吉去世自己能够得到皇上的青睐,这对于家族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自己一直不愿意接受,那么在这种百废待兴的状态下,不知道李世民会做出什么,毕竟李世民连自己的亲哥哥还有亲弟弟都能够杀掉,所以整个家族也会觉得非常的害怕,所以也巴不得能够巴结李世民。

杨氏对于李世民也没有太大的仇恨,因为李世民杀死的李元吉只不过是政治联姻,两人之间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感情。李世民后来将李元吉的儿子杀掉5个儿子中,没有一个是他的亲生儿子,因为他只有女儿。作为一个母亲来说杀丈夫之仇能够忍受杀儿子之仇是无法平息的,所以李建成妻子郑观音显然对李世民有着较大的仇恨,但是杨氏显然没有太大的仇恨。

家族利益还有仇恨摆放在眼前,那么他肯定会选择抛弃仇恨,然后选择家族利益,最终就选择留在李世民的身边。当然也有人说,其实这个女子在李元吉去世之前就已经和李世民有一段感情,这个根本就没有办法知道真假,但是李世民那么优秀,而且还是一个皇帝,相信很多的女子都没有办法拒绝,更加也没有办法抵抗吧。

展开阅读全文

杨氏85式太极拳口诀节选?有哪些内容?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太极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汉族传统拳术。

第1式:预备势

混沌未开太极前,摄得真精顶内煎。

提神顶劲精神注,平腕坠肘势自然。

第2式:起势

沉气举手腕须平,黏缠双臂肩宜松。

按下松腹归元侯,吐尽浊气清气升。

第3式:揽雀尾

左掤势:初运鸿濛阴阳现,起落开合太极圈。

右掤势:架御敌手需用掤,意欲黏回勿近胸。

捋势:顺取肘腕捋勿空,不抗不匾见真功。

挤势:捋势变挤顺手缠,得机发劲莫迟延。

按势:挤若落空变按柔,自是从人无他求。

第4式:单鞭

追魂钢鞭当胸甩,左像箭来右似弓。

近得身来劲变挒,靠肘掤按任君行。

第5式:提手上势

遇敌扑来胸前吼,左截右断掀彼肘。

顺引合出挤肘靠,伸腰发力敌便走。

第6式:白鹤亮翅

白鹤展翅立鸡群,左采右挒敌力分,

敞开门户引敌进,开中寓合须用心。

第7式:左搂膝拗步

起肩过胯膝外搂,肘外预防敌暗手。

连环接打斜中找,掌按侧肋并肩头。

第8式:手挥琵琶

双手如抱一琵琶,折肘剪腕用不差。

里外圈儿由我划,左挒右采破擒拿。

第12式: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搬拦左右顾盼间。

护中反打进步捶,化后即打非等闲。

第13式:如封似闭

扬掌格肘十字封,化开合手闭含攻。

推按顺防刹不住,哼哈之间腰腿功。

第14式:十字手

扣脚即寓裆中击,转身掤开敌两臂。

缠拿裹封开合手,相机变化莫迟疑。

第15式:抱虎归山

十字手开采挒上,抱虎全凭力臂长。

盼前顾后搂按打,趁势捋挤也难防。

第16式:肘底看捶

左掤右粘护中打,捶居肘下叶底花。

缠托折叠掌劈面,肘底相机破擒拿。

展开阅读全文

“弘农杨氏”的来历是怎样的?揭秘“弘农杨氏”的兴衰史

全文共 2760 字

+ 加入清单

公元前202年,楚汉之间的最后一场战争垓下之战打响了,楚军兵败如山倒,渐渐的落下了帷幕。一代英雄西楚霸王项羽面对着滚滚乌江,不远再过江东,毅然决然的自刎了,这也同时标志着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然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还有这样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

这里说的是,项羽死后,一共有5人分得了他的遗体,拿到汉王刘邦面前请功。

最后,其中一个叫杨喜的被封为了赤泉侯,封户1900户。此后,杨喜的子孙们发展成为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弘农杨氏”。

据此,有人说,是霸王之死,间接促成了这个家族的兴旺,然而这实在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那么,“弘农杨氏”到底是怎么崛起的?今天,我们作如下辟谣。一、“弘农杨氏”奠基人——杨敞父子

古今中外,一个大家族的确立,一般不是一代人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需要几代人艰苦的努力。

杨喜及其子、孙,虽然是汉初的军功之一,但无人担任朝廷大员、封疆大吏,更谈不上对西汉朝政产生影响。

在汉武帝时期,杨喜的孙子杨毋害甚至因犯罪被剥夺了封地、爵位,家道中落。

“孝景四年,侯杨毋害嗣,六年,坐诈给人臧六百,免。中五年,杨毋害复封,十二年,元光二年有罪,免。”(《汉书》)

不过,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个人的出现,又为家族的兴旺燃起了星星之火,他就是杨毋害的曾孙杨敞。而杨敞之所以发迹,也并非沾了杨喜的光。

《汉书·杨敞传》记载:“杨敞,华阴人也,给事大将军莫府,为军司马,霍光爱厚之。”

原来,杨敞之所以能身居高位,靠的是大将军霍光的提携,官至丞相。

后来,霍光打算废掉昌邑王,立汉宣帝。杨敞在其妻司马氏(司马迁之女)的劝导下,举双手赞成。他后来也得到了汉宣帝的食邑封赏。

杨敞的两个儿子杨忠和杨恽,也是非常出色的人才。特别是杨恽,因为后来告霍光谋反有功,获封平通侯,迁中郎将。

虽然后来杨恽被罢官,也失去了爵位,但其为官清正、仗义疏财,在天下博得了美名。

地位、财富、名声,杨敞父子无疑为家族的振兴奠定了基础。二、“弘农杨氏”的崛起——杨震

在东汉时期,儒家曾出现了一位大人物,他有一个响当当的雅号——“关西孔子”。而他就是杨恽的重孙杨震。

杨震少时好学,师从精通《尚书》的大儒桓郁。而桓郁还有一个特殊身份,他还是东汉汉章帝、汉和帝的老师。

因为桓郁帝师的地位,而东汉又非常重视儒学,于是杨震较早进入仕途,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杨震最初在地方任职数年,进入朝廷以后,得到快速升迁,最后做到了司徒、太尉,位极人臣。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杨震有着极高的个人道德操守。

当时,有不少人向杨震暗中行贿,而他却坚持分文不受,并说出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8个字,来告诫他们莫要贪赃枉法。

除了这句千古名言,《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杨震)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杨震的子孙吃不起肉、骑不起马,有人劝杨震为子孙经营产业,而他却不肯,坚持以“清白”自处。因此,杨震的家族也获得了“清白门第,四知家风”的美誉。

当然,杨震为人正直,不愿与得势的宦官们同流合污,所以最后被他们排挤出朝堂,遣归弘农。

70多岁的杨震,最终选择用“饮鸩而卒”的方式,做了最后一次抗争。

杨震临死前,要求“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家次,勿设祭词”(《后汉书·杨震列传》),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三、“弘农杨氏”的鼎盛—“四世四公”

杨震去世一年以后,汉安帝病死,汉顺帝即位。朝堂上风云突变,开始对杨震清廉正直的一生大加赞赏,他的两个儿子皆入朝为官。

而杨震为官多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这也为“弘农杨氏”的兴旺打下了坚实基础。

杨震有5子,其中有名可查的是3位,分别为杨牧、杨秉、杨奉。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杨秉这一支。

杨秉历任州刺史、左中郎将、尚书等职,汉桓帝延熹五年官至太尉;其子杨赐,官至太尉,后任司空;杨赐之子杨彪,官至太尉、太常。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是至高无上的荣耀。东汉末年,袁绍所属的袁氏家族,就以“四世三公”而名扬海内。

但袁家对比杨家,还是要差了一点。从杨震到杨彪,杨家四代人有四人位至“三公”,而且都是“三公”之中最高的太尉,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四世四公”。

所以,《后汉书·杨震传》中说:“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与袁氏俱为东京名族云。”四、“弘农杨氏”的复兴——“十一宰相”

东汉中后期,以杨震为首的四代人,让弘农杨氏成为世家大族。

但是,因为他们为官清廉、忠于汉室,不可能像袁绍、袁术兄弟一样,割据一方,称王称霸。

所以,在汉末三国的乱世中,杨氏一族必然没落。特别是曹操在统一北方以后,对世家大族有意打压。

杨彪之子杨修锋芒毕露,参与到曹丕、曹植的王储之争中,被曹操所杀。司马氏篡曹以后,杨氏子孙为了自保,也失去了祖先杨震身上那种直谏精神。

西晋时期 , 虽然有所谓的“三杨”,其中的杨骏还曾官至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但因为朝局动荡,加上不得人心,很快被诛三族。

东晋时期,杨氏一族由于渡江太晚,没能获得发展机会。虽然有个别人物另辟蹊径、弃文从武,但多下场悲惨,终究未能成为“王谢”那种大士族。

南北朝时期,杨氏一族不得已弃文从武,但这也不失为在乱世之中的生存之道。

其中,在北朝的西魏内部,“弘农杨氏”的一支,也依靠着兵强马壮,成为了“关陇世族”的核心成员,他们与“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京兆杜氏”,成为当时的北方大姓。

“关陇世族”跟随宇文家族对抗东魏、建立北周取代西魏、灭北齐统一北方。最后,“弘农杨氏”成员杨坚夺取皇位,建立了隋朝。

虽然隋朝国祚短暂,但与“关陇世族”关系密切的李渊(李渊是隋文帝杨坚的妻甥、隋炀帝杨广的姨表兄)起兵,建立唐朝。

“弘农杨氏”的地位,并未因为隋朝的灭亡而就此衰落。李渊建唐后,采取与“关陇世族”合作的策略,采取联姻等多种方式,继续巩固杨氏家族的地位。

如唐太宗的杨妃就是出自“弘农杨氏”。

整个唐朝,虽然科举制度打破了门阀大族对于仕途的垄断,但杨氏家族还是凭借着他们的文化“软实力”,先后有11 人拜相、近 90人登科,因此也被称为是“十一宰相”世家。

从东汉到唐朝,“弘农杨氏”虽几经沉浮,依然实现了千年不衰。

结语:一个家族,或许会因为一个大人物的出现,而辉煌两到三代,但要实现持续千年不衰,则一定因为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家风。

我想,被称为“四知先生”的杨震,用一句“天知,神知,我知, 你知”的名言,就已经给“弘农杨氏”

注入了这种基因。

因此,“弘农杨氏”也将杨震奉为“开基之祖”,取堂号“四知堂”。

因项羽之死而让一个家族千年不衰?这实在是一种博眼球的夸张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百花林孙中山母亲杨氏墓地

全文共 526 字

+ 加入清单

孙中山母亲杨太夫人于公元1910年阴历6月13日在香港病逝,享年83岁,当年孙中山先生在海外,一方面为革命奔走募款,另一方面也为了躲避满清政府追缉,因此,母亲杨太夫人的后事都由大哥孙眉以及革命党罗延年等同志负责办理,孙中山先生未能见母亲最 后一面,这也是孙先生日后深以为憾的事。

孙中山先生母墓在香港九龙半岛地名西贡的百花林,九龙半岛虽属香港,龙脉仍来自中原之龙脉,墓地不大,却有帝王的气势,此墓建于1910年,葬后仅三个月 而孙中山先生革命成功,风水家皆引以为奇,传说以肉身裹绸缎下葬以求速发,看到墓的建筑型式非吞葬法,推测仍应属传统葬法;当时由于国父领导革命党,因此 墓碑上只写:「香邑孙门杨氏太君墓」,后代子孙并未具名。若说庇荫后代,此坟应较有直接关系,至少庇荫国父在民国初年登上大总统宝座。墓地呈环形,前面有麻石大平台,据说墓地原先只是简陋的土石建筑,1975年中华民国方面拨款30万重修,华侨旅运社又在墓旁建一座凉亭供游人休息。凉亭上有字句“国父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 合什敬礼”和孙中山画像。

交通指南

景区地址:香港西贡区飞鹅山飞鹅山道百花林

乘车线路:乘九龙巴士91线、91M线或92线于飞鹅山道路口(飞鹅山庄/德望学校)下车,后沿飞鹅山道步行前往

展开阅读全文

上合河村杨氏一号宅院

全文共 307 字

+ 加入清单

上合河村杨氏一号宅院,位于原平市崞阳镇上合河村中。坐西朝东,东西长23.6米,南北宽15.7米,占地面积371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清代风格。一进院布局,中轴线分布有大门、照壁、主房,两侧有厢房、耳房。主房砖砌台阶,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

上合河村:上合河村是崞阳46村之一,该村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崞阳镇东南4.5公里处,全村共有168户人家,有536口人,有耕地面积2260亩。该村地理位置独特,西邻108国道,交通便利,南靠阳武河,北紧邻滹沱河,由此形成“沱阳合抱”得名上合河,该村主要以农为主,空气清晰,环境优美,无工业污染,具有很好的发展绿色农业的广阔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

杨氏小筑

全文共 195 字

+ 加入清单

杨氏小筑为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小筑

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位于风箱巷22号。原系民国地方杨姓绅士宅园,为扬州造园名家余继之所筑。园内以花墙分隔空间,北院有南向书斋二间;南院东叠假山,下凿水池,西南隅筑半亭,向北有短廊与书斋相接。园西现存建筑三进,园后有厅房二进。现用作居民住宅,长期缺乏维修和保养,古建筑保存不好,装修基本已改动。杨氏小筑是小型住宅园林的杰出代表,收入陈从周主编《扬州园林》。

展开阅读全文

石码杨氏大夫第

全文共 409 字

+ 加入清单

石码杨氏大夫第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石码杨氏大夫第

年代:清

座落地点:龙海市石码镇下庵路

简介:清光绪甲辰年(1904)建,坐北朝南,总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666平方米。前后三进,面阔三间,东西两列护厝。其中二进大厅为“述志堂”,三进为西洋式二层楼房“开心楼”(又名梳妆楼),并有书房、暖阁、客房、仓库、花园、鱼池、假山、拱桥、猴洞等。

保护范围: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

2009年,石码杨氏大夫第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码镇:石码镇地处龙海市区,辖13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常住人口7万人,流动人口近1万人。石码镇连续10年蝉联省“文明乡镇”称号,同时被福建省委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被漳州市委评为“五个好乡镇党委”,综合实力名列全国“千强镇”第476位,漳州市“十强镇”第7位。今年1-6月,全镇工业产值27000万元,完成年任务的52.9%;规模工业产值10400万元,完。

展开阅读全文

玄帝都杨氏家庙

全文共 270 字

+ 加入清单

玄帝都杨氏家庙)为聊城市文物保护单位。

玄帝都(杨氏家庙)位于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北杨庙村,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建筑。

2014年10月,玄帝都(杨氏家庙)被公布为聊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斗虎屯镇:斗虎屯镇位于东昌府区西郊,地处东昌府区、临清、冠县三县市区交界处,镇域面积83平方公里,耕地7.8万亩,辖61个行政村,人口4.12万,人口出生率9.4‰,自然增长率3.5‰。经济概况:国内生产总值7.4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3.8亿元、2.5亿元、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46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900元。区位优势:斗虎屯交通条件优。

展开阅读全文

大马庄村杨氏祖茔

全文共 262 字

+ 加入清单

大马庄村杨氏祖茔为高唐县文物保护单位。

大马庄村杨氏祖茔年代为清,位于高唐三十里铺镇大马庄村。

2008年5月,大马庄村杨氏祖茔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十里铺镇:三十里铺乡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15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地设在三十里铺村,地处北纬36°51′,东经116°04′。乡境东接赵寨子乡、赵庄乡,南邻 清平镇,西与临清市金郝庄乡毗连,北与夏津县香赵庄乡、朱庙乡接壤。辖6个管理区,50 个自然村,50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76.7平方公里。全乡有8340户,总人口30042人,其中 农业人口29419人,人口密度为31。

展开阅读全文

南屏杨氏大宗祠

全文共 437 字

+ 加入清单

南屏杨氏宗祠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大宗祠位于珠海市南屏镇北山村。清同治七年(1868年)依山而建,坐南向北,占地8838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间三进两旁加厢房的四合院布局。中轴对称、总面阔41.6米、总进深60米,建筑面积2520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木构架,花岗岩石柱础,石条、石板作基础,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灰雕等工艺装饰。门前立一对石狮子,庭院筑上围墙并种上花木。整座建筑规模宏大,古朴幽雅。

1986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珠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屏镇:南屏镇位于珠海市主城区的西南部,隶属于珠海市香洲区,全镇总面积60.7平方公里,下辖9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20555人,外来流动人口73593人。南屏镇背倚青葱翠绿的将军山麓,面向高速发展的珠海市区,与澳门一水之隔,东距九洲港十二公里,西距珠海港和珠海机场三十公里,是市区通往珠海机场、珠海港、湾仔、横琴口岸的必经之地。南屏镇到市中心的车程。

展开阅读全文

广教杨氏大宗祠

全文共 599 字

+ 加入清单

广教杨氏宗祠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大宗祠位于北滘广教(1800年)。清代建筑。2005年修复。坐东向西,面阔三间,进深三进,总面阔17米,总进深43.65米,面积742平方米,占地2000多平方米。硬山顶,灰塑方云龙纹饰。左右两旁为青云巷,还有魁星楼。如今只余下中路头进和二进建筑。

中路面阔三间17米,较常见的三开间祠堂宽得多。

头进深二间,博古脊,有瓦当滴水,硬山顶,乐台式头门,有包台。明间门宽达2.85米,下设腰门。白麻石檐柱弓梁,封檐板雕作卷边荷叶,十分精致。砖雕戏曲人物墀头,门面水磨青砖外墙,墙头彩绘壁画有“杨瑞石作于庚戊年”的落款。

二进进深三间,纵深达13.35米,体量显得将别高大。山墙、脊式、壁画与头进同。大木梁架,铁力木金柱直径粗达50厘米,有山柱。正中为瓜柱式七架梁,前檐柱为鸭屎石八梭柱,柱式和材质具有明代特征。前檐挑出四步,驼峰斗拱,内作卷棚。后檐挑出四步,瓜柱抬梁。

2006年1月8日公布为顺德区文物保护单位。

广教社区:广教居委会位于北滘镇东部,距离镇城区中心2公里,离顺德城区13公里,距广州24公里,毗邻105国道、三乐东线公路、林港路,交通十分方便。2001年9月,我广教居委会积极配合“村改居”进程,改为广教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下分十个自然村小组),至2014年6月止,社区常住人口3215人,外来人员17000多人。多年来,我社区。

展开阅读全文

彩塘杨氏家庙

全文共 246 字

+ 加入清单

彩塘杨氏家庙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彩塘杨氏家庙位于潮安区彩塘镇仙一村,时代为清。

2012年,彩塘杨氏家庙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彩塘镇:彩塘镇地处韩江下游平原地带,毗邻潮安县城,潮汕公路、广梅汕铁路贯穿境内,面积45平方公里,辖32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10.06万人。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6.4亿元,外贸出口2200万美元,工商税收2982.44万元,农村人平收入4305元。 彩塘镇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舞龙、舞狮、弦乐、灯谜是彩塘著名的民间文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文里杨氏家族墓

全文共 251 字

+ 加入清单

文里杨氏家族墓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文里杨氏家族墓位于潮安区庵埠镇桑浦山横山,时代为宋-元。

2012年,文里杨氏家族墓被公布为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庵埠镇:庵埠镇为潮安县城所在地,位于粤东腹地,地处潮汕三市交界,总面积30平方公里,辖有31个村委会和19个居委会,总人口12.7万人,旅居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8万多人。 庵埠镇委、镇政府积极实施“科技兴镇,工业强镇”战略,真抓实干,夯实基础,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个文朋”建设稳步推进。先后荣获广东省先进乡镇党委、省文明单位、全国发展乡镇企。

展开阅读全文

黄河巷杨氏公馆

全文共 541 字

+ 加入清单

黄河杨氏公馆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

杨氏公馆建于1932年,系原滇军将领杨如轩所建宅院,宅院占地1155平方米。系法国建筑师设计建造。主体建筑为法式别墅风格的砖木结构两层楼建筑,占地面积170余平方米,平面布局为“凸”字形,讲究对称。左右正立面为五面体,窗框高大,几乎占墙体四分之三的面积。三角屋顶高而陡俏,铺红色平瓦。中部二楼设外走廊,法式廊柱、顶部设露台,-以罗马瓶柱围栏。装饰简洁,线条凹凸有致,细节处理制作工艺精细考究,建筑外形丰富而独特,形体厚重。

杨如轩(1895~1979),字夷斋,云南宾川人。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参加过辛亥昆明重九起义、护国战争等。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时,杨如轩任国军第九军二十七师师长驻防江西临川,应朱德的要求,有“临川让路”之举,之后又“沓起眼皮”让朱德率领的起义部队在赣南上堡从容整训。1928年5月,杨如轩奉命率部会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被红军击败。著名红军歌谣“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其中一“羊”即为杨如轩。1930年后,杨如轩曾任云南宪兵司令、云南防空司令部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杨如轩曾任云南省政协委员、云南文史馆馆员。

杨氏公馆作为近现代典型风格建筑,2011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信息来源:五华区文化体育局旅游局

展开阅读全文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全文共 324 字

+ 加入清单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弘农杨氏家族墓地

时代:北魏

地址:渭南市华阴市五方乡杨家城村

保护范围:围墙以内。

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米。

2014年,弘农杨氏家族墓地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7日,弘农杨氏家族墓地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五方乡:五方乡地处华阴市中西部,距离市区约8公里,全乡总面积93.69平方公里,山区71.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3%,平川22.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3.7%,总耕地面积19500亩。全乡共有22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4985户,22577人,是一个农业大乡。东与太华办、玉泉办相邻。西与桃下镇相连,南与华阳管区相邻,北与华西镇相连。五。

展开阅读全文

杨氏之子的寓意和启示 杨氏之子文言文翻译和赏析

全文共 399 字

+ 加入清单

杨氏之子》这篇古文启示我们在遇到他人的戏弄时要随机应变,学会机智地回应,有时候恶言相向可能会适得其反。全文记叙了杨氏之子机智又不失幽默地回应客人一事,表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与机智。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创作背景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引》,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