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初中生物细胞结构知识梳理【通用20篇】

浏览

3487

文章

356

篇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动物的行为

全文共 366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觅食行为:如蜘蛛织网等;

防御行为: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十分重要;

生殖行为:能够是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社群行为: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联系的行为;

其他行为: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周期性、定向性的洄游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⒈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本能行为。

⒉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

⒊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展开阅读全文

篇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有机物的制造

全文共 778 字

+ 加入清单

1.解读绿叶光下制造淀粉实验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设置对照: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染色。

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⑴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⑵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一是用来构建植物体。二是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概述呼吸作用

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上进行的。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公式:有机物(贮能)+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呼吸作用。

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晒干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适当加大昼夜温差,降低呼吸作用,可提高作物产量。给教室、地窖山洞通风换气是利于人的呼吸。萝卜存放时间过长会空心是因为呼吸作用分解了有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人类

全文共 1042 字

+ 加入清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用

男性: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流的场所是胎盘

输卵管——受精的场所

3.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用也清楚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人体需求的主要营养物质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5.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6.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进程

口腔糖类末尾消化的地方唾液淀粉酶

胃蛋白质末尾消化的地方胃蛋白酶

小肠糖类、蛋白质、脂肪都能消化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酶

7.关注食品安全。

8.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

9.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流:

10.血液的成分和功用

11.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用

血管种类概念和功用管壁

动脉送血离心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静脉送血回心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流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12.心脏的结构和功用(P68图)

13.人体的体循环和肺循环(P70图)

14.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53.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

15.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膀胱(暂存尿液)、尿道

16.尿液的构成和排出进程。

17.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构成:

18.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用:

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用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抚慰、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的作用。58.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和反射弧的结构:

神经调理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19.人体内几种激素的作用:

外分泌腺:有导管唾液腺、汗腺

内分泌腺: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垂体、甲状腺、胸腺、胰岛和性腺

(2)激素: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调理作用的微量化学物质。

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作用症状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呆小症、甲亢、地方性甲状腺肿

垂体生长激素促进骨的发育,调理生长发育。侏儒症、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胰岛胰岛素调理糖代谢,降低血糖浓度。糖尿病、低血糖症状

20.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惹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构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5)人类活动也会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篇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

全文共 438 字

+ 加入清单

1、区分稀有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2、区分稀有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种子的主要结构(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点)

相同点不同点

菜豆种子有种皮和胚无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子叶两片。

玉米种子有种皮和胚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子叶一片。

在玉米剖面上滴一滴碘液,胚乳被染成蓝色

4、种子萌发的条件

5、种子萌发的进程:先吸收水分(运输营养物质的需求),胚根打破种皮,构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6、植株的生长:

7、桃花的结构:花柄、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子房)、雄蕊(花药、花丝)。

8、果实和种子的构成

9、根适于吸水的特点: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

导管的功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水是由导管从下往上运输,营养物质由筛管从上往下运输。

10、蒸腾作用: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流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

蒸腾作用的意义:促进植物体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降温。

11、光合作用

12、植物的呼吸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的水循环

全文共 1031 字

+ 加入清单

1.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的原因

水在植物体内作用很大,水分充足时,植株才能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叶片才能舒展,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有利于光合作用,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会影响植物的分布,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不同植物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期需水量(和无机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种植时必须进行合理灌溉(合理施肥)。

2.水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植物主要靠根吸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其次是伸长区。

适于吸水的特点:根毛数量多,根毛的细胞壁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根毛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

吸水的途径:外界溶液里的水分→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根的失水: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失水途径:液泡→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外界溶液。应用举例:“烧苗”、“腌菜”等等。

3.茎的结构

从外到里是:树皮内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髓。木本植物有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不断的分裂,能使茎逐年长粗。草本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因而不能长得很粗。导管位于植物茎内的木质部,向上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位于茎内的韧皮部,向下运输有机物。

4.叶片的结构和功能

叶片包括表皮(分上下表皮)、叶肉、叶脉。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除保卫细胞外不含叶绿体,起保护作用(表皮属保护组织)。栅栏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上表皮,含叶绿体多,排列整齐,绿色深;海绵组织叶肉细胞:接近下表皮,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绿色浅,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气孔的结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5.蒸腾作用

概念:蒸腾作用指植物体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通过气孔蒸腾散失到体外的过程。部位主要在叶片,其次是幼嫩茎和叶柄。在20C到300C之间,温度越高,蒸腾作用越强,温度越低,蒸腾作用越弱。

过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部导管→茎中导管→叶脉→气孔→大气。

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水以及水分从根向上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篇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垂体疾病

全文共 737 字

+ 加入清单

下丘脑-脑垂体疾病包括种类:

1、尿崩症

2、产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

3、溢乳症及闭经-溢乳综合症

4、侏儒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少)

5、巨人症(幼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6、肢端肥大症(成年分泌生长激素过多)

垂体虽小,发生的疾病却不少,最多见的是垂体肿瘤。垂体肿瘤绝大部分是良性的,根据肿瘤细胞能否产生激素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两大类。功能性垂体瘤又以肿瘤细胞生产的激素种类不同分为生长激素瘤,表现为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泌乳素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表现为柯兴综合征;以及其它少见的肿瘤。功能性垂体瘤生产的激素大大超过正常,就出现激素过多的病征。垂体激素产生不足的疾病也有不少,如垂体性诛儒(生长激素不足)、性腺功能低下(促性腺激素不足),有时整个垂体前叶功能都受损,多种激素分泌不足,如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席汉综合征。垂体后叶功能低下的病有尿崩症(抗利尿激素不足)。

垂体悬垂于脑的底面,通过漏斗柄与下丘脑相连。垂体很小,重量不到1g。女性的垂体较男性稍大。垂体大致可以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见图13-5)。现将垂体的构成部分列表如下:

腺垂体中的前部占腺垂体的绝大部分,在内分泌功能方面也起主要作用。其中的腺上皮细胞根据对染料的反应不同,可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和嫌色性三类腺细胞。用近代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方法,结合电镜观察证明腺垂体由六种腺细胞组成。嗜酸性细胞占腺垂体总数的35%左右,再分为分泌生长素和催乳素的细胞。嗜碱性细胞约占总数的15%,再分为分泌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性腺激素(GTH)的细胞。嫌色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前部腺细胞总数的50%,这种细胞不分泌激素,但可逐渐出现颗粒而变为嗜酸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后即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态系统自动调节

全文共 516 字

+ 加入清单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的全部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

(1)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

(2)生态系统的成分.

a.非生物因素: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温度等.

b.生物因素

生产者:绿色植物

消费者:绝大部分的动物,包括所有寄生的生物

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3)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网:物链常常相互交错成网状叫做食物网.

(4)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是循环不息的,在食物链及无机环境中反复出现和循环.

(5)生态平衡的特点.

a.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具有较稳定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c.其中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不同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能力不一样,一般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平衡的能力越强,相反,这样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被破坏了,其恢复能力就越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显微镜使用中的几类问题

全文共 1067 字

+ 加入清单

一、镜头的识别及放大倍数

例1.下图是显微镜的一些镜头,包括物镜和目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2、3号是目镜,4、5、6号是物镜B.1、2、3号是物镜,4、5、6号是目镜

C.1与6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D.3与4号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大

答案:B

解析:目镜即接目镜,无螺纹,长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大;物镜即接物镜,有螺纹,长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

二、视野亮度调整

例2.在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与物像明暗程度无关的是

A.反光镜B.光圈C.镜头D.通光孔

答案:D

解析:物像明暗程度取决于通光的多少,通光越多越亮;反光镜的凹面比平面反光多,光圈越大通光越多,镜头放大倍数越小通光越多;通光孔在正常观察时不影响通光量。

三、装片移动方向与像的移动

例3.将一透明纸片书写“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⑴视野内看到的将是

A.bB.dC.qD.p

⑵若观察到的图像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其移动到视野的中间,移动方向应该是

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

答案:⑴C⑵A

解析: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相当于将物体旋转180°后的图像;其移动方面与希望移动的方向正相反,如本题物像在右上方,要移向中央,希望移动方向为左下方,实际应向右上方移动。总结

序号

1

2

3

4

希望移动方向

左下方

左上方

右下方

右上方

实际移动方向

右上方

右下方

左上方

左下方

四、正确的取放、使用方法与观察的基本程序

例4.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取用显微镜时,应左手握镜臂,右手托住底座

B.应养成两眼睁开,右眼通过目镜观察的习惯

C.观察的基本程序是对光→放置标本→调节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物镜接近装片→逆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看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移动装片进行观察

D.实验完毕,应擦拭干净,如需擦拭镜头应用擦镜纸擦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后,把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

答案:A

解析:取用显微镜时,应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A错。

五、污物位置的确定

例5.某同学在观察变形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较大的变形虫,但在图像上有一小片污物影响了观察。请你在不调换目镜和物镜的情况下,判断污物在何处?

答案:可先轻轻转动目镜,看污物是否转动,如果污物随着转动,说明污物在目镜上;如果不动,可轻轻移动装片,观察污物是否随着移动,如果移动,说明污物在装片表面或内部;如果移动装片,污物不动,污物应在物镜上。

解析:污物可能存在位置为:目镜、物镜或装片,判断时一般通过转动目镜或移动装片来观察污物是否移动来找到污物所在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全文共 282 字

+ 加入清单

昆虫生殖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

(1)完全变态

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下图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

(2)不完全变态

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幼虫又称为若虫。图123—6为蝗虫一生的发育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

全文共 487 字

+ 加入清单

生物性状

生物的性状包括:形态结构方面的特征,生理功能方面的特征,形态方面的特征和行为方式的特征!性状在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人的毛发有直发和卷发,虹膜的颜色有蓝色、黑色,人的单双眼皮,家兔毛的白色和黑色等;豌豆的皱粒和圆粒。为了描述方便,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relative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相对性状

《遗传学名词》第二版对“性状”、“单位性状”、“相对性状”的释义:

性状(character):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单位性状(unitcharacter):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来的性状称为单位性状。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豆荚(未成熟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就是7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相对性状(relativecharacter):由一对等位基因所决定并有明显差异的性状。如豌豆的形状呈圆形或皱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图表总数达12个

全文共 292 字

+ 加入清单

今年生物中考的试题强调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覆盖面广,涵盖了课本中的主要知识点,有效地对初中阶段的教学成效起到检测作用。

本次试卷图、表总数达12个。通过识图、读表,重点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18题,采用柱状图的形式,学生一目了然,避免了死记硬背。食物“金字塔”“生物进化树”等图形形象、具体,便于学生识图、析图、解图。

试题重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健康。

如简答题35题是一道半开放题,通过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让学生写出一条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建议,强化学生关注环境的意识,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全文共 482 字

+ 加入清单

叶片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各组成部分的特性:

(1)表皮:为叶片表面的一层初生保护组织,分为上、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排列紧密,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保护叶片不受病菌侵害,防止水分散失,通常不含叶绿体;在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可以张开或关闭,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

(2)叶肉:为表皮内的同化薄壁组织,通常有下列两种。

栅栏组织:细胞通常1至数层,长圆柱状,垂直于表皮细胞,并紧密排列呈栅状,内含较多的叶绿体。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多不规则,内含较少的叶绿体,位于栅栏组织下方,层次不清,排列疏松,状如海绵。

(3)叶脉:为贯穿于叶肉间的维管束。

2、特别提醒:

(1)叶片上面的绿色比下面的深,这是因为接近上表皮的栅栏组织比接近下表皮的海绵组织含叶绿体多。

(2)栅栏组织比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所以自然落下的树叶大都正面向下。

(3)从气孔进出叶片的气体主要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

(4)一般陆生植物叶的下表皮上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5)构成气孔的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最大区别是:保卫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的形态结构

全文共 1689 字

+ 加入清单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

2、能力方面

通过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的小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蝗虫的外部形态与生活习性相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树立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2)通过我国治蝗工作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通过了解蝗虫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农业生产的危害,树立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教学难点

1、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因为:蝗虫是昆虫的典型代表动物,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节肢动物的基础。通过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学习,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

2、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一是幼虫的“龄”,即“龄虫”,对于初一的学生不能立刻弄明白。龄是指在一定龄期中的具体昆虫幼虫的虫态。所谓龄期是指昆虫幼虫在连续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其二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态是指形态的改变。其三是世代的概念,所谓一个世代是指昆虫由卵开始,到成虫产生后代为止,个体发育经过一个周期。世代的长短,因昆虫的种类而不同。

3、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运用昆虫三个共同特征来判断哪些节肢动物是昆虫,哪些节肢动物不是昆虫。

4、蝗虫的口器和呼吸是本课的另一难点,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和虹吸式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演化而来。观察蝗虫的口器的顺序不能搞乱。蝗虫的呼吸方式是学生不知道的,其结构也不易观察到。

教具准备

活蝗虫、雌雄蝗虫标本、蝗虫模型、活蚂蚁(或蟑螂)数只、白糖5g和沙粒(或木屑)5g、解剖盘、镊子、解剖针、放大镜、胶水、实物投影仪、教学课件(或挂图和投影片)、蝗虫发育过程标本。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实物导人

设疑启动

引出课题

观察蝗虫标本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

通过生理实验和观察实验理解其主要器官的功能

观察并记录,归纳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教学过程的说明:

(1)导言的设计。

①由实物引入:教师课前将罩在玻璃瓶里的活蝗虫或蝗虫标本放在学生实验台上的解剖盘里,上课后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解剖盘里的是什么动物吗,它是害虫还是益虫?等等,学生这时已经按捺不住了,这样的引言干净利落,直接将本课的主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主题就讲蝗虫。同时从观察实物开始,会使学生将注意力很快集中到眼前的蝗虫,兴趣油然升起,这是一种既突出主题又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较好的引入方式。把教材前的四种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放在其他节肢物动中讲解。

②其他引言方式:按教材顺序引入,先导出章的题目再导出节的题目。这样比较麻烦也耽搁时间。设疑导入和录像导入也比较好,但没有实物导入节省时间,因为本节课内容多实验量大,所以要选一种比较节省时间的方法。

(2)关于蝗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部分的教学。

教师应该本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要节省时间。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先用一定的时间学生自己观察和解剖蝗虫,搞清楚蝗虫的各部分结构,然后再通过两个生理小实验和两个观察实验,解决蝗虫各主要部分的生理功能。

①在观察蝗虫的形态结构时,教师在大屏幕或(投影仪)上出示观察提纲:看一看,蝗虫的身体表面有什么结构特点?身体分哪三个部分?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用模型(或多媒体大屏幕)进行整合。接着观察蝗虫的头、胸、腹三部分,教师出示观察提纲:头部有哪些结构?胸部有几对翅?几对足,各有什么特点?腹部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结构?要求学生分部观察,由前到后、由表及里,边观察边填写观察记录表,两个同学配合好,教师要适时出示蝗虫模型(或大屏幕)给予指导。最后归纳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蝗虫外形观察记录表

身体部分

器官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显微镜注意事项

全文共 290 字

+ 加入清单

a.镜头的选用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如:目镜5X物镜50X显微镜放大倍数为5×50=250倍

b.对光

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聚光作用).

c.观察

先用低倍镜观察,调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找到细胞,再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在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转动转换器后,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物像。

低倍镜换到高倍镜后:视野范围变小,变暗,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增大.

d.找标本

移动原则:标本的移动方向和我们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镜方向是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如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就应把装片往左下方移。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生物圈中的动物

全文共 607 字

+ 加入清单

动物的主要类群

基础知识

一、蚯蚓属于环节动物。

1.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通过肌肉和刚毛来完成运动。

2.体壁分泌黏液,保持湿润以保证呼吸。

3.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4.常见种类:蚯蚓、水蛭等。

二、蝗虫是节肢动物的代表。

1.蝗虫结构:

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体表坚硬具有外骨骼

运动结构:三对足,两对翅,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前翅革质起保护作用,后翅膜质适合飞翔。

感觉结构:一对复眼,三个单眼,触角分节。

呼吸结构:进出气体的结构为气门。

2.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分部,躯体、足和触角分节,体表具有外骨骼。

3.节肢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原因:体表有外骨骼,运动器官发达等。

三、鱼类--鲫鱼

1.身体呈梭形,适合游泳。

2.体表具有鳞片;背部体色深灰黑色,腹部白色,是一种保护色。

3.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侧线作用: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四、鸟类

1.体形:流线型。

2.飞行器官:前肢特化为翼。

3.肌肉:胸肌发达。

4.骨骼:具有龙骨突,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

5.消化:消化系统发达,直肠极短。

6.呼吸方式: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

7.体温:恒定。

五、哺乳动物

1.体表:被毛,保温有作用。

2.体腔: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

3.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适于切断、磨碎食物。

4.呼吸:用肺呼吸。

5.体温:恒定。

6.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7.生殖和发育:体内受精,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空中飞行的动物

全文共 713 字

+ 加入清单

空中飞行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④胸肌发达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植物的无性生殖

全文共 406 字

+ 加入清单

植物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的方法:嫁接,扦插,压条,克隆。

2、单细胞生物大部分进行分裂生殖,原生动物也能进行有性生殖。

3、“出芽生殖”中的“芽”是指在母体上长出的芽体,而不是高等植物上真正的芽的结构。比如:马铃薯利用芽进行繁殖是利用块茎进行繁殖,它是营养生殖而不是出芽生殖。从本质上讲,“芽体”和母体是一样的,只不过芽体小一些。

4、无性生殖中的孢子生殖中的“孢子”是无性孢子,和体细胞有着相同的染色体数或DNA数。因此,无性孢子只可能通过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来产生,而不可能通过减数分裂来产生。

5、营养生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进行繁殖,只有高等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因此,它是高等植物的一种无性生殖方式,低等的植物细胞不可能进行营养生殖。1997年英国科学家用克隆技术培育的绵羊多莉就是其中的一例。我国在克隆技术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例如,在多莉出生后不久,我国克隆山羊成功率是克隆绵羊多莉的10~2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美科学家培育出超级老鼠

全文共 2046 字

+ 加入清单

一种超级老鼠可以不知疲倦地奔跑数小时、寿命更长、拥有更强繁殖能力、吃得而不增加体重……美国科学家培育出的这种转基因老鼠震撼了世界,引起人们的遐想:培育超级老鼠的技术手段能否应用于人类,改善人类的能力?

英国《独立报》网站2日介绍了这种超级老鼠的强悍能力。

鼠辈精英

且让我们看看这种超级老鼠强在何处。

首先是耐力强。这种老鼠最多能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奔跑6公里,也就是说,它能连续不间断奔跑5个小时甚至。科学家说,这相当于一个人不间断地高速骑自行车翻越阿尔卑斯山,只有人类顶级运动员可以做到,比如环法国自行车赛七冠王兰斯·阿姆斯特朗。

其次是能吃而不重。这种老鼠饭量比普通老鼠大60%,但体重只有普通老鼠的一半左右,还非常具有攻击性。

第三是性能力和繁殖能力强。这种老鼠长寿,最长可活3年。雄鼠可在高龄时依然频繁交配。普通老鼠一般在一岁以后就无法再生育,而一些超级老鼠几乎可以在近3年的时间内保持生育能力。

出乎意料

超级老鼠由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理查德·汉森领导的15人研究组培育出。研究结果于本月1日首次在《生物化学杂志》上发表。

第一只超级老鼠诞生于大约4年前。如今,科学家已经培育出500只超级老鼠。

研究目的为加深对一种与代谢有关的激酶的了解。研究组将高度活跃的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C)基因注入老鼠胚胎。

基因转化的老鼠在运动时有效利用身体脂肪产生能量,同时避免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可导致肌肉痉挛,即使耐力最强的运动员也会发生肌肉痉挛。

汉森教授1日说,超级老鼠主要利用脂肪转化能量,体内只产生非常微量的乳酸,它们不吃不喝也能跑4到5个小时。

PEPCK-C主要存在肝、肾中。转基因结果之一是,超级老鼠肌肉内PEPCK-C含量最多可为普通鼠的100倍。

汉森说:“实验目的是了研究老鼠的能量代谢和在代谢方面意义重大的单一酶在组织中的作用,这种酶的含量通常没有这么高水平的表达。”

他说,转基因老鼠的身体和行为变化完全超出预计。

不适于人

超级老鼠的诞生只是源于对于有关代谢的单一基因的转化实验。人类也拥有这种代谢基因,因此实验结果更令科学家震惊。

科学家强调,这项研究不是为了强化人类基因做准备。汉森说:“人类确实有这种基因。但这不是你应在人身上做的事情,这完全错误。我们不认为这种老鼠可以为人类基因疗法提供合适范例。现在不可以往人体肌肉中注入基因,尝试这么做也有违道德。”

一些制药公司可能会利用这项研究结果开发强化肌肉能力的药物,也许对一些特定患者有益。汉森说:“这非常有可能。但向人体注入基因是一种不同的方法。我只有在帮助某些患有囊性纤维化等病症的患者时才会去做。”

科学家说,进一步研究这种老鼠可以揭示高热量食物与癌症、低热量食物与长寿之间的联系。汉森说:“我们的老鼠活得更长,吃得,这是研究的范例。”

美国科学家培育出一种“超级老鼠”,它们可以每分钟20米的速度连续跑5个小时不休息;其食量比普通老鼠多出60%,但丝毫不会长胖;它们的寿命也比普通老鼠长,而且,从成年到老年都能有积极的性生活。美国科学家对这种“超级老鼠”的研究报告11月2日发表在《生物化学》杂志上。

不吃不喝奔跑四五个小时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西北保留地大学”生物化学教授理查德·汉森说,可以与这种“超级老鼠”的体质媲美的只有一流运动员。以汉森为首的15名科学家于4年前培育出第一只“超级老鼠”,如今,“超级老鼠”的数量已经达到500只。

汉森11月1日说,“在新陈代谢方面,它们和一流运动员很相似,主要利用脂肪酸产生能量,同时产生极少的乳酸。它们可以不吃不喝奔跑四五个小时,奔跑距离长达6公里。而且,它们的寿命更长,最长可以活三年,而普通老鼠的寿命则为25个月左右;它们繁殖期也很长,将近3年,是普通老鼠的3倍。简而言之,它们是一些非同寻常的动物。”

“当然,它们的食量也比普通老鼠多很多,但体重并未因此大增。而且它们都非常好斗。”汉森说。

“超级老鼠”的超级体制让培育出它们的科学家震惊不已。科学家们只是对一个新陈代谢基因进行了改造,而这种基因是老鼠和人类共有的一种基因。

汉森说:“我们的试验目标是研究老鼠的能量代谢,以及一种在新陈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的酶可能会发挥何种作用。”科学家们向一个老鼠胚胎植入了一种高活性的酶基因,结果,经过基因改造的老鼠在身体和行为方面发生的变化完全出乎预料。

这种酶目前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肾脏中。经过基因改造,“超级老鼠”肌肉内这种酶的浓度是普通老鼠的100倍。

有助于增强运动员的体质

科学家们强调,这项研究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改造人类基因。不过他们承认,这项研究可能会被用于研制新型药物或者治疗方法,或者用于增强运动员的体质。

汉森说:“我们并不认为,‘超级老鼠’就是人类基因改造的适当模板,目前尚不可能向人类的骨骼肌肉植入改造基因,即使尝试这么做在伦理上也是不允许的。”

制药公司可能会利用这一发现研制新型药物,增强肌肉能力,用于治疗某些患者。汉森还认为,运动员将来可能会滥用根据这种发现研制的某种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篇19:初中生物知识点: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全文共 275 字

+ 加入清单

细胞生活需要物质能量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

1、细胞中的物质有机物(一般含碳,分子较大,可燃烧):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无机物(一般不含碳,分子较小):水、无机盐、氧等

注意:图Ⅱ-7细胞膜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2、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区别: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篇20:初中生物知识点梳理之观察动物细胞

全文共 218 字

+ 加入清单

观察动物细胞

一、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擦2滴(0.9﹪的生理盐水)3濑:用清水把口腔濑干净,避免取到杂物。3挑(用牙签)5搅6盖7染8吸9看

二、动物细胞的结构

保护细胞,控制物质进出

内有遗传物质,生命活动的指挥中心

生命活动的场所,储存水分和营养物质

例: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用0.9%的生理盐水作用是()

A、保持细胞的形态B、消毒C、杀死细胞D、避免

细胞死亡

三、比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细胞壁

细胞膜动物细胞

细胞质细胞核

叶绿体植物细胞

液泡

展开阅读全文